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薏苡附子败酱散的经验

合集下载

欧阳晓勇教授运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聚合性痤疮临证经验

欧阳晓勇教授运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聚合性痤疮临证经验

欧阳晓勇教授运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聚合性痤疮临证经验作者:张成丹邓洋李梦琪黄南车朝敏邹纯燕姚再业陈昕月郭金孟杨瑾欧阳晓勇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21年第09期【摘要】笔者通过浅析欧阳晓勇教授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聚合性痤疮的临床验案,认为薏苡附子败酱散辨证关键在于阳郁痰凝夹瘀,临床疗效确切,可推广应用于临床各科。

【关键词】聚合性痤疮;阳郁痰瘀;薏苡附子败酱散【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17-0092-03聚合性痤疮是痤疮中较严重的类型,好发于青年男性,青年女性偶见,发病机制尚不明了,除寻常痤疮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相似以外,其中免疫学因素更为重要,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高度敏感是可能因素之一。

皮损主要分布于面、颈后、胸背部,亦累及肩部、上臂及臀部。

皮损呈多行性,以囊肿、结节为主要皮损,特征性皮损是头部可见囊肿,通过深在的窦道相连而形成较大的脓肿,表现为暗红色,柔软的半球状隆起性肿块,破溃后流出浓稠的脓、血或混合性分泌物,可形成瘘管,愈合后留有凹陷性瘢痕或瘢痕疙瘩,病情顽固,常持续多年,但全身症状轻微,偶见低热和关节痛[1-2]。

欧阳晓勇教授系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从事中医皮肤科临床工作30年,喜研經典,主张以经典为根,对于各种难治性皮肤病有独到见解。

从“阳郁”和“痰瘀”切入,运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聚合性痤疮是其常用思路。

现将其验案加以分析并介绍如下,以供同道指正。

1 浅析病源《内经·素问》最早对痤疮的病名、病因、病机进行阐述。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汗出见湿,乃生痤痱……汗劳当风,寒薄为渣,郁乃痤”。

古今多位医家对此条进行注解。

如王冰在《黄帝内经素问》注释中道:“时月寒凉,形劳汗发,凄风外薄,肌腠居寒,……内蕴血脓,形小而大如酸枣,或如按豆,此皆阳气内郁所为。

”不难看出,“卫阳郁”为痤疮的起始。

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慢性盆腔炎体会

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慢性盆腔炎体会

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慢性盆腔炎体会
刘芳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11(009)004
【摘要】@@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慢性炎症性病变.临床所见慢性盆腔炎患者多体质虚弱,正气亏损,临床表现为小腹冷痛或坠胀刺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减,行走或久立加重,经行量少,色黯有块,带下量多,色白或黄,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婚久不孕,舌暗红,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
【总页数】1页(P72-72)
【作者】刘芳
【作者单位】河北省博野县中医医院妇科,0713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四妙四物合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慢性盆腔炎160例 [J], 王淑云
2.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疗效观察 [J], 杨芳;王敏
3.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 [J], 秦福山;董玲
4.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52例疗效观察 [J], 张丽梅
5.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 [J], 王敏;冯兰兰;韩春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实用方剂学-----薏苡附子败酱散

实用方剂学-----薏苡附子败酱散

实用方剂学-----薏苡附子败酱散薏苡附子败酱散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右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

【主治】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

【方论选萃】明汪机:肠痈,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聚积,身无热,此久积冷所致,故《金匮》有用附子温之。

清吴谦:大小肠痈,俱由湿热气滞凝结而成。

或努力瘀血,或产后败瘀蓄积,流注于大肠、小肠之中。

若痈成日久不潰,身皮甲错,内无积聚,腹急腹痛,身无热而脉数者,系肠内阴冷,不能为脓,宜薏苡附子散主之。

薏苡附子散:附子(炮)二分败酱五分薏苡仁(炒)一钱。

清高秉钧:其因久积阴冷所成者,宜用温热之剂以温发之,《金匮》之用附子薏苡败酱散是也。

清时世瑞:时氏在《疡科捷径》一书中改名为“薏苡附子散”曰:“肠痈气急须宜服,脏腑能教邪自驱。

【近代验证】例一炊积科《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慢性阑尾炎93例》(选自《陕西中医》1990;11(8):365)笔者用薏苡仁60克、附子12克、败酱草30克,水煎服,将药渣敷右天枢穴附近。

腹痛甚加川楝、元胡、没药各10克;发热恶寒,恶心呕吐,大便秘结加半夏10克、生大黄6克、银花30克;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加红藤30克、白芍20克、甘草10克,腹胀纳呆加桃仁10克、夏枯草15克;孕妇加桑寄生、黄芩各10克、川断15克;白细胞或分类中性粒细胞增高者加蒲公英40克、连翘10克。

治疗慢性阑尾炎93例,结果痊愈78例(症状体征消失),好转11例(右下腹仍有深压痛或可触及条索状肿块),无效4例(中途改行手术者)。

例二陈涛等《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慢性盆腔炎56例》(选自《陕西中医》1993;14(12):533)薏苡仁、败酱草、益母草各30克、制香附、白芍各15克、熟附片10克、当归6克、琥珀1克吞、山甲粉1克吞,后二味经期不用,寒凝重者加乌药、肉桂、小茴香;湿热重者加蒲公英、红藤、连翘;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术;输卵管积水加泽泻、茯苓皮;腹痛甚者加玄胡索、川楝子。

【胡希恕:薏苡附子败酱散-皮肤病】

【胡希恕:薏苡附子败酱散-皮肤病】

【胡希恕:薏苡附子败酱散-皮肤病】金匮名医验案精选---薏苡附子败酱散【方药】薏苡仁十分(7.5克) 附子二分(1.5克) 败酱五分(3.75克)【用法】上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现代用法:作散剂,每服6~9克,水煎顿服。

或按原方比例作汤剂:水煎两次,温服)。

【原文】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三)【解说】本方主治慢性之肠痈。

肠痈迁延不愈,或脓成不溃,营血郁滞,形成慢性肠痈。

薏苡附子败酱散重用苡仁以利湿排脓,附子温阳散结,败酱排脓解毒。

本方现多用于慢性阑尾炎、阑尾脓肿、慢性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局限性腹膜炎等。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证薏苡附子散方证薏苡附子败酱散方证,还有薏苡附子散方证,这个也是出在《金匮要略》里头,这两个方子合在一块讲。

因为这两个方子就差一味药,“薏苡附子散”出在什么?出在“胸痹”,是治疗心痛短气的,它条文很简单,“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治疗什么呢,治疗冠心病,胸痹,中医说有湿,有寒湿,又有寒又有湿,这个是什么?是阳明太阴合病,所以治疗冠心病胸闷、短气,胸痹,缓急就是说一会急一会厉害的,属于阳明太阴合病的,用这个方子治疗,“薏苡附子散”。

“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在哪,《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第3条:“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这个方子是什么,是上热下寒,经方辨证它是什么,上热下寒属于什么?阳明太阴合病,所以这是治疗阳明太阴的,有皮肤病,有些病,湿疹、肠痈、疮疡,出现上热下寒的时候,就用薏苡附子败酱散。

疮疡多见于阳明太阴合病,并不是说单纯的阳明病,阳明病也能见,但是比较多见的,咱们上午有些同志讲的,大部分是阳明太阴合病,所以治疗肠痈也用,治疗皮肤病也用。

薏苡附子败酱散的妇科临床应用体会-论文

薏苡附子败酱散的妇科临床应用体会-论文
中 图分类 号 : R 2 8 9 . 5 3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O 1 5 ) 0 5 一 o 0 6 4 — 0 l
薏 苡 附子 败酱 散 出 自《 金 匮要 略》 , 由薏 苡仁 、 附子 及败 酱 草组 成, 具有 排脓 消肿 、 振奋 阳气 之 功效 。原方 用治 肠痈 脓成 、 体虚 邪恋 之身无热, 肌肤甲错, 腹皮急, 如肿胀 , 按之濡软脉病证。近代医家常 用本 方治疗 急慢性 阑尾炎 、 胸 腹腔各 脏器 的化脓性疾 患 、 结核性 腹膜 炎 之寒湿性 的患者 ,疗 效极 佳 。笔者 以此方 治疗 妇科 盆腔 包 块 、 盆 腔炎 、 子宫 内膜炎 等 以腹痛 主症 的疾 病 , 效 果显 著 。现举 案如 下 :
大 承气 汤 临床 治 验
戴伯 华
摘 要: 大 承 气 汤主 治伤 寒 、 温 病或 瘟 疫 阳 明腑 实证 。本 文 介 绍 了在 急 性单 纯性 肠梗 阻 、 不 完全 性 肠梗 阻 、 中风 ( 急性 脑 出血 ) 的应用 并取 得 了显 著 疗 效 的 实例 经验 。 关键词 : 大承气汤; 通腑泄浊; 治验 中 图分 类 号 : R 2 8 9 . 5 文献标 识码 : B
1 典型 案 列
案例 1 : 患者 , 徐× , 女性 , 3 0 岁, 于2 0 1 1 年5 月 9日因腹 痛 就 诊。 诉2 月前 异位 妊娠 , 经 积极 中西 医结 合治疗 后 , 症状缓 解 , 血尿 H C G均 降 至正 常 , 现 下腹 疼 痛难 忍 , 口于不 欲 饮 , 苔薄, 脉沉 弦 , 查
内蒙古 中医药
薏 苡 附子 败 酱散 的妇 科 临床 应 用体 会
张 恩 国 。 王 菊琴

金匮名医验案:薏苡附子败酱散

金匮名医验案:薏苡附子败酱散

金匮名医验案:薏苡附子败酱散薏苡附子败酱散【方药】薏苡仁十分(7.5克) 附子二分(1.5克) 败酱五分(3.75克)【用法】上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现代用法:作散剂,每服6~9克,水煎顿服。

或按原方比例作汤剂:水煎两次,温服)。

【原文】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三)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解说】本方主治慢性之肠痈。

肠痈迁延不愈,或脓成不溃,营血郁滞,形成慢性肠痈。

薏苡附子败酱散重用苡仁以利湿排脓,附子温阳散结,败酱排脓解毒。

本方现多用于慢性阑尾炎、阑尾脓肿、慢性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局限性腹膜炎等。

【运用】一、肠痈(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周连三医案:张某某,男,23岁。

腹痛一天,发热呕吐,继则腹痛转入右下腹,经西医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先后用抗菌素等药物治疗,疼痛持续不解,且发热呕吐。

患者不愿手术而求治于周师。

证见面色青黄,神色困惫,右少腹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包块如掌大,畏寒发热,剧痛时四肢冰冷,舌黄有津,脉滑数。

体温38.7 C,血中自细胞20000/立方毫米。

此属寒湿邪结化热,治宜温阳祛湿清热。

方用薏米90克,炮附子30克(先煎),败酱草30克。

嘱其浓煎顿服。

4剂后疼痛大减,呕吐止,体温正常,白细胞下降为13000/立方毫米。

续服上方6剂,白细胞总数10000/立方毫米,仅在右小腹下包块不消。

再服上方20余剂,包块消失而愈。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5>:5)按语:寒湿郁结化热,热象不甚,否则不宜使用本方。

本案药量为大,附子宜先煎半小时,以减缓毒性。

二、肝痈(肝脓疡)赵士魁医案:揣某某,女,15岁,学生。

患者于两月前因胆道蛔虫被摘除胆囊,术后一周肝区疼痛不休,引流口淌脓,屡用青链霉素、龙胆泻肝、柴胡清肝等,疗效不佳。

薏苡附子败酱散临证思考

薏苡附子败酱散临证思考
可能是 前 方淡渗利 湿损伤 了阳气。故 此次 笔者在前 方 的基础 上加 上 了 附子 5 g , 以温散 寒 邪 兼通 三 焦 阳 气 , 效 果 的 确 比前 方好 , 可略 见 薏 苡 附子 败 酱 散 的 临 床
疗效 。
阳虚寒 湿 的患者 较多 , 笔 者 于 临床 中体 会 到此 种 病证 用薏 苡 附 子 败 酱 散 有 较 好 的疗 效 , 现 试 举 2例 以 示
脉数 , 察 前证 之腹皮 急 , 按 之濡 和后方 中用 附子振奋 阳 气, 可知 此证兼 有 阳气不 足 , 故 脉应数 而无力 。此 时肠
止痛 , 合 方 中之 炙甘 草 , 取 芍 药甘 草 汤之 意 ; 云 茯 苓健 脾 利湿 , 作 用 于下 焦 , 使 湿邪从 下 焦而去 ; 艾 叶性 温 热 , 可暖 中焦 ; 加 薏苡仁 、 败 酱 草取 薏 苡 附子败 酱散 之 意 ,
左关脉略 滑 , 左尺 脉 来 , 右脉 沉 缓 , 右 关略 宽。辨 证 为 阳虚 寒 湿 。 处 方 : 制 附片 1 0 g , 云茯苓 1 5 g , 白术 2 0 g , 白
舌体胖 大 , 苔 白腻 , 左脉 沉 而边界 不清 , 右 关尺脉 大 , 但
下部 无力 , 尺脉微 来。辨 证 为 中阳不 足 兼 湿 滞 , 处方:
此 处不 用 附子 , 旨在 以祛 湿 为要 务 。二诊 时疼 痛 时 间 缩短 , 舌 苔较前 薄是 湿邪 已有部 分祛 除的表现 , 从脉 象
上看 , 右脉较前 有 力 , 左脉 不如 前 沉 , 体 现 了正 气稍 有
恢复 , 但 是左 尺脉稍 无 力 , 尺 脉候 下焦 , 可 能是 下焦 阳
痈 已化 脓 , 故 全身 不 发 热 。故此 方 证 的 主要 病 机 就是

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异病同治验案3则

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异病同治验案3则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云:“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原方主要用于治疗痈脓已成而尚未破溃之肠痈,即现代医学所说的阑尾炎早中期阶段。

浙江省名中医王邦才教授临证近四十载,认为该方温里药与清热药配伍,寒热并用、虚实同调,临证运用时把握阳虚寒湿兼有瘀热病机。

据“异病同治”的原则灵活运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兹择其运用薏苡附子败酱散验案3则如下。

1 泄泻俞某,男,60岁。

2015年6月3日初诊。

主诉:反复腹泻夹黏冻样物10余年。

患者近10年来每日解黄色稀便4~5次,夹有少量白色黏液,曾在多家医院治疗,肠镜示:结肠炎症、结肠多发息肉。

予止泻、调整肠道菌群等药物后缓解,但仍反复不愈,遇冷或饮食不慎后易作。

有长期饮酒史,否认吸烟史。

刻下:面色少华,形体偏瘦,肠鸣时作,大便溏薄,3~4次/d,无明显腹胀腹痛,纳谷欠馨,夜寐欠安。

舌红苔白稍腻,脉弦滑。

实验室检查:大便稀,见黏冻,白细胞(1~3/Hp),潜血(-)。

西医诊断:结肠炎,结肠多发息肉。

中医诊断:泄泻;辨证:脾肾亏虚,湿热内蕴,肠络失和。

治法:补益脾肾,清热利湿,和营止泻。

处方:薏苡仁30 g,制附片10 g(先煎),败酱草20 g,秦皮20 g,地锦草30 g,丹参15 g,木香10 g,炒扁豆20 g,炒白术15 g,莪术15 g,生甘草3 g。

7剂,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6月10日):药后大便次数减少,日行1~2次,稍成形,无黏冻,纳谷渐增,舌红苔白,脉细数。

原方加葛根20 g,7剂。

三诊(6月17日):大便正常,每日1行,纳谷尚可,舌淡红苔薄,脉细。

二诊方加生黄芪20 g,7剂。

如法调理2个月后诸症消失。

按:本案患者年及甲子,形体消瘦,先天禀赋不足,又因平素嗜食醇酒厚味,以致湿热内生,脾胃功能受损,运化失司而致泄泻。

薏苡附子败酱散临床应用探析

薏苡附子败酱散临床应用探析

薏苡附子败酱散临床应用探析作者:刘牧秋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7年第02期【摘要】目的:根据薏苡附子败酱散适应症及病机,从“症-证-病”的角度,探析薏苡附子败酱散的临床功用。

方法:总结历代医家对薏苡附子败酱散的并对现代医家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分析。

结果:薏苡附子败酱散的治疗涉及到肠道、皮肤、妇科、男科等疾病,以及皮肤干燥,皮肤异常角化性疾病等,疗效显著。

结论:薏苡附子败酱散可针对脾肾之阳不足,伴有湿浊血瘀之证,可治疗慢性、迁延难愈性炎症,尤其痈脓性,脓久不溃性炎症。

【关键词】薏苡附子败酱散;临床应用;疗效;适应证【中图分类号】R289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4-0006-02Abstract:Keywords: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于《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其原文:“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腹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薏苡附子败酱散为张仲景所创经方,其组成为薏苡仁、附子、败酱草。

本文将总结历代医家之言及现代临床研究,对薏苡附子败酱散进行病机解读、组方分析及其临床应用归纳。

1病机解读薏苡附子败酱散证本质为真阳不足。

《张氏医通》“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即内经肾移寒于脾。

则为痈脓是也”。

清吴谦云:“若痈成日久不潰,身皮甲错,内无积聚,腹急腹痛,身无热而脉数者,系肠内阴冷。

”真阳不足,无以鼓动邪热至肌表,因此“身无热”。

此处脉数为虚数,数而无力。

笔者认为,此脉为局部痈脓之瘀热之象,非实热之象。

本质阳气不足,邪正交争并不剧烈,故此证所发疮疡等炎症呈不剧烈性、迁延难愈性[1]。

“腹无积聚”,为腹部触诊未能触及包块。

胡希恕[1]认为腹无积聚表明患者为虚证状态,或疮疡已化脓,无成形痞块。

故“腹皮急,如肿状”,为腹部崩急之感,乃脾阳不足,功能失调,上下枢转不利,气机郁滞于腹;加之脾阳不足,水湿难化,脾虚湿蕴,湿浊弥漫成肿。

朱宗元教授运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带下病经验

朱宗元教授运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带下病经验

朱宗元教授运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带下病经验朱宗元教授运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带下病经验【关键词】带下病;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经验朱宗元教授从事中医教学、医疗、科研工作4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学术理论精湛。

临证认真,辨证精微。

在诊疗过程中,注重病因、对症治疗,更好服务于广大患者。

笔者有幸侍诊于朱师,受益匪浅。

带下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俗有“十女九带”之说。

带下之名首见于《内经》,如《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说:“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 。

带下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带下泛指妇科疾病而言,这些疾病都发生在带脉之下,故称为“带下”。

如《金贵要略心典》说:“带下者,带脉之下,古人列经脉为病,凡三十六种皆为之带下病,非今人所调赤白带下也。

狭义带下是专指妇女阴中流出的一种粘腻液体而言,其中又有生理、病理的不同。

正常女子青春期开始,肾气充盛,脾气健运,任脉通调,带脉健固。

阴道内即有少量白色透明无臭的粘性液体,特别是在经期前后,月经中期及妊娠期量增多,以润泽阴户,防御外邪,此为生理带下。

如《沈氏女科辑要》引王孟英说:“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

”若带下量明显增多或色、质、气味异常,即为带下病。

如《女科政治约旨》说:“若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酝酿成病,致带脉纵驰,不能约束诸经脉,于是阴中有物,淋漓下降,绵绵不断,即所谓带下也。

”在《诸病源侯论》中还有五色带下的记载。

朱师认为此病主要是由肝、脾、肾功能失调而影响任脉和带脉而致,脾肾阳虚及湿热下注是其根本,遂以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治疗。

薏苡附子败酱散首见于《金贵要略·疮痈肠痈侵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篇》中,一为肠痈而立;二为治妇人妊娠腹中疼痛而设。

1、脾肾阳虚型此病的病因病机为:平素肾气不足;房事不节;多产乳众;肾气亏损,致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肾中精液滑脱而下。

其临床表现为:带下量多,色白清冷,有腥气,腰痛,性欲低下,舌质淡,苔薄白而润,脉沉迟而弱。

薏苡附子败酱散

薏苡附子败酱散

薏苡附子败酱散本方为主治肠痈脓已成而阳气不足者的主方。

见腹皮紧张,但按之濡软不硬,发热不明显,肌肤粗糙如鳞甲,脉数无力者。

方用苡薏仁利湿排脓,败酱草解毒祛瘀,附子振奋阳气,破滞散结。

现代用以治阑尾周围脓肿或慢性化脓性阑尾炎而兼阳气不足的患者。

案1、肠痈(阑尾周围脓肿):族叔余某,男,65岁,2011年9月25日诊。

素禀体弱,半月前因感冒在本镇医院经输液治疗一周,仍感身痛乏力,右下腹疼痛,到本所就诊。

刻诊:面色青黄,身倦乏力,畏寒低热,右下腹疼,小腹胀,排便不畅,查右下腹腹肌紧张,麦氏点压痛,触及1.5*1.5cm之包块,舌质淡红,苔白腻,脉虚数。

化验:wbc16000/mm3,中性80%。

诊为急性阑尾周围脓肿。

用庆大+甲硝唑+氯霉素三联静点5天,痛虽稍缓而包块渐增大,轻压痛,余辩为气虚阳微,寒湿郁结化热,酿成痈脓,治以益气温阳,散结排脓。

用苡薏附子败酱散。

生黄芪80g,生苡米90g,附子30g,败酱草50g,甲珠6g。

水煎服。

上方用三剂后阑尾部包块消失,面转红润,食欲、精神大增,用饮食调养,愈后未发。

按:本例患者素禀体虚,中气不足,寒郁化热,酿成肠痈。

苡薏附子败酱散能振奋阳气,温阳化湿排脓,加黄芪益气托毒,穿甲珠散结排脓。

由于辩证准,用药精,故收桴鼓之效。

案2、经期延长案段某, 女, 38岁。

初诊日期: 2009年8月12日。

患者于1年前人工流产后出现月经行经时间延长,淋漓近20日, 即或月经已净, 则白带增多, 且不时夹有血丝。

1 年来逐渐出现腰痛、乏力, 腰背怕冷, 小腹隐痛; 月经周期尚准; 舌淡白、舌苔薄白有津, 脉沉缓。

中医诊断: 经期延长; 辨证: 肝肾虚寒, 寒湿淤积胞宫; 治法: 温补肝肾, 利湿调经; 方用薏苡附子败酱草散加味。

处方: 制附片(先煎40 m in) 30 g, 薏苡仁30 g, 败酱草30 g, 仙灵脾30 g, 黄芪30 g, 白芷20 g, 皂刺20 g, 炮姜30 g, 炙甘草20 g, 当归15 g, 川芎15 g, 桃仁20 g, 泽兰20 g, 红花20 g, 香附15 g, 艾叶15 g。

袁红霞应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验举隅

袁红霞应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验举隅

袁红霞应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验举隅宋宁;仇涓蓉;袁红霞【摘要】@@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原文为:"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具有排脓消肿、振奋阳气之功.袁红霞教授善用仲景经方,临证常应用本方化裁,获效颇多.现举其验案3则如下.【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年(卷),期】2011(042)006【总页数】2页(P21-22)【关键词】薏苡附子败酱散;慢性阑尾炎;腹泻;湿疹;袁红霞【作者】宋宁;仇涓蓉;袁红霞【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22.16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原文为:“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具有排脓消肿、振奋阳气之功。

袁红霞教授善用仲景经方,临证常应用本方化裁,获效颇多。

现举其验案3则如下。

1 慢性阑尾炎高某某,女,40岁。

2010年3月以“下腹痛1年”为主诉就诊于袁教授门诊。

自述感受寒邪后出现右下腹及脐下腹痛,喜按,遇冷加重。

查体腹软,右下腹部可触及一条形包块,按之轻度压痛,外院腹部超声示:慢性阑尾炎。

患者平素大便1次/日,质稀,纳可,寐差多梦,胆小易惊,体力差,小便调。

舌质红、苔薄黄,脉沉滑。

袁教授认为此属肠痈日久,中阳不足,气血郁滞于内,以薏苡附子败酱散为主方,药用生薏米30 g、制附子10 g(先煎)、败酱草20 g、柴胡 10 g、黄芩10 g、半夏 10 g、茯苓 10 g、桂枝 6 g、熟大黄3 g、党参10 g、煅龙牡各30g(先煎)、生姜3片、大枣5枚(自备),水煎服,日1剂,共7剂。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薏苡附子败酱散方【辨证要点】肠痈腹痛,皮肤甲错,或皮肤肿痒流黄水者。

【方剂组成】薏苡仁30克,附子6克,败酱草15克。

【用法】上三味,研粗末,每用6克,水煎温服。

【方解】薏苡仁、败酱草清热、排脓、消肿,稍加附子以振郁滞之气,而利痈脓之排出,因治瘀血痈脓之变。

【原文注释】《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3条: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注解:其身甲错,指腹皮如鱼鳞。

腹皮外虽拘急,但按之则虚软无力。

腹胀满虽形似肿状,但细按其腹内并无凝结物之感。

脉数主热,今身无热,为无表热,当为里热甚明,其为肠内有痈脓无疑,宜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临床应用】常用于慢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

又由于本条其身甲错的说明,活用于皮炎、痂癞等亦验。

本方对腹内脓肿(腹膜内脓肿、腹膜后脓肿、腹腔内脏脓肿)同样具有很好的疗效。

虽然三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但大多数腹内脓肿会引起发热,脓肿附近出现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适、疼痛或局限性腹膜炎,常见厌食、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

本病病机当属热毒壅滞,阻滞营卫,热化成脓。

治以清热解毒、排脓消痈,方选薏苡附子败酱散加银花、蒲公英、枳实、厚朴、丹皮、当归、赤芍、生大黄、生甘草。

若体虚气弱者,加党参、黄芪,酌减银花、蒲公英、大黄;热甚伤阴者减生大黄,加生地、玄参、太子参、麦冬等。

《金匮要略方义》认为:薏苡下气则能排脓,附子微用,意在直走肠中屈曲之处,加以败酱之咸寒,以清积热。

服后以小便下为度者,小便者,气化也,气通则痈结可开,滞者可行,而大便必泄污秽脓血,肠痈可已矣。

《本草纲目》中亦记载:大黄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可于原方中加大黄、枳实、厚朴峻下热结,荡涤肠胃瘀热;合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丹皮、赤芍清热凉血;当归活血通络;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

临证经验:薏苡附子败酱散。

临证经验:薏苡附子败酱散。

临证经验:薏苡附子败酱散。

《伤寒杂病论》: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腹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按之濡,一按,软软的,没有什么结实。

按之柔软这是和结胸证相鉴别的一个很关键的证候,这是和结胸证,水热互结的热实证相比较、相鉴别的。

大结胸证,心下痛,按之石硬;而按之濡证是热邪没有和有形的病理产物相结。

“ 肌肤甲错”:营血郁滞于里,使皮肤缺乏血液的滋养而形成的证候。

组方:薏苡仁常用30-80克,附子根据病情常用6-60克败酱草30-60克,病机:湿滞瘀阻。

方中薏苡仁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利肠胜湿,又补益脾胃;败酱草辛苦微寒,具清热解毒化湿,清热除脓、祛瘀止痛、辛散苦降,擅治肠炎,虽重用而无寒凝之弊;如在有条件的季节和地区用鲜败酱草效果更好,汤剂每剂用量约20株,根茎最好保持完整。

附子为辛热之品,少佐一可温振脾阳,借其温行通达之力,以敞肠间蕴结之湿热,具有排脓消肿、振奋阳气之功。

二可利用走而不守之性,促进气血流通;临床运用:1、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主要表现:腹痛、黏液样便或脓血样便、里急后重,便秘与腹泻交替发作,病情呈慢性反复发生;中药内服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散:制附子3~6 g,薏苡仁15~30 g,败酱草15~30 g,炙乳香、没药各4~8 g,白芷9~12 g,白芍10~20 g,生甘草9 g。

水煎服,十来天康复,有效率100%。

2、慢性阑尾炎本病是由于暴食暴饮、寒暑不节、饱食后负重疾走等原因,致湿热瘀血壅滞于肠间而成痈肿。

证见右少腹疼痛、压痛、或按之肿硬、恶心呕吐、发热寒战等。

本方适用于肠痈脓已成以及病久阳虚正不胜邪者。

拟方如下:生苡仁90克,制附片30克(先煎30分钟),败酱草30克,桂枝10克、赤白芍各15克,炙甘草6克,三剂后疼痛缓解。

配苍术、白术燥湿,以增健脾之功;再配木香、炒枳壳、槟榔、延胡索共增行气宽肠、活血止痛之效。

3、急性盆腔炎急性盆腔炎多因分娩、流产、宫腔内手术操作时消毒不严,或因经期不卫生,病原体侵入所致,多属湿热壅盛、瘀毒内结之证。

胡希恕经方理论证治经验【第二十五章〈薏苡附子散类方〉】

胡希恕经方理论证治经验【第二十五章〈薏苡附子散类方〉】

胡希恕经方理论证治经验【第二十五章〈薏苡附子散类方〉】1、薏苡附子散方:(方剂组成)薏苡仁,炮附子各等分(用法)杵为散,每服3-6 克,日三服。

(方解)薏苡仁味甘微寒,有利尿排脓、消炎、止痛、解□、解痉等作用,今与附子为伍,以治胸痹痛。

《胸痹心痛短气病》第 7 条: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注解:胸痹缓急者,谓胸痹痛时缓时急,而久不愈也,薏苡附子散主之。

(辨证要点)寒湿痹痛,胸痹疼痛,时缓时急者。

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2、薏苡附子败酱散方:(方剂组成)薏苡仁30 克,附子6 克,败酱15 克。

(用法)杵为散,取6 克,以水二杯,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

用上药量作煎剂亦可。

(方解)此于薏苡附子散增大薏苡仁的用量,更加有祛瘀排脓作用的败酱,因治瘀血痈脓之变。

《疮痈肠痈浸*病》第3 条: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注解:其身甲错,指腹皮如鱼鳞。

腹皮外虽拘急,但按之则虚软无力。

腹胀满虽形似肿状,但细按其腹内并无凝结物之感。

脉数主热,今身无热,其为肠内有痈脓无疑,宜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按:附子的配剂,其腹证,按之虚软无力,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即本方的腹证。

又由于本条其身甲错的说明,活用于皮炎,痂癞等亦验,72 年于河南曾治一女孩,手掌肿痒流黄水,即所谓鹅掌风的剧证,久治不愈,思与本方,因当时无败酱,即以生苡仁 30 克,附子 6 克,为方与之,一剂知,连服六剂即复常,为效之速实出意料。

(辨证要点)肠痈腹痛,皮肤甲错,或肿痒流黄水者。

(验案)董某,男性,10 岁。

头面及四肢发黄水疮,疹痒而流黄水,此起彼伏,已两月不愈,曾用西药青霉素等消炎治疗无效。

饮食如常而大便干燥,苔白厚,脉细数。

此属内有瘀热,郁久成痈毒而发于外,为薏苡附子败酱散的适应证,与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生薏苡仁 30 克,制附片 3 克,败酱草 30克,山栀 10 克,连翘18 克,银花 18 克,甘草 6 克。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解及化裁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解及化裁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解及化裁薏苡附子败酱散:薏苡仁30~100g、附子10~15g、败酱草30~60g(鲜者连根用100g)。

水煎,分1~2次服。

主要用于皮肤粗糙起屑、右下腹拘急、按之虚软无力。

现代应用:1.以皮肤粗糙起屑伴有干裂、瘙痒或流脓水为特征的皮肤病。

如湿疹(鹅掌风)、皮肤角化症、头癣、手足癣、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毛囊炎、传染性软疣、寻常疣、扁平疣、硬皮病、皮肤干燥症等。

2.痈、阑尾周围脓肿、局限性化脓性腹膜炎、多发性肝脓疡、卵巢囊肿、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等包块性疾病不溃不消而呈慢性化者。

3.其他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慢性阑尾炎、溃疡性结肠炎、霉菌性肠炎、糖尿病性脱疽、慢性盆腔炎、慢性宫颈炎、慢性前列腺炎、精囊炎、阴茎痰核及男性不育症等也有应用的机会。

[经验参考]肠痈伴有皮肤粗糙是本方的正治,如《太平圣惠方》载治肠痈皮肉状如蛇皮,及如错,小腹坚”心腹急方。

即本方,用败酱二两,附子二两,薏苡仁二两半。

右捣散,每服三钱,以水中盏,人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温服。

内痈和外部的肌肤甲错两者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可能是内有瘀血,外失濡养所致。

有时肠痈根治后还会出现肌肤甲错,如藤平健治一36岁妇女,4年前行阑尾切除手术后,手出现水疱样湿疹,自两手腕起,波及手指,湿疹尤为湿润,有者巳结痂。

珍为货币状湿疹,入院在皮肤科治疗。

头出现鳞屑,回盲部有轻度压痛,脉右浮弱,左弦细。

腹力微弱,皮肤青黑无光泽。

给予薏苡附子败酱散,病情好转,面色有泽而白(《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

其实只要存在内有瘀血的表现,即使不是肠痈而是其他的腹腔疾病伴有的肌肤甲错也可以使用本方。

如《腹证奇览》载稻叶文礼治某妇,年36岁,腹肿似胀满,其肤甲错,腹皮急,但按之则软。

腹膨满如临月,心烦不能步行,众医皆棘手不治。

先生初认为腹满乃大承气汤证,攻下已半年,竟毫无效果。

于是请教其先师鹤先生,先师曰:“此证肌肤甲错,腹皮急,按之濡,谓薏苡附子败酱散证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