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杜宝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杜宝人物小议

杜宝人物小议

是反面还是正面人物——《牡丹亭》之杜宝小议张诗华中文0911 2009510003南安太守杜宝是《牡丹亭》中的第二主要人物,是杜丽娘的父亲,在有关《牡丹亭》的研究中,杜宝一直是被当作杜丽娘的陪衬来研究的。

大多数的研究都是说杜宝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说他是封建礼教的化身,对他进行揭露,持批判的态度。

但是身为一个臣子,身为一个父亲,站在他的角度来说,我认为杜宝不仅不是反面人物,甚至还是一个可爱又可敬的老人家。

说杜宝可爱,可以分为两点,一是严父爱女,二是坚守立场。

而说他可敬,也可以分为两点:爱国忠臣和有勇有谋。

严父爱女。

杜宝疼爱自己的女儿,这点我们在著作中可以知道,虽然在研究、分析杜宝人物形象的资料中都有承认这一点,但是几乎所有的资料都更加强调说杜宝是个顽固不化、冷酷的人,王思任评价杜宝说“杜安抚摇头山屹,强笑河清,一味做官,片言难入”【1】。

其实我不这样觉得,我觉得杜宝是个很可爱的父亲,他把杜丽娘当做掌上明珠,说她是古今贤淑、通晓诗书,希望她能嫁给一个书生,还为她请老师。

但是杜宝疼爱女儿的方式不是宠她,而是以严父的角色教导她,当杜丽娘白日睡眠的时候,他很生气,认为她应该“假如刺绣余闲,有架上图书,可以寓目,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2】。

他还规定先生教书的内容为《诗经》,因为《诗经》开头讲的就是后妃之德,适合女孩子读。

当杜丽娘得病时,他很伤心,说她“半边儿是咱全家命”,杜丽娘因病而亡时,他哭着叫“我的儿也”,他还把丽娘的死归罪给自己,认为是自己“坐公堂冤孽报”。

丽娘死后,他按照丽娘的遗嘱,把她埋葬在后花园,还叫老道姑和陈最良帮忙照看。

等等这些都说明了杜宝是非常疼爱丽娘的,只是他是以严格管教的方式疼爱她。

明明很疼爱自己女儿却要扮演严父角色,让女儿敬重他,听他的话,我们身为子女的,试着将心比心,把自己当成是杜宝的孩子,试想:他的思想和行为难道不是很可爱的吗?肯定有人会问,既然疼爱她,那为什么要限制她的自由和她所学的内容,为什么一接到朝廷圣旨,他就把病重中的丽娘置之不顾呢?连他自己的妻子都说“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

《牡丹亭》中蕴含的哲学

《牡丹亭》中蕴含的哲学

《牡丹亭》中蕴含的哲学主要是探讨情感与理学的关系。

在作品中,汤显祖通过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巧妙地将情感与理学融合在一起。

首先,作品通过主人公杜丽娘的经历,展现了情感的力量。

杜丽娘对柳梦梅的情感,跨越了生死,经历了许多波折。

这种情感不仅仅是爱情,更是对生命、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

汤显祖以此来探讨人性的本质,即人是有情感的,情感是推动人行动的重要力量。

其次,《牡丹亭》也探讨了理学在人性中的地位。

理学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分支,强调人的理性和道德的重要性。

在作品中,杜宝等人物形象就代表了理学的力量。

他们坚守道德原则,以理性来约束自己的情感。

但是,作品也展现了理学的局限性,即过于强调理性会忽视人的情感需求,导致人性的扭曲。

最后,《牡丹亭》通过情感与理学的融合,构建了理想的人性模型。

这种模型既强调情感的重要性,也承认理性的价值。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如杜丽娘和柳梦梅,他们在追求情感的同时,也坚守了道德的底线,实现了情感与理性的平衡。

综上所述,《牡丹亭》通过深入剖析情感与理学的关系,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同时也提出了人性理想的构想,体现了深刻的哲学思考。

《牡丹亭》人物形象与性格浅析

《牡丹亭》人物形象与性格浅析

《牡丹亭》人物形象与性格浅析一生一死,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生死相随。

生不得相爱,死亦要相随。

《牡丹亭》这个故事充分的展示了女主人公杜丽娘对自由爱情与婚姻的追求,以及对封建礼教的一种无声有力的反抗。

本文着重分析杜丽娘与侍女春香的形象与性格。

通过这两个人物的分析,反应出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弱势地位,以及被抑制的自由精神,从而凸显女性需要得到身体与精神的双重解放的迫切性。

标签:《牡丹亭》杜丽娘春香性格在我国古代,曾创作出许多歌颂青年男女争取爱情自由的故事和婚姻自由的文学作品。

《牡丹亭》当属其中最为优秀的戏剧作品之一。

所写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相爱,虽算得上是才子佳人,郎才女貌,但是却把这种相爱由现实生活中邂逅相遇转变为梦中相恋。

而因这一个梦,并决定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命运。

一、杜丽娘杜丽娘是《牡丹亭》中的核心人物,汤显祖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着重描写她是如何追求幸福,反抗封建礼教的。

并且以一个温顺少女,名门之秀的形象出现,故事突出了这种追求自由爱情与封建礼法的矛盾。

父母要求她做一个三从四德的淑女,以便“他日到人家,知书达理,父母光辉。

”她便偏要追求真爱,因个“他年若傍蟾宫客,不是梅边是柳边”而香魂陨落。

1、生前的形象。

太守之独生女,年十六。

因游园感伤而逝。

三年后,丽娘梦中情人柳梦梅掘墓开棺,丽娘起死回生,与梦梅结成连理。

丽娘的出身地位,就规定了她必须要遵从的礼仪法度。

名门闺秀,三从四德,必定是找得个门当户对之人,做个贤妻娘母。

于是深居闺阁十六年的丽娘,从来不知外面世界有多么精彩。

当看到园中春景,自有“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附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伤心乐事谁家院”的伤感。

被压抑的少年之心就像是被冰冻起来了一样,一旦被阳光照射,就会迅速融化。

丽娘的青春之心,也随着游园而渐渐的融化,于是伤春而梦,因梦而病,寻梦无果,抑郁而终。

由此来看,生前的丽娘是被禁锢的,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自由。

她是被关在无菌盒子里的细胞,外面的世界充满了细菌,游园伤春,丽娘被细菌感染,无药可治,最后悲伤而死。

再议《牡丹亭》中的杜宝形象

再议《牡丹亭》中的杜宝形象
文 史哲
再议 《 牡丹亭 》中的杜 宝形象
马 迪 ( 海 大 学 中文 系 辽 宁锦 州 பைடு நூலகம்10 ) 渤 200
摘要 :本文将从 三方 面来分析杜 宝这 个 角色:一是 杜 宝为官的 更 重 要 的是 ,他 并不 只 是 骁 勇 善 战 的 英雄 ,还 懂 得 运 用 军 政绩 ,二是他带兵作战的成果,三是他作 为父亲的表现 。希望通过这 事韬 略 。他 一进 淮 安城便 开 始思 索 李全放 他进 城 的用 意 : “ 来 看 三方面的论述能为杜 宝 “ 身” ,还他一个客观公 正的评价。 正 此 贼颇 有兵 机 。放俺 入城 ,其 中有计 。 ” ( 四十 三 出) 第 守住淮 安 关 键 词 : 牡 丹 亭 ;杜 宝 ;杜 丽娘 之 后 ,他继 续观 察 思考 ,说 : “ 俺看 李全 贼数 万众 ,破 此 何难 ? 进退 迟 疑 ,其 间有 故 。”他 的 【 玉桂 枝 】唱词 进 一步 说 出他 在 思 提起 《 丹 亭》 ,人 们 自然会 想到 作 品 中的女 主角 杜丽 娘 , 考什 么 : “ 牡 俺有 一计 可救 围 ,恨 无人 与游 说 。 ” ( 四十六 出) 第 这 她清 新 可人 的形 象 ,个性 十足 的性 格 ,历来 征服 了无数 的读 者 。 些话 清清 楚 楚地 指 出敌众 我 寡 、兵力 悬殊 的局 面 ,所 以这个 仗 不 相 比之 下 ,作 品中 的其他 人物 好似 杜丽 娘 的 附庸 品,学 者们 也不 能硬 打 ,只 能智 取 。他 已经想 出了智 取 的计谋 ,但 是缺 个执 行 的 屑将 笔 触伸 向他 们 。 比如 杜丽 娘 的父亲 杜 宝 ,历来 研究 者甚 少 , 人 。陈 最 良被李 全送 进来 替他 使 诈 的时候 ,杜 宝 并不 是一 开始 就 这迂 儒 怎生 飞得进 即使有 人研 究 ,也大 部分 认 为他是 封建 礼 教 的代 言 人 ,是杜 丽娘 认 为陈 是这 个人 选 。他最 先想 到 的 问题是 : “ 追求 爱 情 的绊脚 石 。笔者 认 为,杜 宝是 汤显 祖笔 下 塑造 的一 位极 来 ? ”这句 话 很 重要 。一 来显 示 杜宝 并 不 因为 请 了 陈教 女儿 就看 为 成功 的正 面人 物 ,在他 身上 有许 多值 得理 解 、 同情和 赞扬 的地 不 到他 的迂 ,二 来显 示杜 宝 小心 谨慎 ,立 刻起 疑 。李全 本是 利用 陈来 谎报 杜 夫人 死讯 , 以达成 他 “ 老心 寒 ,必无 守城 之 意 ”的 杜 方 ,我们 有必要 还他 一个 公正 客观 的评 价 。 计谋 ,但 杜 宝 闻得夫 人死 讯 ,哭倒 之 际 ,立刻 警惕 自己 : “ 能 不 政绩 读 过 《 丹亭 》 的人 都不 能否 认杜 宝是 一个 廉 洁 的官员 ,是 乱 了方 寸 ,灰 了军心 ? 身为将 ,怎顾 的私 ? ” ( 四十 六 出) 处 牡 第 此 个 爱 民的父 母官 ,这 在第 八 出他任 南安 太 守时下 乡 问农 就 已经表 杜宝 再度 发挥 他 为公 而忘 私 的精 神 ,他沉 着镇 定 的精神 ,也是 令 现 出来 了 。杜宝 亲 自去 乡下走 访农 民显 然 为杜丽 娘游 园的机 会埋 人钦 佩 的 。杜宝 念念 不忘 的都 是 如何 为淮 安城 解 围 ,极 见他 以社 下伏 笔 ,这 也从 另一 方面 显示 了杜 宝对 人 民的尊 重 。他 吩咐起 行 稷 为重 的胸怀 。 之 际就 告诫 部属 : “ 乡之 处,不 许 多人哕 唣 。 ”他宣 称 自己劝 近 杜 宝成 功 的让 李 全 自动 撤 兵 , 解 救 了淮 安 城 ,不 费 一 兵 一 农之 行 乃是 “ 乘阳 气行 春令 ,不 是 闲游玩 物华 。”到 了农 村 , 卒 ,双方 均 不动干 戈 ,确 实 是令 人佩 服 。我们 可 以确信 ,汤 显祖 为 他又 重 申: “ 头踏 , 省喧 哗,怕 惊他 林外 野人 家 。 ”这些 不是 笔下 的杜 宝是个 智 勇双全 的将领 。 休 表面 的好听 话 ,有父 老们 的评 论 为证 : “ 等乃 是 南安 府清 乐乡 俺 三 、表现 中父老 。恭 喜本府 杜 太爷 ,管 治三 年 ,慈祥 端 正 ,弊绝 风清 。凡 作 为父亲 杜宝 也 是真 心疼 爱 女儿 的慈 父 ,他毫 不客 气地 夸 自 才貌 端妍 ”, 并说 女工 一事 ,女 儿 “ 巧过人 ”。戏 刚 精 各村 乡约保 甲,义仓 社学 ,无 不举 行 。极是 地方 有 福 。”作 者早 己女儿 “ 早 为杜 宝树 立勤 政爱 民 的清 官形象 , 正可 以为后 来 杜宝 的作 为与 开始 他就 跟 夫人 商量 ,要 请 教师 为女 儿授 课 ,因 为 “ 日嫁 一 书 他 生 ,不枉 了谈吐 相称 。 ”他 也吩 咐女 儿 , “ 如刺 绣余 闲,有 架 假 迅速 的 升迁打 下可信 的基础 。 汤 显 祖 刻 画杜 宝 的清 官 形 象 并 不止 于 第 八 出 ,第 二十 三 出 上 图书 ,可 以寓 目。 ”由此 不难看 出,杜 宝不 仅想 要 女儿婚 事 能 《 冥判 》 中,对 人物 形象 的诠 释更 为深 入人 心 。 阎罗殿 中胡 判官 够尽 早 定下 ,还 想要 找个 书 生女婿 ,于是 ,想 到将 来 女儿 的生 活 对 花 神 说 : “ 女 囚 慕色 而 亡 ,也 贬在 燕莺 队里 去 罢 。 ”花 神 需要 夫妻 间 的和谐 ,于是 就让 女 儿 多多涉 猎书 籍 。为 了女 儿 ,考 这 说: “ 禀老 判 ,此女 犯乃 梦 中之罪 ,如 晓风 残 月 。且他 父亲 为官 虑 的这么 周到详 细 ,也是 深谋 远虑 了 。 清 正 ,单生 一女 ,可 以耽 饶 。 ”判 官 因此 决定 : “ 也罢 ,杜 老先 除 了 没有 为 女 儿 直 接 定 下 一 门 亲 事 , 父亲 的责 任 杜 宝算 是 生 分上 , 当奏过 天庭 ,再 行议 处 。 ”阴问判 官 的职 责就 是对 人 间 做得 尽职 尽 责 了。没 有 为女 儿直接 定 好亲 事 ,是 因为 “ 古者 男 子 的善 恶行 止 做最 公正 的审判 ,这 是 中 国民间毋庸 置 疑 的共识 。 因 三 十而 娶 , 女子 二 十而 嫁 。 女儿 点 点年 纪 , 知道 个什 么 呢 ? ” ( 。我 们 不能 把杜 夫人 的抱 怨 “ 早有 了人 家 ,敢没 这 若 此 ,胡判官与花神 的审判 ,即是高度 肯定 了杜宝 的官德 ,而这也使 第十 六 出) 阴间的女儿能够得 到神灵 的庇 护 。在 第四十二 出,杜宝 以淮扬安抚 病 ” ,就 把 没有 为 女儿 定下婚 事全 是 杜宝 的过 错 。但 是杜 宝认 为 使 的官 衔镇 守扬 州三 年 ,杜夫 人苦 伤杜 家无 后 ,对 丈夫 说 : “ 待 女子 在 二十 岁结 婚是 很合 适 的 ,而十 六岁 的杜 丽娘 也 并不 是那 么 趁在 扬州 寻下一 房 ,与 相公传 后 。尊意如 何? ”杜 宝却 急忙推 却 : 着 急约 定亲 事 。考 虑 到一 旦 亲事 订下 , 男方如 果 紧催 女; I , h  ̄话 - “ 不得 ,部 民之 女哩 。 ”显示 他 不但 不肯 利用 权势 ,反而 刻意 女方 也 不能 随意推 掉 。杜 宝 只有丽 娘 一个 掌上 明珠 ,更 何 况年龄 使 避嫌 。杜夫 人追 问: “ 这等 ,过江 金陵女 儿可好? ”不在他 的管辖 还很 小 ,又 怎么 舍得 过早 决 定女 儿 的亲事 。后 来 杜宝 对还 魂 的 范 围之 内,应 该没 问题 了吧?杜宝却 说: “ 当今 王事匆匆 ,何心及 杜丽 娘 不予相 认 更是 情理 之 中 。对 于 一个 亲眼 看到 丽娘 香销 玉殒 此 。”在国家动 乱的情势 下,身居使 臣之要却忙 于纳妾之 事,实不 的人 ,如 何 让他接 受 女儿 死后 三年 复 活 的神话 ?如 果 因此就 断 定 是该做 之举 ;就算 是必须要传 宗接代 ,也有妻子 为其打 点,他也不 杜宝 冷酷 无情 ,我想 实在 是天 大的 冤枉 。 综上 所述 ,杜 宝 实在 不应 该被 划入 到 反面 人物 的 阵营 中去 , 愿夸 大个人私事 ,一切 以国事 为首 。能如此做 官的人有几 个?汤显 祖为杜 宝建立 “ 正派 ”形象 的努力 ,实 需慎重 待之 。 我们 应 该把他 从冷 酷 和顽 固 的十字 架 上解 救下 来 。他为 官清 正廉 洁 ,政绩 斐然 ,尽 管 深深 的疼 惜着 女 儿 ,却有 时为 大家 舍 小家 , 二 、作 战 的成果 杜 宝 带 兵 的态 度 、方 法 与成 果 也 是 受 到 赞 赏 的 。 李 全 的军 面对 国事 政事 ,不 得 不做 出一 些无 奈 的选 择 ,这样 的好 官 ,在今 ・ 队围 困淮安 城 ,圣 旨紧急 调派 杜宝 由扬 州坐 镇淮 安城 ,以免淮 安 天 的社 会 中也是 应该 大力颂 扬 的。 沦 陷 。如此 紧急 形势 的逼 迫下 ,皇 帝 自然要 选派 最有 才 能的将 官 前往 。第 四十二 出 中,报 子接 二连 三火 速传 旨的行动 证 明杜 宝深 参 考 文献 受皇 帝 的器 重与信 任 。他 也果然 不 负所 托 。第 四十三 出他 即 以戎 【 王涛. 亭杜 宝形 象重析U - 1 】 牡丹 】 宝鸡文理学 院学报杜 ( 社会 科学版 ) 装 出场 ,对 军队 喊话 : “ 三 军 ,俺 的儿 ,你看 咫尺 淮城 ,兵 势 2 0 年 第 1 众 09 期 危 急 。俺 们 一边舍 死先 冲入 城 ,一 面奏 请朝 廷添 兵救 助 。三军 听 【 徐燕琳. 宝的形象与意Y [. 2 ] 杜 -] J 中央戏剧 学院学报 2 0 年第4 08 期 吾号 令 ,鼓 勇而行 。 ”碰到 寇兵 截 路 ,他喊 : “ 冲杀 前去 !”到 [】 3 陆力. 论杜 宝形 象的 复�

浅析《牡丹亭》中杜宝形象的审美特征

浅析《牡丹亭》中杜宝形象的审美特征

浅析《牡丹亭》中杜宝形象的审美特征摘要:汤显祖笔下的杜宝——杜丽娘的父亲,是《牡丹亭》中一个虽然描写甚少但却又是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作者汤显祖在他身上赋予了家庭、官场以及社会交往等多重身份和性格。

首先,作为封建家庭的领头人物,他既关爱妻女,又是一个十分严厉的丈夫、父亲;其次,在官场中,他虽官居显赫,但却勤政爱民,是一个人人称颂的清官;另外,从他的社会交往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操守的儒者。

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通过对他多重身份的刻画,从而塑造了杜宝一个复杂多样而又有丰富内涵的形象。

可以说,汤显祖在《牡丹亭》中,通过对杜宝这一形象的塑造,将人世间的爱恨情仇表现的淋漓尽致,对后世影响颇深。

关键词:杜宝形象审美特征正文:对于杜宝,[1]作者汤显祖在第三出《训女》中作了这样的介绍:【满庭芳】西蜀名儒,南安太守,几番廊庙江湖。

紫袍金带,功业未全无。

华发不堪回首。

一生名宦守南安,莫作寻常太守看……自家南安太守杜宝,表字子充,乃唐朝杜子美之后,流落巴蜀,年过五旬。

想廿岁登科,三年出守,清明惠政,播在人间。

这是这部著作中最先对杜宝做出的介绍,也是全剧中唯一详细介绍杜宝的地方。

从《牡丹亭》所讲述的内容上看,我们可以看出:在剧中,杜丽娘被刻画成敢于打破封建社会的传统婚姻观念,追求自由爱情的化身,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他不顾严父的反对,几经周折,终和柳梦梅结为夫妻。

而对于站在杜丽娘对立面的杜宝,可想而知,从他的思想追求上和为人处世上我们可以看出,他就是那个时代的封建阶级和封建礼教的代言人。

站在杜丽娘的角度来看,他就是女儿追求自由爱情的一扇大铁门,是他阻断了女儿走向幸福的去路,并且成为女儿在自由爱情路上的一块绊脚石。

但是,当我们在仔细研读这个剧本之后,根据作者汤显祖所处的时代背景,再联系一下汤显祖的生平、际遇,我们不禁会发现,作品中的杜宝这一人物形象并不完全像一些文学史中说的那样冷酷无情、可恶可恨,在他的身上,其实还透露着作者的一些政治理想和人生追求。

牡丹亭赏析(毕业论文)

牡丹亭赏析(毕业论文)

牡丹亭赏析(毕业论文) LT非人世所可尽。

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

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耶?”(注:《牡丹亭题词》)由此可见《牡丹亭》的中心是一个“情”字,或者说是“情”与“理”的斗争。

情与理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情是人的欲望,人的追求,人对物的享用、占有,是人的自然需求和情感需求没有压抑的满足,它体现的是一种主动进取的精神;理则是对即成教条的被动接受和扼杀人性的遵守。

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感情和理智之间,既有可以调和一致的一面,也有不可调和和不相一致的一面。

情近似而不等于感情,理近似而不等于理智。

儒家经典《礼记·礼运》篇说:“何谓人情?喜、怒、哀、惧、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同样《乐记》篇说:“夫物之惑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

”它第一次提示出人欲和天理之间的对立和斗争,不是灭天理穷人欲,就是存天理而专人欲,非彼即此,两者必居其一。

人欲就是情,是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人的本性。

“食、色,性也。

”“天理”指的是宗法社会的伦理道德对人的约束,即礼教。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是圣人孔子的言论,它成为封建时代人们必须遵守的信条,异性之间不得往来,自由恋爱。

当时所谓男女私情,被严厉禁止。

只有听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男女之情才合乎于礼法,即合乎天理。

少男少女要追求异性,这是人之常情,礼教却禁止男女之间的任何往来。

杜丽娘是官家小姐,她有幸读书识字。

《诗经》、乐府和其他文学作品对她的启蒙,如同苏轼的一首诗所写的那样:识字是人生不幸的起点,她再也不能像过去一样顺从地活下去了,她的反抗,或者如实地说,那只能是一次小小的不顺从的尝试,开始于她向春香探听花园的所在。

父母对杜丽娘的宠爱可谓无微不至,却从不对她提起有这样一所花园,只有在父亲下乡劝农之时,她才得偷偷地游一次花园。

闺秀小姐除刺绣、识字之外,她的时代和社会地位命定她无所事事。

浅论《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浅论《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浅论《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成功地塑造了理想化的“有情人”杜丽娘形象,奠定了我国戏曲创作浪漫主义的基石。

一、浪漫的精神追求文学中的浪漫精神主要指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向往。

作者把杜丽娘作为“情之至”的人物来塑造,让她扮演为爱而死去活来的主角,表示对人的真性情的憧憬和追求,这是《牡丹亭》的重大突破。

杜丽娘亲父杜宝自称“西蜀名儒”,以儒治家;杜母夸耀自己娘家“世出贤德”,要给女儿当好楷模;塾师陈最良只知道“孟子说得好,圣人千言万语,则要人收其心”。

她在这样的环境里只能“老成持重”,以至她在衙门闺房住了三年,居然没有去过自家的后花园。

但杜丽娘毕竟是个正当青春年华的少女,有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和爱的强烈追求。

师父对她讲解《诗经·关睢》,这反而激发了她青春的觉醒。

她在镜子中发现了自己“三春好处无人见”的美丽,当她步入春光灿烂的花园,第一次发现了大自然春天的美,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春情和对异性的渴望。

而她的生活环境没有给她提供任何条件,只有到梦中寻找自己的理想,把爱情理想寄托在一个昏然梦幻中出现的情人身上。

她把这次梦遇作为高于一切的情感财富,对封建礼教进行大胆的反叛。

但她无力改变现实,又不愿屈服现实,最终只能含恨为情而死。

“杜丽娘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能为情而死,而且表现在死后对阎罗王据理力争”。

[1]她进入阴间,变得更为大胆、更为痴情,而且并不满足自己以鬼魂身份与情人相会,以至追求愿为情而生。

她毫无顾忌地与胡判官据理力争,终使自己还魂复生。

“人生而有情,思欢恕愁,感于幽微,流于啸歌,行诸动摇,或一往而尽或积日而不能自休。

”[2]冥判后,她不用媒妁之言,自己去敲开情人的房门,发出“生同室,死同穴,永做夫妻”的海誓山盟。

复生后,宁愿不当杜家女,也不离开柳梦梅,坚持不懈地为自己的婚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承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热烈赞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浅谈《牡丹亭》中杜宝的形象

浅谈《牡丹亭》中杜宝的形象

浅谈《牡丹亭》中杜宝的形象《牡丹亭》是明代戏曲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此剧完成于万历二十六(1598)年,作者当时弃官归田,人生正处于后壮年时期,社会阅历丰富,思想也已臻于成熟,因此,《牡丹亭》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远高于作者在此前的诗集作品和戏曲作品,作者将当时士大夫安身立命之道(理)学的精神,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将为官仕途中所体恤之民生疾苦,以及个人的不得志,全都融入其中。

虽然对《牡丹亭》研究很多,但杜宝一直被当作杜丽娘的对立面来进行研究,這显然偏离了汤显祖创作这个人物的初衷。

以下从世总为情、以理节情、以及作者塑造这一人物的典型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 世总为情明代万历中后期,社会各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新旧观念的冲突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内政和边事日趋动荡不安。

统治者为了巩固其封建统治,以儒家学说为统治思想,以程朱理学为官方正统哲学。

他们倡导人们尽力克服私欲,即使备受痛苦,遭遇困厄也要能够忍受。

然而现实社会的发展,却证明了:程朱理学并不能为社会带来稳定,从王阳明到李贽、袁宏道等人,以人性复苏为基本特征的人文主义思潮,形成了一股冲击宋儒理学的巨大浪潮。

汤显祖认为:“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

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之情之所必有邪!”截然将情和理置于对立位置,杜丽娘作为至情的化身、情的代表,杜宝则是一个批判和否定对象。

作者不惜重笔介绍杜太守这一角色的原型和演化过程,足见作者对杜宝这一角色持重谨慎的创作态度,在他身上赋予深刻的时代内涵。

2 以理节情汤显祖所说的“情”是指生命欲望、生命活力的自然与真实状态,“理”是指使社会生活构成秩序的是非准则。

理具有制约性而情则具有活跃性,两者任何时候都存在矛盾。

而当社会处于变革时期,情与理的激烈冲突必不可免。

情的特点就是真,而理则导致虚伪、矫情。

杜宝是封建正统思想的有力维护者,在持家与治国上常表现出以理节情,对此,作者有批判也有肯定。

牡丹亭杜宝形象分析

牡丹亭杜宝形象分析

牡丹亭杜宝形象分析。

汤显祖认为“世总为情”,“人生而有情”四、杜宝的形象与意义①《劝农》说明杜宝的文治,平乱说明他的武功。

汤显祖似乎在竭力把杜宝塑造成一个完人:好人,好官,文韬武略,忠义仁厚,智勇双全(这些性格特征往往是传奇主要人物的专利) 。

胡判官因杜宝对丽娘网开一面,皇帝因其功绩而升擢。

从笔头上,作者一再肯定他的行为和操守。

但偏偏是这样一个人,造成了自己的家庭悲剧。

作为一个臣子,父母官,他是成功的;作为一个家长,他却是失败的。

天下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何况是独女。

他对女儿的管教都是出于爱,但是是按照自己的信仰,用自己认为最正确、对她最好的方式来爱。

汤显祖不吝笔墨说明这一点。

“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药》) ,他认为是古理不是人欲,目的就是传宗接祀。

让“父母光辉”的女儿,只要求“知书识礼”。

所以,他把女儿关在与世隔绝的朱门深宅中,女儿昼寝,闲游,一定要管教;去了一趟花园,衣裙上绣了一对花、一双鸟,母亲也要惊惶失措,唯恐她惹动情思。

请陈最良教书,就是要他拘心。

杜宝不仅要“存天理”,还要灭自己和家人的“欲”。

但他仍是痛惜女儿的。

他告诉陈最良:“有不臻的所在,打丫头。

”女儿死了,他悲痛欲绝,对后事作了妥善的安排。

就是升了平章,他也并不十分开心。

属下只能虚言安慰:“江南好宦游。

急难休,樽前且进平安酒。

看福寿有,子女悠,夫人又。

”但杜丽娘还是辜负了杜宝的教导。

石道姑说得好:“一来小姐有妖冶之名,二来公相无闺阃之教,三来秀才坐迷惑之讥,四来老身招发掘之罪。

”桩桩件件,杜丽娘实在是不节不孝,连带说明杜宝家教无方。

何况,杜丽娘的情,完全不同于一般传奇中的“情”。

对于柳梦梅,她是由“欲”到“情”。

她并不是先爱上柳梦梅,才有冲破“男女之大防”的选择,而首先是难耐青春寂寞,因自然涌发的生命冲动引向与柳梦梅的梦中幽会,恣一时之欢,由此蕴育了生死不忘之情。

《惊梦》、《寻梦》两出,唱出杜丽娘被禁制的生命渴望:“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简析《牡丹亭》中几个人物形象

简析《牡丹亭》中几个人物形象

简析《牡丹亭》中几个人物形象©马别内容摘要:《牡丹亭》通过对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爱情故事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暴露 了封建家庭关系的冷酷与残忍,热情讴歌了青年男女追求个性解放的斗争精神。

本文谈谈其中几个人物形象的 塑造。

关键词:《牡丹亭》杜丽娘柳梦梅春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8.07文学敎育《牡丹亭》是明代著名作家汤显 祖的代表作,它通过对杜丽娘和柳 梦梅生死离合爱情故事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暴露了 封建家庭关系的冷酷与残忍,热情 讴歌了青年男女追求个性解放的斗 争精神。

其中几个人物形象成功塑 造,为《牡丹亭》增添了璀璨的光彩。

坚贞不屈的杜丽娘杜丽娘是《牡丹亭》的主人公,是作者精心刻画的中心人物,作者 既表现了她的聪明美丽、温柔善良,也表现了她对爱情的执着、为追求 爱情自由的斗争。

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 女,从小受封建礼教的禁锢,从早到 晚只知道熟读圣贤书。

深闺三年,连 后花园也没到过。

为了把独生女引 向程朱理学的轨道,她的母亲对她 严加管教,看见女儿裙子上成双成 对的花鸟,便大惊小怪,兴师问罪;听说女儿去了一趟后花园,便把丫 鬟春香训斥一番。

在这样环境下成 长起来的杜丽娘,仿佛与世隔绝,成 了身体、精神的囚徒。

由于缺乏对外 界的了解,曾一度安顺于父母为自 己安排的生活道路,因而性格稳重 而矜持。

然而,这种单调的生活对于 一个正处在青春期的少女来说,无 疑难排情愁〇因此,当陈最良向她灌 输“有风有化,宜室宜家”的教条时,她不仅没有被感化,潜藏在内心深 处的青春萌动反而被唤醒。

她从要 求自由的愿望出发,对《关雎》作了 与传统礼教所截然不同的解释:“关 了的雎鸠,尚有洲渚之兴,何以人而 不如鸟乎?”后来在春香的诱导下,杜丽娘涉足后花园,那满园繁花、成 对鸾燕,开启她的心扉,勾起她对现 状的怀疑与不满,于是,那长期形成 的沉郁终于宣泄出来: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茜,艳 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只怕羞花闲月花愁颤(《醉扶归》)在丽娘看来,追求美好事物是人的天性。

牡丹亭人物塑造

牡丹亭人物塑造

杜宝是一个正统的封建官僚形象, 他性格的最大特点 是古执, 也就是说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出于恪守封建道 统、礼法, 这表现在修身养家和为官治政两个方面。 在婚姻问题上, 他坚守门第观念,以致耽误了女儿的青 春; 对于女儿私自与柳梦梅结合, 认为是败坏了杜氏 门风, 坚不相认; 他压根不相信有还魂之事, 认为重 生的女儿是“ 色精”, 竟想将她“ 诛灭” 。另一方 面, 杜宝却又是个好官。他“三年出守, 清名惠政, 播在人间” 。剧本在《劝农》一出, 刻画了他的勤政 爱民, 忠于职守的品德。其后, 在《缮备》、《移 镇》、《御准》、《折寇》诸出, 又描写他抵抗李全 南侵, 公而忘私, 国而忘家的事迹。
其后, 她在春香的怂恿下, 偷偷离开长年拘禁她的绣 房, 来到百花盛开的后花园。春天的美景刺激了她要 求身心解放的强烈感情, 进而在梦中与理想情人幽会, 表示她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梦醒之后,严酷的现实使 她已觉醒的情感受到沉重的压抑,但她不甘就此罢休, 再到花园中寻觅那甜蜜的梦境。然而美梦不再, 追寻 破灭, 丽娘终于一病不起, 忧郁而死。从剧作开始到 《惊梦》、《寻梦》、《诊崇》、《写真》、《闹 荡》, 由生而死, 展示了杜丽娘追求自由爱情性格的 觉醒与发展, 以及她对现实压抑的不屈斗争, 可以说 是人物思想性格发展的第一阶段。
对于杜丽娘来说, 她的死不是追求的结束, 而是斗争 的继续, 作家以浪漫的生花妙笔, 描写她死后在阴间 对爱情的追求。她向判官询问梦中情人的姓名, 游魂 三年等待, 继续寻找所爱, 终于得遇柳梦梅, 实现幽 明靖合。这时, 杜丽娘已完全摆脱现实世界礼法的束 缚, 在追求爱情时表现得更为大胆, 更为执着。她不 满足于仅以游魂与情人相聚, 而热切地要求柳梦梅为 她出家, 使她重生。《魂游》、《幽婿》、《欢挠》、 《冥誓》、《回生》诸出, 由死而生, 描写了杜丽娘 执着追求爱情的胜利, 展示她叛逆性格的飞跃发展, 可以说, 这是杜丽娘思想性格发展的第二阶段。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惊梦赏析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惊梦赏析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惊梦赏析汤显祖《牡丹亭?游园惊梦》赏析“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sǐ, sǐ可以生。

生而不可舆sǐ, sǐ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写道“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侧耳时,只听唱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

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林黛玉听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牡丹亭》中第十出《游园》。

其中《皂罗袍》一曲文词优美,婉转典雅,意味深长,情景交融,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伤春佳作。

曹雪芹就用此曲来烘托刻画林黛玉的心理。

封建时代的青年女子大多都有与杜丽娘同样的感受,因此这支感叹韶华虚度、青春愁闷的曲子得到了许多少女的喜爱和认同。

鹤睫《红楼本事诗》:“隔墙人唱《牡丹亭》,曲中写出侬心事。

”林黛玉和杜丽娘.都出身于宦族,有着相似的生活遭遇,所以,在此出曲文艺术魅力的强烈感染下,自然深有同感,迸发出共鸣。

在这部戏剧问世之后,立刻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影响,以至“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由于剧中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中青年女性的普遍处境,因此尤其受到她们的青睐。

万历年间,江南才女冯小青曾在幽居水阁的凄寂生活中写下这样的诗句:“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表达了她心中强烈的共鸣。

与汤显祖同时代的戏剧家沈璟曾将此剧改编,以适合昆腔的演唱形式。

现代戏曲大师梅兰芳曾排演昆曲《游园惊梦》,是对该剧《游园》一出最为完美的演绎。

“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是杜丽娘第一次踏进自家后花园时,看到眼前的“好天气”而叹出的一句词,唱腔婉转动人、曼妙悠然,“烂漫春光下,步步美人归,”让我们跟随这位美人的步伐踏进如诗如梦的《牡丹亭》。

重析《牡丹亭》中杜宝形象

重析《牡丹亭》中杜宝形象

一、杜宝多维性格概述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许多学者开始辩证地看待杜宝这一人物形象,发现杜宝性格是具有多维性的。

笔者认为杜宝之所以被当成柳、杜爱情的最大阻力是由于剧本的人物设定,杜宝性格是多维且复杂的,不可片面地看成反派。

(一)刻板古执、克情节欲这一性格特点体现在对女儿的教育上。

第三出《训女》中杜宝得知女儿昼眠,训斥道“你白日睡眠,是何道理?假如刺绣余闲,架上图书,可以寓目。

”[1]杜宝认为内在的道德自律和自觉是立身的根本。

他要求女儿自发读书,还为其请腐儒陈最良做老师,选择儒家经典教育女儿,希望可以拘束其身心,把女儿培养成符合封建礼仪的大家闺秀。

这一切都源于他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

再后来,杜丽娘私定终身触及杜宝的底线,女儿的回生在他看来与私自定配一样是“第云理之所必无”的怪事,正统思想让他无法相信人可以起死回生,他认为女儿败坏了自己名声和自家清誉,于是在女儿死而复生后丝毫没有喜悦之情,而是说“论臣女呵,便死葬向水口廉贞,肯和生人做山头撮合”[2]。

可见“理”在杜宝的思想中占主导地位,是他的生命指南和信仰,他也借此控制着家人的“情”和“欲”。

(二)勤政爱民、忠正清廉这一性格特点体现在杜宝为官上。

杜宝先后做了南安太守、淮扬安抚使和朝廷宰相,再三升职说明他政绩突出。

《劝农》一出着重表现了杜宝的文治,劝农这一传统由来已久,有史为证,《礼记·月令》记载:“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

……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

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御之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籍……”[3]古代官方派遣官吏去乡下劝农的更为多见,然而杜宝亲自下乡劝农,可见他对农事的重视。

杜宝的政绩通过百姓之口说出“以前昼有公差,也有盗警。

老爷到后呵……经过百姓人家,月明无犬吠黄花,雨过有人耕绿野。

真个,村村雨露桑麻。

”[4]这前后的对比说明杜宝将南安县治理得井井有条!“恭喜本府杜太爷,管治三年,慈祥端正,弊绝风清。

《杜宝》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杜宝》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杜宝》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杜宝》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导语】:杜宝是汤显祖剧作《牡丹亭》中一个封建统治阶级的正统人物。

《牡丹亭》人物形象评点

《牡丹亭》人物形象评点

《牡丹亭》的人物形象评点话本短篇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的故事情节,在《惊梦》、《寻梦》、《闹殇》各出的宾白中还保留了话本的若干原句。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它是作者的思想、艺术同时趋于成熟时的作品。

它不像《紫箫记》、《紫钗记》那样雕章琢句,也不像在写作《南柯记》和《邯郸记》的时候那样具有比较明显的消极倾向。

杜丽娘杜丽娘的形象,是汤显祖在《牡丹亭》中的一个光辉的创造。

杜丽娘是太守的小姐。

为了“他日嫁一书生,不枉了谈吐相称”,也为了“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第三出),她的父亲杜宝把老学究陈最良请来做她的老师。

她应该被养成具有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

这是她的出身和社会地位为她规定了的。

她的人生第一课就是《诗经》首篇《关睢》。

在她的父亲和陈最良看来,《关睢》说的是“后妃之德”,是最适当的教本;但在不按照封建道德标准而思想的杜丽娘,却直觉地认出了这是一首热烈的恋歌。

这次启蒙教育对她有很大的影响,其结果就是《惊梦》。

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地离开长年拘束自己的绣房,第一次看见了真正的春天,也第一次发现自己的生命是和春天一样美丽。

脱口而出的“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是她的信念的告白。

你看:“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她珍惜自己的青春,大自然之美在她内心唤起了共呜。

我们还知道她是《诗经》、诗词乐府、唐人传奇以至《西厢记》的爱好者,她敢于提出她对门当户对的婚姻制度的不满,一则说:“吾生于宦族,长在名门。

年已及荓,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

”再则说:“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

甚良缘,把青春拋的远。

”但是好象一朵小花从阶台下面探出头来,由于得不到充分的阳光而显得纤弱一样,杜丽娘在封建的梦魇之下,还说不上十分清醒,她还受到有形无形的重重的压制。

于是我们乃感到她的叹息是多么深沉!“原来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她惋惜的不是三月残春,她惋惜的是眼看青春瞬即逝去,而她却无能为力,不能自主。

汤显祖《牡丹亭》赏析

汤显祖《牡丹亭》赏析

汤显祖《牡丹亭》赏析牡丹亭汤显祖【内容提要】《壮丹亭》全名《丹亭还魂记》,讲述的是一个带有浪没色彩的爱情故事。

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儿,长得十分美丽。

杜宝对地管教甚严,请了一个陈腐得发臭的老学究陈最良教她读经书。

社丽娘在官衙里住了三年,连后花园都没有到过。

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杜丽娘由丫环春香陪同到后花国玩要。

回房后,梦见自己在花园壮丹亭中与一个手持柳枝的年轻书生出会。

醒后丽娘茶饭不思、竟一病不起,死后她被望在后花因梅花树下。

杜宝因公调离,特意在边进起一座梅花庵,并请石道姑为女儿看坟。

不久,年轻书生柳梦梅进京赶考,在梅花庵借住。

他在荒因的太湖石下捡到一幅女子画像,上面还题着“他年得傍炫宫容,不在梅边在柳边”的诗向。

原来这就是丽娘临前的自画像。

一梦梅把它挂在壁间供奉,心有愛慕之意。

ー日,有个女子前来敲门,并表示要给柳梦梅作伴,原来她就是杜丽娘的鬼魂。

那女子说柳梦梅就是当年地在梦中所见的书生,她可以还地和柳梦梅结为夫要。

于是,柳梦梅把杜丽娘从墓中插起,杜丽娘真的死而复生,两人一同前往临安。

柳梦梅在临安参加考试后,就去拜见岳父杜宝、室不仅不和认,反把他当作莶墓抓起来。

后来殿试放,将号梅高中状元,杜宝这オ不得不放柳梦梅。

最后,皇帝作主,梦梅与杜丽娘结为夫妻。

【赏析】汤显祖是明代有突出贡献的戏剧家。

他一生创作传奇四种:《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后人称之为“临川四梦”。

汤显祖所著的传奇词句清丽,文采要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牡丹亭》通过柳梦梅和杜丽娘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剧中的杜丽娘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

她生活在家教极严的封建官僚家庭,老先生又是一个古板的老学究,环境的寂寞,精神生活的空虚,使她心中很苦闷。

然而,道学家的“理”,到底東不住姑娘的天性。

《牡丹亭》中的杜宝形象分析

《牡丹亭》中的杜宝形象分析

《牡丹亭》中的杜宝形象分析摘要: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是明清戏剧最高成就之一,其中最让汤显祖得意的莫过于《牡丹亭》。

汤显祖通过描写杜丽娘爱情婚姻的追求,表达了他的“至情”理想,又通过杜丽娘之父杜宝传达了他的政治社会理想。

本文试图从杜宝“清官”“将领”以及“父亲”的三个身份,分析杜宝形象,探讨汤显祖的政治社会理想。

关键词:汤显祖杜丽娘杜宝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是明清传奇中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传奇作品。

这四部作品中,最让汤显祖得意的莫过于《牡丹亭》。

《牡丹亭》可以说代表了汤显祖的最高的成就,作者除了通过杜丽娘传达他的“至情”理想外,还通过塑造杜丽娘之父杜宝的形象寄予他的政治社会理想。

一、勤政爱民的清官形象汤显祖的一生经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这时的封建社会正呈现出衰亡的迹象,而明朝发展到这时已经是江河日下,整个时期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及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都是十分尖锐。

各地的农民起义已经不断爆发,而统治阶级内部已是相互倾轧,党派相争。

汤显祖处在这样的社会、政治环境中,身为大明臣子,他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试图挽救大明王朝逐渐衰落的命运,但是还没有在朝廷上有所作为的时候,却遭到了贬谪。

在《牡丹亭》中,我们可以看出杜宝有着汤显祖的现实影子以及理想的成分。

杜宝在剧本开头就表明了自己的身份:“西蜀名儒,南安太守,几番廊庙江湖,一生名宦守南安,莫作寻常太守看。

到来只饮官中水,归去惟看屋外山。

自家南安太守杜宝,表字子充,乃唐朝杜子美之后。

流落巴蜀,年过五旬。

想二十登科,三年出守,清名惠政,播在人间。

”(9页)首先杜宝自标明是“名儒”和“唐朝杜子美之后”,既然是“名儒”,他就具有儒家特有的思想,对于国家,要忠,对于百姓,要施以仁人之心。

既然是“唐朝杜子美之后”,那就传承了杜甫的遗风:学识之高,又始终怀着对国家对朝廷的赤子之心。

但“流落”二字隐隐的透露出自己的不幸:二十岁就获得了功名,但是年过五旬,仍然驻守在这片巴蜀之地。

《牡丹亭》人物形象与性格

《牡丹亭》人物形象与性格

《牡丹亭》人物形象与性格浅析摘要:一生一死,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生死相随。

生不得相爱,死亦要相随。

《牡丹亭》这个故事充分的展示了女主人公杜丽娘对自由爱情与婚姻的追求,以及对封建礼教的一种无声有力的反抗。

本文着重分析杜丽娘与侍女春香的形象与性格。

通过这两个人物的分析,反应出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弱势地位,以及被抑制的自由精神,从而凸显女性需要得到身体与精神的双重解放的迫切性。

关键词:《牡丹亭》杜丽娘春香性格在我国古代,曾创作出许多歌颂青年男女争取爱情自由的故事和婚姻自由的文学作品。

《牡丹亭》当属其中最为优秀的戏剧作品之一。

所写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相爱,虽算得上是才子佳人,郎才女貌,但是却把这种相爱由现实生活中邂逅相遇转变为梦中相恋。

而因这一个梦,并决定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命运。

一、杜丽娘杜丽娘是《牡丹亭》中的核心人物,汤显祖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着重描写她是如何追求幸福,反抗封建礼教的。

并且以一个温顺少女,名门之秀的形象出现,故事突出了这种追求自由爱情与封建礼法的矛盾。

父母要求她做一个三从四德的淑女,以便“他日到人家,知书达理,父母光辉。

”她便偏要追求真爱,因个“他年若傍蟾宫客,不是梅边是柳边”而香魂陨落。

1、生前的形象。

太守之独生女,年十六。

因游园感伤而逝。

三年后,丽娘梦中情人柳梦梅掘墓开棺,丽娘起死回生,与梦梅结成连理。

丽娘的出身地位,就规定了她必须要遵从的礼仪法度。

名门闺秀,三从四德,必定是找得个门当户对之人,做个贤妻娘母。

于是深居闺阁十六年的丽娘,从来不知外面世界有多么精彩。

当看到园中春景,自有“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附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伤心乐事谁家院”的伤感。

被压抑的少年之心就像是被冰冻起来了一样,一旦被阳光照射,就会迅速融化。

丽娘的青春之心,也随着游园而渐渐的融化,于是伤春而梦,因梦而病,寻梦无果,抑郁而终。

由此来看,生前的丽娘是被禁锢的,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自由。

她是被关在无菌盒子里的细胞,外面的世界充满了细菌,游园伤春,丽娘被细菌感染,无药可治,最后悲伤而死。

重析《牡丹亭》中杜宝形象

重析《牡丹亭》中杜宝形象

The Image of Du Bao in the Peony Pavilion Is
Reanalyzed
作者: 张亚楠
作者机构: 渤海大学,辽宁锦州121013
出版物刊名: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页码: 33-35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1期
主题词: 汤显祖;牡丹亭;杜宝形象
摘要:《牡丹亭》是汤显祖最得意之作,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其中包括杜宝——杜丽娘的父亲,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以来,学界普遍认为是他的封建专制害死了杜丽娘,杜宝被当做一个十足的坏人.本文经过研读文本发现,把杜宝完全列入反派有失公允.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杜宝性格的多维复杂性及其形成原因,探究杜宝形象的典型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汤显祖认为“世总为情”,“人
生而有情”
四、杜宝的形象与意义①
《劝农》说明杜宝的文治,平乱说明他的武功。

汤显祖似乎在竭力把杜宝塑
造成一个完人:好人,好官,文韬武略,忠义仁厚,智勇双全(这些性格特征往往是
传奇主要人物的专利) 。

胡判官因杜宝对丽娘网开一面,皇帝因其功绩而升擢。

从笔头上,作者一再肯定他的行为和操守。

但偏偏是这样一个人,造成了自己的
家庭悲剧。

作为一个臣子,父母官,他是成功的;作为一个家长,他却是失败的。

天下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何况是独女。

他对女儿的管教都是出
于爱,但是是按照自己的信仰,用自己认为最正确、对她最好的方式来爱。

汤显
祖不吝笔墨说明这一点。

“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药》) ,他认为是古
理不是人欲,目的就是传宗接祀。

让“父母光辉”的女儿,只要求“知书识礼”。


以,他把女儿关在与世隔绝的朱门深宅中,女儿昼寝,闲游,一定要管教;去了一趟花园,衣裙上绣了一对花、一双鸟,母亲也要惊惶失措,唯恐她惹动情思。

请陈
最良教书,就是要他拘心。

杜宝不仅要“存天理”,还要灭自己和家人的“欲”。


他仍是痛惜女儿的。

他告诉陈最良:“有不臻的所在,打丫头。

”女儿死了,他悲痛
欲绝,对后事作了妥善的安排。

就是升了平章,他也并不十分开心。

属下只能虚
言安慰:“江南好宦游。

急难休,樽前且进平安酒。

看福寿有,子女悠,夫人又。

”但杜丽娘还是辜负了杜宝的教导。

石道姑说得好:“一来小姐有妖冶之名,
二来公相无闺阃之教,三来秀才坐迷惑之讥,四来老身招发掘之罪。

”桩桩件件,
杜丽娘实在是不节不孝,连带说明杜宝家教无方。

何况,杜丽娘的情,完全不同
于一般传奇中的“情”。

对于柳梦梅,她是由“欲”到“情”。

她并不是先爱上柳梦
梅,才有冲破“男女之大防”的选择,而首先是难耐青春寂寞,因自然涌发的生命
冲动引向与柳梦梅的梦中幽会,恣一时之欢,由此蕴育了生死不忘之情。

《惊
梦》、《寻梦》两出,唱出杜丽娘被禁制的生命渴望:“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
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
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
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这样的情欲更是杜宝信奉的传统观念所不容的了。

所以,就在证明了杜丽娘是人不是鬼之后,杜宝坚决不肯相认。

柳梦梅害了
他爱的女儿的名节和自家清誉,他简直出离愤怒了:未见女儿,他不认女婿(《开
宴》:“老夫因围难分张,心痛如割。

又放著等一个无名子来聒噪人, 愈生伤
感。

”) ,金殿面君,他恨不得亲手把这个“妖女”再打死(《圆驾》:“此人欺诳陛下,
兼且点污臣之女也。

论臣女呵,便死葬向水口廉贞,肯和生人做山头撮合!”) 。

这样败坏家声的女儿没有也罢;这样不合规矩的婚姻,如果不是一个“忠”字压
着,他是死也不肯认的。

“理”,是他生命的指南和一生的信仰,他的一切行动均
由此支配,说他是封建伦理道德的卫道士,一点也不过分。

汤显祖用《劝农》、《折寇》、《围释》等出目,努力说明杜宝绝不是坏人,是国家
栋梁,是封建社会中常规道路上的成功者,这并不是为杜宝辩解。

作者在前面越
是证明杜宝的好,后文不肯认女的情节就显得越突兀。

观众会思考:这样一个忠
洁仁爱的好人,为什么她已回生,仍逼她去死? 而按照杜宝的逻辑,却是无懈可
击的:思春慕色,失身在前,不媒而娶,无主无见,这样的女儿不如死了算了。


们发现,如果认女,他反而不是凭几部经典齐家治国的大儒了:他劝农是依例,他
抗敌是尽忠,他的行为完全是符合儒家规范的。

偏偏这个女儿不争气,失贞失
节,还跑出来个盗墓贼的女婿。

这是杜宝万万不能接受的。

他的行动和态度是
性格意识的必然。

观众悲哀地发现,正是杜宝害死了他的女儿。

如果他不是这
样一个深深浸淫在封建礼教并以此规范女儿的父亲,丽娘不会含恨而终;如果他
的行为不是一再被以“高升”等形式肯定和强化,他说不定还会权宜认下一时出
轨的女儿。

正是因为他是一个严守封建道德和行为规范的人,所以他对生命欲
望、生命活力不仅不理解,而且还要打与杀。

他看重名节,不惜赴死;正因为他爱
女儿,所以他希望唯一的女儿三从四德,同样把女儿的名节看得比她的生命更重要。

从柳梦梅出现以后,他的所作所为就是在拼命维护女儿的名誉。

杜宝越是
封建制度中的正人君子,他越要这样做。

作者越是大写杜宝的好,越是深化了对
现实的批判,凸现悲剧的必然,令悲剧更悲。

从表面上看,和《西厢记》等传统爱情剧相比《, 牡丹亭》似乎并不存在与杜丽
娘、柳梦梅相对立的人物:杜宝是清正忠勇的好官,老夫人是贤妻良母,陈最良是
兢兢业业的腐儒,杜丽娘的梦中之爱乃至死而复生与柳梦梅结合,都不曾遇到父
母的反对与干涉(杜宝对他们婚姻事实的反对,出现在全剧将要结束之时) 。


正是以杜宝为首的这些人,构成了杜丽娘周围令人窒息的环境。

作品确确实实
写出了封建意识作为一种社会势力对杜丽娘的压制,使人感受到她在一张看不
见的罗网中苦苦挣扎。

她去游玩空寂无人的花园,担心“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回生后,她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鬼可虚情,人须实礼”。

重生并没有让她获得
自由,只有在梦里或者魂游时,才能让她自由畅快地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
做的事。

作者的用意很清楚:只要做人,就永远摆脱不了世俗礼教的约束。

这种
无形的威压才是最可怕的。

杜丽娘面临的,不是某些单个人物,而是由这些人物所代表着的整个正统意识和正统社会势力。

她所做的只是徒然的抗争,她的现
实结局只能是郁郁而终。

爱而致死,爱而不愿其活,这是杜宝的家庭悲剧。

爱而不得其爱,恨又无从
恨,无处不在的拘压,无处发泄的悲愤。

这是杜丽娘的郁闷,也是生活在那个时
代的汤显祖等许多知识分子的郁闷。

通过对杜宝形象的独特处理《, 牡丹亭》的
主题愈发得以深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