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转型期的家庭教育
社会转型时期家校构建“公共领域”的理性分析
社会转型时期家校构建“公共领域”的理性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中国正经历着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即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社会转型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征,也是当代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宏观背景。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要达到和谐教育的境界就要不断地完善三者间的合作,而合作的前提就是顺应社会发展的方向。
一、社会转型的内涵何谓社会转型?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区别在哪?不同时期各国学者从不同方面进行了分析,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英国的H·斯宾塞将社会划分为“军事社会”与“工业社会”,法国的E·迪尔凯姆将社会划分为“机械联系社会”和“有机联系社会”,德国的F·滕尼斯将社会划分为“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美国的G·E·梅约将社会划分为“身份社会”与“契约社会”等等。
以上这些经典的社会二分法都是把社会划分为“传统”与“现代”,而社会转型的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的发展,实现现代化。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刘祖云教授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了现代社会的特征①:经济基础的市场化;基础产业工业化、商业化;社会劳动方式机械化、自动化;社会分工专门化;社会组织关系职业化、业缘化;社会活动场所城市化;社会开放程度高速化;社会管理法理化。
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社会转型期研究的问题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民主转型、社会稳定、克服政治腐败、化解政治危机、完成政治文化改造等等。
家校合作问题已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中比较成熟的领域,已发表过许多文章,成果显著,如马忠虎的《对家校合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王素的《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刘力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功能及方式》、黄河清的《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等等。
社会转型时期家校合作文章也收获颇丰,但这些文章多从社会学方面进行探讨,如:从社会分层、人口流动、贫困问题等方面切入。
本文将从政治学的视野出发以民主理论为切入点对家校合作途径进行探讨,提出家校构建“公共领域”的理论基础及其合理性分析。
社会转型时期家庭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
社会转型时期家庭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信息安全111班富煌1115300009社会转型期,既是中国经济腾飞的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
在这一激烈的转型过程中,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正在发生全方位的变化,各种价值观念的变迁对人们的思想形成巨大的冲击。
其中,人生观、荣辱观、价值观和婚姻家庭观的变化尤为瞩目,人们处在风云变化的漩涡之中。
一、家庭文化的演变及面临的问题1.家庭观念的变化。
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对家庭的期望值与过去大不相同。
社会经济生活的紧张,危机感的加重,下岗、待业等诸多因素使个人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不断变动。
过分强调个性的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由、享乐又使得一些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群体意识,导致家庭成员间出现新的矛盾和冲突,也造成人们对家庭意识的淡化和家庭认识的迷茫。
有些人想逃避家庭羁绊决定终身不结婚,还有些人想冲出婚姻的围城。
更多的人在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以适应变动中的家庭状况和环境。
他们希望家庭不仅仅是生育的共同体和经济生活合作体,而且是满足情感享受和精神需求的港湾,渴望有更多的理解、支持、帮助和鼓励,风雨同舟,共同沐浴甘甜。
2.择偶观的转变。
(1)择偶方式基本自主。
在婚姻自主方面,伴随着婚姻自主意识的增强,青年中自主婚姻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2)择偶标准更加注重个人的条件,更加看重物质利益和好的生存条件。
从前,青年择偶标准一般把家庭出身、政治面貌、经济条件、社会关系作为主要标准,明显表现出以家庭利益为转移的倾向。
相反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在择偶时更加注重个人条件。
3.性观念的开放。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西方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性自由”观念也借着各种媒体传入中国,使得青年的性观念迅速由封闭、压抑走向开放。
4.平等观的兴起。
人们追求个人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的同时,家庭成员平等的观念也在增强,主要体现在一是人格的平等。
夫妻及所有家庭成员无论男女老少,在道德人格上逐渐确立了平等的观念,无论是夫妻父母和子女,长幼之间无任何高低贵贱之别。
社会转型期中国传统家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社会转型期中国传统家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2年5月9日如今传统中国家庭结构以及家庭伦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大量新型家庭结构出现、家庭关系趋向民主化、中国传统的大家族模式正逐渐解体等等导致当代中国家庭在伦理、价值观等方面的改变,中国传统家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
当然,这些家庭结构的变化没有好坏,仅仅是历史发展导致的适应社会的结果。
然而,面对这些变化,中国家庭需要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式去解决矛盾。
作为社会工作者,该以一种专业的理论和实务去缓解这些冲击,并试图为社会变化所导致的家庭矛盾找到一个突破口,重新寻找新的适应当代社会环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模式。
关键词:中国传统家庭,社会环境变迁,社会工作者,家庭社会Today,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amily structure and family ethics by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 Large number of new family structures , family relationships tend to democratization , the traditional family model is disintegrating lead to the change in the ethics, values and other aspects of modern Chinese families, Chinese traditional family has been a great impact on this profound political factors, economic factors and cultural factors. Of course , these changes in family structure is not good or bad, only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led to the adaptation of society. However, in the face of these changes , the Chinese families need to find a correct way to resolve the contradiction .As a social work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a profession to alleviate these shocks , and find a breakthrough attempt to family conflicts caused by social change , to look for a new adapta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environment, family model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family,social environment,social workers,family social目录1研究背景 (5)1.1中国家庭现状 (5)1.2中国家庭发展阶段 (5)1.3中国家庭产生变化的因素 (6)1.3.1政策因素 (6)1.3.2经济因素 (6)1.3.3文化因素 (7)1.4研究视角——社会工作者视角 (7)2社会转型期中国传统家庭面临的问题 (8)2.1对生育问题的影响 (8)2.2传统家庭对子女的教育的影响 (8)2.3家庭结构的转变对社会产生影响 (9)2.4家庭结构转变的现实分析 (10)2.5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10)2.6对市场经济建设的阻碍 (11)2.7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12)2.8家庭模式多元化对家庭概念的挑战 (12)2.9对家庭养老模式的影响 (12)3对传统家庭所产生的问题该如何应对 (13)3.1家庭教育取其精华 (13)3.2对新时期婚姻的反思 (15)3.3社工机构在家庭暴力问题的介入 (15)3.4社工机构应关心子女教育问题 (18)3.5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18)3.6人口流动对传统中国家庭结构影响的研究 (19)3.7社会福利的完善 (20)3.8对养老问题的探讨 (21)4结语 (23)致谢 (24)参考文献 (25)1 研究背景1.1 中国家庭现状随着国际化进程以及自身的飞速发展,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都在不断变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家庭结构也产生了巨大变化。
社会转型中的家庭关系变迁
社会转型中的家庭关系变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在当代中国,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转型。
这些变革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家庭关系。
本文将探讨社会转型中的家庭关系变迁,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一、从传统家庭到现代家庭传统家庭通常以父母与子女为核心,注重家族的延续和子女的教育成长。
然而,在社会转型中,现代家庭的特点开始显现。
现代家庭更加重视个体的需求和发展,婚姻观念的变化使得离婚率上升,并带来了许多单身家庭和同居家庭的出现。
除此之外,同性婚姻合法化也改变了传统家庭的定义。
二、家庭责任的转变在传统家庭中,夫妻之间的角色分工相对固定,男性负责家庭经济支持,女性则主要负责家务和照顾子女。
然而,社会转型中,家庭责任的变化引起了家庭关系的改变。
随着女性在职场的崛起和家庭地位的提升,夫妻间的责任分工开始变得更加平等。
现代家庭中的男性也逐渐承担起了更多的家务和子女照顾责任。
三、子女独立性的提升在传统家庭中,子女通常被视为父母的延续,具有明确的角色和责任。
然而,社会转型使得子女独立性不断提升。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机会的增加,子女们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
他们更愿意选择自己热爱的职业,制定自己的生活规划,而不再完全依赖父母。
四、家庭教育观念的变化传统家庭中,父母的教育观念通常是严厉教育、传统价值观的传承。
然而,社会转型中,家庭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代家庭更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强调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父母更加重视培养子女的个性特长,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
五、家庭关系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传统家庭中,家庭成员的角色和关系相对固定。
然而,社会转型带来了家庭关系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同居家庭、单亲家庭、多代同堂等多种家庭形式的存在使得家庭关系变得更加灵活和多元化。
这种变化带来了更广阔的亲情空间和个体的自由空间。
总之,社会转型对家庭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的转变、家庭责任的转变、子女独立性的提升、家庭教育观念的变化和家庭关系的多样性和包容性等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家庭关系经历着深刻的变迁。
浅谈中国家庭教育现状与需改进的对策
浅谈中国家庭教育现状与需改进的对策中国素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使我国家教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一方面,家庭教育的法律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家庭教育的队伍日益壮大,家庭教育的工作经验更加丰富,家庭教育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儿童青少年的成长遇到了新的问题,许多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整天情绪低落,厌倦学习,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出现自闭、反抗、冷漠等心理疾病。
这一切都说明我国的家庭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一、中国家庭教育现状1中国家庭教育取得的主要成绩(1)家庭教育法律政策的发展与完善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政策,为家教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
尤其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包括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家庭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家教事业必将获得更快的发展。
(2)家庭教育的规模和社会影响力逐渐扩大近年来,随着家教机构队伍的壮大,家教活动载体的不断拓展和宣传倡导手段的多样化,家庭教育的规模和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
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妇联组织从20世纪50年代就把“教育好子女”作为评选“五好家庭”的重要内容。
70年代末,又着力开辟了家庭教育的工作领域。
在多年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妇联牵头,教育部门主导,新闻出版,文化卫生,民政司法等部门参与共同推动家教事业发展的格局。
据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评估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已有47万多名家庭教育工作的专兼职管理者、指导者,各地共成立了29个省级家庭教育协调领导机构,300多个地级协调领导机构和近2000个县级协调领导机构。
新时代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
要兼顾到不同家庭的共性和特性,兼顾到不同城乡地区、不同父母教育经历等实际情况,不 能千篇一律。
特别要关注农村、欠发达地区弱势家庭在家庭教育中观念和能力上的缺失,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多方面介入,采取志愿服务、结对子和组织专门的培训等方式,提高他 们使用网络的技能,提高他们承担教育责任的自觉性以及知识和能力,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
新时代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基,首在家庭。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举行的春节团拜会上讲话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不 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 重家风、注重家教” “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可见,家庭教育肩负着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协同育人的时代使命,光荣且艰巨。
而今,身处百年未有变局、教育改革箭在弦上之际,家庭教育因所具有的教育之基础性、奠基性的支 柱地位,其发展更是有万分的紧迫性,亟需我们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加强研究。
就当前我国家庭教育的发展现状而言,可谓喜忧参半。
一方面,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家 庭教育,家教传统早己深入人心;尽管在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家庭教育曾有段时间退居 幕后,但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当前家庭教育又重新回归主流,且重要性日渐上升。
传 统文化加之人们的重视,使我国家庭教育有着深厚的资源优势和大众基础,这是一个可喜的 现象。
但与此同时,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作为时代发展的映射,我国家庭教育不可避免 地伴随着各种理念焦灼的困扰,集中表现在“德”与“智”的失衡(重智育轻德育)、“义”与“利”的角力(合理发展与急功近利)、“古”与“今”的脱节(传统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冲 突)等方面。
深思这种种困惑的起因,主要还是新旧交替之际,家庭教育章法尚处在探索中 的缘故。
因此,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正是要明确新时代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
今非昔比,家庭教育不能再走老路!
今非昔比,家庭教育不能再走老路!近三十年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发生巨变。
新时代的家庭为孩子提供了新的成长环境和成长方式,与此同时,家长在育儿方面也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
新时代家庭教育与传统家庭教育有哪些不同?社会的转型需要家庭教育做出哪些相应的调整?我们一起来看这篇文章。
01新时代家庭面临的新挑战(一)“举全村之力”培养一个孩子的村正在消失传统的家庭教育之所以是有效的,是因为它并不限于家庭,其背后是整个家族文化和乡村习俗。
培养一个孩子,全村的人都在起作用。
家庭教育也因此有“举全村之力”的说法。
在传统社会,如果一个孩子在家里做了傻事或蠢事,他会遭受全村人的鄙视。
相反,如果一个孩子在家里表现优秀,他会得到全村人的夸赞。
整个村庄或社区都会给这个孩子带来知识和道德成长的影响。
现代社会使“举全村之力”的家庭教育逐渐消失。
曾经的“乡土中国”,变成了现在的“流动中国”。
流动导致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原先的集体主义生活逐渐让位于个人主义生活。
乡村或社区的集体活动越来越少,不仅家庭和家庭之间较少交往,而且家庭内部的成员也因为有了“自己的房间”而较少发生温馨的亲子交流。
在传统的集体主义家庭生活向个人主义家庭生活的转变过程中,如果孩子已经变了,而父母还没有做好准备,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就会陷入被动。
父母很可能会抱怨:这是怎么了?我那么爱孩子,为什么孩子不领情?我那么耐心地教育孩子,为什么不管用?(二)高科技给儿童的学习带来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也改变了儿童的游戏和零食选项传统的家庭教育之所以是有效的,是因为它比较简单、干净,孩子很少受到电器或零食的诱惑。
因为没有高科技的电器,孩子玩各种自然游戏或手工游戏。
即便吃零食,也是有限的。
而在现代家庭中,孩子被各种高科技的电器和各种零食包围。
高科技的电器貌似给孩子带来丰富的教育资源,满足了孩子好玩的欲望,其实却给孩子带来了种种伤害,让孩子满足于虚拟的世界而不再对真实的生活发生真实的兴趣。
新时代背景下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
新时代背景下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随着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教育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其教育观念也面临着巨大的转变。
这种转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从“唯成绩论”到“全面发展”以往家长普遍认为,孩子的成绩是最重要的,只要孩子成绩好,就能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
这种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而随着新时代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家长逐渐认识到,孩子的全面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他们开始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人际交往、兴趣爱好等方面,努力让孩子的个性、能力和素质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从“盲目攀比”到“量力而行”新时代背景下,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再盲目攀比。
他们明白,每个孩子的潜能和特长都不同,有的孩子可能在学业上表现出色,有的孩子则更擅长艺术或体育等方面。
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不再盲目地追求与其他家庭的比较,而是根据自己的孩子实际情况,量力而行,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潜能和特长。
三、从“单一评价”到“综合评价”在新时代背景下,家长逐渐摆脱了单一评价孩子的思维。
他们认识到,孩子的全面发展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撑,成绩只是衡量孩子全面发展水平的一个方面。
因此,家长在评价孩子时,既关注孩子的成绩,也关注他们的品德、能力、情感等方面,努力让孩子在各个方面都有所进步。
四、从“权威主义”到“尊重个性”新时代背景下,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逐渐摒弃了权威主义,更加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他们认识到,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和价值观,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帮助他们成长。
同时,家长也开始倡导民主教育,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策,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
五、从“盲目培养”到“因材施教”新时代背景下,家长在培养孩子时,逐渐摒弃了盲目培养,更加注重因材施教。
他们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能,家长应该充分发掘孩子的潜能,针对性地进行培养,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家庭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家庭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对家庭成员的育儿和教育工作。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家庭教育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家庭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本文将通过对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家庭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1.家庭教育在中国的现状在中国,家庭教育一直以来都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
在传统的中国家庭中,父母往往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来对孩子进行教育。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家庭教育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城市家庭中,父母由于事业的繁忙和生活的压力,往往缺乏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的时间,而这种沟通交流恰恰是孩子的成长所需要的。
另外,在农村家庭中,父母传统的教育观念可能会受到一些社会现象的影响,导致教育方式的单一和僵化。
2.家庭教育在西方国家的现状在西方国家,家庭教育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视,然而在西方社会中,家庭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可能与中国有所不同。
在西方国家,强调的是尊重孩子的个性和自由发展,父母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在西方国家,父母往往会通过游戏和亲子活动来教育孩子,这种方式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
3.家长的教育观念及行为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对家庭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依然对家庭教育产生重要影响,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学有所成,获得社会的认可。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
二、家庭教育的未来发展1.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性未来的家庭教育将会更加强调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性。
创造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它可以激发人们的潜能和想象力,激发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未来的家庭教育将会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未来的家庭教育将会更加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建设。
中国家庭教育进入到新时代发展阶段的四个重要标志
中国家庭教育进入到新时代发展阶段的四个重要标志
1. 家庭教育思想的转变:传统上,中国的家庭教育注重纪律、孝道、尊重长辈等传统价值观念。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开始意识到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因此,家庭教育思想逐渐转变为注重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
2. 家庭教育方式的多样化:以前,中国的家庭教育往往是家长单向传授知识和经验,强调孩子的听从和顺从。
然而,如今的中国家庭教育开始采用多样化的方式,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学习和决策过程。
家长会给予更多的自主权和个人选择的自由,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3. 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合作:以前,学校和家庭教育在中国往往是独立的领域,彼此没有太多的联系和互动。
然而,学校和家庭现在开始意识到他们在培养孩子方面的共同责任和作用。
学校会与家长密切合作,制定并执行共同的教育目标,以更好地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 网络和科技的影响:随着互联网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家庭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家长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同时,网络和科技也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如如何正确使用和管理孩子的网络时间,以及如何教育孩子正确使用科技等。
因此,网络和科技的影响成为中国家庭教育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
最新当前中国的家庭教育现状-完整版
最新当前中国的家庭教育现状-完整版当前中国的家庭教育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1. 教育观念的变化:中国家庭教育观念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过去注重学业成绩和功利性的教育观念逐渐演变为关注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的观念。
家长开始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情感等方面的能力,不再单纯追求分数的高低。
2. 家庭教育方式的多样化:现在的中国家庭教育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父母亲自教育孩子外,家庭还可以通过请家教、补习班、在线教育等方式提供专业的教育资源给孩子。
这种多样化的方式使得孩子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力。
3.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尽管家庭教育方式多样,但是在中国的教育资源分配中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一线城市的家庭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给孩子;而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家庭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孩子面临着较大的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
4. 家庭教育的焦虑情绪:中国家长普遍存在教育焦虑情绪。
由于社会竞争激烈和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家长们往往感到压力很大,担心自己的孩子跟不上潮流或被淘汰。
这种焦虑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庭教育的质量,使得家庭教育更加功利化和竞争化。
5.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现在的家庭教育越来越强调与学校教育的融合。
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变得更加密切,通过家校沟通会议、亲子活动等形式,家长与学校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这样的融合有助于形成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良好合作氛围,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当前中国的家庭教育现状是多样化、变化迅速的。
家长更加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但在教育资源的分配和焦虑情绪方面仍存在问题。
未来,可以通过加强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来提高中国家庭教育的质量。
社会转型期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现代商贸工业 Mo enB s e rd n ut d r ui s T aeId s y ns r
20 第 2 0 9年 4期
社会 转 型期 家庭 教 育 问题 研 究
周 婷
( 北 大 学教 育 学 院 , 北 武 汉 4 0 6 ) 湖 湖 3 0 2 摘 要 : 代 社 会 的发 展 , 人 才 的 要 求 越 来越 高 , 其 是 在 社 会 转 型 时 期 , 们 对 知 识 的 渴 望 更 加 强 烈 , 现 对 尤 人 因此 教 育 的
功 能 愈 来 愈被 重视 。 但 是 , 们 更 多的 是 关 注 于 学 校 的 教 育 和 质 量 , 人 忽视 了 家 庭 教 育 的 重 要 性 。 从 这 方 面进 行 分 析 , 社 在
会 转 型 时期 找 出存 在 的 家教 问题 和 原 因 、 响 家庭 教 育 的 因 素 以及 提 出 相 应 的 对 策 和 措 施 。 影
义 , 现 了 以下 问题 : 出 1 1 自身 教 对 其 家庭 教 育产 生 了深刻 的影
响 , 要表现在 : 主 第 一 , 庭 内部 客 观 因 素 根 据 社 会 有 关 理 论 , 家 庭 教 家 对 育 起 重 要 影 响 的 客 观 因素 主 要 有 家 庭 收 入 , 母 文 化 素 质 , 父 父母职业等方 面 。 () 庭 收 入 : 的 是 一 个 家 庭 的 经 济 条 件 。家 庭 的 经 1家 指 济 条 件 对 于子 女 成 长 是 一 个 重 要 的 客 观 条 件 。 首 先 , 质 物 生活的好坏直 接 影响 到 子女 生理 上 的生 长发 育。其次 , 家
关键词 : 会转型 ; 社 家庭 教 育 ; 问题 ; 响 因素 影 中 图分 类 号 : 0 G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3 9 ( 0 9 2—2 6O 1 7 —1 8 2 0 ) 40 4 一1
中国家庭教育的历史变迁
中国家庭教育的历史变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家庭教育也有着相应的历史变迁。
在长达五千年的历史中,家庭教育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的家庭教育也发生了很多变革。
一、家庭教育的传统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主要注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这与现代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不同。
在古代,父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人,而母亲则主要承担照顾孩子日常生活的工作。
父亲的教育方式主要是通过言传身教和惩罚严惩来实现。
父亲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品德教育、行为规范、文化知识等。
母亲则主要负责照顾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母爱与温暖。
家庭教育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统,重视家族的传承和继承。
二、新时代的家庭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家庭教育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发展。
在现代,家庭教育的责任权责在整个家庭成员之间逐渐分摊。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变,既包括言传身教,也包括模拟运用科技手段进行教育。
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促进孩子正常成长,是每个家长的责任。
三、孩子成才与家庭教育中国历代文化中一直有“读书为治国平天下”之说。
一个人读书成才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都有极大的贡献。
因此,在中国的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一直是重中之重。
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面对猛如虎、毒如蛇的信息化时代,家庭教育愈加重要。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与方法,并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特点,帮助孩子发掘潜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四、家庭教育的未来未来的家庭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随着国家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也将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
家长要尽力创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注重孩子的本性,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育人功能,最终助力孩子实现他们的梦想。
五、结语总之,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家庭教育一直是传承文化与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
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无论是在传统方面还是在新式方面都受到深刻关注。
作为每个家长都需要重视的问题,家庭教育应该不断创新,在推动家庭、社会、国家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浅析新时代背景下家庭教育发展模式
浅析新时代背景下家庭教育发展模式摘要: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第一与终极教育,即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形成与发展至关重要,家庭教育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全面发展是学生教育的终极目标,随着新教育时代的发展,家长对教育问题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展开一场最全面,最广泛,最深刻,也是最系统的改革。
在当前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家庭教育如何发展?走向哪里?新的家庭育人模式如何发展、新的家校关系如何建构值得所有教育者的思考。
关键词:新时代;家庭;教育;发展一、正确定位家庭教育,让家庭教育实现自我新认识家庭教育是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作为教育范畴中“第一任老师”的频频失位,将家庭教育边缘化的陈旧的观念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形势下的教育新发展要求。
重视家庭教育内部成长动机的激发,引导家长走进教育的中心领域,注重家庭教育各部分力量的共同参与,则显得尤为重要。
孩子依恋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学习模仿的对象。
由于儿童的模仿性极强,孩子一生中接人待物、为人处事的态度都直接向父母学习模仿而来。
父母的人格特点会辐射到家庭生活的各个层面,从而使家庭生活染上独特的色彩,继而影响孩子教育的形成。
在当前新教育发展形势下,改变传统的教育发展模式,面向社会,面向家庭去营造更广阔的家庭教育体验环境,让家庭教育去亲身体验,感受经历,给予家庭教育正确认自身地位的机会,把家庭教育融合到整体教育中,去创造家庭教育的正确新认识,努力营造整体育人的体验空间。
二、提升家庭教育质量,让家庭教育落实阶段前瞻性新时代环境下,经济高速发展,巨大的生存压力和快节奏生活,导致家长陪伴孩子游戏学习的时间急剧减少。
家长在每日必须的生活环节中去陪伴孩子,而在具体的教育高效输出环节则由爷爷奶奶或他人代劳;家长对孩子教育期望过高,但是却又很少的主动了解教育资讯;对孩子在校学习生活情况了解不够。
从而导致把教育责任归咎于学校与教师,造成家庭教育合力外散,这也是造成当前家庭教育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
浅议社会转型期我国家庭道德建设
浅议社会转型期我国家庭道德建设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面临巨大变革,家庭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也受到了直接影响。
对家庭道德建设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本文从文化传统、道德规范、人际关系方面剖析了原因。
强调了加强家庭道德建设在提升国民整体道德素质、确保转型期社会安定团结、增强文化软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充实家庭道德内涵、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及完善家庭道德建设保障体系方面提出了建议。
标签:社会转型;家庭道德;现实意义;保障体系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一种基本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家庭道德是调整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或准则。
社会转型期,家庭道德建设对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具有基础性保障作用,有必要高度重视家庭道德建设的现状,并对其发展完善做出有针对性的思考。
一、社会转型期我国家庭道德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家庭道德建设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缺少依靠和保障的问题比较突出。
目前我国的老年赡养方式仍是家庭自筹养老,但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家庭养育结构倒悬,一对年轻夫妇要照顾四位老人,加上年轻夫妇社会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现实经济和精力很难承担好赡养义务,加上代际之间、个体之间在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造成“空巢家庭”、“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 现象和问题却越来越多。
二是离婚率逐年攀升。
其中“闪婚匆离”现象和隐藏的家庭暴力,给子女成长教育带来了巨大负面影响,也给家庭道德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三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在部分人心中膨胀,“笑贫不笑娼”的封建沉渣泛起。
受纷繁复杂的社会状况和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卖淫嫖娼、包养情妇等违法违德现象悄然兴起。
“性解放”、“性自由”等西方社会的各种腐朽思想不断入侵,对青少年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家庭道德的约束力进一步弱化。
教育改革中的家庭教育
浅谈教育改革中的家庭教育[摘要]我国的教育正处在改革的时期,教育改革的趋势不仅是以学生为教育对象的教育,而且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而家庭教育没有跟得上教改的步伐,没有达到一种平衡,没有促进教改,反而阻滞了教改的进程。
[关键词]教育改革家庭教育平衡促进阻滞当前,我国的教育正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各种各样新的教育理念、制度和模式纷纷出现,使我国的教育改革呈现出一派繁华似锦的局面。
从总体上来说,这是相当可喜的事情,因为它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正在从不同方面孕育着新的突破,也体现了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们可贵的实验精神和革新精神。
但是,从具体方面来说,这又是喜中有忧,甚至是喜忧参半的事情。
因为,在各种各样被人们广泛宣传和接受的改革主张和措施下,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的的确确得到了促进和发展,然而在我们忽视下的家庭教育是否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呢?我认为,非但跟不上,反而阻滞礼教改的进程。
一、教育改革的趋势现在的教育不仅是以学生为教育对象的教育,而且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一)教改反映教育是一种“学生”的教育,而不仅仅是某种“才”的教育。
它拒绝功力主义的教育,在重“才”的同时又更为注意对“学生”本身的培养;在强调科学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培养的同时又更为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和道德价值的教育,实现完美热歌的塑造。
简而言之,现在的教育要培养的是具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二)现在教育强调的不是学生的素质的“特殊化”,而是学生的素质的全面提高。
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挖掘学生的各种潜在的素质,它走的不仅仅是一条“特殊化”的道路,而更多的是采用全面开发的战略,或者说是一种多方面的“特殊化”。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符合未来社会的要求。
这种“全面开发”并不是否认个性发展,而是在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因为,个性发展绝不是片面发展。
(三)现在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选拔教育或少数人的教育,因为,社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少数经营和专家的力量,还必须依赖于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的提高。
转型时期家庭教育形成原因及影响研究
转型时期家庭教育形成原因及影响研究作者:庹雪竹来源:《新生代·上半月》2018年第08期【摘要】:随着D县近十年的迅速发展,城镇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城镇的基础设施与配备的物质形态上,更体现在了思想观念的意识形态上。
人们的生活观念、经济观念以及教育观念发生了改变。
本文从家庭教育观念入手,通过调查分析得出D县当前家庭教育观念现状为以狭义教育为主,广义教育为次的二者并存状态,以及家庭狭义教育观念越深,对子女的成长与发展越不利的结论。
最后建议应加强广义教育观念的普及,加强家长教育学习,通过家庭、学校、政府三联合一为孩子建立一个健康积极的成长与发展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狭义教育;广义教育;家庭;社会环境一、研究背景随着改革开放39年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人民经济水平,生活水平及方式得到了极大改善。
在这个社会背景下,人们自身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以及社会竞争渐趋激烈化,父母们更多选择地将生活重心转向了自己的下一代。
有了社会需求和盈利空间,越来越多的辅导机构,兴趣班开设起来。
父母们在工作繁忙时也乐意把孩子送往这样的机构辅导孩子学习,培养孩子的兴趣。
但是这样一个极有可能是单向交流的结果引起笔者注意。
从幼儿园开始给孩子报各类辅导班,期望孩子“全面”和“健康”的成长与发展,以及家长中出现的非理性焦虑成才心理,如朋友家小孩报了英语辅导班,家长会出现我也必须给孩子报一个的情况。
到孩子成年后,觉得孩子成人了觉得应该降低对孩子的干涉接着就让孩子“自由”的这种家庭教育观念,在当今社会较为普遍,也引起笔者思考,这样的社会现象应该如何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角度去解释?这样的家庭教育观念是否能给孩子造成积极的童年快乐成长的体验并且最终让孩子真正受益?二、概念界定(一)教育:由张威(2016)在论文中提出德国社会教育学概念,教育分为广义教育和狭义教育。
其中狭义教育是指家庭或学校中教育者那种传统、严厉、权威、家长式的狭义教育行为;广义教育则是指所有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狭义教育相比,广义教育更加关注的是被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自我学习的过程,即被教育者是否能从教育者身上学习到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或者行动方式,而并不是像狭义教育只是单纯的接受知识信息的教育过程。
我国现代家庭教育的发展与演变
我国现代家庭教育的发展与演变关键词:现代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发展家庭教育演变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社会现象,它随着历史的发展而發展。
家庭作为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为纽带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具有生产、生育、教育、赡养、消费、休息和娱乐等多种功能。
而家庭教育作为家庭的基本职能之一,是随着家庭的产生而产生、家庭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并且和家庭发展变化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当前,无论是从家庭教育研究的理论层面出发,还是从家庭教育的实践指导出发,家庭教育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及特点都需要我们去重点关注和研究。
这是因为通过这样的研究,可以了解家庭、家庭教育与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认识和掌握家庭和家庭教育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运行规律,展望和预测家庭和家庭教育未来的发展前景,从而为家庭教育所面临的层出不穷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做好理论准备和思想准备。
一、“家庭”的发展和变化提到“家庭”,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家庭是一个生活单位、生产单位。
其实,家庭也是文化的载体。
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家庭和家庭教育保存、传递下来的。
具体地说,是通过无数有文字记载或口耳相传的“家训”和家庭教育实践保存、传递、继承下来的。
也就是说,家庭是文化的载体,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历史使命就是传递社会文化,或者说家庭教育是传统文化传递的一个重要渠道。
因此,我们研究家庭和家庭教育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变化,最好是把这种变化看成是一种文化的“遗传变异”。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人类社会也存在着类似于生物界的遗传变异现象。
社会的遗传变异,实际上是文化的遗传变异。
文化遗传变异是由社会环境的变化引起的。
社会环境包括生产方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
生产方式的变迁是导致文化变异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总是不断发展的,这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中国家庭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家庭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在中国,家庭教育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问,许多家长都非常注重家庭教育。
因为他们知道,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心理健康和成功至关重要。
但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教育的发展,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一、现状1.1 家庭教育压力大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所以他们非常注重孩子的成长和教育。
但是,由于教育制度的不合理和社会竞争的激烈,许多家长感到非常的压力,这也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如家长过度关注学业成绩,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或者孩子对学习产生厌烦等。
1.2 家庭教育极度依赖教材在中国,许多家长和学校都非常注重教材的运用,就算家长教育孩子,也常常是按照教材来进行的。
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父母认为教材是权威的,另一方面是因为认为教材可以考出好成绩。
但是,这种做法很容易让孩子失去探索和创造的能力,也容易让孩子感到厌烦和不适应。
1.3 家庭教育不够科学合理许多家长虽然非常关心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但是他们没有足够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来指导孩子的成长和教育。
他们往往会使用一些传统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但是这些方法并不一定适合现代社会的孩子。
这种做法容易导致孩子的自信心受损,让孩子感到对教育的抵触和反感。
二、发展趋势2.1培养创造能力在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能够创造、创新的人才将成为未来的主力军,因此,提高孩子的创造能力将成为未来家庭教育发展的趋势。
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如提供创新作业,多鼓励孩子提出想法等。
2.2 促进自主学习随着信息化和科技的普及,未来的家庭教育将会倾向于促进自主学习。
孩子将有更多的机会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方式,让孩子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通过这种方法,孩子可以更加自信和独立地成长。
2.3 科技与家庭教育的结合科技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让学习更加生动有趣,还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和需要,以便更好地指导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社会转型对家庭结构与家庭观念的影响
社会转型对家庭结构与家庭观念的影响随着现代社会转型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家庭结构和家庭观念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变革。
传统的家庭模式逐渐褪去,新的家庭形态不断涌现,社会转型对家庭结构及家庭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社会转型对家庭结构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过去传统的核心家庭结构逐渐衰退,单亲家庭、同性伴侣家庭、重组家庭等新型家庭模式逐渐增多。
这些家庭结构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家庭的组成形态,也引发了新的家庭观念和规范的重新定位。
例如,单亲家庭的增多,导致了家庭抚养的责任和负担更加重大,也推动了人们对单亲家庭的尊重与关注。
同时,同性伴侣家庭的合法化和接受程度提高,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平等的家庭待遇,推动了社会对性别平等的思考和认可。
其次,社会转型对家庭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传统以男性为主导的家庭观念被逐渐打破,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不再只是传统的家庭主妇角色,而是在家庭与事业间有更多选择与平衡。
这使得家庭观念更加开放和多元化,每个家庭成员的需求和期望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同时,社会转型也加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家庭观念逐渐向着平等、尊重和共识的方向发展。
这种转变使得家庭成员更加注重个人的发展和满足,而不再仅仅追求传统家庭观念中的稳定和安全。
此外,社会转型对家庭结构和家庭观念的变化也对家庭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传统家庭观念中,父母是孩子的主要教育者,教育方式往往呈现出权威主义和独断专行的特点。
随着社会转型的发展,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得到了重新思考。
现代家庭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我发展,强调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和理解。
家庭教育不再仅限于传授知识和价值观,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和个人能力。
这种转变促使父母更加关注孩子的个人需求,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自主性,更加注重平等和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综上所述,社会转型对家庭结构与家庭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转型期的家庭教育
郾城区第二实验中学
宁二磊
浅谈中国转型期的家庭教育
家庭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最小单位,其发展变化总是随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变化而变化的,家庭的变迁折射着社会、文化的变迁。
家庭教育作为家庭的基本功能之一,其形式和内涵也必然受到一定社会、文化等方面变化的影响,家庭教育不仅是历史的、传承的,也应是发展的、动态的、多元的和复杂的。
起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持久的变革,对家庭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巨大而深远,社会转型导致传统家庭结构的解体,家庭功能的变更,家庭观念的演变。
当前,家庭教育主要呈现出以下五大特点:
一、家庭教育观念和内容发生了极大变化。
由重视德育转变为德、智、体、美各育并举。
自古以来,家庭教育以人格养成为主要内容,重视对子女的伦理道德、交往礼仪、个人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教育,家庭是儿童人格养成的主要场所。
可见,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德育。
这种德育为先的家庭教育观对我国的家庭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塑造儿童的性格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强调竞争、注重效率已成为社会主流的价值观,而且在现实中逐渐强化。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几乎已成了
广大家长的共识。
为了增强孩子的竞争力,很多家长积极地给孩子创造教育条件,家庭教育已远远不仅是传统的人格教育,家长对孩子智育非凡是知识教育的投入大大增加。
家长热衷于给子女选购教辅读物,辅导功课,检查和布置作业,把本应主要由学校教师承担的责任也揽了过来。
家庭对孩子所进行的体育和美育主要是一种竞技能力的教育,其主要目的除了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艺术表现力和身体运动能力以外,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让孩子参加各种竞赛,在同龄孩子中脱颖而出,为今后参与更激烈的社会竞争打下基础。
这种以智育和能力为中心的家教变化使得家教和学校教育的功能有所重合,但是也相对弱化了家庭作为培育孩子人格的天然场所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形式大大变化。
传统的家庭教育形式由单个家庭独立进行,并且一般是严父慈母、母亲要相夫教子。
而目前的家长们除了进行单独家庭教育以外,由于害怕自己家长素质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孩子多方面智能的发展,专门给孩子请来家庭教师以作补充和指导。
这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是一个教师面对一个或多个学生,进行文化课的补习或特长练习。
家庭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为儿童的发展拓展了空间,能适应儿童的个体差异性。
同时也是对当前家庭结构变化和传统家教的有益补充、探索。
例如我校孟老师、刘老师和李老师家两男一女三个孩子进行了联谊家庭教育尝试:他们根据孩
子的年龄大小确定长幼秩序,如要求幼儿以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相称呼,并履行自己的职责,告知幼儿将有三对父母,共同关注幼儿的学习,强调三方父母的教育权威,并且共同安排了幼儿的学习时间与地点,如:周一、三去孟老师家学习,周二、四去刘老师家学习,周五、到李老师家去学习,节假日也可以商定,遇事可以协商调整时间与地点。
这样,幼儿不仅找到了合适的伙伴,而且可以学会像兄弟姐妹那样相处,年幼的幼儿学会尊重年长者,学习经验,掌握技能技巧;年长的幼儿可以增强责任感,学会照顾、帮助年幼者,也让幼儿感觉到更多人的关爱,并享用了共同的教育资源。
但是,过多的家庭教育形式也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假如家长不顾子女的爱好、需要和能力,盲目给它们加压,那只会增加孩子的学习负担和精神负担,导致厌学情绪,削弱教学效果。
三、家长与子女亲子关系发生了变化导致家庭教育的变化。
多重家长与子女关系多重是指长幼关系、师生关系、陪练关系、、朋友关系等关系并存。
在传统的家庭里,家庭里往往子女较多,家长与子女的关系主要是一种长幼关系,治理者与被治理者关系,子女对父母的要求几乎要无条件地接受或执行。
今天随着核心家庭的和独生子女的增多亲子关系更加亲密;在一些较为开明的家庭里,家庭关系是民主平等的。
家长能破除单纯以家长的意志塑造和要求孩子的观念、
尊重孩子的人格独立和正当权益,尊重孩子的爱好爱好,以对话、交流、协商的方式教育孩子,准许孩子参与家庭决策。
在这种家庭里,家长不是绝对的权威,他们与子女之间不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的关系,不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子女对家长的教育方式可以提出异议。
这样,家长与子女之间除了亲子关系外,还有朋友式的关系。
四、家庭教育的差异性越来越明显首先,家庭结构的差异性带来了家庭教育的差异性。
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变化导致的传统型家庭结构的改变,引起家庭教育背景的多元化,独生子女家庭、离异家庭、残缺家庭、隔代家庭、单亲家庭、寄养家庭、空巢家庭以及打工家庭、下岗家庭等大量涌现。
家庭结构、家庭背景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使家庭教育的差异性越来越明显。
在城市,家庭结构日益核心化,独生子女现象普遍,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下赌注的感觉,补偿教育、代受教育、过度教育、神童教育等观念影响着家庭教育。
在农村,由于对物质崇拜的热度上升,产生“读书无用”思想,导致出现“忽视家教”;因为对教师角色认识存在偏差,产生“责在校方”思想,导致出现“推卸家教”现象;大部分家长文化素质偏低,大都集中在初中与小学文化程度,家长说不清家庭教育的真正含义,产生“有家即教”思想,导致出现“家教失衡”现象。
子女不在老人身边的空巢家庭、隔代家庭祖辈对孙辈往往溺爱大于教育,包办代替、
百依百顺的情况比较严重,导致这些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孤僻,意志薄弱;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家长心理失衡对孩子心理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家庭教育在时间、精力、经济等方面都跟不上。
有研究表明,单亲家庭对子女的教育质量低于完整家庭,单亲家庭孩子性格发展的某些方面明显滞后,表现力求知欲和奉献精神较低,行为的自觉性和自制力差,缺乏高度的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而且在教育期望方面,单亲家庭要求降低,在教育方式上,单亲家庭简单粗暴的现象更加突出。
其次,父母的文化素质的差异性带来了家庭教育的差异性。
父母的文化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水平。
文化素质较高的知识分子在家庭教育上有自身的优势,表现在父母文化素质高,家庭氛围好,重视早期教育和智力开发。
所以孩子一般身体素质较好,思想活跃,爱好广泛,知识面宽。
五、家庭教育的功利化和外在性受市场经济效率意识的影响和短期利益的驱动,不少家长越来越追求家庭教育在短期内见成效。
比如,家长让孩子学钢琴、小提琴、古筝等乐器,或者学外语和计算机,让孩子提前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并引以为荣。
这种教育追求的是标志着所谓教育成效的等级证书和获奖证书。
假如孩子的爱好能力适合学这些内容倒也无可非议,但是家长若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硬逼他们去学,那结果不是适得其反就是收效甚微。
家庭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逐渐异化为工业化的生产,越来越功利化。
与功利化息息相关的另一特点就是家庭教育的外在性,即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外在因素的干扰。
过去的家庭是一个相对封闭、有隐私的地方,家长素质决定着他们教育子女的内容和方式,家长有自己的较为稳定的教育思路。
现在,家庭教育的外在性特征日益加强,这一方面反映了家庭教育突破了保守性和封闭性,具有了开放性。
有些家长能积极吸收社会上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
有些家长却变得缺乏主见,喜欢“扎堆”,喜欢从众,社会上什么热门、什么时髦就让孩子学什么。
家庭教育不再是单门独户的独家经营,更像辐射面广的规模化经营。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的家庭教育中既有对孩子成长有利的因素,也有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
家长要权衡利弊得失,理性思考,明智选择,发挥家庭教育的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