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 《放大镜》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放大镜的定义和原理,理解光的传播规律。
2.掌握使用放大镜放大物体的方法。
3.学会制作简易放大镜并探讨放大镜的优缺点。
4.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放大镜的定义和原理。
2.使用放大镜放大物体的方法。
3.放大镜的优缺点。
三、教学难点1.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及其与放大镜的关系。
2.制作简易放大镜并探讨其优缺点。
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问题引入:(1)你们有了解过放大镜吗?它的作用是什么?(2)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到放大镜的情景?(3)用放大镜观察过物体吗?放大倍数会受哪些因素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打开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思维。
2.知识讲解放大镜是一种光学仪器,它能够将物体的图像放大。
放大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
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凸透镜。
凸透镜的原理是当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射到透镜上时,经透镜后会汇聚成一点,称为焦点,缩写为F。
而透镜中心点O与焦点F之间的距离,称为焦距,缩写为f。
我们用求焦距的公式计算:f=R/2;其中,R是透镜的半径。
在教师的讲解下,学生可以手动画一张凸透镜的示意图。
3.开展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将实验作为核心。
实验使用简易的材料制作一个放大镜。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一张平面玻璃。
在玻璃片的中心位置涂上一层透明油漆或指甲油,这个涂层就是简易的透镜。
(2)取一张小型照片并将其置于透明透镜上,通过镜头与照片调节焦距以扩大图像并通过透镜照明,最终可得到物体的放大图像。
让学生观察图像的放大倍数,并探究在不同条件下,放大倍数的变化。
4.展开讨论放大镜的制作让学生体验到了科学家的辛苦和创造,也让学生探究到了不同放大倍数背后的原理和物理规律。
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可以学会更好地评价、讨论和探究放大镜之间的差异,了解放大镜的好处和限制,并思考它们在不同情况下应用的动机和方法。
5.在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本次实验的内容,并加强对放大镜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更多关于光学和科技的问题。
《放大镜》教学设计
《放大镜》教学设计《放大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2. 帮助学生掌握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引导学生通过放大镜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4.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放大镜的基本结构和原理,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通过放大镜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微小的物体,如蚂蚁、细菌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如何才能看清这些微小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的作用。
2. 讲授讲授:介绍放大镜的基本结构,包括镜片、镜框、手柄等。
讲解放大镜的原理,即凸透镜成像原理。
强调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正确握持放大镜、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过度使用等。
3. 实验实验: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一些微小的物体,如蚂蚁、细菌、花粉等。
指导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包括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
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放大镜的作用和效果。
4. 讨论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5.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动画等,展示放大镜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播放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科学实验视频,让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和乐趣。
6. 总结总结:回顾放大镜的基本结构、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强调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探索和发现。
7. 作业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使用放大镜观察一些微小的物体,并记录观察结果。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放大镜的科学小论文,表达自己对放大镜的理解和认识。
让学生收集其他关于放大镜的资料,如历史、文化、艺术等,与同学分享。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放大镜》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放大镜》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放大镜》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盼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材简析】微小世界单元,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相识微观世界,遵照人类视察工具开展的线索,引领学生阅历从肉眼视察,到放大镜视察,再到显微镜视察的过程,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视察工具的开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究微观世界局部成果进展梳理,扩大视野,提高相识。
本课是该单元的起始课,将让学生通过探讨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教材共分3个局部。
第一局部: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视察。
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运用放大镜的意义,通过两个活动进展:一是回忆科学学习中放大镜的作用,二是了解人们运用放大镜的工作范围及意义。
其次局部:放大镜下的新发觉。
学生通过比照用放大镜和肉眼视察原委有什么不同,重点在于能看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环节。
第三局部:放大镜的特点。
这局部学生探究放大镜的特点,并能运用这两个特点去找寻生活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物体或制作放大镜,同时发觉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
学生通过分析和探究,真正地把学到的学问联系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既稳固了所学学问,又熬炼了思维实力。
表达了探究思索沟通修正实践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学生对放大镜并不生疏,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
但是他们对人类独创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不必需很了解。
学生知道放大镜能放大,但可能认为是放大物体,他们并不清晰放大镜的物体图像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之处,只是停留在放大的层面上;学生不必需知道不同放大镜放大倍数会不同,即使知道,也很可能认为放大倍数与镜面大小有关,而不是凸度。
本课鼓舞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展视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觉。
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洁光学学问。
【教学目标】科学学问目标1.知道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亮和中间较厚(凸起)。
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视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微小环节。
六年级科学教案:放大镜(5篇)
六年级科学教案:放大镜六年级科学教案:放大镜(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科学教案:放大镜,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科学教案:放大镜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2、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奇特的身体构造1、科学家故事导入:师: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
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
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
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师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
)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1) 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 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
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1) 师: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 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
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放大镜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放大镜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应用。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放大镜的原理、使用方法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放大镜成像原理的探究。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打招呼,询问同学们是否见过放大镜,是否知道放大镜的用途。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2.探究放大镜的原理分组讨论:同学们,你们认为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呢?教师用图示解释放大镜的原理,让学生直观理解。
3.实验操作观察放大镜的形状和结构。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感受放大效果。
调整放大镜与物体的距离,观察成像效果。
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吗?保持放大镜的清洁,避免划伤镜片。
使用时,将放大镜放在物体上,调整距离,使成像清晰。
观察时,避免直接对着阳光,以免损伤眼睛。
5.放大镜的应用教师展示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观察昆虫、鉴赏邮票、查看微小文字等。
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放大镜应用场景。
6.课堂小结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7.作业布置请同学们回家后,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的物体,记录观察到的现象,下节课分享。
四、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教学资源1.放大镜、实验材料。
2.课件、教学视频。
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实验操作情况。
2.掌握程度:检查学生对放大镜的原理、使用方法和应用的理解程度。
3.实践能力:观察学生在课后能否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重难点补充:1.放大镜的原理教师展示一个放大镜,问:“你们知道放大镜为什么能让物体看起来更大吗?”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其实,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它能让光线通过时聚焦。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来理解这个原理。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最新6篇)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最新6篇)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篇一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看清更多细节的作用。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边缘薄;镜片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3.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学习、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工具共同点和不同点的对比活动,探究放大功能器具的的特点。
2.学会使用放大镜,对比肉眼观察和使用放大镜,能发现更多的细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培养持续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
2.了解放大镜的发明史,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乐于与人合作,共同探究。
知道放大工具的结构特点,了解放大镜能放大物体图像,看清更多细节。
通过对比,探究具有放大功能器具的特点,明白放大镜是“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每生一面)、信封、钱币;十种对比观察的器具;烧杯、水、记录纸。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
教学流程一、导入课前视频导入1.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它与我们看到的实物有什么不同2.组织学生回答,导入新课。
二、探究器具放大的秘密1.出示10种不同的器材,分别用它们观察文字,寻找哪些器具具有放大功能。
(1)将器具按能否放大分成两类。
(预测-实测)(2)比较能放大的器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3)比较能放大的器具,比一比,想一想,怎样的器具能放得更大?2.交流学生的发现。
通过比较发现能放大物体图像的器具具有“透”“凸”(中间厚)不能空心的特点。
能放大的器具如果中间越厚,边缘越薄(凸度越大)放大物体的图像也就越大。
知道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3.拓展活动: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不具放大功能的器具也成为一个“自制的放大镜”。
4.小结,并介绍放大镜的历史。
三、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了解放大镜的用途,让学生谈谈生产、生活中,你知道哪些人、哪些工作要用到放大镜?2.用肉眼和放大镜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物体观察,比较肉眼观察和在放大镜下观察有什么不同。
(完整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放大镜》教案
《放大镜》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使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或物体的细节,引领学生走进微小世界。
2.能根据放大镜的特征,利用简单材料制作简易放大镜。
3.激发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走进微小世界;能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放大镜。
【教学准备】放大镜、观察用纸样、记录表、烧瓶等自制材料、幻灯片等。
【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入,前测放大镜知识师:(大屏幕展示“放大镜下的电视机屏幕的画面”)猜猜屏幕上的画面是什么?师:这是放大镜下的电视机屏幕。
今天我们要利用放大镜观察周围的世界。
(板书:放大镜)师:你知道放大镜有什么用?师:刚才有同学说,“能放大物体”,对吗?师:其实真能放大就好了,如能把米粒,把饼干,把肉放大哪多好啊!二、尝试使用,掌握放大镜操作师:看看放大,其实没放大。
你们会用放大镜吗?桌上有两个放大镜,你们玩一玩看,把你要看的物体的图像放大了,并想一想你是怎样放大图像的,花两分钟时间吧。
学生开始观察,教师巡视师:请个同学说,是怎样放大物体的。
师:(师边操作边演示)移动的是什么?不移动的是什么?你们发现了吗,再试一试。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请个同学来说,你怎样看清物体的?师:放大镜观察物体有几种做法。
生:我们认为是两种,一种是移动放大镜,一种是移动物体。
三、师生交流,探究放大镜特点师:放大镜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有谁了解过放大镜的结构?谁了解放大镜的特点?生:中间厚,边缘薄。
生:它是一种凸透镜。
师:凸透镜有什么特点?生:放大。
师:本来我不赞成用手去摸放大镜这类仪器的镜面,今天为了解放大镜的特点,允许你去摸放大镜的镜面,但你得把手擦干净?师:发现了吗?谁能画一画它的特点。
师:用语言描述一下。
生:中间厚,边缘薄。
师:“凸”是一个特点,还有吗?师:透明,象玻璃一下。
师出示铁饼,能放大物体吗?为什么?(不能,不是透明的;放大镜透明,中间又是凸起的)四、再次使用,认识放大镜作用师:放大镜在什么地方用过?师:利用放大镜,我们原来没有看到的,现在看到了,放大镜帮助我们发现细微的地方。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放大镜》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放大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放大镜》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放大镜的原理、制作和使用方法。
本课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构造和作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科学现象有所了解。
但针对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制作和使用方法,学会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他们探究科学的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放大镜的原理、制作和使用方法。
2.难点:放大镜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过程。
3.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放大镜实物和图片,用于展示和操作。
2.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资料,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3.准备实践材料,让学生动手制作放大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问题导入:“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放大镜吗?放大镜有什么作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和回答问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放大镜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放大镜的形状和作用。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放大镜的构造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观察放大镜的原理。
每组分配一个放大镜,让学生尝试用放大镜观察不同的物体,如课本上的文字、桌面上的物品等。
4.巩固(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让学生思考:放大镜是如何放大物体的?它是如何工作的?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放大镜,加深对放大镜原理的理解。
《放大镜》教学设计
《放大镜》教学设计《放大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能够掌握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放大镜观察到物体的细节。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放大镜观察到物体的细节。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放大镜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
演示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到放大镜的作用。
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一些微小的物体,如蚂蚁、细菌等,让学生观察。
提问学生:这些物体太小了,我们用肉眼很难看清楚,怎么办呢?引出课题:放大镜。
讲授新课讲解放大镜的结构:放大镜由镜片、镜框和手柄组成。
讲解放大镜的功能:放大镜可以将物体放大,使我们能够看清楚物体的细节。
1. ◦ ◦ ◦ 2. ◦ ◦ 3. ◦ ◦ ◦ 1. ◦ ◦ 2. ◦ ◦ 1. 2. 3. 4. 5. 1. ◦ ◦ ◦ 2. ◦ ◦讲解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将放大镜放在物体上方,调整距离,直到看清楚物体的细节。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实验,用放大镜观察一些微小的物体,如蚂蚁、细菌等。
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包括观察到的物体的细节和自己的感受。
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会。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放大镜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
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实验中的收获和体会。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放大镜观察一些微小的物体,如蚂蚁、细菌等,并记录观察结果。
教科版科学六下《放大镜》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放大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放大镜》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制作和使用方法。
本章内容通过探究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内容包括放大镜的原理、放大镜的制作、放大镜的使用和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基本光学知识,对光学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和制作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放大镜的工作原理,掌握放大镜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3.引导学生运用放大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和制作方法。
2.放大镜的使用和在生活中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和制作过程。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深入探究放大镜的原理和应用。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2.材料:放大镜的制作材料。
3.课件: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动画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显微镜下的细胞、昆虫等,引起学生对放大镜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的作用和原理。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如光的折射等。
–展示放大镜的制作过程,解释放大镜的制作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放大镜的制作实验,亲身体验放大镜的制作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放大镜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师总结放大镜的制作要点,强调注意事项。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放大镜的使用实验,如观察微小物体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三篇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三篇【篇一】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教学目标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放大镜(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平面镜片。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问题与猜想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
放大镜大家很熟悉,我来介绍一下放大镜。
(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介绍)。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1)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2)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二、探究与实践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拓展与创新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说说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尝试利用放大镜来放大物体。
科学放大镜教案(通用10篇)
科学放大镜教案科学放大镜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放大镜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放大镜教案篇1活动目标:1、认识放大镜,初步学习使用放大镜。
2、激发幼儿探索使用放大镜的兴趣。
3、感知放大镜在生活中的便利。
活动重点:通过感官感知放大镜的特点。
活动难点:发现随着放大镜的上下移动会放大物体的整体或局部。
活动准备:1、幼儿每人一个放大镜。
2、每组准备一些可观察的物体。
活动过程:一、教师出示放大镜,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1、教师:这是什么?它是做什么用的?2、介绍名称——放大镜。
二、引导幼儿通过感官感知放大镜的外形特点。
1、教师引导幼儿通过用手摸,用眼观察,感知放大镜的特点。
2、幼儿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放大镜是什么样子的?3、教师小结:放大镜和普通的玻璃的不同,它是中间凸起的,边缘是薄的。
三、引导幼儿学习使用放大镜。
1、幼儿用放大镜自由观察桌面上的物体,感知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2、部分幼儿到前面展示自己如何使用放大镜。
3、教师示范正确的使用方法并小结:在使用放大镜时,慢慢上下移动放大镜,保持合适的距离,会放大物体的整体或局部。
四、感知放大镜在生活中的便利。
1、通过图片让幼儿感知放大镜的使用在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2、幼儿再次使用放大镜随意观察活动室内任何地方,体验使用放大镜带来的乐趣。
科学放大镜教案篇2一、主题来源:幼儿天生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望,他们精力充沛,富于幻想,源于孩子们对手影、皮影等光射作用的好奇,对物体变化的好奇,因此,我们预设了《科学放大镜》主题活动,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入手,和他们一起探索光、影、旋转、变化的奥秘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幼儿在观察、发现、操作、探索等活动中了解科学现象,感受科学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认识到科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从而形成积极探索、热爱科学的良好品质。
科学六年级下册《放大镜》教案
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放大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引领学生走进微小世界;能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放大镜。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放大镜、记录表、烧瓶,烧杯、水槽、滴管、铁丝,保鲜袋、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揭示课题1、问题引入出示微雕图片,学生先观察,利用电脑放大程序放大后在观察展示“米上刻字”工艺品提问:生活中肉眼无法看清的微小物体用什么方法来观察2、揭示课题(板书:放大镜)学生预习教科书2-4页放大镜观察“米上刻字”并提问:放大镜是不是把米给变大了?3、唤起记忆有哪些工作经常用到放大镜?用他们来干什么?二、观察物体,走进微小世界1、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学生使用放大镜默读教材P4黑体字学生上台展示使用放大镜方法2 亲身体验:使用放大镜观察手背实验前教师讲述实验要求(1)观察、记录观察手背记录表(2)交流、比较(3)教师小结3 侦探游戏利用放大镜仔细找找实验记录单后面藏着什么“我们爱科学”三、实践探究,学做放大镜1、观察探究放大镜的特征提问:熟悉并使用了放大镜后,你认为放大镜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能使图像放大学生通过触摸,观察发现放大镜结构特征交流后得出结论:中间厚两边薄并且是透明的板书:凸透镜2、寻找,发现身边的的放大镜(1)熟悉材料,明确要求(2)学生制作放大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各种自制放大镜。
3、教师制作,激发学生探究欲(机动)激趣:同学们发挥才智动手制作了自己喜欢的放大镜,刚才我们一直通过各类放大镜去观察物体,那么放大镜里的你是什么样子呢,请同学抬起你们制作的放大镜放到眼前,老师和你们一起互相看看放大镜里的我们。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放大镜》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放大镜》教案一. 教材分析《放大镜》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放大镜的放大效果,并探索放大镜的原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实验能够进行自主操作和观察。
但是,对于放大镜的原理和作用,可能还有一定的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行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放大镜的原理和作用。
2.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观察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讲解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验和观察中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作用,通过讲解和讨论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放大镜器材: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放大镜。
2.实验材料:透明塑料片、小纸片等。
3.教学PPT或其他辅助教学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见过放大镜吗?放大镜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对放大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展示放大镜的原理和作用,通过PPT或其他辅助教学材料,讲解放大镜的工作原理,让学生对放大镜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放大镜的放大效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放大镜的原理和作用。
4.巩固(10分钟)对学生的实验进行点评,强调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观察的准确性。
让学生再次观察和操作,巩固放大镜的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放大镜还有什么其他的作用?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让学生对放大镜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与放大镜相关的实践作业,如:观察家里的物品,用放大镜找出其中的细节,并记录下来。
六年级放大镜教案科学教案
六年级放大镜教案科学教案六年级放大镜教案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光是如何传播的2.了解光的折射和反射3.掌握如何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二、教学准备1.放大镜2.小黑板和粉笔3.实验材料:小物体、光源(如手电筒)三、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能够在真空和透明介质中传播•光的传播速度是300,000公里/秒,速度非常快2. 光的折射和反射•光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光在与物体表面接触时会发生反射3. 放大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放大镜是一种透镜,用于观察小物体时放大图像•使用放大镜时,将物体放在焦点处,通过放大镜观察图像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发学生对放大镜的兴趣,通过提问:你们知道放大镜是如何放大物体的吗?2. 讲解光的传播和折射反射•用小黑板简要解释光的传播过程和折射反射原理3. 进行实验观察1.随机选择几个学生,给每个学生一枚小物体和一个放大镜2.让学生观察物体,发现使用放大镜后,物体看起来更大了3.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的原理,为什么物体看起来更大了?4. 练习与巩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展示给全班五、课堂小结•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光的传播、折射和反射的基本原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鼓励他们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六、课后作业1.根据课上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光的传播和折射反射的小作文2.准备一份实验报告,描述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和实验结果注意:这是一份六年级放大镜科学教案,请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七、拓展学习1. 光的颜色•多米诺平台的课程补充:学习光的颜色并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
2. 使用放大镜观察其他物体•让学生在课后使用放大镜观察其他物体,并记录观察结果和体会。
八、教学反思•教师总结并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注意:以上是一份六年级放大镜科学教案,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和学生实际水平进行调整和适当补充。
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种类2.掌握放大镜的使用方法3.学会用放大镜观察和测量物体二、教学内容1. 放大镜的原理和种类1.什么是放大镜?放大镜是利用透镜成像原理造成放大效果的光学仪器,可将物体观察得更加清晰。
2.放大镜的原理放大镜的放大原理:透镜成像原理。
3.放大镜的种类放大镜有单凸透镜放大镜、单凹透镜放大镜和复合透镜放大镜三种种类。
2.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放大镜的主要使用方法均为透镜成像原理。
操作步骤如下:1.将被观察物体放在离放大镜稍近的距离(聚焦区),调节距离使物体成像最清晰;2.调节距离和距离比例,使成像放射出来;3.调节焦距等,使成像质量更好。
放大镜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放大镜需放在距离物体适当的位置;2.观察时要保证合适的光线;3.观察时要注意调节放大倍数。
3. 用放大镜观察和测量物体用放大镜观察和测量物体分为四个步骤:1.选定被观察的物体;2.调节放大镜到合适的位置;3.观察物体,记录观察到的信息;4.测量物体尺寸、长宽高体积等数据,记录测量信息。
三、教学方法采用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放大镜的原理和种类,然后让学生自行使用放大镜观察和测量物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教师讲解1.讲解放大镜的原理和种类;2.给学生演示如何使用放大镜观察和测量物体;3.在讲解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 学生自主探究1.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和演示,让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和测量不同的物体;2.让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3.让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会。
五、教学评估1.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和测量物体,并记录观察和测量数据;2.学生将观察和测量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3.课堂小测验: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识别是用哪种放大镜拍摄的,并说明为什么。
六、教学扩展将放大镜的应用拓展至生活,如如何用放大镜观察飞虫、水滴等。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1.1《放大镜》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1.1《放大镜》教案一. 教材分析《放大镜》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以放大镜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索放大镜的原理,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放大镜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观察和实验也有了一定的经验。
但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可能对他们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放大镜样品。
2.制作放大镜的材料。
3.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科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放大镜样品,让学生初步了解放大镜的外观和作用。
然后讲解放大镜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放大镜的作用。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对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举例说明放大镜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放大镜,观察微观世界。
作业要求学生在下次课堂上展示。
8.板书(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巩固。
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实验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小学六年级科学《放大镜》教案范文共三篇
小学六年级科学《放大镜》教案范文【篇一】教学目标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放大镜(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平面镜片。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问题与猜想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
放大镜大家很熟悉,我来介绍一下放大镜。
(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介绍)。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1)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2)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二、探究与实践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拓展与创新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说说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尝试利用放大镜来放大物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大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了解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
2. 能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并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3. 开展小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激发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二、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2.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三、教学准备。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水,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 (出示放大镜)同学们,在科学课的学习中,我们经常用到放大镜,我们曾用它观察过什么?(出示图片:三年级时用放大镜观察蚂蚁、四年级时用放大镜观察花蕊)
2. 用放大镜观察和用肉眼观察有什么不同?人们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放大镜。
(板书课题《放大镜》)(二)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 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
(出示图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2. 教师小结: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也会使用它……
3. 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出示图片)
4. 教师小结:放大镜被人们广泛使用,特别是公安、科研等很多重要的部门都在使用放大镜,说明使用放大镜的重要价值——使用观察工具比只用肉眼观察优越。
(三)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 你会使用放大镜吗?
(播放视频“放大镜使用方法”)
教师介绍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 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有新的发现!将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播放视频“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3. 交流新发现后,教师总结:
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我们发现了报纸上的图片、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原来都是由许多小点组成的。
(出示图片)(四)放大镜的特点
1. 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出示图片,说明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出示图片)
2. 让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
(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 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总结:都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五)总结拓展。
1. 教师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起程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接下来的几节课,我们会用放大镜观察令人惊奇的微小世界!
2. 拓展延伸:课后同学们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再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