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课《胡同文化》教案

合集下载

1《胡同文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拓展模块

1《胡同文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拓展模块

胡同文化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北京胡同文化、民族心理,领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态度。

2.学习本文平淡、朴素、口语化的语言。

3.培养学生概括、提要的能力。

能力目标素养目标德育目标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总领句,快速概括北京胡同建筑特点、文化特点,理解其中内在的关系。

教学难点加强诵读,品味作者的语言魅力。

教法及学法指导用点拨法和归纳法分析文章要点,达成“认知目标”;用发现法和讨论法等发掘研究课题、交流学习成果,促进共同提高,达成“能力目标”;用品读法体验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情感态度,达成“情感目标”。

学情分析《胡同文化》属于讲读课文。

《胡同文化》是我国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一篇序言,也是一篇文艺小品文。

作者诠释了北京居民建筑和市民文化之间的关系。

语言诙谐幽默,京味十足,极具张力。

学生应该具有浓厚的阅读兴趣。

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写作训练的很好的材料。

这篇课文处于前后教材的衔接位置,在教材内容安排方面,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导语: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现实存在,具有与人类本身同样古老的历史。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北京的胡同和北京市民密不可分。

它记下了北京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蕴涵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生活气息,是天然的北京民俗风情展览馆,并烙下了北京市民的各种社会生活的印记。

让我们翻开课本,看看著名作家汪曾祺老先生的《胡同文化》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二、明确学习目标了解胡同文化的特点,并由此产生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兴衰存亡的随想。

训练自己概括要点、提取精义的能力。

体味文章清新流畅又不失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

三、简单了解作者及其散文特点(先让学生结合步步高了解,然后师强调重谈谈你对“文化”一词的理解你了解哪些民居形式点)作者汪曾祺,1920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高邮一个书香门第。

1998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一 胡同文化(教案)-【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教学优质教案(高教版·拓展模块)

一 胡同文化(教案)-【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教学优质教案(高教版·拓展模块)

一胡同文化(教案)-【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教学优质教案(高教版·拓展模块)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胡同的发展历史和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胡同相关词汇的拼音和词义;了解胡同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2.能力目标:通过网络资源和多媒体展示,提高学生信息获取和筛选的能力;通过研读相关文献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合作和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胡同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鼓励学生阳光、积极、开放的个性和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胡同文化的传承、特点和价值;教学难点:胡同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三、教学方法谈话教育法、课堂讨论法、小组合作法、多媒体演示法、阅读分析法、案例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老北京胡同照片,引导学生探讨胡同文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2.学习胡同文化(30分钟)2.1 了解胡同的发展历史和胡同文化的特点教师通过设计图片和多媒体,结合北京和其他地区的胡同历史、特点和民俗,让学生了解胡同的发展历史和胡同文化的特点。

2.2 学习胡同相关词汇教师通过自制的胡同词汇卡片和胡同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胡同相关词汇的拼音和词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胡同文化。

3.胡同文化与传统文化(20分钟)教师通过讨论和案例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胡同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4.小组合作与展示(30分钟)4.1 小组合作教师分配胡同主题的小组,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通过网络资源和其他渠道了解胡同文化和风俗民情,同时也要求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一份完整的文化介绍。

4.2 展示学生在小组之间交流、展示和比较,以提高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从各组的展示中学到更多有趣的信息。

五、教学要点:1.通过多媒体展示,使学生能够更真实地了解胡同文化。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在展示中加深对胡同文化的认识。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胡同文化word教案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胡同文化word教案

《胡同文化》教案一、教学目的:1、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特点及内涵,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流露的感情,并借以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2、体会《胡同文化》中浓郁的文化气息,并借以理解汪曾祺散文的特点。

3、引导学生品味本文语言朴实、典雅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概括胡同文化的内涵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对胡同文化的感情,训练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概括胡同文化的内涵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对胡同文化的感情,训练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上课前播放歌曲《北京胡同》。

(优化P185)(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导入:同学们,说起巷子,我们并不陌生,而且应该比较熟悉了,不论是农村还是城镇,往来于巷子之中的经验是有的,但对于巷子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却不大注意。

有一位作家却能以独到的眼光,凭深厚的文化底蕴,审视北京的巷子也就是胡同,发掘出了北京胡同的文化意蕴,认为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汪曾祺的《胡同文化》。

我们将一节课完成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大家有没有信心?(多媒体展示北京胡同照片)(三)作者简介(教参P47)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剧作家。

其有“短篇圣手”之称,主要著作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等,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四)解题(教参P47+优化P186)读题,要求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充分发挥想象,说说题目告诉了你些什么内容?<1>胡同:小弄(lòng)堂、小巷子(点出了写作对象)<2>文化:文化,是个复合的整体,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和习惯。

它是人们生活意识、习惯、观念等的集合。

(多媒体展示)《胡同文化》通过是北京胡同的特点反映北京市民的生活意识、习惯、观念等,这也是北京的市民文化。

(五)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胡同文化的内涵,品味文章语言。

胡同文化教案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精选3篇)

胡同文化教案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精选3篇)

胡同文化教案《胡同文化》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该页是勤劳的编辑给大家分享的《胡同文化》教学设计【精选3篇】,欢迎参考。

胡同文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胡同及胡同文化;通过抓关键语句快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2、通过涵咏、品评文章平淡朴素、口语化但极具表现力的语言,感受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封闭、自足、隐忍,体会作者对胡同以及胡同文化的喜爱与批判、伤感与留恋、理智与豁达的复杂之情教学重点:通过抓关键句快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通过涵咏、品评感受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封闭、自足、隐忍教学难点:通过品味极具表现力的语句,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复杂情感教学课时:两课时(本节课为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观看视频,导入新课1、上课铃声响起,笔者打开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屏幕上映出古朴典雅的北京胡同,高亢热烈、韵味淳厚的京腔歌曲《北京的胡同》在京韵大鼓的伴奏下袅袅而起(视频较大的作用是渲染氛围,创设情境,将同学们带入京味十足的文化氛围中)2、了解作者(屏幕展示)(论文先知人,初步了解汪曾祺创作的特色,也为后面语言的品味做铺垫)二、读品结合,深入文本(一)胡同特点1、快速浏览全文,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什么是胡同文化?”师:哪位同学能用书本上的一句话说说什么是“胡同文化”?明确:第五段“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师:对!反过来说,胡同文化就是指北京的市民文化那老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胡同文化能代表北京的市民文化?也请引用本段的一句话来回答明确:第五段,因为“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市民的文化形态”所以,“胡同文化即使不是北京文化的较主要部分,但也一定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入课文的方式很多,此处采用“揭题法”——从揭示标题“胡同文化”的内涵入手,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快速找到文眼,提取精要)2、北京的胡同究竟有哪些特点呢?介绍这些特点的主要是哪些段落?明确:集中在1-4段分组让同学们研读四个自然段,圈划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回答北京胡同的特点(1)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胡同走向正(2)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名字来源广(3)胡同的宽窄和多少——胡同数量多(4)胡同是贯穿大街的网络,总是安安静静的——胡同环境静3、作者是如何来写胡同的安静的呢?(1)直接写胡同的安静“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2)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用反衬手法,更加突出胡同的环境之静总结:由此可见作者用了四个自然段介绍了北京胡同的走向、名字来源、宽窄数量以及胡同环境,突出了北京胡同的四个特点:走向正、名字来源广、数量多、环境静我们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百姓,那这样的胡同会养育怎样的百姓,会造就怎样的胡同文化呢?(通过抓关键语句,快速梳理文章的思路)(二)胡同文化的内涵1、快速阅读6-12自然段的内容,找出体现胡同文化内涵的关键句(1)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这封闭体现在哪里?①居住习惯——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追问:他们住的房屋很旧、也不好,而且还有经常坍塌,那他们为什么还不愿意搬家?②邻里关系——过往不多追问:他们很讲究处街坊,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这难道能说明他们的封闭吗?你怎么理解这一点?③物质生活——易于满足、要求不高师:嗯,为了体现北京人的自我满足,作者有几句非常典型的细节描写,你能念念吗?要念出韵味,念出北京人的满足感和得意劲来(同学读,老师纠正后再请同学范读,全班读)(范读与齐读相结合,让每个人在朗读中领悟内涵,感受魅力)与屏幕上的话比较,品出京味语言的魅力(PPT:有窝头,较好;大腌萝卜,好;小酱萝卜,更好;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很好;虾米皮熬白菜,较好!)师:和书上那段比起来,如何?比书上的好还是不好?怎么不好?(好的语言是通过比较感悟出来的,通过比较感悟汪曾祺京味语言的魅力)④处世态度——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师:书上说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但又说他们不爱管闲事?这矛盾吗?你如何理解?(2)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那么文中是如何来揭示这种精义的呢?明确:举例子,文中举了三个例子,即《茶馆》、《八月骄阳》和电梯事件小结:可见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作者分别从北京人的居住习惯、邻里关系、物质生活和处世态度等方面写出了“封闭文化”的种种表现并且指出了胡同文化的精义即“忍”(首先,通过抓关键语句,快速梳理文章的思路其次,语言的品味与鉴赏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语文教学的回归在语言的品味和鉴赏中“感受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封闭、自足、隐忍”)三、总结归纳,升华主题北京的胡同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历史老人,他见证着北京市民的生活,见证着市民文化的形成作者谈胡同就是谈胡同文化,就是谈北京市民文化国学大师梁漱溟曾说过:“文化并非别的,乃是人类生活的样法”,“所谓一家文化不过是一个民族生活的种种方面”国学大师钱穆也这样说:“夫文化不过人生式样之别名”同样,胡同文化的本质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知足常乐、安分守己、封闭隐忍的生活方式!那这位文化老人对如此的胡同、如此的胡同文化带有一种怎样的情感呢?这个问题留待我们下节课解决!板书:生活方式胡同文化封闭隐忍、易于满足、安分守己(较后的总结归纳至关重要,是学生阅读体验和感悟的升华,是三维目标的强化,也是课文主旨的点睛)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1、必做题:反复朗读13—15段,体会作者对胡同以及胡同文化的复杂感情2、选做题:查找你较感兴趣的特色民居建筑的资料,了解相关的文化并写一段介绍性文字胡同文化教案篇二1、走近北京胡同: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北京胡同、四合院的邮票、照片、图片,对胡同作一定的了解,获得直观感觉。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课《胡同文化》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课《胡同文化》教案

《胡同文化》教学详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读全文,了解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理通作者的行文脉络.2、体味作者对胡同文化的复杂感情.二、能力目标1、通过概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2、通过品读,体味本文京味语言的特色,提高学生的语言欣赏能力.三、德育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2、读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那种怀旧与超脱.教学重点:训练学生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教学难点:品味胡同的文化韵味,体味作者对胡同文化的复杂感情.教学方法:1、跳读法.本文篇幅比较长,但是语言比较浅白,适合用以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同时找关键词、句,概括要点,提取精要.2、分组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别概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不仅训练了学生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之间互助学习的氛围.3、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中精神集中,提高学习效果.4、朗读法.语言要通过反复诵读才能品出其中的韵味,让学生读出其中的一些句子,并说说它的妙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计划:2课时预习提纲:1、通读全文,利用词典排除字词障碍.2、再读课文,理通作者的行文脉络,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1)、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2)、什么是胡同文化,其内涵是什么?(3)、作者对胡同文化有着怎样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京味儿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和“六尺巷”的故事.二、展开教学本文是汪曾祺为摄影集《胡同之没》写的序.过去,北京每两排院落之间必会留出通道,这就是胡同.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织成荟萃的北京城.胡同深处是无数温暖的家,这就是北京人对胡同有特殊感情的原因.1、题解什么是文化?(出示多媒体课件)从广义来说,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的创作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辞海》这个定义比较广泛.其实在生活中,我们身边有很多文化现象,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一定会发现很多.比如,酒文化······(学生接话:吃文化、茶文化、服饰文化······)文化无处不在,比如我们的校园,就存在校园文化.比如,校园标语、校道的命名、校园的各种体育比赛等等,这些都是校园文化.所以文化就存在生活之中.那么——从狭义来说,文化是人们生活意识、习惯观念等的集合.(课件)北京的胡同文化又是怎样的文化,是哪个阶层的文化?大家以预习过课文,请文中找出来.(请一位同学起来回答)(学生答:“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所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第五段】)很好,那么北京胡同文化就是——(生答:北京市民的一种文化.)2、分段及段落大意(课件)第一部分(1一5)介绍北京的胡同.第二部分(6一12) 胡同文化的特征.第三部分(13一15)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没落的感受和思考.3、第一部分,即第1到第5自然段第一部分介绍北京的胡同.那么作者是怎样来介绍胡同的,胡同有哪些特点?同学们前后位组成一组,用跳读法来快速阅读第1到第4自然段,共同讨论,找出文中描写胡同特点的词句,然后每组派一位同学来回答.(全班同学分组讨论.)(答: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胡同的取名奇,有各种来源.胡同数不清.胡同总是安安静静的.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的.)总结:胡同方正、取名奇且来源多、胡同数量多、安静、与四合院是一体的.(补充:“胡同有宽有窄.胡同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补充:“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总结: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最后总结:(出示课件)胡同的特点:(1)、布局:方正(2)、取名:奇(3)、数量:多(4)、环境:静4、第二部分,即第6到第12自然段大家已经知道这部分阐述的是胡同文化.请大家大胆猜测一下,如果你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你会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处世原则和价值观念?(生答:封闭、安逸、悠闲······)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到底胡同文化是什么呢?让我们结合课文来看一看.第六自然段讲“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那这一段讲的是胡同里的人的什么观念?(生答:居住观念.)第七自然段讲“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从这些可看出,本段讲的是······(生答:交往观念.)第八自然段讲“北京人易满足,对生活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大腌萝卜”、“米虾皮熬白菜”等就知足了.那么本段讲的是胡同文化的什么文化?(生答:饮食文化.)第九自然段讲“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北京“闹学生”、“过学生”,却“与他们无关”.那这些讲的又是什么呢?(生答:胡同里的人的处世态度.)第十到十二自然段阐释的是胡同文化的精义“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作者是通过哪两件事来写胡同文化的“忍”的呢?(生答: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件小事,打嘴巴事件.)那么从以上的这些总结,可知道胡同文化包括以下内容:(出示课件)胡同文化:(1)、安土重迁,不愿搬家——居住观念(2)、独门独院,过往不多——交往观念(3)、易于满足,要求不高——饮食文化(4)、爱瞧热闹,不管闲事——处世态度(5)、精义——“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课文第六段说:“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那胡同文化五方面的内容是如何体现其“封闭”的?(1)安土重迁,不愿搬家;北京人的窝既不是“金窝”,也不是“银窝”,房屋大都很旧,甚至还经常坍塌.然而他们却不忍割舍.那是因为他们世代住在那里,住惯了,恋旧,图安逸,所以才不愿搬,不愿意离开他们那一亩三分地,最终亦会是固步自封.如此思想,是保守的、落后的,是封闭的.(2)独门独院,过往不多;独门独院是很安静,但也不利于交通,不利于交往.“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从这两句可看到,他们的‘处街坊’,只是一种表层的来往,是一种礼节上的应酬.他们的内心其实是封闭的.(3)易于满足,要求不高;北京人对饮食要求不高,追求一种自在.“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哪儿也比不上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悠闲中的那份得意劲,以及“大白菜文化”这种唯我独尊优越感,另外保守深处天子脚下什么美味没吃过的狂妄.这也是一种封闭的态度.(4)爱瞧热闹,不管闲事;“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常有学生运动”,但“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这是他们不接受新鲜事物的表现,因而他们是封闭的.(5)精义——“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忍”作为北京人的生存法则,使其能够安然度过各种风浪,笑看风云变幻而安然高卧.然而又造成其逆来顺受的状态. “文化大革命”,天下大乱,胡同里的人还是照样干嘛干嘛,“您多余操这份儿心”. “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这亦是一种封闭的状态.5、第三部分,即第13到第15自然段全班朗读最后三段,品味其中的语言,并联系前文,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描写包含了什么感情?(全班朗读最后三段.)(一)、对胡同文化:(出示课件)(1)、推崇与喜爱: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安分守己(2)、反思与讽刺:胡同文化的封闭对学生运动的态度“忍”的消极意义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描写,饱含了他对北京胡同、对胡同中的市民生活的了解、同情、理解.作者一生对传统文化怀有深情,他虽然钟情自己家乡的地域文化,但他大半辈子都在北京度过,宽宽窄窄,大大小小如同网络般的胡同,深深地打动作者的心.市民们的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安分守己也深深印刻在作者心上.作者对此虽曾有所推崇,但对这种封闭性的小市民文化,还是怀着一份清醒,作者对正在消失的胡同和胡同文化,既给予了理解,又表达了无奈,他知道这是下层平民的文化,旧时代的文化,跟不上时代步伐的文化,毫无生气的文化;无力抗争的文化,正在日趋消失、衰败没落的文化,作者的情感是复杂的:有同情,有理解,有伤感,有批评.(二)、对胡同文化的没落:(出示课件)(1)、伤感与无奈:“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2)、理解与超脱:“再见吧,胡同.”6、品味下列语句的丰富内涵.(1)虾皮熬白菜,嘿!一个“嘿”字,充分表现了北京市民吃虾皮熬白菜之后的那种极其满足的表情,证明了作者“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的看法. (2)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对别人的无可奈何,只能自我安慰,充分表现了北京人的那种忍耐性格.最后“北京人,真有你的”是作者对北京人这一性格进行评论的话,有着局外人的佩服和调侃.(3)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尽情渲染胡同衰败、没落后的凄惨景象,引起人们的伤感、怀旧之情.四个四字短语,一气呵出,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感伤,其语言显示出雅致的一面. 三、课堂小结现如今,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是没落了,失去根源的胡同文化也将没落.不过文化的没落不等于物质的消失,在迈向现代文明的旅程中,既要创新又要继承.胡同文化的内涵,哪些该继承,哪些该扬弃,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板书设计:。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胡同文化》说课课件 (一)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胡同文化》说课课件 (一)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胡同文化》说课课件(一)中职语文拓展模块《胡同文化》说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程是中职语文拓展模块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胡同文化》。

这个课程主要是介绍胡同文化的历史、起源、发展和现状。

二、教学目标1.了解胡同文化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特点。

2.掌握胡同文化在当代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鼓励学生了解和喜爱胡同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胡同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及现状。

2.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对胡同文化的情感认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四、教学方法1.解说法:以教师为主要讲解者,通过图示、文字和语言解释胡同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导览法:通过学生实地参观多个胡同、与胡同居民交流,让学生对胡同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3.讨论法:教师将胡同文化的图像材料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促进学生对胡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流程安排1.胡同文化的历史与起源:介绍胡同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带领学生了解胡同的由来和演变。

2.胡同文化的内涵:解释胡同文化的独特特点,内容包括胡同景观、建筑风格和风俗习惯。

3.胡同文化的现状:透露、讨论胡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4.提高语文素养:通过解读胡同文化的丰富信息和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增加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六、教学评估1.课堂小测2.课堂布置观察调查任务,并根据调查结果开展对学生的总体把握。

七、教学资源1.《胡同文化》的相关文献。

2.视频和图片材料。

3.胡同实地参观。

4.大量的胡同文化图像材料。

八、教学反思本课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解说法、导览法、讨论法,使得学生能够亲身体验胡同文化,了解胡同文化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现状。

但是,这个课程中受到的挑战是如何使得呈现给学生的胡同文化信息更具备情感引导和思考可能性。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胡同文化,下次课程中将继续尝试着加强情感体验,提高思考深度。

《胡同文化》教案

《胡同文化》教案

《胡同文化》教案课程目标:1. 通过介绍和讨论胡同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课程主题,提问学生是否了解什么是胡同文化。

2. 学生回答后,给出对胡同文化的简单概念解释。

二、胡同文化介绍(10分钟)1. 通过图片、视频和文字介绍胡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分析胡同在中国城市中的重要性和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3. 鼓励学生讨论胡同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

三、小组活动:胡同文化探索(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

2. 每组选择一个胡同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街道布局、建筑风格、居民生活等方面。

3. 学生回到教室后,分享各自观察到的胡同文化特点。

四、胡同文化艺术创作(1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对胡同文化的理解,选择一种艺术形式(绘画、手工艺等)进行创作。

2. 学生可以选择个人创作还是小组合作,展示胡同文化的独特魅力。

五、作品展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并向他们分享创作背后的胡同文化理解和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胡同文化,并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课堂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老胡同,深入了解和体验胡同文化。

2. 邀请一位胡同居民或专家分享自己对胡同文化的研究和见解。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参与小组活动和展示作品的积极性和表现。

2. 听取学生对胡同文化的理解和创作的解释。

拓展思考:1. 胡同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如何保护和传承?2. 胡同文化对当代城市发展的影响和意义是什么?3. 在你们所居住的城市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胡同文化存在吗?你们如何评价这些文化?六、胡同文化保护与传承探讨(15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和传承胡同文化。

学生可以提出保护措施,如加强历史保护、改善胡同居民生活条件、开展文化活动等。

中职语文高教版拓展模块第一单元第1课《胡同文化》一等奖创新教案

中职语文高教版拓展模块第一单元第1课《胡同文化》一等奖创新教案

中职语文高教版拓展模块第一单元第1课《胡同文化》一等奖创新教案课题胡同文化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胡同的特点及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复杂的思想感情。

2、领略本文浓郁的文化气息,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

3、初步培养学生感悟文化的能力,分析隐藏在事物现象背后的文化现象。

教材分析重点: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

难点: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提起文化,我们会联想到很多文化,如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有文化,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等等。

那么,人们习以为常的“胡同”也有文化吗?对于“胡同“,我们并不陌生,有的同学甚至熟视无睹了。

《现代汉语词典》对“胡同”的解释是“巷子,小街道”。

(投影:胡同)不论是农村还是城镇,住来于胡同之中经验总是有的。

但对于胡同中蕴含着的文化内涵却不大注意。

北京的胡同文化独具特色,一般人习以为常,作家汪曾祺却能以独到的眼光,凭深厚的文化底蕴,审视北京的胡同,发掘出北京胡同文化的意蕴,认为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就我们一起随作者漫步于北京的胡同,去品味北京的胡同文化吧。

二、作者简介作者汪曾祺( 1920-1998) ,江苏高邮人,当代著名作家。

汪曾祺出身于书香门第,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自幼能书能画,多才多艺,19 岁入昆明西南联大中文系读书,受教于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先生。

他不仅深谙经史子集,而且专攻中国民间文学和戏曲艺术,此外还接受了一些“现代派”的东西,因此他从气质和造诣上都高于一般作家,有自己独特的美学追求和特殊的艺术风格。

汪曾祺的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他的小说具有一种散文美,以朴素的文笔,书写生活的诗意。

《受戒》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小说,发表于1980年,它以平淡素雅的色彩,朴素活脱的语言描绘了小明尚海明和农村小姑娘小英子之间纯真的友谊和美好的爱情,歌颂了人世间的人情美、人性美。

胡同文化教案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优秀6篇)

胡同文化教案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优秀6篇)

胡同文化教案《胡同文化》教学设计(优秀6篇)胡同文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探究胡同文化后面深刻的历史背景。

2、品味平淡、朴素、口语化而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重点】3、体会作者对胡同和胡同文化的复杂感情。

【难点】■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和主要内容:●导语: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现实存在,具有与人类本身同样古老的历史。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北京的胡同和北京市民密不可分。

它记下了北京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蕴涵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生活气息,是天然的北京民俗风情展览馆,并烙下了北京市民的各种社会生活的印记。

让我们翻开课本,看看著名作家汪曾祺老先生的《胡同文化》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文本探讨:1、北京胡同的特点:寻找出课文中叙述、描写胡同特点的词句——【正】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

【俗】胡同的取名,有各种。

【多】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

【静】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

正(方正,整齐);俗(通俗,普通);多(无以计数);静(没有喧哗)。

2、胡同文化的内涵:先找出点明胡同与文化内在联系的关键句子——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快。

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式。

由此得出结论——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精神面貌、思想状态和言行举止完全可以诠释胡同文化的内涵。

从北京人的特点入手,探究胡同文化的内涵。

从课文中找出表现北京人特点的词句——【守旧】安土重迁,舍不得挪窝儿,一住住几十年……【封闭】独门独院,过往不多;【知足】易于满足,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本分】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实际上,作者在课文中,已经十分精辟地圈定了胡同文化的内涵——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

【守旧】【封闭】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

中职教育语文《胡同文化》说课 课件

中职教育语文《胡同文化》说课 课件
《胡同文化》说课稿
● 说课内容:说教材、说教学方法位和作用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说教学方法
• 教学 • 学法
说教学过程
•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小组合作,研读课文 •作业布置,拓展课文
第一部分 说教材
1
教材地位和作用
2
教学目标
3
教学重难点
第一部分 说教材
难点
•品味文 中独特的 语言
第二部分 说教学方法
朗读法
情境激励法
比较法
教法 主要通过 任务驱动 的方法开展教学
第二部分 说教学方法
语文发现素养的培养是学会学解习决 的过程
问题
问题
学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成果展示法
第三部分 说教学过程
1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2 第二环节:小组合作,研读课文 3 第三环节:作业布置,拓展课文
培养学生概括要点,提 取精义的能力及做批注 的阅读方法。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联系现实、思考现实的意识,引 导他们正确看待以胡同文化为代表的中国 传统文化的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
第一部分 说教材
3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用简要 的语言概括胡 同文化的内涵 和作者在文中 重 点 流露出来的对 胡同文化的感 情,训练语言 辨析和作批注 的阅读方法。
1
教材地位和作用
《胡同文化》是高教 版拓展模块第一单元 第一篇课文,本单元 是个散文单元,阅读 与欣赏教学的重点是 培养学生进一步提高 散文欣赏的能力,掌 握语言辨析和作批注 的阅读方法。
教材
分析
文章篇幅比较长, 但是比较浅白,是 培养做批注的一个 很好的典范。

胡同文化教案 胡同文化教案(优秀5篇)

胡同文化教案 胡同文化教案(优秀5篇)

胡同文化教案胡同文化教案(优秀5篇)胡同文化教案篇一1、走近北京胡同: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北京胡同、四合院的邮票、照片、图片,对胡同作一定的了解,获得直观感觉。

2)听一听北京城里的“胡同歌”,在歌声里走进悠悠的胡同,去领略胡同深处传唱的北京的民风。

——“不唱那辉煌的故宫,也不唱那雄伟的长城,单唱这北京城里的小胡同啊,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无名的胡同数不清,横胡同竖胡同,半截胡同斜胡同,就像那棋盘布在北京啊,砖塔胡同年代最久,交民巷它最长可分西东,七拐八拐是九道弯哪,钱市胡同两个人相遇,您哪,要侧身行……”2、走近汪曾祺,了解“文化”的概念。

1、看一看图片: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搜集到的胡同的图片(老师可补充学生课前搜集的不足),老师给图片配上悠扬的乐曲,运用音画效果来设置情景,让学生走近胡同。

2、说一说感受:看了图片,学生说说自己看了胡同图片后的感受。

3、读一读课文,找找胡同的特点:重点阅读一~四段,采用圈点段落要点,根据要点理思路、概括要义的寻读法,引导学生从课文对胡同的描写中发现胡同的特征。

胡同的特点:走向——正名称——俗数目——多环境——静生活方便安静4、议一议胡同文化:1)阅读第五自然段“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通常说的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明晰“文化” 的有关概念。

“文化”从广义说,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上,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文化具有阶级性、地域性、民族性。

“胡同文化”,指住在北京胡同里居民的一种精神状态或文化心态。

2)探究长期生活在这样方正又安静的胡同里居民的习惯和精神状态,即胡同对胡同居民的影响。

让学生划出能揭示胡同文化的内涵的语句,抓点化要旨的句子来梳理思路、概括要义。

胡同居民:安土重迁,不愿搬家独门独院,过往不多易于满足,要求不高爱瞧热闹,不管闲事3)进一步探究胡同文化的本质。

采用发现、引导法对胡同文化的内涵加以品读。

《胡同文化》教案

《胡同文化》教案

胡同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胡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掌握胡同的基本生活和文化特点•能够描述和比较传统胡同和现代化街区的异同点•感受胡同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心二、教学重点1.胡同的概念和历史2.胡同文化的主要特点3.与现代化街区的比较三、教学难点1.胡同文化的内涵和个性2.传统胡同文化与现代化街区的异同比较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胡同的概念、历史、文化特点和活动等方面的内容来进行教学2.比较法:比较胡同文化和现代化街区的异同点,引导学生思考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3.互动法:组织学生到胡同中实地考察、调查,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从而深入了解胡同文化五、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步:简介胡同1.了解胡同的词源和定义2.讲述胡同的历史和原理第二步:胡同文化的内涵和特点1.文化价值和生活方式2.民间文化体现第三步:与现代化街区的异同比较1.比较胡同文化和现代化街区的异同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规划布局–建筑风格–生活方式–社区关系–工作环境2.让学生分组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当地的胡同与现代化街区的情况第四步:胡同文化活动1.家庭生活习惯和娱乐活动2.社交和庆典活动第五步:总结感受1.学生分享调查结果和自己的感受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让学生对胡同文化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六、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结合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如课堂表现,调查报告等•重视学生沟通与讨论的成果和思考七、教学资源•胡同模型、图片资料、电子资源八、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调查深入了解当地的胡同文化和街区环境2.学生可以通过挑战设计个性化的胡同模型,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九、课程链接•历史课程————胡同的源流和发展•地理课程————城市规划及社会变迁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文化课程————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十、参考文献1.梁思成,陈从周:《北京城市设计》2.谭其骧:《中国城市发展史》3.魏明德:《胡同:北京旧城记忆》4.保罗·范德费尔德:《走近胡同学社会》以上就是本次教学计划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广大老师。

《胡同文化》优秀教案

《胡同文化》优秀教案

《胡同文化》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胡同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对胡同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3.通过胡同文化,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胡同的历史背景和建筑风格。

2.胡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三、教学难点1.胡同文化内涵的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和保护胡同文化。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胡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看法。

(2)简要介绍胡同的起源和发展。

2.胡同的历史背景(1)讲解胡同的历史背景,包括胡同的起源、发展过程和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胡同为什么会在北京兴起?3.胡同的建筑风格(1)展示胡同建筑风格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看法。

(2)讲解胡同建筑风格的特点,包括四合院、大门、影壁等。

(3)组织学生讨论:胡同建筑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生活习惯的关系。

4.胡同文化的内涵(1)讲解胡同文化的内涵,包括胡同语言、胡同生活、胡同风情等。

(2)展示胡同文化的相关资料,如胡同里的民俗活动、传统手工艺等。

(3)引导学生思考:胡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5.胡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1)组织学生讨论:胡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2)讲解胡同文化对城市发展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3)引导学生关注和保护胡同文化。

(2)布置课后作业:调查身边的胡同文化,了解其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内涵。

(3)鼓励学生参加有关胡同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胡同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了胡同文化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胡同文化内涵的理解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今后需要在这方面加强引导。

同时,本节课在拓展环节,我鼓励学生参加有关胡同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需要进一步与社区、文化部门等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高教版2022-2023学年中职语文拓展模块《胡同文化》教学课件

高教版2022-2023学年中职语文拓展模块《胡同文化》教学课件

目录课堂导入知人论世疏通字词整体感知深入分析高屋建瓴课堂小结课后作业课堂导入知人论世,江苏省高邮市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知人论世 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曾参与排练著名样板戏:《沙家浜》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

其散文《端午的鸭蛋》和《胡同文化》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知人论世疏通字词胡同(tòng)约鸡蛋(yāo)镊(niè)噌(cēng)檩(lǐn)庠(xiáng)摞(luò)虾蟆(há·má)整体感知物质财富 精神财富物质型 精神型 心理型茶文化文艺作品胡同文化整体感知 胡同文化是观照胡同里居民的心理,说的是心理文化。

用课文的话说:“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

”因为“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心态。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第一部分(1~4),介绍北京的胡同。

布局,影响,取名,数量。

第二部分(5~12),胡同文化的特征。

从居住、交际、娱乐、饮食、处世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13~15),作者对胡同文化没落的感受与思考。

作者写到北京胡同文化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的衰败和没落,带有明显伤感的情绪。

深入分析方正名奇数多安静找出关键句深入分析深入分析 恋旧随和 满足忍耐深入分析封闭性——封建社会传了几千年,一直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作为几朝古都的北京成了其中的代表。

这种封闭的思想必将带来观念上的保守与落后。

深入分析“处街坊”一节——他们表面上是有来有往,礼尚往来,可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

可见他们的来往仅仅是一种礼节上的应酬,他们的内心还是封闭的。

深入分析 满足——细节描写——“有窝头,就知足了。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胡同文化word教案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胡同文化word教案

《胡同文化》教案一、教学目的:1、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特点及内涵,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流露的感情,并借以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2、体会《胡同文化》中浓郁的文化气息,并借以理解汪曾祺散文的特点。

3、引导学生品味本文语言朴实、典雅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概括胡同文化的内涵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对胡同文化的感情,训练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概括胡同文化的内涵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对胡同文化的感情,训练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上课前播放歌曲《北京胡同》。

(优化P185)(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导入:同学们,说起巷子,我们并不陌生,而且应该比较熟悉了,不论是农村还是城镇,往来于巷子之中的经验是有的,但对于巷子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却不大注意。

有一位作家却能以独到的眼光,凭深厚的文化底蕴,审视北京的巷子也就是胡同,发掘出了北京胡同的文化意蕴,认为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汪曾祺的《胡同文化》。

我们将一节课完成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大家有没有信心?(多媒体展示北京胡同照片)(三)作者简介(教参P47)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剧作家。

其有“短篇圣手”之称,主要著作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等,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四)解题(教参P47+优化P186)读题,要求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充分发挥想象,说说题目告诉了你些什么内容?<1>胡同:小弄(lòng)堂、小巷子(点出了写作对象)<2>文化:文化,是个复合的整体,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和习惯。

它是人们生活意识、习惯、观念等的集合。

(多媒体展示)《胡同文化》通过是北京胡同的特点反映北京市民的生活意识、习惯、观念等,这也是北京的市民文化。

(五)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胡同文化的内涵,品味文章语言。

《胡同文化》教案

《胡同文化》教案

《胡同文化》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胡同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掌握北京胡同的特点和独特魅力。

(3)学会用地理、历史、文化等角度分析胡同文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展示等方式,感受胡同的视觉效果。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调查、搜集有关胡同的历史、文化资料。

(3)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展示胡同分布和变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京胡同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提高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3)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胡同的定义与起源(1)解释胡同的定义。

(2)介绍胡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北京胡同的特点(1)分析北京胡同的地理分布特点。

(2)探讨北京胡同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

3. 胡同文化内涵(1)从历史角度分析胡同文化的发展。

(2)从文化角度阐述胡同文化的独特魅力。

4. 胡同的保护与传承(1)讨论胡同保护的意义和现状。

(2)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胡同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胡同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北京胡同的特点和独特魅力。

(3)胡同文化的内涵及其传承与保护。

2. 教学难点:(1)胡同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2)胡同保护与传承的方法和策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胡同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展示法:展示胡同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胡同的视觉效果。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胡同的特点、文化和保护传承问题。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胡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胡同的图片、视频和案例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准备参与小组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北京胡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胡同的定义和起源,激发学生兴趣。

2. 探究胡同的特点(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地理、历史、文化等角度分析北京胡同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同文化》教学详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读全文,了解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理通作者的行文脉络。

2、体味作者对胡同文化的复杂感情。

二、能力目标1、通过概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

2、通过品读,体味本文京味语言的特色,提高学生的语言欣赏能力。

三、德育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

2、读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那种怀旧与超脱。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

教学难点:品味胡同的文化韵味,体味作者对胡同文化的复杂感情。

教学方法:1、跳读法。

本文篇幅比较长,但是语言比较浅白,适合用以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同时找关键词、句,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2、分组学习法。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别概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不仅训练了学生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之间互助学习的氛围。

3、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中精神集中,提高学习效果。

4、朗读法。

语言要通过反复诵读才能品出其中的韵味,让学生读出其中的一些句子,并说说它的妙处。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计划:2课时预习提纲:1、通读全文,利用词典排除字词障碍。

2、再读课文,理通作者的行文脉络,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1)、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2)、什么是胡同文化,其内涵是什么?(3)、作者对胡同文化有着怎样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京味儿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和“六尺巷”的故事。

二、展开教学本文是汪曾祺为摄影集《胡同之没》写的序。

过去,北京每两排院落之间必会留出通道,这就是胡同。

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织成荟萃的北京城。

胡同深处是无数温暖的家,这就是北京人对胡同有特殊感情的原因。

1、题解什么是文化?(出示多媒体课件)从广义来说,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的创作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辞海》这个定义比较广泛。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身边有很多文化现象,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一定会发现很多。

比如,酒文化······(学生接话:吃文化、茶文化、服饰文化······)文化无处不在,比如我们的校园,就存在校园文化。

比如,校园标语、校道的命名、校园的各种体育比赛等等,这些都是校园文化。

所以文化就存在生活之中。

那么——从狭义来说,文化是人们生活意识、习惯观念等的集合。

(课件)北京的胡同文化又是怎样的文化,是哪个阶层的文化?大家以预习过课文,请文中找出来。

(请一位同学起来回答)(学生答:“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

我们通常所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

【第五段】)很好,那么北京胡同文化就是——(生答:北京市民的一种文化。

)2、分段及段落大意(课件)第一部分(1一5)介绍北京的胡同。

第二部分(6一12) 胡同文化的特征。

第三部分(13一15)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没落的感受和思考。

3、第一部分,即第1到第5自然段第一部分介绍北京的胡同。

那么作者是怎样来介绍胡同的,胡同有哪些特点?同学们前后位组成一组,用跳读法来快速阅读第1到第4自然段,共同讨论,找出文中描写胡同特点的词句,然后每组派一位同学来回答。

(全班同学分组讨论。

)(答: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

胡同的取名奇,有各种来源。

胡同数不清。

胡同总是安安静静的。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的。

)总结:胡同方正、取名奇且来源多、胡同数量多、安静、与四合院是一体的。

(补充:“胡同有宽有窄。

胡同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补充:“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

”)总结: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

最后总结:(出示课件)胡同的特点:(1)、布局:方正(2)、取名:奇(3)、数量:多(4)、环境:静4、第二部分,即第6到第12自然段大家已经知道这部分阐述的是胡同文化。

请大家大胆猜测一下,如果你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你会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处世原则和价值观念?(生答:封闭、安逸、悠闲······)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

到底胡同文化是什么呢?让我们结合课文来看一看。

第六自然段讲“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

”那这一段讲的是胡同里的人的什么观念?(生答:居住观念。

)第七自然段讲“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从这些可看出,本段讲的是······(生答:交往观念。

)第八自然段讲“北京人易满足,对生活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大腌萝卜”、“米虾皮熬白菜”等就知足了。

那么本段讲的是胡同文化的什么文化?(生答:饮食文化。

)第九自然段讲“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北京“闹学生”、“过学生”,却“与他们无关”。

那这些讲的又是什么呢?(生答:胡同里的人的处世态度。

)第十到十二自然段阐释的是胡同文化的精义“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作者是通过哪两件事来写胡同文化的“忍”的呢?(生答: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件小事,打嘴巴事件。

)那么从以上的这些总结,可知道胡同文化包括以下内容:(出示课件)胡同文化:(1)、安土重迁,不愿搬家——居住观念(2)、独门独院,过往不多——交往观念(3)、易于满足,要求不高——饮食文化(4)、爱瞧热闹,不管闲事——处世态度(5)、精义——“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课文第六段说:“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

”那胡同文化五方面的内容是如何体现其“封闭”的?(1)安土重迁,不愿搬家;北京人的窝既不是“金窝”,也不是“银窝”,房屋大都很旧,甚至还经常坍塌。

然而他们却不忍割舍。

那是因为他们世代住在那里,住惯了,恋旧,图安逸,所以才不愿搬,不愿意离开他们那一亩三分地,最终亦会是固步自封。

如此思想,是保守的、落后的,是封闭的。

(2)独门独院,过往不多;独门独院是很安静,但也不利于交通,不利于交往。

“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

从这两句可看到,他们的‘处街坊’,只是一种表层的来往,是一种礼节上的应酬。

他们的内心其实是封闭的。

(3)易于满足,要求不高;北京人对饮食要求不高,追求一种自在。

“有窝头,就知足了。

大腌萝卜,就不错。

”“哪儿也比不上北京。

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

”悠闲中的那份得意劲,以及“大白菜文化”这种唯我独尊优越感,另外保守深处天子脚下什么美味没吃过的狂妄。

这也是一种封闭的态度。

(4)爱瞧热闹,不管闲事;“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常有学生运动”,但“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

这是他们不接受新鲜事物的表现,因而他们是封闭的。

(5)精义——“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忍”作为北京人的生存法则,使其能够安然度过各种风浪,笑看风云变幻而安然高卧。

然而又造成其逆来顺受的状态。

“文化大革命”,天下大乱,胡同里的人还是照样干嘛干嘛,“您多余操这份儿心”。

“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

”这亦是一种封闭的状态。

5、第三部分,即第13到第15自然段全班朗读最后三段,品味其中的语言,并联系前文,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描写包含了什么感情?(全班朗读最后三段。

)(一)、对胡同文化:(出示课件)(1)、推崇与喜爱: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安分守己(2)、反思与讽刺:胡同文化的封闭对学生运动的态度“忍”的消极意义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描写,饱含了他对北京胡同、对胡同中的市民生活的了解、同情、理解。

作者一生对传统文化怀有深情,他虽然钟情自己家乡的地域文化,但他大半辈子都在北京度过,宽宽窄窄,大大小小如同网络般的胡同,深深地打动作者的心。

市民们的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安分守己也深深印刻在作者心上。

作者对此虽曾有所推崇,但对这种封闭性的小市民文化,还是怀着一份清醒,作者对正在消失的胡同和胡同文化,既给予了理解,又表达了无奈,他知道这是下层平民的文化,旧时代的文化,跟不上时代步伐的文化,毫无生气的文化;无力抗争的文化,正在日趋消失、衰败没落的文化,作者的情感是复杂的:有同情,有理解,有伤感,有批评。

(二)、对胡同文化的没落:(出示课件)(1)、伤感与无奈:“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2)、理解与超脱:“再见吧,胡同。

”6、品味下列语句的丰富内涵。

(1)虾皮熬白菜,嘿!一个“嘿”字,充分表现了北京市民吃虾皮熬白菜之后的那种极其满足的表情,证明了作者“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的看法。

(2)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

北京人,真有你的!对别人的无可奈何,只能自我安慰,充分表现了北京人的那种忍耐性格。

最后“北京人,真有你的”是作者对北京人这一性格进行评论的话,有着局外人的佩服和调侃。

(3)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尽情渲染胡同衰败、没落后的凄惨景象,引起人们的伤感、怀旧之情。

四个四字短语,一气呵出,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感伤,其语言显示出雅致的一面。

三、课堂小结现如今,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是没落了,失去根源的胡同文化也将没落。

不过文化的没落不等于物质的消失,在迈向现代文明的旅程中,既要创新又要继承。

胡同文化的内涵,哪些该继承,哪些该扬弃,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