原始地质资料整理需要注意的细节
地测资料收集、整理、定期分析、保管、提供制度
地质调查数据收集、整理、定期分析、保管、提供制度为了提高地质调查技术管理水平,规范资料管理程序,结合《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要求特制定本制度,望矿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
1、地质调查专业在矿山建设过程中收集的地质调查资料应及时整理成文字、台帐和图件,如发现资料存在问题或缺漏,要及时到现场核对修正补充。
2、凡在巷道掘进过程中遇到地质构造复杂、水文问题难以判断时,矿井总工程师亲自召集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鉴定和会审,如遇疑难问题科内难以处理时,及时请示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集体会审,必要时请上级部门和相关专业院所帮助指导。
3、施工图纸应及时填写和绘制,随时修改补充,正确指导施工。
4、地测资料整理要做到档案化,对各类图纸、台帐、卡片等都要按细则规定进行编号,并建立目录、索引。
数据帐户必须具有目录页码以供参考。
所有资料都要分门别类入柜保存,为查找方便,柜内应贴附与资料相符的标签。
5、加强图纸和数据的保护,要切实做好防火、防潮、防晒、防尘、防鼠、防虫、防盗等项工作。
6、凡是大型地质测量工程,如勘探工程、地面控制网测量、大型贯通测量工程、地勘专业负责的岩移观测工程和水控工程,均需编制工程施工方案、设计,并按规定报批。
工程完成后,必须提交成果资料、图纸和技术总结,并组织有关人员鉴定和验收。
7、每月应对测绘图纸和数据进行全面审查、分析,并建立台账,发现问题及时修改电子版图纸资料。
8、季度井巷工程交流图、井上下对照图等地测资料、图件进行一次集中分析、审核、修改、打印成图,并逐级审签。
9、每半年对充水性图、矿井涌水量与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综合水文地质图、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对水文地质剖面和其他水控制图进行集中分析、审核、修改、打印成图,并逐级审签。
10、测量、地质素描、淋水/提井后应立即分析涌水点的水文观测数据、核对,并填绘相关记录、台账。
11、所有地测资料,必须按照指定的手册格式收集,图文并茂,描述清楚,以便定期分析,并长期保存。
《地质资料归档细则》课件
地质图件:包括地质图、 地质剖面图、地质柱状图 等
地质数据:包括地质样品 数据、地质测试数据等
地质文献:包括地质文献、 地质论文、地质书籍等
地质档案:包括地质档案、 地质档案目录等
其他地质资料:包括地质 照片、地质录像、地质模 型等
地质图: 包括地形 图、地质 图、矿产 图等
地质剖面 图:包括 地质剖面 图、地质 柱状图等
地质调查报告
地质勘探报告
地质灾害防治报告
地质环境监测报告
地质资料数字化成果
其他与地质资料相关 的文件和资料
PART THREE
地质资料归档时间:应在项目结束后一个月内完成 地质资料归档周期:每年进行一次全面归档 地质资料归档频率:每月进行一次定期归档 地质资料归档时限:在项目结束后一个月内完成归档
重要性:地质资料是地质科学研究、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工作的基础
归档目的:确保地质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为后续研究和开发提供依 据
保存地质资料,为科学研究提 供依据
提高地质资料的利用效率,促 进地质工作的发展
保障地质资料的安全性和完整 性,防止丢失和损坏
便于地质资料的查询和检索, 提高工作效率
图片资料:需提 供原始文件和描 述文字
地图、图表资料: 需提供原始文件 和说明文字
软件、程序资料: 需提供原始文件 和操作说明
PART FIVE
扫描:使用扫描仪将纸质资料转换为电子文件 识别:使用OCR软件识别扫描后的文件,转换为可编辑的文本 存储:将数字化后的文件存储在安全的存储介质中,如硬盘、云盘等 备份:定期备份数字化后的文件,防止数据丢失 管理:使用档案管理系统对数字化后的文件进行分类、检索和管理 安全:确保数字化后的文件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和损坏
对原始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原始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1. 数据收集和归档
对于原始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来说,首要任务是收集和归档数据。
这些
数据包括野外地质调查数据、矿产资源调查报告、地质勘探报告等,
需要全面、深入、准确地汇总整理,建立一套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
2. 数据加工和处理
收集到的原始地质数据往往需要进行加工和处理,以便更好地为地质
研究和资源勘探服务。
这个过程包括数据的转换、清洗、筛选、剖析、解译等,需要专门的数据处理软件和技术手段支持。
3. 数据分析和挖掘
原始地质数据中蕴含着大量宝贵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地质科学研究
和资源勘探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因此,对原始地质数据进行分析
和挖掘可以帮助我们挖掘出其中潜藏的规律和规律。
需要运用统计学、数据挖掘等方法进行,得出各种结论和预测。
4. 数据共享和利用
原始地质数据往往属于公共资源,需要进行开放共享和集成利用。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地质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促进地质科学的研究进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建立地质数据共享平台,推广开放数据标准等。
5. 数据安全和保护
原始地质数据具有隐私、知识产权等敏感特性,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保护。
这包括数据备份、加密、权限控制等技术手段,以及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机制和制定相应的隐私保护法律法规等。
6. 数据库建设和管理
原始地质数据的管理需要建设和管理数据库。
这包括数据库设计、构建和维护,以及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 OLAP 等相关技术应用。
建立一个便于查询和利用的数据库,是保证原始地质数据管理和共享的关键。
矿产勘查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要求
矿产勘查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要求一、原始资料野外质量检查要点1.槽、井、坑探原始地质编录资料质量:工程布置和施工质量达到地质目的;各种地质矿产现象、特征的记录和素描图资料齐全完整、准确,并与实际吻合;样品采集齐全,有代表性,采样方法和规格符合相关要求;采样编录完整、准确无误;样品副样保管完好,注记清晰、无误无漏;对现场编录资料、样品分析测试成果及时进行整理,并及时提交有关原始资料;检、抽查及问题处理及时,记录完整、客观。
2.钻探原始地质编录资料质量:布孔和施工质量达到地质目的;各种地质矿产现象、特征的记录和柱状图资料齐全完整、准确,并与实际吻合;样品采集齐全,有代表性,采样方法和规格符合相关要求;采样编录完整、准确无误;岩心及样品副样保管完好,注记清晰、无误无漏;对现场编录资料、样品分析测试成果及时进行整理,并及时提交有关原始资料;检、抽查及问题处理及时,记录完整、客观。
3.实测地质剖面原始地质编录(路线地质调查原始地质编录参照本项要求):剖面(路线)选择和控制程度达到地质目的;各点位及沿途各种地质矿产现象、特征的记录和素描图资料齐全完整、准确,并与实际吻合;剖面图、柱状图上各项要素齐全、表达准确合理,并与记录相符、与实际吻合;样品采集齐全,有代表性,采样方法和规格符合相关要求;采样编录完整、准确无误;对现场编录资料、样品分析测试成果及时进行整理,并及时提交有关原始资料;检、抽查及问题处理及时,记录完整、客观。
4.地质填图原始地质编录:各种地质矿产现象、特征的记录和素描图资料齐全完整、准确,并与实际吻合;野外手图、实际材料图内容齐全、简明准确,并与记录相符、与实际吻合;样品采集齐全,有代表性,采样方法和规格符合相关要求;采样编录及注记完整、准确无误;对现场编录资料、样品分析测试成果及时进行整理,并及时提交有关原始资料;检、抽查及问题处理及时,记录完整、客观。
5.矿区有关地质图件编录:矿区平面地质(草)图、工程布置图、勘探线剖面图、采样平面图等必要的基本工作图件齐全;各种资料在图件上表示及时、准确;图面美观、简洁、清晰。
地质资料档案整理方法
地质资料档案整理⽅法原本档案归档整理⼀、原始资料的书写编报要求1、要按DA/T41-2008《原始地质资料⽴卷归档规则》分类执⾏。
建⽴地质档案登记簿(明细帐)。
纸质档案与电⼦⽂件⼀⼀对应(除外野外⼿⼯记录)。
2、每册档案必要时要有对应⽬录。
(野外编号、统⼀编号、位置)。
3、野外记录使⽤2H铅笔,对野外各种卡⽚记录等中的各种素描图、观测点号、样品号、标本号、照⽚编号、地层代号、地层产状、厚度、长度、⾯积、体积、座标等重要数据均应着墨。
相关记载要与本地质点相符。
室内整理成册时按统⼀编号顺序装订。
4、⽂字记录、图⾯、数字计算、图件均应字迹和线划⼯整、醒⽬、清晰美观;5、野外⼿图(⼀般是标准地形图):圈出⼯作区范围,编号应为野外编号。
标注好井点、取样点、观测点、抽⽔井、回灌井、剖⾯等相关⼯作内容。
要有图例。
野外⼿图是你野外⼯作的全⾯体现。
6、实际材料图:是室内整理的野外⼿图的美化版,⽐例尺⼀般较野外⼿图⼩,与其他附图基本⼀致。
可以汇交出版。
要求:编号必须是统⼀编号,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图例按⽔⽂地质规范,或是约定成俗⼤家能认可,不允许随意编图例。
7、每个项⽬必须有⾃检卡⽚。
必须按⼯作设计及批复完成⼯作量。
因为审查项⽬是时各项都有打分标准的。
⼆、参考资料整理1、参考资料是我队技术资料的⼀⼤⽀柱,是我队长远发展的技术资源储备,⾝为我队职⼯应为长远及⼤局着想,不要把⼯作中收集到的资料长期据为⼰有,⾃⼰不⽤别⼈也不能看。
长期以来忘记或丢失,造成损失或重复收集。
2、对于收集来的各类地质资料,被我原本档案利⽤的,可以归⼊原本档案,不能划⼊原本档案的,⼀律归⼊参考资料。
建⽴参考档案⽬录。
3、收集资料⼀般都与⼯作项⽬相关,注意分门别类做好登记。
对于断章取义的零星分散资料⼀定做好注解,注明名称、位置、出处等相关内容,使其有利⽤价值。
不要看似有⽤弃之可惜,因为不知道是那个区域的资料。
4、按区域、性质、类别等规律及顺序排列。
原始地质资料整理需要注意的细节讲解
立卷归档基本要求:一、归档的原始地质资料要齐全成套,每件内容要素构成应完整并符合地质工作规范要求,责任签署完备,应反映一项地质工作的全过程。
二、纸质文件要求:1、报告正文、附件的幅面:A4幅;附图和附表幅面可为A4、A3幅面纸;图件折成手风琴式,图面朝里,责任栏(图签)朝外。
不宜折叠的图件应平放或卷放,并可加图袋(筒)等档案装具。
2、成册(本)的原始地质资料应有封面、扉页、目录页及页码等,扉页应包含题名、责任人及完成时间等。
装订不应使用易锈蚀及易老化的材料。
单册厚度一般不宜超过20mm。
3、图件右下角应有图签,包括题名、图号、顺序号、责任人、完成时间等。
多拼的图件,在最后一张图的右下角应有图签,其余各张图可仅附图名、图号及顺序号;顺序号应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排列。
4、野外记录应使用适于野外记录并利于长期保存的书写材料。
对点号、岩层产状、地层代号、厚度、长度、面积、体积、坐标等重要数据,重要地质现象素描图及其他主要图件均应着墨。
5、原始地质资料应选用利于长期保存的优质载体(纸张、胶片等)。
字迹材料要着墨牢固,不应使用圆珠笔、彩色笔等易褪笔迹的材料书写。
要求书写工整,符号清晰,着色符合规范标准。
6、每一件原始地质资料应在右上角加盖档号章,图件在责任栏(图签)附近加盖档号章。
三、电子文件要求1、每一项地质工作的电子文档以一个独立的子目录(一级子目录)置于根目录下,子目录名即为该地质工作形成的地质档案的案卷号,该份电子文档的所有电子文件均置于此子目录下。
2、在一级子目录下按卷内类别建立二级子目录,分别用于直接存放该份电子文档相应类别所有的电子文件,二级子目录名为案卷号+类别代号;上图表示:333档电子档共有底类、测类和观类三种类型,其中底类有4册,底中的第4件中存有一个系统库。
3、同一案卷(或类目)的数据应存储在一张光盘内。
若一张光盘空间不够,可存储在多张光盘上。
4、归档的电子文件的载体应无划痕、斑点、霉变、变形等损伤,应能在通用读取设备上正确读取且不携带病毒。
浅谈原始地质资料的收集和归档
( 1 ) 健全归档制 度 , 强化监督机制 。针对《 原始地质 资 宣传当下资料立卷归档工作及依法 汇交的相关政策 、 规范 , 料立卷归档规则》 的颁布 , 结合地勘单位 实际应及时健全 原 取得直管领导的重视与配合 , 强力抓好前期 的资料收集环 始 地质资料收集 、 立卷归档制度 , 确定归档范 围 , 规定 归档
料等幢 。随着《 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 的出台及 2 0 1 2 实际的资料收集 、 整理过程 中有据可依 , 共细分 为十个大 ( 1 ) 底/ D( 成果底稿 、 底 图类 ) ; ( 2 ) N/ c( 测绘资料类 ) ; 年, 国土资源部发布了《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 于进一步加强 类 :
资料 的凭借 , 是 国民经济建设重要的基础信息 , 可被反复利 位资料管理部门的相对封闭和边缘 , 加上地质资料管理 、 利 用、 挖 掘 从 而 避 免 重 复 的地 质 工 作 。加强 原始 地 质 资 料 管 用信息化程度不高 , 地质 资料开发 、 利用程度不高 , 地质项
理 的前提在于抓好原始地质 资料立卷归档工作 , 以便 更好 目开展过程 中对 日常的地质资料收集 、 立卷归档工作没有 地 服务 于 地质 资料 的利用 和社 会化 共享 。 足够的重视。 《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 《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 结合地勘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实际 , 文章从 以下几 个方 办法》 及《 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 等相关政策 、 规范的 面对原 始 地质 资料 立 卷归 档过 程 中 的重 点 、 难点 进 行讨 论 。 贯 彻 落 实及 监 督 约 束 力 度 不够 , 致使 原始 地 质 资 料 的 收集
1 . 原 始 地质 资料 归 档 的范围 和 类别 不及时 、 不齐全 、 不 规 范 等 问题 长 时 间存 在 , 影 响 后 续 的立 从 一 个 项 目筹 划 立 项 开 始 直 至任 务 书下 达 , 从 开 展 野 卷 、 归档工作和资料利用 , 尤其在依法履行地质资料汇交过 外工作到报告送审 、 申报 奖 励 , 期 间环 环 相 扣 、 源 源 不 断 地 程 中带 来 困难 , 阻 碍 了汇 交 工 作 的顺 利进 行 。为 促 进原 始 会 产 生 繁 杂 的科 技 文件 材 料 , 哪 些是 应 归 档 的? 又该 怎样 地 质资 料 收集 的质量 和效 率 , 应从 以下 几个 方 面人手 :
原始地质资料归档管理与常见问题分析
原始地质资料归档管理与常见问题分析作者:杨潇来源:《甘肃科技纵横》2020年第09期摘要:原始地質资料是地质勘查取得的第一手数据资料,是编写地质报告的基础和依据。
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在归档过程中尤其重要;将其转换为电子资料是现代地质资料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
结合工作实际就原始地质资料的归档过程中资料收集与整理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性分析,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法,使原始地质资料的价值和作用得到有效的利用。
关键词:原始地质资料;归档方法;电子档案中图分类号:G275.9文献标志码:A0引言原始地质资料,是指在地质工作时直接形成或采集的,反映一定的地质体或地质现象,以各种载体形式出现的记录资料、中间性解译资料。
它是地质工作成果的原稿、初稿,包括各种地质底图、底稿、原图、记录本等。
原始地质资料反映最初始的地质信息,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被地质矿产部门和广大地质工作者所重视。
随着地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地质综合研究意识的增强,需要再次查阅以前的原始地质资料,从而提取其中的原始地质资料信息进行信息的重新分析由此得出新的结论和新的认识,亦或者对某项地质成果产生一些突破。
因此,原始地质资料的形成、收集、归档是重要且必要的[1]。
在管理地质资料方面国家颁布了《成果地质资料汇交格式要求》《地质资料管理条例》《涉密地质资料管理细则》《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等,这些规章制度对地质资料的工作要求和发展趋势做出详细的规定。
1原始地质资料的归档方法通过《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DA/T41-2008,结合工作实际,形成了系统的、操作性强的方式方法,解决了原始地质资料归档工作过程巾遇到的问题。
1.1原始地质资料的分类根据《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划分的10类[2](如图1所示),将每一件原始地质资料按资料职能一一对应归类。
1.2原始地质资料的立卷归档的原始地质资料以“件”为单位,按照地质项目名称做立卷名称,同一案卷号内不能有重号和重复文件。
地测资料收集、整理、定期分析、保管制度
地测资料收集、整理、定期分析、保管制度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定期分析和保管是地质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正确有效的地质资料管理制度不仅能够保障地质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能够为地质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针对地质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保管制度进行详细阐述,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1. 地质资料收集地质资料的收集是地质工作的首要环节。
地质资料的种类繁多,包括地质图、野外调查记录、岩矿样品、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地球物理勘测数据等。
地质资料的收集应该遵循科学、系统的原则,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在地质勘查工作中,地质工作者需要根据工作任务和目标,明确需要收集和整理的地质资料的种类和范围。
同时,要根据野外实地调查的情况,合理采集样品并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收集的资料应当尽早进行整理和分类,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地质资料整理地质资料的整理是指对收集到的地质资料进行系统、完整的整理和分类。
地质资料整理应该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确保资料的清晰易读、方便检索。
在整理过程中,要对不同类型的资料进行分门别类,建立专门的数据库或档案系统,如地质图库、岩石图库、化验数据库等。
同时,要确保资料的保存完整和准确,避免遗漏和错误。
对于重要的地质资料,还应该建立备份制度,确保资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地质资料定期分析地质资料的定期分析是指对整理好的地质资料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地质资料的定期分析可以帮助地质工作者了解地质情况和变化趋势,为地质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在地质资料的定期分析中,需要对地质探测数据、地质勘查结果、地球物理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解读和评估。
地质资料的定期分析还可以帮助地质工作者发现问题和挖掘机会,为进一步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4. 地质资料保管地质资料的保管是地质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地质资料的保管应该遵循规范的操作程序,确保资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地质资料保管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档案系统,对收集到的地质资料进行登记、编号、分类和存储。
地测资料收集、整理、定期分析、保管制度
地质调查数据收集、整理、定期分析、保管制度(一)为使各类地质资料齐全、准确,充分发挥安全生产的导向作用,防止丢失,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6)第 22 条“煤矿企业应当设立地质测量部门,配备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及时编制反映矿井实际情况的地质资料和地图,建立健全矿井地测工作规章制度”以及《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中地质灾害与测量专业“制度建设”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地质调查部门必须建立地质资料台帐,及时收集整理基建、生产等不同阶段的地质、水文地质、瓦斯地质等地质资料。
煤矿地质资料必须完整、准确、可靠,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修正和完善。
(三)对新开掘的井筒、石门、上下山、跨层巷道应进行地质测井,绘制地质素描图。
特殊地质现象(小构造、煤层变厚变簿、分岔、尖灭等)除绘制素描图外,同时填绘到有关矿图上。
(四)对新发现或揭露的涌水点进行涌水量观测,调查其周围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查清或推断水的来源。
当可能威胁安全生产时,应立即发出水情水害预报,以便采取预防或治理措施。
观测数据应在采煤工程计划和矿井充水图上填写和绘制,将数据立卡建账,归档保存。
(五)煤矿地测部门水文地质人员要经常到井下、调查地面沉降区,了解煤矿充水条件的变化,收集小窑、废井、老塘、塌陷坑积水资料,收集地面灌水注浆量、研究煤矿涌水量动态,填写在台账上。
(六)应充分调查该矿的地质结构,描述煤岩层结构特征、松软程度、节理发育情况、地质构造性质特点,填绘到采掘工程平面图上,编制构造地质图。
(七)井下 ( 现场 ) 观测、记录、描述的地质现象,出井后必须及时整理完毕,反映在相关图件或台账、素描等地质文档中。
影响采矿工程布局或可能导致安全问题的地质信息,应及时报告煤矿总工程师。
(八)地质、测量和水文地质资料以及地面有关的技术资料,每月进行一次详细分析和总结,遇到困难和重大隐患,及时请示有关领导、汇报,以便及时加以修正,正确指导安全生产。
地质资料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地质资料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辛文莉(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酒泉 735000)摘 要:地质资料管理通常分为资料的汇总、核查、储存、登记等内容,而地质资料管理作为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过程不仅十分繁琐复杂,对于工作人员的细致要求相比其他工作也更为严苛。
所以如何从细节出发对地质资料进行有效管理,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地质考察;资料管理;细节处理中图分类号:P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10-0221-2Details needing attention in the process of geological data managementXIN Wen-li(Fourth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Gansu Bureau of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Jiuquan 735000, China)Abstract: Geological data management is usually divided into data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storage, registration and other contents, and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geological survey, geological data management is not only very complicated, but also more stringent than other work for the detailed requirements of staff. Therefore, how to effectively manage geological data from details is the key content of this paper.Keywords: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data management; details processing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各类地质的探索也开始逐渐深入。
原始地质编录方法
原始地质编录方法这原始地质编录呢,就像是给地质情况写日记一样。
最基础的就是野外实地观察啦。
到了野外,那眼睛可得睁得大大的。
看岩石的颜色、形状、大小啥的。
比如说那花岗岩,颜色可能是灰白色,一块一块的,质感还挺粗糙。
这时候你就得把看到的这些,像讲故事一样记下来。
绘图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哦。
你不能光用文字描述,还得把地质构造啥的画出来。
就像画画一样,不过这个画可是有讲究的。
要把地层的分层画清楚,哪层厚哪层薄,就像画蛋糕的分层一样。
断层的位置也要标出来,就像给这个地质图打个补丁标记一下,这里有个特殊的地方哦。
还有采样呢。
这就像是从大自然这个大超市里挑选样品。
选那些有代表性的岩石、土壤之类的。
采的时候要小心,可不能把样品弄坏了,就像对待宝贝一样。
采完了还要给它们贴上小标签,写上是从哪儿采的,啥时候采的,就像给它们做个身份证一样。
记录数据也是个细致活。
各种测量的数据,像地层的倾斜角度啦,海拔高度啦,都要准确地记下来。
要是记混了或者记错了,那可就像炒菜放错了盐,整个地质分析可能就会出问题啦。
另外呢,拍照也不能少。
现在手机拍照可方便了,把那些典型的地质现象拍下来。
比如说奇特的岩石纹理,像大自然画的抽象画一样。
拍照就像是给地质情况拍个照留念,以后看照片就能想起当时的场景。
原始地质编录就是把野外看到的地质情况,用各种方式记录下来,这可是了解地质秘密的第一步呢。
每一个小细节都可能是解开大地奥秘的钥匙,可不能马虎哦。
咱们就这么一步一步地,把地质的故事好好地记录下来,就像记录自己的生活趣事一样有趣又有意义呢。
浅谈原始地质资料的收集归档及建议
浅谈原始地质资料的收集归档及建议摘要:原始地质资是国家投入巨大资金和地质工作者辛勤付出获得的第一手地质资料,做好原始地质资料的归档工作是实现地质资料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的基础。
本文中简单介绍了实际工作中出现原始资料收集问题及立卷归档应注意的事项,提出加强原始资料归档及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原始地质资料;收集归档,管理现状建议一、原始地质资料的定义及归档类别原始地质资料顾名思义即地质工作中产生最初的地质科技文件材料,承载着地质工作者通过汗水和劳动获得的珍贵的第一手地质信息。
我国地质工作中大部分的原始地质资料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获得的,主要由各地勘单位或者承担地质项目的公司保管。
2008年,国家档案局颁布的《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DA/T41-2008)给出准确而详尽的定义:原始地质资料是指在进行地质工作时直接形成或采集的,反映地质现象或地质体的,以各种载体类型保存在原始记录、中间性解译资料、最终地质成果原稿及地质工作过程中的相关文件,申报奖励材料等。
随着《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的出台,以及2012年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原始地质资料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57号)的发布,对地质资料汇交过程汇总贯彻落实应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复印件和目录信息部分,进一步加强了个地勘单位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及资料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
二、原始地质资料的收集及归档从一个项目的招投标、立项开始至项目任务书的下达,设计书的编写,从开始野外工作到室内内页整理到报告评审、汇交、申报奖项、奖励等过程中,每个过程都会源源不断地产生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科技文件材料,这些资料应该如何归档?如何收集?项目野外技术人员通常能够想到将野外实际工作中形成的野外工作草图,野外观察记录,钻探(坑探、槽探)记录班报表,采样单及化验报告,阶段性成果总结及成果报告等资料收集归档,而忽略了应归档的项目技术类管理文件,包括前期的矿权相关文件,立项材料,设计书及其批复意见,项目任务书,野外验收报告及评审意,实物资料清单及后续的申报奖励材料等,无法完全实现一个地址项目的原始资料归档的齐全、连贯、系统。
浅谈地质资料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企 业 管 理140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DOI:10.16661/ki.1672-3791.2018.08.140浅谈地质资料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卢珊 刘莹(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 海南海口 570206)摘 要:地质资料管理是地质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一项繁琐而又细致的工作。
从资料的汇交、核查、存储、保管到借阅、登记、销毁等,每一个流程都有应该注意的方面,本文重点分析了在汇交和核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细节。
关键词:地质资料 管理 汇交 归类 保密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3(b)-0140-02地质资料是人类探索地球的认识积累和客观记载,是地质工作者用劳动和智慧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妥善保存之,管理之,利用之对于我们合理利用保护矿产资源和地质环境,推动地质科技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地质资料管理经验,简单分析一下在地质资料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
1 移交的资料是否全面地质资料移交的内容共有10大类,包成果底稿、底图类,测绘资料类,野外地质观察类等等。
(1)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国务院令第349号附件二《原始地质资料汇交细目》中规定的应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的汇交范围,在接收材料时,结合项目的实物工作量来核查验收汇交材料。
比如说一个项目中有钻探工作量,那么相应的应该有钻探资料;有取了样品的工作,那么应该有测试分析报告等。
(2)在检查成果底稿类时(成果底稿、底图类包括正文、附图、附件、附表、数据库和软件、其它等),我们发现经常有电子文件件数与纸质文件件数对应不上的问题,因此在接收材料时,必须对照正文目录,一件一件检查核对,文件数量是否正确,不仅纸质文件数量要正确,电子数量也要正确。
(3)导致数量对应不上的情况的原因是经常存在有合订的情况,比如审查类与正文类合订,可是汇交说明里并没有说明,因此很容易误以为审查类没有汇交,数量上也对应不起来,而资质勘查证书也经常附于报告后面,合同书附于附件前面等,因此必须注意一下是否存在合订的情况。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
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地质矿产部1980年颁布实施)第一章总则一、资料综合整理是对地质普查勘探工作中所取得的各项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综合研究工作。
通过这一工作,编制出必要的综合图表,提出各种研究成果,以指导地质普查勘探工作,并据以编制地质报告和科研报告。
二、资料综合整理是地质普查勘探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综合整理研究,才能把野外和实验室所获得的丰富感性认识,上升成为理性认识,逐步提高对区域及矿区地质矿产情况和成矿规律的认识,才有可能按客观地质规律办事,合理部署各项地质工作,及时提交合乎质量要求的地质报告,达到以较少的工作量取得较大的地质成果,多快好省地完成地质任务的目的。
三、资料综合整理是地质队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它贯穿于整个普查勘探工作的始终。
在整个地质工作过程中,要做到边调查施工、边整理资料、边综合研究,及时提交地质成果。
按资料整理的程序、工作性质和时间要求可分为:当日资料整理,阶段性资料整理,年度资料整理,野外验收前资料整理以及报告编制时的资料整理。
后者是在各项原始料齐备的前提下,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整理、分析研究。
编制出各种图件、表格和文字报告。
以上各个环节是互相联系而又各有侧重。
经常性的资料综合整理整个资料整理研究工作的基础,必须切实认真的抓好,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及时指导地质普查勘探工作。
四、资料综合整理要注意点(矿区或矿点)与面(区域)的结合,二者不可偏废。
要不断提高工作区的地质矿产研究程度,为工作部署和指导普查勘探工作提供较可靠的地质依据。
为此,大队与分队(工区)的资料整理研究工作应各有侧重。
分队是从事经常性综合整理工作的基本单位,要根据地质工作的任务,合理安排综合整理研究内容或课题,有计划、有重点地研究区域或矿区(床)的基本地质特征,矿产分布和赋存条件及成矿规律,矿石质量,水文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普查勘探方法和储量计算等方面的问题。
有条件时也可对地质矿产理论问题作一些研究与探讨。
关于原始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原始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随着地质勘探的深入开展,原始地质资料作为勘探的重要基础数据,对于油气勘探、矿产勘探等领域的研究和开发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原始地质资料的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管理难度较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原始地质资料管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原始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进行了几点思考,以期对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指导。
一、原始地质资料的分类原始地质资料的种类繁多,根据其特点和来源,可以分为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钻探、钻井液、测井、地震、地形、遥感等多个类别。
对于不同类别的原始地质资料,其处理方式和管理方法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原始地质资料管理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分类,以便于后续的处理和管理。
同时,对于同一类别的原始地质资料,也需要进行细分,如地球化学资料可以进一步分为岩石样品、水样、气样等。
二、原始地质资料的数字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已成为原始地质资料管理的重要手段。
数字化可以大大提高原始地质资料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也可以减少原始地质资料的损失和破坏。
对于原始地质资料的数字化,可以采用扫描、拍照等方式进行,同时需要制定统一的数字化标准和规范,以便于后续的管理和利用。
三、原始地质资料的存储原始地质资料的存储是原始地质资料管理的重要环节。
不同类型的原始地质资料需要采用不同的存储方式,如岩石样品需要采用密封容器进行保存,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需要采用防潮、防震等方式进行保存。
同时,需要制定统一的存储标准和规范,以便于后续的管理和利用。
四、原始地质资料的管理原始地质资料的管理是保证勘探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对于原始地质资料的管理,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责任人和管理部门,同时需要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系统,以便于对原始地质资料的存取、利用、借阅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五、原始地质资料的利用原始地质资料的利用是保证勘探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
地质报告汇交前资料整理应注意的问题
地质报告汇交前资料整理应注意的问题
地质报告汇交前资料整理是相当重要的,它不仅能够更有效地执行地质勘探工作,而且可以准确无误地处理勘探结果,并为决策单位提供可信赖的报告。
为了获得准确可靠的地质报告,地质报告汇交前的资料整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从标准统一角度来整理资料,要求勘探结果必须符合地质报告编制的标准,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要认真检查归入的样品编号,要确保它们位置的准确性,量测的精确性,以及真实性;
另外,要合理安排资料获取和整理的过程,保证不让资料混乱,使得结果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
此外,最后也要认真地对勘探数据做全面的检查,以确保地质报告的质量,并及时发现勘探任务中存在的问题。
总之,地质报告汇交前资料整理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地质勘探公司和决策单位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报告汇交前的资料整理,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为更好发展地质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原始资料整理的一般要求和建议
原始资料整理的一般要求和建议一、钻探综合原始记录表1、原始记录表从开孔日期至终孔日期(钻探封闭后)中间不得缺失,每个小班的工作内容应详细记录,如果停钻时间长,工作内容不变,可用一页记录表(如几号x班至几号x班等测井,等修机器等)抽水孔也应详细记录每个小班的工作内容(如:下套管、抽水、稳定水位等)。
2、封孔时除填写封孔时的工作内容外(下钻、冲孔、封孔等),还应文字记录封孔设计中的内容(如冲孔时钻具停留深度、清水冲孔情况、水泥规格、数量、配比及封孔中所遇到的问题,井口埋标情况等),封孔灰浆样采集深度。
3、简易水文观测:首先应填写泥浆池的面积(包括长、宽数据),其次水位观测应填写时间,消耗量观测应是每小时观测一次,不足一小时一次亦应观测一次,时间应和钻进时间一致。
二、地质回次分层记录按表格中的内容填写即可,回次号、回次进尺、回次采长、填写回次内容、回次分层应填写在累计深度和层厚中,包括采长,每回次残留岩芯等。
三、取煤报告1、顶末:见煤的最后一趟钻(如本回次正好见煤,该回次即为顶末。
如果本回次即打煤又有岩石,该回次即为顶末)。
2、底初:止煤的最后一趟钻(如果本回次正好打完煤起钻,那么下一回次才为底初。
如果该回次即打煤有取上了底板,该回次即为底初。
)3、如果一趟钻把煤和顶底板一次取上,那么这趟煤层仅有顶末。
4、顶末、底初每层煤填写两个,每回次(不是顶末、底初)填写一格。
如果有结构则应详细填写,一层煤占一格,一层夹矸占一格。
煤层深度只填见、止煤两组数据,每回次不必填写,煤层厚度应包括夹矸。
煤芯重为采样的煤芯重量,取煤工具为取煤管和岩芯管,应如实填写。
四、钻孔质量验收书1、现场初步验收和室内正式验收,认真填写顶末、底初数据,钻探止煤深度、煤厚、结构要和取煤报告书及回次分层记录一致。
测井止煤深度、煤厚及结构要和测井解释资料吻合。
正式确定根据钻探和测井质量进行取舍。
2、每层煤的填写应是这样,顶末、底初、合计(缺失量)、止煤深度(钻探和取煤报告表和回次分层记录一致),伪厚含夹矸,建议前面为夹矸,后面为纯煤,可以一目了然,如1.35/5.65,现在这种填法还要通过计算才知道夹矸和煤层的厚度。
地质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细则
地质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细则一、总则1、野外日常整理随时进行,当天取得的原始资料、图件应在当天及时着墨或输入微机。
阶段性或单项工作结束后,须及时进行全面整理和总结,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补充完善。
外业工作必须做到“三边一及时”的工作原则,保证所收集的地质资料准确无误。
对原始资料及工作质量应及时进行“自检”、“互检”和“抽检”的“三检制度”。
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普查工作收集的各种数据成果及文、图、表均进行数字化处理。
日常整理按《DD2006-01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路规程(试行)》第34~40页规定执行。
2、外业工作全部结束后,在野外进行短期的综合整理,以便及时发现外业工作中可能存在的疏漏,并加以补充完善,客观地反映矿床特征。
经上级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转入室内工作。
综合整理按《DZ/T 007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要求执行。
二、实测地质剖面图实测地质剖面的目的主要是了解矿区地层、岩石、构造和矿体的赋存形态、数量、产状、规模,对岩(矿)石统一命名,确定填图单位。
对填图单元的确定提供基础资料,为下一步地质测量工作的展开提供依据。
1、收集的资料实测地质剖面需要收集的资料为:剖面起、始点坐标;导线号、长度、方位、坡度;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基岩岩性、第四系岩性、矿层特征、断层、工程位置、地层及节理产状;各种样品采样位置、编号;重要地物点等。
2、剖面绘制根据收集的资料,按坡度展开法绘制实测地质剖面图。
图上除反映上述收集的内容外,还需反映图名、比例尺、责任栏、图例、垂直标尺、水平标尺;各种样品采样位置、编号等。
对各种样品应及时校对、称重、登记、填送样单等内容,及时送总队化验室进行测试工作。
三、探槽素描图探槽施工的目的主要是揭露矿层,控制矿体的赋存形态、数量、产状、规模;采取各种样品,对矿石质量进行了解,确定工业价值,为下一步开展地质工作和工业利用提供地质依据。
编录前(或后)应将探槽用数码相机拍照存档。
地质照片的野外拍摄技巧与资料整理方法
2资料整理方法
回到驻地后,应将当天拍摄的地质照片及时导入电脑,进行4方面的资料整理。 2.1照片加工
276
云南地质
40 卷
中,地质锤留下的挖掘痕迹越少越好。 1.2排除干扰
在拍摄近景之前,要注意清除被照物表面的落叶、泥土、杂草、苔藓,最大限度地突出地质现象。 在树林、草丛中摄影时,要尽力避开树枝、草丛产生的阴影。在无法避开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折断 树枝、拔去杂草,最大限度地降低阴影对地质照片的影响。 地质照片的画面只能是地质现象与实物比例尺,其他内容一律不要摄入照片。地质现象旁侧手持实 物比例尺,用地质锤或树枝指示地质现象的某一部位等内容,对照片中地质内容的表达都有较为明显的 干扰。 1.3设置比例 尺度大小,是判断地质现象的重要依据之一。每一张地质照片,均要设置合理的实物比例尺。 所设置的实物比例尺,要与被照物的尺度大小相协调。标本尺度的被照物用铅笔、放大镜、专用的 标尺做实物比例尺(图版I-1)[2],露头尺度的被照物用地质锤、罗盘做实物比例尺(图版I-2)[3],远 景照片可用人体作为实物比例尺(图版I-3)⑷。用香烟、打火机、硬币、水壶等生活物品做实物比例 尺,给人以随意的感觉。需用人体做实物比例尺时,地质照片中的人物尽量采用在工作状态下的侧影和 背影(图版I-3)。采用人物正面照,有可能被理解为用人物的风景照代替地质照片,是工作不严肃的 具体表现。 实物比例尺的种类和摆放要与地质现象相吻合。层理、劈理、线理等线型构图要素为主的地质现 象,尽量采用地质锤、铅笔等线型体做实物比例尺,并使地质锤手柄、铅笔方向与被照物的线条方向一 致(图版I-4)[5]O面型构图要素为主的地质现象,实物比例尺的种类、摆放方向不受限制。 一张地质照片只需放置一件实物比例尺。为突出两组线状、面状构造,可以在不同方向上摆放线状 实物比例尺。 1.4增强效果 将被照物表面用水清洗干净或打湿后再进行拍照,可较大幅度地增加地质现象的清晰程度。摄影时 要控制好被照物的干湿程度。被照物太湿,易于反光,效果不好。被照物太干,达不到用水打湿的效 果。在机械岩心钻编录中,清洗岩心的方法使用较多。 在天气晴朗、被照物反光较强的情况下,可用雨伞遮挡阳光,避免曝光过度影响拍摄效果。 野外摄影效果不佳的重要的标本,可带回实验室,对标本进行大面积抛光、用水打湿后再拍照,可 达到大幅度增强摄影效果之目的。 1.5突出主题 实物比例尺不应摆放在地质照片的中部,最好位于地质照片的一角或一侧。其原因是:地质现象为 主,实物比例尺为宾,地质照片中也不能喧宾夺主。 标本尺度的野外地质照片,应在标本之下铺设讲义夹、样品袋。在资料整理中,将地质照片导入电 脑后,可以消除背景、突出主题(图版I-1)⑵。将标本放在草丛中、碎石路面上,在电脑上无法消除 背景,地质照片给人以杂乱的感觉。 在拍摄中注意避开与地质现象无关的地物。例如:房屋、电杆、电线等。 1. 6测量产状 对拍摄断层产状、不对称褶皱、残斑旋转等具有方位意义的地质照片,要记录镜头所指方向,要测 量被照物的产状,照片才有明显的地质意义。 镜头所指方向要用罗盘测量,读数精确至“度”。拍摄平面照片时,一般用“镜头垂直向下”进行 说明。由此可知,镜头指向不仅可以复原剖面照片的方位,还可以区分剖面或平面照片。 标本尺度、露头尺度的褶皱,主要测量褶皱枢纽、褶皱轴面的产状。 1.7系统拍摄 断层及其旁侧构造、风化壳的分层现象等需要反映整体与局部现象的地质照片,应该在远距离拍摄 一张全貌地质照片,再近距离分别对局部现象进行拍照。其目的是使地质现象的整体、局部都得到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卷归档基本要求:一、归档的原始地质资料要齐全成套,每件内容要素构成应完整并符合地质工作规范要求,责任签署完备,应反映一项地质工作的全过程。
二、纸质文件要求:1、报告正文、附件的幅面:A4幅;附图和附表幅面可为A4、A3幅面纸;图件折成手风琴式,图面朝里,责任栏(图签)朝外。
不宜折叠的图件应平放或卷放,并可加图袋(筒)等档案装具。
2、成册(本)的原始地质资料应有封面、扉页、目录页及页码等,扉页应包含题名、责任人及完成时间等。
装订不应使用易锈蚀及易老化的材料。
单册厚度一般不宜超过20mm。
3、图件右下角应有图签,包括题名、图号、顺序号、责任人、完成时间等。
多拼的图件,在最后一张图的右下角应有图签,其余各张图可仅附图名、图号及顺序号;顺序号应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排列。
4、野外记录应使用适于野外记录并利于长期保存的书写材料。
对点号、岩层产状、地层代号、厚度、长度、面积、体积、坐标等重要数据,重要地质现象素描图及其他主要图件均应着墨。
5、原始地质资料应选用利于长期保存的优质载体(纸张、胶片等)。
字迹材料要着墨牢固,不应使用圆珠笔、彩色笔等易褪笔迹的材料书写。
要求书写工整,符号清晰,着色符合规范标准。
6、每一件原始地质资料应在右上角加盖档号章,图件在责任栏(图签)附近加盖档号章。
三、电子文件要求1、每一项地质工作的电子文档以一个独立的子目录(一级子目录)置于根目录下,子目录名即为该地质工作形成的地质档案的案卷号,该份电子文档的所有电子文件均置于此子目录下。
2、在一级子目录下按卷内类别建立二级子目录,分别用于直接存放该份电子文档相应类别所有的电子文件,二级子目录名为案卷号+类别代号;上图表示:333档电子档共有底类、测类和观类三种类型,其中底类有4册,底中的第4件中存有一个系统库。
3、同一案卷(或类目)的数据应存储在一张光盘内。
若一张光盘空间不够,可存储在多张光盘上。
4、归档的电子文件的载体应无划痕、斑点、霉变、变形等损伤,应能在通用读取设备上正确读取且不携带病毒。
5、电子文件所提供的信息应齐全、完整、准确。
电子文件一般不加密,如果加密,应将密钥同时归档。
电子文件不宜压缩存储。
四、地质项目成果报告通过评审并取得最终审查意见后,对该项目的原始地质档案进行立卷工作,并向上级地质档案部门申请验收,并移交局档案馆。
地质档案部门验收合格后,办理移交手续并发给原始地质资料归档验收的有关文件。
五、地质调查项目在项目提交终审前,应完成原始地质资料的整理工作,编制原始地质资料目录清单,提交评审专家组审定,确定需要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范。
立卷归档时应注意的有关问题依据原始资料归档规则的有关要求,原本地质档案共分:底、测、观、探、样、试、录、像、综、文等10类。
一、成果底稿、底图类(代字/代号:底/D)成果报告正文,评审、验收和审查时所形成的文件附图(按附图目录顺序依次排列),附表(按附表目录顺序依次排列),附件(按附件目录顺序依次排列),成果报告中形成的各类数据库、软件等,成果报告中包含的各种音频、视频文件等。
二、测绘资料类(代字/代号:测/C)排序:1、测绘工作技术报告或总结、报表、附图(册)等,包括各种测量手段形成的测量成果、各种比例尺的测量图等。
2、各类地质观测点、监测点,孔、坑、槽、硐等勘探工程点的三维坐标测量成果,勘探剖面起止坐标等材料。
3、原始记录:包括用各种测绘手段(航测、卫星定位测量、地面测量等)产生的原始记录、数据等。
原始记录经整理与处理形成的计算资料。
4、测绘报告的任务书、合同书、委托书,测绘设计书及审批意见书,测量成果的验收、评审文据等。
三、野外地质观察类(代字/代号:观/G)在同一个项目中有区调、物、化探、矿产、水文地质工作的,按区调→物探→化探→矿产→水文地质顺序排列。
同一工作手段,不同年度、不同比例尺形成的资料,按照年度先后顺序、比例尺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
1、野外地质工作总结(小结)、专项调查报告及其图件等。
2、地质测量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排序:综合地质图→实际材料图→手图→野外地质记录本(应有目录,目录应反映点、线号,文件目录中应在备注中注明点、线号)→实测各类剖面图、地层柱状图→实测剖面记录本→野外地质照片、素描图及其数码影像记录→质量检查的自、互检记录卡片等。
3、所有图件的图签应补充完整,照片和素描图的方位、比例尺、图名、制作日期等要补充完善,其中,野外各类观察的照片最好制作成册,可不出纸介质,但必须要有电子的。
凡是野外形成的综合地质图、实际材料图、手图和实测剖面图均应扫描汇交电子版原始地质资料。
四、勘探工程及现场试验类(代字/代号:探/T)各类探矿工程按浅部至深部工程顺序排列,即剥土→槽探→浅井→硐探→钻探的顺序进行排序。
每一类工程按照素描图→编录表→样品登记表→质量检查记录表的顺序进行排序。
如果单工程的样品登记表较少的话,可以将同一类工程的样品登记表装订成册。
钻探资料按照勘探线剖面图→钻孔柱状图→编录表→技术表格→原始班报表→采样登记表。
其中技术表格包括开孔通知、钻孔结构设计、孔深校正和弯曲度测量登记表或计算表、工程及钻孔水文地质试验记录,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记录、地下水稳定水位观测记录,岩矿心登记表、钻孔地质综合成果表、钻孔质量统计表、验收报告,封孔记录及报告书、钻孔封闭情况验证报告书、钻孔小结等相关钻孔资料。
所有用厘米纸做的工程素描图、柱状图均要求扫描汇交。
五、采样测试鉴定类(代字/代号:样/Y)按照采样记录、采样位置图→分析测试报告(按照基本分析→内外检报告)→样品登记簿、送样清单等。
各种样品资料排序:化学样→岩石光谱样→岩矿鉴定样→组合分析(物相分析、硅酸盐分析)→物性分析(岩石力学;颗粒分析;体重测定;白度、粘度测定;含水量、吸油量测定;矿石热分析曲线;其它物理测试)→岩矿签定(岩石、矿物、动物、植物化石等)、岩土分析→古生物(含孢粉微古)鉴定、放射性测定。
所有的检测报告要求扫描汇交电子版。
六、试油、试采、采油类(代字/代号:试/S)目前,我队不存在此类资料。
七、仪器记录及动态资料类(代字/代号:录/L)按照地震、重力、电法、磁法、测井等各种仪器形成的记录图纸,仪器形成的照相图纸及底版,仪器测点(剖面)磁带(盘)记录,仪器野外实时处理的各参数(曲线)的磁带(盘)记录和仪器装置参数试验原始记录。
磁法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排序:①仪器性能测试标定成果表;②基点选择与确定T。
值的观测记录薄。
③日变野外原始数据(电子);④测点磁测计算表(含原始数据及成果);⑤磁参数测定计算表;⑥质量检查及计算表、质量检查精度或成果表。
重力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排序:①基点档案表。
②基点联测记录薄(电子)、基点联测增量统计册。
③基点网平差数据图表。
④基点联测重力仪性能测试(水泡、格值、一致性等)记录薄及图表。
⑤测点野外记录薄。
⑥测点野外质量检查记录薄及测点野外质量检查均方误差计算薄。
⑦测点重力畸变点检查记录薄。
⑧岩(矿)石密度测定记录薄。
⑨岩(矿)石密度测定均方误差计算薄。
⑩基点、测点观测资料记录验收登记册。
电法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排序:①各类方法装置基点联测记录及平差计算图表;②仪器性能测试校准记录本及图表;③各类方法装置测点原始记录及计算本(电子或手记);④各类方法装置测点质量检查记录及误差计算本;⑤各种电性参数测定记录及计算本。
测井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排序:①钻孔测斜记录及成果表;②井中磁、电、温度、放射性、声波等测量原始记录和曲线;③井中磁、电、温度、放射性、声波等测量成果表;④利用测井资料取得的物性参数统计表;⑤误差统计表;⑥仪器性能测试及校正记录本。
所有的录类的原始数据资料均要求汇交电子版。
八、航遥影像类(代字/代号:像/X)航片索引图、卫星照片、摄影底片登记簿、摄影资料鉴定表等;镶辑复照底片、摄影底片;测图像片、内业加密涤纶片;相关质量检查记录等。
如果是收集的航遥资料已经经过加工为本项目所用的,应放在综类(洪水河就属于此类)。
九、中间性综合资料类(代字/代号:综/Z)1、资料整理、数据处理和解释推断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记录、数据体、图件和表、卡等(如物探工作中的速度谱、时间剖面、时深转换及其他特殊处理剖面,绘图照像,化探工作中的计算机处理成果资料,遥感解译资料等)。
2、成果报告未附的各种综合图件等。
3、未列入成果报告的专题研究报告及其图件或论文等。
4、技术阶段小结、总结,技术专报等。
十、技术管理文件类(代字/代号:文/W)按照立项→计划→设计(包括设计书、设计附图、附表、设计批复等)→有关质量检查、验收的文件(中期检查、终期检查验收意见等)→有关经济文件(如财务报表)→请示、批复、指示文件,专业会议、技术考察与交流所形成的重要文件材料等→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见附件2)、涉密地质资料登记表及其它技术管理类文件→申报奖励、获奖证书、推广应用等材料。
文类中的设计材料要求汇交电子档,野外验收意见要求扫描汇总。
所有的原始地质资料整理完毕后按照附件1格式制作归档目录。
附件:1、地质档案文件目录2、实物地质资料清单3、应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目录清单(此处所指应汇交是与成果一起要向上级主管部门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4、涉密范围划定标准。
附件1案卷号:地质档案文件目录案卷题名:工作单位:工作时间:归档日期:目录索引表(续页)文件目录(续页)电子文件使用说明书(续页)地质档案文件目录要求:文件格式:地质档案文件目录的电子文件格式推荐采用DOC、WPS或XLS格式。
文件名称:README。
存放位置:一级子目录下。
对于技术条件具备制作自动运行地质档案文件目录的单位,在满足上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本标准将不予限制。
附录 C(资料性附录)备考表此单填写两份,交接双方各执一份。
附件2: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表一)填表人:年月日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表二)说明:有钻探工程的项目除填报表一外,还应填报此表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表三)说明:区调项目除填报表一外,还应填报此表。
附件3应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范围细目一、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各类地质图件、各种原始、分析、测试数据、鉴定结果、测量结果数据汇总表(含数据库),实际材料图,主干剖面实测和修测剖面图,勘探工程、物化探、遥感、重砂相关原始资料。
二、矿产资料(一)矿产勘查地质资料工程布置图、钻孔柱状图,重要槽探、坑探、井探图,各种岩矿测试、分析数据汇总表(或数据库),各类测量结果数据汇总表,有关物探、化探原始地质资料。
野外照片,矿产地资料及数据库,质量检查与验收记录表(二)矿产开发地质资料各中段采空区平面图、剖面图,探采对比资料,各类测量结果数据汇总表。
矿产地资料及数据库,质量检查与验收记录表、地层柱状图、实测剖面图、实际材料图、矿区地质图、地质矿产图、工程布置图、采样工程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