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图的实现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的遍历讲解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的遍历讲解一、引言在数据结构实验中,图的遍历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图是由顶点集合和边集合组成的一种数据结构,常用于描述网络、社交关系等复杂关系。
图的遍历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挨次访问图中的所有顶点,以及与之相关联的边的过程。
本文将详细讲解图的遍历算法及其应用。
二、图的遍历算法1. 深度优先搜索(DFS)深度优先搜索是一种常用的图遍历算法,其基本思想是从一个顶点出发,沿着一条路径向来向下访问,直到无法继续为止,然后回溯到前一个顶点,再选择此外一条路径继续访问。
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一个起始顶点v,将其标记为已访问。
(2)从v出发,选择一个未被访问的邻接顶点w,将w标记为已访问,并将w入栈。
(3)如果不存在未被访问的邻接顶点,则出栈一个顶点,继续访问其它未被访问的邻接顶点。
(4)重复步骤(2)和(3),直到栈为空。
2. 广度优先搜索(BFS)广度优先搜索是另一种常用的图遍历算法,其基本思想是从一个顶点出发,挨次访问其所有邻接顶点,然后再挨次访问邻接顶点的邻接顶点,以此类推,直到访问完所有顶点。
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一个起始顶点v,将其标记为已访问,并将v入队。
(2)从队首取出一个顶点w,访问w的所有未被访问的邻接顶点,并将这些顶点标记为已访问,并将它们入队。
(3)重复步骤(2),直到队列为空。
三、图的遍历应用图的遍历算法在实际应用中有广泛的应用,下面介绍两个典型的应用场景。
1. 连通分量连通分量是指图中的一个子图,其中的任意两个顶点都是连通的,即存在一条路径可以从一个顶点到达另一个顶点。
图的遍历算法可以用来求解连通分量的个数及其具体的顶点集合。
具体步骤如下:(1)对图中的每一个顶点进行遍历,如果该顶点未被访问,则从该顶点开始进行深度优先搜索或者广度优先搜索,将访问到的顶点标记为已访问。
(2)重复步骤(1),直到所有顶点都被访问。
2. 最短路径最短路径是指图中两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可以用图的遍历算法来求解。
dag实现原理
dag实现原理DAG,全称为有向无环图(Directed Acyclic Graph),是一种常用于解决并行计算和任务调度问题的数据结构。
在计算机科学中,DAG被广泛应用于任务调度、依赖管理、编译优化等领域。
DAG的实现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点:1. 有向图:DAG是一种有向图,其中的节点表示任务或操作,边表示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
节点之间的有向边表示任务的执行顺序,即后续任务依赖于前置任务的执行结果。
2. 无环性:DAG中不能存在环路,也就是说,不能存在从某个节点出发经过若干条边后回到该节点的情况。
这是为了保证任务的执行顺序不会出现循环依赖,避免死锁和无限循环的问题。
3. 任务调度:DAG可以用于任务的调度和执行。
在一个DAG中,每个节点表示一个任务,节点之间的边表示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
通过解析DAG中的依赖关系,可以确定任务的执行顺序,从而实现任务的调度。
4. 并行计算:DAG可以帮助实现任务的并行计算。
在一个DAG中,存在多个没有前置依赖的任务,这些任务可以并行执行,提高计算效率。
而有依赖关系的任务则需要按照依赖关系的顺序进行执行,确保前置任务的结果正确地传递给后续任务。
在实际应用中,DAG的实现可以基于不同的算法和数据结构。
一种常见的实现方式是使用拓扑排序算法和邻接表数据结构。
拓扑排序算法通过遍历有向图的节点,按照节点的依赖关系生成一个线性的序列。
在这个序列中,前置任务总是排在后续任务的前面。
拓扑排序算法可以保证任务的执行顺序满足依赖关系,同时判断是否存在环路。
邻接表是一种常用的数据结构,用于表示有向图的邻接关系。
对于每个节点,邻接表记录了指向该节点的所有边。
通过邻接表,可以很方便地查找节点的后续任务。
使用拓扑排序算法和邻接表数据结构,可以很好地实现DAG的任务调度和并行计算。
首先,构建DAG的数据结构,将任务和依赖关系表示为节点和边。
然后,使用拓扑排序算法对DAG进行排序,得到任务的执行顺序。
数据结构c语言实现
数据结构c语言实现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重要的一个领域,它研究不同的数据组织方式,以及在这些数据上进行各种操作的算法。
常见的数据结构包括数组、栈、队列、链表、树、图等。
在C语言中,数据结构是通过使用结构体来实现的。
结构体是由一组数据成员组合而成的自定义数据类型,可以包含不同数据类型的数据成员。
以下是如何在C语言中实现不同的数据结构。
数组数组是数据结构中最基本的数据结构之一。
C语言中的数组定义方式如下:```int array[5];```这个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array的数组,其中有5个元素,每个元素的类型是整数。
要访问数组中的元素,可以通过下标访问:这个代码设置了数组中第一个元素的值为1。
栈栈是一种后进先出(LIFO)的数据结构。
使用C语言中的数组可以实现栈。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栈实现:```#define MAXSIZE 100int stack[MAXSIZE];int top = -1;void push(int data){if(top<MAXSIZE-1){ //判断栈是否满了stack[++top] = data; //插入数据}}int isEmpty(){return top==-1; //栈是否为空}队列链表链表是一个由节点组成的数据结构,每个节点包含一个数据成员和一个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在C语言中,链表可以使用结构体和指针来实现。
以下是一个单向链表的实现:```struct node{int data;struct node *next;};struct node *head = NULL;void insert(int data){struct node *new_node = (struct node*) malloc(sizeof(struct node)); //分配内存new_node->data = data; //初始化数据new_node->next = head; //新节点指向当前头节点head = new_node; //更新头节点}void delete(int data){struct node *current_node = head; //从头节点开始查找struct node *previous_node = NULL;while(current_node!=NULL&¤t_node->data!=data){ //查找节点previous_node = current_node;current_node = current_node->next;}if(current_node!=NULL){ //找到了节点if(previous_node!=NULL){ //非头节点previous_node->next = current_node->next; }else{ //头节点head = current_node->next;}free(current_node); //释放内存}}树。
数据结构图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图的实验报告数据结构图的实验报告引言:数据结构图是计算机科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
它是一种用图形表示数据元素之间关系的数据结构,广泛应用于算法设计、程序开发和系统优化等领域。
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数据结构图的基本原理、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掌握数据结构图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以及通过实验验证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有效性。
具体而言,我们将通过构建一个社交网络关系图,实现对用户关系的管理和分析。
二、实验方法1. 确定数据结构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无向图作为数据结构图的基础。
无向图由顶点集和边集组成,每条边连接两个顶点,且没有方向性。
2. 数据输入为了模拟真实的社交网络,我们首先需要输入一组用户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等。
然后,根据用户之间的关系建立边,表示用户之间的交流和联系。
3. 数据操作基于构建好的数据结构图,我们可以进行多种操作,如添加用户、删除用户、查询用户关系等。
这些操作将通过图的遍历、搜索和排序等算法实现。
三、实验过程1. 数据输入我们首先创建一个空的无向图,并通过用户输入的方式逐步添加用户和用户关系。
例如,我们可以输入用户A和用户B的姓名、年龄和性别,并建立一条边连接这两个用户。
2. 数据操作在构建好数据结构图后,我们可以进行多种操作。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深度优先搜索算法遍历整个图,查找与某个用户具有特定关系的用户。
我们也可以通过广度优先搜索算法计算某个用户的社交网络影响力,即与该用户直接或间接相连的其他用户数量。
3.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数据结构图在管理和分析用户关系方面的优势。
它能够快速地找到用户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了解用户的社交网络结构和影响力。
同时,数据结构图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视化的方式来展示用户之间的关系,使得分析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构建了一个社交网络关系图,并实现了多种数据操作。
我们可以根据用户的姓名、年龄和性别等信息进行查询,也可以根据用户之间的关系进行遍历和排序。
可视化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实现方法
可视化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实现方法可视化数据结构与算法是一种利用图形化界面展示各种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工具,它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直观地理解和调试代码,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下面将介绍数据结构和算法可视化的实现方法。
一、数据结构可视化的实现方法:1.静态可视化:通过绘制图形或使用表格等形式,展示数据结构的结构和关联关系。
可以使用一些绘图库或图表库来实现,比如Graphviz、D3.js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简单的数据结构,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加直观地了解数据结构的组成和内部关系。
2.动态可视化:通过动态展示数据结构的增加和删除操作,以及数据结构的遍历过程,实时反映数据结构的变化。
可以使用一些图形库和动画库来实现,比如Tkinter、Pygame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复杂的数据结构,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加直观地了解数据结构的操作过程和效果。
3.可交互式可视化:通过用户的操作,实时调整和修改数据结构,并展示修改后的结果。
可以使用一些用户界面库和图形库来实现,比如PyQt、JavaFX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用户自定义操作的数据结构,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加直观地了解数据结构的交互过程和效果。
二、算法可视化的实现方法:1.静态可视化:通过绘制算法执行过程的图形或使用表格等形式,展示算法的执行过程和中间结果。
可以使用一些绘图库或图表库来实现,比如Matplotlib、D3.js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简单的算法,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加直观地了解算法的执行过程和结果。
2.动态可视化:通过动态展示算法的执行过程,实时反映算法的变化。
可以使用一些图形库和动画库来实现,比如Tkinter、Pygame 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复杂的算法,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加直观地了解算法的执行过程和效果。
3.可交互式可视化:通过用户的操作,实时调整和修改算法的参数和输入,并展示修改后的执行结果。
可以使用一些用户界面库和图形库来实现,比如PyQt、JavaFX等。
6-1-数据结构——从概念到C++实现(第3版)-王红梅-清华大学出版社
6-1 图的提出
七巧板涂色问题
【问题】假设有下图所示七巧板,使用至多 4 种不同颜色对七巧板涂色,要求 每个区域涂一种颜色,相邻区域的颜色互不相同。求涂色方案。
【想法——数据模型】将七巧板的每个区域看成一个顶点,如果两个区域相邻,
数
则这两个顶点之间有边相连,从而将七巧板抽象为图结构。
据 结
念 到
实
现
)
清
【问题】排课问题。教室构成一
A
E
F
华 大 学
组顶点,课程构成一组顶点,如
V1={A, E, F}
出 版 社
果A教室可以安排B课程,则顶点
V2={B, C, D}
A和B之间有一条边。
B
C
D
农夫过河问题
【问题】农夫过河问题。一个农夫带着一只狼、一只羊和一筐菜,想从河一边
(左岸)乘船到另一边(右岸),由于船太小,农夫每次只能带一样东西过河,
先修课程
结 构
(
c1
程序设计基础
无
c2
电子技术基础
无
c3
离散数学
c1
c4
数据结构
c1
从
概
c3
c8
念 到 实
现
c1
) 清
华
c4
c6
大 学 出
版
c5
计算机原理
c1 c2
社
c6
操作系统
c3 c4 c5
c2
c5
c7
c7
计算机网络
c4 c5 c6
c8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c4 c5
社交网络
数 据 结 构 ( 从 概 念 到 实 现 ) 清 华 大 学 出 版 社
考研数据结构图的必背算法及知识点
考研数据结构图的必背算法及知识点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1.最小生成树:无向连通图的所有生成树中有一棵边的权值总和最小的生成树问题背景:假设要在n个城市之间建立通信联络网,则连通n个城市只需要n—1条线路。
这时,自然会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在最节省经费的前提下建立这个通信网。
在每两个城市之间都可以设置一条线路,相应地都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
n个城市之间,最多可能设置n(n-1)/2条线路,那么,如何在这些可能的线路中选择n-1条,以使总的耗费最少呢分析问题(建立模型):可以用连通网来表示n个城市以及n个城市间可能设置的通信线路,其中网的顶点表示城市,边表示两城市之间的线路,赋于边的权值表示相应的代价。
对于n个顶点的连通网可以建立许多不同的生成树,每一棵生成树都可以是一个通信网。
即无向连通图的生成树不是唯一的。
连通图的一次遍历所经过的边的集合及图中所有顶点的集合就构成了该图的一棵生成树,对连通图的不同遍历,就可能得到不同的生成树。
图G5无向连通图的生成树为(a)、(b)和(c)图所示:G5G5的三棵生成树:可以证明,对于有n个顶点的无向连通图,无论其生成树的形态如何,所有生成树中都有且仅有n-1条边。
最小生成树的定义:如果无向连通图是一个网,那么,它的所有生成树中必有一棵边的权值总和最小的生成树,我们称这棵生成树为最小生成树,简称为最小生成树。
最小生成树的性质:假设N=(V,{E})是个连通网,U是顶点集合V的一个非空子集,若(u,v)是个一条具有最小权值(代价)的边,其中,则必存在一棵包含边(u,v)的最小生成树。
解决方案:两种常用的构造最小生成树的算法:普里姆(Prim)和克鲁斯卡尔(Kruskal)。
他们都利用了最小生成树的性质1.普里姆(Prim)算法:有线到点,适合边稠密。
时间复杂度O(N^2)假设G=(V,E)为连通图,其中V为网图中所有顶点的集合,E为网图中所有带权边的集合。
数据结构:图
数据结构:图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数据结构是我们组织和存储数据的方式,以便能够高效地进行操作和处理。
而图,作为一种重要的数据结构,在许多应用中都发挥着关键作用。
想象一下,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比如朋友关系、交通网络、电路连接等等,这些都可以用图来表示。
图由顶点(也称为节点)和边组成。
顶点代表着事物或者对象,而边则表示顶点之间的关系。
比如说,在一个社交网络中,每个人可以看作是一个顶点,如果两个人是朋友,那么在他们对应的顶点之间就会有一条边。
这种直观的表示方式让我们能够清晰地理解和分析复杂的关系。
图有两种主要的表示方式:邻接矩阵和邻接表。
邻接矩阵就像是一个表格,行和列都对应着顶点,如果两个顶点之间有边相连,对应的位置就标记为 1,否则为 0 。
这种表示方式简单直观,但当顶点数量很多而边的数量相对较少时,会浪费大量的存储空间。
邻接表则是为每个顶点创建一个链表,链表中存储着与该顶点相邻的顶点。
这种方式在处理稀疏图(边的数量相对较少的图)时,能够节省大量的空间,并且在查找相邻顶点时也比较高效。
图的遍历是操作图的重要方式之一。
深度优先遍历就像是在迷宫中一直往前走,直到走不通了再回溯;而广度优先遍历则像是以一个点为中心,一层一层地向外扩展。
深度优先遍历通常使用递归的方式实现。
从一个起始顶点开始,沿着一条路径尽可能地深入,直到无法继续,然后回溯,尝试其他的路径。
这种遍历方式在搜索、查找路径等问题中经常被使用。
广度优先遍历则使用队列来实现。
先将起始顶点入队,然后依次取出队列头部的顶点,并将其相邻的未访问过的顶点入队。
这种方式常用于计算最短路径、层次遍历等问题。
图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网络路由中,通过构建网络的图模型,可以找到最优的数据包传输路径;在任务调度中,可以根据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使用图来安排任务的执行顺序;在地图导航中,城市和道路可以表示为图,从而为用户规划最佳的出行路线。
再比如,在人工智能中的搜索算法中,图可以用来表示状态空间。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报告---图的算法实现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题目:图的算法实现专业班级:信息与计算科学1002班目录摘要 (1)1、引言 (1)2、需求分析 (1)3、概要设计 (2)4、详细设计 (4)5、程序设计 (10)6、运行结果 (18)7、总结体会 (19)摘要(题目): 图的算法实现实验内容图的算法实现问题描述:(1)将图的信息建立文件;(2)从文件读入图的信息,建立邻接矩阵和邻接表;(3)实现Prim、Kruskal、Dijkstra和拓扑排序算法。
关键字:邻接矩阵、Dijkstra和拓扑排序算法1.引言本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共完成图的存储结构的建立、Prim、Kruskal、Dijkstra 和拓扑排序算法等问题。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数据结构的理解,通过上机和程序调试,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熟练实践操作。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熟练掌握数据结构中图的几种基本操作;(2)能针对给定题目,选择相应的数据结构,分析并设计算法,进而给出问题的正确求解过程并编写代码实现。
使用语言:CPrim算法思想:从连通网N={V,E}中的某一顶点v0出发,选择与它关联的具有最小权值的边(v0,v),将其顶点加入到生成树的顶点集合V中。
以后每一步从一个顶点在V中,而另一个顶点不在V中的各条边中选择权值最小的边(u,v),把它的顶点加入到集合V中。
如此继续下去,直到网中的所有顶点都加入到生成树顶点集合V中为止。
拓扑排序算法思想:1、从有向图中选取一个没有前驱的顶点,并输出之;2、从有向图中删去此顶点以及所有以它为尾的弧;重复上述两步,直至图空,或者图不空但找不到无前驱的顶点为止。
没有前驱-- 入度为零,删除顶点及以它为尾的弧-- 弧头顶点的入度减1。
2.需求分析1、通过键盘输入建立一个新的有向带权图,建立相应的文件;2、对建立的有向带权图进行处理,要求具有如下功能:(1)用邻接矩阵和邻接表的存储结构输出该有向带权图,并生成相应的输出结果;(2)用Prim、Kruskal算法实现对图的最小生成树的求解,并输出相应的输出结果;(3)用Dijkstra算法实现对图中从某个源点到其余各顶点的最短路径的求解,并输出相应的输出结果;(4)实现该图的拓扑排序算法。
结构化方法及其数据流图绘制方法
结构化方法及其数据流图绘制方法一、概念理解基本释义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简称DFD,它从数据传递和加工角度,以图形方式来表达系统的逻辑功能、数据在系统内部的逻辑流向和逻辑变换过程,是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的主要表达工具及用于表示软件模型的一种图示方法。
进一步理解数据流程图是结构化系统分析的主要工具。
结构化系统分析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式来理解一个复杂的系统,用介于形式语言和自然语言之间的描述方式,通过一套分层次的图表工具描述系统。
数据流程图描述数据流动、存储、处理的逻辑关系,它不但可以表达数据在系统内部的逻辑流向,而且还可以表达系统的逻辑功能和数据的逻辑转换。
数据流程图的绘制是针对每一项业务的业务流程图进行的。
绘制数据流图的方法有多种。
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该从现行的系统出发,由总体到部分,由粗到细逐步展开,将一个复杂的系统逐步地加以分解,画出每一个细节部分,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二、正确绘制流程图应遵循的原则自顶向下分层展开绘制对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如果系统分析员一开始就注意每一个具体的逻辑功能,很可能要画出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处理逻辑。
它们之间的数据流像一团乱麻似的分布在数据流程图上。
这张图可能很大,要用几百张纸拼起来,不但使别人难以辨认和理解,甚至连系统分析员自己也会搞糊涂。
为了避免产生这种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自顶向下”分层展开绘制。
先用少数几个处理逻辑高度概括地、抽象地描述整个系统的逻辑功能,然后逐步地扩展,使它具体化。
即将比较繁杂的处理过程当成一个整体处理块来看待,先绘制出周围实体与这个整体块的数据联系过程,再进一步将这个块展开。
如果内部还涉及到若干个比较复杂的数据处理部分,同样先不管其内部,而只分析它们之间的数据联系,这样反复下去,依此类推,直至最终搞清了所有的问题为止。
由左至右地绘制绘制数据流程图,一般先从左侧开始,标出外部项。
左侧的外部项,通常是系统主要的数据输入来源,然后画出由该外部项产生的数据流和相应的处理逻辑,如果需要将数据保存,则在数据流程图上加上数据存储。
STL中map、set的数据结构及底层实现
STL中map、set的数据结构及底层实现摘要:本文列出几个基本的STL map和STL set的问题,通过解答这些问题讲解了STL关联容器内部的数据结构,最后提出了关于UNIX/LINUX自带平衡二叉树库函数和map, set 选择问题,并分析了map, set的优势之处。
对于希望深入学习STL和希望了解STL map 等关联容器底层数据结构的朋友来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vector(向量)——STL中标准而安全的数组。
只能在vector 的“前面”增加数据。
deque(双端队列double-ended queue)——在功能上和vector相似,但是可以在前后两端向其中添加数据。
list(列表)——游标一次只可以移动一步。
如果你对链表已经很熟悉,那么STL中的list 则是一个双向链表(每个节点有指向前驱和指向后继的两个指针)。
set(集合)——包含了经过排序了的数据,这些数据的值(value)必须是唯一的。
map (映射)——经过排序了的二元组的集合,map中的每个元素都是由两个值组成,其中的key(键值,一个map中的键值必须是唯一的)是在排序或搜索时使用,它的值可以在容器中重新获取;而另一个值是该元素关联的数值。
比如,除了可以ar[43] = "overripe"这样找到一个数据,map还可以通过ar["banana"] = "overripe"这样的方法找到一个数据。
如果你想获得其中的元素信息,通过输入元素的全名就可以轻松实现。
multiset(多重集)——和集合(set)相似,然而其中的值不要求必须是唯一的(即可以有重复)。
multimap(多重映射)——和映射(map)相似,然而其中的键值不要求必须是唯一的(即可以有重复)。
STL map和set的使用虽不复杂,但也有一些不易理解的地方,如:# 为何map和set的插入删除效率比用其他序列容器高?# 为何每次insert之后,以前保存的iterator不会失效?# 为何map和set不能像vector一样有个reserve函数来预分配数据?# 当数据元素增多时(10000到20000个比较),map和set的插入和搜索速度变化如何?或许有得人能回答出来大概原因,但要彻底明白,还需要了解STL的底层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与操作系统了解操作系统中数据结构的设计与实现
数据结构与操作系统了解操作系统中数据结构的设计与实现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种重要软件,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提供用户和应用程序与硬件之间的接口。
在操作系统中,数据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实现各种功能和算法,如进程管理、文件系统、内存管理等。
本文将探讨操作系统中数据结构的设计与实现,并介绍一些常见的数据结构在操作系统中的应用。
一、进程管理中的数据结构设计与实现在操作系统中,进程是指正在运行或等待运行的程序的执行实例。
为了管理进程的创建、调度、终止等操作,操作系统需要使用各种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维护进程相关的信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用于进程管理的数据结构:1. 进程控制块(Process Control Block,PCB)PCB是操作系统中最重要的数据结构之一,它用于存储进程的所有信息,包括进程的标识符、程序计数器、寄存器状态、内存地址空间等。
PCB的设计要充分考虑进程的状态转换、资源分配和调度等需求,以确保操作系统能正确管理和控制进程。
2. 进程队列进程队列是一种用于存储不同状态进程的数据结构,例如就绪队列、等待队列等。
通过采用适当的数据结构如队列、链表等,操作系统可以高效地管理和调度不同状态的进程,实现进程的合理调度和资源分配。
3. 进程调度算法中的数据结构进程调度算法决定了进程如何被选取执行的顺序。
在实现各种进程调度算法时,常使用的数据结构包括优先队列、堆等用于存储和管理进程的优先级和执行时间等信息。
二、文件系统中的数据结构设计与实现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中用于管理和组织文件的一种机制。
为了高效地存储和操作文件,操作系统需要使用适当的数据结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用于文件系统的数据结构:1. 文件控制块(File Control Block,FCB)FCB存储了文件的各种属性和元数据信息,如文件名、大小、存储位置等。
通过合理设计FCB的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可以高效地管理和操作文件。
2. 目录结构目录结构用于组织和管理文件,包括文件的层次结构和相互关系。
非线性数据结构的实现与应用【邻接表,有向图,图的遍历】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非线性数据结构的实现与应用2021年12月28日一.实验目的1. 掌握基于邻接表存储结构的有向图的实现。
2. 掌握有向图的两类遍历算法。
3. 掌握有向图的拓扑排序算法。
二. 实验要求、内容1. 基于邻接表存储结构实现有向图的典型操作(构造、析构、增加顶点、删除顶点、增加弧、删除弧,查找一个顶点、判空、判满、图中顶点个数、邻接表中指定顶点的第一个邻接顶点、深度优先遍历、广度优先遍历),测试和调试程序。
2. 用递归方法实现有向图的拓扑排序算法,测试和调试程序。
3. 用栈实现有向图的拓扑排序算法,测试和调试程序。
4. 用队列实现有向图的拓扑排序算法,测试和调试程序。
5. 按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录制程序运行以及讲解程序的视频。
三.实验设备计算机、Windows 操作系统、C++语言集成开发环境。
四.实验原理(或程序框图)及步骤如下图所示,为图的存储方式,其中有两类结构体分别表示点和边,点结构体有两个指针,前者指向下一个节点,后者指向以该点为起点的第一条边。
而边节点则是由一个目标点节点指针和下一个边节点指针组成。
图中点节点将进行适当的删减,以便后续绘图。
下面将对几个重要的图操作进行讲解,其他较为简便的操作将不再赘述。
关于节点的插入:插入节点时分三种情况,分别是该节点存在、该图中没有节点该节点为首节点、该图中有节点插入要先查找插入位置。
如图为为插入节点的流程图及普通情况下的节点插入方式,且图中的点节点进行了缩减。
该实验的程序中在查找插入位置时通过两个指针copy和pre_copy分别记录第一个比待插数据大的或等于的节点及该节点的前一个节点。
在进行插入时仅考虑copy和pre_copy *nextVerte*pArdata inDegre outDegre processed的值即可判断不同插入情况。
后图中的插入为普通情况的插入,在插入时仅需使pre_copy节点的下一项节点指针指向新增节点然后让新增节点的下一节点指针指向copy指向的节点即可。
图数据结构的应用场景及算法
图数据结构的应用场景及算法图是一种重要的数据结构,它由节点(顶点)和边组成,用于描述事物之间的关系。
图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社交网络分析、路线规划、网络拓扑分析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图数据结构的应用场景及常用算法。
一、社交网络分析社交网络是图数据结构的典型应用场景之一。
在社交网络中,用户可以被看作是图中的节点,而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好友关系、关注关系)则可以被看作是图中的边。
通过图数据结构,我们可以分析社交网络中的用户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力较大的用户、发现社群结构等信息。
在社交网络分析中,常用的算法包括最短路径算法、最小生成树算法等。
二、路线规划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图数据结构被广泛应用于路线规划。
在地图中,道路可以被看作是图中的边,而交叉口或地点可以被看作是图中的节点。
通过图数据结构,我们可以实现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最短路径规划,以及考虑实时交通情况的路线规划。
常用的路线规划算法包括Dijkstra算法、A*算法等。
三、网络拓扑分析在计算机网络领域,图数据结构被用于描述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中的路由器、交换机可以被看作是图中的节点,而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被看作是图中的边。
通过图数据结构,我们可以进行网络拓扑分析,包括查找网络中的环路、计算网络中的最大流等。
常用的网络拓扑分析算法包括拓扑排序算法、最大流最小割算法等。
四、推荐系统在推荐系统中,图数据结构被用于描述用户与物品之间的关系。
用户和物品可以被看作是图中的节点,而用户对物品的行为(如购买、点击)可以被看作是图中的边。
通过图数据结构,我们可以实现基于用户行为的推荐算法,如基于图的随机游走算法、基于图的协同过滤算法等。
五、图算法除了上述应用场景外,图数据结构还有许多经典的算法,如深度优先搜索(DFS)、广度优先搜索(BFS)、最短路径算法(如Dijkstra算法、Floyd-Warshall算法)、最小生成树算法(如Prim算法、Kruskal算法)等。
octree八叉树数据结构原理与实现
octree⼋叉树数据结构原理与实现 通过雷达、激光扫描、⽴体摄像机等三维测量设备获取的点云数据,具有数据量⼤、分布不均匀等特点。
作为三维领域中⼀个重要的数据来源,点云数据主要是表征⽬标表⾯的海量点集合,并不具备传统⽹格数据的集合拓扑信息。
所以点云数据处理中最为核⼼的问题就是建⽴离散点间的拓扑关系,实现基于邻域关系的快速查找。
建⽴空间索引在点云数据处理中已被⼴泛应⽤,常见空间索引⼀般是⾃顶向下逐级划分空间的各种空间索引结构,⽐较有代表性的包括BSP树、 KD树、 KDB树、 R树、 R+树、 CELL树、四叉树和⼋叉树等索引结构,⽽在这些结构中KD树和⼋叉树在3D点云数据组织中应⽤较为⼴泛,PCL对上述两者进⾏了实现。
1、⼋叉树的描述 ⼋叉树结构是由 Hunter 博⼠于1978年⾸次提出的⼀种数据模型。
⼋叉树结构通过对三维空间的⼏何实体进⾏体元剖分,每个体元具有相同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通过循环递归的划分⽅法对⼤⼩为 (2n∗2n∗2n)(2n∗2n∗2n) 的三维空间的⼏何对象进⾏剖分,从⽽构成⼀个具有根节点的⽅向图。
在⼋叉树结构中如果被划分的体元具有相同的属性,则该体元构成⼀个叶节点;否则继续对该体元剖分成8个⼦⽴⽅体,依次递剖分,对于 (2n∗2n∗2n)(2n∗2n∗2n)⼤⼩的空间对象,最多剖分 nn 次,如下⽰意图所⽰。
⼋叉树结构⽰意图 ⼋叉树(Octree)是⼀种⽤于描述三维空间的状。
⼋叉树的每个节点表⽰⼀个正⽅体的体积元素,每个节点有⼋个⼦节点,这⼋个⼦节点所表⽰的体积元素加在⼀起就等于⽗节点的体积。
⼀般中⼼点作为节点的分叉中⼼。
⼋叉树若不为空树的话,树中任⼀节点的⼦节点恰好只会有⼋个,或零个,也就是⼦节点不会有0与8以外的数⽬。
⼋叉树叶⼦节点代表了分辨率最⾼的情况。
例如分辨率设成0.01m,那么每个叶⼦就是⼀个1cm见⽅的⼩⽅块。
那么,这要⽤来做什么?想象⼀个⽴⽅体,我们最少可以切成多少个相同等分的⼩⽴⽅体?答案就是8个。
2024版《数据结构图》ppt课件
良好的数据结构可以带来更高的运 行或存储效率,是算法设计的基础, 对程序设计的成败起到关键作用。
常见数据结构类型介绍
线性数据结构
如数组、链表、栈、队 列等,数据元素之间存
在一对一的关系。
树形数据结构
如二叉树、多叉树、森 林等,数据元素之间存
在一对多的关系。
图形数据结构
由顶点和边组成,数据 元素之间存在多对多的
队列定义、特点及应用场景
队列的特点 只能在队尾进行插入操作,队头进行删除操作。
队列是一种双端开口的线性结构。
队列定义、特点及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 操作系统的任务调度。 缓冲区的实现,如打印机缓冲区。
队列定义、特点及应用场景
广度优先搜索(BFS)。
消息队列和事件驱动模型。
串定义、基本操作及实现方法
最短路径问题 求解图中两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即路径上边 的权值之和最小。
3
算法介绍 Prim算法、Kruskal算法、Dijkstra算法、Floyd 算法等。
拓扑排序和关键路径问题探讨
拓扑排序
对有向无环图(DAG)进行排序, 使得对每一条有向边(u,v),均有
u在v之前。
关键路径问题
求解有向无环图中从源点到汇点 的最长路径,即关键路径,它决
遍历二叉树和线索二叉树
遍历二叉树
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遍历算 法可以采用递归或非递归方式实现。
VS
线索二叉树
利用二叉链表中的空指针来存放其前驱结 点和后继结点的信息,使得在遍历二叉树 时可以利用这些线索得到前驱和后继结点, 从而方便地遍历二叉树。
树、森林与二叉树转换技巧
树转换为二叉树
加线、去线、层次调整。将树中的每个结点的所有孩子结点用线连接起来,再去掉与原结点相连的线,最后 将整棵树的层次进行调整,使得每个结点的左子树为其第一个孩子,右子树为其兄弟结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7 无向图一、问题描述创建一个无向图,实现图的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等功能。
二、需求分析1、简述程序的基本功能本程序可以直接进行对图中元素的输入、输出、插入顶点、删除顶点、插入边、删除边、寻找邻接点以及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等功能。
2、输入的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提供了一个功能选择界面,可以输入0~9进行功能的选择。
3、输出的形式用户选择1选项时,程序会输出图的顶点数目和边的数目以及各条边顶点及权值;用户选择2选项时,程序会提示输入创建图的顶点数和边数,然后逐个输入顶点,以及各条边;用户选择3选项时,程序会提示输入顶点,然后输出该顶点的第一个邻接顶点;用户选择4选项时,程序会提示输入顶点以及当前的邻接顶点,然后输出该顶点的下一个邻接顶点;用户选择5选项时,程序会提示输入所要插入边的顶点以及权重;用户选择6选项时,程序会提示输入所要插入的顶点;用户选择7选项时,程序会提示输入所要删除的边的两个顶点;用户选择8选项时,程序会提示输入所要删除的顶点用户选择9选项时,程序提示输入遍历的起始顶点,然后输出深度遍历的结果;用户选择0选项时,程序提示输入遍历的起始顶点,然后输出广度遍历的结果;用户选择q选项时,程序结束。
4、测试数据要求1)、选择选项时,不论输入几个字符,只读取第一个字符;2)、选择选项时,输入的字符不能过多,若输入过多的字符就会出现异常;3)、输入顶点时,每个元素只能是一个字符,输入多个字符会出错;4)、在查找、插入、删除顶点或边时,会有容错提示;5)、在查找和删除顶点或边时,若没有此元素,会给出提示;三、概要设计1、抽象数据类型在该程序中,定义了一个类模板template class Graph,在该类中有*Vertices、**Edge、numEdges、numVertices 和maxVertices五个私有成员分别表示该类的顶点集、边集、现有边数、现有顶点数和顶点最大数目;自己定义了构造函数Graph(int size)和析构函数~Graph(),还有对图进行输入、输出、查找邻接点、插入顶点或边、删除顶点或边以及两种遍历等操作的函数;并在主函数中对该类模板进行实例化。
2、主程序流程及模块调用关系四、详细设计(要求主要变量和语句加注释)1、抽象数据类型的实现:Graph.h文件的实现:#include<iostream.h>#include"SeqQueue.h"const int maxWeight=100;template<class T,class E>class Graph{friend istream& operator>>(istream& in,Graph<T,E>&G);friend ostream& operator<<(ostream& out,Graph<T,E>&G);public:Graph(int size);~Graph();bool IsEmpty(){if(numEdges==0)return true;else return false;}bool IsFull(){if(numVertices==maxVertices*(maxVertices-1)/2)return true;else return false;}int NumberOfVertices(){return numVertices;}int NumberOfEdges(){return numEdges;}T getValue(int i){return i>=0&&i<=numVertices?Vertices[i]:NULL;}E getWeight(int v1,int v2){return v1!=-1&&v2!=-1?Edge[v1][v2]:0;}int getFirstNeighbor(int v);int getNextNeighbor(int v,int w);bool insertVertex(T vertex);bool insertEdges(int v1,int v2,E cost);bool removeVertex(int v);bool removeEdges(int v1,int v2);int getVertexPos(T vertex){for(int i=0;i<numVertices;i++)if(Vertices[i]==vertex)return i;return -1;}private:T *Vertices;E **Edge;int maxVertices;int numEdges;int numVertices;};template<class T,class E>Graph<T,E>::Graph(int size){int i;maxVertices=size;numEdges=0;numVertices=0;Vertices=new T[maxVertices];Edge=new E*[size];for(i=0;i<maxVertices;i++)Edge[i]=new E[size];for(i=0;i<maxVertices;i++)for(int j=0;j<maxVertices;j++)Edge[i][j]=(i==j)?0:maxWeight;}template<class T,class E>Graph<T,E>::~Graph(){delete []Vertices;for(int i=0;i<maxVertices;i++)delete[]Edge[i];delete []Edge;}template<class T,class E>int Graph<T,E>::getFirstNeighbor(int v){if(v!=-1){for(int vol=0;vol<numVertices;vol++)if(Edge[v][vol]>0&&Edge[v][vol]<maxWeight)return vol; }return -1;}template<class T,class E>int Graph<T,E>::getNextNeighbor(int v,int w){if(v!=-1&&w!=-1){for(int vol=w+1;vol<numVertices;vol++)if(Edge[v][vol]>0&&Edge[v][vol]<maxWeight)return vol;}return -1;}template<class T,class E>bool Graph<T,E>::insertVertex(T vertex){if(numVertices==maxVertices){cout<<"空间已满,插入顶点失败!"<<endl;return false;} else{for(int i=0;i<numVertices;i++)if(Vertices[i]==vertex){cout<<"已有此顶点,插入失败!"<<endl;return false;}}Vertices[numVertices++]=vertex;cout<<"插入成功!"<<endl;return true;}template<class T,class E>bool Graph<T,E>::removeVertex(int v){int i;if(v<0||v>numVertices){cout<<"无此顶点,删除失败!"<<endl;return false;}if(numVertices==1){cout<<"仅剩一个顶点,不能删除!"<<endl;return false;}Vertices[v]=Vertices[numVertices-1];for(i=0;i<numVertices;i++)if(Edge[i][v]>0&&Edge[i][v]<maxWeight)numEdges--;for(i=0;i<numVertices;i++)Edge[i][v]=Edge[i][numVertices];numVertices--;for(i=0;i<numVertices;i++)Edge[v][i]=Edge[numVertices][i];cout<<"删除顶点成功!"<<endl;return true;}template<class T,class E>bool Graph<T,E>::insertEdges(int v1,int v2,E cost){if(v1>-1&&v1<numVertices&&v2>-1&&v2<numVertices&&Edge[v1][v2]==maxWeight){Edge[v1][v2]=cost;Edge[v2][v1]=cost;numEdges++;cout<<"插入边成功!"<<endl;return true;}else {cout<<"顶点或权重出错,无法插入!"<<endl;return false;}}template<class T,class E>bool Graph<T,E>::removeEdges(int v1,int v2){if(v1>-1&&v1<numVertices&&v2>-1&&v2<numVertices&&Edge[v1][v2]>0&&Edge[v1][v2]<maxWeight) {Edge[v1][v2]=Edge[v2][v1]=maxWeight;numEdges--;cout<<"删除边成功!"<<endl;return true;}else {cout<<"顶点或权重出错,无法删除!"<<endl; return false;}}template<class T,class E>istream& operator>>(istream& in,Graph<T,E>&G){int i,j,k,m,n;T e1,e2;E weight;cout<<"输入顶点数和边数:";in>>n>>m;for(i=0;i<n;i++){cout<<"输入第"<<i+1<<"个顶点:";in>>e1;G.insertVertex(e1);}i=0;while(i<m){cout<<"输入第"<<i+1<<"条边的顶点及权重:";in>>e1>>e2>>weight;j=G.getV ertexPos(e1);k=G.getVertexPos(e2);if(j==-1||k==-1)cout<<"边两端点信息有误,重新输入!"<<endl;else{G.insertEdges(j,k,weight);i++;}}return in;}template<class T,class E>ostream& operator<<(ostream& out,Graph<T,E>&G){int i,j,m,n;T e1,e2;E w;n=G.NumberOfVertices();m=G.NumberOfEdges();out<<n<<","<<m<<endl;for(i=0;i<n;i++)for(j=i;j<n;j++){w=G.getWeight(i,j);if(w>0&&w<maxWeight){e1=G.getValue(i);e2=G.getValue(j);out<<"("<<e1<<","<<e2<<","<<w<<")"<<endl;}}return out;}template<class T,class E>void DFS(Graph<T,E>&G,T&v){int i,loc,n=G.NumberOfVertices();bool *visited=new bool[n];for(i=0;i<n;i++)visited[i]=false;loc=G.getVertexPos(v);DFS(G,loc,visited);delete[]visited;}template<class T,class E>void DFS(Graph<T,E>&G,int v,bool visited[]) {cout<<G.getValue(v);visited[v]=true;int w=G.getFirstNeighbor(v);while(w!=-1){if(visited[w]!=true)DFS(G,w,visited);w=G.getNextNeighbor(v,w);}}template<class T,class E>void BFS(Graph<T,E>&G,T&v){int i,w,loc,n=G.NumberOfVertices();bool *visited=new bool[n];for(i=0;i<n;i++)visited[i]=false;loc=G.getVertexPos(v);cout<<G.getValue(loc);visited[loc]=true;SeqQueue<int>Q(n);Q.EnQueue(loc);while(!Q.IsEmpty()){Q.DeQueue(loc);w=G.getFirstNeighbor(loc);while(w!=-1){if(visited[w]!=true){cout<<G.getValue(w);visited[w]=true;Q.EnQueue(w);}w=G.getNextNeighbor(loc,w);}}delete[]visited;}2、现所用到的顺序表SeqQueue.h实现#include<iostream.h>template<class R>class SeqQueue{public:SeqQueue(int max);~SeqQueue(){delete[]m_element;};bool EnQueue(R x);bool DeQueue(R &x);bool IsEmpty(){return length==0?true:false;};bool IsFull(){return length==maxsize?true:false;};private:int length,maxsize,first;R *m_element;};template<class R>SeqQueue<R>::SeqQueue(int max=0){first=0;maxsize=max;length=0;m_element=new R[max];}template<class R>bool SeqQueue<R>::EnQueue(R x){if(IsFull())return false;m_element[(first+length)%maxsize]=x;length++;return true;}template<class R>bool SeqQueue<R>::DeQueue(R &x){if(IsEmpty())return false;x=m_element[first];first=(first+1)%maxsize;length--;return true;}3、主程序的实现#include<iostream.h>#include "Graph.h"void main(){char i[20];bool flag=true;int num=20,cost=2,m,n;Graph <char,int> G1(num);char v,w,v1,v2;while(flag){cout<<endl;cout<<"*********************************************************"<<endl;cout<<" 1 输出无向图 2 输入无向图"<<endl;cout<<" 3 顶点的第一个邻接顶点 4 顶点的下一个邻接顶点"<<endl;cout<<" 5 插入边 6 插入顶点"<<endl;cout<<" 7 删除边8 删除顶点"<<endl;cout<<" 9 深度遍历0 广度遍历"<<endl;cout<<" q 退出"<<endl;cout<<"*********************************************************"<<endl<<endl;cout<<"请输入选择: ";cin>>i;switch(i[0]){case '1':cout<<G1;break;case '2':cin>>G1;break;case '3':cout<<"顶点: ";cin>>v;m=G1.getVertexPos(v);n=G1.getFirstNeighbor(m);if(n==-1)cout<<"该顶点无邻接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