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

合集下载

针灸治疗常见疼痛病症

针灸治疗常见疼痛病症

针灸治疗常见疼痛病症疼痛是一种常见的身体不适,它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在现代医学中,有许多方法可用于缓解和治疗疼痛,而其中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方法就是针灸。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细针,以调节身体的能量和循环来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针灸治疗常见疼痛病症的相关知识和应用。

一、头痛与偏头痛头痛是一种常见而烦人的问题,它可以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而针灸被发现对于治疗头痛和偏头痛有很好的效果。

根据中医的理论,头痛通常是由于气血不畅所致,而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促进气血的流通,从而缓解头痛的症状。

二、背痛背痛是一个常见的健康问题,尤其在现代人常常长时间坐着或弯腰工作的情况下。

针灸在缓解背痛方面被证明是有效的。

通过刺激背部和脊椎周围的穴位,针灸可以减轻背痛的程度和频率,并促进康复。

三、颈椎病颈椎病是一种与现代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常见疾病,它通常会导致颈部疼痛、僵硬和运动受限。

针灸可以在减轻颈椎病症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在颈部和肩膀的特定穴位施行针灸,可以缓解颈椎病的疼痛和不适,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关节炎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特点是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障碍。

针灸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来缓解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通过在受影响的关节周围施针,针灸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血液循环,并促进关节的康复。

五、月经痛月经痛是许多女性在经期过程中常常面临的问题。

针灸已被证明对于缓解月经痛有着显著的疗效。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施灸或施针,针灸可以调节女性的内分泌平衡,减轻痛经和经前症状,并改善整体的身体状况。

综上所述,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治疗常见疼痛病症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它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和调节身体的能量和循环,来缓解和治疗疼痛问题。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应该在经过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效果的最大化。

最后,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探索针灸疗法,并为他们的健康带来积极的影响。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降压歌高血压病不可怕,三个穴位搞定它;太溪太冲加曲池,每穴不少二百下。

坚持按摩两月余,终生抛弃降压药。

若添杞菊地黄丸,降压明目祛肝火。

感冒歌感冒发烧司空见,吃药打针家常饭;肺俞拔罐按风池,降服感冒弹指间。

耳鸣歌两耳嗡嗡听力降,肝火肾虚两堵墙;太冲行间和听会,三穴联扑肝火旺。

若因肾虚耳鸣响,太溪耳门威力强;坚持按揉六七天,肾气充盈消症状。

哮喘歌哮喘本是外邪侵,好发三夏与冬春;预防为主抓关键,补气防感防过敏。

哮喘痛苦在复发,治本重在补气血;刺激合谷和肺俞,补足气血哮喘傻。

冬春哮喘由风寒,注重温阳即了然;艾灸关元足三里,脾俞拔罐太溪按。

夏季哮喘因暑湿,按揉合谷足三里;肺俞印堂阴陵泉,按摩一季哮喘离。

性福歌人体自有威而刚,性福何须求药方;肾俞关元阴陵泉,坚持按摩就壮阳。

阳萎早泄羞难言,气血不足是关键;关元气海足三里,按摩令尔挺而坚。

心绞痛歌老年最怕心绞痛,稍有不慎就丧命;电话呼救很必要,按摩郄门奏神功。

排毒歌人体排毒膀胱经,殷门委中要畅通。

坚持按摩促宣泄,毒素排出一身轻。

舒肝排气歌郁闷焦虑莫担心,太冲行间为功深。

每晚按摩五分钟,冲天怒气不伤身。

减肥歌心脑肝胆糖尿病,肥胖开路是先锋;人身自有减肥药,别听广告瞎折腾。

中脘天枢两穴位,饭后按摩三分钟。

睡后起前勤摩腹,腰身苗条赛明星。

惹上肥胖莫心耽,穴位刺激功效显;吃点自制二陈散,疗效巩固不反弹。

注:二陈散配方:半夏、橘红各15克,白茯苓9克,甘草5克。

按此比例,磨细混合,或制成胶囊即可。

糖尿病歌得了糖尿不可怕,云苓泡水当茶喝;再配四个天敌穴,消渴顽症定能克。

上消燥热伤肺腑,口渴多饮小便多;按摩鱼际和太溪,胰俞拔罐十分钟。

中消胃燥津液伤,口渴尿多便秘常;调理中消补胃阴,胰俞内廷太溪强。

祛除热邪内廷功,一天两次按摩通;上午起就未经旺,迎头痛击效最明。

颈椎好了歌何因导致颈椎痛骨骼肌肉不平衡;刺激风府手三里,一朝疼痛无踪影。

针灸治疗常见疾病的原理和方法

针灸治疗常见疾病的原理和方法

针灸治疗常见疾病的原理和方法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针灸也得以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成为一种重要的综合治疗方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针灸治疗常见疾病的原理和方法。

一、针灸治疗的基本原理针灸治疗的基本原理是在人体穴位上采用针刺或灸烧等方法,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人体穴位是指身体上一些特定的位置,它们与身体的内脏、肌肉、骨骼和神经等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经络是指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贯穿全身,负责人体各个部位及器官的代谢、运行和调节等功能。

针灸治疗的原理在于通过针刺或灸烧等方法刺激人体经络,调节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针灸治疗中,根据疾病的不同症状和病因,选用不同的穴位和方法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二、针灸治疗的适应症1. 内科疾病:包括感冒、咳嗽、哮喘、胃病、肝病、脾病等。

2. 外科疾病:包括疼痛症、风湿病、骨折、腰痛、肩周炎等。

3. 妇科疾病:包括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4. 皮肤病:包括荨麻疹、湿疹、银屑病、痤疮等。

5. 神经病:包括头痛、失眠、抑郁症、癫痫等。

6. 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关节炎等。

三、针灸治疗的方法1. 针刺法:针刺法是指通过针刺的方式刺激穴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刺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针头和穴位,并根据病情和体质调整刺激时间和穴位。

2. 电针法:电针法是指在针入穴顶后,通过电流的作用改变穴位的生理活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电针法需要根据病情和体质调整电流强度和时长。

3. 灸法:灸法是指通过在穴位上燃点艾叶或灸条等物,使其产生局部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灸疗也需要根据病情和体质调整燃灸时长和穴位选择。

4. 推拿法:推拿法是指通过手法对经络和穴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调节气血、舒筋活络的效果。

推拿疗法需要根据病情和体质调整刺激力度和时长。

循证针灸治疗常见疾病的临床实践指南

循证针灸治疗常见疾病的临床实践指南

循证针灸治疗常见疾病的临床实践指南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在现代医学领域,循证针灸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和患者所接受和认可。

循证针灸指南提供了一种证据和经验结合的治疗方法,能够帮助医生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根据循证针灸治疗常见疾病的临床实践指南,介绍针灸在各种常见疾病中的应用。

在脑卒中的治疗中,循证针灸指南建议在康复阶段使用针灸治疗。

研究表明,针灸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功能,减轻肢体瘫痪等症状。

一些研究还显示,针灸结合传统康复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

在慢性疼痛的治疗中,循证针灸指南推荐使用针灸作为一种替代疼痛管理方法。

研究发现,针灸能够刺激神经末梢,释放内源性镇痛物质,从而减轻慢性疼痛。

许多疼痛病症,如颈椎病、关节炎等,经过针灸治疗后,病人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并且不良反应少。

针灸在焦虑和抑郁症的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循证针灸指南指出,在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后,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如5-HT、γ-氨基丁酸等发生了改变,从而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

此外,针灸还可以刺激身体的自然痛觉系统,促进身体的内源性镇痛机制,从而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循证针灸指南认为针灸能够调节胃肠功能,改善消化道疾病的症状。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调节胃壁的张力,增加胃肠道的蠕动,从而减轻胃痛、腹泻和便秘等症状。

一些研究还表明,针灸可以调节胃黏膜细胞分泌的黏液和酸,从而改善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

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循证针灸指南建议使用针灸作为一种辅助疗法。

针灸能够调节女性内分泌功能,改善月经不调、痛经和更年期综合征等问题。

研究还显示,针灸可以减轻产后疼痛、调节乳腺功能,促进母乳分泌。

综上所述,循证针灸治疗常见疾病的临床实践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相应的参考,帮助医生在治疗中选择合适的针灸治疗方法。

基于循证针灸指南,我们可以看到,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在现代医学中仍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中医针灸常见病症治疗

中医针灸常见病症治疗

中医针灸常见病症治疗针灸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它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平衡阴阳、调整脏腑功能等,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中医针灸的常见病症治疗。

一、头痛:针灸治疗头痛可以取穴太阳穴、合谷穴等。

太阳穴位于太阳穴凹陷处,用食指按压并稍微揉动,每次5分钟,可缓解头痛。

合谷穴位于拇指与食指骨融合的骨缝处,用拇指和食指并拢按压,每次5分钟,可减轻头痛症状。

二、颈椎病:针灸治疗颈椎病可以选取风池、天柱穴等穴位。

风池穴位于颈椎两侧肌肉中,用双手的指肚按摩揉动,每次5分钟,有助于舒缓颈椎病症状。

天柱穴在颈椎的最高点处,用拇指按压并稍作旋转按摩,每次5分钟,可缓解颈椎疼痛。

三、肩周炎:针灸治疗肩周炎可以选择肩井、秉风穴等。

肩井穴位于肩胛骨下缘凹陷处,用拇指按压并稍微揉动,每次5分钟,可减轻肩周炎的症状。

秉风穴位于肩胛骨的外侧,用拇指按压并稍作旋转按摩,每次5分钟,有助于缓解肩周炎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四、胃痛:针灸治疗胃痛可以取足三里、太冲穴等。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侧,用拇指按压并稍微揉动,每次5分钟,可以缓解胃痛症状。

太冲穴位于脚背的凹陷处,用拇指按压并稍作旋转按摩,每次5分钟,有助于调理胃气。

五、月经不调:针灸治疗月经不调可以选取关元、曲池穴等穴位。

关元穴位于脐中央凹陷处,用拇指按压并稍微揉动,每次5分钟,有助于调节月经周期。

曲池穴位于胸部正中线的第4肋间,用拇指按压并稍作旋转按摩,每次5分钟,可以缓解月经不调引起的腹痛。

中医针灸治疗常见病症的原理是在特定的穴位上施加刺激,通过调理人体气血运行,恢复脏腑功能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仅适用于某些疾病,并不是所有疾病都适合进行针灸治疗,因此在接受针灸治疗前需咨询专业医生和针灸师的意见。

总之,中医针灸是一种独特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地缓解和治疗许多常见病症。

通过选择适当的穴位和施加刺激,针灸能够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一种整体调理的效果。

中医针灸可以治疗哪些疾病,这几种可尝试针灸治疗,很管用

中医针灸可以治疗哪些疾病,这几种可尝试针灸治疗,很管用

中医针灸可以治疗哪些疾病,这几种可尝试针灸治疗,很管用发布时间:2023-03-15T08:25:49.652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5期作者:徐旭[导读] 在中医各种治疗方法中,针灸属于常见的一种,并且许多医院康复科都会通过中医针灸的方法对患者开展治疗。

徐旭南充市身心医院疼痛康复科四川南充 637700在中医各种治疗方法中,针灸属于常见的一种,并且许多医院康复科都会通过中医针灸的方法对患者开展治疗。

而中医针灸在实际应用中,有部分疾病可以通过中医针灸治疗来实现患者身体的完全康复。

因为中医针灸体现出较好的安全性及治疗的有效性,因此如今在西医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下,中医针灸还是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而许多人往往听说过中医针灸治病,但是却不知道中医针灸可以针对哪些疾病进行治疗,因此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中医针灸可以治疗哪些疾病,哪些类型的疾病可以尝试针灸治疗。

1、呼吸系统类疾病有许多呼吸系统类疾病可以通过中医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或者实现对病情的改善,而在这类疾病中,通过中医针灸治疗的常见疾病有感冒、咳嗽、哮喘、肺结核、小儿百日咳等。

就拿感冒来说,感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是在季节交替的时候,许多人一旦没有注意保暖就会患有感冒,在感冒之后,需要通过治疗来尽可能提升身体的抵抗力,并通过有效的治疗方式对感冒所带来的各种症状进行处理。

如果患有感冒的人,身体本来就较虚弱,感冒还容易引发发烧等其他各种并发症。

感冒在中医的理念中认为是感受风邪所致,根据不同的表现分为不同证型,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相应的穴位,使用毫针对对应的穴位针刺,结合不同的针刺手法,可以有效调节患者的身体抵抗力,让患者身体抵抗力有效提升,从而使感冒症状解除,针灸治疗感冒疗效显著,但如果出现高热不退、咳嗽伴气促、咯吐血痰时,应尽快采取中和治疗措施。

2、消化系统类疾病可以通过中医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的消化系统类疾病有: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扭转、胃粘膜脱垂、胃肠神经官能症、胃扩张、胆囊炎、急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以及便秘等。

针灸治疗青少年常见疾病

针灸治疗青少年常见疾病

针灸治疗青少年常见疾病作者:马春花来源:《青春期健康·下半月》2024年第01期在治疗近视、超重和肥胖等青少年常见疾病时,可以考虑使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

针灸作为一种中医特色治疗方式,在青少年常见疾病的治疗中有着一定的优势。

本文将针对青少年常见疾病针灸治疗的相关知识进行科普。

超重和肥胖作为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在青少年群体中已成为一种健康问题。

由于受学习压力、不良生活方式、错误饮食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中医治疗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中可以选择电针疗法、毫针疗法、温针疗法、耳穴疗法、穴位埋线等多种治疗方法。

使用电针或毫针治疗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原则为健脾利湿化痰,可以选择天枢穴、中脘穴、气海穴、足三里、大横穴、关元穴、曲池穴、三阴交等作为主要穴位,再根据辨证类型的不同加减配穴,如肠胃实热证者可以增加内庭穴、巨虚穴;脾虚湿阻证者可以增加阴陵泉、水道穴。

电针疗法是针刺之后,在针柄的位置接通电极,通过微量的电流来增加刺激,以提高治疗效果。

治疗频率为每隔1天1次,通常持续治疗12周后可见效果。

温针疗法主要适用于脾肾阳虚证或脾虚湿阻证的青少年肥胖患者,可以选择肾俞穴、脾俞穴、足三里、中脘穴、气海穴等穴位。

具体操作方式是在毫针针刺后,在针柄上穿插一段艾柱,点燃后使其热力通过针身传至体内,以此进行治疗。

耳穴疗法主要是选取耳朵上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针对超重和肥胖青少年患者,更多选取耳穴中与内分泌、胃、交感、神门、三焦、大肠、饥点、肾、脾、口等相关的穴位使用毫针进行针刺,有时也可以选择王不留行籽进行贴压治疗。

耳穴治疗频率为每2~3天1次。

穴位埋线是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衍生的一种治疗方法。

选穴方法与上述体针治疗类似,但需要使用一次性注射针头作套管,一次性平头针灸针作针芯,将一段可吸收线埋入穴位进行持续刺激。

治疗频率为每周1次。

针灸治疗青少年近视,一般选择眼周的穴位,如鱼腰穴、睛明穴、丝竹空穴、攒竹穴、承泣穴等。

中医外科如何运用针灸治疗外科疾病

中医外科如何运用针灸治疗外科疾病

中医外科如何运用针灸治疗外科疾病中医外科历史悠久,疗法丰富多样,其中针灸在治疗外科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疗效。

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节气血、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中医外科如何运用针灸来治疗外科疾病。

针灸治疗外科疾病的原理主要基于中医的经络学说。

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将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当人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经络气血阻滞、失调时,就会引发各种疾病。

针灸通过针刺或艾灸穴位,激发经络的调节功能,促进气血的流通,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在中医外科中,常见的疾病如疮疡、痈疽、跌打损伤、乳腺疾病等,都可以运用针灸进行治疗。

对于疮疡类疾病,针灸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加速炎症的消退和脓液的排出。

例如,对于初期的红肿热痛,可以选取阿是穴(即病变部位)以及周围的穴位进行针刺,以疏通经络、清热解毒。

艾灸则常用于疮疡后期,以扶正祛邪、生肌敛疮。

痈疽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外科感染性疾病。

针灸治疗痈疽时,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和症状,选取相应的穴位。

在痈疽初起时,可针刺曲池、合谷等穴位,以疏风清热、消肿止痛;成脓期可配合刺络拔罐,以排出脓液;溃后期则艾灸足三里、关元等穴位,以扶助正气、促进愈合。

跌打损伤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如扭伤、拉伤等。

针灸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消肿散瘀。

在损伤后的 24 小时内,一般采用冷敷和针刺远端穴位,如养老、悬钟等,以疏通经络、止痛消肿。

24 小时后,可配合艾灸和局部穴位针刺,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损伤组织的修复。

乳腺疾病如乳腺增生、乳腺炎等,也是中医外科针灸治疗的常见病症。

对于乳腺增生,可针刺膻中、乳根、期门等穴位,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乳腺炎初期,可艾灸肩井、少泽等穴位,通乳散结。

除了上述疾病,针灸还在治疗皮肤病、肛肠疾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针灸治疗外科疾病时,选穴是关键。

医生需要根据疾病的部位、病因、病机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精准选穴。

针灸科常见病诊疗方案

针灸科常见病诊疗方案

针灸科常见病诊疗方案针灸科是中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运用针灸手段来治疗病症。

下面将介绍针灸科常见病的诊疗方案。

一、头痛针刺穴位:百会穴、风池穴、太阳穴、巅顶穴、昆仑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等。

常用疗法:按揉、捻转、拔罐、针刺等。

二、颈椎病针刺穴位:风池穴、天柱穴、大椎穴、肩井穴、肩髃穴、四白穴、肩外俞穴、孔最穴等。

常用疗法:针刺、拨叩、按揉、捻转等。

三、肩周炎针刺穴位:肩井穴、肩中俞穴、中渚穴、昆仑穴、睛明穴、翳风穴、天宗穴、曲池穴等。

常用疗法:针刺、点刺、按揉、揉捻等。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刺穴位:筋缩穴、阳关穴、中脘穴、委中穴、委阳穴、髂疏穴、承山穴、委中穴、白马穴、腰阳关穴等。

常用疗法:针刺、灸疗、按揉、推拿等。

五、膝关节炎针刺穴位:伏兔穴、阳陵泉穴、委阳穴、阴陵泉穴、忌兔穴、阳陵泉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等。

常用疗法:针刺、灸疗、按揉、推拿等。

六、失眠针刺穴位:百会穴、神庭穴、心窗穴、三阴交穴、内关穴、太渊穴等。

常用疗法:针刺、灸疗、按揉、推拿等。

七、月经不调针刺穴位:关元穴、中脘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四川穴等。

常用疗法:针刺、灸疗、按揉、推拿等。

八、冠心病针刺穴位:曲池穴、内关穴、神门穴、内关穴、阴陵泉穴等。

常用疗法:针刺、灸疗、按揉、推拿等。

九、高血压针刺穴位:翳风穴、关元穴、内关穴、昆仑穴、神门穴、四白穴等。

常用疗法:针刺、按揉、推拿等。

十、面瘫针刺穴位:阳白穴、迎香穴、颊车穴、太阳穴、印堂穴、四神聪穴等。

常用疗法:针刺、按揉、推拿等。

以上是针灸科常见病的诊疗方案,采用不同的穴位和疗法来治疗不同的疾病。

针灸科的治疗方法相对安全、有效,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体质和病情都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接受针灸治疗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灸方案的选择和调整。

同时,针灸治疗应该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疗效。

中医针灸的疗效及应用范围

中医针灸的疗效及应用范围

中医针灸的疗效及应用范围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以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整气血运行、平衡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功效。

本文将探讨中医针灸的疗效以及其在医学应用范围的探索。

一、中医针灸的疗效针灸治疗作为中医疗法的代表,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疗效。

以下是一些常见疾病及其治疗效果:1.疼痛症状:针灸在缓解疼痛方面有显著疗效。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增加内源性镇痛物质的释放,从而减轻疼痛症状。

2.消化系统疾病:针灸在胃肠道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

例如,使用针灸可以缓解胃痛、胃酸过多、胃炎等症状,还可以改善食欲,促进消化。

3.神经系统疾病:中医针灸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有良好的效果。

例如,治疗中风、帕金森病等疾病时,针灸可以调整大脑神经功能,减缓病情发展。

4.呼吸系统疾病:针灸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例如,使用针灸可以缓解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

5.辅助治疗作用:除了治疗疾病本身,针灸还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改善免疫功能、调节情绪、减轻身体疲劳等。

二、中医针灸的应用范围中医针灸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内科疾病:需要强调的是,针灸并不只是针对某个特定的疾病进行治疗,而是通过调整整个人体的气血平衡,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因此,中医针灸在内科疾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如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

2.外科疾病:针灸在外科手术前后的应用也逐渐被接受。

通过针灸治疗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手术疼痛等。

3.妇科疾病:中医妇科针灸已经应用了数千年,具有较好的疗效。

例如,通过调理月经周期、缓解经痛、调节内分泌等可有效改善妇科疾病。

4.康复治疗:针灸在疾病康复治疗中也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骨折康复、中风后遗症康复等方面,针灸可以促进神经重建、加速康复过程。

总之,中医针灸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和疗效。

针灸科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方案

针灸科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方案

一、颈椎病1.诊断中医诊断:项痹西医诊断:颈椎病2.病史摘要主症:头枕、颈项、肩背、上肢等部位疼痛,及进行性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

3.辨证⑴辨经络①督脉、足太阳经证:颈项、后枕部疼痛,项部僵紧不舒。

②手太阳经证:颈项部不舒,压痛明显,疼痛可沿前臂尺侧放射,第4—5指麻木。

③手阳明经证:颈、肩、上臂的外侧和前臂桡侧发生放射性疼痛、麻木,可伴有拇指、食指和中指麻木。

⑵辨证候①风寒痹阻:久卧湿地或夜寐露肩而致项强脊痛,肩臂酸楚,颈部活动受限,甚则手臂麻木冷痛,遇寒加重,舌淡苔白,脉弦紧。

②劳伤血瘀:在外伤后出现颈项、肩臂疼痛,手指麻木,劳累后加重,项部僵直或肿胀,活动不利,肩胛冈上下窝及肩峰有压痛,舌质紫暗有瘀点,脉涩。

③肝肾亏虚:颈项、肩臂疼痛,四肢麻木乏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或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弱。

4.治疗治法:舒筋骨、通经络。

取局部穴位及手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颈夹脊、阿是穴、天柱、后溪、申脉配穴:督脉、足太阳经证配风府、昆仑;手太阳经证配小海、少泽;手阳明经证配肩髃、曲池、合谷。

风寒痹阻配风门、大椎;劳伤血瘀配膈俞、合谷;肝肾亏虚配肝俞、肾俞。

头晕头痛配百会、风池;恶心、呕吐配中脘、内关;耳鸣、耳聋配听宫、外关。

操作: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

颈夹脊针刺时强调针感传至患侧肩背、前臂。

5.注意:嘱长期伏案或低头工作患者注意颈部保健,工作1小时后要活动颈部,或自我按摩局部,放松颈部肌肉。

平时应注意正确睡眠姿势,枕头高低要适中,同时注意颈部保暖,避免风寒之邪侵袭。

二、肩周炎1.诊断中医诊断:漏肩风西医诊断:肩关节周围炎2.病史摘要肩部疼痛、酸重,呈静止性,有时可向颈部和整个上肢放射,常因感受风寒、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或加重,日轻夜重,肩前、后及外侧均有压痛;主动和被动外展、后伸、上举等功能明显受限。

病变早期以肩部疼痛为主,后期以肩关节活动受限为主。

病情迁延日久,可出现肩部肌肉萎缩。

3.辨证①手阳明经证:以肩前区疼痛为主,后伸疼痛加剧。

中医适宜技术应用-针灸治疗学

中医适宜技术应用-针灸治疗学
v 辨证加减:肝阳上亢者可配行间、百会;痰浊上 扰者可配丰隆、阴陵泉;阴虚阳亢者可配肝俞、肾 俞、三阴交、太溪;阴阳两虚者配关元、照海、命 门。失眠烦躁者可配神门;便秘者可配支沟;胸脘 痞闷者可配内关、足三里;肢麻者可配阳陵泉。
v 方法:每次选用6~8穴,病情轻者,用轻或中度 刺激,留针20~30分钟,中间行针1次。亦可用温 针灸,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重者适当 延长留针时间,每隔3~5分钟行针1次,每日1~2 次,20次为l疗程。
v 2耳针疗法
v 取穴:神门、降压沟、耳尖、肝、肾、缘中、 交感、皮质下。
v 方法:每次选用3~5穴,毫针用中等刺激, 留针30分钟,每隔5~10分钟行针1次,
v (七)肺肾两虚
v 咳喘反复发作,呼多吸少,动则愈甚,痰稀色白, 畏寒肢冷,苔白而滑,脉沉细无力。
【治疗】
v (一)治疗原则 v 发作时宜祛邪豁痰、利气降逆;平时宜扶正固本,
益肺健脾益肾。 v 针刺疗法 v 取穴:肺俞、列缺、天突、太渊。可随证加减. v 方法:每次选用5~7穴,各穴施以中等或较强刺
v 热哮:复方马兜铃涂法——取马兜铃等药为末调 糊,涂定喘、肺俞、膏肓俞穴。方法同上。
v 6. 穴注:取定喘、中府、膻中、肺俞、膏肓俞等 穴,用胎盘组织液4毫升,或0.1%肾上腺素1毫升 或地龙注射液4毫升穴注,各注入0.1~0.2毫升/穴。
v 7. 挑治:①实证:取胸区点、椎环点、背区点以 及压痛点、痧点挑治止喘。②虚证:喘平后,常 灸背区点、足三里、三阴交
v (四)阴阳两虚
v 头昏目眩,畏寒肢冷,下肢酸软,或虚烦、口干、颧红,舌 质光而淡红,脉沉细。
v 【治疗】
v 治疗原则: v 肝阳亢盛-----清肝泻火,平肝潜阳; v 痰浊上扰-----化痰降浊; v 阴虚阳亢-----滋阴潜阳,平肝降火; v 阴阳两虚-----滋肝养肾,补阴壮阳。

中医内科学如何运用针灸疗法治疗内科疾病

中医内科学如何运用针灸疗法治疗内科疾病

中医内科学如何运用针灸疗法治疗内科疾病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研究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而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瑰宝之一,在中医内科学中发挥着独特而显著的作用。

针灸疗法,是通过针刺或艾灸人体穴位,以调节经络气血、平衡阴阳、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其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多种内科疾病。

首先,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如头痛、失眠、面瘫等,针灸疗法有着良好的疗效。

以头痛为例,根据头痛的部位和性质,选取相应的穴位。

如前额头痛,可针刺阳明经的穴位,如头维、合谷等;偏头痛则多取少阳经穴位,如外关、风池等。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能疏通经络,改善气血运行,缓解头痛症状。

失眠的治疗也是如此,通过针刺神门、内关、三阴交等穴位,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心神安宁,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针灸对于高血压、心律失常等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对于高血压患者,针刺曲池、太冲等穴位,能够平肝潜阳,降低血压。

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中,艾灸内关穴可以宁心安神,调整心律。

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等,针灸同样能发挥作用。

例如,感冒初期,针刺风池、大椎等穴位,可以祛风解表,缓解症状。

对于慢性咳嗽和哮喘,艾灸肺俞、膻中穴能够温肺散寒、止咳平喘。

消化系统疾病更是针灸疗法的常见适应证。

如胃痛,可针刺中脘、足三里等穴位,以理气和胃止痛。

对于腹泻,艾灸神阙、天枢等穴位能健脾止泻。

针灸还能调节胃肠蠕动,改善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

内分泌系统疾病中,针灸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通过针刺胰俞、脾俞、肾俞等穴位,可以调节胰岛功能,辅助降低血糖。

在运用针灸疗法治疗内科疾病时,需要准确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人体的疾病是由于阴阳失衡、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的。

因此,在进行针灸治疗前,必须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辨证,明确病因、病机,然后选取相应的穴位和治疗方法。

同时,针灸的操作也需要严格遵循规范。

针刺时,要注意针刺的深度、角度和手法,避免损伤重要的神经、血管和脏器。

董氏针灸常见疾病治疗处方!

董氏针灸常见疾病治疗处方!

董⽒针灸常见疾病治疗处⽅!⼀、头部疾病(⼀)头痛:1、针侧三⾥、侧下三⾥配肾关,留针45分钟,轻症⼆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

(书)2、针灵⾻,⽴可缓和头痛。

3、太阳两⽳配灵⾻⽴⽌(太阳两⽳分别在⼩指掌⾯第⼀、⼆节正中,灵⾻⽳在拇指与⾷指的掌⾻间)[巳经验证](⼆)偏头痛:1、针侧三⾥、侧下三⾥效甚佳。

2、针中九⾥(风市)、效果亦佳。

3、点刺三重、四花⽴可⽌痛。

4、太阳部位疼痛针⾦门效果甚佳。

5、指三重(⼿背,⽆名指第⼆节外侧四分法取⽳三⽳)6、侧三⾥(⾜三⾥后1⼨)、侧下三⾥(侧三⾥2⼨)(三)前头痛:1、针⽕菊⽴⽌头痛。

(⼰验证)2、眉棱⾻痛:针⽕菊⽴效。

(⼰验证)3、点刺四花中效果亦佳。

(四)后头痛:1、冲霄放⾎⽴⽌头痛。

2、针正筋、正宗效果亦佳。

(五)头痛、头胀、久年头痛:脚背六溪⽳⽤三棱针点刺出⾎。

(解溪⽳下1⼨为上溪⽳,其下1⼨为下溪⽳,上下溪左右旁开各1⼨分别为内溪、外溪、前溪、⽔溪⽳,共6⽳)(六)眉棱⾻痛:⽕连(第⼀跖⾻内侧,距趾跖关节2⼨处)⽕菊(第⼀跖⾻内侧,距趾跖关节3⼨处)(视频)(七)感冒头痛:1、三叉三⽳(握拳取⽳,在⽆名指与⼩指叉⼝之中央点取⽳)2、⼆⾓明(⼿背,中指第⼀节中央线上三分法取两⽳、向下斜刺)3、头晕:感冒头痛:三叉三⽳(握拳取⽳,在⽆名指与⼩指叉⼝之中央点进针)配灵⾻ ⼤⽩1、⾼⾎压头晕,先在背部五岭点刺放⾎,再针⽕硬可⽴降⾎压,并⽌眩晕。

(书)2、脑贫⾎头晕,针通关、通⼭、通天。

(⼋)正脑三⽳:主治:脑鸣、脑神经痛,咳嗽不⽌(⽴即见效) 取⽳:(77-1)⾜后跟筋正中央,正脑⼀⽳距⾜后跟4.5⼨,也就是距正筋⽳上1⼨,正脑⼆⽳、三⽳相距各2⼨。

⼆、眼部疾病(⼀)视⼒模糊:1、⾼⾎压引起的眼花,先点刺五岭,再针下三皇。

2、针明黄,留针,捻转即愈。

配复溜效更佳。

(⼆)麦粒肿:1、针灵⾻,左右交刺⼀次即愈。

2、脾俞、胃俞点刺出⾎亦佳。

(三)⽬⾚:1、⽿尖放⾎,效果甚佳。

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

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

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一、中风后遗症:1、半身口眼涡斜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处方:地仓颊车合谷太冲随证配穴:牵正、人中、阳白、下关。

经验法:取牵正、地仓、颧、阳白四穴,运针至滞针后牵引,以患侧面颊潮热为宜。

二、眩晕(附:高血压)1、气血不足:以培补脾胃为主,用补法、灸法。

脾俞足三里气海白会可配伍膈俞、风池。

2、肝阳上亢:以清潜肝阳为主,用泻法。

风池肝俞肾俞行间侠溪3、痰湿中阻:以运脾化痰为主,用平补平泻,可灸。

丰隆中脘内关解溪头维水针:(1)合谷太冲(2)内关风池可用VitB12100微克0.5毫升,隔日注射一次。

耳穴:肾神门枕内耳脑高血压:(1)曲池足三里(2)风池太冲配穴:头痛:印堂太阳失眠:神门心悸:内关三、头痛:1、风邪袭络:按部位分经取穴,用泻法,留针。

颠顶部:百会行间通天阿是穴前头部:上星头维合谷阿是穴侧头部:率谷太阳侠溪阿是穴后头部:天柱风池昆仑阿是穴2、肝阳上亢:取足厥阴、少阳经穴为主,用泻法。

风池百会侠溪行间3、气血不足:取任、督脉经穴和背俞穴为主,用补法、并灸。

百会气海肝俞脾俞肾俞合谷足三里4、血淤阻络:参照1取穴,用泻法、留针,或点刺出血。

耳穴:枕额脑神门四、三叉神经痛:五、面瘫:以手、足阳明经为主,手、足少阳经为辅。

采用局部近取与循经远取相结合的方法。

初起宜浅刺,一周后可予透刺或斜刺。

1、不遂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

处方:上肢肩隅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随证配穴:上肢轮取肩、后溪等;下肢取血海、委中太溪等风池翳风颊车地仓合谷太冲配穴:鼻唇沟平坦:迎香鼻中沟歪斜:人中颏唇沟歪斜:承浆目不能合:攥竹阳白面颊板滞:四白经验法:取牵正、地仓、颧、阳白四穴,运针至滞针后牵引,以患侧面颊潮热为宜。

水针:VitB1100mg或VitB12100ug注射翳风、牵正,每日或隔日。

六、痹证(附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处方:行痹:膈俞血海;痛痹:肾俞关元;着痹:足三里商丘:热痹:大椎曲池。

中医针灸治疗常见疾病的优势在哪里

中医针灸治疗常见疾病的优势在哪里

中医针灸治疗常见疾病的优势在哪里在医学的广阔领域中,中医针灸作为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对于许多常见疾病,针灸治疗展现出了独特且显著的优势,这些优势不仅体现在其疗效上,还涵盖了治疗过程、副作用以及对整体健康的综合影响等多个方面。

首先,针灸治疗具有良好的疏通经络作用。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一个复杂的经络系统,气血在其中运行,维持着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当经络受阻时,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引发各种疾病。

例如,长期的伏案工作可能导致肩颈部位的经络堵塞,从而引发疼痛和僵硬。

针灸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施针,可以刺激经络,促进气血的流通,有效地缓解疼痛和不适。

相比之下,一些常规的治疗方法可能仅仅针对症状进行缓解,而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经络堵塞的问题。

其次,针灸在调节人体的气血平衡方面表现出色。

气血的盈亏和失衡是许多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

比如,女性常见的月经不调,可能是由于气血不足或者气血瘀滞所致。

针灸能够根据个体的气血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理。

通过刺激相关穴位,激发身体自身的调节机制,增加气血的生成和运行,使气血达到平衡状态,从而改善月经不调的症状。

这种从内部调节气血的方式,相较于单纯依靠药物来调节激素水平,更注重整体的平衡和身体自身的修复能力。

再者,针灸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

以偏头痛为例,其发病机制复杂,往往与神经递质的紊乱、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异常等因素有关。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缓解神经紧张,改善血管的舒缩状态,从而减轻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和程度。

而且,针灸治疗的效果通常较为持久,能够减少疾病的复发。

与长期依赖止痛药来缓解偏头痛相比,针灸不仅避免了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嗜睡等,还能够从根本上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在治疗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方面,针灸也大显身手。

如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常遭受腰部疼痛、下肢麻木和放射痛的折磨。

针灸能够放松紧张的肌肉,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缓解疼痛和麻木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
一、中风后遗症:
1、半身口眼涡斜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处方:地仓颊车合谷太冲
随证配穴:牵正、人中、阳白、下关。

经验法:取牵正、地仓、颧、阳白四穴,运针至滞针后牵引,以患侧面颊潮热为宜。

二、眩晕(附:高血压)
1、气血不足:以培补脾胃为主,用补法、灸法。

脾俞足三里气海白会可配伍膈俞、风池。

2、肝阳上亢:以清潜肝阳为主,用泻法。

风池肝俞肾俞行间侠溪
3、痰湿中阻:以运脾化痰为主,用平补平泻,可灸。

丰隆中脘内关解溪头维
水针:(1)合谷太冲(2)内关风池可用VitB12100微克0.5毫升,
隔日注射一次。

耳穴:肾神门枕内耳脑
高血压:(1)曲池足三里(2)风池太冲
配穴:头痛:印堂太阳失眠:神门心悸:内关
三、头痛:
1、风邪袭络:按部位分经取穴,用泻法,留针。

颠顶部:百会行间通天阿是穴
前头部:上星头维合谷阿是穴
侧头部:率谷太阳侠溪阿是穴
后头部:天柱风池昆仑阿是穴
2、肝阳上亢:取足厥阴、少阳经穴为主,用泻法。

风池百会侠溪行间
3、气血不足:取任、督脉经穴和背俞穴为主,用补法、并灸。

百会气海肝俞脾俞肾俞合谷足三里
4、血淤阻络:参照1取穴,用泻法、留针,或点刺出血。

耳穴:枕额脑神门
四、三叉神经痛:
分支近取远取
第一支痛攥竹阳白鱼腰合谷内庭
第二支痛四白颧
第三支痛承浆颊车下关
五、面瘫:以手、足阳明经为主,手、足少阳经为辅。

采用局部近取与循经
远取相结合的方法。

初起宜浅刺,一周后可予透刺或斜刺。

1、不遂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

处方:上肢肩隅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
下肢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
随证配穴:上肢轮取肩、后溪等;下肢取血海、委中太溪等
风池翳风颊车地仓合谷太冲
配穴:鼻唇沟平坦:迎香鼻中沟歪斜:人中颏唇沟歪斜:承浆
目不能合:攥竹阳白面颊板滞:四白
经验法:取牵正、地仓、颧、阳白四穴,运针至滞针后牵引,以患侧面颊潮热为宜。

水针:VitB1100mg或VitB12100ug注射翳风、牵正,每日或隔日。

六、痹证(附肩周炎、坐骨神经痛)
处方:行痹:膈俞血海;痛痹:肾俞关元;
着痹:足三里商丘:
热痹:大椎曲池。

分部:肩部:肩肩肩井
肘部:曲池外关合谷尺泽
腕部:外关阳溪
背脊:人中及膀胱经诸穴
髀部:环跳悬钟
股部:承扶阳陵泉
膝部:犊鼻梁丘阳陵泉
踝部:照海昆仑太溪
肩周炎:肩肩肩井曲池外关阳陵泉
坐骨神经痛:肾俞环跳委中承山阳陵泉昆仑三阴交
七、腰痛:
处方:肾俞委中阿是穴
配穴:寒湿:风府劳损:膈俞肾虚:命门太溪
八、哮喘:
处方:实证:膻中列缺肺俞尺泽
随证配穴:风寒:风门;痰热:丰隆;喘甚:天突定喘
虚证:肺俞气海肾俞足三里太渊太溪
灸法:大椎风门肺俞膻中——冬病夏治
九、胃痛
肝气犯胃:中脘内关足三里阳陵泉太冲
脾胃虚寒:脾俞胃俞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
水针:脾俞胃俞中脘内关足三里(每次选1-3穴)十、阳痿:
基本处方:肾俞命门三阴交关元
临床经验:
命门火衰:关元气海三阴交(交信)——温针灸 +神阕灸
心脾两亏: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交信)关元
惊恐伤肾:心俞肾俞气海三阴交
水针:关元肾俞中极(VitB1 50mg,轮流取穴,2-3天一次,四次一疗程)
十一、月经不调:
基本方:气海三阴交
随证配穴:
经早:太冲太溪经迟:血海归来
经乱:肾俞交信脾俞足三里
耳穴:卵巢子宫肾肝屏间十二、痛经:
基本方:实证:中极地机三阴交
虚证:命门肾俞关元足三里
耳穴:卵巢子宫肾屏间十三、胎位不正:
取穴:至阴
方法:操作时须解开腰带,做靠背椅上或仰卧床上,以艾条灸两侧至阴穴15-20分钟,每天1-2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