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鸳鸯蝴蝶派
诗歌风格流派介绍——鸳鸯蝴蝶派
诗歌风格流派介绍——鸳鸯蝴蝶派发端于20世纪初叶的上海“十里洋场”的一个文学流派。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炮火轰开清朝闭关自守的大门,接踵而至的是租界的霸占,洋场的开辟,半封建半殖民地大都市的畸形生活,以乌烟瘴气,光怪陆离的容貌呈现于人们眼前,于是反映这种都市的作品也应运而生。
鲁迅说:“有了上海的租界,──那时叫作‘洋场’,……有些才子们便跑到上海来。
”他们最初热衷的题材是言情小说,写才子和佳人“相悦相恋,分拆不开,柳荫花下,象一对蝴蝶,一双鸳鸯”,并因此得名而成为鸳鸯蝴蝶派。
这一派的早期代表作为徐枕亚的《玉梨魂》,是用四六骈俪加上香艳诗词而成的哀情小说。
鸳鸯蝴蝶派是以“游戏笔墨,备人消闲”为其主要宗旨。
它们的期刊、小报曾标榜“本杂志不谈政治,不涉毁誉”,“有口不谈国家……寄情只在风花”。
它们的作品也大都以“消闲”、“遣愁”、“排闷”、“除烦”为目的。
在20年代初,《文学研究会宣言》中曾严正批驳“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工具,就是针对鸳鸯蝴蝶派而言的。
茅盾在1922年对这一流派的实质下过中肯的评断:他们的“思想上的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游戏的消遣的金钱主义的文学观念”。
鸳鸯蝴蝶派是一种以迎合有闲阶级和小市民的庸俗口味为目的的都市文学。
他们视作品为商品,为了竭力倾销这些“商品”,自然就不能不随波逐流,以适应洋场的“五方杂处,三教九流”的需求。
作品的内容也不得不随着他们特有的读者层的趣味为转换:有时是言情小说,有时是“黑幕小说”,有时又转换成以“侦探”、“武侠”最为热门。
因此,这一流派的作品内容极为驳杂,举其要者大致可分为言情、哀情、社会、黑幕、娼门、家庭、武侠、神怪、军事、侦探、滑稽、历史、宫闱、民间、公案等等类别。
早期鸳鸯蝴蝶派仅仅以言情小说为主,后来要将如此庞杂的内容塞进狭义的鸳鸯蝴蝶派的框子中,似乎不大贴切。
于是有人以他们早期的最有影响的《礼拜六》杂志名之,统称之为“礼拜六派”鸳鸯蝴蝶派的全盛时代是在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之间,特别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前后。
鸳鸯蝴蝶派概述
鸳鸯蝴蝶派概述在五四新文学的诞生过程中,文学的发展一直处于一种“雅俗互动”的态势。
由文学革命的倡导者发动和领导的新文学,始终保持着“先锋文学”的性质和“纯文学”的特征,代表着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
以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旧派通俗文学,虽然始终被排斥在文学主流之外,但仍然拥有大量的市民读者,并随着新文学读者群的不断扩大,而不断地在改变着自己的面貌。
所谓“鸳鸯蝴蝶派”,简称“鸳蝴派”,原指清末民初以消遣和娱乐为主旨,以才子佳人为题材,以言情为主要特征的文学流派。
因其作品中常有“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对蝴蝶可怜虫”的词语而得名。
其先导可追溯到1903年孙玉声的《海上繁华梦》,1908年吴研人的《恨海》常常被看作是这派小说开始流行的滥觞,而1912年出版的徐枕亚的《玉梨魂》,曾风靡一时,是鸳鸯蝴蝶派最为畅销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他们先在《小说时报》(1909)和《小说月报》(1910)上发表作品,1914年《礼拜六》创刊后,成为鸳鸯蝴蝶派最具代表的刊物,故又称“礼拜六派”或“鸳鸯蝴蝶-礼拜六派”。
又由于其文学生命与“民国历史”相始终,故又有“民国旧派文学”的称谓。
鸳鸯蝴蝶派文学从一开始就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
一方面,它本身是中国传统通俗文学发展的结果,直接继承了明清以来笔记小说和才子佳人小说的传统衣钵,同时又遵循着“门当户对”、“发乎情,止乎礼”的封建道德。
另一方面,它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产物,得益于科举制度的废除、稿费制度的建立、现代传媒的发达、商业都市的出现、市民读者群的形成,以及西方文化的引进,并表现出倾向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如主张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等。
因此,在1917年新文学出现之前,鸳鸯蝴蝶派一技独秀,是传统旧文学最大的克星。
新文学崛起后,鸳鸯蝴蝶派失去了大量青年学生读者,但仍然在市民读者中占有绝对市场。
1921年,新文学的第一个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成立,特别是该会对《小说月报》的改革,对鸳鸯蝴蝶派来说,不仅是一个刊物的丢失,更是对整个通俗文学作家士气的打击。
论1910至1930年代“鸳鸯蝴蝶派”与“新感觉派”文人的电影批评
论1910至1930年代“鸳鸯蝴蝶派”与“新感觉派”文人的电影批评导言:1910至1930年代,被誉为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是中国现代电影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一时期,中国电影受到了许多文人的关注和影响。
其中,“鸳鸯蝴蝶派”与“新感觉派”文人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通过影评和电影评论对当时的电影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与评价。
本文将分别对这两个派别的电影批评进行探讨,并剖析其对中国电影发展的贡献。
一、“鸳鸯蝴蝶派”文人的电影批评“鸳鸯蝴蝶派”文人是1910至1930年代初期的一批文人,他们善于批评影片中所透露出的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他们以郁达夫、丁玲、沈从文等知名作家为代表,对电影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批评。
“鸳鸯蝴蝶派”文人的批评主要关注电影的艺术性,他们认为电影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性和独特表达方式。
他们强调电影应追求真实和生活感,通过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现实的反映,使观众得到启示和思考。
丁玲是“鸳鸯蝴蝶派”文人中的代表人物。
他在批评中强调电影的真实性,主张电影应真实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物性格。
他指出电影应具备“拍手的艺术”,即能够捕捉到观众内心的共鸣。
他认为,电影表达的不仅是纯粹的视觉享受,更是观众与电影之间的情感互动。
丁玲的影评强调了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对推动了中国电影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新感觉派”文人的电影批评与“鸳鸯蝴蝶派”文人相对应的是“新感觉派”文人,他们更关注电影的形式和技巧,强调电影的抒情性和审美性。
他们倡导用独特的审美视角去观察和解读电影作品,并在批评中提出一系列新的观点和方法。
郭沫若和周作人是“新感觉派”文人的代表,他们在电影批评中注重对影片拍摄技巧和影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解析。
他们认为电影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应该以一种新感觉去创造和表达,而不仅仅是记录现实。
他们对于电影的审美要求相对较高,主张电影应该在技术和表现手法上创新,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结语:无论是“鸳鸯蝴蝶派”还是“新感觉派”,他们在1910至1930年代的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重要的痕迹。
鸳鸯蝴蝶派的兴起及意义探析
106《名家名作》·探析民国初期,新的文学体系正在建设,各个文学社团涌现,它们依靠杂志、报纸针砭时弊,争取文学的话语权和政治的发言权。
鸳鸯蝴蝶派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以一种娱乐化的心态进行小说创作,收获了一大批读者。
它的小说审美倾向符合市民阶级审美趣味的通俗性。
它的流行不仅来源于市民阶层的娱乐需求,还离不开《礼拜六》《小说月报》等报刊媒介的推动。
在救亡图存的时代,鸳鸯蝴蝶派呈现了文学的娱乐性和商业化。
《礼拜六》《小说月报》等报刊和鸳鸯蝴蝶派建立了一种牢固的商业模式,文学的性质由政治性转变为娱乐性和商业化。
一、鸳鸯蝴蝶派的成因鸳鸯蝴蝶派是清末民初通俗文学的代表,它的小说类型有言情、武侠、黑幕等。
鸳鸯蝴蝶派主张用闲适和娱乐的观点对待文学,努力增强小说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以迎合大众的审美,使文学变得商业化。
其擅长运用缠绵悱恻的细腻情感、一波三折的情节和紧张激烈的打斗场面吸引读者。
对于市民阶层来说,选择阅读书目的关键在于易读,他们追求的是文本带来的娱乐化和轻松化。
鸳鸯蝴蝶派捕捉到这一特征,认为小说的要旨在于有趣。
周瘦鹃在给《快活林》的题词中写道:“现在的世界,不快活极了,上天下地充满着不快活的空气,简直没有一个快活的人。
……我们就得感谢《快活》的主人,作出一本《快活》杂志,给大家快活快活,忘却那许多不快活的事。
”[1]它以一种标新立异的复古姿态,延续晚清言情小说的叙述模式,运用章回体的方式进行写作,创作游戏的文字,带给民众强烈的娱乐感受。
鸳鸯蝴蝶派的娱乐态度来源于近代社会动荡的生活体验。
鸳鸯蝴蝶派文人处于一个新旧文化更迭的时代。
新旧交替的时代带给他们怎样的历史机遇?他们为何树立文字的游戏观、消遣观?1905年,科举考试被废除,这一政策在当时阻断了知识分子的仕途。
郝庆军概括当时知识分子的走向有三类:当兵、留学、进入沿海城市谋生[2]。
这批从内陆流入沿海的晚清知识分子中便有鸳鸯蝴蝶派的主要成员。
他们是科举考试废除之后的受害者,也是殖民地沿海经济发展的受益者。
对鸳鸯蝴蝶派的评价
对鸳鸯蝴蝶派的评价鸳鸯蝴蝶派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股重要流派,它形成于明代中期,以杨慎、冯梦龙等人为代表。
鸳鸯蝴蝶派作品以描写妇女命运为主题,以细腻而真实的笔触,深情而动人的情感,展现了妇女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与悲剧。
鸳鸯蝴蝶派作品的评价有好有坏,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鸳鸯蝴蝶派作品的价值在于其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这些作品通过对妇女命运的真实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妇女地位的低下和受压迫的境遇。
例如,《鸳鸯蝴蝶梦》中的林黛玉、贾元春等人物,展现了妇女在家族和社会中的无奈与无力,引起了读者对封建礼教的反思。
因此,鸳鸯蝴蝶派作品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鸳鸯蝴蝶派作品的艺术价值也不容忽视。
这些作品以细腻入微的描写和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塑造了一批鲜活的人物形象,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地体验到他们的喜怒哀乐。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艺术张力。
例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令人难以忘怀。
这种艺术魅力使得鸳鸯蝴蝶派作品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然而,鸳鸯蝴蝶派作品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作品的情节较为复杂,人物众多,读者在阅读时容易感到疲惫和困惑。
其次,一些作品中对妇女的描写过于悲观和消极,缺乏对妇女力量和智慧的正面呈现,这种片面的描写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和偏见。
总的来说,鸳鸯蝴蝶派作品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情的情感,对封建社会中妇女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批判,具有重要的社会和艺术价值。
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这并不能否定它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鸳鸯蝴蝶派作品以其对人性的思考和情感的表达,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和共情,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艺术概论:鸳鸯蝴蝶派..
相见欢 李煜 林花见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 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 长恨水长东。
张恨水 (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 ,原名心远,恨 水是笔名,在一次讲演会上,有人向张恨水发问:张先生, 贾宝玉认为“女子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年轻 时你是否与哪位小姐恋爱,不幸情场失意,心里耿耿于怀, 才取名“恨水”的呀?张恨水答道:“不是的,不是什么‘情场失 意’。我取名“恨水”,是因为我喜欢南唐后主李煜的一首词— —《乌夜啼》。他是由深受鸳鸯蝴蝶派影响的旧派小说向现 代小说过渡的代表性作家。
探、滑稽、历史、宫闱、民间、公案等各种类型。
民国时期各大才子佳人
一、对个性解放的强烈追求 在当时,即20世纪20年代初以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妇女解放 为关注热点的时代背景和新旧思想渗杂的文化语境中,鸳蝴派小说 一致认为爱情是独立至高的人生目标。恰恰在鸳蝴派的作品中,爱 情是可以为之生、可以为之死的崇高而独立、人生而有之的光明正 大的权力,真挚的“爱情”与“爱国”有着同等崇高的价值。鸳蝴 派作家的爱情宣言,实质上就是对人的权力的一种肯定。
· · · · · ·
埋回丢承追邂 葬忆失诺逐逅
是 字 画 鲜 花 还 是 绫 罗 绸 缎 ?
邂逅到追逐——钱与心的交换
在当时受五四影响已经有相当一大批青年人追求自由恋爱,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了爱情毅然决 然地抛下门当户对的配对条件。在我看来金燕西和冷清秋的爱情与婚姻可以算是封建大背景与西方自由思 潮的妥协,甚至说是畸形产物。 但是,值得各位男生借鉴的是,燕西追求清秋的方法到现在仍然不落俗套,其过程更是耐人寻味。安 排下人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乱窜,终于得到线索,之后再亲自出马。借着起诗社的名义,租赁了隔壁的 屋子,在内墙开了洞修了门,倒也不用“逾墙而搂处子”了。 具体到追女孩子,其方法也是新旧交参。 旧法子是借着搬家送了点心酒水拉拢冷太太,借着写诗起社接近了清秋的舅舅,有几个目标的亲人站在自 己这边,那么成功率自然高了不少。此外如生日上的祝寿尺牍,四骈六俪也很像那么回事,对精通国学的 清秋来说自然是留了个好印象。新法子则更多了,送礼物送的可谓煞费苦心:要送鞋子,先买了写票,还 巴巴的注上坤鞋让舅老爷转手送上;打听到生日花了大价钱买那珍珠项链;送衣服不如送成匹的缎子,挑 颜色挑得可谓赏心悦目…… 反过来,清秋的爱情是少女的懵懂,对燕西的金钱攻势她没有如其母冷太太那样隐隐觉得不妥。燕西 送来的礼物往往都是清秋喜欢和需要的时候,如参加同学婚礼的衣服与鞋子,生日时华丽的项链,都送的 恰到好处。一次次收下,一次次回礼,一来二去便也情根深种了,这才有了留宿西山等事,至此,清秋的 命运也就注定了。燕西送的礼物多是衣服首饰,清秋回的却是抄经刺绣,一个花的是钱,一个用的是心。
鸳鸯蝴蝶派 论鸳鸯蝴蝶派文学创作的和谐文化精神
鸳鸯蝴蝶派论鸳鸯蝴蝶派文学创作的和谐文化精神关键词:鸳鸯蝴蝶派文化和谐创作繁荣摘要:鸳鸯蝴蝶派顺应社会和文学发展的要求,结合新的创作实践经验,在雅俗共赏、与时俱进、中西合璧、读者为本中实现文化和谐,影响了一个时代人们的文学阅读。
在大力倡导文化和谐建设的今天,我们重新分析鸳鸯蝴蝶派文学创作的和谐文化精神,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个命名特别的流派――鸳鸯蝴蝶派。
它虽然屡遭左翼文学家们的挞伐,但始终呈现出不断发展的繁荣局面,成了贯穿整个现代文学发展始终的文学流派。
特别是在其发展过程中,还不时有足可引以为自豪的大作家和惊世之作出现,影响了一个时代人们的文学阅读。
出现这样的局面,除了由于新文学本身的不足,给鸳鸯蝴蝶派的发展留下空间外,还与鸳鸯蝴蝶派在文学创作中追求和谐文化精神密切相关。
在大力倡导文化和谐建设的今天,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分析鸳鸯蝴蝶派文学创作中的和谐文化精神,或许会对我们社会主义的文化和谐建设以及当代文学的健康发展,提供某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和历史启示。
一、在雅俗共赏中构建文化和谐一九一七年一月,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包天笑在《小说画报》创刊号上的“例言”中宣称:“取其雅俗共赏,凡闺秀学生商界工人无不咸宜。
”可见,以雅俗共赏作为小说创作的艺术追求,是鸳鸯蝴蝶派主要作家遵循的创作宗旨。
文学作为大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载体,应首先立足于大众,为大众所喜闻乐见,那么,这就需要文学创作有一定的世俗化倾向。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鸳鸯蝴蝶派在自己办的报刊上反复强调:“排闷解愁”,“给大家快活快活”,以“消闲”、“娱乐”来进行自我标榜。
《红玫瑰》在“编者话”中明确声称:它的主旨“常注意在‘趣味’二字上,以能使读者感得兴趣为标准”。
而《游戏世界》则公然大做广告,说是什么“《游戏世界》是诸君排闷消愁的一条玫瑰之路”,要人们“快到这开放的玫瑰之路上来,寻点新趣味回去”。
但是,文学创作光有世俗性是远远不够的。
文学还要有提升大众的精神境界和审美情趣的功能。
对鸳鸯蝴蝶派的评价
对鸳鸯蝴蝶派的评价鸳鸯蝴蝶派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刻的内涵而受到广泛关注和赞赏。
在这个派别中,文人们倾注了无尽的心血,创造出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为中国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感。
鸳鸯蝴蝶派的作品以描写女性为主题,以女性的美丽、幽默和聪明才智为特点。
这些作品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展现了女性独特的魅力和情感世界。
在这些作品中,女性不再只是被动的存在,而是有着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她们追求自由和独立,表达自己的心声和渴望。
鸳鸯蝴蝶派的作品不仅仅是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更是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深入剖析。
通过对女性命运的描绘,这些作品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弱点。
它们以幽默的语言和巧妙的结构,让读者在欢笑中思考,从而引起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鸳鸯蝴蝶派的作品不拘一格,既有悲剧性的作品,也有喜剧性的作品。
无论是哀怨凄凉的爱情故事,还是嬉笑怒骂的生活琐事,都展现了作家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这些作品引人入胜,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情感的激荡,又能体味到现实的冷酷。
鸳鸯蝴蝶派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们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学的题材和形式,更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和借鉴。
鸳鸯蝴蝶派的作品充满了智慧和人性的光辉,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总的来说,鸳鸯蝴蝶派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内涵,展示了女性的魅力和社会的弊端,为中国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感。
鸳鸯蝴蝶派的作品让人回味无穷,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美好。
它们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我们珍惜和传承。
浅谈鸳鸯蝴蝶派的主要特征.doc
浅谈鸳鸯蝴蝶派的主要特征鸳鸯蝴蝶派这个称谓,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比喻的说法,并不能概括这个流派的全部特征。
这个流派虽然因其在辛亥革命前后,竞相以男女婚姻恋爱问题为题材,以表现才子佳人式的卿卿我我相悦相恋为中心内容,由这类言情小说,而且主要是哀情小说的风行而得名,但这派作者并不限于撰写言情小说。
除前述各类小说外,当时流行的各种文学体裁:旧体诗词、诗话、随笔、小品,他们各擅其长所写甚多;五四以后,用白话写作的散文、话剧、杂评等等,也有相当数量。
所以,不能认为鸳派的题材仅限于鸳鸯蝴蝶式的才子佳人。
如以此说作为识别鸳派的标志,而说某人之所以是这派作家,系因其醉心于写作男女私情和才子佳人相爱的作品,道理就讲得很不完全,因而经不起诘难:我国古典小说如果从唐代传奇算起,写才于佳人的有多少?就小说而言,岂有可以称之为小说而不言情香?亲情友情恋情及世态人情的或一描写,总是不可少的。
再若只从作品体裁形式上着眼,说某人之所以为鸳派作家,是因他主要采取旧式章回体写作,这话就更难令人信服。
驳议者只需指出,我国古典小说何一不是章回体,不朽巨著《红楼梦》,岂可因它既言情又兼章回体而目为鸳鸯蝴蝶小说!五四运动前后,文学革命倡导者和一些新文学作家,在强调反封建、强调反对文言文和旧文学的同时,对民族遗产和民族形式带有—概否定的偏向,认为用章回体写作即是旧式文人,衡量青年作者创作的得失,常有视其是否脱离了IEI章回体小说影响这样的说法,就有一定的片面性。
事实证明,旧形式是可以经过改造而加以利用的。
抗日战争期间,新文艺工作者不也采用章回体写出过反映人民斗争生活、内容焕然一新的作品吗!因此,我们在考察鸳鸯蝴蝶派时,首先应当肯定这个流派思想与艺术倾向的斑驳芜杂,从总体上把它看做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对立、不时发生局部变异和转化的统一体。
在它的内部,不但有各种题材体裁的作品杂然纷陈,有思想内容健康和腐朽、积极和消极、有益和有害、无害和无益等多种因素对立和并存的差异,还有来源不一、数量庞大的作者队伍和这个队伍的分化。
名词解释鸳鸯蝴蝶派
名词解释鸳鸯蝴蝶派鸳鸯蝴蝶派是中国古代文化界的一个名词,起源于文化大革命后的1970年代末期,在当时的文化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鸳鸯蝴蝶派是指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文化人士,和以珍珠为代表的右翼文化人士之间的论战。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现代作家,他的作品以揭露社会黑暗和呐喊强烈的社会批评著称,他是左翼文化界的代表人物。
而珍珠则是一个在文革期间进行领导和批判文化艺术活动的政治家,他是右翼文化界的代表人物。
鸳鸯蝴蝶派的名字来自于鲁迅的一篇文章《伪自由的讴歌》,他在其中将中国的知识分子划分为鸳鸯蝴蝶派和螳臂当车派。
鸳鸯蝴蝶派指的是那些以文艺作品的鉴赏和创作为中心的文化人士,他们对社会现实比较关注,追求真实和积极的价值观。
而螳臂当车派则指的是那些政治觉悟较高,以政治斗争为主要活动内容的文化人士,他们关注的更多是政治斗争,而忽视了文化艺术的发展。
鲁迅认为,蝴蝶派虽然追求自由,但他们不可避免地受到那些行动力量的影响,所以他批判了他们“鸟语花香”的自由主义倾向。
鸳鸯蝴蝶派与文革期间的左翼和右翼文化人士之间的论战主要集中在文化和艺术的方向和宗旨上。
左翼文化人士认为文化和艺术应该以批判现实、剖析社会为己任,而右翼文化人士则主张文化和艺术应该为政治服务,强调正面宣传。
这场论战不仅局限于文化界,也扩展到其他领域,影响了整个社会。
鸳鸯蝴蝶派的核心内容是对于文化和艺术自由的追求,他们认为文化和艺术应该独立于政治,以真实和有价值的内容为准则,不应受到政治操控和限制。
这一观点在当时的中国是相对先进和激进的,但由于种种原因,鸳鸯蝴蝶派的声音没能得到广泛传播和接受。
总之,鸳鸯蝴蝶派是中国文化界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的代表名词,他们对于文化和艺术的追求和坚持对于中国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鸳鸯蝴蝶派小说的唯情主义[1]
鸳鸯蝴蝶派小说的唯情主义王木青内容提要:鸳鸯蝴蝶派的思想艺术倾向的根本特点是宣扬唯情主义。
唯情主义以“悲”为特征,它竭力渲染男女相爱的忘我状态,以凸显爱的肯定价值。
对情的肯定显示了爱的意识的觉醒,显隐着反封建的情绪。
此外,鸳鸯蝴蝶派对于“情”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他们新旧思想相互纠缠的抵牾状态。
其唯情主义也带来了不可克服的缺陷,即与社会生活的疏远化。
关键词:鸳鸯蝴蝶派 唯情主义 哀情鸳鸯蝴蝶派小说盛行于民国初年,它以“情”为书写对象,着力表现哀情、苦情、怨情、惨情、乐情、谐情、趣情、痴情、艳情等多姿多彩的情感形态。
其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大、表现最充分的要数渲染男女悲苦之情的小说。
它描绘人物的悲剧命运,令时人“抹出无量之眼泪” 1。
鸳鸯蝴蝶派思想艺术倾向的根本特点是宣扬唯情主义。
它以情为纲,以情为网,以情为经纬。
举凡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都集中投射在男女主人公身上,以其为情根、为纽带、为网络,罗致之,梳理之,描绘之,咏叹之,品味之。
唯情主义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
就作家而言,鸳鸯蝴蝶派作家所描写的题材集中在都市生活方面,他们熟悉男女之间的情爱,他们所走的路子也大体上是沿着清末言情小说家如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孙家振的《海上繁华梦》、吴趼人的《恨海》走下来的。
他们之所以能写出以两性之爱为主题的作品,一是对清末言情小说传统的接受,二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感触,三是对自己耳熟能详的情场生活的追忆,四是为适合市民大众的阅读水平和欣赏口味。
历史的必然、现实的需要、本人的兴趣,成为他们写作的动因。
他们所掌握的爱情题材信息和清末文人作品所显示的爱情生活信息实现了对接,和当时现实中的爱情生活信息也实现了对接,和读者所渴求的爱情生活信息同样实现了对接。
这四股“对接”,汇成一条信息流,这就是言情小说流。
鸳鸯蝴蝶派小说的唯情主义由于作品中多为委屈的柔性之气,因而男女主人公的汩汩泪水和唉声叹气,组成了以悲为主旋律的咏叹调。
这种咏叹调在肯定男女主人公情感的真切与感人的同时,又往往赞美他们对情感的超乎寻常的压抑与克制,即“以礼节情”。
现代文学鸳鸯蝴蝶派的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鸳鸯蝴蝶派的名词解释现代文学鸳鸯蝴蝶派是一种流派,起源于中国的文学批评理论,主要涉及鸳鸯蝴蝶派的起源、特点以及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这一流派的名字来源于传统民间戏曲的角色,将文艺作品的两种类型进行区分,以突显不同风格与表达方式的异同。
本文将通过对现代文学鸳鸯蝴蝶派的解析,探讨其对当代文学艺术的深远影响。
首先,现代文学鸳鸯蝴蝶派的起源与发展值得关注。
鸳鸯和蝴蝶这两个角色来源于中国传统戏曲,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形象与性格特点。
鸳鸯一对情侣,代表着亲密关系与稳定性;而蝴蝶则是一个个体,代表着自由与飘忽。
在文学批评理论中,鸳鸯蝴蝶派被用来形容文艺作品中两个截然不同的主题和风格。
其次,现代文学鸳鸯蝴蝶派的特点和表达方式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
鸳鸯蝴蝶派尤其强调作品中的反差和对立。
鸳鸯一方通常代表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等现实类文学,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蝴蝶一方则更注重个人主义、抒情主义等自发类文学,强调个人思想与情感的表达。
鸳鸯蝴蝶派通过将这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合理组合,旨在创造出更具有冲突、张力和艺术感的文艺作品。
然而,现代文学鸳鸯蝴蝶派并不是简单的对立和对照,在实践中常常呈现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
鸳鸯和蝴蝶两个主题在作品中互为补充与共生。
鸳鸯所表现出的现实主义主题提供了作品的基础和情节发展,而蝴蝶则为作品增添了情感色彩和思想启示。
正是这种因果和共生的关系,使得鸳鸯蝴蝶派的作品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多元的表现方式。
对现代文学鸳鸯蝴蝶派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它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一定影响力。
诗人艾略特跨越了国界,将鸳鸯蝴蝶派的思想应用于西方诗歌创作。
他在《荒地》中巧妙地将鸳鸯和蝴蝶的形象融入到分裂的个人和现实主题中,用以表达对现代社会状态的悲观和疑问。
这种对比和对照的运用使得诗歌作品更具有张力和独特性。
最后,现代文学鸳鸯蝴蝶派对当代文学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它突破了传统文学形式的限制,创造了更加多元化和丰富的文学风格。
鸳鸯蝴蝶派
鸳鸯蝴蝶派1 基本介绍所谓鸳鸯蝴蝶派,是由清末民初言情小说发展而来,20世纪初叶在上海“十里洋场”形成的一个文学流派。
这一流派曾广受大众读者欢迎,也曾广受新文学界的批判,其影响非常广远,甚至于到了今天,还有人在批评所谓“媚俗、低级文化”时仍将他拿出来作为代名词。
2 人物作品这一流派的作者群先后多达两百余人,分散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一带,后来集中到上海、天津、北京几个大城市。
开始没有固定的组织,后来成立了青社与星社。
包天笑为这一派的主持者,重要的代表人物有徐枕亚、张恨水、吴双热、吴若梅、程小青、孙玉声、李涵秋、许啸天、秦瘦鸥、冯玉奇等。
这些作家、写手所创作的作品题材广泛,包括“相悦相恋,分拆不开,柳阴花下,像一对蝴蝶,一双鸳鸯一样”的才子佳人恋爱小说,铁马金戈的武侠小说,扑朔迷离的侦探小说,揭秘猎奇的社会小说……都是他们的拿手的题材。
“鸳鸯蝴蝶”是以形象化的名称来指谓民初的才子佳人的言情小说派别,但是由于这一流派的作家不仅仅是写才子佳人的恋情小说,因此用鸳鸯蝴蝶派命名已无法概括众多题材的特色,于是,有人取该派最有代表性的刊物《礼拜六》名之,取其休娱、消闲功能而称为《礼拜六》派。
2.1 代表人物包天笑、徐枕亚、张恨水、吴双热、吴若梅、程小青、孙玉声、李涵秋、许啸天、秦瘦鸥、冯玉奇等。
2.2 代表作品《断鸿零雁记》《玉梨魂》《情茧》《恋之梦》《爱途历程》《言情小说家之奇遇》《火车中》《沧州道中》《东方神侠传》《雪鸿泪史》《舞宫春艳》《民国艳史》《唐代宫廷演义》《杨乃武和小白菜》《海外缤纷录》《霍桑探案集》《脂粉》《一个猎艳者的精密思想》《金粉世家》《秋海棠》3 发展历程3.1 背景1906年,当时中国最大的通商口岸上海出版的报刊达到66家之多,此时全国出版的报刊总数达到239种。
这些报刊在发表政论新闻的同时,也发表诗歌和娱乐性质的文章,后来这些内容演变成了“副刊”,副刊的发展导致文学刊物的出现和单独出版。
鸳鸯蝴蝶派文学资料
鸳鸯蝴蝶派文学资料一、鸳鸯蝴蝶派文学的基本概况鸳鸯蝴蝶派文学是清末民初兴起的一个文学流派呢。
这个流派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浪漫、很有诗意,就像鸳鸯和蝴蝶那样给人一种很柔美、很缠绵的感觉。
这派的作品大多写的是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充满了那种细腻的情感描写。
在当时,这派文学可流行啦,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一些文化氛围比较浓的地方,都有很多人追捧。
二、鸳鸯蝴蝶派文学的代表作家这个流派有好多知名的作家呢。
像张恨水就是其中超有名的一位。
他写的小说好多都被大家争相传阅。
他笔下的人物形象特别鲜活,比如说他描写的那些男主角,往往是那种才华横溢但又有点小落魄的才子,而女主角呢,又都是那种温柔美丽、心地善良的佳人。
还有徐枕亚,他的作品也很有特色,文字特别细腻,能够把男女之间那种微妙的感情写得丝丝入扣,让人读的时候仿佛自己就置身于那个爱情故事之中。
三、鸳鸯蝴蝶派文学的作品风格特点1. 情感细腻在鸳鸯蝴蝶派的文学作品里,对情感的描写那叫一个细致入微。
比如描写男女主角初次见面时那种心动的感觉,作者会从眼神的交汇、心跳的加速、脸颊的红晕等各个方面去描写,就好像把读者的心也带入到了那种羞涩又激动的情绪当中。
2. 情节曲折这些作品的情节往往不是平铺直叙的。
总是充满了各种意外和波折。
比如说一对相爱的男女,可能会因为家庭的反对、小人的陷害或者是一些误会而分开,然后又经过千辛万苦最终才走到一起。
这样的情节设置让读者的心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一会儿提起来,一会儿又落下去。
3. 语言优美这派文学的语言非常优美。
用词很讲究,充满了那种古典的韵味。
读起来就像在品一杯香茗,余味悠长。
像在描写风景的时候,会用到很多很有意境的词语,把山水景色描绘得如同画卷一般呈现在读者眼前。
四、鸳鸯蝴蝶派文学的影响1. 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在当时的社会,鸳鸯蝴蝶派文学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消遣娱乐的方式。
在那个社会动荡、人们生活压力比较大的时期,人们通过阅读这些充满爱情和美好幻想的作品,能够暂时忘却生活中的烦恼。
鸳鸯蝴蝶派名词解释现代文学
鸳鸯蝴蝶派名词解释现代文学
答:鸳鸯蝴蝶派是中国近代小说流派,始于20世纪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
这一流派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
主要写才子佳人情爱,代表作品有《玉梨魂》《啼笑因缘》等。
该派别早期最有影响的杂志《礼拜六》出版后,也被称为“礼拜六派”。
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
鸳鸯蝴蝶派的产生有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原因,其并非单纯的消遣文学,而是复杂的社会现象的反映。
对于这一流派的批判,不能简单地将其归为封建阶级或买办势力的文学要求,更不能将其视为“一般逆流”。
事实上,鸳鸯蝴蝶派的作品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例如揭示了社会的某些黑暗面,反映了人民的一些苦难生活等。
总体来说,鸳鸯蝴蝶派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对于理解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需要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避免片面和偏颇的看法。
什么是“鸳鸯蝴蝶派”
什么是“鸳鸯蝴蝶派”
所谓“鸳鸯蝴蝶派”,是清末民初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
这一流派曾广受大众读者欢迎,也曾广受新文学界的批判,其影响非常广远。
鸳鸯蝴蝶派发端于20世纪初叶的上海,因写才子佳人成双成对有如鸳鸯蝴蝶而得名。
作家众多,无严密组织,这些作家、写手所创作的作品题材广泛,包括恋爱小说、武侠小说、侦探小说等。
人们又多以其所办最有影响的刊物《礼拜六》名之,统称之为“礼拜六派”。
全盛时期在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之间,代表作为徐枕亚的《玉梨魂》。
鸳鸯蝴蝶派以文学的娱乐性、消遣性、趣味性为标志,曾一度轰动文坛。
《玉梨魂》曾创下了再版三十二次,销量数十万的纪录。
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学阵营不断地同鸳鸯蝴蝶派展开斗争。
他们认为鸳鸯蝴蝶派文学滋生于半殖民地的十里洋场,风行于辛亥革命失败后的几年间,是在人民开始觉醒的道路上的麻醉药和迷惑汤。
而这一类作家并非全都只是单纯的以描写“才子佳人”为主,比如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包天笑的《沧州道中》等,或多或少地抨击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讽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借才子佳人或凄婉或悲凉的恋爱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贫富不均等种种现象,在当时是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鸳鸯蝴蝶派中较著名的作家有张恨水、周瘦鹃、徐枕哑等,他们大都是既编辑又创作,有的还兼翻译。
这个继承中国古典小说传统的都市通俗文学流派,在近代文学的发展历史上也做过一定的贡献。
在民初的文坛上,无论从大量运用文言创作还是从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来看,鸳鸯蝴蝶派都代表了当时中国文学
的水平。
我们今天对待这一流派,应当正确认识其历史与地位,肯定其历史意义。
鸳鸯蝴蝶派名词解释
鸳鸯蝴蝶派名词解释鸳鸯蝴蝶派是指中国文学领域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学流派,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
它主要以独立个体和女性为创作核心,倡导以鸳鸯和蝴蝶这两种不同的动物形象为代表的两种性别关系模式,通过对于生活的独立感悟和对于欲望的追溯表达了自由个体对于自主权力的渴望。
鸳鸯蝴蝶派的名称中的“鸳鸯”和“蝴蝶”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性别关系模式。
鸳鸯常常用来形容男女之间的相互依存和情感联系,也表达了对于困境和挣扎的抵抗和希望。
蝴蝶则代表了女性独立自主的形象,表达了女性在社会中追求自由和权力的愿望。
这两种动物形象成为鸳鸯蝴蝶派文学作品中较为显著的象征符号。
鸳鸯蝴蝶派作品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鸳鸯蝴蝶派注重独立自主的个体形象塑造。
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多为强烈的个性,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抵抗不公平的社会现象。
其次,鸳鸯蝴蝶派关注女性的欲望和性别问题。
作品中展现了女性对性的渴望和性自由的呼唤,同时也关注了女性在性别关系中的地位和权力的分配。
再次,鸳鸯蝴蝶派表达了对于社会的关切和批判。
作品中经常揭示社会的不平等现象、荒谬的道德观念以及对个体自由的压抑。
最后,鸳鸯蝴蝶派注重情感的体验和表达。
作品中通过描写个体的内心世界,呈现出对于生活和情感的深入思考和表达。
鸳鸯蝴蝶派文学作品的兴起与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社会的快速变革有很大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男女关系模式开始受到质疑和挑战。
鸳鸯蝴蝶派作为一个新兴的文学流派,正是对于这种传统模式的反叛和突破。
通过对于性别关系的重新思考和对于自由个体的探索,鸳鸯蝴蝶派文学作品呈现出了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独特的艺术魅力。
论鸳鸯蝴蝶派的兴起(一)
论鸳鸯蝴蝶派的兴起(一)对于鸳鸯蝴蝶派的研究,近年来有过度拔高的倾向,这应该是对过去全盘否定的一种矫枉过正,或许还有其它什么原因。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对鸳鸯蝴蝶派的兴起进行考察,提出它是晚清社会改革,尤其是废除科举的一个必然结果。
循此,进一步研究了鸳鸯蝴蝶派作为一个职业化的社群如何进入口岸城市社会,成为一个结构性的社会共同体,解释了它的兴起的历史必然和经济基础。
同时对鸳鸯蝴蝶小说的读者群体,即市民阶层进行了意识形态分析,指出市民文化对鸳鸯蝴蝶派文学价值生成的规约性和局限性。
引言:鸳鸯蝴蝶派的发生之成为问题围绕“鸳鸯蝴蝶派”,似乎打了将近一个世纪的笔仗。
自从它刚一诞生,就有来自外界很强烈的反应。
最早为之总结,并发攻击的应该算1915年梁启超的《告小说家》,1再后来是钱玄同、周作人、鲁迅、郑振铎、沈雁冰等一大批新文学家的猛烈抨击。
之后断断续续,对鸳鸯蝴蝶派的声讨仍是不绝于耳。
在当时众多的责骂嘲笑声中,鸳鸯蝴蝶派作家们似乎并不为之所动,依然是我行我素:你说我是鸳鸯蝴蝶派,我就接受你的称谓,你骂我是“文丐”,我就用“文丐”的笔名发表文章。
2只有到了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鸳鸯蝴蝶派得以存在的经济和政治基础才真正完全丧失,在文化上自然没有了立脚之地,作为一个流派便很快风流散。
这时的批评更多的来自于文学史的写作。
20世纪50、60年代几本通行的文学史几乎不约而同地称鸳鸯蝴蝶派为“小说逆流”、“小说的反动”、“文坛逆流”之类,3似乎要牢牢地把它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但事情还没有这么简单。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1990年市场经济地位确定之后,中国文坛便不期然涌现出大量休闲、娱乐、武侠之类的作品,似乎又接续了中断了将近半个世纪的香火,鸳鸯蝴蝶、风花雪月、江湖武侠等等被尘封多年的东西又潮水般涌来。
文学研究界对此也并非无动于衷,“超越雅俗”、“鸳鸯蝴蝶派‘倒是中国小说的正宗”、“被压抑的现代性”等命题也接踵而至4,纷纷为鸳鸯蝴蝶派争取理论的合法性和现实的合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成员:杨闻柳、武嘉瑶、李虹桥
一朝花落清秋冷
金粉凋零各自心
——承诺却丢失
一个是大家公子,一个是小家碧玉;一个生于富豪,一个长 于贫困;一个像炽热向日葵,招摇炫目,一个如清雅的百合花, 温和贤淑;一个习惯歌欢舞悦,一个饱具才情诗意。经过爱情的 轰轰烈烈,婚姻的平平淡淡,最终爱如潮水干涸,两个主人公形 同陌路。不同于皆大欢喜结局的小说或者电视剧,相信大家看金 粉世家有关的文学作品最后心中都有一个疑惑:金燕西和冷清秋 之间的爱情,由浓转淡,经深变浅,是必然的吗?
三、言情主题泛化为平民意识 民初小说沉浸在一片“情天恨海”之中,但鸳蝴派作家并没 有把笔触只停留在对“情”的无尽哀伤和单纯叙写上,而是将主 题拓展到一般市民家庭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中的平常人物 ,展示了以情为中心的人生整体经验的多种可能性,为我们创造 了一个多元多维多姿多彩的平凡世界。鸳蝴派的早期作品在艺术 成就上不能与林语堂小说相媲美,但在平民意识的取向上却是一 致在他们看来,他们认为 “儿女私情、家庭琐屑”,都能激发出 人们喜、怒、哀、愁等不同情感,都能五光十色地表现生活。
探、滑稽、历史、宫闱、民间、公案等各种类型。
民国时期各大才子佳人
一、对个性解放的强烈追求 在当时,即20世纪20年代初以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妇女解放 为关注热点的时代背景和新旧思想渗杂的文化语境中,鸳蝴派小说 一致认为爱情是独立至高的人生目标。恰恰在鸳蝴派的作品中,爱 情是可以为之生、可以为之死的崇高而独立、人生而有之的光明正 大的权力,真挚的“爱情”与“爱国”有着同等崇高的价值。鸳蝴 派作家的爱情宣言,实质上就是对人的权力的一种肯定。
冷清秋 家庭环境 家庭成员 性格 贫寒 舅舅、母亲 腼腆、内敛、 文静、谨慎小 心 学生
金燕西 显贵 家族庞大 纨绔、外向、 缺乏责任感 无业游民
白秀珠 显贵 家族庞大 敢爱敢恨、娇气
职业
学生
爱好
诗书
歌舞、交际
歌舞、交际
。倩 。凄 「。斜 。纸 「。隔 。茜 「让 魂 窗 一我 凉 三 风 窗 二 屏 频 人 」们 佛 」 细 竹 」 数 断 雨 遍 去 先 火 户 扑一 屋说 五几 碧银 来 莫但 黯忏 疏楼 三与 更次 廊汉 看 勾愿 高尽 栏沉 间旁 钟欲 空红 三 留思 楼红 ,檀 ,人 ,眠 ,墙 阕 ,君 ,情 残萦 垂深 泪眠 西消 《 好休 拥犹 更佛 帘不 珠不 风息 临 乘再 衾有 来火 无解 和得 飞断 江 今梦 无恨 永, 个, 夜, 一, 恨, 白, 仙 巷小 事愁 月梦 语隔 滴蕉 露夜 》 ,楼 ,多 ,时 ,帘 ,心 ,阑 : 如今 抱转 一醒 敲羞 封剥 冷梦 水夜 膝觉 探也 折见 在尽 月也 梦新 看心 广还 玉牵 枕重 照匆 初寒 屏闲 函重 孤匆 寒休 搔牛 还。 山。 中, 松。 秋。 头。
据目前所知,最早提出鸳鸯蝴蝶派概念的是周作人,1918年4月19日 ,他在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作题为《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的讲演 时,批判当时旧形式、旧思想的中国小说,特别提到“此外还有《玉梨 魂》派的鸳鸯蝴蝶体,1919年2月2日出版的《每周评论》第七期上,他 又发表《中国小说中的男女问题》,称“近时流行的《玉梨魂》,虽文 章很是肉麻,为鸳鸯蝴蝶派小说的祖师”。周作人说的鸳鸯蝴蝶派,乃 专指才子佳人的哀情小说。至于“鸳鸯蝴蝶”的由来,是因为那些小说 内容不外才子佳人,双双成对,故以鸳鸯、蝴蝶称之。
相见欢 李煜 林花见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 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 长恨水长东。
张恨水 (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 ,原名心远,恨 水是笔名,在一次讲演会上,有人向张恨水发问:张先生, 贾宝玉认为“女子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年轻 时你是否与哪位小姐恋爱,不幸情场失意,心里耿耿于怀, 才取名“恨水”的呀?张恨水答道:“不是的,不是什么‘情场失 意’。我取名“恨水”,是因为我喜欢南唐后主李煜的一首词— —《乌夜啼》。他是由深受鸳鸯蝴蝶派影响的旧派小说向现 代小说过渡的代表性作家。
1.在现代文学生产机制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形成了 中国职业作家的体制,催生了一批职业作家; 2.将白话创作提升至文学观念上来; 3.改变中国传统小说“史说同质”的观念,小说不再 是过去的历史总结,而是今社会的“艺术记录”。 就本人而言,鸳蝴派小说作为向现代文学过渡的文学 流派对于现代小说的发生还是相对重要的。
· 代表人物: 包天笑、徐枕亚、张恨水、吴双热、吴若梅、程小青、孙玉声、 李涵秋、许啸天、秦瘦鸥、冯玉奇等。 · 代表作品: 《断鸿零雁记》、《玉梨魂》、《情茧》、《恋之梦》、《爱途 历程》、《言情小说家之奇遇》、《火车中》、《沧州道中》、 《东方神侠传》、《雪鸿泪史》、《舞宫春艳》、《民国艳史》 、《唐代宫廷演义》、《杨乃武和小白菜》、《海外缤纷录》、 《霍桑探案集》、《脂粉》、《一个猎艳者的精密思想》、《金 粉世家》、《秋海棠》……
出现于民国初年的文学流派。是鸳蝴派的余波。新月派的翻版。因以 《礼拜六》周刊(1914年6月6日星期六创刊,1916年停刊,1921年复刊) 为主要阵地而得名。代表作家周瘦鹃、王钝根等。它宣扬游戏的、消遣的 趣味主义文学。 茅盾晚年在《我走过的道路》中曾发表这样的意见:“我认为在五四以 前,‘鸳鸯蝴蝶’这名称对这一派是适用的。(何以称之为‘鸳鸯蝴蝶’,据说 是他们写的‘爱情’小说,常用‘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这个滥调 之故。)但在五四以后,这一派中有不少人也来‘赶潮流’了,他们不再老是 某生某女,而居然写家庭冲突,甚至写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了,因此,如 果用他们那一派最老的刊物《礼拜六》来称呼他们,较为合适。”
二、表达了当时的文人在变革时期的文化焦虑 大多数鸳蝴派小说所描述的爱情更多地反映的是情在礼教中的挣扎,“存 天理、灭人欲”的沉重音符总是在爱情的旋律最为欢畅的时候参与进来,使 小说在叙事进程中总是出现“情”与“理”、“情”与“欲”的反复纠葛, 给人以“不和谐”之感。鸳蝴派小说家极力主张婚姻自由,却不赞成自由结 合,认为“以欲合的,仅是形体上之相狎,初时热度极高,久而久之,必然 一落千丈”。(李定夷《自由毒》)“彼伦不知,每盗情爱这名,而行淫欲 之实……殊不知情之为精神上相爱,而欲乃形体上之相狎,迥不同也。”( 吴双热《殒玉怨》)。
组员:杨闻柳、武嘉瑶、李虹桥
清末民初大都会兴建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承袭中国古代小说传统
的通俗文学流派。我国旧体小说的一种。指将文艺当作消闲品、专
写才子佳人的种种哀情、艳情、惨情、苦情的小说,属言情小说范畴
。鸳鸯蝴蝶派小说是当时广受欢迎的以才子佳人情节为主的市民小
说,包括言情、社会、黑幕、娼门、家庭、武侠、神怪、军事、侦
1.积极:礼拜六派主要表现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落后思想意识,表 现了病态社会中小市民阶层的艺术趣味。”他们中不少,比如张恨水的 《啼笑因缘》,比如包天笑的《沧州道中》等,或多或少的抨击了当时 社会的黑暗面,讽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借才子佳人或凄婉或悲凉 的恋爱故事,歌颂或赞扬了抗日青年,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 贫富不均匀、等种种丑恶,在当时来说,是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如果 将现代通俗文学作为一个完整体系来考察,它在整个现代文学中应该占 据“半壁江山”。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肇始前的四分之一世纪里,它的主流 代表着先进文化,乃是中国启蒙主义的先行者。 2.消极:⑴在思想倾向上,认为该派代表了封建阶级(或日垂死的地主 阶级)和买办势力在文学上的要求,是遗老遗少的文学流派,或称是“ 一般逆流”;⑵这一流派属帮 葬 前爱 有情 黛 玉 葬 花 , 后 有 清 秋 藏 悲
——
这三阕词,不是一夜作的,但是这第三阕词,说的是 很明白的,又是恨,又是忿,恨极忿极,梦也不要做,魂 断了也不必去踌躇,香销玉碎了就拉倒。大概总是有这样 一个晚上的了。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被偏爱的有恃无恐
从前,他远远的追逐的,是一株遥遥开放 的百合,闪着露珠的晶莹,在一群五彩缤纷中 显得出尘如仙。而当他看久了这种清透,会忽 然发现她的苍白远不及原来身旁的桃红柳翠, 她的自尊,她的才情与清高,她的温和宽容让 金燕西觉得没有挑战性,他开始怀念从前和别 的女子的调弄嬉笑,纸醉金迷的放荡生活,那 般浓艳的色彩更让他觉得丰富。有些时候,我 们觉得美的事物或许并非真的适合自己,只是 因为它高高在上,铸就了眼中的遥远与神秘。
· · · · · ·
埋回丢承追邂 葬忆失诺逐逅
是 字 画 鲜 花 还 是 绫 罗 绸 缎 ?
邂逅到追逐——钱与心的交换
在当时受五四影响已经有相当一大批青年人追求自由恋爱,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了爱情毅然决 然地抛下门当户对的配对条件。在我看来金燕西和冷清秋的爱情与婚姻可以算是封建大背景与西方自由思 潮的妥协,甚至说是畸形产物。 但是,值得各位男生借鉴的是,燕西追求清秋的方法到现在仍然不落俗套,其过程更是耐人寻味。安 排下人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乱窜,终于得到线索,之后再亲自出马。借着起诗社的名义,租赁了隔壁的 屋子,在内墙开了洞修了门,倒也不用“逾墙而搂处子”了。 具体到追女孩子,其方法也是新旧交参。 旧法子是借着搬家送了点心酒水拉拢冷太太,借着写诗起社接近了清秋的舅舅,有几个目标的亲人站在自 己这边,那么成功率自然高了不少。此外如生日上的祝寿尺牍,四骈六俪也很像那么回事,对精通国学的 清秋来说自然是留了个好印象。新法子则更多了,送礼物送的可谓煞费苦心:要送鞋子,先买了写票,还 巴巴的注上坤鞋让舅老爷转手送上;打听到生日花了大价钱买那珍珠项链;送衣服不如送成匹的缎子,挑 颜色挑得可谓赏心悦目…… 反过来,清秋的爱情是少女的懵懂,对燕西的金钱攻势她没有如其母冷太太那样隐隐觉得不妥。燕西 送来的礼物往往都是清秋喜欢和需要的时候,如参加同学婚礼的衣服与鞋子,生日时华丽的项链,都送的 恰到好处。一次次收下,一次次回礼,一来二去便也情根深种了,这才有了留宿西山等事,至此,清秋的 命运也就注定了。燕西送的礼物多是衣服首饰,清秋回的却是抄经刺绣,一个花的是钱,一个用的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