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性格特征及其意义 毕业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性格特征及其意义
纵观明代后期的戏剧作品,不难看出汤显祖以其华丽的文辞、卓越的才情、新颖的立意、独特的构思以及不受形式约束的自由格律独树一帜,并创下了“临川”一派。
翻开汤显祖的传奇作品,其中“临川四梦”(包括《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梦记》、《邯郸梦记》)代表了汤显祖戏剧创作的全貌。
在“临川四梦”中,作者最为得意,在社会上影响最大,并奠定汤显祖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地位的是《牡丹亭还魂记》(以下简称《牡丹亭》)。
作者自己曾说过:“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王思任《牡丹亭叙》引)沈德符《顾曲杂言》描绘《牡丹亭》问世的轰动效应是“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牡丹亭》是汤显祖最为杰出的最受读者欢迎的爱情戏剧。
此剧的问世,赢得了当时和后世许多青年女子的同情之泪,留下许多富有诗意的遗闻轶事,直到今天,它仍然具有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罗宗强、陈洪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二)》,357页)
可自我认为《牡丹亭》之所以在戏剧史上千古流芳,独居魅力,主要归功于杜丽娘这个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在封建礼教、婚姻制度和科举制度森严的明清社会,文学史上出现了许多为爱情而战的叛逆的反封建的女性形象。
其中最令世人称道的女性,不外是,相国千金崔莺莺(王实甫的《西厢记》),血染桃花扇的李香君(孔尚任的《桃花扇》),世外仙姝林黛玉(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而我则认为,杜丽娘是集这些女子的优秀品质于一身的,几乎挑不出瑕疵的、最为完美、最为理想的女性形象。
以下是我对杜丽娘性格特征的四点分析:
一、知书达理,本性善良
1、尊敬老师
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家的千金小姐,属于名门贵族之家,但她并没有看不起穷酸潦倒的陈最良老师,而是表现出了一个学生对老师应有的尊重,每次见到老师,她都能向老师行礼问好。
其实,陈最良是个迂腐守旧的老秀才,他自幼习儒,头脑冬烘。
他“从不晓得伤个春,从不曾游个花园”(《牡丹亭·肃苑》),向学生解说《毛诗·关关睢鸠》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牡丹亭·闺塾》)时含糊其词。
其人,不但自己迂腐守旧,还用荆条责打春香,禁止春香领小姐去花园,“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
(《牡丹亭·闺塾》)
这样束缚自由,压抑人性的迂腐行为,杜丽娘的内心其实是很反感的,但她仍然能够教训春香“死丫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打不的你?”(《牡丹亭·闺塾》)杜丽娘的这种识大体的理智做法,既化解了春香对老师的怨恨,又表现出了一个大家闺秀的尊敬老师、以和为贵的名门风范。
2、善待丫环
腐师陈最良向丽娘讲解《毛诗·关关睢鸠》时,丫环春香大胆插嘴“怎样声儿?”(《牡丹亭·闺塾》)并故意歪解诗意,说:“是了。
不是昨日是前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
”(《牡丹亭·闺塾》)接着,又大胆多嘴,君子“为甚好好的求他?”(《牡丹亭·闺塾》)春香之所以大胆地扰乱课堂,不能不说与丽娘平时对她的仁厚、宠爱与呵护有关。
丽娘正在上课,春香却说,“原来有座大花园。
花明柳绿,好耍子哩。
”(《牡丹亭·闺塾》)接着,又对丽娘说,“小姐,你听一声声卖花,把读书声差。
”(《牡丹亭·闺塾》)故意扰得丽娘全无读书兴致,却早早萌动了春心。
所以,当听到老师说:“你们工课完了,方可回衙。
”(《牡丹亭·闺塾》)丽娘便笑着追问春香,“俺且问你那花园在那里?”(《牡丹亭·闺塾》)可见,春香与小姐“心有灵犀一点通”,同样说明了丽娘平时与春香相处默契。
丽娘有感于诗句“春梦暗随三月景,晓寒瘦减一分花。
”(《牡丹亭·写真》)自觉青春易逝,容颜日枯,便对镜用丹青描绘了一幅自画像。
之后,丽娘对着自画像自赏自叹,并对着春香坦言梦中与柳生相会的事。
从戏剧中可知,春香是最先知道丽娘秘密的人,可见丽娘非常信赖春香,他们之间是情同手足,无话不谈的闺中密友。
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千金小姐,而春香只是个身份低微的下人,可她们之间能够成为朋友,很能说明丽娘非常善待春香。
而这一点,同为贵族身份的崔莺莺是不及杜丽娘的。
崔莺莺娇生惯养,仗着相国小姐的高贵身份,随意对丫环发脾气,语言比较粗暴,口口声声训斥红娘为“小贱人”(《西厢记·张君瑞害相思(第二折)》)。
在思想上,莺莺将丫环红娘当作下人看待,欺负红娘不识字,让莺莺送简暗约张生“待月西厢下”(《西厢记·张君瑞害相思(第二折)》),又将其对张生的真心瞒着红娘,让红娘两头难做人。
再如,莺莺认为红娘可以任意责罚打骂,她说:“我是相国的小姐,谁敢将这简贴来戏弄我……告诉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来。
”(《西厢记·张君瑞害相思(第二折)》)
可见,莺莺是比较难服侍的,令丫环有伴君如虎的感觉。
相对而言,做丽娘的丫环则会单纯很多。
也正是这个原因,甚至有读者喜欢红娘更甚于喜欢莺莺,因为红娘用的胆识与才干更令人尊敬;而《牡丹亭》中,春香永远是丽娘的陪衬角色,我想这很能证明丽娘比莺莺更善待下人,本性更善良。
3、孝敬父母
杜丽娘的父母,一个是为官清廉正直的国家栋梁,一个是以相夫教子为已任的贤妻良母。
夫妇俩对丽娘十分挚爱,父亲虽然身居要职,工作繁忙,但并不忘记对女儿严加管教。
可怜丽娘正值青春,却被父亲严加管束,拘谨在深闺中读四书,课女工。
长期单调无聊的闺房生活,白白辜负了她的青春美貌。
对此,丽娘感到十分地寂寞、惆怅和伤感。
可父母安排的生活,丽娘虽然不满意,但是,她还是尽力听从父母的话,尽力地跟随腐儒陈最良学习《毛诗》。
(《牡丹亭·训女》)
在《牡丹亭·闹殇》中,丽娘泣说,“娘,儿拜谢你了。
从小来觑的千金重,不孝女孝顺无终。
娘呵,此乃天之数也。
当今生花开一红,愿来生把萱椿再奉。
”这一段丽娘临终前的肺腑之言,没有对父母禁锢自己青春的半句怨言,完全道出了愧对娘亲养育之恩的歉疚。
当阴私判官怜悯丽娘,准许丽娘还魂与柳生团聚,丽娘拜谢了判官,立即寻问能不能见父母一面?并且,她在魂返人间的途中,一见到扬州,急着要飞去拜见爹娘。
又如,丽娘听柳生说父亲管辖处正起兵祸,立即怕得哭起来了,并不顾夫妻分离相思情深,说,“柳郎,放榜之期尚远,欲烦你淮扬打听爹娘消耗,未审许否?”(《牡丹亭·急难》)
由上可见,丽娘能够听从父命,体贴娘亲,死后还日夜惦念父母,她是孝敬父母的。
就这一点来说,丽娘与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是一脉相承的,崔莺莺内心深恋着张生,却又常常狐疑不定,口是心非,除了受制于封建礼教及母亲的威仪外,多少也有着体贴母亲,尊敬母亲的原因。
而杜丽娘对父母的尊敬相比莺莺,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恪守规范,追随世俗
1、争得“明媒正娶”
《牡丹亭·欢扰》中,丽娘与柳生幽会被两个道姑打扰,兴致全无。
事后,柳生好言安慰,但丽娘仍然叫苦。
她暗想:“竹影寺风声怎的遮,黄泉路夫妻怎当赊?(《牡丹亭·冥誓》)“夫妇分缘,去来明白。
今宵不说,只管人鬼混缠到甚时节?”(《牡丹亭·冥誓》)于是,丽娘便与柳生商量:“秀才有此心,何不请媒相聘?也省的奴家为你担慌受怕。
”(《牡丹亭·冥誓》)“奴家还有丁宁。
你既以俺为妻,可急视之,不宜自误。
如或不然,妾事已露,不敢再来相陪。
”(《牡丹亭·冥誓》)
以上可见,丽娘并不满足于以幽魂的身份与情人聚会,她渴望着柳生的明媒正娶,好让她得到世俗的认同,成为名正言顺的柳夫人。
2、求得“夫荣妻贵”
柳生遵守冥誓,按丽娘的指点,启幕开棺,致使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生死契约的夫妇。
可丽娘宁愿让功名惊开恩爱,把儿女情怀丢开,劝导夫君应试状元,“好开怀这御酒三杯,放着四婵娟人月在。
立朝马五更门外,听立街里喧传人气概。
七步才,蹬上了寒宫八宝台。
沈醉了九重春色,便看花十里归来。
”(《牡丹亭·如杭》)尾声又道:“盼今朝得傍你蟾宫客,你和俺倍精神金阶对策。
高中了,同去访你丈人、丈母呵,则道俺从地窟里登仙那大喝采。
”(《牡丹亭·如杭》)
可见丽娘有着根深蒂固的“门当户对”、“夫荣妻贵”等思想。
汤显祖的思想包括儒、道、释几个方面,他最初师从泰州学派代表人物罗汝芳,罗氏对程朱理学的叛逆和接近禅学观念对汤的思想形成有较大的影响。
汤显祖在南京任职期间及辞官后,又与晚明思想界被称为“两大教主”的李贽和达观相交甚密。
(《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七)这对于汤显祖叛逆人格和反抗礼教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在他的思想中,既有明末舒张个性的进步思潮特点,又不乏传统文人入世出世之间的矛盾情结。
(《古代文学史二》356页)
上述的“明媒正娶”与“夫荣妻贵”正是汤显祖入世思想的充分表现。
由此可见,丽娘并非只是虚无缥缈的天上仙子,她也是食着人间烟火的凡尘女子。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从来不劝宝玉读书仕进,弊视封建礼教,得罪了大观园中许多封建家长,所以,她与宝玉的爱情只能是宝中楼阁,他们的爱情注定了是悲剧。
我想,幸福的婚姻只有建立在社会的基础上,美满的家庭只有建立在为理想的奋斗中,丽娘的这些正统思想具有着更加积极的人生意义,因而,她的形象也更加有血有肉,真实可信。
三、多愁善感,浪漫多情
1、感春自伤,多愁善感
杜丽娘私自游园,眼前“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牡丹亭·惊梦》)大好春光一片,可丽娘并无半点喜色,却发出“翦不断,理还乱,闷无端”之叹。
后来,想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牡丹亭·惊梦》)丽娘便由花推人,更加悲切,烦恼似春潮般猛涨,泪水涟涟,自怜自唱自叹:“天呵,春色恼人,信有之乎!……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
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
丽娘“惊梦”后“寻梦”,现实与梦境的区别令她由喜悦转为悲怆,以致于她对着那棵象征爱人的梅树发出内心倾诉:“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这些都证明了丽娘的多愁善感。
丽娘的多愁善感在莺莺与黛玉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崔莺莺长亭送别时,看眼前晓来霜林“总是离人泪”,触目皆伤(《西厢记·长亭送别》)。
又如《红楼梦》中林黛玉见桃花零落,便以落花自况,吟咏《葬花吟》,凄凉万分(《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可见,多愁善感是许多优秀女子的性格特征,它体现了女子情怀的细腻,性格的温柔,使得女子具备着更加感人肺腑的艺术力量。
2、写真题诗,浪漫多情
丽娘自“惊梦”后,一病不起,容颜日枯,镜前自照,不禁悲从中来。
她想“若不趁此时自行描画,流在人间,一旦无常,谁知西蜀杜丽娘有如此之美貌乎!”便命春香取来取素绢、丹青自我描画像一幅,画后赏玩。
又想起梦中与柳生相会之事,“那梦里书生,曾折柳一枝赠我。
此莫非他日所适之夫姓柳乎?故有
此警报耳。
”(《牡丹亭·写真》)有感于此,丽娘突发灵感,偶成一诗,题于帧首之上:“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
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
”(《牡丹亭·写真》)
临终时,丽娘嘱咐春香将那画儿“依旧向湖山石儿靠也,怕等得个拾翠人来把画粉销。
”(《牡丹亭·闹殇》)可见丽娘虽然人为情死,但情不死,死后仍然将自画小像放在太湖石上,等着梦中情人来相会。
可见,自画像就是丽娘的定情物,画中的诗就是丽娘的爱情宣言。
杜丽娘聪明伶俐,自幼习读四书五经,又偷阅《题红记》、《崔徽传》等禁书,在古典文学的熏陶下,有着一定的文学修养。
丽娘题诗定情充分地显示了她卓越的才情和理想的浪漫主义诗人气质。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作者通过杜丽娘的自画写真,题诗定情等浪漫主义理想的情节,向世人发出追求爱情自由,追求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因此丽娘是继崔莺莺之后的又一个反对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自由的典型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四、为爱而战,圣旨圆婚
1、梦中相会,私自幽欢
《牡丹亭·惊梦》中,丽娘游园,第一次发现了大自然春天的美,也第一次发现自己美好的青春与明媚春光的吻合,“姹紫嫣红”的无限春光刺激了她对外界大千世界的渴望,成对的莺歌挑逗起她从未有过的春情。
于是,一位青春少女就在家人和外界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自己萌发了对幸福人生的憧憬和对理想异性的渴望。
可是,生存环境并没有给丽娘的憧憬和渴望提供任何条件,所以在梦境中,丽娘表现得十分大胆,初会柳生,并没有那些“花前月下”的浪漫情调,就禁不住自已的欲望冲动,突破“男女大防”,与柳生私自幽欢了。
可见,丽娘的内心,对爱的追求是执着的,大胆的。
2、陈说梦境,表明心志
《牡丹亭·写真》中,丽娘将梦中与柳生相会的事告诉春香,“记起来了。
那梦里书生,曾折柳一枝赠我。
此莫非他日所适之夫姓柳乎?”后来,丽娘在自画像上大胆题定情诗“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
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
”《牡丹亭·冥判》中,丽娘又对判官坦诚“则为在南安府后花园梅树之下,梦见一秀才,折柳一枝,要奴题咏。
留连婉转,甚是多情。
梦醒来沉吟,题诗一首:“他年若傍蟾宫客,不是梅边是柳边。
”为此感伤,坏了一命。
”
其实,丽娘与柳生虽说是“梦中相会,私自幽欢”,但在当时礼法森严的封建社会,也算是有伤风化的“丑”事,对于青年女子而言,一般人是难以启齿的,可是杜丽娘却坦陈无顾,可见其对爱情的坚贞不屈,无所畏惧。
3、为爱而战,感动圣皇
丽娘在阴间表现得更加自由大胆,她坦陈死亡原因,受到胡判官的恩准,得以重返人间。
返回人间后,丽娘她不用媒妁之言,自己于深夜敲开情人的房门,并立下了“生同室,死同穴,永做夫妻”的海誓山盟。
不仅如此,复生以后的丽娘还一鼓作气,让自己的非法叛逆婚姻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承认。
圣旨有言,“据奏奇异,敕赐团圆……状元柳梦梅,除授翰林院学士。
妻杜丽娘,封阳和县君。
就着鸿胪官韩子才送归宅院。
”(《牡丹亭·圆驾》)可见,丽娘与柳生的爱情经历了种种曲折后,终于获得了个可喜可贺的大团圆局面。
有人将丽娘与柳生的爱情大团圆,简单的视为封建礼教对反抗者叛逆者的屈从,将丽娘当作大胆的反封建礼教的典型大加歌颂,对此,本人颇有些异义。
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说:“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第云理之所以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由此可见,汤显祖对代表封建礼教的“理”虽然反对不满,但他写作《牡丹亭》的本意并非歌颂强烈的反抗精神,而是想借丽娘的人物形象来宣传他以“情”感人,以“情”胜“理”的仁爱思想,歌颂人性与爱情的伟大主旨。
所以我认为,丽娘与柳生美好爱情结局的潜台词是,爱情的力量既然能使杜丽娘从生到死,从死到生,那么它也能够征服作为自由爱情死敌的封建礼教,使其不得不认可丽娘与柳生的叛逆婚姻。
“情之所至,金石为开”,《杜丹亭》是一部温和的叛逆爱情剧,是一部理想的团圆爱情剧,杜丽娘是也一位温和的、美好的理想的爱情人物形象。
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交代了《牡丹亭》的题材来源:“梦中之情,何必非真?……皆形骸之论也。
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
予稍为更而演之。
”其中的“传杜太守事”是指话本小说《杜丽娘记》,故事来源于保留在《重刻增补燕居笔记》里的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
(王思任《牡丹亭叙》引)
不过话本演绎的是南宋光宗时,南雄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因游园感梦而亡。
她自画的小照为后任太守的儿子柳梦梅所得。
柳因而日夜思慕,并和丽娘鬼魂幽会。
在告知父母之后,为杜丽娘发冢,起死回生,成就婚姻,终偕连理。
这是一个大团圆的喜剧故事。
(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
而汤显祖的《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因游园,梦中与柳梦梅幽会,醒后幽思难忘,抑郁而死。
杜宝迁官离开此地,将丽娘葬于官衙后花园。
柳梦梅上京赴试,途经花园,无意中拾到丽娘画像,看画思人,感动丽娘的鬼魂,与化相会。
在柳梦梅的帮助下,杜丽娘起死回生,回柳结为夫妇。
但丽娘的父亲却把丽娘看成妖孽,不但不承认柳梦梅是女婿,还请皇帝着人擒拿“妖女”。
最后,柳生柳生考中状元,杜丽娘又上朝申诉,由皇帝出面作主后,才终于承认了这对夫妻。
对比可知,汤戏《牡丹亭》与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虽同位大团圆的结局,但话本小说中的杜丽娘很快得到了父母的认同,为她发冢,让她比较顺利地成就了婚姻。
而汤剧中的杜丽娘在柳梦梅的帮助下,起死回生,没有经过父母的同意。
事后,丽娘的父亲还把丽娘看成妖孽,请皇帝擒拿“妖女”,将柳
梦梅当作“劫坟贼”进行拷打。
最后,柳生考中状元,丽娘上朝申诉,由皇帝作主,才承认了丽娘与柳生的婚事。
可见,汤剧中的杜丽娘为爱情进行了更艰难,更积极主动的斗争。
其实,杜丽娘的形象正是汤显祖自己的影子。
丽娘通过自画像题诗定情,汤显祖也正是通过《牡丹亭》向世人展示他那炽热的真情,至死不渝的忠贞和追求!所以,汤显祖以生花的妙笔,对传统的还魂故事进行适当改编,把杜丽娘的战斗精神与审美价值提升到新的高度,使杜丽娘的形象也因此具备强烈的时代气息。
时至今天,杜丽娘的形象从明代走向清代,一直走到今天,其人格魅力仍然不减当年,令无数青年女子为之倾倒。
我想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还是将来,杜丽娘对理想的追求,对爱情的坚贞,知书达理的品格,多愁善感的情性,诗意浪漫的情怀,会永远闪烁着灿烂的光芒,她永远是女性朋友眼中最理想、最完美、最典范的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1、《牡丹亭》,(明)汤显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2、《西厢记》王实甫著,王季思校注,人民文学出版1978年版
3、《红楼梦》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4、《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蔡义江著,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
5、《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徐中玉、金启华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336—349页。
6、《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罗宗强、陈洪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12月第12次印刷,第九章、第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