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馆 教案
【部编版】七下语文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部编版】七下语文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一. 教材分析《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独自品茗、欣赏美景、陶冶情操的情景。
整首诗意境清新,语言优美,给人以宁静、悠远的感受。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到诗人高雅的情操,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王维的其他诗作,对唐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此外,学生通过之前的语文学习,对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能力也有所提高。
但学生在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方面仍需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竹里馆》;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学会通过诗文描绘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高雅的情操;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美好,陶冶自己的情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竹里馆》;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难点: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通过诗文描绘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世界。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想象教学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诗文、图片、音乐等元素的课件。
2.教学音频:准备与诗文相匹配的音乐或音频资料。
3.作业设计:准备相关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竹子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竹子的印象。
然后引出今天要学习的《竹里馆》,告诉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体会诗人在竹林中的高雅情操。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文,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词语,如“独坐”“弹琴”“长啸”“明月”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教学方案】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示范教案-副本
【教学方案】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示范教案-副本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竹里馆》这首古诗。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竹里馆》的内容和意境。
2. 培养学生对王维诗风的认知。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文化背景。
2. 引导学生体验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竹里馆》的原文和翻译。
2. 准备相关的PPT或黑板,用于展示诗句和重点字词。
3. 准备相关的古诗词鉴赏资料,供学生参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提醒学生古诗词的重要性。
2. 向学生介绍《竹里馆》的作者王维,简单介绍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二、新课展示(15分钟)1. 展示《竹里馆》的原文,让学生自读并注意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 教师逐句解读诗句,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内容和意境。
3. 引导学生关注诗句的韵律和节奏,让学生尝试朗读和背诵。
三、深入解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帮助学生体验古诗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展示相关的古诗词鉴赏资料,供学生参考和拓展。
四、应用拓展(10分钟)1. 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深化对诗句的理解。
2.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创作以《竹里馆》为灵感的诗词或短文。
3.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分享创作的心得和体验。
2. 学生分享对《竹里馆》的理解和感受,反思在学习和鉴赏古诗词过程中的收获。
3.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欣赏古诗词,提醒学生平时多进行课外古诗词的诵读和鉴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解读《竹里馆》这首古诗,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内容和意境,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并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创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并背诵《竹里馆》,并对王维的诗风有更深入的认知。
《竹里馆》教案范文
《竹里馆》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竹里馆》;(2)理解诗文中的生字词和语句,了解诗文的背景及作者王维;(3)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王维的高洁品质和淡泊名利的情怀;(2)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诗词;(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和谐共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竹里馆》;(2)理解诗文中的生字词和语句,了解诗文的背景及作者王维;(3)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诗文背景和作者王维的相关知识;(3)对诗中意象的深度剖析和情感体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王维诗词,激发学生对王维的了解和兴趣;(2)简介《竹里馆》的背景和王维的生平事迹;(3)提问:同学们对《竹里馆》有什么了解?作者王维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竹里馆》,感受诗文的韵律美;(2)学生自学生字词,查找诗文背景及作者王维的相关资料;(3)组内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对诗文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文;(2)分析诗中的意象,如“竹”、“月”、“琴”等,体会诗人的情感;(3)探讨诗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高洁品质和淡泊名利的情怀;(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环保意识;(3)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2)鼓励学生积极背诵诗文,提高文学素养;(3)强调课后自主学习,提前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竹里馆》,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2.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品味《竹里馆》中的意境美、语言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感知与欣赏。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借鉴王维的超然态度。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竹里馆》的背景、结构和意境,还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深入体会了王维的超然情感和自然美学。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感悟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寻找并创造自己的“竹里馆”时刻。如果对今天的课程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诗词背景与作者介绍:王维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了解《竹里馆》的创作背景。
2.诗词内容分析:
a.诗词的结构、韵律与节奏;
b.诗词中的意象:如“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竹里馆》的基本背景和结构。这是一首描绘诗人独处竹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它的结构清晰,韵律和谐,是王维“诗中有画”的代表作。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通过分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等句子,理解王维如何运用简单的词汇描绘出丰富的意境。
在课程总结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诗词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但仍需加强。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方法,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诗词鉴赏的实例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
竹里馆 王维 教案
竹里馆王维教案教案标题:竹里馆王维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王维的诗歌作品《竹里馆》,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和文学的热爱。
教学准备:1. 王维的诗歌作品《竹里馆》的复印件。
2. 一些竹子和其他自然材料,如花朵、树叶等。
3. 彩色铅笔、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4. 一些音乐素材,如自然声音或与自然相关的音乐。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创造一个放松的氛围,播放一些自然声音或与自然相关的音乐。
2. 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竹林中,感受自然的气息和美妙的声音。
3.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和想象。
阅读理解:1. 分发《竹里馆》的复印件给学生。
2. 请学生默读诗歌,并思考以下问题:a. 诗中的竹子和竹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b. 你认为诗人想通过这首诗表达什么?c. 你在诗中找到了哪些有趣的词语或句子?3.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理解和发现,并进行讨论。
创作绘画:1. 给学生提供一些竹子和其他自然材料。
2. 鼓励学生观察这些材料的形状、颜色和纹理,并尝试用彩色铅笔或水彩笔绘画出自己眼中的竹林景象。
3. 学生可以选择绘制整个竹林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同时可以添加自己的想象和创意。
4. 鼓励学生在绘画作品旁边写下他们对竹林的感受和想法。
分享和展示:1. 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绘画作品,并让他们分享他们对竹林的理解和感受。
2.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评论彼此的作品,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王维的其他诗歌作品,比较不同作品中对自然的描绘和表达方式。
2.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或散文,以表达他们对自然的感受和想法。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估,关注他们对竹林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评估学生在分享和讨论中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教案反思:这个教案通过诗歌、绘画和分享等多种方式,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和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竹里馆》教案设计
《竹里馆》教案设计《竹里馆》教案设计(通用5篇)《竹里馆》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这首诗是《辋川集》王维二十首诗中第十七首。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竹里馆》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竹里馆》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
2.认识部首的意义,并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在括号里选择能够和后面的名词相搭配的动词。
4.练习修改不通顺的句子。
5.熟记12条成语。
6.读背古诗《竹里馆》。
7.补充图意,再把几幅图连贯起来说一说。
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l.审题。
(1)指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朗读题中的这段话。
(2)学生思考并说出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3)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说哪些字不易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5)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晨"、"碧"、"澈"、"粼"4个字。
("晨"和"碧"要把竖画缩短,写得上紧下松些;"澈"和"粼"要把横画缩短,把字写紧凑)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的情况,教师及时小结。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作业,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1.审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让学生说一说做这道题的步骤。
(先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2.指导。
(1)分别观察最左边的四幅图,说一说这四幅图上分别画了什么。
(提醒学生第4幅夸大的部位是眼睛,此图意思重在用眼看)(2)仔细观察第二竖行的4个古文字,再和左边相应的图作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
(古文字是由图形演变而来的)(3)认读第三竖行中的4个部首,并与左边相应的古文字作比较,有什么发现?(部首是由古文字演变而来的)(4)联系左边的图形和古文字想一想:用"彳"、"子"、"立"、"见"作部首的字必定和什么有关?(以"彳"作部首的字与人有关;以"子"作部首的字与小孩、后代有关;以"立"作部首的字与立、直有关;以"见"作部首的字与眼看有关)3.练习。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竹里馆》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竹里馆》,使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理解古诗词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
2.语言建构与应用: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的能力,提高诗词解析和赏析技巧,运用所学创作诗词。
3.思维发展与提升:启发学生思考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培养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激发创意写作兴趣,提升审美情趣。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竹里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首先,部分学生在分析诗的艺术手法时,仍然感到困惑。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这方面的讲解还不够详细,或者需要通过更多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对这方面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
其次,在实践活动中的实验操作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操作不够熟练,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这方面的知识还不够熟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安排一些类似的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4.诗词赏析:从艺术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对《竹里馆》进行深入赏析。
5.诗词创作:模仿《竹里馆》的写作手法,进行创意写作练习。
6.拓展阅读:推荐与《竹里馆》相似的古诗词,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7.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布置相关的诗词阅读与创作作业。
本章节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竹里馆》,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古诗竹里馆教案
古诗竹里馆教案古诗《竹里馆》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竹里馆》是唐代孟浩然的作品,描写了一个位于竹林深处的小院,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豁达。
通过本课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力,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唐代文人雅士的生活环境,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追求。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宁静与慰藉。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竹里馆》全文,理解诗的意境。
2. 教学难点:通过诗词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境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竹林的图片,引出竹林是中国独有的自然资源,简要介绍竹子的特点和用途。
2. 预习导入让学生预习课文《竹里馆》,提问:你们对竹子有什么了解?竹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怎样的一种存在?要求学生先自由发言,然后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进行回答。
3. 学习课文(1) 集体朗读课文《竹里馆》,学习《竹里馆》的诗词形式、诗的基本含义。
(2) 分组合作,小组内对诗的意境进行探讨。
选择一名代表进行小组发言,介绍小组的结论。
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评论和补充。
(3) 整理归纳,向学生展示《竹里馆》的主要景物和主题,可以做成海报或诗意图画。
4. 提高拓展(1) 邀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自己理解的诗的意境。
并适当引导学生,使他们对诗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2) 学生自由发挥,结合自己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创作一首小诗。
可以是对竹子、树木、花朵等自然景物的描写,或是写自己在大自然中的感受和体验。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对竹子的特点和用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通过诗词了解了唐代文人的生活和追求。
通过观察和感受自然景物,学生对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自然景物,写一篇观察日记,把自己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体验写下来。
七年级语文下册《竹里馆王维》教案、教学设计
3.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竹里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竹林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进入《竹里馆》的学习氛围。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行阅读《竹里馆》,理解诗意,标注生僻字词。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理解《竹里馆》的诗意,感受诗中所描绘的宁静、淡泊的意境。
2.掌握诗中的生僻字词,并能熟练背诵这首诗。
3.了解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风格,体会其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难点
1.诗中意象的深入理解,如何引导学生从诗人的视角去感悟自然之美。
2.王维诗歌创作背景的掌握,以及如何将其与诗歌意境相结合。
(四)课堂练习
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我会布置以下课堂练习: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复述《竹里馆》的诗意。
2.请举例说明诗中的“拟人”修辞手法。
3.课堂小练笔:请以“竹”为主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创作一首五言绝句。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尾声,我会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点,以及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同时,肯定学生在讨论、练习中的积极表现,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阅读王维的诗作,深入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
作业要求:
1.认真对待每一项作业,保证作业质量。
2.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体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
3.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无误。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作业:
竹里馆 教案
竹里馆教案教案标题:竹里馆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介绍和探索竹里馆,帮助学生了解竹子的生长环境、特点以及竹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目标:1. 了解竹子的生长环境、特点和生活应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1. 竹子的图片、干竹子和竹子制品样本。
2. 竹子生长环境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相关竹子制品的介绍资料。
4. 学生的观察记录表格。
5.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的指导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竹子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竹子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竹子是如何生长的吗?竹子有哪些特点?竹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 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
探究:1. 展示竹子生长环境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竹子的生长环境。
2. 分发观察记录表格给学生,让他们记录竹子的特点和观察到的现象。
3. 学生观察干竹子和竹子制品样本,讨论竹子的特点和应用。
4.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竹子制品进行研究,包括制作材料、制作工艺和用途等。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相关内容的调查和整理。
5. 小组展示研究成果,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
总结:1. 学生回顾竹子的生长环境、特点和应用,总结所学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竹子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竹子和环境?3. 学生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拓展活动:1. 邀请竹艺师傅或相关专家来学校进行竹子制品的制作示范和讲解。
2. 组织学生参观竹子生长的地方,如竹林或竹子种植基地。
3. 学生自行制作竹子制品,如竹子吹箫、竹子风铃等。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观察记录表格的完成情况和准确性。
3.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的成果展示和讨论参与情况。
4. 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观点和建议。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竹里馆》教案
在本次《竹里馆》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通过引导他们朗读、分析和创作,我看到了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和思考。然而,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我反思和改进。
首先,关于诗词朗读,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正确的节奏和韵律朗读,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在这方面存在困难。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多给予他们个别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
5.赏析技巧:学习《竹里馆》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6.诗词背诵:指导学生背诵《竹里馆》,巩固所学内容。
7.创作实践:鼓励学生模仿《竹里馆》的写作风格,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观为题材的诗歌。
8.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诗词学习的重要性。
二、核心素养目标
《竹里馆》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竹里馆》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描绘诗人独自在竹林中弹琴长啸的山水田园诗。它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特色,以及唐代诗歌的意境美。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中的字词和意象,了解王维如何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巧妙结合,展现超然物外的境界。
-个性化解读: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诗词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举例解释:
-在诗词解析方面,难点在于对古汉语中的一些特殊用法和句式的理解,如“复”字的含义、“长啸”的意蕴等,需要教师通过例句和上下文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诗词创作背景方面,难点在于如何将诗人的生平、时代背景与诗歌内容联系起来,这需要教师提供相关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朗读技巧、修辞手法和意境分析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竹里馆》教案范文
《竹里馆》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竹里馆》;(2)理解《竹里馆》的诗意和艺术特色;(3)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竹里馆》;(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2)体会诗中的意境美,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竹里馆》的诗意和艺术特色;2. 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 《竹里馆》的诗意和艺术特色的深入理解;2. 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运用;3.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对《竹里馆》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竹里馆》,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生词和句式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竹里馆》的诗意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竹里馆》的诗意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美;(2)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巩固所学内容;(2)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竹里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提出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竹里馆》的情况;2. 学生对《竹里馆》的诗意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和讨论成果;4. 学生对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掌握情况;5. 学生对相关练习题的完成情况。
竹里馆(王维)教案
竹里馆(王维)教案竹里馆(王维)教案一、引言竹里馆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咏史之作,描述了唐朝宰相房玄龄在竹林中建筑的一座隐居之所。
本教案旨在通过深入分析竹里馆的内容与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王维的诗歌艺术和文化精神。
二、诗歌解读1. 内容概要竹里馆以壮丽的景色和实际建筑以及士人隐逸背景相结合,表达了王维对自然、人生和宁静的追求。
诗中描绘了竹林中的竹亭,展示了它的美丽和宁静,使读者沉浸其中。
王维以朴素的语言和精湛的意象,传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渴望。
2. 形式特点竹里馆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每首四句,共计二十六首。
王维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主题的表达相结合,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他使用了大量的形象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使诗歌充满了韵律和魅力。
三、教学目标1. 理解竹里馆的主题和意义;2. 掌握王维的诗歌创作特点;3. 发掘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隐逸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利用图片或实际场景展示竹林中的美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与分析让学生独立或小组阅读竹里馆,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形式。
然后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以下问题:- 诗歌的主题和主要意义是什么?- 王维在诗中使用了哪些意象和形象手法?- 诗歌的格律和韵律有何特点?3. 诗歌赏析指导学生赏析竹里馆中的精彩诗句和意象,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王维的艺术表达手法,并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4. 创作与表达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以竹里馆为题,创作一首短诗或散文。
鼓励他们运用形象、比喻和对仗等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和宁静的追求。
五、拓展延伸1. 阅读其他王维的诗歌作品,比较竹里馆与其他作品的异同之处;2. 了解唐代士人的隐居文化和意识形态;3. 研究其他诗人关于自然和隐居主题的作品,探讨不同诗人的表达方式和思想内涵。
六、总结与评价通过本次教案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王维的诗歌作品,培养对自然和宁静的独特感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此外,学生在仿写古诗词时,对于诗词的结构和韵律掌握不够熟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古诗词基础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词创作技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于世,《竹里馆》选自其诗选。
2.诗词原文:准确朗读与背诵《竹里馆》,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竹里馆》的背景、意境和诗词鉴赏方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自然之美,体会诗词的魅力。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竹里馆》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通过引导他们理解诗句的意境,我发现大部分同学能够逐渐体会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然而,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注重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鉴赏和创作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
1.提高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通过学习《竹里馆》,使学生了解唐代诗词风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古代文人隐居思想及其时代背景。
2.培养审美鉴赏能力:指导学生从诗词的语言、形象、情感等多方面进行审美鉴赏,提升学生对古诗词艺术魅力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竹里馆》教案设计[优秀5篇]
《竹里馆》教案设计[优秀5篇]
【篇一】
一、教学内容:《竹里馆》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元代明清时期的社会风貌与文学艺术特点。
2.了解《竹里馆》中主人公崔护庵的品德,以及社会风气。
3.懂得鉴赏辞藻,修辞技巧。
三、教学重点:
1.品读极富韵律和意蕴的文学经典《竹里馆》。
2.准确理解和领悟课文意义,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难点:
1.把握好文学作品的深层次内涵和意义。
2.掌握好文学语言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讲解法
2.多媒体辅助讲解
3.教师讲授
六、教学过程:
1.教师进入课堂,向学生介绍《竹里馆》的背景和作者。
2.学生听课,《竹里馆》第一遍阅读。
3.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
4.小组合作,进行文学常识抢答。
5.多媒体辅助,课堂互动,学生演讲(模拟文学学术讲座)。
6.教师进行讲解,符合学生口味。
7.学生进行文学语言练习,诗歌鉴赏。
8.学生进行作品思辨与探究。
9.作业布置&检查,参考书与阅读材料推荐。
七、教学评价:
1.提高学生关注文学艺术的认识。
2.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内涵和意义的理解。
3.提高学生对文学语言的鉴赏能力和修辞技巧。
《竹里馆》教案4篇
《竹里馆》教案4篇《竹里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句描绘的景物;2、结合内容调动想象,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人表现的思想感情;3、流畅而富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诗句描绘的景物;2、学习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课堂导入唐代是中国诗歌水平最高的黄金时期,因此有唐诗之说,与宋词并举。
唐诗是汉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竹里馆,建在竹林里的屋舍。
明确学习任务,理解诗题。
教师导读1、出示整首诗,了解诗人生平。
王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今存诗400余首。
王维多才多艺,不仅诗书画很有名,音乐也很精通。
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2、听读朗诵。
3、自读古诗,读准字音和节奏。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指名读——同桌读——齐读你了解作者吗?读诗,学生字,体会五言诗的节奏。
合作探究师:围绕着“竹里馆”,诗中写了什么内容呢?1、(1)初读,知大意:幽篁:幽深的竹林。
篁,竹林。
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这里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2)为什么要用“来”字?2、再读,品意境:(1)全诗写了哪些景物?“幽篁”、“深林”、“明月”(2)结合图片,发挥想象,还想到哪些没写的景物?(3)这样的景物有什么特点?3、三读,悟诗情:(1)诗中写到人的哪些活动?(2)王维时代关于唐朝人生活的文献以及诗歌资料,并引导学生思考:王维的生活与其有什么不同?从中可以看出王维是一个怎样的人?4、朗读全诗,尝试背诵。
自读,小组交流理解诗的基本意思齐读,体会诗句的意思启发学生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里感觉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谈出感受。
鼓励学生课上背诵。
拓展延伸试着鉴赏《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竹里馆教案设计 竹里馆教案及教学反思
竹里馆教案设计竹里馆教案及教学反思竹里馆教案设计教案一:地理知识教学教学目标:1. 了解竹里馆所在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 学习有关竹子的知识;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总结能力。
教学内容:1. 竹里馆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 竹子的外观、生长环境和用途。
教学步骤:1. 教师介绍竹里馆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生观察竹子的外观特点,并组织他们总结。
3. 教师发放有关竹子的资料,要求学生从资料中获取有关竹子的信息。
4. 学生自主阅读资料,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用途。
5.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
6. 教师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竹子的认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地理知识教学,学生对竹里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到了有关竹子的知识。
通过小组讨论和思维导图的练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是,有些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表现得比较被动,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另外,在选择资料时,要尽量选取简单明了、学生易于理解的资料,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案二:竹里馆文化教学教学目标:1. 了解竹里馆的文化背景和价值;2. 学习竹里馆的传统工艺和艺术表现形式;3. 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竹里馆的文化背景和价值;2. 竹子制作的传统工艺;3. 竹子艺术的表现形式。
教学步骤:1. 教师介绍竹里馆的文化背景和价值,引起学生对竹子文化的兴趣。
2. 学生欣赏竹子制作的传统工艺品,了解竹子工艺的独特之处。
3. 教师介绍竹子艺术的表现形式,如竹子雕刻、竹子编织等。
4. 学生观看竹子艺术作品的图片或视频,欣赏其中的美感和创造力。
5. 学生分组进行竹子艺术创作,可以选择雕刻、编织等形式。
6.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竹里馆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让学生了解到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学生通过观赏和创作竹子艺术,培养了对美感的欣赏能力和对创造力的培养。
竹里馆优秀教案(精选8篇)
竹里馆优秀教案竹里馆优秀教案《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
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竹里馆优秀教案(精选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竹里馆优秀教案1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诗歌了。
老师给一些诗歌开个头,你们能接着背下去吗?第一首:红豆生南国......;第二首:空山新雨后......同学们对小学的知识忘了一部分,希望能抽时间再回顾下。
那你们还记得是谁写的这两首诗吗?(生回答:王维)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另外一首诗《竹里馆》。
二、资料助读[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阅读诗歌之前,了解作者、作品及创作背景,有利于学生快速背诵,加深对文本的印象。
【课件出示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1.关于作者:王维(701-761),河东(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人,祖籍太原祁县,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开元十九年(731),王维状元及第。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
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2.关于背景:《竹里馆》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
王维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
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三、读诗歌[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朗读等内容,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认识,并较熟练地朗读全文,为下面的了解诗意奠定基础。
1.提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
幽篁(huáng)长啸(xiào)辋川(wǎng)(2)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竹里馆王维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竹里馆王维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王维的生平、作品和艺术风格;2. 能够分析王维的诗歌,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3.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熟悉王维的生平和作品;2. 分析王维的诗歌并理解其中的意思;3. 进行文学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分析王维诗歌时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2. 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王维的诗歌资料、教学PPT;2. 学生准备:笔记本、书写工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王维的生平和作品介绍1. 导入:通过展示王维的画像,引起学生对王维的兴趣;2. 介绍王维的生平背景:王维的出生地、成长经历、主要事迹等;3. 介绍王维的艺术成就:王维的代表作、艺术特点等;4. 分析王维的诗歌:选取几首王维的诗歌,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意境、描写手法等。
第二课时:王维的诗歌解读和欣赏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对王维的诗歌有什么印象;2. 分析王维的诗歌:选取几首王维的诗歌,在课堂上进行逐句解读和讨论;3. 欣赏王维的诗歌朗诵:请几名学生进行朗诵,并对其进行评价和分析。
第三课时:王维与文化内涵的关系1. 导入:通过展示王维的诗画作品,引出王维与文化内涵的关系;2. 分析王维的诗画作品:选取几幅王维的诗画作品,让学生分析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3. 拓展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王维作品中所反映的历史时代特征和价值观念。
第四课时:文学创作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王维的画作,引导学生进入文学创作的氛围;2. 给学生下达文学创作的任务:以王维的诗画作品为灵感,进行文学创作;3. 学生展示文学创作成果:学生将自己的文学创作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六、课堂小结1. 回顾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梳理重点和难点;2. 总结学生在文学创作中的体验和收获;3. 预告下节课的内容。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王维的诗歌赏析文章;2. 鼓励学生继续进行文学创作,写出自己的诗歌或散文。
竹里馆教案
竹里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竹里馆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学习竹子的种类和用途;3.学习竹编的基本技巧;4.制作竹编作品,增强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竹里馆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竹里馆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是一座集文化、艺术、科技、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竹里馆建筑风格独特,内部展示了大量与竹子相关的文物和艺术品,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竹文化的重要场所。
2. 竹子的种类和用途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有着广泛的用途。
竹子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毛竹、箬竹、黄竹、绿竹等。
竹子可以用来制作家具、工艺品、乐器、食品等,还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和纸张原料。
3. 竹编的基本技巧竹编是一种传统手工艺,是用竹子编织出各种形状的工艺品。
竹编的基本技巧包括竹筒编织、竹环编织、竹帘编织等。
学习竹编需要掌握基本的编织方法和工具,如竹针、剪刀、细线等。
4. 制作竹编作品学习竹编后,可以制作各种竹编作品,如竹篮、竹帽、竹筒、竹帘等。
制作竹编作品需要耐心和细心,还需要一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讲解、示范、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首先讲解竹里馆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竹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然后示范竹编的基本技巧,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编织方法和工具;最后让学生实践制作竹编作品,增强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步骤1. 讲解竹里馆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讲解竹里馆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竹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2. 示范竹编的基本技巧示范竹编的基本技巧,包括竹筒编织、竹环编织、竹帘编织等。
3. 实践制作竹编作品让学生实践制作竹编作品,如竹篮、竹帽、竹筒、竹帘等。
4. 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竹编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本教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了解竹文化的同时,掌握了竹编的基本技巧,并实践制作了竹编作品。
通过展示和分享,学生不仅增强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提高了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教学效果良好,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里馆教案
教学目标:
1、完成对本诗的创造性解读。
2、布置下一课《丑小鸭》的阅读要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问题导入:你们是怎样独处的呢?
学生自由交流一下自己的经历,由此话题引入对此诗的解读:同学们,诗人王维是怎样独处的。
1、读。
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
古典诗歌的学习第一步是读,按照古诗节奏教师范读一次,学生齐读。
2、品。
你感觉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怎样?为什么?
学生自己揣摩,回答自己的感觉。
有清冷、寂寞、空灵、淡泊、宁静、优美、平白、忧郁、伤感等等。
言之有理即可。
3、析。
教师展开联想,拓展诗中的内容(程度高的班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口头拓展,教师补充):这是夜深人静之时,竹里馆里寂静幽深,明月皎洁,王维一个人一时睡不着觉,于是起来弹琴,抒发自己的情感。
你们品一品,王维究竟是抒发宁静致远的淡泊心境呢,还是抒发个人抑郁不得志的情怀?
学生讨论,这个话题其实也是对课文注释提出的质疑,让学生懂得“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让思辨的习惯常常在学习中养成。
4、悟。
学生在讨论自己的看法时,常常会悟到一点什么,让他们多讲出来已形成思想交流的氛围。
5、诵。
学生有了自己的阐释后一起诵读,或者用自己的体会和感情把这首诗昂扬顿挫地朗读给大家听,以加深认识的目的。
二、布置明天要学习的新课文《丑小鸭》,思考三个问题:
1、找出课文中若干形象,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如仁爱的农夫,可鄙的、可笑的、、、、、猫绅士、鸡太太等等)
2、你知道丑小鸭变成天鹅的原因是什么?
3、丑小鸭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三、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