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高压低压通讯线束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汽车产品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汽车产品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表2 导线公称截面积及对应最小拉力
导线公称截面积,mm2
0.30
0.50
0.85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5.00
6.00
最小拉力,N
40
80
100
120
140
160
200
260
30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60
500
4.6.3 端子与导线压接处的横截面应符合QC/T 29106的要求。
4.7 电线束的包扎
JB/T 6313.1 电工铜编织线 一般规定
JB/T 6313.2 电工铜编织线 斜纹编织线
JB/T 6313.3 电工铜编织线 直纹编织线
JB/T 8139 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电线)
QB/T 2443 钢卷尺
QC/T 413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414 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
QC/T 29010 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
4.8 端子与电线之间的电压降
端子和电线之间的电压降应不大于表3的规定。
表3 端子与电线之间的电压降
导线截面积,mm2
试验电流,A
电压降,mV
导线截面积,mm2
试验电流,A
电压降,mV
0.50
5
3
3.00
35
18
0.85
10
5
4.00
35
18
1.00
15
8
5.00
40
20
1.50
20
11
6.00
40
≤20
2.00
30

电动汽车高低压线束走向和布置

电动汽车高低压线束走向和布置

电动汽车高低压线束走向和布置新能源汽车突破式增长推动了线束行业的发展,汽车线束市场逐渐由低成本转化为有技术含量的线束市场,线束加工技术、加工工艺以及加工设备将会进行新一轮升级。

随着生产技术的逐步完善,电动汽车整车线束作为车辆的信号传输、整车供电、车辆功能实现的主要连接及传输系统,在设计过程电动车线束厂家同时面临着布置走向等考验。

高压线束的作用和布置原则电动汽车高压线束可分为电机高压线、电池高压线、充电高压线等,主要是对新能源车辆提供高压强电供电作用,布置原则:高压线束的电压已经超出人体安全电压,车身不能作为整车搭铁点,必须严格执行双轨制;对于电动汽车高压线束连接器的选择可以考虑耐高压、防水性能好、环路互锁以及屏蔽层连接等功能。

低压线束布置原则新能源汽车低压线束除了满足传统汽车功能的实现之外,还负责强电控制单元模块功能实现,但是还需考虑到高压线束对其产生的干扰并做好防护,不同信号源采用不同的低压屏蔽导线。

低压线束布置方案中屏蔽导线的选择:高频信号采用双绞线、屏蔽层采用箔层屏蔽;低频信号采用双绞线、屏蔽层采用编织层屏蔽。

屏蔽导线的接地形式可选择:低频信号采用单点接地;高频信号采用多点接地。

高低压线束布置区域发动机舱:整车线束集中PDU、驱动电机、电动压缩机等高压线束。

MCU、VCU、DC-DC和各类传感器低压线束部分;驾驶室:基于传统汽车布置结构;行李舱:主要包括充电高压线、动力电池控制系统、车载系统等低压线束单元。

高低压线束布置结构(1)分层布置:高压线束与低压线束分为上下层级关系。

为了避免高压线束传输强电电流时产生电磁干扰,导致低压线束对控制单元供电及信号传输受到电磁干扰的风险,一般采用高压线束与低压线束分层设计,距离保证在200-300mm内。

(2)并列布置:走向相同但采用依附车身机构并列布置。

并列式布线方案适用于混合动力车型,将高压线束连接单元布线区域和发动机电喷线束布置区域并列。

进而有效避免高压线束传输供电时产生的电磁干扰。

汽车低压线束设计规范.docx

汽车低压线束设计规范.docx

汽车低压线束设计规范.docx汽车低压线束设计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低压线束设计的⼀般步骤、⽅法和所参考的国家和⾏业标准;规定了图样所包含的内容及标准化要求;规范所选⽤的材料规格和型号的⼀般要求;规范线束分⽀、长度的表⽰⽅法;规定图样所需标定的尺⼨、技术要求;规定图样幅⾯、视图;规定⽐例、线型和块的处理;选型的计算⽅法、低压插接件选型原则及要求等。

2 规范性引⽤⽂件下列⽂件对于本⽂件的应⽤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期的引⽤⽂件,仅所注⽇期的版本适⽤于本⽂件。

凡是不注⽇期的引⽤⽂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于本⽂件。

GB/T14690 技术制图⽐例GB/T 14691 技术制图字体JB/T 8139 公路车辆⽤低压电缆QC/T 413 汽车电⽓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414 汽车⽤低压电线的颜⾊QC/T 417.1车⽤电线束插接器第⼀部分定义、试验⽅法和⼀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QCn 29010 汽车⽤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和技术要求QCn 29013 汽车⽤蓄电池电线接头型式、尺⼨和技术要求QC/T 29106-2004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3 术语本标准采⽤下列及QC/T 417.1中的定义。

3.1 ⼲线:电线束中两根或两根以上电线包扎在⼀起的部分(如图1所⽰)。

3.2 ⽀线:电线束中电线的末端没有包扎的部分或单根电线(如图1所⽰)。

3.3 分⽀点:电线束中⼲线与⼲线或⼲线与⽀线中⼼线的交点(如图l所⽰)。

3.4 接点:电线与电线的连接点(如图1所⽰)。

3.5 端⼦:插接件的统称。

3.6 ⼲区:安装在车箱内部或密闭舱体等⽆涉⽔部位的电线束不需做特殊防⽔防护处理的区域。

3.7 湿区:除⼲区以外,电线束易受⽔浸需做特殊防⽔防护处理的区域。

3.8 插头(插⽚):插⼊插座(插簧)可以完成电⽓连接的插接件(如图2所⽰)。

3.9 插座(插簧):接受插头(插⽚)形成电⽓连接的插接件(如图2所⽰)。

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资料-共14页

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资料-共14页

Q/XXXXXXXXXXX公司Q/XX-J028-2019 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编制: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2019-06-15发布 2019-06-15实施XXXXXXXXX公司发布1.设计技术1.1 概述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

动力系统线束设计分为动力系统低压线束和动力系统高压线束。

设计线束时需要考虑其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

线束变得越来越复杂,但车身给予线束的空间却越来越小。

因此,如何提高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线束的综合性能设计便成为关注的焦点。

为使本公司汽车线束部件设计规范化,参考国内外汽车线束设计的技术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文。

使本公司设计人员对汽车线束设计起到指导操作、提高电器线束设计的效率和合理性的作用。

本文对中央控制盒、继电器盒、保险丝盒及线束包扎等作了规范化要求,本文将在本公司所有车型线束开发设计中贯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电 线 束 设 计 流 程1.2低压线束设计1.2.1 整车低压线束设计电动汽车的供电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汽车电器件的正常工作与否和全车的安全性,因此线束设计出发点基本都是以安全为主。

整车电气系统基本上由3个部分组成。

蓄电池直接供电系统(一般称常电)。

这部分的电源所接负载一般都是汽车的安全件或重要件,主要目的是在为这些电器件提供电能时尽量少的加以控制,确保在无法启动电动模式情况下,汽车也能短暂正常工作,以方便故障车辆能够及时维修等。

如:整车控制器电源、真空制动助力泵电源和转向泵电源等。

点火开关控制的供电系统(一般称为IG档)。

这部分电器件基本上是在车辆未行驶运转的情况下才使用,取自预充电模块的分支电源,避免了为蓄电池充电时争电源的可能性。

如:雨刮器、车灯控制电源、门窗控制电源等。

电动模式的供电系统(一般称为start档)。

这部分电源是在车辆启动电动模式下,电器件能够正常启动。

电动汽车高压线束技术规范

电动汽车高压线束技术规范

电动汽车高压线束技术规范电动汽车高压线束技术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电动汽车高压线束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符号、代号、术语及其定义,设计准则,布置要求,结构设计要求,材料选用要求,性能设计要求,设计计算方法,安全使用要求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盐雾试验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12528-2008 交流额定电压3kV及以下轨道交通车用电缆GB 14315 电力电缆导体用压接型铜、铝接线端子和连接管 GB/T 14691 技术制图字体GB/T 18384.2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防护 GB/T 18384.3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GB/T 18487.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GB/T 18487.2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GB/T 18488.1 电动汽车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技术条件GB/T 19596 电动汽车术语QC/T 413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TEV 100 整车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编号规则Q/TEV 31306 电动汽车线束号编号规则Q/TEV 31307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线号编号规则SAE J1654 高压电缆 High Voltage Primary CableSAE J1673 电动汽车高压电缆总成设计 High Voltage Automotive Wiring Assembly Design SAE J1742 道路车辆车载电线束高压连接-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 Connections for High Voltage On-Board Vehicle Electrical Wiring Harnesses-Test Methods and General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3 术语和定义3.1 工作电压在任何正常工作状态下,电气系统可能产生的交流电压(均方根值rms)或直流电压的最高值(不考虑瞬时电压)。

电动汽车高压线束标准

电动汽车高压线束标准

电动汽车高压线束标准
电动汽车高压线束标准
1. 具有耐高温、耐低温、耐油、耐磨损、抗传导等性能的绝缘层材料
2. 安全防护措施必不可少,线束必须具备过流保护、防止短路、过压保护、过温保护、过电流保护等功能
3. 线束中应包括闪电保护装置,瞬间电压波动时,可起到保护线束及其他电子设备的作用
4. 高压线束材料必须符合电动汽车行业标准的要求,且需经过安全测试
5. 高压线束应具备足够的机械强度、耐疲劳性和耐老化特性,以保证使用寿命
6. 高压线束的连接部分应该符合车辆生产商的标准,并使用合适的防水材料进行保护。

QC T29106-2004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QC T29106-2004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QC/T 29106-2004(2004-02-10发布,2004-08-01实施)代替QC/T 29106-1992前言本标准是QC/T 29106-1992《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的修订版本。

本标准修订过程中以德国、法国、韩国等国家同行业的企业标准为主要参考对象。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QC/T29106-1992。

本标准与QC/T 29106-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引用标准GB/T 13527.2、HG 2196、QB/T 2423和QC/T 238。

——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干区"、"湿区"、"刺破连接",并在技术要求中增加了相应的规定。

——增加了压接接点横断面的技术要求。

——增加了导体标称截面积规格和与其对应的拉力值。

——增加了密封塞压接的技术要求。

——对电线束的使用环境温度、耐高低温性能、耐湿热性能、耐振动性能、耐盐雾性能及对应的试验方法作了修改。

——增加了耐温度变化性能要求。

——将耐油性能要求改为耐工业溶剂性能要求。

——出厂检验增加了"接点防水"、"无焊料焊接接点撕裂力"、"密封塞压接"项目的检验。

——对型式检验产品的抽样方法、编组、检验项目和检验顺序作了修改。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长春市灯泡电线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玉德、汤曼如、方兴亚、姜树森、张杰、钱程。

QC/T 29106-2004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的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QC/T 29106-92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的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

2 引用标准GB 484车用汽油GB 485 QB汽油机润滑油GB 2828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祥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 9328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电线)ZB T35 001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ZB T35 002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ZB T36 003汽车用片式插接件QCn 29009汽车用电线接头技术条件QCn 29010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Cn 29012汽车用圆柱式电线插接件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Cn 29013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JB 2572铜编织线JJG 4钢卷尺3 术语3.1 干线电线束中两根或两根以上电线包扎在一起的部分。

3.2 支线电线束中电线的末端没有包扎的部分或单根电线。

3.3 分支点电线束中干线与干线或干线与支线中心线的交点。

3.4 接点电线与电线的连接点。

3.5 端子接插件和接头的统称。

4 技术要求4.1 电线束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4.2 电线束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4.2.1 干线和保护套管长度不小于100mm,并为10的倍数,如100、110、120mm 等。

4.2.2 支线长度不小于50mm。

4.2.3 接点之间,接点与分支点之间距离不小于20mm。

4.2.4 电线与端子连接处的绝缘套管长为20±5mm。

4.2.5 电线束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表1规定。

4.3 电线与端子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4.3.1 电线束中电线颜色应优先采用ZB T35002中规定的颜色。

4.3.2 接头应符合QCn 29010和QCn 29013的规定。

电动汽车用高压大电流线束和连接器技术要求

电动汽车用高压大电流线束和连接器技术要求

电动汽车用高压大电流线束和连接器技术要求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们对节能环保的意识日益增强,汽车行业也在不断追求新的技术突破。

电动汽车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崭露头角,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

然而,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型汽车,其电动系统和高压大电流线束和连接器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Line束技术要求1. 高压耐压能力电动汽车电池组的工作电压通常在200V以上,因此其电缆和线束需要具备较高的耐压能力,能够安全稳定地工作在高压环境下,且不会发生击穿现象。

2. 耐高温性能电动汽车高压线束在工作过程中会受到较高温度的影响,因此需要具备优良的耐高温性能,能够在高温环境下稳定可靠地工作。

3. 抗干扰能力由于电动汽车的复杂工作环境,其线束需要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有效避免外部电磁干扰对线束传输的影响。

4. 轻量化设计考虑到电动汽车的行驶性能和能耗要求,线束在设计上需要尽可能轻量化,降低整车的自重,提高整车的能效。

二、连接器技术要求1. 低接触电阻电动汽车连接器的接触电阻对整个电动系统的效率和性能至关重要,需要具备较低的接触电阻,以保证电能的有效传输。

2. 耐高压能力连接器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承受高压环境,因此需要具备较高的耐压能力,能够安全可靠地工作在高压环境下。

3. 防水防尘性能电动汽车工作环境复杂,连接器需要具备较好的防水防尘性能,以保证连接器长期稳定可靠地工作。

4. 长寿命设计连接器作为电动汽车高压大电流系统的关键部件,需要具备较长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维护次数和成本。

电动汽车用高压大电流线束和连接器技术的要求迫切需要满足新的环保标准和技术需求,需要在材料、工艺及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

希望相关产业能够加大力度,不断完善和提升电动汽车高压大电流线束和连接器技术水平,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并推动电动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电动汽车的崛起标志着汽车产业迈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关注电动汽车的发展,作为汽车行业的新生代代表,电动汽车不仅颠覆了传统汽车的动力系统,也对整个汽车产业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高压大电流线束和连接器技术的要求更是当今电动汽车行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车辆高压线束国标

车辆高压线束国标

车辆高压线束国标
近年来,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车辆电子控制系统中使用的高压线束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

然而,由于各个厂家对高压线束的设计和制造标准不统一,导致市场上存在着各种不合格、低质量的高压线束产品,给消费者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为此,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制定了《车辆高压线束国家标准》(GB/T 31797-2015),旨在规范车辆高压线束的设计、制造、检验和使用条件,确保车辆电子控制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该标准规定了高压线束的基本参数、标志、标识、材料、结构、制造、检验、试验方法等内容。

其中,针对高压线束的耐热性、耐油性、耐磨损性等关键技术指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确保了高压线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该标准还规定了高压线束的使用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振动等,以保证高压线束在各种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之,随着《车辆高压线束国家标准》的实施,消费者可以更加安心地选择符合标准的高压线束产品,而车辆厂家也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设计、制造和检验,确保车辆电子控制系统的安全可靠。

- 1 -。

新能源汽车C33DB高压线束

新能源汽车C33DB高压线束

新能源汽车C33DB高压线束本文介绍了C33DB高压线束的分布和各段线束的脚位功能。

整车共分为五段高压线束,包括动力电池高压电缆、电机控制器电缆、快充线束、慢充线束和高压附件线束。

其中,动力电池高压电缆连接动力电池和高压盒之间的线缆,其脚位包括电源正极、电源负极、互锁线短接等;电机控制器电缆连接高压盒和电机控制器之间的线缆,其脚位包括电源正极、电源负极、互锁线短接等;快充线束连接快充口和高压盒之间的线束,其脚位包括电源负极、电源正极、充电通信CAN_H、充电通信CAN_L等;慢充线束连接慢充口和车载充电机之间的线束,其脚位包括交流电源、车身地、充电连接确认、控制确认线等;高压附件线束连接高压盒和DC/DC、车载充电机、空调压缩机、空调PTC之间的线束。

为了更好地理解各段高压线束的脚位功能,本文提供了详细的接口定义和车身搭铁点快充线束的快充口定义。

在研究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整车高压线束的分布和各段线束的脚位功能,以便更好地进行线束的安装和维护。

高压线束总成是连接高压盒、DC/DC、车载充电机、空调压缩机、空调PTC之间的线束。

它需要接充电机插件、空调压缩机插件、高压盒插件和空调PTC插件。

这些插件需要按照接口定义进行连接,其中A、B、C、D、E、F、G、H、J、L等接口需要正确连接,才能保证高压线束总成的正常运行。

高压附件线束也需要按照接口定义进行连接。

它需要接充电机插件、DC/DC插件和空引脚。

中间互锁端子需要连接DC/DC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以及互锁信号线。

空调压缩机插件需要连接电源正极和负极,以及中间的互锁端子。

空调PTC插件需要连接PTC-A组负极、PTC-B组负极和电源正极。

高压线束总成的互锁接线原理很重要。

需要连接高压盒插件、DC/DC插件和PTC插件,以确保线束总成的互锁功能正常运行。

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

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

Q/XXXXXXXXXXX 公司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编制: -------------- 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2015-06-15 发布2015-06-15实施XXXXXXXXX 公司发布1.设计技术1.1 概述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

动力系统线束设计分为动力系统低压线束和动力系统高压线束。

设计线束时需要考虑其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

线束变得越来越复杂,但车身给予线束的空间却越来越小。

因此,如何提高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线束的综合性能设计便成为关注的焦点。

为使本公司汽车线束部件设计规范化,参考国内外汽车线束设计的技术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文。

使本公司设计人员对汽车线束设计起到指导操作、提高电器线束设计的效率和合理性的作用。

本文对中央控制盒、继电器盒、保险丝盒及线束包扎等作了规范化要求,本文将在本公司所有车型线束开发设计中贯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电线束设计流程1.2低压线束设计1.2.1整车低压线束设计电动汽车的供电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汽车电器件的正常工作与否和全车的安全性,因此线束设计出发点基本都是以安全为主。

整车电气系统基本上由3个部分组成。

蓄电池直接供电系统(一般称常电)。

这部分的电源所接负载一般都是汽车的安全件或重要件,主要目的是在为这些电器件提供电能时尽量少的加以控制,确保在无法启动电动模式情况下,汽车也能短暂正常工作,以方便故障车辆能够及时维修等。

如:整车控制器电源、真空制动助力泵电源和转向泵电源等。

点火开关控制的供电系统(一般称为IG 档)。

这部分电器件基本上是在车辆未行驶运转的情况下才使用,取自预充电模块的分支电源,避免了为蓄电池充电时争电源的可能性。

如:雨刮器、车灯控制电源、门窗控制电源等。

电动模式的供电系统(一般称为start 档)。

这部分电源是在车辆启动电动模式下,电器件能够正常启动。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QJLY J7110446B-2012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秘密级>编 制: 蒋人喜校 对: 赵禹 周永华审 核: 吴刚审 定: 陈文强标准化: 伍永会批 准: 韦兴民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九月前 言本标准替代了Q/JLY J7110446A-2011《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本标准与Q/JLY J7110446A-2011的主要差异为:——修改了4.2.5电线束基本尺寸极限偏差表1中支线极限偏差的尺寸;——修改了4.4.5端子与电线连接其拉力值表2中导体公称截面积以及和其对应的拉力;——修改了4.4.7端子与电线连接处的电压降的规定;——增加了4.20 电线束中使用双绞线,屏蔽线的要求;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子电器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 赵 禹、周永华、蒋人喜、陈 潞。

本标准于2012年9月20日发布,2012年9月30日实施。

本标准所替代的标准版本更替情况为:——Q/JLY J7110446A-2011(2011年11月20日第一次修订)——Q/JLY J711301-2008(2008年9月10日首次发布)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的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 11121 汽油机油GB 17930 车用汽油 HG/T 2196-2004 汽车用橡胶材料分类系统 JB/T 6313.1-2011 电工铜编织线 一般规定 JB/T 6313.2-2011 电工铜编织线 斜纹编织线 JB/T 6313.3-2011 电工铜编织线 直纹编织线 JB/T 8139-1999 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电线) JJG 4-1999 钢卷尺 QC/T 238-1997 汽车零部件储存和保管 QC/T 413-2002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414-1999 汽车用低压电线颜色QC/T 417.1-200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 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QC/T 730-2005 汽车用薄壁绝缘低压电线 QC/T 29010-1991 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C/T 29013-1991 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JLY J711175-2009 车内非金属件气味等级限值技术条件Q/JLY J7110195A-2010 汽车电线束插接器技术条件Q/JLY J7110335A-2011 汽车非金属材料阻燃性限值要求及试验方法Q/JLY J7110538A-2012 车内非金属材料气味性试验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标准

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标准

Q/XXXXXXXXXXX公司Q/XX-J028-2015 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编制: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2015-06-15发布2015-06-15实施XXXXXXXXX公司发布1.设计技术1.1 概述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

动力系统线束设计分为动力系统低压线束和动力系统高压线束。

设计线束时需要考虑其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

线束变得越来越复杂,但车身给予线束的空间却越来越小。

因此,如何提高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线束的综合性能设计便成为关注的焦点。

为使本公司汽车线束部件设计规范化,参考国内外汽车线束设计的技术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文。

使本公司设计人员对汽车线束设计起到指导操作、提高电器线束设计的效率和合理性的作用。

本文对中央控制盒、继电器盒、保险丝盒及线束包扎等作了规范化要求,本文将在本公司所有车型线束开发设计中贯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电 线 束 设 计 流 程1.2低压线束设计1.2.1 整车低压线束设计电动汽车的供电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汽车电器件的正常工作与否和全车的安全性,因此线束设计出发点基本都是以安全为主。

整车电气系统基本上由3个部分组成。

蓄电池直接供电系统(一般称常电)。

这部分的电源所接负载一般都是汽车的安全件或重要件,主要目的是在为这些电器件提供电能时尽量少的加以控制,确保在无法启动电动模式情况下,汽车也能短暂正常工作,以方便故障车辆能够及时维修等。

如:整车控制器电源、真空制动助力泵电源和转向泵电源等。

点火开关控制的供电系统(一般称为IG档)。

这部分电器件基本上是在车辆未行驶运转的情况下才使用,取自预充电模块的分支电源,避免了为蓄电池充电时争电源的可能性。

如:雨刮器、车灯控制电源、门窗控制电源等。

电动模式的供电系统(一般称为start档)。

这部分电源是在车辆启动电动模式下,电器件能够正常启动。

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

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

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线束是指在电动汽车中传输高压电能的线束系统。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发展,高压线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关键的作用。

下面将从定义、结构、功能、特点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阐述,全面介绍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

一、定义:高压线束是指用于传输高压电源的线材组织系统,包括导线、绝缘材料、端子、连接器、保护管等部件。

主要用于电池包与电机的连接,在电动汽车中起到电源传输和电能分配的作用。

二、结构: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一般包括三大部分:电池组线束、驱动电机线束和充电系统线束。

电池组线束主要负责电池与控制器之间的电能传输,承担电源供应的任务;驱动电机线束负责电机和控制器之间的电能传输,承担动力输出和控制信号传输的任务;充电系统线束负责车辆与充电设备之间的电能传输,承担充电功能的任务。

三、功能:1. 电源传输:高压线束是电动汽车电源传输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导线将电能从电池组传输到电机,提供动力输出。

2. 信号传输:高压线束在驱动电机系统中还承担着传输各种控制信号的任务,如启停信号、加速踏板信号、制动信号等,确保车辆正常运行。

3. 安全保护:高压线束需具备良好的绝缘性能和防护功能,保护线束免受外界环境和电磁干扰,确保电能传输的安全性。

4. 过载保护:高压线束还可以通过电流传感器等装置进行过载保护,防止电流超载而损害线束和相关设备。

四、特点:1. 高压: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的工作电压一般在300V及以上,相较于传统汽车线束的低压线束,承载的电能更大,使用更为复杂。

2. 绝缘性能:高压线束的绝缘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耐高电压和高温性能,以防止漏电和过电流等现象的发生。

3. 材料选择:高压线束要求使用耐高温和耐腐蚀的材料,如特种绝缘材料、高温阻燃材料和金属导体等,确保长期可靠的工作。

4. 耐久性:高压线束在使用过程中要经受多种工况的考验,需要经受高温、高压、振动、湿度等恶劣环境和复杂的电磁干扰,因此对其耐久性有较高的要求。

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

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

上下压电线束设计标准目录一概述..........................................................2二线束部件二维根本设计流程.........................................3四各种材料的选择...................................................4五继电器盒与保险丝盒的设计4六插接件和电线的设计原那么...........................................5七绘制二维线束图....................................................7八线束包扎方式......................................................8九编写技术要求的本卷须知............................................8一概述为使本公司汽车线束部件设计标准化,参考国内外汽车线束设计的技术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历,编制本文。

使本公司设计人员对汽车线束设计起到指导操作、提高电器线束设计的效率和合理性的作用。

本文对中央控制盒、继电器盒、保险丝盒及线束包扎等作了标准化要求,本文将在本公司所有车型线束开发设计中贯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二线束部件二维根本设计流程三线束部件二维设计的根本要求1开关的设计应符合内造型要求和效果;2 电线束应满足技术要求中相关要求;3 电线束应符合国家标注和企业标注;4 电线束设计中应考虑加工、安装和维修的方便性。

设计要点1 同一个插接件内的电线不能有线径相近而颜色又一样的现象;2 用于信号传输的应采用屏蔽线的线种;四各种材料的选择4.1 线束之间对接插接件的选型1 前舱内一定选用密封防水的插接件,室内可选用普通插接件;2 计算插接件内端子的额定电流是否符合电器元件及电线要求;3 车用电线必须符合ISO国际电工标准。

高压连接器(电动汽车系列)技术规范

高压连接器(电动汽车系列)技术规范

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电动汽车系列高压连接器(以下简称连接器)的技术要求、质量保证规定、试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 GB/T 18384.3 -2015 规定的 B 级电压电路的电动汽车高压连接器。

2. 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有关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 其后的任何修改单 (不 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本都不适用于本规范, 但提倡使用本规范的各方探讨使用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凡 不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 (IP 代码 )GB/T 2048-2008 塑料燃烧性能的测定水平法和垂直法 QC/T 413-2002 汽车电子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417.1-200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 QC/T 29106-2014 汽车电线束技术条件 GB/T 2828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SAE J2223-2-2011 Connections for On-Board Road Vehicle Electrical Wiring Harnesses — Part 2: Tests andGeneral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SAE_J1742-2005 Connections_for_High_Voltage_On-Board_Road_Vehicle_Electrical_Wiring_Harnesses SAE USCAR-2-2013 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 For Automotive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s LV215-1-2009 Electrical/ Electronic Requirements of HV Connectors 3. 要求:GB/T 18384.3-2015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第 3 部分:人员触电防护 GB/T 5095.2-1997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 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触电阻测试、绝缘试验和电压应力试验GB/T 5095.3-1997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 GB/T 5095.5-1997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 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 GB/T 5095.6-1997 GB/T 5095.8-1997的机械试验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电子设备用机电元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第二部分: 一般检查、 电连续性和接3 部分:载容流量实验第 5 部分:机械负荷和寿命试验第 6 部分:气候试验和锡焊试验 第 8 部分:连接器、接触件及引出端GB/T 28046.3-2011 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 3 部分 _机械负荷标准 GB/T 28046.4-2011 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 4 部分 _气候负荷标准 GB/T 28046.5-2013 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 5 部分 _化学负荷标准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B :高温 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二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Ea 和导则 :冲击 GB/T 2423.17-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Ka :盐雾3.1 总则连接器应符合本规范所有要求。

新能源高压线束加工工艺标准

新能源高压线束加工工艺标准

新能源高压线束加工工艺标准新能源高压线束加工工艺标准一、引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高压线束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高压线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加工工艺标准的制定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全面、科学、合理的新能源高压线束加工工艺标准,以指导生产过程中的操作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术语定义1. 高压线束:指用于传输高压电能的线束,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

2. 加工工艺:指高压线束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经过的工艺步骤和操作规范。

三、加工工艺标准1. 材料准备(1)选择合适的导电材料,如铜、铝等。

(2)根据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选择合适的线径和截面积。

(3)保证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

2. 切割与剥皮(1)根据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将线束切割成合适的长度。

(2)使用专用工具进行剥皮,保证剥皮长度和剥皮深度的准确性。

(3)剥皮后,检查线束是否存在损伤或导体暴露的情况。

3. 绝缘处理(1)根据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选择合适的绝缘材料。

(2)将绝缘材料套在线束上,并确保绝缘材料与导体之间无空隙。

(3)使用专用工具对绝缘材料进行固定,确保其牢固性和稳定性。

4. 组装与连接(1)根据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将不同部分的线束进行组装。

(2)使用专用工具进行连接,确保连接牢固和电气导通。

(3)组装完成后,对连接部分进行检查,确保无松动和断裂现象。

5. 测试与检验(1)使用专用测试仪器对线束进行电气性能测试,如电阻、绝缘电阻等。

(2)对线束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无损伤、污染等情况。

(3)对线束进行耐久性测试,模拟实际工作环境下的振动、温度等条件。

6. 包装与贮存(1)对加工完成的高压线束进行包装,保护其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2)标明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等信息,并附上使用说明书。

(3)将包装好的高压线束妥善贮存,避免受潮、受热等情况。

四、加工工艺管理1. 建立完善的加工工艺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管理流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