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江歌刘鑫案”看“法律”与“道义”
江歌案件的法律启示(3篇)
第1篇一、引言2016年11月3日,江歌在日本东京遇害,引发了国内外广泛关注。
该案件涉及多个法律问题,如正当防卫、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等。
通过对江歌案件的深入分析,本文旨在探讨该案件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并从中提炼出对法律的启示。
二、江歌案件的法律问题1. 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指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在江歌案件中,江歌面对陈世峰的行凶,采取防卫行为,但最终导致陈世峰死亡。
这引发了正当防卫的争议。
2. 故意伤害故意伤害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健康,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在江歌案件中,陈世峰持刀行凶,故意伤害江歌,导致江歌死亡。
这一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3. 故意杀人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在江歌案件中,陈世峰持刀行凶,导致江歌死亡,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
4. 预谋杀人预谋杀人是指事先有预谋地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在江歌案件中,陈世峰与江歌存在矛盾,且有预谋地实施行凶,因此,其行为可视为预谋杀人。
5. 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犯罪嫌疑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在江歌案件中,陈世峰被捕后,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但因其故意杀人罪的严重性,仍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三、江歌案件的法律启示1. 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江歌案件引发了关于正当防卫适用条件的讨论。
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包括:不法侵害正在进行;防卫行为具有必要性;防卫行为没有超过必要限度。
在江歌案件中,江歌面对陈世峰的行凶,采取防卫行为,但最终导致陈世峰死亡。
这引发了正当防卫的争议。
因此,我们在适用正当防卫时,应严格把握适用条件,防止滥用。
2. 故意伤害与故意杀人的界限在江歌案件中,陈世峰的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
这提醒我们在处理故意伤害与故意杀人案件时,要准确把握故意伤害与故意杀人的界限,防止误判。
法律角度看江歌案件(3篇)
第1篇摘要:江歌案件是一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的案件。
本文从法律角度出发,对案件的背景、法律适用、刑事责任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类似案件的法律处理提供参考。
一、案件背景江歌案件是指2016年11月3日,在日本东京发生的一起故意杀人案件。
案件发生后,迅速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
被害人江歌与嫌疑人陈世峰相识于日本,两人同住一套公寓。
2016年11月3日凌晨,陈世峰持刀刺杀了江歌,随后逃离现场。
江歌的死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日本法律、中日司法合作以及留学生安全问题的关注。
二、法律适用1.故意杀人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在本案中,嫌疑人陈世峰持刀刺杀了江歌,其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2.正当防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然而,在江歌案件中,江歌并未对陈世峰实施正当防卫行为,而是陈世峰主动攻击江歌,因此,江歌的行为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
3.中日司法合作江歌案件发生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动中日司法合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我国可以请求或者接受外国司法机关的请求,对在我国境内犯罪的外国人进行引渡。
本案中,我国政府积极与日本司法机关沟通,推动嫌疑人陈世峰被引渡回国。
三、刑事责任1.嫌疑人陈世峰的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罪的刑罚为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本案中,陈世峰故意杀害江歌,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应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2.江歌家属的民事赔偿请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规定,因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陈世峰的行为侵犯了江歌的生命权,江歌家属有权依法向其提出民事赔偿请求。
四、社会影响江歌案件的发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留学生安全、中日司法合作以及法律适用等方面的关注。
关于江歌法律案件评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6年11月3日,在日本东京,中国留学生江歌被害,凶手为江歌的前男友陈世峰。
江歌的好友刘鑫曾与陈世峰有过纠纷,江歌为保护刘鑫而遇害。
此案件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公众对案件的法律评析和道德评价各执一词。
二、案件焦点1. 陈世峰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2. 刘鑫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3. 案件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适用和解释。
三、案件评析1. 陈世峰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在本案中,陈世峰持刀杀害江歌,主观上具有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首先,陈世峰具有故意。
根据案件事实,陈世峰与江歌并无深仇大恨,杀害江歌的原因是为了报复刘鑫。
这表明陈世峰在杀害江歌时,主观上具有故意。
其次,陈世峰实施了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陈世峰持刀刺杀江歌,导致江歌死亡,这一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客观要件。
2. 刘鑫无需承担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在本案中,刘鑫与陈世峰的纠纷是导致江歌遇害的直接原因,但刘鑫并未直接参与江歌的死亡。
首先,刘鑫在案发前已与陈世峰和解,双方达成谅解。
在此过程中,刘鑫并未对陈世峰施加暴力或进行报复。
其次,刘鑫在案发时尽力保护江歌。
江歌在遇害前,曾试图与陈世峰和解,但陈世峰拒绝。
在此过程中,刘鑫尽力保护江歌,避免其受到伤害。
综上所述,刘鑫在案件中的过错不足以构成侵权责任,因此无需承担法律责任。
3. 案件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适用和解释本案涉及的法律问题较为复杂,以下是部分涉及的法律条款及解释:(1)关于故意杀人罪的认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本案中,陈世峰的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2)关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认定。
江歌案件的法律启示(3篇)
第1篇一、引言江歌案件是一起备受社会关注的刑事案件,该案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舆论和讨论。
江歌案件不仅暴露了人性的黑暗面,也凸显了我国法律制度的不足。
本文将从江歌案件的法律启示出发,分析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相关法律制度进行探讨。
二、江歌案件的法律问题1. 证据不足江歌案件在审理过程中,法院在认定案件事实时,存在证据不足的问题。
在案件的关键环节,如江歌与刘鑫的关系、江歌是否知情等,法院未能充分收集和审查相关证据。
这导致案件审理过程中存在争议,影响了案件的公正性。
2. 法律适用不当在江歌案件中,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存在法律适用不当的问题。
例如,在认定江歌与刘鑫的关系时,法院未能充分考虑两人之间的友谊,导致对江歌的定性不准确。
此外,在量刑过程中,法院对被告人刘鑫的量刑过轻,未能充分体现法律的威慑力。
3. 法律援助制度不完善江歌案件中的被告人刘鑫,在审理过程中,未能得到充分的法律援助。
这暴露出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不完善,使得部分被告人无法享受到应有的法律保护。
4. 社会舆论对司法公正的影响江歌案件在审理过程中,社会舆论对案件产生了较大影响。
部分舆论对案件的法律适用和审理结果提出了质疑,甚至对法官和律师进行了攻击。
这反映出我国司法制度在应对社会舆论方面的不足。
三、江歌案件的法律启示1. 完善证据制度,确保案件事实的准确性江歌案件暴露出我国证据制度存在不足。
为提高案件审理的公正性,应从以下方面入手:(1)加强对证据的审查力度,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2)完善证人保护制度,鼓励证人出庭作证;(3)加强对证据收集、固定和保存的管理,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2. 严格适用法律,确保案件审理的公正性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法律,确保案件审理的公正性。
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对法律条文的研究和解读,确保正确适用法律;(2)充分听取控辩双方的意见,确保案件审理的公开、公平、公正;(3)对案件进行深入分析,确保对被告人的量刑适当。
刘鑫江歌案件从法律角度(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6年11月3日,江歌在日本留学期间,因与前男友陈世峰发生争执,被其追杀。
在逃亡过程中,江歌将门锁住,试图阻止陈世峰进入。
然而,陈世峰用力猛踹房门,导致江歌不幸遇害。
而江歌的室友刘鑫作为目击者,因在案发过程中未采取有效救助措施,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二、案件定性1. 陈世峰涉嫌故意杀人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陈世峰在案发过程中,故意伤害江歌,导致其死亡,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2. 刘鑫涉嫌不作为犯罪关于刘鑫是否构成犯罪,存在较大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刘鑫作为江歌的室友,在江歌遇险时,有救助义务,但未采取有效措施,构成不作为犯罪。
另一种观点认为,刘鑫并无法律上的救助义务,不构成犯罪。
三、法律分析1. 陈世峰故意杀人罪的认定(1)主观故意陈世峰在案发前与江歌发生争执,其行为具有明显的主观恶性。
在江歌遇险时,陈世峰故意伤害江歌,企图杀害她,其主观故意明确。
(2)客观行为陈世峰在案发过程中,用力猛踹房门,导致江歌死亡。
其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2. 刘鑫不作为犯罪的认定(1)法律上的救助义务关于刘鑫是否具有法律上的救助义务,存在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刘鑫作为江歌的室友,在江歌遇险时,有救助义务。
另一种观点认为,刘鑫与江歌并无法律上的救助义务。
(2)不作为犯罪成立条件若刘鑫具有法律上的救助义务,其未采取有效救助措施,导致江歌死亡,其行为符合不作为犯罪的成立条件。
四、案件反思1. 法律的完善刘鑫江歌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暴露出我国法律在救助义务方面的不足。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救助义务的范围和标准。
2. 公众意识的提高公众应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关注他人生命安全,勇于见义勇为。
同时,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公众的法律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素养。
3. 社会责任企业、学校等社会组织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加强对留学生的关爱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
关于江歌法律案件评析(3篇)
第1篇一、引言2016年11月3日,日本留学生江歌被害事件震惊全国。
该事件中,江歌因帮助室友刘鑫与凶手陈世峰发生争执而被刺身亡。
此后,江歌的母亲将刘鑫及其母亲告上法庭,要求其承担民事责任。
此案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涉及道德冲突、法律适用等多个层面。
本文将从道德冲突与法律适用的视角对江歌法律案件进行评析。
二、道德冲突的体现1. 同居关系与道德伦理江歌与室友刘鑫的同居关系在道德伦理层面存在争议。
一方面,江歌作为女性,在异国他乡与男性室友同居,可能面临道德压力。
另一方面,刘鑫作为江歌的室友,在得知其遭遇危险时,未能及时提供帮助,这在道德层面存在缺失。
2. 江歌母亲与刘鑫母亲的矛盾江歌母亲将刘鑫及其母亲告上法庭,要求其承担民事责任。
这体现了两家人在道德观念上的冲突。
江歌母亲认为,刘鑫及其母亲未能及时救助江歌,对江歌的死负有责任。
而刘鑫母亲则认为,刘鑫已经尽力救助江歌,不应承担责任。
三、法律适用的探讨1. 民事责任认定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侵权行为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江歌案件中,陈世峰作为凶手,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而对于刘鑫及其母亲,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其是否承担民事责任取决于其是否存在过错。
2. 刘鑫及其母亲的法律责任在江歌案件中,刘鑫及其母亲是否存在过错,是本案争议的焦点。
从法律角度分析,刘鑫及其母亲在江歌遇害过程中,未能及时救助江歌,存在一定过错。
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判断过错程度较为复杂,需要结合具体案情进行综合分析。
3. 民事赔偿数额在民事赔偿方面,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五条,侵权行为人应当赔偿受害人的损失。
在江歌案件中,江歌母亲提出的赔偿数额较高,而刘鑫及其母亲则认为赔偿数额过高。
对此,法院需综合考虑江歌的死亡原因、家庭情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赔偿数额。
四、结论江歌法律案件涉及道德冲突与法律适用等多个层面。
在道德层面,江歌与室友刘鑫的同居关系以及两家人之间的矛盾引发了广泛争议。
江歌案件里的法律问题(3篇)
第1篇一、刑事责任问题1. 刘鑫的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在江歌案件中,刘鑫作为嫌疑人,其行为涉嫌故意杀人罪。
然而,由于案件仍在侦查阶段,刘鑫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还需等待司法机关的最终认定。
2. 江歌的刑事责任江歌在案件中遇害,已无法承担刑事责任。
但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未成年人在犯罪时,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如果江歌是未成年人,那么在追究刘鑫刑事责任的同时,也要关注江歌家属的权益。
二、证据问题1. 直接证据江歌案件中的直接证据主要包括现场勘验、尸检报告、监控录像等。
这些证据有助于还原案件事实,为司法机关提供判断依据。
2. 间接证据在江歌案件中,间接证据主要包括证人证言、嫌疑人供述、辩护人提供的证据等。
这些证据可以相互印证,进一步证明案件事实。
三、法律适用问题1. 故意杀人罪的法律适用江歌案件中,刘鑫的行为涉嫌故意杀人罪。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故意杀人罪的法定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司法机关在审理此案时,应依法适用刑法相关规定。
2. 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的法律适用在江歌案件中,刘鑫作为犯罪嫌疑人,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有权获得辩护、申请取保候审、提出上诉等。
司法机关在办理此案时,应依法保障刘鑫的合法权益。
四、舆论监督与法律的关系江歌案件引发了广泛关注,舆论对案件进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然而,舆论监督与法律的关系应当理清:1. 舆论监督有利于案件公正审理舆论监督有助于揭露案件真相,推动司法机关依法办案。
在江歌案件中,舆论关注有助于司法机关及时查明真相,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2. 舆论监督应遵循法律规定舆论监督应依法进行,不得干预司法独立。
在江歌案件中,舆论监督应避免对嫌疑人进行不实指责,以免影响案件公正审理。
五、预防类似案件的法律措施1. 完善法律法规针对江歌案件暴露出的问题,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刑事责任、证据标准等,为司法机关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依据。
对江歌案件的看法法律(3篇)
第1篇一、案件概述2016年11月3日,日本东京中野区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命案。
中国留学生江歌被其室友刘鑫的前男友陈世峰杀害。
江歌生前曾帮助刘鑫躲避陈世峰的纠缠,但最终不幸遇害。
这起案件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其中涉及到法律与人性的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二、法律分析1. 陈世峰的刑事责任根据日本法律规定,陈世峰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
这一判决符合日本刑法的相关规定,体现了法律的公正与严肃。
然而,在我国法律体系下,陈世峰的行为同样构成故意杀人罪,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罪的刑罚为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因此,从我国法律的角度来看,陈世峰的刑罚可能更加严厉。
2. 刘鑫的法律责任在江歌案中,刘鑫作为案发现场的直接关联人,其法律责任引发了广泛讨论。
从法律角度分析,刘鑫在案件中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作为室友,刘鑫有义务保护江歌的人身安全。
然而,在案发当晚,刘鑫未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江歌,甚至将江歌拒之门外,导致江歌遭受不测。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在此案中,刘鑫的过错行为可能减轻陈世峰的刑事责任。
(3)关于刘鑫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需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如果刘鑫在案发前曾与陈世峰发生过争执,并因此对陈世峰产生报复心理,那么刘鑫的行为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
3. 案件的法律启示江歌案暴露出我国法律在打击犯罪、保护人权方面仍存在不足。
以下是对案件的法律启示:(1)加强立法,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针对类似案件,我国应加强对犯罪预防、打击和保护人权的立法工作,确保法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2)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确保案件审理的公正性。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司法人员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案件的公正审理。
(3)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犯罪。
江歌案涉及跨国犯罪,我国应加强与相关国家的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犯罪。
江歌案件对于日本法律(3篇)
第1篇2016年11月3日,中国留学生江歌在日本遇害,凶手为江歌室友刘鑫的前男友陈世峰。
这一事件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同时也引发了关于日本法律的讨论。
江歌案件不仅是对人性的拷问,更是对日本法律的反思和启示。
一、日本法律的局限性1. 犯罪嫌疑人权益保护在日本,犯罪嫌疑人享有较高的权益保护。
在江歌案件中,凶手陈世峰被警方逮捕后,律师为其提供了免费的法律援助,并多次提出上诉。
虽然陈世峰最终被判处死刑,但其权益保护的过程引发了外界对其合理性的质疑。
2. 刑罚力度不足在日本,故意杀人罪的刑罚相对较轻。
根据日本《刑法》第199条,故意杀人罪的刑罚为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然而,在实际执行中,由于日本对死刑的适用条件较为严格,导致许多故意杀人案件的罪犯最终获得减刑或者假释。
在江歌案件中,凶手陈世峰被判处无期徒刑,但其在狱中服刑的时间可能远低于实际刑罚。
3. 跨国司法协助困难江歌案件涉及中日两国,但由于两国法律制度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跨国司法协助困难。
在案件调查过程中,日本警方和检方多次表示,由于缺乏相关法律依据,无法对刘鑫进行司法追究。
这表明,在跨国犯罪案件中,日本法律在司法协助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日本法律的启示1. 完善法律制度江歌案件暴露出日本法律在犯罪嫌疑人家属权益保护、刑罚力度和跨国司法协助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为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日本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高法律适用效果。
2. 强化司法公正日本应加强对司法公正的监督,确保犯罪嫌疑人和受害者家属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同时,对于故意杀人等严重犯罪行为,应加大刑罚力度,以震慑犯罪。
3. 优化跨国司法协助为解决跨国犯罪案件中的司法协助难题,日本应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跨国司法协助的效率。
4. 提高民众法治意识江歌案件的发生,也暴露出部分日本民众对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
日本应加强法治教育,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使民众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法律的方面评价江歌案件(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6年11月3日凌晨,在日本东京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命案。
留学生江歌与室友刘鑫共同居住在日本公寓。
11月2日晚,江歌邀请其前男友陈世峰到公寓与刘鑫和解。
陈世峰进入公寓后,与刘鑫发生争执,随后持刀将刘鑫刺伤。
江歌在试图阻止陈世峰时,被其刺死。
此案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
二、案件中的法律问题1. 刑事责任问题(1)陈世峰的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第234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陈世峰故意伤害刘鑫,致其重伤,且在江歌阻止其行为时将其刺死,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
因此,陈世峰应承担刑事责任。
(2)刘鑫的刑事责任刘鑫作为江歌的室友,在案发当晚与陈世峰发生争执,但未构成故意伤害罪。
根据我国《刑法》第234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刘鑫的行为未达到此标准,因此不承担刑事责任。
2. 证据问题(1)陈世峰的供述在侦查过程中,陈世峰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提供了详细的犯罪经过。
这一供述对于案件的侦破起到了关键作用。
(2)证人证言案发当晚,公寓内有多名目击者,他们提供了关于案件发生的证言。
这些证言对于证明案件事实具有重要意义。
(3)物证案发现场留下了陈世峰的凶器——一把水果刀。
这把刀成为了证明陈世峰犯罪的重要物证。
3. 刑罚问题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应依法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针对陈世峰的犯罪行为,我国法院依法判处其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三、案件反思与法律完善1. 证据制度江歌案件中的证据收集和运用较为充分,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例如,部分证人证言存在矛盾,部分物证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为此,我国应进一步完善证据制度,提高证据的证明力和可信度。
2. 法律适用在江歌案件中,法院依法对陈世峰进行了审判,并对其作出了公正的判决。
然而,在实际司法实践中,部分案件的法律适用存在争议。
江歌事件之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一、道德的缺失江歌事件中,江歌的母亲失去了一个无辜的女儿,而江歌的室友刘鑫却因自己的冷漠而背负了道德的谴责。
江歌在得知室友遭受暴力威胁时,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然而在关键时刻,刘鑫却选择了逃避,甚至还在事后诬陷江歌。
这种道德的缺失令人痛心。
在这个事件中,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自私、冷漠、虚伪。
面对危险,刘鑫没有选择勇敢地面对,而是选择了逃避,将江歌推向了死亡的深渊。
这不禁让我们反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能做到像江歌那样,勇敢地承担责任,关爱身边的人?二、法律的缺失江歌事件中,虽然凶手陈世峰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刘鑫却因为“正当防卫”而免于承担法律责任。
这不禁让人质疑法律的公正性。
在这个事件中,我们看到了法律的缺失,以及法律在面对道德困境时的无奈。
首先,法律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江歌为室友付出生命,而刘鑫却因为“正当防卫”而免责,这无疑是对江歌正义行为的亵渎。
其次,法律在面对道德问题时,往往难以界定。
在这个事件中,刘鑫是否真的构成正当防卫,成为了争议的焦点。
这个事件让我们认识到,法律并非万能,它无法解决所有的道德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更加关注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以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三、亲情的可贵江歌事件中,江歌的母亲失去了一个女儿,而江歌的父亲也因女儿离世而悲痛欲绝。
这种亲情的丧失让人痛心。
江歌在生前为了保护室友,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这种无私的爱令人感动。
在这个事件中,我们看到了亲情的可贵。
江歌的母亲在得知女儿离世后,勇敢地站出来为女儿讨回公道,这种母爱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温暖。
同时,江歌的父亲也值得我们敬佩,他在失去女儿后,依然坚强地面对生活,为女儿树立了榜样。
这个事件让我们认识到,亲情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珍惜亲情,关爱家人,让爱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四、友情的考验江歌事件中,江歌与室友刘鑫之间的友情成为了争议的焦点。
在面临危险时,刘鑫选择了逃避,而江歌却毫不犹豫地站在了室友一边。
江歌案件法律意义(3篇)
第1篇一、引言2016年11月3日,发生在日本的江歌案件震惊了整个社会。
该案件涉及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非法拘禁等多项罪名,不仅牵动了中日两国人民的情感,更引发了社会对法律问题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法律的角度,探讨江歌案件的法律意义。
二、案件背景江歌案件的基本案情如下:2016年11月3日,日本东京都中野区发生一起命案,被害人刘鑫的前男友陈世峰持刀杀害了江歌。
江歌是刘鑫的室友,两人共同居住在日本。
案发当晚,江歌为保护刘鑫,被陈世峰杀害。
刘鑫事后报警,陈世峰被捕。
三、法律意义1.故意杀人罪的认定江歌案件中的故意杀人罪是指陈世峰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在本案中,陈世峰持刀杀害江歌,其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法院依法对陈世峰以故意杀人罪定罪,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故意伤害罪的认定江歌案件中的故意伤害罪是指陈世峰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
在本案中,陈世峰在杀害江歌之前,曾用刀划伤刘鑫。
虽然刘鑫的伤势并不严重,但陈世峰的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法院依法对陈世峰以故意伤害罪定罪,体现了法律的公正和公平。
3.非法拘禁罪的认定江歌案件中的非法拘禁罪是指陈世峰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规定,非法拘禁罪是指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
在本案中,陈世峰在杀害江歌之前,曾将刘鑫非法拘禁在公寓内。
法院依法对陈世峰以非法拘禁罪定罪,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4.案件对国际法律关系的启示江歌案件的发生,不仅涉及到中日两国的法律问题,还涉及到国际法律关系。
本案中,江歌作为我国公民,在日本遭受犯罪侵害,引发了我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关注。
通过本案的处理,可以看出以下几点:(1)维护我国公民合法权益:本案的处理,体现了我国政府坚决维护我国公民在海外的合法权益,为我国公民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法律的方面评价江歌案件(3篇)
第1篇一、引言江歌案件是一起备受关注的刑事案件,案件涉及多个法律问题,包括故意杀人罪、防卫过当、法律责任划分等。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江歌案件进行评价,分析案件中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反思和建议。
二、案件概述2016年11月3日,中国留学生江歌在日本东京被室友刘鑫的前男友陈世峰杀害。
江歌在案发前曾劝阻刘鑫与陈世峰分手,但未能成功。
案发当晚,陈世峰持刀闯入江歌的租房,将江歌杀害。
此案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引发了关于留学生安全、法律适用、道德伦理等方面的讨论。
三、法律评价1. 故意杀人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陈世峰在案发当晚,持刀闯入江歌的租房,并杀害江歌,其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法院最终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陈世峰有期徒刑二十二年。
2. 防卫过当在江歌案件中,刘鑫作为被害人,其行为是否构成防卫过当,是案件争议的焦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从法律角度分析,刘鑫的行为虽然属于防卫行为,但其防卫手段过当,导致江歌死亡。
因此,刘鑫的行为应认定为防卫过当,但鉴于其主观恶性较小,法院最终对其从轻处罚。
3. 法律责任划分在江歌案件中,陈世峰作为凶手,应承担全部刑事责任。
刘鑫作为被害人,虽然存在防卫过当行为,但鉴于其主观恶性较小,法院对其从轻处罚。
此外,江歌的母亲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提出了关于赔偿的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侵权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法院最终判决陈世峰赔偿江歌母亲一定的经济损失。
四、反思与建议1. 加强留学生安全教育江歌案件暴露出我国留学生安全教育存在不足。
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留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使其在海外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
江歌案件的法律评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6年11月3日,中国留学生江歌在日本东京被室友刘鑫的前男友陈世峰杀害。
江歌案件因其特殊的社会背景、复杂的案件关系以及引起的广泛社会关注,成为了近年来备受瞩目的案件之一。
本案中,江歌因保护室友刘鑫而遭受不幸,引发了社会对留学生安全、女性权益保护以及犯罪预防等问题的关注。
二、案件概述1. 案件经过2016年11月2日,江歌与室友刘鑫约好在东京都内的一家拉面馆见面。
在江歌离开后,刘鑫的前男友陈世峰找到刘鑫,要求复合。
刘鑫拒绝后,陈世峰对刘鑫进行威胁。
随后,陈世峰尾随江歌回到其租住处,企图对江歌进行报复。
在江歌拒绝开门后,陈世峰从背后用刀刺伤了江歌。
江歌在被刺伤后,试图逃离现场,但最终因伤势过重而死亡。
2. 案件审理2017年12月11日,东京地方裁判所对陈世峰进行一审宣判,认定其犯有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有期徒刑20年。
2018年2月,刘鑫因涉嫌窝藏、包庇罪被东京地方裁判所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
三、法律评析1. 故意杀人罪的认定在本案中,陈世峰的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首先,陈世峰具有杀害江歌的故意,其行为具有预谋性。
其次,陈世峰实施了杀害江歌的行为,其行为具有危害性。
最后,陈世峰的行为造成了江歌死亡的严重后果,其行为具有违法性。
2. 窝藏、包庇罪的认定在本案中,刘鑫在得知江歌被杀害后,没有及时报警,反而将江歌的尸体藏匿在家中,并在江歌被警方找到后,未如实陈述情况。
刘鑫的行为符合窝藏、包庇罪的构成要件,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3. 女性权益保护江歌案件的发生,暴露出我国女性在海外留学期间面临的种种困境。
一方面,留学生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
另一方面,女性在遭受侵害时,往往由于语言、文化、法律等方面的原因,难以获得有效的法律援助。
因此,我国应加强对海外留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法律援助,切实保障女性权益。
4. 犯罪预防江歌案件的发生,反映出我国在犯罪预防方面还存在不足。
江歌法律案件启示(3篇)
第1篇摘要:2016年11月3日,中国留学生江歌在日本被杀害,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案件背后,不仅揭示了留学生群体的安全问题,也暴露了法律在跨国犯罪案件中的处理困境。
本文将从江歌法律案件出发,探讨留学生安全、法律适用、国际司法合作等方面的问题,以期为我国留学生安全提供有益启示。
一、案件背景2016年11月3日凌晨,中国留学生江歌在日本札幌市遇害。
凶手是江歌室友刘鑫的前男友陈世峰。
据了解,江歌在案发当晚邀请室友刘鑫回家,途中遭遇陈世峰袭击,江歌在保护刘鑫的过程中被刺身亡。
二、案件启示1. 留学生安全问题江歌案件的发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留学生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以下是几点启示:(1)加强留学生安全教育。
我国教育部门应加强对留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在面对危险时做出正确的判断。
(2)完善留学生生活配套设施。
留学生公寓、食堂等生活配套设施应进一步完善,确保留学生生活便利、安全。
(3)建立健全留学生心理辅导体系。
留学生面临着文化差异、语言障碍等压力,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我国应建立健全留学生心理辅导体系,帮助他们度过心理困境。
2. 法律适用问题江歌案件在法律适用方面引发了广泛讨论。
以下是几点启示:(1)完善跨国犯罪案件法律适用。
我国应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完善跨国犯罪案件法律适用,确保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
(2)提高我国法律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法律事务,推动国际法律体系的完善,提高我国法律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3)加强法律人才队伍建设。
我国应加强法律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法律人才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为跨国犯罪案件处理提供有力支持。
3. 国际司法合作问题江歌案件涉及跨国犯罪,国际司法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几点启示:(1)加强国际司法协助。
我国应与其他国家加强司法协助,共同打击跨国犯罪。
(2)提高我国司法人员国际交流能力。
我国应鼓励司法人员参与国际交流,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从法律上分析江歌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江歌案是我国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起刑事案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案中,江歌因自卫行为杀害了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嫌疑人,但最终却因防卫过当被判无期徒刑。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江歌案进行分析,探讨悲剧成因及启示。
二、案件背景2016年11月3日凌晨,在日本东京中野区的一处公寓内,江歌被其室友刘鑫的前男友陈世峰杀害。
江歌在自卫过程中,将陈世峰刺死。
随后,江歌被日本警方逮捕,并被以故意杀人罪起诉。
2018年7月14日,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对江歌案作出一审判决,认为江歌在自卫过程中防卫过当,判处其无期徒刑。
三、法律分析1. 自卫权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方法,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本案中,江歌在面对陈世峰的不法侵害时,采取了防卫行为,符合正当防卫的条件。
然而,正当防卫并非无限制。
我国《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本案中,江歌在防卫过程中,将陈世峰刺死,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构成了防卫过当。
2. 防卫过当的认定防卫过当的认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不法侵害的性质、程度、手段、目的等;(2)防卫行为的性质、手段、强度、持续时间等;(3)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之间的因果关系;(4)防卫行为是否造成重大损害。
在本案中,陈世峰的行为属于不法侵害,但江歌在防卫过程中,将陈世峰刺死,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造成了重大损害,构成了防卫过当。
3. 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本案中,江歌因防卫过当被判处无期徒刑,体现了我国法律对防卫过当行为的惩罚力度。
四、悲剧成因1. 法律规定不完善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规定相对简单,缺乏具体操作标准,导致在司法实践中,防卫过当的认定存在一定难度。
2. 公众对正当防卫的认识不足部分公众对正当防卫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只要是为了自卫,就可以任意使用暴力,导致在现实生活中,正当防卫行为容易引发争议。
江歌案例法律看法(3篇)
第1篇摘要:江歌案是一起备受关注的刑事案件,涉及多个法律问题。
本文从刑事责任、民法责任、国际法等多个角度对江歌案的法律看法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案件中的法律适用和伦理问题。
一、引言江歌案是一起发生在2016年的刑事案件,主要涉及江歌与陈世峰之间的命案。
案件发生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从刑事责任、民法责任、国际法等多个角度对江歌案的法律看法进行分析。
二、刑事责任1. 刑事责任概述刑事责任是指犯罪行为人因违反刑法规定,侵害了国家、社会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在江歌案中,陈世峰涉嫌故意杀人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2. 江歌案中的刑事责任分析(1)陈世峰的刑事责任陈世峰在案发当晚,持刀杀害了江歌,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陈世峰的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2)江歌的刑事责任江歌在案发时,为了保护室友刘鑫,勇敢地与陈世峰搏斗,最终不幸丧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的规定,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损害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江歌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应承担刑事责任。
三、民法责任1. 民法责任概述民法责任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民事法律规定,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在江歌案中,刘鑫作为江歌的室友,与案件有一定的关联,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民法责任。
2. 江歌案中的民法责任分析(1)刘鑫的民法责任刘鑫在案发当晚,与江歌一同回家,却未采取有效措施制止陈世峰的侵害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的规定,民事主体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刘鑫的行为可能构成重大过失,应当承担一定的民法责任。
(2)江歌家属的民法责任江歌家属在案发后,积极维权,要求追究陈世峰的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的规定,因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江歌案件法律保护权(3篇)
第1篇一、引言江歌案件,一个令人痛心的悲剧,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
案件中,江歌为保护闺蜜刘鑫,不幸遇害。
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对法律保护权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从法律保护权的角度,对江歌案件进行深入剖析,以期对法律保护权的坚守与反思。
二、法律保护权的内涵1. 定义法律保护权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由国家法律赋予的,保障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权利。
2. 分类(1)人身权利: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荣誉权等。
(2)财产权利:包括财产所有权、继承权、使用权、收益权等。
(3)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4)其他权利:包括言论自由权、宗教信仰自由权、通信自由权等。
三、江歌案件中的法律保护权1. 江歌的生命权江歌案件中最引人痛心的莫过于江歌的生命权被侵犯。
根据我国《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江歌为保护闺蜜刘鑫,不幸遇害,其生命权受到了严重侵犯。
2. 江歌的名誉权江歌案件发生后,网络上出现了一些针对江歌及其家人的恶意评论。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024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江歌的名誉权在案件中被侵犯,其家人也遭受了网络暴力。
3. 刘鑫的财产权江歌案件中的刘鑫,虽然未受到生命威胁,但其财产权也受到了影响。
在案件中,刘鑫的家人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追究刑事责任,其家庭财产可能因此遭受损失。
四、法律保护权的坚守与反思1. 法律保护权的坚守(1)完善法律法规:针对江歌案件暴露出的问题,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侵犯公民合法权益行为的打击力度。
(2)加强执法力度:司法机关要依法严惩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提高公众法律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法律保护权的认识,使公民能够自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 法律保护权的反思(1)法律保护权的普及: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公民对法律保护权认识不足,导致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无法及时维权。
从法律角度分析江歌案例(3篇)
第1篇摘要:江歌案是一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刑事案件,涉及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罪名。
本文从法律角度出发,对江歌案的基本案情、法律适用、判决结果及案件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法律在维护公民权益、保障社会正义方面的作用。
一、引言江歌案是指2016年11月3日,日本留学生江歌在日本山梨县被室友刘鑫的前男友陈世峰杀害的案件。
该案件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不仅因为江歌是一位年轻的生命,更因为案件背后涉及复杂的法律关系和道德伦理问题。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江歌案进行分析,以期对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借鉴。
二、基本案情1. 案发经过2016年11月3日,江歌在日本山梨县的一处公寓内被杀害。
据调查,江歌的室友刘鑫的前男友陈世峰因感情纠纷持刀行凶,将江歌杀害。
随后,陈世峰逃离现场,并在日本被捕。
2. 案件争议案件发生后,江歌的家人和朋友们对案件的处理结果表示不满。
一方面,他们认为陈世峰的犯罪行为应受到法律的严惩;另一方面,他们质疑刘鑫在案发过程中的行为,认为刘鑫对江歌的死亡负有间接责任。
三、法律适用1.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陈世峰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
2. 间接故意杀人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在本案中,刘鑫虽然并非直接凶手,但其与陈世峰有感情纠纷,且在案发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过错。
因此,刘鑫的行为可视为间接故意杀人罪。
3. 包庇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本案中,刘鑫在案发后为陈世峰提供帮助,其行为构成包庇罪。
四、判决结果1. 陈世峰案日本法院于2018年11月29日对陈世峰案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判处其有期徒刑20年。
江歌案件_法律(3篇)
第1篇一、引言江歌案件是一起备受社会关注的事件,涉及多个法律问题。
该案件不仅暴露了我国法律在打击犯罪、保护人权等方面的不足,也引发了人们对社会道德、法律意识的思考。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江歌案件进行分析,探讨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案件背景及经过2016年11月3日,日本东京江歌公寓发生一起命案,留学生江歌遇害。
经调查,凶手系江歌室友刘鑫的前男友陈世峰。
江歌为保护室友刘鑫,挺身而出,与陈世峰发生争执,最终不幸遇害。
案件发生后,引发了国内外广泛关注。
在舆论压力下,我国司法机关依法对陈世峰进行了审判,最终判处其无期徒刑。
三、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1.刑事责任陈世峰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这表明司法机关对其行为进行了法律认定。
从法律角度看,陈世峰的行为严重侵犯了他人生命权,构成了故意杀人罪。
2.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江歌家属对陈世峰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
从法律角度看,民事赔偿是犯罪行为对受害者造成损失的补偿,旨在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3.刑事责任能力陈世峰在作案时,年龄为22岁,属于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成年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4.自首问题陈世峰在作案后,曾试图自杀,后被警方抓获。
从法律角度看,自杀未遂并不影响其自首情节的认定。
5.法律适用问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司法机关对陈世峰的行为进行了法律适用。
从法律角度看,法律适用是司法公正的保障,也是维护国家法律权威的重要手段。
四、案件启示1.加强法律教育江歌案件暴露出我国部分公民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缺乏敬畏之心。
为此,有必要加强法律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
2.完善法律制度针对案件暴露出的问题,我国应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加大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3.强化司法公正司法机关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应严格依法办案,确保司法公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4.关注社会道德建设江歌案件引发了人们对社会道德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过“江歌刘鑫案”看“法律”与“道义”
作者:
来源:《中国新农村月刊》2018年第03期
江歌案终于尘埃落定,罪犯陈世峰受到法律严厉制裁,不再上诉,执行20年刑期。
本案就此结束!愿生者惊醒,逝者安息!
江歌与刘鑫
2016年,刘鑫在与前男友陈世峰分手后,就搬去与一起在日本留学的江歌同住。
江歌性情善良,为摆脱陈的纠缠多次为刘鑫出头。
某日,陈世峰尾随至公寓,江歌为保护刘鑫,单独与陈在门外交涉,不幸被陈残忍杀害。
“江歌遇害案”,成了“江歌刘鑫案”。
江歌是单亲家庭,母女相依为命。
江歌母亲很想见一见刘鑫,但在事件发生之后的300天里,刘鑫迟迟没有面对媒体和江歌母亲,且在双方“隔空对话”的过程中,刘鑫母亲以一句“是你女儿命短”彻底激怒了网友。
因为惨死、冷漠、仇恨,舆论一时沸腾!
在网友的口诛笔伐中,有人认为:“刘鑫无须承担法律责任,但须承担道义责任。
”也有人表示,“在人性与法律之间,我选择了人性”。
更有网友直接发问:“有的行为,违反法律但不违反道德;有的行为,违反了道德但不违反法律;我不知道,这两种行为,到底哪一个更加恶劣?”
刘鑫此举,违背了道德,当无疑义,这也是其备受舆论谴责的原因。
而问题关键就在于,法律之于刘鑫,真的无能为力吗?
法律与道德
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备受瞩目的问题。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形象地把它比喻为法哲学的“好望角”。
总体而言,道德确立的是更高的倡导性标准,并不具有强制力:而法律确立的则是行为的底线要求。
有些行为悖德但不违法,例如:在公交车上没有给老人让座,身家过亿却在灾难面前一毛不拔,等等……
每个人都有权选择做一个不那么高尚的普通人,甚至于是最极端的见死不救,也未必是违法行为,它取决于当事人是否负有救助义务,或者有救助能力,而这种救助义务一般都需要源于法律的明确规定,否则不应该构成违法。
在生死瞬间,刘鑫是否关上房门见死不救,任由江歌被连捅十余刀致死?如果是这样,就可以认定刘鑫因负有一定责任。
但就目前情况而言,日本警方并没有逮捕刘鑫。
也就是说,警
方并没有认定,刘鑫在应当救助且能够救助的时候未施以援手,刘鑫对江歌之死不负有刑事责任。
那么民事责任呢?
公序与良俗
据媒体报道,事发后,对于江歌母亲的见面要求,刘鑫一直逃避,冷漠,甚至出言不逊。
就常理常情而言,江歌母亲想与刘鑫见面,希望了解女儿死亡之前的一些情况,哪怕是痛苦的哭喊声中可能留下的只言片语,也可以稍稍弥补母亲对女儿的那一份挂念与不舍……但刘鑫却一直拒见,长达300个日日夜夜。
这难道只是道义问题吗?
我国民事法律中有所谓公序良俗,即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
“公序”,指的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所依附的一般秩序,它是宪法秩序在民法上的体现,反映着社会基本价值取向;而“良俗”也被称作是善良风俗,包括社会公德、商业道德和社会良好风尚。
公序良俗一般承担着矫正法律或者填补法律不足的功能。
当然,并非所有的道德,都会成为法律所称的公序良俗。
公序良俗被称为法律底线性的道德,在认定时必须从严把握,只有那些最低的道德标准和要求,才有可能成为公序良俗。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孕育了大量的传统美德,例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优良品格,“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凡此种种,必须遵循一定的技术路线,才可能成为公序良俗所涵摄的内容。
让悲观者前行
刘鑫的行为,有没有可能被认定为违背善良风俗而承担法律责任?
如果江歌是为保护刘鑫而死,刘鑫本当面对媒体,坦陈事实,并向江歌母亲道歉,在接下来的数月里,陪伴江母,平抚她的心灵伤痛,帮助她度过人生最痛苦的时光……这虽然并非法律明文规定,但在我国,它属于得到群众普遍认同、能够体现公平正义价值的公序良俗,应无疑义。
当然,如果江歌不是为保护刘鑫而死,而刘鑫担心与江歌母亲见面后,江母会误解误传相关信息,误导民众认识,对法院裁判构成影响,故一直拒绝相见,则刘鑫拒绝见面,也不会被认为是违背善良风俗。
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再出这种新闻,我就停止协助警察…‘是你闺女命短,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这样的攻击性话语,已经足以让刘鑫和她的家人受到道德上的谴责。
从这个角度来看,舆论的口诛笔伐,也是其当受的一种代价。
网络暴力固有其恶,但这件事中的更多人,不过是在用一种朴素的方式表达最基本的良善之心。
法律正义尚未实现之时,网友温暖的话语,会赋予江歌妈妈顽强生存下去的力量。
在这个世界上,总需要一种力量,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