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罗曼罗兰

合集下载

罗曼·罗兰有着怎样的写作特点?他的作品有哪些

罗曼·罗兰有着怎样的写作特点?他的作品有哪些

罗曼·罗兰有着怎样的写作特点?他的作品有哪些本文导读: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在巴黎日常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那种荒淫无耻、庸俗透顶和出卖灵魂的文学。

罗兰果然十分痛恨这种文学,但也无力与它去作有效的斗争。

他觉得只有拿起自己一支秃笔作为武器,通过革命的历史题材,去创作一些寓有深意的剧本,在他设想的“人民剧院”上演,才能使意志消沉的法国人民重新振作起来,才能用巨大的道德力量和崇高的革命精神,去激发法兰西民族的复兴,这就是罗兰创作剧本的宗旨。

本着这种宗旨,罗兰在十年中写下了十二个剧本。

这些剧本当时都没有出版,只有个别剧本在小剧院上演过。

它们失败了。

十年的青春年华尽付东流。

原因何在呢?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统治法国文坛的是一些庸俗低级的作品,观众也习惯了这类作品。

罗兰的剧本中不但没有色情,而且都是一些政治性的、理想主义的、英雄主义的主题。

这当然无法满足颓废、消沉的法国一代观众的要求。

罗兰在自己的剧本中,究竟宣传了什么理想,什么精神呢?罗兰所处的时代,欧洲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已经十分尖锐,工人运动已经兴起,共产主义的幽灵已经在欧洲上空游荡。

由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罗兰没有接受共产主义世界观。

就这一点说,罗兰当时是落后于他的时代的。

作为脱离现实斗争的正直的知识分子,他对真理的探索,必然导致一些超阶级的内容。

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前,罗兰一心向往的,基本上就是人道主义、和平主义以及自由、公正、良心、意志、.信仰等等这样一些抽象的概念,所以罗兰在1898年写成的《群狼》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祖国还是公正。

罗兰在1899年写成的《理性的胜利》中,提出了另一个问题:祖国还是自由,民族的利益还是超民族的理性的利益。

罗兰在1902年写成的《总有一天》中,又提出了一个问题,祖国还是良心,应当服从自己的祖国,还是自己的良心。

如此等等。

罗兰认为自己总是站在失败者一边。

1898年5月3日,罗兰的剧本《哀尔特》被搬上一个小剧院的舞台。

半个月之后,该剧院又上演了他的另一个剧本《群狼》。

罗曼罗兰人道主义的文学家

罗曼罗兰人道主义的文学家

罗曼罗兰人道主义的文学家罗曼·罗兰(1866年-1944年),法国作家、演说家、历史学家,是20世纪初期法国重要的文学家之一,也是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文学作品以揭示人性的美好和探索人道主义思想为主题,在文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罗曼·罗兰作为一个人道主义的文学家。

首先,罗曼·罗兰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类精神和情感的关注。

他以《贝尔图吉·拉斯彭》、《约翰·克里斯朵夫》等小说为代表,刻画了人物内心的纠结、人性的复杂性和人们在困境中的选择。

他通过对人类心理的深入剖析,展现了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强调了人的善良和与众不同的个体存在。

并且,罗曼·罗兰的作品还经常描绘社会现实中的不公和苦难,关注弱者的权益,呼吁人们关注并解决社会问题,体现出他对人类命运的担忧和对人类福祉的关心。

其次,罗曼·罗兰在文学创作中注重对历史的关照,通过历史的镜头反思并呼唤人性的净化。

他的历史小说作品如《约翰·克里斯朵夫》、《战争回忆录》等,不仅仅是为了陈述历史事件,更是通过历史来寻找人性的真善美。

他认为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会不断进步,遭受到挫折和磨难,但最终通过人道主义的努力达到和平与和谐。

他借助历史的叙述,向读者传递了对人类理想未来的希望,并激励人们坚持追求人道主义的信念。

此外,罗曼·罗兰也是一位积极倡导和平与和谐的思想家。

他积极参与国际和平运动,反对战争和暴力行为。

他的战争回忆录《自卫之战》中,深刻反思了一战对人类造成的灾难和伤害。

他强调通过和平与友爱来解决冲突和争端,主张人类和睦共处。

他的人道主义思想深深植根于他的文学作品之中,对当代人道主义思潮的影响深远。

总之,罗曼·罗兰作为一位人道主义的文学家,通过他的作品和思想不仅深刻揭示了人类精神和情感,关注人类命运,而且注重历史的反思与人性的拯救,打动着读者的心灵。

他的人道主义价值观对于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浅谈《爱弥儿》中的教育思想

浅谈《爱弥儿》中的教育思想

浅谈《爱弥儿》中的教育思想《爱弥儿》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一个受教育的女孩爱弥儿的成长故事。

小说中描绘了爱弥儿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以及她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通过爱弥儿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罗曼·罗兰对教育的思考和反思,以及他对于教育的理念和观点。

本文将从爱弥儿的成长过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等方面来谈谈《爱弥儿》中的教育思想。

我们可以从爱弥儿的成长过程来看,《爱弥儿》中对教育的思考。

爱弥儿是一个智力过人、自尊心极强的女孩,她在家庭和学校中都面临各种不公平和困难。

在小说中,爱弥儿对自己的教育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她非常渴望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认可和尊重,同时也对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有着坚定的信念和追求。

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罗曼·罗兰对于教育的理念,他强调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尊重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而不是简单的灌输和规范。

罗曼·罗兰通过爱弥儿的成长故事,表达了他对于教育个性化、尊重个体的观点。

家庭教育是《爱弥儿》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爱弥儿的成长环境是一个富裕的家庭,她的父母对她的教育非常重视,给予了她充分的支持和关爱。

爱弥儿的家庭教育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失,她的父母过分溺爱她,对她的教育缺乏理智和客观性。

在小说中,爱弥儿的父母总是过分关注她的成绩和表现,而忽视了她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

在爱弥儿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罗曼·罗兰对家庭教育的思考和反思,他批判了过分溺爱的教育方式,强调家庭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和关爱,同时也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性。

在爱弥儿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反映了罗曼·罗兰对于家庭教育的理念和观点。

学校教育也是《爱弥儿》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爱弥儿在学校中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她的教育经历充满了欺凌和挫折。

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学校教育的种种问题,比如老师的教育方式缺乏人文关怀,同学们之间的欺凌和排斥等。

浅谈罗曼罗兰

浅谈罗曼罗兰

浅谈罗曼.罗兰《约翰.克利利斯朵夫》姓名:卢春红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学号:110814031 班级:园林关键词:罗曼罗兰、诺贝尔文学奖摘要: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

其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

其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这位近、现代传记文学大师的《名人传》(《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对当代传记文学仍然产生巨大影响。

在提到艺术风格时,罗曼·罗兰表示,除了“诚恳”二字,他不希望别人承认他有什么别的优点。

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被称为“欧洲的良心”,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罗曼·罗兰读书随笔大的小说。

这部巨著共10卷,归纳为三大部分:一、约翰·克里斯朵夫:1.黎明;2.早晨;3.少年;4.反抗。

二、约翰·克里斯朵夫在巴黎:1.节场;2.安多纳德;3.户内。

三、旅途的终途:1.女朋友们;2.燃烧的荆棘;3.复旦《约翰·克利斯朵夫》以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平为主线(原型为贝多芬),描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成长、奋斗和终告失败,同时对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社会现实,作了不同程度的真实写照,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摧残。

罗曼罗兰读后感

罗曼罗兰读后感

罗曼罗兰读后感罗曼·罗兰是法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文字著称。

他的作品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约翰·克利斯朵夫》、《李尔王》等。

在阅读了罗曼·罗兰的作品后,我深受启发,对他的作品产生了深刻的感悟。

首先,罗曼·罗兰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涵让我深受触动。

在他的作品中,我看到了对人生、对历史、对人性的深刻思考,这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他的作品,我学会了如何去理解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如何去看待历史的变迁,如何去思考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

其次,罗曼·罗兰的作品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

在他的作品中,我看到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他的作品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让我学会了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他的作品还让我明白了历史的重要性和对历史的尊重,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理解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通过他的作品,我得到了很多启发和帮助,这让我受益匪浅。

最后,罗曼·罗兰的作品给我留下了很深的思考。

在他的作品中,我看到了对人生、对历史、对人性的深刻思考,这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他的作品,我学会了如何去理解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如何去看待历史的变迁,如何去思考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

总之,罗曼·罗兰的作品给了我很多启发和帮助,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他的作品,我学会了如何去理解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如何去看待历史的变迁,如何去思考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

希望能够通过不断的阅读和思考,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文学修养。

罗曼罗兰对艺术的描述

罗曼罗兰对艺术的描述

罗曼罗兰对艺术的描述
以下是以"罗曼·罗兰对艺术的描述"为标题的内容:
罗曼·罗兰对艺术的描述
罗曼·罗兰是法国著名作家、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对艺术有独到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

在他看来,艺术是人类最崇高的追求之一,是心灵的升华和精神的渲染。

罗兰认为,真正的艺术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艺术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将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作品之中。

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启迪人们的心智,引导人们走向更高尚的人生境界。

他赞颂艺术是人类文明的最高体现,是人类精神的晶莹凝聚。

艺术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穿越国界和文化的界线,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

在罗兰看来,艺术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人性的升华和人格的昇华。

罗兰强调艺术的社会责任,认为艺术应该服务于人民,启迪人们的思维,净化人们的心灵。

他呼吁艺术家怀着人性的同情心和宽广的胸怀,以自己的作品影响和教育大众,引导社会向着正义、和平与进步的方向发展。

罗曼·罗兰对艺术的论述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境界。

他将艺术
视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不懈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

他的思想启迪了无数艺术家和爱好者,为世人树立了艺术的崇高旗帜。

《罗曼·罗兰小说》读后感

《罗曼·罗兰小说》读后感

《罗曼·罗兰小说》读后感
在阅读《罗曼·罗兰小说》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人性、社
会和历史的深刻思考和洞察。

罗曼·罗兰作为一位杰出的小说家,他的作品不仅仅
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对人类生活和命运的思考和探索。

在这本书中,罗曼·罗兰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的故事情节,展现
了人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他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善良和邪恶、勇敢和软弱、爱和恨等方面,使读者对人类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罗曼·罗兰在书中也对社会和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他通过小说中的
人物和事件,揭示了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不公,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努力改变社会现状。

他还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警示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珍惜和平、珍惜和谐。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深被罗曼·罗兰的思想所感染和启发。

他的作品不仅
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反思。

通过他的作品,我认识到人类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更加珍惜和平、珍惜和谐。

总的来说,读完《罗曼·罗兰小说》这本书,我对文学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
识和理解。

我相信,罗曼·罗兰的作品将会一直影响着我,让我更加珍惜生活、关
爱他人,努力改变世界。

愿我们都能像罗曼·罗兰一样,用心灵去感知世界,用文
学去改变世界。

2.分析罗曼罗兰的世界观,

2.分析罗曼罗兰的世界观,

2.分析罗曼罗兰的世界观,
罗曼·罗兰的世界观与创作思想受到了托尔斯泰的深刻影响,他上大学期间还与托尔斯泰通信联系,由此托尔斯泰“不以暴力抗恶”、“道德上的自我修养”、以及“博爱”等思想也烙刻于罗兰内心深处,罗兰主张全人类的“爱”、以“英雄精神”对抗社会沦丧,并提倡艺术为普通人服务,其民主主义、对资本主义世界及其文化的批判构成了他作品的特点。

罗曼·罗兰一生都在为争取人类自由和民主而斗争,他积极投身进步的政治活动,声援反法西斯斗争,参加巴黎保卫和平大会,因此也被后世称作伟大的和平主义作家。

罗兰一直追求自由、公正、以及平等,向往着明理的理想世界。

他曾在《群狼》中质问是祖国还是公正,曾在《理性的胜利》中质问是祖国还是自由,换言之,民族的利益还是超民族的理性的利益;曾在《总有一天》中质问是祖国还是良心,应当服从自己的祖国还是自己的良心。

可见,罗兰是一位拥有着正确三观的伟大的“人”。

但就是这样一位可以引领心灵与灵魂的“人”,却失败了!
罗兰利用革命的历史题材,在十年中创作了十二个寓有深意的剧本,他希望这些剧作可以使意志消沉的法国人民重新振作起来,他原以为这些巨大的道德力量和崇高的革命精神将激发法兰西民族的复兴,但是它们失败了。

甚至在1915年瑞典文学院将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罗兰时都遭到了法国政府的极力反对,直到1916年,瑞典文学院才
得以正式通知他获奖的消息,而罗兰却将奖金全部赠送给了国际红十字会和法国难民组织。

那又是为什么如此伟大的作家经历了如此失败的一段时期呢?
因为他的思想和作品不符合他生活的年代,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他的作品如同出淤泥而不染的莲,不能被“淤泥”所接受。

罗曼罗兰读后感

罗曼罗兰读后感

罗曼罗兰读后感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是一位法国作家,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而著称。

他的作品《尼采》、《贝多芬》等都是深受读者喜爱的经典之作。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读完罗曼·罗兰的一些作品后的感想。

首先,罗曼·罗兰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文笔流畅,思想深刻,情感真挚。

在他的作品中,我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人生、艺术、爱情等问题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性的关怀和理解。

在《尼采》中,他通过对尼采思想的深入剖析,展现了对人类自由、理想和信仰的探索,让我受益匪浅。

在《贝多芬》中,他通过对贝多芬一生的追忆和赞美,展现了对艺术家灵魂的敬畏和对音乐的热爱,让我深受感动。

其次,罗曼·罗兰的作品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他的作品,我深刻理解到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功成名就,而在于追求内心的真善美,追求对世界的理解和关爱。

在他的作品中,我看到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的热爱,让我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有了新的认识。

他的作品让我明白了,只有在追求内心的真善美,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和快乐。

最后,罗曼·罗兰的作品让我对艺术有了新的理解。

在他的作品中,我看到了对艺术的热爱和对艺术家的敬重,让我对艺术有了新的认识。

他的作品让我明白了,艺术是人类灵魂的表达,是对世界的理解和关爱,是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通过他的作品,我深刻理解到艺术家的创作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整个人类,为了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总之,罗曼·罗兰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人生、艺术有了新的认识。

他的作品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内心的真善美,对艺术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通过他的作品,我深刻理解到,只有在追求内心的真善美,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和快乐。

希望大家也能读一读罗曼·罗兰的作品,让他的思想和情感感染到你心灵的深处。

罗曼罗兰对美的解读

罗曼罗兰对美的解读

罗曼罗兰对美的解读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这其实也是他对美的一种独特解读。

美是什么呢?美不是那娇艳欲滴却经不得一点风雨的花朵,美更像是在悬崖峭壁上顽强生长的松树。

你看那松树,扎根在贫瘠的岩石缝里,周围没有肥沃的土壤,没有充足的水源,狂风来了,它不低头;暴雪压顶,它不弯腰。

它就那么坚韧地挺立着,这种坚韧难道不是一种美吗?就像生活中的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被打倒,而是咬着牙继续前行,那身上散发出来的力量,就是美。

罗曼罗兰眼中的美,是从生活的磨砺中诞生的。

生活就像一场漫长的旅程,有平坦的大道,也有崎岖的山路。

在这旅程中,我们会看到很多风景。

那些美好的风景,并不都是阳光灿烂下的秀丽山河。

有时候,一个破旧的小屋,屋前有一位老人安详地晒着太阳,那画面也充满了美。

老人脸上的皱纹,是岁月的刻痕,每一道皱纹里都藏着故事,这难道不是一种历经沧桑后的美吗?很多人觉得美是那种完美无缺的东西,像童话里的城堡,闪闪发光,没有一丝瑕疵。

可罗曼罗兰不这么看。

他觉得美就像一件打满补丁的衣服,补丁虽多,但每一个补丁都有它的故事。

也许这个补丁是为了在寒冷的夜晚不让主人受寒,那个补丁是在干活的时候不小心划破后补上的。

这些补丁组合在一起,就成了生活的印记,这就是美。

就好比一个人,身上有很多缺点,会犯错,会出丑,但是他在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这种成长的过程就是美的。

在人际关系里,美也不是那种表面的和和气气。

真正的美是两个人有了矛盾之后,还能坦诚相待。

就像两块石头碰撞后,没有变得粉碎,而是互相磨合,最后变得圆润光滑。

朋友之间吵架了,互相把心里的不满说出来,然后又和好如初,这种真诚的感情交流,就是美。

而不是那种为了表面的和谐,把矛盾都藏起来,就像花瓶里的假花,看似美丽,却没有生命力。

再看看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们,他们的作品之所以美,是因为他们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都融入进去了。

梵高的《向日葵》,那浓烈的色彩,扭曲的线条,并不是简单的一幅画。

书评《罗曼.罗兰》

书评《罗曼.罗兰》

永不止息的呼唤——评斯蒂芬·茨威格《罗曼·罗兰》开篇)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被后人称为“传记大师”。

《罗曼·罗兰》是他所著名人传记之一,记述了罗曼·罗兰伟大而坎坷的一生,同时深刻体现了他与罗曼·罗兰共同的思想:人道主义。

这是一部融作者对罗曼·罗兰的崇敬、理解和爱戴于一体的著作。

背景)罗曼·罗兰生活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里,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

在这样一个被战争笼罩的、阴暗的时代里,法国的先驱维克多·雨果已经逝世,邻国泰斗弗里德里希·尼采失去了他的光芒,而左拉和莫泊桑所描绘的世界又是那样的晦涩和阴暗。

在这样的一个娇弱、病态的时代里,罗曼·罗兰正缠身于他的时代的主要社会、政治和宗教事件中。

他真诚地相信艺术应该描绘真实的情感,传达出使人变得高贵的道德感。

他无间断地呼吁自由和人类精神的尊严,支持被压迫者的崛起,他坚持他的人道主义并为之奋斗一生。

内容+摘要)《罗曼·罗兰》记述了罗兰的坎坷一生,全书分生平述略、剧作开始、英雄传记、《约翰·克里斯多夫》、谐谑间奏曲和欧洲的良心六个部分组成。

其中,生平述略主要述写了罗兰从童年到成年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期间,他对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的思想也在战争岁月的矛盾冲突里逐步成形。

他渴望参与,渴望自由,渴望上进。

——P7这句话表现出了一个少年颤动的蓬勃之心。

他的自由之心,上进之心,参与之心,都在他往后的几十年里获得了充分的诠释。

他在最初的对音乐的热爱里,就发掘并开始发展他自由的思想。

“只有那些把人们联系在一起的艺术才有价值,只有那些能为信念做出牺牲的人才称得上是艺术家。

”——P23这句话来自列夫托尔斯泰给予罗兰的回信中对艺术的见解,他看到了罗兰内心的矛盾与斗争,他鼓励这个孤独的人追求艺术的价值与自身的信仰,这给予罗兰往后的孤身奋斗以充分的鼓舞与肯定,安慰了这个几近绝望的人,重燃起他对信仰和艺术追求的希望。

罗曼罗兰读后感优选(3篇)

罗曼罗兰读后感优选(3篇)

罗曼罗兰读后感优选(3篇)罗曼罗兰读后感1他,是举世公认的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虽被耳聋症折磨着,但仍凭着顽强的意志创作出《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家喻户晓的音乐作品;他身材矮小,但有“乐圣”、“音乐巨人”之誉。

他,就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贝多芬1770年2月1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

他的童年饱含辛酸。

1798年夏,因为耳聋症,他的听觉渐衰,1820年后两耳失聪。

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可他没有向命运屈服,仍以超乎想像的意志坚持创作。

他把一根木棒的一头插进钢琴的音箱,另一端则用牙齿咬着,用这种方式来听、来进行新的创作。

《第九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恰是他在全聋后的所作。

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中,称贝多芬为“英雄”,是因为他能超越人生的大苦闷,用不屈不挠的态度,同耳疾战斗。

他是精神的英雄,心的.英雄。

当我读到“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可能让我屈服”这话时,内心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也许没有这坚强的意志,世上也就少了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了。

和贝多芬相比,我自感多么的渺小。

我在生活中一遇到困难就害怕,学习上一遇到挫折就丧失信心,也曾因为一、二次考试成绩不好而自以为不如别人,从此精神不振,学习热情大大降低,导致成绩一落千丈。

现在想想,真是惭愧至极!“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是啊,不能经受命运的考验,不能向生活中的困难挑战,怎么能取得像贝多芬那样伟大的成就呢?命运对于人类,只能操纵怯弱懦夫,而无可奈何精神的英雄。

我应该拿出自己的勇气,拿出自己坚强的毅力,去战胜困难,战胜命运,做生活的强者,做命运的主人,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罗曼罗兰读后感2阅读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我感触很深。

《名人传》中有3位伟人,他们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经历了各种磨难却没有向命运屈服,和生命做抗争。

第一位,他是贝多芬,对音乐有火一样的热情,一生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

而从童年生活开始,他的一生是坎坷多难的,因为他后天的努力,才有机会在舞台上释放自己的热情。

关于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生平简介

关于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生平简介

关于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生平简介罗曼·罗兰,1866年生于法国克拉姆西。

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罗曼罗兰生平简介通过对罗曼·罗兰简介,可以发现其不仅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在音乐方面的天赋也是十分杰出的。

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反战、反迫害,爱好和平的人士。

1866年1月29日,罗曼·罗兰出生于法国勃艮第地区的克拉姆西,因为他的母亲在音乐方面具有一定的成就,因此罗曼·罗兰也从小培养了对音乐的爱好。

15岁的时候,他随父母一起迁居到巴黎,并求学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在那里考取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

1897年,罗曼·罗兰的第一部作品《圣路易》在《巴黎杂志》上发表,标志他的创作历程的开始。

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世界名著《名人传》,其中包括贝多芬、托尔斯泰、米开朗琪罗等人的传记。

同时,他的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多夫》也在此期间发表,并获得了1913年度的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当时的罗曼·罗兰正在瑞士定居,他发表了许多反战的文章。

第二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但由于法国政府的反对,他在1916年才得到奖金。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罗曼·罗兰又参加了欧洲帝国主义的活动。

1935年,在高尔基的介绍下,罗曼·罗兰和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见面。

1938年底,罗曼·罗兰启程返回故乡,定居在巴黎。

后来二战爆发,1940年德军攻占巴黎,罗曼·罗兰遭到了德军的严密监视。

直到1944年,巴黎解放后罗曼·罗兰才重新活动自由。

同年12月30日,罗曼·罗兰在家中去世,享年78岁。

罗曼罗兰的作品罗曼·罗兰的作品形式十分丰富,其中包括小说、戏剧、散文、传记等。

文档:罗曼 罗兰的思想

文档:罗曼 罗兰的思想

罗曼·罗兰的思想罗曼·罗兰人道主义的思想基础首先是十八世纪启蒙运动的乌托邦思潮,尤其是泛神论者卢梭富于诗意的民主理想,再加上1789年公布的《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1793年代表小资产者以及劳苦大众意识的资产阶级左翼山岳党垮台,右翼政党吉隆丹掌握政权以后,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实际上成为一纸空文。

罗曼·罗兰不知不觉地反映小资产阶级知识者的阶级意识,天真地把自由平等博爱的宣言看成永恒不变的真理。

自从青年时期以来,他怀着恢复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革命理想,坚持自由平等博爱的方向,希望能把这个口号变为实际行动。

他认为这是振奋人心,复兴法兰西民族的关键问题。

中年以后的罗兰,基本上仍旧怀着这种理想和热烈愿望,不过不再和青年时代一样,他想“振兴”的不再局限于法兰西祖国与欧洲,而是全世界,全人类。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人道主义有不同的内容与特点。

而且,即使在同一历史时期,同一阶级之中,在不同的阶层,不同的个人身上,人道主义的表现也不免大同小异,各有千秋。

罗曼·罗兰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他同时期的资产阶级官僚、政客、商人、资本家,以及为帝国主义效劳的文人、记者的伪善的人道主义,也有深刻的区别,不可混为一谈,虽然从思想体系上说,他们的人道主义都属于唯心主义,主观主义的范畴。

罗曼·罗兰的人道主义还有一个特点:宗教感情。

罗曼·罗兰思想的三个重点,那就是宗教意识、真理的追求和博爱精神,简单说,就是“神”、“真”、“爱”三个字。

这三方面互相联系,但也有主次之分。

最主要、最根本的因素,他认为是“神”,也就是“上帝”。

神的“灵光”无往而不在。

宇宙万物,无非神灵显现。

神的灵光反映在个人良心中,出现一个“爱”字.凡此种种,罗曼·罗兰皆深信不疑。

作为艺术家,罗曼·罗兰从未单独提到一个“美”字舀他认为美是真和善的结晶。

美是爱的反映;真是神的化身,文学艺术作品都应当以“真”为灵魂,“爱”为血肉,才能够有动人心魄的精神感召力。

罗曼罗兰对艺术的描述

罗曼罗兰对艺术的描述

罗曼罗兰对艺术的描述
罗曼·罗兰对艺术的描述
罗曼·罗兰是一位著名的法国作家、思想家和人文主义者。

他在对艺术的理解和描述上有着独特的见解。

以下是他对艺术的几点精辟论述:
1. 艺术是生命的升华。

艺术家以自己的灵魂,透过作品向人类揭示生活中最美好、最崇高的东西。

艺术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2. 真正的艺术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

艺术家用自己的双眼注视着这个世界,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并将这份热爱融入到作品之中。

3. 艺术应该触及人类内心深处。

伟大的艺术作品能引发人们的共鸣,让人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进而启迪人们对生命的思考。

4. 艺术是一种表达自由的方式。

艺术家可以通过作品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社会、政治、宗教等方方面面的观点和看法。

5. 艺术是永恒的。

每一件艺术杰作都凝聚了艺术家的智慧和才华,对后世将产生持久的影响。

真正经典的艺术作品可以穿越时空,永垂不朽。

罗曼·罗兰视艺术为生命的缩影,是人类精神追求的最高体现。

他希望艺术能够启迪人心,提升人类的价值和尊严。

这些闪耀的艺术理念,为
我们领略艺术的本质和魅力提供了极好的启迪。

作文素材|罗曼?罗兰: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

作文素材|罗曼?罗兰: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

作文素材|罗曼•罗兰: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罗曼·罗兰(1866 -1944),生于法国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

他一生贯穿人道主义思想。

前期受托尔斯泰影响较深,主张全人类抽象的“爱”、以“英雄精神”对抗社会沦丧,文化堕落,提倡艺术为普通人服务。

1、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2、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

3、幸福是一种灵魂的香味。

4、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他的际遇。

如果你喜欢保持你的性格,那么,你就无权拒绝你的际遇。

5、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

6、人生有如一股奔流,没有暗礁,激不起美丽的浪花。

7、只要有一双真诚的眼睛陪我哭泣,就值得我为生命受苦。

8、善与恶是同一块钱币的正反两面。

9、人生就像一条抛物线,幸运的顶点,往往也是厄运的开端!10、怀疑能把昨天的信仰摧毁,也能替明日的信仰开路!11、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

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12、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

13、当你知道世界上受苦的不是只有你,你会减少痛苦,也会在绝望中燃起希望。

14、生活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15、人生的钟摆永远在两极中摇晃,幸福也是其中的一极:要使钟摆停止在它一极上,只能把钟摆折断。

16、当过去不再照亮将来时,人心将在黑暗里徘徊。

17、缺乏理想的现实主义是毫无意义的,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是没有生命的。

18、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

19、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面都标志着前进的一步。

罗曼罗兰的生平简介

罗曼罗兰的生平简介

罗曼罗兰的生平简介罗曼罗兰(Roman Rolland)是法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和音乐家,他以其作品的深度和广度在文学界享有盛誉。

他生于1866年1月29日,死于1944年12月30日,享年78岁。

罗曼罗兰出生在法国克莱蒙费朗市,来自一个富裕的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母亲是一位音乐家。

罗曼罗兰在家族的悠久音乐传统中长大,在母亲的指导下,他很早就展现出对音乐的天赋和兴趣。

然而,尽管他对音乐有浓厚的爱好,他最终选择了文学作为他的主要创作领域。

早年的罗曼罗兰在巴黎大学学习了文学和历史,同时研究了音乐。

他非常勤奋地学习,广泛阅读了欧洲和世界各地的经典文学作品,从而培养了他卓越的写作技巧和独特的文学眼光。

他在学术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于1895年成为一名教授。

罗曼罗兰在其作品中探索了许多重要的主题,如个人自由、人性的复杂性以及社会的改良。

他的作品以其深入思考和文字的优美流畅而闻名。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长篇小说《让·克里斯托弗》(Jean-Christophe),该作品被认为是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成就之一。

《让·克里斯托弗》是一部以音乐家为主角的小说,通过描绘主人公的生活和奋斗,展现了人类对艺术和自由的追求。

这部小说反映了罗尔兰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力,以及他对自由与进步的不懈追求。

罗曼罗兰在该系列小说中还通过描写与真正的音乐家勒纳·史密斯(Léna Smirnov)之间的友谊来探讨人类情感和艺术的力量。

除了小说外,罗曼罗兰还是许多其他文体的杰出作家,如散文、剧作和音乐评论。

他的文学贡献获得了众多荣誉和奖项,包括192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作品被广泛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世界范围内影响了许多文学家和读者。

罗曼罗兰的影响不仅限于文学领域。

他还是一位热心的社会活动家,关注社会问题和政治变革。

他积极参与反对战争和暴力的运动,并表达了他对法西斯主义的坚决反对。

他也是一位早期的国际主义者,呼吁人类团结和和平。

关于罗曼·罗兰的评价如何?他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关于罗曼·罗兰的评价如何?他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关于罗曼·罗兰的评价如何?他对世界有什么影响本文导读:卢那察尔斯基称赞罗兰为:“和平主义教皇”。

他获得了19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的评价为:“文学创作中高度的理想主义以及在描写各种不同典型时所表现出来的同情心和真实性”。

罗曼·罗兰一生贯穿人道主义思想。

前期受托尔斯泰影响较深,主张全人类抽象的“爱”、以“英雄精神”对抗社会沦丧,文化堕落,提倡艺术为普通人服务。

20世纪30年代,罗曼·罗兰积极投身进步的政治活动,他任国际反法西斯委员会主席,声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并出席巴黎保卫和平大会,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他旗帜鲜明地反对两次世界大战,反对纳粹德国迫害季米特洛夫、呼吁苏联停止对知识分子的流放、乃至反对国民党政府对左翼作家的镇压等等,在维护正义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罗曼·罗兰的作品也对人起到了指导作用,傅雷的少年经历及感染浪漫派文学,对他的情绪有极大影响,用他自己后来的话说:“神经亦复衰弱,不知如何遣此人生。

”在游学期间,他先后到过瑞士、比利时、意大利、但“均未能平复狂躁之情绪。

”但是,傅雷的这种情绪很快就被罗曼·罗兰转移。

留法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傅雷读到了罗曼·罗兰写的一本小书《贝多芬》,“读罢不禁嚎啕大哭,如受神光烛照,顿获新生之力,自此奇迹般突然振作。

此实余性灵生活中之大事。

”由此可见,这本小书的产生,是作家受到贝多芬精神影响的结果。

罗曼·罗兰当时的状况,与此时的傅雷颇为相似,故此,傅雷便如“神光烛照”,感动得“不禁嚎啕大哭”了。

罗曼·罗兰是王元化所喜爱的作家。

王元化青年时代所写的这两篇读《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文章,认识独到,见解高远,后收在1952年初版的作者文学评论集《向着真实》一书中。

罗曼·罗兰与《约翰·克利斯朵夫》,确实是王元化的精神宝藏。

据王元化的高足胡晓明教授介绍,直到王先生仙逝之前的那一年,还在请人读这本书。

罗曼罗兰读后感

罗曼罗兰读后感

罗曼罗兰读后感罗曼罗兰读后感(一)《罗曼罗兰》是由茨威格所写的一篇传体。

首先,罗曼。

罗兰坚持认为,世界上所谓真理就是良心发现的真理,它是终极真理,是最高的精神境界。

它超过了“祖国”这个具有召唤力的时髦的观念,因为“祖国”总是带有狭隘民族主义的情绪,助长了人们的倨傲、蔑视或仇恨,它也超过了法律、政治、新闻或民族服务。

良心则是最高权威,是全人类的最高上诉法庭,是灵魂自由和人权自由的保证。

每个人必须跟着良心走,找到自己的真理,并以它来指导自己,哪怕是面对整个世界。

其次,罗曼罗兰认为,所谓时代,所谓时代大潮,都是政治家和新闻记者用谎言蛊惑起来的。

广大群众不可能了解事实真相,他们的激情和冲动,都是盲目的,是喋喋不休地念着别人的观点,跟着别人后面大叫大嚷。

罗曼罗兰指出,世界上最需要的东西就是自由的灵魂,因为当今似乎各个部门都在突出群体生活,挑起群体的冲动,形成大潮。

真正自由的人,真正热爱人类的人,只要有必要,就得想群体的冲动宣战。

罗曼罗兰读后感(二)这篇课文节选自茨威格《罗曼·罗兰传》中“高等师范”一章,茨威格让我们看到了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时期的罗曼·罗兰,正如在这一章结尾所说:“一个基础已经打好并且深深地筑入了地面,现在,可以开始往上建筑了。

”了解了这一时期的罗曼·罗兰,实际上可以想象传主后面的人生了。

茨威格并不讳言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严厉,然而这种严厉并没有给罗曼·罗兰带来多少困扰。

一个专注思想的人是不需要多大的空间的。

曼德拉困在监狱的时候,望着铁窗外的看守常常在想:一转身,我的心灵就可以去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

“学习的巨大负担并未压抑他想要当作家的愿望,就像一棵树压不坏它的树根一样”,罗曼·罗兰在高师的学习是刻苦的,这种刻苦更多的是出于他自己内心的驱使。

罗曼·罗兰离开高师的时候,写了一份奇特的文件,茨威格称它为如同一封密封的誓言,“为了忠实于它,他只需忠实于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罗曼.罗兰《约翰.克利利斯朵夫》姓名:卢春红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学号:110814031 班级:园林关键词:罗曼罗兰、诺贝尔文学奖摘要: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

其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

其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这位近、现代传记文学大师的《名人传》(《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对当代传记文学仍然产生巨大影响。

在提到艺术风格时,罗曼·罗兰表示,除了“诚恳”二字,他不希望别人承认他有什么别的优点。

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被称为“欧洲的良心”,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罗曼·罗兰读书随笔大的小说。

这部巨著共10卷,归纳为三大部分:一、约翰·克里斯朵夫:1.黎明;2.早晨;3.少年;4.反抗。

二、约翰·克里斯朵夫在巴黎:1.节场;2.安多纳德;3.户内。

三、旅途的终途:1.女朋友们;2.燃烧的荆棘;3.复旦《约翰·克利斯朵夫》以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平为主线(原型为贝多芬),描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成长、奋斗和终告失败,同时对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社会现实,作了不同程度的真实写照,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摧残。

全书犹如一部庞大的交响乐。

每卷都是一个有着不同乐思、情绪和节奏的乐章。

由《约翰·克利斯朵夫》始,罗曼·罗兰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小说风格。

该巨著获得1913年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1915年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这位近、现代传记文学大家的《名人传》(《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对当代传记文学仍然产生巨大影响。

他于1935年应斯大林的邀请访问苏联,并写下《莫斯科日记》一书,书中有对苏联未来的期望,罗曼·罗兰希望自己在苏联所看见的弊端能解决,因此,出于对苏联的考虑,罗曼·罗兰当时没有发表此书,并嘱托各出版社50年内不得发表。

1984年,该书发表,可惜此时距苏联解体时日不远了,作者的愿望没有实现。

获诺贝尔文学奖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评语“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感言1916年,瑞典文学院宣布这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罗曼罗兰。

这个已经被当时的法国抛弃的人,在得知自己获奖以后,答复说“这个荣誉不是我个人的,他是属于整个法兰西人民的。

如果这个荣誉有助于传播使法国在全世界受到热爱的各种思想,我感到幸福。

”《约翰·克利斯朵夫》——在本世纪初向欧洲的知识分子们发出的热烈呼吁——无疑的是那个时代中最光辉的历史性文献之一。

它笼罩着艺术性形象,并且用精炼的技巧写成,同时是从一个仁爱而敏感的性灵深处进发出来的呐喊,这个性灵敏锐地感到了资产阶级文化的衰落和一个腐败社会的精神崩溃。

那一系列《名人传》,尤其是其中的《贝多芬传》,不过是一些先声,引导着这部雄伟的、充满了大气磅礴的思想与形象的艺术创作。

罗曼·罗兰在写这部小说以前曾经屡次宣称:世界要窒息了,必须打开窗子,让新鲜空气吹进来。

这个观念在这部具有史诗规模的小说中表达出来,书中的情节在欧洲两个主要的国家——德国和法国展开着。

作者描绘他的主人公时以当时汹涌澎湃的各种事件作为背景,同时述及20世纪初叶欧洲生活中极其纷繁的各方面,从文化艺术以至政治动态。

这里所说的一代无疑的是约翰·克利斯朵夫和罗兰自己的一代。

克利斯朵夫在精神上感到骚乱,他深深地厌恶一切非人性的、矫饰和伪善的、使人的天性变成拘谨和畸形的东西,所有这一切都是罗兰本人的特性。

这就是我们从他的作品中,首先是从他早年的日记中所认识的罗兰,那个高尚而不安定的、诚实与真挚的性格。

罗兰所刻划的世界“必须改造”。

他所描述的一代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

事实上,他描绘的并不是那一代的生活,而是它的悲剧,就如他自己所说的。

我们可以把这部作品称为乐观性的悲剧吗?我想是可以的,尽管小说中的主人公们和不再年轻的作者都受到了如许命运的打击和沉痛的幻灭。

即使约翰·克利斯朵夫拒绝了改造旧世界的最有力的工具,工人阶级的运动,以为里面只是些自私的工人领袖在卑琐地争权夺利,我们还是可以这样说。

即使约翰·克利斯朵夫不能理解法国工人阶级的革命精神和强大的创造力,即使他看不清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袖,只有跟工人阶级联合起来知识分子才能有救并摆脱罗兰这一代的绝境,我们还是可以这样说。

事实上,罗兰在经过10年的劳动而完成这部史诗体小说时,还是和他在开始创作这部作品时同样地跟马克思主义疏远,这就决定了他对那一代人和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抱着“悲观”的看法,并在结束最后一卷的序言时说:“克利斯朵夫,我们必须灭亡,为了得到新生。

”真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只能灭亡,因为他已经耗尽了自己的力量,走到了人生旅程的尽头;如果再要前进,他就必须克服使他停顿的障碍物,就像许多别的诚恳的资产阶级民主人士一样,他们知道旧世界已经在崩溃了,但是他们不懂得只有社会主义革命的生气蓬勃的暴风雨才能扫除垂死的社会,使人类恢复自由,尽情地享受纯朴和欢乐的生活。

约翰·克利斯朵夫必须灭亡,为了在安纳特·李维埃尔的形象中得到新生。

她是他的精神继承者,序言结束时的话无疑的是针对她所说的:“现在要轮到你们了,当代的人们,青年们!前进,把我们的身体当做阶梯,向前挺进吧。

比我们更伟大、更幸福吧。

”安纳特·李维埃尔确实比她的先驱者们更幸福、更伟大。

俄国革命以及千百万普通人用手和脑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使罗兰得到了如此深刻的印象,给他指出了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下一代应该走怎样的新道路。

《约翰·克利斯朵夫》不是一部小说,应当说不止是一部小说,而是人类一部伟大的史诗。

它所描绘歌咏不是人类在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经历的艰险,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内界战迹。

它是千万娄的一面镜子,是古今中外英雄圣哲的一部历险记,是贝多芬的一阕大交响乐。

愿读者以虔敬的心情来打开这部宝典吧!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罗曼蒂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这是我十五年前初次读到本书时所得的教训。

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们的致命伤:这是我十五年来与日俱增的信念。

而这一切都由于贝多芬的启示。

我不敢把这样的启示自秘,所以十年前就翻译了本书。

现在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精神的支持,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坚忍、奋斗、敢于向神明挑战的大勇主义。

现在,当初生的音乐界只知训练手的技巧,而忘记了培养心灵的神圣工作的时候,这部《贝多芬传》对读者该有更深刻的意义。

——由于这个动机,我重译了本书。

此外,我还有个人的理由。

疗治我青年时世纪病的是贝多芬,扶植我在人生中的战斗意志的是贝多芬,在我灵智的成长中给我大影响的是贝多芬,多少次的颠扑曾由他搀扶,多少的创伤曾由他抚慰,——且不说引我进音乐王国的这件次要的恩泽。

除了把我所受的恩泽转赠给比我年轻的一代之外,我不知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偿还我对贝多芬,和对他伟大的传记家罗曼?罗兰所负的债务。

表示感激的最好的方式,是施予。

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

其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这位近、现代传记文学大师的《名人传》(《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对当代传记文学仍然产生巨大影响。

在提到艺术风格时,罗曼·罗兰表示,除了“诚恳”二字,他不希望别人承认他有什么别的优点。

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被称为“欧洲的良心”,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罗曼·罗兰生活在一个阴暗的时代,此时法国的先驱维克多·雨果已经逝世,写作了《包法利夫人》和《情感教育》的福楼拜也已谢世,邻国泰斗弗里德里希·尼采失去了他的光芒,而左拉和莫泊桑所描绘的世界又是那样的晦涩和阴暗。

在这样的一个娇弱、变坏的时代里,罗曼·罗兰缠身于他的时代的主要社会、政治和宗教事件中。

他真诚地相信艺术应该描绘真实的情感,传达出使人变得高贵的道德感。

他无间断地呼吁自由和人类精神的尊严,支持被压迫者。

罗兰逝世后,他的名望在法国以至全世界都大大衰落,由于他对艺术多愁善感的态度,以及他写作中缺乏对古典式样的掌握,使法国从未真心实意地接纳这位诺贝尔桂冠得主。

20世纪后期是个愤世嫉俗的时代,它发现罗曼·罗兰的理想主义流派十分地虚饰做作。

但无论如何,即使罗曼·罗兰的写作中有瑕疵,人们仍然会羡慕他理想主义的高贵性。

“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