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全解

合集下载

牡丹亭曲词解释

牡丹亭曲词解释

牡丹亭剧情: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冲破约束,私出游园,触景生情,困乏后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

从此一病不起,怀春而死。

杜宝升官离任,在女儿的墓地建造了梅花观。

柳生进京赴试,借宿观中。

他在园内拾得杜丽娘殉葬的自画像,请有所钟,终于和画中人的阴灵幽会。

柳生依暗示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成夫妇,同往临安。

杜丽娘的教师陈最良看到墓地情况,柳生又不辞而别,就往临安向杜宝告发柳生盗墓之罪。

柳生在临安应试后,恰逢金兵南侵,延迟放榜。

安抚使杜宝在淮安被围。

柳生受杜丽娘嘱托,送家信传报还魂的喜讯,反被囚禁。

金兵退却后,柳生高中状元。

杜宝升任同平章军国大事,拒不承认婚事,强迫女儿离异。

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才得到和解。

梅兰芳讲解《牡丹亭·游园惊梦》 :游园惊梦,汤显祖《牡丹亭》一折,原作统称《惊梦》,其中“观之不足由他缱……”那支曲牌,也不叫[尾声],而叫[隔尾],戏至此未完。

在乾隆年间《缀白裘》里已分为游园和惊梦两折,[隔尾]也改成[尾声]了。

我来解释一下。

游园先谈《游园》。

〔绕地游〕,杜丽娘上唱:“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这三句是剧作者介绍杜丽娘在一个春天的早晨起床后,站在幽静的庭院里,听到黄莺的叫声。

一上场就写出她独居深闺,闷闷无聊的心情。

杜在小锣里出场,九龙口站住,开始唱“梦回莺啭”,再慢慢地边唱边走,唱完“院”字,转身向里走去,接着春香就上场了。

她刚出场,披着斗篷,不能多做戏,所以身段不多,只是唱到“莺啭”向高处一指,“深院”平着一指,唱完坐下。

春香上唱:“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春香用轻快的步子上场,边唱边走,“尽”字已到台口,“沉烟”穿手、蹲身,“抛残绣线”做理线式,“恁今春关情似去年”进门,转身蹲下,向外一指。

杜、春二人同样都是旦角,而春香唱的尺寸,应该比杜丽娘快些,动作也要活泼些,否则就分不出她们之间的年龄和身份了。

因此,昆曲里把她们分别叫“五旦”“六旦”。

牡丹亭题记注解

牡丹亭题记注解

牡丹亭题词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以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梦中之情,何必非真。

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传杜太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

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万历戊戌秋清远道人题天下女子有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意中人相思而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去,死后三年,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多情的人。

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为情而生。

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才算是成亲,等到挂冠辞官后才感觉安全的,都只是看事情的表面的说法啊。

记述杜太守事迹的故事,模仿了晋代武郡太守李仲文、广州太守冯孝将儿女恋爱的传说,我稍加改动而写成了这个剧本。

至于杜太守拘押拷打柳梦梅也就像汉代睢阳王拘押拷打谈生了。

唉,人世的事情,不是人世所能理解透彻的,自己不是学问贯通古今的人,所以常常用“理”去加以推究了。

只是一味强调(杜丽娘死而复生与柳梦梅结合的事)从理的角度看一定没有,又怎么知道从情的角度看一定存在呢?。

牡丹亭原文与解析

牡丹亭原文与解析

牡丹亭原文与解析《牡丹亭》原文与解析牡丹亭,是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部文言戏剧,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剧之一。

该剧以爱情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主人公杜丽娘与柳梅花之间跨越生死的爱情故事。

下面将给您详细解析《牡丹亭》的原文内容及背后深层意义。

Act I, Scene 1:(牡丹亭外。

天阴。

)(杜丽娘、女儿)杜丽娘:柳梅花,倩影来时泪点珠。

女儿:天气阴沉沉,愁云密布。

杜丽娘:惜别难留住,泪水终将无数。

女儿:愿娘保重身,常祈庇佑。

杜丽娘:劝君莫分手,思量尔后会相逢。

此段原文为牡丹亭开场,描述了杜丽娘与她的女儿正在亭外欣赏梅花。

通过杜丽娘和女儿的对话,展现了她们的思念之情。

柳梅花出现在场景前,杜丽娘心中掀起了涟漪。

这段开场揭示了杜丽娘对柳梅花的爱慕之情,表达了她渴望与柳梅花再次相见的心愿。

Act III, Scene 2:(庭院中。

天阴。

)(刘阿宝、杜二娘)刘阿宝:杜十娘,你可千万别冤枉我。

杜二娘:你不要再骗我,你心里已有别人了。

刘阿宝:二娘啊,我心里只有你,别听别人的谣言。

杜二娘:你只会说谎,我再也不相信你了。

这一场景发生在第三幕,刘阿宝与杜二娘的对话中,展示了两人之间的矛盾和误会。

刘阿宝试图解释自己被诬陷的情况,但杜二娘已经失去了对他的信任。

通过这一场景,表达了人与人之间信任和沟通的重要性,同时揭示了剧中角色情感冲突的发展。

Act V, Scene 1:(柳梅花枯死之景。

)(杜丽娘、柳梅花)杜丽娘:柳梅花啊,你已经枯死了吗?柳梅花:杜十娘,我花枯心却在,永远爱慕你。

杜丽娘:可惜我们注定无法再相见。

柳梅花:即使身躯销毁,我们的爱依然长存。

在第五幕的开头,通过柳梅花的枯死,象征着牡丹亭爱情的无望。

杜丽娘和柳梅花的对话中,承载着两人之间深深的爱意和无奈。

他们明白,尽管身体已经离别,但他们之间的爱情会永远存在。

这一场景传达了爱情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力量,以及永恒的美好之情。

通过以上解析,我们可以看到《牡丹亭》中表现了人性的复杂性、爱情的坚贞与无畏,并探讨了命运和宿命的力量。

牡丹亭ppt解析

牡丹亭ppt解析

(末)生受了。依《孟子》上樣兒, 做只“不知足而為屨”罷了(。 (旦)還不見春香來。(末)要喚 他么?(末叫三度介)(貼上)害 淋的。(旦作惱介)劣丫頭那裡來? (貼笑介)溺尿去來。原來有座大 花園。花明柳綠,好耍子哩。(末) 哎也,不攻書,花園去。待俺取荊 條來。(貼)荊條做甚么?

【繞地游】素妝才罷,緩步書堂下。
封淨兒明窗瀟灑。(貼)昔氏賢文,
把人禁殺,恁時節則好教鸚哥喚茶。
(見介)(旦)先生萬福,(貼)
先生少怪。(末)凡為女子,雞初
鳴,咸盥漱櫛笄,問安於父母。日
出之後,各供其事。如今女學生以
讀書為事,須要早起!(旦)以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不敢了。
〔貫節雞〕
(貼)知道了。今夜不睡,三更 時分,請先生上書。(末)昨 日上的《毛詩》,可溫習? (旦)溫習了。則待講解。 (末)你念來。(旦念書介)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
選出字音、字形有誤的項並改正:
(1)A咂(z )瓶花 B雎鳩 ) C窈窕 (yaoti 諢(hun) (2)A君子好求(hao) B 葩(p 屨(ju) D女郎行(hang) (3)A盥(guan)漱(shu)櫛(zhi)笄(yan) B箋 觴
選出各組中解釋有誤的項並改正
(1)A、設帳︰漢朝馬融講學時設絳紗帳, 後人稱教書為設帳
《牡丹亭》 湯顯祖
湯顯祖
明代戲劇大家。字義仍,號海若, 臨川(今屬江西)人。 他出身書香門第, 聰穎好學,21歲中舉。 34歲中進士。 在南京、浙江、 廣東等地做官。 48歲時,棄官歸裡。
湯顯祖於1616年逝世,這恰好和英 國大戲劇家莎士比亞是同一年去世。 由於湯顯祖在東方劇壇上的崇高地 位,人們都稱湯顯祖是“中國的莎 士比亞〞。

昆曲牡丹亭幽媾唱词解析

昆曲牡丹亭幽媾唱词解析

昆曲牡丹亭幽媾唱词解析英文回答:The analysis of the lyrics of the Kunqu opera "The Peony Pavilion" can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themes, emotions, and poetic techniques used in this renowned work. "The Peony Pavilion" is a masterpiece of Chinese classical opera, written by Tang Xianzu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It tells a tragic love story between Du Liniang and Liu Mengmei, exploring themes of love, destiny, and the power of dreams.The lyrics of "The Peony Pavilion" are known for their poetic beauty and profound meanings. They are written in a lyrical style, with rich imagery and metaphors. The language used is elegant and refined, reflecting theliterary traditions of the time. For example, in the opening lines of the opera, Du Liniang sings, "A dream, a dream, I dreamed a dream. In the dream, I met a young scholar." These lines immediately capture the audience'sattention and set the tone for the rest of the opera.The lyrics of "The Peony Pavilion" also convey a range of emotions, from love and longing to despair and sorrow. Through the use of vivid imagery and expressive language, the characters' emotions are brought to life on stage. For instance, in the scene where Du Liniang discovers that Liu Mengmei has died, she sings, "The flowers wither, the moon wanes, and my heart is filled with grief." These lines not only express her deep sorrow but also create a sense of melancholy and loss.In addition to the emotional depth, the lyrics of "The Peony Pavilion" also showcase various poetic techniques. One notable technique is the use of parallelism, where similar phrases or ideas are repeated for emphasis. This creates a rhythmic and musical quality to the lyrics. For example, in the scene where Du Liniang is reunited with Liu Mengmei in her dream, she sings, "In the dream, I met a young scholar. In the dream, I fell in love with him." This repetition of "In the dream" not only emphasizes the dreamlike quality of the scene but also adds to the overallpoetic effect.Furthermore, the lyrics of "The Peony Pavilion" often make use of symbolism and metaphor to convey deeper meanings. For instance, the peony flower, which is acentral symbol in the opera, represents love and beauty. It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blossoming of Du Liniang's love for Liu Mengmei. The lyrics also make use of natural imagery, such as the moon, flowers, and rivers, to evoke emotionsand create a sense of atmosphere. These poetic devices add layers of meaning to the opera and enhance the audience's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story.中文回答:《牡丹亭》是中国古典戏曲昆曲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其唱词的解析,可以深入了解该剧的主题、情感和诗歌技巧。

古代戏曲《牡丹亭》的剧本解读与演绎

古代戏曲《牡丹亭》的剧本解读与演绎

古代戏曲《牡丹亭》的剧本解读与演绎1. 引言1.1 概述古代戏曲《牡丹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以其丰富的情感描写和优雅的表演形式而享誉于世。

作为明代毛宗岗创作的一部经典剧本,它深受观众和学者们的喜爱。

本文将对《牡丹亭》这一戏曲作品进行剧本解读与演绎分析,探究其故事情节、角色塑造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特点。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是引言,介绍文章的背景和目的。

接下来是古代戏曲《牡丹亭》的剧本解读部分,包括剧情简介、主要角色分析以及情感描写与表达方式等内容。

然后是对古代戏曲《牡丹亭》的演绎形式与发展历程进行探讨,包括传统演出形式与手段、戏曲改编与现代演绎以及评价与影响力等方面的内容。

第四部分将从保护与传承角度出发,思考古代戏曲如何实现保护和传承,包括现状及问题分析、保护与传承的措施与挑战以及展望未来发展方向等内容。

最后是结论部分,总结文章主要观点和研究成果,并分享个人对古代戏曲《牡丹亭》的认识和感悟。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古代戏曲《牡丹亭》剧本解读与演绎的研究,探索其独特之处和艺术魅力,并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古代文化遗产。

同时,通过个人对于《牡丹亭》的认知和感悟,希望能够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并欣赏这一优秀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

2. 古代戏曲《牡丹亭》的剧本解读:2.1 剧情简介《牡丹亭》是明代杂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部长篇戏曲,以唐代诗人元稹的爱情故事为基础,讲述了富家女李盛儿与贫书生刘兰芳之间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该剧共分五十场,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引领观众进入一个虚幻而又美丽的世界。

2.2 主要角色分析《牡丹亭》中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位关键角色:- 李盛儿:女主角,富家闺秀,天真善良,追求自由和真爱;- 刘兰芳:男主角,贫书生,才华出众但身份低微,为了追求李盛儿而放弃了学业和前程;- 宋玉郎:假扮成名门子弟的大夫子,并得到李盛儿的宠爱;- 杜鸣九:王府管家,在全剧中既是配角又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角色。

在历史中解读人间对局:汤显祖《牡丹亭·闹宴》

在历史中解读人间对局:汤显祖《牡丹亭·闹宴》

在历史中解读人间对局:汤显祖《牡丹亭·闹宴》在历史中解读人间对局:汤显祖《牡丹亭·闹宴》...且在这班房里等着,打想一篇,正是有备无患。

”这里说的班房便是衙役值班之处。

后来,一百五六十年之后,《红楼梦》第五十一回写到大夫看病,“一时出了园门,就在守园的小厮们的班房里坐了,开了药方。

”这个班房也是家仆值班和休息之处。

再过半个世纪,著名师爷汪辉祖(1730-1807)在《学治说赘》里提到的班房,已经有了监狱的意思。

在谈论为政要点时,汪辉祖告戒官员要建立班房的“管押簿”,经常查看,他说:“管押之名,律所不著,乃万不得已而用之,随押随记。

”请注意“律所不著”这四个字。

监狱在法律上是有正式地位的,班房却没有。

班房中的关押是没有法律根据的关押,这就不能叫“白”;但这是由合法官府“万不得已而用之”的,又不能叫“黑”。

说黑不黑说白不白的关押场所,正是“灰牢”。

简单地说,灰牢就是非正规监狱,用来非法关押人的地方。

我们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灰牢的名称也难以统一,譬如在四川就叫卡房,有的地方叫官店,还有差馆、押馆之类的名称。

班房只是流行比较广泛的一种。

班房中关押什么人呢?据汪辉祖说,最多的是贼盗嫌疑人,还有与命案有牵连的人。

与民事诉讼有关的人也常被关押。

张集馨曾经出任四川臬司(主管刑狱的副省长),他在《道咸宦海见闻录》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的记载中描绘了四川班房的规模和状况:“卡房最为残酷。

大县卡房恒羁禁数百人,小邑亦不下数十人及十余人不等。

甚至将户婚、田土、钱债、佃故被证人等亦拘禁其中,每日给稀糜一瓯,终年不见天日,苦楚百倍于囹圄。

……前此通省庾毙者,每年不下一二千人。

”全省每年在灰牢里关死一二千人,这意味着什么?当时,四川省每年明正典刑的处决人数不过一二百,“灰色处决”比合法处决多十倍。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量化的判断,明白煌煌国法与灰色规矩孰强孰弱。

班房仅仅是灰牢系列中的一个大户。

这个家族还包括许多名目。

《牡丹亭·游园惊梦》室内乐戏剧创作解读

《牡丹亭·游园惊梦》室内乐戏剧创作解读

《牡丹亭·游园惊梦》室内乐戏剧创作解读《牡丹亭·游园惊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重要的戏曲作品之一,由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创作。

其中的《游园惊梦》一折是这部戏剧的一大亮点,其情节曲折,婉转动人,成为了绝代情缘的经典之作。

而关于《牡丹亭·游园惊梦》在室内乐戏剧创作中的解读,不仅涉及到情感表达、音乐与戏剧的结合,还需要对古典文学与音乐的艺术相融进行深入探讨。

《牡丹亭·游园惊梦》取材于传统的爱情故事,讲述了杜丽娘与柳梦梦之间悲壮的爱情故事。

柳梦梦违背礼法,私自来到牡丹亭游玩,并在游园中与杜丽娘相识相恋。

由于封建礼法的束缚和家族的反对,两人的爱情最终无法圆满。

此剧情节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和悲剧性的情感冲突,需要音乐与戏剧的结合来更好地表达。

在室内乐戏剧创作中,音乐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音乐可以在戏剧中扮演多重角色,它不仅仅是为了增加戏剧的氛围和动感,更可以成为戏剧的情感表达和心理描绘。

针对《牡丹亭·游园惊梦》,音乐的表现形式或许可以采用古典音乐,借助弦乐、木管、铜管等乐器,来表达戏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与戏剧人物的心理活动紧密相连,引导着观众感受到戏剧情节深处的悲喜交织。

音乐还可以通过旋律的变化和音色的转换来勾勒出不同的情感场景。

比如在剧中,当杜丽娘与柳梦梦初次相遇时,音乐可以选择柔和的旋律,以表现两人心生情意的甜蜜与羞涩。

而当两人爱情悲剧发生,音乐则可以转变为悲怆的曲调,透露出深切的伤感和无奈。

音乐在室内乐戏剧创作中,需要充分发挥其情感表达和情绪渲染的作用,将《牡丹亭·游园惊梦》中的悲喜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古典文学与音乐相融方面,可以从音乐剧的创作手法入手。

音乐剧是音乐和戏剧的结合体,它融合了音乐的优美旋律和戏剧的剧情发展,通过配乐、歌曲、舞蹈等元素,使观众在审美享受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戏剧的内涵和情感。

将《牡丹亭·游园惊梦》搬上音乐剧舞台,可以通过音乐和舞台戏剧的相互印证和呼应,营造出古典文学与音乐交融的艺术魅力。

京剧牡丹亭赏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京剧牡丹亭赏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京剧牡丹亭赏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京剧《牡丹亭》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京剧中的经典之一。

它以其精湛的表演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观众的喜爱。

《牡丹亭》的故事情节动人,角色塑造独特,既展示了人物之间的爱情纠葛,又折射出社会的种种困扰和现实的冷酷。

本文将对京剧《牡丹亭》进行全面的赏析,旨在深入解读其艺术特点和魅力,并探讨其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首先,我们将介绍京剧《牡丹亭》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京剧起源于北京,在清代乾隆年间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京剧以其浓厚的京味儿和独特的表演方式成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

《牡丹亭》则是京剧中的经典之作,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京剧《牡丹亭》的剧情和角色。

故事情节主要围绕着悲剧恋情展开,讲述了女主角杜丽娘和男主角柳青云的爱情故事。

他们之间经历了艰难险阻,最终因纠葛的种种原因分离。

《牡丹亭》中的角色形象各具特色,既有受人瞩目的主角,也有扮演次要角色但同样不可或缺的配角。

这些角色的形象鲜明,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故事背景。

最后,我们将总结京剧《牡丹亭》的艺术特点和魅力,分析其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京剧《牡丹亭》以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和艺术手法吸引了广大观众,其精湛的唱腔、精细的化妆和动人的故事情节都是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在。

在当代,京剧《牡丹亭》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挑战,如何将其艺术特点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令更多的观众接触和爱上京剧,《牡丹亭》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总之,本文将全面探讨京剧《牡丹亭》的概述,包括其历史背景和发展、剧情和角色、艺术特点和魅力以及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这些分析和探讨,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京剧《牡丹亭》,并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安排,包括正文部分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论述的方向;2. 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衔接方式,确保文章内容连贯、条理清晰;3. 提出文章撰写的方法和策略,指导读者在阅读文章时的思考途径和理解重点;4. 总结文章结构对于文章内容阐释和意义展示的作用,强调文章结构对于整体论述的重要性。

《牡丹亭》中陈最良用“诗”例解

《牡丹亭》中陈最良用“诗”例解

《牡丹亭》中陈最良用“诗”例解摘要:汤显祖的《牡丹亭》中,塾师陈最良以诗教为女教,又用《毛诗》医病。

他随心所欲地解《诗》,既是他迂腐性格的反映,也是明代诗教情理之争的反映,同时寄托了汤显祖的人文诗教情怀。

关键词:汤显祖《牡丹亭》《诗经》陈最良汤显祖的《牡丹亭》①中,南安太守杜宝夫妻为了将独生女儿杜丽娘培养成符合封建礼教要求的淑女加才女,以便嫁得乘龙快婿光宗耀祖,刻意请来“鸿门腐儒”陈最良以《诗经》为教材,对其进行妇德教育。

不料杜丽娘“为诗章,讲动情肠”(《九•肃苑》),得了相思病。

陈最良竟然又用《毛诗》②医病,令人匪夷所思。

在这荒诞不经的诗教场景描述中寄托了汤显祖的人文诗教情怀。

一、以“诗教”为女教《诗经》被尊为“六经”之首,《诗》教是中国传统“经教”的重要内容。

明代,除了沿袭传统诗教理念外,更是把《诗经》当女教教材,对妇女进行女德教育。

(一)以《诗经》为女教教材在选择教材方面,杜宝认为:男、女《四书》,他都成诵了。

则看些经旨罢。

《易经》以道阴阳,义理深奥;《书》以道政事,与妇女没相干;《春秋》、《礼记》,又是孤经;则《诗经》开首便是后妃之德,四个字儿顺口,且是学生家传,习《诗》罢。

其余书史尽有,则可惜他是个女儿。

(《五•延师》)他考虑到了女儿的学识基础和女性身份。

《大学》《中庸》《论语》与《孟子》等男《四书》,宣扬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的大道理。

女《四书》,是自东汉至晚明女教读物合刊,包括东汉班昭所著的《女诫》、唐德宗时宋若莘、宋若昭姐妹的《女论语》、明成祖徐皇后的《内训》,以及明末学者王相母亲刘氏的《女范捷录》。

女《四书》内容主要包括“卑弱”、“曲从”、“事夫”、“孝行”和“守节”等,涉及女子为人处世、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主要阐发儒家“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和“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主张“男尊女卑”,实施“三从四德”的教育。

《牡丹亭》原型解析

《牡丹亭》原型解析

象原 型 ” 四 个从 未得 到 破 解 的 “ 等 隐秘 ” 手 , 以深 入 的文 化 解 密 , 能彰 显 作 者 鲜 为人 知 的反 理 学 、 入 予 方 扬人 性
的深刻意图 , 系统 把 握 作 品 的 创 作 思 想 。
关键 词 : 丹 亭 ; 型 ; 析 ; 学 ; 井颓 垣 牡 原 解 理 断 中 图分 类 号 : 0 . I 77 2 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3 25 (0 00 —0 5 0 17 — 39 2 1 )6 0 6 —4
收稿 日期 :0 0 0 — 1 2 1— 82
作者 简 介 : 刃 非 (9 3 ) 男 , 孔 1 6 一 , 江西 石 城 人 , 南 师 范 学 院 文学 院教 授 。 赣
6 5
( ) 型说 三 原 汤 显祖把 《 丹亭 》 牡 的产 地 写 在 南 安 郡 , 不 是 可
因为厚爱 南安 ,更 不是想为今 天发 展经济 “ 文化搭 桥” 给大余人 民准备 厚礼 。相反 , 汤显祖对 南安郡大 南安在宋代以后 , 意味着什么呢?南安是 “ 理学 ”
南 安 郡 大 庾 。庆 历 五 年 ( 元 14 公 0 5年 ) 周 敦 颐 由分 ,
宁 主簿 调 任 南 安 军 司 理 参 军 。次 年 , 国 县令 程 大 中 成 了 中 国文 化 的 载 体 。其 原 型 意 蕴 很 丰 富 , 响 非 兴 影 ( ) 任 南 安 军 通 判 , 周 敦 颐 上 司 。 《 史 ・ 学 常 深 广 。 垧 调 为 宋 道


的争执 。 江西大余县谢传梅先生在《 牡丹亭> < 探源》
文 中 , 过宋 代洪迈 《 坚 志》 载一则 “ 鬼恋 ” 通 夷 所 人

解析《牡丹亭》中柳梦梅形象的意义

解析《牡丹亭》中柳梦梅形象的意义

解析《牡丹亭》中柳梦梅形象的意义作者:吴天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26期摘要: 本文通过比较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和《牡丹亭》,认为汤显祖对柳梦梅形象的再塑造赋予了《牡丹亭》更深的时代意义。

结合时代背景,柳梦梅这个人物在《牡丹亭》中所起到的结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他身上无疑体现了汤显祖的进步文人价值观,反映了汤显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因此柳梦梅在《牡丹亭》剧中,并非是一个毫无光彩的角色,而是与杜丽娘的形象相映衬而存在的。

关键词: 《牡丹亭》柳梦梅形象特点结构作用从明万历二十六年问世至今,《牡丹亭》一直广为流传。

剧中宣扬的自由恋爱、婚姻自主思想引起了女性读者群体的共鸣,女主人公杜丽娘更是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最为痴情的女子之一。

而对男主人公柳梦梅的研究却甚少,后世关于柳梦梅的研究也存在诸多非议。

他并没有像《西厢记》里的张生那样成为“才子书生”的典型,较之于杜丽娘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更是相差甚远。

后世评论中对柳梦梅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贬多于褒,而事实上,《牡丹亭》生旦二角在戏剧矛盾冲突的表现中形成了一个整体,它体现了汤显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一、柳梦梅形象的再创造虽然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为汤显祖的《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且《惊梦》、《寻梦》、《写真》、《闹殇》、《拾画》、《玩真》、《幽请》、《冥誓》、《回生》这几出中的某些词句宾白都因袭而成,但将不到四千字的话本改编成中国古典戏剧经典之作,汤显祖的创作发挥空间无疑是巨大的。

对比《杜丽娘慕色还魂记》和《牡丹亭》可知,柳梦梅这个人物有几点改动,对柳梦梅形象的再创造赋予了《牡丹亭》更深的时代意义。

1.名字《杜丽娘慕色还魂记》中说柳梦梅取名是“因母梦食梅而有孕”,而汤显祖对此进行改动,在第二出《言怀》中写道:“每日情思昏昏,忽然半月之前,做下一梦。

梦到一园,梅花树下,立着个美人,不长不短,如送如迎。

说道:‘柳生,遇俺方有姻缘之分,发迹之期。

《牡丹亭》梦境对杜丽娘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解读

《牡丹亭》梦境对杜丽娘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解读

《牡丹亭》梦境对杜丽娘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解读一、引言《牡丹亭》作为汤显祖的传奇巨作,讲述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入情而伤怀,因情而亡,后又因情而复生,终与所爱之人柳梦梅永修同好的故事。

《牡丹亭》融合了虚幻之境与真实之情,建构了超现实的梦境空间与幽冥空间。

汤显祖以杜丽娘画像为纽带,连接了现实与虚幻的空间,让杜丽娘的深情从虚幻延伸至现实,无论是在哪一个空间,杜丽娘之情都令人感佩。

因此,解读《牡丹亭》的梦境空间,是深入剖析杜丽娘人物形象与解读人物情感的必经之路。

二、《牡丹亭》梦境的建构《牡丹亭》梦境的塑造,为其叙事提供了方向,杜丽娘的形象在不同空间的转换过程中也更为立体和鲜明,正如弗雷德里克·詹明信所言,“在日常生活里,我们的心理经验及文化语言都已经让空间的范畴、而非时间的范畴支配着。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

”[1]梦可以脱离身体而存在,当人的身体不复存在时,梦可以成为独立自主的活动。

这也是《牡丹亭》梦境能够成为独立论述主体的起源。

梦虽是现实的映射,但在戏剧发展中,梦已然成为现实的另一版本,在梦境之中也具有情感和道德的约束。

(一)杜丽娘与柳梦梅各自为梦杜丽娘与柳梦梅是《牡丹亭》的主要人物,二者是相互成就、相互影响的关系。

在《牡丹亭》中关于梦境的建构,也是围绕杜丽娘与柳梦梅展开的。

因此,要深入分析梦境对杜丽娘人物形象的塑造,必然得从了解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梦境开始。

柳梦梅之梦,虽短暂,但为后续二人的爱情埋下了伏笔。

《言怀》一回中写道:“每日情思昏昏,忽然半月之前,做下一梦。

梦到一园,梅花树下,立着个美人,不长不短,如送如迎。

说道:‘柳生,柳生,遇俺方有姻缘之分,发迹之期。

’因此改名梦梅,春卿为字。

《牡丹亭》大团圆结局解析

《牡丹亭》大团圆结局解析

《牡丹亭》大团圆结局解析学生姓名:李永前指导教师:摘要: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的扛鼎之作《牡丹亭》问世以来备受青睐,明代及后世的改编、译注和评论层出不穷。

传统观点认为该剧作“奉旨团圆”的结局不过是作品的一条光亮的尾巴。

本文笔者却从西方神话原型的角度,认为这是汤显祖在高举“至情”的旗帜下谱写的一曲爱情神话的赞歌,并以此为背景对剧作大团圆结局进行新的解析。

汤显祖“奉旨团圆”结局的安排构成了神话原型中英雄历险与救赎的完整模式。

此外,笔者还从汤显祖的宗教意识和人文关怀以及明代中晚期市民阶层兴起和个性解放思潮两方面进一步分析这种大团圆结局的成因。

关键词:牡丹亭;团圆结局;神话原型;人文关怀;个性解放戏剧《牡丹亭》是明代伟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说:“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1]《牡丹亭》问世以后引起了剧坛上的巨大风波,后世译注和论文阐释层出不穷,却大都是在汤显祖戏剧总论中涉及该作,或者是针对牡丹亭剧意鳞爪[2]、主题思想阐发和人物形象分析,或者是版本论述及国外流传情况。

关于大团圆结局,则历来的研究不是很多,如《悲喜杂糅、哀乐圆融——从元杂剧婚恋剧的“大团圆”结局说起》[3]、《论中国古典悲剧的团圆结局》[4]、《中国传统悲剧“团圆”结局的人文阐述》[5]、《中国古典悲剧“团圆”结局评析——兼与西方悲剧比较》[6]和《古典戏曲大团圆现象新解》[7]等,却没有具体地针对《牡丹亭》的大团圆结局进行细致深入的解析和论述,或者认为这种大团圆结局是汤显祖赋予作品的理想色彩,不过是伟大作品的一条光亮的尾巴。

但笔者企图从西方神话原型角度来对《牡丹亭》团圆结局作出新的阐释,杜丽娘的爱情探索历程在大团圆结局安排之下基本构成了神话原型中英雄历险与救赎的完整模式,此外还将眼光转回明代以便更深层次地对这种团圆结局的成因作出阐释。

一、团圆结局构成了神话原型的完整模式杜丽娘的至情能量创造了《牡丹亭》超越生死的爱情神话,她的爱情之旅实质上是一种英雄的历险是她灵魂的冒险尝试。

赏析昆曲牡丹亭

赏析昆曲牡丹亭

赏析昆曲牡丹亭《赏析昆曲〈牡丹亭〉》昆曲《牡丹亭》可是个超级有名的戏曲呢。

我第一次知道《牡丹亭》的时候,还以为就是个普通的古代故事,后来真正听了、看了昆曲版的,哎呀,那可真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先说说这《牡丹亭》讲的啥故事吧。

有个叫杜丽娘的女孩子,她生活在那种规规矩矩的古代家庭里。

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一样,每天都得按照大人说的做,学这个学那个,什么女德之类的。

有一天呢,她去自家的花园里溜达,这花园就像一个魔法世界一样,各种花儿开得美美的。

她一下子就被这美景给震撼到了,可能在她心里就像打开了一扇从来没打开过的门。

然后她就在花园里做了个美梦,梦到了一个叫柳梦梅的帅哥。

这梦啊,就像一颗种子种在了她心里。

从那以后,杜丽娘就老是想着这个梦,想这个柳梦梅。

最后啊,她因为思念过度就死了。

死了还不算完呢,她的魂儿还到处飘,还就真的找到了柳梦梅。

你说这是不是很神奇?就像童话故事一样,可这是昆曲里的故事。

再后来呢,柳梦梅还把杜丽娘给救活了,两个人就幸福地在一起了。

这故事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现在的爱情偶像剧?不过这可是几百年前就有的故事呢。

昆曲里的那些演员啊,那可真是厉害。

他们的衣服就像从画里走出来的一样,花花绿绿的,可漂亮了。

女角儿穿着长长的裙子,走起路来就像飘着的仙女。

男角儿呢,那身姿也是挺拔得很。

我看他们表演的时候就在想,他们是不是都有魔法啊,怎么能把那些动作做得那么优雅。

比如说杜丽娘的扮演者,她的手就像柔软的柳枝一样,轻轻一挥,就好像能把人的魂儿都给勾走。

那眼神儿啊,一会儿含情脉脉,一会儿又充满了哀伤,就像真的变成了杜丽娘本人。

再讲讲这昆曲的唱腔吧。

我一开始听的时候,觉得这声音怎么这么奇怪啊,咿咿呀呀的,不像咱们现在听的流行歌曲那么直接。

可是听着听着,就像品茶一样,越品越有味道。

他们的声音就像在云端里飘着,有时候高得像要飞到天上去,有时候又低得像在你耳边悄悄说话。

我就想啊,这演员们的嗓子是不是铁打的呀,怎么能唱出这么多弯弯绕绕的音儿来。

《牡丹亭·游园惊梦》室内乐戏剧创作解读

《牡丹亭·游园惊梦》室内乐戏剧创作解读

《牡丹亭·游园惊梦》室内乐戏剧创作解读《牡丹亭·游园惊梦》是一部由汤显祖创作的明代戏剧作品,被誉为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戏剧以唐代诗人元稹的《离骚》为主要原材料,通过讲述杜丽娘与柳永之间的爱情故事,揭示了人性的悲凉与追求自由的渴望。

这篇戏剧创作的解读主要从室内乐和戏剧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从室内乐的角度来看,《牡丹亭·游园惊梦》的音乐创作非常精彩。

在整个剧中,配乐运用了丰富的器乐,如琵琶、笛子、二胡等,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音乐的魅力。

悲欢离合的情感变化也通过音乐得到了生动的表现,如在杜丽娘与柳永相遇时的欢快音乐,以及丽娘被迫与柳永分离时的悲伤音乐等。

这种音乐与情感的契合度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体验到了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从戏剧的角度来看,《牡丹亭·游园惊梦》的创作也是十分精彩的。

整个剧分为三个部分:杜丽娘与柳永相遇、二人相恋、最终二人分离。

通过描写杜丽娘梦游牡丹亭的经历,展现了人类对于真爱的追求和对于自由的向往。

而丽娘梦游的情节也使得戏剧获得了更高的艺术性,将现实与梦境相结合,更加深化了人物形象的塑造。

剧中对于传统文化典故的运用也非常巧妙,如蝶恋花的典故和“人间天上”这一概念的描绘等,使得整个剧的故事情节更加丰富有趣。

《牡丹亭·游园惊梦》是一部室内乐戏剧创作中的经典之作。

它通过音乐和戏剧的艺术手法,描绘了杜丽娘与柳永之间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人类对于真爱的追求和对于自由的向往。

这部作品不仅在音乐创作和戏剧表现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性的思考和反思。

《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形象之解读

《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形象之解读

《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形象之解读摘要:《牡丹亭》中柳梦梅的爱情理想受到了现实的拘束,却日益丰盈。

柳梦梅对爱情忠贞至诚,他的勇于反抗最终赢得了爱情的圆满。

从情感的角度剖析柳梦梅,需领会其特殊的可道之处。

关键词:《牡丹亭》;柳梦梅;情感汤显祖的《牡丹亭》中与杜丽娘共谱生死恋曲的柳梦梅,常常被研究者忽视,柳梦梅追求功名和干谒权贵,往往受到讥评。

徐朔方先生认为柳梦梅这一形象缺乏光彩,“他毕竟是士大夫之类的平庸之辈,这位来自现实世界的热衷功名的书生和富有理想的杜丽娘是不相同的。

”[1]在《牡丹亭》“以情抗理”的双线交绕中,“情”为上。

即使柳梦梅身上仍然具有封建凡夫俗子的印记,但也因为有他的爱和情,才能成全“世间只有情难诉”的缠绵悱恻和“普天下做鬼的有情谁似咱”的浓情蜜意。

本文不拟赘述柳梦梅在追求功名上所呈现的性格瑕疵和现实特征,仅从“情”的角度,解读柳梦梅这一艺术形象。

一、一梦便成情“梦”是《牡丹亭》中最关键的情谊表达,各自为梦,却醉于梦,梦境中延伸出的情愫贯穿着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命运。

柳梦梅因为梦到梅花树下的美人杜丽娘,遂改名为柳梦梅,可见其钟爱的心境,“偶尔一梦,改名换字,生出无数痴情,柳生已先于梦中着意矣~”[2]而梦之后的情态,却是“还则怕嫦娥妒色花颓气,等的俺梅子酸心柳皱眉,浑如醉”(《言怀》)。

梦境未必成真,柳梦梅却迫不及待地要将梦灌入现实,梦中杜丽娘有言“柳生,柳生,遇俺方有姻缘之分,发迹之期”(《言怀》),这一约定已然是他的期待和向往。

再者,杜丽娘死前留下画卷,自柳梦梅拾到画卷的那时起,画卷中的女子便令他魂牵梦绕,“早晚玩之,拜之,叫之,赞之”(《玩真》),爱之痴态跃然纸上。

当杜丽娘的鬼魂主动与之接近,被动情境下的柳梦梅惊喜雀跃,饱尝相思未然和念想不得的苦痛之后,他终究得到解脱。

对于自己素昧平生的女子,柳梦梅“贤卿有心恋于小生,小生岂敢忘于贤卿”(《幽媾》)的钟情蠢蠢欲动,他竟直接表露出心中的神往和爱意,“白日寻思夜梦频”(《欢挠》)更是一种对杜丽娘的迷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剧旦扮演女主人公杜丽娘,贴是贴旦的 省称,扮演次要的女角,本剧饰丫环春香。 (2)恁(nèn):怎么。似:胜似,过。 (3)晴丝:游丝、飞丝,虫类 见。 (4)凝眄(miǎn ),
分析课文
? 分小组,对六段曲词的鉴赏。 ? 要求: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每段曲子的内
从戏剧形式上看《牡丹亭》属于传奇。
传奇与杂剧的不同在于:
元杂剧分折 (相当于“幕” ),通常是一本四折加一楔 子;传奇分出 (相当于“场” )而不分折,“出”无定 数,短的十出、八出,长的也有一百出以上的。元杂 剧都用北曲,曲调规定较严,每一折用同一宫调的若 干曲牌,组成一套曲子。每套曲子的曲词只用一个韵 脚,一韵到底,不能换韵。元杂剧中的每一折套曲, 一般只用一个人主唱,也就是一个角色演唱。
容(可以加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说说 曲子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活动和思想 感情,作者又是怎样将景物描写与人物描 写融合,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 ?
而传奇则多用南曲,比较自由。一出戏中可以变换宫 调,也可以换韵,各类角色都可以唱,唱的形式也是 多样的,有分唱、合唱、接唱等。唱腔主要是昆山腔 (昆腔),到清代一般称为昆曲。
昆曲产生于元末明初之际,清朝以来被称为 “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的表 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 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 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
? 他的剧作 临川四梦 (《紫钗记》《牡丹 亭》《邯郸记》《南柯记》)其中《牡丹 亭》影响最大。
杜丽娘是个封建官僚的女儿。她的父亲杜宝任南安太守,自称“西蜀名儒”,是 以儒学传家的。封建社会讲究门第家声、光宗耀祖,要求儿子尽孝道,而最大的 孝道则是飞黄腾达之后 “扬名声,显父母”。杜宝因膝下无儿,就对杜丽娘格 外看重,竭力把她培养成标准的“淑女”,在家是个敬父母的温顺女儿,出嫁是 个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杜宝一心指望杜丽娘“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 辉”。因此,杜丽娘从小受着严格的封建教育,男女《四书》都可以背诵,她不 能自由行动,也不能自由思想,绝不允许有个人的意志和感情。她被严密地关在 家庭里,同外界社会是完全隔绝的;她同时被严密地关在闺房里,同外界自然也 是完全隔绝的。按照封建时代对妇女的要求,她只能做一具行尸走肉。实际上, 杜宝的家庭里本来就充满着腐烂霉臭的气味,在理学思想的统治之下,一切都丧 失了自由,丧失了活力,丧失了生命。生长在这样家庭里的杜丽娘,礼法、家规、 女诫、妇道等等象一重又一重的枷锁,紧紧地套在她的身上。她因为疲乏,白天 稍为睡一会儿,都被认为是行为放纵,有失检点,就连她在裙子上面绣了成双成 对的花鸟,也要引起封建家长的大惊小怪,被看作是了不得的邪思妄念。就这样, 杜丽娘确乎驯良得象一头羔羊。她的丫环春香说她:“名为国色,实守家声。嫩 脸娇羞,老成尊重。”但杜宝还不满足,他与杜丽娘的母亲商量决定,专门请了 一位塾师陈最良来教杜丽娘念书,目的倒不在乎要杜丽娘学文化、长知识,而在 于用儒家圣贤书籍使杜丽娘“拘束身心”。“拘束身心”,就是不准自由行动, 也不准自由思想,一切都服从于“理”。
? 关于作品:《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 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共五十五出。这个 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南安郡太 守之女杜丽娘,长年禁锢在闺楼。一天,与丫 环春香游览花园,为妩媚春色所陶醉。归来伏 案小睡的梦境中,遇少年柳梦梅。从此相思缠 绵,伤情而逝。三年后,柳梦梅临安赴考,途 经南安,得见丽娘画像,见画生情,丽娘灵魂 显现。次日,梦梅掘墓,丽娘还魂。有情人终 成伴侣。
《 牡 丹 亭 》
——
汤 显 祖 ( 明 )
《牡丹亭》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汤显祖以及《牡丹亭》,培养 学生对戏曲的喜爱之情,以此作为进一步鉴赏 的基础。
2.品味戏曲语言,体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及难点: 从六支曲子的语言中,体味揣摩人物思想感情 以及心理活动。
? 关于作者:汤显祖,明代戏剧家。与莎士 比亚同时代。
? 《游园》在整部作品中的地位。
? 《牡丹亭》全剧共五十五出(场),《游 园》是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部分,由 六支曲子组成,主要是刻画杜丽娘的内心 世界。在她走出深闺之前,她不知道“春 色如许”,当她来到园中,领略了“姹紫 嫣红”的春色,也就象征着她的青春的觉 醒。
? (1)旦:与下文中的“贴”均是剧中女角。
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
角色行当
以生、旦、净、末、丑、外、贴七行为基础 角色
? 详细剧情 ? 又名《还魂记》,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牡丹亭》共55出,描
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剧情梗概是:贫寒书生柳梦梅梦 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 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 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 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 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 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 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3年后, 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 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 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 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 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 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 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 到皇帝面前,才得到圆满解决。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体现 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的爱情生活的追求,显示了要求个性解放的思 想倾向。《牡丹亭》问世后,盛行一时,使许多人为之倾倒,甚 至有读者为之断肠而死。 据比汤显祖稍晚的沈德符记载,《牡 丹亭》一出,“家传户颂,几令《西厢》减价”,这充分体现了 《牡丹亭》的艺术魅力。《牡丹亭》中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