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2.3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
2.3大气的压强(4)-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4.大气压强的应用
-呼吸:人体呼吸过程中,大气压强的变化起着关键作用。
-气压与天气:大气压强的变化与天气现象有着密切关系。
-工程应用:在建筑设计、汽车制造等领域,大气压强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5.大气压强的计算公式
-大气压强p = ρgh:其中ρ是空气密度,g是重力加速度,h是液柱高度。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2.实验操作技巧的掌握
难点:
1.理解并应用托里拆利实验原理
2.精确测量大气压强的数值
解决办法:
1.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引导学生运用实验结果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2.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液体压强的测量方法,类比学习大气压强的测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联系。
-在读取气压计数值时,要确保视线与刻度线平行,以减少误差。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记录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以准确计算大气压强。
板书设计
1.艺术性和趣味性
-使用彩色粉笔或标记笔,绘制大气压强的示意图,包括气压随海拔高度和温度变化的曲线。
-在板书中加入有趣的图片或图示,如吸管喝水的小漫画,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知识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大气压强的概念
-定义:大气压强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符号:通常用字母p表示,单位是帕斯卡(Pa)。
2.大气压强的来源
-大气压强是由于地球引力作用于大气分子而产生的。
-大气层中的空气密度不均匀,导致大气压强存在差异。
3.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托里拆利实验:利用水银柱的高度来测量大气压强。
科学:2.3《大气的压强》教案(浙教版八年级上)
大气的压强一、教学目标1、能列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2、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说出测量大气压的工具:水银压强计和空盒压强计3、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之间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并能用这一关系解释有关现象二、重点与难点重点:1、气压的观测2、大气压存在的证明3、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难点:1、大气压的大小2、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引入:方案一:实验引入同学们现在在我们面前有一杯水(染成红色),展示一根玻璃管两头通的。
现在我要往玻璃管中装水看看能否装起来。
将玻璃管放在烧杯的正上方,往玻璃管中加水,然后用手指堵住玻璃管的下端继续加水至满。
问:为什么水不会流下来。
学生:…………如果我这时候松开手指会怎么样?(这时用另一只手指将上端开口堵住)学生:…………方案二:生活中喝豆浆引入取两杯豆浆,一杯戳两个洞,让两位同学来吃这两杯豆浆,其他同学观察两位同学喝豆浆后的杯子有什么区别。
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他跟什么有关呢?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了解他。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三节“大气的压强”。
一、大气压的存在下面让我们每位同学都来体验一下科学的神奇。
学生分组实验:覆杯实验2位同学一组进行实验先把硬纸片在杯口放一下,看看是不是粘住了。
然后装满水,盖上硬纸片,松开托着的手,观察实验现象。
出示思考的问题:1、为什么空玻璃杯口放硬纸片会掉下来。
2、为什么盛满水后玻璃杯口的硬纸片不会掉下来,是谁给了硬纸片一个向上的压力?是空气将纸片压在了杯口,有力作用在一定的面积上就会产生压强。
我们把空气产生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回忆液体内部有压强的原因是什么?那么,空气对放入里面的物体产生大气压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压强是有方向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大气压的方向:重复覆杯实验。
成功后将杯口朝向不同的方向,看看纸片有没有下落。
观察现象:…………学生得出结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浙教版科学八上2.3《大气的压强(第一课时)》表格教案
师:点评说明(密度、温度、高度)
思考讨论:在起降的飞机里,人耳会有不舒适的感觉。
这是为什么?
思考讨论:根据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能否将图2-18所示的空盒气压计改造成高度计?如果可以,那么高度计的指针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表示所在的高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大小的因素,并且
培养学生动脑分
析问题的能力。
6分钟
板书设计
第三节大气的压强(第一课时)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马德堡半球实验:①大气压强是存在的
②大气压强很大
二、大气压强的大小
测量工具:空盒气压计水银气压计
单位:百帕毫米汞柱。
2.3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浙教版八上科学§2.3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课题 2.3大气的压强单元二学科科学年级八上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八上科学第二章第3节,大气压强是学习了地球的大气层之后的进一步学习,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并且测量大气压的大小,此前还学习了水的压强,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还为后续学习风和降水的形成奠定基础,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和逻辑性,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节内容拟用3课时完成教学。
第1课时主要介绍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大小;第2课时主要介绍大气压强对人类的影响;第3课时重点介绍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本节课为第3课时,要求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学习目标科学观念:了解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了解流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用流体压强知识解释相关的现象;科学思维:运用空间想象等多种能力,解释生活中与流体压强有关的现象;探究实践:通过对生活中现象的分析,理解气体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定性的关系;态度责任: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现象的奥秘,获得对科学的热爱和亲近感,同时提高安全意识。
重点大气的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并解释相关的现象;难点用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说一说:电吹风向上吹乒乓球时,现象是什么?如果电吹风不吹气,你会看到的现象是什么?向上吹乒乓球时,球为什么不掉下来,也不向上跑?可能与什么原因有关?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流体1、流体:液体和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并且具有流动性,所以常称为流体。
流体是气体和液体的总称。
2、大气和水是最常见的两种流体。
过渡:我们知道,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气体也如此。
那么,当液体或气体的一部分流动起来时,同一深度处的压强还相等吗?(一起来实验验证吧!)活动:1)如图所示,双手分别捏着两张纸条的一端,使它们垂挂在胸前,沿两张纸条中间向下吹气。
2.3大气的压强(3)-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板书设计
1. 大气的压强(3)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入研究了教材,明确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清晰的指导。在课堂导入环节,我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有效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同时,我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新课呈现过程中,我清晰、准确地讲解了大气压强的知识点,并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我突出了重点,强调了难点,并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同时,我设计了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大气压强问题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我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例题5:
题目:请说明气压计的工作原理和用途。
答案:气压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柱的静压力与大气压强相等来测量大气压强。用途是用于测量大气压强,为气象预报提供重要数据,也可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气压测量。
2. 测量大气压强
- 托里拆利实验原理
- 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
3. 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
- 海拔高度与气压的关系
- 温度与气压的关系
4. 大气压强的应用
- 气压计的使用
- 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5. 气压与天气的关系
- 气压与天气的联系
- 气象预报中的气压指标
板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大气压强的概念和变化规律,以及大气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清晰、简洁的板书,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变化规律和应用实例。同时,板书设计注重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2.3《大气的压强》教案
第3节大气的压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列举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和生活现象,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2、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说出测量大气压的工具:水银气压计和空盒气压计。
3、知道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的关系。
4、知道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5、知道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
6、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之间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并能用这一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交流能力。
2、通过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观察、实验设计,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参与探究过程的乐趣和成就感,并且体验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身边的科学。
〖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用大气压强解释有关现象,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教学难点〗大气压强的存在,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吸盘、瓶吞蛋的仪器学生:三个烧杯(一个烧杯中含水)、乒乓球、两根玻璃管〖教学过程〗引入:《射雕英雄传》中的桥段:话说,又到了华山论剑之期,在华山山脚下,郭靖一行人偶遇吸毒欧阳锋,一言不合就来了场内力比试!黄蓉拿出两个合在一起的吸盘,规则:分开两个吸盘者为胜!(板书)一、大气压强的存在实验一:杯中的水会流出来吗?学生猜测:水会流出来或水不会流出来实验检验:(让纸片朝下),纸片掉不下来,水也流不出来。
师(启发思维):可能是什么原因使纸片掉不下来?生:有个力向上托住了纸片,而这个力可能大于杯子里的水对纸向下的作用力,所以纸片不会掉下。
师:这个力是谁产生的?生:空气。
师:说明大气有压力,压力作用在一定的表面积上就有压强,所以实验可以说明有大气压强存在。
(学生表示认同)实验二:抽出饮料瓶中的空气学生猜测: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实验检验:瓶子变扁了。
师:思考是什么原因使瓶子变扁。
生:气体被抽出,瓶内的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的压强,所以…归纳:大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就像大气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一样,大气压强也是确实存在的,大气压力的作用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2.3大气的压强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5.教师评价与反馈: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积极态度。
-针对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找到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关注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2.3大气的压强第1课时》围绕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以下能力:首先,通过探究大气压的存在,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其能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假设、实验和验证;其次,结合大气压与海拔、温度的关系,发展学生的模型建构与数据分析能力,使其能理解科学现象背后的规律;再次,通过研究大气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其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交流表达技能,使其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掌握大气压相关知识。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研究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收集不同海拔地区的气压数据,分析它们之间的规律。
-探索大气压在飞行器设计中的应用,了解飞机如何利用大气压来提升升力、降低油耗等。
-调查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原理的发明,如吸尘器、抽水机等,分析它们的工作原理和优点。
-结合地理知识,了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以及它们对气候的影响。
-实验操作演示
-互动问答
-小组讨论与分享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2.3大气的压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在吹气球或者使用吸管时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大气压的奥秘。
2.3大气的压强练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鼓励学生进行互评和自我评价,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我会要求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表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并找到改进的方向。
4.持续跟踪和反馈:
通过以上教学评价的方式,我将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同时,这也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并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反馈与交流:要求学生在课后拓展活动中遇到问题时,及时向教师反馈,教师将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解答疑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八年级的学生对科学实验和观察现象通常具有较强的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但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可能需要加强。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喜欢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来学习,希望得到即时反馈和激励。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
学生学习效果
1.理解大气压强的基本概念:学生将能够准确地解释大气压强的定义,了解大气压强的来源和作用,以及大气压强与海拔、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2.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学生将能够独立完成大气压强的实验操作,掌握气压计的使用方法,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应用大气压强的知识:学生将能够将大气压强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解释一些与大气压强相关的现象,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2.拓展要求: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通过阅读材料和观看视频资源,进一步了解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
-思考与讨论:要求学生在阅读和观看拓展内容后,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与他人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2.3大气的压强教案2
转承
“同学们都知道,地球外面有一层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大量实验表明,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会产生力的作用,其作用效果称为大气的压强简称大气压。”
转承
“前面我们学过,水的压强是向各个方向的,那么大气压强的方向是不是也一样的呢?下面老师演示一个实验,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思考大气压是否也向各个方向。”
教
学设想
本课的基本教学思想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大气压确实存在;知道大气压以及大气压对生活的影响。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其基本教学思路是——由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尔后展开教学。在教学中,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及幻灯片的展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直观了解,竭力做到科学新课程标准的综合性。
便于教师掌握教学信息,锻炼学生总结知识的能力
作业布置
《科学作业本B》
板书设计
《大气的压强》板书设计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其作用效果称为大气的压强,简称大气压
2、大气压的方向:各个方向
3、马德堡半球实验
——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且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4、用大气压解释一些现象
学生在前一章已学过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对压强知识有所了解。但大气压强更为抽象,虽然我们生活在大气中,但却很难感受大气的存在,因此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到大气压的存在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很难感受到,学生对大气压的认识不深甚至不正确,在教学中应通过实验加深或纠正学生的认识。学好本节知识,有利于加深对已学的固体、液体压强知识的理解,还能加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科学上册 2.3 大气的压强教案 浙教版
2.3 大气的压强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简单说明使用方法和各自优缺点。
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直接有关由于大气的密度随高度而减小,§2.3(2) 大气的压强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④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大气压的存在,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⑤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⑥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并能用这一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分析思考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建立对大气压的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报复大气层人人有责的意识;②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和研究精神。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大气压的存在`,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难点:气体的流速和压强的关系。
方法与过程通过生活经验和参与科学实验活动,认识科学实验的方法。
尝试用亲身的体验来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课问题的探索,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课前准备:演示实验、烧杯`,纸片,水,可乐瓶教学思路:1、用一段影片来引发学生对大气压强的思考,并进行举例。
虽然我们生活在大气之中,但大气压强的存在却难以感受到。
为了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教师可以先将纸片覆盖在空的玻璃口,让学生看到,当杯子转过来,并抽出左手时,纸片将掉下。
再将纸片覆盖在满水的口,当抽出手后纸片却不掉下来来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进一步实验证明大气压无处不在。
2、大气压到底有多大?用马德堡半球实验,说明大气压很大,以及测量大气压的仪器以及一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3、针对气流与气压的关系,在去年的科学入门和研究课上已经涉及,所以就在这个基础上做实验,让学生认知这个事实,知道空气流速越大,气压越小,并会用此知识解释相应的问题既可。
教学过程:【引入】影片超人片段,当莱斯星球的恶人拔掉地球上的宇航员宇航服上的气压阀门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影片中的情况?【师】你能举出一些例子证明我们周围的大气确实有压强吗?【实验】1、纸片托水实验2、瓶吞鸡蛋实验结论:1、大气向上有压强,托住了纸片和水,使它们掉不下来2、空气向下有压强,将鸡蛋压入瓶中【师】刚才的实验证明了上下方向大气有压强,那么左右有没有呢?你能举出些例子来证明吗?可以是一些现象,也可以设计一个小实验来证明。
科学初二上浙教版2.3大气的压强教案
科学初二上浙教版2【教学设计理念】1. 本节知识技能要求是初步了解,因此大量的实验和现象是学习成功的关键,课堂中我设计了十几个实验和生活现象,使学生在“兴中启”、在“趣中探”,做到在爱好中查找规律,明白得规律。
2. 为了让学生自然轻松地得出“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研究课题,我设计了7个小实验,让学生归纳总结。
然后回过头来再让学生设计实验说明生活现象,表达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学习理念。
3. 对“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那个知识点的处理,要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纳与气体类比的方法,运用“讨论·实验·探究·制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进行类比—形成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生活应用”为主线的思维程序让学生自己探究,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4. 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在最后的制造活动中,先通过阅读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利用“机翼”进行逆向思维的制造方法,解决跑车“飘”起来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形引入课件展现三个生活情形1. 一阵秋风吹过,地上的落叶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舞起来。
2. 冬天,风越刮越大,带烟囱的炉子里的火越着越旺,火苗越蹿越高。
3. 居室前后两面的窗子都打开着,过堂风吹过,居室侧面摆放的衣柜的门被吹开了。
这些差不多上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同学们摸索过其中的奥妙吗?科学往往就藏在我们周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揭示那个小隐秘。
二、学生实验、确立研究课题(一)学生实验教师布置给学生以下七个实验,要求学生在15分钟内,选择其中一部分,依照要求进行实验(选择的实验越多越好),提醒学生注意认真观看实验现象。
1. 纸条一端贴近下嘴唇,用力向纸条上方吹气,观看现象(图1)。
图12. 将一张纸折成∩形(图2)平放在桌子上,用力向∩形纸的下方与桌面之间的空间吹气,观看现象。
图23. 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图3),观看两张纸如何样运动。
2.3大气的压强(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3.大气压强的变化:讲解大气压强在不同高度、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4.大气压强的应用:介绍大气压强在生产、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实例,如吸管喝饮料、抽水机等。
5.探究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大气压强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答案:可以进行马德堡半球实验。将一个半球放在另一个半球上,抽出中间的空气,用马车拉开两个半球之间的空气隔离器,观察两个半球是否分离。如果分离,说明大气压强存在。
4.分析题
题型6:请分析吸管喝饮料的原理,并解释为什么饮料能够被吸上来。
答案:吸管喝饮料的原理是利用大气压强。当我们吸走吸管内的空气时,管内压强降低,而外界大气压强将饮料推上吸管。
(5)学生可以参加与大气压强相关的科普活动或学术讲座,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重点题型整理
1.概念理解题
题型1:请简述大气压强的定义及其意义。
答案:大气压强是指大气对于地面或者物体表面的压力。它是维持大气层结构和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
题型2:请解释气压计的工作原理。
答案:气压计通过测量大气压力对液体或气体的影响来间接测量大气压强。常用的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电子气压计等。
(3)在线实验模拟软件:为学生提供一些在线实验模拟软件,如《大气压强实验》、《气压计制作实验》等,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自主操作,加深对大气压强实验过程的理解。
(4)相关研究论文:为学生提供一些与大气压强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
2.拓展建议:
(1)学生可以利用课后时间阅读提供的科普文章和观看科普视频,进一步了解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科普素养。
2.3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项目,如调查当地气象站的气象数据,分析大气压强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与大气压强相关的问题,如登山时海拔对呼吸的影响、吸管喝饮料的原理等,并进行探究和分享。
-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竞赛或研究性学习活动,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探究竞赛等,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大气科学》:提供关于大气的组成、结构以及大气压强的形成和变化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大气的性质和特点。
-《气象学与应用》:介绍气象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大气压强在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拓展学生对气象学的认识。
-《物理学中的实验与探索》:收录了多个与大气压强相关的经典实验,详细介绍了实验原理、步骤和现象,便于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究。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大气的压强知识点,掌握大气的压强技能。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大气的压强”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大气的压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大气的压强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大气的压强技能。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3大气的压强(第1课时)_教学设计
大气的压强(第一课时)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第31节课时安排本节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为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大小;第二课时为气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如果时间允许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安排第三课时为飞机机翼模型的制作;第四课时为习题课。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科学学习,对这门学科有了简单的了解,观察、实验、分析和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也亲身体验到了科学知识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对科学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他们希望教师能满足他们对新知识的好奇、渴求,希望在老师的引导下获得锻炼及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更希望品尝到成功学习的快乐。
教学中应注意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的同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勇气,教会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探究式学习的主角。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1) 能例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和生活实例,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2) 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和测量大气压的工具。
2.过程和方法:(1) 观察跟大气压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是一种客观存在。
(2) 观察演示,感知大气压的大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通过了解大气压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确认大气压的存在,能例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和生活实例,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难点感受大气压的存在,感知大气压的大小。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大家都看过魔术表演,常常被精彩的节目深深的吸引,对魔术师的精湛技艺赞不绝口。
今天老师就过一回魔术师的瘾,给大家表演两个小魔术。
魔术一:“倒不出的水”ppt1在空玻璃杯口覆盖一张稍厚的纸,用手按住,将杯子倒转过来,先让学生猜测放手后纸片会不会掉下来,然后移开手后观察纸片会不会掉下来。
在玻璃杯里盛满水,在杯口覆盖一张硬纸,用手按住,将杯子倒转过来,先让学生猜测放手后纸片会不会掉下来,然后移开手,学生观察水有没有流出来,纸片有没有掉下来。
2.3大气的压强(第3课时)(教学设计)八年级科学上册高效课堂(浙教版)
2.3 大气的压强(第3课时)(教学设计)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米,一些登山爱好者,在攀登珠峰的时候发现,在高山上,用普通的锅难以将饭烧熟。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呢?一、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1.活动:探究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1)如图227,用酒精灯将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再用大号注射器缓缓地向烧瓶内充气,使瓶内的气压增大。
这时,你可看到:向烧瓶中充气时,沸腾的水不沸腾了。
(2)移开酒精灯,待水温稍降一些,用注射器抽出烧瓶里的空气,使瓶内的气压降低。
这时,你可看到:从烧瓶内抽气时,水又重新沸腾了。
实验表明:气压的大小会对液体的沸点造成影响。
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会升高;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会降低。
你能解释高山上为什么煮不熟食物吗?水的沸点随大气压强的变化而变化,海拔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气压也越低,这导致这个地方水的沸点降低。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但在高山上,可能在不到100℃的情况下就开始沸腾。
因此,水无法达到足够的温度来彻底煮熟食物。
2.应用那么怎样解决煮不熟食物的问题呢?增大气压从而增大水的沸点,达到更高的温度从而煮熟食物。
压力锅就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的原理制成的。
压力锅具有较好的密闭性,能使锅内达到的压强大于外界的大气压。
当外界气压为1×105帕时,一般家用压力锅内的压强接近2×105帕,锅内水的沸点在120℃左右。
因此,用压力锅煮食物既可以保证在低压地区将食物烧熟,还可以提高烧煮食物的速度,节省燃料。
高压锅的结构原理高压锅内的水汽化为水蒸气,使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当锅内气体对限压阀的压力等于限压阀的重力加上外界大气压对限压阀的作用力时,高压锅正常工作,煮熟食物;反之,则会产生危险。
注意:压力锅的使用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如果违反操作要求,容易造成危险。
阅读:“联盟11号”飞船的重大事故航天事业是人类一项伟大的事业,也是一项高风险、需要人们勇于献身的事业。
2.3大气的压强(2)-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大气压强的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大气压强的现象和原理。
-《气压与天气的关系》:分析气压与天气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理解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展示气压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拓展要求
(1)阅读拓展:学生可以利用课后时间阅读拓展材料,加深对大气压强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推荐阅读材料,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引入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2.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动画等,直观展示大气压强的现象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教师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大气的压强(2)”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2)实验探究:学生可以在家中或实验室进行制作简易气压计的实验,亲身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教师可以提供实验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
(3)视频学习:学生可以观看拓展视频,通过直观的演示加深对大气压强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推荐视频资源,解答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产生的疑问。
(4)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拓展学习中的收获和心得,共同探讨大气压强的应用和意义。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大气的压强
一、教学目标
1、能列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2、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说出测量大气压的工具:水银压强计和空盒压强计。
3、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之间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并能用这一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1、气压的观测
2、大气压存在的证明
3、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难点:1、大气压的大小
2、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三、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实验、图片及课件下载
四、教学过程
(一)大气压的存在
[实验引入]
1、器材:一杯水(染成红色),一个空杯,一个胶头(或橡皮套),一根玻璃管(两端开口,粗细均匀,长20cm,内径约5〜10mm 均可)b5E2RGbCAP
2、演示过程
1).出示玻璃管,将空杯置于管的正下方,然后向管内倒水,可看到水从管底流出。
2).左手拿管,并且用食指紧紧堵住玻璃管的下端,仍然向管内注入水,至满。
3).教师提问:为什么水不会从下面流出?
学生微笑,齐答:因为管底被手指堵住了。
笔者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指出:由于管底被手指堵住,所以手指对管内的水
产生向上的压强,支承住了水柱。
接着置疑:若此时将管倒拿,使其开口端朝下,水会不会流出?学生纷纷猜测,形成悬念。
p1EanqFDPw
4) .左手拿管不变,同时用右手中指抵住玻璃管的上口,然后将管倒置,(倒置过程中,手指不要松开)。
5).接着故意缓慢移开右手指,使下面的管口露出。
这时可见红色水柱并没有流出来!
学生大吃一惊!教师自言自语:咦,为什么水没有流出来呢?(可用左手倒拿着管,夸张地放到眼底瞧一瞧)难道管里的水突然没有了重力吗?难道是老师会气功,‘发功'将管内的水吸住了吗?DXDiTa9E3d
学生轻笑,同时产生了想获知正确答案的强烈欲望。
6).启发:虽然我们看不见管口有物堵住它,但管口附近是不是任何物体都没有呢?
学生茅塞顿开一一有空气存在。
因势利导:在管口四周存在着我们看不见的大量空气,这些气体起到了手指的作用,堵
住了管口,使管内的水竟然无可奈何地呆在里面。
这说明了这些大气对管底的水面有向上的压强,支承着水柱。
RTCrpUDGiT 7)这时,仍有学生半信半疑,可进一步说明:因为现在管内的水只有下面受到了大气压强的支承作用,所以很难流出;
但如果同时有大气作用在管的上水面,那么上、下作用的气压相互抵消,水就会在重力作用下流出来。
5PCzVD7HxA 8)松开左手食指,水应声落下。
(学生开始相信大气有压强)
9)改用胶头,套住玻璃管的一端,再做一遍,同样获得满意效果。
[学生实验]探究大气压强是否向各个方向都有.
①向上•玻璃杯装满水用纸片挡住,倒立玻璃杯,纸片不脱落,如图 1 •说明向上有大气压.
②向下•将剥了壳的熟鸡蛋塞住刚烧过酒精棉球的广口瓶口,很快鸡蛋就被压进广口瓶中•说明向下有大气压.
③猜想向左、向往是否也有大气压,如何证实?(让学生自己证实)
通过上述演示实验及日常生活经验得知——在气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解释]图2-14、2-15、2-16(学生动手实验体会吸盘的作用)倘若没有大气压强作用在液体的表面,各种液体就不可能被抽吸起来。
从这个含义上讲,一切抽吸液体的过程,其实都
是大气压强将液体“压”上来的过程.jLBHrnAILg
[演示实验]抽出可乐瓶中的气体
实验现象:可乐瓶变瘪
实验结论:气体向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
[设问]大气压确实是存在的,而且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
那么大气压究竟有多大呢?
[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实验现象:两个半球需用很大的力才能拉开提出疑问:是什么力使两个半球合得那么拢?
讨论后得出:是大气的压力把两个半球紧紧压在一起的,进而让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
因为地球周围的大气受到地球的吸引,即大气也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大气对浸在其内的物体就有压力、压强。
如果半球内为真空,那么要拉开半球需要的力约为7065 牛。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说明大气压是很大的。
xHAQX74J0X
[阅读]人体中的“马德堡半球”
(二)大气压的大小
大气压的大小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应该知道大气压的测量方法。
1、大气压的大小可以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进行测量。
[出示]空盒压强计(或叫金属盒压强计、无液压强计)观察:其上有两行刻度,一行以百帕为单位,一行以毫米汞柱为单位。
说明它的原理和构造。
LDAYtRyKfE
[出示]水银压强计
补充实验:托里拆利实验一一进行简单的实验说明、数据读数和分析,大气压支持着玻璃管中的水银柱。
当大气压发生变化的时候,水银柱的高度会发生变化。
从中说明水银压强计的原理。
Zzz6ZB2Ltk
[简单比较]:两种压强计的优缺点
2、大气压的变化:
1)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有关--解释:大气压的产生是由于大气有重力。
2)大气压的大小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解释:大气的密度随着高度而减小。
实例:高山上气压很低。
有些登山运动员在进入高山地区后,会发生高山病。
高山病的症状差别很大,包括:头晕、头
痛、耳鸣、恶心、呕吐、脉搏和呼吸加速、四肢麻木等。
每个人的反应随一系列的条件而不同,主要决定于训练的程度和海拔高度的转变速度等。
dvzfvkwMI1
登山运动员初次迅速攀登很高的山峰时,会出现以下现象:睡眠不好,全身感觉不舒服,软弱无力,懒散和情绪低落,动作协调性差。
呼吸系统的症状是:气喘,时常感到空气不足,睡眠时发生周期性的呼吸停顿,夜间感到窒息发闷。
由于心脏血管系统机能状况变化引起头晕、鼻出血、耳鸣和血管跳动的感觉,皮肤和粘膜变得青紫或苍白,常常恶心和呕吐。
严重的会陷入昏迷、甚至死亡。
rqyn14ZNXI 高山病的主要原因是高山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压低,人们呼吸时吸入的氧气的分压也低,造成肺泡中的氧分压降低,血液中含氧量减少。
EmxvxOtOco
平原地区的青年人在高山地区居住一段时间后,对高山气候的适应能力和缺氧的抵抗能力都会提高。
一般地说,高山病的急性症状就会逐渐减轻,以至消失。
身体健康的人和训练有素的登山运动员对高山气候的适应能力也强。
SixE2yXPq5 3在海平面附近,大气压的数值接近1.01 X 105帕(760毫米汞柱)规定:这个大气压值称为标准大气压。
6ewMyirQFL [讨论]要求简单地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并与砖的压强进行比较。
[问题]这么大的压强,我们为什么没有受压的感觉?
--解释:人对环境的适应,人的体内也有压强,它抗衡着体外的大气压。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引入很有意思,学生真的被深深地吸引。
虽然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出现,但往往平时没有注意。
通过教师的渲染,学生更能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
只不过是平时习以为常罢了。
本节内容分 3 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为大气压的存在,补充一些
实验;第二课时主要讲大气压的大小测定,补充托里拆利实验。
第三课时: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具体见后面的教案。
kavU42V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