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复习整理
(完整版)文学理论笔记整理
文学理论导论1、文学的四要素:世界、作品、作家、读者2、文学理论的任务:发展论、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接受论3、文学概论的学习方法:a 、视野开阔,阅读面广 b、联系当代文艺思潮、文艺现象、作家作品。
C、联系自己的创作于欣赏实践 d、学以致用,尝试评论语研究4、学习文学理论的作用及意义:确立文学观指导文学与审美实践指导文学的研究与批评5、历史上对文学性质的不同认识:1、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文学作品无认识价值)两者都重视认识艺术真实的标准不同布瓦洛别林斯基} 文学对于生活的模仿,不仅在于描述已经发生的事,还在于描绘可能发生的事。
6、表现论代表人物:柏拉图,康德(奠基人,知、情、意理性、情感、道德修养),雪莱,诺瓦里斯,柏格森(《创造进化论》自觉本能),弗洛伊德{意识前意识无意识(被压抑的生命冲动)}迷狂说:宗教神秘说(神灵附体)7、亚里士多德:一桩不可能发生的事而可能成为可信的事比一桩可能发生而不可能成为可信的事更为可取。
8、再现论的优点:1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2、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3、引导作家深入生活缺点:1、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2、把艺术创作的最高目的视为忠于现实,忽视创作主体的情感体验。
9、表现论的优点:1、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 2、揭示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缺点:1、把主观与客观对立起来 2、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 3、把表现与规范队对立起来10、文学的审美属性:文学是人们对生活的审美反应.11、人类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理论方式:概念、范畴、推理从经验事实中概括出来宗教方式:{实践方式:主体亲自实践,主客和一,追求意义与价值审美方式:理性直觉}12、文学审美属性的具体表现:整体性:文学是对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的整体观照。
情感性:以形象具体的东西作为观照的对象来感受体认事物及其特点。
无功利性:创造性:12、文学形象的审美特征1、虚拟性:假定与真实的统一真实是指艺术形象不能离开依托假定是指通过艺术方式来接近本质2、情感性: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指人的喜怒哀乐愁等的心理内容3、模糊性:朦胧与明晰的统一具有阐释的多种可能性4、涵盖性:特别与一般的统一作家对生活进行艺术概括的结果社会内容5、生动性13、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1、情感性2、形象性3、陌生化4、音乐美5、蕴藉美14、文学的功能一、历史上关于文学功能的两种认识1、为人生而艺术强调文学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文学发挥影响人生干预生活功能2、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以自身为目的,超越现实,不受任何限制,纯娱乐、纯形式王尔德:美是至高无上的存在,艺术美是美的最高形态,只有艺术美才能超越时空永恒不变二、文学功能系统的基本层面1、认识功能指文学可以扩大人的认知领域,增强认知的深广度,增进对自然,社会,历史的了解,开阔人的认识视野,强化对社会历史规律发展的了解。
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
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文学理论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理论解析和批评,揭示其内涵与艺术特点。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供参考。
1.结构主义理论:结构主义关注文本的内部结构和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文学作品是由符号系统构成的。
代表人物有塞米奥特、巴赫金、巴特等。
2.生成派理论:生成派理论强调作品创作过程中的非意识的因素对作品的影响,认为作品的创作是一个潜意识的生成过程。
代表人物有福柯、昆德拉、德里达等。
3.传统批评理论:传统批评主要关注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强调对古典作品的传承和保护。
代表人物有约翰逊、托马斯、列维斯托克等。
4.阐释学理论:阐释学强调读者的主观阐释和解读过程,认为作品的意义是由读者构建的。
代表人物有里卡尔、布鲁克斯、费希特等。
5.后现代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否定了一切宏大的叙事和定义,关注语言的多样性和后现代社会的碎片化特征。
代表人物有巴特、福柯、德里达等。
6.社会历史主义理论:社会历史主义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关注文本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代表人物有威廉·髙明、格拉姆斯基、詹姆斯恩斯特等。
7.叙事理论:叙事理论关注作品的叙事结构和叙事方式,研究叙述者与叙述之间的关系。
代表人物有杰拉尔德·格诺斯、克里斯多夫·布雷特、托尔斯泰等。
8.意象主义理论:意象主义强调通过感知和意象表达作家内心的情感和思绪。
代表人物有波德莫、福楼拜、莫泊桑等。
9.形式主义理论:形式主义关注作品的形式和结构,强调艺术的独立性和自足性。
代表人物有修正主义、达尔、修兹基等。
10.象征主义理论:象征主义认为文学作品可以通过象征、暗示的方式表达情感和主题。
代表人物有马拉美、曼德尔斯坦等。
以上仅为部分文学理论知识点的简要介绍,每个理论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研究方法。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学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对于文学研究者和文学爱好者来说,了解和掌握不同的文学理论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深化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文学理论重点整理
概念:1、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
产生于古希腊,流传最早,影响最大。
代表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布瓦罗,别林斯基。
2、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
产生于18世纪以后。
代表人物有康德,雪莱。
诺瓦利斯,柏格森,弗洛伊德,源泉追溯到古希腊。
3、情节:即小说对故事所进行的符合表达目的的艺术安排及由此而形成的新秩序。
4、圆形人物:即性格特征丰富、多侧面、多层次、立体化的人物,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
有占主导的性格元素,对人物性格形成支配作用,其他元素起到丰富的补充作用。
5、扁形人物:即性格单一、平面化的人物。
艺术夸张,可任强化作品的特定表现。
增加小说特定的审美韵味。
6、视角:叙述视角与审美视角类似于故事与情节。
审美视角是作家对生活的独特发现与开掘,是作家审美意识的外化。
叙述视角是审美视角都在小说文本中的物化联系。
叙述主体、人称的选择是叙述视角的基本表现形式。
小说的视角揭示了一部小说从何种角度审视生活,何种方式叙述故事的立场、态度,特定上午审美视角决定了相应的叙述视角,叙述视角的变化也会影响和叙述视角的变更。
7、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
8、音步:是诗人表情达意的基本单位。
读者诵读的基本语音单位。
9、典型:典型是借助一定的文学语言所构造的意蕴丰富、特征鲜明,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独特的热舞形象。
10、意境:指文学作品通过一定的文学语言所构造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含蓄灵动的形象整体。
11、意象:文学作品通过一定的文学语言所构造的主客合一、心物交融、富有象征和哲思意蕴的具体形象。
12、典型环境:指作品中典型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包括典型人物自身其中,围绕典型人物所展开的具体环境,也包括支配人物行动,促成典型人物性格形成与发展特定社会背景与时代面貌。
典型环境是小环境与大环境的艺术统一。
13、情感力:情感发生、提升、处理、创造、表达与感受的综合能力。
14、想象力: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新形象创造的能力,是人的心理能力和思维能力。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含名词解释及练习题)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一至七章)一、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二、文学艺术:是生产关系总和构成的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三、所谓“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包括两层含义:首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其次,必须以马恩创立的,有列宁、毛泽东和一些学者丰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指导。
四、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该具有中国特色:第一,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能够同中国的生动实际相结合。
第二,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五、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怎样体现时代精神:第一,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第二,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第三,随着科学的发展,20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文学理论教程 期末复习重点整编
文学理论教程考试版一、名词解释1、文学媒介:指文学的感性修辞得以传播的外在物质形态及渠道,它包括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大众媒介和网络媒介。
2、文学意境: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
3、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研究具体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作出思想和艺术的评价(主要是当代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研究)4、文学消费:泛指文学阅读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精神需要的过程,这种是自有文学以来就存在的。
狭义的文学消费指的是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印刷出版等传播媒介得到广泛运用的条件下,在文学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以来,人们对它的消费、阅读和欣赏。
5、话语蕴藉:话语含蕴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所包含的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含蕴性质,二是具体的本文带有话语含蕴性质。
6、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外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叫做期待视野,分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蕴期待三个层次。
7、创作个性:是作家特有的思想气质、生活经验、社会思想、审美观念、艺术修养等精神特点的总和。
8、文学流派:创作流派和作品流派的合称,流派是由风格派生出来的,指在一定历史时期,思想倾向、艺术观点和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而自觉或不自觉形成的文学派别。
9、延留:延续、留存、品味或品评之意,用来指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的一种状况,是读者继共鸣、净化和领悟过程后继续留存于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况。
10、共鸣: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1. 文艺学包括三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2. 文学理论以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
以美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
3. 文学理论的基本内容一般可分为文学观念论、作品论、创作论、接受论、源流论等方面。
4.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接姆斯(M.H.Abrams)提出了文学四个要素的著名观点:作品、艺术家、世界(自然、生活)、欣赏四个要素组成。
5. 在现代,最具影响的是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
6. 作品的构成可以分为四个层面:语音层、意义单元层、再现的客体层和图式化的外观层。
7. 文学的完整活动必须考虑到作家、生活、作品、读者这几个方面的联系。
8.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活动应包括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四个要素。
9. 世界—作家—文本—读者这四个要素,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
10. 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独立说、客观说和体验说。
11. 柏拉图提出“理式模仿说”,亚理士多德提出“自然模仿说”。
12. 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13. 雪莱指出: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之记录。
14. 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
15. 比较典型的实用说是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和(“文以载道说”)和西方的“寓教于乐”说。
16. 中国古代有所谓的“教化说”。
17. 古罗马时期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人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18. 独立说包括文学自律、艺术无功利、纯形式、纯审美。
“为艺术而艺术”是这种观念的主要口号。
19. 托?斯?艾略特的名言:论诗,就必须从根本上把它看做诗,而不是别的东西。
20. “体验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
21. 文学观察嬗变的原因:①时代原因,②演变与文学自身的演变。
文学理论重要复习资料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立与发展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来源文学的作用:1诉诸人的感觉和心灵2通过诉诸感觉和心灵而影响人的生存3人类文化的想象维度什么是文学理论1、通常看法:文学理论,又称文学学或文艺学,是指关于文学的学问。
2、操作性定义:文学理论是一门人文学科,是关于文学的普遍问题的思考方式。
3、普遍性与个别性问题:文学理论当然要思考个别的文学问题,但这种思考往往要在一个包含若干个别的普遍层面进行,要在对于个别的关注中从事一定普遍性概括,从个别上升到普遍。
当然,同时,也要从普遍沉落为个别。
当前文学理论的新特征1.理论是跨学科的一种其效果在原初学科之外的话语。
2.理论是分析性的和沉思性的一种从我们称为性、语言、写作、意义或主体的事物中找出其含义的尝试。
3.理论是一种对于常识的批评是对被指认为自然的那些概念的批评。
4.理论是自反性的是思维的思维,我们用它向文学和其它话语实践中感知事物的范畴发出质询。
文学理论包含哪些著述?第一,狭义:直接谈论文学的普遍问题的著述,如《文心雕龙》、《沧浪诗话》、《诗论》、《文艺心理学》、亚里斯多德《诗学》。
第二,较宽泛义:有关具体文学作品或其他文学现象的批评性言谈,即文学批评著述,如杜甫的《戏为六绝句》、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及《红楼梦》评论,李长之的《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
文体灵活、自由,涉及诗歌、小说、评点、论文、随笔、日记、日常言谈等多种文体。
第三,广义:有关文学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理性谈论,无论原来属于哲学、历史、社会学、民俗学、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还是物理学等,如《论语》、《道德经》、《庄子》、《乐记》、《荀子》、《判断力批判》、《结构人类学》、《写作与差异》等。
文学理论学习建议第一,阅读文学。
经常阅读古今中外文学艺术作品,保持对于文学文本的体验能力和习惯。
第二,汇通文艺。
将文学与其他艺术如电影、电视、绘画、音乐、戏剧等联系起来体验。
第三,理论思索。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重点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重点文学理论复习重点1.文艺学: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
文学理论是核心,他的任务就是给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提供概念。
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古代没有有系统性的文学理论,点滴,零散。
西学东渐,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工具主义。
从零散的对作品的理性评价到系统的文学理论思考和著作。
2.文学的本体论/本质论。
(整个文学理论体系的重点)文学的本质论:概念是表达人的思维过程及其结果的词语文学正是人们用来思考诗歌、小说和散文等所涉及的普遍问题的一个概念。
反本质主义——反对文学有放之四海的定义解构了文学本质问题文学概念的定义是不断变化的文学概念的含义是多元化的3.文学的概念(伊格尔顿定义“文学”是一个名称,文学的含义是随历史变化的)文学是怎么演变的;文学是怎么发展的;(文学的文化含义、审美含义以及通行含义)文学的原初含义(广义)——文化含义文学的文化含义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文学还未从一般文化现象中分离出来独立发展。
文学的狭义——审美含义文学的审美含义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文学分离,独立出来,成为特殊审美形态。
(文学的审美含义: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中国魏晋时期,审美属性独立;西方18世纪,诗正式成为“美的艺术”。
)文学的现代含义——通行含义文学审美含义的通行:文学主要被视为具有审美性的语言艺术作品。
通行原因:人类活动的发展使文学从一般文化形态中独立出来。
现代学科分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文学被划分到审美-表现领域,专门承担表现审美体验的任务。
文学现代含义的确立:首先将一批文本从其他文献中分离出来,然后赋予这批文本以创造性、想象性和审美性为特征,并以天才论为基础赋予作者崇高的地位,把诗人和艺术家提高到一个具有强大创造力的造物主地位,以此形成了一个艺术或文学的独立自足的领域。
文学理论复习要点整理
第七章文学接受一、基本概念1.文学接受,【百度:文学接受是一种以文学文本为对象、以读者为主体、力求把握本文深层意蕴的积极能动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是读者在特定审美经验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属性和信息的主动的选择、接纳或抛弃。
文学接受是整个文学活动系统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作品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的实现,对于激励作家的创作,对于推动文学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读者,与其说读者是某种“人”,毋宁说读者与“作者”一样乃是人处于某种活动之中表现出来的主体性特质。
只有当个体(人)投入对文学阅读活动中,并表现出能动的主体性时,文学接受中的“读者”才得以生成。
“读者”的演化——古典时代:被忽视的读者,被动式角色。
接受美学及其之后的“读者”:主动式读者角色。
当前的文化消费或文化产业理论,读者成为商品消费者或顾客。
读者的消费者角色。
读者的作用——构成文学活动的接受主体(主体特征: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3.作品空白点,填空:英迦登提出,文学作品只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图示”或“骨架”,其中留下了许多“未定点”、“空白”需要读者填补。
【自补对话:伽达默尔提出,艺术存在于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之中,作品的意义与作者个人的体验之间没什么关联,而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生产。
召唤结构:由德国接受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即文本具有一种召唤读者阅读的结构机制。
“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
这种由意义不确定与空白构成的就是“召唤结构”,它召唤读者把作品中包含的不确定点或空白与自己的经验及对世界的想象联系起来,这样,有限的文本便有了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
期待视野(Expectation Horizon):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接受者在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
这种据以阅读本文的既成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由姚斯提出。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文学理论复习资料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原理和规律的学科。
它涉及到文学的起源、发展、形式、风格、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在文学理论的研究中,有很多重要的理论流派和学者。
本文将对几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进行回顾和总结,以帮助读者复习文学理论知识。
一、形式主义理论形式主义理论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强调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对于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决定作用。
形式主义理论主张将文学作品看作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它的研究重点在于作品的语言、结构、风格等方面。
著名的形式主义理论家有俄国学者托尔斯泰、普罗斯特等。
二、结构主义理论结构主义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认为文学作品是由各种符号和结构组成的系统。
结构主义理论强调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不仅仅取决于作品本身,还与文化、社会、历史等因素有关。
著名的结构主义理论家有法国学者巴特、布尔迪厄等。
三、后现代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对传统的现代主义理论进行了批判和超越。
后现代主义理论强调文学作品的多样性、相对性和不确定性。
它关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游戏、断裂性和自我反思等特点。
著名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家有美国学者巴瑞斯、达达、福柯等。
四、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关注女性在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女性主义理论批判了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和性别歧视,并探讨了女性作家和女性形象的问题。
著名的女性主义理论家有美国学者伯格、弗里德曼等。
五、后殖民主义理论后殖民主义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关注殖民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条件下的文学作品。
后殖民主义理论批判了殖民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并探讨了殖民地文化的复兴和重建。
著名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家有印度学者斯帕夫、尼罗尔等。
六、生态批评理论生态批评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关注文学作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资料2024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第一大点: 文学理论1. 文学定义和特点a. 文学的定义和内涵b. 文学的特点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2. 文学分类与流派a. 文学的分类方式和标准b. 主要文学流派的发展和特点3. 文学审美理论a. 审美的概念和特征b. 主要审美理论的介绍和比较4. 文学批评方法a. 文本批评和作品批评的关系b. 传统和现代文学批评方法的比较5. 文学与社会文化a. 文学反映社会文化的作用b. 文学作品与社会背景的关系分析第二大点: 文学史1. 古代文学史a. 古代文学发展的特点和重要作品b. 古代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的介绍2. 近代文学史a. 近代文学的兴起和发展背景b. 近代文学的重要流派和代表作品3. 现代文学史a. 现代文学的发展和主要特点b. 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介绍4. 当代文学史a. 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作品特点b. 当代文学的反思和创新5. 文学与时代精神a. 文学作品反映时代精神的意义和价值b. 通过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时代的社会心理和价值观第三大点: 文学作品分析1. 文学作品与艺术形式a. 不同艺术形式对文学作品的影响b. 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和风格分析2. 文学作品的结构与语言a. 文学作品的结构组成和层次分析b. 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分析3. 文学作品的主题与意义a. 文学作品的主题提炼和分析b. 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评析4. 文学作品的情感与审美a. 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情绪传递b. 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和审美价值5. 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a. 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解读b. 文学作品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贡献分析第四大点: 中国文学概览1. 古代中国文学a. 古代中国文学的特点和瑰宝b. 古代中国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2. 近现代中国文学a. 近现代中国文学的崛起和发展b. 近现代中国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3. 诗歌与韵文a. 中国诗歌的特点和形式b.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诗人的代表作品4. 散文与小说a. 中国散文的演变和发展b.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小说的代表作品5. 戏曲与戏剧a. 中国戏曲的历史演变和发展b.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戏剧的代表作品第五大点: 国外文学概览1. 古代西方文学a. 古希腊和罗马文学的发展和特点b. 古希腊和罗马文学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地位2. 欧洲文学a.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特点和作品b. 欧洲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3. 美国文学a. 美国文学的发展和主题特点b. 美国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4. 亚非拉文学a.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文学的发展轨迹b.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5. 跨文化交流与文学互鉴a. 跨文化交流对世界文学的影响b. 文学互鉴的案例分析和启示总结:。
文学理论 复习整理
文学理论复习要点整理绪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学科性质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
文学理论以文学作为研究对象。
2、什么是文学?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由想象创造出来,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以一定的形式美打动人的语言艺术,它不仅包括文辞章句之类用文字书写的书面文学,而且包括流传在唇吻口耳之间的诗词歌赋之类口头文学。
文学理论就是以它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简言之:文学是运用语言媒介表现情感、塑造形象的审美意识形态。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什么是文艺学?文艺学包括哪几个分支?研究文学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
文艺学分为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它们在研究的对象、范围、性质和功能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2、文学理论的含义。
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3、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文学史的区别?文学理论不像文学批评和文学史那样直接面对具体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而是以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为基础,总结出文学的一般原则、规律和范畴,它不是对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具体的阐释和品评,而是对于作为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和审美现象的文学本体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总结,进而反过来为文学创作实践以及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提供总体观念、价值标准和方法论。
第三节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与文学活动本身的构成有关,文学活动由作品、世界、作家、读者四要素构成,这四种要素构成了如下的三角关系:世界↑↓作品↑↓↑↓作家→读者←文学理论研究哪四个方面的关系?(1)“作品”与“世界”的关系。
这些问题构成了文学本质论(广义)的内容。
(2)“作品”与“艺术家”的关系。
这些问题构成了文学创作论(广义)的内容。
(3)“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关系。
这些问题构成了文学作品论(广义)的内容。
(4)“作品”与“欣赏者”的关系。
这些问题又构成了文学接受论(广义)的内容。
第五节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文学理论的方法体系总的说来包括三个层面,即哲学方法的层面,科学方法的层面,专业方法的层面。
(完整版)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
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名词讲解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以文学的宽泛规律为研究对象,是一门以文学的基本源理、见解范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并配合作品解析的学科。
2.视角:视角也称为聚焦,就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角度。
3.领悟:领悟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后的一种更高境地,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和净化后而进入的更高阶段,包括潜思默想、洞悉宇宙巧妙、体悟人生真理、提升精神境地等情况和过程。
4.广义文学:是指所有口头也许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5.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一个标志,平时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理想梦想和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感人,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觉状态。
另一个意义是指不相同的读者,包括不相同时代、阶级和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文学作品时可能产生的大体相同或周边的情绪激动和审美兴趣趋同现象。
6. 情节:情节是依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7. 精神生产: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获取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关于自然、社会的见解活动。
8.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其他语言与意义情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包括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9.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练、构造跳跃、富饶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响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10.审美责怪:审美责怪是一种感情性谈论也是一种体验和超越矛盾一致的责怪,而且常常是形式或形象的直觉责怪。
11.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与详细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牢固的整体话语特色。
12.现实型文学:现实型文学是一种重视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13.资料:文学创立资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没心获取的所有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14.文学责怪:文学责怪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所有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谈论和判断。
韦勒克《文学理论》复习
《文学理论》整理韦勒克与他的文学理论P1 1段:韦勒克在国内的影响P2-P7 2-17段:韦勒克的生平P8 19段:《文学理论》的本体论、方法论意义20段:外部研究....21-22段:西方文论概述--《文学理论》历史语境23段:外部研究、内部研究(第1贡献)24、25、26段:外部研究、传记研究法27段:内部研究28段:文学理论、批评、史(第2贡献)29段:比较、总体、民族文学(第3贡献)30-36:《现代文学批评史》P15 37段:方法论...38-40d:追溯3种进化观41-42d:3种进化观在各国的体现43d:韦勒克捍卫文学的纯洁44-45:实证主义盛行46:印象主义47-53:反文化、韦勒克的攻击P22 54:韦勒克与新批评、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的联系55:雅克布逊--韦勒克P24 57:《文学理论》核心---文学是复杂、多层次艺术整体58:透视主义P25 60:文学的价值--文学的本质、功用61:文学作品的评价--理解62:辩护新批评第一章文学和文学研究P3 文学是创造性的、艺术➢文学研究--知识、学问P3-4:理论家反对--文学无法研究P4:理智探讨文学---自然科学方法移用---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文学研究--问题---自然科学P5-6:学者佐证--文学、自然科学问题P6:锁定研究---独到之处--莎士比亚文学普遍性--终归失败P7:文学研究极端解答方法:科学--历史:文学研究搜集事实坚持文学理解个人风格(直觉)P8 韦勒克:文学作品兼具普遍、特性文学研究--超乎个人意义,不断发展....第二章:文学的本质P9 什么是文学、文学的本质印刷品--文学P10 文学混同历史否定文学特定领域、特定方法文学混同名著--出色的表达方式P11 文学最恰当--限指文学艺术、想象文学P12 文学、日常、科学语言区别P13 日常--文学语言P14 文学区别日常P15 文学最本质---文学涉猎范畴P16 虚构性、创造性、想象性非文学突出特征P16-17 意象、隐喻作用P18 文学与非文学所有区别第三章文学的作用P19 文学的本质与作用相互关联文学的本质作用历史是否改变P20 文学的本质与作用基本没有改变贺拉斯甜美与有用P21 有用、甜美具体解释文学是高级的快感文学有用性--令人愉悦严肃性P22 文学一种作用或多种作用?P23 文学的一般性、特殊性轻重P27 真理两种模式世界两种知识类型语言系统:推论式、表现式文学是宣传P28 净化作用P29 文学宣泄、激起情感?第四章文学理论、批评、史P32 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区别P33......联系指责贝特森批评、理论优越性P34 文学史从文学批评分离出来理由文学重建论P35 批判重建历史的企图--对作家创作意图的过分强调P36 艺术品的意义--无数读者批判的结果P37 直接在当代、历史做出取舍不可能---推出“透视主义”P39 文学史--重要--文学批评文学史超越个人好恶第五章总体、比较、民族文学P41 比较文学--明确研究范围、类型P41-42首先口头文学研究--之后模式手法研究---故事叙述者、听众P42 巴登斯贝格--比较文学--多种文学关系研究--法国学派P43 批评上述研究的方法论缺失---局限于影响、声誉第三种概念:比较文学--等同---文学总体研究比较文学=世界文学=总体文学民族文学是有差异的P44 总体文学原指诗学或文学总体理论或原则梵第根:总体文学研究超越民族界限文学运动、风尚比较文学研究两种以上文学互动关系韦勒克:局限总体文学合二为一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总体文学”原因:“民族文学”谬误民族主义发展地方性P45-46 近年复活总体文学史的编纂---扩大研究、抑制乡土感情P46 文学类型、文学运动、文学风格超越民族界限P47 19世纪将语言障碍夸大---浪漫主义的民族主义文学与语言的不同语言,美国法、德学者交流少思想,不同民族意识形态--偶然一种语言写成同类性质材料--人为划分P48 比较文学的核心问题---文学的民族性、各个民族对文学进程做的独特贡献P49 一系列复杂政治、历史与语言关系划分---民族文学是如何构成欧洲传统的第三部文学的外部研究引言外在研究---因果式研究文学研究---生平P74 外在因素起因解释法激进主义19世纪实证主义思想史研究法艺术作品--背景、渊源第七章文学和传记P75 传记--诗歌产生实际过程传记--人性传记--艺术心理学P78 区分主观诗人、客观诗人P79 错误--艺术纯粹是自我表现传记研究法--妨碍--文学创作过程无视--心理学事实P80 -81 作家气质取决于作品本身P81 传记研究法--评注价值作家艺术消长理解文学史任何传记不能影响文学批评对作品的评价第八章文学和心理学P83 文学心理学的定义不赞成以文学作品起因评价文学作品文学天才是癫狂的诗人天赋是补偿性的P85 弗洛伊德:诗人是被社会任何白日梦者P86 艺术即神经病理论诗人--联觉P87 艾略特复述荣格--集体无意识P88 荣格--心理类型学外向者内向者...P89 尼采--《悲剧的诞生》里博鲁苏梦的心理状态陶醉狂喜P90 创作过程--文学作品无意识起因--最后修改诗人印象--表象--差别灵感--创作--无意识传统名称P91 灵感是否可以招来?P92 眷稿的方式--文学风格?创作过程发表意见--很少--构筑高度文艺理论概括创作过程---现代研究--无意识与意识活动--相对作用---比较文学史分期P93无意识--浪漫、表现主义有意识--古典、理性主义古典派、浪漫派批评理论差别喜欢论述创作艺术作家--喜欢--有意识忽视--无意识爱伦坡P93 考查现代意义诗人、考查叙事型作家P93-94 文学家--联想、断想、重新组合---专家P94 诗人--文字是一种象征传统的“意念联想”小说家+部分诗人:字字联想内心意念:大部分诗人(隐喻)P95 叙事性作家--人物创造、故事的虚构最独创小说家--人物类型、叙事技巧是传统,从专业、公认作品中提取的现实主义--创造人物--观察、移情活动浪漫主义--投射活动P96 活生生人物---作家自我小说人物越多元--小说家个人的个性越不鲜明心理学---解释评价作品?研究作品修正--更大文学价值P97 作品本身的心理学戏剧小说人物--心理学---真实的P98 作家--心理学--人物关系?P99 假定作家人物--心理学真理这些真理--艺术价值?心理学真理缺乏有效性自然主义原则第九章文学和社会P100 文学是社会性实践以社会创造为媒介P102 文学脱离不了--作家社会学、作品的社会内容、文学对社会的影响P103 作家社会出身---社会意识、社会立场?P104 次要P104 绝不作家声明--作品实际含义--混淆巴尔扎克P105 现代西方--知识阶级的崛起依赖统治阶级程度、经济来源、威望---文学社会学任务口头文学--吟唱者作用中世纪--皇帝诗人P106 文艺复兴时期作家为不同恩主工作文人脱离贵族19世纪作家获得丰厚补偿出版物专业化P107 作家与读者关系P108 政府对文学资助作品的成功、作家名望---社会现象声誉、名望P109 社会层次社会趣味现代作家社会隔离文学生产经济基础P110 作家受社会影响---影响社会书--读者影响?年轻人--作品---生活的翻版P111 文学影响读者文学作品--社会文献社会史大纲P112 文学--社会文献--没有什么价值P114 文学作为某一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只发生在某一社会环境中P115 文学作品--直接背景--语言和文学的传统社会环境--决定人们认识审美评价--并不决定审美价值本身P116 马克思--人与社会关系P119 “知识社会学”无法把“内容”与“形式”结合起来P120 马克思从未确定文学对社会的依赖浪漫主义意识形态反资产阶级P121 社会对文学形式--明确显示出来社会态度---艺术作品--要素第十章文学和思想P122 文学--哲学形式--形式中的思想P123 文学--思想史、哲学史记录P127 哲学家思想在文学作品引起反响--怎样程度---解释作家观点P128 作家自我意识--哲理诗哲理越多诗越好吗?文学批评准则?P129 混淆哲学与艺术误解思想进入文学真正方式P134 精神史可广泛用作理智史精神史假定人与其他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P136 假定时代、种族艺术品完全整体--怀疑哲学--文学紧密关系不可信P137 文学研究应注意尚未解决具体问题文学与思想交织--文学作品思想问题P139 哲理诗--不由材料价值评判--艺术水平评判第十一章文学和其他艺术P142 诗中“音乐性”与音乐的旋律截然不同P144 各种艺术的平行比较存在于读者或观众的个人反应中,这种比较满足于描述我们对于两种艺术产生相似的感情。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1.文学理论的含义: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2、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3.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倾向性:(一)含义: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它是作家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不自觉的显现,包括政治和思想的、道德的、民族的、宗教的等倾向。
(二)怎么表现:1)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无需特别把它指点出来。
同时,作家不必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
2)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流露出倾向性更符合艺术表现规律,做着的见解越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越好。
(三)为什么表现:通过形象来反应生活这是文艺的特征。
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运用形象思维,通过典型化去概括和反应生活塑造感性形象。
典型化意境揭示社会人生意蕴和文化心理意蕴,这是文艺创作最基本的规律。
文艺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作家的审美认识,审美评价,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
必须寓于形象体系之中。
4.席勒式的含义:席勒创作中部分存在着主观唯心主义的创作倾向,即创作不是从生活出发,而是从主观观念出发,以主观的热情代替对客观,现实的清醒观察,以抽象的观念演绎代替对现实关系的真实具体生动的艺术描写,把作品中的人物变成某种精神的传声筒。
5.什么是莎士比亚化:莎士比亚的剧作不是席勒式的某种主观精神的传声筒,用抽象理想代替生活真实的唯心主义创作倾向,而是从生活出发的,反应现实本质的作品,作者的倾向和理想,不是生硬的表达出来,而是依于“福斯泰夫式的背景”,惊人的独特的实践性中,通过生动丰富的剧情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
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莎士比亚创作经验的科学组织是他们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创作方法的形象化表述。
它凝结了马恩长期反对唯心主义创作思想和创作原则的积极成果。
6.文学是审美的艺术: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统一。
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特征,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文学理论复习整理
文学话语五要素 说话人:叙述者或抒情者角色(话语主体) 受话人:接受者(话语主体) 文本:用于沟通的语言构成物(话语系统) 沟通:说话人与和受话人通过本文达成的相互了解或融洽状态 语境(context,上下文):社会关联域或使用语言的环境。
无意识创作: 无意识创作是指不自觉的潜意识活动在创作主体身上发生,但主体却感知不到的心理活动。 是一种非预期的突发的心物沟通、心灵感应。 无意识创作的突发,不是自觉越轨思维有意识地去搜寻的,而是由长期紧张的循规思维所造 成的大脑诱发势态去引发的效果。即:“意识”引发“无意识”
陌生化:以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以陌生的眼光描写,以消解“套板反应”,使 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 。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二者紧密相联,又相互作用。 人物的典型性只有在典型环境中才能得到充分的揭示,环境的典型性只能通过典型人物之间 的矛盾冲突才能体现出来。 二者的具体关系体现在: (1)典型环境对于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eg:林黛玉、贾宝玉) (2)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或推动环境的发展和变化,具有反作用。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 现实型文学:再现性,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表现性,虚幻性 象征型文学:暗示性,朦胧性
第十章(分析题) 文艺作品的文本层次 1、文学言语层面 2、文学形象层面 3、文学意蕴层面
文学言语层面三个特点: 1、内指性
普通语言的外指性: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 文艺语言的内指性: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 2、心理蕴含性 普通言语:指称功能 文艺言语:表现功能。表现了作者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 3、阻拒性 自动化言语:过分熟悉、不再能引起人的注意的言语 阻拒性言语:陌生的、扭曲的、使人感到陌生化的言语。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一、文学理论的概述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与艺术的原理、规律和方法的学科,它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探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文学解读等问题。
文学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和古印度,经历了多个阶段和不同的派别。
本文将从常见的文学理论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入手,对文学理论进行概述。
二、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该理论强调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对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起着决定性作用。
代表人物有俄国学者舒克茨基和托洛茨基等。
形式主义对文学批评和文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强调对文学作品的形式构造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揭示作品的内在规律与艺术显著。
三、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二十世纪60年代兴起的文学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有巴尔赞和凯鲁亚克等。
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不同于其他形式的语言系统,它关注作品内在的结构与组织方式,通过研究文本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理解作品的意义。
结构主义强调符号的重要性,认为符号体系是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单元。
四、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文学理论潮流,代表人物有巴特和福柯等。
后现代主义批判了现代主义的理性和正义观念,强调语言、权力和身份等问题的相对性和多元性。
后现代主义质疑文学的内在价值和意义,注重作品的形式和语言本身的创新和挑战。
五、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现代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强调性别问题对文学作品的影响和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形态。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关注性别角色、女性的权益和性别歧视等话题,并试图从女性的视角重新解读和理解文学作品。
六、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关注文学与殖民历史和后殖民现实之间的关系,代表人物有本迪克特和斯洛特。
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批判欧洲殖民时代对非西方地区的文化和身份的压迫,强调对非西方地区文化的重建和重新定义。
七、个人主义文学理论个人主义文学理论关注个体在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和价值。
代表人物有弗洛姆和照片。
文学理论教程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教程复习资料文学理论教程复习资料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原理、方法和规律的学科,它对于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文学理论教程中,我们学习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流派和观点,包括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
这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回顾一些重要的文学理论,并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文学理论中的一种重要流派,它强调作品的形式和结构对于理解和解读作品的意义至关重要。
形式主义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其内在的结构和形式要优先于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内容。
在形式主义的观点中,作品的语言、节奏、韵律等元素被认为是作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复习形式主义时,我们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作品的结构:了解作品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包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等。
2. 语言和修辞手法:分析作品中使用的语言和修辞手法,如隐喻、比喻、对偶等,以及它们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3. 节奏和韵律:注意作品中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包括重复、平行结构等,以及它们对于作品的节奏和韵律的影响。
二、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另一种重要的文学理论流派,它强调作品的结构和系统性。
结构主义认为,作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元素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在结构主义的观点中,作品的意义不仅仅来自于作品本身,还来自于作品与其他作品和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
在复习结构主义时,我们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符号学:了解作品中的符号和象征,以及它们的意义和象征性。
2. 二元对立:分析作品中的二元对立,如男性与女性、黑暗与光明等,以及它们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3. 文化背景:考虑作品所处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以及它们对于作品的影响和意义。
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它对传统的文学观念和理论进行了批判和颠覆。
后现代主义认为,作品的意义是多元和流动的,不存在一个固定的解释和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复习整理文学理论复习要点整理绪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学科性质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
文学理论以文学作为研究对象。
2、什么是文学?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由想象创造出来,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以一定的形式美打动人的语言艺术,它不仅包括文辞章句之类用文字书写的书面文学,而且包括流传在唇吻口耳之间的诗词歌赋之类口头文学。
文学理论就是以它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简言之:文学是运用语言媒介表现情感、塑造形象的审美意识形态。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什么是文艺学?文艺学包括哪几个分支?研究文学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
文艺学分为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它们在研究的对象、范围、性质和功能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2、文学理论的含义。
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3、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文学史的区别?文学理论不像文学批评和文学史那样直接面对具体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而是以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为基础,总结出文学的一般原则、规律和范畴,它不是对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具体的阐释和品评,而是对于作为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和审美现象的文学本体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总结,进而反过来为文学创作实践以及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提供总体观念、价值标准和方法论。
第三节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与文学活动本身的构成有关,文学活动由作品、世界、作家、读者四要素构成,这四种要素构成了如下的三角关系:世界↑↓作品↑↓↑↓作家→读者←文学理论研究哪四个方面的关系?(1)“作品”与“世界”的关系。
这些问题构成了文学本质论(广义)的内容。
(2)“作品”与“艺术家”的关系。
这些问题构成了文学创作论(广义)的内容。
(3)“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关系。
这些问题构成了文学作品论(广义)的内容。
(4)“作品”与“欣赏者”的关系。
这些问题又构成了文学接受论(广义)的内容。
第五节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文学理论的方法体系总的说来包括三个层面,即哲学方法的层面,科学方法的层面,专业方法的层面。
其中专业方法有经验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形式主义方法、比较文学方法等几种。
思考题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文艺学包括哪几个分支?文学理论在其中居于何种位置?3、文学理论主要包括哪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是为哪四种关系所决定的4、文学理论的方法体系分哪几个层次?第一章文学本质论第一节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一、文学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二、文学受到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1、从文学的题材来看,一定时代的文学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而社会生活的面貌和性质,最终是为经济基础所制约的,因此由于经济基础的不同,在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便有不同的生活内容,也就有不同的文学内容。
2、从文学的风格来看,每一种文学风格的形成,都不会是无缘无故的,而总是有着一定的社会原因。
文学风格是作家在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创作个性,它的形成并非只是作家艺术家个人的事,它也有着一定的社会根源。
3、从文学的样式和类型来看,它们的产生、演变和衰亡都受到社会生活的影响。
三、文学的相对独立性文学形成了相对的稳定性和独立性,便具有了某些自身特有的规律。
1、文学总是受到上层建筑特别是政治的支配而呈现出特有的面貌。
2、文学也常常因受到哲学、道德、宗教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而改变其总体性质和发展态势。
3、过去时代文学艺术的主题、题材和审美经验并不会随着它由以产生的经济基础和社会背景的消亡而很快消亡,某种文学形式一旦固定下来,也总是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得到保存和延续,这一切往往构成了以后文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四、文学对社会结构中其他部分的反作用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文学虽然受制于经济基础,也受制于上层建筑和其他意识形态,但它并不是消极被动的,它也能反过来对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其他意识形态产生有力的影响。
1、文学能够对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产生反作用,积极的、进步的文学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而消极的、倒退的文学则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起到阻碍作用。
2、文学对于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产生反作用常常是通过政治的中间环节起作用的。
第二节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指出了文学与其他意识形态(哲学、道德、宗教等)的共同本质——一般性的层面;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进一步将文学与其他意识形态(哲学、道德、宗教等)区别开来,指出了文学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独特本质——特殊性的层面。
一、人类对于世界的艺术掌握方式肯定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就是说文学是人类对于世界的艺术掌握方式之一。
二、文学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文学也要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规律,是通过对现实生活的生动描绘,特别是通过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构成历历在目、呼之欲出的生活图景,以形象表现出来。
三、文学的反映对象以人为中心“文学是人学”,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人把人和人的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表现。
四、文学的反映运用形象思维不用抽象概念,用具体形象的思维不重理智,重情感的思维所谓形象思维就是不脱离形象的思维,它也要对社会生活加以概括,但是这种概括并不扬弃事物的感性现象,并不粉碎事物的具体性和个别性,而是与具体形象同起伏、共始终,最终创造出从个别中见一般、从现象中见本质的艺术形象。
第三节文学作为语言艺术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般性层面上对文学本质的界定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特殊性层面上对文学本质的界定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个别性层面上对文学本质的界定,是对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文学和艺术作进一步的区分。
一、文学以语言为艺术媒介二、文学语言与其他艺术语言的比较1、文学语言与绘画语言绘画语言:视觉的直观性、确定性。
文学语言:视觉的间接性、不确定性。
教材:文学语言也要像绘画那样塑造形象,但从文学语言本身来看,却并不构成可供直观的画面和图景,文学语言只是提供一种语词概念,让人根据这些语词概念来进行想象,将其转换成宛在目前的视觉形象,进而在头脑中恢复事件发展的全部有声有色的过程。
2、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音乐语言:表情的直接性文学语言:表情的间接性需要通过想象和联想的中介3、结论:文学语言的优缺点缺点:文学语言是一种观念性的符号,它缺乏直接诉诸人的感官的形象,也不能直接对应着人的情感,它是依靠读者在欣赏过程中借助想象,对语词概念所提供的意思加以补充和扩大,在头脑中进一步创造出新的形象。
优点:①文学语言比起其他艺术具有更大的容量,更加丰富的艺术手法,更加深入细致的表现功能,特别是能够深入细致地刻划人物的内心生活和情感活动。
②由于文学语言是一种观念性的符号,以语词概念为核心,所以任何为人们的感知所把握到的东西一旦经过语词化,便能够在意识中固定下来,并获得相对明晰的概念,形成相对确定的理性内涵。
本章小结:从“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文学作为语言艺术”这三个层面看:文学是通过语言媒介表达的审美意识形态,这种审美意识形态是一般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对“文学的本质”给出如下的定义:文学是运用语言媒介加以表现的审美意识形态。
思考题1、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它与其他艺术类型相比,有哪些欠缺、又有哪些长处?第二章文学特征论第一节文学的形象性一、什么是文学的形象性文学的形象性是文学形象所表现出来的生动具体、宛在眼前的特征,文学形象是根据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美学蕴涵的艺术画面,这一艺术画面由人物、情节、场面、环境、景物等构成,但一般是以人物形象为中心。
1、托物言事的蕴涵性2、因小见大的概括性3、以情动人的感染性第二节文学的典型性一、什么是文学的典型性?典型性与形象性的关系:一切典型都必定具有生动具体的形象性;某个形象只有在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同时又体现出一定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时,这一形象才具有典型性,才能被称为典型形象。
文学典型在叙事性作品如小说、叙事诗和戏剧中,主要是指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形象;而在抒情性作品如抒情诗、散文中,主要是指具有典型性的情感和景象,但通常谈论的文学典型大多是指叙事性作品中的典型人物。
二、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所谓典型人物是指在作品所展现的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而又能够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关系之本质的人物形象。
所谓典型环境则是指作品中典型人物所处的、体现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关系本质的特定的环境。
典型环境是分层次的,总的说来,可以分为:1、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也称大环境;2、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也称小环境;3、主人公与其他人所构成的相互关系,这是更加具体的环境。
三、典型化及其原则和途径所谓典型化,就是塑造典型形象的过程。
作家从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思考和理解出发,对纷繁芜杂的生活现象进行开掘、提炼、加工、改造,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创造出具有典型性的文学形象来,这一过程就是典型化的过程。
典型化的具体途径:1、典型人物的塑造。
典型人物是文学作品中的灵魂,其他形象都是为塑造典型人物服务的。
创造典型人物又有不同的方法,或基本上按照一个生活原型来描写,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典型形象;或在广泛吸收和采用多个生活原型的基础上塑造典型人物;或介乎以上二者之间,即以一个生活原型为基点,汇集同一类人的某些共同特点,从而创造出典型人物来。
2、情节和细节的提炼。
情节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是性格和典型的成长、形成的历史;细节是情节的基本元素,也是人物描写的基本单位。
3、典型环境的营构。
要塑造典型人物,就必须营构一个有利于这个典型人物成长、发展的典型环境。
四、典型与意境将完美的、优化的形象称为“典型”是西方文学理论的习惯,我国传统的文学理论中与之相对应的美学范畴是“意境”。
所谓意境,就是在文学作品中那种情景并茂、物我双融所达到的高度凝炼、余味无穷的高妙境界。
第三节文学的真实性一、真实性与假定性所谓生活真实,是指现实生活中实有的人和事,也就是供文艺创作使用的素材和原型。
所谓艺术真实,则是指以生活真实为基础,经过作家艺术家的选择、提炼、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它能够显现出现实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和规律。
我们所说的文学的真实性,就是指艺术真实而言。
艺术的假定性:艺术的假定性绝非虚假性、虚幻性,虚假性、虚幻性的事物所呈现的是假象,是与其本质、主流和规律相对立的,而艺术的假定性所把握的则是本质、主流和规律,但它在呈现这种本质、主流和规律时,却总是通过特殊的审美心理和艺术形式造成一种距离感、超越感和自由感,同时也造成一种审美的愉悦感。
艺术的假定性一方面出于在文艺创作和审美活动中人的审美心理规律对于客观规律的干预和扭曲; 另一方面也出于文学艺术的形式规律对于生活规律的限制和修正。
艺术真实不同于生活真实,艺术真实依托于艺术的假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