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低压线束设计规范
南京汽车低压线束标准

南京汽车低压线束标准
南京汽车低压线束标准主要规定了汽车低压线束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包装标志等方面的内容。
该标准适用于南京地区汽车厂商生产的所有车型的低压线束。
具体要求如下:
1、线束外观:线束表面应平整,无破损、变形、渗漏、漏绝缘、刮伤等缺陷。
2、线束长度:长度应符合车型要求,并保证线束与车身配件的匹配性能。
3、线束连接端头:连接端头应连接可靠、结构牢固、抗震性能好,连接线束的导线应正确连接、定位,金属端头应锈蚀、铝腐、裂纹等问题。
4、线束防水性:线束应采用适当的保护措施,保证线束对外界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5、线束安装方式:线束应设计和制造合理、标准化,以便于安装、维修和更换。
6、线束耐热性:线束应能耐受油污、水分、耐热性能好,在环境温度在-40℃至100℃范围内正常工作。
7、线束电气性能:线束应符合车辆的电气性能要求,能够与车载电器实现良好的电气连接。
8、线束标识:线束应标明生产日期、车型、规格型号、生产厂家等信息。
以上就是南京汽车低压线束标准的主要内容。
汽车线束长度设计标准规范

汽车线束长度设计标准规范
汽车线束是指汽车中用于传输电信号和电力的电缆组装,包括了导线、绝缘材料、电缆护套和连接器等组成部分。
线束的长度设计对汽车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有着严格的规范和标准。
首先,汽车线束的长度设计应遵循汽车电气系统的布线规划。
通常情况下,布线规划会考虑到电源位置、电器设备的位置以及线束的布局等因素,以确保线束能够正常连接各个电器设备并传输电信号和电力。
其次,汽车线束的设计应遵循线束的最佳长度原则。
线束过短可能导致连接困难、让线束紧绷并受损,而线束过长则容易造成线束交叉、纠结等问题。
因此,线束的设计应保持适当的长度,以避免对系统性能和安全性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汽车线束的长度设计还应考虑到线束的自重和传输损耗。
过长的线束会增加线束的自重,加大车身负荷和油耗,同时也会增加线束内的电阻,对电信号传输造成损耗。
因此,在设计线束长度时需要综合考虑车身的负荷和能源消耗,以及线束的传输性能。
最后,汽车线束的长度设计还应考虑到线束的安装和维修便利性。
过长或过短的线束会增加线束的安装难度和维修成本,因此,线束的设计应符合标准尺寸,以便于安装和维修操作,并确保线束在车身中的固定和保护。
综上所述,汽车线束长度的设计应遵循汽车电气系统的布线规划,保持适当的长度,考虑线束的自重和传输损耗,同时兼顾线束的安装和维修便利性,以确保线束能够正确连接各个电器设备,并在传输电信号和电力时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安全性。
这些设计标准和规范的遵循将有助于提高汽车电气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汽车低压线束设计规范.docx

汽车低压线束设计规范.docx汽车低压线束设计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低压线束设计的⼀般步骤、⽅法和所参考的国家和⾏业标准;规定了图样所包含的内容及标准化要求;规范所选⽤的材料规格和型号的⼀般要求;规范线束分⽀、长度的表⽰⽅法;规定图样所需标定的尺⼨、技术要求;规定图样幅⾯、视图;规定⽐例、线型和块的处理;选型的计算⽅法、低压插接件选型原则及要求等。
2 规范性引⽤⽂件下列⽂件对于本⽂件的应⽤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期的引⽤⽂件,仅所注⽇期的版本适⽤于本⽂件。
凡是不注⽇期的引⽤⽂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于本⽂件。
GB/T14690 技术制图⽐例GB/T 14691 技术制图字体JB/T 8139 公路车辆⽤低压电缆QC/T 413 汽车电⽓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414 汽车⽤低压电线的颜⾊QC/T 417.1车⽤电线束插接器第⼀部分定义、试验⽅法和⼀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QCn 29010 汽车⽤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和技术要求QCn 29013 汽车⽤蓄电池电线接头型式、尺⼨和技术要求QC/T 29106-2004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3 术语本标准采⽤下列及QC/T 417.1中的定义。
3.1 ⼲线:电线束中两根或两根以上电线包扎在⼀起的部分(如图1所⽰)。
3.2 ⽀线:电线束中电线的末端没有包扎的部分或单根电线(如图1所⽰)。
3.3 分⽀点:电线束中⼲线与⼲线或⼲线与⽀线中⼼线的交点(如图l所⽰)。
3.4 接点:电线与电线的连接点(如图1所⽰)。
3.5 端⼦:插接件的统称。
3.6 ⼲区:安装在车箱内部或密闭舱体等⽆涉⽔部位的电线束不需做特殊防⽔防护处理的区域。
3.7 湿区:除⼲区以外,电线束易受⽔浸需做特殊防⽔防护处理的区域。
3.8 插头(插⽚):插⼊插座(插簧)可以完成电⽓连接的插接件(如图2所⽰)。
3.9 插座(插簧):接受插头(插⽚)形成电⽓连接的插接件(如图2所⽰)。
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QC/T 29106-92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的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
2 引用标准GB 484车用汽油GB 485 QB汽油机润滑油GB 2828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祥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 9328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电线)ZB T35 001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ZB T35 002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ZB T36 003汽车用片式插接件QCn 29009汽车用电线接头技术条件QCn 29010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Cn 29012汽车用圆柱式电线插接件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Cn 29013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JB 2572铜编织线JJG 4钢卷尺3 术语3.1 干线电线束中两根或两根以上电线包扎在一起的部分。
3.2 支线电线束中电线的末端没有包扎的部分或单根电线。
3.3 分支点电线束中干线与干线或干线与支线中心线的交点。
3.4 接点电线与电线的连接点。
3.5 端子接插件和接头的统称。
4 技术要求4.1 电线束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4.2 电线束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4.2.1 干线和保护套管长度不小于100mm,并为10的倍数,如100、110、120mm 等。
4.2.2 支线长度不小于50mm。
4.2.3 接点之间,接点与分支点之间距离不小于20mm。
4.2.4 电线与端子连接处的绝缘套管长为20±5mm。
4.2.5 电线束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表1规定。
4.3 电线与端子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4.3.1 电线束中电线颜色应优先采用ZB T35002中规定的颜色。
4.3.2 接头应符合QCn 29010和QCn 29013的规定。
汽车线束设计标准

汽车线束设计标准一、导线规格导线材料:汽车线束应采用耐高温、耐磨损、抗拉强度高的导线,如聚氯乙烯绝缘软线或聚氯乙烯绝缘软护套线。
导线截面积:根据负载电流、电压和敷设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导线截面积。
导线颜色:导线应采用规定的颜色编码,以便于识别和安装。
二、线路布局走线方式:汽车线束应采用合理的走线方式,如直线、曲线、交叉等,以确保线路顺畅、美观、安全。
固定位置:线路应固定在汽车结构上,以避免移动或震动对线路的影响。
线路距离:线路之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以确保线路之间不会相互干扰。
三、端子规格端子材质:汽车线束应采用导电性能好、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如铜或铜合金。
端子形状:根据连接需求,选择合适的端子形状,如圆形、方形等。
端子标识:端子应采用规定的颜色编码或数字标识,以便于识别和连接。
四、连接器规格连接器类型:根据连接需求,选择合适的连接器类型,如插头、插座、端子排等。
连接器材质:连接器应采用耐高温、耐腐蚀的塑料材料,以确保连接器的机械强度和电气性能。
连接器标识:连接器应采用规定的颜色编码或图形标识,以便于识别和连接。
五、保护措施导线弯曲半径:导线弯曲时应保持一定的半径,以避免导线受损或电气性能下降。
固定保护:线路应固定在汽车结构上,以避免移动或震动对线路的影响。
同时,对于易受机械损伤的部位,应采取额外的保护措施。
防干扰保护:对于易受电磁干扰的线路,应采取屏蔽、滤波等防干扰保护措施。
六、颜色标识主色:汽车线束的主色应采用黑色,以区别于其他部件的颜色。
辅助色:为便于识别和安装,可采用其他辅助颜色编码标识线路或连接器。
辅助颜色编码应符合行业标准或企业规定。
图形标识:可在线束上印制图形标识,以便于快速识别线路的功能和用途。
图形标识应清晰明了,遵循统一的设计规范。
七、安装规范安装位置:汽车线束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线路安全、美观、耐用。
紧固方式:在线束连接处应采用合适的紧固方式,如螺栓连接、压接等,以确保线路的电气性能和机械强度。
Q-FTA036—2005汽车产品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定期检验、型式检验和本公司进货检验。
6.1 出厂检验
6.1.1 电线束须经分供方质量检验部门按出厂检验项目检验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QC/T 29013 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
QC/T 29106 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Q/FT A095 汽车产品电连接技术条件
Q/FT B102 车辆产品零部件追溯性标识规定
3定义
本标准采用QC/T 29106规定的术语。
4 技术要求
4.1 电线束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与技术文件制造,并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本标准由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电器所负责解释。
汽车产品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车辆用低压电线束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各类汽车、低速货车(包括拖拉机变型运输机,下同)电气设备之间电路连接用的低压电线束(含单根线)(以下简称“电线束”)。
5.4 电压降试验
5.4.1 按图1及图2所示,在接线片夹住导线端头与其后面75 mm导线处(剥去绝缘层挂锡)的两点之间测量电压降。扣除75 mm长的导线电压降后即为导线与接头间的电压降。每台电线束应检测5根不同规格的导线接头,应符合4.8的规定。
220V12V
图1 测量电路
75 mm75 mm
图2 电压测量点
——贮存要求更加具体;
——对规范性引用文件按国家标准要求进行了调整。
本标准所规定的检验规则是一项基本要求,各类检验具体实施时允许与本标准的相关规定有所不同,但其抽样方法、判定原则、检验项目至少不得低于本标准检验规则的相应规定。对于本公司暂时不具备检测能力的检验项目,应要求供方每次送货时提供其有效的出厂检验报告。
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

Q/XXXXXXXXXXX 公司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编制: -------------- 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2015-06-15 发布2015-06-15实施XXXXXXXXX 公司发布1.设计技术1.1 概述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
动力系统线束设计分为动力系统低压线束和动力系统高压线束。
设计线束时需要考虑其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
线束变得越来越复杂,但车身给予线束的空间却越来越小。
因此,如何提高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线束的综合性能设计便成为关注的焦点。
为使本公司汽车线束部件设计规范化,参考国内外汽车线束设计的技术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文。
使本公司设计人员对汽车线束设计起到指导操作、提高电器线束设计的效率和合理性的作用。
本文对中央控制盒、继电器盒、保险丝盒及线束包扎等作了规范化要求,本文将在本公司所有车型线束开发设计中贯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电线束设计流程1.2低压线束设计1.2.1整车低压线束设计电动汽车的供电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汽车电器件的正常工作与否和全车的安全性,因此线束设计出发点基本都是以安全为主。
整车电气系统基本上由3个部分组成。
蓄电池直接供电系统(一般称常电)。
这部分的电源所接负载一般都是汽车的安全件或重要件,主要目的是在为这些电器件提供电能时尽量少的加以控制,确保在无法启动电动模式情况下,汽车也能短暂正常工作,以方便故障车辆能够及时维修等。
如:整车控制器电源、真空制动助力泵电源和转向泵电源等。
点火开关控制的供电系统(一般称为IG 档)。
这部分电器件基本上是在车辆未行驶运转的情况下才使用,取自预充电模块的分支电源,避免了为蓄电池充电时争电源的可能性。
如:雨刮器、车灯控制电源、门窗控制电源等。
电动模式的供电系统(一般称为start 档)。
这部分电源是在车辆启动电动模式下,电器件能够正常启动。
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标准

Q/XXXXXXXXXXX公司Q/XX-J028-2015 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编制: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2015-06-15发布2015-06-15实施XXXXXXXXX公司发布1.设计技术1.1 概述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
动力系统线束设计分为动力系统低压线束和动力系统高压线束。
设计线束时需要考虑其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
线束变得越来越复杂,但车身给予线束的空间却越来越小。
因此,如何提高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线束的综合性能设计便成为关注的焦点。
为使本公司汽车线束部件设计规范化,参考国内外汽车线束设计的技术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文。
使本公司设计人员对汽车线束设计起到指导操作、提高电器线束设计的效率和合理性的作用。
本文对中央控制盒、继电器盒、保险丝盒及线束包扎等作了规范化要求,本文将在本公司所有车型线束开发设计中贯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电 线 束 设 计 流 程1.2低压线束设计1.2.1 整车低压线束设计电动汽车的供电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汽车电器件的正常工作与否和全车的安全性,因此线束设计出发点基本都是以安全为主。
整车电气系统基本上由3个部分组成。
蓄电池直接供电系统(一般称常电)。
这部分的电源所接负载一般都是汽车的安全件或重要件,主要目的是在为这些电器件提供电能时尽量少的加以控制,确保在无法启动电动模式情况下,汽车也能短暂正常工作,以方便故障车辆能够及时维修等。
如:整车控制器电源、真空制动助力泵电源和转向泵电源等。
点火开关控制的供电系统(一般称为IG档)。
这部分电器件基本上是在车辆未行驶运转的情况下才使用,取自预充电模块的分支电源,避免了为蓄电池充电时争电源的可能性。
如:雨刮器、车灯控制电源、门窗控制电源等。
电动模式的供电系统(一般称为start档)。
这部分电源是在车辆启动电动模式下,电器件能够正常启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低压线束设计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低压线束设计的一般步骤、方法和所参考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定了图样所包含的内容及标准化要求;规范所选用的材料规格和型号的一般要求;规范线束分支、长度的表示方法;规定图样所需标定的尺寸、技术要求;规定图样幅面、视图;规定比例、线型和块的处理;选型的计算方法、低压插接件选型原则及要求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690 技术制图比例GB/T 14691 技术制图字体JB/T 8139 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QC/T 413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414 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QC/T 417.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一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QCn 29010 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Cn 29013 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C/T 29106-2004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3 术语本标准采用下列及QC/T 417.1中的定义。
3.1 干线:电线束中两根或两根以上电线包扎在一起的部分(如图1所示)。
3.2 支线:电线束中电线的末端没有包扎的部分或单根电线(如图1所示)。
3.3 分支点:电线束中干线与干线或干线与支线中心线的交点(如图l所示)。
3.4 接点:电线与电线的连接点(如图1所示)。
3.5 端子:插接件的统称。
3.6 干区:安装在车箱内部或密闭舱体等无涉水部位的电线束不需做特殊防水防护处理的区域。
3.7 湿区:除干区以外,电线束易受水浸需做特殊防水防护处理的区域。
3.8 插头(插片):插入插座(插簧)可以完成电气连接的插接件(如图2所示)。
3.9 插座(插簧):接受插头(插片)形成电气连接的插接件(如图2所示)。
3.10 插接器:插头和插座安装在护套内的组合件(如图2所示)。
3.11 连接:两个配合的插接器或插头/插座(如图2所示)。
3.12 护套:插接件(插簧/插片)外壳(如图2所示)。
图1 电线束示意图图2 连接4 低压线束设计4.1 电气原理的设计和计算掌握《电气设计任务书》的技术要求和全车电气配置情况;根据电气负载功率消耗确定熔断器容量大小、并根据负载工作原理和功能要求进行载荷分配,确定电路的保护方式及确定总保险的容量。
用电设备的电流强度计算公式为:⁄I=P U N其中:P—负载功率,瓦;UN—额定电压,伏。
一般情况下,在常温(25℃)下采用熔断器保护电路时,用电设备的最大持续电流应小于熔断器额定电流的70%。
根据每一路的最大工作电流来选定熔断器的额定电流,其关系式为:⁄I N=I MAX0.7其中:I N—熔断器额定电流,安培;I MAX—负载最大电流,安培。
(2)常见线径截面积与载流量的匹配参见表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单根导线(铜芯)在常温(25℃)下载流量的匹配参照如表1所示。
表1 导线与载流量4.2 线束的分类设计线束按导线的作用分类可分为电源线、搭铁线、网络线、控制信号线、传感器采样线等。
4.2.1 电源线电源线指为各个电气负载提供36V以下的电源正负线,如24V电源正负线、15V电源正负线、12V电源正负线等等。
——电源线的线径根据电气负载功率消耗确定导线需流经的电流强度;根据导线截面积与载流量的匹配关系表初步确定导线截面积,参见表1;实际设计时,截面积应留有余量,选高一档或两档设计,如负载电流为小于5A时,选1 mm²,实际负载为5~9A时,选1.5 mm²,依此类推,以保证由于线束老化或较高温度下的载流能力。
对于单根导线的电源线不得使用线径小于0.75 mm²及以下导线。
在确定导线截面积时要考虑电压降和导线的发热,在下列情况下考虑线径加大:•导线过长可适当将线径放大;•导线经多个插接件转接后连接到用电器的情况,考虑端子电压降较大,可适当将线径放大。
•工作环境温度大于常温(25℃)时,可适当将线径放大。
——电源线的颜色电源线正线采用红色;电源线负线采用黑色。
4.2.2 搭铁线——搭铁线的线径搭铁线的线径选择参照4.2.1电源线线径选择方法。
对于单根导线的搭铁线不得使用线径小于1 mm²及以下导线。
——搭铁线的颜色搭铁线规定采用黑色。
——搭铁线要求采用与线径匹配的线环压接。
——搭铁线要求与底盘或车身骨架良好接触,接触电阻小于0.00001欧。
——搭铁点要求打磨光滑,无绝缘层覆盖。
——发动机搭铁线要求使用铜软编织电缆,其他搭铁线优先推荐使用。
——电子控制单元的搭铁线要求单独搭铁。
4.3 线束图的绘制4.3.1 线束图的内容如图1电线束示意图所示:线束图的内容包含主干线、分支线、线长、接插器外形图、插件名称及型号、插件所对应部件的名称、插件孔位号、孔位号所对应的导线线号、线径、颜色、定义;其次还应包含线号编号表,插件视图方向,技术要求等。
特殊要求的导线应标明线材型号。
4.3.2 电线束的尺寸线束图中应标明主干线及分支线的线束长度,线束长度单位使用毫米(mm)。
电线束尺寸技术要求符合5.3的规定。
4.3.3 电线的颜色线束图中应标明各导线选用的颜色。
颜色的选用和标注符合5.4及4.2的规定。
4.3.4 电线的标号线束图中应标明每一根导线的线号,线号的编号严格执行企业标准Q/TEV 31307-2012《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线号编号规则》。
4.3.5 线束的标号线束图中应标明该线束所对应的线束号,并要求线束厂在线束上标记不可擦除或脱落的线束号。
建议图号、图样名称、线束号三者标注在同一区域以方便观察识别。
线束图中的接插件线束图中应标明接插件视图方向、型号、孔位布局和编号、孔位对应的电线标号。
4.3.6 线束图的技术要求线束图中应包含技术要求,规定线束生产的注意事项、技术条件要求等等。
一般技术要求参见第5章规定。
如该线束有特殊规定,必须在技术要求中体现。
4.3.7 图框、图号、图样名称低压线束图其图框、图号、图样名称应符合公司相关标准的规定。
4.3.8 字体应符合GB/T14691-1993的规定。
4.3.9 图纸比例应符合GB/T14690-1993的规定。
5 技术要求5.1 汽车低压电线束应符合以下要求,并按规定程序批准的线束图样要求制造。
5.2 外观质量5.2.1 干线及支线的电气绝缘胶带包扎要求干线及支线的电气绝缘胶带包扎牢固、平整、重叠均匀(重叠量为胶带宽度的1/2),不允许有松散、皱折、脱落以及重叠量不一致的现象;干线及支线走向顺畅,不允许有打折、扭曲、出线零乱交错的现象;端子与电线压接形状正确(见附录A,图A.1),橡胶护套装配到位。
5.2.2 插接件表面要求插接件表面要求光洁,电镀或化学处理层色泽均匀,不允许有变形、伤痕、断裂、锋边、锈蚀、霉斑等影响导电性能的缺陷;塑料护套(塑壳)要求尼龙66防阻燃材质,外观整洁,不允许有变形、伤痕、断裂、破损、锋边、杂料等缺陷。
5.2.3 保护套管表面要求:保护套管表面光亮、光滑,不允许有伤痕、起泡、裂纹等缺陷。
5.2.4 橡胶护套(PVC)、热缩管表面要求橡胶护套、热缩管表面等绝缘件不允许有变形、伤痕、断裂破损、发霉等缺陷。
5.2.5 插头(插座)和无色透明橡胶护套(PVC)牢固热合要求使其与其他不相关的导体绝缘,热合部位平整,不允许将电线烫伤至导体裸露的程度。
热合尺寸要求见图6。
图6 圆柱式插头(插座)热合尺寸5.2.6 电线的颜色及其代号电线的颜色和代号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4 电线颜色5.2.7 电线颜色的选用•选用电线颜色时,应优先选用单色,再选用双色。
•电器产品的地线(负线)、搭铁线(负线)应选用黑色线。
•电线颜色选用顺序应符合表3规定。
线色选用和功能配合执行企业产品规定。
表5 电线颜色的选用5.2.8 电线颜色的标注•电线颜色的标注,采用颜色代号表示。
•双色电线的颜色标注,第一位为主色;第二位为辅助色。
•标注示例:单色电线,红色,标注为:R 双色电线,主色为红色,辅助色为白色,标注为:RW。
附录A(规范性附录)端子与电线导体压接处和压接接点处横断面的要求A.1 端子与电线导体压接处和压接接点处横断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A.1.1 如图A.1所示,导体中所有单线的断面应呈不规则多边形,导体与端子相接部位、单线与单线之间应无明显缝隙,端子压接部位应包住全部导体。
端子压接的卷曲部分a、b必须相接,且对称。
A.1.2 如图A.2所示,端子压接卷曲部分a、b端部距底部c的距离d不小于单线标称直径的1/2。
图A.1 图A.2 图A.3A.1.3 如图A.3所示,横断面底部两侧的毛刺高e应不超过端子压接后的厚度g,毛刺宽度f应不超过g的1/2。
A.2 端子与电线导体压接处和压接接点处横断面不允许存在下列任何一种缺陷。
A.2.1 如图A.4所示,端子卷曲部分a、b之间有缝隙。
A.2.2 如图A.5所示,端子卷曲a或b的端部与端子其他部位相接。
图A.4 图A.5 图A.6 A.2.3 如图A.6所示,横断面上端子压接部位出现裂纹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