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课堂练习纸

合集下载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一课《刺激与反应》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及练习题和答案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一课《刺激与反应》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及练习题和答案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懂得刺激与反应的联系, 了解刺激与反应的概念,懂得人 的反应方面的知识。
【教学难点】:
在感受和体验活动中,区分什么是刺激、什么是反应。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 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学中我主 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教 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人体的“ 司令部”》第一课《刺激与反应》。本课主要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围绕区分刺 激与反应为主题,以分析、比较、概括为核心依次展开三个部分的教学内容:首先,以 几个常见的生活场景作为导入,通过让学生描述场景中的行为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次,开展与刺激和反应相关的小游戏 ,利用实验数据,让学生意识到人的反应速度存在差异,明白即使时再微小的差异,也 可能产生显著的影响;最后,利用游戏体验人的本能反应,通过对比发现本能往往不受 自己的意志控制,能对普通的反应与本能有一定的区分。经本课的学习,落实课程标准 中人体能对环境刺激作出反应。能正确区分出各种场景下的刺激与反应分别是什么。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 水平。
九、练习题 (一)、填空 1、人的身体可以觉察到环境的改变或接收到某些信号,这些环境的改变或信号 就 是( )。 2、由刺激引起的相应活动或变化就是( )。 3、物体要碰到眼睛时,人会不由自主地眨眼睛,这是大脑的( )的反应。 (二)、判断题 1、不同的人,起跑反应时间是一样的。( ) 2、手碰到仙人掌的刺立刻收回,是因为人有保护自己的本能。( ) 3、人听到闹铃太吵了,把闹铃关掉属于对闹铃刺激做出的反应。( ) 4、“眼疾手快”是反应快的表现。( ) 5、人体所有的反应都要受到大脑的控制。( )

【三套试卷】【青岛版】2021年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试题(含答案)

【三套试卷】【青岛版】2021年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试题(含答案)

第五单元教材测试卷(附答案解析)知识导航1、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如x+8=12,6y=400.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1)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如:x=3是方程15-x=12的解。

(2)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3、解方程的根据:(1)等式的基本性质a、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任然相等。

b、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4、解方程的依据:a、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b、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c、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d、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经典例题1解方程3x =18 1.6x =6.4 x÷1.1 = 3 x÷5 =15 举一反三130x =1800 5x =1.5 0.2x =6x ÷5 =20÷4 x ÷0.2 =1.8解方程 解方程并写出检验过程 38.34÷x =4.26 598÷x =46 x ÷0.92=1.5x ÷0.2 =1.8 x ÷2= 4 35÷x =7 100÷x=0.43x+3(2x-3)=12-(x+4) 2(x-16)=8 0.5(x+1.3)=1.5举一反三2经典例题2 经典例题36(x+5)=48 3(x-4)=6 2(x+1)=6解方程并写出检验过程(1)366÷6+(5x+x+7)=122 (2)4.3×3.6+7x=43.48解方程并写出检验过程2×4-(2x+1)=7 3(X+1)+2X=28 5x-2.6+0.4=3x+1.8解下列方程 举一反三3 经典例题4 举一反三452-x= 15 91÷x=1.3 4x+12×5=240 9x-4x=1058x—5=27 42 + x=105 4x+31=99 7x-2x=4.5 2x+5.4=9.6 9-3y=5y+5 2x+12=5x 8x-20=6x-4 5x+3(18-x)=80 16x-4.5x =46 2.5x=13x+5x=240 0.3x+1.5x-x=3.6 10.8x÷0.54=50解方程并写出检验过程(1)2.8x=19.32-6.4x (2) 2(x-0.5)=4.6 (3)1.14x+3.2x=23.87课堂总结家长评语老师评语第五单元练习测试卷(附答案解析)【课标解读】:列举法解决问题,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过程后,能用列举法解决问题;体会有序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发展运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PEP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Unit 5 Whose dog is it》教案含反思

PEP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Unit 5 Whose dog is it》教案含反思

PEP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Unit 5 Whose dog is it》教案含反思一. 教材分析PEP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Unit 5 Whose dog is it》的主题是关于动物和物主代词的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有关动物的词汇,以及使用物主代词来描述动物的主人。

教材通过图片和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对于动物的词汇和物主代词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足,课堂参与度不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创设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听懂、会说、会读本节课的主要词汇,如cat,dog, bird等;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物主代词it和whose来描述动物的主人。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说出动物的名称和物主代词的运用。

2.难点:学生能够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图片、对话、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动物的图片和视频。

2.准备物主代词的图片或卡片。

3.准备录音机或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展示一张狗的图片,问学生:“What’s this? It’s a dog. Whose dog is it?”学生可以用“I don’t know”或“It’s mine”等进行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对话,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的主要词汇和句型。

【三套试卷】【浙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练习试题(带答案)

【三套试卷】【浙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练习试题(带答案)

第五单元达标检测卷(包含答案)一.知识点讲解知识点1:面积和面积单位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课堂精讲精练强化例1 下面两个长方形大小一样吗?分析: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很多,如目测法、重叠法等。

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一下分割法。

以本题为例,先选择一个大小合适的图形称为标准图形,如本题用边长为5mm的正方形为标准图形。

然后以标准图形为单位将两个长方形分别分隔成若干份。

哪个长方形包含的小正方形的个数多,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比较大。

例2 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可桌面的面积约是64()新华字典封面的面积约是177()黑板的面积约是4()分析:可以想象一下课桌面、新华字典封面、黑板面的大小,再估计出他们的面积,然后根据题目所给的数据选择出合适的面积单位。

解题技巧:表示邮票、电话卡等较小物体表面的大小一般用平方厘米作单位;表示课桌面、报纸等物品表面的大小可以用平方分米作单位;表示学校操场、教室地面等较大物体的面积大小一般用平方米做单位。

自我评价1、在括号里填上是钢的单位名称。

一个舞台的面积约是52( ) 一枚邮票的面积约是6( ) 一根手指的宽度约是1( ) 一张床的长度约是2( ) 数学书封面面积约是( )2、比较下面图形的面积,再选择适当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上面四个图中,面积最大的是图( ),面积最小的是( ),图( )和图( )的面积相等。

培优创新例3 用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拼成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周长呢?分析:先把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排,得到如下长方形(1);拼成两排,得到如下长方形(2);拼成三排,得到如下长方形(3);拼成六排,得到如下长方形(4)。

(1) (2) (3) (4) 从上图可以看出图(1)和图(4)是同一长方形,图(2)和图(3)是同一个长方形,所以有两种拼法。

【三套试卷】【北京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材检测卷及答案

【三套试卷】【北京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材检测卷及答案

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包含答案)一、填空(1)下面各组直线,()互相平行,()互相垂直。

(2)过直线外一点可以画( )条已知直线的垂线。

(3)在两条平行线之间可以画( )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这些垂直线段的长度()。

(4)平行四边形对边()且();()和()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5)小聪和小明都用两根长6厘米和两根长4厘米的小棒摆了一个平行四边形,他们摆的图形的( )一定相等,是( )厘米。

二、选择(1)哪幅图画垂线的方法正确?()。

(2)小明画了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都和同一条直线垂直,这两条直线()。

A.互相平行B.互相垂直 C.相交(3)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行线就是不相交的两条直线B.两条直线相交,交点就是垂足C.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位置关系(4)一个梯形中最多有()个直角。

A.4B.2 C.1(5)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定能够拼成()。

A.长方形B.梯形 C.平行四边形三、解答(1)过点A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3)在下面方格纸上画出两个不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分别画出它们的一条高,写清这条高所对应的底。

(4)分别画出下面梯形的高,并标出它们的上底、下底和腰。

(5)李村离公路还有一段距离,想修一条水泥路连接公路。

请你设计一条最短路线,并在图上画出来。

第五单元知识点检测卷(附答案解析)知识引入:平行与垂直例题:1.下面各组直线,哪一组互相平行?哪一组互相垂直?2.填空。

(1)直线a与b互相平行,记作(),读作()。

(2)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就说这两条直线(),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

(3)直线a与b互相垂直,记作(),读作()。

3.判断。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一定相交。

()(2)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3)两条直线相交,它们就互相垂直。

()(4)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时,相交成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比 例 尺》说课课件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比 例 尺》说课课件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2.5厘米
实际距离 132千米
8毫米
6毫米
比例尺
1∶3500000 8∶1
1∶4000000
【参考答案】: 1.2∶1 2.不对,长和宽没有按一定的比缩小 3.略 4.比例尺 5.图上距离 6.(横排)1∶4000000 5∶1 262.5千米 48毫米 100千米
八、说板书设计
根据六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离20米。 40米=4000厘米,40÷20=2(厘米) 20米=2000
厘米,20÷20=1(厘米)答:碰碰车场的图上长是2厘米,图上
宽是1厘米。
教师给予以上同学鼓励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小结方法,强 调注意事项。
方法: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教师板书) 强调:单位要统一。 接下来教师提出问题(2):图中旱冰场的长2.5厘米,宽 1.5厘米。旱冰场实际占地的面积是多少? 小组讨论,感知方法。
《比例尺》说课稿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 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比例尺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 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 过程、课堂练习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九个方面展开。接 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七、课堂练习
1.学校操场长200米,宽100米,淘气要把操场的平面图画下来,平面图长和宽 的比是( )才画得对。
2.思考:一张奖状长40厘米,宽30厘米。笑笑把它的平面图画在纸上,平面图 的长是10厘米,宽是2厘米。笑笑画得对吗?
3.例:在一幅地图上,用20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千米。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 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

实用标准文档5.1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学习内容:西师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题图、第一节例1、完成第65页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十七第1、2题。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理解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含义,体会图形的相似;2.掌握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3.通过动手、动脑等活动,直观感知放大或缩小前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理解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含义,掌握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学习难点:能利用方格纸将简单的图形按一定比例放大或缩小。

回顾旧知1.画一画:将图(1)向左平移4格;将图(2)利用旋转绕O点在格子图里画一朵小花。

(1)(2)2.平移和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和(),只改变图形的()和()。

新课先知阅读课本64页,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观察例1:1.第一组图片中,它们的形状(),大小也();第二组图片中,它们的形状(),大小()。

2.仔细观察第二组图片,从左到右,这两张图片的()完全相同,图形()了;从右到左,这两张图片的()完全相同,图形()了。

观察并思考“议一议”:3.明确图形的缩小。

第一组图中,从左至右,图形()了,形状(),像这种保持图形原来的形状而使图形变小,叫做图形的()。

4.明确图形的放大。

第二组图中,从左至右,图形()了,形状(),像这种保持图形原来的形状而使图形变大,叫做图形的()。

5.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形状(),大小()。

初步构建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自主学习导学版块内容。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掌握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基础知识,搭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体系。

自主检测1.完成课本第65页“课堂活动”(1)、(2)题。

2.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后与原图相比,( )改变了,( )没有变化。

3.观察下面两个笑脸,从右至左,图形( )没有变,但图形( )了;从左至右,图形( )没有变,但图形( )了。

交流探究结合第一版块的自主学习导学、第二版块的初步构建、自主检测内容,通过生生、师生合作交流探究总结:1.动手试一试:同桌讨论。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课《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说课课件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课《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说课课件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 方法,谁能说说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引导学生回顾后回答:运用转化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 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2.师:想一想,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并举手回答。 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②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③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2)提问:39格与63格之间相差很大,同学们觉得这样得 出的面积数准确吗?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只按整格数,结果比
实际面积小了;把不完整的都算作整个方格数,结果比实际面 积大了。(3)追问:不满一格的应该怎样处理呢?学生讨论后 回答。学生回答预测:有的不完整的方格比半格大,有的比半 格小,所以可以把不完整的方格看作半格,这样比较合理。
本课不足的地方就是孩子们的估计值与准确数值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差, 如何有效缩小误差的范围,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七、课堂练习
1.基本图形的面积
(1)长方形的面积=( )×( )
(2)正方形的面积=( )×( )
(3)三角形的面积=( )×( )÷( )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
(5)梯形的面积=(
)
2.实验田大约有多大?(每个方格表示1m2)分析与解答:
实验田的形状是一块不规则图形,要求出它的面积,需要把它变成规则图形来解 决,或者把实验田图纸放在透明的方格纸下,数方格。一般情况下,不完整的方 格看作半格。实验田大约占( )个方格,即( )m2。
一、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四课《 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 让学生学习估计、计 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对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非常陌生,因此,教材在 编排上,主要采用让学生数方格的方法来解决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估算方法。 学生在利用方格估计面积时,要让学生明确不满一格的按半格算,这样学 生有了统一的标准,估算出来的误差就会缩小。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引 导学生尝试猜测,自主探索,主动与他人交流,从中体会出解决一些数学 活动问题的经验。

部编新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全单元课堂作业+单元测试卷(名师推荐含答案解析)

部编新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全单元课堂作业+单元测试卷(名师推荐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全单元同步练习含答案+单元测试卷带答案目录15.《夏天里的成长》同步练习及答案16.《盼》同步练习及答案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15.《夏天里的成长》同步练习及答案一、填空题1.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

谷()()害()()曾()()2.形近字组词。

作()威()仇()曾()昨()咸()轨()增()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增加——()希望——()软绵绵——()生长——()填满——()丰满——()二、选择题1.在正确的读音后面打“√”。

四、现代文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

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

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

”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

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量地长。

1.这段话说明了()也在长的道理。

2.根据课文理解“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段话是告诉人们要(),()地长。

否则就成了()了。

阅读《气象树》回答问题在我国南方有一种名叫小叶红豆的树,晴天时,它的叶子呈(chénɡ)绿色。

如果将要出现阴雨天气,这树冠(ɡuàn)下面的的叶子先变为红色,然后逐渐(zhù jiàn)向上红到树顶。

如果在阴雨天发现叶片由大红变为浅红,再逐渐恢(huī)复绿色,这就预(yù)示着天气将变晴。

因此人们称小叶红豆树为:“变化树”、“气象树”。

你见过这样的树吗?多有趣呀!4.这篇短文有( )句话,请你用1、2、3……在段中标出来。

5.请你用“”画出小叶红豆树叶子颜色变化的句子。

6.小叶红豆树又叫( )、( )。

参考答案:一、1.【答案】略2.【答案】作业威望仇恨曾经昨天咸味轨道增加3.【答案】减少失望硬邦邦枯死空旷瘦弱二、【答案】tián xiǎn lěi三、1.人2.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此时的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有收获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确定位置》说课课件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确定位置》说课课件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数对?用数对 可以解决生活中哪些问题?
七、课堂练习 1.说出自己座位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相邻的分别是谁。
2. 读教材第63页的第2问。 分析与解答:淘气在第2组第4排,可以用数对(2,4)表示,发现表示组的数在前面,表 示排的数在后面,由图可知笑笑在第1组第1排,所以用数对表示为( )。 3. 通过预习,我知道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应先写( ),后写( ),不能调换 位置,两个数之间用( )号隔开。 4. 根据数对说出相应的实际位置。如某个同学在(5,6)这个位置,他的实际位置是 班级中第( )组第( )排的位置。
(二)、探究新知 1.明确行、列的意义。 师:同学们所说的“排”,在数学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在数“列”的时候,习惯上按从左往右数的顺序,依次为第1列、第2列……数“ 行”的时候,习惯上按从前往后数的顺序,依次为第1行、第2行……通常情况下, 描述物体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 师:现在你能说出班长的位置吗? 学生思考后小组交流,并汇报。 预设:学生在说“前后”也就是行的时候不会有问题,在说列的时候会有问题,左 右——是站在什么位置来确定的。
3.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位置。展示方格图。(将圆点连起来, 成为方格图)
介绍方格图:标注方格图上的列和行,使学生明白,横为行竖为列,列与行的 起点为0。谈话:我们把每个同学看作一个点,连起来就成为方格图,在方格图 上标出淘气的位置和其他同学的位置:奇思(4,3),妙想(1,4)。
4.试一试(教材第64页“试一试”)。师:请你用数对表示棋子 移动的位置。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并汇报。 (1,6)→(3,6)→(6,6)→(6,5)→(6,1)师:视察数对的变化,你有什么发 现?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相交与平行》说课课件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相交与平行》说课课件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教学内容在知识点不变的基础上,以发挥学生主动性,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让学生多一些合作学习,练习情势也努力做到多样化。
如学生在学习过直线上一点和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时,允许同桌两个人可以
互相看、互相说、互相指点。在学生学会画垂线后,可以引导学生在对方的
本子上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直线外点一点,让其练习做垂线。做完之后,
量给同桌看,让同桌明白是怎样操作的及是否正确,让自己的操作过程也更
熟练。这样安排,目的是有意识的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精神。使
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
合。第三步:从直线的顶点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出一条直线。这
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第四步:画上垂足。 (2)过直线外一点
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出示例2:
学生根据画已知直线上的一点画垂线的方法试着画出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
的垂线,汇报的过程简要说一说画垂线的方法。展示学生作品,并且让学生说一
说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师在实物投影上演示: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视察、分析、交流的能力。考虑到本
节课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学生的年龄较小,抽象逻辑思维较差,还是以
形象直观思维为主,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
象的,有利于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理解
平行与相交的本质区分。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五单元 《练习四》(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五单元 《练习四》(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五单元《练习四》(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巩固和深化学生在本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练习四中的全部题目。

2. 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练习四中的重点题目,以及本单元的知识点。

2. 教学难点:解决练习四中的难题,以及理解和运用本单元的知识点。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学模型。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本单元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

2. 讲解:针对练习四中的题目,进行逐一讲解,解释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中的题目,教师进行指导和解答。

4. 总结: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与本单元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1. 第五单元《练习四》2. 内容:本单元的知识点,练习四的题目,解题思路和方法。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四中的全部题目。

2. 复习和总结本单元的知识点。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作业的难度和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导入在导入阶段,教师应通过PPT展示本单元的知识点,包括基本概念、公式、定理等,同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些知识点。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已学过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讲解在讲解阶段,教师应针对练习四中的题目,进行逐一讲解。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二)5.3 小括号内含有两级的三步混合运算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二)5.3 小括号内含有两级的三步混合运算

提升点 2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5.一位货车司机给瓷器厂运送500件瓷器,运到1件付运费 1.5元,损坏1件不给运费,且要赔偿厂方17.5元。最终货 车司机得到运费655元,运送过程中损坏了几件瓷器?(用 两种方法解答)
方法一:(500×1.5-655)÷(1.5+17.5)=5(件)
方法二:(655+17.5×500)÷(1.5+17.5)=495(件) 500-495=5(件)
冀教版 数学 五年级 上册
5 四则混合运算(二)
小括号内含有两级的三步混合运算
课前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课前导入 除→乘→减
加→除→乘
98.5-125÷25×13 =98.5-5×13
79.8÷(1.2+4.5)×8.3 =79.8÷5.7×8.3
=98.5 - 65 =33.5
=14×8.3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5 四则混合运算(二)
第3课时 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 合运算
JJ 五年级上册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2
3
4
5
6
知识点 1 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1.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5.6-(4.8+4.8÷1.2) 除→加→减
=15.6-(4.8+4) =15.6-8.8 =6.8
=3.2×22.25
=15.6÷1.5
=71.2
=10.4
2. 5个纸箱中共装有73个白皮鸡蛋和32个红皮鸡蛋, 如果再往每个纸箱中放入15个鸡蛋,那么平均每 箱中有多少个鸡蛋?
(73+32+15×5)÷5=36(个) 答:平均每箱中有36个鸡蛋。

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单元第三课时用字母表示数3(教案)

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单元第三课时用字母表示数3(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第五单元第三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用字母表示数3单元第五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用字母表示数中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

重点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复杂的数量关系。

难点用字母表示应用题中复杂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你还记得吗?1、一杯果汁x克,3杯果汁多少克?2、当x=80克时,3杯果汁多少克?刚才我们用字母表示了简单的数量关系,那下面复杂一点的你会用字母表示吗?板书:用字母表示复杂的数量关系。

学生思考独立写出答案。

复习就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讲授新课一、出示例41、这一大杯果汁一共1200g,倒了3小杯。

如果每杯x千克,大杯里还剩多少克果汁?(1)小组内讨论。

(2)完成用字母表示的式子。

(3)教师订正:1200-3x。

2、你会计算吗?根据1200-3x这个式子,当x=200时,果汁还剩下学生或作交流,完成练习。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多少克?(1)学生讨论。

(2)学生组内完成练习。

(3)教师订正: 1200-3x=1200-3×200=600(克)3、小组讨论。

1200-3x中的x可以是哪些数?提示:考虑实际情况呀!(1)小组内讨论。

(2)汇报展示。

(3)教师总结:x最大是400克,如果超过400克,就不能倒满3杯了。

4、算一算用当x=400时,大杯果汁剩多少克?(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订正。

1200-3x=1200-3×400=1200-1200=0(克)所以x最大是400克,如果超过400克,就不能倒满3杯了。

强调: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x 的取值范围。

5、做一做。

1)商店原来有120kg苹果,又运来10箱,每箱重akg.(1)用式子表示出这个商店里苹果的总质量。

【新】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 《图形放大或缩小》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新】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 《图形放大或缩小》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通过教学,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学生脑中并不是一片空白,他们是重要的 教学资源。当学习之舟泊在学生的已有海域之上就会激起探究的激情,掀起思 维的浪花。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会使作为老师的我领略更多的精彩!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图形扩大或缩小的意义,能理解图形的扩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扩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扩大或
【情感态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的扩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3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观察到第一组图片是两张大小和画面都完全相同的图片; 第二组图片,是两张都是同一只大象的图片,但两张图片的大小不同,一张是
2. (1
(2 师:这里还有一位建筑家,将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房屋建筑
师:观察这两组图形的形状怎样?从左到右图形是怎样变化的?反 之,从右到左又是怎样变化的?
《图形放大或缩小》板书
形状相同,大小相同—— 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画法:①弄清楚是把图形放大还是缩小。 ②确定每条边的长度。 ③确定图形在方格纸上的位置。 ④画出图形。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 图形放大或缩小 》说课稿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 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图形放大或缩小 》。下面我将从 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课堂练习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九个方面展 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三角形的面积》说课课件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三角形的面积》说课课件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④小组选派代表把研究的结果和全班同学说一说。 学生汇报预设: 生1:我们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2:我们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3:我们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4: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 高除以2。 生5:用一个三角形,沿两边的中点的连线剪开,也可以拼成1个平行四边形。这个 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高等于三角形高的一半。所以面积是三角形底边 与高一半的乘积。
2×2×2=8(面)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教学内容在知识点不变的基础上,以发挥学生主动性,.充分以学生 为主体,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指点学生学习,让学生继续用转化的方法,通过拼、剪 将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这样新知识转化为已有知识,更易于解决问题。学生在拼、剪 的过程中,想出了多种方法,体现了个性化学习,充分运用书中的情境指点学生学习,让 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通过视察情境图,感受到自己不是在单纯地学习 知识,而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 的价值。在教学中,我还重视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 语言归纳能力。 此外,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平时教学方式上的不足 总之,在以后 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③深度质疑:还有其它的解法吗?
a.教师提示:想一想,长方形纸的长和宽和小红旗的底和高有什么关 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学期课堂练习(16-18课)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
〔课前预习设计〕
一、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枝干.(gān gàn)玉屏.楼(pín píng)挟来(xiá xié)遒劲.(jìng jìn)
二、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绝:①断;②绝妙的景致;③达到极点的;④没有出路的;⑤绝对,完全。

1.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成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
2.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

()
3.无数奇松屹立在悬崖绝.壁上。

()
4.莫高窟的彩塑精妙绝.伦。

()
饱:①吃足了②满足;装满③充足,充分④(籽粒)饱满
1.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
2.这次到黄山,欣赏到那么奇丽的景色,真是大饱眼福。

()
异:①不同的②别的③特别的④分开⑤奇怪
1.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 )
2.这里已经开了许多花,但没有奇花异草。

( )
三、根据要求完成句子。

1.瓦尼亚结结巴巴地说:“我把核扔到窗子外面去了。


改成不用引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件事情的后果不是很严重,它对我的教育()是很深刻的。

用所填的关联词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设计〕
一、改正错别字。

1.看到这一遵遵惟妙惟肖的采塑,游人无不绩绩赞叹。

( )( )( )
2.莫高窟是举世闻明的艺术保库,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精。

( )( )( ) 3.壁画内容丰富多彩,有纪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像的,有反应民间生活
的…… ( )( )(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莫高窟保存的彩塑,。

有的菩萨,
有的天王,还有的力士。

每一尊都。

2.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
是,渐近渐响;最后像,盖过
了。

透过树的缝隙,看到瀑布好像正从
织布机上泻下来。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随风飘飞,漫天
浮游,落在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的奇景。

(一)节选《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远比他宽,所以显得气势
非凡,雄伟壮观。

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坐在下面,仿佛
..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

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1、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2、这一小节从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个方面描绘黄果树瀑布,表现了黄果树瀑布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特点
3、仿照例句(注意带点字),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曾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来赞美庐山瀑布,你想用什么来赞美黄果树瀑布?也可以是诗,可以是歌,可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拓展设计〕
松坊溪的冬天
下雪了。

雪降落在松坊村了。

雪降落在松坊溪上了。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溪中的大溪石和小溪石上都fù gài()着白雪了。

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雪止了。

早晨,村子的屋顶上,稻草垛和篱笆上,拖拉机站的木棚上,都披着白雪。

山上的松树林和竹林子,都披着白雪;那高高的枫树和野柿树的树干、树枝上,都披着白雪。

远山披着白雪,石桥披着白雪,溪石披着白雪。

好一个白雪世界!从石桥上走过来时,我停住了。

我听见桥下的溪水cïng cïng()地流着。

我看见桥下溪中的白雪世界,有一群彩色的溪鱼,穿过桥洞,正在游来游去。

忽然,我看见那成群游行的彩色溪鱼,又一下子都散开了,向溪石dîng xì()间游去,都看不见了。

忽地,彩色的溪鱼又都游出来了,又集合起来。

我看见一群又一群彩色的溪鱼,穿过一个映照在水中间的、明亮的白雪世界,向前游过去了。

1.根据拼音提示在括号中填上正确的词语。

2.“雪降落在松坊树上。

雪降落在松坊溪上。


(1)是不是排比句?是()。

不是()。

(2)请用“”画出一个排比句。

3.在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用“”标出,并填空。

(1)第一句把比作。

(2)第二句用比喻。

4.在描写的顺序上,第四小节采用由到的顺序;第六小节采用
到的顺序。

5.文中加下划线的句子是一个句。

这句话是作者在的情况下说出的,说明作者当时的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