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及其设计、制备、优化
培养基优化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新编生物工艺学设计题目: 培养基优化设计院系: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学生姓名:学号:2专业班级:08生物技术指导教师:关现军2011 年6月3 日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1.摘要················································页码2.关键字··············································页码3.设计背景············································页码3.1培养基简介···········································页码3.2培养基优化设计的重用意义····························页码4 设计方案·················································页码 4.1原材料制备···········································页码 4.2菌种的选择···········································页码 4.3营养因子的比例设·····································页码4.4理化条件控制············································页码4.5总工艺流程列叙········································页码5 预期结果················································页码6 方案实施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页码7 设计感受·················································页码7.1 关于本方案···················································页码 7.2 关于自我·····················································页码8参考文献··················································页码.1 摘要以改良MRS发酵培养基为墓础,选择玉米浆、牛肉膏、乳糖、番茄汁、际蛋白陈等7个营养因子增菌培养乳酸菌进行优化。
发酵工业培养基
油脂类: 各种动、植物油
能利用这类碳源的M一般都有比较活跃的脂肪酶。M利用这类碳源时所消耗的溶解氧会增加,当供氧不足时,大量的脂肪酸和有机酸中间体积累,会引起pH下降。 常用的油脂类有:豆油、菜籽油、棉籽油、鱼油、猪油等。
(3)有机酸
有机酸的利用常会引起发酵体系pH上升,尤其是有机酸盐氧化时,常伴随有碱性物质的产生,使pH进一步上升。 常用的有机酸有:乳酸、醋酸、柠檬酸等。
(4)烃和低碳醇类
正烷烃以用于有机酸、氨基酸、抗生素、维生素和酶制剂发酵中,甘油也常用作抗生素生产和甾体转化的碳源。
氮源:凡可构成M细胞和代谢产物中氮素 来源的物质。 常用的氮源分两大类: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 无机氮源 种类:氨盐、硝酸盐和氨水 特点:微生物对它们的吸收快,所以也称之谓速 效氮源。但无机氮源的迅速利用会引起pH 的变化 (NH4)2SO4 → 2NH3 + 2H2SO4 NaNO3 + 4H2 → NH3 + 2H2O + NaOH
发酵培养基
#2022
3.4 发酵培养基的设计与优化
3.4.1、发酵培养基的设计原理 一般来讲,培养基的设计首先是确定培养基的组成成分,然后再决定各组分之间的最佳配比。 菌体的同化能力 培养基对菌体代谢的阻遏与诱导的影响 合适的碳氮比 合适的pH
3.4.2、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方法 培养基设计与优化一般都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根据前人的经验和培养基成分确定时必须考虑的一些问题,初步确定可能的培养基成 分; 通过单因子实验确定最适的各培养基组分和最适浓度; 最后通过多因子实验,进一步优化培养基的各种成分及其浓度。
培养过程称为实验室种子制备阶段。
1、实验室阶段
生产车间阶段:种子培养在种子罐里面进 行,一般在工厂归为发酵车间管理,因此形 象地称这些培养过程为生产车间阶段。
植物组培培养基及其配制
植物组培培养基及其配制培养基好比土壤,是组织培养中离体材料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地。
因此,在组织培养基的各个环节中,应着重掌握培养基,了解它的组成和配制方法。
一、组成培养基的五类成分目前,大多数培养基的成分是由无机营养物、碳源、维生素、生长调节物质和有机附加物等五类物质组成的。
1.无机营养物无机营养物主要由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部分组成,大量元素中,氮源通常有硝态氮或铵态氮,但在培养基中用硝态氮的较多,也有将硝态氮和铵态氮混合使用的。
磷和硫则常用磷酸盐和硫酸盐来提供。
钾是培养基中主要的阳离子,在近代的培养基中,其数量有逐渐提高的趋势。
而钙、钠、镁的需要则较少。
培养基所需的钠和氯化物,由钙盐、磷酸盐或微量营养物提供。
微量元素包括碘、锰、锌、钼、铜、钴和铁。
培养基中的铁离子,大多以螯合铁的形式存在,即FeSO4与Na2—EDTA(螯合剂)的混合。
2.碳源培养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它们的光合作用较弱。
因此,需要在培养基中附加一些碳水化合物以供需要。
培养基中的碳水化合物通常是蔗糖。
蔗糖除作为培养基内的碳源和能源外,对维持培养基的渗透压也起重要作用。
3.维生素在培养基中加入维生素,常有利于外植体的发育。
培养基中的维生素属于B 族维生素,其中效果最佳的有维生素B1、维生素B6、生物素、泛酸钙和肌醇等。
4.有机附加物包括人工合成或天然的有机附加物。
最常用的有酪朊水解物、酵母提取物、椰子汁及各种氨基酸等。
另外,琼脂也是最常用的有机附加物,它主要是作为培养基的支持物,使培养基呈固体状态,以利于各种外植体的培养。
5.生长调节物质常用的生长调节物质大致包括以下三类:(1)植物生长素类。
如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
(2)细胞分裂素。
如玉米素(Zt)、6-苄基嘌呤(6-BA或BAP)和激动素(Kt)。
(3)赤霉素。
组织培养中使用的赤霉素只有一种,即赤霉酸(GA3)。
二、常用培养基配方及其特点1.常用培养基配方组织培养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培养基的选择。
培养基优化方法
方法一:LB培养基、平板保存的工程菌HB101/pJJ-rhIFNα2B、Amp、酵母提取物、蛋白胨、10×SAE、100×MgCl2、100×TES、Tris、HCl10×SAE配方(1L):KH2PO410g、K2HPO4·3H2O52.4g、NH4Cl10g、K2SO426g100L【步骤】种子制备:1、取100mLLB培养基加入到一无菌的500ml三角形中,同时加入100μl100mg/ml的Amp。
2、接种甘油管保存的工程菌HB101/pJJ/rhIFNα-2b100μl,使工程菌分散于培养液中。
3、盖好试管,在摇床上以220rpm的速度,于37℃培养至对数中期(约5小时)上罐准备:1、配置500ml10×SAE2、配置发酵培养基(3L)称取胰蛋白胨30g,酵母提取物90g,加入2.64L去离子水,搅拌溶解后加入300ml 10×SAE、30ml100×MgCl2、30ml100×TES。
3、将培养基加入到5L发酵罐,插入pH、溶氧电极和温度探头,装上空气过滤膜,包扎好后放入灭菌锅中,同时放入一瓶250ml30%磷酸(调pH用),于1.05kg/cm2高压下蒸汽灭菌30min。
4、待灭菌结束后,将发酵罐放在冷却底座上,开启发酵罐控制系统,联接好冷凝水、空气线路。
5、控制pH=7.4,在转速650r/m、通气量3L/min 定D.O.为100%于自动控制发酵罐上37℃发酵22小时。
6、当培养基温度冷却到37℃后,接入制备好的种子7、从接种完时刻起,每两小时取适当量样品,其中取1ml用于测菌体浓度(A600nm);另取1ml加入到一称过重ep管中,12000rpm离心,小心取出900μl上清用作测菌体浓度的空白,甩干后再次称重,计算菌体湿重,按每8.3mg菌体湿重加入300μL水重悬菌体,冻于-20℃备用。
培养基的制备
注意事项:1、压力适当; 2、无菌条件下进行; 3、防止渗透现象。
辐射灭菌:
原理:紫外线波长在200-300nm,具有杀菌作用,以
265-266杀菌力强。此段波长易被细胞中核酸吸收;可 产生臭氧和过氧化氢。杀菌效力与强度和时间的乘积成 正比。
曲霉属
青霉属
几种常见霉菌
主要特征
分布
作用与用途
菌丝无隔,单细胞 常长在淀粉类食 迅速蔓延,有假根, 品上如馒头、面 孢子囊呈黑色,产 包、甘薯等
生孢子囊和接合 孢子
能将淀粉转化为 糖,用于生产糖 化酶,酿造甜酒
等
菌丝分隔,分生 空气、谷物、土
孢子梗顶端膨大, 壤和各种有机物
顶囊上生辐射状
上
小梗菌落疏松、
步骤: 1、倒平板: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氏I号培养基,查氏 培养基冷却至55-60℃时,混匀后倒平板,牛肉膏蛋白胨培养 基倒4皿,高氏I号培养基和查氏培养基各倒3皿。 2、制备污水稀释液:10g土样,加入90ml无菌水中,在三 角瓶中振摇20min。取0.5ml 加入盛有4.5ml无菌水的试管中, 以此类推,制成不同稀释度。 3、涂布:将上述每种培养基平板底面标记稀释度,然后用 无菌吸管从最后三种稀释度,即10-4、10-5和10-6的试管中吸 取0.1ml对号放入平板上,用玻棒涂布。 4、培养:高氏I号和查氏倒置培养于28℃培养箱中培养35days,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在37℃培养1-2days。 5、挑菌落:转至斜面,检查是否一致,保存。
观察菌落形态并记录
序号 来源 大小 形状 边缘 颜色 表面 代谢物 种 类
发酵培养基
◆
◆
◆
微生物对磷的需要量一般为0.005~0.01mol/L 硫酸镁 镁离子能提高一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菌对 自身所产的抗生素的耐受能力,如卡那霉素、 常用K3PO4、Na2HPO4 、NaH2PO4 链霉素、新生霉素等产生菌。 钾不参与细胞结构物质的组成 钾盐 是许多酶的激活剂 微量元素 需量微少,但又不可缺少 硫存在于细胞的蛋白质中,是含硫氨基酸的组 菌体生长所需钾量约为0.1g/L(以K2SO4计) 成成分 一般作为碳、氮源的农副产物天然原料中, 本身含有,不必另加 硫是构成一些酶的活性基 某些金属离子,特别是汞离子和铜离子,具 硫酸镁加入培养基中,在碱性条件下会形成氢 有明显的毒性 氧化镁沉淀,配料时要注意。
第三章 发酵培养基
第一节 培养基的类型 第二节 发酵培养基的成分及来源 第三节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第四节 发酵培养基的设计与优化
第一节 培养基的类型
1、按培养基成分
1)合成培养基
所用原料的化学成分明确、稳定 如葡萄糖、硫酸铵 2)天然培养基 适于研究菌种基本代谢和过程的物质变化等科研工作; 原料是一些天然动、植物产品 如花生饼粉、蛋白胨等 在生产某些疫苗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异性蛋白质等杂质掺 入,也常用合成培养基; 来源广泛(大多为农副产品)、营养丰富、价格低廉、 营养单一、价格较高,不适于大规模生产 适于工业化生产 一般不需要另加微量元素、维生素等物质
◆
四、生长因子
概念:
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质。 类别:
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嘧啶及其衍生物
不是所有微生物都必需的,只是对于某些自己不能合成 这些成分的微生物才是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如以糖质原料为碳源的谷氨酸生产菌均为生物素缺陷型, 以生物素为生长因子。 又如目前所使用的赖氨酸产生菌几乎都是谷氨酸产生菌 的各种突变株,均为生物素缺陷型,同时也是某些氨基酸如 高丝氨酸的缺陷型,需要生物素和某些氨基酸作为生长因子。
第三章 发酵培养基
米糠
13 45 13 14 16 91 2.64 22 23.2 297 1250 0.5 0.1 0.9 0.2 0.4 0.6 0.5 0.4
酵母 膏
50 0 3 10 95 3.3 1.4 1.6 5.5 6.2 6.5 2.1
无机氮源和尿素、玉米浆等可被迅速利用,为速效氮;
蛋白质氮则需先水解成肽和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属迟效氮
二、氮源
有机氮源 豆饼(粕)粉、花生饼粉、鱼粉、蚕蛹粉、酵母粉、玉米 浆、尿素等
无机氮源 铵盐、硝酸盐等 (由于细胞内的含氮物质都以氨基或亚氨基的形式存在,故
铵态氮可以直接用于合成细胞物质;而硝态氮需还原成氨后 才能被利用)
成分
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脂肪/% 纤维/% 灰分/% 干物/% 核黄素/(mg/kg) 硫胺素/(mg/kg) 泛酸/(mg/kg) 尼克酸/(mg/kg) 吡哆 醇/(mg/kg) 生物素/(mg/kg) 胆碱/(mg/kg) 精氨酸/% 胱氨酸/% 甘氨酸/% 异亮氨酸/% 亮氨酸/% 赖氨酸/% 甲硫氨酸/% 苯丙氨酸/%
糖蜜主要含有蔗糖,总糖可达50%-75%。
糖蜜分甘蔗糖蜜和甜菜糖蜜,二者在糖的含量和无机盐 的含量上有所不同,即使同一种糖蜜由于加工方法不同其成 分也存在差异,因此使用时要注意。
淀粉糊精 多糖,也是常用的碳源; 需经胞外酶水解成单糖后再被吸收利用; 使用淀粉可克服葡萄糖代谢过快的弊病,价格也比较低廉, 在发酵工业中被普遍使用。 常用的淀粉为玉米、甘薯、马铃薯、木薯淀粉。
5)其他 牛肉膏、蛋白胨、动物心、肝等组织浸液等都含 有丰富的生长因子
五、水
生理功能:
1)是微生物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2)进行代谢反应的介质 3)营养物、代谢物、氧气等必须溶解于水后才能通过细胞表 面进行正常的活动;
第3章 发酵工业培养基的设计
明确试验目的与要求 试验方案设计:
选定试验指标
选因素、定水平 因素、水平确定 选择合适正交表 表头设计 列试验方案 试验结果分析
进行试验,记录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分析: 试验结果极差分析 试验结果方差分析
绘 制 因 素 指 标 趋 势 图
计 算 K 值
计 算 k 值
计 算 极 差 R
计算各列偏差平方和、 自由度 列方差分析表, 进行F 检验 分析检验结果, 写出结论
甘蔗糖蜜和甜菜糖蜜中主要含蔗糖。
糖蜜中干物质的浓度很大,含5%~12%的胶体物质以 及10%~12%的灰分,如果不进行预处理,则微生物无法生 长和发酵。 1. 糖蜜的预处理
预处理步骤包括稀释、澄清、脱钙调pH、调节金属离 子浓度等。
2. 谷氨酸发酵的糖蜜预处理 一般谷氨酸发酵培养基以含生物素1μg·L-1 ~ 5μg·L -1为宜。 糖蜜中的生物素含量为0.04μg·L-1 ~10μg·L-1,如配 成含糖10%的培养基,每升培养基的生物素含量将达 8μg~2000μg。 解决的主要方法包括:糖蜜预处理法、添加化学药剂 法、追加糖蜜法及营养缺陷型变异株法等四种方法。
二、培养基的分类
①合成培养基
按组成分
②天然培养基
③半合成培养基 ①固体培养基
按物理状态分
②液体培养基 ③半固体培养基
①孢子培养基
按用途分 ②种子培养基 ③发酵培养基
第二节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及糖蜜原料的处理
一、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淀粉在酸或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的过程称为糖化, 制得的水解糖液叫淀粉水解糖。 根据原料淀粉的性质及采用的水解催化剂的不同,水 解淀粉转化为葡萄糖有三种方法。
有些促进剂是表面活性剂,可改善细胞的透性,改善细胞 与氧的接触从而促进酶的分泌与生产,也有人认为表面活 性剂对酶的表面失活有保护作用; 有些促进剂的作用是沉淀或鳌合有害的金属离子。
2021保加利亚乳杆菌增菌培养基的优化和制备范文3
2021保加利亚乳杆菌增菌培养基的优化和制备范文 0、引言 近年来,酸乳制品因其具有保健、长寿、美容以及医药应用的效果而倍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是用于酸乳发酵的主要菌种之一,其通过发酵鲜奶产酸、产胞外多糖以及风味物质,赋予酸奶独特的风味、良好的质地和细腻的口感. 同时,其具有调节人体胃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消化吸收、增强免疫功能、抗癌抗肿瘤等重要的生理保健功能,因而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在酸乳生产中,开发高活性、低成本酸奶直投式发酵剂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而该工作首先必须获得能够使乳酸菌快速生长的增菌培养基. 乳酸菌增菌培养基的研究国内外具有不同的方法. 如程艳宇等人,通过优化MRS培养基中Mg,Mn和Fe3种微量元素的配比,实现了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增殖.刘海燕、吕加平等人使用番茄汁、胡萝卜汁、啤酒等物质对植物乳杆菌等乳酸菌进行了增殖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安莉等人以17种氨基酸与牛乳的复合物为主要材料,研究了氨基酸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的影响,证明丝氨酸、赖氨酸、亮氨酸与牛乳复合时对保加利亚乳杆菌促生长作用明显.ClaireL.V.、周景欣等人经过体外试验、临床研究发现,低聚异麦芽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大豆低聚糖等对人体肠内乳酸杆菌均有明显的增殖作用. 另有研究者利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不同蔬菜来研究蔬菜对其增殖的影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课题组前期从牛乳发酵剂中筛选获得了能显著降低羊乳膻味和改善羊乳质地的发酵菌株,并对其凝固羊乳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添加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等适宜菌株研究了羊乳发酵的条件. 本文采用保加利亚乳杆菌(LB)为试验菌株,以基础培养基为基础,通过PB实验设计方法,对7种碳源/益生元和8种氨基酸进行了筛选,以期获得影响LB增菌的碳源/益生元和氨基酸,为进一步优化保加利亚乳杆菌增菌培养基和制备直投式酸羊奶冻干发酵剂提供技术支撑.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菌种及培养基 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LB),由本实验室前期分离筛选,适宜用于羊奶发酵.MRS培养基:青岛高科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液体培养基用于LB的活化,琼脂培养基用于其计数.LB发酵基础培养基:葡萄糖5.43g,蛋白胨0.98g,磷酸氢二钾0.59g,蒸馏水100mL,pH值6.4~6.6.118 ℃灭菌15min.用于LB的基础培养. 1.1.2主要试剂及仪器 实验中各种糖类、氨基酸以及上述培养基中所用试剂均为生化试剂级.DH5000AB型电热恒温培养箱: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SW-CJ-1F无菌操作台:苏州净化设备有限公司;DH5000AB电手提式蒸汽压力灭菌器:江阴滨江医疗器械厂;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PB-10酸度计:赛多利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1.2方法 1.2.1菌种活化及培养 MRS培养基经118℃灭菌15min,放于冰箱备用.取保加利亚乳杆菌(LB)的冻干菌粉,在无菌条件下,以2%的接种量接种于MRS培养基中,37℃下恒温培养24h.镜检确定无杂菌,再重复转接3次至活力稳定,即可达到活化目的. 1.2.2保加利亚乳杆菌培养基优化本实验采用 PB设计进行分类筛选,以LB发酵基础培养基为培养基,优化碳源(乳糖、低聚木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异麦芽糖、水苏糖及菊糖7种)、氨基酸(羟脯氨酸、丝氨酸、酪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及谷氨酸8种).以上实验接种量均为3%,35℃培养20h后,测定其pH、OD值及活菌数.每组做3个平行,以活菌数为响应值,确定最优的碳源及氨基酸. 1.2.3菌体浓度测定 (1)活菌计数法:采用固体MRS培养基,梯度稀释平板计数法分别对LB进行计数. (2)分光光度法:取增菌培养液,以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为对照,采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在波长600nm下比色而得. 1.2.4培养液pH值的测定 采用PB-10酸度计,室温下直接测定发酵液pH值,每份3个平行. 1.2.5碳源/益生元影响因子的筛选 选取N=12的PB设计,以葡萄糖(X1),乳糖(X2),低聚木糖(X3),低聚果糖(X4),低聚半乳糖(X5),低聚异麦芽糖(X6),水苏糖 (X7),菊糖(X8)8个因素为考察对象,并以活菌数(Y)为响应值,各因素分别取高(+)、低(-)两个水平,低水平设置为原始的培养条件,高水平是低水平的2倍,12次试验中,菌体均在35 ℃下培养20h后,测定其pH、OD及活菌数,每组设3个平行.各个因素的编码水平见表1所示. 1.2.6氨基酸影响因子的筛选 菌体的生长除了碳源外,还需要氨基酸、维生素等物质,它们能对菌体的生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采用9因素两水平、N=12的实验设计,对羟脯氨酸(X1)、精氨酸(X2)、亮氨酸(X3)、丝氨酸(X4)、天冬氨酸(X5)、酪氨酸(X6)、谷氨酸(X8)、苯丙氨酸(X9)等进行研究.其中(X7)是虚拟项,以减少误差.活菌数(Y)为响应值,筛选出影响较大的因素.35℃下培养20h后,测定其活菌数及pH,每组设3个平行.各个因素的编码水平见表2所示. 2、结果与讨论 2.1碳源/益生元影响因子筛选结果分析 试验设计及结果见表3所示.OD和pH作为参考值,活菌数为响应值. 所示. 结果显示,各个因素对LB生长的影响强弱为:X1>X8> X4> X6> X2> X5> X7>X3.其中X1(p=0.033)是影响LB生长的显著因素,X4(p=0.091)、X8(p=0.061)均为重要因素.X1、X4、X8对LB生长影响均呈正效应(如图1所示). 上述结果中菊糖、低聚果糖对LB的增菌影响与周景欣、吕利军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均对乳杆菌具有增菌作用;葡萄糖、乳糖的增菌作用与史媛英的研究结果有差异,本实验中葡萄糖的影响更加显著,乳糖的作用较小且呈负效应(T=-1.265),这种差异可能是菌种不同所导致. 2.2氨基酸影响因子筛选结果分析 试验设计和结果见表5所示,分析时以活菌数为响应值. 根据SAS软件分析得到图2,由图2可知,剔除X7虚拟项后的八个因素,其中前三个因素即谷氨酸(X8)、羟脯氨酸(X1)和酪氨酸(X6),条带较长,即对LB生长的影响较大.且X1、X6对响应值Y呈正效应,而影响最大的X8则呈负效应(T=-1.005),如图3所示.上述结果与安莉等人的研究结果不同,在本实验中丝氨酸、赖氨酸的影响相对于谷氨酸、羟脯氨酸和酪氨酸较小,且亮氨酸呈负效应. 3、结论 采用PB实验设计,从7种碳源/益生元和8种氨基酸中分别筛选出显著影响保加利亚乳杆菌增殖的因子. 结果表明,葡萄糖、低聚果糖、菊糖、酪氨酸和羟脯氨酸等有利于保加利亚乳杆菌的生长,概率水平>90%,且对菌体的累积呈正效应,其中影响最显著的碳源为葡萄糖(p=0.033),概率水平>95%;谷氨酸的添加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直投式酸羊乳冻干发酵剂制备中其添加量受到限制.。
实验4 培养基的制备
4)鉴别培养基(differential medium) 用于鉴别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
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性变化(大肠杆菌在伊红美蓝固体 培养基上呈现金属光泽)
根据这种特征性变化,可将该种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区分开来。 5)选择培养基(selective medium)
用于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的培养基 根据不同种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求或对某种化学物质的敏感性不 同,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特殊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抑制不需要 的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所需微生物的生长(如用于沙门氏菌培养的 四硫磺酸钠培养基,其可抑制非沙门氏菌的细菌生长)。
2、接种操作
无菌操作: 火焰附近(酒精灯、煤气灯)进行
任何培养基都应该具备微生物生长所需要六大营养要素: 碳源、氮源、无机盐、能源、生长因子、水
任何培养基一旦配成,必须立即进行灭菌处理
培养基配制原理
依据不同的微生物对生方法
(1)、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
(2)、营养物的浓度及配比合适
(3)、物理、化学条件适宜(如酸碱度)
在一定条件下含有某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所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一、无菌技术
微生物无处不在,在微生物的操作和研究中无菌 操作的概念必须贯串始终,因此:
1。用于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器具事先不含任何微生物; 2。在转接、培养微生物时防止其它微生物的污染;
二 培养基
培养基(medium)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 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周四
营养琼脂:3000ml 6组,(每组500ml) 真菌培养基(沙保劳氏)1200ml 2组 (500ml,700ml) 麦康凯培养基:1100ml 2组(500ml,600ml
实验四大肠杆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基本工具——正交表 记号:Ln(tm) L:正交表的符号 n:表的行数(可安排试验的次数) t:表中的字码数(水平数) m:表的列数(最多可安排因素个数) L8(27) L9(34) L16(45)
A
试验点分布均匀、整齐可比
B
任何一列中各字码(水平)都出现,且出现的次数相等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k1 k2 k3
(X1+X2+X3)/3 (X4+X5+X6)/3 (X7+X8+X9)/3
(X1+X4+X7)/3 (X2+X5+X8)/3 (X3+X6+X9)/3
(X1+X5+X9)/3 (X2+X6+X7)/3 (X3+X4+X8)/3
极差
对照两者的结果,若试验1结果值大于试验2,则试验1条件即为最优化条件。若试验2结果值大于试验1,则应再改变因素C的水平,继续做对照实验,直至达最佳结果。
06
试验2: A2 B2 C4
04
若某一因素k3或者k1 最大,则说明所选择的该因素的水平范围不合适, 如:对于因素C,k3最大,说明因素水平表中所设计的最高水平0.6% 不一定为最佳。如果该因素的R值较大,影响较显著,则必须进行重复实验或对照实验。
单因素法
01
正交试验法
01
均匀试验设计 培养基优化方法(原材料种类和浓度配比优化)
01
概念
利用已经设计好的表格--正交表--来安排试验并进行数据分析的一种方法。
它是从全面试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了“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特点,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
生物培养基
微生物培养基一、培养基的定义培养基通常指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广义上说,凡是支持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介质或材料均可作为微生物的培养基。
二、培养基配制的原则1.营养物质应满足微生物的需要2.营养物的浓度及配比应恰当3.物理化学条件适宜4.根据培养的目的三、培养基的类型1.按纯度分类(1)合成培养基优点是:成分已知、精确、重复性好。
但价格较贵,培养的微生物生长较慢。
适用于实验室进行微生物生理、遗传育种及高产菌种性能的研究。
(2)天然培养基优点是配制方便、经济、营养丰富,但是,它的化学成分不清楚或不稳定(受产地、品种、保存加工方法等因素影响)。
常见的天然培养基成分有:麦芽汁、肉浸汁、鱼粉、麸皮、玉米粉、花生饼粉、玉米浆及马铃薯等。
实验室常用牛肉膏、蛋白胨及酵母膏等。
(3)半合成培养基由部分天然材料和部分已知的纯化学药品组成。
特点是配制方便,成本低,微生物生长良好。
发酵生产和实验室中应用的大多数培养基都属于半合成培养基。
2.按状态分类(1)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一般是指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凝固剂配制而成的固体状态的培养基。
此外,固体营养物(如麸皮、米糠、木屑、土豆块、玉米粉)与水和盐等混合构成的疏松状培养基也属于固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具有很多用途,例如它可用于菌种分离、鉴定、菌落计数、检测杂菌、选种、育种、菌种保藏、抗生素等生物活性物质的效价测定及获取孢子等。
在发酵工业中常用固体培养基进行固体发酵(2)液体培养基各营养成分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水溶液或液体状态的培养基称为液体培养基。
工业上绝大多数发酵都采用液体培养基。
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生理、代谢研究和获取大量菌体是也常利用液体培养基。
(3)半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是指琼脂加入量为0.2-0.5%而配制的固体状态的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有许多特殊的用途,如可以通过穿刺培养观察细菌的运动能力,进行厌氧菌的培养及菌种保藏等。
微生物(酵母)的培养基优化
实验一微生物(酵母)的培养基优化(指导教师:汪文俊熊海容王海英肖新才实验员: 张继泰) 一.实验目的:掌握微生物斜面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及发酵培养基确定方法,学会对已确定菌种确定实验室发酵工艺。
二.实验原理生物量的测定方法有比浊法和直接称重法等。
由于酵母在液体深层通气发酵过程中是以均一混浊液的状态存在的,所以可以采用直接比色法进行测定。
三.仪器与试剂全恒温振荡培养箱,分光光度计、电热恒温水浴槽、天平、电炉。
试剂为葡萄糖、蔗糖、酵母浸粉、KH2PO4。
四.实验方法(1)、培养基的配制(见表1,2)表1 正交表试验设计因素水平葡萄糖蔗糖酵母膏KH2PO41 1.0 0.0 0.5 0.52 2.0 1.0 1.0 1.03 3.0 2.0 2.0 2.0表2 正交表实验方案编号葡萄糖(A) 蔗糖(B)酵母膏(C)KH2PO4(D)生物量(OD)h12h24h36h48h60h1 (1) (1) (1) (1)2 (1) (2) (2) (2)3 (1) (3) (3) (3)4 (2) (1) (2) (3)5 (2) (2) (3) (1)6 (2) (3) (1) (2)7 (3) (1) (3) (2)8 (3) (2) (1) (3)9 (3) (3) (2) (1)(2)将上述培养基配制好以后,每250 ml三角瓶装入培养基100 ml,于121℃下灭菌30 min,冷却。
(3)冷却后接种(接种量为5%),置于28℃培养箱进行培养。
(4)测OD值:将接种0 h、12 h、24 h、36 h、48 h、60 h不同时间的菌悬液摇均匀后于560nm波长、1cm比色皿中测定0D值。
比色测定时,用以未接种的培养基作空白对照,并将0D值填入表中,最终确定最佳培养基的组成及发酵时间。
五.思考题(1)比浊计数在生产实践中有何应用价值?(2)本实验为什么采用560nm波长测定酵母菌悬液的光密度?如果你在实验中需要测定大肠杆菌生长的OD值,你将如何选择波长?实验二紫外线的诱变育种(指导教师:汪文俊熊海容王海英肖新才实验员: 张继泰) 一.目的要求通过实验,观察紫外线对枯草芽孢杆菌的诱变效应,并学习物理因素诱变育种的方法。
原种培养基的制备实验报告
原种培养基的制备实验报告引言:原种培养基是一种用于细菌、真菌、酵母等微生物的培养基,可以提供适宜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使微生物能够生长繁殖。
制备原种培养基是微生物实验中的重要步骤,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本实验旨在制备一种适合细菌培养的原种培养基,并对其配方和制备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材料与方法:1. 配方:原种培养基的配方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调整,一般包含碳源、氮源、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组分。
本实验采用的原种培养基配方如下:- 葡萄糖:10g/L- 酵母提取物:5g/L- 蛋白胨:5g/L- 柠檬酸钠:2g/L- 磷酸二氢钾:2g/L- 硫酸镁:0.5g/L- 氯化钠:5g/L- 硫酸亚铁:0.01g/L- pH调节至7.02. 制备过程:(1) 将葡萄糖、酵母提取物、蛋白胨、柠檬酸钠、磷酸二氢钾、硫酸镁、氯化钠、硫酸亚铁分别称取所需质量,并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中。
(2) 搅拌均匀,使各组分充分溶解。
(3) 使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值,并进行调节,使其达到7.0。
(4) 将培养基溶液倒入无菌烧瓶或试管中。
(5) 高压灭菌,条件为121℃,压力为15 psi,持续20分钟。
(6) 待培养基冷却至室温后,即可使用或密封保存。
结果与讨论:根据上述方法制备的原种培养基具有以下特点:1. 营养丰富:原种培养基中含有碳源、氮源、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能够满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所需的营养需求。
2. pH适宜:通过调节培养基的pH值至7.0,使其适合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
3. 稳定性高:经过高压灭菌处理后,原种培养基中的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已被杀灭,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性。
4. 制备简便:本实验采用的制备方法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实验室规模的制备。
然而,制备原种培养基也存在一些注意事项和改进的空间。
首先,配方中的成分需要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调整,不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可能有所差异。
其次,制备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外界细菌、真菌的污染。
制备培养基的步骤
制备培养基的步骤
1 培养基的种类
培养基是生物分析或制备的基本材料,它以特定的成分和比例组成,能够满足细菌生长所需的条件。
根据其成分特点,培养基可以大
致分为通用培养基和特定培养基。
通用培养基一般包括牛奶根培养基、混合性培养基和凝胶培养基
三种。
牛奶根培养基是用大肠杆菌漂白的牛奶和蔗糖混合准备的,主
要用于繁殖大肠杆菌和其他有衣菌,接种率较高且保护作用好;混合
性培养基是以牛奶根培养基为基础,在其中添加多种营养因素,扩大
其适应细菌种类的范围;凝胶培养基则是将牛奶根培养基加入胶体,
当凝固后,即可复悬在胶体上,此时便可用于细菌繁殖。
特定培养基主要包括柳氏培养基、塞氏培养基和布洛克培养基等。
柳氏培养基多用于进行古菌培养;塞氏培养基则可以满足肠道细菌的
繁殖;布洛克培养基只制备某一种细菌,而不适合其它细菌的生长和
繁殖。
2 培养基的制备步骤
培养基的制备要经历三个阶段:配方设计、配制加工和检测验证,只有在每一个步骤完成后,培养基才能达到规范,安全且质量合格的要求。
首先,研究人员要根据细菌所需的养分,进行配方设计。
其次,根据配方,制备物料并采用严格的清洁消毒措施,加入恰当的温度和pH值,按要求进行调配;最后,完成制备后,应进行多次检测,以确定其中所使用的物质是否满足有关规定,排除存在的异常因素。
总之,培养基的制备既关系到研究的精准性,也关系到研究的安全性,必须考虑到实验室的条件有限,严格依照工艺要求,按步骤紧密跟进,才能确保实验的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3 氧化还原电势Eh:好氧微生物生长Eh为:
+0.3 ~0.4V,兼性厌氧微生物为:>0.1V,厌氧微生 物为:< 0.1V。 1.4 根据培养微生物的目的配制:产物是菌体:N源含 量比较高产物是某种代谢产物:考虑代谢产物的化 学组成。
1.5 尽量使用廉价易得的原料(8个代替)
以粗代精,以“野”代“家”,以废代好,以简代繁,
取耐热性芽孢杆菌的A、E值进行计算, lgk=14847/T + 36.127
式中 A—阿累尼乌斯常数,1/S E—杀死细菌孢子的活化能,4.187J/mol T—热力学温度,K R—气体常数,1.987×4.18J/(K.mol) e—2.71
3、工业生产培养基的灭菌
3.1 分批灭菌(实罐灭菌) 3.1.1 典型发酵罐接管图
第三讲(2011.9.21)
第四章 培养基及其设计、制备、优化
第一节 培养基的类型 第二节 发酵培养基的成分及来源 第三节 发酵培养基的设计和优化
5、生长因子、前体和产物促进剂 5.1生长因子
从广义上讲,凡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而细胞自身不 能合成的微量的有机物质,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维生 素等均称生长因子。
促进剂提高产量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其原因是多方 面的。
有些促进剂本身是酶的诱导物,
有些促进剂是表面活性剂,可改善细胞的透性,改善 细胞与氧的接触从而促进酶的分泌与生产, 也有人认为表面活性剂对酶的表面失活有保护作用;
有些促进剂的作用是沉淀或螯合有害的重金属离子。
6、水 对于发酵工厂来说,恒定的水源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 不同水源中存在的各种因素对微生物发酵代谢影响甚大。 水源质量的主要考虑参数包括pH值、溶解氧、可溶 性固体、污染程度以及矿物质组成和含量。 对于酿造行业,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了大量热量,醪温迅速冷却
。
3.2.3板式换热器连消流程 优点:结构紧凑,传热效率高,应用范围广。
3.3 连续灭菌与实罐灭菌的比较 实罐灭菌:无需专用设备,培养基受热时间长,营养易 破坏。对蒸汽的要求不是太高。 连续灭菌:营养成分破坏少,适宜大规模生产,易于自 动化控制,对蒸汽的要求高。 3.4 连续灭菌的主要设备
有机氮源是这些生长因子的重要来源,多数有机氮源 含有较多的B簇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及一些微生物生长不可 缺少的生长因子 。 如以糖质原料为碳源的谷氨酸生产菌均为生物素缺陷 型,以生物素为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对发酵的调控起到重 要的作用 。
5.2前体 前体指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彼微生 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合成到产物物分子中去,而其自身的结 构并没有多大变化,但是产物的产量却因加入前体而有较大 的提高。如:青霉素 G 生产添加苯乙酸,红霉素生产添加丙 酸丙醇等,合成L-丝氨酸添加甘氨酸。
3.2 连续灭菌(连消) 连续灭菌即培养基在发酵罐外经过一套连续灭菌设备,
以比分批灭菌高的温度和较短的时间进行快速连续加
热灭菌,并快速冷却,再立即输入预先经过空罐灭菌 后的发酵罐中。
3.2.1 喷淋冷却连消流程
培养液预热:待灭菌的培养液预热到60℃ —75℃ 。 连续灭菌:由连消泵送到连消塔式底,料液在此被加热 到灭菌温度,由顶部流出,一般控制培养基输入连消 塔的速度< 0.1m/min,温度132℃ ,在塔内的停留时 间为20—30s。
-dN/dt=kN 积分得:
t=2.303/ k(lgN 0/Ns )
N 0—灭菌初始时培养基菌数,个/ml Ns—灭菌一时间段后培养基菌数,一般取0.001个/ml k 表示微生物的耐热性。
灭菌温度T与菌死亡反应速度常数K的关系:对 于一定的菌种,灭菌温度与k 的关系可用阿累尼
乌斯方程表示:
k=Ae-E/RT
4.6 微生物的菌龄:年老细胞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比年轻 细胞强,这与细胞中蛋白质的含水量有关,年老细胞中 水份含量低。 4.7 微生物的耐热性:细菌的营养体、酵母、霉菌的菌丝 体对热较为敏感,而放线菌、霉菌孢子比营养细胞的抗 热性强,细菌的芽孢抗热性更强。 4.8 培养基中微生物的数量 4.9 空气的排除 4.10 搅拌
喷嘴式连消塔
套管式连消塔
4
影响培养基灭菌的其他因素
实际灭菌中,除了杂菌的种类,数量,灭菌的温度和 时间外,培养基的成分,pH值,培养基中颗粒与泡沫 等对培养基灭菌也有影响。
4.1 pH值 培养基中氢离子浓度直接影响灭菌的效果。培养
基的酸度越大,所需杀灭微生物的温度越低,时间越
短, pH值6-8时微生物最耐热。
典型发酵罐接管图
3.1.2分批灭菌的操作过程: a.培养基的预热:灭菌培养基需先加热到80—90℃ ,然
后再导入蒸汽升温灭菌。预热目的是防止蒸汽直接导
入培养基温差大,导致大量冷凝水,稀释了培养基; 防止直接蒸汽导入引起泡沫急剧上升而溢料。预热方 法是先将各排气阀打开,将蒸汽引入夹套或蛇管进行 预热,等罐温升到80—90℃ ,将排气阀逐渐关小。 b.将蒸汽从进气口、出料口、取样口直接导入罐内同
注意培养基的C/N对发酵的影响。如谷氨酸的发酵,
C/N为4:1时,菌体大量繁殖,酸积累少,当C/N为3: 1时产生大量的谷氨酸。 1.3 调节适当的物理化学条件 1.3.1 pH:发酵过程的酸碱度会发生变化,一般可考虑
加入缓冲剂,如:KH2PO4 K2HPO4
1.3.2 渗透压和水分活度(Aw):等渗溶液适宜微生物
第五章 发酵培养基的灭菌技术及相关设备
灭菌技术(工业生产、实验室) 灭菌是指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杀灭或去除物料及设备
中所有生命物质的技术或工艺过程。
工业上常用灭菌方法: 干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 辐射(射线)灭菌法 化学药品灭菌法 过滤除菌法 1、干热灭菌法:是一种极端的手段,温度高、时间长。 原理:氧化作用是干热灭菌的主要根据。 温度系数Q10,即温度升高10℃,灭菌速度常数增加的倍数。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2.86 枯草杆菌黑色亚种:2.72
14.28(湿热) 3.71 (湿热)
2.2 湿热灭菌理论灭菌时间的确定 生产上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灭菌温度,既彻底灭菌又使 培养基营养成分的破坏减至最底限度。 杂菌在一定温度下,受热死亡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的规 律这就是对数残留定律。
-dN/dt=kN
N—菌的残留数(个) t—灭菌时间, dN/dt —菌的瞬时变化速率,个/s 1/s k—菌死亡的反应速度常数,
的生长。Aw表示微生物在天然环境中可实际利用的自 由水或游离水的含量。 Aw=P/P0,即某溶液的蒸汽
压(P)与纯水的蒸汽压(P0)的比值。各种微生物
的生长范围Aw:0.998~0.6,设计培养基时应考虑 到Aw, G-生长的最小水分活度一般比G+高,表明通常 G+比G-有较高的内部渗透压,酵母与 G+类似,丝状 真菌范围大。
对于常规发酵,可靠、持久,能提供大量成分一致清洁的 水。
第三节 发酵培养基的设计和优化
参照前人所使用的较适合某一类菌种的经验配方,再结合 所用菌种和产品的特性,采用摇瓶、玻璃罐等小型发酵设 备,按照一定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选择出较为适合的培 养基。
1、培养基成分选择(设计)的原则
1.1 根据微生物的营养需求配制培养基 1.2 注意培养基营养物质的浓度和配比 如蔗糖适当浓度是营养,高浓度则成为抑制因子。
维持灭菌温度:连消后料液再输入维持罐保温一定时间。 在生产实际中,一般维持5—8min。 理论维持时间由 t=2.303/ k(lgN 0/Ns) 式求出。 冷却:料液经喷淋冷却器冷却到生产要求的温度。进 入预先经过空罐灭菌后的发酵罐中。
3.2.2真空冷却连消流程 由于负压培养基本身产生大量二次蒸气被抽出,消耗
青霉素:分子量356
苯乙酸:分子量136
用法:前体使用时普遍采用流加的方法(采取少量多次) 前体一般都有毒性,浓度过大对菌体的生长不利 苯乙酸,一般基础料中仅仅添加0.07% 前体相对价格较高,添加过多,容易引起挥发和氧化, 流加也有利于提高前提的转化率。
5.3产物促进剂 所谓产物促进剂是指那些非细胞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又 非前体,但加入后却能提高产量的添加剂。
以烃代粮,以纤代粮,以氮代朊 ,以“国”代“进”
2、培养基的优化方法
2.1 生态模拟 2.2 查阅文献:直接、间接的信息。
2.3 借助优选法或正交试验法精心设计培养基的配方。
2.4 试验比较:实验规模一般由定性到定量,由小到大。 摇瓶、反应器培养基研究的两个层次
摇瓶——培养基设计的第一步
反应器—扩大培养进一步进行配方优化
4.2 培养基成分 油脂,糖类及一定浓度的蛋白质可增加微生物的耐热 性,另一些物质,如高浓度的盐类,色素等可削弱其 耐热性。 4.3 泡沫:灭菌应避免产生泡沫,因为泡沫能形成隔层, 使热量难以传递,不易达到微生物致死温度。 4.4 培养基的物理状态:牛顿型培养基(细菌、酵母), 非牛顿型培养基(放线菌、霉菌) 固体培养基比液体培养基灭菌时间长,液体的传热效 率高。 4.5 微生物细胞中水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微生物细胞 含水量越多,则蛋白质的凝固温度越低。
2、湿热灭菌 2.1湿热灭菌的原理:是直接用饱和蒸汽进行灭菌。蒸 汽冷凝时释放大量潜热,并具有强大的穿透力,使微 生物细胞中的蛋白质、酶、核酸极易发生不可逆的凝 固变性,导致短时间内死亡。 由于湿热灭菌有经济快速等特点,因此发酵工业中处 理大量培养基时广泛采用湿热灭菌。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Q10 :2.86(干热) 枯草杆菌黑色亚种Q10 :2.72 (干热)
时开排气管排气阀、补料管排气阀、接种管排气阀、 消沫剂管排气阀,各路进、排气要通畅(三进四出), 罐内液体翻动要剧烈,以使物料温度均一。 c. 排气量不宜过大,以节约蒸汽用量。 d. 罐温上升到120℃—130℃ ,罐压105Pa,保温30分
e. 灭菌将要结束时,立即用无菌空气保压(注意此时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