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伴奏《我是草原小牧民》(降调原速)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伴奏《我是草原小牧民》(降调原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e4dcb27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0d.png)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伴奏《我是草原小牧民》(降调原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具有浓厚草原风情的儿童歌曲,降调原速版本更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歌曲旋律欢快,歌词富有童趣,通过描绘草原上的牧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乐趣。
歌曲的和声丰富,节奏明快,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合唱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简单的乐器演奏技巧。
他们对音乐充满热情,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然而,学生在音准、节奏和合唱方面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旋律和歌词,能够流畅地演唱。
2.培养学生正确的音准、节奏和合唱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草原风情,体验生活乐趣,提高音乐素养。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音准:学生准确演唱歌曲,注意音高的变化。
2.节奏:学生把握歌曲的节奏,尤其是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符的运用。
3.合唱: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和谐地演唱歌曲。
4.情感表达:学生通过演唱歌曲,传达出草原小牧民的热情和快乐。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借鉴。
3.练习法:学生反复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4.情境教学法:创设草原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魅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音频、视频资料,草原图片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资料:乐谱、歌词卡片等。
4.场地: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展示草原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草原的认识和感受。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伴奏《我是草原小牧民》(降调慢速)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伴奏《我是草原小牧民》(降调慢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d269359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6a.png)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伴奏《我是草原小牧民》(降调慢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具有浓郁草原风情的儿童歌曲,降调慢速的版本更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洁,易于学生演唱。
本首歌曲旨在让学生感受草原风光,体验小牧民的生活乐趣,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歌曲的节奏、旋律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降调慢速的演唱技巧掌握不足,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此外,学生对草原文化和小牧民的生活经验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相关知识的介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用降调慢速演唱歌曲的能力。
3.让学生了解草原文化和小牧民的生活,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降调慢速演唱技巧的掌握。
2.歌曲中的草原文化和小牧民生活知识的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草原风光,体验小牧民的生活。
2.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分组练习法:让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鼓励。
4.游戏教学法: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歌曲。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草原风光、小牧民生活场景等。
2.乐谱:《我是草原小牧民》降调慢速版乐谱。
3.教学道具:小牧民服饰、草原道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草原风光和小牧民的生活,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我是草原小牧民》降调慢速版的乐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重点指导学生掌握降调慢速的演唱技巧。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鼓励。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5.拓展(5分钟)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降调慢速演唱技巧的重要性。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f01e57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7f.png)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我是草原小牧民》表演《我是草原上的小牧民》及相关音乐活动的教学目标:一、情感目标: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二、认知目标:能够以自豪、欢快的声音唱出歌曲《我是草原上的小牧民》三、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唱歌、跳舞、演奏、创作等音乐实践,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教学难点:歌曲节奏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创造情境(一)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有许许多多美丽神奇的地方令人向往.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很美的地方,大家想去吗?那我们要怎样去呢?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特殊的交通工具,请看!(出示马的图片)那我们全体起立,拉好缰绳,摆好姿势,我们出发啦!随着音乐的伴奏,我将成为一名骑马骑师:学生们,骑马的感觉是什么?学生:好的师:同学们骑的都是千里马,这么快就到达目的地了!来看看我们来到了哪里?(出示蒙古草原图片)老师:这是哪里?学生:草地师:对了,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那同学们知不知道,哪个少数民族生活在大草原上呢?学生:蒙古语师:哦,在辽阔的草原上有一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牧区风光。
那谁来说说,你对蒙古族有哪些了解呢?学生:,,,,,(学生讨论并回答)师:同学们了解的可真多,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洁白的羊群、奔驰的骏马和绿绿的草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
蒙古族有一个特点就是离不开马,他们的劳动生活离不开马,行路离不开马,连吃住娱乐都离不开马。
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马背上的民族”。
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我们去看看吧。
(二)出示课件,简介蒙古族的风土人情(背景音乐)。
1、教师介绍蒙古风光:教师点击课件边讲解:(课件展示)蒙古族在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中排名第六。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和青海。
它被称为“马背国籍”。
蒙古族服饰包括长袍、腰带、靴子、珠宝等(欣赏草原风光)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炉烤带皮整羊、手抓羊肉、大炸羊、烤羊腿。
小学音乐人音三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2课草原-教案(我是草原小牧民)
![小学音乐人音三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2课草原-教案(我是草原小牧民)](https://img.taocdn.com/s3/m/be0c3ff6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1a.png)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2、通过唱、舞、奏,初步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生活。
3、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蒙古人民开朗豁达的性格和豪放英武的气质,以及他们能歌善舞的民族特色。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用歌声、舞姿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唱准并掌握附点音符的节奏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双响筒、串铃教学过程:一、律动表演师做骑马动作进入课堂师:孩子们,你们猜一猜老师是怎样来到你们身边的?生:骑马师:哪个民族的人们最爱骑马呢?生:蒙古族师:快和老师一起跳个蒙族舞吧。
全班起立。
师:同学们可真棒,请坐下。
二、新课导入师:孩子们,老师今天还要带着你们去蒙古大草原看看(播放课件)师:刚刚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生回答师:蒙古族也是马背上的民族,我们的蒙古人民会骑着骏马去放牧,我们叫他们牧民。
今天草原上来了一个小牧民,我们快去听听他在唱什么吧?三、新课教学(一)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师:谁来说说小牧民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生:开心,高兴师:是的。
所以这首歌曲我们应该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来演唱。
(二)教唱歌曲1、学唱最后一句师:我们再来听听,哪一句表现出小牧民开心的心情呢?你能读给老师听吗?生回答帆二起跟着老师来唱一唱吧!(师教唱旋律)6. i |65 6 |2・5,32 3 | 1.235 123 G | 1_6 21 16 -丽同学们注意附点的地方,再跟着套师唱一遍。
•师:同学们非常棒,谁来有节奏的读一读这句歌词呢?生答师: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吧。
师:非常棒,让我们带着开心,高兴的心情来唱一唱歌词吧。
2、学唱第二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牧民为什么那么开心吗?原来草原上青青的小草把羊儿喂得可肥了。
师:跟着老师一起来唱一唱吧!(师教唱旋律)g 0 6 0 | 5 曳9 |6 56 ^3 - | 1 ・5123 6 | 1_6 2j_ |6 -师:我们带着歌词一起来唱一遍。
3、学唱第一句师: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
《第2课 草原: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2012)音乐三年级上册
![《第2课 草原: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2012)音乐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e2918c3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93.png)
人音版(2012)音乐三年级上册《第2课草原: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掌握歌曲的旋律特点和节奏型,理解并表现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动、创等多种方式,学生能体验蒙古族民歌的风格,学会用身体语言表达歌曲内容,提升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培养热爱大自然、尊重多元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准确演唱,特别是歌曲中的跳跃感和活泼性。
- 通过音乐活动,体验并展现蒙古族草原生活的欢乐氛围。
教学难点- 歌曲中长音与跳音的准确把握,以及如何在演唱中体现草原小牧民的活泼形象。
- 将蒙古族舞蹈动作与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结合,实现音乐与舞蹈的和谐统一。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开场白:用一段描绘草原美景的优美语言,如“蓝天如洗,碧草连天,一群群牛羊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悠闲地吃草……”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美丽的大草原上。
- 多媒体展示:播放一段展现草原风光的视频,同时播放一段轻快的马头琴音乐作为背景,让学生初步感受草原的自然风光和音乐氛围。
二、新知学习1. 初听歌曲: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的录音,让学生静心聆听,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与风格。
2. 歌曲介绍:简要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歌词大意,强调歌曲中所表达的草原小牧民的快乐生活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3. 学唱歌曲- 节奏练习:通过拍手、拍腿等身体打击乐方式,练习歌曲的节奏型。
- 旋律模唱: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唱,重点指导歌曲中的长音与跳音,确保旋律的准确。
- 歌词学习:分句教唱,特别注意歌词中体现草原特色的词语,如“蓝天、白云、羊群、马儿”,引导学生在演唱时想象相应的画面。
三、深入体验分组协作与角色融入1. 角色细化与分工- 角色分配:首先,引导学生进一步细化“草原小牧民”的角色,可以分为“放牧小英雄”、“欢乐的羊群”、“自由的马儿”和“蓝天白云的守护者”等角色。
2024-2025学年 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2课草原 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音乐教案
![2024-2025学年 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2课草原 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d1885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73.png)
人音版三年级上册《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歌曲分析《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的一首音乐作品,其灵感源自内蒙古的民歌音调。
这首歌曲以儿童为主要受众,通过明快的旋律和跳跃的节奏,展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
作为《草原》单元中的一首重要歌曲,它不仅为学生们带来了音乐上的享受,更在无形中传递了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首歌曲的旋律特点鲜明,首先体现在四二拍拍的节奏上,给人一种活泼、明快的感觉。
四个乐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进,这种音乐上的跨度形象地表现了小牧民手擎羊鞭、快乐欢唱的形象,同时也尽情地抒发了对美丽家乡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并初步掌握蒙古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和风格,学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并能够准确、流畅地演唱。
2、通过聆听、模仿、合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理解,增进学生对民族音乐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音准。
2、难点:能够了解并初步掌握蒙古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和风格,学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并能够准确、流畅地演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用音乐的方式问好!2、发声练习。
课件出示:1 2 3 4|5 —|5 4 3 2|1—‖小猫爱吃鱼鱼鱼鱼鱼鱼二、新课导入1、播放《草原上》乐曲演奏,提问:听,这是什么声音?听完这首乐曲,你想到了什么?2、师小结:乐曲开头像马蹄的声音,整首乐曲像马儿在草原上奔跑。
3、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草原的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三、新课学习1、初听歌曲:歌曲里面出现了哪个人物?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自主回答:小牧民,他的心情很好,他很快乐。
2、再次聆听: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歌曲是几拍子的?歌曲情绪:欢快、活泼地速度:稍快四二拍(强弱)3、学唱歌曲。
①带节奏朗读歌词。
②用“啦”模唱歌曲旋律。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范唱《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范唱《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78541e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10.png)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范唱《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歌曲以草原为背景,描绘了草原小牧民的生活情景。
歌曲节奏欢快,旋律优美,富有童趣,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草原文化和牧民的生活,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标和节奏知识,具备一定的音乐表现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草原文化和牧民生活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词曲,能够熟练演唱。
2.了解草原文化和牧民生活,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3.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草原文化和牧民生活词汇。
2.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了解草原文化和牧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2.示范法:教师范唱,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分组演唱、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疑问,巩固知识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草原文化和牧民生活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钢琴或其他乐器,用于教学伴奏。
3.准备歌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介绍草原文化和牧民生活,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注意音准和节奏的把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
4.巩固(5分钟)学生再次演唱歌曲,巩固所学知识,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草原文化和牧民生活,分享自己的感受,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草原文化和牧民生活在歌曲中的体现。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歌曲背景,演唱歌曲,培养家庭氛围。
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2课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
![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2课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8327ad9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9.png)
答案:《我是草原小牧民》这首歌曲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例如,歌词中将草原比喻为母亲,表达了牧民对草原的深情厚意。同时,歌曲还通过拟人的手法,将草原赋予人的情感,如微笑、亲切等,使歌词更具表现力。在音乐方面,歌曲运用了丰富的音色和动态变化,如合唱、独唱等,增强了歌曲的表现力。
4.题目:请简述《我是草原小牧民》这首歌曲在教学中的作用。
板书设计
①《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的音乐特点:旋律优美、节奏自由、装饰音和滑音等。
5.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音响设备、计算机等教学工具,确保教学过程中的多媒体资源能够顺利展示。
6.网络资源:提前准备好相关的网络资源,如草原文化专题网站、音乐学习平台等,以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7.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涵盖歌曲介绍、草原文化背景、音乐理论知识等内容,以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能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参与讨论。在音乐欣赏环节,学生能够专注地聆听并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能够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任务。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各小组在讨论《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的音乐特点和歌词含义时,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分析,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分享。在创意实践环节,各小组能够充分发挥想象,用不同的方式表现草原场景,展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年级上音乐教学设计-我是草原小牧民-人音版(简谱,2023秋)
![三年级上音乐教学设计-我是草原小牧民-人音版(简谱,2023秋)](https://img.taocdn.com/s3/m/4846700a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a.png)
-符号识别:区分不同音符、休止符的形状和时值。
-实际应用:将简谱知识应用于歌曲学唱中,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3)合唱能力:培养学生的合唱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合唱展现歌曲的魅力。
-声音协调:学会控制音量、音色,使合唱声音和谐统一。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我是草原小牧民》这首歌曲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描绘草原牧民生活的歌曲,它运用了特定的节奏和旋律来表达草原的自由与广阔。这首歌曲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音乐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聆听和分析这首歌曲,看看它是如何运用音乐元素来表现草原生活的。
其次,在合唱环节,学生们在协调和团队合作方面还有待提高。我会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鼓励他们相互倾听、相互学习,以提高合唱效果。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音乐表达情感的理解各有见解,这让我深感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缺乏自信或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更加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我是草原小牧民》这首歌曲的学习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旋律、节奏和歌词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勇于尝试。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对于歌曲中升降调的掌握,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指导他们,通过反复练习,帮助他们准确把握音准。此外,可以尝试使用一些辅助教学工具,如钢琴伴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音高的变化。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8a59f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2.png)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精选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1、欣赏乐曲《草原巡逻兵》2、学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3、表演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聆听《草原巡逻兵》,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中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的内蒙古民歌的音调,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二、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初步感受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民族风格。
三、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我是草原小牧民》,并进行表演。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一、常规练习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
(结合学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进行练习)4:柯尔文手势复习唱“3 、5 、6”三个音。
二:新课学习:(一)聆听《草原巡逻兵》1、初听乐曲的“引子”与第一部分的快板音乐。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2、听主题曲调,(情绪怎样?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出示主题曲调,学生看曲谱再听音乐,并随音乐哼唱,体验蒙古音乐的风格。
3、听全曲。
设问:全曲与我们刚刚哼唱的主题有什么关系?速度上有什么变化?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师生交流答案:主题变化发展。
4、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按音乐发展的情景,简单编讲故事《草原巡逻兵》。
5、完成课本上的作业,听音乐排序号。
教师简单介绍“笙”的性能。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伴奏《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伴奏《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864dc41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d3.png)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伴奏《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歌曲描绘了草原小牧民的生活场景,歌词简单易懂,旋律优美动听。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第二乐段旋律舒展,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歌曲难度适中,适合三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认识简单的五线谱,掌握基本的节奏和音符。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草原文化还不够了解,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2.了解草原文化,感受草原音乐的独特魅力。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音符的掌握。
2.对草原文化的不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走进草原,了解草原文化。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提高演唱水平。
4.游戏教学法:运用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节奏和音符。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草原图片、视频、歌曲音频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乐谱:《我是草原小牧民》歌词和旋律。
4.练习册:用于学生课后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草原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和辽阔。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草原文化,为学生学习歌曲营造氛围。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演唱过程中,注意强调歌曲的节奏和音符特点。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
教师分别教授歌曲的两个乐段,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期间,组长负责监督和纠正组员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演唱,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评价。
然后,让学生进行集体演唱,加强巩固。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草原歌曲。
我是草原小牧民音乐教案
![我是草原小牧民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39e2d3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85.png)
我是草原小牧民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草原小牧民的生活和文化。
2.学习草原小牧民的音乐和舞蹈。
3.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草原小牧民的生活和文化草原小牧民是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的生活和文化与我们城市里的生活有很大的不同。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将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草原小牧民的生活和文化。
2. 草原小牧民的音乐和舞蹈草原小牧民的音乐和舞蹈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他们表达情感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将学习草原小牧民的音乐和舞蹈,并进行表演。
3. 音乐欣赏和表演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将学习草原小牧民的音乐和舞蹈,并进行欣赏和表演。
通过欣赏和表演,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草原小牧民的生活和文化1.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草原小牧民的生活和文化。
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草原小牧民的认识和了解。
2. 草原小牧民的音乐和舞蹈1.教师播放草原小牧民的音乐和舞蹈视频,让学生了解草原小牧民的音乐和舞蹈。
2.教师教授草原小牧民的音乐和舞蹈,并进行练习。
3.学生分组进行表演。
3. 音乐欣赏和表演1.教师播放草原小牧民的音乐和舞蹈视频,让学生进行欣赏。
2.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并进行评价和改进。
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的提高情况。
3.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表现情况。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草原小牧民的生活和文化了解较少,需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同时,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合作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表现,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音乐人音三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2课草原-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人音三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2课草原-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1aa9d3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d.png)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歌唱与表演,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民族音乐, 激发学生对祖国、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教育学生增进民族团结、弘扬民族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听、看、跳、说、奏、演等方法,达到让学生感受并学会歌曲的目的。
三、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用轻巧、圆润的声音,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用优美、舒展的肢体语言表现歌曲。
教材分析: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选自人教版音乐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课本单元的主题为草原,通过听、唱、舞、奏、创等大量音乐时间活动,让学生深切感受内蒙古地区的民族风情。
引导学生唱蒙古歌,爱大草原;欣赏蒙古歌,回归大自然。
《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
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
歌曲为2/4拍,五声羽调式,为扩充了的一段体结构。
学情分析:学生对草原歌曲十分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会很高。
小学生模仿力强,通过教师的范唱、表演舞蹈,为歌曲伴奏的示范,相信会更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对2/4拍的强弱规律掌握较好,在歌唱教学时巩固加深印象。
将思想品德教育潜移默化的融入到学生听、看、跳、说、奏、演等环节,让学生深有感触。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兴趣引入法、视觉图象法、谈话法、体验法、音乐表演法等教学重点:有感情盲演唱歌曲,并能用歌声、舞姿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唱准并曾握附点音符节奏X < X | XX X |注意休止符2<0 2<o 1x|前倚音教学用具:电子琴、课件、碰钟、沙锤设计理念: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
我的基本策略是,多听多欣赏,以“唱”为本,把“情”贯穿始终,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与创造体验,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将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努力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我是草原小牧民音乐教案
![我是草原小牧民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b98000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bd.png)
我是草原小牧民音乐教案我是草原小牧民音乐教案篇1教学内容:表演《我是草原小牧民》及相关音乐活动教学目标:一、情感目标: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二、认知目标:能用自豪、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三、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唱、舞、奏、创等音乐实践,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教学难点:歌曲节奏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一起玩〈点名游戏〉二、创设情境1、过渡谈话师:“咱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接下来,老师给你们表演一段舞蹈,请你们猜猜是哪个民族的舞蹈?生:……师:你们想不想学学?(跟师学动作)2、表演〈我是草原小骑兵〉伴奏师:现在我们配上音乐跳一段好吗?3、师:说起蒙古,会让你想到什么?生:……3、发声练习师:从你们的回答中,我知道了蒙古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看看,准备好,我们出发喽!瞧,我们到了(媒体展示大草原画面),哒哒哒哒哒(师模拟马蹄声从弱到强),这是什么声音啊?生:……师:原来有马儿正向我们跑来。
谁能来模仿马蹄声?(个别)现在请你们随着琴的音高来模仿。
(师指导字要唱的清晰、带上唱歌的状态)1 1 1 1 1 1 1 1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三、学唱歌曲1、师:哒哒哒哒哒哒哒哒,马终于走近我们了,你们听,还传来了小牧民的.歌声呢!2、听录音范唱师:听了小牧民的演唱,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回答3、复听歌曲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再来欣赏一次。
4、朗读歌词师:谁来按节奏朗读一遍歌词?生:个别读(其他同学拍节奏)不准的地方可请会读的同学纠正师生:一起按节奏朗读歌词(第二遍加上感情轻快地朗读)5、用la轻声跟琴学唱6、带上歌词轻声地演唱7、解决问题(用对比法)师:你们演唱觉得有困难吗?(可请其他同学帮忙)注意休止的地方分句练唱8、完整随琴演唱9、师生接龙演唱(提醒分句)10、歌曲处理(原速演唱)师:现在要考考你们的耳朵灵不灵了?你们听老师唱,哪一种演唱更能表现小牧民开心的心情?生:第二遍师:现在就请你们带着这种自豪、欢快的心情来演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 x x x | x x x |
② | x x | x x |
③ | x -- | x -- |
12、为歌曲打节拍伴奏。
13、同学们,你们的歌词背下来了吗?好,下面我们随着歌曲伴奏,背诵一下歌词。出示《我是草原小牧民》伴奏。
13、同学们你们表现的真好, 唱的好听,节奏打的也好,仿佛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大草原上,你们真的就像一个个可爱、自豪的小牧民 ,如果戴上帽子唱就更像了,你们准备帽子了吗 ?那么就戴上你的帽子,随小牧民们一起跳起来吧。(自制帽子,可以拿桌套和围巾带在头上)。
2、教唱法 用教唱的方式,让他们能更准确的去学习这首歌曲,又通过师师接唱、师生接唱和分组演唱等多种形式,更加巩固了对新歌的学习,也对课堂增加了许多色彩而变得不乏味。
3、拓展延伸法 新课标指出,不能仅仅单一的去学习书上的知识,要拓展延伸他们的课外知识,我利用让他们欣赏蒙古族最具有代表性的马提琴表演,既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又给课堂锦上添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舞蹈,并对其产生兴趣。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唱好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并能为歌曲编排舞蹈。
3、情感目标:通过听、唱、舞、创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法
我会利用带大家去郊游,一路唱着歌快乐的来到大草原上,让同学们感受内蒙古族的音乐风格,激发着他们的兴趣,为后面的歌曲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13、分组表演。一组唱歌,一组跳舞,一组伴奏。出示《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
14、同学们,接下来,我们要开一次小小的音乐会,看谁能成为这场音乐会的小音乐家。要唱出自豪和喜悦的心情。也可以为歌曲伴奏、伴舞。如果表演的好,我就奖励你一个证书,你们想参加吗?好,音乐会开始。
15、颁发证书,给予点评。
四、拓展延伸,抒发情感。
2、一起回答老师的问题?
3、听老师范唱一遍,想一想,歌曲表达了小牧民怎样的思想感情?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伴奏。
4、按节奏读歌词。
5、教唱歌曲。
6、你们有没有发现歌曲中有你不认识的符号呢?
7、共同来学习前倚音符号。
8、师生接唱。
9、男女生接唱、比赛唱。
9、分组演唱。
10、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喜悦的心情,把歌曲完整的演唱一遍?你们有没有信心啊?出示歌曲。
案例题目:《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分析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学期教材,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族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喜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舞蹈。
2、有感情地唱好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 ,激发情感
今天老师想要带大家一起去郊游,你们想去吗?你们看,这是谁啊?草原上的小牧民来迎接我们了。你们想和小牧民们成为好朋友,一起在大草原上唱歌吗?那么好,赶快让我们来学习这首《我是草原小牧民》。板书课题。
三、新授歌曲。
1、课件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
思考: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演唱情绪是什么?
1、同学们,你们知道蒙古人在大草原演奏的乐器叫什么吗?
2、出示马头琴图片。
师解说:马头琴的故事和来历。
4、小结:同学们这么快天就要黑了,大草原的旅行也要结束了,你们玩的开心吗?老师也非常的开心,舍不得离开这里,这里的歌曲好听、舞蹈漂亮、乐器动听,特别是小牧民们的热情好客,都让我们不能忘怀,但是这样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让我们一起唱着这首《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离开这片大草原吧。出示歌曲。
五、组织教学:下课。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教来自难点:歌曲中的八分休止符、前倚音。
教师准备:筷子、课件、录音机、头饰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音乐的基本知识,掌握了简单的节奏并能熟练的按节奏读歌词,也会为歌曲伴舞,教师可大胆放手的培养学生自主性,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自由发挥。但是还要进一步的教给学生更多的音乐知识,使他们对音乐更加喜欢,更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