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测量仪器实习公开课教案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2》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e529779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4.png)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2》教案:电子测量技术《2》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并能够应用于电子测量领域的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内容1.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介绍2.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操作3.电子测量技术的实例应用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理论讲解1.1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介绍-电子测量技术的定义和作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和特点-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测量范围-电子测量技术的误差分析和校准方法2.实验操作2.1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操作-示波器的使用和操作方法-多用表的使用和操作方法-信号发生器的使用和操作方法-频谱仪的使用和操作方法3.实例应用3.1电子测量技术的实例应用-温度测量-电压测量-频率测量-电流测量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主要通过实验报告和考试成绩来进行,考察学生对电子测量技术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同时,也将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1.电子测量仪器:示波器、多用表、信号发生器、频谱仪等2.教材和参考书籍3.实验报告模板和评估表七、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电子测量技术有更为深入的了解,能够熟练运用电子测量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并能够应用所学的电子测量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电子测量电子教案
![电子测量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c57424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eb.png)
电子测量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2. 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3. 学会分析电子测量数据,提高电子测量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电子测量概述电子测量的定义、分类和特点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2. 电子测量仪器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电子测量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电子测量仪器的选用和使用方法3. 信号测量与分析信号的分类及其特点信号测量方法及原理信号分析技术及应用4. 电子测量数据处理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误差分析与补偿技术数据展示与分析5. 电子测量实验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操作练习典型信号的测量与分析综合测量实验设计与实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验法:操作电子测量仪器,进行实际信号测量与分析。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子测量案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电子测量相关教材。
2. 实验室设备:电子测量仪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
3. 多媒体课件:讲解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例。
4. 网络资源:介绍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相关资讯。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等。
2. 实验操作考核:操作电子测量仪器的能力。
3. 课程论文:分析实际电子测量案例,提出解决方案。
4. 期末考试:考察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讲授16课时,实验操作16课时。
2. 教学进度安排:电子测量概述(2课时)电子测量仪器(4课时)信号测量与分析(6课时)电子测量数据处理(4课时)电子测量实验(8课时)七、教学实践1. 实验室实践:引导学生操作电子测量仪器,进行实际信号测量与分析。
2. 课程设计: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综合测量实验。
3. 课外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电子测量相关的科研项目或课外实践活动。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教案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4d56f9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a6.png)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教案第一章:实验基本知识1.1 实验目的了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操作。
1.2 实验要求熟悉实验设备和工作环境。
掌握基本测量方法和技巧。
1.3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避免触电、短路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二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2.1 测量误差的概念介绍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粗大误差的定义和特点。
2.2 误差分析与计算分析误差来源,掌握误差减小和补偿的方法。
学会使用公式计算误差和不确定度。
2.3 数据处理方法学习数据采集、记录和整理的方法。
掌握有效数字的规则和四则运算规则。
第三章:电子测量仪器3.1 电压表和电流表了解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原理和结构。
学会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进行测量操作。
3.2 示波器了解示波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掌握示波器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巧。
3.3 频率计了解频率计的原理和功能。
学会使用频率计进行测量操作。
第四章:基本测量方法4.1 电压和电流的测量学习电压和电流的测量方法。
掌握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接线和读数方法。
4.2 时间的测量学习时间的测量方法。
掌握示波器测量时间的方法和技巧。
4.3 频率和周期的测量学习频率和周期的测量方法。
掌握频率计的接线和读数方法。
第五章:实验操作与实践5.1 实验设备准备学习如何正确开启和使用实验设备。
熟悉实验设备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5.2 实验操作流程学习实验操作流程和步骤。
掌握实验数据的测量和记录方法。
5.3 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分析实验结果,评估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第六章:信号发生器与频率测量6.1 信号发生器学习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掌握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和输出信号调整。
6.2 频率测量实验使用信号发生器和频率计进行频率测量实验。
掌握频率计的接线和读数方法,以及频率测量的注意事项。
第七章:时间与频率测量综合实验7.1 时间与频率测量原理学习时间与频率测量原理及其相互关系。
电子测量电子教案
![电子测量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ee2f3b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79.png)
电子测量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2. 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3. 学会进行电子测量实验,并能正确分析实验结果。
二、教学内容1. 电子测量概述1.1 电子测量的定义和分类1.2 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2. 电子测量仪器2.1 电子电压表2.2 电子示波器2.3 频率计2.4 信号发生器3. 电子测量方法3.1 直流测量3.2 交流测量3.3 频率测量3.4 网络测量4. 电子测量实验4.1 电压测量实验4.2 频率测量实验4.3 网络测量实验5. 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5.1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5.2 实验结果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2. 实验法:进行电子测量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教学环境1. 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方便展示PPT和视频资料。
2. 实验室:配备电子测量仪器,如电压表、示波器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提问和作业完成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
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电子测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电子测量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辅助讲解电子测量的相关知识。
3. 视频资料:收集相关的电子测量实验操作视频,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4. 网络资源:提供一些电子测量相关的网站和论坛,供学生交流学习。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介绍电子测量概述及电子测量仪器。
2. 第3-4周:讲解电子测量方法。
3. 第5-6周:进行电子测量实验。
4. 第7-8周:讲解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
八、教学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电子测量仪器生产厂家,了解仪器的研发和生产过程。
2. 鼓励学生参加电子测量相关的竞赛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安排学生进行电子测量实验操作考核,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
电子测量仪器教案
![电子测量仪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bab00deefdc8d376ee32dd.png)
第一章电子测量和仪器的基本知识教学要求:了解电子测量的意义和特点;熟悉测量方法的分类;掌握测量误差的概念及误差的表示方法。
教学重点:误差的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误差的表示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时间:6课时教学过程:1、2课时一、导入新课:简述电子测量的重要性二、新授:1、测量及意义(1)测量:把被测量与同种类的作为单位的量,通过一定的测量方法进行比较,以确[定被测量是该单位的若干倍。
单位越大,测量的数值越大。
(2)测量结果的组成测量结果的量值由两个部分组成:数值(大小及符号)和单位2、电子测量的意义和特点(1)电子测量的意义(2)电子测量的内容a. 电能量的测量:如电流、电压、功率等b. 电路元件参数的测量:如电阻、电感电容等c. 电信号特性的测量:如频率、周期相位等d. 电路特性的测量:放大倍数、灵敏度等e. 特性曲线的测量:幅频特性等基本参数:频率、电压、时间、阻抗(3)电子测量的特点a.测量频率范围宽b.仪器测量范围广c.测量准确度高d.测量速度快e. 易于实现遥测e.易于实现测量自动化和测量仪器微机化3、测量方法的分类(1)按测量方式分类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组合测量(2)按被测信号的性质分类时域测量、频域测量、数据域测量三、巩固看书1-3页内容四、小结在分析时―――首先―――然后―――最后―――。
五、作业:1、什么是测量、测量结果的组成2、电子测量的意义3、电子测量的基本参数4、电子测量的特点一、复习1、电子测量的特点2、电子测量方法的分类二、新授1、绝对误差(1)定义:被测量的测量值X与其真值Ao之差,称为绝对误差。
用Δ x表示ΔX=X-Ao(2)修正值:与绝对误差的大小相等,但符号相反的量值称为修正值。
用C表示C=-ΔX=A-XA=X+C2、相对误差定义: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真值之比,称为相对误差γAo=ΔX/Ao×100%(1)实际相对误差(用实际值代替真值)γA=ΔX/A×100%(2)示值相对误差(用示值代替实际值)γx=ΔX/X×100%(3)引用误差γm=ΔX/Am×100%(4)最大引用误差γmm=ΔXm/Am×100%(5)仪表的准确度±K%=ΔXmax/Am×100%(6)测量结果的准确度(相对误差)γ=±K%×Am/X准确度等级有0.10.20.5 1.0 1.5 2.5 5.0共七级3、例题分析例1:两个电压的测量值分别是103V、12V,实际值分别是100V、10V试分别求出测量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电子测量教案cha》课件
![《电子测量教案cha》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212b51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63.png)
《电子测量教案cha》课件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仪器。
2. 掌握电压、电流、电阻、电容等基本电量的测量方法。
3. 学会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常用电子测量仪器。
4. 能够分析测量数据,判断电路故障。
二、教学内容:1. 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电压测量3. 电流测量4. 电阻测量5. 电容测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仪器;电压、电流、电阻、电容的测量方法。
2. 教学难点:示波器的使用和测量数据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仪器。
2. 采用演示法,展示电压、电流、电阻、电容的测量方法。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示波器,进行实际测量。
4. 采用问答法,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介绍电子测量的意义和应用领域。
2. 讲解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仪器。
3. 演示电压、电流、电阻、电容的测量方法。
4. 学生动手操作示波器,进行实际测量。
5.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演示和实践,学生能够掌握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仪器;能够熟练进行电压、电流、电阻、电容的测量;能够分析测量数据,判断电路故障。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常用仪器的功能。
2. 技能应用: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仪器进行基本电量的测量。
3. 问题解决:学生能够分析测量数据,识别并解决简单的电路故障。
4. 课堂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问并及时反馈。
七、教学资源:1. 电子测量实验室:提供万用表、示波器、电子元件等实验设备。
2. 教学课件:包含电子测量原理、仪器操作流程及测量案例。
3. 实验指导书:提供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测量数据处理方法。
4. 网络资源:在线测量教程、视频演示等辅助学习材料。
电子测量教案
![电子测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45fbb7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b.png)
电子测量教案教案标题:电子测量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
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练习题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电子测量能力,提高他们在电子技术领域的实践操作水平。
教学目标:1. 理解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常见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合适的电子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4. 具备分析和解决电子测量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常见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合适的电子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2. 如何分析和解决电子测量中常见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a. 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b. 熟悉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见仪器。
c. 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和实验器材。
d. 设计实验操作流程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a. 预习相关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b. 准备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引入电子测量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b. 提出学习电子测量的目的和意义。
2. 理论讲解(20分钟):a. 介绍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b. 解释常见电子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c. 强调电子测量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3. 实验操作(40分钟):a. 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学生配备一套电子测量仪器。
b.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进行测量,并记录实验结果。
c.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 实验总结(10分钟):a.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和问题解决过程。
b.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实验中的关键点和易错点。
5. 练习与巩固(15分钟):a.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b. 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讲解。
6. 课堂小结(5分钟):a. 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关键知识点。
电子测量教案
![电子测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92df4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b6.png)
电子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电子测量中常见的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常见的电子测量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技巧;3.电子测量实验的设计和分析;4.学生实验课程设计。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电子测量仪器和设备的图片,并询问学生是否了解这些仪器和设备的用途和原理,引起学生对电子测量的兴趣。
2.理论讲解(30分钟)介绍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测量的基本单位、电路中常见的测量参数、测量原理和常见测量仪器的分类和原理等。
通过讲解和示意图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建立基础知识。
3.仪器使用方法和技巧(30分钟)通过演示和实践操作,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常见的电子测量仪器,包括示波器、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等。
重点讲解仪器的参数调整和使用技巧,以及如何正确连接电路和正确操作仪器。
4.电子测量实验设计和分析(4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电子测量实验课程的设计和分析。
每个小组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课程题目,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的讨论。
学生需要在小组中进行协作和合作,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学生实验课程设计(30分钟)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设计一个电子测量实验课程。
他们需要根据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内容,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并设计实验方案。
对于实验课程的设计,需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所需仪器设备、实验步骤和数据分析等。
最后,每个小组需要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实验课程设计,并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和讨论。
四、教学评价1.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对问题的回答、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合作能力等;2.学生设计的实验课程方案的评价,包括实验目的的明确性、实验步骤的合理性和数据分析的准确性等;3.学生的实验结果和数据的评价,包括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数据分析的合理性等。
大学二年级电子测量与仪器教学案
![大学二年级电子测量与仪器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dc5b9e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5.png)
大学二年级电子测量与仪器教学案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电子测量与仪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 掌握电子测量与仪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熟悉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3. 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测量仪器进行实验;4. 能够编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并分析。
二、教学内容1. 电子测量与仪器的概述1.1 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2 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2. 常用电子测量仪器2.1 示波器的原理与使用2.2 信号发生器的原理与使用2.3 多用表的原理与使用2.4 频谱分析仪的原理与使用2.5 模拟信号发生器的原理与使用2.6 数字示波器的原理与使用3. 电子测量实验设计与操作3.1 实验仪器的选择和准备3.2 测量电路的搭建和连接3.3 参数测量和数据记录3.4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四、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解电子测量与仪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理论框架。
2. 实验操作法: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操作演示,引导学生正确操作仪器。
3.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对测量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方式。
五、教学资源1. 电子测量与仪器教材、参考书籍2. 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多用表、频谱分析仪、模拟信号发生器、数字示波器等实验仪器3. 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模板六、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评分:评估学生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能力,包括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实验结果的正确解读等。
2. 实验操作评分:评估学生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技能,包括仪器的正确选择和使用、电路的搭建和连接等。
3. 参与度评分: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包括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电子测量与仪器的概述- 课堂讲解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介绍常用的电子测量仪器及其原理2. 第二周:示波器的原理与使用- 讲解示波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示波器的操作示范和实践操作3. 第三周:信号发生器的原理与使用- 介绍信号发生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信号发生器的实验操作和应用案例4. 第四周:多用表的原理与使用- 讲解多用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技巧- 多用表的实验操作和测量实例5. 第五周:频谱分析仪的原理与使用- 介绍频谱分析仪的原理和应用领域- 频谱分析仪的实验操作和频谱分析案例6. 第六周:模拟信号发生器的原理与使用- 讲解模拟信号发生器的原理和功能- 模拟信号发生器的实验操作和调试技巧7. 第七周:数字示波器的原理与使用- 介绍数字示波器的原理和特点- 数字示波器的实验操作和实时波形捕获案例8. 第八周:复习与总结- 复习电子测量与仪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总结实验操作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上为大学二年级电子测量与仪器教学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的安排,课程将包括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讨论环节,旨在提升学生对电子测量与仪器的理解和能力。
电子测量与仪器教案1,2
![电子测量与仪器教案1,2](https://img.taocdn.com/s3/m/c0ef470ebb68a98271fefa1d.png)
电路参数的测量指的是对电阻、电感、电容、阻抗、品质因数、损耗率等参量的测量。
(3)信号特性的测量
信号特性的测量指的是对频率、周期、时间、相位、调制系数、失真度等参量的测量。
(4)电子设备性能的测量
电子设备性能的测量指的是对通频带、选择性、放大倍数、衰减量、灵敏度、信噪比等参量的测量。
A=C+Δx(1-3)
修正值有时给出的方式不一定是具体数值,也可能是一条曲线或一张表格,和绝对误差一样都有大小、符号及量纲。
2.相对误差
虽然绝对误差可以说明测量结果偏离实际值的情况,但不能确切反映测量结果偏离真实值的程度,为了克服绝对误差的这一不足,通常采用相对误差的形式来表示。
讲授法
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
(3)示波器
示波器是用于显示信号波形的仪器,如通用示波器、取样示波器、记忆存储示波器等。
(4)频率测量仪器
频率测量仪器是用于测量信号频率、周期等的仪器,如指针式、数字式频率计等。
(5)电路参数测量仪器
电路参数测量仪器是用于测量电阻、电感、晶体管放大倍数等电路参数的仪器,如电桥、Q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等。
仪器误差是由于仪器本身及其附件的电气和机械性能不完善而引起的误差如由于仪器零点漂移。
讲授法
提问学生,思考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可能出现测量误差的测量方法
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
附记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
时间
刻度非线性等引起的误差。
(2)使用误差
使用误差又称为操作误差,是由于安装、调节、使用不当等原因引起的误差。如测量时由于阻抗不匹配等原因引起的误差。
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
附记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教案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e02774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34.png)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2. 掌握电压、电流、频率、波形等电子参数的测量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原理1. 电压测量: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仪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值。
2. 电流测量:使用电流表、钳形电流表等仪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值。
3. 频率测量:使用频率计、示波器等仪器测量电路中的频率。
4. 波形测量:使用示波器等仪器观察电路中的波形形状和参数。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万用表2. 示波器3. 频率计4. 电流表5. 钳形电流表6. 实验电路板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电压测量a. 连接实验电路板,打开电源。
b. 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值,记录数据。
c. 改变电路中的元件,测量电压值,记录数据。
2. 实验二:电流测量a. 连接实验电路板,打开电源。
b. 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值,记录数据。
c. 改变电路中的元件,测量电流值,记录数据。
3. 实验三:频率测量a. 连接实验电路板,打开电源。
b. 使用频率计测量电路中的频率,记录数据。
c. 改变电路中的元件,测量频率,记录数据。
4. 实验四:波形测量a. 连接实验电路板,打开电源。
b. 使用示波器观察电路中的波形形状和参数,记录数据。
c. 改变电路中的元件,观察波形,记录数据。
5. 实验五:综合测量a. 连接实验电路板,打开电源。
b. 使用万用表、电流表、频率计和示波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电流、频率和波形,记录数据。
c.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电路中的关系和变化。
五、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仪器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损坏。
2. 测量时要确保电路连接正确,防止测量误差。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定。
六、实验报告要求1. 整理实验数据,绘制表格。
2.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3. 提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七、实验评分标准1. 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0分)。
电子技能实训授课教案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
![电子技能实训授课教案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be4dde566137ee06eff918d7.png)
电子技能实训授课教案(课日教案)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对学生点名,且对不来者进行简单的了解并记录。
引入指导:对学习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作用进行及应用阐述。
讲授指导:见教案内容。
项目三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任务一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使用一、项目简介本项目介绍了几种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功能及使用。
通过对晶体管特性图示仪、模拟/ 数字万用表、函数信号发生器以及双踪示波器的学习;掌握二极管、三极管特性曲线及相关参数的测量;掌握交直流电压、电阻等参数的测量;掌握交流信号的调试输出;掌握电信号周期、频率、幅度等参数的测量与计算;掌握电子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仪器仪表使用注意事项;通过对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学习,掌握仪器仪表在实际电路、学习中的灵活运用能力。
二、任务情景描述晶体管特性图示仪是一种专用示波器,它能直接观察各种晶体管特性曲线。
可用来测定晶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三极管的输入特性、输出特性和电流放大特性,各种反向饱和电流、各种击穿电压,场效应管的漏极特性、转移特性、夹断电压和跨导等参数。
同时,该仪器上备有两个插座,可接入两只晶体管,通过开关的转换,能迅速比较两只晶体管的同类特性,便于筛选元器件,用途广泛。
三、任务准备★1.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组成晶体管特性图示仪主要由集电极扫描发生器、基极阶梯发生器、同步脉冲发生器、X轴电压放大器、Y 轴电流放大器、示波管、电源及各种控制电路等组成。
2. 各组成的主要作用概念引入的同时强调安全生产重要性与必要性使学生明确本次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形,幅值可以调节,用于形成水平扫描线。
(2)基极阶梯发生器:产生基极阶梯电流信号,其阶梯的高度可以调 节,用于形成多条曲线簇。
(3)同步脉冲发生器:产生同步脉冲,使扫描发生器和阶梯发生器的 信号严格保持同步。
(4)X 轴电压放大器和Y 轴电流放大器:把从被测元件上取出的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进行放大,达到能驱动显示屏发光之所需,然后送至示波管的相应偏转板上,以在屏面上形成扫描曲线。
电子技能实训授课教案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
![电子技能实训授课教案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0fdcef0c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4c.png)
电⼦技能实训授课教案电⼦测量仪器的使⽤电⼦技能实训授课教案(课⽇教案)图3-7 CA8020双踪⽰波器的⾯板2.CA8020双踪⽰波器的使⽤说明(单通道)(1)⽰波器使⽤前的设置和调整使⽤前,先检查电源电压与仪器⼯作电压是否相符,保证⽰波器外壳安全接地,并将各控制开关做如表3-12设置:表3-12CA8020⽰波器各控制开关初始设置控制键名称作⽤位置控制键名称作⽤位置辉度旋钮(1)居中⽔平扫描速度开关T/div(26)0.5ms聚焦旋钮(3)居中触发源选择开关(22) 内X、Y位移(8)(9)居中内触发源(21) Y1 垂直⽅式(10)Y1 触发极性选择开关(23) +Y衰减开关V/div(11)10mV 触发⽅式(27) 峰-峰值⾃动Y微调(13)校正位置输⼊耦合(15)AC(2)⽰波器开机及调整a.打开电源开关,指⽰灯亮约20S后,屏幕出现光迹。
如果60秒后还没有出现光迹,反回头检查开关和控制旋钮的设置。
b.分别调节亮度、聚焦,使光迹亮度适中清晰。
c.调节通道1位移旋钮旋(8),⽤螺丝⼑调节光迹旋转电位器(4)使光迹与⽔平刻度平⾏。
(3)探头连接与仪器⾃校将耦合⽅式开关(15)设置在AC状态,⽤本仪器附件中的探头接到CH1连接插座,探头的头勾在校准信号输出插座上,垂直⽅式开关置于通过教师演⽰、⼩组练习⽅式完成使⽤设置和调整。
“CH1”,调节CH1移位和X移位及其他控制装置,使波形显⽰如图3-8所⽰。
图3-8 ⾃校信号⽅波波形调整探极上的微调电容,使波形如图3-8(a)中正确平顶所⽰。
同理,将附件中的另⼀个探头接到CH2输⼊连接器上,探头的头勾在校准信号输出插座上,垂直⽅式开关置于“CH2”。
调节CH2移位使显⽰波形居中,调整探头上的微调电容,使波形如图3-8(a)中正确平顶所⽰。
观察显⽰波形的幅度为5格,周期为2格。
以上是⽰波器最基本的操作,通道2的操作与通道1的操作相同。
如果想进⾏双通道同时显⽰,则需要改变垂直⽅式开关(10)到交替状态,于是通道2的光迹也会出现在屏幕上。
电子测量实训教程第三版教学设计
![电子测量实训教程第三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ffc05b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ce.png)
电子测量实训教程第三版教学设计一、前言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测量技术也日新月异。
电子测量实训课程作为电子工程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电子技术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档旨在介绍电子测量实训教程第三版的教学设计,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参考。
二、课程简介电子测量实训是电子工程学科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电子测量技能,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和原理。
通过学习电子测量实训,学生将会对电子测量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电子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2.掌握基本电路参数的测量方法;3.实际操作电子测量仪器,掌握其使用;4.了解电子测量仪器在电路分析和设计中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1. 基本测量方法1.电压、电流测量方法;2.电阻、电容、电感测量方法;3.交、直流电压、电流测量;4.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2. 信号发生器1.信号发生器的结构和原理;2.信号发生器在电路测试和测量中的应用。
3. 示波器1.示波器的基本原理;2.示波器的结构和分类;3.示波器的操作方法;4.示波器在电路测试中的应用。
4. 特殊测量仪器1.频谱分析仪;2.信号分析仪;3.逻辑分析仪;4.网络分析仪;5.功率计。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将为学生讲解电子测量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同时为学生提供相关文章、文献推荐和案例分析。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将有机会使用各种电子测量仪器进行各种测量实验,并在实验报告中记录实验结果和数据。
六、教学评估和考核为了保证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教育工作者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估和考核方式,来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具体评估和考核方式包括实验报告、课堂作业、小组讨论、小测验等方式。
七、总结通过本文档对电子测量实训教程第三版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电子测量仪器及应用教案
![电子测量仪器及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a84960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0.png)
电子测量仪器及应用教案电子测量仪器是用于测量电子设备或电子元件特性的工具,广泛应用于电子技术领域。
通过使用不同类型的电子测量仪器,我们可以准确地测量电流、电压、电阻、频率、功率等电子特性参数。
下面是一个关于电子测量仪器及其应用的教案:【教案】第一部分:电子测量仪器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分类和原理;2. 理解仪器基本性能参数的含义和测量原理;3. 掌握各种电子测量仪器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1. 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a. 示波器:原理、参数、应用;b. 万用表:原理、参数、应用;c. 频率计:原理、参数、应用;d. 功率计:原理、参数、应用。
2. 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性能参数:a. 精度:仪器输出值与被测量值的偏差;b. 分辨率:仪器的最小可测量量;c. 稳定性:仪器输出值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波动情况;d. 灵敏度:仪器对输入信号的反应程度。
第二部分:示波器教学目标:1. 了解示波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 掌握示波器的基本参数和使用方法;3. 理解示波器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示波器的组成结构:a. 垂直放大器:放大输入信号的幅度;b. 水平放大器:控制水平扫描速度;c. 垂直和水平触发电路:让波形稳定显示;d. 显示器:显示输入信号的波形。
2. 示波器的基本参数:a. 带宽:示波器能够显示的最高频率;b. 垂直灵敏度:每个小格代表的电压值;c. 水平扫描速度:每个小格代表的时间值;d. 触发电平、触发沿和触发源设置。
3. 示波器的应用:a. 显示波形:观察电路中的波形变化;b. 测量电压和频率:测量信号的幅值和频率;c. 探测故障:定位故障点,修复电路。
第三部分:万用表和频率计教学目标:1. 了解万用表和频率计的结构和测量原理;2. 掌握万用表和频率计的基本参数和使用方法;3. 理解万用表和频率计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万用表的结构和测量原理:a. 电流测量表:串联连接到电路中,通过测量电流来判断电路状态;b. 电压测量表:并联连接到电路中,通过测量电压来判断电路状态;c. 电阻测量表:通过在电路中串、并联接入一个标准电阻,测量总阻值。
电子测量实验课程设计
![电子测量实验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0463b8f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1.png)
电子测量实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测量基本原理,理解常见电子测量仪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电子测量知识,对简单的电子电路进行测量和分析。
3. 让学生了解电子测量误差的概念,掌握减小误差的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电子测量仪器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设计简单的电子测量实验方案。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学会在实验过程中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子测量学科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养成爱护仪器、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电子测量实验课程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子测量基本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这些具体学习成果展开,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电子测量基本原理:介绍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和测量误差,结合课本第二章内容,让学生理解测量原理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
2. 常见电子测量仪器:讲解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常见仪器的功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对应课本第三章,让学生掌握各类仪器的操作。
3. 电子测量实验操作:设计简单的电子测量实验,如测量电阻、电容、电感等,按照课本第四章实验案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4.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分析测量误差的来源,探讨减小误差的方法,结合课本第五章内容,让学生学会处理实验数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5. 电子测量实验方案设计: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测量实验方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参考课本第六章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按照以上五个方面进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电子测量仪器教案
![电子测量仪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1f0cf552d380eb63946d59.png)
三、电子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
1、仪器仪表的使用环境
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条件
2、仪器仪表的维护措施
(1)防尘与去尘(2)防潮与驱潮(3)放热与排热(4)防震动与防松动(5)防腐蚀(6)防漏电
3、使用仪器的注意事项
(1)仪器的正确选用和连接
(2)仪器开机前的注意事项
(3)仪器开机后的注意事项
(4)仪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授
新
课
授
新
课
巩
固
练
习
课
后
小
结
课
后
作
业
课后回顾
链接一: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一、测量误差的概念
测量的目的是获得被测量的实际大小,即真值。
真值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环境的条件下被测量本身具有的真实数值。
测量误差就是测量所得到的结果与被测量的实际值(真值)之间的差异。
实际值:在实际测量中,常用高一级标准仪器的示值来代替真值,通常称为实际值,也叫相对真值。
用C表示C = -△X = A–X
A = C + x
2、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真值之比,称为相对误差(或对真误差),用表示。
=△X/A0*100%
只有大小和符号,其量纲为1
通常用实际值A代替真值A0来表示相对误差,用表示。
=△X/A*100%
在误差较小,要求不太严格的场合,也可用测量值代替实际值A得到相对误差,用x表示。
标称值:测量器具上标定的数值。但由于制造和测量精度不够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标称值并一定等于它的真值或实际值。因此,在标出测量器具的标称值时,通常还要标出它的误差范围或准确度等级。
示值:测量器具指示的被测量的量值,也称测量器具的测量值,它包括量值和单位。
电子测量仪器课时教案
![电子测量仪器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815c7d87c24028915fc349.png)
电子测量仪器教案任课教师冯军波教学部邮电部授课对象16级电子班课程周学时 22O13——2014 (下)学期时间(2月17日—6月30日)[导入]:1、《电工基础》课中电流表、电压表的作用?(学生回答)2、目前我们了解有哪些仪表?(学生回答)[新授]:绪论一、电工仪表与测量的内容及重要性1、电工仪表与测量重要性在电能的生产、传输、变配以及使用过程中,必须通过各种电工仪表对电能的质量及负载运行运行情况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以保证供电及用电设备和线路可靠、安全、经济地运行。
因此,学习电工仪表与测量对电工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电工仪表与测量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工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2、电工测量的对象主要是指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电能、频率、相位、功率因数、转速等电量、磁量及电路参数。
3、本课程内容常用电工测量仪表的结构、工作原理、选择及使用方法,电工测量方法的选择,测量数据的处理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获得合理运用电工测量的方法,掌握正确选择和使用常用电工测量仪表的基本技能。
二、电工仪表的发展概况我国从1956年开始建设生产大型先进仪表的工业,到70年代前后,国产电工指示仪表的准确度已达0.l级,品种已经基本满足了国内的生产需要。
近年来,又相继推出了由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构成的数字式电压表,它们以高准确性、高可靠性、高分辨率等特性倍受人们的青睐。
三、学习本课程的方法及要求电工仪表主要由测量机构和测量线路两部分组成,其中测量机构是整个仪表的核心。
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要首先掌握各种测量机构的特点,然后在其基础上配合适当的测量线路,即可组成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工仪表。
应注意的是,在学习本课程时,若能采取对比的方法来总结各种仪表和各种测量线路的特点,将对学习本课程起到重要作用。
另外,在学习本课程的同时,除要重视课堂上的直观实物教学外,还要注意本课程与生产实习课的密切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好电工测量仪表的使用与维护等知识,为今后进入工作岗位打下牢固的基础。
电子测量仪器课时教案
![电子测量仪器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7ccb0dc8d376eeafaa313c.png)
电子丈量仪器教案任课教师冯军波教课部邮电部授课对象16级电子班课程周学时22O13—— 2014 (下)学期时间(2月 17日—6月 30日)[ 导入 ] : 1、《电工基础》课中电流表、电压表的作用(学生回答)2、当前我们认识有哪些仪表(学生回答)[新授]:绪论一、电工仪表与丈量的内容及重要性1、电工仪表与丈量重要性在电能的生产、传输、变配以及使用过程中,一定经过各样电工仪表对电能的质量及负载运转运转状况进行丈量,并对丈量结果进行剖析,以保证供电及用电设施和线路靠谱、安全、经济地运转。
所以,学习电工仪表与丈量对电工来讲,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电工仪表与丈量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工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2、电工丈量的对象主假如指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电能、频次、相位、功率因数、转速等电量、磁量及电路参数。
3、本课程内容常用电工丈量仪表的构造、工作原理、选择及使用方法,电工丈量方法的选择,丈量数据的办理等。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获取合理运用电工丈量的方法,掌握正确选择和使用常用电工丈量仪表的基本技术。
二、电工仪表的发展概略我国从1956 年开始建设生产大型先进仪表的工业,到70 年月前后,国产电工指示仪表的正确度已达级,品种已经基本知足了国内的生产需要。
最近几年来,又接踵推出了由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构成的数字式电压表,它们以高正确性、高靠谱性、高分辨率等特征倍受人们的喜爱。
三、学习本课程的方法及要求电工仪表主要由丈量机构和丈量线路两部分构成,此中丈量机构是整个仪表的核心。
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要第一掌握各样丈量机构的特色,而后在其基础上配合适合的丈量线路,即可构成各样不一样种类的电工仪表。
应注意的是,在学习本课程时,若能采纳对照的方法来总结各样仪表和各样丈量线路的特色,将对学习本课程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在学习本课程的同时,除要重视讲堂上的直观实物教课外,还要注意本课程与生产实习课的亲密联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示波器测正弦波周期、频率。
教学难点
测正弦波峰值,有效值、振幅及之间换算。
教学方法
直观式教学法,使学生尽快掌握并在实践中体会,不断提高技能水平,同时采用分层教学,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可适当提高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操作的乐趣。
学情分析
对于示波器,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但熟练程度不够,特别是独立分析操作时存在问题,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八、结束指导
,统一指导,总结纪律,安全操作情况,归纳操作步骤。
九、作业布置:
1、示波器使用注意事项(上网查)。
2、示波器还有哪些应用(上网查)。
十、板书设计
1、用示波器观察三角波、方波、正弦波。
2、用示波器测正弦波电压、周期、频率。
3、用示波器测正弦波电压、峰值、有效值、振幅。
教
学
过
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及各实验台的工作情况。
二、复习提问:
1、示波器定义2、作用 3、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的步骤。
三、讲解本节课的内容
1、示波器观察三角波、方波、正弦波形。
2、用示波器测正弦波的频率、周期。
3、用示波器测正弦波电压的峰值、振幅、有效值。
四、新课教学:
1、示波器的校准:原因及操作步骤。
教
学
过
程
2、用示波器观察三角波、方波、正弦波形。
3、用示波器测正弦波电压的周期、频率、峰值、有效值、振幅。
公式:周期=格数(1个周期所占格数)×t/div(s)频率=1/周期(Hz)
4、用示波器测正弦电压的峰值、有效值、振幅。
计算公式:峰—峰值=格数(波峰——波谷)×V/div (v)
1、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交流,自主学习,归纳总结等形式培养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和能力,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情感和价值目标
通过教学,不断拉近师生的关系,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不失时机渗透素质教育,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电子测量仪器实习公开课教案
授课内容
示波器使用
课时
1课时
课型
技能课
授课教师
刘济强
授课班级
高一200班
时间
2011年5月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熟悉示波器面板上各按钮的位置和作用。
2、初步掌握示波器使用方法。
3、掌握示波器测正弦波电压的周期频率和幅度的方法。
4、为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过程和方法目标
有效值=峰—峰值÷2×0.707(v)
振幅=峰—峰值÷2 (v)
五、操作注意事项
1、遵守实验操作规程。
2、操作时认真、规范。
六、学生操作练习
七、巡回指导
1、检查三种波形,观察情况,观察其中存在问题及时解答。
2、对个别学生的操作不当之处予以纠正。
3、检查周期,频率测量、操作。
4、检查测量的正弦电压、峰值、有效值、振幅间的换算是否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