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公式大全

合集下载

初三科学计算公式全套

初三科学计算公式全套

初三科学计算公式全套在初三的科学学习中,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掌握科学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初三科学计算公式全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物理学计算公式。

1. 速度计算公式。

速度=位移/时间。

2. 加速度计算公式。

加速度=速度变化/时间。

3. 力的计算公式。

力=质量加速度。

4. 功率计算公式。

功率=做功/时间。

5. 能量计算公式。

动能=1/2质量速度的平方。

势能=重力高度。

6. 压强计算公式。

压强=力/面积。

7. 浮力计算公式。

浮力=液体密度体积重力加速度。

8. 机械效率计算公式。

机械效率=输出功/输入功100%。

9. 电功率计算公式。

电功率=电压电流。

10. 电阻计算公式。

电阻=电压/电流。

11. 焦耳定律计算公式。

电功=电压电流时间。

12. 反比例关系计算公式。

y=k/x。

13. 比例关系计算公式。

y=kx。

二、化学计算公式。

1. 摩尔计算公式。

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

2. 摩尔浓度计算公式。

摩尔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3. 溶解度计算公式。

溶解度=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4. 氧化还原反应计算公式。

n1V1=n2V2。

5. 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公式。

V1/T1=V2/T2。

6. 气体摩尔质量计算公式。

PV=nRT。

7. 溶液的稀释计算公式。

C1V1=C2V2。

8. 酸碱中和反应计算公式。

n1V1=n2V2。

9. 燃烧反应计算公式。

n1V1=n2V2。

10. 氧化还原反应计算公式。

n1V1=n2V2。

11. 离子反应计算公式。

n1V1=n2V2。

12. 化学平衡计算公式。

Kc=[C]^c[D]^d/[A]^a[B]^b。

三、生物学计算公式。

1. 生物体表面积计算公式。

表面积=4πr²。

2. 生物体体积计算公式。

体积=4/3πr³。

3. 生物体质量计算公式。

质量=密度体积。

4. 生物体生长速率计算公式。

九年级科学所有公式

九年级科学所有公式

1.力的公式:力=质量×加速度(F=m×a)重力的公式:重力=质量×重力加速度(F=m×g)压强的公式:压强=力÷面积(P=F÷A)弹性势能的公式:弹性势能=1/2×弹性系数×形变²(U=1/2×k×x²)2.速度和加速度的公式:速度的公式:速度=距离÷时间(v=d÷t)加速度的公式:加速度=(末速度-初始速度)÷时间(a=(v-u)÷t)力学功的公式:功=力×距离(W=F×d)3.光学公式:折射定律的公式:n₁ × sinα = n₂ × sinβ光速的公式:光速=光的频率×波长(c=ν×λ)真实深度的公式:真实深度=影子深度÷折射率(d'=d÷n)4.电学公式:电功的公式:电功=电压×电量(W=V×Q)电阻的公式:电阻=电压÷电流(R=V÷I)电流的公式:电流=电荷÷时间(I=Q÷t)电功率的公式:电功率=电压×电流(P=V×I)欧姆定律的公式:电流=电压÷电阻(U=I×R)5.化学公式:摩尔质量的公式:摩尔质量=质量÷物质量(m=m₁÷M₁)摩尔体积的公式:摩尔体积=体积÷物质量(V=V₁÷M₁)摩尔浓度的公式:摩尔浓度=物质量÷体积(C=M÷V)反应速率的公式:速率=变化量÷时间(r=ΔC÷Δt)6.生物学公式:心脏搏动频率的公式:心脏搏动频率=心脏搏动次数÷时间(f=n÷t)气体交换的公式:气体交换率=寻常容积峰值÷时间(ERV=V÷t)以上列举的只是部分九年级科学涉及的公式,实际上还有很多公式需要学习和掌握。

初中科学所有公式

初中科学所有公式

初中科学所有公式由于初中科学内容较为广泛和多样,涉及的公式也颇为丰富。

以下是初中科学中常见的公式,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公式。

一、物理公式:1. 动能公式:动能(E)= 1/2 × 质量(m)× 速度的平方(v^2)2. 功力公式:功(W)= 力(F)× 位移(s)3. 法拉第定律:电流(I)= 电荷(Q)/ 时间(t)4. 简单机械杠杆原理:力1 × 力臂1 = 力2 × 力臂25.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i)= 反射角(r)6. 牛顿第二定律:力(F)= 质量(m)× 加速度(a)7. 速度公式:速度(v)= 路程(s)/ 时间(t)8. 位移公式:位移(s)= 速度(v)× 时间(t)9. 压强公式:压强(P)= 力(F)/ 面积(A)10. 重力公式:重力(F)= 质量(m)× 加速度(g)11. 热传导公式:热传导率(λ)= 热流量(Q)/(温度差(ΔT)×时间(t)×面积(A))12. 压力公式:压力(P)= 力(F)/ 面积(A)13. 弹簧定律:弹性力(F)= 弹性系数(k)×变形量(x)14. 电功率公式:电功率(P)= 电流(I)×电压(U)15. 高斯定理:电通量(Φ)= 电场强度(E)×表面积(A)16. 光速公式:光速(c)= 折射率(n)×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0)17. 电阻公式:电阻(R)= 电阻率(ρ)×长度(L)/ 面积(A)18. 能量转化公式:能量转化效率(η)= 有用能量输出 / 输入能量19. 万有引力定律:引力(F)= 万有引力常量(G)×质量1(m1)×质量2(m2)/ 距离的平方(r^2)20. 功率公式:功率(P)= 功(W)/ 时间(t)二、化学公式:1. 摩尔质量公式:质量(m)= 物质的摩尔数(n)× 摩尔质量(M)2. 摩尔浓度公式:摩尔浓度(C)= 物质的摩尔数(n)/ 溶剂的体积(V)3. 酸碱中和反应公式:酸(H+)+ 碱(OH-)→ 盐 + 水4. 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的质量 = 反应后的质量5. 摩尔质量与密度关系:密度(d)= 质量(m)/ 体积(V)6. 摩尔气体体积公式:V1 / n1 = V2 / n27. 燃烧反应中的化学方程式:燃料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8. 氧化还原反应公式:还原剂 + 氧化剂→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9. 铁的生锈反应:4Fe + 3O2 + 6H2O → 4Fe(OH)310. 碳酸钙分解反应:CaCO3 → CaO + CO2↑11. 硝酸银与氯化钠的反应:AgNO3 + NaCl → AgCl↓ + NaNO312. 硫酸与铜的反应:Cu + 2H2SO4 → CuSO4 + SO2↑ + 2H2O13. 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NaOH + HCl → NaCl + H2O14. 碳酸氢钠的分解反应:2NaHCO3 → Na2CO3 + CO2↑ + H2O15. 氢氧化铁的沉淀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 3NaCl16. 硫酸铜与铁的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17.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CuO + H2 → Cu + H2O18. 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19.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反应: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20. 氢氧化铁的溶解反应:Fe(OH)3 + 3HCl → FeCl3 + 3H2O三、生物公式:1. 光合作用方程式:光能+ 6CO2 + 6H2O → C6H12O6 + 6O22. 呼吸作用方程式: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 能量(ATP)3. 分子遗传学公式:DNA → RNA → 蛋白质4. 遗传交叉公式:分离型基因型比例 = 1:1:1:15. 平行交叉公式:连接型基因型比例 = 1:16. 细胞分裂公式(有丝分裂):2n → 2n7. 细胞分裂公式(减数分裂):2n → n8. 细胞分裂公式(无丝分裂):1n → 2n9. 氧化磷酸化公式:ADP + Pi + NADH + FADH2 + O2 → ATP + H2O + NAD+ + FAD10. 酶催化公式:底物 + 酶→产物 + 酶11. 肽键形成公式:氨基酸 + 氨基酸→肽键 + H2O12. 葡萄糖酵解公式:葡萄糖→ 2 丙酮酸 + 2ATP + 2NADH13. 三羧酸循环公式:乙酰辅酶A + 3NAD+ + FAD + GDP + Pi → 2CO2 + 3NADH + FADH2 + GTP + 2H2O14. 脂肪酸氧化公式:脂肪酸 + O2 → CO2 + H2O + 能量(ATP)15. 蛋白质合成公式:mRNA + tRNA + rRNA →蛋白质16. 翻译公式:mRNA + 核糖体→蛋白质17. 氨基酸活化公式:ATP + 氨基酸→ AMP + 肽基酸18. 转录公式:DNA → mRNA19. 复制公式:DNA → DNA20. 逆转录公式:RNA → DNA以上是初中科学中常见的公式,这些公式在不同的科学学科中有重要的应用和意义。

初中科学公式

初中科学公式

【力学部分】1、速度:V=S/t2、重力:G=mg3、密度:ρ=m/V4、压强:p=F/S5、液体压强:p=ρgh6、浮力:(1)、F浮=F’-F (压力差)(2)、F浮=G-F (视重力)(3)、F浮=G (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8、理想斜面:F/G=h/L9、理想滑轮:F=G/n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12、功率:P=W/t=FV13、功的原理:W手=W机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15、机械效率:η=W有/W总16、滑轮组效率:(1)、η=G/ nF(竖直方向)(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热学部分】1、吸热:Q吸=Cm(t-t0)=CmΔt2、放热:Q放=Cm(t0-t)=CmΔt3、热值:q=Q/m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5、热平衡方程:Q放=Q吸6、热力学温度:T=t+273K【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4)、U1/U2=R1/R2 (分压公式)(5)、P1/P2=R1/R26、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 [ R=R1R2/(R1+R2)](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7定值电阻:(1)、I1/I2=U1/U2(2)、P1/P2=I12/I22(3)、P1/P2=U12/U228电功:(1)、W=UIt=Pt=UQ (普适公式)(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1)、P=W/t=UI (普适公式)(2)、P=I2R=U2/R (纯电阻公式)补充公式速度:v=s/t密度:ρ=m/v重力:G=mg压强:p=F/s(液体压强公式不直接考)浮力:F浮=G排=ρ液gV排漂浮悬浮时:F浮=G物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功:W=FS功率:P=W/t=Fv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Gh/Fs=G/Fn(n为滑轮组的股数)热量:Q=cm△t热值:Q=mq欧姆定律:I=U/R焦耳定律:Q=I²Rt=U²/Rt=UIt=Pt(后三个公式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电功:W=UIt=Pt=I²Rt=U²/Rt(后2个公式适用于纯电阻电路)电功率:P=UI=W/t=I²R=U²/R。

科学七下公式

科学七下公式

科学七下公式1. 科学七下公式:力的计算公式F = m * aF代表力的大小(单位:牛顿),m代表物体的质量(单位:千克),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单位:米/秒²)。

2. 科学七下公式:速度的计算公式v = s / tv代表物体的速度(单位:米/秒),s代表物体的位移(单位:米),t代表物体运动所花费的时间(单位:秒)。

3. 科学七下公式:密度的计算公式ρ = m / Vρ代表物体的密度(单位:千克/立方米),m代表物体的质量(单位:千克),V代表物体的体积(单位:立方米)。

4. 科学七下公式: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W代表功(单位:焦耳),F代表物体所受的力(单位:牛顿),s代表物体的位移(单位:米)。

5. 科学七下公式: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 / tP代表功率(单位:瓦特),W代表功(单位:焦耳),t代表物体完成功所花费的时间(单位:秒)。

6. 科学七下公式: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 / AP代表压强(单位:帕斯卡),F代表物体所受的力(单位:牛顿),A代表物体所受力的面积(单位:平方米)。

7. 科学七下公式:密价的计算公式C = m / nC代表物质的密价(单位:克/摩尔),m代表物质的质量(单位:克),n代表物质的物质的质量(单位:摩尔)。

8. 科学七下公式:加速度的计算公式a = (v - u) / t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单位:米/秒²),v代表物体的终点速度(单位:米/秒),u 代表物体的初始速度(单位:米/秒),t代表物体运动所花费的时间(单位:秒)。

9. 科学七下公式:电流的计算公式I = Q / tI代表电流强度(单位:安培),Q代表经过某一截面的电荷量(单位:库仑),t代表电荷流过该截面的时间(单位:秒)。

10. 科学七下公式:电阻的计算公式R = V / IR代表电阻(单位:欧姆),V代表电压(单位:伏特),I代表电流强度(单位:安培)。

初中科学力学方程式大全

初中科学力学方程式大全

初中科学力学方程式大全
1. 匀速直线运动
- 速度公式:v = s / t
- 位移公式:s = v * t
- 时间公式:t = s / v
2. 加速直线运动
- 加速度公式:a = (v - u) / t
- 位移公式:s = (v + u) * t / 2
- 终点速度公式:v = u + a * t
3. 自由落体运动
- 重力加速度:g = 9.8 m/s²
- 下落时间:t = √(2h / g)
- 下落距离:h = (1/2) g * t²
- 初速度:u = g * t
4. 斜抛运动
- 水平速度:v₁ = v * cosθ
- 垂直速度:v₂ = v * sinθ
- 时间:t = 2 * v₂ / g
- 最大高度:h = (v₂²) / (2 * g)
- 距离:s = v₁ * t
5. 浮力
- 浮力公式:F = ρ * V * g
其中,F为浮力,ρ为液体密度,V为物体体积,g为重力加速

6. 杠杆原理
- 杠杆原理:F₁ * l₁ = F₂ * l₂
其中,F₁为作用在第一个力臂上的力,l₁为第一个力臂长度,F₂为作用在第二个力臂上的力,l₂为第二个力臂长度
注意:以上仅为初中科学力学方程式的一些基础公式,更多的
方程式和公式请参考相关教材或资料。

---
该文档为初中科学力学方程式大全,总结了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斜抛运动、浮力和杠杆原理等力学方程式的公式。

这些公式可以用于解决与力学有关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力学知识。

(完整版),初中科学公式大全,推荐文档

(完整版),初中科学公式大全,推荐文档
P=I2R
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关系:
18.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I=I1=I2 电压:电路两U端1 的R总1 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U=U1+U2 分压原理: U 2 R2
P1 R1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表达式: P2 R2
物理量
单位
10.机械 W=F s
W——动力做的功 J
F——动力
N
s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m

提示:克服重力做功或重
11.功W率: P= t
物理量
单位
P——功率 W
W——功 J
t ——时间 s
力做功:W=G h
单位换算: 1W=1J/s 1kW=103W
12.机械效率: W有用 ×100%
9.滑轮组:
物理量
单位
1 F= nG总
F —— 动力 N G 总——总重 N =G)
(当不计滑轮重及摩擦时,G 总
n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s =nh
物理量
单位
s——动力通过的距离 m h——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m n——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对于定滑轮而言: ∵ n=1
∴F = G 1 s = h
对于竖直拉的动滑轮而言: ∵ n=2 ∴F = 2 G s =2 h
h——深度
m
g=9.8N/kg,粗略计算时取 g=10N/kg
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
8.杠杆的平衡条
物理量
单位
件:
F1L1=F2L2 或写成:
F1——动力
N
L1——动力臂 m
提示: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时,

初中三年科学公式

初中三年科学公式

初中三年科学公式
初中三年科学公式较多,以下是部分公式汇总:
物理部分:
1. 速度:v=s/t
2. 重力:G=mg
3. 密度:ρ=m/v
4. 压强:p=F/S=ρgh
5. 液体压强:p=ρgh
6. 浮力:F浮=F’-F (压力差)、F浮=G-F (视重力)、F浮=G (漂浮、悬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 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8. 功:W=Fs=Gh(克服重力做功)
9. 功率:p=W/t=Fv
10. 机械效率:η=W有/W总=Gh/Fs=G/nF=G/(G+G动)=fL/Fs(滑轮组
水平拉物体克服摩擦力作功)
化学部分:
1. 热量:热传递吸放热Q=cm△t;燃料完全燃烧Q=mq=Vq;电热Q=
I2Rt
2. 电学公式:电流I=U/R=P/U;电阻R=U/I=U2/P;电压U=IR=P/I;电
功W=Pt =UIt =I2Rt=U2t/R;电热Q= I2Rt(焦耳定律)=UIt==U2t/R;电功率P=W/t= UI=I2R=U2/R。

串联电路特点:I=I1=I2,U=U1+U2,
R=R1+R2 U1:U2=P1:P2=Q1:Q2=W1:W2=R1:R2;并联电路特点:
I=I1+I2,U=U1=U2,1/R=1/R1+1/R2
I1:I2=P1:P2=Q1:Q2=W1:W2=R2:R1。

以上公式仅供参考,建议查阅相关教辅书获取更准确全面的信息。

初中科学公式

初中科学公式

水的比热:4.2×10³J/(㎏·℃) 声速:350m/s(15%,空气) 光速:3×10^8m/s 中学生重力:500N 人步行速度:1m/s 水的密度:1×10³㎏/m³=1g/㎝³ 人对地面的压强:x·10^4Pa
速度:V=S/t 重力:G=mg 密度:ρ=m/V 压强(一般):P=F/S 压强(液体、柱形固体):P=ρgh 浮力:①F浮=F1-F2 ②F浮=G-F(压力差) ③F浮=G(漂浮、悬浮) ④F浮=G排=ρ液gV排(阿基米德原理)

二力平衡:F1l1=F2l2 实际滑轮:F=(G+G动)/绳子段数 (竖直方向) F=f/绳子段数 功:W=Fs 功率:P=W/t (举高物体): W有=Gh W额=G动h W总=Fs η= W有/ W总 (水平方向): W有=fL W总=Fs (水平方向)
η= W有/ W总
欧姆定律:I=U/R 焦耳定律(普通):Q=I²Rt (纯电阻):Q=W=UIt=PT=(U²t)/R 串联电路:I=I1=I2 U=U1+U2 R=R1+R2 U1/U2=R1/R2(分压公式) P1/P2=R2/R1
并联电阻: I=I1+I2 U=U1=U2 1/R=1/R1+1/R2 [R=R1R2/(R1+R2)] I1/I2=R2/R1(分流公式) P1/P2=R2/R1 电功(普通):W=UIt=Pt (纯电阻):W=Q=I²Rt=U²t/R 电功率(普通):P=W/t=UI 纯电阻(纯电阻):P=I²R=U²/R 热值计算: Q=Cm△t

科学初中必背公式

科学初中必背公式

科学初中必背公式1.速度公式速度(v)=距离(s)/时间(t)2.加速度公式加速度(a)=速度变化量(Δv)/时间(t)3.动量公式动量(p)=质量(m)×速度(v)4.力的公式力(F)=质量(m)×加速度(a)5.位移公式位移(s)=初速度(v0)×时间(t)+½×加速度(a)×时间(t)²6.凸透镜成像公式1/焦距(f)=1/物距(u)+1/像距(v)7.光路公式(薄透镜)1/物距(u)+1/像距(v)=1/焦距(f)8.斯涅尔定律n₁ * sin(θ₁) = n₂ * sin(θ₂)9.抛物线运动轨迹公式y = ax² + bx + c10.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推导无阻尼简谐振动的公式x = A cos(ωt + φ)11.摩擦力公式摩擦力(Ff)=μ×法向压力(Fn)12.万有引力公式(牛顿定律)F=G×(m₁×m₂)/r²13.电压公式电压(V)=电势差(ΔV)/距离(d)14.电流公式电流(I)=电荷(Q)/时间(t)15.电阻公式电阻(R)=电压(V)/电流(I)16.电功公式电功(W)=电压(V)×电流(I)×时间(t)17.热传导公式(傅立叶热传导定律)Q=k×A×ΔT/d18.压强公式压强(P)=力(F)/面积(A)19.音速公式音速(v)=频率(f)×波长(λ)20.定义物理量的单位公式物理量=数值×单位以上是一些重要的科学公式,初中学习中需要背诵和灵活运用。

初中科学公式大全

初中科学公式大全

初中阶段常见物理公式1.速度公式: t s v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v st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3.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物理量 单位v ——速度 m/s km/hs ——路程 m kmt ——时间 s h物理量 单位G ——重力 N m ——质量 kg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

单位换算:1 m==10dm=102cm=103mmSF 4.密度公式:V m =ρ5.浮力公式:(1)F 浮=G – F(2)F 浮=G 排=m 排g =ρ水gV 排 (3) F 浮6.p =7.p =ρgh8.杠杆的平衡条件: F 1L 1=F 2L 2或写成:1221L L F F = 9.滑轮组:F = n 1G 总物理量 单位F 浮——浮力 NG ——物体的重力 NF ——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N物理量 单位F 浮——浮力 Nρ ——密度 kg/m 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提示: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时,L 1、L 2的单位只要相同即可,无须国际单位;F 1——动力 N L 1——动力臂 m F 2——阻力 N L 2——阻力臂 mt W 总有用W W =η21s =nh对于定滑轮而言: ∵ n =1 ∴F = G s = h 对于竖直拉的动滑轮而言: ∵ n =2 ∴F = G s =2 h10.机械功W =F s11.功率: P =12.机械效率:×100%13.物体吸热或放热 Q = c m △t(保证 △t >0)14.燃料燃烧时放热 Q 放= mq物理量单位s ——动力通过的距离 m h ——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m n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物理量 单位W ——动力做的功 J F ——动力 Ns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m提示: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W =G h2121R R U U =2121R R P P =1221R R I I =15.R U I =16.W = U I tW = UI t 结合U =I R →→W = I 2RtW = U I t 结合I =U /R →→W =RU 2t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如电热器。

九年级科学所有公式

九年级科学所有公式

在九年级科学中,学生通常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公式。

这些公式涵盖了物理、化学等各个领域。

在这里,我将列举一些常见的九年级科学公式,并进行简要的解释。

物理公式:
1. 力的公式:F=ma
其中,F代表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公式描述了牛顿第二定律,即力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成正比。

2. 动能公式:KE=1/2mv^2
其中,KE代表动能,m代表物体的质量,v代表物体的速度。

这个公式描述了物体的动能与其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3. 势能公式:PE=mgh
其中,PE代表势能,m代表物体的质量,g代表重力加速度,h代表物体的高度。

这个公式描述了一个物体的势能与其质量、重力加速度和高度成正比。

化学公式:
1.摩尔浓度公式:C=n/V
其中,C代表摩尔浓度,n代表溶质的摩尔数,V代表溶液的体积。

这个公式描述了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的体积成正比。

2.摩尔质量公式:M=m/n
其中,M代表摩尔质量,m代表溶质的质量,n代表溶质的摩尔数。

这个公式描述了溶质的质量与其摩尔数成正比。

3. 反应热公式:q=mcΔT
其中,q代表反应热,m代表溶质的质量,c代表热容量,ΔT代表温度的变化。

这个公式描述了反应热与溶质的质量、热容量和温度变化成正比。

这些是九年级科学中一些常见的公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熟练掌握这些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科学公式总结

初中科学公式总结

初中科学公式总结1. 物理公式1.1 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的相互作用。

1.1.1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力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和受力作用后的运动状态。

1.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F = 02.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F = ma3.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F1 = -F21.1.2 重力重力是一种吸引力,地球的引力作用于物体上,使物体向下运动。

重力公式:F = mg其中,F为重力,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约等于9.8 m/s²。

1.2 热学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和热力学性质的学科。

1.2.1 热传导热传导指的是热量通过固体传递的现象。

热传导公式:Q = k * A * ΔT / L其中,Q为热传导的热量,k为导热系数,A为传导截面积,ΔT为温度差,L 为传导路径长度。

1.2.2 热膨胀热膨胀是物体在受热时体积增大的现象。

线膨胀公式:ΔL = α * L0 * ΔT其中,ΔL为长度变化,α为线膨胀系数,L0为原始长度,ΔT为温度变化。

体膨胀公式:ΔV = β * V0 * ΔT其中,ΔV为体积变化,β为体膨胀系数,V0为原始体积,ΔT为温度变化。

2. 化学公式2.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

2.1.1 摩尔质量摩尔质量是指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公式质量。

M = m/n其中,M为摩尔质量,m为物质的质量,n为物质的物质量。

2.1.2 摩尔浓度摩尔浓度是指溶液中物质的容量分数。

C = n/V其中,C为摩尔浓度,n为物质的物质量,V为溶液的体积。

2.2 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指溶液中离子之间的化学反应。

2.2.1 摩尔比摩尔比是指参与反应物质的摩尔数比值。

aA + bB → cC + dD其中,a、b、c、d为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系数。

完整word版,九年级科学科学公式

完整word版,九年级科学科学公式

初中化学公式大全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 2MgO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点燃 Fe3O4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加热 2CuO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点燃 2Al2O3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点燃 2H2O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点燃 2P2O5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点燃 SO2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 CO2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 2CO(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点燃 2CO2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点燃 CO2 + 2H2O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4OH + 3O2点燃 2CO2 + 3H2O二.几个分解反应: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2CuO + H2O + CO2↑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 + CO2↑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高温 3Fe + 2CO2↑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高温 2Fe + 3CO2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高温 3Fe + 4CO2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置换反应)26.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27.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28.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29.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30.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31.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3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33.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34.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35.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3)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 水37.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38.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 3 + 3H2O39.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40.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41.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42.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4)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H2O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H2O(5)酸 + 碱 -------- 盐 + 水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49.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 2H2O5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52.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 3 ==== FeCl3 + 3H2O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 3 ==== AlCl3 + 3H2O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57.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58. 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6)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AgCl↓ + HNO3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2HCl (7)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68.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69.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4=== CaCO3↓+ 2NaOH(8)盐 + 盐 ----- 两种新盐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AgCl↓ + 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五.其它反应: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 2 + H 2O === H 2CO 3 7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 2O === Ca(OH)2 74.氧化钠溶于水:Na 2O + H 2O ==== 2NaOH 75.三氧化硫溶于水:SO 3 + H 2O ==== H 2SO 476.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 4·5H 2O 加热 CuSO 4 + 5H 2O 7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 4 + 5H 2O ==== CuSO 4·5H 2 化学方程式 反应现象 应用CuSO 4+2NaOH=Cu(OH)2↓+Na 2SO 4蓝色沉淀生成、上部为澄清溶液 质量守恒定律实验 CO 2 + H 2O = H 2CO 3 碳酸使石蕊变红 证明碳酸的酸性 ;H 2CO3 ΔCO 2↑+ H 2O 石蕊红色褪去 Ca(OH)2+CO 2= CaCO 3↓+ H 2O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用CO 2检验和石灰浆粉刷墙壁 Fe 2O 3+6HCl=2FeCl 3+3H 2O 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 铁器除锈Al(OH)3+3HCl=AlCl3+3H 2O 白色固体溶解 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HCl+AgNO 3= AgCl↓+HNO 3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检验Cl —的原理 BaCl 2+ H 2SO 4=BaSO 4↓+2HCl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检验SO42—的原理 2NaOH+SO 2=Na 2SO 3+ H 2O ;2NaOH+SO 3=Na 2SO 4+ H 2O 处理硫酸工厂的尾气(SO 2) FeCl 3+3NaOH=Fe(OH)3↓+3NaCl 溶液黄色褪去、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CuSO 4+5H 2O= CuSO 4·H 2O 蓝色晶体变为白色粉末CuSO 4·H 2OΔ CuSO 4+5H 2O 白色粉末变为蓝色 检验物质中是否含有水 一. 常用计算公式:(2)设某化合物化学式为A m B n①它的相对分子质量=A 的相对原子质量×m +B 的相对原子质量×n②A 元素与B 元素的质量比=A 的相对原子质量×m :B 的相对原子质量×n ③A 元素的质量分数ω=A 的相对原子质量×m /AmBn 的相对分子质量(3)混合物中含某物质的质量分数(纯度)=纯物质的质量/混合物的总质量 × 100% (4)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g/L )=气体质量(g)/气体体积(L)(5)纯度=纯物质的质量/混合物的总质量 × 100% =纯物质的质量/(纯物质的质量+杂质的质量) × 100%=1- 杂质的质量分数(6)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 100%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 100% (7)溶液的稀释与浓缩M 浓 × a%浓=M 稀 × b%稀=(M 浓+增加的溶剂质量) × b%稀 (8)相对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 M 浓 × a%浓+M 稀 × b%稀=(M 浓+M 稀) × c%(9)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初中物理常数及公式一览一、常数:重力常数g= 10N/kg ;在真空中光速为3.0×108 m/s;在空气中声速为340 m/s。

初中科学的公式

初中科学的公式

初中科学的公式初中阶段是学习科学知识的关键时期,而科学公式则是科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科学公式是用数学符号和文字表示的科学规律或关系,通过公式可以简洁地表达出复杂的自然现象和过程。

以下是初中科学常见的一些公式。

一、力的计算公式1. 力的计算公式:力=质量×加速度(F=ma)力的计算公式是牛顿力学的基础公式之一,表示了力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公式,当质量或加速度变化时,力也会相应变化。

2. 重力的计算公式:重力=质量×重力加速度(W=mg)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所产生的吸引力,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重力的计算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

二、速度的计算公式1. 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位移/时间(v=Δx/Δt)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表示单位时间内物体改变位置的大小。

速度的计算公式可以用于计算物体在给定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a=Δv/Δt)加速度表示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可以用来描述物体在速度变化时的状态。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体在给定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

三、电路中的公式1. 电流的计算公式:电流=电荷/时间(I=Q/t)电流是描述电荷流动的物理量,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

电流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在给定时间内通过电路的电流大小。

2. 电阻的计算公式:电阻=电压/电流(R=V/I)电阻是描述电路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表示电压与电流之比。

根据电阻的计算公式,当给定电压和电流时,可以计算出电路中的电阻大小。

四、光学中的公式1. 光速的计算公式:光速=光的波长×光的频率(c=λ×f)光速是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00×10^8 m/s。

光速的计算公式可以用来计算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关系。

2. 透镜公式:1/f=1/v-1/u透镜公式是用来计算透镜成像位置和物距之间的关系的公式。

科学初中必背公式

科学初中必背公式

科学初中必背公式
在初中阶段,学生将接触到许多的数学和科学公式。

这些公式是学生
学习科学和数学知识的基础,并且在高中和大学的学习中也经常用到。


我们来看看一些初中必背的科学公式:
1.速度公式:v=d/t,其中v表示速度,d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2.密度公式:p=m/v,其中p表示密度,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
体的体积
3.力的公式:F=ma,其中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
的加速度
4.功的公式:W=F某d,其中W表示功,F表示作用力,d表示距离
5.功率公式:P=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时间
6.压力公式:P=F/A,其中P表示压力,F表示作用力,A表示受力面

7.霍克定律:F=k某某,其中F表示伸长力,k表示弹性系数,某表
示伸长长度
8.等离子体物质本质:E=mc²,其中E表示能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c表示光速
9.牛顿定律:F=GMm/r²,其中F表示引力,G表示万有引力常数,M
与m表示两物体的质量,r表示两物体之间的距离
10.成因公式:H=V某I某t,其中H表示电能,V表示电压,I表示
电流,t表示时间
11.水密度公式:ρw=1000 kg/m³,其中ρw表示水的密度
12.酸碱指数PH值:PH=-log[H⁺],其中[H⁺]是氢离子的浓度
13.反应物物质摩尔公式:n=m/M,其中n为物质的物质摩尔数,m为
物质的质量,M为物质的摩尔质量
以上是初中必背的科学公式,希望学生们在掌握了这些基础公式之后,能够更加深入理解科学和数学的知识,并且在进一步学习中更加游刃有余。

初中科学公式

初中科学公式

14.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话筒,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
15.光纤是传输光的介质。
16.磁感应线是从磁体的N极发出,最后回到S极
长、频率的关系 c=λf
c: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λ:波长 f:频率
二.知识点
1. 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
b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
c.水的密度:1.0×10^3kg/m3 d.水的比热容:4.2×10^3J/(kg?℃)
浮力F浮(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F2:阻力 L2:阻力臂
有用功:W有,总功:W总, W有=G物*h,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 η=W有/W总×100%
功 W = F S = P t 1J = 1N?m = 1W?s
功率 P = W / t = F*v(匀速直线) 1KW = 10^3 W,1MW = 10^3KW
有用功 W有用 = G h= W总 – W额 =ηW总
速度V(m/S) v=S/t; S:路程,t:时间
重力G(N) G=mg; m:质量 ;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 ρ= m/V m:质量;V:体积
合力F合(N) 方向相同:F合=F1+F2

初中科学公式

初中科学公式

初中化学公式大全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 2MgO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点燃 Fe3O4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加热 2CuO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点燃 2Al2O3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点燃 2H2O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点燃 2P2O5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点燃 SO2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 CO2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 2CO(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点燃 2CO2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点燃 CO2 + 2H2O二.几个分解反应: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CaO + CO2↑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Cu + H2O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加热2Cu + CO2↑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高温 3Fe + 2CO2↑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高温 2Fe + 3CO2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置换反应)26.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27.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28.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29.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30.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31.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3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33.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34.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35.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3)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 水37.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38.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 3 + 3H2O39.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40.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41.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42.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4)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H2O 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H2O(5)酸 + 碱 -------- 盐 + 水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49.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 2H2O5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52.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 3 ==== FeCl3 + 3H2O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 3 ==== AlCl3 + 3H2O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57.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58. 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6)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AgCl↓ + HNO3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2HCl(7)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68.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69.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4=== CaCO3↓+ 2NaOH(8)盐 + 盐 ----- 两种新盐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AgCl↓ + NaNO3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五.其它反应: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 + H2O === H2CO37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74.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 2NaOH75.三氧化硫溶于水:SO3 + H2O ==== H2SO476.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 加热 CuSO4 + 5H2O7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六.化学方程式反应现象应用CuSO4+2NaOH=Cu(OH)2↓+Na2SO4 (蓝色沉淀生成)CO2 + H2O = H2CO3(碳酸使石蕊变红证明碳酸的酸性) ;H2CO3 ΔCO2↑+ H2O (石蕊红色褪去)Ca(OH)2+CO2= CaCO3↓+ H2O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用CO2检验和石灰浆粉刷墙壁) Fe2O3+6HCl=2FeCl3+3H2O (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铁器除锈)Al(OH)3+3HCl=AlCl3+3H2O (白色固体溶解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HCl+AgNO3= AgCl↓+HNO3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Cl—的原理)BaCl2+ H2SO4=BaSO4↓+2HCl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SO42—的原理)2NaOH+SO2=Na2SO3+ H2O ;2NaOH+SO3=Na2SO4+ H2O (处理硫酸工厂的尾气)(SO2)FeCl3+3NaOH=Fe(OH)3↓+3NaCl (溶液黄色褪去、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CuSO4+5H2O= CuSO4·H2O (蓝色晶体变为白色粉末)CuSO4·H2OΔ CuSO4+5H2O (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检验物质中是否含有水)初中物理常数及公式一览一、常数:重力常数g= 10N/kg ;在真空中光速为3.0×108 m/s;在空气中声速为340 m/s。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公式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公式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公式一、物理1. 科学计量物理中的计量单位是指用来量度物理量的标准单位。

手动的物理计算需要使用数学和计量,因此需要有一个能自然传递和描述量的计量系统,这个系统中的各个单位必须要相关联,且要与真实世界相对应。

2. 运动学(1)速度公式:速度=位移÷时间(2)加速度公式:加速度=变化的速度÷变化的时间(3)位移公式:位移=速度×时间3. 力学(1)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当力作用于物体时,物体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其状态(包括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物理学称之为惯性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F=ma,物体所受到的力等于质量的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功公式:动能+势能=总能量(3)机械能公式:机械能=动能+势能4. 声学从声波的角度来看,声音的强度是物理上的一个概念,其代表了每秒时间从声源传输到一个区域的单位面积的能量。

(1)声速公式:v=λ×f(2)频率和周期公式:f=1/T(3)波长公式:λ=v/f5. 光学光学涉及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衍射等问题。

(1)光速公式:c=λ×f(2)焦距公式:f=(1/p)+(1/q)(3)透镜公式:1/f=(1/p)+(1/q)二、化学1. 元素符号和恒定比元素符号和恒定比在化学方面是比较重要的。

元素符号表示了化学元素的类型,而固定比例表示在数学方面上有一个固定的比例关系。

2. 化学反应式化学反应式表示化学方程式发生的反应,化学式中下标一般用数字表示。

3. 摩尔质量摩尔质量是化学中表示物质量的计量单位。

它是指在标准状况下(压力为1 atmosHP,温度为0摄氏度)的1摩尔物质的质量。

4. 离子半径离子半径是化学电子结构方面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表示离子的大小。

5. 化学能量-焓化学能量-焓是处理化学反应式时需要了解的一个重要概念。

《初中自然科学常用公式汇总》

《初中自然科学常用公式汇总》

初中自然科学常用公式汇总:1、 密度公式:1克/厘米3 = 1000千克/米32、重量与质量的关系:G = mgG —重量(牛), m —质量(千克) g —重力系数(千克/米3)3、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4、压强公式:P —压强(帕pa ) F —压力(牛N ) S —受力面积 (米2 m 2) 5、规则形状固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液体内部压强公式:(推导过程: 6、浮力公式:F —浮力(牛) (千克/米3) g —9.8牛/千克排开液体的体积(米3)7、热力学公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焦)物质的比热(焦/(千克.℃) 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度数(℃)8、燃料燃烧放热的公式:燃料燃烧放的热量(焦)/千克)9、焦耳定律:电流放出的热量(焦)电流强度(安)电阻(欧姆)注意:在纯电阻电路中还有:10、杠杆平衡条件:动力(牛)动力臂(米)阻力(牛)阻力臂(米):斜面的长度(米)斜面的高度(米)12、机械功的公式:功(焦)物体在力的方向上运动的距离(米)1焦 = 1牛.米13、功率的公式:功率(瓦)做功的时间(秒)1瓦 = 1焦/秒14、机械中的功率功式:(本公式适用在功率一定的机械中)机械的功率(瓦)推力的大小(牛)运动速度(米/秒)推导过程:15、机械效率:ηη--机械效率有用功(焦)总功(焦)总功率(瓦)16、势能:(重力做功)势能(焦)重物的质量(千克)牛/千克17、电流公式:电量(库仑)通电时间(秒)18、电阻公式:导体的电阻导体的长度导体的横截面积19、欧姆定律;电流强度(安)电压(伏)电阻(欧)20、电功公式电功(焦)电流强度(安)电压(伏)电阻(欧)21、电功率公式电功(焦)通电时间(秒)电压(伏)电阻(欧)22、电能表:用掉一千瓦时的电能时,电能表走过的转数(圈)测定时电能表所转过的转数(圈)被测用电器的电功率(瓦)测定的时间(秒)23、实际电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关系:实际电压(伏)额定电压(伏)额定功率(瓦)24、保险丝的选择中常用25、27、在电动机中:得到的有用功(转化成的机械能)机械效率为:28.弹簧中化学部分计算内容:1.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2.溶解度的计算:或3、溶质的质量分数 =在某温度的饱和溶液中有:溶质的质量分数4、求溶质的质量分数:5.溶液的稀释:6、求原子或离子的核外电子数:(1)、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核电荷数;(2)、阳离子:A n+的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n;(3).阴离子:A n-的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n;7.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M,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为N,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阶段常见物理公式
1.速度公式: 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v s
t =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3.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物理量 单位
v ——速度 m/s km/h
s ——路程 m km
t ——时间 s h
物理量 单位
G ——重力 N m ——质量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

单位换算:
1 m==10dm=102cm=103mm
S
F 4.密度公式:
V m =
ρ
5.浮力公式:
(1)F 浮=G – F
(2)F 浮=G 排=m 排g =ρ水gV 排 (3) F 浮
6.p =
7.p =ρgh
8.杠杆的平衡条件: F 1L 1=F 2L 2
或写成:12
21L L F F =
9.滑轮组:
F = n 1
G 总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体的重力 N
F ——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N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 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
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
提示: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时,L 1、
L 2的单位只要相同即可,无须国际
单位;
F 1——动力 N L 1——动力臂 m F 2——阻力 N L 2——阻力臂 m
物理量单位
t W 总
有用W W =η21s =nh
对于定滑轮而言: ∵ n =1 ∴F = G s = h 对于竖直拉的动滑轮而言: ∵ n =2 ∴F = G s =2 h
10.机械功
W =F s
11.功率: P =
12.机械效率:
×100%
13.
物体吸热或放热 Q = c m △t
(保证 △t >0)
14.燃料燃烧时放热 Q 放= mq
s ——动力通过的距离
m h ——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m n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物理量 单位
W
——动力做的功 J F ——动力 N
s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m
提示: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W =G h
21
21R R U U =
2
1
2
1R R P P =1
2
21R R I I =
15.
R U I =
16.
W = U I t
W =
U I t 结合U =I R →→W = I 2Rt
W = U I t 结合I =U /R →→W =
R
U 2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17.
P
= W /t
P = I U
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关系:
18.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表达式:I =I 1=I 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表达式:U =U 1+U 2 分压原理: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表达式: 19.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表达式:I =I 1+I 2 分流原理: 只能用于:纯电阻电路。

1221R R P P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表达式:U =U 1=U 2
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 20.电能表:
N —电能表消耗一度电走过的圈数 n —测定电能表消耗走过的圈数 P —用电器的功试率(瓦) t —测定用电器工作的时间
21.动能:E 动=1/2 mV 2 势能:E 势= mgh
化学部分计算题公式:
1.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2. 溶解度的计算:

3、溶质的质量分数
在某温度的饱和溶液中有:溶质的质量分数
4、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5.溶液的稀释: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