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凝血功能的几个问题

合集下载

关于凝血功能的几个问题

关于凝血功能的几个问题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纤维蛋白是在凝 血过程中,凝血酶切除血纤蛋白原中的血纤肽A和B而生成的单体蛋 白质。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与凝血有关的蛋白质,即凝血因子。 考值范围:2—4g/L(2.2g/L~3.8g/L),不同实验室制定的范围可能不 一样。临床意义:用于测定人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Fg)即凝血因子Ⅰ,是血液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 也是一种急性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具有双重生物活性,既是凝血酶 作用的底物,又是高浓度纤溶酶的靶物质,因此纤维蛋白原在凝血系 统和纤溶系统中同时发挥着重要作用。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是冠 状动脉血栓形成的独立的危险因子,与心肌梗死和中风呈正相关。在 某些急或慢性感染、烧伤、休克、严重组织损伤及外科手术均可见纤 维蛋白原升高。当严重肝损伤或肝硬化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时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下降。
体外循环中应用大剂量肝素抗凝,称为肝素化,为了避免肝 素剂量过大或者抗凝不足,转流中应密切检测全血活化凝 固时间,使之保持在480~600秒。
根据肝素浓度不同,不能用ml计算!计算时最好统一以U计 算。每公斤体重给肝素300——500U,一般按400U给, 60kg的人给24000U。肝素一只是12500U(即100mg)。 24000除以12500等于1.92,再用1.92乘以100mg,计算 出所需肝素量是192mg。中和肝素可用鱼精1:1或者1:1.5 中和,就是等量的192mg鱼精蛋白或者1.5倍的288mg。 计算完毕。
1.3、INR INR为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的 缩写。用凝血活酶所测得的参比血浆与正常血浆的PT比 值和所用试剂标出的ISI值计算出INR,使不同的凝血活酶 试剂测得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INR的值越高,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越长。这样可以防止血 栓形成,例如血栓导致的中风。但是,如果INR值非常高 时,就会出现无法控制的出血的风险。所以应该向你的医 生报告任何异常的出血或皮肤淤斑。

凝血功能障碍定义

凝血功能障碍定义

凝血功能障碍定义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凝血功能障碍。

你说这凝血功能障碍啊,就像是身体里的一个小调皮鬼,时不时就出来捣乱一下。

咱先来说说凝血是咋回事儿。

你就想象啊,咱身体里有一群小卫士,平时就负责在有伤口的时候赶紧行动起来,把血止住,免得血流个不停。

可要是这些小卫士出了问题,那可就麻烦啦!我有个朋友,有一次不小心摔了一跤,就擦破了点皮,可那血就跟关不住的水龙头似的,流个不停。

把他给吓得呀,脸都白了。

后来去医院一检查,才知道是凝血功能有问题。

凝血功能障碍的原因那可多了去了。

有的人可能是天生就带着这毛病,遗传来的。

还有的人呢,是因为得了某些病,像肝病啊、血液病啊,把凝血功能给影响了。

“哎呀,那咋知道自己有没有凝血功能障碍啊?”有人可能会这么问。

嘿,要是你经常容易出血,比如牙龈出血啊,稍微碰一下就青一块紫一块的,或者小伤口止血特别慢,那可就得注意啦!有一次我和另一个朋友聊天,我就跟他说起凝血功能障碍这事儿。

他还满不在乎地说:“哎呀,这和我有啥关系。

”我就说:“你可别小瞧这事儿,要是真有问题,那麻烦可大了去了。

”他这才重视起来。

要是真发现自己可能有凝血功能障碍,那可别不当回事儿啊!赶紧去医院找医生看看。

医生会给你做各种检查,来确定到底是啥原因导致的。

而且啊,得了凝血功能障碍,平时生活中可得小心点。

别去玩那些太危险的运动,免得不小心受伤了止不住血。

吃东西也得注意,别吃那些影响凝血的东西。

总之啊,凝血功能障碍可不是小事儿,大家都得重视起来。

别等到出了问题才后悔莫及。

咱得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让身体里的那些小卫士都好好工作,别出岔子。

这样咱才能健健康康地生活呀!。

凝血功能障碍评分

凝血功能障碍评分

凝血功能障碍评分凝血功能障碍评分是一种用于评估患者凝血功能的方法。

凝血功能障碍是指血液凝固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等问题。

凝血功能障碍评分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凝血功能障碍评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凝血酶原时间(PT):PT是一种血液检测指标,用于评估凝血因子的功能。

正常情况下,PT应该在11-13秒之间。

如果PT延长,说明凝血因子功能受损。

2.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也是一种血液检测指标,用于评估凝血因子的功能。

正常情况下,APTT应该在25-35秒之间。

如果APTT延长,说明凝血因子功能受损。

3.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是一种血液细胞,对于血液凝固过程至关重要。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计数应该在150-400×10^9/L之间。

如果血小板计数过低,可能导致出血问题。

4. 凝血酶时间(TT):TT是一种血液检测指标,用于评估凝血酶的功能。

正常情况下,TT应该在14-21秒之间。

如果TT延长,说明凝血酶功能受损。

5. 纤维蛋白原(FIB):FIB是一种血液蛋白,对于血液凝固过程至关重要。

正常情况下,FIB应该在2-4 g/L之间。

如果FIB过低,可能导致出血问题。

通过对以上指标的评估,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如果患者的PT和APTT延长,可能需要给予凝血因子替代治疗;如果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过低,可能需要给予血小板输注;如果患者的FIB过低,可能需要给予纤维蛋白原替代治疗。

凝血功能障碍评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评估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如果您有凝血功能障碍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重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

重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

重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
重症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有多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严重感染,重症患者常常伴随严重感染,例如脓毒症,这会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炎症因子的释放会影响凝血系统,引起凝血功能障碍。

2. 休克状态,重症患者在休克状态下,组织灌注减少,血液流变学发生改变,导致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的消耗,从而引起凝血功能障碍。

3. 大出血或手术,重症患者在进行大手术或者出现大出血时,会导致凝血因子的消耗和凝血功能的障碍。

4. 肝功能损害,重症患者中肝功能不全或肝损伤较为常见,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和凝血蛋白的重要器官,肝功能损害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5.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DIC是一种严重的凝血功能障
碍疾病,常见于重症患者,是由于全身性炎症、感染、肿瘤等因素引起的血栓形成和出血倾向并存的疾病。

6. 药物因素,重症患者长期使用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或者存在药物不良反应,也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总的来说,重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炎症反应、休克状态、肝功能损害、DIC等多种因素,临床医生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和病史,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和护理。

凝血功能障碍护理问题及措施

凝血功能障碍护理问题及措施

凝血功能障碍护理问题及措施凝血功能障碍护理问题及措施概述凝血功能障碍是指机体内凝血系统受损或异常导致凝血功能受到影响的一类疾病。

对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下面是一些相关的措施供参考:1. 提供安全环境•保持患者住院环境整洁,防止感染。

•提供安全床位,避免跌倒和摔伤。

•测试凝血功能前确保收集样本的合适和准确。

2. 观察和监测•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观察患者的出血症状,如鼻血、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等。

•定期检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

3. 饮食和营养•为患者提供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蔬菜、动物肝脏等,以促进凝血因子的合成。

•确保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以帮助细胞修复和再生。

4. 减轻出血风险•避免患者接触刺激性物质,如尖锐物体、高温物体等。

•避免患者剧烈运动或参与高风险的活动。

•帮助患者避免受伤,如避免剃须时用剃刀等。

5. 药物治疗•根据医嘱及时给予凝血因子替代治疗。

•维持适当的抗凝药物剂量,以防止过度凝血和血栓形成。

6. 心理支持•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向患者提供相关的教育和知识,以提高他们对凝血功能障碍的了解。

以上是针对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措施,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需要进行个体化的护理。

护士在实施护理措施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和协调,以提供全面和高效的护理。

7. 出血处理•对于出血情况严重的患者,及时采取止血措施,如给予局部压迫、使用止血剂等。

•定期更换患者的敷料,在伤口清洁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感染。

8. 预防感染•定期观察患者的伤口、导管等部位,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如勤洗手、漱口等。

•遵守感染控制原则,包括消毒、隔离、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等。

9. 预防血栓形成•对于易形成血栓的患者,推行抗凝治疗,如使用肝素、华法林等药物。

重症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

重症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

影响凝血功能发生发展的因素
• 血液高凝状态 • 微循环障碍(休克晚期) 血液瘀滞、红细胞聚集、血小板粘附 聚集
三 凝血功能障碍的特点
• 高凝期 • 消耗性低凝期 • 继发性纤溶亢进期
高凝期
消耗性低凝期
继发性纤溶亢进
• • • • • •
5 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的处理
• • •
• •

推荐意见共12 条,该部分更新最多,包括推荐级别的上升和新增推荐意见,尤其是近年来抗凝、抗血小板 治疗患者的增多,对于抗凝患者创伤大出血时新增了 4 条推荐意见:1)推荐尽早检测并采取措施维持凝血功能(1C); 2)对于出血或存在大出血风险的患者,推荐尽早使用氨甲环酸,首剂1g(给药时间 >10min),后续1g输注持续8h(lA)创伤出血患者应该在伤后3h内使用氨甲环酸(1B);建 议制定创伤出血处理流程时,在患者转送医院的途中应用首剂的氨甲环酸(2C)。 患者的凝血功能主要分为两方面:凝血和纤溶。创伤大出血患者早期的出血往往是原发 性创伤导致的出血,后期则是纤溶亢进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而继发性出血。2013年欧洲指南 强调了应早期实施抗纤溶措施。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在患者转送医院的途中应用首剂氨甲环 酸,这样可以更早更好地控制纤溶。其机制为大出血时激活机体促凝血功能的同时,纤溶功 能也相应被激活,此时抑制纤溶,也就是增强了促凝血,减少出血,降低凝血因子的进一步 消耗,改善预后; (3)对于大量输血的患者,推荐监测血桨离子钙水平并维持在正常范围(1C),因为钙离 子本身也是一种凝血因子参与凝血过程;
重症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
重症病人并发凝血功能障碍的几率
• 发病率高 10%—40% • 存在问题:缺乏统一有效的诊断标准 • 临床表现 凝血四项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障碍机制

凝血功能障碍机制

凝血功能障碍机制
凝血功能障碍是指血液凝固障碍,可能导致异常出血或血栓形成。

其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凝血因子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蛋白质。

如果凝血因子缺乏或其功能受损,就会影响血液的凝固能力。

这可能是由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肝脏疾病、维生素K 缺乏等原因引起的。

2. 抗凝血因子增加:身体内存在一些抑制凝血的因子,如抗凝血酶、蛋白质C 和S 等。

如果这些抗凝血因子的水平增加,就会抑制血液的凝固过程,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3. 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负责分解已形成的血凝块。

如果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过度活跃,就会导致血凝块过早溶解,从而影响凝血功能。

4. 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在维持血液凝固和抗凝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就会导致凝血因子的激活和血小板的聚集,从而引发凝血功能障碍。

5. 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如果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其功能受损,就会影响血凝块的形成和稳定性。

6.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会抑制血液凝固过程,从而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

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

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1. 什么是凝血功能障碍?好啦,先给大家普及一下什么是凝血功能障碍。

简单来说,凝血功能障碍就是你体内的血液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凝固,结果一有伤口,血就像开了水龙头一样流个不停。

打个比方,凝血功能就像是一支超级英雄队伍,负责修复伤口、止血,保护咱们的身体不受伤。

可是,当这支队伍有问题,伤口就成了难题,血液无法快速凝固,问题就来了。

所以,凝血功能障碍就是这支队伍突然罢工了,导致身体无法有效地止血和修复伤口。

2. 凝血功能障碍的常见症状2.1 容易出血症状方面,最明显的就是出血不止。

你看啊,平时小伤口、刮伤啥的,都应该是几分钟就能止住血的,但如果你发现自己一碰就出血,一抹就血流不止,那就得警惕了。

比如,剪指甲的时候不小心割破了指甲边缘,正常情况下,指尖一碰,血就会停下。

但是如果你一直在流血,怎么也止不住,那就有可能是凝血功能出问题了。

还有,牙龈出血、鼻血老是冒出来,也可能是这个原因。

2.2 瘀血和淤青接着说说瘀血和淤青。

如果你发现自己哪儿都能长淤青,而且长得还特别快,那也是一个警示信号。

淤青就是那个地方的血液没有正常流动,堆积起来形成的一种紫色的伤痕。

有时候你连怎么撞到那儿都不知道,但却发现那儿突然变成了“蓝色”地图,那就有点意思了。

要知道,正常情况下,不该出现的淤青就可能是凝血功能在跟你开玩笑。

3. 如何诊断凝血功能障碍?3.1 检查血液那么,怎么检查自己是不是凝血功能障碍呢?首先,医生会要求你做一系列的血液检查。

主要包括几个重要的指标,比如凝血酮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等。

血液检查就像是给你的身体做个全面体检,看看那些“超级英雄”们是不是还在工作。

如果这些指标不正常,可能就是你的凝血功能出了问题。

3.2 遗传和病史其次,医生还会问你家族病史和个人病史。

你们知道的,有些凝血功能障碍是遗传性的,就像是家里的“传家宝”一样,从上一代传到下一代。

如果你家里有类似的病史,那就有必要告诉医生,让他们多加留意。

关于凝血功能的监测指标 -回复

关于凝血功能的监测指标 -回复

关于凝血功能的监测指标-回复凝血功能的监测指标是用来评估人体血液的凝血能力的指标。

凝血是维持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和止血的重要过程,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凝血功能的异常可能会导致出血或血栓等相关疾病。

本文将从凝血功能的基本原理、常用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和其临床应用等方面依次进行介绍。

一、凝血功能的基本原理凝血功能是一种精密而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多种物质和酶系统的相互作用。

当血管受损时,由于出血,血液中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会被激活,形成血栓,从而封堵血管口,停止出血。

凝血功能的正常调节是由内因子和外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内因子主要是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外因子主要是血小板和血管壁。

二、常用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1. 凝血酶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率(INR)PT是一项常用的凝血功能指标,它反映的是凝血因子在体外条件下形成凝血酶作用的时间。

INR是通过将PT值与国际标准物质进行比较得出的指标,用于比较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检测结果。

2.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主要用于监测血液内在凝血通路的功能,可以评估肝功能、凝血因子缺乏或异常等情况。

3. 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功能检测血小板计数是评估血液凝血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正常范围为150-450 ×10^9/L。

血小板功能检测可以通过测量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小板释放反应来评估血小板的活性和功能。

4. 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凝血因子活性测定是一种常用的凝血功能指标,可以通过测定不同凝血因子的活性水平,来判断凝血功能的异常情况。

5. 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纤维蛋白原是人体内主要的凝血蛋白原,它是形成纤维蛋白的前体。

通过测量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可以判断凝血功能的异常情况。

三、凝血功能监测指标的临床应用1. 凝血功能监测在手术前的预测和评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可以通过检测凝血功能指标来判断手术的安全性和预测术后出血的风险。

2. 凝血功能监测在抗凝治疗中的应用广泛。

凝血功能相关理解

凝血功能相关理解

凝血功能相关理解凝血功能是人体血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过程,通过一系列的反应和互作用来维持血液的凝结和止血。

它主要由血小板、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等组成。

当血管受伤时,凝血功能将被激活,这是一个复杂而精确的过程。

首先,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将被激活并粘附在损伤处。

这一过程受到多种介质和细胞的调控,例如血小板活化因子ADP、血小板激动因子和血管损伤后释放的组织因子等。

激活的血小板聚集在一起形成血小板血栓,堵塞了血管受损区域。

同时,凝血因子也被激活并参与凝血过程。

这些凝血因子通常以维生素K为辅助,通过一系列反应被激活,最终形成凝血酶。

凝血酶能够将溶解在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这是一种形成血栓网络的重要物质。

此外,凝血功能还包括纤溶过程,它的作用是将已经形成的血栓溶解。

纤溶过程是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转化酶来实现的,纤溶酶原转化酶可以将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

纤溶酶能够分解纤维蛋白,溶解血栓,重建血管通畅。

凝血功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因素的精密协作。

一旦这种协作被打破,就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的问题。

凝血功能异常可能是天生的,也可能是后天的。

例如,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或遗传性血小板功能异常等可以导致出血倾向。

而在一些疾病状态下,凝血功能过度激活则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如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

此外,凝血功能的正常维持还需要一系列的调节机制来避免过度激活和损害血管系统。

例如,组织因子通路抑制者可以抑制组织因子的活性,避免过度的凝血酶形成。

此外,体内还存在抗凝系统和抗纤溶系统,通过调节凝血和溶解过程来保持血液的凝固平衡。

常见的凝血抑制因子有抗凝血酶III、蛋白C和蛋白S等。

凝血功能相关的研究和诊断主要使用血凝法和凝血指标。

常见的凝血指标有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凝血功能的状态,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选择。

总之,凝血功能是人体血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过程,通过血小板、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等多个组分的协同作用来维持血液的凝结和止血。

凝血功能检查注意事项

凝血功能检查注意事项

凝血功能检查注意事项
凝血功能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可以检测血液凝血的
能力。

在进行凝血功能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 不要在检查前进食过多,尤其是不要大量摄取高脂肪、高蛋白、高糖的食物。

2. 检查前应停止使用阿司匹林等可能会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
停用时间应视药物种类而定,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 检查前最好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紧张、焦虑等情绪,这可
能会对检查结果产生影响。

4. 检查前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因为寒冷会影响血液循环,
影响凝血功能检查的结果。

5. 进行检查时需要采集一定量的血液样本,应注意穿短袖方便
采血,以及在采血时要采用消毒措施避免感染。

以上是进行凝血功能检查时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

同时,在进行
任何医学检查之前,最好先向医生咨询,明确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并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检查。

凝血功能变差的原因

凝血功能变差的原因

凝血功能变差的原因
嘿,你问凝血功能咋就变差了呢?这事儿咱好好唠唠。

凝血功能变差啊,一个原因可能是缺乏维生素K。

这维生素K 啊,就跟个小帮手似的,能帮着血液凝固。

要是身体里缺了它,那凝血可就不那么灵光了。

就好比盖房子少了块关键的砖头,房子就不结实。

比如说,平时不好好吃饭,挑食啥的,就容易缺维生素K。

再一个呢,肝脏不好也可能让凝血功能变差。

肝脏可是个重要的器官,它能生产一些凝血因子。

要是肝脏出了毛病,凝血因子生产得少了,那凝血肯定受影响。

就跟工厂生产零件,零件少了,机器就不好使。

要是老喝酒、熬夜啥的,就容易伤着肝脏。

还有啊,某些药物也可能导致凝血功能变差。

比如说一些抗凝药,本来是治病的,可要是用得不对,就可能让凝血出问题。

就跟吃药得听医生的话,不能瞎吃,要不就容易出乱子。

另外呢,血液病也能让凝血功能不好。

像白血病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啥的,这些病都能影响凝血。

就跟汽车出了
大毛病,跑起来就不顺畅。

要是身体老是不舒服,还得赶紧去医院查查。

俺跟你说个事儿哈。

俺有个邻居,他有一阵老是牙龈出血,身上还青一块紫一块的。

去医院一检查,原来是凝血功能出问题了。

医生一问,才知道他最近吃了一种药,可能影响了凝血。

从那以后啊,俺邻居就知道吃药得小心,不能乱吃药。

所以说啊,凝血功能变差可能是因为缺维生素K、肝脏不好、药物影响、血液病等原因。

咱要是发现自己凝血功能不好了,就得赶紧去医院看看,找着原因,对症下药。

正常凝血功能正常指标

正常凝血功能正常指标

正常凝血功能正常指标1.引言1.1 概述概述:正常凝血功能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凝血功能的正常运作可以确保伤口得以迅速愈合并阻止过度出血。

在凝血过程中,人体通过一个复杂而精确的机制来平衡凝血与止血,以确保血液在伤口处形成血块,同时也保持血液流动性以供应身体其他组织。

因此,正常的凝血功能是维持健康的重要保障之一。

凝血功能的正常指标是指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人体血液中特定的凝血参数符合一定的参考值范围。

这些指标包括血小板数量、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等,它们反映了凝血系统的整体功能。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小细胞片段,主要参与形成血栓和止血。

而PT、APTT和TT则是凝血酶形成的过程中所涉及的时间参数,可以准确地反映凝血功能的异常。

对于正常凝血功能的定义,通常是通过比较个体的凝血功能指标与正常参考范围的上下限来确定。

这些参考范围是通过大规模人群的研究和数据分析得出的,可以作为判断个体凝血功能是否正常的重要依据。

当个体的凝血功能指标超出参考范围时,可能表明存在凝血异常或凝血功能受损的情况。

正常凝血功能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凝血功能的不平衡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等疾病的发生。

过度凝血可能导致血栓形成,阻塞了血管,导致心脏病、脑卒中等严重疾病。

而凝血功能过低则可能导致持续大出血,损害器官功能。

因此,了解和维护正常凝血功能对于预防和治疗与凝血功能相关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正常凝血功能是人体维持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凝血功能的正常调节对于保持血液循环和伤口愈合至关重要。

掌握正常凝血功能的定义和重要性对于预防和治疗凝血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于未来的研究方向,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凝血功能与其他健康指标的关系,寻找更准确的血液检测方法,以及发展针对凝血异常的治疗方法,为保障人体健康提供更有效的手段。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组织内容,以确保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正常凝血功能的正常指标。

凝血功能差是什么原因

凝血功能差是什么原因

凝血功能差是什么原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听说有些人凝血功能差,容易出现出血不止或者容易形成淤青等情况。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凝血功能差呢?这其实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遗传因素可能是导致凝血功能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些人天生就存在某些基因突变,影响了凝血因子的合成或功能。

比如,血友病就是一种遗传性的凝血功能障碍疾病,患者由于缺乏特定的凝血因子,导致凝血过程出现异常。

这种遗传因素往往是在家族中传递的,如果家族中有成员患有凝血功能障碍的疾病,那么其他成员患病的风险也可能会增加。

维生素 K 缺乏也是常见的导致凝血功能差的原因之一。

维生素 K对于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起着关键作用。

如果饮食中摄入的维生素 K 不足,或者由于某些疾病影响了维生素 K 的吸收和利用,就会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从而影响凝血功能。

比如,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会破坏肠道菌群,影响维生素K 的合成;患有胆道疾病的人,胆汁分泌异常,也会影响维生素 K 的吸收。

肝脏功能异常同样会引起凝血功能差。

肝脏是合成多种凝血因子的重要器官,如果肝脏出现疾病,如肝硬化、肝炎等,其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就会下降,进而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此外,肝脏还参与清除体内的一些抗凝物质,如果肝脏功能受损,对这些抗凝物质的清除能力减弱,也会间接影响凝血功能的平衡。

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也是导致凝血功能差的一个关键因素。

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聚集在一起形成血小板栓子,堵塞破损的血管。

如果血小板数量减少,比如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或者血小板功能出现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就会使得凝血过程受到阻碍,容易出现出血的情况。

血液系统的疾病,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也是导致凝血功能差的原因之一。

DIC 是一种在多种疾病基础上发生的全身性病理过程,其特点是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消耗大量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同时激活纤溶系统,导致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等。

凝血功能障碍的常见病因及机制

凝血功能障碍的常见病因及机制

凝血功能障碍的常见病因及机制
凝血功能障碍的常见病因及机制有以下几种:
1. 遗传因素: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或异常,如血友病等。

2. 某些疾病:如肝病、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溶血性贫血等,均可引起凝血功能障碍。

3. 药物及化学物质:某些药物,如抗凝血药物、溶栓药物、抗菌药物等,以及某些化学物质,如对乙酰氨基酚、苯胺等,均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4. 静脉血栓栓塞:血栓形成、栓子脱落等情况,可以导致凝血功能异常。

5. 炎症反应:机体炎症反应时,会释放一系列炎症介质,如血小板活化因子、纤维蛋白原、FⅤ、FⅧ等,影响凝血功能。

6. 免疫性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介导的血管炎症等,可能引起凝血功能紊乱。

7. 其他因素:如代谢异常、肿瘤等都可能影响凝血功能。

机制上,凝血功能障碍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凝血因子缺乏或异常: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或异常会直接影响到凝血功能,导致凝血时间延长。

2. 血小板异常: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会导致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和活化发生障碍,进而影响凝血过程。

3. 血管损伤:血管损伤可引发血小板集聚和血管壁的凝血反应,但若凝血因子异常或缺乏,凝血反应会受到抑制。

4. 纤维蛋白溶解异常:溶栓系统中的纤溶酶原激活剂异常增加,可引起纤维蛋白溶解亢进,从而干扰凝血功能。

5. 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免疫系统的炎症反应会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多种炎性介质,这些炎症介质可以影响到血小板功能,并激活凝血和溶栓系统,导致凝血功能紊乱。

6. 凝血酶生成障碍:血栓素失活或凝血酶生成障碍都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酶是一种促进血栓形成的酶,若凝血酶的生成受到抑制,则凝血功能会受到影响。

决定凝血功能的因素

决定凝血功能的因素

决定凝血功能的因素
决定凝血功能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凝血因子:凝血因子是一类在血液中存在的蛋白质,它们通过复杂的酶促反应参与到血液的凝固过程中。

凝血因子包括血小板因子、凝血酶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因子等。

凝血因子的数量、功能以及相互之间的协调作用都会影响凝血功能。

2. 血小板:血小板是一种血液细胞,它们在血液凝固中起到关键作用。

血小板可以黏附于受损血管壁,并通过释放一系列凝血因子和血管收缩剂来促进血凝块形成。

3. 血管壁:血管壁的完整性对于凝血功能至关重要。

损坏的血管壁会引发血小板黏附和激活,从而启动凝血过程。

4. 抗凝血机制:人体内还有一系列的抗凝血机制,以防止血凝块在正常血管中形成。

这些抗凝血机制包括抗凝血蛋白、纤溶酶和抗血小板等。

5. 纤溶机制:纤溶机制是解除血凝块的过程。

当血凝块不再需要时,纤溶酶会降解纤维蛋白,使血栓溶解。

6. 遗传因素:一些遗传变异可能会影响凝血因子的产生、功能或清除,从而影响凝血功能。

7. 疾病状态:一些疾病状态会导致凝血功能的改变,如血小板功能障碍、凝血因子缺乏、抗凝血物质过多等。

8. 药物和化学物质:某些药物和化学物质可以影响凝血功能,如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凝血因子替代剂等。

总之,凝血功能是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来调控的,依赖于凝血因子、血小板、血管壁、抗凝血机制、纤溶机制、遗传因素、疾病状态、药物和化学物质等多个因素的平衡。

凝血功能不好的原因

凝血功能不好的原因

稿子一
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凝血功能不好这回事儿。

你说为啥凝血功能会不好呢?这原因啊,还真不少!比如说,身体缺乏某些重要的维生素,像维生素 K 啦。

这维生素 K 就像是凝血过程中的小,要是少了它,凝血可就容易出问题。

还有啊,肝脏要是不健康了,也会影响凝血功能哟。

肝脏就像是身体里的大工厂,很多凝血因子都是在这儿生产的。

要是肝脏生病了,没法好好干活,凝血因子不够,凝血可不就不行啦。

血小板数量少或者功能不正常,也是个大问题。

血小板就像是凝血的小战士,数量不够或者战斗力不强,怎么能打胜仗呢?
有些疾病也会捣乱,像血友病,这可是天生的凝血障碍。

还有白血病,它也会让凝血变得困难重重。

另外,长期吃某些药物也可能会影响凝血功能呢。

比如抗凝药,本来是治病的,可要是用得不对或者过量了,就可能让凝血出状况。

稿子二
你想想,要是身体里的血管出了问题,比如说血管太脆弱啦,那凝血能好吗?稍微有点小碰撞,血管破了,凝血功能又不给力,麻烦就大了。

血液系统要是乱了套,那凝血也得跟着遭殃。

就像一个团队没了秩序,工作怎么能做好呢?
营养不良也会惹祸哟!身体都没吃饱喝足,哪有力气去保证凝血正常呀。

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来凑热闹,攻击身体的正常细胞,包括和凝血相关的,这能好得了吗?
再有就是,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比如熬夜、抽烟、喝酒,把身体折腾得不行,凝血功能也会受影响。

凝血功能异常的定义

凝血功能异常的定义

凝血功能异常的定义
凝血功能异常是指机体内凝血系统中某个或多个环节发生异常,导致血液凝固和溶解平衡失衡的状况。

这种异常可能是由于血液凝固过度或凝血功能不足引起的。

血液凝固过度的异常包括:
1.血栓形成:血液凝块在血管内形成,可能阻塞血管并导致组
织缺血和坏死。

2.血栓栓塞:血栓脱落后阻塞其他重要血管,如肺动脉栓塞或
脑血栓等。

凝血功能不足的异常包括:
1.出血倾向:血液凝结过慢或凝块不稳定,可能导致出血时间
延长,出血量增加或在体内难以止血。

2.凝血因子缺乏:由于遗传或获得性原因,凝血因子的合成或
功能受损,进而影响凝血功能,例如血友病引起的凝血因子
VIII 或 IX 缺乏。

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如血栓性疾病或出血病。

因此,凝血功能异常的及时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

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

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1. 引言哎,说到凝血功能障碍,这可真是个让人感到头疼的话题。

大家可能都知道,我们的血液在身体里流动得那么顺畅,一旦出现点问题,整个身体就像失去了主心骨一样。

就像开车时突然没油,车子就得停下了,对吧?凝血功能障碍就是血液在遇到损伤时,不能正常凝固,导致了血管破裂后血液流不止,严重了可是会出大问题的。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患了这种毛病呢?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掰扯掰扯。

2. 凝血功能障碍的主要表现2.1 血液不止流首先,凝血功能障碍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流血时间长。

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刮伤了小小的伤口,结果流了很久,像是不肯停下的水龙头。

即便是小伤口,流血的时间比正常人要长,赶紧去医院看看是否有什么问题。

就像你在看一部电影,剧情到高潮时突然卡住了,那画面就停在那儿,一点儿也动不了。

2.2 瘀伤不断然后是那些难以解释的淤青。

你明明没有摔跤,却发现自己身上多了几块“彩色地图”。

这些淤青常常是突然出现的,看起来像是被打了,但实际上你却不记得有过任何撞击。

就像是每天早上都发现多了几张外星人来的邮票,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

2.3 牙龈出血再有就是牙龈出血的问题。

刷牙的时候总是血迹斑斑,洗牙也觉得疼痛难忍。

牙龈出血往往不是小问题,这可能说明你的凝血功能有点问题,就像是篮球场上失去了篮球,场上的比赛再怎么热闹也没法继续。

3. 如何诊断凝血功能障碍3.1 检查血液确诊凝血功能障碍的第一步就是去医院做一系列的血液检查。

这些检查包括凝血功能检测,比如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等。

这些检测能帮你了解血液凝固的速度如何,就像给车子做一个全面的检修,看看哪儿出了毛病。

3.2 临床表现与医生诊断此外,医生还会结合你的临床表现进行判断。

医生会询问你的一些生活习惯、家族历史、症状发展等,像是在拼图一样,把所有的碎片都拼凑起来,最终找到症结所在。

你可能觉得这过程有点像在侦探故事里一样,但这就是科学的魅力呀!4. 总结总的来说,凝血功能障碍虽然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只要及时检查和治疗,问题都是能解决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化凝血时间ACT 这是“凝血时间”的改良试验,是内源性凝血系统较敏感 的筛选试验之一,也是监护体外循环肝素用量的较好指标。 [别名]部分活化凝血时间 [英文缩写] ACT [参考值] 1.1--2.1min [临床意义]同“凝血时间”,但敏感性较高,在肝素治疗监 护时有应用价值。 [要求]一般采集安静状态下空腹静脉血。
1.BT延长: (1)血小板数量异常影响正常的止血过程,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 性血小板增多症等。 (2)血小板功能缺陷不能发挥正常止血作用,如先天性血小板无力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3)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缺乏,影响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如血管性假血友病(vWD)。 (4)毛细血管壁结构和功能异常,不能发挥正常止血作用,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5)显著的凝血因子缺乏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晚期,凝血严重不足,生理性血栓形成障碍,使止血 作用减弱。
• • • • • • •
临床意义编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 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Ⅹ及 纤维蛋白原缺乏。 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严重肝病等; 使用肝素,血循环中存在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 的抗体,可以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见于:妇女口服避孕药、血栓栓塞性疾病及高凝状态等。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储备功能、病 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健康成年人,INR值大约1.0。有静脉血栓的患者的INR值一 般应保持在2.0~2.5之间;有心房纤维性颤动的患者的 INR值一般应保持在2.0~3.0之间。然而,理想的INR值一 定要为每一个病人制定个性化指标。当INR值高于4.0时, 提示血液凝固需要很长时间,这可能引起无法控制的出血, 甚至死亡。而INR低于2.0不能提供有效的抗凝。 计算公式
体外循环中应用大剂量肝素抗凝,称为肝素化,为了避免肝 素剂量过大或者抗凝不足,转流中应密切检测全血活化凝 固时间,使之保持在480~600秒。
根据肝素浓度不同,不能用ml计算!计算时最好统一以U计 算。每公斤体重给肝素300——500U,一般按400U给, 60kg的人给24000U。肝素一只是12500U(即100mg)。 24000除以12500等于1.92,再用1.92乘以100mg,计算 出所需肝素量是192mg。中和肝素可用鱼精1:1或者1:1.5 中和,就是等量的192mg鱼精蛋白或者1.5倍的288mg。 计算完毕。
关于凝血功能的几个问题
凝血因子
主要凝血因子 因子 I, 纤维蛋白原 因子 II,凝血酶原 因子 III,组织因子 因子 IV,钙因子(C,转变加速因子前体,促凝血酶原激酶原,辅助促凝血酶原激酶 因子 VIII,抗血友病球蛋白A (AHG A),抗血友病因子A (AHFA),血小板辅助因子 I,血友病因子 VIII 或 A, 因子 IX,抗血友病球蛋白B (AHG B),抗血友病因子B (AHF B),血友病因子 IX 或 B 因子 X,STUART(-PROWER)-F,自体凝血酶原C 因子 XI,ROSENTHAL因子,抗血友病球蛋白C 因子 XII,HAGEMAN因子, 表面因子 因子 XIII,血纤维稳定因子
CT 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CT)是指血液离开血管,在体外发生凝固的时间。 它与出血时间不同,主要是测定内源性凝血途径中各种凝血因子是否 缺乏,功能是否正常,或者是否有抗凝物质增多 正常范围玻璃管法:4~12min;(诊断学第七版) 塑料管法:10~19min; 硅管法: 15~32min。 检查介绍 凝血时间指离体静脉血与体外异物表面接触后,体内内源性凝血系统被 激活,最后生成纤维蛋白而使血液凝固的这段时间。
临床意义编辑凝血时间延长见于 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各型血友病; 获得性(后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重症肝病、维生素K缺乏等; 纤溶蛋白溶解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等; 血液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有抗因子Ⅷ或因子Ⅸ抗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早期肝素 治疗时等。 凝血时间缩短见于 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 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 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见于:
a)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人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
b)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 形成;
c)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简称PT,是指在缺乏血小板的血 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因子(兔脑渗出液)后,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 导致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正常值为12-14秒(PT时间有争议,有不 同的定值规定,大约在11---16秒之间)。PT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者 有临床意义。应用正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曲线,对比患者血 浆的PT,可以求出活动度。活动度的正常值为80%-100%。 原理 凝血酶原时间是外源凝血系统较为敏感和最为常用的筛选试验。 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其原理是在抗凝血中,加入足够量的 组织凝血活酶(组织因子,TF)和适量的钙离子,满足外源性凝血条 件,从加入钙离子到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PT。
国际标准化比值
要求各实验室使用标有国际敏感度指数(ISI)的凝血活酶试剂,根据PT比值 (PTR)和ISI值计算出每份质评血浆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计算方法如 下: 计算公式 1.1、PT比值 PT比值(PTR)计算方法:将所测质评血浆PT秒数除以同一种凝血活酶所测正 常人血浆的PT秒数。 例如:用你实验室凝血活酶测质评血浆的PT结果为14秒 用你实验室同一凝血活酶测正常血浆的PT结果为13.5秒 则比值为:14/13.5=1.04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纤维蛋白是在凝 血过程中,凝血酶切除血纤蛋白原中的血纤肽A和B而生成的单体蛋 白质。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与凝血有关的蛋白质,即凝血因子。 考值范围:2—4g/L(2.2g/L~3.8g/L),不同实验室制定的范围可能不 一样。临床意义:用于测定人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Fg)即凝血因子Ⅰ,是血液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 也是一种急性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具有双重生物活性,既是凝血酶 作用的底物,又是高浓度纤溶酶的靶物质,因此纤维蛋白原在凝血系 统和纤溶系统中同时发挥着重要作用。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是冠 状动脉血栓形成的独立的危险因子,与心肌梗死和中风呈正相关。在 某些急或慢性感染、烧伤、休克、严重组织损伤及外科手术均可见纤 维蛋白原升高。当严重肝损伤或肝硬化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时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下降。
1.3、INR INR为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的 缩写。用凝血活酶所测得的参比血浆与正常血浆的PT比 值和所用试剂标出的ISI值计算出INR,使不同的凝血活酶 试剂测得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INR的值越高,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越长。这样可以防止血 栓形成,例如血栓导致的中风。但是,如果INR值非常高 时,就会出现无法控制的出血的风险。所以应该向你的医 生报告任何异常的出血或皮肤淤斑。
2.BT缩短:主要见于较严重的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活性增强,导致血液呈高 凝状态,止血作用增强,如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心肌梗死、脑血管病变及DIC高凝期等。
[要求]由于阿司匹林、口服抗凝剂、抗炎药等可引起BT延长,故试验前应遵医嘱。
TT:凝血酶时间 TT (thrombin time),是指在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后血液凝固的时间。 正常范围 6~18s;超过正常对照3s以上为异常 凝血酶时间(TT)是检测凝血、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的一个简便试验。 临床意义编辑凝血酶时间(TT)延长见于血浆纤维蛋白原减低或结构异常;临 床应用肝素,或在肝病、肾病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时的肝素样抗凝物质增多; 纤溶蛋白溶解系统功能亢进。<br. 凝血酶时间缩短见于血液中有钙离子存在, 或血液呈酸性等。 凝血酶时间(TT)是反映的体内抗凝物质,所以它的延长说明纤溶亢进,测定 的是加入标准化凝血酶后纤维蛋白的形成时间,所以在低(无)纤维蛋白原 症,DIC以及类肝素物质存在(如肝素治疗,SLE和肝脏疾病等)时出现延长。 TT缩短无临床意义。
DIC的诊断
3P试验
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本试验旨在判断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 FDP复合物的存在与否,是辅助分析DIC进程的常用指标之一。 阴性:DIC早、中期,纤维蛋白单体与FDP结合,形成可溶性复合物, 3P试验阳性;而DIC晚期,纤维蛋白单体已经形成牢固的不溶性纤维 蛋白网,3P试验呈阴性。但在恶性肿瘤、急性大出血、肾小球疾病等, 3P试验可呈假阳性;正常人、原发性纤溶亢进症时,本试验呈阴性。 一般采集安静状态下空腹静脉血。 阳性 见于dic早中期。但是恶性肿瘤,上消化道出血,外科大手术后,败 血症,肾小球疾病,人工流产,分娩等也可出现假阳性。 阴性 见 于正常人,dic晚期,原发性纤溶。 本试验是鉴定原发性纤溶与继 发性纤溶(dic)的试验之一。
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是否正常。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见于: a)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 b)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肝脏疾病、阻 塞性黄疽、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 及低(无)纤维蛋白血症等; c)纤维蛋白溶解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等; d)血液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凝因子Ⅷ或因子Ⅸ抗体等; e)系统性红斑狼疮及一些免疫性疾病。
1.2、ISI ISI为国际敏感度指数(International Sensitivity Index)的缩 写,是用多份不同凝血因子水平的血浆与国际参考制品 (IRP)作严格的校准,通过回归分析求得回归斜率而得 到的,代表凝血活酶试剂对凝血因子缺乏的敏感性,ISI值 越低则敏感性越高,进口凝血活酶试剂均标有ISI值,可用 此值计算出INR值。如果所用试剂未标明ISI值,建议向厂 家询问,或者改用更规范的试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