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设计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神农”的传说和古代农业的地位。
2、把握古代农耕技术(特别是牛耕)的发展和意义。
3、掌握古代的赋税制度和作用。
4、把握古代滥征徭役带来的影响。
5、理解掌握土地兼并问题的原因、影响和井田制的特点。
6、掌握古代农田水利技术的发展和战国秦汉时期重要的水利工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外阅读,探究神农等远古传说反映的原始农业特征。
2、结合课本及相关材料,研究牛耕开始与普及的过程。
3、探究古代税收的种类和特点。
4、结合课本材料,探究古代秦、隋苦役百姓问题。
5、研究土地兼并现象的社会根源和历史影响。
6、结合战国秦汉的史实,探究水利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农业经济是中华文明的基础的道理。
2、体会古代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与落后性。
3、认识古代中国税收的意义。
4、认识过度征发徭役对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破坏。
5、体会古代统治阶级为什么不能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6、感悟大禹治水的精神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教学难点1、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2、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3、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一、“神农”的传说1、“神农”传说的意义(1)中国传说的“圣王”中,神农氏有显赫的地位。
据说,神农氏创制丁原始农具耒,教导民众耕作。
“神农能殖嘉谷”的传说,反映了农业的先行者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成功实践。
(2)“神农”的传说,说明中华民族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占据了经济的主导地位。
2、农业经济是古代中国文明的基础(1)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先民们进行农耕创造的实践。
(2)长期以来,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中国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
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人民版必修二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部分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技术)(有利农业之一)1.原始农耕技术(“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1)在茫茫原始山林中,人们利用“火耕”拓荒营田,进行最基本的种植经营。
(2)西汉时期,中国南方依然采用耕种前用火烧、耕种后用水除掉杂草的耕作方式。
2.春秋战国农耕技术(1)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
(2)秦国“以牛田”(用牛耕田),国强民富,具有了其他各国难以抗衡的实力。
3.从汉至唐的农耕技术(1)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出现了便于中耕的曲柄犁和便利收获的大镰,还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
(中耕是指作物生长期间在株行间进行的表土耕作;中耕的作用有疏松表土、增加土壤通气性、促进养分有效化、去除杂草、促使根系伸展等)(2)东汉时,用两头牛牵引的耦犁(二牛抬杠)回转不便,某些地方已经出现了较轻便的一牛挽犁,这有利于牛耕的普及,也有利于山地的开垦。
(3)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可以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深浅)。
4.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的影响和局限(1)影响: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局限: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四.沉重的赋税和力役(不利农业之二)(中国古代赋税徭役制度)1.赋税(1)征收赋税是古代国家剥削农业生产者,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障的主要手段。
(古代帝国的富强和繁荣是以农耕者的艰辛劳动为基础的)(2)中国古代赋税的比例和种类(名目):秦始皇时代,征收“泰半之赋”(农民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给国家。
田亩税和人头税是主要赋税形式,还有很多杂税、各种附加税和临时性的征收。
农户缴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徭役(力役)(1)徭役是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
(2)劳动者服事徭役,使许多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造。
这些工程既有公共工程(如水利、交通、国防、城建等),也有私利工程(始宫室、陵墓等)。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2 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授课提纲】一、农业的起源:“神农”的传说1、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3、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
4、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lei)、耜(si),教导民众耕作,还进行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实践,这一切对农业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
二、农业的发展1、耕作方式的演进:“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①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②距今七八千年前:“石器锄耕”(“耜耕”)③商周:出现青铜农具,但少量使用④春秋战国: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A、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B、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C、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一牛挽犁);D、唐代发明曲辕犁,耕犁基本定型。
2、生产工具的革新①材质:石、木→青铜→铁②工艺:打制→磨制→冶炼、铸造③牵引动力:人力→畜力3、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奴隶社会(商周):土地国有制(实质: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①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
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
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
②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③西周时期,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②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③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表格教案
生的条件是什么?它“小”在何处?
期随着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度的出
现,小农经济产生。
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经营单
位,规模小;劳动力投入少,男耕女
织,都是自己一家人干活;消费少,
生产满足自身消费,消费需求需求少。
生:发展缓慢。
师:小农经济发展呈现怎样的态势?请同 生:阅读教材,归纳、小组讨论交流。
学们思考,哪些因素有利于小农经济发展,有利因素:生产工具改进,水利兴修,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师:展示美食图片。食品分为三级食品: 生:鉴赏,交流,回答。
由低到高一次为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
有机食品。古人吃的食品属于哪类食品?
为什么?
师:提问哪些食品与农业相关。引出古代
农业话题。
(二)讲授新课
一、农业工具
生:按时间排序,指出用途。
师:种地要有工具,展示生产工具。
奴隶社会:井田制。
师: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随着 封建社会:地主土地所有制。
历史的发展,到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瓦 生:讨论井田瓦解的原因。得出结论
解。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有哪些?
井田制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被地主
阶级的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形成了
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形式。
三、小农经济
师:小农经济?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它产 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春秋战国时
(三)师生小结本课。建构知识体系
3/3
浅及深,展开问题探究,有利于形成学生的思维主线。在充分利用课本资 源的基础上,教学中又整合了鲜活的历史图片和资料,使学生易于建立知 识结构。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 课试图通过各种途径,活化历史教材,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快乐 中追求知识,在掌握历史知识中,提高自己认知水平。
人民版高中历史二《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二1温岭中学潘雪红本课的设计以金文“农”为引入,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耕作方式、水利事业、经营方式三者有机结合,充分展现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高度进展,让学生体会与感悟中国农耕文明的先进,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战国水利工程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时空观,通过实物资料和文献资料的相互佐证,让学生明白史料实证的重要性,课堂最后引入对古代先民和土地的颂扬诗词,使情感升华,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古代农业的耕种方式和生产工具的变革,明白得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进展的前提,探讨它与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之间的关系。
(2)明白得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进展中的重大作用,通过深入了解古代闻名的水利工程来培养学生的历史联想能力和人文素养。
(3)明白得小农经济的差不多特点,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阻碍。
(4)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差不多观点,分析中国传统农业进展的缘故。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
深入浅出,循循诱导,层层剖析。
(2)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依照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问题探究,幸免“灌输”。
关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始终进行及时和恰当的评判。
(3)通过史料研习、历史时空的架构,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3、情感与价值观:(1)从中国农业进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进展是推动社会进展的全然缘故,树立正确的进展观。
(2)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聪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制造了庞大财宝,是历史的制造者,同时让学生感受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设计人民版必修2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认识农业经济是中华文明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
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难点
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改进与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
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严重:归纳出自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带来的影响。
对于承重的赋税和力役这一节:赋税制度是古代统治者获取财政收入的主要方式,赋税制度包括的种类及其带来的影响。
对于其他的子目录可以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适当的引导。
4.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归纳出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这是本节的重点)
小结
作业布置及疑难解答
完成练习册上的题
课后
反思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耕作技术的进步,认识生产力演进在古代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分析土地兼并现象存在的根源及其严重危害。列举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认识水利在传统农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在“神农”的传说这一节,可以通过提问“通过这一子目录的学习,说明了什么问题?”
同学们阅读课本,找一找,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哪些是生产力领域哪些是生产关系领域的?
针对第二个问题,逐一对影响农业经济的原因进行重点突破:
耕作方式的演进和生产工具的革新以及生产经营方式的演变:这是本节的重点,在上课的过程中,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进行归纳,从而得出生产工具的发展历程: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农具;经营方式的变化:简单协作——集体劳动——个体农耕(小农经济):针对小农经济,讲解小农经济的含义,产生原因,特点和影响。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2人民版 必修2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基础训练:1、“”的传说,说明农业经济占据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采用了技术,并在汉代逐渐普及全国。
2、是中国古代一种土地制度,它的存在是以一定程度上土地为前提的。
3、战国时期,水利事业有较大发展,(人名)在成都平原修建的工程至今仍发挥作用;东汉前期著名的治理黄河的专家是。
二、选择题:1、中国古代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是:A、农业经济正常发展B、统治者的正确决策C、生产工具的革新D、社会矛盾的缓和2、据传说神农氏创制的原始农具是:A、耒耜B、石镰C、石斧D、犁3、中国古代朝廷修建大型土木工程主要是通过:A、动用军队B、征调百姓C、招募手工业者D、有专业的匠户从事工程4、战国时期,关中地区农民创造了一种水渠,至今还在新疆的干旱地区流行,该渠名为:A、郑国渠B、井渠C、灵渠D、坎儿井5、历史上的“泰半之赋”指的是:A、统治者对农民征收的除正常赋税之外的一种赋的名称B、农民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C、赋税沉重简直像泰山的大半那么重D、除赋税外农民还要承担的各项力役6、《汉书》上记载西汉时农民每年亩产约一石半,而《昌言》上说东汉时的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亩收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
你认为造成当时粮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人民更加勤劳B、牛耕、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C、农作物品种的改良D、更加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三、能力拓展:(一)材料题:1、阅读下列史料:“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唐李绅《悯农二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同上回答:(1)描述古代农民的生活境况。
(2)造成农民生活窘迫的原因。
(二)材料解析题:材料一:(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 《易·系辞》材料二: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
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耕种,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氏”。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设计1
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针对某一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4.比较分析法:
将古代农业经济与现代农业经济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到农业经济的演变,理解古代农业经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5.知识拓展,联系现实: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农业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借鉴古代农业经济的经验,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启示。
3.教师指导: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问题,给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五)总结归纳
1.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发展历程、地位及影响。
2.强调重点:农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分析古代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3.拓展延伸: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农业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借鉴古代农业经济的经验,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启示。
1.对农业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土地制度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具体的发展历程和特点理解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能力,需要引导和培养。
3.学生对于农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有一定的认知,但可能未能将其与现代社会联系起来,缺乏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针对以上学情,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方面:
3.阐述农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古代农业经济发展原因、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某一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2.讨论主题:例如,讨论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包括铁犁牛耕的出现、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等。
1.内容要紧扣本章节所学知识,避免无关内容的出现。
2.论文、建议书等作业要求语言流畅,条理清晰,观点明确。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2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和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对农民造成的沉重负担。
了解中国古代的土地集中现象和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要适当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根据学参要求积极进行探究活动以强化对中国古代农业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古代中国的农业文明高度发达,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进步,这是我们炎黄子孙应感到骄傲和自豪的。
通过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学习增加历史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导入新课: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传说,神农氏遍尝百草,找到适合人们食用的谷物和药草;还创制了农具——未耜,教人们种植谷物。
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
考古学家在华北和华南都发现了远古时期的粮食作物遗存,特别是距今约一万年的稻谷。
这说明中国那时就有了早期农业。
中国农业在先民的积极推动下发展迅速,在古代世界居于领先地位。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专题一第一课古代农业经济。
讲授新课: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地位1.地位: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中国古代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2.经营方式:是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即小农经济)知识拓展1: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铁农具、牛耕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特点: 1)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小生产。
2)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落后性: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教学过程】〖复习并导入〗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曾以其辉煌灿烂的文明令世人瞩目和向往。
古代的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从而为文明的萌生和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要了解中国古代文明辉煌灿烂的原因就必须了解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鉴于本节内容较松散,可以先让学生快速阅读各目标题,归纳出本节主要内容。
然后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明白本节主要讲述了以下几方面内容:农业的起源、农耕方式和农耕工具的改进、赋税和徭役繁重、土地兼并问题、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
〖讲授新课〗一、农业的起源(一)学生阅读第一目,思考:1、在远古时代,开始占据经济主导地位的是哪个生产部门?2、请你说说有关“神农”的传说。
3、P4学习思考:为什么“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有特殊的地位?(二)讲解1、投影“神农氏”的图像及其相关传说。
引导学生分析神农传说的意义以及农业在中国古代的积极作用――农业占经济的主导地位。
2、传说:①神农氏创制了原始的农具耒耜;②教导民众耕作;“神农能殖嘉谷”,反映了农作物种植的成功实践。
3、投影半坡遗址中“粟和菜子”的图片,通过新石器时代的遗存,了解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①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
③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④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lei)、耜(si),教导民众耕作,还进行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实践,这一切对农业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
二、生产技术的进步(一)学生阅读第二目,思考: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生产工具有没有变化?有什么局限性?3、中国古代传统农业有什么特点?4、《国语·晋语》记载:“夫范、中行氏将耕于齐,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
”当时有些人还以牛或牛耕作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又有司马牛名犁,晋国有个力士叫牛子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名师说课课程标准分析本课的课标要求是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农业在古代被统治者看作立国之业,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特征之一。
古代中国农业精耕细作,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
应深入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应注意中国古代的几种土地制度。
土地高度集中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中国古代农业的相关传说及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而学习本课有一定的知识基础,鉴于此,本课以神话传说探究为契入点着手设计。
同时,学生通过必修Ⅰ政治专题史的学习,对高中的历史学习有了一定感受,但对经济史内容相对陌生,本课是本册书第一课,所以如何实现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及过渡性对今后的教学至关重要。
教学方法1.以课文为基本蓝本。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学习,设疑引思,探究学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帮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提高能力,深化情感。
2.充分运用课文中的图片和课前准备的音像资料,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真实性,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探究学习法:布置关于中国古代四个民间传说的整理探究活动,即关于神农氏、十二生肖、大禹治水、牛郎织女的传说。
学习方法主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及相关情境资料,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鼓励学生课下搜集与本课相关的材料,体验古代中国农民的生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古代生产工具的发展变化及其历史作用。
2.掌握古代耕作方式的变化及其原因。
3.掌握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土地兼并。
4.了解古代社会农民所承担的封建义务,理解他们悲惨的生活境遇。
过程与方法1.阅读中国原始农业发生与发展的相关史料,分析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2.对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变化的材料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使其在封建社会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
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
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
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
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二、难点:分析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复习并导入〗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曾以其辉煌灿烂的文明令世人瞩目和向往||。
古代的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从而为文明的萌生和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要了解中国古代文明辉煌灿烂的原因就必须了解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设计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教课目的内容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种方式,认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色。
知识与能力认识中国自太古期间起,农业就逐渐占有了经济的主导地位;认识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
认识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种方式,认识农业耕种工具的改革和演进,从而认识到工具的改革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要点作用。
深入认识古代中国的土地问题,并认识依赖于土地的两个不一样的阶级;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集中现象。
认识中国古代的赋税和徭役,从而知道古代中国农民蒙受的深重担担、经过认识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并联合课本中的历史图片认识几个有名的古代水利工程经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找到古代中国农业占有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由,锻炼学生的历史剖析和归纳的能力。
经过对主要耕种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认识,理解工具改革在生产发展中的要点作用,培育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深入理解古代中国赋税和徭役的内在关系,以及徭役过重在历史更替中的作用,培育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
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经过深入认识古代有名的水利工程来培育学生的历史联想能力和人文修养。
过程与方法教师指导学生依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供给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进行勇敢想象及适合的数理剖析和创新性思想;深入对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状况的理解;运用比较法、阅读法、察看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剖析和解答。
着重启迪式教课,设计有针对性和启迪性的问题,指引学生踊跃主动地进行问题研究,防止“灌注” 。
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要一直进行实时和适合的评论。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先人在生产实践中建筑了大批的世界有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经过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认识,培育学生的历史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
(二)重、难点要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色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两个阶级的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发展的关系,理解工具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教学设计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设计天、地、人三位一体——农耕文明的勃兴王锋富县高级中学【教材依据】该教学设计主要依据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设计编写||。
同时参考人教版、岳麓版相关章节知识||。
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精神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开展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就农耕文明的根基——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依据教材从农业赖以产生和发展的三大因素——天、地、人三方面入手对教材所述5目内容做一重新整合||,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起源和基本发展脉络||。
知道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阐明农耕文明奠定了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以及农业发展在历史长河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增加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耕作技术的进步||,认识生产力演进在古代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分析土地兼并现象存在的根源及其严重危害||。
列举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认识水利在传统农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古代的农业经济||,学会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历史现象||。
学会运用各种史料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认识农业经济是中华文明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中国古代主要的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和生产工具的变革与进步;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难点: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改进与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教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备课时间]2019年5月4日【授课时间】2019年5月4日【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册【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对农民造成的沉重负担||,了解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要适当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根据学习要求积极进行探究活动以强化对中国古代农业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古代中国的农业文明高度发达||,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进步||,这是我们炎黄子孙应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同时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在当今在中国、在世界很多人还在饥饿的死亡线上挣扎||,可喜的是国家领导人倡导节约型社会||,厉行节俭||,节俭之风已在中国刮起||,愿节俭之风越刮越烈||,| |,真正刮进每一个中国人心中||。
【重难点突破】重点: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2、小农经济出现的原因、特点、评价【教学思路设计】对本节课进行了大胆整合||,共分为三大模块.模块一:宏观中国农业特点||,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农业的三大基本特点||。
模块二:细品中国农业特点||,每一农业特点设计对应的具体问题||,使学生对农业特点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并且做到重难点突出||,如特点三“男耕女织”式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经济方式是本课的重点||,所以精选了典型材料||,引导学生探究||。
模块三:情感升华:既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农业文明高度发展产生民族自豪感||,又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解决温饱问题仅仅三十年左右||,现在世界上仍有很多人挣扎在饥饿的死亡线上||,响应中国领导人的号召把节俭进行到底||。
【教学过程】导入:在成龙《民生》歌曲的节奏下||,循环播放关于中国农业的图片||,给学生视觉上冲击||,直观感受中国古代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
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
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
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
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二、难点:分析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复习并导入〗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曾以其辉煌灿烂的文明令世人瞩目和向往。
古代的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从而为文明的萌生和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要了解中国古代文明辉煌灿烂的原因就必须了解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鉴于本节内容较松散,可以先让学生快速阅读各目标题,归纳出本节主要内容。
然后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明白本节主要讲述了以下几方面内容:农业的起源、农耕方式和农耕工具的改进、赋税和徭役繁重、土地兼并问题、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
〖讲授新课〗一、农业的起源(一)学生阅读第一目,思考:1、在远古时代,开始占据经济主导地位的是哪个生产部门?2、请你说说有关“神农”的传说。
3、P4学习思考:为什么“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有特殊的地位?(二)讲解1、投影“神农氏”的图像及其相关传说。
引导学生分析神农传说的意义以及农业在中国古代的积极作用――农业占经济的主导地位。
2、传说:①神农氏创制了原始的农具耒耜;②教导民众耕作;“神农能殖嘉谷”,反映了农作物种植的成功实践。
3、投影半坡遗址中“粟和菜子”的图片,通过新石器时代的遗存,了解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①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
③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④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lei)、耜(si),教导民众耕作,还进行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实践,这一切对农业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
二、生产技术的进步(一)学生阅读第二目,思考: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生产工具有没有变化?有什么局限性?3、中国古代传统农业有什么特点?4、《国语·晋语》记载:“夫范、中行氏将耕于齐,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
”当时有些人还以牛或牛耕作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又有司马牛名犁,晋国有个力士叫牛子耕。
这些现象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哪些问题?〔⑴体现了牛耕在春秋时期的开始兴起,也说明了人们对当时农业生产的重视。
⑵应该说,①牛耕的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②但也应当看到:牛耕作为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之一,自出现以来,历千百年而无根本性的变化,至今仍是大部分农业区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农业生产的长期落后。
〕5、分析古代耕作工具和耕作方式的影响。
为什么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古代中国的农业一直都使用牛耕,而没有得到突破性的进步呢?由此引出古代中国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
(二)讲解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国古代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变。
“火耕”→“耜耕”(石器耕锄)→“铁犁牛耕利用幻灯片打出耒耜、石斧、铁镰,以及耦犁等图片,增加学生的兴趣。
注意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采用了牛耕;汉代,牛耕普及2、生产工具的演变⑴从材质方面:石,骨,木→青铜,铁⑵从工艺方面:打制→磨制→冶炼,铸造⑶从牵引动力方面:人力→畜力⑷犁耕、播种、灌溉技术的进步生产工具的进步反映了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提高,反映了我国人民适应改造自然的勇气和智慧。
3、⑴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小农经济。
⑵局限性:农业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⑶正确看待小农经济的特点、地位和影响。
三、农民负担(一)学生阅读第三、四目,思考:1、统治者征税的目的是什么?古代赋税由哪些税种组成?有什么影响?2、农民除了缴纳赋税外,还有哪些负担?徭役有哪些内容?沉重的徭役产生怎样的影响?3、中国古代的赋税和徭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二)讲解:投影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并分析《石壕吏》,使学生感受古代农民所承受的沉重的赋税和繁重的劳役。
1、目的: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障。
组成:名目繁多,包括人头税、田租、杂税等。
各朝代征收的比率和数额不同。
秦时“泰半之赋”。
影响:①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②给农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束缚了农民的人身自由。
2、负担:徭役――即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是古代赋税体制的一部分。
组成:主要从事大型土木工程;还有为满足统治者奢侈消费需要的。
影响:①是许多大型工程得以成功营建的基本条件;②过度征发,引发社会动乱。
3、影响:①中国古代的赋税和徭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从而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②由此引发的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
四、土地兼并(一)学生阅读第五目,思考:1、你知道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变更吗?2、投影资料“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分析现象以及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和影响。
3、封建社会为解决土地兼并问题,采取过哪些办法?成效如何?4、土地兼并会导致哪些问题?(二)讲解1、投影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2.原因:①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②地权和劳动者分离。
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现象严峻,无数小农破产。
虽然许多开明政治家都着力于解决这一问题,但是由于地主阶级是专制主义王朝的阶级基础,通过改革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未成功。
3、办法:①开明政治家的改革;②农民起义,提出“平均”的口号。
结果:失败。
4、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①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因为自耕农是国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
②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会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危及王朝的统治。
③自耕农破产成为佃民,导致租佃关系的出现并日趋普遍化。
五、水利事业(一)学生阅读第六目,思考:1、请你说说大禹治水的故事。
2、古代为什么重视兴修水利?3、我国古代兴修了哪些著名的水利工程?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至今仍在起作用的有哪些?(二)讲解2、水是农业命脉。
自古以来,中国农业在水的条件方面一直不是很理想,中国农民长期在“旱”与“涝”的双重威胁下艰难劳作。
水利成为中国传统农业满足社会温饱需要并得以缓慢进步的基本保障。
3、古代水利建设概况①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②春秋战国:中原地区已普遍采用桔槔灌溉农田;楚国孙叔敖修的芍陂是有史记载的最早水库;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③秦:灵渠、江南运河。
④另外:井渠。
后来流行于新疆等干旱地区。
⑤两汉:关中水利。
王景治黄。
其它水利设施。
⑥隋炀帝:在历代运河的基础上,于605――610年,开通了大运河。
大运河全长四五千里,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仅江南兴建和修复的水利工程,就大超过了六朝的总和。
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⑦明清:改进灌排工具。
〖小结〗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小农经济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态。
(2)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
长期以来,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3)小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赋税和徭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4)土地高度集中,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激化,民众暴动不断发生。
(5)历朝历代的水利兴修防御了自然灾害,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作业】(一)课外探究题:1、中国古代帝王为了体现对农业的重视鼓励农民发展生产,往往亲为表率。
在初春时亲自率百官进行表演式的农耕活动。
清朝康熙还曾专门试种田地亲自收取良种并在全国推广。
皇家园林颐和园内还专门铸有铜牛和题为“乐耕”的茅庐,以示重农。
请你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中国古代帝王“春耕”的由来、过程,并以你自己的观点评价统治者的目的和这种活动的实际效用。
2、生产工具的革新是古代中国农业进步的重要因素,但长期以来却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许多传统的工具到今天还在广泛使用,如镰刀、铁犁、连枷、翻耙等。
你见过、使用过吗?请你利用身边的资源,或在假日郊游、社会实践时到农家观察一下今天农村的生产状况。
问问他们生产生活上的变化。
写成小论文或调查报告,比如你认为与西方国家的农业相比中国农业的前景如何、应向什么方向发展、应做出什么样的改进?在这样的活动中可以锻炼你对社会的思考能力、对世界整体发展的感知能力及社会责任感。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