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针灸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痹病中医诊疗方案(2010年)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病名:颈椎病(ICD-10编码:M47.221)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畸型,颈椎退行性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成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像者,往往呈慢性发病(近年有年轻化趋势)。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臂丛牵拉实验阳性,压顶试验阳性。
5.X线片正位显示气构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反弓,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二)证候诊断:
1.风寒痹阻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肉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及压顶实验阳性,颈椎X片示椎体增生,构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型:枕颈部疼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
应压痛点,X线摄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阶段改变。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履沙滩,晚期成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胀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较严重,并突入椎管。CT、MRI检查示椎管变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彭出,压迫脊髓。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型: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X线片示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CT检查可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椎动脉造影见椎动脉迂曲,变细或完全梗阻。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不足型:眼睑无力,视物模糊,瞳孔扩大,眼窝胀痛,流泪,头痛,头晕,枕颈痛,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驱痛,血压增高,四肢发凉或手指发红发热,一侧肢体多汗或少汗。X线摄片,上钩椎增生,椎间孔变窄,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或有不同程度错位,椎动脉造影有受压现象。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
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很多,可根据类型、病情轻重、病期长短以及患者的健康状况选择。
1.枕颌带牵引治疗:缓解肌肉痉挛,扩大椎间隙,通畅气血,缓解症状。牵引重量和时间长短可根据患者情况灵活掌握。
2.手法治疗:按摩、整脊。
3.药物治疗:
(1)风寒痹阻证
治法: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炙甘草、川芎、蔓荆子等。
(2)血瘀气滞证
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等。
(3)痰湿阻络证
治法: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白术、天麻、茯苓、橘红、半夏、甘草等。
(4)肝肾亏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方药:肾气丸加减。熟地、淮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桂枝、附子(先煎)等。
(5)气血亏虚证
治法: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等。
4.针灸治疗:阿是穴、风池、肩中、肩俞、合谷、颈痛点。
5.手术治疗:对反复发作、症状严重、经长期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可行颈椎前路髓核摘除植骨术,或行后路椎板成型术。
6.其他治疗:可行穴位封闭治疗;或肌肉注射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250mg,每日一次;或用垫敷散及理疗等。
四、难点分析:
颈椎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很难诊断为某一单纯类型,即使诊断明确,往往因个体素质、生活、工作环境的不同而治疗方法各异,且易反复发作。如何针对病因及早预防,以及如何改变颈椎的内外、生物力学平衡及内外环境的平衡和愈后调护是根治颈椎病的关键,相关理论和治疗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五、疗效评价
1.评价标准
临床控制: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治疗后症状积分0-1分,疗效指数>90%。
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椎活动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疗效指数>70%,≤90%。
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改善,颈椎活动基本正常,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能力改善,疗效指数>30%,≤70%。
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评价方法
腰痛病中医诊疗方案(2010年)
一、中西医诊断
中医病名:腰痛病(TCD编码:BNS150)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腰痛,坐骨神经痛。一般先腰痛后腿痛,咳嗽,喷嚏或用力大便时腰腿痛加重,弯腰活动受限,下蹲困难,甚者生活不能
自理。
2.多数患者左L4-5及L5-S1之间及其偏旁1-2cm处有深压痛,与下肢远端放射痛。在居髎、环跳、委中、阳陵泉、绝骨穴处有不同程度的压痛。
3.直腿抬高试验与加强试验阳性,严重者仅抬高15-30°。
4.腰3-4椎间盘突出可引起同侧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腰与骶,椎间盘突出则同侧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5.患侧母趾背伸力或蹠屈力减弱或消失。
6.腰椎X线摄片检查目的在于排除其他疾病,如肿瘤、结核、骨折等,并有利于发现本病的线索,如椎间隙变窄,前窄后宽,生理曲度减少或消失。腰椎CT扫描可明确腰椎间盘突出的程度。
(二)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腰筋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三、治疗方案
活血止痛,疏经络,滋补肝肾,祛寒止痛。
1.刺络法:分别于疼痛则太阳经,太阳经所过之处的阿是穴或压痛点,委中、大肠俞、承山等部位选2-4穴刺络拨罐,出血3-5ml,留罐时间5-10分钟,1周2次,4次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