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内科诊疗常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多见于成人,其临床表现主要是长期持续性尿检异常,有蛋白尿、血尿,可有或无不同程度高血压和浮肿,有的患者可呈缓慢进行性肾功能损害,最终发生终末期肾衰竭。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起病缓慢,病情迁延,时轻时重,肾功能逐步减退,后期可出现贫血,电解质紊乱,血尿素氮、血肌酐升高等情况。

2、有不向程度的蛋白尿、血尿、水肿及高血压等表现。

3、病程中可因呼吸道感染等原因诱发急性发作,出现类似的急性肾炎的表现,也有部分病例可有自动缓解期。

需要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如狼疮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Alport综合征(常起病于青少年,患者有眼(球形晶状体)、耳(神经性耳聋)肾异常,并有阳性家族史。(多为性连锁显性遗传))、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病(①隐匿型肾小球肾炎:主要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无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②感染后急性肾炎:有前驱感染并以急性发作起病的慢性肾炎需与此病相鉴别。二者的潜伏期不同,血清C3的动态变化有助鉴别;疾病的转归不同,慢性肾炎无自愈倾向,呈慢性进展)、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先有较长期高血压,其后再出现肾损害,临床上远端肾小管功能损伤较肾小球功能损伤早,尿改变轻微仅少量蛋白、RBC管型,常有高血压的其他靶器官并发症)鉴别

【治疗原则】

一般处理:

⒈监测每日尿量、体重、血压变化;

⒉每周查肾功能、血电解质1~2次;每半个月查血常规、尿沉渣自动分析全套1~2次;每月查血清白蛋白、血脂1~2次,血清铁蛋白1次。

⒊高血压、水肿者予低盐(3g/d)饮食。

⒋利尿、止吐、降血脂、纠正酸中毒、改善肾循环、促进骨髓造血、补铁、补钙等及其它对症治疗。

⒈积极控制高血压:

⑴治疗原则:①力争把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蛋白尿≥1g/d,血压应控制在125/75mmHg以下;尿蛋白<1g/d,血压控制可放宽到130/80mmHg以下。

②选择能延缓肾功能恶化、具有保护作用的降血压药物。

⑵具体用药:

①水钠潴留、容量依赖性高血压

Scr≤221umol/L者:氢氯噻嗪~50mg/d,1次或分次口服(时无效);Scr>221umol/L者:速尿20~120mg/d,口服或静注。

②肾素依赖性高血压: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Scr>442umol/L时禁用)

③钙拮抗剂

④β受体阻断药

⒉限制食物中蛋白及磷的入量

⒊应用抗血小板药:

⒋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

肾功能正常或仅轻度受损,肾体积正常,病理类型较轻(如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早期膜性肾病等),尿蛋白较多,如无禁忌者可试用,无效者逐步撤去。⒌避免加重肾损害的因素:

感染、劳累、妊娠及应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均可能损伤肾,导致肾功能恶化,应予以避免。

肾病综合征诊疗常规

(概述)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简称肾综)并非单一疾病,而是由很多病因引起的一种

临床症候群,其共同表现为四大特点,即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的水肿。

【病史采集】

1.浮肿:部位、严重程度、性质。

2.大量蛋白尿。

3.有、无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史。

4.有、无诱发因素:感染、药物、毒素及过敏、肿瘤、家族遗传及代谢性疾病。【体格检查】

1.全身系统检查:包括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浮肿部位、性质、严重程度、贫血及营养状态。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测定、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测定、血脂、肾功能。

2.器械检查:双肾B 超、胸片、心电图。

3.特殊检查:肾穿刺活检(有条件的医院)。

【诊断与鉴别诊断】

具有肾综表现四大特点:大量蛋白尿(>d)、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水肿即可作出明确诊断。其中前 2 条对诊断是不可缺少的。临床上作肾病综合征的病因诊断时,需认真除外继发性肾综的可能性,方可下原发性肾综的诊断。

【治疗原则】

1.一般处理:休息与活动、饮食治疗、利尿治疗、降压治疗、降脂治疗、抗凝治疗。

2.根据病情选用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及环孢素:糖皮质激素(强的松)的治疗原则是首剂量要大(1~k/d)、减量要慢(每1~2 周减量度10%)、维持时间要长(要6个月以上);环磷酰胺1个疗程总量≤150mg/kg(一般6~8克);环孢素不能作为肾综治疗的一线药物。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常规

(概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1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介导

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血清中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受累是SLE的两个主要临床特征。

[临床表现]

SLE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多见于15—45岁年龄段,女:男为7—9:1。美国多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SLE的患病率为14.6—122/10万人。

SL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数呈隐匿起病,开始仅累及1—2个系统,部分患者长期稳定在亚临床状态或轻型狼疮部分患者可由轻型突然变为重症狼疮,更多的则由轻型逐渐出现多系统损害;也有一些患者一起病就累及多个系统,其至表现为狼疮危象。SLE的自然病程多表现为病情的加重与缓解交替。

1.全身表现:患者常常出现发热,可能是SLE活动的表现,疲乏是SLE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症状,常是狼疮活动的先兆。

2.皮肤与黏膜:在鼻梁和双颧颊部呈蝶形分布的红斑是SLE特征性的改变。SLE 皮疹无明显瘙痒,明显瘙痒者提示过敏,免疫抑制治疗后的瘙痒性皮疹应注意真菌感染。

3.关节和肌肉:常出现对称性多关节疼痛、肿胀,通常不引起骨质破坏。4.肾脏损害:又称LN,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乃至肾功能衰竭,50—70%的SLE病程中会出现临床肾脏受累,肾活检显示几乎所有SLE均有肾脏病理学改变。WHO将LN病理分型为;I型正常或微小病变,II型系膜增殖性,III 型局灶节段增殖性,Ⅳ型弥漫增殖性,V型膜性,VI型肾小球硬化性。

5.神经系统损害:又称神经精神狼疮。轻者仅有偏头痛、性格改变,记忆力减退或轻度认知障碍;重者可表现为脑血管意外、昏迷、癫痫持续状态等。

6.血液系统表现:贫血和或白细胞减少和或血小板减少常见。短期内出现重度贫血常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所致,多有网织红细胞升高,Coomb's试验阳性。SLE 可出现白细胞减少,但治疗SLE的细胞毒药物也常引起白细胞减少,需要鉴别。7.肺部表现:SLE常出现胸膜炎,SLE肺实质浸润的放射学特征是阴影分布较广、易变,结核感染在SLE表现常呈不典型性。SLE所引起的肺脏间质性病变主要是急性和亚急性期的磨玻璃样改变和慢性期的纤维化,SLE合并弥漫性出血性肺泡炎死亡率极高。SLE还可出现肺动脉高压、肺梗塞、肺萎缩综合征。

8.心脏表现:患者常出现心包炎,表现为心包积液,但心包填塞少见。可有心肌炎。心律失常,多数情况下SLE的心肌损害不太严重,SLE可以有冠状动脉受累,表现为心绞痛和心电图ST-T改变,甚至出现急性心肌梗塞。除冠状动脉炎可能参与了发病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和抗磷脂抗体导致动脉血栓形成,可能是冠状动脉病变的另两个主要原因。

9.消化系统表现: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活动期SLE可出现肠系膜血管炎,其表现类似急腹症,甚至被误诊为胃穿孔、肠梗阻而手术探查。SLE还可并发急性胰腺炎。肝酶增高常见,仅少数出现严重肝损害和黄疸。10.其他:眼部受累包括结膜炎、葡萄膜炎、眼底改变、视神经病变等。SLE常伴有继发性干燥综合征,表现为口干、眼干,常有血清抗SSB、抗SSA抗体阳性。11.免疫学异常:主要体现在抗核抗体谱(ANAs)方面。对SLE的诊断敏感性为95%,特异性相对较低为65%。抗双链DNA抗体对SLE的特异性95%,敏感性为70%,它与疾病活动性及预后有关;抗sm抗体的特异性高达99%,但敏感性仅25%,该抗体的存在与疾病活动性无明显关系;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SLE 的精神症状有关;

[诊断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