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丽娘人物分析

合集下载

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

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

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杜丽娘,是明代流传很广的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中的女主角,为汤显祖的《牡丹亭》提供了基本的故事情节,并且经由《牡丹亭》而闻名于世。

《牡丹亭》中的许多部分还沿用了话本中的故事情节,如:【惊梦】、【寻梦】、【闹殇】各出的宾白中还保留着话本中的若干原句。

下面是给大家的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杜丽娘舞台形象杜丽娘是古典戏曲中最可爱的少女形象之一。

出身和社会地位规定她应该成为具有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

她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家庭里充斥着浓重的封建礼教气氛。

她的家庭是个封建官僚家庭,父母对她的一举一动都关心备至。

她的父亲杜宝是个儒生出身的太守,是传统道德的代表人物,为官忠于职守,为人坚持礼教,而母亲甄氏则是个夫唱妇随的贤妻良母式的女子。

作者特别写了他们对杜丽娘的教育。

杜丽娘因为春日昼长,白日犯困小憩,杜宝也要训斥她;而甄氏因为杜丽娘去了自家花园,衣裙上绣了一对花,一双鸟,也大惊失色,生怕女儿因此而学坏,并且还给她安排了丫环和道学先生,前者监视她的行动,后者负责她的教育。

因此,他们的爱带上了深深的社会功利色彩,目的是要将女儿培养成一个封建社会所要求的模范淑女。

作者如此描绘杜丽娘的生活环境、周围人物,深刻地揭示了她所面临的对手不是某些单个人物,而是由这些人物所代表着的整个正统意识和正统社会势力。

她的人生第一课是《诗经》的首篇《关雎》。

传统说法认为它是“后妃之德”的歌颂,是最好的闺范读本,她却直觉地认出这是一支恋歌。

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闺房私自游园。

杜丽娘准备游春,先是梳妆打扮。

这时对镜,内心进入恍惚痴想状态,明明是为自己的美色自豪,但又不好意思。

打扮本是为人看,但她说“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

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又怕被人看见。

这确实是青春期少女很典型的心理状态。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

试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性格特征及其意义 毕业论文

试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性格特征及其意义  毕业论文

试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性格特征及其意义纵观明代后期的戏剧作品,不难看出汤显祖以其华丽的文辞、卓越的才情、新颖的立意、独特的构思以及不受形式约束的自由格律独树一帜,并创下了“临川”一派。

翻开汤显祖的传奇作品,其中“临川四梦”(包括《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梦记》、《邯郸梦记》)代表了汤显祖戏剧创作的全貌。

在“临川四梦”中,作者最为得意,在社会上影响最大,并奠定汤显祖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地位的是《牡丹亭还魂记》(以下简称《牡丹亭》)。

作者自己曾说过:“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王思任《牡丹亭叙》引)沈德符《顾曲杂言》描绘《牡丹亭》问世的轰动效应是“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牡丹亭》是汤显祖最为杰出的最受读者欢迎的爱情戏剧。

此剧的问世,赢得了当时和后世许多青年女子的同情之泪,留下许多富有诗意的遗闻轶事,直到今天,它仍然具有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罗宗强、陈洪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二)》,357页)可自我认为《牡丹亭》之所以在戏剧史上千古流芳,独居魅力,主要归功于杜丽娘这个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在封建礼教、婚姻制度和科举制度森严的明清社会,文学史上出现了许多为爱情而战的叛逆的反封建的女性形象。

其中最令世人称道的女性,不外是,相国千金崔莺莺(王实甫的《西厢记》),血染桃花扇的李香君(孔尚任的《桃花扇》),世外仙姝林黛玉(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而我则认为,杜丽娘是集这些女子的优秀品质于一身的,几乎挑不出瑕疵的、最为完美、最为理想的女性形象。

以下是我对杜丽娘性格特征的四点分析:一、知书达理,本性善良1、尊敬老师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家的千金小姐,属于名门贵族之家,但她并没有看不起穷酸潦倒的陈最良老师,而是表现出了一个学生对老师应有的尊重,每次见到老师,她都能向老师行礼问好。

其实,陈最良是个迂腐守旧的老秀才,他自幼习儒,头脑冬烘。

他“从不晓得伤个春,从不曾游个花园”(《牡丹亭·肃苑》),向学生解说《毛诗·关关睢鸠》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牡丹亭·闺塾》)时含糊其词。

一、杜丽娘人物形象的自然性

一、杜丽娘人物形象的自然性

一、杜丽娘人物形象的自然性杜丽娘是一位名门闺秀,父母一个是国家栋梁,一个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在严厉的家庭教化下,杜丽娘被塑造成标准的淑女;塾师陈最良,是个考白了头发的老秀才,只是拿社会教导自己的东西来教导杜丽娘,同样给予杜丽娘深重的压迫。

而春香虽然是她的贴身女侍,但是由于无知,她无法理解杜丽娘。

因此杜丽娘是孤独的。

在春香的扶持下,杜丽娘走出长年拘束自己的绣房,到空无一人的花园中游玩。

在这里她第一次看见了真正的春天,也第一次发现自己的生命是和春天一样美丽。

她惋惜眼看青春转瞬即逝去,而她却无能为力,不能自主,感到自己生存的荒芜和生命的空虚。

自然春光触动了内心情怀,感叹“天呵,春色恼人,信有之乎!常观诗词乐府,古之女子,因春感情,遇秋成恨,诚不谬矣。

”把这少女在封建礼教压制下难言的苦闷和酸楚都表现出来了。

汤显祖所展示的是作为一个健全人的自身天性对于情爱的需求和渴望,在此作者肯定人类对爱、青春和美的渴望的合情合理性。

梦中与持柳书生相爱,梦醒后却无依无靠,仍是冰冷的现实。

于是第二次游园,杜丽娘支开了春香,独自来到花园,以安心寻梦。

她追梦寻梦,苦苦寻找着梦中的美妙。

在对梅树的倾诉中可以看出,这个梦是她全部生命的寄托。

然而现实的一切不曾有丝毫的变化,反而更加冷酷,为此一病而亡。

杜丽娘不是因爱情的被阻挠而亡,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

在阴间,她的魂魄再次领略了生命的自由快乐。

在梦中和阴间汤显祖展露了人的自然性的一面,将人的天性还原放大,赋予其合理存在和实现的权利,汤显祖大胆地承认和肯定了人的性欲和情欲的一种客观存在。

二、杜丽娘人物形象的社会性《牡丹亭》中杜丽娘死而复生之后,念念不忘媒妁之言,不忘柳梦梅的科举功名,这似乎与她在梦中与阴间一往无前的追求爱情的行为互为矛盾,实际上如此的描写和安排也许正是为了反映人性的另一面人的社会性的需求。

明代统治者大力推崇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空前强化;皇帝后妃亲自编写提倡贞操节烈的妇女道德教科书,束缚了妇女的身体和精神。

杜丽娘形象分析范文

杜丽娘形象分析范文

杜丽娘形象分析范文杜丽娘,原名杜菱纱,是金庸先生创作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的女主角之一、作为一个复杂而丰满的人物,杜丽娘的形象不仅是一个纯真美丽的少女,更是一个娇媚机智的智慧女人。

下面将对杜丽娘的形象进行分析。

首先,杜丽娘是一个美丽的女子。

她拥有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一头黑亮的长发,还有一张精致的面容。

丽娘是个十分美丽动人的女子,尤其是在小说中與长发飘飘的杨过一同嬉闹、较量的情景中,更是美得让人心动。

而且,杜丽娘的美丽并不仅仅是表面的美貌,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美丽,即她善良、聪明、正直和乐观的性格给人以美感。

其次,杜丽娘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子。

她机智灵活,善于察言观色,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

丽娘在小说中多次展现出她的聪明才智,与人较量时总是能够轻松破解对方的招式,为难倒对手。

她反应敏捷,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通常能够在眨眼之间洞察敌人的意图。

与此同时,杜丽娘还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她不满足于傻呵呵地过日子,而是积极思考人生、探求真理。

这一点在她对等待杨过的过程中尤为明显,她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学习,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再次,杜丽娘是一个爱情至上的女子。

尽管她年纪尚轻,但她的爱情观却成熟、坚定。

她无私地付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去保护那个她深深爱着的男人。

她对杨过始终保持着深深的爱意,即使面对再大的挫折和困难,也从不放弃。

此外,杜丽娘还具备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她在小说中经历了许多磨难和困苦,但从未退缩过。

她在大雪山庄、九阳真经、冰火岛等处的遭遇中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无论面对怎样的危险和困境,她都能保持冷静和勇敢,积极地应对挑 challenges。

最后,杜丽娘是一个无私奉献的女子。

她在小说中体现出很大的奉献精神,从不计较回报地为了帮助杨过,以及救治受伤的人们,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和牺牲。

她不仅仅关心自己的幸福,更关心他人的幸福和福祉。

尽管她在很多时候面临危险和痛苦,但她依然以自己的方式坚守着,为了她所爱的人,为了她认为对的事情,勇往直前。

杜丽娘形象分析 (2)

杜丽娘形象分析 (2)

杜丽娘形象分析引言杜丽娘是中国古代小说《西游记》中的一个角色,在这部小说中,她是唐僧师徒取经路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杜丽娘的形象非常丰满,她具有多种特点和才能。

本文将对杜丽娘的形象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她的个性、外貌以及对剧情的影响。

1. 杜丽娘的个性杜丽娘是一个性格开朗、豪爽大方的女子。

她具有坚定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对待困难和挑战总是充满勇气。

她与众不同的是,她是一个喜欢追求自由和冒险的女性,经常主动参与战斗和救助师父的任务。

杜丽娘还具有热情和真诚的特点,她总是能够积极地鼓励和支持其他队友,为大家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

2. 杜丽娘的外貌杜丽娘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女子,她的美貌给人一种温柔和纯洁的感觉。

她有着黑色的长发,皮肤白皙而光滑。

杜丽娘明亮的眼睛里透露着聪明和活力,笑容可爱而迷人。

她身材匀称而丰满,穿着华丽的汉服,更加彰显了她的优雅和端庄。

3. 杜丽娘对剧情的影响杜丽娘在《西游记》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对剧情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杜丽娘是师徒团队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她的勇气和机智为师徒团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她乐于助人,善于解决问题,经常在关键时刻提供智慧和帮助。

这使她成为团队中的定心丸,给其他队员带来了很大的信心和动力。

•其次,杜丽娘与唐僧之间的感情线也是剧情中的一条重要线索。

她对唐僧充满了深深的爱意,无论遇到多么困难的情况,她都会义无反顾地保护和支持唐僧,这种坚定的爱意给整个故事增添了一层温情。

•最后,杜丽娘的形象也体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力量。

她不仅仅是一个柔弱的女子,她的勇敢和智慧证明了女性在困境中同样能够扮演重要的角色。

杜丽娘对传统角色的突破和拓展,使她成为受到许多读者和观众喜爱的角色之一。

结论杜丽娘作为《西游记》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她的形象丰满而多元化。

她的个性特点使她成为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角色,她的外貌给人一种美丽和善良的感觉。

此外,她对剧情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她的勇气和智慧为师徒团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她与唐僧之间的感情线也让整个故事更加温情动人。

《牡丹亭》中杜丽娘的艺术形象

《牡丹亭》中杜丽娘的艺术形象

《牡丹亭》中杜丽娘的艺术形象
《牡丹亭》的杜丽娘是中国古代爱情文学人物画廊中难得的典型形象,汤显祖通过塑造杜丽娘的形象,写出了现实中女性的困境,也表达了自已的至情观。

杜丽娘出于富贵之家,才貌端妍,聪慧过人,对父母无比孝顺,对老师十分尊敬。

她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但她有着对美与爱的强烈追求,强烈渴望冲出牢笼,并为此苦闷忧郁。

在“游园”中杜丽娘第一次发现了自己的美好与春与明媚春光的吻合,萌发了对幸福人生的憧憬和对理想异性的渴望。

在生存环境没能给她的理想的实现提供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她只能到梦中寻找自己的理想。

然而寻梦的失败使她由梦境的喜悦而徒然转为无限的悲怆,但她又不甘心就此死去,死前将自己的画像放在太湖石上等待梦中情人。

由唯唯诺诺的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发展到勇于决裂、敢于献身的深情女郎,这是杜丽娘性格的第一度发展。

杜丽娘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能为情而死,还表现在死后面对阎罗王据理力争。

表现在身为鬼魂而对情人柳梦梅一往情深,最终历尽艰阻为情而复生,与柳梦梅在十分简陋的仪式下称意成婚。

这是杜丽娘性格的第二度发展与升华,所谓“一灵咬住”,决不放松,“生生死死为情多”。

杜丽娘性格的第三度发展表现在她还阳后对历经劫难的胜利成果的保护与捍卫。

面对父亲的淫威和狠心,杜丽娘在朝堂之上,把一部为情而死生的追求史演述得那般动人,就连皇上也为之感动,甚至
亲自主婚,敕赐团圆。

总之,杜丽娘作为“情”的代表和化身战胜了作为“天理”化身的封建礼教,这一生动的艺术形象完全体现了作者“理之所必无”,而“情之所必有”的创作主旨。

杜丽娘的形象

杜丽娘的形象

杜丽娘的形象杜丽娘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个经典形象,她是一位美丽、聪明、善良的女子。

杜丽娘的形象多次被描绘在戏曲、诗歌和小说中,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女性。

外貌杜丽娘有着风华绝代的容貌,她的皮肤白皙如雪,眼睛明亮有神,柳叶眉弯弯如画,秀发黑亮、丰盈而乌黑。

她的身材窈窕婀娜,身姿曼妙,步履自如,给人一种优雅而自信的感觉。

性格杜丽娘的性格温婉善良,善解人意,她对人友善体贴,总是乐于助人。

她一直以来都被描绘为一个温柔、聪明、乐观的女子,在困境中能够冷静应对,勇敢面对各种挑战。

才艺杜丽娘不仅外貌出众,她还拥有非凡的才艺。

她擅长歌舞,歌喉悦耳动人,舞姿翩翩起伏如波。

她的琴棋书画也无一不精通,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子。

她的才艺让人赞叹不已,同时也给人一种高雅的感觉。

杜丽娘是纯洁的爱情的化身。

无论是在诗歌、戏曲还是小说中,她都是故事的主角,与其他主要人物之间的爱情故事层出不穷。

她能够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美貌和善良感动身边的人,她的真挚的爱情使她在众多者社会中脱颖而出。

品德杜丽娘的高尚品德使她备受赞扬。

她对待身边的人总是真诚、善良、宽容和理解的态度。

她以正义和坚定的意愿来维护公正和道义。

她忠诚于自己所做的事情,对待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始终如一,不离不弃。

影响作为一个传统文学形象,杜丽娘一直影响着整个中国社会。

她被描述为一个普通女子,却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品德和才华。

她的形象使人们认识到了一个理想中的女性应该具备的特质。

她的形象也激励着人们追求高尚品德和开发自己的才艺。

杜丽娘是中国传统文学中一位具有非凡魅力的女子形象。

她的美貌、才艺和高尚品德使她成为了许多作家笔下的经典形象。

她的形象激励人们追求自己内心的美好,同时也影响了整个社会文化。

杜丽娘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形象,她将继续在人们心中熠熠生辉。

简析汤显祖《游园》的人物形象

简析汤显祖《游园》的人物形象

简析汤显祖《游园》的人物形象
(一)杜丽娘形象
1. 青春觉醒的少女
- 她对自然之美的敏感,是其青春觉醒的重要标志。

园林中的花鸟鱼虫、花草树木,都成为触发她内心情感的媒介。

她不再满足于深闺中的单调生活,而是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渴望自由地享受青春。

2. 反抗封建礼教的女性
- 杜丽娘所处的时代,封建礼教对女子的束缚极为严重,女子被要求遵循“三从四德”等诸多规范。

但杜丽娘在游园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反抗意识。

她不顾封建礼教的约束,私自走出闺房游园,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反抗。

- 她对爱情的渴望也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在封建礼教下,女子的婚姻往往由父母包办,没有自主选择爱情的权利。

而杜丽娘在游园时,心中萌生出对爱情的向往,她想象着“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她追求自然的爱情,这种爱情观念与封建礼教格格不入,体现了她的反抗精神。

(二)春香形象
1. 天真活泼的丫鬟
2. 杜丽娘觉醒的推动者
- 春香虽然身份低微,但在杜丽娘的青春觉醒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她对封建礼教的束缚没有太多的敬畏之心,她的一些言行影响了杜丽娘。

她对封建礼教的一些调侃,以及她积极鼓励杜丽娘游园的态度。

她就像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杜丽娘沉闷压抑的生活。

当杜丽娘对游园还有些犹豫时,春香不断地催促她,促使杜丽娘迈出了反抗封建礼教的第一步,走进园林,从而开启了杜丽娘内心深处情感的觉醒之旅。

杜丽娘形象分析

杜丽娘形象分析

杜丽娘形象分析引言杜丽娘是中国传统戏曲《西施》中的主要角色,她是一个美貌聪慧的女子,以其独特的形象和形象塑造技巧而广为人知。

本文将对杜丽娘的形象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戏曲中的意义和影响。

外貌与容貌杜丽娘是一个极其美丽的女子,她的容貌被形容为“秋水明眸,皓齿如霜”,她的肌肤如凝脂般细腻白皙,身材婀娜多姿。

她以其绝世的美貌吸引了无数的男子,成为了一个令人心动的梦中情人。

性格与个性特点除了令人着迷的外貌,杜丽娘还有一颗聪慧和善良的心。

她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对待他人总是充满着关怀和体谅。

她善于言辞,机智聪明,能够在危急时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由于她的才智和善良,杜丽娘在剧中成为了一个令人尊敬和仰慕的角色。

服饰与道具在《西施》剧中,杜丽娘的服饰和道具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她通常身着华丽的锦衣,佩戴着金饰,头上戴着花环,手中把玩着纤细的绣花扇。

这些服饰和道具不仅衬托出了杜丽娘的美丽形象,还展现了她的高贵和娴静的气质。

行为举止杜丽娘的行为举止在剧中也有着重要的位置。

她的行动优雅柔和,走路轻盈如风,笑语如莲。

她的举止传达出了她的高贵和优雅,让人不禁为之倾心。

社会角色作为一个美丽和聪慧的女子,杜丽娘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她以其非凡的才艺和美貌,吸引了无数的人们前来求婚。

然而,她却心系国家大义,放弃了自己的个人幸福,以实现国家统一为己任。

她以自己的行动和取舍塑造了一个有爱国情怀的女性形象。

影响与意义杜丽娘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经典角色,对中国文化和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她以其美貌和聪慧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女性形象,对人们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她的爱国精神和高尚情操也为人们树立了榜样,激励着人们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结论通过对杜丽娘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她是一个兼具美貌和智慧的女性角色。

她的形象在戏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展现了她的高贵、善良和聪明。

她的形象对于塑造中国传统美德和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让人们产生对美和善良的向往,并激励人们为社会作出贡献。

《牡丹亭》中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

《牡丹亭》中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

《牡丹亭》中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牡丹亭》是中国传统戏曲的经典之作,其中的杜丽娘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

我们来了解一下杜丽娘的基本情况。

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之女,聪明美丽,从小受到严格的家教。

然而,她在青春年华中被爱情唤醒,陷入对牡丹亭中梦境的痴迷,最终为情而死。

在故事中,杜丽娘的性格特点表现得非常丰富。

她温婉贤淑,但又柔情似水,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

在梦境中,她展现出了多情、浪漫的一面,敢于冲破礼教的束缚,与梦中的书生幽会。

而在面对现实的困境时,她却显得柔弱无助,最终香消玉殒。

从造型上来看,杜丽娘的形象极尽艳丽之能事,她穿着华丽的服饰,戴着精美的发饰,充分展现了古代女子的柔美和婉约。

而从心理和行为上来看,杜丽娘则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她既受到严格的家教束缚,又被内心深处的爱情所驱使,这使她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不断挣扎和纠结。

《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性的女性形象。

她的故事传达了爱情与道德的冲突,以及个体命运与社会制度的对抗。

杜丽娘的勇敢追求爱情的形象,也成为了人们对勇敢追求真爱和不畏艰难的象征。

她的悲剧命运也警示着人们在面对传统礼教和爱情的抉择时,应当更加理性和勇敢。

中国传统戏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牡丹亭》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本文将通过再认识《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来探讨女性意识觉醒在中国传统戏剧中的体现和重要性。

杜丽娘是中国传统戏剧《牡丹亭》中的女主角,她有着温柔贤淑的性格和美丽的外表。

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杜丽娘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她并没有屈服于命运。

相反,她在梦中遇见的爱情激励着她追求自由和幸福,反映了她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女性意识觉醒是指女性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和权利,追求自由、平等和尊严的过程。

在《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展现了女性意识觉醒的历程。

她不仅仅是一个受到封建礼教束缚的女性,更是勇于追求自由和幸福的代表。

杜丽娘在剧中的表现,可以从历史上的其他女性形象进行对比。

《牡丹亭》人物略论

《牡丹亭》人物略论

《牡丹亭》人物略论《牡丹亭》是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部杰出作品,被誉为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这部戏剧中,涉及了许多引人注目的人物,他们的性格、命运、行为都展现着不同的价值和道德观念。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牡丹亭》中的几位主要人物进行略论,以便更好地理解这部戏剧的内涵和文化价值。

1. 杜丽娘杜丽娘是《牡丹亭》中的女主角,她是一个娇美的女子,因一场梦境而与张生相遇,之后两人迅速坠入爱河。

杜丽娘的性格非常坦率,她敢爱敢恨,对自己的感情毫不掩饰。

在传统的封建社会里,这样的性格显得颇为叛逆,但也从另一方面昭示了她的直爽和真诚。

杜丽娘也展现出了女性的柔弱与坚强,她在爱情与现实之间挣扎,最终选择了自杀以求自由。

她的命运凄凉,但她的爱情却是至纯至美的,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张生张生是《牡丹亭》中的男主角,他是一个文弱书生,初遇杜丽娘时便深深为她所倾倒。

作为男性,张生在传统道德观念下,本应率性大方,但出于家族和社会的压力,他最终无法与杜丽娘共度一生。

他对杜丽娘的爱却是真挚的,他在最后的结局中也选择了自杀。

张生的命运表现了传统社会中男性的束缚和挣扎,他对爱情的无法放手也体现了他内心深处的纯真和坚定。

3. 梁山泊梁山泊是一个与尘世脱离的非俗僧侣,他在戏剧中扮演了一个神秘的角色。

梁山泊是一个以禅悟为乐的人,他不问尘事,不论名利,只是追求心中的清净和自由。

在《牡丹亭》中,梁山泊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张生和杜丽娘之间的爱情难题,他给予了两人无私的帮助,但也使得这段爱情的命运更加凄惨。

梁山泊身上彰显着一种超脱世俗的慈悲和智慧,他的形象给予了整个戏剧一丝超脱尘世的意味。

4. 刘娇娇刘娇娇是《牡丹亭》中的另一位女性角色,她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子,与杜丽娘亦师亦友。

刘娇娇对待感情的态度与杜丽娘截然不同,她看淡名利,追求真挚的爱情。

在戏剧的结局中,刘娇娇和张生共同承担了爱情的痛苦,她展现了女性的坚韧和智慧。

刘娇娇的形象给予了整个戏剧一缕清新的气息,她代表了一种纯净和明晰的爱情观念。

古代文学鉴赏牡丹亭的人物形象

古代文学鉴赏牡丹亭的人物形象

古代文学鉴赏牡丹亭的人物形象牡丹亭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部代表作,曾被誉为“古代艳情小说之巅峰”,其中的人物形象丰满、立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牡丹亭》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变化都极具吸引力,让读者们沉醉其中。

本文将以古代文学鉴赏牡丹亭的人物形象为题,来探讨其中的几位主要人物。

杜丽娘是《牡丹亭》中的女主角,她美丽、善良、聪明睿智。

在整个故事中,杜丽娘遭遇了许多的困难和艰辛,但她坚韧不拔,不放弃自己的希望和信仰,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

杜丽娘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坚强而追求真爱的内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杜丽娘的丈夫柳梦梅是一个正直善良的青年人。

他为人正直,守信用,对待感情也是真诚而专一的。

在面对诸多压力和选择的时候,柳梦梅坚守自己的原则,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最终获得了幸福。

柳梦梅的形象展示了诚实、坚强和对爱情的忠诚,激励着读者追求真实和美好。

与杜丽娘和柳梦梅相对应的是西华山庄的主人唐伯虎。

唐伯虎是一个多才多艺,机智聪明的青年人。

他善于用智慧和机智解决问题,在故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唐伯虎的形象展示了智慧、创造力和机智,给读者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惊喜。

除了这三个主要人物,还有其他一些次要人物也给《牡丹亭》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比如说,守墓人老先生是一个悲剧性的角色,他无私地帮助了杜丽娘和柳梦梅,但最终却自己无法得到幸福。

而西华山庄的女佣春燕则是一个勇敢、乐观的女性形象,她始终陪伴着杜丽娘,为她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和支持。

总之,古代文学鉴赏牡丹亭的人物形象多样而丰满,每个人物都刻画得非常细致入微。

他们拥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通过他们的奋斗和努力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这些形象的塑造不仅在古代时期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读者们对于这些人物形象的喜爱和欣赏也表明了他们对于人性和情感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关注。

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意义

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意义

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意义
《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戏曲史上的杰作之一。

其中,杜丽娘的形象被刻画得深刻而立体,具有多重的形象意义。

首先,杜丽娘是一个大胆追求真爱的女性形象。

在剧中,她对梦中书生柳梦梅的倾心相爱,以及为爱而死的决心,都表现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勇敢。

这种对真爱的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十分罕见的,因此杜丽娘的形象具有一种突破传统的意义。

其次,杜丽娘的形象也体现了女性自我觉醒的意识。

她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是在梦中寻找自己的幸福,并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种对自我命运的主动把握,是杜丽娘形象最为深刻的内涵之一。

此外,汤显祖通过杜丽娘的形象,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杜丽娘的生死之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也揭示了爱情的真谛。

同时,汤显祖在塑造杜丽娘的形象时,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的批判,使得这个形象具有了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总的来说,杜丽娘的形象在《牡丹亭》中具有多重意义,既是对真爱的追求,也是女性自我觉醒和人性理解的体现。

这个形象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牡丹亭中的人生悲剧

牡丹亭中的人生悲剧

牡丹亭中的人生悲剧《牡丹亭》是中国元曲四大名剧之一,是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所创作的一部折子戏,通过对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悲惨遭遇的描写,深刻地反映出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展现出人性的脆弱和悲剧。

本文将从人物的命运和性格、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等方面分析《牡丹亭》中的人生悲剧。

一、人物命运与性格《牡丹亭》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位角色杜丽娘和柳梦梅都是女性,她们的悲剧源于命运和性格的交织。

杜丽娘出身显赫,是世家千金,却因一次偶然邂逅而爱上了探花柳梦梅。

由于女儿家私自出门,杜丽娘被父亲关进了闺房。

在这个过程中,杜丽娘的性格开始发生改变,由一开始的独立自主逐渐变得软弱无助。

而柳梦梅则是一个不愿受到束缚的自由人,他在一次赴京赶考的途中,因为迷路误入牡丹亭,和杜丽娘结识。

之后,他被判去边疆,离开了杜丽娘,此后二人便开始了长达三年的相思之苦。

二、社会背景元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败阶段,社会风气浮躁,颓废堕落,尤其是文人墨客的生存状态特别惨淡,充满了戏谑、无聊和挫折。

作为元曲中最具特色的代表作,《牡丹亭》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在封建社会中是不被允许的,所以,爱情、家庭和个人命运是无法自由选择的。

这也是为何两人最终不得不分离。

三、文化背景《牡丹亭》被视为元曲艺术中的代表之一,它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以派、越、本、极等方式,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反映了文化盛衰的历程。

而且,牡丹亭的舞台形式是折子戏,是中国古代戏剧形式之一,以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情节曲折起伏、人物性格鲜明为特点。

总之,《牡丹亭》中的人生悲剧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

其中,人物命运和性格、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等都是造成悲剧的重要原因。

这部剧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以及人性的脆弱和悲剧。

杜丽娘形象分析

杜丽娘形象分析

一、杜丽娘人物形象的自然性杜丽娘是一位名门闺秀,父母一个是国家栋梁,一个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在严厉的家庭教化下,杜丽娘被塑造成标准的淑女;塾师陈最良,是个考白了头发的老秀才,只是拿社会教导自己的东西来教导杜丽娘,同样给予杜丽娘深重的压迫。

而春香虽然是她的贴身女侍,但是由于无知,她无法理解杜丽娘。

因此杜丽娘是孤独的。

在春香的扶持下,杜丽娘走出长年拘束自己的绣房,到空无一人的花园中游玩。

在这里她第一次看见了真正的春天,也第一次发现自己的生命是和春天一样美丽。

她惋惜眼看青春转瞬即逝去,而她却无能为力,不能自主,感到自己生存的荒芜和生命的空虚。

自然春光触动了内心情怀,感叹“天呵,春色恼人,信有之乎!常观诗词乐府,古之女子,因春感情,遇秋成恨,诚不谬矣。

”把这少女在封建礼教压制下难言的苦闷和酸楚都表现出来了。

汤显祖所展示的是作为一个健全人的自身天性对于情爱的需求和渴望,在此作者肯定人类对爱、青春和美的渴望的合情合理性。

梦中与持柳书生相爱,梦醒后却无依无靠,仍是冰冷的现实。

于是第二次游园,杜丽娘支开了春香,独自来到花园,以安心寻梦。

她追梦寻梦,苦苦寻找着梦中的美妙。

在对梅树的倾诉中可以看出,这个梦是她全部生命的寄托。

然而现实的一切不曾有丝毫的变化,反而更加冷酷,为此一病而亡。

杜丽娘不是因爱情的被阻挠而亡,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

在阴间,她的魂魄再次领略了生命的自由快乐。

在梦中和阴间汤显祖展露了人的自然性的一面,将人的天性还原放大,赋予其合理存在和实现的权利,汤显祖大胆地承认和肯定了人的性欲和情欲的一种客观存在。

二、杜丽娘人物形象的社会性《牡丹亭》中杜丽娘死而复生之后,念念不忘媒妁之言,不忘柳梦梅的科举功名,这似乎与她在梦中与阴间一往无前的追求爱情的行为互为矛盾,实际上如此的描写和安排也许正是为了反映人性的另一面人的社会性的需求。

明代统治者大力推崇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空前强化;皇帝后妃亲自编写提倡贞操节烈的妇女道德教科书,束缚了妇女的身体和精神。

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

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

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杜丽娘,是明代流传很广的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中的女主角,为汤显祖的《牡丹亭》提供了基本的故事情节,并且经由《牡丹亭》而闻名于世。

《牡丹亭》中的许多部分还沿用了话本中的故事情节,如:【惊梦】、【寻梦】、【闹殇】各出的宾白中还保留着话本中的若干原句。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杜丽娘舞台形象杜丽娘是古典戏曲中最可的少女形象之一。

出身和社会地位规定她应该成为具有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

她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家庭里充斥着浓重的封建礼教气氛。

她的家庭是个封建官僚家庭,父母对她的一举一动都关心备至。

她的父亲杜宝是个儒生出身的太守,是传统道德的代表人物,为官忠于职守,为人坚持礼教,而母亲甄氏则是个夫唱妇随的贤妻良母式的女子。

作者特别写了他们对杜丽娘的教育。

杜丽娘因为春日昼长,白日犯困小憩,杜宝也要训斥她;而甄氏因为杜丽娘去了自家花园,衣裙上绣了一对花,一双鸟,也大惊失色,生怕女儿因此而学坏,并且还给她安排了丫环和道学先生,前者监视她的行动,后者负责她的教育。

因此,他们的爱带上了深深的社会功利色彩,目的是要将女儿培养成一个封建社会所要求的模范淑女。

作者如此描绘杜丽娘的环境、周围人物,深刻地揭示了她所面临的对手不是某些单个人物,而是由这些人物所代表着的整个正统意识和正统社会势力。

她的人生第一课是《诗经》的首篇《关雎》。

传统说法认为它是“后妃之德”的歌颂,是最好的'闺范读本,她却直觉地认出这是一支恋歌。

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闺房私自游园。

杜丽娘准备游春,先是梳妆打扮。

这时对镜,内心进入恍惚痴想状态,明明是为自己的美色自豪,但又不好意思。

打扮本是为人看,但她说“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

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又怕被人看见。

这确实是青春期少女很典型的心理状态。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

《西厢记》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西厢记》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西厢记》主要人物形象分析《西厢记》是中国明代戏剧作家王实甫创作的一部著名戏剧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剧"之一、该剧以唐明皇、杜丽娘和张生三位主要人物为核心,通过表现他们之间的爱情纠葛及离合悲欢,展现了尊重感情、挑战封建礼教的主题。

以下将对《西厢记》中主要人物的形象进行分析。

杜丽娘是《西厢记》的女主角,她是一个热情、聪明、直爽的女孩。

从她最初对张生的相思之情,到后来在寡妇庄与张生相见时的情感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她内心深处对爱情的追求和执着。

杜丽娘以她的单纯和率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愿意为了爱情放弃一切,包括违背道德和社会规范。

她的形象代表了对爱情的坚守和追求,也提出了关于婚姻和个人自由的问题。

张生是另外一个重要的男主角,他是一个坦率、豪爽的青年。

他一开始对杜丽娘的感情是真挚的,而且在寡妇庄与杜丽娘相见后,他决定为了爱情放弃官位和名誉。

张生的形象展现了一个追求真爱的勇敢者,他敢于违背封建礼教,选择珍惜真正的感情。

尽管他在剧中的处理一些事情上有些狂妄和冲动,但总的来说,他是一个无私奉献、诚实守信的人。

唐明皇是《西厢记》中的另一个关键角色,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的帝王。

他是一个痴情的人,对于杜丽娘的美貌和才华深深着迷。

尽管他是一个皇帝,有权力追求自己所爱的人,但他却违背了封建礼教,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

他为了追求杜丽娘不顾一切,包括忽视了朝廷大事以及犯规让杜丽娘去偷情。

唐明皇的形象代表了权力和欲望与个人感情之间的冲突,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

除了上述三个主要角色,还有其他次要角色如了空和詹树等,他们都为这部剧增添了情节和喜剧元素。

通过这些人物的对比和衬托,使整个剧情更为生动有趣。

综合来看,《西厢记》中的人物形象塑造非常丰满,每个角色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明确的目标。

王实甫通过这些形象的刻画,展现了封建社会中个体权力受到限制的困境,也探讨了个人情感与社会道德之间的冲突。

这些形象不仅在剧中有着鲜明的对比和冲突,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人物形象

《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人物形象

试论述《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人物形象杜丽娘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特色的典型。

她对爱情执着地追求和对礼教地彻底反对,在古代文学史上叛逆女性中是最前列的。

1.她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封建官僚家庭,家庭里充斥着浓重的封建礼教气氛。

父母的爱有着深深的社会功利色彩,目的是要将女儿培养成--个封建社会所要求的模范淑女。

作者如此描绘杜丽娘的生活环境、周围人物,深刻地揭示了她所面临的对手不是某些单个人物,而是由这些人物所代表着的整个正统意识和正统社会势力。

2.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闺房私自游园。

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

汤显祖安排杜丽娘在游园之后和情人在梦中幽会,是杜丽娘郁积在心中的热情的爆发,也是她反抗现实世界的实际行动。

3.作为一个要表现传统封建环境中奋力只身抵抗封建教诲的孱弱女子形象,需要表现作者汤显祖希望获得的女性个性解放的主旨,主人公杜丽娘一方面,她必须在虚幻的世界里任自己情流飞泄;一方面,她必须在现实中她知书识礼、老成持重。

要想获得自我身心的完全解放,就只能是在梦里或死后才能实现。

我们从杜丽娘身上,可以透视那个时代女性生命被窒息的状态,听到女性生命在呐喊的呼声。

杜丽娘不只是为柳生而还魂再世的,它所不自觉地呈现出来的,是当时整个社会对个性解放世界的呼唤。

4.汤显祖生活再以个程朱理学盛行的时代,统治阶级竭力鼓吹"存天理,灭人欲”,以“道心”制“人心”,以“理”灭“欲”,压制人民的思想感情,巩固自己的统治。

作为以介书生,作者本身就有抵抗这种封建专制的反抗情绪,他的剧作必然也会带有这种情绪,这也必然决定了杜丽娘这个形象带有汤显祖当时的影子。

5.十六岁的少女情窦初开,这是天然的感情。

然而她是贵族小姐,她没有机会遇见男子,但是,这天然之性情并不因缺少对象而消灭,反而像决堤的流水一样,势不可挡地冲向没有阻力的地方——梦境。

杜丽娘人物分析

杜丽娘人物分析

杜丽娘人物分析《牡丹亭》中刚刚出场的杜丽娘是一个正当二八妙龄的女子,她天真活泼,有着和丫鬟闹学堂的调皮。

杜丽娘虽出身官宦之家,也难逃此窠臼。

杜丽娘的大胆表达情欲,主动争取婚姻,见证了杜丽娘女性意识的觉醒。

但我们从杜丽娘在文本中的身份来看,她由人成鬼,又由鬼成人的历程,不过是汤显祖为女人设计的一个梦,是女性争取独立地位与自由身份之艰辛的见证,她一直都没有逃出男权社会的“牢笼”。

父亲是朝廷官员,传统的封建思想在杜太守的头脑中被奉为圭臬,父亲对女儿来说就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严父”,对女儿的教育更是要以封建伦常为标准,连女儿白日睡眠都要遭到斥责。

母亲身为女性,同样受封建思想压迫,不仅无丝毫反抗意识,反而还被封建思想同化,是父亲杜太守思想的代言人。

杜夫人禁止女儿去自家的后花园,劝告女儿要以女红为主要功课。

在这样的环境中,杜丽娘也就理所当然地尊奉着“女孩儿只合香闺坐”的规范。

情窦初开的杜丽娘被“囚禁”在闺阁中,失去了自由之身。

杜丽娘除父母、贴身丫鬟之外唯一接触的男性是父亲给她请的老师陈最良。

陈最良是位多年科举的失利者,在科举应试中已深深地被封建思想所毒害。

这位迂腐的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因中毒太深,在无形中也充当着封建思想卫道士的角色。

杜丽娘对美的触摸是不能光明正大的,她得用计策避开礼教的看守,偷偷地去欣赏自然之美。

于是,杜丽娘第一次见到家里后花园的景致时不禁感叹“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如此的美景“却都赋予断景墙垣”。

自己常年被囚禁在闺阁中,没有欣赏自然之美的权利,不但如此,这种行为还有可能被冠以“有伤风化”的罪名。

触景生情,“情不知所起”的怀春少女,不禁发出了“吾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的悲哀之声。

杜丽娘是带着无奈和痛苦与阳间诀别的,她在生命殆尽之际,还在憧憬着“梦中情人”的出现。

她将自画像藏于梅花庵的柳树下,此时的杜丽娘已无法证实世间是否确有柳梦梅其人,她等待的也许是王梦梅,也许是张梦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牡丹亭》人物形象分析(一)杜丽娘。

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特色的典型之一。

她对爱情执着地追求和对礼教地彻底反对,在古代文学史上叛逆女性的画廊中是最前列的。

特别是生而死,死而生的独特经历,也是非常罕见的。

作者赋于了这个形象什么特征,又是怎样赋于她特征的,都是以下的分析要涉及到的。

1、所处的封建社会环境对其性格形成的影响。

任何人性格的形成,都有三个要素。

一是天生的秉赋,二是所处的社会,三是个人的经历。

后两者指的都是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实际上都是杜丽娘性格的起点非常之低。

这是由于她成长的环境决定的。

她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家庭里充斥着浓重的封建礼教气氛。

她的家庭是个封建官僚家庭,父母只有她一个独生女儿,视作掌上明珠,对她的一举一动都关心备至。

她的父亲杜宝是个儒生出身的太守,有着浓厚的正统思想,是传统道德的代表人物,为官忠于职守,为人坚持礼教。

而她的母亲甄氏则是个夫唱妇随的贤妻良母式的女子。

作者特别写了他们对杜丽娘的教育。

杜丽娘因为春日昼长,白日犯困小憩,杜宝也要训斥她;而甄氏因为杜丽娘去了自家花园,衣裙上绣了一对花,一双鸟,也大惊失色,生怕女儿因此而学坏。

并且还给她安排了丫环和道学先生,前者监视她的行动。

后者负责她的教育。

因此,他们的爱并非是一种纯粹的生物性的护雏之情,而是带上了深深的社会功利色彩。

他们的目的,是要将女儿培养成一个封建社会所要求的模范淑女。

总之,要求她一举一动都要严格按照礼教行事。

她所处的环境正是明代严酷礼教环境的反映,故她所处的环境较之崔莺莺更加可怕、冷酷、沉闷、封闭,令人窒息。

封建礼教充斥在她身边,无所不在。

这种或者耳提面命,或者潜移默化的教育,给杜丽娘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2、作者细腻地描写了她青春的觉醒和独特的走向家庭教育反面的过程,体现在她性格的发展变化上。

这不仅表现在她追求美满婚姻上,而且特别表现在她对家庭,也就是社会为自己规定好的生活道路的反抗上。

她的反抗与崔莺莺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莺莺对张生的感情,是由基于一见钟情,因此其追求的目标始终是自主婚姻。

甚至她的“酬简”之举,也并非是出于青春女子的对异性之欲,而是对张生害了相思病的怜悯。

而杜丽娘并非是为了美满的婚姻而去追求柳梦梅的,而纯属因为随着女性青春期的到来,因而青春觉醒,产生的对异性渴望的本能。

这种生命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现象,促使她在梦中与柳梦梅幽欢。

她与柳梦梅的结合走了一条与莺莺不同的道路,是先有欲,再有情。

正因为她的觉醒是基于自然的本能,所以,她这自己选择道路的行为,也较莺莺更为典型,她的反抗也就更广更深,更有意义,也更见得压制她的封建礼教的反人道性。

她反抗性格的形成分成三阶段,一是觉醒,二是追求,三是反抗。

她性格的起点并不高。

她在作品开始时,是一个美丽聪明的少女,带有贵族小姐普遍的特点,温柔、驯顺、稳重。

她本人也打算严格地用礼教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她幼小心灵中,充满了封建礼教。

与《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比较,她的封建正统思想更加浓厚,所以从情的立场考察,她性格的起点也远较莺莺为低,甚至没有莺莺那样的伤春伤春之情。

在《闺塾》一出里,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

她唱道:“莲步鲤庭趋,儒门旧家数。

那贤达女,都是些古镜模。

你便略知书,也做好奴仆。

”尽管她对父亲请来的先生陈最良略有厌烦,但是这是对先生的冬烘,而不是对礼教。

在春香闹学时,陈最良威胁要打,经她求情后方才作罢。

春香暗骂对方是“村老牛,痴老狗”,她还用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道理批评春香。

明确地站在陈的一方。

这可见出她这时在个性要求方面还未启蒙,还很愚昧。

在这时,她的头脑中除了封建礼教,没有别的。

但这也因而使她较莺莺积淀下更多的的将要爆发的能量。

正所谓物极必反。

因为任何教育都不能改变人的生理特点。

游园惊梦标志着杜丽娘青春意识觉醒。

作品详细的写到,这是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是生理原因,二是古典文学中爱情描写的诗情画意,三是大自然中的美好春光。

美好的自然和古代文学中的诗意描写是外因,而生理的成熟则是内因。

作品写出了这三种因素怎样在她身上发生作用的。

而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如果一个人的本我能与超我能够取得平衡,便是被社会视作正常的人。

否则就要罹患精神方面的疾病。

而杜丽娘却偏偏无法得到这种平衡。

因为本我对性本能的压抑过分强烈,远远超出了她生理和心理的承受能力。

生理原因是内在的因素。

她年已十六,从生理上看,女性特征已经具备,基本发育成熟。

这是任何礼教和压制都无法改变的生理现象,再严密的监视也不可能阻止少女生理上的成熟和随之而来的心理变化。

在这个时期,女性会对对男女之情异常敏感。

外界的任何刺激都可能成为催化剂。

封建礼教深知这一点,千方百计的堵和抑,但是这违反了人的本性,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杜丽娘的父母就是采取这种办法,不允许她与外界有任何接触,她甚至连自家的有个大花园都不知道,还是春香告诉她的。

还请来老师,用礼教来对付她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结果他们没有想到,问题恰恰出在《诗经》上。

陈最良讲的是《诗经》的首章《关雎》,他虽然按儒家的传统,把《诗经》作为教化的工具,依照《毛诗》注做了牵强附会的解释,阐发了其中的微言大义,但诗中的爱情描写不是一两个腐儒所能否认得了的。

这首美妙的情歌启迪了杜丽娘的青春意识。

春香口无遮拦,说杜丽娘“只因老爷延师教授,读到毛诗第一章,‘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废书而叹曰:‘圣人之情,尽见于此矣。

今古同怀,岂不然乎?’”在儒家用来压制人性的经典中,却有了启迪人性的因素,这不能不说是个绝妙的讽刺。

当然,这还只是朦胧的春春苦闷,还不是自觉的爱情追求。

没有其它的刺激,还不可能立即爆发。

随后的游园才是直接的诱因。

春香恰在这时让她去花园,她以有老爷的禁令而拒绝,但是春香说老爷下乡劝农不在家,此时出去游玩正是时机。

杜丽娘终于生平第一次去了自家的花园。

而“姹紫嫣红开遍”的美景,使她顿时在春景、春情与青春之间找到了契合点。

“天呵,奴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

怎得蟾宫之客,诚为虚度青春。

光阴如过隙耳。

”她就像一棵娇嫩的小草,在春风雨露的滋润下,破土而出。

情是人的本能,是理无法压抑得了的。

她的觉醒是人性的觉醒。

这是她前意识中的被压抑的性欲正在突破超我的限制,跃跃欲试。

生理的成熟是基础,外部的触发是条件。

在这里,作者以惊人的艺术洞察力和细腻的描写,在游园中,展现了少女青春觉醒的那一刻。

先是由春色的迷人美丽发现了自我的迷人美丽,内心波翻浪卷。

第十一出《惊梦》中,杜丽娘准备游春,先是梳妆打扮。

这时对镜,内心进入恍惚痴想状态,明明是为自己的美色自豪,但又不好意思。

打扮本是为人看,但她说“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燕鸟惊喧。

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又怕被人看见。

这确实是青春期少女很典型的心理状态。

正是少女情窦初开时,有了爱美的天性,所以既以美丽而自豪,而又自珍自爱,腼腆羞涩。

其后是由自然界的美丽联想到自己的青春被埋没。

大自然的欣欣向荣,万物争春既使她眼花缭乱,而又使她联想到自己如同囚徒一般被禁锢着,在灰暗的环境中,养在深闺人未识,便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美好的春色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兴致,反而平添了一段痛苦,正所谓春色恼人。

这便是古人常说因春感情。

她可谓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外界的刺激诱发了她对异性之爱的明确向往,发出了命如一叶的感慨。

此前潜在的朦胧的爱情意识,经过大自然的催发,终于有了明确的指向,终于意识到苦闷的原因在于缺乏异性之爱,而对男女之爱的追求也水到渠成。

作者如同剥笋一般,层层递进,细腻地描写了杜丽娘青春觉醒的过程。

杜丽娘性格的第二阶段是她毫无顾忌的追求的时期。

在作品中是从惊梦到婚走,她经历了由梦怀情,由情而死,由死复生。

杜丽娘真正与环境和自己的封建礼教意识的冲突始于惊梦。

她满怀对异性的憧憬而入梦。

因此,自然出现了梦中幽会的场面。

作者按照生活和人物性格的逻辑,在幻想中让杜丽娘发在梦中与柳梦梅结合,发生了道学家们所不齿的“野合”之事。

在梦中,她见到一男子,向她大胆求欢,她半推半就的接受了,并且护花使者花神出现,暗中保护她。

作者写作时笔墨十分大胆,通过花神之眼之口,描写了两人做爱的详细过程。

这是她性格的第一个高潮。

她在梦中发泄了长期积累下的如火一样的热烈的欲望。

理学家认为,男女互慕之情是不应该有的,而在这种情之下的原动力男女之欲更应该用礼来压制,放任欲望是不能允许的,对女性来说,对于性欲的追求尤其是罪莫大焉。

而作品中把一个青春少女的这种本能欲望的觉醒完全以正面的笔墨加以肯定,可见作者以情反理的倾向是何等强烈。

这种无所顾忌,是对理学的大胆挑战。

接着,作者用浪漫的手法,展开了奇特的情节。

杜顽强地追求这个梦境中的异性,在现实生活中她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

自己的欲望不敢有任何公开的流露,于是,她在现实生活中与环境和个人的封建礼教意识发生了不可调合的冲突,只能以死殉情。

她旧地重游,欲寻旧梦,但伊人已不可见矣。

于是她亲手画了自己的写真,置于匣中,然后一病而亡。

父亲按她的遗嘱,将她埋在梦见柳梦梅的花园中,将装有写真的匣子放在墓前。

柳梦梅赶考路过此地,见着这写真,一见钟情。

于是杜丽娘的鬼魂赶来与他相会。

只因这真情未灭,感动冥王,又让她还魂,破棺而出,与柳结成夫妇。

这一段情节从现实角度看,是荒诞离奇的,不可想象的但从其凝结着作者的情感信念角度看,又是真实的。

正是在这里,她的执着的追求的性格特色表现得最为充分。

这种追求甚至超越了生死的界限,可见其强烈到了何等地步。

作者在《牡丹亭记.题词》中说,“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

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在这里,情已经变成了一种超验的对象,被神化了,它可以脱离肉体,超越时空,具有永恒性和支配性。

不屈反抗是杜丽娘性格第三阶段的突出特征。

这也是她性格完成的阶段。

如果只有前两阶段,作品的主题就还不算完成。

因为只是写了情和情所具有巨大能量,而没有写情对理的正面冲击并战而胜之。

她还魂后,又回到现实中,但在现实中又失去了在幻想中已经获得的自由,重新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

她要求父亲承认她与柳梦梅的关系,但是不仅没有成功,父亲反而连她这个女儿都不承认,认为自己的女儿已经死去,根本不会还魂。

她由对父亲存在幻想,到坚决与父亲斗争,性格发展到高峰。

宁愿不当杜家女,也不离开柳梦梅。

在封建社会中,一个女子的性格发展到这个高度,真是难能可贵了。

最后皇帝做主,给他们的婚姻了合法性,并且迫使杜宝重认了女儿,承认了女婿。

作者把现实中情无法战胜理的事实,在想象中翻了过来,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在这个阶段,她的虽说情与理表面上看来是取得了妥协,但这种妥协是以情的胜利作为前提的,而理是战败者,只是靠了这样一种陈腐的形式,才勉强维持住了脸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