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患者病情评估

合集下载

术后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术后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术后患者病情评估制度一、背景术后患者病情评估是指对手术后患者进行系统地评估和监测其生理状况和恢复情况的过程。

通过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和治疗措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手术患者的康复与恢复。

二、目的制定术后患者病情评估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术后患者得到全面和及时的病情评估,以便护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通过此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三、内容1. 术后患者病情评估的时间:术后患者病情评估应该在手术后的指定时间进行,具体时间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的情况而定。

2. 术后患者病情评估的内容:术后患者病情评估应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生命体征评估:包括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的监测和记录。

- 疼痛评估:评估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和疼痛部位,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给予相应的疼痛缓解治疗。

- 术后并发症评估:评估患者是否出现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如感染、出血、血栓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患者自理评估:评估患者是否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的自理活动,如进食、洗漱、穿衣等,以确定患者的康复情况。

3. 术后患者病情评估记录:护理人员应该在每次病情评估后及时记录评估结果,并交流给相关医护人员。

评估记录应该包括患者的姓名、病历号、评估时间、评估内容和评估结果等信息。

四、责任与要求1. 执行人员:术后患者病情评估应由具有相关培训和资质的护理人员执行,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2. 评估时间:术后患者病情评估的时间应按照规定和流程进行,不得漏评或迟评。

3. 评估记录:评估记录应及时、准确地填写,并进行妥善保存,确保病情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4. 评估结果的反馈与协调: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医护人员,并与医护人员进行协调,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

5. 评估制度的监测与改进:定期对术后患者病情评估制度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提高评估的效果和质量。

ICU患者的病情评估与风险评估

ICU患者的病情评估与风险评估

ICU患者的病情评估与风险评估在医院中,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简称ICU)是一个为病情危急的患者提供集中监护和治疗的特殊部门。

对于患者的病情评估和风险评估,是ICU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将探讨ICU患者的病情评估与风险评估的相关内容。

病情评估是指医护人员通过对患者的观察、测量和以往病史的综合分析,来判断患者的病情状态。

在ICU,医护人员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1. 生命体征监测:这是病情评估的最基本方法之一。

包括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

通过监测这些生命体征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波动,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疼痛评估:疼痛是ICU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手术后或外伤患者。

医护人员可以利用疼痛评分工具,如VAS(Visual Analogue Scale)或NRS(Numeric Rating Scale),来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疼痛管理方案。

3. 意识评估:ICU患者的意识状态常常不稳定,因此意识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医护人员可以利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来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其中包括眼睛反应、言语反应和运动反应三个方面的评估指标。

通过意识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神经功能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 应激和焦虑评估:ICU环境对患者来说是一个高度应激的环境,患者可能面临生命威胁、疼痛、无助等情绪困扰。

因此,对患者的应激和焦虑状态进行评估是必要的。

医护人员可以利用专门的评估工具,如HADS(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来评估患者的应激和焦虑程度,并制定相应的心理支持方案。

风险评估是指医护人员根据ICU患者的病情和危险因素,来评估患者的风险程度,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在ICU,医护人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1. 疼痛风险评估:疼痛管理是ICU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分析评价

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分析评价

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分析评价引言:对于患者来说,术前的病情评估与讨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进行分析与评价。

一、患者病情评估患者病情评估是在患者就诊时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它通过对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需求。

患者病情评估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患者的疾病类型、病情的严重程度、病因和并发症等,从而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在患者病情评估中,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的起始时间、病情变化的过程、曾经的治疗经历等。

其次是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生命体征、疼痛评估、局部病变的触诊、听诊等。

最后,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的结果,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做一些相关的检查,如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从而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进一步的评估。

患者病情评估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全面、客观的病情信息,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科学、准确的判断。

通过病情评估,医生可以了解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手术的难度和风险等。

同时,病情评估还可以揭示患者的潜在问题,如合并症、疾病基因变异等,为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供参考。

然而,患者病情评估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病情评估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不同的医生可能有不同的诊断和评估结果。

其次,病情评估只是对患者的当前病情进行评估,无法预测患者的未来病情发展和治疗效果。

最后,病情评估只是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措施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二、术前讨论术前讨论是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医生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可以帮助患者了解手术的目的、过程、风险和预后等。

术前讨论的目的是为了向患者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让其参与到治疗过程中,增加患者的合作性和满意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术前讨论的内容包括手术的目的和风险,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的操作步骤和麻醉方法等。

患者手术前病情评估与讨论制度

患者手术前病情评估与讨论制度

患者手术前病情评估与讨论制度简介患者手术前的病情评估和讨论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在患者手术前进行全面评估和讨论,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病情评估手术前的病情评估是指医疗团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病史调查,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相关风险。

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等;- 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疾病、手术史等;- 患者的体格检查,包括生命体征和器官功能等方面;- 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患者的心理和心理状态评估。

病情评估的目的是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手术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

讨论制度手术前的讨论制度是指医疗团队对患者的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全面的讨论和决策。

医疗团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成员:- 主刀医生;- 麻醉医生;- 护理人员;- 实验室技术人员;- 影像学专家等。

讨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患者的病情评估结果;- 手术方案的选择;- 手术风险的评估和规避措施;- 手术期间的护理和监测要求;- 手术后的康复和护理计划。

讨论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医疗团队对患者的病情有全面的了解,并制定出最佳的手术方案和护理计划。

重要性和益处患者手术前病情评估与讨论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和讨论,可以达到以下益处:1. 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通过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相关风险,医疗团队可以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案和措施,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2. 提高手术的有效性:病情评估和讨论制度可以帮助医疗团队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和护理计划,从而提高手术的有效性。

3. 减少手术风险:通过评估和讨论,可以发现和解决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并发症,减少手术风险。

4. 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病情评估和讨论制度可以使医疗团队对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和专业化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病人术前病情评估制度及流程

病人术前病情评估制度及流程

病人术前病情评估制度及流程背景术前病情评估是医疗机构为了在手术前全面了解病人的健康状况,评估手术风险并准备适当的治疗措施的过程。

病人术前病情评估制度及流程的建立是为了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性和顺利进行。

制度目的本文旨在确立病人术前病情评估的制度和流程,包括评估内容、评估人员、评估时间和评估结果的处理,以提高手术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制度内容1. 评估内容- 病人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过敏史等。

- 病史评估,包括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目前疾病情况等。

- 身体检查,包括一般状况、常规生命体征、特殊体征等。

- 辅助检查,根据手术类型和病情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查,如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2. 评估人员- 医生:负责进行病史评估和身体检查。

- 护士:负责收集病人个人信息和辅助检查结果。

3. 评估时间- 术前准备期间,在病人手术前进行评估。

- 术前病房检查和手术室前准备时,再次核对评估结果。

4. 评估结果处理- 医生将评估结果写入病人病历表,作为手术决策和治疗方案的参考依据。

- 若评估结果存在异常或风险因素,应及时与手术团队和病人家属进行沟通和讨论,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流程简述1. 医生与病人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病人个人信息和病史。

2. 医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一般状况、生命体征和特殊体征。

3. 护士收集病人个人信息和辅助检查结果。

4. 医生将评估结果记录在病人病历表中。

5. 若评估结果异常,医生与手术团队和病人家属进行沟通和讨论,制定处理方案。

总结病人术前病情评估制度及流程的建立对提高手术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

通过全面了解病人的健康状况和评估手术风险,可以准备适当的治疗措施,确保手术成功进行。

此制度和流程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患者健康与安全。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围手术期管理规定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围手术期管理规定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一、通过对患者评估全面把握患者基本的现状和诊疗服务的需求,为制定适宜于患者的诊疗手术方案计划提供依据和支持二、患者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包括:住院患者评估、手术前评估、麻醉评估、危重病人评估、住院患者再评估,包括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等三、患者病情评估工作应由具有主治医师以上技术职称人员完成四、普通患者病情综合评估应在24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在1小时内完成,ICU患者应在15分钟完成,特殊情况除外五、各科室根据具体情况制定3-5种疾病或项目的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包括有详细的评估内容与标准、评估时限等六、评估结果应在病程记录中明确记录,有条件的科室可以制定专门的评估表格记录七、各科室制定的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报医务科审核备案八、医务科将定期检查督导,并作为一项重要的科室医疗质量评价指标坠床与跌倒报告制度及防范措施一、对于有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档,并有家属陪伴二、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三、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四、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告诉患者不做体位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状,易于发生危险五、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信号灯告诉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六、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检查患者坠床时的着力点,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七、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八、加强巡视至病情稳定巡视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九、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程序做好安全防范→发生坠床时→护士立即赶到→通知医生→查看受伤情况→判断病情→采取急救措施→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记录→做好交接围手术期管理制度一术前管理:1. 凡需手术治疗的病人,各级医生应严格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血型及感染筛查肝功、乙肝五项、HCV、HIV、梅毒抗体2. 手术前术者及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病人,向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病人病情、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签字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原则上由科主任负责签字,同时经治医师签字,科主任无法及时赶到时,为抢救患者依次由科室副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或住院医师签字,至少2名医师签字,同时院总值班或医务科签字写明当时的患者病情需要紧急抢救,无法联系到患者家属的具体情况抢救结束后书面报告医务科或院总值班,由医务科备案3. 主管医师应做好术前小结记录中等以上手术均需行术前讨论重大手术、特殊病员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讨论制订手术方案,讨论内容须写在病案中4. 手术医师确定应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重大手术及各类探查性质的手术须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5. 手术时间安排提前通知手术室,检查术前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及特殊器械准备情况所有医疗行为应在病历上有记录如有不利于手术的疾患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6. 手术前患者应根据医院手术确认制度,做好患者身份识别工作,同时完成手术部位的标记,邀请患者及患者家属参与手术部位的标记工作二手术当日管理:1. 医护人员要在接诊时及手术开始前要认真按照医院手术确认制度及工作流程,做好患者身份、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的确认及核查工作,认真填写手术安全核对表2. 当日参加手术团队成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台上与巡回护士、其它相关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室,由手术者讲述重要步骤、可能的意外及相应的对策、严格按照术前讨论制定的手术方案和手术安全核对的要求执行3. 手术过程中术者对病人负有完全责任,助手须按照术者要求协助手术手术中发现疑难问题,必要时须请示上级医师4. 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应始终监护病人,不得擅自离岗5. 手术中如确需更改原订手术方案,术者在决定术前未确定的脏器切除,使用贵重耗材等情况时,要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向医务处或主管院长报告;并须再次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后实施6. 核查术中植入的假体材料、器材标示上的信息及效期,条形码应贴在手术护理记录单的背面7. 术中切除的病理标本须向患者或家属展示并在病案中记录手术中切取的标本及时按要求处理,在标本容器上注明科别、姓名、住院号、标本名称由手术医师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手术中需做冰冻切片时,切除的标本由手术室专人及时送病理科,专人取回病理报告8. 凡参加手术的工作人员,要严肃认真地执行各项医疗技术操作常规,注意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术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术中实施自体血回输时,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8. 严格执行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认真填写手术风险评估表三术后管理:1. 手术结束后,术者对病人术后需要特殊观察的项目及处置各种引流管和填塞物的处理要有明确的书面交待手术记录或病程记录手术记录应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准确、真实、全面地完成2. 麻醉科医师要对实施麻醉的所有病人进行麻醉后评估,尤其对全麻术后病人,麻醉科医师应严格依照全麻病人恢复标准确定病人去向术后恢复室或病房或外科监护室并对重点病人实行术后24小时随访且有记录3. 凡实施中等以上手术或接受手术病情复杂的高危患者时,手术者应在病人术后24小时内查看病人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做好书面交接工作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一、对于重大手术、疑难手术、截肢手术、风险大的手术,经治医生应该采取慎重态度,填写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单后报医务科审批,备案二、对于重大手术、疑难手术、截肢手术、风险大的手术,必须在科室内进行术前讨论情况特殊时可请院内外专家会诊,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师、护士长及有关人员参加三、讨论决定手术方案,充分评估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并拟定出具体的抢救措施四、讨论情况要记入患者的病历中,协同患者或委托人签写的手术同意书,报医务科审批,备案患者家属、经治医师和律师在场,签字见证后方可进行手术必要时医务科派人参加术前讨论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根据2009患者安全目标考核要求,为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护理部制定腕带标识管理制度,各科室应不断完善腕带管理流程和操作程序,严格按制度执行腕带标识管理制度与操作程序1.对于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以及儿童等使用腕带标识,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的一种方法2.在重症监护室、手术室、急诊抢救室等患者使用腕带标识,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的一种方法4.急诊、病房、手术室、ICU病人的转科交接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3.腕带上应标明患者的科室、姓名、床号、住院号、性别、诊断等,要求内容清晰,项目规范4.对所需佩戴腕带的患者入院后护士按操作规程给予佩戴腕带,腕带标识准确无误,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5.对佩戴腕带的患者,医护人员必须利用腕带标识进行识别。

手术患者病情评估和术前讨论管理规定

手术患者病情评估和术前讨论管理规定

手术患者病情评估和术前讨论管理规定手术患者的病情评估和术前讨论是手术准备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了确保手术安全和手术效果,医疗团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与患者和家属进行充分的术前讨论。

本文将详细介绍手术患者病情评估和术前讨论的管理规定。

I. 病情评估手术患者病情评估的目的是了解患者的病情,确定手术的可行性和风险性,以及制定有效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计划。

以下是手术患者病情评估的主要内容:1. 病史采集医疗团队应该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疾病、手术史、药物过敏史、家族病史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判断患者手术的风险和术后恢复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2. 体格检查医疗团队应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但不限于血压、心率、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各系统的检查,例如心肺听诊、腹部触诊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疗团队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评估手术的可行性和风险性。

3. 实验室检查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疗团队可以要求患者进行一系列实验室检查,例如血液生化指标、血常规、凝血功能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病情评估,并帮助医疗团队制定相应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计划。

II. 术前讨论术前讨论是指医疗团队与患者和家属进行交流,解释手术的目的、过程和风险,并获得患者的同意。

以下是术前讨论的管理规定:1. 统一流程医疗机构应该建立统一的术前讨论流程,明确医疗团队的职责和讨论的内容。

讨论应该包括手术的目的、过程、风险、可能的并发症和预后,以及患者的权利和选择。

医疗团队应该提供清晰、准确的信息,并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

2. 书面同意在术前讨论中,医疗团队应该征得患者或法定监护人的书面同意。

书面同意应明确记录手术的目的、过程、风险等重要信息,以及患者或法定监护人的签名和日期。

这有助于确保患者充分了解手术的信息,并减少可能出现的纠纷。

3. 患者权利尊重医疗团队应始终尊重患者的权利和选择。

他们应该充分考虑患者的意见和意愿,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与患者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患者术前讨论及病情评估制度

患者术前讨论及病情评估制度

积极参加患者病情评估专业教育、培训工作,掌握专门的病情评估知识和技能,定期参与考核,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1
2
3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进行。
按照相关制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等病历书写。新入院患者还应在首次病程记录中进行首次患者病情评估及病例分型并有规范的记录。
患者术前讨论制度及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术前讨论制度
为了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为患者选择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案,特制定术前讨论制度,要求相关科室严格执行。
一、术前讨论要求
术前讨论是指因患者病情较重或手术难度较大,手术前在上级医师主持下,对拟实施手术方式选择、术前准备、手术适应症、手术禁忌症、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应对措施等所作的讨论。要求至少在手术前一天完成。三级以上(含三级)手术和病情危重、有合并症、基础疾病严重的二级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一、术前讨论要求
二级手术的术前讨论由手术组医师完成,原则上由主刀医师主持,必要时由科主任组织全科讨论;三级以上(含三级)手术、疑难手术、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应进行全科讨论,并由科主任或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持。护士长、床位分管护士或其他科室有关医师应参加术前讨论。
一、术前讨论要求
特殊手术包括:被手术者系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或系特殊保健对象如高级干部、著名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及民主党派负责人等;手术可能导致毁容或致残者;涉及刑事、纠纷的手术;患者24小时内需再次手术者及外院医师来我院参加手术者。高度风险手术是指威胁患者生命或病情危重随时可能造成患者死亡的任何级别手术。

患者病情评估

患者病情评估

患者病情评估患者病情评估是医疗护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旨在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发展趋势和需求,为医务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依据,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和护理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患者病情评估的标准格式,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内容。

一、患者基本信息患者基本信息是患者病情评估的基础,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婚姻状况、联系方式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务人员了解患者的个人背景和社会情况,为后续的评估提供参考。

二、主诉主诉是患者对自己病情的主要描述,通常由患者口述或者家属转述。

主诉内容应包括症状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频率、强度、伴有症状等。

例如,患者主诉头痛已持续一周,每天发作2-3次,疼痛程度为5/10,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三、现病史现病史是对患者当前病情的详细描述,包括疾病的起始时间、发展过程、症状变化等。

在现病史中,应详细记录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病程中的重要事件,如手术、药物治疗、并发症等。

四、既往史既往史是指患者过去的疾病史、手术史、药物过敏史等。

在评估既往史时,应特殊关注与当前病情相关的疾病和手术史,以及对当前治疗产生影响的药物过敏史。

五、家族史家族史是指患者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中是否有与当前病情相关的疾病。

家族史的评估有助于判断患者的遗传风险和疾病发展趋势,对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六、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通过观察、触诊、叩诊、听诊等手段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体格检查内容包括普通状况、意识状态、皮肤黏膜、头颈、胸部、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

体格检查结果应详细记录,包括异常体征的描述和定量测量结果。

七、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通过对患者的生理指标、血液、尿液、影像学等方面的检测,获取关于患者病情的客观数据。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查等。

手术患者病情评估制度[1]

手术患者病情评估制度[1]

患者病情评估【2 】治理轨制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性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端就可以或许得到客不雅科学的评估,大夫可以或许做出具体科学的治疗筹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刻可以或许实时调剂修正治疗办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用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力请求,联合我院现实情形,我院医务科制订患者病情评估治理轨制:1.明白划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病院授权的其他岗亭的卫生技巧人员实施.2.病院制订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规模.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请求.记载文件格局.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3.患者评估的成果须要记载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点对患者的诊疗运动.4.病院本能机能部门按期实施检讨.考察.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察成果按期剖析,实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5.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重点增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宿疾人养分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6.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厉控制住院标准,严厉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订下一步治疗的根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不雅察治疗.假如门诊大夫决议须要住院的患者谢绝入院治疗,大夫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诉,具体告诉患者可能面对的风险,并签订患者的名字或其授权人的名字.7.病人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周全情形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养分状态等做出准确的评估,做出准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订出经济.合理.有用的治疗筹划并告诉患者或者其委托人.8.对病人在入院后产生的特别情形的,应实时向上级大夫请示,再请科主任配合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申请会诊,再集体评估.9.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后果不能确定的,应实时与家眷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诉.10.麻醉科手术室实施患者病情评估轨制,敌手术科室的病人进行风险断定,请求手术科室在术前小结.术前评论辩论中予以评估,实时调剂诊疗筹划.11.手术前实施患者病情评估,术前主管医师应对病人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12.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患者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按期评估.随机评估两种情势.实时调剂治疗筹划.13.临床大夫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科学的评估,还应当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作出准确客不雅的评估,周全权衡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有可能须要作心理指点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登记并作记载,随时请心理学科大夫赐与必要的心理增援.14.所有的评估成果应告诉患者或其病情委托人,病人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诉病人委托的家眷或其直系亲属.15.患者评估的成果须要记载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点对患者的诊疗运动.。

患者手术前病情评估与讨论制度

患者手术前病情评估与讨论制度

患者手术前病情评估与讨论制度简介患者手术前病情评估与讨论制度是为了有效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并在手术前进行医师间的讨论,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进行而制定的一项制度。

目的该制度旨在:1. 评估患者手术前的病情,以确定手术的适宜性;2. 提供医师之间对患者病情的讨论平台,促使全面的医学决策;3. 确保患者手术前的健康风险得到有效评估和管理。

流程患者手术前病情评估与讨论制度的流程如下:1. 患者确定需进行手术后,由医疗团队指定一位主管医师负责评估患者的病情。

2. 主管医师根据患者病史、体格检查结果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3. 主管医师将评估结果与其他医师进行讨论,包括手术主刀医师、麻醉师等。

在讨论过程中,各医师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4. 在讨论结束后,医疗团队共同决定是否对患者进行手术,并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

5. 如果手术被批准,医疗团队将与患者详细沟通手术风险、术后恢复等事项,并征得患者的同意。

责任和要求患者手术前病情评估与讨论制度中涉及的责任和要求如下:1. 主管医师负责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2. 医疗团队成员应积极参与病情讨论,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

3. 医疗团队应在讨论中尊重各种意见,共同决策。

4. 医疗团队应及时将讨论结果记录在患者的医疗档案中,作为决策的依据。

5. 医疗团队应定期评估和改进该制度的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结论患者手术前病情评估与讨论制度在手术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性。

医疗团队应认真执行该制度的要求,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利益。

以上是患者手术前病情评估与讨论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安徽医大麻醉学课件02手术患者术前病情评估与准备

安徽医大麻醉学课件02手术患者术前病情评估与准备

生肾功能不全是围术期发病率和死亡率主要原因之
一。影响肾功能的因素:术前的肾功能储备降低(
糖尿病、高血压、肝功能不全)、外科手术因素和
麻醉可能造成的肾损害
医麻


麻醉前准备
其他方面
内分泌系统:
甲亢:防止术中、术后甲状腺危象
皮质醇增多症:注意水电解质
原醛:应用安体舒通和补充钾盐,纠正低钾血症
嗜铬细胞瘤:控制高血压和扩容
织灌注
医麻


麻醉前准备
呼吸系统的准备:
急性呼吸道感染非急症要手术暂停,控制感染1周 后再手术;
气道高反应性(哮喘、支气管痉挛和慢阻肺)术前 应用支气管扩张药和皮质激素来预防术中支气管痉 挛;
慢阻肺要控制感染、清除分泌物、治疗支气管痉挛
、改善肺功能、提高病人的运动能力和耐力 医麻


麻醉前准备
第二章
手术患者术前病情评估与准备
麻醉前评估
麻醉前病情的评估
意义:病人安全、病人手术 麻醉的耐受、减少并发症。
评估要点:麻醉的危险性; 手术的复杂性;病人的承受 能力。
麻醉评估门诊
医麻


麻醉前病情评估
麻醉前病情评估流程
复习病史 分析各项术前检查和化验结果 访视病人和系统检视:呼吸、循环、肝肾、内分泌、
医麻


1MET
不同活动能量需求的评估
能在室内活动,生活自理,以3~5分公里/h的速度 走 1~2个街区
4MET 能干家务(清洁工作/洗衣服),平地行走3~5公里
4MET 能上一楼或走上小山坡,以6公里/h的速度平地行 走。能短距离跑步/干重活(拖地 板/搬家具等), 能参加中等强度体育活动(打高尔夫球、保龄球、 打网球及打棒球等)

内科医生的手术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病情评估手术风险与效果

内科医生的手术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病情评估手术风险与效果

内科医生的手术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病情评估手术风险与效果手术是内科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手术并非没有风险。

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内科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以评估手术的风险与效果。

本文将讨论内科医生如何进行手术风险评估,并准确评估手术风险与效果,从而保障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首先,内科医生在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他们会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体检结果、症状表现等方面,综合分析患者的身体状况。

例如,对于某些存在明显心脏疾病的患者,内科医生需要进一步评估其心脏功能、心肺耐力等因素,以确定手术风险。

其次,内科医生会综合分析患者的个人因素。

例如,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生活方式等个体差异因素都会对手术风险产生影响。

年龄是一个重要因素,老年患者通常面临更高的手术风险。

此外,患者的一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也会增加手术的风险。

因此,内科医生需要将这些个体因素纳入评估范畴。

在评估手术风险时,内科医生还需要考虑手术本身的风险。

不同手术类型和操作复杂程度不同,手术风险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一些高风险手术,如心脏手术、脑部手术等,内科医生在评估手术风险时需要特别注意手术的风险与效果。

除了手术风险评估,内科医生还需要评估手术的效果。

手术的效果评估通常包括手术后的康复情况、生活质量提高程度等方面。

例如,对于某些患有严重肝病的患者,内科医生需要评估手术后的肝功能恢复情况,以确定手术对于患者的益处是否超过了手术风险。

在手术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内科医生还需要与患者密切合作,进行风险沟通与共识。

内科医生需要向患者提供详细的手术风险与效果信息,并向患者解释手术的利弊。

同时,内科医生也需要尊重患者的选择权,与患者一同制定治疗方案,确保在充分了解手术风险与效果后做出决策。

总结起来,内科医生的手术风险评估是确保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步骤。

通过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个人因素和手术本身的风险,内科医生可以准确评估手术风险与效果。

手术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手术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我院医务科制定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1、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

2、医院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3、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4、医院职能部门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5、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

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

6、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

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签署患者的名字或其授权人的名字。

7、病人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8、对病人在入院后发生的特殊情况的,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示,再请科主任共同再次评估。

必要时可申请会诊,再集体评估。

9、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10、麻醉科手术室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对手术科室的病人进行风险判断,要求手术科室在术前小结、术前讨论中予以评估,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术前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及流程

术前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及流程

Xxxxxx卫生院术前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及流程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确保手术质量与安全,有必要对手术治疗病人进行手术前病情、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因素、依从性的综合评估,目的是充分了解手术病人所处的状态,对病人做出级别判断和风险评估,使手术医师做好风险防范,有备无患,制定此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特殊患者(急危重症患者、严重复合的外伤急诊患者、年龄≥70岁的高龄患者、合并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多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恶性肿瘤中晚期患者、采用新技术的患者等)的手术治疗前评估。

一、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主管医师、护士进行病情评估,为术前评估打下基础。

二、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性、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三、围手术期病人根据身体情况实行9分制评分法:(一)该疾病手术需要性分Ⅳ级:Ⅰ级:不手术将有生命危险者为3分;Ⅱ级:严重痛苦影响生活者为2分;Ⅲ级:一般功能欠缺者为1分;Ⅳ级:手术毫无意义者为0分。

(二)预期手术效果分3级:Ⅰ级:术后彻底解决问题者为3分;Ⅱ级:术后能基本解决问题者为2分;Ⅲ级:术后解决问题不明显或会带来其它副作用者为1分;Ⅳ级:根本无法解决问题者0分。

(三)手术风险性分3级:Ⅰ级:手术有把握,发生意外可能性不大为3分;Ⅱ级:手术存在一般的危险性为2分;Ⅲ级:手术风险性高,甚至有可能威胁生命为1分;Ⅳ级:虽经手术但仍无成活可能者为0分。

四、评估流程:术前病情评估由主刀医师组织组内全体医生,按评估的标准,对术前病人进行初级评估。

(一)评估标准:总分9分为满分。

(二)1、综合评分5分以下要谨慎进行手术治疗,其中任何一条0分者手术应列为禁忌,家属有强烈要求的因素不在内。

2、综合评分<5分而需要手术者,应由科主任填写申请表,提交医务科。

医务科组织医院评估小组进行二级术前评估。

3、评估的分数低,证明病人的手术风险也越高。

手术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手术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手术患者病情评估制度为了确保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医院制定了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该制度规定,评估工作由注册职业医师、护士或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实施。

同时,医院明确了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标准、记录文件格式、操作规范和程序。

评估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诊疗活动。

医院职能部门定期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和反馈,以保证医疗质量。

医师对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特别是对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危重病人营养、住院病人再评估、手术后和出院前的评估要重视。

门诊医生在评估时应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制定治疗方案,禁止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

如果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并签署患者或其授权人的名字。

病人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全面评估病情,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

对于入院后发生的特殊情况,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示,并请科主任共同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申请会诊。

如果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麻醉科手术室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对手术科室的病人进行风险判断,要求手术科室在术前小结、术前讨论中予以评估,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手术前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术前主管医师应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逐项评估病人。

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定期评估和随机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临床医生不仅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科学的评估,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

对于可能需要心理辅导的患者,应该进行必要的登记和记录,并随时向心理学科医生寻求必要的心理支持。

所有评估结果都应该告知患者或其病情委托人。

如果病人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评估结果,那么必须将结果告知病人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

围手术期病人病情评估制度

围手术期病人病情评估制度

围手术期病人病情评估制度1.引言围手术期是指术前、术中和术后一段时间,这对于手术病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阶段。

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围手术期病人病情评估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2.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介绍一个围手术期病人病情评估制度,旨在提高手术病人的综合评估能力,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保障手术病人的安全和健康。

3.评估内容围手术期病人病情评估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 术前评估术前评估是为了了解手术病人的基本情况,包括病史、过敏史、手术部位、麻醉方法等。

同时,还要评估手术病人的全身状况、心肺功能以及血液循环情况,以便为手术做好准备工作。

3.2 术中评估术中评估是指手术过程中对病人的监测和评估。

包括对病人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术中出现的问题,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3.3 术后评估术后评估是指手术完成后对病人的监测和评估。

包括对病人的疼痛情况、伤口愈合情况、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观察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出现的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评估方法围手术期病人病情评估可以采用以下方法:4.1 问卷调查使用标准的围手术期病人病情评估问卷,通过询问病人的主观感受和症状,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评估。

4.2 生命体征监测使用生命体征监测仪器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如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及时掌握病人的生命体征情况。

4.3 专科技术评估根据手术的特点和手术病人的需要,邀请专科技术人员对病人进行评估,如心血管科、呼吸科等专科医生。

5.结论建立一个有效的围手术期病人病情评估制度对于手术病人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可以提高手术病人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以上是对一个围手术期病人病情评估制度的简要介绍,供参考使用。

感谢阅读本文档。

手术患者病情评估

手术患者病情评估

手术患者病情评估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关于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的学习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我院医务科制定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1、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

2、医院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3、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4、医院职能部门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5、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

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

6、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

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签署患者的名字。

7、病人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8、对病人在入院后发生的特殊情况的,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示,再请科主任共同再次评估。

必要时可申请会诊,再集体评估。

9、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10、麻醉科手术室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对手术科室的病人进行风险判断,要求手术科室在术前小结、术前讨论中予以评估,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患者病情评估

患者病情评估

患者病情评估患者病情评估是医疗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对患者的详细观察和评估,可以匡助医生准确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后续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指导。

本文将详细介绍患者病情评估的标准格式和内容要求。

一、患者基本信息在进行病情评估时,首先需要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惟一标识患者,避免混淆。

二、主诉和现病史在患者病情评估中,主诉和现病史是非常重要的部份。

主诉是指患者或者家属自述的症状或者不适,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的主诉内容和持续时间。

现病史是指患者目前的病情发展过程,包括病程、病因、诊断等信息。

通过了解患者的主诉和现病史,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

三、既往史既往史包括患者的个人病史、家族病史和社会史等。

个人病史指患者过去的病史,包括手术史、传染病史、慢性疾病史等。

家族病史指患者家族中是否有遗传性疾病或者其他相关疾病。

社会史指患者的生活环境、职业、吸烟饮酒等习惯。

既往史的了解有助于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疾病风险。

四、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通过观察、触诊、听诊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包括普通情况、皮肤黏膜、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体格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生理状况和异常体征,为病情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五、辅助检查辅助检查是指通过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评估。

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心电图等。

辅助检查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患者病情信息,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六、专科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可能需要进行专科评估。

比如,心脏病患者可能需要心脏科医生的评估,肺病患者可能需要呼吸科医生的评估等。

专科评估可以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为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指导。

七、病情评估总结在完成以上评估内容后,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总结。

总结应包括患者的主要问题、疾病诊断、病情稳定程度、治疗方案等。

通过病情评估总结,可以为医生、护士和其他医护人员提供患者的关键信息,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护理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的学习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我院医务科制定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1、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

2、医院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3、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4、医院职能部门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5、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

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

6、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

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签署患者的名字。

7、病人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8、对病人在入院后发生的特殊情况的,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示,再请科主任共同再次评估。

必要时可申请会诊,再集体评估。

9、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
10、麻醉科手术室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对手术科室的病人进行风险判断,要求手术科室在术前小结、术前讨论中予以评估,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11、手术前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术前主管医师应对病人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

12、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定期评估、随机评估两种形式。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3、临床医生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估,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估,全面衡量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有可能需要作心理辅导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登记并作记录,随时请心理学科医生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援。

14、所有的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病情委托人,病人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病人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

15、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