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十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共79张PPT)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共79张PPT)

长春一汽 沈阳机床、飞机 鞍山钢铁公司
长春一汽 沈阳机床、飞机 鞍山钢铁公司
【讨论探究】“一五”期间工业的地区分布和 行业分布上各有何特点?原因各是什么?
行业分布 特点
地理分布
原因
行业分布 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地理分布
东北地区
原因
行业分布 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地理分布
东北地区
原因
重工业基础薄弱、 经济建设 和国防建设的 需要、受苏联 影响
填表:三大改造(1953—1956)
对象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资本主义工商 方式 业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赎买)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建立起来;我国社会 意义 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填表:三大改造(1953—1956)
材料: 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有粮食 209公斤,钢0.29公斤。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 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重负的压力 ——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能解决人民的 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是天 下大乱。” 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上可 以打一百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经济上只 能是零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曾预 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重负的压力 ——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能解决人民的 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是天 下大乱。” 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上可 以打一百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经济上只 能是零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 社会经济。” 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这样回答:“我们不 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 个新世界。”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共33张)北京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共33张)北京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4、78页

厦门
深圳
珠海
海南
汕头
经济特区
邓小平曾如此解释“出牌顺序”: “ 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 香港; 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 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 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 亚。
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
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①特区建设以利用外资为主,外商投资企业所占经济比 重可以大于内地。
②在国家宏观经济指导下主要采取市场调节手段,充分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③对前来投资的外商提供更多的优惠待遇,企业的所得 税率减按15%征收,对进出特区的境外客商、外籍人员 简化手续。 ④特区政府拥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外事、公安海关、 金融、外汇、港口、铁路、邮电等方面的业务,由国家 主管部门结合特区实际情况,制订专项管理办法。
“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 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 成每户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 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 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 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 养活到18岁”。 小岗村民在这张从小学生作业 本上撕下的纸条,写上几行文理不 通错误字不少没有标点的协定,加 上一个个血红的手印,成为中国农 村改革的历史见证。
浦东位于横穿上海市区的黄浦江东侧,面 积556平方公里,是上海面积的1/12, 与繁华的上海外滩 、南京路仅一江之隔。
1990年前的上海浦东
1993年的陆家嘴
浦东新区 从1990年到2002年,浦东新区GDP保持 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战略中心。上海被国 了 19.6%的年均增长速度; 到2005年,浦东的 际舆论誉为“最具活力的城市”“中国经济发展 整体经济实力已相当于15年前的整个上海市。 的火车头”。2006年上海人均GDP已达到6416美元, 浦东的雄厚实力已通过了 APEC 会议的世纪大 跨入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行列。 检阅,世界政要将最好的评价送给上海浦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摘编自[美]皮特·N.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 互动探究(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被分配给 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有何历史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者们看到,迅速的工业化而不是小农经济才是成功发展的关键”后 采取的经济措施。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解析“1953年”是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年。在对农 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了农业生产 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答案A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训练
典例剖析
例题2下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
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
【大跃进】 dàyuèjìn指1958年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社会主义建 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出现的飞跃发 展。也泛指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
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互动探究(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的“苏 联模式”的主要经济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决定兼程前进”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训练
提示(1)特征: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农业集体化;建立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
(2)社会背景:国内,初步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制度,初 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召开了中共八大;国际,“冷战”加 剧,美苏争霸,美国奉行敌视中国的政策,中国与苏联关系破裂。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共34张)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共34张)
第十一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教学重点 • • 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八大的正确决议;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与教训。 • • 教学难点 • • 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分析和对 其教训的总结。 •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恢复 (1)建国初的严峻经济形势 ①表现:经济全面崩溃,交通瘫痪,通货膨胀,人民 生活十分困苦。 ②原因:帝国主义长期掠夺;国民政府的搜刮;连 年的战争。 (2)完成:1952年完成,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好 水平,为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1953—1957) (1)背景: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十分 薄弱。
3、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团已经形成。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1、经济特区的概念 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在交通便利、条件合适 的地方,划出一定的区域,在对外经济活动 中采取开放的特殊政策,用优惠的方法、吸 引外资,引进技术,从而达到一定的经济目 的的特殊经济区。 经济特区的特点:p58 建立:时间、地点 性质:
(2)城市改革
原因:
必要性:计划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 展,不利于工业经济的发展,企业活力 尽失。 可能性:农村改革的推动
措施: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阶段 项目 改革前 改革措施
高度集中 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
第一阶段 政策性调 所有制 整阶段
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扩大企业自主权
单一的公 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 有制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 开端 • 标志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时期
归纳近代史上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巨变 1 辛亥革命 结果 任务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 维护共和制度,发 治,建立了资产阶级 展资本主义经济。 共和国。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半封建社会历史。 的政权,迅速恢复 国民经济,建立社 会主义制度。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 发展生产力,实现 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四个现代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二册精品课件: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二册精品课件: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知识网络
课堂小结
答题术语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国 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 造了条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为中国社会主义 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 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 命”,使中国的经济建设发展遭到严重挫折。
[史论归纳]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意义及与工业化的关系 1.实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意义
(1)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 (2)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3)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1)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的基础。 (2)社会主义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 件。 (3)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探究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史料探究] 1.中共八大
史料 调整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财政上、技术上和 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性,而不应当脱离经济发展和正常 比例……就是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①,积极而 又稳妥②可靠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工业革命
商品,扩大市场 等贸易相结合
第二次 工业革命
凭借资本在经济 垄断资本
上控制世界市场
武力与资本输 出相结合瓜分 世界
最终形成
35
二、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
1.工场手工业时期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 (1)条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二册必修2精品课件8: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二册必修2精品课件8: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境 务是2什.么建?立对农业、手工业以及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
三 主义改造的基础。
推进新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
原 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
始 材
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
料 造。”
——毛泽东
推进新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提示:(1)从历史因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尤其
各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
业的发展。
推进新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提示:
地区分布:集中在东北地区。
学 习
原因: (查1找)并东列北举地第区一临个近五苏年联计,划易的于主接要受建苏设联项在目经,济看技
延 术这等些方建面设的项援目助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分析基本原
伸 因。(2)东北地区有着较为丰富的煤、铁资源。
当堂检测
2.叶永烈在《写在炉边的几页日记》中写道:“路边,土炉 林立,炉火映红半边天。在一个炼铁厂门口,写着这样一首 诗: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 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D ) A.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B.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C.出现了农村城镇化趋势 D.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这说明我国发展化的道路。
推进新课
探索与失误
提示:
问 (1)其内容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题 地建八设大社二会次主会义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其
情 境
内容(是2什)么主?观我上们,应反该映如了何人认民识尽这快条改总变路落线后?面貌的良
六 好愿望;客观上,它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
(3)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在东北地区建有一些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10: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10: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思考:“一五”计划的特点、成因 (1)两大特点:优先发展与国防相关的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 区。 (2)四大成因: ①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②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 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③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 的速度都比较快。而社会主义苏联迅速工业化的经验中,也是 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④从各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 发展。
返回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与阶段特征
时期
推动因素 主要资本
显著特点
主要途径 世界市场进程
工场手工 新航路的开辟 商业资本 暴力手段残酷掠夺 殖民扩张和掠夺 雏形阶段
业时期 和殖民扩张
自由资本 主义时期
垄断资本 主义时期
第一次 工业革命
凭工业优势输出 工业资本
商品,扩大市场
武力与不平 等贸易相结合
基本形成
二、探索与失误
1.成功的开端——中共八大 (1)召开:1956年在北京召开。 (2)内容: ①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 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提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即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 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4)影响 ①为工业资产阶级攫取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极大地促进了殖民国家工 业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②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③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 当地的近代化。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特征及其原因

人教版必修2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必修2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共21张PPT)

全民大炼钢
人民公社化运动
教师精讲 违背了经济发 展的客观规律
“大跃进” 1958
生产关系超 越了生产力 发展的水平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启示:社会主义建 三年经济困难
设必须实事求是,
59-61
尊重客观规律。
启示:生产关系的 变革必须与生产力 水平相适应。
经济恢复:(1949-1952年) 优先发展重工业:(1953-1957年)
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
经济方针:中共八大(1956年) 探索时期
(1956-1966年) “左”倾错误:一个路线 两个运动(1958年开始)
三年困难:(1959年-1961年)
经济好转:(1962—1966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从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历程中得到的经 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
(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必须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 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3)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必须有计划按比例进行,不 能急于求成。
(4)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的水平相适应。

性 质
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级阶段)

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肥猪赛大象”
你相信吗
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 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 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 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
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土豆120万斤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原因:历史: 重工业基础差 现实: 增强综合国力(国防)的需要 外部: 苏联经验

人教部编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共26张PPT)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一、恢复、起步阶段 —过渡时期的国民经济(1949-1956)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2、国民经济的起步——一五计划(1953—1956)
二、探索、失误阶段 —曲折探索时期的国民经济(1956-1976)
1、前十年:1956-196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1956年中共八大(前期) (2)1958年三面红旗(中期) (3)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后期)
2、后十年:1966—1976(文革时期)
三、经验启示
二、探索、失误阶段 —曲折探索时期的国民经济(1956-1976)
自主学习 综合探究 真题演练
启示一:社会主义建设必 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 国内主要矛盾。
第四单元 中 国 现 代 史 分 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①1949—1956年:过渡时期 ——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巩固政权、恢复经济) ●1953--1956年:三大改造和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②1956--1966年:十年探索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成就巨大,失误严重 ③1966--1976年: “文革” 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严重破坏 ④1976-1978 : 两年徘徊时期 ⑤1978—至今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 公跃 共 社进 八 化、 人 大


工 农 业 生 产 总 值
国 民 经 济 恢 复
一 化 三 改 ”
B
C
八 字 方 针 ”
E
十 年 文 革 ”

J
改 革 开 放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共31张)北京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共31张)北京

5.四幅折线图中,最能显示 “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生
产总值变化趋势的是( C )
不论去往何方,身后永远有不变的祝福,
凝注的眼光——母校用宽大的胸怀包容我 们,等待我们,期许我们。
二、探索与失误
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
(1)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2)内容:①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②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3)意义: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 要任务,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 次成功探索。
2.失误:
(1)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①内容: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 路线。
物产丰富;重工业比较发达,貌,为社会主义工 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三大改造(变革生产关系)
农业 ①内容
手工业
——参加合作社 ——参加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全行业公私合营 ②实质: 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标志着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 ③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中国 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立起来
大庆油田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总结:1956~1966年我国的经济建设历程,可以从中得出哪些 经验和教训?
正确:
中共八大 1956
启示一:社会主义 建设必须从国情出
国民经济的调整 1960
发,正确分析国内
主要矛盾。 “大跃进” 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启示三:生产关系 的变革必须与生产 力水平相适应。
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取得成效 C.提前完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 D.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二册必修2精品课件9: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二册必修2精品课件9: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主要内容为 “一化三改”。即: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并逐步 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
2.“一五”计划(1953-1957年) ①国民经济恢复;
(1)背景 ②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 ③目的:为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2)基本任务(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
(4)影响 ①为工业资产阶级攫取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极大地促进了殖民国家工 业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②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③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 当地的近代化。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特征及其原因
特征 产生 初步发展
劲 加
饱 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大展水平





热闹的公社食堂 ” 松垮的劳动者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1)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原因:
党缺乏经验,为国情和经济规律认识不足; 骄傲自满,急于求成; “左”倾错误不断发展的恶果。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危害: 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 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 重的经济困难。
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内容: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 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评价: 它反映了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良好愿望;但忽视了经济发展 的客观规律。(强调“多、快”) 实质:“左”倾导致的结果是全国掀起“大跃进”在高潮。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指导思想:1958年总路线 (2)内容: “大跃进”的主要表现为大办工业、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共62张ppt)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共62张ppt)

• 毛泽东有一段给人印象深刻的描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 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 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这反映了什么?
一五计划
• 背景
• 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 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还是 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按照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联系的程度和社会主义因 素的多少,分为低级形式和高级形式。1953年以前, 我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重点放在工业中的委托加 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和商业中的委托经销、代 销等初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上。国家资本主义的 高级形式是公私合营1954年,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发展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从 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推进到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 全行业公私合营后,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原来单个企 业公私合营的公私共有,转鬼国家支配。资本家虽 然还对生产资料有所有权,但已不能买卖,只是在 定息的形式上被保留着。这时的企业基本上属于社 会主义性质。到1966年9月,随着定息的停止,全 行业公私合营企业的性质就转变为完全社会主义性 质的企业了。
为何出现大跃进?
• 由于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的基本情况认识 不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加之毛泽东等人在胜 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主观意志和 主观努力的作用,因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之后, 没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就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5 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要使中国在15年或更短的时间内, 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在十年内超过英国、十五年内赶 上美国(所谓“超英赶美”)。毛泽东号召大家要破除迷信, 解放思想,发扬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会后,全国各条战 线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

历史人教版必修2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件(36张)

历史人教版必修2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件(36张)

办农业;工业制定 “大跃进”
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历
____高__指__标____,农业出 史发展阶段
现主观臆断的口号
②1959-1961年,我国
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
人民公 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 的经济困难
社化运动 ____核__算___,统一分配
3.探索中的调整 (1)措施:中共中央开始纠正______农__村____工作中“左”的错 误 , 对 国 民 经 济 实 行 “ 调 整 、 ____巩__固______ 、 充 实 、 _____提__高_____”方针。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恢复国民经济(1949-1952 年) (1)背景:由于__帝__国__主__义____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 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表现:到 1952 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 11 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学习目标
概述20世纪50年代 至70年代我国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实践,总结其经 验教训。
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的发展和 曲折的表现。 2.理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经济 建设的成就和失误。 3.总结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 和教训。
3.“文革”时期的成就≠“文革”的成就 “文革”是一场动乱,应该从根本上否定;而“文革”时期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些成就是党和人民对“左”倾错误 进行抵制的结果,而不是“文革”的成就。 [轻巧识记] “一、二、三、四、五”记忆社会主义建设曲 折探索的 20 年 一条主线: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二个探索问题:阶级斗争问题和经济建设的规模与速度问 题。

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共25张PPT)

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共25张PPT)
2、根据材料二,1973年和1975年国家财政收入呈现什 么状态?原因是什么?
提示:1973年和1975年国家财政收入都有所增加,说明国民经济有
所回升。 原因: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
复苏局面。 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国
民经济迅速回升。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分 配中实行平均主义。(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影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 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 经济困难。
(4)八字方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为什么 要提出八字方针?如何认识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实施 效果? 提示:内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
(1973年)
周 恩 来 恢 复 调 整 国 民 经 济
(1975年) 实

邓 小
: 系 统




正 文



的 “






从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经济建设的 实践中可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1、经济建设必须以国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大跃进的教训)
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 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 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 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探究分析:
(1)八大的正确决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有什么重要意义? (2)如何评价总路线的影响? (3)据以上材料分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给当时的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4)如何认识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实施效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2: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2: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⑴内容 ②确立党的主要任务 ⑵意义: 富有创造性 成功的探索
2、曲折失误 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练钢铁

9000万吨




3000万吨

1070万吨
炼 钢
535万吨 800万吨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2年
浮夸风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图一
三幅1958年的新闻图片所报 道的情况,哪则是虚假的?哪 则是真实的?当年中国出现的 重大失误是什么?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 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 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 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 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毛泽东
㈡“一五计划”(1953——1957)
社 会
1、背景:现代工业基础薄弱,门类残缺不全 2、目的:为迅速发展生产力,实现社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二、探索与失误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1949—1956) (1956—1966) (1966—1976)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面㈠对国这民种经局济面的,恢美复国(国19务49卿—艾19奇52逊)曾预言: 中1国、永背远景摆:脱建不国了初一严个峻不的堪经负济担形的势压力—— 即庞大的人口①,帝没国有主一义个的政长府期解掠决夺了人民的 吃天1油9饭 下⑴方49问 大原面年题 乱因产,, 。量中中对②③、共比国多美也:民年、无政战苏能府争三为的的国力大严在,肆重钢中搜破、国刮 坏原将煤永、远原是 毛我中 原泽 们⑵国 煤东 不表钢 产代 仅现产量表 善量占共于占美产破美国党坏国的人一的7.作个03.%出旧2,%了的,苏这世苏联样界联的的 ,的13回0..6答7%%;:;原 我油2们产、还量过将占程善美:于国经建的过设0三.一0年2个%,,新工苏的农联世业的界生0!.产36超%。 上一3海 百、的 分意一 ,义个 政:资治过为本上历有家可史计说以最划:打高的八共水经十产平济党分建军,设事经创上济造可上了以只条打能件 是零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 社会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58年)
3、“左”倾错误造成了怎样的后果?中共中央如何应对?
造成1959~1961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 纠正“左”倾错误: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 成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53~57) 二、全面建设时期的探索与失误(56~66) 三、“文革”时期国民经济的劫难(66~76)
被炸毁的广州海珠桥
被炸毁的矿井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 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
东北? 长春 目前实施什么战略?鞍山
沈阳
振兴东北!
1958年,中共中央 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 1070万吨钢而奋斗。各 地迅速组织起生产钢铁 的大军,工厂、学校、 机关、农村、军队…… 几千万人在钢铁战线上 日夜苦战。全国城镇到 处建小高炉,炉火日夜 不息。为了提供炼钢原 料,许多人把家里的铁 锅砸了,把铁锹扭弯, 连秤砣也不放过……森 林被大量砍伐,用来作 为炼钢的燃料……
中共八大(56年);对形势的变化、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作出了 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2、出现了哪些重大失误?失误在哪里?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58年) 问题1: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错在哪里? ——虽反映了良好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问题2:什么是“大跃进”?错在哪里?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高指标,违背经济规律 问题3:什么是人民公社化运动?错在哪里?
突出特点? ——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①经济指标超额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 初步基础 重大成就: ②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53~57) 二、全面建设时期的探索与失误(56~66)
1、成功的探索指的是什么?成功体现在哪里?
中共八大(56年);对形势的变化、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作出了 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了解:时间、标志、背景 时间、标志:1953年开始实行“一五”计划(53~57)
思考:为什么起步不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时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原因:①②③) 背景 50~52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三年恢复时期)——创造条件 工业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迫切性
“一五”计划(53~57)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 的初步基础 两个基本任务: ②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
土高炉炼钢
庆祝人民公社成立
全国各地竞相以虚假的纪录夸耀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53~57) 二、全面建设时期的探索与失误(56~66) 三、“文革”时期国民经济的劫难(66~76)
1、“文革”时期经济形势是怎样的?
2、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文革”时期哪两个时间段经济形势较好?为什么?
(1)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1973: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 作 (2)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进行全面整顿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标要求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教学要点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53~57) 二、全面建设时期的探索与失误(56~66) 三、“文革”时期国民经济的劫难(66~76)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53~57)
问题1:八大对当时形势的变化作出了怎样的判断?
问题2:八大对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怎样的判断? 问题3:这对主要矛盾的实质是什么? 问题4:八大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53~57) 二、全面建设时期的探索与失误(56~66)
1、成功的探索指的是什么?成功体现在哪里?
误“ 左 倾 ” 错
——是生产关系的“大跃进”,脱离了生产力的实际水 平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53~57) 二、全面建设时期的探索与失误(56~66)
1、成功的探索指的是什么?成功体现在哪里?
中共八大(56年);对形势的变化、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作出了 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2、出现了哪些重大失误?失误在哪里?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53~57) 二、全面建设时期的探索与失误(56~66) 三、“文革”时期国民经济的劫难(66~76) 课标要求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讨论: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给了 我们哪些经验教训?
被炸毁的桥梁
1、“文革”时期经济形势是怎样的? “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 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 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 和。 2、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李先念 ——“左”倾错误达到顶峰,实行“以阶级斗争为 纲” 的错误方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