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概述及常见病
针灸治症汇总
针灸治症汇总“ 概要:治头症(全头痛、头顶痛、偏头痛、⽿后痛、印堂痛、眉棱⾻痛、后脑痛、脑瘤、脑病诊断),治眼症(⾚红肿痛、⽣翳、⽩内障、近视眼),治⿐症(息⾁、⿐炎、⿐⾎、⿐癌、⿐⼦久病),治⽿症(⽿虚症、⽿鸣、⽿实症、⽿痛、麝⾹矾⽯散),新⽣⼉倒提打屁股。
”本篇针灸治症汇总,从⼈体头部⾄脚部,依次介绍各个部位病症的针灸治疗⽅法。
01—治头症头痛:针法可以治疗世界上任何头痛,不管多严重。
全头痛:整个头痛,下针百会,近取⽳。
若不能解决,下针涌泉,⼈马上头上清凉下来。
(百会下针:百会前5分,向后平刺⾄百会)头顶痛:百会处头痛,如撞击、磕碰到头顶(百会位置),也是⽤百会、涌泉法。
偏头痛:胆经循⾏区域痛,胆经治疗。
先下针偏头痛对侧⼿的合⾕,然后下针偏头痛侧太阳透率⾕。
若偏头痛兼恶⼼,可加针中脘、内关、⾜三⾥、公孙(下中脘恶⼼⽌,就不⽤继续下后⾯的⽳道)。
太阳透率⾕⽿后痛:三焦经经过⽿后,三焦经取⽳。
初痛,下针⼦⽳天井,久痛下母⽳中渚⽳(夏⾄⾄冬⾄),冬⾄以后⼦⽳中渚、母⽳天井。
印堂痛:额头痛,下针中脘。
(额头痛与胃有关)⽴竿见影。
眉棱⾻痛:下对侧奇⽳眉棱点(也叫肾关⽳),阴陵泉下⼀⼨。
双侧痛下双侧。
(阴陵泉下1⼨)后脑痛:脑后⾯,或者颈项的地⽅痛。
近取⽳同侧天柱下针。
膀胱经上取⽳,初痛实症下⼦⽳束⾻,久痛虚症下母⽳委中。
(天柱,两⼤筋外侧脑⾻下缘)脑瘤:不⼀定会头痛,会全⾝抖动、颤动,眼睛上吊。
处⽅:全蝎、蜈蚣等量烤⼲打粉,胶囊服⽤,熄风⽌痉。
下针:百会、涌泉,百会消导,头部六阳交汇涌泉在管,下针就是⽴标杆,涌泉往下引导,组合起来消导。
脑病诊断:脑萎缩(⽼年痴呆)、脑⾥长东西,绝⾻⽳(⼜名悬钟)会有压痛点(很痛),属于胆经,外踝裸上3⼨。
脑萎缩为虚症,脑瘤为实症,区别在于,脑瘤14椎命门同时会有压痛(旁开1.5⼨为肾俞,肾主脑)。
第⼗三椎旁开3.5⼨,为痞根⽳,脑瘤也可以找到压痛点,痞根就是肿瘤吸收营养的地⽅,下针痞根如斩断肿瘤的根。
针灸治疗常见疼痛病症
针灸治疗常见疼痛病症疼痛是一种常见的身体不适,它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在现代医学中,有许多方法可用于缓解和治疗疼痛,而其中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方法就是针灸。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细针,以调节身体的能量和循环来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针灸治疗常见疼痛病症的相关知识和应用。
一、头痛与偏头痛头痛是一种常见而烦人的问题,它可以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而针灸被发现对于治疗头痛和偏头痛有很好的效果。
根据中医的理论,头痛通常是由于气血不畅所致,而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促进气血的流通,从而缓解头痛的症状。
二、背痛背痛是一个常见的健康问题,尤其在现代人常常长时间坐着或弯腰工作的情况下。
针灸在缓解背痛方面被证明是有效的。
通过刺激背部和脊椎周围的穴位,针灸可以减轻背痛的程度和频率,并促进康复。
三、颈椎病颈椎病是一种与现代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常见疾病,它通常会导致颈部疼痛、僵硬和运动受限。
针灸可以在减轻颈椎病症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在颈部和肩膀的特定穴位施行针灸,可以缓解颈椎病的疼痛和不适,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关节炎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特点是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障碍。
针灸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来缓解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通过在受影响的关节周围施针,针灸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血液循环,并促进关节的康复。
五、月经痛月经痛是许多女性在经期过程中常常面临的问题。
针灸已被证明对于缓解月经痛有着显著的疗效。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施灸或施针,针灸可以调节女性的内分泌平衡,减轻痛经和经前症状,并改善整体的身体状况。
综上所述,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治疗常见疼痛病症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它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和调节身体的能量和循环,来缓解和治疗疼痛问题。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应该在经过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效果的最大化。
最后,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探索针灸疗法,并为他们的健康带来积极的影响。
针灸治疗常见病症
针灸治疗常见病症针灸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身体的穴位来调节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中医学中,针灸被广泛应用于常见病症的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病症并探讨针灸治疗的原理和应用。
一、头痛头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不适症状之一。
针灸治疗头痛病症的原理是通过刺激头部和颈部的穴位,调理气血运行,舒缓疼痛。
常用的穴位包括太阳穴、风池穴和身体的背部,如大椎穴等。
针灸治疗头痛常常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具有疗效显著的优点。
二、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一类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针灸治疗消化不良的原理是通过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肠胃蠕动。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穴、中脘穴和内关穴等。
针灸治疗消化不良不仅能够缓解症状,还能够改善消化系统的整体功能。
三、失眠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针灸治疗失眠的原理是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稳定和平衡,改善睡眠质量。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涌泉穴、神门穴和内关穴等。
针灸治疗失眠可以有效地改善睡眠质量,帮助人们恢复健康的睡眠。
四、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女性常见的生理问题,会给女性带来很多不适。
针灸治疗月经不调的原理是通过调节子宫和卵巢功能,达到恢复月经周期和缓解症状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包括关元穴、足三里穴和气海穴等。
针灸治疗月经不调可以减轻症状,帮助女性维护健康的生理周期。
五、慢性疲劳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身体疲劳症状,会导致人们长期感到疲惫不堪。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原理是通过调节全身气血运行和神经系统的平衡,减轻疲劳感。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穴、气海穴和阳陵泉穴等。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可以明显改善人们的体力状况,提升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治疗常见病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它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帮助人们缓解疼痛和不适。
在实践中,针灸疗法通常与中药、按摩等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针灸治疗常见疾病的原理和方法
针灸治疗常见疾病的原理和方法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针灸也得以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成为一种重要的综合治疗方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针灸治疗常见疾病的原理和方法。
一、针灸治疗的基本原理针灸治疗的基本原理是在人体穴位上采用针刺或灸烧等方法,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人体穴位是指身体上一些特定的位置,它们与身体的内脏、肌肉、骨骼和神经等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经络是指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贯穿全身,负责人体各个部位及器官的代谢、运行和调节等功能。
针灸治疗的原理在于通过针刺或灸烧等方法刺激人体经络,调节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针灸治疗中,根据疾病的不同症状和病因,选用不同的穴位和方法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二、针灸治疗的适应症1. 内科疾病:包括感冒、咳嗽、哮喘、胃病、肝病、脾病等。
2. 外科疾病:包括疼痛症、风湿病、骨折、腰痛、肩周炎等。
3. 妇科疾病:包括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4. 皮肤病:包括荨麻疹、湿疹、银屑病、痤疮等。
5. 神经病:包括头痛、失眠、抑郁症、癫痫等。
6. 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关节炎等。
三、针灸治疗的方法1. 针刺法:针刺法是指通过针刺的方式刺激穴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刺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针头和穴位,并根据病情和体质调整刺激时间和穴位。
2. 电针法:电针法是指在针入穴顶后,通过电流的作用改变穴位的生理活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电针法需要根据病情和体质调整电流强度和时长。
3. 灸法:灸法是指通过在穴位上燃点艾叶或灸条等物,使其产生局部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灸疗也需要根据病情和体质调整燃灸时长和穴位选择。
4. 推拿法:推拿法是指通过手法对经络和穴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调节气血、舒筋活络的效果。
推拿疗法需要根据病情和体质调整刺激力度和时长。
中医针灸教学课件ppt
颈椎病是一种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骨质增生等原因引起的疾病,针灸治疗颈椎病可 以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
针灸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颈椎病主要选取颈部附近的穴位,如风府穴、大椎穴、天柱穴等,同时根据患者 症状进行配穴,如上肢麻木加曲池穴、合谷穴等。
治疗周期与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颈椎病一般需要10-20次治疗,每次间隔1-2天,期间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和 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和电脑等。
针灸后,患者可能会出现酸胀、疼痛 等感觉,属于正常反应,可适当休息 或热敷。
如出现晕针、断针、气胸等情况,应 立即报告医生并进行相应处理。
要点三
注意事项
对于初次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应先 进行小剂量刺激,逐渐增加刺激量; 对于急性炎症、恶性肿瘤等患者,针 灸治疗需谨慎。
05
针灸学习建议
加强基本技能的练习
熟练掌握针灸基本技能
包括正确的进针、运针、针刺角度和深度等,可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技能水平 。
学习多种针灸手法
了解和掌握多种针灸手法,包括补法、泻法、平补平泻等,以便更好地适应 临床需要。
注重临床实践
积极实习
参加医院、诊所等临床实习,观察老师的治疗过程,了解不同病症的针灸治疗方 法。
参与病人治疗
在老师指导下,尝试对病人进行针灸治疗,积累实践经验。
,期间要注意保暖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食用生冷刺激性食物。
04
针灸的注意事项
针灸的禁忌
禁忌人群
针灸并非适合所有人群,对于年老体弱、气血虚弱、脏腑功能 低下者,以及妊娠妇女等,针灸应谨慎使用。
禁忌部位
有些特殊部位不宜进行针灸,如乳头、阴部等,防止造成意外 损伤或感染。
禁忌病情
对于有出血倾向或患有皮肤感染、炎症、肿瘤等病症的患者, 针灸治疗应慎重考虑。
(完整)针灸
(完整)针灸毫针指以毫针针刺穴位,起到协调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行气活血,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
【功效】疏通经络、调和阴阳。
【适应症】风寒湿痹,腰肌劳损、腰腿疼痛、肩周炎、骨质增生、腰椎问盘突出、痛经、经闭、面瘫、腹痛等;感冒;呕吐、胃痛、腹泻:久泄、久痢、遗尿、早泄、阳痿等;内脏下垂、脱肛、崩漏等.【禁忌症】1、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
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
2、妇女怀孕三个月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
若怀孕三个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
至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办应予禁剌.如妇女行经时,若非为了调经,亦不应针剌。
3、小儿囟门末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4、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的部位,不宜针刺.【操作方法】l、针具选择:使用一次性针具,在临床上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的长幼、形体肥瘦,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虚实,病变部位的表里浅深和所取腧穴,所在具体部位,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具.2、体位选择:根据处方选取腧穴的所在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既有利于俞穴的正确定位,又便于针灸的施术操作和较长时间留针而不致疲劳为原则。
3、消毒:医生的手指和病人的施针部位。
4、进针:临床上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以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持毛笔,故右手称为“刺手”。
左手爪切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称生手为“押手”。
刺手的作用,是掌握什具,施行手法操作;进针时,运指力于针尖,而使针刺入皮肤,行针时便于左右捻转,上下提插和弹震刮搓以及出针时手法操作等。
押于的作用,主要是固定腧穴位置,夹持针身协助刺手进针,使针身有所依附,保持针垂直,力达针尖,以利于进针,减少刺痛和协助调节、控制针感.5、行针:行针亦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以及进行补泻而实施的各种针刺手法。
针灸治疗常见病
其他治疗
1.穴位贴敷法 选肺俞、定喘、风门、膻中、丰隆,用白附子,洋金 花,川椒,樟脑制成粉剂。将药粉少许置穴位上,用胶布贴敷,每3~ 4日更换1次,最佳在三伏天应用。亦可用白芥子、甘遂、细辛、丁香、 苍术、川芎等量研成细粉,加入基质,调成糊状,制成直径1厘米圆饼, 贴在穴位上,用胶布固定,每3天更换1次,合用于内伤咳嗽。
治疗
【治则】风寒证—祛风散寒、宣肺解表,针灸并用, 泻法
风热证—疏散风热、清利肺气
暑湿证—清暑化湿、疏表和里,只针不灸,泻法
【主穴】风池、大椎、列缺、合谷、外关
【方义】风池、大椎、外关—疏风祛邪解表
合谷—祛风清暑、解表清热
列缺—宣肺止咳
配穴
风寒感冒者,加风门、肺俞 风热感冒者,加曲池、尺泽、鱼际 鼻塞者,加迎香 体虚感冒者,加足三里 咽喉疼痛者,加少商、商阳 全身酸楚者,加身柱 暑湿者,加中脘、足三里
病因病机
不论是风火外袭还是胃火炽盛,火邪循经上炎均可引起 牙痛。又因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亦可 引起虚火牙痛。
实——风火外袭——风火牙痛
火(热)
胃火炽盛——胃火牙痛
虚——虚火上炎——虚火牙痛
临床体现
牙痛每因冷、热、酸、甜等刺激而发作或加重。可伴有牙龈红肿、 牙龈出血、齿龈萎缩、牙齿松动、咀嚼困难或有龋齿存在。 1.风火外袭:发作急骤,牙痛剧烈,牙龈红肿,喜凉恶热。兼发烧、 口渴、腮颊肿胀。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2.胃火炽盛:牙痛剧烈,牙龈红肿甚至出血,遇热更甚。伴口臭、尿 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数。 3.虚火上炎:牙齿隐隐作痛,时作时止,午后或夜晚加重,日久不愈 可见齿龈萎缩,甚则牙根松动。伴腰膝酸软、头晕眼花,舌质红嫩、少 苔或无苔,脉细数。
常见病症针灸治疗
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一、中风本病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为主证。
其发生多由肝阳偏亢,气血上逆所致。
中风包括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脑血管意外疾病。
1.闭证:神志昏沉,牙关紧闭,两手紧握,面赤气粗、喉中痰鸣、二便闭塞、脉弦滑而数。
治法:取督脉和十二井穴为主,平肝熄风,开窍启闭,用毫针泻法或点刺出血。
处方:人中面、十二井、太冲足背、丰隆小腿、劳宫手掌。
十二经脉各有一个井穴,总称十二井穴。
即:少商(肺)拇指,商阳(大肠)食指,厉兑(胃)足食趾,隐白(脾)拇趾,少冲(心)小指,少泽(小肠)小指,至阴(膀胱)小趾,涌泉(肾)足底,中冲(心包)中指,关冲(三焦)无名指,足窍阴(胆)无名趾,大敦(肝)拇趾。
加减:牙关紧闭加颊车面、合谷手;语言不利加哑门项、廉泉颈、通里前臂、关冲无名指。
2.主治:目合口张、手撒遗溺、鼻鼾息微、四肢逆冷、脉象细弱等。
治法:取任脉经穴为主,用大艾炷灸之。
处方:关元腹。
神阏腹(隔盐灸)附注:(1)凡年高形盛气虚,或肝阳亢越,自觉头晕、指麻者,宜注意饮食起居,并针灸风市、足三里等穴作为预防措施。
(2)指导病员进行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并配合推拿、理疗。
(3)脑血管意外急性期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二、感冒1.风寒感冒主证:头痛、四肢酸楚,鼻塞流涕,咽痒咳嗽,咯稀痰、恶寒发热(或不热)、无汗、脉浮紧、舌苔薄白。
治法:取手太阴、阳明和足太阳经穴为主,毫针浅刺用泻法;体虚者平补平泻,并可用灸。
处方:列缺手腕、风门胸背、风池枕、合谷手。
2.风热感冒主证:发热汗出、微恶寒、咳嗽痰稠、咽痛、口渴、鼻燥、脉浮数、苔薄微黄。
治法:取手太阴、阳明、少阳经穴为主。
毫针浅刺用泻法。
处方:大椎胸背、曲池肘、合谷手、鱼际手、外关手腕。
三、中暑1.轻证主证:身热少汗、头晕、头痛、胸闷、恶心、烦渴、倦怠思睡、舌苔白腻,脉濡数。
治法:取督脉和手阳明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
处方:大椎胸背、曲池肘、合谷手、内关手腕。
中医针灸常见病症治疗
中医针灸常见病症治疗针灸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它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平衡阴阳、调整脏腑功能等,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中医针灸的常见病症治疗。
一、头痛:针灸治疗头痛可以取穴太阳穴、合谷穴等。
太阳穴位于太阳穴凹陷处,用食指按压并稍微揉动,每次5分钟,可缓解头痛。
合谷穴位于拇指与食指骨融合的骨缝处,用拇指和食指并拢按压,每次5分钟,可减轻头痛症状。
二、颈椎病:针灸治疗颈椎病可以选取风池、天柱穴等穴位。
风池穴位于颈椎两侧肌肉中,用双手的指肚按摩揉动,每次5分钟,有助于舒缓颈椎病症状。
天柱穴在颈椎的最高点处,用拇指按压并稍作旋转按摩,每次5分钟,可缓解颈椎疼痛。
三、肩周炎:针灸治疗肩周炎可以选择肩井、秉风穴等。
肩井穴位于肩胛骨下缘凹陷处,用拇指按压并稍微揉动,每次5分钟,可减轻肩周炎的症状。
秉风穴位于肩胛骨的外侧,用拇指按压并稍作旋转按摩,每次5分钟,有助于缓解肩周炎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四、胃痛:针灸治疗胃痛可以取足三里、太冲穴等。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侧,用拇指按压并稍微揉动,每次5分钟,可以缓解胃痛症状。
太冲穴位于脚背的凹陷处,用拇指按压并稍作旋转按摩,每次5分钟,有助于调理胃气。
五、月经不调:针灸治疗月经不调可以选取关元、曲池穴等穴位。
关元穴位于脐中央凹陷处,用拇指按压并稍微揉动,每次5分钟,有助于调节月经周期。
曲池穴位于胸部正中线的第4肋间,用拇指按压并稍作旋转按摩,每次5分钟,可以缓解月经不调引起的腹痛。
中医针灸治疗常见病症的原理是在特定的穴位上施加刺激,通过调理人体气血运行,恢复脏腑功能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仅适用于某些疾病,并不是所有疾病都适合进行针灸治疗,因此在接受针灸治疗前需咨询专业医生和针灸师的意见。
总之,中医针灸是一种独特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地缓解和治疗许多常见病症。
通过选择适当的穴位和施加刺激,针灸能够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一种整体调理的效果。
中医针灸疗法有哪些常见适应症
中医针灸疗法有哪些常见适应症中医针灸疗法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实践与发展,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显著的疗效,为人类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针灸疗法包括针刺和艾灸两种主要手段,通过刺激人体经络穴位,调节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预防保健的目的。
那么,针灸疗法究竟有哪些常见的适应症呢?首先,针灸在疼痛性疾病的治疗中表现出色。
比如常见的头痛,无论是偏头痛、紧张性头痛还是丛集性头痛,针灸都能发挥一定的缓解作用。
其原理在于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改善头部的血液循环,放松紧张的肌肉,从而减轻疼痛。
颈椎病也是现代人常见的疾病之一,长期伏案工作、不良的坐姿等都可能导致颈椎病变。
针灸可以疏通颈部经络,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神经根受压,从而改善颈部疼痛、僵硬、上肢麻木等症状。
肩周炎患者同样能从针灸治疗中获益。
肩周炎常导致肩部疼痛、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针灸能够促进肩部气血运行,松解粘连的组织,增加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痛、下肢放射痛,针灸也有较好的疗效。
通过刺激腰部及相关穴位,调整脊柱的力学平衡,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缓解疼痛和麻木症状。
其次,针灸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面瘫,也就是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针灸可以刺激面神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面部肌肉的运动功能,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面部表情。
中风后遗症也是针灸的适应症之一。
中风后患者可能出现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等问题。
针灸能够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激发神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语言能力,改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失眠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针灸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平衡阴阳,宁心安神,从而改善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减少多梦、易醒等症状。
再者,针灸对于消化系统疾病也有不错的疗效。
比如胃痛,可能由于饮食不当、情志不畅等原因引起。
针灸可以调节胃肠蠕动,缓解胃部痉挛,减轻疼痛,促进消化。
针灸推拿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针灸推拿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针灸推拿科是中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其主要通过针灸和推拿手法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临床上,针灸推拿科有许多优势病种,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中的几个常见疾病及诊疗方案。
一、颈肩腰腿疼痛颈肩腰腿疼痛是目前非常常见的病症,常常由于生活和工作姿势不正确、过度劳累、缺乏运动等原因引起。
针灸推拿科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的经络和穴位,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痛感,并且能够改善肌肉的松弛度,减轻疼痛。
主要治疗方法为针刺和推拿。
1.针刺:通常采用局部和远端穴位,如肩井穴、足三里穴等。
通过在疼痛处或相应的穴位上进行针刺,可以刺激经络和穴位,调节气血运行。
针刺时注意要深浅适度,避免误伤。
2.推拿:推拿是通过按摩和揉捏的手法来调节气血,缓解疼痛。
可以结合草药拔罐等辅助治疗方法来增强疗效。
二、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是很常见的病症,常见的有胃痛、腹泻、便秘等。
针灸推拿科可以通过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缓解病症,并且具有较好的疗效。
1.针刺:常用的穴位有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穴、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等。
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调节脾胃功能,缓解胃痛和腹泻等症状。
2.推拿:推拿可以通过按摩和揉捏腹部来刺激和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缓解胃肠道的不适。
三、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偏头痛、神经性耳鸣等症状,常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针灸推拿科可以通过调节气血的运行和神经的功能,缓解症状,并且较少出现副作用。
1.针刺:常用的穴位有足阳明胃经的额外穴、手太阳小肠经的阳池穴等。
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调节神经的功能,缓解疼痛和其他不适。
2.推拿:推拿可以通过按摩和揉捏头部和颈部来刺激神经和穴位,缓解头痛和耳鸣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针灸推拿治疗时,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严格掌握治疗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
常见病针灸治疗PPT课件
针灸治疗头痛的方法包括针刺、艾灸和拔罐等,主要选取百会、太阳、头维等穴位,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针 灸治疗头痛可有效缓解各种类型的头痛,如偏头痛、紧张性头痛和丛集性头痛等,减轻疼痛程度,减少发作频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失眠
总结词
针灸治疗失眠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 技术手段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针灸治疗的技术手段也将不断创新。例如, 电针、温针等新型针灸方法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提高针灸治疗的疗效和舒适 度。
• 多学科融合发展:未来,针灸治疗将更加注重与其他医学学科的融合发展。例 如,针灸与中药、推拿、拔罐等中医治疗方法相结合,将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 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针灸治疗也将借鉴现代医学的科技成果,不断完 善和发展。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 ,调节经络气血,达到治 疗疾病的目的。
脏腑学说
针灸能够平衡脏腑功能, 调和阴阳,使身体恢复健 康。
气滞血瘀理论
针灸能够疏通经络,调和 气血,治疗气滞血瘀引起 的疾病。
临床实践与案例分析
临床应用
实践经验
针灸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于各种常 见病的治疗。
总结针灸治疗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为 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失眠的方法包括针刺、艾灸和拔罐等,主要选取神门、心俞、三阴交 等穴位,以养心安神、调和阴阳。针灸治疗失眠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延长睡 眠时间,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胃痛
总结词
针灸治疗胃痛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缓解疼痛,改善胃肠功能。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胃痛的方法包括针刺、艾灸和拔罐等,主要选取中脘、足三里、内关等 穴位,以调理气机、和胃止痛。针灸治疗胃痛可有效缓解胃痛症状,改善胃肠功 能,预防胃痛复发。
《针灸治疗疾病的优势及针灸治疗6大类疾病综述2600字》
针灸治疗疾病的优势及针灸治疗6大类疾病综述目录针灸治疗疾病的优势及针灸治疗6大类疾病综述 (1)一、呼吸系统疾病 (1)二.循环系统疾病 (2)三、内分泌疾病 (2)四、骨关节疾病 (3)五、妇科疾病 (3)六、男科疾病 (4)参考文献: (4)针灸既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在现代医学的发展下开始腾飞的治疗措施。
许多人认为针灸就是“扎针”,实际上针灸是两种常见中医治疗的总称,针法和灸法。
人们利用金属针具或艾炷、艾卷,在人体特定的部位进针施灸,用以治疗疾病,解除病痛,并由此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人体经络腧穴理论,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
经过漫长的经验累积和现代医学的科学验证,针灸治疗在某些疾病中具有一定优势,单独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这些疾病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下面为大家介绍针灸擅长治疗的6大类疾病。
一、呼吸系统疾病大家对中医常有的认知误区之一就是“中医只能治疗慢性疾病,急症还得靠西医”,实际上,许多急症目前的治疗都有中医的参与,中医治疗某些急性疾病也有独特的优势,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就是最好的例子,使用针灸的治疗方法对手太阴肺经、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相关穴位进行治疗,如合谷(大肠)、大椎(督脉)、足三里(胃)等穴位,都可以起到疏风散寒,鼓舞正气等治疗作用。
治疗时只要找到人体的敏感点或穴位,通过针灸等加以疏通,即可改善局部微环境,使感冒、鼻窦炎等呼吸道疾病得以解除。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并非人们想象中的“见效慢”,只要明确病因,找准穴位,可使咽痛、鼻塞不通等呼吸道症状,在一分钟之内就能减轻甚至消失。
如慢性鼻窦炎的患者针刺患者迎香穴效果往往立竿见影。
对于慢性虚损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的稳定期、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本身存在久病多虚、多瘀的病理基础,使用针灸可以调理气血,减少日后急性发作的次数,减少住院率等等。
二.循环系统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进程不断加剧,循环系统疾病已成为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每年死于冠心病的患者已经超过死于恶性肿瘤的患者,循环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也是针灸治疗的长处。
针灸治疗学
头痛
针灸能够缓解血管紧张,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 头痛症状。
帕金森病
针灸可以调节神经递质, 改善肌肉僵硬和震颤等症 状。
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案
感冒
针灸可以发汗解表,缓解 感冒症状,如鼻塞、流涕 、咳嗽等。
哮喘
针灸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和 呼吸系统功能,减轻哮喘 发作时的症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针灸可以改善肺部通气功 能,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 。
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免疫力
针灸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减少感冒、 咳嗽等常见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健康
水平。
调节内分泌系统
针灸能够调节内分泌系统,改善激素水平 ,对于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疾病有很好的治 疗效果,如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
改善心理状态
针灸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焦虑 、抑郁等心理问题,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 水平。
促进医学模式转变
针灸治疗学的发展推动了医学模式从单一的 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 转变,强调了人体内外环境的和谐与平衡。
06
针灸治疗学在现代医学中的 地位和作用
与现代医学的结合点探讨
针灸治疗学与神经生理学的结合
针灸刺激穴位能够引起神经系统的反应,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和神经肽的释放,达到治疗疾 病的目的。现代医学的神经生理学为针灸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传承和发展传统医学
针灸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研究和发展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 医学的精髓。
提供有效治疗方法
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为许多疾病 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对于一些 药物难以治愈的疾病具有独特的优势。
丰富医学理论体系
针灸治疗学的研究成果为传统医学理 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推动了医学 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针灸科常见病诊疗方案
针灸科常见病诊疗方案针灸科是中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运用针灸手段来治疗病症。
下面将介绍针灸科常见病的诊疗方案。
一、头痛针刺穴位:百会穴、风池穴、太阳穴、巅顶穴、昆仑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等。
常用疗法:按揉、捻转、拔罐、针刺等。
二、颈椎病针刺穴位:风池穴、天柱穴、大椎穴、肩井穴、肩髃穴、四白穴、肩外俞穴、孔最穴等。
常用疗法:针刺、拨叩、按揉、捻转等。
三、肩周炎针刺穴位:肩井穴、肩中俞穴、中渚穴、昆仑穴、睛明穴、翳风穴、天宗穴、曲池穴等。
常用疗法:针刺、点刺、按揉、揉捻等。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刺穴位:筋缩穴、阳关穴、中脘穴、委中穴、委阳穴、髂疏穴、承山穴、委中穴、白马穴、腰阳关穴等。
常用疗法:针刺、灸疗、按揉、推拿等。
五、膝关节炎针刺穴位:伏兔穴、阳陵泉穴、委阳穴、阴陵泉穴、忌兔穴、阳陵泉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等。
常用疗法:针刺、灸疗、按揉、推拿等。
六、失眠针刺穴位:百会穴、神庭穴、心窗穴、三阴交穴、内关穴、太渊穴等。
常用疗法:针刺、灸疗、按揉、推拿等。
七、月经不调针刺穴位:关元穴、中脘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四川穴等。
常用疗法:针刺、灸疗、按揉、推拿等。
八、冠心病针刺穴位:曲池穴、内关穴、神门穴、内关穴、阴陵泉穴等。
常用疗法:针刺、灸疗、按揉、推拿等。
九、高血压针刺穴位:翳风穴、关元穴、内关穴、昆仑穴、神门穴、四白穴等。
常用疗法:针刺、按揉、推拿等。
十、面瘫针刺穴位:阳白穴、迎香穴、颊车穴、太阳穴、印堂穴、四神聪穴等。
常用疗法:针刺、按揉、推拿等。
以上是针灸科常见病的诊疗方案,采用不同的穴位和疗法来治疗不同的疾病。
针灸科的治疗方法相对安全、有效,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体质和病情都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接受针灸治疗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灸方案的选择和调整。
同时,针灸治疗应该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疗效。
WHO推荐针灸治疗疾病(大全)
针灸治疗的适应范围本所特色针灸是一种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
它是一种“从外治内”的治疗方法。
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手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
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
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
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针法是以针形工具,刺入或按压穴位或患病部位的医疗保健方法;灸法是以燃着的艾绒或其他可燃材料,温烤或烧灼穴位或患病部位的医疗保健方法。
上述两者在临床上经常配合使用,合称为“针灸”。
一般来说,针灸刺入人体后会产生酸、麻、胀、重、疼等感觉,这些都是针刺得气的反应,是好的表现,是检验本次针刺是否“合格”的一个指标,如果针入人体后没有任何感觉,那说明这次针刺是“不太合格”的,这个医生的针刺手法是值得怀疑的。
一个好的医生,他的针刺入病人体内后,会使病人产生或酸、或麻、或胀、或重、或疼的感觉,这种感觉不是存在于病人表皮的,这种感觉来源于针尖所到的部位.针灸治疗的适应范围很广,举凡内、外、伤、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的许多疾患,大部分都能应用针灸来治疗,世界卫生组织(WHO)1980年也公开宣布针灸对一些疾病确实有帮助。
以下列出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43种针灸有效的病症,包括:呼吸系统疾病:1、鼻窦炎2、鼻炎3、感冒4、扁桃腺炎5、急、慢性喉炎6、气管炎7、支气管哮喘;眼科疾病:8、急性结膜炎9、中心性视网膜炎10、近视眼11、白内障;口腔科疾病:12、牙痛13、拔牙后疼痛14,牙龈炎;胃肠系统疾病:15、食道、喷门失驰缓症16、呃逆17、胃下垂18、急、慢性胃炎19、胃酸增多症20、慢性十二指肠溃疡21、单纯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炎22、急、慢性结肠炎23、急性(慢性)杆菌性痢疾24、便秘25、腹泻26、肠麻痹;神经、肌肉、骨骼疾病:27、头痛28、偏头痛29、三叉神经痛30、面神经麻痹31、中风后的轻度瘫痪32、周围性神经疾患33、小儿脊髓灰质炎后遗症34、美尼尔氏综合征35、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36、遗尿37、肋间神经痛38、颈臂综合征39、肩凝症40、网球肘41、坐骨神经痛42、腰痛43、关节炎。
针灸治疗常见病ppt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针灸简介 • 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案 • 针灸治疗的优势和局限 • 临床案例分析 • 总结和展望
01
针灸简介
针灸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
针灸起源于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最早的文字记载可 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发展
针灸在古代就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医学的发展,针灸逐渐 传到世界各地,成为一种重要的自然疗法。
针灸的治疗原理和功效
治疗原理
针灸通过刺激经络穴位,以达到调和气血、平衡脏腑功能、祛邪扶正等作用 ,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功效
针灸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特点,是一种优秀的 中医治疗方法。
针灸的治疗范围和应用领域
治疗范围
针灸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领域的常见病 和多发病。
针灸治疗呃逆
患者因饮食不当引发呃逆不止,针灸治疗1次后症状明显缓解,2次后症状完全消 失。
针灸治疗临床案例二
针灸治疗失眠
患者长期工作压力大,失眠多梦,经过针灸治疗1个月后,睡 眠质量明显提高,精神状态也得到了改善。
针灸治疗胃痛
患者胃部疼痛不适,食欲不振,针灸治疗1周后症状明显缓解 ,2周后症状完全消失。
总结词
针灸有助于缓解关节炎和风湿病引起的疼痛和僵硬。
详细描述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和舒缓肌肉紧张,有效缓解关节炎和风湿病患者的疼痛和 僵硬,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肌肉和骨骼疾病
总结词
针灸对肌肉和骨骼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
详细描述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肌肉和骨骼的修复,缓解 疼痛,改善关节功能,预防肌肉萎缩和骨关节炎。
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
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一、中风后遗症:1、半身口眼涡斜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处方:地仓颊车合谷太冲随证配穴:牵正、人中、阳白、下关。
经验法:取牵正、地仓、颧、阳白四穴,运针至滞针后牵引,以患侧面颊潮热为宜。
二、眩晕(附:高血压)1、气血不足:以培补脾胃为主,用补法、灸法。
脾俞足三里气海白会可配伍膈俞、风池。
2、肝阳上亢:以清潜肝阳为主,用泻法。
风池肝俞肾俞行间侠溪3、痰湿中阻:以运脾化痰为主,用平补平泻,可灸。
丰隆中脘内关解溪头维水针:(1)合谷太冲(2)内关风池可用VitB12100微克0.5毫升,隔日注射一次。
耳穴:肾神门枕内耳脑高血压:(1)曲池足三里(2)风池太冲配穴:头痛:印堂太阳失眠:神门心悸:内关三、头痛:1、风邪袭络:按部位分经取穴,用泻法,留针。
颠顶部:百会行间通天阿是穴前头部:上星头维合谷阿是穴侧头部:率谷太阳侠溪阿是穴后头部:天柱风池昆仑阿是穴2、肝阳上亢:取足厥阴、少阳经穴为主,用泻法。
风池百会侠溪行间3、气血不足:取任、督脉经穴和背俞穴为主,用补法、并灸。
百会气海肝俞脾俞肾俞合谷足三里4、血淤阻络:参照1取穴,用泻法、留针,或点刺出血。
耳穴:枕额脑神门四、三叉神经痛:五、面瘫:以手、足阳明经为主,手、足少阳经为辅。
采用局部近取与循经远取相结合的方法。
初起宜浅刺,一周后可予透刺或斜刺。
1、不遂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
处方:上肢肩隅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随证配穴:上肢轮取肩、后溪等;下肢取血海、委中太溪等风池翳风颊车地仓合谷太冲配穴:鼻唇沟平坦:迎香鼻中沟歪斜:人中颏唇沟歪斜:承浆目不能合:攥竹阳白面颊板滞:四白经验法:取牵正、地仓、颧、阳白四穴,运针至滞针后牵引,以患侧面颊潮热为宜。
水针:VitB1100mg或VitB12100ug注射翳风、牵正,每日或隔日。
六、痹证(附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处方:行痹:膈俞血海;痛痹:肾俞关元;着痹:足三里商丘:热痹:大椎曲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辨证
1.
2. 3.
辨病位浅深和病情轻重--中经络 辨病位浅深和病情轻重--中经络、 --中经络、 中脏腑 辨闭证与脱证 辨病势顺逆 以神志作为标准
病位
主证
与现代医学诊断类比
血液粘稠度增高, 血液粘稠度增高, 脑动脉硬化, 脑动脉硬化,一过 性脑缺血, 性脑缺血,脑血栓 形成, 形成,脑梗塞 脑梗塞, 脑梗塞,脑出血 脑疝前期
针灸的治疗原则
阳
表- 浅刺(在经络在皮肉者) 浅刺(在经络在皮肉者) 浅刺疾出, 热- 浅刺疾出,泻法 实- 泻法,多针少灸或出血 泻法, 深刺(在脏、在腑) 里- 深刺(在脏、在腑) 留针, 寒- 留针,宜灸 补法, 虚- 补法,少针多灸
八 纲
阴
二、针灸的治疗作用
1、调和阴阳 针灸治病的主要作用在于调和阴阳, 针灸治病的主要作用在于调和阴阳,正 灵枢.根结》 用针之要, 如《灵枢.根结》说“用针之要,在于知 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 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 与气,使神内藏。 与气,使神内藏。”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基本是通过腧穴 和针刺手法来完成的。 和针刺手法来完成的。
针灸的治疗原则
若寒邪过盛,脏腑经络之气凝滞时, 若寒邪过盛,脏腑经络之气凝滞时, 当用留针法, 当用留针法,以使阳气来复而祛散 寒邪,或用灸法以助阳散寒。 寒邪,或用灸法以助阳散寒。若气 血瘀滞,闭阻经络时,用出血法, 血瘀滞,闭阻经络时,用出血法, 以祛除其瘀。 以祛除其瘀。若阳气不足而脉陷下 则宜用灸法,以升阳举陷; 时,则宜用灸法,以升阳举陷;若 非他经所犯而本经有病者, 非他经所犯而本经有病者,则取本 经腧穴,以调其气血。 经腧穴,以调其气血。
针灸治疗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孙华
教学大纲要求
了解针灸的治疗原则 掌握针灸配穴处方原则 了解临床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
一、针灸的治疗原则
九针十二原》 凡用针者 虚则实之, 凡用针者, 《灵枢.九针十二原》“凡用针者,虚则实之, 灵枢 九针十二原 满者泄之,菀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 满者泄之,菀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 灵枢.经脉 经脉》 盛则泻之 虚则补之, 盛则泻之, 《灵枢 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 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 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 经取之” 经取之”。
针灸的治疗作用
临床要根据具体情况, 临床要根据具体情况 , 决定扶正与祛邪 的主次和先后。 的主次和先后。 扶正适用于正虚而邪不盛的病证, 扶正适用于正虚而邪不盛的病证 , 祛邪 适用于邪实而正未伤的病证; 适用于邪实而正未伤的病证 ; 扶正与祛 邪同时应用,适用于正虚邪实的病证。 邪同时应用,适用于正虚邪实的病证。 针灸的扶正祛邪的作用, 针灸的扶正祛邪的作用 , 主要是通过针 刺手法和腧穴的配伍来实现的。 刺手法和腧穴的配伍来实现的。
或内火炽盛,炼液为痰, 或内火炽盛,炼液为痰,以致肝风挟痰 火窜扰经络,蒙蔽清窍而猝然昏倒, 火窜扰经络,蒙蔽清窍而猝然昏倒,歪 噼不遂-- --痰 噼不遂--痰 五志过极,心火暴盛,风火相煽; 五志过极,心火暴盛,风火相煽;或肝 郁气滞,失于条达,气血瘀滞; 郁气滞,失于条达,气血瘀滞;或者暴 怒伤肝,肝阳暴动,气血俱浮, 怒伤肝,肝阳暴动,气血俱浮,上冲于 突发大厥-- --火 脑,突发大厥--火
胃脘痛
胃脘痛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症状。 胃脘痛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症状。由于痛 及心窝部, 故有名胃心痛、 心下痛, 及心窝部 , 故有名胃心痛 、 心下痛 , 但是与 灵枢.厥论 篇所述的“ 真心痛” 厥论》 《 灵枢 厥论 》 篇所述的 “ 真心痛 ” 应有所区 别。 本证多见于胃炎、溃疡病及胃神经官能症等。 本证多见于胃炎、溃疡病及胃神经官能症等。
针灸的治疗原则
指出针灸治病,凡邪气盛满时, 指出针灸治病,凡邪气盛满时, 当用泻法,以泻其实邪; 当用泻法,以泻其实邪;正气不 身体虚弱时,应用补法, 足,身体虚弱时,应用补法,以 补其不足,使正气充实。 补其不足,使正气充实。若属热 应用疾刺法或刺出血, 邪,应用疾刺法或刺出血,以疏 泄其邪热。 泄其邪热。
治疗
(2) 口眼歪斜(中枢性) 口眼歪斜(中枢性) 治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初起单刺病侧, 治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初起单刺病侧, 病久左右均刺。 病久左右均刺。 取穴:地仓、颊车、合谷、太冲、 取穴:地仓、颊车、合谷、太冲、内庭
治疗
2、中脏腑 、
(1)闭证--开闭泄热,醒脑开窍 闭证--开闭泄热, 闭证--开闭泄热 治法:取督脉和十二井穴为主 取督脉和十二井穴为主, 治法 : 取督脉和十二井穴为主 , 毫针刺用泻法或点刺 出血。 出血。 处方:人中、十二井穴、太冲、丰隆、劳宫、内关 处方:人中、十二井穴、太冲、丰隆、劳宫、 (2)脱证--回阳固脱 脱证-- 脱证--回阳固脱 治法:取任脉经穴为主,用大艾炷灸之。 治法:取任脉经穴为主,用大艾炷灸之。 处方:关元、神阙(隔盐灸) 处方:关元、神阙(隔盐灸) 运动区、 足运感区、语言一、 头针 运动区、感觉区 、足运感区、语言一、二、 三区
辨闭证与脱证
症状 牙关禁闭, 闭证 牙关禁闭,口紧不开 两手握固, 两手握固,面赤气粗 喉中痰鸣, 喉中痰鸣,二便闭结 脉弦滑有力 目合口张, 脱证 目合口张,鼻鼾息微 手撒遗尿,四肢逆冷 手撒遗尿, 脉细弱或浮大无根 病因病机 邪闭于内 归属 实证
五脏真阳 之气衰微
虚证
三、治疗
1、中经络 、
半身不遂--调和经脉, --调和经脉 (1) 半身不遂--调和经脉,疏通气血 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 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 经穴。一般刺病侧穴。也可先针健侧, 经穴。一般刺病侧穴。也可先针健侧, 后针病侧, 补患侧,泻健侧” 后针病侧,即“补患侧,泻健侧”的治 适用于病程较久者。 法,适用于病程较久者。
针灸的治疗作用
在病理上经络与脏腑、 在病理上经络与脏腑、器官也是息息相 关的。经络气血的偏盛偏衰, 关的。经络气血的偏盛偏衰,经络气血 的逆乱,都可引起有关脏腑、 的逆乱,都可引起有关脏腑、器官以及 经络循行部位的病理变化。 经络循行部位的病理变化。 疏通经络就是调整经气。 疏通经络就是调整经气。针灸治病是采 用补法和泻法,作用于腧穴经络, 用补法和泻法,作用于腧穴经络,取得 通其经络,调其血气”的作用, “通其经络,调其血气”的作用,从而 治愈疾病。 治愈疾病。
中 风
中风是一种常见急性疾病, 中风是一种常见急性疾病 , 多为中老年 本病以突然昏仆。 人。本病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口眼 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为主要症状。 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为主要症状。 本病包括现代医学的脑溢血、 本病包括现代医学的脑溢血、脑血栓形 脑梗塞等脑血管意外疾病。高血压、 成、脑梗塞等脑血管意外疾病。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是中风病最常见的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是中风病最常见的病因, 血液动力学及血液粘稠度的改变为其病 理基础。 理基础。
配穴处方原则
对证取穴( 随证取穴、 3 、 对证取穴 ( 随证取穴 、 辨证 取穴) 取穴) 是根据中医理论和腧穴 的功能提出的。 的功能提出的。它与近部与远部 取穴不同。 取穴不同。
八会穴就是典型的对证取穴, 八会穴就是典型的对证取穴 , 八会穴是 指人体气、 指人体气 、 血 、 筋 、 骨 、 髓 、 脉 、 脏 、 腑等其精气聚会处的八个腧穴。 腑等其精气聚会处的八个腧穴。 腑会…中脘 脏会…章门 腑会 中脘 脏会 章门 气会…膻中 血会…膈俞 气会 膻中 血会 膈俞 筋会…阳陵泉 骨会…大杼 筋会 阳陵泉 骨会 大杼 髓会…绝骨 悬钟) 脉会…太渊 绝骨( 髓会 绝骨(悬钟) 脉会 太渊
一、病因病机
寒邪客胃-- 外感寒邪 内客于胃, 寒邪客胃 --外感寒邪 , 内客于胃 , 寒 -- 外感寒邪, 主收引,致胃气不和而痛。 主收引,致胃气不和而痛。 饮食伤胃-- 饮食不节 或过饥过饱, 饮食伤胃 --饮食不节 , 或过饥过饱 , -- 饮食不节, 致胃失和降,壅滞而痛。 致胃失和降,壅滞而痛。
三、配穴处方原则
1 、 近部取穴 根据每一腧穴都 能治疗所在部位的局部和邻近部位 的病证这一普遍规律提出的。 的病证这一普遍规律提出的。多用 于治疗体表部位明显和较局限的症 状。
配穴处方原则
远部(远道) 2 、 远部 ( 远道 ) 取穴 根据阴阳 脏腑经络学说等中医基本理论和 腧穴的主治功能提出的。 腧穴的主治功能提出的。是在病 痛较远的部位取穴( 痛较远的部位取穴(特别是在本 经肘膝以下的部位) 经肘膝以下的部位)。
中经络: 肌肤不仁, 中经络: 肌肤不仁,一侧手足 麻木或偏身麻木, 麻木或偏身麻木,或 半身不遂、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或语言不利 神志不清或昏迷, 中脏腑 :神志不清或昏迷,半身 不遂,口眼歪斜, 不遂,口眼歪斜,失语 或头痛,项强,高热, 或头痛,项强,高热, 呼吸鼾鸣, 呼吸鼾鸣,喉中痰声漉 漉,口角流涎等
治疗
上肢: 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 上肢: 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 下肢: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 昆仑 配穴: 肩髎、阳池、后溪、风市、 配穴: 肩髎、阳池、后溪、风市、悬钟 如病侧经筋屈曲拘挛者,肘部取曲泽, 如病侧经筋屈曲拘挛者,肘部取曲泽,腕部 取大陵,膝部取曲泉,踝部取太溪。 取大陵,膝部取曲泉,踝部取太溪。
肝气犯胃--肝为刚脏 性喜条达而主疏泄, 肝气犯胃--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 --肝为刚脏, 若忧思恼怒则气郁而伤肝,肝木失于疏泄, 若忧思恼怒则气郁而伤肝,肝木失于疏泄, 横逆犯胃,致气机阻滞而发生疼痛。 横逆犯胃,致气机阻滞而发生疼痛。 脾胃虚弱--脾胃为仓廪之官 脾胃虚弱--脾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和运 --脾胃为仓廪之官, 化水谷,若饥饿失常,或劳倦过度, 化水谷,若饥饿失常,或劳倦过度,或久病 脾胃受伤等,均能引起脾阳不足,中焦虚寒, 脾胃受伤等,均能引起脾阳不足,中焦虚寒, 或胃阴受损,失其濡养而发生疼痛。 或胃阴受损,失其濡养而发生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