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

合集下载

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

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

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杜丽娘,是明代流传很广的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中的女主角,为汤显祖的《牡丹亭》提供了基本的故事情节,并且经由《牡丹亭》而闻名于世。

《牡丹亭》中的许多部分还沿用了话本中的故事情节,如:【惊梦】、【寻梦】、【闹殇】各出的宾白中还保留着话本中的若干原句。

下面是给大家的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杜丽娘舞台形象杜丽娘是古典戏曲中最可爱的少女形象之一。

出身和社会地位规定她应该成为具有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

她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家庭里充斥着浓重的封建礼教气氛。

她的家庭是个封建官僚家庭,父母对她的一举一动都关心备至。

她的父亲杜宝是个儒生出身的太守,是传统道德的代表人物,为官忠于职守,为人坚持礼教,而母亲甄氏则是个夫唱妇随的贤妻良母式的女子。

作者特别写了他们对杜丽娘的教育。

杜丽娘因为春日昼长,白日犯困小憩,杜宝也要训斥她;而甄氏因为杜丽娘去了自家花园,衣裙上绣了一对花,一双鸟,也大惊失色,生怕女儿因此而学坏,并且还给她安排了丫环和道学先生,前者监视她的行动,后者负责她的教育。

因此,他们的爱带上了深深的社会功利色彩,目的是要将女儿培养成一个封建社会所要求的模范淑女。

作者如此描绘杜丽娘的生活环境、周围人物,深刻地揭示了她所面临的对手不是某些单个人物,而是由这些人物所代表着的整个正统意识和正统社会势力。

她的人生第一课是《诗经》的首篇《关雎》。

传统说法认为它是“后妃之德”的歌颂,是最好的闺范读本,她却直觉地认出这是一支恋歌。

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闺房私自游园。

杜丽娘准备游春,先是梳妆打扮。

这时对镜,内心进入恍惚痴想状态,明明是为自己的美色自豪,但又不好意思。

打扮本是为人看,但她说“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

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又怕被人看见。

这确实是青春期少女很典型的心理状态。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

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

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牡丹亭》女主人公杜丽娘坚定的反叛礼教和追求爱情,是中国古代女子与命运抗争的典型。

一个晶莹通透的纯真少女,她爱自然、爱生命、爱自由,却被森严的礼教限制在深闺绣阁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终还是禁不住青春的觉醒,春心荡漾,游园回来后的惊梦,与书生的梦回缠绵,大胆的追求爱情。

无奈现实寻求不得,叛逆的她不惜舍弃生命,在阴间仍勇敢执着地继续寻觅,曲折回环。

回到现实,又不得不征求现实的许可,偏安于封建礼教的矛盾形象。

初出闺阁——寤寐思服,求之不得杜宝、杜母、陈最良等人组成了一个使人窒息的笼罩着禁欲主义的客观环境。

在严格的家教下,一方面,杜丽娘稳重、文静、温良、柔顺,循规蹈矩。

另一方面,她的内心深处又抑郁、愁烦、焦虑不安,被礼教束缚了身心,得不到自由而郁闷。

当春香提议去后花园时,她也踏出了冲破礼教的一步。

在花园里,她感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倾这般都付与断井颓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杆,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如此美丽的后花园景致,却无人欣赏,触景生情,想到自己正当花容月貌,竟然锁在深闺中无人知晓,又联想到红颜难久,青春不再,不禁内心思绪澎湃。

但又不可能摆脱封建家庭的羁绊,只有把所盼望的在虚幻的梦中出现。

在梦境中她遇见了自己钟情的青年,但是梦醒以后,周围还是森严冷酷的现实。

在梦境与现实的对比下,她对现实更为不满,对理想的要求就更为强烈。

她梦醒以后,再去寻梦。

大胆倾诉了对真情的追求。

人世两谐——因情死,为情生寻梦不得,杜丽娘就因情而病,由病而死。

但忠贞执着的杜丽娘,死对来她说是对爱情追求的一个新开始。

她的肉体虽然死了,但她那种大胆叛逆、不懈追求自由、爱情与个性解放的精神,已经远远超越了生死界限。

杜丽娘历尽艰辛,终于在幽冥中找到了梦中的爱人。

在这样一个阴阳合二为一、没有封建礼教压迫的境界中作为一个幽灵,她可以毫无顾忌地和柳梦梅尽情大胆地谈情,但此时杜丽娘所要追求的已不仅仅是情欲的满足了,而是要与柳梦梅生同室、死同穴地做对夫妻,可见杜丽娘对爱情的坚定和忠贞。

《牡丹亭》中杜丽娘的艺术形象

《牡丹亭》中杜丽娘的艺术形象

《牡丹亭》中杜丽娘的艺术形象
《牡丹亭》的杜丽娘是中国古代爱情文学人物画廊中难得的典型形象,汤显祖通过塑造杜丽娘的形象,写出了现实中女性的困境,也表达了自已的至情观。

杜丽娘出于富贵之家,才貌端妍,聪慧过人,对父母无比孝顺,对老师十分尊敬。

她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但她有着对美与爱的强烈追求,强烈渴望冲出牢笼,并为此苦闷忧郁。

在“游园”中杜丽娘第一次发现了自己的美好与春与明媚春光的吻合,萌发了对幸福人生的憧憬和对理想异性的渴望。

在生存环境没能给她的理想的实现提供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她只能到梦中寻找自己的理想。

然而寻梦的失败使她由梦境的喜悦而徒然转为无限的悲怆,但她又不甘心就此死去,死前将自己的画像放在太湖石上等待梦中情人。

由唯唯诺诺的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发展到勇于决裂、敢于献身的深情女郎,这是杜丽娘性格的第一度发展。

杜丽娘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能为情而死,还表现在死后面对阎罗王据理力争。

表现在身为鬼魂而对情人柳梦梅一往情深,最终历尽艰阻为情而复生,与柳梦梅在十分简陋的仪式下称意成婚。

这是杜丽娘性格的第二度发展与升华,所谓“一灵咬住”,决不放松,“生生死死为情多”。

杜丽娘性格的第三度发展表现在她还阳后对历经劫难的胜利成果的保护与捍卫。

面对父亲的淫威和狠心,杜丽娘在朝堂之上,把一部为情而死生的追求史演述得那般动人,就连皇上也为之感动,甚至
亲自主婚,敕赐团圆。

总之,杜丽娘作为“情”的代表和化身战胜了作为“天理”化身的封建礼教,这一生动的艺术形象完全体现了作者“理之所必无”,而“情之所必有”的创作主旨。

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女性形象(女性心理学角度)

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女性形象(女性心理学角度)

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女性形象摘要:明代杰出的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也是我国戏剧史上一朵艳丽的奇葩。

作为《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有反抗精神,敢于追求真爱。

作为一个女性形象,她敢于挑战父权,追求男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平等,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

关键词:《牡丹亭》;杜丽娘;女性形象明代杰出的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也是我国戏剧史上一朵艳丽的奇葩。

作为《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有反抗精神,敢干追求真爱,早已成为人们心目中青春与美艳的化身,至情与纯情的偶像。

学界对杜丽娘形象的分析有很多,有的从杜丽娘的生死为情的角度展开,有的从女性意识觉醒的角度展开,有的从杜丽娘与其他女性形象的对比来展开,却没有对杜丽娘的女性形象的分析,也没有涉及青春期女性心理和行为的角度。

笔者认为,杜丽娘作为青春期少女,有其特殊性,应该被重视。

本文拟从性别视角,青春期少女心理、青春期少女行为等方面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独特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意义。

一、从性别视角看杜丽娘的女性形象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一直是文学研究界关注的对象,然而把性别和文学相结合,从女性主义角度剖析女性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引进之后的事①。

在美国埃托奥和布里奇斯写的《女性心理学》中说“性指基于构成解剖和繁殖功能,个性作为女性或男性的分类,是男女基于生物学的区分;性别指女性或男性的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内涵,指对男女角色和行为的社会期待”②。

性别的文化表征之一是女性和男性的刻板定型,即对女性或男性存在的刻板印象,认为某些特征、行为和角色更多的代表女性,其他的则代表男性③。

从这一理论来看,杜丽娘所处的社会时代认为“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漱、栉、笄,问安于父母。

日出之后,各供其事”、“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④,很明显这些要求对女子的社会约束很深,也正因为有这些对女子的刻板定型,所以《牡丹亭》中的①蒋小平.晚明传奇中女性形象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6,P2.②埃托奥和布里奇斯著,苏彦捷等译.女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P18.③埃托奥和布里奇斯著,苏彦捷等译.女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P22.杜丽娘虽和春香一样的年纪,但自幼接触封建礼仪;虽然没有像春香那般勇敢单纯,但秉风貌,擅丹青、女红刺绣,知书识礼,是典型的大家闺秀,是封建礼教下的标准淑女。

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女性形象(女性心理学角度)

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女性形象(女性心理学角度)

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女性形象(女性心理学角度)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女性形象摘要:明代杰出的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也是我国戏剧史上一朵艳丽的奇葩。

作为《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有反抗精神,敢于追求真爱。

作为一个女性形象,她敢于挑战父权,追求男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平等,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

关键词:《牡丹亭》;杜丽娘;女性形象明代杰出的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也是我国戏剧史上一朵艳丽的奇葩。

作为《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有反抗精神,敢干追求真爱,早已成为人们心目中青春与美艳的化身,至情与纯情的偶像。

学界对杜丽娘形象的分析有很多,有的从杜丽娘的生死为情的角度展开,有的从女性意识觉醒的角度展开,有的从杜丽娘与其他女性形象的对比来展开,却没有对杜丽娘的女性形象的分析,也没有涉及青春期女性心理和行为的角度。

笔者认为,杜丽娘作为青春期少女,有其特殊性,应该被重视。

本文拟从性别视角,青春期少女心理、青春期少女行为等方面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独特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意义。

一、从性别视角看杜丽娘的女性形象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一直是文学研究界关注的对象,然而把性别和文学相结合,从女性主义角度剖析女性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引进之后的事①。

在美国埃托奥和布里奇斯写的《女性心理学》中说“性指基于构成解剖和繁殖功能,个性作为女性或男性的分类,是男女基于生物学的区分;性别指女性或男性的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内涵,指对男女角色和行为的社会期待”②。

性别的文化表征之一是女性和男性的刻板定型,即对女性或男性存在的刻板印象,认为某些特征、行为和角色更多的代表女性,其他的则代表男性③。

从这一理论来看,杜丽娘所处的社会时代认为“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漱、栉、笄,问安于父母。

日出之后,各供其事”、“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④,很明显这些要求对女子的社会约束很深,也正因为有这些对女子的刻板定型,所以《牡丹亭》中的①蒋小平.晚明传奇中女性形象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6,P2.②埃托奥和布里奇斯著,苏彦捷等译.女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P18.③埃托奥和布里奇斯著,苏彦捷等译.女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P22.“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浅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人物形象

浅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人物形象

浅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人物形象摘要:牡丹亭为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明传奇中的杰作之一。

牡丹亭通过杜丽娘、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不仅讴歌了人性,也抨击了当时大行其道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

汤显祖在该剧中创造出了一系列生动而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杜丽娘这个典型创造的成功,给剧作带来了不朽的生命。

杜丽娘对爱情执着地追求和对礼教地彻底反对,在古代文学史上叛逆女性的画廊中是最前列的。

关键词:情与理反抗追求杜丽娘是剧作中主要的正面力量,是个聪明、热情、美丽、温柔而坚强的大家闺秀,也是一个爱自然、爱自由、追求个性解放、反抗封建礼教的典型。

她的性格的发展,是在与正统思想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她性格的形成可以分成三阶段,一是觉醒,二是追求,三是反抗。

她性格的起点并不高。

她在作品开始时,是一个美丽聪明的少女,带有贵族小姐普遍的特点,温柔、驯顺、稳重。

她本人也打算严格地用礼教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她幼小心灵中,充满了封建礼教。

在《闺塾》一出里,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

她唱道:“莲步鲤庭趋,儒门旧家数。

那贤达女,都是些古镜模。

你便略知书,也做好奴仆。

”尽管她对父亲请来的先生陈最良略有厌烦,但是这是对先生的冬烘,而不是对礼教。

在春香闹学时,陈最良威胁要打,经她求情后方才作罢。

春香暗骂对方是“村老牛,痴老狗”,她还用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道理批评春香。

[1]这可见出她这时在个性要求方面还未启蒙,还很愚昧。

但正所谓物极必反,这也因而使她较莺莺积淀下更多的的将要爆发的能量。

游园惊梦标志着杜丽娘青春意识觉醒。

作品详细的写到,这是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是生理原因,二是古典文学中爱情描写的诗情画意,三是大自然中的美好春光。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如果一个人的本我能与超我能够取得平衡,便是被社会视作正常的人。

否则就要患精神方面的疾病。

而杜丽娘却偏偏无法得到这种平衡。

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

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

论《牡丹亭》中杜丽娘“情”之形象的独特性03124731 柳青文学院摘要:我国16世纪明代戏作家汤显祖,在《牡丹亭》传奇中着力塑造了一个迫求个人幸福、婚姻自由和顽强反抗封建礼教的叛逆者——杜丽娘的形象。

她与书生柳梦梅在爱情上生生死死,悲欢离合,经历曲折感人,经舍生忘死不懈追求,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一形象,是中国古代的妇女反封建礼教的光辉典范。

肯定人的欲望、人的情感存在的合理性,执着于热烈的感情,甚至牵动着生死。

正是这一人物角色的独特性价值所在。

关键词:《牡丹亭》杜丽娘爱情追求意识觉醒婚姻自由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是中国古代文学画廊中一个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

作为一个情感意识的自我觉醒者,爱情的主动出击者,她有如牡丹亭中的爱情鸟,亭亭玉立,使得一座“牡丹亭”神采飞扬,气韵生动。

肯定人的欲望、人的情感的存在及其合理性,感情牵系着生死,热烈而震撼。

这正是杜丽娘形象的独特性及价值之所在。

一、为情“生可以死”,是个性与情感意识的自我觉醒者和《红楼梦》中的黛玉有些相似,丽娘亦出身“书香之族”、“清贵之家”。

杜宝夫妇没有子嗣,于是杜丽娘便成了他们的唯一寄托和安慰。

在“知书达礼,光辉父母”的观念中,严父、慈母、塾师和深寂的闺阁形成封建礼教的铁笼,无形地但却严酷地禁锢着她的身心。

但是人性不可磨灭,真情也不可遏制,她的内心滚动着青春的热浪,陈最良为她讲解属于“后妃之德”的《诗经·关唯》,她却凭自觉感知那是首热烈的恋歌,以至“讲动情肠”,内心涌起无限情思:“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古老的恋歌,反而萌动了潜伏在她内心深处的爱情欲望,使她更加感到深闺寂寞和青春虚度。

刚被《关雌》触动情肠的杜丽娘抵挡不住杜府后花园的诱惑,也经不住觉醒了的自我意识的怂恿,来到后花园玩赏。

那芬芳吐艳的百花、双双比翼的莺燕,打开了少女的心扉,使她感到生命和青春的美妙无比,自然而然联想到春花秋月中幽期密会的才子佳人:“前以密约偷期,后得皆成秦晋。

”丽娘的情感意识己经完全觉醒,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她己觉醒的青春热情却无处宣泄,于是只好在迷蒙梦境中寻找爱情。

汉语言文学论文 杜丽娘形象之浅析

汉语言文学论文 杜丽娘形象之浅析

摘要杜丽娘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她寄托着作者的至情理想。

强烈的自我意识使她冲破封建伦理束缚大胆追求爱和幸福,她成为了中国古代女子与“命运”抗争的典型。

同时,她又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人性的舒展和理学的压抑在她身上交织着。

情与礼的矛盾冲突,直指程朱理学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这种对人性和生命独立的思考,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对现代人的创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牡丹亭》诞生于明末浪漫主义思潮盛行时期,采用传统的“私定终身后花园,进京赶考中状元,奉旨成婚大团圆”的模式,寄托着汤显祖对真情的执着追求,体现了其浪漫主义文艺观。

关键词:杜丽娘;人性化;自我意识;情理矛盾AbstractIn the Ming dynasty playwright Tang xianzu Du is created in the peony pavilion is the image of women, she hopes the author's to affection ideal. Strong sense of self that she breaks feudal ethics bound bold pursuit love and happiness, she became the ancient Chinese women's struggle with the typical "destiny". At the same time, she is a bundle of contradictions, human stretch and neo-confucianism repression was woven in her body. Feeling the conflicts and ritual of neo-confucianism, directly to the repressive and human nature to trample upon, the human nature and life independent thinking, has the universal social significance, the creation of modern is of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he peony pavilion was born in late Ming romantic thought popular period, the traditional "lifelong garden, white-collar in Iraq in draft, besides the decree that happy," married to, entrusts Tang xianzu mode true persistent pursuit, reflected the Romantic Literature and Art.Keywords:Du Liniang; Humanity; Self-awareness; Reasonable contradictions目录摘要............................................................................................................................ I Abstract ......................................................................................................................... II一、自然真淳人性化的价值观 (1)二、大胆真诚的爱情观 (3)三、强烈的自我意识 (5)四、“情”对“理”的反叛与屈从 (6)参考文献 (9)谢辞 (10)咸阳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汤显祖创作《牡丹亭》的动机很明确,即歌颂人特别是青年男女的真情、至情。

刍议《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人物形象

刍议《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人物形象

刍议《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人物形象作者:李菁来源:《山东青年》2016年第11期摘要:《牡丹亭》是明朝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的作品,杜丽娘是《牡丹亭》的女主人公,是汤显祖笔下描写的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

杜丽娘从一个唯唯诺诺的大家闺秀的性格逐渐发展,成为勇于与封建礼教做斗争,追求真爱的“至情”形象,这个过程杜丽娘经过了青春意思的觉醒,她不甘于平淡枯燥的生活,追求美好的爱情,杜丽娘的人物形象很好的反映出了当时封建礼教的腐朽。

关键词:《牡丹亭》;杜丽娘;人物形象爱情在人们心中一直是美好的,自由也一直是大部分人们所追求的,然而人生在世,有太多俗世的束缚,禁锢着人们的天性。

封建礼教下出现了很多悲剧,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故事一直是文人所钟爱的文学素材,这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封建社会的厌恶,对自由的渴望。

《牡丹亭》中描写的杜丽娘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女性形象,杜丽娘本身是个才女,出身官宦之家,按照父亲给她安排的道理应该可以保证一生荣华富贵,但是她并不满足于此,而是不顾一切的追求自由的爱情,是当时反对封建礼教、渴望自由与理想的典型形象。

一、自然真淳的大家闺秀杜丽娘的出身是高贵的,父亲是朝中权贵,生来就是千金小姐,从小接受的家教是严格的,熟记四书,临摹卫夫人的书法非常逼真,是个当之无愧的才女,知书识礼,这种形象是大部分官宦之家女子都具有的。

另外,在待人处事上,杜丽娘也是非常得体的,她对父母非常孝顺,对私塾里面的塾师也敬重有加,前期描写的杜丽娘性格比较温顺,并没有千金小姐的架子。

但是她对自己的婢女会严格约束,总的来说,《牡丹亭》前期的杜丽娘性格真淳、稳定,是一个品貌端正的大家闺秀。

二、青春意识的觉醒杜丽娘虽然在外人看起来是个品行端庄、稳重的大家闺秀,但是实际上,她内心是非常活泼的,她与封建社会千金小姐并不完全苟同,她读诗经的时候,也会憧憬“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爱情,虽然她不能立马冲封建礼教的束缚去追寻自由美好的爱情,但是她的内心却已经发生了变化。

《牡丹亭》中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

《牡丹亭》中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

《牡丹亭》中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牡丹亭》是中国传统戏曲的经典之作,其中的杜丽娘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

我们来了解一下杜丽娘的基本情况。

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之女,聪明美丽,从小受到严格的家教。

然而,她在青春年华中被爱情唤醒,陷入对牡丹亭中梦境的痴迷,最终为情而死。

在故事中,杜丽娘的性格特点表现得非常丰富。

她温婉贤淑,但又柔情似水,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

在梦境中,她展现出了多情、浪漫的一面,敢于冲破礼教的束缚,与梦中的书生幽会。

而在面对现实的困境时,她却显得柔弱无助,最终香消玉殒。

从造型上来看,杜丽娘的形象极尽艳丽之能事,她穿着华丽的服饰,戴着精美的发饰,充分展现了古代女子的柔美和婉约。

而从心理和行为上来看,杜丽娘则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她既受到严格的家教束缚,又被内心深处的爱情所驱使,这使她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不断挣扎和纠结。

《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性的女性形象。

她的故事传达了爱情与道德的冲突,以及个体命运与社会制度的对抗。

杜丽娘的勇敢追求爱情的形象,也成为了人们对勇敢追求真爱和不畏艰难的象征。

她的悲剧命运也警示着人们在面对传统礼教和爱情的抉择时,应当更加理性和勇敢。

中国传统戏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牡丹亭》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本文将通过再认识《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来探讨女性意识觉醒在中国传统戏剧中的体现和重要性。

杜丽娘是中国传统戏剧《牡丹亭》中的女主角,她有着温柔贤淑的性格和美丽的外表。

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杜丽娘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她并没有屈服于命运。

相反,她在梦中遇见的爱情激励着她追求自由和幸福,反映了她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女性意识觉醒是指女性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和权利,追求自由、平等和尊严的过程。

在《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展现了女性意识觉醒的历程。

她不仅仅是一个受到封建礼教束缚的女性,更是勇于追求自由和幸福的代表。

杜丽娘在剧中的表现,可以从历史上的其他女性形象进行对比。

试述《牡丹亭》中杜丽娘的艺术形象

试述《牡丹亭》中杜丽娘的艺术形象

试述《牡丹亭》中杜丽娘的艺术形象女主角杜丽娘是古典戏曲中最可爱的少女形象之一。

出身和社会地位规定她应该成为具有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

她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家庭里充斥着浓重的封建礼教气氛。

她的家庭是个封建官僚家庭,父母对她的一举一动都关心备至。

她的父亲杜宝是个儒生出身的太守,是传统道德的代表人物,为官忠于职守,为人坚持礼教,而母亲甄氏则是个夫唱妇随的贤妻良母式的女子。

作者特别写了他们对杜丽娘的教育。

杜丽娘因为春日昼长,白日犯困小憩,杜宝也要训斥她;而甄氏因为杜丽娘去了自家花园,衣裙上绣了一对花,一双鸟,也大惊失色,生怕女儿因此而学坏,并且还给她安排了丫环和道学先生,前者监视她的行动,后者负责她的教育。

因此,他们的爱带上了深深的社会功利色彩,目的是要将女儿培养成一个封建社会所要求的模范淑女。

作者如此描绘杜丽娘的生活环境、周围人物,深刻地揭示了她所面临的对手不是某些单个人物,而是由这些人物所代表着的整个正统意识和正统社会势力。

她的人生第一课是《诗经》的首篇《关雎》。

传统说法认为它是“后妃之德”的歌颂,是最好的闺范读本,她却直觉地认出这是一支恋歌。

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闺房私自游园。

杜丽娘准备游春,先是梳妆打扮。

这时对镜,内心进入恍惚痴想状态,明明是为自己的美色自豪,但又不好意思。

打扮本是为人看,但她说“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燕鸟惊喧。

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又怕被人看见。

这确实是青春期少女很典型的心理状态。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

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

汤显祖安排杜丽娘在游园之后和情人在梦中幽会。

<惊>是杜丽娘郁积在心中的热情的爆发,也是她反抗现实世界的实际行动。

剧中杜丽娘日常的行为举止,丝毫不违背她作为名门闺秀的身份,她在作品开始时,是一个美丽聪明的少女,带有贵族小姐普遍的特点,温柔、驯顺、稳重。

杜丽娘的形象分析

杜丽娘的形象分析

⼀、杜丽娘⼈物形象的⾃然性杜丽娘是⼀位名门闺秀,⽗母⼀个是国家栋梁,⼀个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在严厉的家庭教化下,杜丽娘被塑造成标准的淑⼥;塾师陈最良,是个考⽩了头发的⽼秀才,只是拿社会教导⾃⼰的东西来教导杜丽娘,同样给予杜丽娘深重的压迫。

⽽春⾹虽然是她的贴⾝⼥侍,但是由于⽆知,她⽆法理解杜丽娘。

因此杜丽娘是孤独的。

在春⾹的扶持下,杜丽娘⾛出长年拘束⾃⼰的绣房,到空⽆⼀⼈的花园中游玩。

在这⾥她第⼀次看见了真正的春天,也第⼀次发现⾃⼰的⽣命是和春天⼀样美丽。

她惋惜眼看青春转瞬即逝去,⽽她却⽆能为⼒,不能⾃主,感到⾃⼰⽣存的荒芜和⽣命的空虚。

⾃然春光触动了内⼼情怀,感叹“天呵,春⾊恼⼈,信有之乎!常观诗词乐府,古之⼥⼦,因春感情,遇秋成恨,诚不谬矣。

”把这少⼥在封建礼教压制下难⾔的苦闷和酸楚都表现出来了。

汤显祖所展⽰的是作为⼀个健全⼈的⾃⾝天性对于情爱的需求和渴望,在此作者肯定⼈类对爱、青春和美的渴望的合情合理性。

梦中与持柳书⽣相爱,梦醒后却⽆依⽆靠,仍是冰冷的现实。

于是第⼆次游园,杜丽娘⽀开了春⾹,独⾃来到花园,以安⼼寻梦。

她追梦寻梦,苦苦寻找着梦中的美妙。

在对梅树的倾诉中可以看出,这个梦是她全部⽣命的寄托。

然⽽现实的⼀切不曾有丝毫的变化,反⽽更加冷酷,为此⼀病⽽亡。

杜丽娘不是因爱情的被阻挠⽽亡,⽽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

在阴间,她的魂魄再次领略了⽣命的⾃由快乐。

在梦中和阴间汤显祖展露了⼈的⾃然性的⼀⾯,将⼈的天性还原放⼤,赋予其合理存在和实现的权利,汤显祖⼤胆地承认和肯定了⼈的性欲和情欲的⼀种客观存在。

⼆、杜丽娘⼈物形象的社会性《牡丹亭》中杜丽娘死⽽复⽣之后,念念不忘媒妁之⾔,不忘柳梦梅的科举功名,这似乎与她在梦中与阴间⼀往⽆前的追求爱情的⾏为互为⽭盾,实际上如此的描写和安排也许正是为了反映⼈性的另⼀⾯⼈的社会性的需求。

明代统治者⼤⼒推崇程朱理学,“存天理,灭⼈欲”空前强化;皇帝后妃亲⾃编写提倡贞操节烈的妇⼥道德教科书,束缚了妇⼥的⾝体和精神。

古代文学鉴赏牡丹亭的人物形象

古代文学鉴赏牡丹亭的人物形象

古代文学鉴赏牡丹亭的人物形象牡丹亭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部代表作,曾被誉为“古代艳情小说之巅峰”,其中的人物形象丰满、立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牡丹亭》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变化都极具吸引力,让读者们沉醉其中。

本文将以古代文学鉴赏牡丹亭的人物形象为题,来探讨其中的几位主要人物。

杜丽娘是《牡丹亭》中的女主角,她美丽、善良、聪明睿智。

在整个故事中,杜丽娘遭遇了许多的困难和艰辛,但她坚韧不拔,不放弃自己的希望和信仰,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

杜丽娘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坚强而追求真爱的内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杜丽娘的丈夫柳梦梅是一个正直善良的青年人。

他为人正直,守信用,对待感情也是真诚而专一的。

在面对诸多压力和选择的时候,柳梦梅坚守自己的原则,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最终获得了幸福。

柳梦梅的形象展示了诚实、坚强和对爱情的忠诚,激励着读者追求真实和美好。

与杜丽娘和柳梦梅相对应的是西华山庄的主人唐伯虎。

唐伯虎是一个多才多艺,机智聪明的青年人。

他善于用智慧和机智解决问题,在故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唐伯虎的形象展示了智慧、创造力和机智,给读者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惊喜。

除了这三个主要人物,还有其他一些次要人物也给《牡丹亭》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比如说,守墓人老先生是一个悲剧性的角色,他无私地帮助了杜丽娘和柳梦梅,但最终却自己无法得到幸福。

而西华山庄的女佣春燕则是一个勇敢、乐观的女性形象,她始终陪伴着杜丽娘,为她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和支持。

总之,古代文学鉴赏牡丹亭的人物形象多样而丰满,每个人物都刻画得非常细致入微。

他们拥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通过他们的奋斗和努力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这些形象的塑造不仅在古代时期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读者们对于这些人物形象的喜爱和欣赏也表明了他们对于人性和情感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关注。

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意义

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意义

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意义
《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戏曲史上的杰作之一。

其中,杜丽娘的形象被刻画得深刻而立体,具有多重的形象意义。

首先,杜丽娘是一个大胆追求真爱的女性形象。

在剧中,她对梦中书生柳梦梅的倾心相爱,以及为爱而死的决心,都表现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勇敢。

这种对真爱的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十分罕见的,因此杜丽娘的形象具有一种突破传统的意义。

其次,杜丽娘的形象也体现了女性自我觉醒的意识。

她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是在梦中寻找自己的幸福,并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种对自我命运的主动把握,是杜丽娘形象最为深刻的内涵之一。

此外,汤显祖通过杜丽娘的形象,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杜丽娘的生死之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也揭示了爱情的真谛。

同时,汤显祖在塑造杜丽娘的形象时,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的批判,使得这个形象具有了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总的来说,杜丽娘的形象在《牡丹亭》中具有多重意义,既是对真爱的追求,也是女性自我觉醒和人性理解的体现。

这个形象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

浅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

浅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夏香莲【期刊名称】《语文天地(高中版)》【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2页(P55-55,56)【作者】夏香莲【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中学 341600【正文语种】中文《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主人公杜丽娘在礼教束缚下的复杂细腻的哀愁和坚定执着的反抗性格,被作者以文采瑰丽的妙笔描绘得淋漓尽致。

数百年来,善良与美好的东西都属于杜丽娘。

汤显祖描写杜丽娘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写杜丽娘的感情和理想则更具魅力。

通过杜丽娘的形象,《牡丹亭》表达了当时广大男女青年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杜丽娘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具特色的人物之一。

她对理想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封建礼教的彻底反对,在古代文学史上叛逆女性的画廊中是居于前列的。

但是,透过这些光环,我们是否需要冷静思考,不管是在现在还是过去,一个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杜丽娘,是否还存在着诸多的不是与不足,美丽光环的背后是否还有浓浓的阴影。

现在笔者就从这个角度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拙见浅陋,敬请指教。

首先,作为一个女子,杜丽娘做一个具有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有何不好,拥有稳重、文静、温良、柔顺的性格又有什么坏处。

杜丽娘出生在一个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家庭的出身和社会地位规定她应该成为一个贤妻良母。

其实就算是出生在普通家庭,能成为一个贤妻良母也是应该的,甚至还可能是一种追求和奢望。

有人说她从小受到严格的封建教育,深受礼法、家规、女诫、妇道等禁锢,让她循规蹈矩,造就了她稳重、文静、温良、柔顺的性格,可这又有什么错呢?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试想,有谁会喜欢一个无拘无束、不修边幅、大大咧咧、夸夸其谈、口是心非、说三道四、搬弄是非,既做不了淑女也做不了贤妻,更做不了良母的母夜叉似的女子呢?其次,作为一个女儿,杜丽娘没有孝敬父母,没有做好为人子这个人生角色,没有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论《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美质”[论文]

论《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美质”[论文]

论《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的“美质”摘要:杜丽娘的美表现在很多方面,她不仅外貌端妍,而且颇有才学和智慧,比如对《诗经》中《关雎》的理解不同于以往的歌颂“后妃之德”,而认为是对美好青春的礼赞,这是她的“才智美”的体现之一。

杜丽娘性格中最为可贵的是她的“至情”,不仅可以为情而死,还可以为情而生,这又是她的“情感美”的体现。

杜丽娘有着和同时代其他受封建礼教女子不同的审美观,“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是杜丽娘所欢喜的生活状态,也是她的审美观。

关键词:杜丽娘美貌才智超群至情天然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1]塑造了杜丽娘这一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女性形象,并通过这一形象歌颂了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爱情、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的理想。

杜丽娘从小就生活在封建礼教束缚极其严重的官宦人家,父亲杜宝时刻以“礼”制来管教女儿,但严厉的家教环境并没有克制住杜丽娘的内心和她对美好青春的渴望。

在闰塾中她并不依古注解书,不认为《关雎》是歌颂“后妃之德”的文章,而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而后其在小丫环春香的鼓动下,走出闺阁,来到了从不知晓的自家后花园,我们不禁为这个大家闺秀感到有些悲哀,年已二八竟不知自家有个如此美丽的后花园!在随后的游园中,杜丽娘久抑的热情开始爆发,大胆的在梦中和有情人柳梦梅相会。

梦醒后,苦苦追寻不得的苦闷转为徒劳的悲伤,不久病逝,而杜丽娘对情人的眷恋不仅是可以因情而死,更能为情而生,杜丽娘的大胆、勇敢是她可贵的至情之处,这是同时代女性所不及的。

因此,笔者将从外貌美、才智美、情感美和审美观四个层面来分析杜丽娘这个人物所具有的“美质”。

一、外貌端姸的大家闺秀杜丽娘的美貌与才学的首次描写是从其父杜宝口中得知的,“单生小女,才貌端姸,唤名丽娘,未议婚配。

看起自来淑女,无不知书。

”其母甄氏也说道:“娇养他掌上明珠,出落的人中美玉。

”从其父母口中的描述中我们可以了解杜丽娘的美貌。

随后在第五出的延师中作者又对丽娘的美貌进行了辅助描写,杜丽娘要拜陈最良为师,走进来的描写是这样的“添眉翠,摇配珠,绣屏中生成士女图。

浅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性格特征(最新整理)

浅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性格特征(最新整理)

浅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性格特征内容摘要汤显祖的作品给人沉思与启迪,他不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坚持着自己的想法,并用写作品的方式表达出来,其中《牡丹亭》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

本文旨在对《牡丹亭》文本的深入分析,重新审视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深刻的社会内涵,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批判了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与反动,反映了明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渴望和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歌颂了他们为实现理想不屈不挠的斗争,具有鲜明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牡丹亭》杜丽娘性格特征序言《牡丹亭》的故事题材取自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

汤显祖把一个几千字的话本小说敷衍成长达55出的传奇作品。

倾注了他的人生体验和感悟,蕴含了深沉的感怀身世的自况内容。

《牡丹亭》完整地演绎了杜丽娘的情感历程:游园、惊梦、寻梦、写真、闹殇、魂游、幽媾、回生--在杜丽娘追求爱情的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奇幻历程中,汤显祖洞幽烛微地展现了这位怀春少女的内心世界,从而宣告了人类真情至性的不可抗拒和不可抑制性。

一、《牡丹亭》的创作背景《牡丹亭》写于明历二十六年,当时明代社会已出现了衰落的现象,为挽救这种即将灭亡的局面,封建统治者在政治上,实行极端的封建专制主义,把“三纲五常”定为“天理”把人民的生存欲求,男女青年追求婚姻自由的理想视为“十恶不赦”的人欲,把“情”看作不可理喻的东西,束缚人的个性,扼杀人的正常感情和欲望,教人们牺牲自己的现实幸福,以封建纲常为准则,维护封建道德纲领,这种情况下,汤显祖提出了“情至”的观念,肯定歌颂“情”和“人欲”背叛理学揭露“理”的罪恶,提示“情”与“理”之间不可调合的矛盾,这种情况下产生了《牡丹亭》的创作。

讲述的是:南宋时南安府太守杜宝和夫人甄氏,膝下无子,只有一个独生女儿杜丽娘,杜丽娘的面貌端妍,精巧过人,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她在“娇莺如语,眼见春如许”的大好时光里,终日独居绣房,内心蕴藏着隐隐的苦闷,与丫环春香到后花园游玩,怀春伤感,做梦与书生柳梦梅欢会于杜丹亭畔,后因极度思念梦中情人,竟缠绵忧郁而亡,死前自绘小像一幅,藏置墓侧三年后,柳梦梅赶考路过南安,拾得杜丽娘小像,为其美貌感动,朝夕呼叫与杜丽娘鬼魂欢聚,杜丽娘鬼魂诉说为相思而死的生前之事,梦梅开棺使得丽娘复生,结为人间夫妻,携其赴京应试,柳中状元,却被杜宝当做盗暮贼予以惩办,后在皇帝干预下,翁婿相认,一家团圆。

浅析杜丽娘形象(二稿)

浅析杜丽娘形象(二稿)

浅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人物形像内容摘要:杜丽娘是汤显祖的巨著《牡丹亭》的主人翁,作品塑造了杜丽娘这一敢于追求自由爱情、指斥封建礼教的具有叛逆与抗争意识的女性形象,由最初的大家闺秀到情感意识的自我觉醒,再到生死相恋的至情人,她用自己的行动去捍卫自己的幸福与追求,她的各种行为都体现了她对封建礼教的一种叛逆和反抗。

文章以此为线索,展开了对人物形象复杂而又清晰的描写.关键词:杜丽娘形象叛逆抗争《牡丹亭》正文《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其与《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并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首先,让我们来对这篇文章进行一个总体的介绍和概括,《牡丹亭》主要描写了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中,接受封建伦理道德的熏陶,但仍免不了思春之情,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后因情而死,死后与柳梦梅成情,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梦梅在人间结成夫妇的爱情故事。

剧本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歌颂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美好愿望。

《牡丹亭》表现出来的进步的光辉思想,具体体现在一系列生动而鲜明的艺术形象的创造上。

杜丽娘是《牡丹亭》中描写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她是一个淑静温顺但又敢于追求自由爱情、追求个性解放、指斥封建礼教的具有叛逆与抗争意识的女性形象。

其次,对杜丽娘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

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

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

戏剧的崭新思想是通过崭新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的,《牡丹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无疑是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形象。

杜丽娘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在追求爱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定执着,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她的死,既是当时现实社会中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真实结果,同时也是她的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手段作品以其浪漫婉转的笔调,绚烂多姿的色彩,绵绵无绝的情愫与跌宕起伏的情节将柳梦梅与杜丽娘穿越生死、冲破世俗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

浅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

浅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

浅论《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姓名:刘作林考号:210110100112 考区:昭通市昭阳区摘要:《牡丹亭》是中国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一部,它描写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这是一曲反对封建主义,歌颂妇女个性解放的赞歌。

剧中的女主角不仅外貌端庄,而且具有过人的才学和智慧。

杜丽娘从小就在被培养成世人眼中的大家闺秀,那个时代女子具有的一切优良品质都可以在她身上找到。

而她性格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她的“痴情”。

关键词:杜丽娘;美貌;一往情深;睿智《牡丹亭》成功的塑造了杜丽娘这一典型人物形象,通过剧本我们了解一个至情至深的杜丽娘。

曾有人把杜丽娘的形象概括为“妖”。

我十分的认同这一观点,因为杜丽娘做出了那个时代很多“人”不敢为之的事情,她勇敢地追求爱情、追求个性解放,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坚持不懈地与封建制度抗争,成为中国戏曲史上一个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

那么,大剧作家汤显祖是怎样塑造这个封建叛逆者的形象呢?我将重点从“聪明美丽”、“一往情深”、“因痴而亡”、“因情而生”来论述她的性格。

一才貌双全的大家闺秀杜丽娘的美貌和才智在当时来说可谓是绝无仅有。

有人曾赞誉为“西施之貌、文姬之才”。

而如今的茫茫人海中实难再有这样的绝世才女。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实际上都是杜丽娘性格的起点非常之低。

这是由于她成长的环境决定的。

她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家庭里充斥着浓重的封建礼教气氛。

她的家庭是个封建官僚家庭,父母只有她一个独生女儿,视作掌上明珠,对她的一举一动都关心备至。

她的父亲杜宝是个儒生出身的太守,有着浓厚的正统思想,是传统道德的代表人物,为官忠于职守,为人坚持礼教。

而她的母亲甄氏则是个夫唱妇随的贤妻良母式的女子。

作者特别写了他们对杜丽娘的教育。

杜丽娘因为春日昼长,白日犯困小憩,杜宝也要训斥她;而甄氏因为杜丽娘去了自家花园,衣裙上绣了一对花,一双鸟,也大惊失色,生怕女儿因此而学坏。

并且还给她安排了丫环和道学先生,前者监视她的行动。

《牡丹亭》中杜丽娘人物形象与生命意识分析

《牡丹亭》中杜丽娘人物形象与生命意识分析

《牡丹亭》中杜丽娘人物形象与生命意识分析古代文学《牡丹亭》中杜丽娘人物形象与生命意识分析郑婉秋?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摘要:《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作品以杜丽娘爱情的悲欢离合,对当时封建社会以及程朱理学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进行了抨击,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文章主要分析了杜丽娘的人物形象以及其生命意识,希望能够为有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牡丹亭》;杜丽娘;人物形象;生命意识《牡丹亭》全程为《牡丹亭还魂记》以主角杜丽娘和男主角柳梦梅爱情故事为主线,抨击了当时社会的封建思想,并且也借此讴歌了人性。

小说中杜丽娘生活在官宦之家,由于自小接受封建教育,所以难免性格中隐藏了一丝反抗性,这种反抗性也体现在后来她面对与柳梦梅的爱情时,父母因介于门第观念持反对观念这一方面。

由此可以发现,杜丽娘身上同时兼具了现代女性的生命意识与传统女性的封建思想,因此文章中对其进行分析。

一、杜丽娘人物形象(一)谦恭有礼的大家闺秀小说中,杜丽娘是一个封建官宦家庭中的小姐,自小便接受了父母、师长的“关爱”,长久以来,父母的古板、封建与塾师的迂腐,使其养成了谦卑有礼的性格,极具传统女子的特点。

杜丽娘的家教十分严格,因此秉承了“儒门旧家数”的思想,所以自小便知书达理。

作为父母的女儿,杜丽娘恭敬父母,例如刚出场时“娇莺欲语,眼见春如许。

寸草心怎报的春光一二!”;作为塾师的学生,即便陈最良迂腐之极,杜丽娘也谨遵“自愧蒲柳之姿,敢烦桃李之教”的道理;作为传统封建社会下的大家闺秀,杜丽娘严格克制自己的言行,并且也时常教导春香。

由此便可了解杜丽娘作为一个传统封建社会的大家闺秀,具备了所有传统女子的个性特点,但是这也为后来她反抗埋下了伏笔。

(二)追求爱情的女子杜丽娘作为一个大家闺秀的同时,也是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虽然外表谦恭有礼,但是内心却掩藏着一颗热情的心,但是这颗心却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无法得到释放[1]。

然而人性缺失无法磨灭的,当杜丽娘接触了《诗经》,了解了诗经中的爱情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姓名:刘作林考号:210110100112 考区:昭通市昭阳区摘要:《牡丹亭》是中国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一部,它描写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这是一曲反对封建主义,歌颂妇女个性解放的赞歌。

剧中的女主角不仅外貌端庄,而且具有过人的才学和智慧。

杜丽娘从小就在被培养成世人眼中的大家闺秀,那个时代女子具有的一切优良品质都可以在她身上找到。

而她性格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她的“痴情”。

关键词:杜丽娘;美貌;一往情深;睿智《牡丹亭》成功的塑造了杜丽娘这一典型人物形象,通过剧本我们了解一个至情至深的杜丽娘。

曾有人把杜丽娘的形象概括为“妖”。

我十分的认同这一观点,因为杜丽娘做出了那个时代很多“人”不敢为之的事情,她勇敢地追求爱情、追求个性解放,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坚持不懈地与封建制度抗争,成为中国戏曲史上一个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

那么,大剧作家汤显祖是怎样塑造这个封建叛逆者的形象呢?我将重点从“聪明美丽”、“一往情深”、“因痴而亡”、“因情而生”来论述她的性格。

一才貌双全的大家闺秀杜丽娘的美貌和才智在当时来说可谓是绝无仅有。

有人曾赞誉为“西施之貌、文姬之才”。

而如今的茫茫人海中实难再有这样的绝世才女。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实际上都是杜丽娘性格的起点非常之低。

这是由于她成长的环境决定的。

她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家庭里充斥着浓重的封建礼教气氛。

她的家庭是个封建官僚家庭,父母只有她一个独生女儿,视作掌上明珠,对她的一举一动都关心备至。

她的父亲杜宝是个儒生出身的太守,有着浓厚的正统思想,是传统道德的代表人物,为官忠于职守,为人坚持礼教。

而她的母亲甄氏则是个夫唱妇随的贤妻良母式的女子。

作者特别写了他们对杜丽娘的教育。

杜丽娘因为春日昼长,白日犯困小憩,杜宝也要训斥她;而甄氏因为杜丽娘去了自家花园,衣裙上绣了一对花,一双鸟,也大惊失色,生怕女儿因此而学坏。

并且还给她安排了丫环和道学先生,前者监视她的行动。

后者负责她的教育。

因此,他们的爱并非是一种纯粹的生物性的护雏之情,而是带上了深深的社会功利色彩。

他们的目的,是要将女儿培养成一个封建社会所要求的模范淑女。

剧中对杜丽娘才貌首次描写是从她的父亲杜宝口中得知的,杜宝说“单生小女,才貌端妍,唤名丽娘,未议婚配。

看起自来淑女,无不知书”。

从杜丽娘父亲这段话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她确实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奇女子。

杜丽娘的母亲也说过一段夸耀杜丽娘的话,她说“娇养她掌上明珠,出落的人中美玉。

”我们从杜丽娘父母的描述中就了解到杜丽娘的美貌。

而在剧本的的第五出中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也对她的貌美进行了适当的描述。

当杜丽娘从自己闺房出来走进客厅拜老师时。

陈最良这样说道“添眉脆,摇配珠,绣屏中生成士女图”。

从他的话中我们仿佛看见一个美丽大方的女子正向我们走来。

而这一切都是从其他人的角度来述说杜丽娘的美。

在惊梦这一出中,丽娘要去花园游玩之前,在自己的闺房里打扮时,她自己都觉得自己很美,情不自已的对着镜子细细品味一番。

不由自主的发出“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得羞花闭月花愁颤。

”杜丽娘用前人们的典故和春色来比喻自己的美丽动人。

由此我们就可以联想到杜丽娘确实美得出众。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我们都知道中华名族都是比较谦虚的,一般都不会当众夸耀自己的亲人。

更不会说自己多么的出众。

尤其在封建时期。

女子都是羞答答的,从不敢轻言。

我们的圣人经常教导人们“慎言”。

那么通过杜丽娘及她父母、老师的话。

我们确实可以感受到一个楚楚动人的美女就在眼前。

杜丽娘的美丽在她病死后依然存在,地狱判官见到她的亡魂时也由衷的惊叹道:“这女鬼到有几分颜色”。

由于杜丽娘是因病而亡的,因而她的面容早已憔悴不堪。

而地狱判官还发出如此的感叹。

那当她脸色红润有光泽时是多么迷人就可想而知了。

在二十六出柳梦梅在梅花观中捡到杜丽娘的自画像时,觉得像观音又觉得像嫦娥像。

他觉得画中的女子异常的貌美,不像人世间的人,到像仙女。

那么从多方面都可以看出杜丽娘确实外貌十分美丽动人的。

而她的端庄容貌就是她外在美的体现。

杜丽娘不仅外在美丽动人,而且她的才智也是十分超群的。

杜丽娘的父亲为了让她识礼,就给她请来了十分稳重的老儒陈最良当老师。

而杜丽娘从小就沐浴着封建礼教的熏陶,那些迂腐的封建礼教禁锢着丽娘的身心。

但不管制度礼教多么坚不可摧,它们都无法遏制人的那份炽热真情,处于情窦初开年龄的杜丽娘,更是对爱情充满了期待。

当她的的老师给她讲《关雎》是宣扬“后妃之德”时,她却把书放在一边感叹说“圣人之情,尽在于此也。

今古同怀、岂不然乎?”杜丽娘认为这首诗就是对男女爱情的歌颂。

也正是因为这首诗才触动了她埋在心底的丝丝情愫。

她对老师的讲解提出不一样的看法。

她有如此与众不同见解和她才智是分不开的。

她敢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不敢做的,可以说是女中豪杰。

杜丽娘的才智不单单表现在她有自己的见解和对知识的掌握。

还表现在她的自学上。

她的自学能力也是十分的突出。

在剧中第七出写到,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见杜丽娘写的字,惊奇的问道“我从不曾见这样好的字。

这什么风格?”有人可能就会说没有见过正常,世上字体众多,他没有见过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有一点大家不要忘记陈最良是“老儒”。

他都未曾了解的东西杜丽娘却能写的神采飞扬。

可见杜丽娘确实才智卓越。

二对爱情一往情深丽娘在游玩花园时,园中姹紫嫣红的景物没有让她觉得赏心悦目,反而让她发出了“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倾这般都付与断井颓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杆,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的感叹!如此美丽的后花园景致,居然无人看管,如此明媚灿烂的自然风光,却无人欣赏,而自己正当花容月貌,竟然锁在深闺中无人知晓,此景,触景生情,丽娘联想到自己如今仍旧孤身一人,不由眉头一皱,想到红颜难久,青春不再,不禁内心思绪澎湃。

歌德说过:“哪个少女不怀春?”每个少女怀春都渴望一个情人,这是人之常情,丝毫不足为奇。

杜丽娘的怀春是始于生理自发的要求。

于是她开始盼望着她情人的出现,也开始着她无休无止的自怜。

在第十出《惊梦》中,丽娘唱到:“吾今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怎得蟾宫之客?昔韩夫人得遇于郎,张生偶逢崔氏,曾有《题红记》、《崔徽传》二书。

此佳人才子,前以密约偷期,后皆得成秦晋。

”此处丽娘提到《西厢记》里的崔莺莺,说明她潜意识里已经萌发了像莺莺那样反对封建礼教的爱情意识,她对崔莺莺是肯定的,甚至是艳羡的。

“与《西厢记》里的崔莺莺相比较,她们虽然都是封建官僚之家的千金小姐,都受着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都完全被家长主宰着自己的命运,但杜丽娘没有崔莺莺那么幸运,不存在普救寺里与一位青年才子偶然接触的机会,也不存在张生这样的人向她求爱,更遗憾的是她的丫鬟春香也不会像红娘那样给她无限的帮助,可以说,她所生存的封建环境比崔莺莺所在的时代更加令人窒息,她的命运掌握在更为严厉的封建家长手中,她在那种环境下所能接触的男人只有自己的父亲和老师。

”杜丽娘此时内心萌发的爱情欲望仅仅是她生理上的一种自然需求,这就必然与当时社会产生矛盾,愿望当然难以实现,于是她只能借助梦境来帮她了却心愿。

在游园中“身子困乏了,且自隐几面眠”(第十出《惊梦》),她在梦中与一书生幽会于花园的牡丹亭畔,享受鱼水之欢。

后来才发现是一场春梦,而这个梦正是其正常合理的情欲的象征,梦境中的杜丽娘对封建礼教大胆反叛,解除了封建礼教的重重束缚,得到了无尽的满足。

虽然梦中被母亲惊醒,梦中书生转瞬即逝,但至此,杜丽娘已经在生活当中找到了她具体的爱情对象。

正是梦中那位书生让她陷入无边无际的相思海中。

但是,梦终究只是梦,不是现实。

当梦醒时,留下的只是无限的悲伤,但杜丽娘不是逆来顺受的乖乖女,她不甘于现实的无赖,她大胆的再次来到后花园去寻找当初的那个让她醉生梦死的梦,她渴望再次见到梦中的意中人。

她要寻找一种纯真的爱情。

三因痴而病,因痴而亡当杜丽娘怀着重温旧梦的心情去寻梦,她有点大胆、紧张、还有一点兴奋,她对见到梦中的意中人是充满了希望,但来到牡丹亭畔只发出:“咳,寻来寻去,都不见了。

牡丹亭,芍药阑,怎生这般凄凉冷落,杳无人迹?好不伤心也”的叹息。

荒凉的景致使她的心情顿时跌入低谷,伤透了心,此时,“无人之处,忽然大梅树一株,梅子磊磊可爱”,丽娘顿生感慨:“偏则他暗香清远,伞儿般盖的周全。

他趁这春三月红绽雨肥天,叶儿青。

偏迸著苦仁儿里撒圆。

爱杀这书阴便,再得到罗浮梦边。

罢了,这梅树依依可人,我杜丽娘若死后,得葬于此,幸矣”。

面对空地上的大梅树,她想到自己花容月貌却无人欣赏,空有好梦却难寻,空有中意之人却百般难寻,倒不如死了葬身于此梅树之下,还算是人生的一大幸事,于是喊出了“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待打拼香魂一片,月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

”这便是谋求个性解放、追求爱情的最强音。

寻梦不成,杜丽娘倍感深闺寂寞,寝食不安,花容月貌也日渐憔悴,面对镜中人比黄花瘦的自己,她沉浸在深情的苦恋中,她吩咐春香拿出纸笔,边描摹边叹息:“[普天乐]这些时把少年人,如花貌,不多时憔悴了。

不因她福分难销,可甚的红颜易老,论人间绝色偏不少,等把风光丢抹早。

打灭起,离魂舍欲火三焦,摆列着昭容阁文房四宝,待画出西子湖眉月双高。

”在这一曲中,丽娘说自己近来消瘦得如此厉害是因为感情冲动和对梦中情人的无限相思所致,但自己毕竟是一个美貌少女,天生爱美,红颜命薄,于是她决意要暂且扑灭心中的欲望之火,拿笔写真,把自己的真容留在世间,留给意中人,可见她心里仍然眷恋在那一场春梦之中。

第十四出《写真》中写道:“丹青女易描,真色人难学。

似空花水月,影儿相照。

画的来可爱人也!咳,情知画到中间好,再有似生成别样娇。

只少个姐夫在身旁。

若是因缘早,把风流婿招,少甚么美夫妻画在碧云高!”这里细致地描绘杜丽娘留真的心情,写足了杜丽娘对美的留恋,她不忍美被埋没,所以要留下青春的写照。

对此有人感叹说:“丽娘千古情痴,惟在留真一节,若无此,后无可衍矣”。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太遥远,当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达到了顶峰,而这个矛盾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得到解决之时,杜丽娘最终在中秋之夜带着遗憾,郁郁寡欢地离开了这个薄情寡义的世界,其实她又是多么留恋这个世界。

在她临死之际,仍旧念念不忘梦中情人,特意嘱咐春香:“我那春容(画像),题诗在上,外观不雅,盛着紫檀匣儿,藏在太湖石底。

”将春容珍藏在她梦中与书生幽会过的地方,很显然是企盼死后能与梦中情人相逢,可见杜丽娘是一个死不忘情的女人。

杜丽娘在中秋之夜孤独地死去。

四因情而生杜丽娘寻梦不成,因梦伤感,于中秋之夜一病而亡,魂魄来到了阴曹地府。

她的肉体虽然死了,但她那种大胆叛逆、不懈追求自由、爱情与个性解放的精神却还存在着。

杜丽娘魂游阳间,一直在继续寻觅梦中情人,继续斗争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