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学:即使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里的文学。乡土小说: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代表作家有彭家煌、鲁彦、许杰、许钦文、王任叔、台静农等。。
小诗体:小诗体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是在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俳句和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飞鸟集》影响下产生的。主要作者有冰心、宗白华、徐玉诺、何植三等人
文学改良“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双簧信: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新文学与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现代派:现代派形成于30年代,因《现代》杂志而得名,1932年5月,施蛰存受托于现代书局创办《现代》文艺月刊。
现代诗派:诗人在此刊物上形成了第一次集结,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戴望舒为盟主语领袖,以《现代》为中心,以戴望舒,施蛰存、林庚、艾青、何其芳、徐迟等诗人为代表的新兴的现代派诗潮。
《学衡》派: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新青年》: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创造社:1921.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郭沫若、郁达夫等,有《创造》季刊,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后期主张“革命文学”。
新月社:1923年,胡适、徐志摩等,在北京发起:1926年四月徐志摩在《晨报》副刊上发表《诗铸》为代表刊物,此后产生新月诗派,提倡“新格律诗派”
语丝社:1924年11月,创办北京,其鲁迅所支持的,只要人周作人、钱玄同等,主张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倡导这种文体。
湖畔社:1922年4月,在杭州,成员应修人、潘漠华等,出版合集《湖畔》和后来的一些诗作,很能代表“五四”所唤起的一代新人的纯真与热情,主要写爱情诗。
周译小说:以周树人(鲁迅)、周作人兄弟合译的《域外小说》为代表
海派小说:海派指20-30年代,上海文坛出现的集中反映十里洋场光怪陆离的都市生活的文学流派。张资平、叶灵凤等属第一代海派作家。新感觉派作家是第二代海派作家
京派小说: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称之为"京派",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
新感觉派: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流派,20年代末,30年代初产生于上海文坛。代表作家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等,中国新感觉派是在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创办杂志《无轨列车》、《现代》等,1935年施蛰存和杜衡退出编辑部,意味着这个流派的解体。
中国诗歌会:1932年在上海成立,是左联直接领导下的一个有组织有纲领的革命诗歌团体,发起人穆木达、杨骚、任钧、萍凤等,他们以《新诗歌》作为机关刊物,注重诗歌的现实性,提倡诗歌大众化,史称“新诗歌派”,其主要成就在于全面推进了诗歌的大众化。
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海,是左翼作家的统一战线组织,主要发起人有鲁迅、沈端先、冯乃超等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
晚晴《申报》,1872年创立,1882年迁入望平街。
《新闻报》1893年创立《时务报》1896年创立,梁启超起笔
《苏报》1896年创立,因章太炎,邹容的革命文学遭迫害,构成“苏报案”
《时报》1904年创立,实为梁启超策划,开辟“小说”,“余新”
商务印书馆,1897年创办,后在棋盘街设立发行所,重视文学期刊的出版
群益书社,1907年,出所周氏兄弟合译《域外小说集》和后来声名远扬的《新青年》杂志辛亥革命爆发前,1911年,据统计福州路这条街上已有68家书店出现,多半与文学有关。由政治而文学的“新文体”运动(三界革命)
1、办报馆,开学堂,倡新学催生下的文学变革。
2、报刊成为载体
3、梁启超将文学纳入到报刊
文学革命的分歧(一场事件,三次战争),新文学阵营“双簧信”
1、与林纾之争林纾介绍西方文学很有建树,反对新文学运动,倡导以白话文为正宗,提出“文言不当废,白话不当用”
2、与《学衡》派的论争1922.9. 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3、与“甲寅派”的论争1918年《新青年》第四卷第六号首次问题话剧引入中国。《易卜生专号》
《中国小说事略》后世的影响
1、几乎所有的中国现代作家都是在鲁迅开创的基础上,发展了不同方面的文学风格体式,
这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独特现象。
2、同时又是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
“狂人”形象----独特价值
1、日记体
2、心理活动组织小说
3、文白并置的叙述结构。日记本体(白话文体);小序(文言体)
《阿Q正传》1921年12月4日,初刊《晨报副铸》,笔名“巴人”。
1、阿Q精神为核心
2、精神胜利法
3、自我麻醉
4、反省国民性弱点的一面镜子
5、对民族弱根性的自我批判
6、更大关注共性,而忽略个性
问题小说:
1、1919年下半年,冰心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了《斯人的独憔》、《两个家庭》,开创了“问题小说”风气。
2、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公开倡导文学“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半的问题”将问题小说创作引向高潮。成为“五四”后三四年间的一股小说“题材热”
3、主要人冰心、王统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