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审版高中语文必修4《理探究 走近文学大师》优质课教案_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走近文学大师》教学设计
41’58”—
44’34”
联系实际的感悟,深刻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知识迁移,课堂的延伸
回归文本的最后两个段落,感受汪曾祺面对胡同之没的伤感、遗憾,但是在无可奈何中,总有新的希望在生长,如鲤鱼溪的和合文化在周宁一中的校园建筑中得到很好地体现,大厅的环形水池就是同济大学建筑师为周宁一中而特地融入的传统文化,作业的布置也是在此前提下布置的周宁一中校园与校园文化
配乐朗读,再次感受北京文化,更深刻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再见了,胡同!的同声朗读结束节课
手机授课助手同步观看视频,鲤鱼溪和合文化在新一中建筑上的体现
六、教学流程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走近文学大师》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课名
走近汪曾祺
学科(版本)
语教版
章节
必修五
学时
一课时
年级
高二
二、教学目标
1.分析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
2.体会作者对胡同和胡同文化的复杂情感。
三、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一定的文本归纳、概括能力,对于北京的胡同的认识不多,但是文本的结构比较清晰,能让学生很快掌握知识点;大部分学生对于资料的收集有一定的基础;有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材料整理、视频剪辑能力;学生的逻辑思维还有待培养提高,针对文化现象和内涵还不够透彻清晰地掌握。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1.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针对胡同文化的没落,通过拓展延伸理解胡同文化中的小市民文化终究是会在大时代浪潮冲击下衰败与没落,体会作者告别胡同文化的毅然和理智又不舍的复杂情感,包含着作者希望胡同文化中的那些精华能很好地保存下来。
2.探究胡同文化后面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教师注重对人文思想的熏陶,让课堂充满浓郁的文化氛围,学生通过欣赏胡同的图片和充满京味儿的歌曲,通过诵读和切身的感受,会很快融入文本。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梳理探究2《走近文学大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梳理探究2《走近文学大师》教学设计新宁一中杨华当传授三维目标议决明白文学家的思想品格和他们的作品,让学生广阔眼界,接纳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
教给学生阅读名著的一些要领,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和写作能力。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培育他们研读、鉴赏名著的意识。
传授重点和难点重点:把“走近大家”与“名著导读”部分有机连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研读,变动多种传授要领,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经典,能自主自觉地阅读,且能思考探究,以此作为活动的基本支撑。
难点:怎样在整个活动中培育学生研读、鉴赏名著的意识;怎样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的语文活动;怎样组织和调控小组活动。
传授历程设计一、导入:走近大家,阅读经典,可以让我们吸取更醇厚的营养。
本日,就让我们走近文学大家。
二、文学大家猜猜看1、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2、诗风豪放俊逸洒脱,想象丰裕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一生的绝大部分时光在漫游中度过——李白3、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唐宋八大众”之一以为作文应抵达“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的艺术地步——苏轼4、其作品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不光在国内家喻户晓,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举世公认的文学名著——曹雪芹5、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鲁迅6、英国文艺再起时期卓越的戏剧家和诗人,欧洲文艺再起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魂魄”,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莎士比亚7、19世纪法国伟大的驳斥现实主义作家,欧洲驳斥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定人和卓越代表他的作品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画卷——巴尔扎克8、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家之一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列夫·托尔斯泰三、走近文学大家1、在汗青的长河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文学大家,他们以伟大的品德、深邃的思想、卓越的才华,为世人瞩目,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梳理探究《走近文学大师》教学设计
梳理探究《走近文学大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走近文学大师的方法,训练学生读——品——悟——评的语文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走近文学大师苏轼,赏析苏轼的文学、艺术成就及其心路历程,学会鉴赏作品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苏轼的精神对人生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赏析苏轼的典型作品,了解文艺全才创造的文化世界;通过读——品——悟——评的方法鉴赏作品魅力,体会苏轼的文艺魅力、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走近文学大师,提高文学鉴赏的能力,学习大师的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解读“文学大师”1、文学星空,群星璀璨,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文学大师呢?明确:“文学大师”是指在文学领域有突出成就,为大家所公认,且德高望重的作家。
他们是一个民族杰出的文学工作者,是民族心灵史的书写者,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代表者,其地位是历史的决定、人民的选择,经过了文学史的检验和评价。
成为大师的条件:伟大的作品,深邃的思想。
2、文学大师猜猜看。
⑴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创造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审美意象。
——屈原⑵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被后世尊为“诗仙”。
——李白⑶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的作品被誉为“社会百科全书”,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画卷。
——巴尔扎克⑷其作品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不但在国内家喻户晓,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举世公认的文学名著。
——曹雪芹⑸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五四”文化革命的主将;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鲁迅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
——莎士比亚3、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样途径走近文学大师呢?明确:巴金:“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理探究 走近文学大师》公开课教案_10
《走近文学大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走近文学大师”是人教版语文必修(4)中的梳理探究部分的一个专题,这部分是新教科书新增加的内容,也是此套书的亮点之一,它像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
该专题侧重引导同学们对所学过课文的文学大师的作品进行梳理和整合,通过阅读和拓展,通过自主思考、合作研讨,培养同学们的探究能力。
通过接近大师,进入大师的精神世界,吸纳作品的精华,提高个人文化积淀和文学素养。
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是:“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二、学情分析:有些同学不太喜欢经典,这不奇怪。
经典毕竟和我们的生活有距离,产生了一定的隔膜感,不像网络文学、卡通、漫画等流行读物那样鲜活“好读”。
阅读流行读物可以比较随意,比较轻松,可以用休闲的的姿态;读经典则大都需要“啃”,反复体会,慢慢吸收。
因而对经典缺乏一份尊崇、一份耐心。
现在学生用语幼稚,理性含量少,文化含量少,很多人对该读什么书很茫然。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起点,从文化积累与精神构建的角度考虑,尽量多接触经过历史选择的人类文化精华,多挤点时间读大师的经典,让自己起点高一些是终生受益的事情。
也就是说,光吃“零嘴”不行,要重视“主食”。
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已经接触到一些大师德经典,但限于篇幅,有些只是节选的,难窥全豹。
通读全本和只读节选的感觉是一样的,现在有许多所谓的简写本,以及许多根据经典改编的电影电视,对于了解经典也有帮助,但这些都代替不了自己通读经典。
明白这一点,我们对经典就有一份尊崇,一分耐心,就会消除隔膜,一步步登堂入室;当我们进入大师创造的精神世界,就会为那身后的意蕴和睿智的表达所吸引,不断引发人生的思索,并感觉到向上和向善的巨大力量。
三、课前准备1、复习学过的苏东坡经典作品。
2、春节假期前订阅统一了林语堂《苏东坡传》,要求进一步阅读,摘抄经典语句。
走近文学大师_教学设计_教案(精选5篇)
走近文学大师_教学设计_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走近文学大师_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探讨阅读经典名著的方法,走近文学大师2.教学重点/难点走近文学大师3.教学用具多媒体4.标签教学过程一.梳理积累1.你读过哪些文学大师的名著?请梳理你的阅读记忆,从作家、姓名、国籍、作品名称、印象深刻的作品形象及作品的思想精髓方面探讨。
2.默写名家名句,走进文学大师。
(1)屈原《离骚》:“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兮,?”请你谈谈对“余独好修以为常”的理解,并说说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人格?简答:(2)李清照《醉花阴》:“。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请你对照李清照的这两首诗歌,谈谈你对这位宋代著名女词人的评价。
答:(3)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恰,;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在这首词中“书生意气”的内涵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具体指的是。
这首词反应了作者当时怎样的精神面貌,与他后来的成就有怎样的关系?答:二.实践探究3.品读名著名段。
觉慧走到琴的旁边,问琴道:“琴姐,你觉得有趣吗?”“我不觉得有什么趣味”,她淡淡地答道。
“你看了,有什么感想?”觉慧不肯放松地追问了一句。
“没有感想,”依旧是简短的答语。
“太平淡了,小时候看起来倒有趣味,现在却不然,”觉民在旁边接口说下去。
“你们当真一点也不感动吗?”觉慧严厉地问道。
觉民不明白他的意思,便掉过头看他一眼,不以为然地说:“这种低级趣味的把戏,怎么能使人感动?”“难道人就没有一点同情心吗?”觉慧愤愤地说。
“你说得太过火了。
这跟同情心有什么关系?五舅他们得到了满足,玩龙灯的人得到了赏钱。
各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还不好吗?”琴发表她的见解道。
“真不愧一位千金小姐,”觉慧冷笑地赞了一句,“像你这样聪明的人也看不出来。
你以为一个人应该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吗?你以为只要出了钱就可以把别人的身体用花炮乱烧吗?这样开来你的眼睛还没有完全睁开嘞!”(摘自巴金《家》)(1)这段对话是针对一件什么事情展开的,请简要概述。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梳理探究走近文学大师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4
基于课标的课堂(附学生学习工具单)无特殊工具,附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选修)第五单元《<庄子>选读》第四课《尊生》第二则原文及参考译文一篇:原文: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
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
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
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
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
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
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匠石归,栎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
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
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
物莫不若是。
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
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参考译文:有个姓石的木匠来到齐国,到了曲辕这个地方,看到一棵长在作为社树的大栎树,它的树冠大到可以为数千头牛遮荫,树干要上百人才能合围,树干的高度快要接近山的高度了,在这之上才开始分枝,能够造成小船的树枝也有将近十个。
围观的人非常的多像赶集一样,但木匠经过却毫不回头,继续前进而没有停下观望。
他的徒弟却仔仔细细的看了个够,然后走到木匠面前说:“自从我跟老师您学习使用斧凿以来,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木材。
但是您却连看都不愿意看它一眼,不住脚地往前走,为什么呢?”木匠说:“算了,不要再说它了!这不过是一棵没有用的树罢了。
用它来造船用不了多久就会沉没了,用它来做棺木很快就会腐烂了,用它来做器皿一定用不长久,用它来做门窗就会漏雨不严,用它来做柱子则会被虫子所蛀。
这是不能取材的树木,因为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才能生存这么长的时间。
”木匠回家之后,梦见了那棵栎树,栎树对他说:“你在用什么东西与我相比呢?你是拿那些漂亮的木材来跟我比么?那些楂、梨、橘、柚都属于果树,果实成熟之后就会被人们摘走了,而摘果子的过程又会对它们造成伤害,有些大的枝条被折断了,而小的枝条则被扔得满地都是。
走近文学大师-人教版必修4语文教案
走近文学大师-人教版必修4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文学;2.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品;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4.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文学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的代表作品;2.文学鉴赏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的发展对比;2.鉴赏文学作品和提高文学写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文学:–古文课文:《古文观止》中的选文–古诗词鉴赏:《唐诗三百首》中的选诗–古代小说:《红楼梦》、《西游记》等2.中国现代文学:–短篇小说:鲁迅、茅盾、老舍等–长篇小说:钱钟书、沈从文等–诗歌:徐志摩、席慕容等–戏剧:郭沫若、白先勇等3.外国文学:–英国小说:《呼啸山庄》、《简爱》等–俄国文学:《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美国文学:《了不起的盖茨比》、《老人与海》等五、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教师讲授文学知识和文学作品;2.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讨论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3.朗读演绎:让学生通过朗读和演绎文学作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4.创作写作:鼓励学生模仿文学大师的创作风格,进行文学创作。
六、教学资源1.人教版必修4语文教材;2.课外阅读书目;3.文学评论和鉴赏文章。
七、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朗读演绎和创作写作等活动所得出的评价。
八、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20课时,按照如下安排:序号教学内容课时1 古文阅读:《论语》选读 12 古文鉴赏:《古文观止》中的选文 13 唐诗鉴赏:《唐诗三百首》中的选诗 14 宋词鉴赏:苏轼、李清照等 15 元曲鉴赏:《西厢记》、《拜月亭》 16 鲁迅文学:《狂人日记》等 17 茅盾文学:《子夜》等 18 钱钟书文学:《围城》等 19 苏轼诗歌:《水调歌头》等 110 徐志摩诗歌:《再别康桥》等 111 美国文学:《了不起的盖茨比》、《老人与海》等 112 英国小说:《呼啸山庄》、《简爱》等 113 俄罗斯文学:《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 114 戏剧鉴赏:郭沫若、白先勇等 115 小组讨论活动 116 朗读演绎活动 117 创作写作活动 118 课外阅读推荐 119 课堂测试 120 总结评价 1九、教学后记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的发展与代表作品,还提高了他们的文学欣赏和鉴赏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文学创作热情和写作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必修4梳理探究《走近文学大师》教学设计
阅读经典名著感受大师风采——《走近文学大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学大师”的概念,梳理接触到的文学大师及作品。
2.教给学生阅读文学大师经典的基本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培养他们研读、鉴赏名著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给学生阅读经典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如何在活动中教给学生研读经典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研读、鉴赏的意识。
三、教学创意本教学设计基于《课程标准》的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课外学习为主,课内交流讨论为辅的原则,开展语文学习活动。
该专题侧重引导学生对所接触的文学大师及作品进行梳理和整合;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和拓展、自主思考、合作研讨及课堂交流,培养同学们的探究能力,展示探究成果,学习阅读经典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过程活动准备:“走近文学大师”是个系列活动,教师组织三次活动,总活动时间28天,以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为主,课内展示为辅。
1.教师开一次讲座(介绍阅读经典的意义、基本原则及方法)。
2.学生自主梳理文学大师及作品,研读原著及作者传记,并观看电影《边城》。
3.经过准备,教师圈定一部作品,提供参考题目,供学生思考、探究。
4.成立四个活动小组:故事情节、作品语言、人物形象、作者生平探究组。
由组长负责分工,要求全员参与,团结协作;确定发言人,做好充分的发言准备,时间3分钟。
5.举行“读名著,感受大师风采”的鉴赏研讨课。
本教学设计是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在前两个活动过程中已完成了知识梳理,整体读完了《边城》《沈从文自传》《沈从文传》等作品。
活动过程:(一)导入课文文学星空,群星璀璨。
你熟悉哪些文学大师?又如何走近文学大师呢?让我们一起“走近文学大师”。
(二)理解概念、梳理知识点教师:我们首先对前次讲座的内容作小结。
1.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文学大师呢?(1)概念:“文学大师”是指在文学领域有突出成就、为大家公认且德高望重的人。
(2)条件:伟大的作品,深邃的思想。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走近文学大师》
教学过程与方法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辅助手段
课前自学
教师在网络平台上推送《边城》自主学习资料,包括《边城》的相关文字解读资料,《边城》电影。
教师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边城》中对翠翠这一人物形象的讨论主题:
主题1有人说:“和当今少女相比,翠翠对待爱情太过天真幼稚,不敢大胆追求幸福。”请结合小说情节,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课题:书里书外话翠翠
学情分析
授课学生为高一年级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进行过名著阅读的专题学习,初步具备了鉴赏小说的能力。学生在暑假期间已经阅读了《边城》这部小说,教师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初步掌握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学生在课前已经在网络平台上自主学习了《边城》助读资料,了解了作者,阅读了相关的论文资料,对人物和主题有了初步了解;观看了电影《边城》,直观地把握了《边城》整部书的故事情节。教师针对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在网络平台上设置相关讨论主题,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一些问题达成了共识,但就造成翠翠爱情悲剧的深层原因这一问题,学生的认识还需进一步引导,对人性是美好的、人生是有缺憾的这一主旨还需进一步理解,就翠翠这一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还需挖掘。通过分析翠翠这一人物形象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沈从文思想的深刻性,这也是走进文学大师的一种途径。
探讨造成翠翠爱情悲剧的深层原因,挖掘翠翠这一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的人性是美好的、人生是有缺憾的这一主旨
Pad技术应用及教学策略
课前教师针对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借助虚拟学校网络平台,在平台上布置相关讨论主题,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多向交流,答疑解惑,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此过程中,关注学生发帖讨论的总体情况,发现学生在认识上整体存在的问题。课中教师围绕学生生成性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和交流,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评价人物形象,能够结合现实生活反思人物形象,提升学生的认识。课后学生根据自己对作品和人物的理解,拍摄微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上。
走近文学大师-人教版必修4语文教案
走近文学大师-人教版必修4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大师的生平、创作特点和代表作品。
2.掌握文学大师的作品中的语言特色和风格。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4.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熟悉文学大师的生平和作品。
2.掌握文学大师作品的语言特色和风格。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难点:1.分析文学大师作品中的文学语言特色和表现主题。
2.独立完成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
三、教学过程1. 学习背景学生已经学过古代诗歌、现代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类型,初步了解文学的作用与意义。
2. 引导学习2.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并复习前面所学的文学类型及其代表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了解文学大师1.分配教学材料,使学生了解文学大师的生平、创作特点和代表作品。
2.教师与学生互动,现场讲解文学大师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3 掌握文学大师作品的语言特色和风格1.导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和风格,讲解文学手法和修辞手法。
3.引导学生注意作品的句式、词语、修辞等方面的精彩之处。
2.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1.讲解文艺批评知识和写作技巧。
2.开展课堂小组讨论、写作练习、作文批改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 巩固提高采用测试、作业、答题等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检查教学效果,及时纠正错误。
四、教学资源1.文学大师的传记、作品集和相关名著。
2.网络资源:文学论坛、文学博客、电子书籍等。
五、教学评估1.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否得到提高?2.学生是否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文学批评知识和写作技巧?3.学生对文学创作的理解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六、教学反思针对本次教学过程,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做到经验借鉴,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走近文学大师》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走近文学大师》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1.了解和认识一些文学大师的生平事迹和作品创作背景;2.学习和运用一些文学评论术语,如主题、意境、形象、象征、意象等;3.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4.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1.2 教学内容1.纪念郁达夫入门篇2.舒芜小传入门篇3.“书圣”鲁迅入门篇4.一代文学大师——朱自清5.高度评价——茅盾先生的艺术成就6.世纪大师——莫言7.了解非遗——温州民间故事《南渡北归》1.3 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3.小组合作探究法4.个人阅读反思法1.4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并认识文学大师的生平事迹和作品创作背景,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难点:运用一些文学评论术语进行深刻的文学分析和理解。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些文学大师,并且运用一些文学评论术语进行深刻的文学分析和理解。
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和个人阅读反思法等,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首先,在纪念郁达夫的入门篇中,我用讲授的方式带领学生认识郁达夫先生这位文学大师,讲解了他的生平事迹和创作成就。
通过这个例子,学生们可以初步了解文学大师的经历和作品背景,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其次,在舒芜小传的入门篇中,我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讲解了舒芜的生平和代表作品,并带领学生分组展开深入的讨论。
通过这个环节,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文学大师,还培养了学生们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
接着,在“书圣”鲁迅的入门篇中,我借鉴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主组成小组,共同挖掘鲁迅的文学形象和文学思想,并进行相互分享。
通过多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学生们逐渐了解到鲁迅的思想深度和文学魅力。
然后,在朱自清的教学环节中,我采用讲授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们了解到朱自清的生平、思想和文学成就,并通过讨论和合作,深入探究和分析了朱自清的代表作《春》。
高中语文必修四《走近文学大师——沈从文》优秀教学设计
走近文学大师——沈从文教学目标:经典阅读积累,充分感受并鉴赏沈从文作品的优美,培养学生阅读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阅读沈从文作品的热情。
教学难点:阅读情境导入。
活动时间:45天教学过程:一、阅读情境导入(投示沈从文墓图片,墓正、背面各一张。
那是浑然天成的一大石头,石头非奇大,造型非奇特,就如随意散落在林子中一般。
石头的周围稍作了平整,石块的背面不起眼地刻着这么一行耐人寻味的文字: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可了解人。
)同学们,这是一座坟墓,这里安葬着一个高贵的灵魂,在我看来,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在表现优美上无人企及的一位大师,在我的心目中,他就是一座珠穆朗玛峰,一座用唯美空灵的文字宣示纯净、透彻之优美的无法逾越的高峰。
这位大师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受争议、命运多舛、才情卓绝的著名作家沈从文。
(投示凤凰古城图片,玉带似的沱江,夕阳下的吊脚楼,窄窄的麻石街道,在河面跳岩上雀跃着戏耍的孩童。
)这就是沈从文的故乡。
这是湖南西部与贵州接壤的一座小城,这座小城曾被新西兰作家黎黎老人惊叹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这确是一座美丽得令人心痛的古城,它有一个极美的名字:凤凰。
人杰地灵,这里灵秀的山水孕育出两位大师,一为文学大师沈从文,二为画坛鬼才黄永玉。
沈从文的的命运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公元1949年,历史把一个惊俗骇世的新社会猛然推到了沈从文面前。
习惯在云遮雾罩中神游的沈从文,一下子暴露在万里晴空灿烂阳光之下,他显得极其慌乱、无所适从。
从此,这个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蜚声中外的文学大师再也没有回到他熟知钟情的那个边城世界,在此后三十余年的沉浮岁月中,他留给我们的更多的是投入历史洪流中的孤独的背影。
1949年,沈从文命运的分水岭:此前三十年,文学创作;此后三十年,中国古代文物研究。
此前三十年,神游淳朴诡异的边城世界;此后三十年,徘徊沉浮于紫禁城之午门城下。
没有任何过渡与铺垫,如此斩钉截铁,如此泾渭分明,如此触目惊心!这种抉择对于沈从文而言是艰难而痛苦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梳理探究《走进文学大师》教案
梳理探究《走进文学大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了解文学家的思想、品格和他们的作品,让学生开阔眼界,接受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小组合作,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教给学生走近文学大师的一些方法,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和写作能力。
⑵通过相关练习,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培养他们研读、鉴赏名著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文学大师的作品和他们的思想品格,让学生开阔眼界,接受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
二、教材分析:“走近文学大师”是人教版语文必修(4)中的梳理探究部分的一个专题,这部分是新教科书新增加的内容,也是此套书的亮点之一,它像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
该专题侧重引导同学们对所学过课文的文学大师的作品进行梳理和整合,通过阅读和拓展,通过自主思考、合作研讨,培养同学们的探究能力。
通过接近大师,进入大师的精神世界,吸纳作品的精华,提高个人文化积淀和文学素养。
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是:“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三、学情分析:现在学生对经典文学有隔膜感,对经典缺乏一份尊崇、一份耐心。
网络文学、卡通、漫画的流行冲击学生阅读经典的时间,学生喜欢流行物的鲜活、好读。
现在学生用语幼稚,理性含量少,文化含量少,很多人对该读什么书很茫然。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起点,尽量多接触经过历史选择的人类文化精华,多挤点时间读大师的经典,让自己起点高一些是终生受益的事情。
本教学设计基于《课程标准》的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封闭的教学内容与陈旧的教学方法,以课外学习为主,课内交流讨论为辅的原则,开展语文学习活动,使课内外衔接起来,让学生体会到读书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活动,书籍是一个人最珍贵的天赋财富,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思想启迪,受到情感熏陶,在审美的过程中充分舒展自己的个性,最终提升自身人格修养。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梳理探究《走近文学大师》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梳理探究《走近文学大师》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文学大师”的概念,梳理接触到的文学大师及作品。
2、教给学生阅读文学大师经典的基本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培养他们研读、鉴赏名著的意识。
2学情分析本教学设计基于《课程标准》的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课外学习为主,课内交流讨论为辅的原则,开展语文学习活动。
该专题侧重引导学生对所接触的文学大师及作品进行梳理和整合;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和拓展、自主思考、合作研讨及课堂交流,培养同学们的探究能力,展示探究成果,把握阅读经典的基本方法。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教给学生阅读经典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如何在活动中教给学生研读经典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研读、鉴赏的意识。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活动】大事件小细节A.活动准备“走进文学大师”是个系列活动,教师组织三次活动,总活动三个月,以学生课文自主学习为主,课内展示为辅。
1.教师开二次讲座(①介绍阅读经典的意义、基本原则及方法。
②介绍《红楼梦》成书经过、作者曹雪芹及作品魅力。
)2.学生研读原著1-23回。
3.经过准备,提供参考题目,供学生思考、探究。
4.成立活动小组:大事件、小细节探究组。
由组长负责分工,要求全员参加,团结协作;确定发言人,做好充分的发言准备,时间3-5分钟。
5.举行“大事件、小细节”的鉴赏研讨课。
本教学设计是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在前几个活动中已完成了知识梳理,整体读完作品1-23回内容。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四《走近文学大师》教学设计
阅读经典名著感受大师风采——《走近文学大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学大师”的概念,梳理接触到的文学大师及作品。
2.教给学生阅读文学大师经典的基本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培养他们研读、鉴赏名著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给学生阅读经典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如何在活动中教给学生研读经典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研读、鉴赏的意识。
三、教学创意本教学设计基于《课程标准》的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课外学习为主,课内交流讨论为辅的原则,开展语文学习活动。
该专题侧重引导学生对所接触的文学大师及作品进行梳理和整合;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和拓展、自主思考、合作研讨及课堂交流,培养同学们的探究能力,展示探究成果,学习阅读经典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过程活动准备:“走近文学大师”是个系列活动,教师组织三次活动,总活动时间28天,以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为主,课内展示为辅。
1.教师开一次讲座(介绍阅读经典的意义、基本原则及方法)。
2.学生自主梳理文学大师及作品,研读原著及作者传记,并观看电影《边城》。
3.经过准备,教师圈定一部作品,提供参考题目,供学生思考、探究。
4.成立四个活动小组:故事情节、作品语言、人物形象、作者生平探究组。
由组长负责分工,要求全员参与,团结协作;确定发言人,做好充分的发言准备,时间3分钟。
5.举行“读名著,感受大师风采”的鉴赏研讨课。
本教学设计是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在前两个活动过程中已完成了知识梳理,整体读完了《边城》《沈从文自传》《沈从文传》等作品。
活动过程:(一)导入课文文学星空,群星璀璨。
你熟悉哪些文学大师?又如何走近文学大师呢?让我们一起“走近文学大师”。
(二)理解概念、梳理知识点教师:我们首先对前次讲座的内容作小结。
1.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文学大师呢?(1)概念:“文学大师”是指在文学领域有突出成就、为大家公认且德高望重的人。
(2)条件:伟大的作品,深邃的思想。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四《走进文学大师》
• 体会语言的含蓄美。
• (1)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表现 人物的心理情感。
• (2)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写人物 心理情感。
• (3)以景物描写来暗示人物的心 理情感。
• 通过人物之间对话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情感
• 祖父说:“顺顺一家人真好,大方得 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好!” 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 一家人吗?”
吴承恩 明朝 西游记 曹雪芹 清朝 红楼梦
吴敬梓 清朝 儒林外史 蒲松龄 清朝 聊斋志异
姓名 鲁迅 郭沫若 茅盾 巴金 冰心 沈从文 老舍
时代 现代 现当代 现当代 现当代 现当代 现代 现当代
代表作 呐喊 彷徨 朝花夕拾 女神 屈原 子夜 林家铺子 春蚕 家 春 秋 随想录 繁星 春水 寄小读者 边城 长河 石子船 骆驼祥子 茶馆 四世同堂
姓名 莎士比亚 狄更斯 但丁 塞万提斯 歌德 雨果 巴尔扎克 夏绿蒂·勃朗特 列夫·托尔斯泰 契诃夫 莫泊桑
国 别 代表作
英国 哈姆莱特 威尼斯商人
英国 双城记 远大前程
意大利 神曲
西班牙 堂吉诃德 德国 少年维特之烦恼
法国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法国 英国
高老头 简·爱
俄国 战争与和平 复活
俄国 变色龙 装在套子里的人
说前两节描写了湘西的优美的自然环境、淳朴的 民风、安定的生活环境,交代了主要人物。(3到 6节)翠翠在三个端午节分别与傩送、天保相遇并 暗恋起傩送。(7到11节)大老和二老分别采用
不同的方式向老船夫暗示对翠翠的喜爱;但是爷
爷、翠翠、大老和二老彼此之间都没有真正地达 到沟通。(12到15节)傩送兄弟在得知三角恋情
走近文学大师
——语文梳理探究活动
文学大师 •伟大的作品 •深邃的思想
高中语文必修四《走近文学大师》优秀教学设计
走近文学大师教学目标:1、通过模仿董卿主持的节目《朗读者》,让学生感受文学之美、声音之美、情感之美,从而爱上读书。
让学生开阔眼界,接受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
2、教给学生主持、朗读的一些方法,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和写作能力。
3、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他们深情朗读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把“朗读者”与“名篇名段”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引导学生认真研读,培养学生思考探究的品质。
难点:培养学生研读、鉴赏名著的意识;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走近朗读者,阅读经典,可以让我们汲取更醇厚的营养。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文学。
近段时间,《朗读者》节目引起了教师们的关注和好评。
节目中人们饱含深情的朗读,让观众恰如其分地感受着文学的力量,引发共鸣,感受文学之美、声音之美、情感之美。
用朗读传达情感,让文学中的“情感”成为人与人之间的联结。
二、方法指导(一)激发兴趣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前提。
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
2、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
3、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其得到成功的喜悦。
因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
4、经常进行朗读比赛,培养“小朗诵家”,成为同学的榜样。
(二)、训练扎实的基本功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接触最多的就是课文。
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打好朗读基本功,即做到“五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读书也不例外,就这点来讲,最好从小学一年级抓起,严格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必要的技巧练习我们在平时的听课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在朗读课文时感情非常投入,但是听了以后却感觉不舒服,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对停顿、轻重音或语调等的安排不当造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文学大师
授课教材:人教版语文必修4梳理探究《走近文学大师》
【教学目标】
1.通过此次活动介绍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欲望,推动课外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2.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减少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隔膜,让学生体会经典文学作品的思想力量、感受文学大师的人格魅力。
3.通过经典片段学习,加强学生对《红楼梦》的阅读兴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介绍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欲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真实情感的能力。
【学法】合作探究法激发兴趣法自主阅读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导入:对“经典”的看法,某大学出版社搞了一个出版物“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结果令人瞠目结舌:《红楼梦》高居榜首……(ppt)
一、什么是文学大师?
文学大师是对在文学领域有突出成就、受到世人公认并且德高望重的文学家的称谓。
(百度百科)文学大师,在文学领域有突出成就、大家公认并且德高望重的人。
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许多文学大师,中国的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关汉卿、曹雪芹、鲁迅,外国的莎士比亚、雨果、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海明威等,如璀灿夜空中的繁星映照苍穹。
他们以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卓越的才华,为世人瞩目,对人类的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搜狗百科)
二、感受交流
1.感受大师的思想力量。
法王路易十六被革命者囚禁在狱中时,读了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哀叹说:“这两个人亡了法国!”以伏尔泰、卢梭等为代表的启蒙主义文学家们,首先吹响了法国大革命的号角,不仅改变了法国的历史,也改变了世界的历史。
巴金的《家》《春》《秋》,又促使当时多少青年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走向新生活。
仅仅靠思想,仅仅靠手中的笔,这些大师们就推动了历史巨大的车轮,指引人类走向新的世界。
2.感受大师的优秀人格。
许多文学大师,他们对人类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他们精彩的文笔带给世人精神上的享受,更表现在他们以人格魅力,折服世人,体现出人类精神的巨大力量。
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离骚》诗篇中,也贯穿他生命的始终,并激励后世仁人志士。
我们熟悉的大师如不屈服于专制政权,一生为自由而战斗的雨果,“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等,也是让人尊敬的人格典范。
这些精神领域的伟人,代表了人类的良知,引导我们走向精神的自由和完美。
大师的人格魅力,必然映照在他们的作品中。
3.感受大师丰富的内心世界。
《老人与海》的主人公说:“人生来不是要给打败的,可以被消灭,但不会被打败。
”海明威的人生就是努力实践这个信念,灵魂不屈不挠地时刻在斗争着。
人生就是一场战争,最难的就是战胜自己。
海明威最后以自杀结局,他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许多大师们也和海明威一样,内心充满矛盾和斗争,并体现在创作中。
托尔斯泰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离家出走,是否感到理想和信念的破灭?卡夫卡遗言毁掉自己的手稿,是否是对自己文学创作的否定?巴金晚年撰写《随想录》等,是否是对自己生活的某种追悔?以上所举,都可以说是大师们丰富的内心世界的体现。
正是由于心灵的矛盾冲突,才使得大师的作品博大精深、汪洋恣肆,表现了人类社会复杂的生活和形态,表现了人类的苦闷、彷徨、探索和追求。
4.感受经典的艺术魅力。
“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晨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一曲《牡丹亭》,数百年来传唱不衰,惹动多少有情人的心灵,成为我国古代戏剧创作的顶峰;“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
的甲虫。
”卡夫卡一下子把我们抛入一个荒诞不经、令人震惊的世界,为我们开启了一道奇特的认识社会的大门。
文学在内容上给我们提供了认识生活的窗口,同时还以它独特的、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形式,为我们展现无穷的艺术魅力,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文学艺术百花争春、群芳斗艳。
不仅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大师,还产生了大量的文学流派。
唐诗中有田园诗派、山水诗派、边塞诗派;现代诗歌创作中有新月派、象征派及后来的七月派、九叶派等。
外国如欧美的象征主义诗歌、美国的“黑色幽默”、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法国的“新小说”、日本的新感觉派等,也是佳作泉涌,异彩纷呈。
中外文学共同营建了人类精神财富的百花园。
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可以说是多方面的,题材、主旨、人物、情节、意象、语言风格、叙事模式等等,都能使读者得到艺术的熏陶、审美的享受。
三、阅读作品《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1.发放阅读作品《红楼梦》节选“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给大家几分钟准备,概括节选作品内容。
)
2.请同学概括节选作品内容?(明确:“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3.请同学理清贾雨村之所以这样判案是因为一个重要人物,是谁呢?这个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手里
有一个关键物品,是什么呢?。
(明确:门子即葫芦僧,护官符)
4.护官符的作用是什么?在整篇文章中是什么作用呢?。
四、拓展思考(作业)
经典,是指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它们理应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
但前不久,某大学出版社搞了一个出版物“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结果令人瞠目结舌:《红楼梦》高居榜首;榜单前10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着尽数在列;《百年孤独》《瓦尔登湖》等外国名着也赫然其中。
而同时,通俗文学作品以及通过网络阅读小说(文学)的方式则大受欢迎。
是经典文学的影响力落后于通俗文学了,还是旧的阅读方式过时了?抑或是……
对此,引发了社会一片热议。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据此作文,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五、学习反思:对于文学经典,通读全本和只读节选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希望通过本段节选文字学习,再次强化《红楼梦》阅读意识,走近大师,阅读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