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必修二: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第1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1)

高中历史第1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1)
点评
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广,是古代农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促进了农业发 展。
探附:铁犁牛耕演进。
(2)铁犁犁术的进步牛耕画像石曲辕犁西汉耧车
进步表现
具体成就
耕作
垄作法
: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位于世界先进耕作水平;
撒播法
:西汉时期普遍采用的耕作方法;
方法
代田法
西汉时“赵过”总结劳动人民生产经验而推行;比撒播法先进。
地位
①小农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和牲畜等生产资料;
农民命运
改善
② 劳动产品除纳税外可供自己支配;
经营特点
:小农经营规模很小;
积极贝献
在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有利于农业精耕细作的发展。
消极局限
[在沉重剥削、繁重徭役和灾荒瘟疫下,时刻面临贫困、破产的威胁。
历史地位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古代农业生产的 快速发展。
灌溉工具
翻车
改进
曹魏时期,马钧改制,也叫“龙骨水车”;
作 用
脚踏或手摇,能低处水流引上高坡, 既可 浇灌,也可排涝;
筒 车
①唐朝时创制筒车,
②宋朝时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水车
明清时期出现“风力水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
①小麦②水稻
③玉米
④粟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②④
D
.②

5、右图所图示犁耕法主要流行于
A.春秋B.战国C.西汉
6、《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红……”农民如此兢兢业业 士亜阜(

必修二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必修二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

深入浅出,循循诱导,层层剖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重点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知识梳理】: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中国农业的起源:(1)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2)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的国家。

2、原始农业:(1)主要耕作方法:(2)主要生产工具:石刀、石犁、石斧→耒耜3、商周时期的农业发展:(1)表现:①农具:出现农具,但常用的工具是木制的和石锄、石犁;②耕作技术:、、沤制肥料、治虫灭害;③西周农作物: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有、、黍、稷、麦、桑、麻等。

(2)影响:人民生活由频繁迁徙开始走向。

(3)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表现(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表格的方式完成)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种类的丰富水利灌溉的发展原始农业石刀、石斧水稻、粟商周耒耜和石锄、石犁(少量青铜农具)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粟、稻、黍、稷、麦、桑、麻春秋战国垄作法两汉耦犁,出现犁壁、一年一熟漕渠、白渠、龙首渠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耕耙技术隋唐筒车宋朝明清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风力水车1三、古代中国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小农经济的形成:(1)时间:时期(2)形成的根本原因:的发展2.含义(特点):(1)以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精耕细作(分散性)(2)生产主要是为了。

(封闭性)(3)是一种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发展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不利因素:①在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精品学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精品学案【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2.中国形成相当发达的原始农业是在A 五六千年前B 七八千年前C 六七千年前D 八九千年前3.我国农业由“刀耕火种”进入“石器锄耕”阶段后,人们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A石斧、石锛 B骨耜、石耜 C钱、钹 D铁铲、铁犁4.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是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工业5.垄与沟轮换耕种,能防风抗旱,比普遍采用的播撒方法先进,这种方法是A “区田法”B “代田法”C “轮种法”D “间种法”6.观察阅读下面材料,指出这种农业生产技术所表现的特点是汉代代田法模型A.广种薄收B.少种多收C.休耕轮作D.精耕细作7.下列结合错误的是:A.战国——铁农具 B.唐朝——高转筒车 C.明清——风力水车 D.汉朝——耦犁8.我国古代下列生产工具中,基本上无需使用人力操作的是()A.耧车B.翻车C.筒车D.提花机9.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B.地主经济C.封建国有制度下的经济D.封建庄园经济10.“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①缴纳租税的需要②商品交换的需要③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11.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段唱词反映了:①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本生产模式②不承担国家赋税③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情景④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12.黄梅戏《天仙配》中七仙女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反映了中国古代A 农业的基本特点之一B 手工业的基本特点之一C 商业的基本特点之一D “重农抑商”的基本特点之一二、问答题农业是古代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设计

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习要求】: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的变化。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特点。

3、小农经济产生的时间、产生的条件、小农经济的特点。

【要点梳理】一、早期的农业生产——原始农业的起源与特点1、中国农业的起源2、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3、耒耜的出现和商周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4、意义:生活方式改变——从迁徙走向定居;奠定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5、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一)铁犁牛耕的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开始使用和逐步推广2、西汉时期的耦犁和犁壁——改进和进一步推广3、隋唐时期的曲辕犁——完善阶段(二)耕作技术的进步1、耕作方法——春秋战国时期的垄作法;西汉时期的代田法2、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耕耙耱技术和耕耙技术3、耕作制度——两汉时期的一年一熟;宋朝以后,江南的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三)水利灌溉1、水利工程:都江堰、漕渠、白渠、龙首渠2、灌溉工具: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一)概念(二)形成条件1、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提高了社会生产力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三)特点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3、精耕细作、男耕女织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生产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落后性: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脆弱性: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四)小农经济地位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五)评价:积极:①是我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②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③是封建王朝主要财源;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④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主要起积极作用消极:①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运用;②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出现时间:起源于距今一万年左右,在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生产工具(1)原始社会:石刀、石斧、石犁。

(2)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木制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

3.耕作方法和技术(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2)商周时期: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土地利用率提高。

4.农作物品种(1)世界之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后世农作物多已具备。

5.意义:农业生产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走向定居。

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知识点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的进步(1)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

(3)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4)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

2.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已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2)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这种方法比当时普遍采用的散播方法先进。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3.耕作制度(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4.灌溉技术(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创制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出现风力水车。

(3)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知识点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形成时间:春秋战国2.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生产力。

(2)生产关系的变革: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特点(1)组织形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

(2)生产目的: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人教版必修二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二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优秀教学案例
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总结古代农业发展的规律,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强调古代农业发展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引导学生关注现代农业的发展。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古代农业发展的小论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古代农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代农业发展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情感。
2.引导学生认识农业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视农业、关注农业发展的意识。
3.通过分析古代农业发展的历程,使学生认识到农业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4.教育学生从古代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关注现代农业的发展。
2.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3.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师评,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4.结合反思与评价,调整教学策略,为后续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一幅古代农业场景的图片或一段视频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农业。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同时,我还结合教材内容,引入了古代农业发展的相关史实,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在课堂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古代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浓厚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情境导入的方式,让学生穿越时空,回到古代农业发展的历史现场,感受古代农业的魅力。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姓名学习目标:知识:1、识记中国农业的起源。

2、识记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生产工具的进步,农业进步的表现。

3、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耕作技术的发展及其基本特点。

4、识记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小农经济下的农民。

能力:培养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高考考点: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2、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

学习重点: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

学习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学习方法:阅读法、列表法。

知识梳理: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中国农业的起源:距今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的国家。

2、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3、商周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种类的丰富水利灌溉的发展原始农业商周时期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种类水利灌溉的发展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朝明清古代农业进步的根本原因:的发展。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耕作方式的演变:(1)商周时期:土地,劳动。

(2)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的确立,逐渐形成。

2、小农经济:(1)形成原因:① 的出现和的逐渐推广。

② 的确立。

(2)主要特点:① ② ③ (3)评价:积极:①拥有一定的、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②农民经营规模很小,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消极:农民在封建赋税、徭役及灾荒瘟疫之下,时刻面临贫困、破产的威胁。

四、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难点解析:1、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1)夏、商、西周、春秋是精耕细作的萌芽时期,黄河流域的沟洫农业是其主要标志。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结合学科特点和课程内容,本案例将重点探讨古代农业的耕作技术、农田制度、农作物种植以及农业经济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和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在了解古代农业发展的同时,认识到科技进步、制度创新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进而深刻理解我国古代农业的辉煌成就例说明古代农作物种植的成就,如:宋代江南地区的稻米种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如:“古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古代农业对现代农业的启示”等。
2.学生分组讨论,搜集资料、整理观点、形成共识。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古代农业的发展特点、成就和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故事导入、史料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代农业的发展过程。
2.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农业博物馆、实地考察农田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农业的智慧,提高实践能力。
3.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使其学会分析、解决问题。
4.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农业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背景下,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本教学案例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为教材,针对高二年级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丰富的史料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古代农业的发展脉络,理解农业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劳动的情感,使其认识到农业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班级姓名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构造与特色第 1 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习目标】1、知道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技术||。

2、认识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制度和耕作方式||。

3、知道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4、认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色||。

【重难点】要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自主学习】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 1)发源:距今左右 ||。

( 2)发达:距今||。

( 3)表现A 、培养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养和的国家 ||。

B、耕作方式:||。

( 4)影响:常常||。

2.商周期间( 1)概略工具农具以及木制的和和石锄等技术开沟排水、||,沤制肥料与作物粟、稻、黍、稷、麦、桑、麻等( 2)影响A 、人们的生活从屡次开始走向||。

B、中国农业独立发展||,||,确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预习检测】1.下传记说中的人物||,以前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的是()A. 蚩尤B.黄帝C.大禹D. 神农氏2.中国形成相当发达的原始农业是在()A. 五六千年前B.七八千年前C.六七千年前D. 八九千年前3.我国农业由“刀耕火种”进入“石器锄耕”阶段后||,人们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A. 石斧、石锛B.骨耜、石耜C.钱、钹D. 铁铲、铁犁4.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是()A. 农业B.手工业C.商业D. 工业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 1)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和并将其渐渐推行 ||。

( 2)西汉:赵过推行||,此后又出现||。

( 3)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行到||。

( 4)隋唐:江东地域出现||,安装了||。

2.耕作方式:汉朝此后||,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耕作技术( 1)春秋战国:出现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

( 2)西汉:赵过实行||。

(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技术形成 ||,南方的水田也采纳技术 ||。

4.耕作制度( 1)西汉:以为主 ||。

人教版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

(如从中发现其它信息,言之有理皆可。

)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战国铁制农具废井田,开阡陌古代耕织图图一图二图三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形成了独特而优良的生产模式。

它特别重视在单位面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课导学案参考答案问题探究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①历史悠久,起源早;②种植业为主,家禽饲养业为辅;③独立发展,自成体系;④精耕细作;⑤男耕女织、自给自足;⑥封闭分散。

⑦国家、地主、农民土地所有制并存,地主土地所有制是最主要的形式。

2.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有利因素: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犁牛耕的使用与逐渐普及。

②农民拥有一定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为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小农经济。

(2)不利因素:①经营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②封建剥削沉重。

4.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生产率农作物品种的不同能力训练一、选择题1.C2.D3.D4.C5.A6.B7.B8.A二、非选择题9.(1)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唐朝的曲辕犁等。

(2)铁制农具的使用和井田制的废除,土地私有权的确认促进了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3)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等。

(4)继承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兴修水利,提高农业科技,走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之路。

(答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意即可)12.(1)铁农具的使用为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2)小农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大批小农的存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繁荣的基础。

(3)有利因素:封建统治者不得不采取措施培植、保护自耕农经济。

不利因素: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压迫,赋税徭役沉重;自然灾害的发生;小农是一个不稳定的阶层,经常发生分化和破产。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

第一节发到的古代农业班级:姓名:学号:1. 学考纲要:(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 预习内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农业起源(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耕作方式(1)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2)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

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3.生产技术的提高: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已经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4.主要农作物: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5.地位: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的进步(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

(3)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4)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2.耕作方法(1)春秋战国:已经使用垄作法。

(2)西汉:二牛一人耕作方法逐渐取代二牛三人耕作方法。

赵过推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至今沿用。

3.耕作制度: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4.水利灌溉(1)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工具:曹魏时改制的翻车,唐朝时创制了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1)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2)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优秀教学案例
3.采用小组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如“我在本节课中学到了哪些知识?我的学习方法是否有效?有哪些改进的空间?”等,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设计课堂评价表,让学生对彼此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公正客观的态度。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主要讲述了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古代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掌握农业工具的演变、耕作制度的发展、土地制度的变化等知识,从而深入理解古代农业对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案例背景为基础,结合教材内容,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贴近实际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古代农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历史的深远影响。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古代农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能力,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三)情感来自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使学生认识到农业对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理解农业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农业发展的地域差异,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3.通过分析古代农业发展的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农业与社会的相互影响,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对古代农业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案例背景中,我们以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为线索,分别从耕作工具、农业技术、土地制度、农业生产组织等方面展开。首先,从原始社会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到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农具,再到战国秦汉时期的铁犁牛耕,让学生感受农业工具的演变过程。其次,通过讲解甲骨文中的农业技术记载,让学生了解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再次,从井田制、封建土地私有制到均田制,让学生掌握土地制度的变化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最后,通过介绍古代农业生产组织的演变,如家族农业、地主庄园农业、农民个体农业等,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历史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历史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

高中历史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年级_________班级______组名_______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掌握古代中国农业的生产工具、主要耕作方式以及著名的水利工程。

理解小农经济及其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难点: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预习案【概括梳理】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 出现:(1)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国家。

2. 主要耕作方法:_____________。

3. 主要耕作工具:石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发展:(1)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使______________提高。

(2)商周时期,出现_____ 农具,人们已懂得开沟排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治虫灭害等技术。

注:商周时期,虽然出现了青铜农具,但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仍然很少使用,当时主要的耕作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人们也由经常________走向定居生活。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精耕细作”含义:是以对土地高度利用为基础,通过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而形成的农业生产模式。

它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发展。

1. 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开始使用和逐渐推广:__________时期。

(2)改进和进一步推广:两汉时期。

赵过推广_______(两牛三人),后来又出现犁壁。

注:西汉时还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

(3)完善:隋唐时期。

江东地区出现__________,安装了犁评。

高中历史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必修二第Ⅰ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习要点:(1)内容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符合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政治、文化发展等状况。

(4)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制作《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简表》,对知识进行归类;能从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土地所有制度等方面,多角度归纳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基础演练:一、古代农业1.原始农业:起源于距今年左右,距今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经相当发达。

生产工具:有石刀、石斧和松土用的。

商周时代出现了工具,但很少使用。

耕作技术:从原始的到时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等。

农作物品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南方)和(北方)的国家。

合作探究:古代中国,人们是如何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的?解决了什么问题?什么原因?具体表现如何?根本原因是什么?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时期,和牛耕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

西汉时,赵过推广,后来又出现了犁壁。

当时还作用播种用的,是近代条播机的雏形。

隋唐时出现了,安装了,耕犁完善,为后世所用。

(2)耕作技术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使用法。

汉朝以后,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

耕作方法逐渐取代二牛三人的耕作方法。

春秋战国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法,西汉的推行了代田法。

汉朝还创造出适合于旱地的法。

(删除)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南北朝时期的《》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农书。

(3)耕作制度:两汉时以一年为主,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制,有些地方形成了一年三熟制。

合作探究: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其原因是什么?(4)水利灌溉:战国时期秦国在今天四川修建的,汉朝时开凿了漕渠、和龙首渠等。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完美版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完美版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完美版【学习目标】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革与成熟的过程。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认识到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活动方案】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国古代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天仙配》是我国古代自然经济下的产物,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不同于欧洲的特点。

活动一: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情况。

阅读课文第一、二目录,解决以下问题。

1、今天我国南方人和北方人的主食分别是什么?说说这种格局出现的情况。

春节时,我国农村往往喜欢在柜子或粮仓上贴上“五谷丰登”的对子,请问五谷在我国最迟不晚于什么时候出现。

2、完成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表格。

时代耕作方法、方式主要生产工具原始社会刀耕火种商周时期耜耕或石器锄耕春秋战国以后铁农具3、古代先民的生活经历过一个由不断迁徙到走向定居的过程,请你说说原因。

活动二: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情况阅读课文第二目录,解决下列问题。

1、完成下列表格。

耕作技术的提高(耕作方法和制度)水利灌溉(工程和工具)春秋战国两汉代田法、一年一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朝经济重心南移高转筒车明清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2、以朝代为线归纳概括我国古代铁犁牛耕发展的情况。

3、仔细观看这两幅图,回答问题: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哪种方式更进步?说说你的理由。

活动三: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阅读课文第三目录、学思之窗,解决下列问题。

1、我国古代集体劳作的农业何时逐渐向个体农耕转变?促使这种转变的原因有哪些?2、你如何看待七仙女和董永向往的小农经济下的生活。

试从生产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生产目的、历史地位等方面归纳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活动四:从农业的起源、农业技术、生产模式等方面归纳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高一历史精品学案: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人教版必修2)

高一历史精品学案: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人教版必修2)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一、学习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知识梳理 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 。

原始农业 农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 和 的国家。

耕作方法: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 。

农业工具:出现青铜农具,但仍以木质的 和 、 为主。

商周时期 耕作技术:人们掌握的技术有 、 、 、 。

农作物种类: 、 、 、 、 、 、 。

人们生活:从 开始走向 。

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 和 并逐渐推广。

铁犁牛耕(生产工具) 2、 赵过推广 ,后来又出现 ,使铁犁可以 。

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到 时已推广到 。

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 。

3、 时期,江东地区出现 。

这种犁安装。

至此,我国犁耕已相当 。

1、耕作方法: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 已经使时,赵过推行 。

2、耕作技术: 时期北方旱地的 技术形成,南方水田采用 技术。

3、耕作制度:两汉的耕作制度以 为主。

朝以后,随后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 。

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 ,有些地方形成了 ,极大地提高了 。

1、水利工程:著名的水利工程有 时期的 、 的 、 和 。

农业灌溉 2、灌溉工具: 时经改制的 用于灌溉; 时创制了 ;出现利用水力的 ; 出现 。

发达的古代农业 早期农业生产 土地制度的演变形成条件:1、生产力的提高,即 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2、 的确立。

含义:小农经济是指以 为单位,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 和 。

这种 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社会生产的 。

特点: 1、以一家一户为单位(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2、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3、自给自足4、精耕细作1、农民拥有一定的 ,具有 。

发展的有利条件 2、农民努力提高3、政府的 。

不利因素:①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②沉重的 ③三、巩固练习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概览]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习目标: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探究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特点的表现。

3.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4.探究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和特点,认识小农经济的影响。

素养解读:1.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结合耕作方式、经营方式等相关知识,了解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基本特点。

(易混点)2.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重点)3.从唯物史观和文明史观的角度认识古代农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难点)[知识梳理]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

(2)相当发达:距今七八千年时。

(3)主要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2.商周农业(1)概况(2)影响①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②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的进步(1)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

(3)东汉:耦犁的牛耕方法推广到珠江流域。

(4)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

2.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已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2)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4.耕作制度(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5.灌溉技术(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时创制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3)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集体劳作(1)出现:商周时期。

(2)基础:土地归国家所有。

(3)评价:在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有利于提高工效。

2.小农经济(1)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

(2)原因①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特点①组织形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

②生产结构: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生产目的:自给自足,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4)评价①地位: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形式。

②进步性: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③局限性:受到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释疑解惑][概念阐释] 刀耕火种刀耕火种是新石器时代残留的农业经营方式,又称迁移农业,为原始生荒耕作制。

先以石斧、石刀砍伐地面上的树木等枯根朽茎,草木晒干后用火焚烧。

经过火烧后的土地变得松软,不翻地,利用地表草木灰作肥料,播种后不再施肥,一般种一年后易地而种。

[易错易混] 商周时期金属工具并未普及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是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

当时,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只是被大量用在兵器和礼器制作上。

[概念阐释] 精耕细作(1)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它指的是古代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等一系列技术措施。

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

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2)正确理解“耕作方式”的内涵“耕”指的是农田的开垦技术及方式和农业工具的发明与使用方式,而“作”应包括农业的经营技术模式。

此外,“耕作”还应包括农业的组织经营。

[名师点拨]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思考探究1:试从我国农具进步的角度来说明生产力有何进步?提示:从农具材质方面看,从最初的石制、骨制、木制、蚌制等农具到后来的青铜、铁制等金属农具;从制造工艺方面看,从打制到磨制再到冶炼、铸造;从牵引动力方面看,从人力操作到畜力牵引再到自然力牵引。

[易错易混] 自给自足≠富足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其中“足”并非富足,而是指自耕农的生产目的是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生产的东西很少在市场上进行交换。

事实上,封建制度下的农民生活非常艰苦。

思考探究2: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是指同一种经济形态吗?为什么?提示:三者是不同的经济概念,但三者又有交集,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自然经济的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

小农经济的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

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农经济除包括自耕农经济外,还包括以租种地主土地为生的佃农经济。

三者的关系图示如下:探究点一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史料一荆、扬南有桂林之饶,内有江湖之利,左陵阳之金,右蜀、汉之材,①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饶财。

——《盐铁论》史料二夫范、中行氏……将耕于齐,宗庙之牲为②畎亩之勤。

——《国语·晋语》史料三③二牛抬杠(北方地区) ④唐曲辕犁(又称江东犁)思考:(1)史料一反映了怎样的一种经济形态?有何影响?(2)史料二、三分别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这一变化对当时社经济产生的影响。

[信息解读] ①的意思是伐掉树木就可以种庄稼,烧掉野草就能播种,用火烧荒种地,用水来除草,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低下。

②体现了牛耕技术的出现。

③④体现了耕犁技术的进步。

[尝试解答] (1)经济形态:反映了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影响:在这种经济形态下,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生活十分艰苦;这种耕作方式也严重破坏环境。

(2)变化:出现了铁犁牛耕:原来用作祭祀的牛,开始用于田间耕作;汉代改进并进一步推广耕犁技术,隋唐时期曲辕犁的出现使得耕犁技术得以完善。

影响: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加速了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

精耕细作在古代中国农业发展中的表现(1)耕作方式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经不断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

(2)耕作技术进步: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完整和单位面积产量及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3)改变农业环境:重视农田灌溉,改善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

【典例】以下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男耕女织B.精耕细作C.分工协作D.重农抑商[审题指导] ①定时空:战国、汉代、唐代、元代的农业。

②抓关键:“战国都江堰”“汉代牛耕图”“唐代曲辕犁”“元代王祯《农书》”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③调储备:“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④析选项:此类试题应注意的陷阱是“答非所问”:“答非所问”原意是回答的不是所问的问题。

在高考历史选择题中,命题者常常有意设置一些说法正确但和题干无关的题肢作干扰,考生如果不对照题干仔细辨析,就会误选。

如此题中的C、D两项即是“答非所问”。

[问题延伸] 根据上题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精耕细作形成的原因有哪些?[提示] ①我国古代人民适应和改造自然的勇气和智慧是根本因素。

②各地区各民族人民丰富的农业实践为精耕细作优良传统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基础。

③社会经济条件(指经济水平、经济制度等)是重要原因。

④人多地少的矛盾促进精耕细作的形成和发展。

探究点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特点史料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史料二①窃为四民之中,惟农最苦。

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

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

其勤极矣。

又水旱霜雹蝗,间为之灾。

幸而收成……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

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

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耳。

——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卷四八史料三(在我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

②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农业形态的官僚体系。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思考:(1)《桃花源记》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据此说明文学艺术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2)根据史料二,归纳司马光认为“惟农最苦”的原因。

史料一、二哪个更能反映真实的小农经济?(3)根据史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小农经济与中央集权制度之间的关系。

[信息解读] 史料一: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的美好世界。

史料二:司马光的记载,真实地反映了小农经济下农民生产和生存的艰难。

①说明士农工商“四民”中农民的处境最艰难。

史料三:自然地理环境,包括黄土、气候、黄河等,对古代中国有重要影响。

②说明自然地理环境是形成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因素。

[尝试解答] (1)社会理想: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关系:小农经济在文学艺术领域会有所反映。

(2)原因:生产(生活)艰辛;自然灾害破坏;赋税沉重。

反映真实:司马光的记载更能反映小农经济的真实情况,司马光是一个严谨的史学家,而文艺作品则有高于现实的虚构成分。

(3)关系:一家一户分散的小农经济无力治理黄河、应对自然灾害,因此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中央集权制度是小农经济的重要保障,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物质基础。

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影响因素(1)特点①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②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交换少。

③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催生出易于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

④脆弱性:由于天灾人祸的影响,小农很容易破产。

⑤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2)影响因素①有利因素a.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

b.农民自身的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c.封建政府的扶持: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持小农经济。

②不利因素a.自耕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b.由于自耕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古代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水平,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