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
《牡丹亭》女主人公杜丽娘坚定的反叛礼教和追求爱情,是中国古代女子与命运抗争的典型。
一个晶莹通透的纯真少女,她爱自然、爱生命、爱自由,却被森严的礼教限制在深闺绣阁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终还是禁不住青春的觉醒,春心荡漾,游园回来后的惊梦,与书生的梦回缠绵,大胆的追求爱情。
无奈现实寻求不得,叛逆的她不惜舍弃生命,在阴间仍勇敢执着地继续寻觅,曲折回环。
回到现实,又不得不征求现实的许可,偏安于封建礼教的矛盾形象。
初出闺阁——寤寐思服,求之不得
杜宝、杜母、陈最良等人组成了一个使人窒息的笼罩着禁欲主义的客观环境。
在严格的家教下,一方面,杜丽娘稳重、文静、温良、柔顺,循规蹈矩。
另一方面,她的内心深处又抑郁、愁烦、焦虑不安,被礼教束缚了身心,得不到自由而郁闷。
当春香提议去后花园时,她也踏出了冲破礼教的一步。
在花园里,她感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倾这般都付与断井颓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杆,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如此美丽的后花园景致,却无人欣赏,触景生情,想到自己正当花容月貌,竟然锁在深闺中无人知晓,又联想到红颜难久,青春不再,不禁内心思绪澎湃。
但又不可能摆脱封建家庭的羁绊,只有把所盼望的在虚幻的梦中出现。
在梦境中她遇见了自己钟情的青年,但是梦醒以后,周围还是森严冷酷的现实。
在梦境与现实的对比下,她对现实更为不满,对理想的要求就更为强烈。
她梦醒以后,再去寻梦。
大胆倾诉了对真情的追求。
人世两谐——因情死,为情生
寻梦不得,杜丽娘就因情而病,由病而死。
但忠贞执着的杜丽娘,死对来她说是对爱情追求的一个新开始。
她的肉体虽然死了,但她那种大胆叛逆、不懈追求自由、爱情与个性解放的精神,已经远远超越了生死界限。
杜丽娘历尽艰辛,终于在幽冥中找到了梦中的爱人。
在这样一个阴阳合二为一、没有封建礼教压迫
的境界中作为一个幽灵,她可以毫无顾忌地和柳梦梅尽情大胆地谈情,但此时杜丽娘所要追求的已不仅仅是情欲的满足了,而是要与柳梦梅生同室、死同穴地做对夫妻,可见杜丽娘对爱情的坚定和忠贞。
至此,杜丽娘成功地完成了从欲望到爱情的升华和跳跃,是继身死的悲剧之后而出现的追求心的解放的颂歌!在她的要求和指示下,柳梦梅挖坟开棺,杜丽娘从此获得新生。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至情之至,宣扬了真情的神圣和超越生死的力量。
时代必然——封建意识的残留
虽然杜丽娘高举反抗封建礼教的大旗,可那些渗入骨髓的封建残余是不可能短时间消除的。
为争得家人的同意,死而复生的杜丽娘在经历死死生生的波折后,她需要社会的认可,需要自我价值的实现。
她仍希望要有婚姻的“实礼”形式“必得父母之命,媒妁之约”不仅期待自己有完美的形象和良好的表现,还看中夫婿的政治地位的实现。
柳梦梅赶考并高中状元,才能让他们的爱情有现实基础和社会的认可,金銮殿之上的指婚才能让杜柳二人终成眷属。
这使得一个超乎现实的完美形象具有更丰富的色彩和健全的人格。
总的来说,杜丽娘的一生经历了从现实一一梦境一一幽冥——再到现
实四个阶段,从生而死,由死而生。
这个过程就是杜丽娘叛逆性格的发展
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作者塑造了一个反封建的女性形象。
她是一个有情人,
并且是达到了“情之至”的有情人,这种形象,是封建的礼教、理学排斥
的,大胆否定了传统理学的“去人欲”荒谬思想。
极具强烈时代特色的杜
丽娘的形象反映了反礼教的普遍情绪的强烈的要求,歌颂了为争取合理的
生活愿望得到满足而奋不顾身的坚持精神,执着的态度。
参考文献:
[1]《汤显祖与<牡丹亭>》金开诚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0
[2]《汤显祖说情》章颖山东书报出版社 2007
[3]《牡丹亭》汤显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