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的故事_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

三国演义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

三国演义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赤壁之战期间。

周瑜为了为难诸葛亮,要求他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而诸葛亮却淡定地表示只需要三天。

原来诸葛亮早已算计到,曹操多疑,不会轻易派兵出来攻击,他利用这个机会,向曹操“借”了十万多支箭。

具体来说,诸葛亮在第三天四更时分,带领士兵划船向曹操的水寨驶去。

当时江上大雾弥漫,看不清前方的情况。

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令士兵们敲响战鼓,制造出大举进攻的假象。

曹操以为敌人来袭,但因大雾弥漫,怕中埋伏,就命令士兵们射箭防御。

就这样,诸葛亮成功地“借”到了箭。

等到天亮后,雾渐渐散去,诸葛亮命令船队返回。

此时顺风顺水,曹操想要追赶也已经来不及了。

经过清点,船上的箭远远超过了十万支。

这个故事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胆识,也成为了中国文学中的经典故事之一。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通用15篇)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通用15篇)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通用15篇)草船借剑的成语故事,出自三国时期,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是是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下面是瑞文小编收集整理的草船借箭成语故事,欢迎阅读参考!草船借箭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演义》,用奇谋孔明借箭。

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

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

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

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

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

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

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

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

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

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

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

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

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教材版的《草船借箭》】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草船借箭的故事_1

草船借箭的故事_1

草船借箭的故事
草船借箭的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演义》,孔明用奇谋借箭。

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

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

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

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

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

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

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

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

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

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
纷射在草把子上。

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

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

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

草船借箭的故事概括

草船借箭的故事概括

草船借箭的故事概括
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典故之一,发生在三国时期。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赤壁之战后,曹操率领大军南征,攻打荆州。

荆州刺史刘备,面对曹操的强大军队,感到非常焦急。

此时,他的军师诸葛亮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就是利用草船借箭来对抗曹操的进攻。

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计划后,非常赞赏,并立刻着手实施。

他派人在江边搭建了许多草船,并在船上装满了箭矢。

接着,刘备派人向曹操投降,表示愿意归附曹操,并请曹操赐船以便撤退。

曹操大喜,立刻派人将大量船只送至刘备处。

刘备接过船只后,立即下令将箭矢全部卸下,然后将船只推向江中,让箭矢随江水漂流。

当曹操的船队行至江中时,正值风起,箭矢如雨般飞来,曹操军队大乱,不知所措。

曹操非常愤怒,但却无计可施,只得放弃攻打荆州的计划,撤军北归。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诸葛亮的草船借箭计谋,巧妙地利用了敌人的愚蠢和骄傲,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不仅是一次智慧的较量,更是一次战争中的精彩策略。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要学会善
于利用对手的疏忽和自大,寻找突破口,取得最终的胜利。

草船借箭的故事,成为了中国古代典故中的经典之一,不仅在
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更是对我们今天的启示。

在面对困难和挑
战时,我们要学会善用智慧和策略,找准对手的弱点,从而取得最
终的胜利。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智慧胜于武力,善用智慧和策略,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文学_关于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

文学_关于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

关于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关于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1引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却说鲁肃领了周瑜言语,径来舟中相探孔明。

孔明接入小舟对坐。

肃曰:“连日措办军务,有失听教。

”孔明曰:“便是亮亦未与都督贺喜。

”肃曰:“何喜?”孔明曰:“公瑾使先生来探亮知也不知,便是这件事可贺喜耳。

”諕得鲁肃失色问曰:“先生何由知之?”孔明曰:“这条计只好弄蒋干。

曹操、虽被一时瞒过,必然便省悟,只是不肯认错耳。

今蔡、张两人既死,江东无患矣,如何不贺喜!吾闻曹操换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则这两个手里,好歹送了水军性命。

”鲁肃听了,开口不得,把些言语支吾了半晌,别孔明而回。

孔明嘱曰:“望子敬在公瑾面前勿言亮先知此事。

恐公瑾心怀妒忌,又要寻事害亮。

”鲁肃应诺而去,回见周瑜,把上项事只得实说了。

瑜大惊曰:“此人决不可留!吾决意斩之!”肃劝曰:“若杀孔明,却被曹操笑也。

”瑜曰:“吾自有公道斩之,教他死而无怨。

”肃曰:“何以公道斩之?”瑜曰:“子敬休问,来日便见。

”次日,(周瑜)聚众将于帐下,教请孔明议事。

孔明欣然而至。

坐定,瑜问孔明曰:“即日将与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当以何兵器为先?”孔明曰:“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

”瑜曰:“先生之言,甚合愚意。

但今军中正缺箭用,敢烦先生监造十万支箭,以为应敌之具。

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

”孔明曰:“都督见委,自当效劳。

敢问十万枝箭,何时要用?”瑜曰:“十日之内,可完办否?”孔明曰:“曹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

”瑜曰:“先生料几日可完办?”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支箭。

”瑜曰:“军中无戏言。

”孔明曰:“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

”周瑜大喜,唤军政司当面取了文书,置酒相待曰:“待军事毕后,自有酬劳。

”孔明曰:“今日已不及,来日造起。

至第三日,可差五百小军到江边搬箭。

”饮了数杯,辞去。

鲁肃曰:“此人莫非诈乎?”瑜曰:“他自送死,非我逼他。

今明白对众要了文书,他便两胁生翅,也飞不去。

草船借箭的故事简介

草船借箭的故事简介

草船借箭的故事简介
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典故之一,源自《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当时曹操率领大军攻打南方的荆州,刘备为了抵御曹操的进攻,便向东吴的孙权借箭。

然而,孙权却以曹操的实力为由拒绝了刘备的请求。

在危急关头,周瑜提出了“草船借箭”的计策,最终帮助刘备解决了箭矢不足的难题。

故事发生在战争的背景下,刘备面临着曹操的强大压力,箭矢不足成为了他面临的一大难题。

而东吴的孙权拒绝了刘备的请求,使得刘备陷入了绝境。

在这个危急关头,周瑜提出了“草船借箭”的计策。

他让人在江边放出许多草船,然后派人去向曹军传达消息,说东吴军队要投降,愿意献上船只。

曹操得知后,大喜过望,派人去接收这些“投降”的船只。

东吴军队趁机将船上装满了箭矢,当曹操的军队接近江边时,东吴军队放火烧了草船,箭矢随之射向曹操的军队,给他们造成了重大的伤亡。

这个故事通过周瑜的计策,成功地解决了刘备的箭矢不足问题,为刘备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

周瑜的智谋和胆识,为刘备赢得了宝贵的战争资源,最终帮助他成功抵御了曹操的进攻,保住了荆州。

草船借箭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智慧和谋略的精髓。

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寻找突破口和解决办法。

同时,也体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取得最终的胜利。

草船借箭的故事,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借鉴的经典典故。

它告诉我们,智慧和谋略是战胜困难和取得胜利的关键,只有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才能在逆境中找到出路,化解危机,取得最终的成功。

来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典故5则

来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典故5则

来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典故5则三国演义产生了很多成语典故。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来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典故,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1、草船借箭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支箭。

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

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士兵和草把子。

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

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

天还没亮,诸葛亮便下令开船,并让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召弓弩手来向船射箭。

于是船两边都插满了箭。

诸葛亮下令回去,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

就这样,10万支箭“借”到了手。

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2、赵云单骑救阿斗新野一战,刘备以少胜多打败曹操,曹操引五十万大军前来报仇。

刘备的三千人马走到当阳县,突然被曹兵截住,战到天明才摆脱曹兵的追赶,护卫刘备家小的赵云发现不见了刘备,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骑,又杀回乱军中寻找。

赵云在一位大嫂的指引下,在一截断墙后面的枯井旁找到糜夫人母子。

糜夫人说:"见到将军阿斗有救了,我死而无恨!"说完,趁赵云不注意跳井身亡。

这时曹兵向这边杀来,赵云含泪推倒土墙埋了夫人,急忙抱起阿斗往外冲。

曹将杀来,战三回合,被赵云杀死。

没走多远,又碰上曹将张镉,战十余回合,赵云夺路而走,不料连人带马落入陷阱。

张镉挺枪来刺,忽然赵云的马平空一路,跳出陷阱,张镉吓得一个劲后退。

赵云力战众将,威武勇猛。

正在山上观战的曹操见赵云势不可挡,传令一定要活捉。

赵云利用这个机会冲出包围,连杀50员曹将,终于将阿斗交给了刘备。

3、火烧赤壁公元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妄想一举消灭刘备,同时吞并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区,刘备和孙权决定联合抗曹。

双方在赤壁(今湖北武昌西赤矶山)相遇。

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会水战,初战失利,于是曹操退驻江北,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

东吴统帅周瑜与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商量,觉得曹操人马众多,军容整齐,如果正面交战,孙刘联军无法取胜,于是他们决定采取火攻,并安排了一系列的计策。

草船借箭故事简介

草船借箭故事简介

草船借箭故事简介草船借箭,又称“草船借箭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典故之一,出自《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当时曹操率领大军攻打南方,而孙权则率领东吴军队与曹操对抗。

在战争中,曹操的军队需要箭矢,而东吴的军队却有充足的箭矢。

于是,曹操派遣荀攸前去向孙权借箭。

孙权本来并不想借箭给曹操,但是他却接受了曹操的请求。

孙权派人告诉曹操说,他愿意借箭给曹操,但要求曹操派人来取箭。

曹操派遣徐晃前去取箭,但是徐晃却被东吴的军队拦住了。

孙权派人告诉徐晃说,箭矢已经准备好了,但是需要草船来运送。

徐晃只好回去向曹操汇报情况。

曹操听说需要草船来运送箭矢,便派遣张辽前去准备草船。

张辽在河边准备了许多草船,然后将箭矢装载上船。

东吴的军队看到曹操的军队用草船来运送箭矢,都觉得非常好笑,认为曹操是在用草船来运送箭矢,根本不可能成功。

然而,曹操的军队却成功地用草船运送了箭矢。

当箭矢运到曹操的军队手中时,曹操的军队大获全胜,击退了东吴的军队。

这个故事成为了后人传颂的典故,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兵法中的经典战术之一。

草船借箭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只要用心去做,就能够成功。

曹操借箭用草船运送箭矢,打破了敌人的预料,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个故事给我们启示,要善于运用智慧,灵活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才能够取得成功。

总而言之,草船借箭故事是一则充满智慧和战略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善于运用智慧,寻找突破口,才能够取得成功。

这个故事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典故,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草船借箭的故事概括

草船借箭的故事概括

草船借箭的故事概括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典故之一,也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著名故事。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当时曹操率领大军攻打荆州,刘备派遣黄盖率领一支小船前去偷袭曹军。

在这个故事中,草船借箭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经典典故,它展现了智慧和策略的妙用,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典范。

下面我们来具体概括一下这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刘备攻打荆州,曹操派夏侯惇率军前去支援。

刘备派遣黄盖率领一支小船前去偷袭曹军,但曹操军队防备森严,黄盖难以得手。

于是,黄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计策。

他在小船上装满了干草和麻布,然后点燃了火焰,让小船飘向曹军的大船。

曹军见小船飘来,以为是黄盖投降,纷纷放箭射击。

黄盖趁机命令船上士兵划船逃跑,曹军的大船上箭矢射向了小船,结果小船上的干草和麻布立刻着了火,火势迅速蔓延,曹军的大船被烧成了一片火海,造成了重大损失。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黄盖利用了敌人的心理,巧妙地借用了曹军的箭矢,最终达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策略常常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也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要善于运用头脑,寻找出路。

草船借箭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则古代的典故,更是一种智慧和策略的体现。

它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敌人时,要善于变通,善于利用对手的弱点,善于寻找突破口。

同时,也告诉我们,智慧和策略常常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善于运用智慧,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草船借箭的故事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经典典故,它展现了智慧和策略的妙用,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典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策略常常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也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要善于运用头脑,寻找出路。

希望我们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也能够像黄盖一样,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谁呢

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谁呢

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谁呢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诸葛亮草船借箭成语故事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7篇

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7篇

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7篇草船借箭的故事缩写作文篇一《草船借箭》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文中的周瑜心胸狭窄,他因妒忌诸葛亮的聪明才干,要诸葛亮在10天内造10万支箭。

诸葛亮一下子就识破了周瑜的阴谋,但他从大局出发,不与周瑜斤斤不计较,凭着自己渊博的学识,用妙计向曹军借了10万支箭,使周瑜不得不甘拜下风。

学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我认识到妒忌的公理是有害的,它既损害了别人,也损害了自己,这样的事在我的生活中也是常见的。

这个学期的几次数字测试中,我的好朋肆,成绩都比我好,我产生了一种妒忌心理,闷闷不乐,总想找机会和她吵架,可她毕竟是我的好朋友,我又不太好意思,读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我认识到了妒忌心理的危害,同学考试成绩好,我应该为她高兴,同时自己努力学习,争取下次测验中取得好成绩,怎么能不高兴呢?这样一想,心情就通畅了。

在生活中,像周瑜这样妒忌心强的人,虽然很多,但像诸葛亮那样心胸宽阔,不为小事斤斤计较的人也不少。

有一次,在操场上玩耍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把我碰倒了,马上向我道歉,我一咕噜爬起来,怒气冲冲的向他吼道:“对不起就完了吗?"于是大家俩个人闹翻了。

下课后,他对我说:“对不起,你也把我推倒吧!”现在回想起来,他为了大家的友谊,可以不记前嫌,而我却认为他是应该的,我真糊涂!如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克服了妒忌心理,心胸宽阔,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否则就会像周瑜那样,害人害己。

草船借箭的故事缩写作文篇二周瑜想陷害诸葛亮。

一天,他与诸葛亮讨论军事,要诸葛亮十天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

诸葛亮请鲁肃暗中帮忙贮备二十条大船,每条船配三十名军士,布置青步幔子与草把子。

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去取箭,诸葛亮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天,江上大雾漫天,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水寨,诸葛亮下令先把船一字排开,然后船头向西,船尾向东,擂鼓呐喊,鲁肃吃惊,但诸葛亮料到曹操不会派兵出来,只管饮酒取乐。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主要《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是一个著名的古典故事,它讲述了蜀国的诸葛亮为了拯救蜀国,利用草船借箭的计策,成功地击败了曹操的军队。

诸葛亮在蜀国的江陵城外,与曹操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但是由于曹操的军队拥有更多的箭矢,诸葛亮的军队很快就被消耗殆尽。

为了拯救蜀国,诸葛亮想出了一个计策,他让他的士兵们把船只装满草,然后把船只放在江陵城外的河里,让曹操的军队以为是蜀国的军队在渡河,于是曹操的军队就向船只射击,把箭矢用尽。

诸葛亮看到曹操的军队把箭矢用尽,就让他的士兵们把船只拉回岸边,然后他的士兵们就把船只上的草拿下来,把它们当作箭矢使用,最终他们成功地击败了曹操的军队,拯救了蜀国。

草船借箭的故事,让人们赞叹诸葛亮的智慧,也让人们佩服他的勇气,他的计策让蜀国得以拯救,也让他成为了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

《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是一个著名的古典故事,它讲述了蜀国的诸葛亮为了拯救蜀国,利用草船借箭的计策,成功地击败了曹操的军队。

诸葛亮在蜀国的江陵城外,与曹操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但是由于曹操的军队拥有更多的箭矢,诸葛亮的军队很快就被消耗殆尽。

为了拯救蜀国,诸葛亮想出了一个计策,他让他的士兵们把船只装满草,然后把船只放在江陵城外的河里,让曹操的军队以为是蜀国的军队在渡河,于是曹操的军队就向船只射击,把箭矢用尽。

诸葛亮看到曹操的军队把箭矢用尽,就让他的士兵们把船只拉回岸边,然后他的士兵们就把船只上的草拿下来,把它们当作箭矢使用,最终他们成功地击败了曹操的军队,拯救了蜀国。

草船借箭的故事,让人们赞叹诸葛亮的智慧,也让人们佩服他的勇气,他的计策让蜀国得以拯救,也让他成为了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

关于三国的成语故事:草船借箭

关于三国的成语故事:草船借箭

关于三国的成语故事:草船借箭草船借箭意思是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三国的成语故事:草船借箭,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成语故事东吴与刘备联合抗曹,东吴大都督周瑜命诸葛亮十日内制作十万支箭。

诸葛亮说:“ 只击需三日。

”并立下军令状。

周瑜笑诸葛亮是自取灭亡。

周瑜一边吩咐士兵不给诸葛亮准备制作箭的材料,一面让谋士鲁肃偷偷借给他二十条船,每船三十个军士,两边扎上稻草人,听候调用。

又叮嘱鲁肃千万别告诉周瑜。

鲁肃又来见诸葛亮,第一天不见动静,第二天也不动。

第三天四更时分,诸葛亮密请鲁肃到船上。

同时,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好,向曹营进发。

此时,江上大雾迷漫,对面看不见人。

五更时分,船只接近曹营。

诸葛亮让军士们在船上擂鼓呐喊,装作周瑜来偷袭。

无奈江上雾大看不清楚,曹操只好调三千弓箭手向船上射箭。

待草人身上密密地插满了箭,天已放亮,诸葛亮下令收船。

军士们高喊着:“谢谢曹丞相的箭。

”高高兴兴地往回走了。

回营后,把箭取下,十万有余。

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延伸【注音】cǎo chuán jiè jiàn【解释】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借他人的力量。

【结构】紧缩式【灯谜】孔明造箭【歇后语】草船借箭——满载而归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草船借箭点评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我们要像诸葛亮那样虚心,宽宏大量,心胸宽阔,用自己的智慧证实自己的成绩。

而不是像周瑜那样小心眼,小肚鸡肠。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同学比自己成绩好,这时要做的并不是嫉妒他人,而是虚心地学习同学的长处,改掉自己的短处。

小朋友们,努力学习哟~草船借箭的歇后语草船借箭——满载而归鲁肃上了孔明的船——错了草船借箭——有误(雾)草船借箭——曹操多疑草船借箭——机智孔明草船借箭——有借无还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诸葛亮草船借箭——神机妙算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典故《三国演义》中的一个著名故事。

该故事发生在公元208年,蜀国丞相诸葛亮借风助火,成功筹集到了船只,并向东吴借来了大量箭矢, 为蜀国出兵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也展现了诸葛亮聪明才智的故事。

故事发生时,蜀国丞相诸葛亮正面临着曹操的大军压境,而蜀国箭矢缺乏的问题使他感到十分棘手。

于是,他决定采取一种巧妙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诸葛亮联系刘备的次子刘禅,向他提出了一个借船攻打东吴的计划。

刘禅按照诸葛亮的要求向周围的百姓征集船只,并最终筹集到了几百艘船只。

接下来,诸葛亮下令将这些船只放在一片比较宽阔的水域上,然后点燃大火。

随着风助火烧,烟雾弥漫,让守城的东吴将领都以为是蜀军十分庞大,准备出来迎战。

就在这时,诸葛亮派遣蜀国将领赵云率领一支假装要渡河的部队,在城门口绕圈行进,以制造出假象让敌军相信蜀军即将大举进攻。

正当东吴将领准备收回城内的船只时,诸葛亮决定向东吴借箭矢。

他派出冯愿前往东吴向吴国大都督孙权提出借箭的请求。

孙权对这个借箭的需求感到疑惑,但又担心不借给蜀国会招来进攻,最终同意了借箭的请求。

诸葛亮在东吴借得大量箭矢后,他知道东吴将于某一时间早上射箭演习。

于是,他在这个时间点派出蜀军将领黄承儿率领一支部队撤离东吴,并将精心准备的旗帜、牌符发放给将士们。

黄承儿率领蜀军将士们迅速撤离,东吴的将领非常吃惊,觉得蜀国竟然如此轻易撤退,并以为他们可能是了解到了东吴将要进行射箭演习的消息。

于是,东吴的将领们纷纷放下弓箭、器械,全力赶往城外观察蜀军的情况。

正是大火、撤退和蜀军的全力表演,创造出了一个完美的幻象,使东吴将领们进一步相信蜀军即将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而此时,诸葛亮派遣的赵云部队也正好来到东吴边境,引诱了吴将陆逊的部队追击。

在吴军集结进攻的时候,诸葛亮乘机带领蜀军成功地渡过长江,同时赵云也在后方主动撤退,吴将陆逊不愿放过这个良机,追击蜀军时吴军船队遭到了诸葛亮事先火烧草船留下的灰烬船只和弓箭射击。

《草船借箭》的故事

《草船借箭》的故事

《草船借箭》的故事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典故之一,发生在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中。

当时,孙权联合刘备,共同对抗曹操的大军。

曹操派遣大将周瑜率领军队攻打东吴,孙权和刘备只有少数兵力,面对曹操的强大军队,他们陷入了被动局面。

于是,周瑜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计策,就是借箭。

周瑜派遣部下向曹操的军队发出挑战,声称要借箭。

曹操自信满满,派人将箭尽数送到周瑜的军营。

周瑜接到箭后,却并没有将箭用于进攻,而是将箭头都砍断,然后用草船运送给刘备。

曹操见草船过来,以为东吴军队要渡江进攻,于是下令箭手射箭。

然而,箭头都被砍断了,箭无法射中刘备的军队,于是曹操的大军浪费了大量箭矢。

刘备得到了大量的箭矢后,士气大振,准备迎战曹操的军队。

在周瑜的精心策划下,东吴和刘备成功地击退了曹操的进攻,赤壁之战取得了重大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谋略常常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

周瑜的草船借箭计策,巧妙地利用了对手的自负和骄傲,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也启示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找准对手的弱点,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草船借箭这个典故也在中国文化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人们常常引用的典故之一。

它告诉我们,面对强大的对手,我们要善于变通,善于运用智慧,才能战胜对手,取得最终的胜利。

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兵法中的经典之一,被后人传颂不衰。

草船借箭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则战争典故,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善于变通,善于利用对手的弱点,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谋略是战胜对手的关键,只有善于运用智慧,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成语故事典故:草船借箭

成语故事典故:草船借箭

成语故事典故:草船借箭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演义》,孔明用奇谋借箭。

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

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

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

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

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

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

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

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

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

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

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

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

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扩展阅读:成语典故:感恩图报春秋时候,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士兵要去攻打郑国。

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够让伍子胥把士兵带回去,不来攻打我们,我一定重重地奖赏他。

”可惜没有一个人想到好办法,到了第四天早上,有个年轻的打渔郎跑来找郑定公说:“我有办法让伍子胥不来攻打郑国。

”郑定公一听,马上问打渔郎:“你需要多少士兵和车子?”打渔郎摇摇头说:“我不用士兵和车子,也不用带食物,我只要用我这根划船的桨,就可以叫好几万的吴国士兵回去吴国。

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及出处本文是关于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及出处,感谢您的阅读![成语拼音]cǎochuǎnjièjiàn[成语解释]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典故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回目:“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

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

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

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

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

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

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

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

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

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

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

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

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成语故事解读课件——草船借箭

成语故事解读课件——草船借箭

成/语/故/事
草船借箭
曹操听到擂鼓呐喊声,又见江中雾大,怕中埋 伏,不敢派兵出击,只好急忙调来一万多名弓 箭手,一齐向江中放箭,不让敌船靠近。一时 间,密密麻麻的箭射向小船。
放箭
不一会儿,草靶子上就扎满了箭。 诸葛亮又命人将船掉头,让另一 侧草靶子继续受箭。
成/语/故/事
草船借箭
谢丞相借箭!
等雾慢慢散去,只见二十条船上的 草靶子都插满了箭。 诸葛亮很满意,命士兵驾船往回走, 同时高喊:“谢丞相借箭!”
葛亮真是神机妙算!”
真乃神机妙算
《三国演义》
成语故事
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
成 语 故 事
据说古时候贵州没有驴,有个商人从外地运 进一头驴
但是贵州东山,驴子派不上用场,商人只能 把驴放到山下,任它在那吃草溜达
有一天,从山下来一只老虎,贵州的老虎从来 没有见过驴
他这次难 逃一死
成/语/故/事
草船借箭
诸葛亮找到鲁肃,向他借了 二十条船,船两边扎满草 靶子,还叮嘱此事千万不能 让周瑜知道。
成/语/故/事
草船借箭
鲁肃回去见到周瑜,果然没提借船的事,只 说诸葛亮做箭不用竹子、翎毛等材料,而 是另有办法。 周瑜听了感到很奇怪。
成/语/故/事
草船借箭
鲁肃有任何 动静。
《三国演义》
成语故事
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 汇报人:gaofeng
成 语 故 事
成/语/故/事
草船借箭
周瑜找到鲁肃,叫他去探听诸葛亮是 否知道自己用了这条妙计。
成/语/故/事
草船借箭
鲁肃发现诸葛亮早就知道周瑜的计谋,惊讶 得张口结舌。 诸葛亮嘱咐鲁肃:“不要告诉周瑜我知道这 件事。”

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典故

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典故

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典故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十日之内赶制十万支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曹操大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

”他表示:“只须三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

”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

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

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三日之内如何能造出十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叫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二十只船,每船配置三十名军士,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

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十万支箭。

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

”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

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

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

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

”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凌晨,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

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二十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

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

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

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

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毅然出战。

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

他急调旱寨的弓弩手六千多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一万多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船借箭的故事
周瑜非常嫉恨诸葛亮,总想找个理由杀掉诸葛亮。

一天,周瑜让诸葛亮造10万枝箭,并说10天内就要。

诸葛亮痛快地答应了,说:“我3天之内就送10万枝箭过来。

”周瑜很吃惊。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快船,600名士兵,把每条船用布蒙上,两边堆满一捆捆的干草。

周瑜得知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怀疑,不知诸葛亮又在玩什么花样。

到第三天,天还没亮,诸葛亮便派人将鲁肃请来,说:“请您和我一同去取箭。

”然后,把20条快船用长绳连起来,一直往江北驶去。

当时,长江上雾云很大,对面看不见人。

鲁肃心里不明白,问诸葛亮怎么回事。

诸葛亮只是笑,并不回答。

不久,船靠近曹操的水寨。

诸葛亮命令将船头朝东船尾向西,一字摆开。

又叫士兵一起敲鼓呐喊。

曹操听了报告,说:“雾天作战,恐怕有埋伏。

先让水陆军的弓箭手向他们射箭,雾散后再进军。

”于是,箭像雨点一样射向那20条船。

箭头准确地落在草捆上,排得密密麻麻。

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命令船头掉过来,再由西向东排开,于是,另一面又被射满了箭。

等到太阳要升起来时,雾也快散了。

诸葛亮命令军士开船,并一起大喊:“谢谢丞相的箭!”
船到了南岸,周瑜已经派了500名军士在江边等着搬箭,卸完后共有1 / 2
十二三万枝箭。

鲁肃见了周瑜,把诸葛亮借箭的事说了一遍。

周瑜叹气说:“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实在不如他啊!”
2 /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