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针灸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2010针灸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

2010针灸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

2010针灸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项痹病中医诊疗方案(2010年)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病名:颈椎病(ICD-10编码:M47.22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畸型,颈椎退行性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成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像者,往往呈慢性发病(近年有年轻化趋势)。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臂丛牵拉实验阳性,压顶试验阳性。

5.X线片正位显示气构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反弓,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二)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肉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及压顶实验阳性,颈椎X片示椎体增生,构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型:枕颈部疼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X线摄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阶段改变。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履沙滩,晚期成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胀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

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较严重,并突入椎管。

CT、MRI检查示椎管变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彭出,压迫脊髓。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型: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X线片示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CT检查可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椎动脉造影见椎动脉迂曲,变细或完全梗阻。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3.治疗方案制定:根据中医辨证结果,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4.治疗实施:采用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多种中医治疗方法;
5.疗效评价:定期评估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6.随访与健康教育: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提供健康指导。
五、具体治疗方案
1.慢性胃炎
(1)中医辨证:脾胃虚弱证、湿热蕴结证、气滞血瘀证等;
(2)治疗方案: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
(3)疗程:3个月为一个疗程,根据患者病情调整。
六、保障措施
1.加强中医药政策宣传,提高患者对中医诊疗的认识;
2.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3.完善中医药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医疗安全;
4.加强中西医结合,促进优势互补;
5.深化医改,优化中医药服务价格和医保政策。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第1篇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一、方案背景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医药在防治疾病方面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为充分发挥中医在诊疗优势病种方面的特色与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病种
本方案针对以下中医优势病种进行诊疗:
1.慢性胃炎
2.
5.肠易激综合征
三、诊疗原则
1.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特点,注重个体化治疗;
2.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
3.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4.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
四、诊疗流程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病情发展、治疗经过及生活习惯等;
2.诊断: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进行中医辨证诊断;
(2)治疗方案:中药治疗、针灸治疗、食疗调理等;

针灸科优势病种面瘫病诊疗方案及优化

针灸科优势病种面瘫病诊疗方案及优化

面瘫病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一、定义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最常见病因为茎乳孔内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上可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面瘫,本诊疗方案主要指周围性面瘫。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发病无差别,无明显季节性。

中医属于“口辟”、“口喎”疾病范畴。

本证是由于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脉络,气血痹阻而发生,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贝尔麻痹。

二、疾病诊断(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主板社,2007年)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1.病史:急性起病,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有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三)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四)症候诊断1.风寒袭络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有面部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风痰阻络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沫,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三、中医治疗方案1.体针疗法(1)急性期治法:疏风袪邪,通经活络。

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一、喘病喘病是因久患肺系疾病或他脏病变影响,致肺气上逆,肃降无权.出现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症。

多见于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心肺功能不全等。

.诊断依据1、以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疾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3、呈桶状胸。

叩诊胸部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捎失,肝浊音界下移。

肺呼吸音减低.可闻及干、湿性罗音或哮鸣音。

或肝肿大、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

4、合并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必要时查血钾、钠、二氧化碳结合力及x线胸部摄片,心电图,心、肺功能测定,血气分析等。

证候分类1、风寒束肺:喘急胸闷,咳嗽痰多清稀,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症。

舌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肺:喘促气粗.咳嗽痰黄而稠粘.心胸烦闷.口干而渴,可有发热恶风。

舌边红,苔薄黄,脉浮数。

3、痰湿蕴肺:喘咳胸闷,痰多易咯,痰粘或咯吐不爽.胸中窒闷,口腻,脘痞腹胀。

舌质淡,舌苔白腻,脉弦滑。

4、水气凌心:气喘息涌,痰多呈泡沫状,胸满不能平卧,肢体浮肿,心悸怔忡,尿少肢冷。

舌苔白滑,脉弦细致。

5、肺脾两虚:喘息短促无力.语声低微,自汗心悸,面色晄白,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少,脉弱。

或口干咽燥,舌红,脉细。

6、肺肾两虚:喘促日久.心悸怔忡,动则喘咳.气不接续。

胸闷如窒,不能平卧.痰多而粘,或心烦不寐,唇甲紫绀。

舌质紫或舌红苔少,脉微疾或结、代。

辩证施治风寒束肺:宣肺散寒、平喘止咳,射干麻黄汤。

风热犯肺:清热泻肺、化痰止咳,方用麻杏石甘汤。

痰湿蕴肺:化痰行湿、止咳肃肺,方用三子养亲汤。

水气凌心:温阳利水、益气宁心,真武汤合五皮饮。

肺脾两虚:补肺益气、健脾温阳,生脉散合六君子汤加减。

肺肾两虚:滋补肺肾、百合固金汤,二冬二母汤。

疗效评定1、治愈:喘息及其它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

2、好转:喘息及其它症状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针灸推拿科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针灸推拿科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颈痹病(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一、概述:由于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称为颈椎病。

相当于中医“项痹病、眩晕病”范畴。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在,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一)手法1、松解类手法(1)基本手法:头颈部一指禅推法、点按法、滚法、拿法、揉法、叩击法等,可选择上述手法一种或几种放松颈项部的肌肉,时间可持续3~5分钟。

(2)通调督脉法:患者俯卧位,医者以大拇指指端按顺序分别点按风府穴、大椎穴、至阳穴、命门穴,每穴0.5~1分钟,点揉第1胸椎至第12胸椎两侧夹脊穴、膀胱经腧穴,反复三遍,力量以患者出现局部温热、酸胀、传导为度。

(3)间歇拔伸法:患者仰卧位,一手托住颈枕部,一手把住下颌,纵向用力拔伸,持续2~3分钟,可反复3~5次。

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一、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病,主要症状包括咳嗽、流鼻涕、发热等。

中医认为感冒是由外邪入侵人体引起的,治疗时注重辨证施治。

1. 中医诊断: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法来确定病因及病位。

根据患者的症状,可以辨明病邪的性质,如风寒、风热等。

2. 中医治疗:根据辨证结果,中医采用药物治疗、针灸疗法或使用中草药等方法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风寒感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咳嗽等症状,可选用麻黄汤加减的方剂进行治疗。

二、失眠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持续入睡的症状,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中医认为失眠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或心神受损引起的。

1. 中医诊断: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法来确定病因及病位。

根据患者的舌象、脉象、症状等,可以辨明患者失眠的具体原因。

2. 中医治疗:针对失眠的不同原因,中医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肝火旺盛引起的失眠,可选用柴胡泻肝汤进行治疗。

同时,饮食调理和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是中医治疗失眠的重要方面。

三、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指胃肠功能紊乱所导致的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医认为消化不良是因为脾胃功能失调或脾胃虚弱引起的。

1. 中医诊断: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法来确定病因及病位。

根据患者的舌象、脉象、症状等,可以辨明患者消化不良的具体原因。

2.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消化不良主要采用中草药调理脾胃功能、调整消化系统的功能。

例如,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可以选用四君子汤进行治疗。

同时,饮食调理和养生习惯的改变同样重要。

四、高血压高血压是指人体动脉压力持续升高的一种疾病,严重时会引发心脑血管并发症。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肝火上炎、肾阴虚等因素引起的。

1. 中医诊断: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法来确定病因及病位。

根据患者的舌象、脉象、症状等,可以辨明患者高血压的具体原因。

2.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高血压主要采用中草药调理肝火上炎、滋养肾阴等方法。

中医针灸科优势病种诊断标准

中医针灸科优势病种诊断标准

中医针灸科优势病种诊断标准1痹证是由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现代医学相关疾病: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行痹风痹:疼痛游走,痛无定处,时见恶风发热,舌淡,苔薄白;痛痹寒痹: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着痹湿痹:肢体关节酸痛重着不移,或有肿胀,肌肤麻木不仁,阴雨天加重或发作,苔白腻,脉濡缓;热痹: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关节活动不利,可累及多个关节,伴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苔黄燥,脉滑数;2腰痛又称“腰脊痛”,是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现代医学相关疾病:腰部软组织损伤、肌肉风湿、腰椎病、椎间盘病变及部分内脏病变;寒湿腰痛:兼见腰部受寒史,值天气变化或阴雨风冷时加重,腰部冷痛重着、酸麻,或拘挛不可俯仰,或痛连臀腿;瘀血腰痛:腰部有劳伤或陈伤史,劳累、晨起、久坐加重,腰部两侧肌肉触之有僵硬感,痛处固定不移;肾虚腰痛:腰部隐隐作痛,起病缓慢,或酸多痛少,乏力易倦,脉细;3中风是以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伴口角喎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喎、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①中经络: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歪斜;肝阳暴亢:面红目赤,眩晕头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风痰阻络: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痰热腑实:口粘痰多,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气虚血瘀:肢体软弱,偏身麻木,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暗,苔白腻,脉细涩;阴虚风动:肢体麻木,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苔少,脉细数;②中脏腑:神志恍惚,迷蒙,嗜睡,或昏睡,甚者昏迷,半身不遂;闭证:神昏,牙关紧闭,口不开,肢体强痉;脱证:面色苍白,瞳神散大,手撒口开,二便失禁,气息短促,多汗腹凉,脉散或微;4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证,又称为口眼歪斜;现代医学相关疾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风寒证:见于发病初期,面部有受凉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风热证:见于发病初期,多继发于感冒发热,兼见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气血不足:多见于恢复期或病程较长的患者,兼见肢体困倦无力,面色淡白,头晕等症;5头痛是指由于外感或内伤,致使脉络拘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病人自觉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阳明头痛:即前额痛,包括眉棱骨痛和因眼如青光眼、鼻如鼻窦炎、上牙病引起的疼痛在内;少阳头痛:即偏头痛,包括耳病引起的疼痛在内;太阳头痛:即后枕痛,包括落枕、颈推病引起的疼痛在内;厥阴头痛:即巅顶痛,包括高血压引起的疼痛在内;偏正头痛:即前额及两侧头部的疼痛;全头痛:即整个头部的疼痛,难以分辨出具体的疼痛部位;6眩晕是由风、火、痰、虚引起的清窍失养,以头晕眼花,视物运转为主要表现的病证;风阳上扰:眩晕耳鸣,头目胀痛,烦躁易怒,失眠多梦,面红目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痰浊上蒙:头重如裹,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口粘纳差,舌淡、苔白腻,脉弦滑;气血不足:头晕目眩,面色淡白或萎黄,神倦乏力.心悸少寐,腹胀纳呆,舌淡、苔薄白,脉弱;肝肾阴虚: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神倦乏力,腰酸膝软,舌红、苔薄,脉弦细;7呃逆以胃气不降,上冲咽喉而致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有声无物为主要表现的病证;胃中寒滞型:常因感寒或饮冷而发作,呃声沉缓有力,遇寒则重,得热则减,苔薄白,脉迟缓; 胃火上逆型: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喜冷饮,尿赤便秘,苔黄燥,脉滑数;气逆痰阻型: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呃声连连,胸胁胀满,苔薄白,脉弦;脾胃阳虚型:呃声低沉无力,气不得续,脘腹不适,喜暖喜按,身倦食少,四肢不温,舌淡、苔薄,脉细弱;胃阴不足型:呃声低沉无力,气不得续,脘腹不适,喜暖喜按,身倦食少,四肢不温,舌淡、苔薄,脉细弱;8三叉神经痛是以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放射性、烧灼样抽掣疼痛为主症的疾病,是临床上最典型的神经痛;多发于40岁以上的女性;面部疼痛突然发作,呈闪电样、刀割样、针刺样、火灼样剧烈疼痛;伴面部潮红、流泪、流涎、流涕,面部肌肉抽搐;持续数秒到数分钟,发作次数不定,间歇期无症状;风寒证:有感受风寒史,面痛遇寒则甚、得热则轻,鼻流清涕,苔白,脉浮紧;风热证:痛处有灼热感,流涎,目赤流泪,苔薄黄,脉浮数;气血瘀滞:多有外伤史,或病程日久,痛点多固定不移,舌暗或有瘀斑,脉涩;9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增生性颈椎炎、颈椎间盘脱出以及颈椎间关节、韧带等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和颈部交感神经等而出现的一系列综合症候群;风寒痹阻:夜寐露肩或久卧湿地而致颈强脊痛,肩臂酸楚,颈部活动受限,甚则手臂麻木发冷,遇寒加重;或伴形寒怕冷、全身酸楚;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紧;劳伤血瘀 :有外伤史或久坐低头职业者,颈项、肩臂疼痛,甚则放射至前臂,手指麻木,劳累后加重,项部僵直或肿胀,活动不利,肩胛冈上下窝及肩峰有压痛,舌质紫暗有瘀点,脉涩;肝肾亏虚:颈项、肩臂疼痛,四肢麻木乏力;伴头晕眼花、耳鸣、腰膝酸软、遗精、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弱;10遗尿又称“尿床”、“夜尿症”;是指3岁以上的小儿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知的一种病症;睡中尿床,数夜或每夜1次,甚至一夜数次;肾气不足:面色淡白,精神不振,反应迟钝,白天小便亦多,甚或形寒肢冷,腰腿乏力,舌淡,脉沉细无力;肺脾气虚:疲劳后尿床加重,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脉细而无力;下焦湿热:尿频量少,色黄腥臭,外阴瘙痒,夜梦纷纭,齿介齿,急躁易怒,面赤唇红,口干,舌红、苔黄,脉多弦数;11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以簇集状丘疱疹、局部刺痛为特征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发病前常有轻度发热,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皮肤灼热刺痛等症状,亦可不发生前驱症状而直接出现丘疱疹;皮损部神经痛为本病的主症之一,但疼痛程度不一,且不与皮损严重程度成正比;疱疹好发于腰腹之间,其次是颈项、面部;呈带状排列,刺痛;有些患者在皮疹完全消退后仍遗留神经痛;肝经郁热: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伴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脾经湿热: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伴口渴不欲饮、纳差、胸脘痞满、大便时溏,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瘀血阻络: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伴心烦不寐,舌紫黯,苔薄白,脉弦细;。

2010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优化、总结

2010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优化、总结

2010年度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和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价、优化我科根据实际情况遴选出了2个优势病种,并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通过一年的临床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同时,我科在该项工作中尚存在明显的不足,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不断完善。

现将2010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和临床疗效总结如下:喘证中医治疗方法总结、分析、评价、优化一、临床资料喘证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肺管不利,肺气壅滞,气道不畅,呼吸困难的一种病证。

喘证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疾病,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

我科在2010年1月一2010年12月共收治住院慢性肺源性心脏病49例。

其中男32例,女17例;年龄最小50岁,最大89岁。

病程8个月~40年。

二,诊断标准(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喘证的诊断标准。

⑴以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⑵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疾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⑶呈桶状胸。

叩诊胸部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移。

肺呼吸音减低,可闻及干、湿性罗音或哮鸣音。

或肝肿大、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

⑷合并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必要时查血钾、钠、二氧化碳结合力及X线胸部摄片,心电图,心、肺功能测定,血气分析等。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2009年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⑴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

主要是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和胸廓疾病史等病史。

⑵有咳嗽、咳痰,进行性气促的临床症状。

⑶有肺气肿和(或)肺动脉高压的体征。

⑷辅助检查X胸片、心电图检查有一项符合诊断标准。

可予超声心电图以增加诊断可靠性。

⑸急性加重期可有发热、血白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增高。

痰培养或涂片可获得有价值的病原。

针灸推拿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针灸推拿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针灸推拿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针灸推拿科是中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其主要通过针灸和推拿手法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临床上,针灸推拿科有许多优势病种,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中的几个常见疾病及诊疗方案。

一、颈肩腰腿疼痛颈肩腰腿疼痛是目前非常常见的病症,常常由于生活和工作姿势不正确、过度劳累、缺乏运动等原因引起。

针灸推拿科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的经络和穴位,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痛感,并且能够改善肌肉的松弛度,减轻疼痛。

主要治疗方法为针刺和推拿。

1.针刺:通常采用局部和远端穴位,如肩井穴、足三里穴等。

通过在疼痛处或相应的穴位上进行针刺,可以刺激经络和穴位,调节气血运行。

针刺时注意要深浅适度,避免误伤。

2.推拿:推拿是通过按摩和揉捏的手法来调节气血,缓解疼痛。

可以结合草药拔罐等辅助治疗方法来增强疗效。

二、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是很常见的病症,常见的有胃痛、腹泻、便秘等。

针灸推拿科可以通过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缓解病症,并且具有较好的疗效。

1.针刺:常用的穴位有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穴、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等。

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调节脾胃功能,缓解胃痛和腹泻等症状。

2.推拿:推拿可以通过按摩和揉捏腹部来刺激和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缓解胃肠道的不适。

三、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偏头痛、神经性耳鸣等症状,常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针灸推拿科可以通过调节气血的运行和神经的功能,缓解症状,并且较少出现副作用。

1.针刺:常用的穴位有足阳明胃经的额外穴、手太阳小肠经的阳池穴等。

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调节神经的功能,缓解疼痛和其他不适。

2.推拿:推拿可以通过按摩和揉捏头部和颈部来刺激神经和穴位,缓解头痛和耳鸣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针灸推拿治疗时,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严格掌握治疗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

中医常见病、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分析、总结及评价2

中医常见病、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分析、总结及评价2

咱们来说说中医常见病。

中医治疗的优势在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所以,针对常见病,我们要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等方面入手。

拿感冒来说,它分为风寒、风热、暑湿等类型。

风寒感冒,咱们常用的是葱鼓汤,散寒解表;风热感冒,则用银翘散,清热解毒。

当然,这些都是基础方案,具体还得根据患者的体质、症状来调整。

再来说说优势病种。

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有很多,比如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我就拿心脑血管疾病举个例子。

1.病因分析: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复杂,包括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年老体弱等。

2.病机分析:中医认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机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血脉瘀阻。

a.气虚血瘀型:常用补气活血的方药,如四君子汤合桃红四物汤。

b.阳虚寒凝血瘀型:常用温阳散寒的方药,如当归四逆汤。

c.痰浊瘀阻型:常用涤痰化瘀的方药,如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

a.气虚血瘀型:补气活血,通络止痛。

药用四君子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b.阳虚寒凝血瘀型:温阳散寒,活血化瘀。

药用当归四逆汤,加减。

c.痰浊瘀阻型:涤痰化瘀,通络止痛。

药用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1.注重病因、病机分析,找出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2.辨证分型,制定针对性的诊疗方案。

3.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明确诊断。

4.注重中西医结合,发挥各自优势。

5.不断优化诊疗方案,提高疗效。

实施中医常见病和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时,注意事项和解决办法如下:1.注意事项:药物过敏:治疗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过敏的药物。

病情变化: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依从性: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他们的依从性,确保治疗方案得以有效执行。

中西药相互作用:若患者同时使用西药,要特别注意中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

2.解决办法:药物过敏问题:治疗前进行过敏试验,或选择替代药物,确保患者安全。

病情变化应对:定期复查,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和治疗方案,必要时请专家会诊。

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实施方案

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实施方案
5
制定诊疗方案
确定中医优势病种:选择具有中医特色和优势的病种
制定诊疗标准:制定中医优势病种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标准
制定治疗方案:根据中医理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制定康复方案:制定中医特色的康复方案,促进患者康复
制定随访方案:制定中医特色的随访方案,确保患者康复效果
实施方案
2
组织培训与推广
组织培训:对相关人员进行实施方案的培训,提高实施能力
4
强化监督考核
建立定期检查制度,确保实施方案的落实
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实施方案
建立奖惩机制,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设立考核指标,对实施情况进行量化评估
THANKS
汇报人
推广方式: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进行推广,提高方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培训对象:医院管理人员、临床医生、护士等
推广目标:提高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和医院竞争力
01
03
02
04
实施效果评估
B
D
A
C
E
提高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效果
提高患者满意度
提高医院中医优势病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降低医疗成本
促进中医优势病种的临床研究和发展
持续优化与改进
定期收集临床数据,分析疗效和患者反馈
组织专家团队进行方案评估和优化
定期开展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医生诊疗水平
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机制,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的合作,共享经验和资源,提高整体诊疗水平
保障措施
3
加强组织领导
01
0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3
04
05
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实施能力

优势病种及诊疗方案

优势病种及诊疗方案
充分尊重患者意愿,与患者及 其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共同制
定诊疗方案。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构建
组建多学科团队
汇聚相关学科专家,共同参与 诊疗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定期会诊与讨论
针对复杂病例,组织多学科专 家进行会诊和讨论,确保诊疗 方案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
建立多学科信息共享平台,实 现各学科之间的协同工作和无 缝对接。
重要性
预防优势病种对于保障人群健康、降 低医疗负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取 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优势病种 的发生和传播,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和生活质量。
02 常见优势病种介绍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 疾病之一,其特征是动脉血压持 续升高,可能导致心脏、脑、肾
等器官损害。
冠心病
癫痫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 异常放电导致的短暂大脑 功能障碍,具有反复发作 的特点。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 受限为特征的疾病,与吸烟、空气污 染等因素有关。
肺炎
肺炎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 肺部感染,可能导致发热、咳嗽、呼 吸困难等症状。
哮喘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 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等为主 要表现。
患者用药教育指导
提供详细用药说明
向患者提供详细的用药说明,包括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用药 时间等。
强调用药注意事项
告知患者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避免饮酒、避免驾驶等 。
鼓励患者主动沟通
鼓励患者主动与医生沟通用药情况,及时反馈可能出现的问题。
05 非药物治疗手段探讨
生活方式干预策略
规律作息
危险因素

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一、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中医认为感冒是由外邪侵袭机体引起的,通常表现为鼻塞、流涕、咽痛、发热等症状。

针对感冒,中医常采用以下诊疗方案:1.方剂治疗:常用的治疗感冒的中药方剂有葛根汤、麻黄汤等,这些方剂具有发汗解表、祛风解表的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寒邪,缓解症状。

2.针灸治疗:针灸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减轻症状,并促进疾病的康复。

二、咳嗽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常见于哮喘、支气管炎、感冒等疾病。

中医认为咳嗽多是由于风寒或痰热等因素引起的,常表现为咳嗽、咳痰等症状。

中医诊疗方案包括:1.方剂治疗:常用的治疗咳嗽的中药方剂有川贝清肺汤、板蓝根颗粒等,这些方剂具有祛痰、平喘、止咳的作用,可以缓解咳嗽症状。

2.推拿治疗:推拿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按摩胸部,调节呼吸道肌肉的张力,改善气道通畅度,减轻咳嗽。

三、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一类常见病,常见症状包括胃胀、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等。

中医认为消化不良主要是脾胃失调引起的,诊疗方案有:1.方剂治疗:常用的治疗消化不良的中药方剂有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这些方剂具有健脾和胃、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消化不良。

2.食疗调理:中医强调饮食调理,根据个人饮食习惯和体质特点,选择适合的食物,如姜汤、八宝粥等,有助于促进消化。

四、失眠失眠是一种睡眠障碍,常见于情绪紧张、压力过大等情况下。

中医认为失眠主要是心神失调、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诊疗方案包括:1.方剂治疗:常用的治疗失眠的中药方剂有安神补心汤、天麻钩藤饮等,这些方剂具有安神、养血、调理心脏的作用,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2.睡前调理: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兴奋,适当进行放松活动,如按摩、泡脚等,有助于调整心身状态,促进入睡。

五、湿疹湿疹是一种皮肤病,多由湿热、风邪、虚火等因素引起,常见症状包括皮肤潮红、瘙痒等。

中医诊疗方案包括:1.方剂治疗:常用的治疗湿疹的中药方剂有龙胆泻肝汤、阿魏酸降脂汤等,这些方剂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湿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湿疹症状。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总结精选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总结精选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总结基本情况:2010年我科共收治膝骨性关节病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例,腰椎管狭窄症例,颈椎病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例,股骨颈骨折例,胫腓骨骨折例;所有病例的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中西医结合治疗率、中成药辨证使用率均为100%。

病种分析和整改:我科膝骨性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病例所占比例比其他病种稍多,中西医结合治疗率到100%,说明我科膝骨性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现行的诊疗规范已经比较成熟,也说明了当前社会患此病的人数较多,我院可加强开展一系列新的特色疗法,吸引更多的颈椎病患者就医。

治疗情况:1、膝骨性关节病:我科住院的此类病人诊断较明确,均为门诊治疗无效而住院,均采取诊疗方案的中医辨证治疗及关节镜清理术,所有病人均能改善疼痛症状,行走活动改善,治疗有效率100%。

2、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为按诊疗方案的中医辨证治疗,部分症状重且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满意者行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所有患者症状均改善,有效率100%。

3、腰椎管狭窄症:我科此病种也是100%明确诊断,均为门诊治疗无效而住院,均采取诊疗方案的中医辨证治疗及椎间盘镜下神经松解术,所有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4:其他病种由于病例少,未能进行总结及分析。

中医治疗的难点分析:目前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以传统手法、牵引、理疗中药辨证治疗等综合治疗为常规治疗手段,对于大多数都能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且治疗过程相对安全可靠。

但是对于部分的顽症,以上中医治疗方法就不能完全解决或者无法解决。

针对难点同时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中医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为目标,组织专科协作组开展中医药治疗的临床观察,并对其疗效进行随访评价研究,以形成疗效较为确切的中医综合干预治疗方案。

2. 加强中医康复及物理治疗的优点,我科购进骨伤治疗仪、微波治疗仪各一台,加强中医物理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

3.对部分经治疗无好转的患者,采取微创手术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认为手术是中医较早就使用的方法,应该加以挖掘使用并进一步改善。

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实施方案

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实施方案

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实施方案1. 引言中医作为中国特色的传统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优势,本文提出了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实施方案。

2. 实施目标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通过确定中医优势病种的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促进中医在医院内的推广和应用。

3. 实施步骤本实施方案的实施步骤如下:步骤一:确定中医优势病种首先,医院需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专业优势,确定中医的优势病种。

这些病种可以是中医在治疗上有较高成功率的疾病,也可以是中医在病种特色方面有独特优势的疾病。

确定中医优势病种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医院的诊疗实力、医生队伍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

步骤二:制定临床路径针对每个中医优势病种,医院需要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治疗过程,制定相应的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为达到特定疾病治疗的目标,制定出来的一系列操作、检查、治疗等活动的临床管理方案。

临床路径需要明确病程分期、主要治疗手段、检查项目等内容,以指导医生在实际诊疗过程中的操作。

步骤三:制定诊疗方案在制定临床路径的基础上,医院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

诊疗方案是指针对特定疾病,在临床路径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的治疗计划。

诊疗方案需要明确药物治疗、针灸治疗、中药汤剂等治疗手段和方案,以及相应的用药剂量和疗程等信息。

步骤四:推广和培训制定完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后,医院需要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培训工作。

推广工作包括通过宣传渠道向患者和社会公众介绍医院的中医优势病种以及相应的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培训工作则是针对医生和护士进行相关的培训,以提升他们在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能力。

4. 实施效果评估为了评估本实施方案的效果,医院可以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和方法。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的满意度、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等。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问卷调查、随访访谈、数据统计等方式。

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中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现代医学的发展过程中,中医在许多病种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医院中医科作为一支重要的医疗队伍,具备了治疗许多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的优势。

本文将就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加以阐述。

一、肝胆疾病1、临床路径(1)初诊:为患者进行病史及身体状况详细询问,综合分析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诊断:通过对患者的抽血检查、肝功能检测等检查,来诊断肝胆疾病的具体类型和程度。

(3)治疗: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采用针灸、中药、推拿等中医方法来治疗疾病,并辅以西医药物。

(4)观察: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定期观察,如诊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随访:对治疗完成的患者进行随访,倾听患者宣泄情绪,纠正生活习惯,做好肝胆疾病的预防工作。

2、诊疗方案(1)肝炎:治疗方案根据实证、表里、振奋解毒规律,选用清热解毒、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填精补气等治疗方法。

(2)脂肪肝:选用明目、解毒、加强新陈代谢和抗氧化的治疗方案,辅之以适度的瘦身及运动,对脂肪肝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二、心血管疾病1、临床路径(1)初诊:对患者进行身体状况及病史详细询问,采集病例信息。

(2)辅助检查:通过测量血压、心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综合分析病情。

(3)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辨证情况,选择中医针灸、推拿、气功等方法,辅之以西医药物治疗。

(4)随访:治疗完成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指导患者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加强运动与锻炼。

2、诊疗方案(1)高血压:选用扶正固本、清热祛瘀、通络行血等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2)冠心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借鉴中医疗法进行防治,寻找治疗久远、安全有效的方法。

(3)心律失常:中西医结合,针对个体化选用中药、针灸、调理饮食等治疗方法。

三、呼吸疾病1、临床路径(1)初诊:对患者进行病史详细询问,辨证施治。

针灸推拿中医优势病种中医(针灸推拿)诊疗方案

针灸推拿中医优势病种中医(针灸推拿)诊疗方案

针灸推拿中医优势病种中医(针灸推拿)诊疗方案一:颈椎病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颈椎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交感神经,并由此产生颈、肩、上肢一系列表现的疾病,简称颈椎病。

颈椎病分为五型,即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型。

中医理论认为,感受外邪、跌扑损伤、动作失度、可使项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颈部疼痛、僵硬、酸胀;肝肾不足,气血亏损,督脉空虚,筋骨失养,气血不呢益脑窍,而出现头痛、头晕、耳鸣、耳聋;经络受诅,气血运行不畅,导致上肢疼痛麻木等症状。

针刺治疗:穴取双侧:风池,颈夹脊穴,肩井,肩中俞,肩外俞,夹脊。

椎动脉型加脑空,太阳,角孙,脑户,百会,后顶,强间等;神经根型加肩髓,肩修,肩贞,曲池,合谷等。

每日交替取一定数量以上腌穴上电,平补平泻,留针30minqdTDP照射:偈部30minqd获罐:适量,5minqd中频脉冲电治疗:颈部及患部适当部位,30minqd颈椎病推拿:30minqd①准备手法:先用滚法放松患者颈、肩背部的肌肉;接着,用拇指与食中三指拿捏颈项两旁的软组织由上而下操作。

②治疗手法:用拇指指腹点揉风池、太阳、百会、风府、天宗、曲池、合谷等穴;弹拨缺盆、极泉、小海等穴;牵引颈部。

③结束手法:拍打肩背部和上肢;搓揉患肢肌肉;牵抖上肢。

【按语】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结合2m1当归注射液+2πι1骨肽注射液于C5-C6颈夹脊穴穴位注射。

qd,左右交替用,10日为一疗程,疗效轿好。

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务必配合颈部牵引3-5分钟,qd,疗效轿满意。

针灸推拿结合治疗颈椎病可明显改善症状,尢其对颈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有轿好的效果。

二:肩周炎是以肩部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主症的疾病。

中医认为风寒是本病的重要诱因,故中医常称为“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等。

针刺治疗:穴取:肩井,肩中俞,肩外俞,肩髓,肩修,肩贞,曲池,合谷及痛点明显阿是穴等。

每日交替取一定数量脸穴上电,平补平泻,留针30minqdTDP照射:患部,30minqd获罐:适量,5minqd 中频脉冲电治疗:肩部及患部适当部位,30minqd肩重推拿:30minqd①准备手法:用滚法或拿揉法施术,重点在肩前部、三角肌部及肩后部,配合患肢的被动外展、旋外和旋内活动,以缓解肌肉痉挛,促进粘连松解。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实施措施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实施措施
或压迫了邻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交感神经,并由此产
生颈、肩、上肢一系列表现的疾病,简称颈椎病。
颈椎病分为五型,即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
型和交感型。
【治疗】因其主要病机为颈椎退行性变,局部气血不和
淤血阻滞,压迫了邻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交感神经出
现上述临床症状,因此最有效治疗方法是消除局部气血淤
势:这两个病种比较常见,尤其是病情较重和病情较长的,
一般治疗效果较差。由戴维生主任担任诊疗方案的制定和实
施,
6
年来临床治疗
1500
多例。
方案中主要采取用具有活血
化瘀的中药注射液直接穴位或痛点注射,不仅能迅速有效地
改善局部神经、血管受压和粘连状况,使病情缓解或临床治
愈,而且复发率较底,复治仍然有效。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颈椎骨质增生,刺激
次,有明显的效果或临床痊愈。
2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退变与损伤,导致脊
柱外力学平衡失调,使椎间盘的髓核自破裂口突出,压迫
腰骶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引起腰腿痛的一种病症。
【治疗】因其主要病机为腰椎间盘突出,压迫了邻近的
脊髓、神经根,使局部气血不和、淤血阻滞而出现上述临床
阻,局部用药是最佳的途径,适当剂量是疗效的关键。我们
多年对
1000
余例颈椎病的治疗经验证明,该诊疗方案不仅
疗效好、复发少,而且安全。
具体治疗方案是:用
5
号或
7
号针头的注射器抽取复方
当归注射液
10-14
毫升和
1.5-2
毫升利多卡因注射液于
C5-C6
颈夹脊穴或痛点向内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痹病中医诊疗方案(2010年)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病名:颈椎病(ICD-10编码:M47.22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畸型,颈椎退行性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成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像者,往往呈慢性发病(近年有年轻化趋势)。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臂丛牵拉实验阳性,压顶试验阳性。

5.X线片正位显示气构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反弓,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二)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肉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及压顶实验阳性,颈椎X片示椎体增生,构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型:枕颈部疼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X线摄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阶段改变。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履沙滩,晚期成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胀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

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较严重,并突入椎管。

CT、MRI检查示椎管变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彭出,压迫脊髓。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型: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X线片示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CT检查可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椎动脉造影见椎动脉迂曲,变细或完全梗阻。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不足型:眼睑无力,视物模糊,瞳孔扩大,眼窝胀痛,流泪,头痛,头晕,枕颈痛,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驱痛,血压增高,四肢发凉或手指发红发热,一侧肢体多汗或少汗。

X线摄片,上钩椎增生,椎间孔变窄,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或有不同程度错位,椎动脉造影有受压现象。

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很多,可根据类型、病情轻重、病期长短以及患者的健康状况选择。

1.枕颌带牵引治疗:缓解肌肉痉挛,扩大椎间隙,通畅气血,缓解症状。

牵引重量和时间长短可根据患者情况灵活掌握。

2.手法治疗:按摩、整脊。

3.药物治疗:(1)风寒痹阻证治法: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

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炙甘草、川芎、蔓荆子等。

(2)血瘀气滞证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等。

(3)痰湿阻络证治法:祛湿化痰,通络止痛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白术、天麻、茯苓、橘红、半夏、甘草等。

(4)肝肾亏虚证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方药:肾气丸加减。

熟地、淮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桂枝、附子(先煎)等。

(5)气血亏虚证治法:益气温经,和血通痹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等。

4.针灸治疗:阿是穴、风池、肩中、肩俞、合谷、颈痛点。

5.手术治疗:对反复发作、症状严重、经长期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可行颈椎前路髓核摘除植骨术,或行后路椎板成型术。

6.其他治疗:可行穴位封闭治疗;或肌肉注射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250mg,每日一次;或用垫敷散及理疗等。

四、难点分析:颈椎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很难诊断为某一单纯类型,即使诊断明确,往往因个体素质、生活、工作环境的不同而治疗方法各异,且易反复发作。

如何针对病因及早预防,以及如何改变颈椎的内外、生物力学平衡及内外环境的平衡和愈后调护是根治颈椎病的关键,相关理论和治疗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五、疗效评价1.评价标准临床控制: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治疗后症状积分0-1分,疗效指数>90%。

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椎活动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疗效指数>70%,≤90%。

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改善,颈椎活动基本正常,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能力改善,疗效指数>30%,≤70%。

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2.评价方法腰痛病中医诊疗方案(2010年)一、中西医诊断中医病名:腰痛病(TCD编码:BNS150)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腰痛,坐骨神经痛。

一般先腰痛后腿痛,咳嗽,喷嚏或用力大便时腰腿痛加重,弯腰活动受限,下蹲困难,甚者生活不能自理。

2.多数患者左L4-5及L5-S1之间及其偏旁1-2cm处有深压痛,与下肢远端放射痛。

在居髎、环跳、委中、阳陵泉、绝骨穴处有不同程度的压痛。

3.直腿抬高试验与加强试验阳性,严重者仅抬高15-30°。

4.腰3-4椎间盘突出可引起同侧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腰与骶,椎间盘突出则同侧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5.患侧母趾背伸力或蹠屈力减弱或消失。

6.腰椎X线摄片检查目的在于排除其他疾病,如肿瘤、结核、骨折等,并有利于发现本病的线索,如椎间隙变窄,前窄后宽,生理曲度减少或消失。

腰椎CT扫描可明确腰椎间盘突出的程度。

(二)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腰筋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

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三、治疗方案活血止痛,疏经络,滋补肝肾,祛寒止痛。

1.刺络法:分别于疼痛则太阳经,太阳经所过之处的阿是穴或压痛点,委中、大肠俞、承山等部位选2-4穴刺络拨罐,出血3-5ml,留罐时间5-10分钟,1周2次,4次一疗程。

2.针刺疗法:取穴:大肠俞、环跳、委中、阳陵泉、风市、飞扬、昆仑、承山、肾虚加、肾俞、太溪、血瘀者加刺血海膈俞,风寒者加刺风池。

肾俞用补法:余穴平补平泻,加电针10-15分钟,留针20分钟。

3.艾针疗祛:每次取疼痛2-4个穴位,针后加以1付艾柱,置针柄上灸之,燃尽为度。

4.手法整脊治疗:揉法、滚法、拿法、捏法、腰椎斜板法、腰椎后伸板法、抖拉法、板腿压腰法、推法擦法、大整脊法日一次,1周1疗程。

5.辨证用药(1)血瘀气滞证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川芎、当归、五灵脂、香附、甘草、羌活、没药、牛膝、秦艽、桃仁、红花、地龙等。

(2)寒湿痹阻证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党参、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芍、桂枝、茯苓、细辛、防风、秦艽、蜈蚣、乌梢蛇等。

(3)湿热痹阻证治法:清利湿热,通络止痛方药:大秦艽汤加减。

川芎、独活、当归、白芍、地龙、甘草、秦艽、羌活、防风、白芷、黄芩、白术、茯苓、生地、熟地等。

(4)肝肾亏虚证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阳虚证方药:右归丸加减。

山药、山萸肉、杜仲、附子、桂枝、枸杞子、鹿角胶、当归、川芎、狗脊、牛膝、川断、桑寄生、菟丝子等。

阴虚证方药:虎潜丸加减。

知母、黄柏、熟地、锁阳、龟甲、白芍、牛膝、陈皮、当归、狗骨等。

6.辩证选择口服中成药辨证分型,体现本院中医科研成果特色,根据患者症候选在以下中成药。

腰腿疼胶囊:口服,一次3~5粒,一日3次。

伤科Ⅱ号:口服,一次3~5粒,一日3次。

伤科Ⅲ号:口服,一次3~5粒,一日3次。

麝香接骨胶囊:口服,一次3~5粒,一日3次。

伸筋胶囊:口服,一次3~5粒,一日3次。

活血胶囊:口服,一次3~5粒,一日3次。

独活壮骨胶囊:口服,一次5~6粒,一日3次。

7.中药辩证外治中药离子导入:根据不同的辩证分型,将煎煮好的中药汤剂,用离子导入的方式,深透入腰部。

每日一次,每次15-20分钟。

中药贴敷:急性期用定痛膏及其他活血止痛类膏药;缓解期及康复期用狗皮膏及其他温经通络的膏药。

每日一贴。

中药熏洗:根据不同的辩证分型,将煎煮好的中药汤剂,先以热气熏蒸患处,待水温适度时再用药水浸洗患处。

每日一次,每次15-20分钟。

四、难点分析:腰腿痛一证,内感外伤皆可产生,其病理变化,常表现出以肾虚为本,感受外邪,跌仆闪挫为标的特点,腰腿疼一般病程较久,虚实夹杂,缠绵难愈,反复发作,如何诊断明确,针对病因治疗是关键。

本人认为腰腿痛根本病因是腰脊内外平衡失调,椎内容积变小,如何用整脊手法改变脊柱的内外生物力学平稳和内外环境平衡,增大椎管内容积是治愈本病的根本节点,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五、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参照JOA腰腿痛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治疗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 ÷(满分29—治疗前评分)]×100%。

临床控制:改善率≥75%;腰腿痛及相关症状消失,直腿抬高实验阴性,恢复正常工作。

显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基本消失,直腿抬高实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改善率≥50且<75%;有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减轻,直腿抬高实验可疑阳性,部分恢复工作,但停药后又复发;改善率≥25且<50%;无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体征无改善,直腿抬高实验阳性,或者加重,改善率<25%。

(二)评价方法(见附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