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汤的标准配方
四逆汤的标准配方

四逆汤的标准配方
中国古代的药膳文化极尽深长,其中的四逆汤可谓久负盛名。
四逆汤是一种中草药复方、温补性调养性的汤剂,广泛用于疏补肝肾,健脾益胃,温中安神,发汗解表,缓淡湿热,活血脉等症状,有防治湿热病症和调补五脏六腑等作用,常被称为“老中医的最好良药”。
四逆汤的标准配方是:熟地黄、熟黄芩、熟白术、黄芪、当归、党参、白芍、桂枝、生薏仁、武麻、川芎、泽泻各15克,枸杞子30克,橘络15克,桑叶10克。
四逆汤的具体制作也很重要,首先将上述药物全部洗净,放入锅内,加入几升冷水,均匀搅拌;然后以小火煎熬,每20分钟内加一次水,煮至药物汤汁再次烧开;最后将熬煮至糊状即可食用,或加入少许蜂蜜调味后即可服用。
作为一种补药,四逆汤的功效是非常显著的,能够有效预防各种湿热病症、头痛、失眠、乏力等。
此外,它还具有消炎、止吐、抗锁骨病及调节免疫等作用,是中医的不可替代的经典药物。
四逆汤标准配方

四逆汤标准配方一、概述四逆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适用于寒邪侵袭引起的寒证,如寒疟、寒伤等。
其配方中主要包括四味药物,分别是附子、干姜、大枣和甘草。
下面将详细介绍四逆汤的标准配方以及各味药物的功效和使用方法。
二、配方四逆汤的标准配方如下:•附子 6克•干姜 10克•大枣 10克•甘草 6克三、各味药物的功效1. 附子•性味:辛、热、有毒。
•归经:归心、脾、肾经。
•功效:温经散寒,回阳救脱,安胎固脱。
•用法用量:可入煎剂、丸剂、散剂等,一般用量为3-9克。
研末可膏敷。
2. 干姜•性味:辛、热。
•归经:归肺、脾、心经。
•功效: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散痰止咳。
•用法用量:可入煎剂、丸剂、散剂等,一般用量为3-10克。
生用更温而辛烈,生用更辛而不温。
3. 大枣•性味:甘、温。
•归经:归脾、心、脏经。
•功效:益气补中,养血安神。
•用法用量:可入煎剂、丸剂、散剂等,一般用量为3-15克。
炙用更温而补,生用更补而温。
4. 甘草•性味:甘、平。
•归经:归脾、肺、心、胃经。
•功效:和中调味,解毒利咽。
•用法用量:可入煎剂、丸剂、散剂等,一般用量为1-3克。
炙用更平和而补,生用更补而凉。
四、使用方法1.取附子、干姜、大枣和甘草各按照标准配方的用量,洗净备用。
2.在煎药专用锅中放入足够的清水,将附子、干姜、大枣放入锅中,用中火煎煮30分钟。
3.将甘草煮沸后加入锅中,再煮15分钟。
4.煎煮完成后,将药渣滤出,取汤液冷却至适合温度。
5.根据需要,可以口服或外用四逆汤。
五、注意事项1.四逆汤具有辛热的性质,对于阳虚内寒、气血亏虚等人不宜使用。
2.使用四逆汤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避免过量或滥用。
3.孕妇、哺乳期妇女、幼儿和老人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在使用四逆汤时如出现过敏、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5.使用四逆汤期间应注意保持温暖,避免受凉。
总结四逆汤是一种具有温阳散寒作用的中药方剂,其标准配方包括附子、干姜、大枣和甘草。
四逆汤医方-精品

四逆汤医方功能:阴证厥逆出典:伤寒论组成:干姜、甘草、附子。
主治:(1)治三阴伤寒[1],身痛腹痛,下利清毂,恶寒不渴,四肢厥冷。
(伤寒,太阴厥阴篇)(2)或反不恶寒,面赤烦燥,里寒外热,或干呕,或咽痛,脉沉,微细欲绝[2]o(伤寒,太阴、厥阴篇)制服法:冷服。
方义:足少阴肾经药。
(1)寒淫于内,治以甘热,故以姜附大热之剂,伸发阳气,表散寒邪[5]。
⑵甘草亦补中散寒之品,又以缓姜附之上僭也⑹。
(3)必冷服者,寒盛于中,热饮则格拒不纳。
(4)经所谓热因寒用,又曰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是也[7]。
加减法:⑴面赤者,格阳于上也:加逐九宣检核-83-1)以通阳[3]o⑵腹痛者,真阴不足也:加芍药以敛阴。
⑶咽痛,阴气上结也:加桔梗以利咽。
(4)利止,脉不出:加人参以助阳补气血。
(5)呕吐:加生姜以散逆气[4]。
加减方:⑴戊附汤:加白Jit、大枣。
治风湿相搏,身体烦疼, 及中寒发厥心痛。
(金匮)⑵干姜附子汤:除甘草。
治下后复汗,昼燥夜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沈微,无大热者⑻;又治中寒厥逆,眩仆无汗, 或自汗淋漓[9],及外热烦燥,阴盛格阳[10]。
(伤寒,太阳下篇)(3)姜附归桂汤[11]:姜附汤加当归、肉桂、入蜜和服。
(4)姜附归桂参甘汤:前方再加人参、甘草,加姜煎[12]o(5)白通汤[13]:除甘草,力口四茎。
(伤寒少阴篇)(治少阴病下利脉微者。
)(6)白通君人尿猪胆汁汤:白通汤再加人尿、猪胆汁汤、(伤寒,少阴篇)(7)四逆加人参汤:加人参.治恶寒,脉微复利,利止亡血[14]。
⑻茯苓四逆汤:加人参、茯苓。
治汗下后病不解而烦燥者[15]。
(伤寒,太阳下篇)⑼芍药甘草附子汤:除干姜加芍药。
治伤寒发汗不解。
反恶寒者,阳虚故也[16]。
(伤寒中篇)(10)甘草干姜汤:除附子,用干姜。
治伤寒脉浮,自汗,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
用桂枝汤误攻其表,得之便厥, 咽中干,烦燥吐逆,与此汤以复其阳[17]。
右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汤以和其阴,其脚即伸,芍药甘草各四两。
四逆汤组成

四逆汤组成四逆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由人参、甘草、生姜、大枣四味中药组成。
它是民间常用的一味方剂,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下面将详细介绍四逆汤的药物成分、功效与作用、疗效与应用以及注意事项,以便读者了解其相关信息。
一、药物成分:四逆汤的主要药物成分包括人参、甘草、生姜和大枣。
人参为四逆汤的主药,具有补气、养阴、安神等作用;甘草为辅助药,具有和中、补脾胃的作用;生姜为佐药,具有温经散寒、散寒止呕的作用;大枣为使药,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等作用。
这四味中药相互配伍,起到补气益体、调理脾胃、温经散寒的功效。
二、功效与作用:四逆汤的主要功效与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 补气养阴:人参具有益气养阴的作用,能够调理体内气血失衡、气阴两亏的情况,达到补益身体的功效。
2. 温经散寒:生姜能够温经散寒,有助于驱散体内的寒邪,排除寒湿困阻,改善寒凝现象。
3. 补中益气:大枣能够补中益气,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增加脾胃的消化功能,达到健脾养胃的效果。
4. 安神止血:人参和大枣具有安神、养血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失眠、心悸等神经衰弱症状,同时也有一定的止血作用。
三、疗效与应用:四逆汤主要用于寒证引起的病症,如寒痹、阳痿、寒泄等。
具体的应用病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寒痹症:四逆汤可以改善寒湿困阻引起的关节疼痛、僵硬的症状,具有一定的舒筋活血作用。
2. 阳痿症:四逆汤能够改善阳气不足、肾阳虚弱引起的阳痿、不举等男性性功能障碍症状。
3. 寒泄症:四逆汤能够增加脾胃的消化功能,改善寒湿困阻引起的腹泻、泄泻等症状。
4. 妇科病症:四逆汤可以改善妇女因寒凝血瘀引起的痛经、月经不调等问题。
四、注意事项:使用四逆汤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禁忌病人:四逆汤具有温热的性质,不适合于热症、实热、发热病人使用,以免加重病情。
2. 用量控制:四逆汤的用量需要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调整,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剂量过大或过小导致药物失效或药物毒副作用。
四逆汤正宗配方方剂【正宗配方组成剂量】附...

四逆汤正宗配方方剂【正宗配方组成剂量】附...四逆汤正宗配方方剂【正宗配方组成剂量】附子5~10克(生),干姜9克,炙甘草6克。
【用法用量】附子先煎1小时,再加其他药物同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方歌速记歌诀】四逆汤用附草姜,四肢厥逆急煎尝,吐泻腹痛脉沉细,回阳救逆用此方。
【功用】温阳逐寒,回阳救逆。
【主治】少阴病。
证见四肢厥逆,恶寒倦卧,呕吐不渴,下利腹痛,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细。
或太阳病误汗亡阳,而见四肢厥逆,面色苍白,脉微细者。
【加减】寒气盛者,重用附子、干姜;体虚脉弱者,加红参(党参)、黄芪;脾气不足者,加焦白术、炒山药;腰痛者,加桑寄生、杜仲;下肢浮肿、小便少者,加莲皮、茯苓、泽泻。
【方论】本方所治系寒邪深入少阴所致的寒厥证。
方名四逆汤,逆,有违逆之意;四逆,指四肢自指(趾)端向上逆冷,直至肘膝以上。
四肢为诸阳之本,三阴三阳之脉相接于手足。
一旦阳衰阴盛,少阴枢机不利,阳气不达于四肢,则形成四肢厥逆之侯。
本方解四肢逆厥,使阳气疏展而达四肢,故名四逆汤。
方中附子为大辛大热之品,为补益先天命门真火之第一要品,能通行十二经脉,迅达内外以温肾壮阳,祛寒救逆,为君药。
钱潢日:附子辛热,直走下焦,大补命门之真阳,故能治下焦逆上之寒邪,助清阳之升发而腾达于四肢,则阳回气暖而四肢无厥逆之患矣(《伤寒厥源集》卷四)。
干姜为臣药,温中焦之阳而除里寒,助附子伸发阳气。
《本经疏证》卷十说:附子以走下、干姜以守中,有姜无附,难收斩将夺旗之功,有附无姜,难取坚壁不动之效。
附、姜同用,可温壮脾肾之阳,祛寒救逆。
但二药过于温燥,恐伤阴液,因而以炙甘草为佐,调和诸药,以制约附、姜大辛大热之品劫伤阴液之弊。
此外甘草配干姜又可温健脾阳。
脾阳得健,则水谷运化正常。
如此则脾肾之阳得补,先后天相互滋助,以建回阳救逆之功。
若服药后呕吐,可用冷服法。
此即《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谓气反者……温寒以热,凉而行之之法。
本方配伍特点,主要取功专力强的大辛大热之品相须为用,以加强破阴复阳之力,配伍甘温益气之药,既能解毒,又缓其过于辛热之性。
当归四逆汤标准配方

当归四逆汤标准配方当归四逆汤是一种具有温经散寒、祛风止痛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因寒邪侵袭而引起的腹痛、呕吐、泄泻等症状。
它由党参、白术、甘草、干姜、当归等中药组成,具有温中散寒、祛风止痛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当归四逆汤的标准配方。
【组成】。
党参 9克,白术 9克,甘草 6克,干姜 6克,当归 6克。
【制法】。
将以上药物共研细末,每次取药10克,加水煎煮,分两次服。
【功效】。
当归四逆汤主要用于治疗因寒邪侵袭而引起的腹痛、呕吐、泄泻等症状。
其功效为温中散寒、祛风止痛。
【适应症】。
1. 腹痛,用于因寒邪侵袭导致的腹痛,疼痛缓解后加重,腹部畏寒,喜热,脉浮紧等症状。
2. 呕吐,用于因胃寒引起的呕吐,呕吐清水,畏寒,腹痛等症状。
3. 泄泻,用于因肠寒引起的泄泻,大便清稀,腹痛缓解后加重,畏寒,腹部隐痛等症状。
【不适应症】。
1. 不宜用于外感风寒证未解时,或因外感风寒证引起的腹痛、呕吐、泄泻。
2. 不宜用于阴虚发热、阳明实热证、湿热蕴结证等症状。
【用法用量】。
将以上药物共研细末,每次取药10克,加水煎煮,分两次服。
【注意事项】。
1. 用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食物,忌烟酒刺激。
2. 孕妇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
1. 当归四逆汤不宜与寒凉药同用,以免相互抵消,影响疗效。
2. 当归四逆汤不宜与酒同用,以免影响药效。
【不良反应】。
1. 偶见轻度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
2. 长期大剂量应用可引起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
【存储】。
密封,阴凉处保存。
【包装】。
铝塑复合袋包装。
【有效期】。
24个月。
【执行标准】。
《中国药典》2020年版。
【文献资料】。
1. 《本草纲目》。
2. 《伤寒论》。
当归四逆汤标准配方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使用中药治疗疾病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忌自行用药。
祝大家身体健康!。
四逆汤标准配方

四逆汤标准配方
四逆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寒证引起的症状,如寒战发热、肢体冰冷等。
四逆汤的配方十分经典,下面将详细介
绍四逆汤的标准配方和药物功效。
四逆汤的标准配方包括,人参、干姜、炙甘草、大枣。
这四味
药物搭配使用,能够有效地温阳散寒,治疗寒证引起的症状。
首先是人参,人参性温味甘,具有补气养血、益气健脾的功效。
在四逆汤中,人参的作用是补益正气,增强体质,从而提高人体抵
抗寒邪的能力。
其次是干姜,干姜性辛温,具有温中散寒、解表散寒的功效。
在四逆汤中,干姜起着温阳散寒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驱散体表的寒邪,缓解寒证引起的症状。
再者是炙甘草,炙甘草性平味甘,具有益气和中、缓急止痛的
功效。
在四逆汤中,炙甘草的作用是调和药性,增强药物的功效,
同时也能够缓解寒证引起的不适感。
最后是大枣,大枣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
在四逆汤中,大枣的作用是补益脾胃,增强体质,同时也能够调和
药物的性味,增强四逆汤的疗效。
四逆汤的标准配方经过千百年的临床实践验证,具有温阳散寒、益气健脾的功效,适用于寒证引起的症状,如寒战发热、肢体冰冷等。
在使用四逆汤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情况进行调配,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总之,四逆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其标准配方包括人参、
干姜、炙甘草、大枣,这四味药物搭配使用,能够有效地治疗寒证
引起的症状。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配,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希望本文能够对四逆汤的标准配方有所了解,并在临床实践中发挥作用。
四逆汤标准配方

四逆汤标准配方
四逆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寒邪引起的四肢厥冷、脉迟等症状。
四逆汤的标准配方包括以下药材,干姜9克、炮姜3克、附子3克、甘草6克。
这些药材具有温阳散寒、温经止痛、祛风散寒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寒邪引起的症状,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首先,干姜是四逆汤的主要药材之一,具有温阳散寒、温经止痛的功效。
干姜
能够温暖体表,散寒解表,对于因寒邪引起的四肢厥冷、脉迟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其次,炮姜也是四逆汤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温阳散寒的功效,有助于加强四逆汤的温热作用。
附子是四逆汤中的另一重要药材,主要功效是温阳散寒、祛风散寒,对于因痹寒引起的疼痛、拘挛等症状有显著的疗效。
最后,甘草是四逆汤的辅料,具有调和药性、增加药味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四逆汤的疗效。
四逆汤标准配方的药材搭配合理,药性相辅相成,能够充分发挥各药材的功效,对于治疗寒邪引起的症状具有显著的疗效。
在使用四逆汤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来确定用药剂量和疗程,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同时,四逆汤属于温热类药物,对于阳虚体质的患者应慎重使用,避免加重病情。
总之,四逆汤标准配方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对于治疗寒邪引起的四肢厥冷、脉迟等症状具有显著的疗效。
在使用四逆汤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用药剂量和疗程,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同时,患者在服用四逆汤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食物,保持充足的休息,有助于加快康复。
希望患者能够根据医嘱正确使用四逆汤,早日康复。
跟大师学经方之四逆汤

跟大师学经方之四逆汤
【方名】:四逆汤。
【组成】:甘草炙,二两(6克)干姜一两半(4.5克)附子生用,破八片,一枚(5克)。
【功效】:温里壮阳,回阳救逆。
【适应证】少阴阳虚阴寒证:四肢厥逆,恶寒蜷卧,腹痛,下利清谷,呕吐而渴,神衰欲寐,心悸征神,舌淡苔薄白,脉微欲绝。
【仲景条文】: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92)
【解读条文】病人有发热,头痛,脉不是浮而是沉,若用治表药后表证仍在,此虽有身体疼痛不体,但以里证为主,其治应急救于里,可选用四逆汤。
【用药要点】方中附子温壮阳气。
干姜温暖脾胃,生化气血,助阳化生。
甘草补益中气,与温热药相用,益气化阳补阳,制温热药而不燥化。
【药理作用】四逆汤具有强心作用: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体克动物血压回升前微血管血流:保护心肌作用:消除自由基作用;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性效应:增强免疫功能作用:对抗免疫抑制:能显著提高正常大鼠血清lgG水平;抗体克作用:具有显著提高氢化可的松造成的1gG下降:对心率有双向调节作用,并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有催眠作用,镇痛作用,抗炎作用,降温作用,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作用等。
中医《方剂学》温里剂(回阳救逆)——四逆汤(《伤寒论》)

中医《方剂学》温里剂(回阳救逆)——四逆汤(《伤寒论》)一、组成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5~10克)、干姜一两半(6~9克)、甘草,二两(6克)。
二、用法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三合,去滓,分温再服。
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现代用法:附子先煎一小时,再加余药同煎,取汁温服)。
三、歌括1.四逆汤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尝;腹痛吐泻脉沉细,急投此方可回阳。
2.通脉四逆汤倍加干姜名通脉,温阳守中血脉畅。
3.四逆加人参汤人参加入四逆内,益气固脱效非常。
4.白通汤四逆加葱去甘草,方名白通擅通阳。
5.白通加猪胆汁汤白通再把胆尿配,阴盛格阳不二方。
6.参附汤又有参附合为剂,回阳救脱挽危亡。
四、功用回阳救逆。
五、主治1.少阴病。
症见四肢厥逆,恶寒踡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象微细。
2.太阳病误汗亡阳。
六、方解本方为回阳救逆之代表方剂。
《素问·厥论》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
病至寒邪深入少阴,肾中阳气衰微,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故外则四肢厥逆,恶寒踡卧,神疲欲寐;内则呕吐不渴,腹痛下利。
舌苔白滑,脉象微细,是不仅肾阳衰微,而且心脾之阳气亦衰,阴寒独盛之危候。
此时非大剂辛热不足以回阳破阴而救逆。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
”“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苦甘以咸泻之。
”所以用大辛大热之附子为君药。
附子纯阳有毒,为补益先天命门真火之第一要剂,通行十二经,生用尤能迅达内外以温阳逐寒。
干姜温中焦之阳而除里寒,助附子伸发阳气,为臣药。
生附子有大毒,与干姜同用,其性峻烈,故又用益气温中之甘草为佐药,既能解毒,又能缓姜、附辛烈之性,合而回阳救逆,又不致有暴散之虞,故方名“四逆。
若服药呕吐,可用冷服法,即《素问·五常政大论》“气反者,…治寒以热,凉而行之”之意。
七、附方及方论1.四逆加人参汤(《伤寒论》):即四逆汤加人参一两(3克,另煎兑入)。
经方:四逆汤(回阳救逆)

经方:四逆汤(回阳救逆)四逆汤【原文】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又名】回阳汤【作者】张仲景【出自】《伤寒论》【经典回顾】1、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伤寒)2、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伤寒)3、病发热头痛,身体疼痛,若汗之,不差,脉反沉,当救其里,宜四逆汤。
(伤寒)4、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
(伤寒)5、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伤寒)6、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饮实,不可下也,当吐之。
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急温之,宜四逆汤。
(伤寒)7、大汗出,热不去,四肢疼而拘急,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伤寒)8、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伤寒)9、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伤寒)10、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伤寒)11、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伤寒)12、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金匮)13、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
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麻黄汤。
(金匮)【组成】甘草姜附子【方解】1、生附子对里寒,它不走表。
很多癌症时会用到生附子;炮附子治表虚。
【禁忌】1、四逆汤证的血虚、阴虚不能加生地或麦门冬。
只能加人参。
【应用】四种用四逆汤的外证:1、骨节身体疼痛。
2、四肢厥逆,手脚冰冷。
3、小便清利,白白的没有颜色温度。
4、下利清谷,吃到什么就拉什么,肠胃完全不会吸收,没有蠕动。
当归四逆汤标准配方

当归四逆汤标准配方
当归四逆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寒证引起的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它的配方是由不同的草药组成,通过合理的配比和煎煮方法,发挥其最佳的药效。
下面将介绍当归四逆汤的标准配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当归四逆汤的主要成分是当归、干姜、甘草和生姜。
当归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功效,干姜能温中散寒、止呕止泻,甘草有益气养血、缓急止痛的作用,生姜能温中止呕、解表散寒。
这四味药物相互配伍,能够协同作用,增强疗效。
其次,当归四逆汤的配方比例为当归15克,干姜9克,甘草6克,生姜6克。
在煎煮时,首先将药材清洗干净,加入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然后改用小火煎煮30分钟左右,直至药液煎至一半左右。
最后,滤去药渣,取得药液即为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主要适用于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尤其适合于因寒邪侵袭引起的病症。
在临床应用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调整,以求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当归四逆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其配方比例和煎煮方法都有一定的标准,能够发挥其最佳的药效。
在使用时,需要严格按照配方和方法进行操作,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希望大家在了解当归四逆汤的配方后,能够在临床实践中正确使用,为患者的健康带来更多的帮助。
《伤寒论》名方四逆汤原文及释义

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方剂组成】炙甘草9 克,干姜8 克,附子(生用)6 克【用法】水煎温服。
强人可酌增姜附量。
【方解】此即甘草干姜与干姜附子汤的合方,故治二方的合并证。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伤寒论》第29 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
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注解:见甘草干姜汤方证。
《伤寒论》第92 条: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
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
注解:病发热,头痛,脉反沉,为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若不差,即指服过麻黄附子细辛汤后,若脉沉不解而身疼痛者,此是虚寒在里、血气外郁的证候,故宜四逆汤以救其里。
按:本条所述的身体疼痛,纯由于里气不振、血气外郁所致,已无关于表证,故谓当救其里,宜四逆汤。
《伤寒论》第225 条: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注解:脉浮而迟,为表热里寒之应,今下利清谷,为寒极于里虚热外浮可知。
故宜四逆汤主之。
《伤寒论》第323 条: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注解:脉沉为里虚寒,少阴病见此脉,虽有表证亦宜四逆汤急温其里,缓则吐利厥逆等险恶证候随之而来。
《伤寒论》第324 条: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
注解:见瓜蒂散方。
《伤寒论》第353 条: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注解:大汗出,为精气亡于外。
热不去,为邪反留于内。
腹内拘急,津虚并复有寒,四肢疼痛,外邪亦兼血郁,中气沉衰。
因又下利,阳去入阴,故厥逆而恶寒,则宜四逆汤主之。
按:大汗出而热不去,已是精却邪胜之象,又复下利以至厥逆,胃气已极沉衰。
四逆汤标准配方

四逆汤标准配方亲宝育儿说04-03 00:00听声音1四逆汤标准配方《伤寒论》四逆汤配方组成:炙甘草二两(6g)、干姜一两半(6g)、附子一枚(15g)生用去皮破八片用法: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现代用法:水煎服)。
当归四逆汤配方组成:当归三两(12g) 、桂枝三两(9g)、去皮芍药三两(9g)、细辛三两(3g)、甘草二两(6g)、炙通草二两(6g) 、大枣二十五枚(8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日三服。
人参四逆汤配方组成:炙甘草二两(6g) 、附子一枚15g( 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一两半(9g) 、人参一两(6g)用法: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
分温再服。
听声音2四逆汤的临床应用1、急性肠胃炎急性肠胃炎,古称霍乱,不论真假霍乱,吐泻脱水,四肢厥逆,阳气暴脱,脉沉微者,即施以四逆汤1剂,服后约1小时,呕泄即止,少进热食而安睡,次日患者可恢复正常。
2、虚寒腹泻诊见四肢厥冷、汗出,脉微欲绝者,治与四逆汤,令服3剂,服后能自觉腹中舒适,泄泻减少。
继服理中丸,2次/日,1丸/次,连服1—2剂即可告愈。
3、重型传染性黄疸肝炎根据中医辨证,确诊为阴黄的重型黄疸肝炎,用四逆汤加味治疗,效果显著。
方药:附子9g,甘草6g,干姜6g,茵陈20g,人参5g,1剂/日,水煎分2次服。
一般服20~30剂可获痊愈。
未发现不良反应。
4、麻疹逆证据报道,用四逆汤加减,治疗属真阳不足、正不胜邪而至麻疹内陷的患者,能回阳救逆,使体温上升,疹点变为红活,继而用清透之品治愈。
5、胃下垂中医认为,胃下垂多由中焦虚寒所致,故用“虚则补之”、“寒者温之”的方法进行治疗。
有人以四逆汤为主方,根据具体病隋加减治疗胃下垂,经服药10—20天,结果患者腹痛、腹胀、嗳气等主要症状均显著改善或消失。
6、放射性白细胞减少症四逆汤加入参、黄芪、枸杞子治疗放射性白细胞减少症,取得明显效果。
伤寒论四逆汤标准配方

伤寒论四逆汤标准配方一、配方组成四逆汤主要由附子、干姜、甘草、大枣组成。
•附子:30克•干姜:9克•甘草:6克•大枣:3枚二、药性功效四逆汤是伤寒论中的重要方剂之一,主要用于治疗伤寒病初期,外感风寒,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等症状。
1.附子:味辛、咸,性热,有温经散寒、解毒开关的功效,用于治疗伤寒病初起的表热表寒证。
2.干姜:味辛,性温,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的作用,能够协助附子发汗解表。
3.甘草:味甘、苦,性平,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的作用,用于调和方剂的药性。
4.大枣:味甘,性温,有益中和胃、养血安神的功效,用以加强四逆汤的调和作用。
三、用药说明1.本方适用于伤寒病初起,外感风寒,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等症状者。
2.患者在服用四逆汤期间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引发症状加重。
3.对于体质虚弱、脘腹不实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四逆汤,避免导致脘腹不适加重。
4.本方剂药性辛温较重,禁忌于阳明气盛、湿热病及阴虚发热者。
四、服用方法1.将以上药材放入药杯中,加入适量清水浸泡片刻。
2.加热至沸腾,改小火煎煮30分钟至颜色变化。
3.滤去渣渣,分两次服用,每次服用药液的一半。
五、注意事项1.患者在饮食方面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之物,以免影响药效。
2.患者在药物使用期间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有利于康复。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四逆汤的配方组成、药性功效、用药说明、服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在使用四逆汤时,患者应遵医嘱用药,同时注意药物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四逆汤标准配方

四逆汤标准配方处方一四逆汤的标准配方附子(制) 300g干姜200g甘草(蜜炙)300g四逆汤的做法以上三味,附子、甘草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
干姜通水蒸气蒸镏提取挥发油,另器保存,姜渣再加水煎煮1小时,煎液与蒸镏分离挥发油的溶液合并,滤过,再与附子、甘草的煎液合并,浓缩至约400ml ,放冷,加乙醇1200ml,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减压浓缩成稠膏状,加水适量稀释,冷藏24 小时,滤过,加单糖浆300ml、防腐剂适量与上述挥发油,再加水至1000ml,搅匀,灌装,熔封,即得。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20ml,一日3次,或遵医嘱。
处方二四逆汤的组成:甘草2两(炙),干姜1两半,附子1枚(生用,去皮,破8片)。
功效:温中祛寒,回阳救逆。
主治:伤寒太阳病误汗伤阳,及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病、霍乱病等症见四肢厥逆,恶寒蜷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欲绝者,以及瘟疫、疟疾、厥证、脱证、痛证见有上述症状,属阴证者。
现常用于心肌梗塞、心衰、急慢性胃肠炎吐泻过多,各种高热大汗所致之虚脱,各种因素所致的休克等属于阳衰阴盛者。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1升2合,去滓,分温再服。
强人可大附子1枚,干姜3两。
用药禁忌:血虚寒滞之厥逆非本方所宜,热厥禁用。
处方三组成:山茱萸1两,细辛1两,干姜(炙)1两,甘草3两(炙),麦门冬1升(去心)。
主治:卒中风不能言,厥逆无脉,手足拘急。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2升,分为4服。
制备方法:上切。
用药禁忌:忌海藻,菘菜、生葱、韭菜。
处方四组成:干姜半两(炮裂,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桂心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术半两,当归(锉,微炒)半两。
主治:阴毒伤寒,脉候沉细,四肢逆冷,烦躁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频服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上为粗散。
处方五组成:干姜3分(炮裂,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四逆汤--回阳救逆

四逆汤--回阳救逆四逆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炙甘草6—12g 制附子9—15g 干姜4.5—9g 上3味,以水600ml,煮取240ml,去滓,分温再服,体壮者,制附子可用至15g,干姜用至9g。
(功效)回阳救逆。
(主治] 主证:脉微细(沉迟或沉弱),面色赤,但欲寐,神情萎靡9 四末厥冷,下利清谷,呕吐,无热恶寒,或大汗,或有微热,热留恋不已,小便清白或清长,舌质淡,苔白滑。
副证:四肢挛急,身体疼痛,腹中拘急,或腹胀满,口不渴或渴而喜热饮,脉浮迟.(临证加减)1.胃阳不足,下焦虚寒:常见胃脘冷痛,喜温喜按,寒气上逆,呃逆频作,寒甚则剧痛难忍,面色苍白,神倦乏力,四肢不温,便溏,食欲不振,苔白润,舌质淡,脉细弱。
本方加吴茱萸、草豆蔻、怀山药、党参、高良姜、苏梗,以温中止呃.2.滑精:梦遗滑精时发,面色萎黄不华,全身倦怠,头晕耳鸣,四肢欠温,纳少,苔白舌质淡水滑,脉沉细或细弱.本方加金樱子、益智仁、菟丝子、刺猬皮龙眼肉或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之。
3.肾阳虚衰,肾不纳气:下焦肾气不足,肺失肃降,摄纳无权,咳喘不得卧,咳吐白痰清稀,面目微肿,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本方加五味子、补骨脂、细辛、或合金匮肾气丸治之。
4.脾肾阳虚:水肿腰腹以下为甚,反复不愈,两足内踝尤剧,阴囊湿冷,怯寒肢重,小溲量少色清,苔白薄,质淡,脉沉细.本方加车前子、肉桂、怀山药、白术、泽泻或合济肾气丸治之。
5.寒痹:肢体关节疼痛时作,遇寒尤甚,得温则缓,昼轻夜重,关节伸屈不利,苔白舌质淡,脉沉弦。
本方加桂枝、桑寄生、秦艽、羌活、独活、防风、细辛、鸡血藤或合乌头汤治之。
6。
风湿性关节炎:症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关节不能伸屈,恶风寒,舌淡,苔白,脉沉弦。
本方加老鹳草、鸡血藤、薏苡仁、海风藤、白术,以健脾利湿,温经通脉.7。
脾虚胃寒久痛不愈者,加良姜、荜茇、台乌药、砂仁、郁金、香附。
8。
脾肾阳虚,膀胱气化不利者,与五苓散合方治之.9.风寒湿痹,有肾阳不足者,合独活寄生汤治之。
四逆汤的标准配方

四逆汤标准配方处方一四逆汤的标准配方附子(制) 300g 干姜200g 甘草(蜜炙) 300g四逆汤的做法以上三味,附子、甘草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
干姜通水蒸气蒸镏提取挥发油,另器保存,姜渣再加水煎煮1小时,煎液与蒸镏分离挥发油的溶液合并,滤过,再与附子、甘草的煎液合并,浓缩至约400ml ,放冷,加乙醇1200ml,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减压浓缩成稠膏状,加水适量稀释,冷藏24 小时,滤过,加单糖浆300ml、防腐剂适量与上述挥发油,再加水至1000ml,搅匀,灌装,熔封,即得。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20ml,一日3次,或遵医嘱。
处方二四逆汤的组成:甘草2两(炙),干姜1两半,附子1枚(生用,去皮,破8片)。
功效:温中祛寒,回阳救逆。
主治:伤寒太阳病误汗伤阳,及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病、霍乱病等症见四肢厥逆,恶寒蜷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欲绝者,以及瘟疫、疟疾、厥证、脱证、痛证见有上述症状,属阴证者。
现常用于心肌梗塞、心衰、急慢性胃肠炎吐泻过多,各种高热大汗所致之虚脱,各种因素所致的休克等属于阳衰阴盛者。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1升2合,去滓,分温再服。
强人可大附子1枚,干姜3两。
用药禁忌:血虚寒滞之厥逆非本方所宜,热厥禁用。
处方三组成:山茱萸1两,细辛1两,干姜(炙)1两,甘草3两(炙),麦门冬1升(去心)。
主治:卒中风不能言,厥逆无脉,手足拘急。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2升,分为4服。
制备方法:上切。
用药禁忌:忌海藻,菘菜、生葱、韭菜。
处方四组成:干姜半两(炮裂,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桂心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术半两,当归(锉,微炒)半两。
主治:阴毒伤寒,脉候沉细,四肢逆冷,烦躁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频服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上为粗散。
处方五组成:干姜3分(炮裂,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逆汤标准配方
处方一
四逆汤的标准配方
附子(制)300g干姜200g甘草(蜜炙)300g
四逆汤的做法
以上三味,附子、甘草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小时,合并煎液,滤过。
干姜通水蒸气蒸镏提取挥发油,另器保存,姜渣再加水煎煮1小时,煎液与蒸镏分离挥发油的溶液合并,滤过,再与附子、甘草的煎液合并,浓缩至约400ml,放冷,加乙醇1200ml,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减压浓缩成稠膏状,加水适量稀释,冷藏24小时,滤过,加单糖浆300ml、防腐剂适量与上述挥发油,再加水至1000ml,搅匀,灌装,熔封,即得。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0~20ml,一日3次,或遵医嘱。
处方二
四逆汤的组成:甘草2两(炙),干姜1两半,附子1枚(生用,去皮,破8片)。
功效:温中祛寒,回阳救逆。
主治:伤寒太阳病误汗伤阳,及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病、霍乱病等症见四肢厥逆,恶寒蜷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欲绝者,以及瘟疫、疟疾、厥证、脱证、痛证见有上述症状,属阴证者。
现常用于心肌梗塞、心衰、急慢性胃肠炎吐泻过多,各种高热大汗所致之虚脱,各种因素所致的休克等属于阳衰阴盛者。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1升2合,去滓,分温再服。
强人可大附子1枚,干姜3两。
用药禁忌:血虚寒滞之厥逆非本方所宜,热厥禁用。
处方三
组成:山茱萸1两,细辛1两,干姜(炙)1两,甘草3两(炙),麦门冬1升(去心)。
主治:卒中风不能言,厥逆无脉,手足拘急。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2升,分为4服。
制备方法:上切。
用药禁忌:忌海藻,菘菜、生葱、韭菜。
处方四
组成:干姜半两(炮裂,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桂心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术半两,当归(锉,微炒)半两。
主治:阴毒伤寒,脉候沉细,四肢逆冷,烦躁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频服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上为粗散。
处方五
组成:干姜3分(炮裂,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主治:两感伤寒,阴阳二毒交并,身体手足厥逆,心中热闷,强语,三部脉微细。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良久吃热粥,以助药力,汗出为度。
制备方法:上为粗散。
当归四逆汤
组成:当归三两(12克)、桂枝三两(9克)、芍药三两(9克)、细辛三两(3克)、通草二两(6克)、大枣二十五枚(8枚、擘)、炙甘草二两(6克)。
方诀:当归四逆桂枝芍,细辛甘草木通着,再加大枣治阴厥,脉细阳虚由血弱,内有久寒加姜茱,发表温中通经脉,不用附子及干姜,助阳过剂阴反灼。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
用法: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
煎服)。
禁忌:斟酌。
四逆汤的作用
①升压、强心、抗休克作用《中成药研究》(1983;2:26):以麻醉家兔的低血压状态为模型,观察四逆汤及其各单味成分所具有的效应。
结果:单味附子虽有一定的强心升压效应,但其作用不如四逆汤,且可致异位性心律失常;单味甘草不能增加心脏收缩幅度,但有升压效应;单味干姜未能显示任何有意义的生理效应。
由三药合方的四逆汤,其强心升压效果优于各单位药物组,且能减慢窦性心率,避免单味附子所产生的异位心律失常,提示该复方组方的合理性,也体现了中医“附子无干姜不热,得甘草则性缓”之说的科学性。
《新医药学杂志》(1974;3:21):经观察,四逆汤注射液肌肉或静脉注射有以下作用:
1.改善休克状态。
当心源性休克收缩压在80-60毫米汞柱时,经注射后1-20分钟,血压即上升至90-110/60-90毫米汞柱,其特点是作用温和,当血压恢复正常后就不再上升;严重休克血压降至零,可先用西药升压,继以四逆汤维持之。
2.改善微循环。
对四肢厥冷,唇部及皮肤灰白或青紫的患者,药后先是四肢转暖,预示可能系内脏血流灌注在质量上和动力学上得到改善。
心率一般不减少,但力量加强,心音有力,脉搏有力。
3.预防休克发生。
四逆汤注射液实践证明有此作用,强心效应明显。
总之,认为四逆汤注射液的作用不是单纯的升压问题,还能改善微循环,具有强心和镇静作用。
《中成药研穷》(1985;9:24):本方对动物失血性休克、纯缺氧性休
克、橄榄油引起的栓塞性休克,冠状动脉结扎所造成的心源性休克,皆有显着的对抗作用。
并还有显着的强心作用,能增加冠脉流量,对缺氧所致的异常心电图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还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又有中枢性镇痛、镇静作用,并且该方毒性不大。
《中医杂志》(1982;l1:73):用四逆汤煎剂进行肠道灌注,对原发性小肠缺血损伤的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和继发性小肠缺血损伤的晚期失血性休克的家兔有治疗作用。
②毒性研究《药学学报》(1966;5:35):研究表明,甘草、干姜和熟附子同煮,降低了附子的毒性。
单味熟附子的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kg,口服为±kg,而按传统比例组成四逆汤,其半数致死量的附子量分别为±/kg和±kg,差异显着。
单味附子中毒心电图的改变与乌头碱中毒相似,而同剂量的附子组成四逆汤时,心电图则无异常改变。
又以离体蟾酥心脏进行研究,表明附子毒性效应在四逆汤中降低了30倍,
③制菌作用《中医杂志》(1962;1O:18):实验证明,四逆汤不仅无制菌作用,反能促进菌簇的生长。
但是,用本方加黄耆、党参等配合输血、输液等措施治疗属阳虚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却取得良好效果。
为此,强调治病必先“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