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发展史

合集下载

火箭的发展史

火箭的发展史

火箭的发展史火箭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在现代,火箭技术的发展主要集中在20世纪。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火箭型号和它们的运载能力的详细介绍:1.V2火箭:V2火箭是由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发的一种弹道导弹。

它于1944年首次投入使用。

V2火箭的运载能力约为1,000千克,最大射程为320公里。

2.R-7火箭:R-7火箭是苏联在1957年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的运载火箭。

R-7火箭也是世界上第一种可靠的大型洲际弹道导弹。

它的运载能力取决于不同的变体,最大可将几十吨的有效载荷送入低地球轨道。

3.长征火箭系列:长征火箭系列是中国自力发展的一系列运载火箭。

其中最有名的是长征二号、长征三号和长征五号。

长征二号火箭的运载能力为4,200千克到5,500千克,适用于将卫星送入低地球轨道。

长征三号火箭的运载能力为9,200千克到14,000千克,适用于将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长征五号火箭是中国最强大的运载火箭,运载能力可达到25,000千克,适用于将较重的卫星送入低地球轨道或将较轻的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4.猎鹰火箭系列:猎鹰火箭系列是由SpaceX公司开发的一系列可重复使用的火箭。

其中最著名的是猎鹰9号和猎鹰重型。

猎鹰9号的运载能力为22,800千克到26,700千克,适用于将卫星送入低地球轨道或将货物送往国际空间站。

猎鹰重型是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运载火箭之一,运载能力超过64,000千克,适用于将较重的卫星送入低地球轨道或将较轻的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阿波罗火箭:阿波罗火箭是用于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运载火箭。

它由阿波罗指令舱、服务舱和月球舱组成。

阿波罗11号任务于1969年成功将宇航员登上月球。

阿波罗火箭的运载能力为约140,000千克,它能将宇航员送入地球轨道,然后将月球舱送往月球。

•土星火箭:土星火箭是为了执行多项任务而设计的美国超重型运载火箭。

其中最著名的是土星V火箭,它用于阿波罗登月计划。

火箭发展史(共8张PPT)

火箭发展史(共8张PPT)
火箭发展史
• 古代火箭
神 火 飞 鸦
火 龙 出 水
现代火箭
美国科学家戈达 德成功发射第一 枚液体燃料火箭, 它只飞行了2.5 秒钟,上升高度 只有12米. (1926年)
5秒钟,上升高度只有12米. 世界上第一个航天运载火箭

世界上第一个航天运载火箭
征 美国科学家戈达德成功发射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它只飞行了2.
世界上第一个航天运载火箭
世界上第一个航天运载火箭
5秒钟,上升高度只有12米. 世界上第一个航天运载火箭 美国运载火箭“大力神”
1
号 美国运载火箭“大力神”
5秒钟,上升高度只有12米. 美国科学家戈达德成功发射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它只飞行了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美国运载火箭“大力神”
美国科学家戈达德成功发射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它只飞行了2.
5秒钟,上升高度只有12米.
长 征 2 号

征 3 世界上第一个航天运载火箭
美国科学家戈达德成功发射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它只飞行了2. 5秒钟,上升高度只有12米.
号 美国科学家戈达德成功发射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它只飞行了2.
世界上第一个航天运载火箭 世界上第一个航天运载火箭 美国科学家戈达德成功发射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它只飞行了2. 美国运载火箭“大力神” 美国科学家戈达德成功发射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它只飞行了2. 5秒钟,上升高度只有12米. 美国科学家戈达德成功发射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它只飞行了2. 世界上第一个航天运载火箭 世界上第一个航天运载火箭 美国运载火箭“大力神” 美国科学家戈达德成功发射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它只飞行了2.
长 征 4 号
世界上第一个航 天运载火箭

中国火箭发展史简要介绍

中国火箭发展史简要介绍

中国火箭发展史简要介绍
中国火箭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在那个时期,中国政府决定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发展本国的航天技术。

以下是中国火箭发展的简要介绍:
1. 早期阶段(1950年代-1960年代):在这个阶段,中国致力于自主研制导弹技术。

1956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枚导弹,并在随后的几年中不断改进和发展。

这为后来的火箭技术奠定了基础。

2. 东风导弹系列(1970年代-1980年代):中国在1970年代开始研制东风导弹系列,包括东风-1、东风-2和东风-3导弹。

这些导弹具有中程和远程的打击能力,标志着中国导弹技术的重要进展。

3. 长征运载火箭(1980年代至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航天事业的支柱。

从1980年代开始研制的长征系列火箭,已经发展到了现在的长征五号系列。

这些火箭不仅用于将卫星送入太空,还包括了载人航天任务。

4. 月球探测任务(2000年代至今):中国在21世纪初开始了月球探测任务。

2007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卫星,并在2013年和2019年分别成功发射了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卫星。

这些任务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将探测器送入月球表面的国家。

5. 未来发展:中国在火箭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并计划进一步发展其航天事业。

未来的目标包括研制更强大和先进的火箭,以支持更复杂的任务,包括载人深空探测和建立空间站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火箭发展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涉及许多科学家、工程师和政府的努力。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自主研发和发展本国的航天技术,达到了一系列重要的里程碑。

世界火箭的发展史

世界火箭的发展史

世界火箭的发展史摘要:一、火箭的起源和发展二、现代火箭技术的形成和发展三、世界各国火箭技术的竞争和合作四、火箭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和未来展望正文:火箭的起源和发展可以追溯到中国,早在宋代就发明了火箭。

然而,现代火箭技术的发展始于20 世纪。

1957 年,前苏联成功地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近地轨道,标志着运载火箭作为航天运载工具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此后,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也加入了火箭技术的研制和发展。

现代火箭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得益于众多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贡献。

例如,德国工程师布劳恩、原苏联科学家科罗廖夫和中国科学家钱学森等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运载工具的研制方面,最发达的国家包括前苏联、美国、法国、中国、日本和印度。

这些国家在运载工具的发展初期,为了抢时间,几乎都采用同一种发展模式,即用导弹稍加改装,使其适应不同卫星的发射需要。

世界各国火箭技术的竞争和合作推动了火箭技术的发展。

一方面,各国纷纷投入巨资发展自己的火箭技术,以争夺在航天领域的优势地位。

另一方面,国际社会也在寻求合作,共同推动火箭技术的发展。

例如,欧洲国家合作研制了阿丽亚娜火箭,美国与俄罗斯在国际空间站项目上展开合作。

火箭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目前,火箭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卫星发射、载人航天、空间探测等领域。

火箭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有了进入太空的能力,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望未来,火箭技术仍将不断发展和进步。

一方面,新型火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不断涌现,为航天领域提供更多可能性。

另一方面,火箭技术的发展也将推动人类在宇宙探索、太空旅游等领域的深入研究。

中国火箭的发展简史

中国火箭的发展简史

中国火箭的发展简史火箭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很早的时候,但在中国这个国家,火箭技术发展历史还是比较短的。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就开始致力于探索火箭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箭技术强国之一。

下面将介绍中国火箭的发展简史。

一、中国最早的火箭技术中国最早的火箭技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年左右。

当时,商鞅所在的秦国已经开始研制火龙,这是一种需要人力助推的火箭武器,可以发射出射程较远的箭矢。

此后几千年,中国在火箭技术方面进行了多次尝试,但几乎没有对火箭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发展。

二、中国火箭技术开始萌芽1956年,中国开始在北戴河海滨的科研场地对火箭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

期间中国科学家对国外火箭技术的知识进行了收集、分析,才得以开展了一系列的试验。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这激发了中国进行火箭技术的发展。

三、中国第一颗卫星试验成功30年代中国科学家就开始尝试发展火箭技术,然而由于各种条件限制都没有得以实现。

到了1958年,中国进行了第一次原子弹试验。

1960年,中国成立了航天委员会。

中国航天事业开始逐步发展,进行一系列的火箭技术研究,诸如“元宵4号”“东风2号”等。

1970年4月24日,中国实现了人造卫星的第一次试验,发射了“东方红1号”卫星。

也创造了世界上第三个实现自行发射卫星的国家记录,并成为第一个中华民族发射的人造卫星。

四、中国火箭技术的飞速发展1971年,中国在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以后,开始在进一步发展了继续发展火箭技术。

1980年代,中国开始计划针对商业市场进行卫星发射。

1985年,中国发射了第二颗卫星“实践一号”,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将第1颗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一号”发射到轨道。

2003年,中国第二次成功地将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到轨道,首次实现了中国人的载人航天梦。

世界火箭的发展史

世界火箭的发展史

世界火箭的发展史火箭起源于中国,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之一,早在宋代就发明了火箭,在十三世纪以前,中国的火箭技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火箭是热机的一种,工作时燃料的化学能最终转化成火箭机械能.现代火箭用来发射探测仪器,以及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空间的飞行器.目前各种型号的中国火箭有:1、长征一号是我国第一枚三级运载火箭.它以两级液体火箭为基础,加固体第三级.固体发动机由固体发动机研究院研制.全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技术抓总.箭长29.46m,最大直径2.25m,起飞质量81.5t,起动推力达106 N.二、三级有转接锥壳相连.第三级与第二级完全分离后,起旋火箭点火,使第三级在空中自由起旋.整流罩用水平抛脱.长征一号火箭具有将300 kg的卫星射入倾角为70°、高为440km的圆轨道的运载能力.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发射中心首次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再次发射把实践一号科学实验卫星送入轨道.“长征一号”的改型,“长征一号丁”,在原一二级基础上,更换三级固体发动机,将使其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达到700kg~750kg.2、长征二号两级液体运载火箭,全箭长约32m,最大直径3.35m,起飞质量190 t,一级装有4台发动机,地面推力为2.8×106 N,二级主发动机真空推力7.3×105 N,还有4个可以遥控的游动发动机(总推力4.7×104N),能将1.8 t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1974年11月首次发射,由于一根导线有暗伤,导致飞行试验失败.1975年11月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准确入轨.接着,又发射两次,均获成功.随着卫星对火箭运载能力要求的提高,“长征二号”火箭也作了相应的技术状态的修改,使技术性能和运载能力均有所改进和提高.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5 t左右,命名为“长征二号丙”,多次发射均获得成功.发射表明:“长征二号丙”设计方案正确,性能稳定,质量可靠,获得国内外同行的好评.3、长征二号E即长征二号捆绑火箭,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第一枚推力捆绑式(也叫集束式)运载火箭,它是以经过改进的“长征二号丙”火箭作芯级(一级加长4.6 m,二级加长5.2 m)第一级箭体上并联4个长15.3 m,直径2.25 m的液体助推火箭.上面级和卫星都装在直径4.2 m,高10.5 m的整流罩内,全箭长49.7 m,芯级直径3.35 m,芯级一级发动机4机关联,加上4枚助推火箭,总推力为6×106N,可把8.8 t有效载荷送入200 km的圆轨道,1988年底获准研制,只用了18个月的时间,实现了预定目标.1990年7月16日首次发射,一举成功,把一颗巴基斯坦的科学试验卫星和一模拟有效载荷准确送入轨道.用如此短的周期,研制成功一个新型大推力运载火箭,这在我国是史无前例的,在世界航天史上也属罕见,它为我国发展载人航天技术和满足国际卫星发射服务市场的需要奠定了基础.1992年为澳大利亚发射两颗美制第二代通信卫星.这种火箭,如配以中国的固体推进剂的上面级可将3 t的有效载荷送入同步转移轨道;如配以液氢液氧推进剂上面级,构成“长征二号E/HO”,其同步轨移轨道的运载能力将达到4.8t.4、长征三号是以“长征二号丙”为原型加氢氧第三级组成的三级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总设计和研制第三级,第一、第二级由上海航天局承制,全箭总长44.56 m,起飞质量202 t,起飞推力2.8×106 N,第三级氢氧发动机在高空失重条件下二次启动.其同步转移轨道推力为1.4×104N.1984年1月29日首次发射,由于第三级发动机二次启动不正常,卫星进入近地轨道运行.经过70个昼夜的奋斗,4月8日再发射,获得圆满成功.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为香港卫星通信有限公司成功地发射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标志着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开始步入国际卫星发射服务市场.5、“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甲”是为发射新一代通信广播卫星而研制的新型运载火箭.它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基础上,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同步转移运载能力由原来的1.4 t提高到2.5 t,它是一种大型三级液体火箭,全长52.5 m,直径和整流罩均超过长征三号,起飞质量241 t,起飞推力3×106 N,火箭质量近40 t,自1986年2月开始研制,重大技术有30多项,其中火箭的三级推力氢氧发动机,冷氦加温增压系统,动调陀螺四轴平台,低温氢气能源双向摇摆伺服机构等4项技术已属世界一流.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倾注8年心血研制的这种运载火箭,至今发射3次,均获成功,巍巍长箭涉三关,在我国航天史上写下一页新的篇章.首试锋芒送双星.1994年2月8日北京时间下午4时34分,最新研制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将一颗“实践4号”空间探测卫星和一颗模拟卫星送上太空.前功尽弃经磨难.第二枚“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于1994年11月30日凌晨1时2分在西昌卫星中心发射成功,火箭点火升空后,经过24分钟飞行,把我国新一代通信卫星“东方红3号”送入近地点20.58 km,远地点36 220 km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完成第三次变轨,进入巡航姿态.经过三次变轨后,卫星已在准同步轨道上运行.由于星上姿态控制推力器燃料泄漏,未达到进入同步轨道的目的.1997年5月12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第三次发射,成功地将“东方红3号”通信广播卫星送入预定轨道.6、长征三号乙我国自行研制、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新型捆绑式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乙”于1997年8月20日凌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菲律宾卫星送入轨道,这表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具备了能把5 000 kg有效载荷送入高轨道的能力.这是长征火箭第46次成功发射,也是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第12次执行商业发射服务合同.“长征三号乙”火箭全长54838 m,起飞质量426t,可将5000 kg的有效载荷送入倾角为28.5°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它充分继承了长征系列的芯级除贮箱加长,结构加强及整流罩加大以外,与长征三号甲火箭相同,也具有在真空条件下二次启动能力的氢氧发动机技术和同轴挠性平台等技术.火箭一级周围捆绑的4个助推器,与长二捆火箭完全相同.由于捆绑了助推器,其控制和遥测系统在长三甲的基础上作了相应的修改,是中国长征系列火箭中高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马部海卫星是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在fs1300平台的基础上设计的三轴稳定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它共有30个C波段转发器和24个KU 波段转发器,能向菲律宾、中国和东南亚地区提供语言、图像和数据传输等通信服务.马部海卫星是亚洲地区功率最大的通信卫星,其最大分离质量约3770kg,在轨道寿命超过12年.它将定点在东经144暗某嗟郎峡 .1997年10月17日凌晨3点13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又一次发射升空,将亚太二号R通信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远地点47 922 km近地点201 km,倾角24.4º,卫星质量3 700 kg,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48次发射.7、风暴一号是两级运载火箭.由上海航天局研制,火箭长32.6 m,直径3.35 m,起飞推力2.8×106 N,起飞质量191 t,推进剂为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一级发动机由四台可切向摇摆的游动发动机组成,二级发动机由一台主发动机和四台可切向摇摆的游动发动机组成.制导系统采用平台一计算机全惯性系统,姿态控制采用有源网络校正装置,贮箱采用主强度铝合金材料,采用自然增压方案.“风暴一号”可把1 500 kg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为了提高运载能力,采用了大幅度减轻结构重量,降低发动机混合比偏差,一级采用耗尽关机.二级主发动开机后采用游动发动机小推力飞行入轨等措施.为了提高轨道精度,采用了速度导引有机结合的制导方法,为了用一枚火箭发射三颗卫星,攻克了结构动力学和多星分离运动学的技术关键.1975年以来,“风暴一号”先后发射了六颗卫星.它们是三颗科学技术实验卫星和1981年9月20日用一枚“风暴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三颗卫星.8、长征四号是一种多用途三级常温推进剂运载火箭,具有性能优良,结构可靠,成本低廉,发射场通用,使用方便等特点,由上海航天局研制.“长征四号”采用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推进剂,全长41.9 m,改进的一、二级直径为3.35 m,新研制的三级直径为2.9 m,火箭起飞质量249 t,起飞推力3×106N.“长征四号”在总体上进行了优化设计,加长一级推进剂贮箱4 m,加大一级发动机推力2×105N,三级采用两台5×104N推力的发动机,减轻结构设计质量约300 kg,使火箭的运载能力大幅度提高,该火箭运送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的运载能力为1 250 kg,运送900 km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运载能力为1 650 kg.“长征四号”在国内大型运载火箭上首次应用了数字式姿态控制系统.三子级全程氮气压力值增压输送系统,三子级双向摇摆发动机.无水肼表面张力定箱,三级单层高强度铝薄壁共贮箱等多项先进技术.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长征四号”运载火箭两次发射太阳同步轨道“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均获圆满成功.“长征四号”具有两种不同直径的卫星整流罩,可适应不同质量和尺寸的有效载荷,也可一箭多星发射,这为承担多种卫星的发射业务,特别是为发射同步轨道和极地轨道卫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附:主要数据长/m 芯级最大直径/m 起飞推力/N 运载能力/t 轨道/km长征一号 29.46 2.25 1.04×106 0.3 400长征二号 32 3.35 2.8×106 1.8 近地长征二E 49.7 3.35 6×106 8.8 200长征三号 44.56 3.35 2.8×106 1.4 同步轨道长三甲 52.5 3.35 3×106 2.5 同步轨道长三乙 54.848 3.35 5.0 同步轨道风暴一号 32.6 3.35 2.8×106 4.8 200长征四号 41.9 3.35 3×106 1.25 同步轨道第一章世界航天发展简史探索浩瀚的宇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美好梦想。

中国火箭的发展简史

中国火箭的发展简史

中国火箭的发展简史1956年,中国自力更生地开始进行火箭试验。

1958年5月,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枚火箭,东风-1号火箭,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和英国之后,第四个掌握火箭技术的国家。

随着火箭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逐渐由模仿和研究他国技术转向自主研发和创新。

在1960年代,中国引进苏联RD-101液体火箭发动机,并利用它改进自己的火箭技术。

在1964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

1966年至1976年间,中国的火箭发展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扰,许多科研人员被迫停止研究工作。

直到197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火箭技术的研究工作才逐渐恢复。

1970年代,中国开始研发“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其中,“长征一号”为一种液体燃料火箭,“长征二号”和“长征三号”为两种液体燃料火箭。

在1970年代末期,“长征二号”成功将中国第一个实用的通信卫星发射升空,为中国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0年代,“长征三号”得到了进一步升级,并发射了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和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同时,“长征一号”也进行了改进,将进一步提高运载能力。

此外,在该时期,中国还成功研制出了固体运载火箭“长征四号”,并开始涉足商业卫星发射市场。

进入21世纪,中国火箭技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位中国航天员杨利伟,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此后,中国陆续发射多批航天员进入太空,开展了大规模的空间实验及应用研究。

2024年,中国成功发射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这是一种全新的、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的超大型液体运载火箭,以及目前承担中国重要任务的火箭。

2024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个实验性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并进行了多次载人和无人控制飞行任务。

至今,中国的火箭技术日益成熟和发展。

中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火箭发射体系,实现了多种型号的火箭技术和航天器发展,涵盖了液体火箭、固体火箭、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等领域。

火箭的历史发展过程

火箭的历史发展过程

火箭的历史发展过程现代火箭起源现代火箭诞生自罗伯特•高达德将超音速的喷嘴装上液态燃料火箭引擎燃烧室。

这种喷嘴将燃烧室中的热气体转成较冷的超音速喷射气体,使推进力增加超过二倍,且大幅地增加了效率。

而在此之前,早期的火箭因为热能随气体排放被浪费了,使得效率很低下。

1926年3月16日,罗伯特•高达德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奥本镇发射了世界第一枚液态燃料火箭。

19世纪20年代,美国,奥地利,英国,捷克,斯洛伐克,法国,意大利,德国及俄国相继出现研究火箭的组织,20年代中期,德国科学家开始试验能到达高空及长距离的液体火箭。

1932年,魏玛防卫军(1935年后改称德意志国防军)开始对火箭技术感兴趣,当时有强烈抱负理想的年轻火箭科学家冯布劳恩与二位前火箭学会的成员加入了军队,发展纳粹德国用于二次大战的长程武器,尤其是后来声名大噪的V2火箭的前身A系列火箭。

1943年开始,V2火箭开始制造。

V2火箭拥有350公里的作战距离以及搭载1000公斤阿玛图炸药的弹头,此运载器与现代火箭只有极少数不同:包括涡轮泵,惯性导引装置及其它许多特性。

虽然无法栏截它们,但V2火箭仍无法准确描准军事目标。

运载火箭诞生运载火箭是由多级火箭组成的航天运载工具。

通常,运载火箭将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等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

任务完成后,运载火箭往往被抛弃重新坠落地面。

自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用“SS-6”洲际导弹改装成运载火箭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近地轨道,从此运载火箭作为航天运载工具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以来。

前苏联“东方号”系列是世界上第一个航天运载火箭系列,包括“卫星号”、“月球号”、“东方号”、“上升号”、“闪电号”、“联盟号”、“进步号”等型号,后四种火箭又构成“联盟号”子系列火箭。

自1957年苏联首次利用运载火箭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至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已研制成功20多种大、中、小型运载火箭。

比较著名的有苏联的“东方号”系列运载火箭、美国的“大力神”系列运载火箭、日本的“H”系列运载火箭等。

火箭家族发展史

火箭家族发展史

火箭家族发展史在航天探索的历史长河中,火箭一直是最为核心的工具。

从最早的火箭雏形,到现代的巨型火箭,火箭家族的发展历程可谓波澜壮阔。

本文将带您领略火箭家族的发展史,了解这个科技奇迹的诞生、成长与革新。

一、火箭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火箭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火药发明。

在古代,火箭只是简单的爆炸物,用于战争或庆祝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意识到火箭的潜在价值,并开始研究如何将其用于更有效的目的。

19世纪中叶,英国发明家罗伯特·哈金斯·戈达德研制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

这标志着火箭技术正式进入现代科学的范畴。

二、火箭家族的初步形成进入20世纪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火箭技术也迎来了快速进步。

德国科学家维尔纳·冯·布劳恩在二战期间主持研发了V-2火箭,这是世界上第一种进入实用阶段的弹道导弹。

V-2火箭的发射为现代火箭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战后,美国和苏联分别继承了德国的火箭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研究。

三、现代火箭技术的发展随着冷战时期的到来,美苏两国在太空领域的竞争愈演愈烈。

为了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和探索太空的目标,两国纷纷推出了一系列先进的火箭。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推出了“土星五号”巨型火箭,成功将阿波罗系列飞船送上月球。

与此同时,苏联则推出了“能源”号火箭,成功完成了载人航天飞行的壮举。

四、商业航天与新型火箭随着商业航天市场的兴起,许多私营企业开始涉足火箭制造领域。

这些企业凭借创新思维和技术实力,推出了许多新型火箭。

SpaceX公司的猎鹰系列火箭、蓝色起源公司的新谢泼德火箭等都是商业航天领域的杰出代表。

这些新型火箭不仅具备更强的运载能力,还大大降低了航天发射的成本,为人类探索太空开辟了新的道路。

五、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火箭家族将继续壮大。

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新型火箭的出现,它们将拥有更高的可靠性、更强的运载能力以及更低的成本。

中国火箭发展历史

中国火箭发展历史

中国火箭发展历史中国的火箭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

在那个时候,中国刚刚成立不久,面临的是一个落后的国防技术和军事实力。

为了满足国家安全需求以及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军事科技发展,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资源和努力来推动火箭技术的发展。

下面将从不同的阶段来探讨中国火箭发展的历史。

1. 初步探索阶段(1950年-1960年)在这个阶段,中国的火箭技术还处于非常落后的水平。

受制于物质条件和技术能力的限制,中国开始与苏联合作,引进苏联的火箭技术。

1956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标志着中国开始组织专门的科研机构研究和开发火箭技术。

1957年,中国成功发射了自己的第一枚火箭-东风一号。

虽然东风一号的性能有限,但这却标志着中国火箭技术的起步。

在随后的几年里,中国继续引进苏联的火箭技术,并逐渐实现了自主研发。

2. 独立研发阶段(1960年-1970年)在这个阶段,中国开始了自主研发火箭技术的探索。

196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导弹-DF-1。

DF-1导弹的研发是中国火箭技术独立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之后,中国又相继研发并试射了DF-2、DF-3等一系列导弹。

中国火箭技术在这个阶段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同时,中国也开始了对卫星技术的研究。

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这使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具备自主发射卫星能力的国家。

3. 崭新发展阶段(1970年-1990年)进入这个阶段,中国的火箭技术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继续以自主研发为主,不断改进和提升火箭技术。

在这个阶段,中国成功研发并发射了一系列重要的火箭和运载火箭,如长征系列火箭和神舟系列运载火箭。

除了卫星发射,中国还开始发展载人航天技术。

2003年,中国成功进行了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4. 现代化发展阶段(1990年至今)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火箭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中国的火箭发展史

中国的火箭发展史

中国的火箭发展史一、起步阶段(1957-1960)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较晚。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人造卫星,这使得中国感到自己在航天技术方面落后于人。

于是,中国开始着手进行火箭的研制工作。

这一时期的火箭技术主要是在研究与试验阶段,缺乏自主创新。

二、导弹阶段(1960-1970)中国的导弹研制始于1960年,这得益于对苏联导弹技术的引进和消化。

中国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了自己的第一枚弹道导弹。

随后,中国开始逐步完善自己的导弹技术,包括研制多种类型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

这些导弹技术的发展为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自主研制阶段(1970-1980)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逐步摆脱苏联的技术束缚,开始自主研制火箭。

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随后,中国又成功研制出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这些火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卫星发射阶段(1980-1990)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火箭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开始利用自己的火箭技术进行卫星的商业发射服务。

1985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A星。

随后,中国又成功发射了多颗气象卫星和通信卫星。

这些卫星的发射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

五、载人航天的初步探索(1980-2000)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开始起步。

1987年,中国第一次进行了载人航天飞行的尝试。

但由于种种原因,这次飞行并没有成功。

然而,这次尝试为中国未来的载人航天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六、新时代火箭技术发展(2000-至今)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火箭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

2003年,中国成功实现了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神舟五号任务。

这次任务的成功使中国成为了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随后,中国又成功进行了多次载人航天任务,包括执行了国际空间站的建设任务。

火箭发展简史

火箭发展简史

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2年12月30日,我国先后4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飞船,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0年10月,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开始了我国首次携带高等动物的空间轨道飞行试验。试验的圆满成功,为我国载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以及长期载人太空飞行获得了许多宝贵数据。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航天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2005年是我国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30周年,截至9月,我国已经成功发射22颗返回式卫星。利用返回式卫星开展的科学试验成果,已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很多领域广泛运用。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火箭的发展简史

中国火箭的发展简史

中国火箭的发展简史中国火箭的发展经历了几十年的努力和探索,从最初的理论研究到实际飞行任务,中国在火箭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将为你概述中国火箭的发展简史。

一、早期理论研究与实验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开始着手进行火箭的理论研究,并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实验,为后来的飞行任务积累经验。

在这一阶段,中国火箭的主要任务是发射小规模的试验火箭,以验证理论模型和技术可行性。

二、人造卫星的诞生20世纪70年代,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这标志着中国火箭技术进入了新的阶段,开始涉足航天领域。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中国相继发射了多颗人造卫星,包括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和导航卫星等。

这些成就不仅提升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地位,也为国家的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载人航天的突破在21世纪初,中国取得了载人航天的重大突破,成功发射了神舟系列飞船,并进行了一系列载人航天任务。

其中,2003年的神舟五号任务是中国首次成功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展示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自主能力。

之后,中国陆续发射了神舟六号、七号、九号等载人航天任务,为后续深空探测和空间站建设奠定了基础。

四、深空探测与空间站建设中国在深空探测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201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并实现了月球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

这是中国首次在月球表面进行科学探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进入了新的里程碑。

中国还计划在未来建设自己的空间站,目前已经进行了多次空间站实验任务。

这些任务将为中国开展长期驻留航天员及其他空间科学实验提供重要支持,提升中国在航天领域的综合实力。

五、商业化发展随着中国火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中国的火箭发射服务也逐渐商业化。

中国航天公司成立了独立的商业发射服务部门,积极与国内外企业合作,为商业客户提供火箭发射服务。

这一举措不仅带动了中国火箭产业的发展,也为国家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结语中国火箭的发展简史是中国航天事业的缩影。

中国火箭发展历程与成就

中国火箭发展历程与成就

中国火箭发展历程与成就(引言)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对航空航天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研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迅速崛起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航天强国之一。

本文将回顾中国火箭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一、起步阶段:1949年-1960年中国的火箭发展始于新中国成立的初期。

1949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给了中国科学家们更好的发展机会。

1950年代,中国开始在火箭领域进行研究,开展了火箭发动机的制造和测试。

然而,由于缺乏经验和资源,这一阶段的发展进展缓慢。

二、初步成果:1960年-1980年到了1960年代,中国火箭的技术逐渐取得突破。

1960年,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无人火箭“长征一号”,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篇章。

此后,中国相继研制了长征二号、长征三号等系列火箭,并成功将人造卫星送入太空。

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宣告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突破。

三、航天实践:1980年-2000年1980年代至2000年初期,中国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1984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通信卫星时代。

此后,中国陆续实施了一系列载人航天计划,如“神舟”系列飞船的研制和发射。

2003年,中国成功实现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独立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四、深空探索:2000年至今进入21世纪后,中国航天事业迈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先后发射了“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软着陆和返回的壮举。

这是中国航天历史上的重大突破,也是全球航天史上的重要事件。

此外,中国还在火星探测领域取得可喜的成果,成功发射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

五、中国火箭的成就与未来中国火箭发展历程中,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中国的火箭技术在载人航天、卫星发射、深空探测等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的航天事业不仅促进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同时也带动了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国际合作的加强。

中国航天火箭的发展历程

中国航天火箭的发展历程

中国航天火箭的发展历程
一、起步探索阶段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56年。

当时,中国成立了第一个国家航天局,开始了对航天技术的研究和探索。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和掌握火箭技术的基本原理,为后续的自主研发打下基础。

在这个阶段,中国成功地研制出了一系列探空火箭,这些火箭在试验和应用中不断完善,为后续的火箭研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自主研发阶段
在掌握了火箭技术的基本原理之后,中国进入了自主研发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运载火箭,实现国内卫星的发射和空间探测。

在这个阶段,中国先后研制出了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三号等运载火箭,成功地将多颗国内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实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重大突破。

三、创新发展阶段
随着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进入了一个创新发展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提高运载火箭的性能,提升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竞争力。

在这个阶段,中国研制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等运载火箭,实现了火箭的大规模、低成本、高效能的目标。

同时,中国还开展了多项创新技术研究,如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液体助推火箭技术等,为未来的航天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国际合作阶段
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国际航天合作,推动全球航天事业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中国与多个国家开展了广泛的航天合作,如与欧盟、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共同开展国际空间站建设、火星探测等项目。

同时,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航天组织的工作,为推动全球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火箭的历史与发展

火箭的历史与发展

火箭的历史与发展火箭是一种能够在外部无空气介质的情况下运行的发动机装置,它通过喷射高速喷流从而产生反作用力,使火箭本身得以运动。

火箭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涵盖了从古代的火箭发明到现代的航天火箭研发。

本文将深入探讨火箭的历史与发展。

一、古代的火箭发明火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

在大约13世纪的宋朝时期,中国人发明了一种称为火龙箭的武器。

这种火箭由一个装有火药和铁制箭头的竹筒构成。

通过点燃火药,高压气体产生并推动箭头喷出。

火龙箭在军事战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从古代到中世纪的一个重要武器。

二、火箭的现代化发展现代火箭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20世纪初期,俄罗斯的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了现代火箭的理论,并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火箭实验室。

他的理论奠定了现代火箭工程的基础,为后来的火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火箭技术在不同国家开始蓬勃发展。

在德国,先驱者赫尔曼·奥伯特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液体火箭,标志着液体火箭的时代正式开始。

这项成就促使其他国家和科学家纷纷关注火箭技术,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验。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火箭技术得到了巨大的进步与发展。

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阿波罗计划成功将宇航员送上了月球,这标志着火箭技术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此后,世界各国纷纷加大了对火箭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了航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火箭的应用领域火箭技术在航天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火箭被广泛应用于卫星发射、太空探索和载人航天等领域。

通过火箭将人造卫星送入太空,可以实现远程通信、气象预报、导航系统等对社会发展极其重要的应用;而载人航天则代表着人类对宇宙的进一步探索,火箭作为携带宇航员进入太空的交通工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同时,火箭技术在军事领域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导弹、导弹防御系统等都依赖于火箭技术的发展。

火箭作为一种精确、高速、远程的打击武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现代火箭的发展史

现代火箭的发展史

现代火箭的发展史现代火箭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从最初被用作武器到如今成为载人航天的主要交通工具,火箭在科学、工程和技术领域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以下是现代火箭发展史的主要阶段。

1.早期火箭实验:火箭学最早起源于古希腊时期。

当时,人们使用简单的火箭原理制作了基于火药的火箭,主要用于军事用途。

然而,直到20世纪初,真正的现代火箭实验才开始展开。

康斯坦丁·齐奥尔戈等科学家和工程师在这一阶段做出了重要贡献。

2.纳粹德国的V2火箭:20世纪40年代,纳粹德国开发了一种名为V2的先进火箭。

这是世界上第一枚大规模运载火箭,它具有中程射程和高度精确度。

纳粹德国通过V2火箭在二战期间对英国进行了空袭。

这一阶段的发展为今后的航天研究和火箭技术奠定了基础。

3.冷战时期的太空竞赛:冷战期间,美国与苏联展开了太空竞赛,竞相研究和发射运载火箭。

苏联在1957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

接着,苏联于1961年成功将尤里·加加林送上太空,成为第一名进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球的宇航员。

这一系列成功催生了美国的太空计划,并最终导致了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实施。

4.阿波罗登月计划:1969年,美国成功实现了人类登月目标,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名在月球上行走的人。

这一伟大的成就标志着火箭技术的巨大跃进。

阿波罗计划使得火箭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改善,它催生了很多后续的载人和卫星发射项目。

5.国际空间站:20世纪90年代,国际空间站(ISS)开始建设。

这是一个由多个国家参与的巨大太空实验室,旨在促进国际合作和开展各种科学研究。

火箭技术在ISS的建设和维护中起着关键作用。

它们通过将人员和供给品送往和从地球轨道运输,保持着该空间站的正常运行。

6.私人火箭公司:近年来,一些私人火箭公司开始展示其在火箭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

SpaceX公司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一家,其创始人埃隆·马斯克致力于降低太空探索和航天旅行的成本,并通过可重复使用火箭的开发实现了突破。

现代火箭的发展史

现代火箭的发展史

现代火箭的发展史一、导弹时代的开端现代火箭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主要以导弹为目的,用于军事用途。

1917年,德国科学家赫尔曼·奥伯特(Hermann Oberth)发表了《火箭运载工具的科学原理》一书,奠定了现代火箭技术的理论基础。

随后,德国的弗里德里希·齐尔纳(Friedrich Zander)和美国的罗伯特·戈达德(Robert H. Goddard)等人也在火箭技术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火箭技术的突破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火箭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1926年,罗伯特·戈达德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

1930年代,德国开始大规模研发火箭技术,其中最著名的是弗里茨·冯·布劳恩(Wernher von Braun)领导的团队。

他们成功发射了V-2火箭,成为世界上第一枚远程弹道导弹。

二战期间,火箭技术在军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航天事业的崛起二战结束后,冷战的爆发使得航天事业成为各国重要的战略领域。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标志着航天事业的开端。

此后,苏联和美国展开了激烈的太空竞赛,相继取得了登月、载人飞船等关键技术突破。

1969年,美国成功实现了阿波罗11号载人登月任务,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次登月的国家。

四、商业航天的崛起20世纪90年代,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商业航天开始兴起。

1998年,美国的SpaceX公司成立,由埃隆·马斯克(Elon Musk)领导,致力于发展可重复使用的火箭。

2008年,SpaceX的猎鹰1号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并成功将货物送往国际空间站。

此后,SpaceX陆续推出了猎鹰9号、猎鹰重型等系列火箭,并成为商业航天领域的领军企业。

五、火箭技术的创新近年来,火箭技术取得了许多创新成果。

例如,可重复使用的火箭技术大大降低了航天成本,促进了商业航天的发展。

此外,火箭的推进剂也发生了变革,例如推出了更环保的液氢/液氧燃料,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火箭的发展史

火箭的发展史

火箭的发展史引言:火箭作为现代空间探索和军事防御的重要载具,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本文将探讨火箭的发展史,从早期的火药燃烧式火箭到现代的宇航火箭,展示火箭科技的进步和影响。

一、早期火箭的起源火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火药发明。

早在9世纪,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用于燃放烟花和礼炮的火药装置。

而火箭则是在13世纪由崇祯皇帝的火药专家鲁直提出,并在明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运用。

二、火箭的应用1. 军事用途火箭在军事上得到广泛应用。

在古代,火箭被用于战争中的防御和攻击。

明朝时期,火箭被用于对抗外敌,取得了一定的战略优势。

火箭的远射程和杀伤力使其成为战场上的重要武器。

2. 火箭作为导航工具在航海探索时代,火箭被用于船只的导航和通信。

火箭信号可以迅速传递信息,帮助航海家准确确定位置,提高探险的效率和安全性。

3. 火箭的科学研究火箭的发展也推动了科学研究的进步。

通过火箭试验,科学家们探索了高空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现象,深入研究了大气层的结构和变化规律。

三、现代火箭的崛起1. 德国的V2火箭20世纪初,德国著名科学家赫尔曼·奥伯特·奥伯特瓦尔特提出了多级火箭的概念,标志着现代火箭的诞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成功研发出V2火箭,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可用于从地面发射入大气层的宇航器。

2. 美国的阿波罗计划20世纪60年代,美国将火箭引入了航天事业。

阿波罗计划的成功实现了人类登月的壮举,标志着现代宇航事业的开端。

美国的土星五号火箭成为推动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工具。

四、火箭的现代应用1. 卫星发射现代火箭广泛应用于卫星发射任务。

各国通过火箭将人造卫星送入太空,实现对地球的观测、通信、导航等多个领域的支持。

2. 载人航天火箭载人航天是国家和航天机构竞相发展的热点领域。

载人航天使科学家得以深入太空开展实验和观测,推动人类对宇宙的认知。

结论:火箭作为现代航天科技的代表,经历了从古代火药燃烧式火箭到现代宇航火箭的演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征一号
• 从1970年4月,长征一号火箭 成功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开始, 到今年10月底,我国已经完成 研制生产并正式发射过的长征 运载火箭的型号有9种,它们是: 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 号丙/长征二号丙改,长征二号 丁,长征二号捆,长征三号, 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以 及长征四号。其中,长征二号 丁和长征四号由上海航天局研 制,其他7种火箭都是由中国运 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 征火箭已经累计发射了49次, 成功42次,两次由于星箭协调 原因而失败,总成功率为 87.75%。
神舟一号
• • • • • • • • • • 神舟一号 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 第59次飞行,也是最近3年连续17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火箭起飞约10分钟,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预 定轨道。 返回时间: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1分/14圈 搭载物品: 一是旗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奥运会 会旗等;二是各种邮票及纪念封;三是各10克左右的青椒、西瓜、玉米、大 麦等农作物种子,此外还有甘草、板蓝根等中药材。 技术应用: 首次采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垂直总装与测试,整 体垂直运输至发射场,进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模式。我国在原有的航 天测控网基础上新建的符合国际标准体制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也在这次发 射试验中首次投入使用。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地面测控系统和分布于公海的4 艘“远望号”测量船对其进行了跟踪与测控,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试验。 评论反应: 此间评论高度评价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称其 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 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 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长征二号
• 在长征一号成功飞行之后,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又 成功研制了我国的第一个大 型液体运载火箭长征二号。 长征二号火箭共两级,推进 剂采用四氧化二氮/偏二甲 肼,低轨道的运载能力为 1800公斤。长征二号共进行 了4次发射,除了第一次发 射失败以外,其余3次均获 得圆满成功。长征二号的成 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 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 卫星返回技术和航天遥感技 术的国家。
天宫一号
谢谢!
2011.11.20长征源自号• 长征三号是在长征二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级火箭,可以把1600公斤的有效载荷直接 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长征三号充分继承 了已有长征火箭的成熟技术,它的一、二级 发动机采用长征二号丙的一、二级发动机, 三级则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液氢/液氧发动机。 长征三号是我国首次使用液氢/液氧发动机的 火箭。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火箭在其第 7次发射中,成功地将亚星一号卫星送入预 定轨道,这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国外卫星, 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常。 到目前为止,长征三号火箭共完成了12次发 射,其中第1、8、11次发射均因三级液氢/ 液氧发动机的问题而使得卫星没有进入最终 的同步转移轨道,导致失败,其余的9次均 获得成功。在经历了第11次发射的失败以后,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认真分析火箭飞行 暴露出的问题,并改进设计,于1997年6月 10日,在长征三号的第12次发射中,成功地 将我国的风云二号气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长征三号火箭是我国目前进入国际市场,用 于同步转移轨道轻型卫星发射任务的主要火 箭之一。
神舟七号
• 从神舟七号开始,我国进入载人航天二期工程。 在这一阶段里,将陆续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空 间交会对接等科学目标。整个二期工程的所有发 射任务全部由长征二号F型火箭担任。荆木春表示, 十一五期间,他们要把载人航天二期工作基本完 成,最后完成有人的交会对接工作,预计还有五 六枚火箭的发射任务。 • 与神五、神六不同的是,“神舟”七号火箭在研 制上的关键点是宇航服和气门闸。因为“神舟” 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 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门闸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 色。

神舟三号
• 2002年3月25号晚上10时15分,我国研制的“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 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晚上10时15分,火箭 点火升空,“神舟”三号飞船疾速向太空飞去,在夜幕中留下了一道 绚丽的轨迹。10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成功标志 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为不久的将来把中国的航 天员送上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发射的“神舟”三号是一艘正 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这次发射试验,运 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 和可靠性。飞船上装有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 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这次发 射,逃逸救生系统也进行了工作。这个系统是在应急情况下确保航天 员安全的主要措施。“神舟”三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 附加段组成。飞船进入太空后,将持续绕地球飞行若干天,进行一系 列项目的科学试验。中国科学院将在飞船上进行多种空间应用试验。 之后,飞船返回舱将返回地面,轨道舱继续留在太空飞行,直至完成 预定的后续科学试验任务。
天宫一号
• 天宫一号(Tiangong-1)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 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 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 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 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 二阶段。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 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 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2011年10月10日,天宫一号腾讯微博发出第一张 自拍照,11月3日凌晨顺利实现与神州八号飞船 首次对接。
神舟八号
• 神舟八号,无人飞行器,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也是中国 神舟系列飞船进入批量生产的代表。神八将采用“长征二号”F/G火箭 来发射,约2011年10月发射。2011年8月18日,“携手神八·交会梦想” 大型公众征集活动启动仪式开始征集“平民梦想”,征集到的梦想经筛 选后将有机会搭载神舟八号飞船遨游太空。 • 神舟八号飞船,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中国工程院院士、原 “神舟”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透露,在中国的载人航天“三步走”计 划中,中国最终要建设的是一个基本型空间站,它的规模不会超过现有 的“和平号”或国际空间站。戚发轫院士介绍,基本型空间站大致包括 一个核心舱、一架货运飞船、一架载人飞船和两个用于实验等功能的其 他舱,总重量在100吨以下。其中的核心舱需长期有人驻守,能与各种 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对接。具备了20吨以上运载能力的火箭, 才有资格发射核心舱。为此,我国将在海南文昌新建继酒泉、太原、西 昌之后的第四个航天发射场,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 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同时,我国 还将在天津新建总装场,便于海路运输。
初一(3)班 房艺霏 28号
火箭起源
• 大家知道中国是火药的故乡,也是火箭的祖先。中国人发明火 箭这样一个事实已经被世界所公认。中国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 使用火箭,不过当时这个火箭还不是采用喷气推进的,而是在 箭杆上绑上柴草、棉布。 浇上油,点燃用弓箭射出去。到了唐 朝末年和宋朝初年的时候,这个时候火药替代了早期的易燃物, 就成为了真正利用喷气推进的火箭。当时火箭用于战争,就是 这个,左边带着箭头就是飞枪剑,右边这个带了一个刀,就叫 飞刀剑。宋朝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烟花爆竹,这些爆竹也是喷气 的原始火箭。明朝时期的毛元仪在他的著作里面就记载了30多 种火箭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像其中有飞火飞天、火龙出水等。 中国是从明朝开始发射火箭的,大明史嘉靖年间,万户进行最 早的火箭升空试验,成为现代载人飞行先驱,现在月球和火星 均有以其名字命名的环形山。全世界最早的宇航员,他那次升天 中壮烈殉职。最后在189米高空中爆炸。启动装置为36筒火箭, 外置安全带和座椅,4个气球,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震撼的场面!可 以这样说古代火箭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为现代火箭的设计和制 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世界火箭的起跑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