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CDM温室气体减排现状及相关政策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中国碳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碳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碳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近年来,气候变暖已经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问题之一。

为了应对气候变暖各国都采取了节能减排的行动,而碳基金的建立则为促进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及低碳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碳基金现状及发展情祝,分析我国碳基金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碳基金;CDM:低碳经济。

碳基金的概念及其产生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臭氧层耗竭,各种极端气候现象的反复出现以及灾害频发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更多地关注全球变暖问题。

研究发现,大气层中排放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加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

因此,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国际社会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为附件Ⅰ国家(即发达国家)确定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规定可以通过联合履约(JI)、排放贸易(ET)和清洁能源发展机制(CDM)三种灵活机制实施项目,以完成各自温室气体排放任务。

前两种机制适用于发达国家之间,清洁能源发展机制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

清洁能源发展机制的基本思想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并转让先进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开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或增加温室气体吸收(碳汇)项目,所获得的碳信用指标,可以用于抵减发达国家的减排任务,这是一个双赢机制。

碳基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碳基金是一种通过前期支付、股权投资或者提前购买协议,专门为减排项目融资的投资工具。

碳基金是碳汇基金的简称。

国际上通常指“清洁发展机制”下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专门资金。

碳基金通过对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的清洁能源发展机制(CDM)项目的投资与合作,取得项目所产生的交易品----“经核证的减排量”(CERs),或者成为碳信用指标,并在国际碳市场进行交易,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并取得投资收益。

国内外碳基金发展现状。

低碳经济现状及问题分析

低碳经济现状及问题分析

2007年6月,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 案》,确定了中国长期应对气候变化的框架,同时科技部等 13 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以落 实国家方案: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 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贡献。 ”同年 11 月,中国启 动“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合作计划” 。2008 年 10 月 29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 动白皮书》,阐明了气候变化与中国国情、气候变化对中国 的影响、应对气候战略目标、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 提高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意识、加强气候变化领域国际合作 、应对气候变化的体制机制等重大问题的原则立场和各种积 极措施。2009 年 4 月,国家发改委宣布,国家已着手制定《 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此后,全国各地都在探索 适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模式,纷纷制 定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并以低碳经济理念来指导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
而技术瓶颈的存在也使得清洁能源替代火电还有很长 的路要走。交通部门通过制定尾气排放标准来限制汽 车CO2排放,各大汽车企业加紧研制新能源如混合动 力汽车还普遍存在成本较高和推广困难,其中最大的 制约因素是技术成本问题,虽然在许多情况下,中国 通过国际技术市场购买、引进,但大量的引进费用是 一个沉重的负担,也是制约中国由“高碳经济”向“ 低碳经济”转移的关键。
节能减排的任务仍然艰巨 节能减排是指减少能源浪费 和降低废气排放 国家要求“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 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 少10%。但由于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 变,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靠大量消耗资源来实现, 不仅浪费大,污染严重,而且资源利用率低。2006年 全年万元GDP能耗实现自2003年以来首次下降,主要 污染物排放增幅减缓,全年全国未能完成年初确定的 节能减排目标。虽然 2007 年两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 碳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同比下降,但在经济增长情 况下,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紧迫。2009 年初,面对 世界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保经济增长、促就业的政 策,很多地方重工业建设的势头仍然强劲,

2024年清洁发展机制(CDM)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清洁发展机制(CDM)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清洁发展机制(CDM)市场发展现状引言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下的一项重要机制,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和减缓气候变化。

自2005年启动以来,CDM市场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本文将探讨CDM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CDM市场概述清洁发展机制(CDM)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三个经济机制之一,也是唯一一个与第一承诺期购买权相关的灵活机制。

CDM市场通过国家间或企业间的碳排放减少与碳排放增加之间的交易来实现减排,促进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的发展。

CDM市场的兴起源于对碳排放减少项目的需求。

发达国家为满足自身减排目标,可以通过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减排项目,获得减排单位,补充自己的排放配额。

同时,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实施减排项目获得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增加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CDM市场发展现状1. 减排项目数量稳步增长自2005年正式运行以来,CDM市场已经涌现出众多减排项目。

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超过7000个项目注册,并在不断增长。

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改善和废气处理等领域。

这些项目不仅有助于减少碳排放,还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 CER价格波动较大CDM市场的核心产品是碳排放减少证(CER),其价格受到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

过去几年,CER价格经历了大幅波动,从每吨几欧元到几十欧元不等。

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包括市场不确定性和政策风险。

3. 市场机制不断改革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CDM市场机制不断进行改革与调整。

重要的改革措施包括引入项目注册预先审查机制、简化项目审核流程、完善项目设计文档等。

这些改革举措不仅提高了项目审核的效率,也增强了市场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4. 市场潜力巨大但面临挑战CDM市场在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主要挑战包括项目注册过程的复杂性、项目审查的时效性和质量问题,以及碳市场的不稳定性等。

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在中国区域分布结构--基于中国各省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在中国区域分布结构--基于中国各省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在中国区域分布结构--基于中国各省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朱智洺;何冰雁;沈天苗【摘要】The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 is the need for Chinato achieve low-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analyses on the number of CDM projects in 31 provinces,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of China during the year of 2007 to 2012, drawing discrete nonlinear model-negative binomial model and applying panel data to make a re-gression analysis on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structure of CDMin China,the study shows that per capita GDP,electricity con-sumption,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and foreign investment have an impact on the distribution structure of CDM projects. Among them,the per capita GDP and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distribution structure of CDM projects, while the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the distribution structure of CDM projects. Meanwhi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reign investment and the CDM projects presents the nonlinear U shape. Finally, the paper proposes policy suggestions from reduction of carbon emiss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carbon trading market in China.%清洁发展机制(CDM)是我国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资源环境形势与2007节能降耗减排政策重点

中国资源环境形势与2007节能降耗减排政策重点

中国资源环境形势与2007节能降耗减排政策重点内容提要:我国是一个人均自然资源短缺的国家。

长期以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虽然实现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在资源环境方面却付出了较大的代价,单位GDP能源消耗持续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连年增长。

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

作为“十一五”规划开局的2006年,我国虽然在节能降耗和污染物减排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前景不容乐观。

2007年完成节能降耗减排工作的年度目标,将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策任务,宏观调控政策也将充分体现这一要求。

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我国是一个人均自然资源短缺的国家。

水资源、耕地资源、油气资源和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较少,人口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使供需缺口不断扩大。

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大规模进口国外资源和大气污染的加剧又使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压力。

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

第一,资源供给总量不足,国内保证率低。

(1)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过度开发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目前我国许多河流开发利用率超过30%-40% 的国际生态警戒线,流域生态功能严重失调。

黄河、淮河、海河流动的开发利用率都超过了 50%。

水资源过度开发的同时,水污染日益严重。

(2)目前,我国耕地面积与耕地需求间只是维持着非常脆弱的平衡。

近年来人为减少和水土流失使现有耕地面积对粮食供给的保障能力进一步下降。

未来人口增长对耕地的需求,以及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对耕地的占用将使我国耕地资源不足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3)我国森林资源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过度砍伐,正处在休养生息中。

人均森林蓄积量为9. 048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蓄积量的1/8,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林业资源的需求。

(4)我国重要矿产资源国内保证率低,开采成本高、品位差。

近年来由于国内矿产资源消费大幅度上升,大宗矿产供需缺口日益加大,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

中国CDM项目开发现状及问题分析

中国CDM项目开发现状及问题分析

中国CDM项目开发现状及问题分析CDM在中国快速发展《京都议定书》所导出的清洁发展机制给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带来了额外的活力。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温室气体减排潜力的大国之一,在与发达国家开展CDM项目合作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据国内外各种能源分析模型的保守分析,《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08-2012年)全球CDM项目减排的需求总量为25亿吨CO2当量,而中国的供应潜力为全球需求总量为50%以上,相当于至少每年2.5亿吨CO2减排额的供应潜力。

按照目前平均减排交易价格,每吨二氧化碳当量7欧元~9欧元的价格计算,中国企业通过CDM项目减排额每年可获得的收益为15亿欧元~22.5亿欧元。

这个潜力至少需要250~2500个CDM 项目来消化(保守估计每个项目平均年减排额为10~100万吨CO2当量)。

进入2006年,我国的CDM项目开发工作也进入了快速的发展期,一些潜在CDM项目的业主和相关管理机构开始逐步认识到CDM国际合作对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产业改造、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参与CDM项目开发工作的热情正逐步高涨。

在2005年年底之前,我国仅注册项目3项,减排量仅占全球所有注册CDM 项目(共63项)减排量的1.18%,但自2006年初以来,这种被动局面发生了重大改变。

到2006年6月底,共有51个项目获得中国政府批准(见本刊2006年5&6期合刊“中国CDM直通车”),累计年减排量达到5141.1万吨CO2当量,其中11个项目完成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注册(见表1),现在的CDM市场份额上,约占全球注册CDM项目的5%。

与印度相比,虽同为CDM项目开发潜力大国,中国起步较晚;即使加上中国企业在联合国公示而未上报发改委的14个项目(见表2),中国目前开发的项目总数也不过76个(包含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提出需要补正申请材料的2个项目和已经出具不反对意见函的9个项目,见本刊2006年5&6期合刊“中国CDM直通车”),不到印度同期的五分之一,而注册成功项目仅是印度的七分之一。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_CDM_项目实施现状和政策建议_高海然奥可教育上传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_CDM_项目实施现状和政策建议_高海然奥可教育上传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实施现状和政策建议高海然(能源研究所,北京 100038)1 我国CDM项目实施现状1.1 我国CDM项目实施的特点作为全球碳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CDM市场近年来蓬勃发展。

经过近4年的国内实践,我国CDM项目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1.1.1 CDM项目发展迅速自2004年11月起,我国政府依据《京都议定书》的有关规定及《管理办法》受理CDM项目,已批准项目数稳步增长。

截摘要:近年来,气候变化逐渐成国际社会最受关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在降低发达国家减排成本的同时,可为发展中国家带来额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实现环境和发展的双赢,因此近年来在我国蓬勃发展。

但随着实践的深入,中国CDM项目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CDM项目在中国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回顾,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改善我国CDM项目的管理和实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清洁发展机制;实施;建议中图分类号:F4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355(2008)06-0033-05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limate change has become the most debated environmental and developmentissu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 can lower the cost of emis-sion reduction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while bringing additional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advanced climate-friendly technologies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thus achieving a win-win situ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With the burgeoning of CDM projects in China, a lot of problems resulting fromCDM implementation also emerge. This paper undertak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CDM implementa-tion in China, conducts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emerged, and makes suggestions on the manag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CDM projects in China.Key words: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implementation; suggestions收稿日期:2008-06-05作者简介:高海然,能源研究所CDM项目管理中心工作,主要从事气候变化国际项目合作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的谈判工作。

气候变化问题的由来及CDM发展形势

气候变化问题的由来及CDM发展形势

清洁发展机制规则
200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第七次缔约方会议通过了《马拉喀什协 定》,规定了“清洁发展机制的方式和程 序”;该次会议同时选举产生了CDM的执行 理事会(EB, Executive Board)。 2002年UNFCCC第八次缔约方会议通过了适 用于小型CDM项目的简化方式和程序
气候变化问题的由来
第四次科学评估报告的部分结论: 目前已经具有大量的减排温室气体的技术,如果这些技 术能够得到广泛利用,将可以大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越早采取温室气体减排行动,总的代价越小;采取经济 手段如税收和排放贸易等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行动, 可以降低减排成本。 人类采取适当地措施,可以减缓气候变化地不利影响 必须采取行动,减少人为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气候。
气候变化问题的由来
第四次科学评估报告的部分结论: 过去的1000年中,20世纪增温最大,达0.74℃,海平面升高0.10.2米 预计21世纪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8-4℃,海平面上升0.18-0.59米 20世纪的100年是过去1000年中最暖的100年,过去的50年又是过 去1000年中最暖的50年 旱、涝、热浪、寒潮频次将增加;冰川、冰盖将退缩 更多的科学事实和观测结果进一步确认气候变化已经对自然生态 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并将在未来数十年至几 个世纪继续对农业生产、海平面上升、水资源供需、人类健康等 方面产生更加严重的影响
气候变化问题的由来
主要附件Ⅰ国家2000年排放与1990年比较
国 家 与90年 比变化 美 国 17.4 加 拿 大 22.4 澳大 利亚 26.8 日 本 13.4 英 国 -5.1 法 国 5.8 德 国 -13.6 意 大 利 6.4 前 苏 联 -33.7 附 件

实施CDM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实施CDM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 : 过 分 析 当前 实施 C M 过 程 中 出现 的 问 题 , 出 了相 应 的 改进 措 施 和 建 议 , 通 D 提
旨在推动 C M的 实施。 D
关 键 词 : D 节能 减 排 ; 西省 C M; 山
中图分类号 : 3 X8
文献标识码 : A
效。在国际、 ” 国内积极推进 C M项 目实施的大环境下, D 我国不断地制定加
科技情报开发 与经济
文 章编 号 :0 5 6 3 ( 0 8 3  ̄ 0 8 0 10 — 0 32 0 )1 0 9 ~ 2
S I E HIF R A IND V L P E T&E O O Y C— C O M TO E E O M N T N CN M
20 年 08
第 l卷 8
难度大 , 经济代价也很高 , 完成减排任务 的压力较 大, 以发达国家都积 所 极应用清洁发展机制 , 希望能通过 向发 展中国家输 出技术和资金来换 委批 准的 1 0 3个 C M 项 目中 ,山西 申报 的项 日有 6 个 , 5 D O 占
4O . %。主要包括甲烷回收利用项 目 l 9个 . 燃料替代项 目 5个 , 新能源与
第 3 期 l
实施 C M 的现状及对 策研 究 收 期0— D 稿 :—9 日00 21 80
史兆龙 ’ , 芊 席 郑 , 佳
(. 1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湖北武汉 ,30 7 ;. 省煤销集 团煤炭交易市场 , 4 0 0 9 2山西 山西太原 ,3 04 002 )
1 C M 概 述 D
清 洁发展 机制 ( l n ee p e t e a i C M) 是《 C e vl m n M c n m, D , 京都议 定 aD o h s 书》 I 中弓 入的 3 灵活履约机制之一 。它允许工业化 国家的投资者在发 个 展 中国家实施 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 的减排项 目, 从而减少温室 气体排放量。 这些项 目产生的减排数额可以被 发达 国家作为他们所承诺 的限排或减排量 , 以履行发达国家在《 京都议定 书》 中所 承诺 的限排 或减 排义务 , 是使京都议定书得以顺利 贯彻 的重要补充。 清洁 发展机制在 国际上具 有很高 的关 注度 , 因为根据 “ 同但有 区 共 别 的责任 ” 原则 , 已完成工业革命 的发达国家应对全球 变暖承担更 多的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现状_问题与趋势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现状_问题与趋势

了中国政府对全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 态度。
作为全球最大的 CDM 项目供应方,目前 中国还没有完整的碳交易平台。国内已成立 的计划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机构有:北京 环境交易所、天津碳排放交易所和上海环境 能源交易所,这 3 家交易所的成立时间都很 短,只是个别小规模交易的平台,国内碳交 易仍不具备明确的法律框架或政策。目前, 中国碳交易呈现如下特征:
观上遏制了未来碳交易市场的活跃度。中
但是应当看到,作为一种战略性的资 认识和对自身排放情况的了解,积极关注
国碳交易市场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因 源,碳排放权的低价出售,也可能给中国带 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发展,努力规避政策
素造成的,既有国际碳交易市场共有的原 来风险。因此,国家在制定碳交易整体战略 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保持竞争优势。
目前,全球碳交易市场主要集中在欧 额将达到 1500 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
碳交易市场及其发展分析
图1 碳交易市场构成
碳交易是指买卖双方通过购买合同或 者碳减排购买协议,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权 交易。其基本原理是,购买方向出让方购 买温室气体减排额,再将购得的减排额用 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 标。一个公司如果排放了少于预期的 CO ,
中国碳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中国的注册项目的减排量遥遥
4 2 中 国 科 技 投 资 8 2010
领先于其他国家,但在成功注册的项目数量 够可用的方法学,而 CDM 执行理事会批准的 时应当把握适度原则,合理规范碳交易的领
方面,中国仍远远落后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 C D M 项目开发的方法学在中国应用时存在 域和规模,防止过量出售碳排放权。

等高 GWP 气体的分解项目并不是优先领域。

中国碳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碳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碳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低碳经济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议题。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积极推动碳市场的建设,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中国碳市场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碳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碳市场;现状;问题;对策引言:中国碳市场的发展,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备受瞩目。

自2012年以来,中国在多个城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逐步探索碳市场制度的运行和推广,并于2021年启动全国碳市场。

尽管中国在碳市场的运行中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和经验,但全国碳市场的发展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因此,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碳市场的发展,促使其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推动我国实现可持续低碳发展的目标是必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中国碳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能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碳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中国碳市场的发展现状我国碳市场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5年至2011年,主要参与国际CDM项目;第二阶段从2012年至2020年,开展国内碳排放权交易试点;CCER是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标准(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的缩写。

具体指的是我国境内特定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在国家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可用于控排企业清缴履约时的抵消或其他用途。

其中2015年,CCER 进入实质交易阶段。

2017年,我国CCER备案被暂停;但存量CCER仍在各大试点交易。

第三阶段2021年7月16日开始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

2021年1月,生态环境部印发《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允许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碳减排量用于抵销控排企业碳排放配额的清缴。

随着时间的推移,碳市场的交易规模逐年增长,为中国的低碳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温室气体减排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

温室气体减排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

温室气体减排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一、引言温室气体减排是当今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科学研究的进展,人们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感和意识不断增强。

温室气体减排行业应运而生,致力于开发和推广减排技术、设备以及改善排放管理。

本文将对温室气体减排行业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展望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趋势。

二、现状分析1. 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当前,温室气体排放主要集中在工业、能源、交通和农业等领域。

全球各国在减排方面存在差异,发达国家减排力度较大,但发展中国家的减排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在过去十年持续上升,达到了空前的高峰。

2. 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现状温室气体减排行业不断推出新技术,以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其中,能源转型、能效改善和碳捕获利用储存(CCUS)技术是当前主要的减排技术方向。

能源转型是指将传统能源替代为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

这些清洁能源具有可再生性和低排放特点,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能效改善是通过技术手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例如,建筑行业可以采用节能材料、智能控制系统和高效能源设备等措施来提高能效。

碳捕获利用储存(CCUS)技术是指通过捕获和储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避免其进入大气,并利用存储的二氧化碳进行其他用途,如增强石油开采或工业生产过程。

3. 温室气体减排行业发展现状目前,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行业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国际合作加速了该行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具体的减排目标,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推动企业和个人参与减排行动。

在行业内,企业不断增加对温室气体减排的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

许多企业从传统的能源行业转型为清洁能源行业,积极开发新能源技术和产品。

同时,一些创新型企业也在不同领域开展温室气体减排相关业务,如碳交易、排放权交易等。

三、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1. 政策推动下,温室气体减排行业将加速发展随着全球减排压力的增加,各国政府将会加大对温室气体减排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开发情况-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开发情况-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

1
3
0
50
100
150 项目数量
200
250
300
350
买方购买减排量统计
买方购买减排量统计 爱尔兰 2803835, 0.2% 奥地利
丹麦 28634714, 2.4% 18611908, 1.6% 2327787, 0.2% 12015911, 1.0% 21536128, 1.8% 法国 360118946, 30.2% 荷兰 64295000, 5.4% 加拿大 46774714, 3.9% 卢森堡 德国 98754877, 8.3% 单边项目
买方国家
210 64 27 1 19 53 78 27 2 51 2 37 21 2 25 5 0 50 100 项目数量 150 200 250
卢森堡 加拿大 荷兰 法国 德国 单边项目 丹麦 奥地利 爱尔兰
CDM项目对中国可再生能源能源发展的影响

直接影响 增加项目收益(已签发的量总计超过20亿人民币,其 中45%左右是可再生能源), 改善项目经济性(风能、水电12-15%,生物质1517%), 间接影响 提高银行贷款信心(项目贷款较过去容易) 促进可再生能源能源的发展(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可再生能源
•预计2020年我国的能耗 将达到30亿吨标准煤 •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 10亿千瓦 •可再生能源将起到非常 重要的作用
能源种类
资源潜力
现有装机
2020 目标
风电
250GW 陆上 7.50 GW 海上 390 GW (125 GW small) 500 million tce/year
70 个风电 场 2600 MW
3000万千 瓦
水电
90 GW (30 GW small) 4.5 Bn m3 1900 MW 400,000 t 50MW PV 52 million m2

CDM的情况说明

CDM的情况说明

CDM的情况说明CDM即清洁发展机制的英文缩写,是联合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制定的《京都议定书》中确定的履约机制之一,即承担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合作开发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实现合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

CDM项目主要涉及五个领域,分别是化工废气减排、煤层气回收利用、节能与提高能效、可再生能源、造林与再造林。

广而言之,任何有益于温室气体减排和温室气体回收或吸收的项目都有潜力成为CDM项目。

这些项目主要涉及的产业有:化工业,煤炭开采业,钢铁、水泥、铝、电力制造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林业等。

研究表明,中国CDM项目最大的潜力存在于电力部门,到2010年每年0.25亿吨-1.17亿吨二氧化碳,占总潜力的50%。

一、CDM的注册1 向发改委提出申请从广泛的意义来看,任何有益于产生温室气体减排和温室气体回收或吸收的技术,都可以作为CDM项目的技术。

我国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重点领域是以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回收利用甲烷和煤层气为主。

一般而言,一个CDM项目周期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包括项目设计和批准,首先项目开发企业需要完成项目设计文件(PDD)。

项目设计文件的格式并不固定,具体的格式由CDM执行理事会确定。

其次是项目批准部分。

早在2004年5月31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外交部联合发布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暂行办法》,使我国的CDM交易有章可循。

根据《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在中国申请实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中资和中资控股企业以及国外合作方,应当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申请,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可以组织企业提出申请,并提交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设计文件、企业资质状况证明文件及工程项目概况和筹资情况相关说明文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有关机构,对申请项目组织专家评审(时间不超过30日),并且将专家审评合格的项目提交项目审核理事会审核,理事会成员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外交部、国家环保局、中国气象局、财政部、农业部,审核通过的项目由国家发改委会同科技部和外交部办理批准手续。

2007年中国CDM温室气体减排现状及相关政策分析报告

2007年中国CDM温室气体减排现状及相关政策分析报告

2007年中国CDM温室气体减排现状及相关政策分析报告《2007年中国CDM温室气体减排现状及相关政策分析报告》全球经济发展到现在,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同时对环境造成极大伤害,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问题,更成为问题的焦点。

2005年2月正式生效的《京都议定书》明确规定:从2008年到2012年,所有工业发达国家要将二氧化碳等六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降低5.2%。

并规定,发达国家每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一吨二氧化碳排放,就可获等量排放权。

2006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权第一供应国,占全球供应总量的43%,可见国内CDM 项目迎来高速发展黄金时期。

另外,随着二氧化碳减排额度需求的增加,CDM 卖方的交易价格正逐步提高,目前已经达到10-12美元/吨,较之前的6欧元/吨已经大幅提高,这为中国企业摆上了大显身手的擂台。

《2007年中国CDM温室气体减排现状及相关政策分析报告》是在中心“十一五”CDM研究组课题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我们对企业进行战略和竞争策略分析的基础上撰写而成。

本研究报告的主要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海关总署、清洁发展机制促进会等业内权威专业机构,同时采用本中心大量产业数据以及我们对CDM所进行的市场调查资料,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该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分析。

在报告的成稿过程中得到业内专家、领导的耐心指导和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报告主要面向于CDM相关的企业,同时对于产业研究规律、产业政策制定和欲进入的金融投资集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报告全文共七章244页,19余万字,其中图表20个,2007年9月出品)目录第一章温室气体概述 (1)第一节温室气体定义 (1)第二节温室气体的来源 (1)第三节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3)第四节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5)第五节中国在温室气体减排中的重要作用 (7)第二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现状 (9)第一节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体状况分析 (9)第二节美国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分析 (10)第三节欧盟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分析 (10)第三章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情况分析 (11)第一节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总体情况分析 (11)第二节欧盟温室气体减排现状分析 (23)第三节美国温室气体减排现状分析 (24)第四节我国温室气体减排情况分析 (25)一、中国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 (25)二、少排温室气体,中国努力兑现承诺 (26)三、中国各地节能减排初显成效 (27)四、首钢迁钢公司有望每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4.5万吨 (29)五、从三个指标看中国的节能减排 (30)第五节联合国机构呼吁投入更多资金减排温室气体 (32)第四章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分析 (33)第一节就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达成共识 (33)第二节《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33)第三节美国温室气体减排立场面临内外夹攻 (35)第四节日本与欧盟联手制订新温室气体排放协议 (36)第五节欧盟欲控船舶温室气体排放 (37)第六节英国实施积极政策促进温室气体减排 (37)第七节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政策 (42)一、中国研究出台政策鼓励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投资 (42)二、中国公布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展负责大国形象 (43)三、各地自定高耗能产业优惠政策一律废止 (44)四、落实节能减排政策环保总局在全国推行国Ⅲ标准 (45)五、国务院将汽车工业与气候变化挂钩 (46)六、一审节约能源法修订草案节能可望获税收优惠 (47)第八节德总向新兴市场国家提出温室气体减排建议 (51)第九节工业化国家树立温室气体减排新目标 (51)第十节碳税: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税收制度 (52)第十一节澳大利亚宣布温室气体减排新措施 (60)第十二节《杜克法则》将使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有据可依 (61)第十三节欧盟制定航空运输业“减排”计划 (62)第五章清洁发展机制 (65)第一节清洁发展机制概述 (65)第二节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交易链 (73)第三节全球碳交易情况分析 (76)一、全球碳市场加速发展 (76)二、欧洲公司尚未充分利用碳市场 (76)三、欧盟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主导减排市场 (78)四、亚洲在碳市场影响巨大 (83)五、中国-印度占据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巨大份额 (84)六、伦敦成为全球碳交易中心 (84)七、韩国计划07年底前建立国内碳信用市场 (84)八、亚洲开发银行为清洁发展机制提供1.518亿美元融资 (85)九、拉美国家积极推动清洁发展机制减排项目 (85)第四节中国碳交易情况分析 (86)一、中国企业能从CDM得到什么好处 (86)二、企业对碳减排还很陌生 (87)三、中国尝试用温室气体换美元 (89)四、中国成为发达国家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合作伙伴 (90)五、联合国助皖企卖二氧化碳,获取"绿色融资" (92)六、中英两企业签署碳减排量购买协议 (92)七、法国购买中国三百六十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 (93)八、世行购买60万吨温室气体排放权上海“碳融资”360万美元 (93)九、世行在我国促成10亿美元温室气体减排协议 (94)十、世行买下南钢65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权 (95)十一、丹麦购买国能生物二氧化碳减排指标63万吨 (96)第五节我国已设立27个省级清洁发展机制技术服务中心 (97)第六节中国CDM发展前景 (97)一、日本将向中国购买温室气体排放权 (97)二、中西将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合作 (98)三、中奥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合作潜力巨大 (99)第七节中国清洁发展机制注册项目减排量居全球首位 (101)第六章温室气体减排的措施 (102)第一节发展水电是减少温室气体的重要措施 (102)第二节美印共建煤甲烷信息中心 (110)第三节要利用金融市场支持节能减排工作 (111)第四节国内首只挂钩“二氧化碳”金融产品问世 (114)第五节碳中和:抵消全球变暖带来的负面影响 (115)第六节不同部门减排技术选择 (117)第七章温室气体减排的投资机会及建议分析 (119)第一节温室气体减排的机会 (119)一、碳交易:中国的机会 (119)二、中国企业挖掘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商机 (123)三、温室气体减排蕴藏新商机 (123)四、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展露巨大商机 (124)五、排放权经济---21世纪第一大商机美日垂涎 (125)六、碳基金和中国环保的新契机 (128)七、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减排量占全球一半 (132)第二节温室气体减排应与可持续发展并行 (133)第三节推进清洁发展机制促进温室气体减排 (134)第四节关于我国碳排放问题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139)附录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52)附录二《京都议定书》全文 (174)附录三《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201)附录四CDM项目申报审批流程 (237)附录五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 (238)附表表3.1 现有2022 个CDM 项目的类型构成 (15)表3.2 现有项目PDD 中表明的15 个最大买家 (17)表3.3 已批准大型CDM 方法学及其应用情况 (18)表3.4 已批准小型CDM方法学及其应用情况 (21)表3.5 小型造林/再造林CDM 方法学 (22)表6.1 各种气体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表 (103)表6.2 化石燃料向大气排放的CO2量值表 (103)表6.3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温室气体表 (104)表6.4 煤炭发电环保指标对比表 (107)表6.5 各种发电方式下每kW.h排放CO2折合碳单位(g)表 (107)表6.6 水力发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情况分析和评价表 (107)表6.6 不同部门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选择及技术潜力示意表 (117)附图图3.1 每月开始公示的项目个数和申请注册的项目个数,以及两者之间的累计平均时间间隔 (13)图3.2 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四国项目占全球项目总数比例 (13)图3.3 CDM 项目CER 签发情况 (14)图3.4 项目类型构成 (16)图5.1 CDM示意图 (66)图5.2 CDM流程图 (66)图5.3 CDM的管理机构 (67)图1 CDM项目申报审批流程 (237)第一章温室气体概述第一节温室气体定义温室气体指大气层中能够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的和认为的气体。

PCDM

PCDM
如果潜力巨大的各种各样的能效项目开发成PCDM项 目 • • • • 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 促进中国走上低碳发展道路 推动能源技术的研发与推广 减少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可能的社会经济影响
如果把实施国家战略、规划、政策和标准的活动开发成 PCDM项目,可以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及相 关政策与标准的实施
新概念
PoA:活动规划(programme of activities),指为执行政府政策/
措施或者实现规定的目标(例如物质激励制度和自愿项目), 由私人或者公共实体自愿参与协调并执行的活动。在某一规划 方案之下,可以通过添加不限数量的相关CDM规划活动使之与 没有此规划方案活动的情景相比,产生额外的温室气体减排或 者增加温室气体汇的效益。
减排计入期的更新:CPA每7年(20年)进行计入期更新时,
需要按照最新版本的“已注册CDM项目减排计入期更新程序” 执行。PoA的变化,对每个CPA第一次减排计入期更新后产生 影响。
方法学变更:如果已批准的方法学不是因为被整合的原因,
而被停止使用或者撤销,那么使用该方法学的PoA此后不能添 加新的CPA。如果方法学被修改或者被整合到新的方法学中, PoA相应地进行修改。新加入的CPA需要使用新的PoA。变更 之前加入PoA的CPA,在更新计入期时使用新的PoA。
特殊规定
物理边界:单个PCDM项目中参与方可以不只一个国家,但是
必须所有参与国DNA批准函。
东道国的政策和规范: PoA必须符合EB对当地/地区/国家
政策和规范的指导意见。强制执行的政策和规范也被允许作为 PoA,但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1)证明相关政策或规范 的执行情况较差,违规情况广泛存在;(2)如果政策已经被执 行,那么PoA需要将执行率提高到强制水平之上。

CDM投融资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CDM投融资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图 2.签 发 项 目 估 计 年 减 排 量 按 减 排 类 型 分 布 图 表
改委规定的标准碳排量每吨 l美元计算 , O 则
实现融资额 14 , 0 , 6 美元 ,占世界首 77 6 3 33 位。 除香港、 门和 台湾没有 C R 签发外, 澳 Es 获得 C Rs E 签发的 45 5 个项 目分布于全国3 0


{ 豪5


1,6 1 1979 D)
童 ( oe c 。 )
透项 蟪摊 名

计 年 溅 摊 瘙
錾 ( o e) ; e t
峨 名 t 估 计 年 溅 棒 名 ,

l 3・ 3 4
2* 5 3 }  ̄4 8 l - 1 7 - 州 . 8 ; 7 1 t } 江瞧 s 涟 鼙 1 鑫 £ 童4 ’ 蠹 1 2 晰j 1 蕊 } 安搬 q 2 I 1 1
能 源产 业建 设 与发展 。
区 项 目潮} 露 牯 计 年 疵 排 茹
敬 t ; (t c0t e)

区瓯


估 计 年 裁 樽 名
量 ‘t Ot c e) - i
l 市



云哟 5-1 l o 01 4 4. p , ,8 r  ̄ ,3
} b 1 胡 D l 蘸l9 江 每 s 南4 - 4" } 海 J 1
l扫 2 2 3 ls 2 2 7 2 9
,5, 9* 1 2 3 0, 0 - 鎏 夏 呻 a 江。 护 》 9 9 6' 5 , 2 ̄ 1 6 庆 3 { 9 8 9, 塾 8 ,6 ̄ s 5 京 弗 鎏 s, 9, 9 《 8 西 3 鏊 8 4 , 2 718 塾 } 呻 7 走津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中国CDM温室气体减排现状及相关政策分析报告《2007年中国CDM温室气体减排现状及相关政策分析报告》全球经济发展到现在,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同时对环境造成极大伤害,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问题,更成为问题的焦点。

2005年2月正式生效的《京都议定书》明确规定:从2008年到2012年,所有工业发达国家要将二氧化碳等六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降低5.2%。

并规定,发达国家每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一吨二氧化碳排放,就可获等量排放权。

2006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权第一供应国,占全球供应总量的43%,可见国内CDM 项目迎来高速发展黄金时期。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8年12月11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正在实施或者处于筹备过程中的《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总数达4200多个。

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四个国家占据极高的比例,总数为3218个,其中中国有1557个,印度有1135个。

环境署估计,到2012年,处于实施或筹备阶段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将超过8000个,由此带来的“由北向南”的资金流动金额将超过300亿美元。

《2007年中国CDM温室气体减排现状及相关政策分析报告》是在中心“十一五”CDM研究组课题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我们对企业进行战略和竞争策略分析的基础上撰写而成。

本研究报告的主要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海关总署、清洁发展机制促进会等业内权威专业机构,同时采用本中心大量产业数据以及我们对CDM所进行的市场调查资料,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该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分析。

在报告的成稿过程中得到业内专家、领导的耐心指导和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报告主要面向于CDM相关的企业,同时对于产业研究规律、产业政策制定和欲进入的金融投资集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报告全文共七章255页,20余万字,其中图表21个,2008年12月出品)目录第一章温室气体概述 (1)第一节温室气体定义 (1)第二节温室气体的来源 (1)第三节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3)第四节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5)第五节中国在温室气体减排中的重要作用 (7)第二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现状 (9)第一节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体状况分析 (9)第二节美国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分析 (10)第三节欧盟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分析 (10)第三章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情况分析 (11)第一节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总体情况分析 (11)第二节欧盟温室气体减排现状分析 (23)第三节美国温室气体减排现状分析 (24)第四节我国温室气体减排情况分析 (26)一、中国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 (26)二、少排温室气体,中国努力兑现承诺 (26)三、中国各地节能减排初显成效 (28)四、首钢迁钢公司有望每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4.5万吨 (33)五、从三个指标看中国的节能减排 (33)六、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单位节能减排GDP能耗下降3.46% (35)第五节联合国机构呼吁投入更多资金减排温室气体 (36)第四章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分析 (37)第一节就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达成共识 (37)第二节《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37)第三节美国实行温室气体排放交易制度 (39)第四节日本与欧盟联手制订新温室气体排放协议 (39)第五节欧盟欲控船舶温室气体排放 (40)第六节英国实施积极政策促进温室气体减排 (40)第七节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政策 (45)一、中国研究出台政策鼓励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投资 (45)二、中国公布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展负责大国形象 (46)三、各地自定高耗能产业优惠政策一律废止 (47)四、落实节能减排政策环保总局在全国推行国Ⅲ标准 (48)五、国务院将汽车工业与气候变化挂钩 (49)六、一审节约能源法修订草案节能可望获税收优惠 (50)七、环保部建议征二氧化碳税促使企业减少排放 (53)八、福建《关于金融支持福建省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出台 (54)九、“污染减排”明年纳入政府全面考核 (55)十、海南首设1000万元节能专项资金加强节能减排 (55)第八节德总向新兴市场国家提出温室气体减排建议 (57)第九节工业化国家树立温室气体减排新目标 (57)第十节碳税: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税收制度 (58)第十一节澳大利亚宣布温室气体减排新措施 (66)第十二节《杜克法则》将使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有据可依 (67)第十三节欧盟制定航空运输业“减排”计划 (68)第十四节APEC发表《利马宣言》呼吁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 (70)第五章清洁发展机制 (71)第一节清洁发展机制概述 (71)第二节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交易链 (79)第三节全球碳交易情况分析 (82)一、全球碳市场加速发展 (82)二、欧洲公司尚未充分利用碳市场 (82)三、欧盟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主导减排市场 (83)四、亚洲在碳市场影响巨大 (89)五、中国-印度占据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巨大份额 (89)六、伦敦成为全球碳交易中心 (90)七、韩国推出首家碳交易公司 (90)八、亚洲开发银行为清洁发展机制提供1.518亿美元融资 (91)九、拉美国家积极推动清洁发展机制减排项目 (92)十、墨西哥鼓励碳交易力促减排 (92)第四节中国碳交易情况分析 (93)一、中国企业能从CDM得到什么好处 (93)二、企业对碳减排还很陌生 (94)三、中国尝试用温室气体换美元 (97)四、中国成为发达国家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合作伙伴 (97)五、联合国助皖企卖二氧化碳,获取"绿色融资" (99)六、中英两企业签署碳减排量购买协议 (99)七、法国购买中国三百六十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 (100)八、中国首个黄金标准CDM项目成功获得签发CERs (101)九、济钢联合循环发电项目获得第四笔CERs签发 (101)十、德国纯碳基金公司购买青岛温室气体减排指标 (102)第五节我国已设立27个省级清洁发展机制技术服务中心 (103)第六节中国CDM发展前景 (104)一、日本将向中国购买温室气体排放权 (104)二、中西将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合作 (104)三、中奥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合作潜力巨大 (105)第七节中国清洁发展机制注册项目减排量居全球首位 (107)第六章温室气体减排的措施 (108)第一节发展水电是减少温室气体的重要措施 (108)第二节美印共建煤甲烷信息中心 (117)第三节要利用金融市场支持节能减排工作 (118)第四节国内首只挂钩“二氧化碳”金融产品问世 (121)第五节碳中和:抵消全球变暖带来的负面影响 (122)第六节不同部门减排技术选择 (124)第七章温室气体减排的投资机会及建议分析 (126)第一节温室气体减排的机会 (126)一、碳交易:中国的机会 (126)二、中国企业挖掘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商机 (130)三、温室气体减排蕴藏新商机 (130)四、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展露巨大商机 (131)五、排放权经济---21世纪第一大商机美日垂涎 (132)六、碳基金和中国环保的新契机 (135)第二节温室气体减排应与可持续发展并行 (139)第三节推进清洁发展机制促进温室气体减排 (140)第四节关于我国碳排放问题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145)附录六已获得CERs签发的中国CDM项目(截至2008年12月22日) (249)附表表3.1 现有2022 个CDM 项目的类型构成 (15)表3.2 现有项目PDD 中表明的15个最大买家 (17)表3.3 已批准大型CDM 方法学及其应用情况 (18)表3.4 已批准小型CDM方法学及其应用情况 (21)表3.5 小型造林/再造林CDM 方法学 (22)表6.1 各种气体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表 (109)表6.2 化石燃料向大气排放的CO2量值表 (109)表6.3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温室气体表 (110)表6.4 煤炭发电环保指标对比表 (113)表6.5 各种发电方式下每kW.h排放CO2折合碳单位(g)表 (113)表6.6 水力发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情况分析和评价表 (114)表6.7 不同部门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选择及技术潜力示意表 (124)附图图3.1 每月开始公示的项目个数和申请注册的项目个数,以及两者之间的累计平均时间间隔 (13)图3.2 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四国项目占全球项目总数比例 (14)图3.3 CDM项目CER签发情况 (14)图3.4 项目类型构成 (16)图5.1 CDM示意图 (72)图5.2 CDM流程图 (72)图5.3 CDM的管理机构 (73)图5.4 东道国CDM项目签发情况 (102)图1 CDM项目申报审批流程 (241)第一章温室气体概述第一节温室气体定义温室气体指大气层中能够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的和认为的气体。

大气中温室气体包括水气、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臭氧(O3)、氟利昂或氯氟烃类化合物(CFCs)、氢代氯氟烃类化合物(HCFCs)、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等。

第二节温室气体的来源1、能源供应人类在2004年制造的温室气体中超过四分之一都产生于能源供应过程。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认为,能源供应是产生温室气体的罪魁祸首。

2004年人类因能源供应排放的温室气体量已经是1970年的1.5倍。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警告说,若目前的情况仍未改善,到2030前进入大气的温室气体量将比现在增加50%。

2、工业生产2004年地球排放的温室气体中几乎有五分之一来源于工业生产。

从1070年至2004年,工业生产排放的温室气体增长了164%。

2004年,人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达到90亿吨,如果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这一数字到2030年将达到140亿吨。

3、交通运输2004年,地球产生的温室气体大约有13%来自交通工具(除了渔船)。

由交通工具产生的温室气体自1970年来已经增长了222%,如果现状不加以改善,这一数字还将再增长80%。

4、住房和办公室2004年,与人类住房和办公室有关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温室气体总量的10%。

研究人员粗略估算,若不采取严格的气候保护措施,与人类住房和办公室有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