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宗元教授运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带下病经验
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肠痈”
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肠痈”
这位患者请我帮她治疗自己多年的“慢性胰腺炎”,自述每天夜间腹部疼痛。
我先让患者躺下,触诊疼痛部位,患者指的部位是左下腹,我说:这个地方没有胰腺啊,是这里疼吗?患者点头,说之前的诊断是“慢性胰腺炎”。
我说你这不是胰腺的问题,是大肠的问题。
我就开始触诊,有压痛无反跳痛,痛势和缓。
又给患者诊脉,发现手部皮肤粗糙甲错,上肢下肢亦是如此。
我一下子想到了薏苡附子败酱散证:“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于败酱散主之。
”虽说这个方子常用来治疗右下腹疼痛的阑尾炎,左下腹疼痛应该也一样有效吧。
想到这里就给患者开了三副,没想到喝完一副患者就说舒服多了,喝完三副自己说全好了。
通过这个病人,我也获益匪浅。
中医诊病要重视望闻问切,切诊包括切脉,也包括触诊。
患者之前的诊断也不能全信,不要被以往的诊断牵着鼻子走。
要按照自己的思路认真诊断。
薏苡附子败酱散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薏苡附子败酱散的神奇功效与作用薏苡附子败酱散一、古方简介【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薏苡仁30g,附子.6g,败酱草15g。
【功效】排脓消肿。
【主治】肠痈脓成,毒结阳伤证。
身无热,肌肤甲错,腹皮急,按之濡软,如肿胀,脉数。
二、临床新用(一)内科疾病1.细菌性肝脓肿【案例】某女,40岁。
既往有胆囊炎病史,患者2002年5月20日因发热、右胁胀痛2天来诊。
就诊时患者寒战、高热,右上腹胀痛,伴食欲不振,便秘,乏力。
查:右季肋部饱满,右上腹肌紧张,肝区触痛,叩击痛。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20.2×109/L,中性粒细胞占92%。
B超示:肝右叶内有一无回声暗区,大小约65mmx35mm,暗区内有少许光点,境界清楚,壁稍厚,内壁毛糙;胆囊大,变形,壁厚,内壁毛糙,透声差。
诊为慢性胆囊炎、急性细菌性肝脓肿。
经用抗生素治疗5日,病情无改善,因患者惧怕手术,遂求诊于中医。
诊见:寒热往来,右胸胁胀痛,口苦咽干,便秘,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病机为肝胆郁火,久而气滞血瘀,聚而化痈成脓,治以清火散郁、活血排脓。
方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处方:败酱草、薏苡仁、赤小豆、生晒参各30g,大黄(后下)、浙贝、郁金、桃仁、北柴胡各10g,附子6g,炙甘草3g。
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后患者每日必排便1~2次,色如咖啡,气味臭秽。
二诊:4剂后,患者右胁胀痛减轻,有食欲。
6剂后体温降至正常,无恶寒。
继续服药至13剂,患者大便从咖啡色转为正常。
考虑脓肿为单发且较大,虽症状消失,短期内脓未必即排净,遂以薏苡附子败酱散加生晒参为主方(便秘加大黄),水煎服,共服40余剂而愈。
半年后B超示:肝内液性暗区已消失[陈华.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散治愈细菌性肝脓肿1例.中国民间疗法,2003,11(12):40]。
【按语】薏苡附子败酱散乃用于治疗已化脓之肠痈之处方,医者认为细菌性肝脓肿与肠痈有相同的病机,故取之加味以治。
本病病机是瘀热化脓,脓既成则以排脓为急,所谓急则治标;脓由瘀热所成,瘀热为病之本,故应兼以清热化瘀。
经方:薏苡附子败酱散(慢性盲肠炎)
经方:薏苡附子败酱散(慢性盲肠炎)薏苡附子败酱散【原文】薏苡六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右三味,杵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
(小便当下)【作者】张仲景【出自】《金匮》【经典回顾】1、肿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用法】1、附子记得不要重用,一钱到二钱,薏苡差不多用一两,败酱可以用五钱。
【组成】败酱草附子薏苡仁【应用集锦】1、急性盲肠炎:大黄牡丹皮汤;慢性盲肠炎:薏苡附子败酱散。
真正破裂转成腹膜炎的时候:赤豆当归散;2、慢性盲肠炎会隐隐作痛,可以摸到一个东西。
急性盲肠炎,痛得很厉害;3、当腹部化脓疡、男人妇女阴部流脓的时候,可以使用这个方剂;4、妇女肚脐有脓跑出来也可以用;5、薏苡附子败酱散不但排脓,还去湿痒,像一般皮肤病常用它,尤其这个硬皮症,很好使,就是顽固的牛皮癣,这个药也好使的。
一般顽固的皮肤病挺好使的。
6、腹肿似胀满,其肌肤甲错,腹皮急,按之软,薏苡附子败酱散。
甲错者,如錾错碍手而粗也。
7、大黄牡丹皮汤是治疗急性肓肠炎的唯一处方。
急性盲肠炎,右下腹痛得很厉害。
慢性盲肠炎:薏苡附子败酱散。
慢性盲肠炎会隐隐作痛,可以摸到一个东西。
8、慢性盲肠炎会隐隐作痛,可以摸到一个东西:薏苡附子败酱散。
当腹部化脓疡、男人妇女阴部流脓、妇女肚脐有脓跑出来,都可以使用这个方剂。
【比较集锦】1、(1)薏苡附子散:薏苡仁十五两大附子十枚(炮),等量打粉(2)薏苡附子败酱散:薏苡六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注意量的变化,附子不要重用。
名家论述:1、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笔记》紧接着呢,常用的第二个处方来了,“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
此为肠里面已经化脓了,诸位,这就是讲薏苡附子败酱散呢,是不是破裂,如果是阑尾呢,破掉了。
破裂的时侯,跟胆囊破裂是一样,所以当归赤豆散。
赤小豆跟当归,那这个赤小豆跟当归呢,生用当归,那赤小豆要去发芽。
临证经验:薏苡附子败酱散。
临证经验:薏苡附子败酱散。
《伤寒杂病论》: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腹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按之濡,一按,软软的,没有什么结实。
按之柔软这是和结胸证相鉴别的一个很关键的证候,这是和结胸证,水热互结的热实证相比较、相鉴别的。
大结胸证,心下痛,按之石硬;而按之濡证是热邪没有和有形的病理产物相结。
“ 肌肤甲错”:营血郁滞于里,使皮肤缺乏血液的滋养而形成的证候。
组方:薏苡仁常用30-80克,附子根据病情常用6-60克败酱草30-60克,病机:湿滞瘀阻。
方中薏苡仁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利肠胜湿,又补益脾胃;败酱草辛苦微寒,具清热解毒化湿,清热除脓、祛瘀止痛、辛散苦降,擅治肠炎,虽重用而无寒凝之弊;如在有条件的季节和地区用鲜败酱草效果更好,汤剂每剂用量约20株,根茎最好保持完整。
附子为辛热之品,少佐一可温振脾阳,借其温行通达之力,以敞肠间蕴结之湿热,具有排脓消肿、振奋阳气之功。
二可利用走而不守之性,促进气血流通;临床运用:1、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主要表现:腹痛、黏液样便或脓血样便、里急后重,便秘与腹泻交替发作,病情呈慢性反复发生;中药内服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散:制附子3~6 g,薏苡仁15~30 g,败酱草15~30 g,炙乳香、没药各4~8 g,白芷9~12 g,白芍10~20 g,生甘草9 g。
水煎服,十来天康复,有效率100%。
2、慢性阑尾炎本病是由于暴食暴饮、寒暑不节、饱食后负重疾走等原因,致湿热瘀血壅滞于肠间而成痈肿。
证见右少腹疼痛、压痛、或按之肿硬、恶心呕吐、发热寒战等。
本方适用于肠痈脓已成以及病久阳虚正不胜邪者。
拟方如下:生苡仁90克,制附片30克(先煎30分钟),败酱草30克,桂枝10克、赤白芍各15克,炙甘草6克,三剂后疼痛缓解。
配苍术、白术燥湿,以增健脾之功;再配木香、炒枳壳、槟榔、延胡索共增行气宽肠、活血止痛之效。
3、急性盆腔炎急性盆腔炎多因分娩、流产、宫腔内手术操作时消毒不严,或因经期不卫生,病原体侵入所致,多属湿热壅盛、瘀毒内结之证。
薏苡附子败酱散--排脓解毒,通阳散结
薏苡附子败酱散--排脓解毒,通阳散结薏苡附子败酱散(方组、临证参考用量)薏苡仁30g 附子5g 败酱草20g 上3味,共为细末,取4g,以水200ral,煎取lOOml,一次服完。
(功效]排脓解毒,通阳散结。
(主治) 主证:肠痈脓已成,身无热,腹皮急,按之濡,皮肤粗糙,舌质淡,苔白薄,脉虚数。
副证:腹中或有肿块,或四末冷,精神萎顿,倦卧嗜睡。
(临证加减)1.血瘀者,加桃仁、红花、穿山甲、广虫、鸡血藤,以促进活血化瘀之力2.脓毒重者,加冬瓜仁、紫花地丁、赤小豆、红藤、蒲公英,以增加清热解毒之功。
3。
血虚者,加当归、熟地、白芍,以养血生血。
4。
气虚者,加生黄芪、黄精、党参,以益气补虚。
5.气滞者,加木香、莱菔子、香附、大腹皮、枳壳,以通利气机。
6.便秘加大黄,便溏加川连,以通幽,清热通便。
7.恶心呕吐者,加姜汁、乌贼骨、左金丸,以止呕。
8.有蛔虫者,加使君子、槟榔,以驱虫.9。
本方临床妙用:治疗引产术后脓毒血症导致复发性胸腹腔脓疡、肺结核并发支气管胸膜瘘、卵巢恶性肿瘤。
药用生薏仁60g,附片、皮尾参各15g,败酱草、蒲公英、红藤各30g,金银花45g,皂角刺、桃仁泥各lOg,川连、生甘草各5g。
日服两剂,服4剂后随症加减,同时配用氨苄青霉素等。
[江苏中医,1985, (2):Z9310.本方治疗肠痈:基本方为薏苡仁lOOg,炮附子、败酱草各30g。
附子先煎半小时,再下余药,三煎共得1000ml,每隔 2小时服200ml。
脉数便于加大黄15g(后下);发热者加银花30g(后下);腹痛甚加白芍30g。
[北京中医,1987,《5,:32]11.本方治疗卵巢囊肿:均为单侧良性囊肿,其大小为2× 4cm~5×8cm。
本方含生薏苡仁30~60g,熟附片5--lOg,败酱草15---30g。
水煎3次,取汁和匀,每日分3次服。
药渣加青葱、食盐各30g,加白酒炒热,乘热布包,外熨患处,上加热水袋,使药气透人腹内,每次熨0.5--.1小时,每日2次.如热象显著,口干便结者,附子减半量,加红藤30g,蒲公英、紫地丁各15g,制大黄lOg(后下);发热者加柴胡、黄芩各lOg;口黏苔腻,脘闷纳呆,腹胀便溏,湿邪偏盛者,加土茯苓30g,泽兰、泽泻、苍术各lOg,虎杖20g;血瘀重者加制莪术、三棱、失笑散各12g;夹痰者加制南星lOg,海藻15g,生牡蛎30g;包块坚硬者加炮山甲、王不留行各lOg,水蛭5g,炙蜈蚣2条。
朱宗元教授运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带下病经验
朱宗元教授运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带下病经验朱宗元教授运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带下病经验【关键词】带下病;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经验朱宗元教授从事中医教学、医疗、科研工作4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学术理论精湛。
临证认真,辨证精微。
在诊疗过程中,注重病因、对症治疗,更好服务于广大患者。
笔者有幸侍诊于朱师,受益匪浅。
带下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俗有“十女九带”之说。
带下之名首见于《内经》,如《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说:“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 。
带下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带下泛指妇科疾病而言,这些疾病都发生在带脉之下,故称为“带下”。
如《金贵要略心典》说:“带下者,带脉之下,古人列经脉为病,凡三十六种皆为之带下病,非今人所调赤白带下也。
狭义带下是专指妇女阴中流出的一种粘腻液体而言,其中又有生理、病理的不同。
正常女子青春期开始,肾气充盛,脾气健运,任脉通调,带脉健固。
阴道内即有少量白色透明无臭的粘性液体,特别是在经期前后,月经中期及妊娠期量增多,以润泽阴户,防御外邪,此为生理带下。
如《沈氏女科辑要》引王孟英说:“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
”若带下量明显增多或色、质、气味异常,即为带下病。
如《女科政治约旨》说:“若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酝酿成病,致带脉纵驰,不能约束诸经脉,于是阴中有物,淋漓下降,绵绵不断,即所谓带下也。
”在《诸病源侯论》中还有五色带下的记载。
朱师认为此病主要是由肝、脾、肾功能失调而影响任脉和带脉而致,脾肾阳虚及湿热下注是其根本,遂以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治疗。
薏苡附子败酱散首见于《金贵要略·疮痈肠痈侵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篇》中,一为肠痈而立;二为治妇人妊娠腹中疼痛而设。
1、脾肾阳虚型此病的病因病机为:平素肾气不足;房事不节;多产乳众;肾气亏损,致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肾中精液滑脱而下。
其临床表现为:带下量多,色白清冷,有腥气,腰痛,性欲低下,舌质淡,苔薄白而润,脉沉迟而弱。
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腹部病通用方)
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腹部病通用方)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主治:肠痈者,阑尾炎。
慢性盆腔炎、卵巢囊肿、盆腔膀胱囊肿积液,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
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肌肤甲错蛇皮鱼鳞状。
治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肠痈之为病,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治慢性阑尾炎、阑尾脓肿、慢性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局限性腹膜炎。
薏苡仁十分·(十倍分)附子二分·(二倍分)败酱五分·(五倍分)【用法】上药共为末,每用方寸匕,水煎服。
【主治】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
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
【方解】薏苡仁除湿排脓,附子温阳散结,败酱草解热毒排脓,杀疮痍疥藓丹毒。
合起来可治体素阳虚,又湿热下注蕴结而成肠痈证。
【应用发挥】用仲师原方加减还能治疗的各种疾病。
(包括自己心得和各家医案)1、肠痈阳虚患者西说慢性阑尾炎,属阳虚的肠痈患者,恶寒喜热,手足厥冷,右少腹阑尾点压痛明显,舌淡,苔白腻,脉沉弱、弦滑迟细者,用本方治之可愈。
2、鹅掌风症见初起时掌心及手指皮下,生小水泡搔痒,继而泡破,迭起白皮,脱屑,日久皮肤粗糙变厚,皱裂疼痛,冬天加重,可自掌心延及遍手,继续发展可至指甲变厚,色黑而脆。
3、肌肤甲错患者很多是儿童时代就出现蛇皮状皮肤,痕痒,冬天更甚,夏天减轻或消失,皮肤干燥异常粗糙呈鱼鳞状,用本方治之可愈。
4、不明原因右少腹痛西医检验后;腹痛原因不明,只要是阑尾区有压痛,或是妇检疑似附件炎,脉象沉紧迟缓者,用本方可迅速治愈。
***案例***例一、林XX,女、48岁,初诊2009年12月2日,主诉;患不明原因右少腹痛,每年发作几次,有时在夏天,今年入冬发作,大便长期不正常,几天才大便一次。
由2002年开始到医院多次检查仍不明原因。
舌色暗瘀,苔白中腻。
左脉弦紧迟缓,右脉细虚。
熟附子 12 薏苡仁60 败酱草30 大黄6 三剂2009年12月5日星期六,主诉;前药后,大便每天都有,右少腹不痛了,连腰痛也好了。
薏苡附子败酱散治验3则
访 口疮 基 本 控 制 。
薏 苡 附子败 酱 散 治 验 3则
王艳 蓉 冯 五 金
关键词: 薏苡附子败酱散; 经方; 腹痛; 验案; 肠痛
文 章编 号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4 ) 一 0 8 — 1 7 4 0 - 0 2
按语 : 本 例 已反 复 发 作 口疮 十 余 年 , 病 程 日久 多 为
虚, 从全 身症 状 分析 , 上表 现 为头 晕眼花 , 口疮 频发 , 下
表 现 为大便 不调 , 干 则如 球 , 易冷 易 泄 , 此 为脾 胃虚 寒 之征 。脾 胃功 能虚 弱, 则 清 浊升 降逆 乱 , 阳虚 寒 凝 , 阴
肠 痈浸 淫病 脉证 并 治 ・ 第十八》 : “ 肠痈 之 为 病 , 其身甲
错, 腹皮急 , 按 之濡 , 如肿 状 , 腹无积聚, 身 无热 , 脉数 ,
此 为肠 内有 痈脓 , 薏 苡 附 子败 酱 散 主之 。 ” 导 师冯 五金
教授 , 系 山西省 中医药研 究 院硕士 生导 师 , 北 京 中医药 大学博 士 生导 师 , 享 受 国务 院津贴 专家 。其 从 医 4 0余 载, 擅 长 治 内外 妇儿 多科 的疑 难病 症 , 笔 者有 幸跟 师 临 证, 亲聆 教诲 , 受益 颇 多 , 现 就 导师 运 用 薏 苡 附 子败 酱 散 治 验三 则 与大家分 享 。 案例 1 : 宋某, 女, 2 8岁 。2 0 1 2年 9月 6日初诊 。主 诉: 右下腹痛 半月 , 加重伴 腹泻 3日。现病史 : 患者半 月 前 无 明显诱 因 出现 右下 腹痛 , 未予 重 视 , 三 日前饮 食 不 适后上述症 状加重 , 伴腹 泻 , 水样 便 , 每 日 2~5次 , 食 欲 不振 , 患 者平 素饮食不 节 , 喜食 肥甘辛 辣 , 眠可, 小便 调 , 舌淡暗 , 苔 白滑 , 脉 滑数 。腹 部 彩 超示 : 回盲 区 炎 , 回肠 末端及 盲肠 壁 厚 , 周 围淋 巴结肿 大 。证 属 中 阳不振 , 湿
薏苡附子败酱散的临床研究进展
薏苡附子败酱散的临床研究进展富晓旭;谢春光【摘要】综述近20年来中医各家对经方“薏苡附子败酱散”在临床各科的应用,张仲景立本方之原意为治疗肠痈内脓初成,后世医家不断思量此3味药物的配伍方式和剂量比例,将其发挥至临床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治疗之中,故就多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分析其中的思路和规律.【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22)004【总页数】2页(P579-580)【关键词】薏苡附子败酱散;散寒祛湿;综述【作者】富晓旭;谢春光【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成都 610072;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成都 61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6薏苡附子败酱散是一首小巧的经方,出自《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为治疗肠痈之主方。
其方组成精炼,即薏苡仁、附子、败酱草3味,并具有温阳健脾、清热祛湿之功。
现代医家根据这一病机,扩大了该方的主治范围,在临床诸多内、外科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笔者就近10余年国内有关薏苡附子败酱散的临床报道作一综述。
唐祖宣等[1]用本方(薏苡仁100 g,炮附子30 g,败酱草30 g)治疗急慢性肠痈25例,其中治愈21例(84%),显效2例(8%),无效2例(8%),有效率92%。
刘英梅[2]采用本方加减(制附子9 g,薏苡仁20 g,败酱草15 g,白芍15 g,白及10 g,三七粉3 g,延胡索10 g,甘草9 g),配合中药(白头翁20 g,黄连15 g,黄柏15 g,秦皮10 g,白芍20 g,三七粉9 g)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有效率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63.33%)。
李春阳[3]应用本方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5例,疗效确切。
钱惠泉[4]用本方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6例,2个月后观察有效率77.78%,较柳氮磺胺吡啶对照组(55.56%)有显著优势。
薏苡附子败酱散
薏苡附子败酱散薏苡附子败酱散【方药】薏苡仁十分(7.5克) 附子二分(1.5克) 败酱五分(3.75克)【用法】上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现代用法:作散剂,每服6~9克,水煎顿服。
或按原方比例作汤剂:水煎两次,温服)。
【原文】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三)【解说】本方主治慢性之肠痈。
肠痈迁延不愈,或脓成不溃,营血郁滞,形成慢性肠痈。
薏苡附子败酱散重用苡仁以利湿排脓,附子温阳散结,败酱排脓解毒。
本方现多用于慢性阑尾炎、阑尾脓肿、慢性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局限性腹膜炎等。
【运用】一、肠痈(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周连三医案:张某某,男,23岁。
腹痛一天,发热呕吐,继则腹痛转入右下腹,经西医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先后用抗菌素等药物治疗,疼痛持续不解,且发热呕吐。
患者不愿手术而求治于周师。
证见面色青黄,神色困惫,右少腹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包块如掌大,畏寒发热,剧-痛时四肢冰冷,舌黄有津,脉滑数。
体温38.7 C,血中自细胞20000/立方毫米。
此属寒湿邪结化热,治宜温阳祛湿清热。
方用薏米90克,炮附子30克(先煎),败酱草30克。
嘱其浓煎顿服。
4剂后疼痛大减,呕吐止,体温正常,白细胞下降为13000/立方毫米。
续服上方6剂,白细胞总数10000/立方毫米,仅在右小腹下包块不消。
再服上方20余剂,包块消失而愈。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5>:5)按语:寒湿郁结化热,热象不甚,否则不宜使用本方。
本案药量为大,附子宜先煎半小时,以减缓毒性。
二、肝痈(肝脓疡)赵士魁医案:揣某某,女,15岁,学生。
患者于两月前因胆道蛔虫被摘除胆囊,术后一周肝区疼痛不休,引流口淌脓,屡用青链霉素、龙胆泻肝、柴胡清肝等,疗效不佳。
某医院欲为其二次手术,患者惧拒。
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带下过多38例疗效观察
上, 常感体 力不支 、 懒 于运动 、 易于困倦 , 休息后疲劳不易缓解 , 此外还 可伴有其他躯体或心理亚健康症状 , 并排除一切可能导
致疲劳 的疾病 。疲劳性亚健康 与慢性疲 劳综合症 不同, 后 者为 1 9 8 8年 由美国疾病控制 中心正式命名 并确定诊 断标准 的一 种 以慢性疲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 满足其诊断标准的慢性疲劳则
2 . 1 临床疗效 : 痊愈 3 5冽, 显效 1 2例 , 有效 l 0例 , 无效 3例 ,
总有效率 9 5 %。
据上所述 , 本人常 以疏 肝补 肾法 治疗疲 劳性亚健 康 , 收效
显著 。疏肝法以加 味逍遥 丸为主 , 其 中柴胡 、 枳壳 、 香附疏肝 解
2 . 2 治疗前后疲劳积分 比较 : 6 0例疗前积 分 1 1 . 7± 2 . 1 , 疗后 积分 5 . 4±1 . 7 , 疗 前后 疲 劳积 分 差异 具 有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 O1 ) 。
郁, 丹皮 、 炒栀子清 火散郁 , 白术 、 白芍 、 焦槟 榔抑肝 扶脾 , 合 欢 皮解郁安神 ; 补肾法乃采用 中成药补 肾益脑丸 , 方中鹿茸 、 红 参
补 肾精 、 益气 血 , 熟地黄 、 枸杞子 、 当归 、 J i I 芎、 元参、 麦冬养血 滋 阴, 补骨脂 、 L 【 J 药补 肾健脾 , 酸枣 仁 、 远忐 、 五 味子、 茯苓 、 朱砂 养 心安 神 , 川芎活血防滋补过腻 , 全方共奏补髓生精 、 益气 养血之 功。本文治法 乃调补结合 , 调法 是指 调肝 , 以疏肝解郁为主 ; 补 法虽名补肾 , 实乃以补肝肾精』 f I L 为主 、 气血共生 以及滋养 心神 , 可有效缓解体 力和脑 力双重疲 劳。临床上需疏肝补 肾并施 , 如
薏苡附子败酱散临床应用探析
薏苡附子败酱散临床应用探析目的:根据薏苡附子败酱散适应症及病机,从“症-证-病”的角度,探析薏苡附子败酱散的临床功用。
方法:总结历代医家对薏苡附子败酱散的并对现代医家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分析。
结果:薏苡附子败酱散的治疗涉及到肠道、皮肤、妇科、男科等疾病,以及皮肤干燥,皮肤异常角化性疾病等,疗效显著。
结论:薏苡附子败酱散可针对脾肾之阳不足,伴有湿浊血瘀之证,可治疗慢性、迁延难愈性炎症,尤其痈脓性,脓久不溃性炎症。
标签:薏苡附子败酱散;临床应用;疗效;适应证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于《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其原文:“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腹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薏苡附子败酱散为张仲景所创经方,其组成为薏苡仁、附子、败酱草。
本文将总结历代医家之言及现代临床研究,对薏苡附子败酱散进行病机解读、组方分析及其临床应用归纳。
1病机解读薏苡附子败酱散证本质为真阳不足。
《张氏医通》“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即内经肾移寒于脾。
则为痈脓是也”。
清吴谦云:“若痈成日久不潰,身皮甲错,内无积聚,腹急腹痛,身无热而脉数者,系肠内阴冷。
”真阳不足,无以鼓动邪热至肌表,因此“身无热”。
此处脉数为虚数,数而无力。
笔者认为,此脉为局部痈脓之瘀热之象,非实热之象。
本质阳气不足,邪正交争并不剧烈,故此证所发疮疡等炎症呈不剧烈性、迁延难愈性[1]。
“腹无积聚”,为腹部触诊未能触及包块。
胡希恕[1]认为腹无积聚表明患者为虚证状态,或疮疡已化脓,无成形痞块。
故“腹皮急,如肿状”,为腹部崩急之感,乃脾阳不足,功能失调,上下枢转不利,气机郁滞于腹;加之脾阳不足,水湿难化,脾虚湿蕴,湿浊弥漫成肿。
气机郁滞,故气血相凝,久而瘀热,血败肉腐发为痈脓。
故《内经》云:“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
”对于肌肤甲错症,乃气血凝结成痈,病在血分。
《医宗金鉴》:“痈生于内,则气血为痈所夺,不能外营肌肤,故枯皱如甲错也。
薏苡附子败酱散
薏苡附子败酱散本方为主治肠痈脓已成而阳气不足者的主方。
见腹皮紧张,但按之濡软不硬,发热不明显,肌肤粗糙如鳞甲,脉数无力者。
方用苡薏仁利湿排脓,败酱草解毒祛瘀,附子振奋阳气,破滞散结。
现代用以治阑尾周围脓肿或慢性化脓性阑尾炎而兼阳气不足的患者。
案1、肠痈(阑尾周围脓肿):族叔余某,男,65岁,2011年9月25日诊。
素禀体弱,半月前因感冒在本镇医院经输液治疗一周,仍感身痛乏力,右下腹疼痛,到本所就诊。
刻诊:面色青黄,身倦乏力,畏寒低热,右下腹疼,小腹胀,排便不畅,查右下腹腹肌紧张,麦氏点压痛,触及1.5*1.5cm之包块,舌质淡红,苔白腻,脉虚数。
化验:wbc16000/mm3,中性80%。
诊为急性阑尾周围脓肿。
用庆大+甲硝唑+氯霉素三联静点5天,痛虽稍缓而包块渐增大,轻压痛,余辩为气虚阳微,寒湿郁结化热,酿成痈脓,治以益气温阳,散结排脓。
用苡薏附子败酱散。
生黄芪80g,生苡米90g,附子30g,败酱草50g,甲珠6g。
水煎服。
上方用三剂后阑尾部包块消失,面转红润,食欲、精神大增,用饮食调养,愈后未发。
按:本例患者素禀体虚,中气不足,寒郁化热,酿成肠痈。
苡薏附子败酱散能振奋阳气,温阳化湿排脓,加黄芪益气托毒,穿甲珠散结排脓。
由于辩证准,用药精,故收桴鼓之效。
案2、经期延长案段某, 女, 38岁。
初诊日期: 2009年8月12日。
患者于1年前人工流产后出现月经行经时间延长,淋漓近20日, 即或月经已净, 则白带增多, 且不时夹有血丝。
1 年来逐渐出现腰痛、乏力, 腰背怕冷, 小腹隐痛; 月经周期尚准; 舌淡白、舌苔薄白有津, 脉沉缓。
中医诊断: 经期延长; 辨证: 肝肾虚寒, 寒湿淤积胞宫; 治法: 温补肝肾, 利湿调经; 方用薏苡附子败酱草散加味。
处方: 制附片(先煎40 m in) 30 g, 薏苡仁30 g, 败酱草30 g, 仙灵脾30 g, 黄芪30 g, 白芷20 g, 皂刺20 g, 炮姜30 g, 炙甘草20 g, 当归15 g, 川芎15 g, 桃仁20 g, 泽兰20 g, 红花20 g, 香附15 g, 艾叶15 g。
薏苡附子败酱散组成,功效,临床运用医案
薏苡附子败酱散组成,功效,临床运用医案【原文】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顿服小便当下。
(《金匮要略》第十八)【组成】薏苡仁10分附子2分败酱草5分。
【煎服方法】共研为末,取30克水煎10分钟,顿服。
或一分作3克计算,水浸20分钟,煎30分钟,取汁200毫升,顿服,一日二剂。
【功效主治】肠痈,脓已成,腹皮急,按之濡,身无热者。
【加减】1.夜间痛甚者,加乳香、没药。
2.有包块者,加三棱、莪术。
3.脉弱气虚者,加黄芪。
【禁忌】1. 发热者,忌之。
2.腹部硬满而痛,手不可近者,忌之。
【类方】大黄牡丹汤:同可治肠痈。
不同者,大黄牡丹汤用于属实、属热、脓未成之肠痈,症见发热,汗出,恶寒,腹痛拒按,脉象有力者。
【临床运用】1. 治肠痈,皮肉状如蛇皮,及如错,小腹坚,心腹急。
(《太平圣惠方》)2. 皮肤异常粗糙,如鱼鱗状。
(《经方发挥》)3. 手掌肿痒流黄水(鹅掌风剧证)。
(《经方传真》)4. 用于阑尾炎、局限性腹膜炎,已形成脓疡者,化脓性附件炎、痔痿等,化脓性腹股沟淋巴结炎、骨盆腹膜炎、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肺脓疡、汗泡、疣、湿疹、手掌角化症、白带、子宫内膜炎、局限性硬皮症、蛇皮症。
(《临床运用汉方处方解说》)【浅议】此肠痈之治方,以腹腔脓肿,按之濡,肌肤甲错,身无热,或畏寒肢冷为使用目标。
肠痈,今之阑尾炎也。
以发热、转移性腹痛,右少腹硬满而痛,麦氏点压痛、反跳痛阳性为诊断要点。
本方所治之肠痈,为脓已成,或形成脓肿者。
证见肠痈日久,疼痛不甚,肌肤甲错,腹皮急,包块濡软不硬,身无热,或背恶寒,倦怠神疲,四末不温,不思冷,或食冷不适,舌质淡,脉象弱等热毒瘀结加阳气不足之症者。
肌肤甲错,即皮肤粗糙、枯涩不润,甚者如鱼鱗、蛇皮是也。
《金匮要略》见甲错者有三,一为大黄蟅虫丸证,一为薏苡附子败酱散证,一为水气病篇桂枝加黄芪汤证,为瘀血、水湿内滞,皮肤失养而成。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薏苡附子败酱散方【辨证要点】肠痈腹痛,皮肤甲错,或皮肤肿痒流黄水者。
【方剂组成】薏苡仁30克,附子6克,败酱草15克。
【用法】上三味,研粗末,每用6克,水煎温服。
【方解】薏苡仁、败酱草清热、排脓、消肿,稍加附子以振郁滞之气,而利痈脓之排出,因治瘀血痈脓之变。
【原文注释】《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3条: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注解:其身甲错,指腹皮如鱼鳞。
腹皮外虽拘急,但按之则虚软无力。
腹胀满虽形似肿状,但细按其腹内并无凝结物之感。
脉数主热,今身无热,为无表热,当为里热甚明,其为肠内有痈脓无疑,宜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临床应用】常用于慢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
又由于本条其身甲错的说明,活用于皮炎、痂癞等亦验。
本方对腹内脓肿(腹膜内脓肿、腹膜后脓肿、腹腔内脏脓肿)同样具有很好的疗效。
虽然三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但大多数腹内脓肿会引起发热,脓肿附近出现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适、疼痛或局限性腹膜炎,常见厌食、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
本病病机当属热毒壅滞,阻滞营卫,热化成脓。
治以清热解毒、排脓消痈,方选薏苡附子败酱散加银花、蒲公英、枳实、厚朴、丹皮、当归、赤芍、生大黄、生甘草。
若体虚气弱者,加党参、黄芪,酌减银花、蒲公英、大黄;热甚伤阴者减生大黄,加生地、玄参、太子参、麦冬等。
《金匮要略方义》认为:薏苡下气则能排脓,附子微用,意在直走肠中屈曲之处,加以败酱之咸寒,以清积热。
服后以小便下为度者,小便者,气化也,气通则痈结可开,滞者可行,而大便必泄污秽脓血,肠痈可已矣。
《本草纲目》中亦记载:大黄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可于原方中加大黄、枳实、厚朴峻下热结,荡涤肠胃瘀热;合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丹皮、赤芍清热凉血;当归活血通络;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
经方心裁(183)薏苡附子败酱散
经方心裁(183)薏苡附子败酱散薏苡附子败酱散【原文】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组成与用法】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上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
小便当下。
【功效】温阳散结,清热消肿。
【医案】1.痛经初诊:2005年8月1日。
麻某,26岁,痛经十余年未愈,痛时下腹喜温喜按,伴腹泻,脸色苍白,冷汗出,腰酸,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中等,经色鲜红转紫暗。
平素喜冷饮,带下无殊,纳便正常,寐安。
末次月经7月16日来潮。
月经史:14岁初潮,28~30天一潮,7天净;生育史:0-0-0-0,用避孕套避孕。
舌稍红,苔薄白,脉细。
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子宫前位,偏小,质地中等,活动度可,压痛,两侧附件压痛。
西医诊断:(1)子宫偏小。
(2)慢性盆腔炎。
(3)痛经。
治法:和气血,清湿热。
方剂: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
金银花15g 防风10g 白芷10g 当归6g 陈皮10g 白芍10g 制乳香4g 制没药4g 皂角刺15g 天花粉10g 炮山甲10g 生甘草6g,7剂。
二诊:2005年8月9日。
腰痛,背痛。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温阳清湿热,和气血。
方剂:薏苡附子败酱散合当归芍药散、四逆散加味。
薏苡仁20g 淡附片6g 败酱草20g 当归9g 川芎9g 白芍12g 白术12g 茯苓10g 泽泻12g 柴胡10g 枳壳10g 蒲公英15g 红藤20g,5剂。
三诊:2005年8月16日。
末次月经8月10日来潮,无痛经。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温阳清湿热,调气通腑。
方剂:薏苡附子败酱散合大黄牡丹皮汤、四逆散加减。
薏苡仁20g 淡附片6g 败酱草20g 炙大黄10 丹皮10 桃仁10 冬瓜仁30 柴胡10g 枳壳10g 蒲公英15g 红藤20g,7剂。
薏苡附子败酱散临床应用探析
薏苡附子败酱散临床应用探析作者:刘牧秋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7年第02期【摘要】目的:根据薏苡附子败酱散适应症及病机,从“症-证-病”的角度,探析薏苡附子败酱散的临床功用。
方法:总结历代医家对薏苡附子败酱散的并对现代医家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分析。
结果:薏苡附子败酱散的治疗涉及到肠道、皮肤、妇科、男科等疾病,以及皮肤干燥,皮肤异常角化性疾病等,疗效显著。
结论:薏苡附子败酱散可针对脾肾之阳不足,伴有湿浊血瘀之证,可治疗慢性、迁延难愈性炎症,尤其痈脓性,脓久不溃性炎症。
【关键词】薏苡附子败酱散;临床应用;疗效;适应证【中图分类号】R289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4-0006-02Abstract:Keywords: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于《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其原文:“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腹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薏苡附子败酱散为张仲景所创经方,其组成为薏苡仁、附子、败酱草。
本文将总结历代医家之言及现代临床研究,对薏苡附子败酱散进行病机解读、组方分析及其临床应用归纳。
1病机解读薏苡附子败酱散证本质为真阳不足。
《张氏医通》“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即内经肾移寒于脾。
则为痈脓是也”。
清吴谦云:“若痈成日久不潰,身皮甲错,内无积聚,腹急腹痛,身无热而脉数者,系肠内阴冷。
”真阳不足,无以鼓动邪热至肌表,因此“身无热”。
此处脉数为虚数,数而无力。
笔者认为,此脉为局部痈脓之瘀热之象,非实热之象。
本质阳气不足,邪正交争并不剧烈,故此证所发疮疡等炎症呈不剧烈性、迁延难愈性[1]。
“腹无积聚”,为腹部触诊未能触及包块。
胡希恕[1]认为腹无积聚表明患者为虚证状态,或疮疡已化脓,无成形痞块。
故“腹皮急,如肿状”,为腹部崩急之感,乃脾阳不足,功能失调,上下枢转不利,气机郁滞于腹;加之脾阳不足,水湿难化,脾虚湿蕴,湿浊弥漫成肿。
方剂选萃:薏苡附子败酱散
方剂选萃:薏苡附子败酱散薏苡附子败酱散组成用法薏苡仁30~100g、附子10~15g、败酱草30~60g(鲜者连根用100g)。
水煎,分1~2次服。
方证皮肤粗糙起屑,右下腹拘急,按之虚软无力。
现代应用1.以皮肤粗糙起屑伴有干裂、瘙痒或流脓水为特征的皮肤病。
如湿疹(鹅掌风)、皮肤角化症、头癣、手足癣、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毛囊炎、传染性软疣、寻常疣、扁平疣、硬皮病、皮肤干燥症等。
2.痈、阑尾周围脓肿、局限性化脓性腹膜炎、多发性肝脓疡、卵巢囊肿、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等包块性疾病不溃不消而呈慢性化者。
3.其他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慢性阑尾炎、溃疡性结肠炎、霉菌性肠炎、糖尿病性脱疽、慢性盆腔炎、慢性宫颈炎、慢性前列腺炎、精囊炎、阴茎痰核及男性不育症等也有应用的机会。
经验参考肠痈伴有皮肤粗糙是本方的正治,如《太平圣惠方》载治肠痈皮肉状如蛇皮,及如错,小腹坚”心腹急方。
即本方,用败酱二两,附子二两,薏苡仁二两半。
右捣散,每服三钱,以水中盏,人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温服。
内痈和外部的肌肤甲错两者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可能是内有瘀血,外失濡养所致。
有时肠痈根治后还会出现肌肤甲错,如藤平健治一36岁妇女,4年前行阑尾切除手术后,手出现水疱样湿疹,自两手腕起,波及手指,湿疹尤为湿润,有者巳结痂。
珍为货币状湿疹,入院在皮肤科治疗。
头出现鳞屑,回盲部有轻度压痛,脉右浮弱,左弦细。
腹力微弱,皮肤青黑无光泽。
给予薏苡附子败酱散,病情好转,面色有泽而白(《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
其实只要存在内有瘀血的表现,即使不是肠痈而是其他的腹腔疾病伴有的肌肤甲错也可以使用本方。
如《腹证奇览》载稻叶文礼治某妇,年36岁,腹肿似胀满,其肤甲错,腹皮急,但按之则软。
腹膨满如临月,心烦不能步行,众医皆棘手不治。
先生初认为腹满乃大承气汤证,攻下已半年,竟毫无效果。
于是请教其先师鹤先生,先师曰:“此证肌肤甲错,腹皮急,按之濡,谓薏苡附子败酱散证也”。
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带下病
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带下病
刘运波;宋修芳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年(卷),期】2005(012)010
【摘要】带下病是妇科常见病,俗有“十女九带”。
带下病若经久不治,不仅影响月经和受孕,同时还影响妇女身体健康,甚至酿成重疾。
笔者通过临床实践,采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带下20例,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38-38)
【作者】刘运波;宋修芳
【作者单位】山东省文登市口腔医院,264100;山东省文登市肿瘤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1
【相关文献】
1.江一平运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验案1则 [J], 张乐乐;祝慧芳;江一平
2.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痰瘀互结型痤疮临床观察 [J], 吴敏;张虹亚;刘涛峰;孙洪波;王建锋;曹宇;何素敏;章纬;
3.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卵巢囊性肿物的疗效观察 [J], 叶淑玲
4.朱宗元教授运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带下病经验 [J], 姚颖玉;贾云波
5.欧阳晓勇教授运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聚合性痤疮临证经验 [J], 张成丹;杨瑾;欧阳晓勇;邓洋;李梦琪;黄南;车朝敏;邹纯燕;姚再业;陈昕月;郭金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朱师临证经典医案(14)
朱师临证经典医案(14)结核性腹膜炎1.不分寒热,但予利水,久治不效石××,男,45岁。
腹胀腹痛5个多月。
医诊结核性腹膜炎。
先以西药治疗3个月效果不著,后又以中药理气行水等治疗近2个月亦无明显效果。
细审其证,腹胀、腹水,全腹疼痛,大便稀溏,一日数次,按其腹壁呈揉面感,舌苔薄白,脉沉。
综合脉证,思之:腹胀腹痛昼轻夜重者寒湿也;沉脉者.病在里也,气滞血瘀也。
综而论之,乃寒湿郁滞,郁而化热也。
为拟温阳除湿,清热消胀。
处方:附子6克,生薏米60克,败酱草60克,冬瓜子60克,白芥子1克。
服药2剂,腹胀、腹痛好转,继服20剂,诸证消失,愈。
医云:薏苡附子败酱散为仲景治疗肠痈之方也,何用于结核性腹膜炎有效?答曰:薏苡附子败酱散方确系治肠痈之方,然其用于身甲错,腹皮急者则同也。
且薏米不但泄脓,亦且除湿;附子不但辛热散结,亦且振奋阳气;败酱草不但排脓,亦且能够破瘀利水解毒,今复加冬瓜子的理气除痰、白芥子辛温通阳,利气破积,故能治结核性腹膜炎。
至于为何以理气利水而不效,乃未予活血,未予通阳,未予散结耳。
2.不审寒热,但予解毒利水,其病难解李××,男,35岁。
消瘦乏力,腹痛腹胀两个多月。
医诊结核性蝮膜炎。
经用抗结核药、腹腔放液等治疗,虽然有时腹胀减轻,但一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后又配合中药解毒利水,理气活血治之,仍无明显效果。
审其消瘦乏力,腹胀腹痛,有移动性浊音.按之腹壁柔韧感,舌苔白,脉沉细弦。
再审其腹胀腹痛尤以遇冷或下午较重。
因思结核病者诸医多作阴虚考虑,骨关节结核则多作阳虚考虑,此汪虽为结核病,但无阴虚之脉细数与骨蒸盗汗,亦无明显的气虚血虚之证,因此暂不作虚证考虑,且其有明显的腹胀大而疼痛的标实证,故应先从实证以治;又腹胀腹痛尤甚于午后阴时,脾之主令时,此必兼寒湿为患,且病久人络,还当佐以活血利水。
再思薏苡附子败酱散,其虽为治疗肠痈而设。
然其既有薏米的利湿,又有附子温阳通经,败酱草的活血利水,故可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