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赏析
牡丹亭名句翻译赏析
牡丹亭名句翻译赏析《牡丹亭》名句翻译赏析。
《牡丹亭》是中国古典戏曲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戏剧艺术的巅峰之作”,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使它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以《牡丹亭》中的名句为线索,对其进行翻译和赏析,探讨其在中国文学传统中的地位和价值。
1. 名句一,“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
这是《牡丹亭》中的一句经典名句,表达了人生中的爱情之苦。
翻译成英文是,“Life is full of foolish love, and this regre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wind and the moon.”这句话通过“有情痴”来表达人们对爱情的执着和痴迷,同时“此恨不关风与月”则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爱情的无尽悲伤。
这句话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爱情的无尽追求和对命运的无奈。
2. 名句二,“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这句话翻译成英文是,“Life is like a dream, and I raise my cup to the river and moon.”这句话通过“人生如梦”来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虚幻,而“一尊还酹江月”则表达了对生活的豁达和对自然的赞美。
这句话通过对生命的理解和对自然的赞美,表达了对人生的豁达和对自然的敬畏。
3. 名句三,“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
这句话翻译成英文是,“I hope to have someone in my heart, and we will not be apart even in old age.”这句话通过“愿得一心人”来表达了对真爱的向往和追求,而“白头不相离”则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生活的期许。
这句话通过对真爱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期许,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对《牡丹亭》中的名句进行翻译和赏析,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更可以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牡丹亭赏析
牡丹亭赏析
《牡丹亭》的故事以“情”之一字贯穿始终。
官家小姐杜丽娘正值豆蔻年华,在梦中奇遇书生柳梦梅,一见倾心,竟伤情而死,后化为游魂寻至人间,因痴心不改,最终起死回生,与柳梦梅终成姻缘。
正如汤显祖在《题词》中所写:“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
在汤显祖笔下,主人公杜丽娘出身封建官宦家庭,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以束缚妇女身心为宗旨的贞操节烈观,结合当时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大肆宣教,可以说,生存环境十分压抑。
但是,杜丽娘却一反常态,籍着人性中对真与美的本能追求,大胆反抗时代禁锢,走上了妇女个性解放之路,以生死相搏彻底摆脱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得以塑造了中国古典戏曲中最可爱的少女形象。
纵观全篇,《牡丹亭》的精华,不在缠绵悱恻的爱情,也不在华美迤逦的辞藻,而是作者塑造的那一个极致自由的青春生命。
这是一曲于牢笼废墟中对自由的浪漫讴歌,最终成就了文学史上一次最美丽的叛逆。
智者云:“以文为鉴,可观天下。
”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对时代的清醒反思,对生命的不休追问,或许这才是文学的真正意义。
牡丹亭名句赏析
牡丹亭名句赏析
《牡丹亭》是中国明代戏剧作家汤显祖所创作的一部脍炙人口的戏剧。
以下是《牡丹亭》中几个脍炙人口的名句赏析:
1. "无辜总是忍痛哀,无形更被有心害":这句话出自第一回,
通过“无辜”、“忍痛哀”和“无形”等词语,表达了主角杜丽娘的
委屈和无奈,揭示了她受害的不公和冤屈。
2. "便当写尽天涯苦,只有情痴独自迟":这句话出自第十回,
通过“天涯苦”和“情痴独自迟”等词语,表达了主角李时中对于
与杜丽娘的爱情的黯然失落和无奈。
3. "一点相思云外寄,浓情脉脉惹人思":这句话出自第十五回,通过“一点相思云外寄”和“浓情脉脉惹人思”等词语,表达了主
角李时中深情厚意的爱意,凸显了他对于杜丽娘的思念和爱恋。
4. "谁知你到深心处,你还是不肯高峰尖石上林泉小憩":这句
话出自第十五回,通过“高峰尖石上林泉小憩”等形象的描写,表达了主角杜丽娘对于李时中浓情的嘲讽和无奈。
以上是《牡丹亭》中几个脍炙人口的名句赏析,这些名句通过精确的语言描写、深刻的情感表达以及形象的对比等手法,使读者对于剧情和人物心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精品】汤显祖牡丹亭赏析
【精品】汤显祖牡丹亭赏析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明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牡丹亭》以“艳绝天下”的牡丹为主题,具有鲜明的爱情色彩,真切地反映出士人与百姓的风节文化,抒发出作者关于人生的哲思和对现实的慨叹。
本文将对《牡丹亭》进行赏析。
一、艳绝天下的牡丹《牡丹亭》最突出的特点当然是其以牡丹为主题,可谓是艳绝天下,引人入胜。
全剧中一共有六个牡丹形象,分别是冯延巳家的牡丹、潘金莲家的牡丹、杜世忠家的牡丹、王宝钏家的牡丹、李瓶儿的牡丹和李师师的牡丹。
这六个牡丹形象在情节中充当了不同的角色,有的象征着爱情,有的象征着荣华富贵,有的象征着死亡等等,都表现出牡丹的多面性和魅力。
二、细腻动人的爱情故事《牡丹亭》以爱情为主线,展现了柳梦梅和潘金莲的爱情故事。
柳梦梅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孩,而潘金莲则是一个聪明美丽但却缺乏感情的女子。
柳梦梅与潘金莲在抚州相遇,两人一见钟情,但却因为旁人的阻挠和命运的安排而无法在一起。
柳梦梅后来因为思念潘金莲而患病,最终在她的梦境中与潘金莲相会,这种爱情的美妙和悲哀深深地触动了人心。
三、反映人性的深刻思考除了表现牡丹和爱情之外,《牡丹亭》还表现了作者对于人生的哲学思考。
作者通过柳梦梅和潘金莲的爱情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痛苦和无奈,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美好和善良。
在《牡丹亭》中,作者通过各种人物对人性和命运的深刻思考,传达了他对世道的不满和对理想的憧憬。
四、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牡丹亭》在情节和人物刻画上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全剧以柳梦梅和潘金莲的爱情为主线,以唐宋文化为主题,强调了文人风骨,也凸显出了民间文化的特点。
以多义性、多解性为文学特点,贴近民间情感,将百姓文化融入到文学中。
综上所述,汤显祖的《牡丹亭》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缺少的经典之作,它的艳丽、动人的情节,深刻反映了人性的善恶和命运的不公,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是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欣赏的精品之作。
古代戏曲赏析牡丹亭
古代戏曲赏析牡丹亭古代戏曲赏析——牡丹亭牡丹亭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重要地位的戏曲作品。
它不仅是明代戏曲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艺史上浪漫主义思潮的杰出代表。
本文将对牡丹亭的创作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艺术价值进行探讨,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部经典戏曲。
一、创作背景牡丹亭创作于明代,由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创作并于1598年首演。
当时,明朝初期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戏曲创作受到了很多限制。
然而,汤显祖敢于突破传统,以浪漫主义艺术的手法塑造了一部具有独特风貌的戏曲作品。
二、故事情节牡丹亭的故事情节主要围绕着柳永和杜丽娘展开。
柳永是一个学子,他和杜丽娘相遇后一见钟情。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两个人无法在一起。
杜丽娘被迫与他人成婚,而柳永则身陷囹圄。
在柳永的痛苦与思念之下,杜丽娘出现在他的梦中,并在梦中表示她愿意放弃现有的婚姻,与柳永共度余生。
然而,这段美好的爱情只是虚幻的幻境,当柳永醒来时,他和杜丽娘的故事永远地结束了。
三、人物形象牡丹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个性。
柳永是一个才子,他聪明、机智,同时也是一个浪漫的梦想家。
杜丽娘则是一个忠贞的女子,她勇敢地追求爱情,即使最后不得不放弃。
还有其他许多次要人物,如杜丽娘的丫环、柳永的朋友等,他们的形象为剧情增添了丰富的细节。
四、艺术价值牡丹亭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和精湛的技巧而被誉为经典。
首先,它采用了双独白的形式,每个人物都有独自表白的机会。
这种双独白的手法突破了传统的对白形式,使得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其次,牡丹亭的语言优美动人,旋律婉转悠扬,让观众如痴如醉。
最后,牡丹亭塑造了一种宛如梦幻般的境界,通过虚幻与现实的交替,让人陶醉其中。
总结:通过对牡丹亭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到它作为一部具有浪漫主义思潮的古代戏曲,在诸多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背后的创作背景、精彩的故事情节、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以及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都使牡丹亭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品。
牡丹亭赏析
牡丹亭赏析牡丹亭赏析(1):汤显祖《牡丹亭》赏析“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可能有时男女之间感情的产生,简单到只需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句语言,只要感觉对了,一见钟情也就自然而然的会发生。
《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和柳梦梅在梦中相见,便私定终身。
汤显祖这样写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感情,也让故事本身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我们凡夫俗子常常认为梦中的所见所闻是不可靠的,但杜丽娘偏偏就坚信梦中的男子便是他的如意郎君。
杜丽娘为感情能够生,能够死,生生死死都要和所爱的人在一齐,这是何等的一种境界啊!汤显祖《牡丹亭》赏析在深闺里的杜丽娘寂寞苦闷,虽然她才貌端妍,聪慧过人,但苦于无人欣赏。
无限春光的园林,让她感受到了青春的完美,促使了她对美对爱的思想觉醒和强烈追求。
汤显祖在题词中有这样一段话来解释他的“至情”理论“生者能够死,死能够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种贯通于生死之间、如影随形的“至情”呼唤着精神的自由与个性的解放。
为了追求自由感情,杜丽娘与封建礼教进行了艰苦的斗争,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杜丽娘的死,并不意味着她的斗争就失败了,相反,这正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柳梦梅为了救杜丽娘私自掘墓,两人不告知父母,便私自结婚。
杜丽娘和柳梦梅的这些行为证明他们反抗封建礼教的态度变得更加的强烈。
汤显祖《牡丹亭》赏析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把幻想与现实紧密的联系起来,在情感思想表达上,利用了多重的艺术手法和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
我们能够看到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的感情是具有虚幻色彩的,但是他们结合所遭遇的阻力却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杜宝在得知柳梦梅是他的女婿后,不但不认,还想把他乱棒打死,在得知女儿复生的事后,不仅仅没有高兴,还禀奏皇上擒打妖女。
杜宝之因此这样做是为维护封建礼教。
说白了是怕杜丽娘和柳梦梅两人的行为阻碍了他的官位尊严。
为了物质权利名誉,女儿女婿也能够牺牲。
这就是社会的现实。
《牡丹亭》一部感人至深的戏剧作品,悲中有喜,喜中衬悲。
王相周牡丹亭赏析
王相周牡丹亭赏析众所周知,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著名戏曲家汤显祖著有“临川四梦”,而这其中,又以牡丹亭为甚。
正如作家所言:“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牡丹亭》取材于明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等。
写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受《诗经·关雎》感发,携侍女春香私出游园遣闷,伤春而睡,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醒后感伤寻梦,郁郁而终。
三年后梦梅赴京赶考,借宿杜丽娘墓地所在的园内,拾得丽娘自画像,深为爱慕,并与丽娘幽魂相会。
柳梦梅掘墓开棺,丽娘死而复生,两人遂结为夫妇、挟往临安。
不意梦梅掘棺事被杜丽娘老师陈最良发现,陈赴淮安杜宝处告发。
时金兵南侵,杜宝被困.柳梦梅应试之后,前往淮安告丽娘生还舆讯,被杜宝扣押。
后金兵退去,应试榜文发到,柳梦梅高中状元,而杜宝坚不应允两人婚事,强令离异。
最后由皇帝裁断,杜丽娘、柳梦梅终成美满姻缘。
《牡丹亭》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作者通过幻想来表现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感情描写真挚、细腻而奔放。
作品语言绚丽多采,曲文优美动人。
《牡丹亭》是我国历代浪漫主义戏剧的杰作,表现了强烈的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剧中情节铺陈精工,人物刻画细腻传神,尤其是渴望爱情竟到伤怀而逝的杜丽娘,己成为古典戏曲的女性的经典形象。
通过这个看起来似乎怪涎而神秘的故事,汤显祖着力宣扬了杜丽娘“一生爱好是天然”那种真挚的感情,有力地冲击了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腐朽观念。
同时,《牡丹中》词曲典丽清雅、在当时融合南北旧曲调格律、并有突破,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戏曲舞台上,《牡丹亭》是昆曲的传统剧目。
昆曲清丽悠远的唱腔能很好地传达出剧本内在的韵致。
剧中《闺塾》、《游园》《惊梦》《拾画》《叫画》等出演较多,经过历代艺术家的精心创造,已成为昆曲唱腔和表演艺术的珍品。
在剧本最初的作者题词中,有这样一段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可见其至情至性。
牡丹亭序译文、翻译及赏析
牡丹亭序译文、翻译及赏析
作者:佚名
内容简介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
剧中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揭露、批判了程(程颐、程颢)朱(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形成了反封建社会没落时期思想、文化专制的一次冲击。
《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
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
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于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
予稍为更而演之。
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
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赏析】《牡丹亭》汤显祖
【赏析】《牡丹亭》汤显祖《牡丹亭》汤显祖概述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
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
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
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
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
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
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
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
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
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
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名句赏析1.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是说自己青春美貌无人欣赏,就象这深宅大院的春天一样。
“不提防沉鱼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自己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却虚度年华。
2.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杜丽娘在婢女春香怂恿下,背父游园,才第一次看到大自然这美不胜收的春天,“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可是如此美景,却没有一个优雅的环境相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杜丽娘不由得联想到了自己的美貌只是面对古板的教书先生和令人窒息的书斋,青春正在悄然逝去,自然的天性受到禁锢,此时是大好春将她内心深藏的活力唤醒,自己身心的美和大自然的美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不由生出惜春的感叹:“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感到春光太随意地流逝,毫不怜惜。
[精品]汤显祖牡丹亭赏析
[精品]汤显祖牡丹亭赏析
《牡丹亭》是中国元曲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最受欢迎的一部戏剧。
自从宋
人王实甫的《牡丹亭记》流传以来,历经元、明、清各代作家修改,演变成今天我们所知
道的样子,成为一部具有鲜明特色的著名戏曲。
《牡丹亭》描绘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相隔、相思难忘的感人故事,充满了浓烈的爱
情气息,同时也涵盖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思考。
在《牡丹亭》中,作者汤显祖既运用了元曲的一些传统手法和风格,又采用了一些新
的表现技巧和手法,取得了突出的艺术成就。
比如,在人物塑造上,汤显祖运用了透视手法,将人物的内心感受和外在表现相结合,增强了人物的形象感染力。
此外,他还增加了
女扮男装、男扮女装等有趣的情节和元素,从而丰富了戏剧的表现能力和趣味性。
在主题和内涵方面,汤显祖则更加注重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观念、人生哲理、社会伦理等方面的元素。
《牡丹亭》强调了爱情的力量,同时也深刻表现了女子地位低下、封建礼教压抑和贫富差距带来的不公平和不幸。
但是,作者并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而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命运”、“巧合”、“因果”等重要概念,将
这些复杂的问题融入到戏剧的情节和人物塑造中,使得这部戏剧更为深刻和真实。
总之,《牡丹亭》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高超艺术技巧的经典戏剧,不仅表现了爱情
的美好,还表达了对生命、命运以及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探讨,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艺
术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牡丹亭》赏析:《牡丹亭》汤显祖
《牡丹亭》赏析:《牡丹亭》汤显祖编者按:《牡丹亭》原名《还魂记》,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一部著名昆剧。
剧中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
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这篇《牡丹亭》汤显祖。
原名《还魂记》,写成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
共55出,是明代传奇中少有的长篇。
故事梗概是:南安太守杜宝请腐儒陈最良教授才貌端妍的女儿丽娘读书,读《诗经·关雎》,且丽娘受到启发而春心萌动,又到后花园寻春,睡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在牡丹亭畔幽会,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
她在弥留之际请求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
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丽娘的画像,发现丽娘便是他梦中的佳人。
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
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
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掘,进京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
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却被杜宝囚禁。
此时朝廷放榜,柳梦梅中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
最后皇帝做主,令杜丽娘和柳梦梅结合。
关羽《牡丹亭》的题材来源,汤显祖在《题词》中说:“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
予稍为更而演之。
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雎阳王事见王收拷谈生也。
”李仲文事见《搜神后记》卷四,冯孝将事见《异苑》卷八,汉雎阳王事见《搜神记》卷十六,他们的女儿都因钟情于男子而希望自由结合,还魂复生。
其实对他的影响最大的是明代的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
《牡丹亭》的故事在该小说中已具雏形,但意在讲述一个还魂重生的凄艳故事,缺乏丰厚的主题意蕴。
经过汤显祖的再创作,在以下几个方面改动之后,使这一故事具有了崭新的思想意义;其一是改变小说中杜、柳两家门当户对的关系,杜宝从太守升任宰相,柳梦梅则仅是一个穷书生;其二是把小说中缺乏性格和行动的杜丽娘的淑女色彩,突出其敏感多情,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叛逆性格;其四是着意描写了两人结合的曲折历程,突出了自由爱情所受到社会、家庭的阻力,同时也彰显了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精神。
牡丹亭好姐姐赏析
午宴如梦——赏析《牡丹亭》
《牡丹亭》是元人马致远编著的一部四大名著之一,故事情节深刻,
字里行间有深思熟虑,令我深受感动。
“牡丹亭”中讲述了三位新婚夫妇在劳累一天后来到一片牡丹林,在这
片牡丹林中,他们就着草地吃起午饭,各式佳肴纷纷就餐,一群飞燕
欢快叫唤,绿蚁新醅酒,雄黄酒下脍炙人口的诗句袅袅升起。
他们大
快朵颐,欢声笑语之间,谈笑自如,生活上的烦恼烦恼一扫而空,他
们就像林中黄鹂,欢快欢唱。
饱食时,他们便用摘牡丹花作礼品,以
此庆祝今生今世的幸福生活,美景当中更浓郁了新婚夫妇们的幸福之情。
这份午宴如梦,把幸福的气息感染给每个人,收获到的不只是醉人牡
丹的景色,更体会到牡丹下欢乐的意境,从此体味到爱的真谛:正是
彼此的珍惜才构筑的幸福的梦境!
身处牡丹林中,一切看似神仙尘封,由此可见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而新婚间,更呈现出浓浓的共乐之情,致使气氛洋溢着浓浓欢乐,随
着晚宴渐渐入夜,两位新人彼此相拥,甜蜜的爱满溢于人们的心中,
真的让人羡慕不已。
透过这一副幸福的景象,《牡丹亭》传达出的是此生,把握此时此刻
的爱和快乐。
人们应该用最真挚的感情去热爱自己新婚之余,挥洒相
爱的热情,欣然去把握每一分每一秒,把幸福装进心中,收获爱的幸福。
最后,读完《牡丹亭》,我更懂得怎样寻找人生中最美好的幸福,在安详、团圆、甜蜜、温馨中,去尝受着季节的变迁,去触摸着岁月的流逝,努力争取每一个最美的未来,满载这样的温暖和拥抱,去绽放生命的花朵,用一切的温情去面对平凡的日常。
牡丹亭评价
牡丹亭评价
《牡丹亭》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戏剧,其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 思想性:《牡丹亭》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主题,通过主人公的情感经历,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无情。
同时,作者在戏剧中融入了自己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使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矛盾。
2. 艺术性:《牡丹亭》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成就。
其叙事结构独特,采用了多线并行的叙事方式,使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极富戏剧性。
同时,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使得剧情富有诗意和想象力。
3. 表演性:《牡丹亭》作为一部戏剧,具有很强的表演性。
其人物形象鲜明,性格各异,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情感。
演员可以通过表演来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剧情。
4. 文化价值:《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它代表了中国戏曲的最高水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牡丹亭》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
总之,《牡丹亭》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和高度艺术价值的戏剧,它不仅展示了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也成为了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高中语文《牡丹亭》赏析汇总
高中语文《牡丹亭》赏析汇总汤显祖的《牡丹亭》是继王实甫的《西厢记》之后又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爱情杰作,高中学生在语文课上如何写这篇文章的赏析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中语文《牡丹亭》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牡丹亭》赏析(一)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她借鉴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方式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反映社会生活。
戏剧欣赏经典-《牡丹亭》是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的汤显祖代表作,对明朝的戏曲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艺术特色,有以下几点:第一,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讴歌了反对封建礼教和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广为流传,汤显祖在这个话本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创造,把小说的传说与明代社会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用更丰满的人物形象、更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复杂的唱词及场景设计,表现了两个年轻人追求个性自由、自由恋爱反封建礼教的爱情故事。
年轻貌美的杜丽娘,生长在官宦家庭,家教非常严格和苛刻,她在官衙中住了三年,连后花园都不允许去,连白日瞌睡也被斥责为违反家规,有伤风化。
然而,青春的冲动,是封建家长和老师阻止不了的。
杜丽娘在丫鬟的怂恿下,趁父母不注意,偷偷跑到花园里游玩,并触景生情,伤感自己韶华将逝,未成佳配。
回到书房,做了一梦,梦见自己遇到一英俊书生,并向她求爱,俩人云雨和谐,爱得十分热烈。
但是,好梦不长,被她娘看到白日瞌睡,大声呵斥她,令她从梦中醒来。
从此,她郁郁寡欢,一病不起。
后来,死掉了。
她被埋在后花园中。
三年后,一个叫柳梦梅的书生,赶考,住在小姐坟丘附近。
柳公子正是她梦中遇见的书生。
杜丽娘以鬼身与柳公子夜间相会,恩情意浓。
后来,她告诉公子,自己不是人身,如果公子不弃,就来掘坟,她的灵魂和肉身就可合做一处,与公子成为堂堂正正的夫妻。
柳公子和守坟的四姑,掘开坟墓,并把自己的阳气吹入杜丽娘的口中,杜丽娘活了过来。
牡丹亭赏析
牡丹亭赏析牡丹亭赏析(1):汤显祖《牡丹亭》赏析“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可能有时男女之间感情的产生,简单到只需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句语言,只要感觉对了,一见钟情也就自然而然的会发生。
《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和柳梦梅在梦中相见,便私定终身。
汤显祖这样写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感情,也让故事本身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我们凡夫俗子常常认为梦中的所见所闻是不可靠的,但杜丽娘偏偏就坚信梦中的男子便是他的如意郎君。
杜丽娘为感情能够生,能够死,生生死死都要和所爱的人在一齐,这是何等的一种境界啊!汤显祖《牡丹亭》赏析在深闺里的杜丽娘寂寞苦闷,虽然她才貌端妍,聪慧过人,但苦于无人欣赏。
无限春光的园林,让她感受到了青春的完美,促使了她对美对爱的思想觉醒和强烈追求。
汤显祖在题词中有这样一段话来解释他的“至情”理论“生者能够死,死能够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种贯通于生死之间、如影随形的“至情”呼唤着精神的自由与个性的解放。
为了追求自由感情,杜丽娘与封建礼教进行了艰苦的斗争,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杜丽娘的死,并不意味着她的斗争就失败了,相反,这正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柳梦梅为了救杜丽娘私自掘墓,两人不告知父母,便私自结婚。
杜丽娘和柳梦梅的这些行为证明他们反抗封建礼教的态度变得更加的强烈。
汤显祖《牡丹亭》赏析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把幻想与现实紧密的联系起来,在情感思想表达上,利用了多重的艺术手法和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
我们能够看到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的感情是具有虚幻色彩的,但是他们结合所遭遇的阻力却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杜宝在得知柳梦梅是他的女婿后,不但不认,还想把他乱棒打死,在得知女儿复生的事后,不仅仅没有高兴,还禀奏皇上擒打妖女。
杜宝之因此这样做是为维护封建礼教。
说白了是怕杜丽娘和柳梦梅两人的行为阻碍了他的官位尊严。
为了物质权利名誉,女儿女婿也能够牺牲。
这就是社会的现实。
《牡丹亭》一部感人至深的戏剧作品,悲中有喜,喜中衬悲。
高中语文《牡丹亭》赏析汇总
高中语文《牡丹亭》赏析汇总汤显祖的《牡丹亭》是继王实甫的《西厢记》之后又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爱情杰作,高中学生在语文课上如何写这篇文章的赏析呢?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高中语文《牡丹亭》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牡丹亭》赏析(一)戏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她借鉴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方式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反映社会生活。
戏剧欣赏经典-《牡丹亭》是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的汤显祖代表作,对明朝的戏曲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艺术特色,有以下几点:第一,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讴歌了反对封建礼教和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广为流传,汤显祖在这个话本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创造,把小说的传说与明代社会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用更丰满的人物形象、更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复杂的唱词及场景设计,表现了两个年轻人追求个性自由、自由恋爱反封建礼教的爱情故事。
年轻貌美的杜丽娘,生长在官宦家庭,家教非常严格和苛刻,她在官衙中住了三年,连后花园都不允许去,连白日瞌睡也被斥责为违反家规,有伤风化。
然而,青春的冲动,是封建家长和老师阻止不了的。
杜丽娘在丫鬟的怂恿下,趁父母不注意,偷偷跑到花园里游玩,并触景生情,伤感自己韶华将逝,未成佳配。
回到书房,做了一梦,梦见自己遇到一英俊书生,并向她求爱,俩人云雨和谐,爱得十分热烈。
但是,好梦不长,被她娘看到白日瞌睡,大声呵斥她,令她从梦中醒来。
从此,她郁郁寡欢,一病不起。
后来,死掉了。
她被埋在后花园中。
三年后,一个叫柳梦梅的书生,赶考,住在小姐坟丘附近。
柳公子正是她梦中遇见的书生。
杜丽娘以鬼身与柳公子夜间相会,恩情意浓。
后来,她告诉公子,自己不是人身,如果公子不弃,就来掘坟,她的灵魂和肉身就可合做一处,与公子成为堂堂正正的夫妻。
柳公子和守坟的四姑,掘开坟墓,并把自己的阳气吹入杜丽娘的口中,杜丽娘活了过来。
陈继儒《《牡丹亭》题词》原文及鉴赏
陈继儒《《牡丹亭》题词》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陈继儒《《牡丹亭》题词》原文及鉴赏【导语】:〔明〕陈继儒吾朝杨用修长于论词,而不娴于造曲。
牡丹亭诗全文及翻译及赏析
牡丹亭诗全文及翻译及赏析
1《牡丹亭》原文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
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出自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的题记。
2、翻译
天下女子的感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
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
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有情的人了。
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因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因为情而生。
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因为情复生的人,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
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一定要因为进献枕席才成为亲人,等到辞官后才成为亲近的人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
3、赏析
《牡丹亭还魂记》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古代戏曲赏析牡丹亭中的经典段落
古代戏曲赏析牡丹亭中的经典段落相传,明代文学家汤显祖所著《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这部戏曲中,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段落,使得《牡丹亭》成为后世戏曲研究的重要对象。
本文将围绕着这些经典段落展开对《牡丹亭》的赏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经典的情景——“绿。
微软雅黑这个场景位于《牡丹亭》的第三回。
贾招玉邀请唐伯虎前来看戏。
两人初次见面,招玉非常欣赏伯虎的才华,展现出对他的浓烈情感。
《牡丹亭》中的这一段戏是对唐伯虎的描写,同时也揭示了伯虎和招玉之间的暗生情愫。
其次,让我们来看另一个经典的情节——“墙头会”。
这个情节发生在第十一回,主要描述了招玉和伯虎两人夜晚在牡丹亭墙头相会的场景。
他们用墙头相隔的方式来表达彼此的思念和爱意。
这段戏将观众带入了招玉和伯虎心灵的交流,展现了他们之间纯真而深厚的感情。
此外,《牡丹亭》中还有一个经典的舞台装置——“梅花桩”。
这个舞台装置被广泛运用于不同的情节和角色之间的转换。
它以梅花形状的灯笼装饰,使得整个舞台呈现出古典美和唯美的氛围。
梅花桩作为剧中的重要道具,不仅起到了衔接不同情节的作用,还为观众呈现了一种独特的舞台美感。
最后,我们来谈谈《牡丹亭》中的音乐。
“赏心悦目,动人心弦”是戏曲对音乐的追求。
《牡丹亭》中运用了许多悠扬动听的曲调,为观众呈现了美妙的音乐盛宴。
特别是在表现爱情、离别、怀念等情感时,音乐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得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体会到剧中角色的内心世界。
通过对《牡丹亭》中的经典段落的赏析,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剧中的情节,还能够体会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而这些经典段落正是《牡丹亭》在中国戏曲史上留下深刻痕迹的原因。
无论是剧中的情感交流,还是舞台装置和音乐的运用,都使得《牡丹亭》成为了一部经久不衰的戏曲巨作。
总之,《牡丹亭》中的经典段落给观众带来了高度的艺术享受。
通过剧中角色的情感交流、舞台装置和音乐的运用,观众可以深入体验到这部戏曲所表达的爱情、离别和人生哲理。
牡丹亭翻译赏析
牡丹亭翻译赏析
牡丹亭是苏轼的一首诗,写于南宋末年,是他的绝唱。
这首诗把牡丹的美景和苏轼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充满了浪漫的情怀。
诗中,苏轼用优美的语言写出了他看到的牡丹的美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里的景色使苏轼如此感动,他被以往的回忆所深深吸引,勾起了许多深沉的感情。
他把牡丹和他的挚爱联想起来,这种联想让他觉得失落,他用悲哀的语气写道:“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有恨无力开山梁。
”这里他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思念之情,又表达了对不能再拥有那份美好的无奈之情。
牡丹亭是苏轼最传世的一首诗,也是他的代表作。
这首诗中,他用优美的文字把自己的心情和牡丹的芬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表达出了他对往昔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牡丹亭。
闺塾>>赏析汤显祖1.<<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明代戏剧家汤湿祖“临川四梦”之一(“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牡丹亭>>取材于当时流行的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
全剧五十五出,作品通过南安太守的女儿杜丽娘和柳梦梅生离死合的故事,展示出“情”和“理”的冲突。
歌颂了主人公为情而死,为情而生的感人至情,表达了作者追求爱情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愿望,也掲露了封建礼教社会的僵死冷酷和虛伪!全剧故事梗概:杜丽娘是太守杜宝的掌上明珠。
聪明,漂亮,知书达理,向往自由。
其父为她聘请了一位叫陈最良的先生教她习文。
除此之外,几乎沒什么自由可言,她只能呆在自己的绣楼。
闲睱时候,她在自己的衣裙上绣上成双成对的花鸟,或偶然打个瞌睡,都要受到父毌的严厉呵斥,因此,她长到十六岁,居然不知道家里有个后花园!一天,老师给她讲授<<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从此,沉睡的少女之心猛然觉醒,她不由得向往起自由的爱情来!在丫环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溜到了后花园,在灿烂的春光中, 她大发感叹: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此情此景,丽娘浮想联翩,深感春光流转,自己年已及笄,颜色如花,命如一叶,不能早遇意中之人,胡思乱想,春睡成梦:梦见一位自称柳梦梅的书生,来到牡丹亭上和她幽会,在梦中,她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爱的芳醇。
可醒来却是南柯一梦,在冰冷乏味的现实生活中,她无法与梦中郎君早成婚配,更不能体验到爱情的芳醇。
从此情思无聊,独眠香阁,老想着折柳情郎,为他颦,为他痩,为他疼!自叹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久而恹恹成病,深秋时节在遗憾中死去。
临死前,她自画了一幅肖像,把肖像藏在后花园太湖石底下。
并嘱咐家人,她死后,一定要把她葬在后花园的梅树之下,丽娘死后,家人悲痛之余满足了她生前的愿望,并为她修建了一个梅花庵。
再说,广州地方果然有个叫柳梦梅的书生,他也曾梦见在一个花园的梅花树下,有一位亭亭玉立的美人对他脉脉含情。
从此,他也经常忆起梦中情境。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途中借宿梅花观,游园之时,在太湖石下拾得了丽娘画像。
柳梦梅非常吃惊,画中人正是他三年前的梦中人,于是留连于后花园中。
当晚,丽娘魂魄与他幽会,并诉说自己因情而死的悲伤,叮嘱柳梦梅如何如何挖坟开棺使她还魂,梦梅一一照办,丽娘终于起死回生,于是陪梦梅去了京诚,后来梦梅高中状元。
并在回乡探亲的路上遇到了因家中变故已经逃难在外的丽娘的母亲与春香,最后大团圆。
析:“闺塾”是<<牡丹亭>>第七出,主要写私塾先生陈最良秉承杜宝旨意,以诗《诗经》训导丽娘美德,因为此时丽娘《四书》之类早已成诵,杜宝认为《诗经》开卷便是后妃之德,且四个字儿顺口,最为合适。
可在解读《关雎》时,尽管千百年来不少人强调这篇诗是颂扬后妃贞淑之徳的,可杜丽娘心灵聪慧,并不盲从,字里行间,她隐隐感悟到这是恋歌。
想向先生寻根究底,但那时的理学思想是“灭人欲,存天理先”,一个老儒生受人之托,岂敢在女弟子面前跨越雷池?所以只能依注解诗,而丽娘青春年少。
思想能不自由弛骋?正因为遮遮掩掩,反而让丽娘青春开始觉醒,她似乎从诗的意境里品偿到了理想爱情的甜蜜。
“闺塾”一节,实为全剧关键,主要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有了这一节,才有了丽娘的青春觉醒,才有了她内心深处喊出的“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但从情节表面看,这一节也有人称之为“春香闹学”,其实不然。
从全剧安排来看,春香闹学只能算是添加点喜剧色彩。
春香乃丫头一个,是丽娘的影子,她的言行可以无拘无束,不伤大雅。
所以春香之闹,可以欢快而风趣,也可闹在明处。
而丽娘就不同了,她是太守的女儿,书香门第,知书达理,怎能放荡不羁?所以丽娘闹学,实在含蓄而机智,闹在暗处,试想,沒丽娘的默许和纵容,春香有这个胆吗?故春香之闹学,实乃丽娘之闹学也!〔末上〕(末:角色名,男主角,此指陈最良,丽娘的老师)“吟余(吟咏之余)改抹(俢改)前春句,(早些天写的诗句)饭后寻思午晌茶。
蚁上案头沿砚水,蜂穿窗眼咂(咂:吮吸)瓶花。
”析:陈最良的四句开场白:有两个作用,1:笫一二句写兴趣,突出老头的闲情逸致,古人云:诗容闲客读,酒待故人倾.陈最良寒窗苦读,科场不顺,耳顺之年,还是一介寒儒,衣食无靠,如今为杜宝训女,酒饭不愁,故而心生满足,自然有了闲情逸致。
2:第三四句写春景: 窗外紫燕衔泥,黄蜂课蜜,花红柳绿,春光流动, 与书房的枯燥乏味形成对比.为闹学伏笔。
正是“年光到处皆堪赏,说与痴翁总不知!”我陈最良杜衙设帐,(丽娘之父杜宝乃县官,故名杜衙,意即杜府.设帐:教书)杜小姐家传《毛诗》(《毛诗》:即《诗经》,相传汉代毛亨和毛苌曾为之作注,故也称毛诗。
)极承老夫人管待。
(特别受到老夫人杜太太的照顾和接待,他啃了一辈子书,一无所成,最后却几乎绝粮)今日早膳(早膳:早饭)已过,我且把毛注潜玩(潜玩:深入玩味)一遍。
〔念介〕“关关雎鸠,(关关:拟鸟声,雎鸠:水鸟名)在河之洲。
(河:黄河, 洲, 本为州, 水中陆地)窈窕淑女,(窈窕:纯洁美好)君子好逑。
”(君子,古时男子通称.逑:配偶. )析:该诗今可译为“雎鸠关关两对唱,就在河的那一方,纯洁美丽好姑娘,正是哥儿好对相!此处老夫子咿咿呜呜地吟哦,使书房平添了许多酸霉迂腐之气。
为后文闹学作铺垫.好者好也,逑者求也。
(逑不为求,是仇的假借字,显示其迂)〔看介〕这早晚了,还不见女学生进馆(馆:学馆,即学堂)。
却也娇养的凶。
待我敲三声云板。
(云板:一种铁制的敲打乐器)〔敲云板介〕春香,请小姐解书。
(解书:上课)【绕池游】(绕池游:曲牌名)旦(旦:杜丽娘)引贴(贴:丫环春香)捧书上.素妆才罢,(素妆:简朴的打扮)缓步书堂下。
(缓步:轻盈慢行)对净几明窗潇洒(潇洒:整洁)。
〔贴〕《昔氏贤文》,把人禁杀,恁时节则好教鹦哥唤茶。
析:丫环春香一上场就诅咒诗书礼仪把人拘束死了,展示了她向往自由的心声。
〔见介〕〔旦〕先生万福,(万福:古代女子见人行礼请安时多口称万福)〔贴〕先生少怪。
〔末〕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洗脸)、漱(漱口)、栉(梳)笄(束发),问安于父母。
日出之后,各供其事。
如今女学生以读书为事,须要早起。
〔旦〕以后不敢了。
〔贴〕知道了。
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
析:先生待丽娘上前便训:“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漱、栉,笄,问安于父母,日出之后,各供其事”。
此实为封建社会标准的女模要求。
古人云,女子十五上鸡啼,要求起得极早,自是梳妆打扮需要时间。
陈先生知恩图报,准备严格执行杜宝对杜丽娘的教养方针:用诗书礼仪约束其身心,丽娘家训甚严,虽有不满,当然不敢言语,但春香不同,她是丫头,敢爱敢恨,敢顶撞,她很不满,所以话语带刺,你不是要早吗?三更该早了吧!你能来?我们自然豁命奉陪了.她的顽皮尖刻一下子止住了原本木讷而爱唠叨的先生,也打破了学堂窒息的气氛,实为妙笔。
〔末〕昨日上的《毛诗》,可温习?〔旦〕温习了。
则待讲解。
〔末〕你念来。
〔旦念书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末〕听讲。
“关关雎鸠”,雎鸠是个鸟,关关鸟声也。
〔贴〕怎样声儿?〔末作鸠声〕〔贴学鸠声诨介〕(诨:开玩笑,)析:在这一出戏中,春香就喜欢插科打诨,既使戏剧风趣幽默,又体现了她的思想单纯,天性自然开朗,她既玩皮,娇憨,又大胆,泼辣。
这一节的笑点在春香问先生“怎样声儿”时,作为正儿八经的老先生讲解爱情诗己属难堪,竟然还要像孩子一般学鸟叫,实在憨态可掬,十分滑稽,敢直令人喷饭!神圣的师道尊严荡然无存。
真所谓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
〔末〕此鸟性喜幽静,在河之洲。
〔贴〕是了。
不是昨日是前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
(在河之洲:洲本水中高地,意谓在河那边的沙滩上),〔末〕胡说,这是兴。
(兴:一种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先生但说了半个意思,为春香究根留下话柄)〔贴〕兴个甚的那?〔末〕兴者起也。
起那下头窈窕淑女,是幽闲女子,有那等君子好好的来求他。
(先生再留话柄)〔贴〕为甚好好的求他?〔末〕多嘴哩。
析:先生讲书的特点是半解半留。
最为可笑,只要他一开口,春香便挿科打诨,引得读者笑声连连。
你看:“在河之洲”,生先未解,春香故意将洲曲解成州,而知州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此处作者的目的是借以取笑,提高喜剧效果。
在解释“君子好逑”时,先生只说:有那等君子好好的来求他。
这也是半解半留的妙处。
为甚好好的求他?春香似懂非懂,丽娘也似懂非懂,面对青春少女,先生又不好说这是爱情使然,真是天真可爱的学生,尴尬难堪的先生,有什么办法呢?沒办法,说不得下文了,免得引动学生春心,适得其反,然而先生的遮遮掩掩,反而开启了两少女的心灵之锁,让他们对爱情有了好奇,有了遐想,有了向往,先生亦知,又沒办法,只能喝住,这样写来,读者岂有不笑之理?〔旦〕师父,依注解书,学生自会。
但把《诗经》大意,敷演(敷演:陈述而加以发挥)一番。
【掉角儿】〔末〕论《六经》,(《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诗经》最葩(最葩:最华美),闺门内许多风雅:(女子中许多好风范)有指证,(指证:例子)姜嫄产哇;(典出《诗经·大雅·生民》。
哇:通假字,通娃。
姜嫄产哇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姜嫄乞求生子,因而虔诚对待祭祀,为了祈祷神灵上苍,她本一直单居独处,可一天偶然踏了天帝的脚趾印,怀胎生下后稷。
)不嫉妒,后妃贤达。
(姜嫄,本帝嚳之妃。
可那时是母糸氏族,男女关系不固定。
人只知有母而不知有父。
她无意男女情怀,一心教导后稷播种五谷而终有成就)更有那咏鸡鸣,伤燕羽,泣江皋,思汉广,(咏鸡鸣,伤燕羽,泣江皋,思汉广:诗经中四篇诗。
“咏鸡鸣”典出《诗经·齐风·鸡鸣》,丈夫是个士大夫,天要亮了,妻子催促丈夫早起上朝。
“伤燕羽”典出《诗经·邶风·燕燕》,内容是卫庄姜送二妹出嫁,表达离情别绪。
“泣江皋”典出,《诗经·召南·江有汜》,内容是媵女不能陪嫁的怨词;“思汉广”典出《诗经·周南·汉广》,这是一首描写男子向汉江女郎求偶而不可得,因而表示悲愁失望心情的诗。
其实这些都是爱情诗,只是历代人认为这些只是表示了悲愁失望心情而已,在古人眼里,男女不私会,不私奔,就不伤风化。
)洗净铅华(铅华:女人用的脂粉,意思是这四首诗只写女子美德,陈最良先生也认为这些文章并没写男女之爱情,但实际上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