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理论
文艺理论第一章本章知识点
本章知识点本章概述: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它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这三个分支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与渗透。
文学理论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价值取向。
文学研究的视角和方法的多样性使文学理论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等。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本节概述:文学理论的性质应从三个方面来解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应有的品格。
目前,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分支,这三个分支在研究的范围、对象、任务、功能上都有所不同。
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五个方面:即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包括它的实践性和它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知识点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20世纪以来,各门科学得到迅速的发展,分工更具体、明确,不能不影响到文学学科的发展;再加之文学实践的需要,文学研究视角、方法的多样化及其成熟,文艺学终于形成了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而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才作为文艺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得以成立。
目前,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分支,这三个分支在研究的范围、对象、任务、功能上都有所不同。
文艺学所包括的三个分支虽然各有其独特的研究范围、对象、任务和功能,但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文学理论要以文学史所提供的大量材料和文学批评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
如果文学理论不根植于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文学发展历史的研究,文学理论所概括的文学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反过来,文学史、文学批评又必须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离开这种指导,文学史、文学批评就失去了活的灵魂,成为一堆混乱的材料的堆砌和随心所欲的感想的拼凑。
大学二年级文学文艺理论基础
大学二年级文学文艺理论基础文学与文艺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文艺系学生而言,了解文学文艺理论的基础知识,对于其今后的学习和创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大学二年级文学文艺理论基础为题,系统介绍文学文艺理论的相关内容。
一、文学与文艺的概念与关系1.1 文学的定义与特点文学是人们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和情感,通过文字来创造与再现人类生活的艺术形式。
它以写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法,通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传达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1.2 文艺的概念与分类文艺是指通过各种艺术形式来表达和传递人们的情感与思想。
它包括文学、音乐、美术、戏剧、电影、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
文艺可分为语言艺术、音乐艺术、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等多个类别。
二、文学文艺的基本元素2.1 人与文学文学是人类集体与个体的创造性产物。
了解人类的历史、社会与文化背景,对于理解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与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2.2 文学表现形式文学通过文字来表达思想与情感,常见的文学体裁有诗歌、小说、散文和戏剧等。
不同的文学体裁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技巧,通过学习不同的文学体裁,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与创作水平。
2.3 文学意义与价值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意义与价值。
它不仅可以传递思想与感情,还可以启迪人们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对于培养人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文艺批评与文学理论3.1 文艺批评的定义与发展文艺批评是对文学与文艺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的学科。
它通过对作品的形式、内容、风格等方面进行研究,评价艺术作品的优劣,并探讨其艺术特点和意义。
文艺批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3.2 文学理论的流派与代表作品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现象和文学创作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它包括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批评等多个流派。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观点,通过学习不同的文学理论,可以拓宽我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解读。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第二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2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产生的客观条件2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5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狭义)的形成与发展5一.形成期:1844—18465二.发展期:1846—19世纪0年代6三.深化期:19世纪70年代—18956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理论基础7一、唯物反映论是认识和把握艺术的本质、特征、规律的理论基础;7二、唯物史观是揭示和把握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文学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理论基础;7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延伸和确证,是探讨艺术生产性质及其与物质生产的关系以及认识无产阶级审美理想,无产阶级文学艺术的特征和使命的理论基础;8四、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文艺理论的方法论基础。
8第四节马克思文艺理论的特征8一、实践性9二、阶级性9三、科学性9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表述上的分散性和片段性特征,同马克思文艺理论体系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表述的分散性和片段性特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没有完成他们计划中的有关文艺和美学方面的专门著作。
马克思在他思想成熟后,曾想写一篇论文来发挥他对自己所喜爱的作家巴尔扎克的看法,然而这个计划始终没有实现。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写的专门评述文艺现象的论文和书信,也不是很多,他们关于文艺问题的论述,多数具有分散性和片段性特征;2.马克思文艺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卢卡契认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学史的最重要的原则我们能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学说中找到”,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已经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的思想体系”。
苏联当代文艺学家乔?米?弗里德连杰尔在《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问题》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奠基人不但有大量关于文学艺术的零散言论(多少带有局部的和片面的性质),而且他们对美学的基本问题都有一个统一的深思熟虑的看法,这是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马克思恩格斯的整个科学的革命的世界观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的。
文艺理论基础
文艺理论基础绪论一、文艺包括:文学和艺术。
1、艺术分为:表演艺术;造型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即文学)。
2、文学艺术的特殊性:第一,从形象特征来看,具有间接性。
第二,从地位和影响力来看,它是一切艺术的核心因素。
第三,从文学的社会效应看,文学位居榜首。
二、文艺学包括:1、文艺史,主要对象是文艺创作。
从纵向的历时性角度。
2、文艺评论,主要对象是具体的文艺家和文艺作品。
从横向的共时性角度。
3、文艺理论,从宏观视角,总体把握。
三、文艺理论包括哪些具体内容?1、四种要素:艺术家、艺术品、欣赏者、社会生活。
2、五个专题:文艺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发生发展论、鉴赏批评论、文艺本质论。
3、艺术四要素是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和批评传统》一书中首先提出。
四、文艺理论的作用有哪些?1、指导文艺创作。
2、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趣味。
3、培养独立分析作品的能力。
五、文艺理论的框架体系:1、中国古典文艺理论。
(1)萌芽:春秋时代。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孟子的“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
老子的“大智若愚”等。
(2)繁盛:魏晋南北朝。
曹丕写出了我国文艺史上第一篇专题性文学论文《典论.论文》。
钟嵘的《诗品》。
陆机的《文赋》。
刘勰的《文心雕龙》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古典文论形成了高峰。
(3)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
严羽的《沧浪诗话》等。
(4)元明以后:金圣叹评《水浒》、毛宗岗评《三国演义》、脂砚斋评《红楼梦》、清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
(5)中国古典文论大多停留在即兴印象式的评点或简略感悟式的泛论上。
2、西方文艺理论。
分古典期和现代期。
(1)柏拉图《文艺对话录》。
亚理士多德《诗学》。
贺拉斯《诗艺》。
(2)文艺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奇罗。
(3)真正兴盛是在17世纪之后。
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
(4)西方文艺理论比较注重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
3、马克思主义理论。
与上面两种理论的根本区别:它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为指导,以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依据,以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为原则。
马克思主义与文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与文艺理论马克思主义与文艺理论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文艺创作的相互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对文艺理论的影响以及它在文艺创作中的应用。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主要理论观点和现实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使读者对这一话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与文艺理论的相互关系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提出。
19世纪末,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理论,这对当时的社会主义革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他们认为,文艺作品是一种表达阶级意识形态的工具,可以引导人们的思想觉悟。
因此,他们对文艺创作的研究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理论观点1. 唯物史观与文艺创作:马克思主义认为,文艺创作应当服务于人民大众的利益,反映社会的现实状况和阶级斗争的发展。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因此文艺作品应当关注经济基础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2. 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马克思主义认为,文艺作品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
它能够描绘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并提供对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文艺作品应当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鼓励人们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
3. 人民大众的创造性:马克思主义认为,文艺创作应当发扬人民大众的创造性。
人民大众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他们的观点和声音应当在文艺作品中表达出来。
文艺创作应与人民大众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为他们提供精神上的满足和鼓舞。
现实应用马克思主义与文艺理论在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文艺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中国,文艺创作受到党的领导和意识形态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艺术家的创作自由。
然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也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中国的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强调为人民服务和社会现实反映,鼓励艺术家关注劳动人民和工农大众的生活。
许多文艺作品描绘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程,以及人民群众在这个过程中的奋斗和牺牲。
这些作品通过艺术手法唤起了人们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和信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观点与创作指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观点与创作指导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文艺领域的具体应用,它既是一种理论体系,也是一种具体的指导方针。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立足于人民,强调文艺的社会性和人民性,对于指导文艺创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复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观点与创作指导。
一、实践是文艺的立足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文艺的扎根于实践,认为文艺作品的创作应该立足于人民的实际需要,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在创作方面,文艺家应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真实的社会生活为素材,创作出贴近人民、引领人民的优秀作品。
二、文艺反映社会的矛盾与冲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文艺作品应该反映社会的矛盾与冲突,揭示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在文艺创作中,应该突出描绘社会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性别矛盾等重要矛盾,通过作品的表现力,引导人民认识社会的矛盾,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三、文艺要为人民服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文艺要为人民服务,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文艺作品应该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人民的思想和情感。
文艺家要充分关注人民的实际需求,积极参与到改善人民生活的进程中,以文艺的力量为人民服务。
四、文艺的观念性与艺术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文艺既要有观念性,又要有艺术性,二者要统一于作品中。
观念性是指文艺作品要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有明确的思想内容和社会价值。
艺术性是指文艺作品要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要通过艺术的表现力来打动人心。
文艺创作要注意把观念性与艺术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作品既具有思想性,又具有艺术性。
五、文艺要具有批判视野和解放作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要求文艺作品具有批判视野和解放作用。
批判视野是指文艺作品要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批评和揭示,通过揭露现实的弊端和不公,激发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反思。
解放作用是指文艺作品要启迪人民的思想,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自觉性,有助于人们认识自身、认识社会、认识世界。
古希腊文艺理论
永恒的理念是物质世界之外的彼岸世界, 理念不变不灭,超越时空。它才是真实 的、善的、美的,而否定了现实世界的 真实性,否定了感觉经验的可靠性,感 觉经验既不能认识真理,则真理的认识 唯有靠理念直接领悟。理念几近神,是 世界的创造者,他的文艺思想是在此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他的理论带有鲜明的 政治倾向和实用性(为贵族政治教育服 务)。现存文艺理论著作《大希彼阿 斯》、《普罗塔哥拉》、《会饮篇》、 《理想国》。
D、做到可能性与可信性的统一。
(2)摹仿艺术的社会功用 在情感问题上同柏拉图发生冲突,柏 拉图偏向强调理性,亚认为情感是本 来就有的,它受理性的支配。人的怜 悯、恐惧之情就是受理智控制的。只 有在理智控制下的情感才是最理想的, 他的伦理道德观也是中庸,认为情感 对人有益的。
• 首先肯定诗歌的认识功能,认为艺术是普 通的知识,这个观点的出发点就是摹仿艺 术能够表现可然律和必然律。 • 肯定文艺具有陶冶人类精神的功能,认为 艺术的目的是善,艺术和善不能割裂,不 能独立于善之外,艺术能使人朝着善战的 方向发展,使人的美德日臻完美。 • 提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使人的情感达到 一种适度的程度(既有情又不放纵)。 • 肯定了艺术的审美功能。
古希腊文艺理论
1、柏拉图的文艺思想。
出身于雅典的贵族阶级,受过很好的贵族教 育,思想反动,理论上实践上都要复辟贵族 独裁政治,所处的时期是文艺高峰向哲学高 峰过渡的时代,又是民主制代替专治制时期, 他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开山祖,是苏格拉 底的学生,但自成体系,其理论核心是“理 念”。认为理念是永恒的是第一性的,是万 物的原型,万物是它的摹本,即物质世界是 它的影子,是第二性的。
(3)灵感说 首先,柏拉图对灵感的源泉的解释主要 是:“神灵附体”或“神灵凭附”。 第二,灵感的表现是迷狂。迷狂一词在 古希腊时期比较流行,其根源是“神 力凭附”。 第三,灵感的获得的过程是灵魂对真善 美的理式世界的回忆。
《文艺理论基础》学习心得
《文艺理论基础》学习心得《文艺理论基础》是一门学习艺术及文学理论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于文艺的本质、发展及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我受益良多,下面是我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心得。
首先,在学习过程中,我对于文艺的本质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通过学习文艺的发展史及相关理论,我认识到文艺作为一种表达方式,不仅仅是艺术家个体的情感和个人体验的表达,更是一个社会群体的共同思想和情感的集合。
文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通常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反映出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和情感变化。
同时,文艺也具有一定的审美特征,艺术家通过艺术形式的运用,以表达和传递情感、思想、价值观等特定的意义和内涵。
其次,通过学习文艺理论,我对于分析和评价文艺作品有了更系统、深入的思考。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文艺理论包括主义、形式主义、意象主义、实践主义等多个学派和流派。
对于每个学派和流派,我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进行了反思。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我认识到作品的审美价值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概念,它不仅仅是作品表面的艺术形式和技巧,更是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深度。
因此,在评价和分析文艺作品时,我们需要关注作品所表达的意义和内涵,以及艺术形式和技巧与之相结合的方式。
此外,在学习《文艺理论基础》的过程中,我也认识到文艺创作是一个关于人类生活和社会现象的探索过程。
艺术家通过创造作品,诠释人类的情感和思想,反映社会的价值观和社会问题,为人们提供了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因此,艺术创作不仅仅是艺术家个体的创造性活动,更是社会群体共同思考和交流的方式。
通过学习文艺理论,我更加意识到文艺创作是一个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艺术家需要关注社会问题和现实生活,同时也可以通过艺术表达来影响和改变社会。
最后,在学习过程中,我也深刻地认识到文艺教育的重要性。
文艺教育是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综合素质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
文艺理论方面
文艺理论方面,毛泽东于1942—1943年间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提出了“军事、文艺两条战线”的观点和“民主的、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建设方针。
他将文化建设作为革命斗争工具的战略思维,也是艺术服务于政治的理论基础。
他提出文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根本原则,他以文艺能动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这个核心为出发点,并从而推动社会生活的发展为归宿。
他对文化的本质、文化的对象、文化工作的方法和任务、文化的指导思想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形成了以理论联系实际为特征的“大众化”文艺理论。
毛泽东还以辩证的观点分析普及与提高的关系,认为“普及是人民的普及,提高也是人民的提高,这种提高不是从空中提高,而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究其实质,还是以“大众化”观点来认识“普及与提高”的问题。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及座谈会制定的文艺的工农兵方向的贯彻,推动了根据地文艺事业的发展。
群众的文艺活动更为蓬勃兴旺。
专业文艺工作者重视并积极参加、指导群众的文艺活动。
文艺座谈会后,根据地作家在艺术形式上也做了重大的变革。
根据地作家在文艺整风中普遍受到为工农兵群众服务的思想教育,他们积极深入工农兵,表现工农兵,创作题材发生很大变化。
作品中普遍大量地运用工农群众的口语,加以努力向民间文艺学习,注意借鉴传统文艺的表现方法,扭转了过去作品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的“欧化”现象,创造了一种新颖的民族新风格,从而推进了新文学的民族化进展,使新文学更为接近广大群众。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是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总结性讲话。
他指出,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内,应该把文艺纳入整个革命事业的一个部分,使文艺服从于政治,同时“反转过来给予伟大的影响于政治”。
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服务”,达到“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
因此,既要反对政治观点错误的艺术品,也要反对只有正确的政治观点而没有艺术力量的“标语口号式”的倾向。
文艺理论
1.文化(1)广义的文化概念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原始文化》认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上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合体。
”(2)狭义的文化概念文化是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包括人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掌握知识的多少、涵养的粗细等。
(3)符号学的文化概念。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认为,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2. 文学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是一种文化样式;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结;文学是读者与作家,读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渠道;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点有意象的间接性、概括的广泛性、思想的丰富性。
3. 再现和表现再现是描绘人、事、物的客观情貌,使社会生活中事物再度呈现在文艺作品之中。
它强调了客体的一面。
叙事作品再现成份多一些,如电影、戏剧等,侧重于再现客观生活的情状。
表现是侧重于传达作家主体对社会生活的认识、看法、主张,表达他对事物、人生的主观情感。
它强调了主观的一面。
抒情作品一般表现成份多一些,如抒情诗、散文等,比较侧重于抒发诗人与作家的主观情感。
再现与表现互相包容,不能截然分开。
任何再现都是作家审美认识的结果,都打上了作家思想感情的烙印。
同样,任何表现总是来自一定的客观生活,不能脱离社会生活的再现。
再现是表现的基础和本源,表现是再现基础上的升华与创造。
文学创作对生活反映中,表现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作家对生活的表现能力决定着文学作品的价值的高低。
第3章文学话语4. 本文(文学作品)本文是指由作者写成还没有被读者阅读的文学作品。
中外文论史上,都曾有人把文学本文的构成看成一个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
本文由表及内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文学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
5. 文本文学文本是读者阅读已经阅读,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
文本不同于本文(文学作品):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本文具有未定性,不是一个自足性的决定性的存在,它的意义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才能完成,才能成为文本(文学作品)。
西方文艺理论
西方文艺理论第一章导论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历程19世纪以前西方文艺理论发展历程的主要阶段。
1、古希腊文艺理论的创立,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文艺理论发展史上的奠基作用。
2、罗马古典主义理论。
3、文艺复兴时期文艺理论的三种类型及涉及的主要问题。
4、17世纪法国新古典主理论和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文艺理论的开拓。
5、19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艺理发展情况。
2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的主要流派。
1、文艺心理学流派。
克罗奇的直觉主义和象征主义理论;弗洛依德的清神分析理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和原型批评。
2、文艺本体论流派。
俄国形式主义理论;英美新批评派理论:法国结构主义理论。
3、文艺接受学流派。
现象学文艺美学观;阐释学文艺理论;接受学文艺理论。
4、文艺社会文化批判流派。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新历史主义诗学。
第二章柏拉图的文艺思想(一)柏拉图的文艺理论1、柏拉图文艺思想的理论基础——理式论。
2、柏拉图的“摹仿说”。
3、柏拉图的“迷狂说”4、柏拉图的文艺社会功用论。
(二)柏拉图文艺思想中的积极因素1、从文艺心理的角度对创作主体的强调。
2、创作中灵感与天才的合理成分。
3、艺术美感的作用。
4、文艺思想中的辩证法因素;对艺术作品结构提出的有机统一的原则;文章布局的两个法则;创作与欣赏辩证关系。
(三)柏拉图文艺思想对后世的影响1、古罗马时期的朗吉努斯。
2、中世纪的新柏拉图主义。
3、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的文学理论。
4、20世纪以来文学理论与柏拉图理论的渊源关系。
第三章亚里士多德和他的《诗学》(一)《诗学》中的一般艺术原理1、《诗学》的基本内容及其方法。
2、亚里士多摹仿说。
3、亚里士多德的艺术功用论。
(二)《诗学》的戏剧观1、悲剧的特性。
2、悲剧主角的过失说。
3、悲剧的卡塔西斯作用。
(三)《诗学》的局局限性1、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偏见。
2、适度、中庸之道的奴隶主阶级的审美理想和生活理想。
3、关于艺术起源于“摹仿的天性”的唯心的形而上学的杂质。
文艺概论
文艺概论绪论文艺理论的性质内容文艺理论的功能作用文艺理论的框架体系文艺理论的发展轨迹文艺理论的学科特点文艺理论的学习方法▲关于“文艺”在通常情况下,“文艺”是“文学艺术”的合称,它包括文学和艺术两大类。
严格说来,文学又属于艺术中的一类。
▲艺术的分类按其表现形式,一般分为:1、表演艺术(音乐、舞蹈、曲艺等) 2、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书法、工艺美术等)3、综合艺术(戏剧、电影、电视等)4、语言艺术(文学)▲“文艺”并称的原因1、从形象特征来看,它同其他艺术门类具有较大的审美差异。
其他各门艺术都具有形象的直感性,可以直接为人的感官所感知。
如音乐诉诸于人的听觉;绘画诉诸于人的视觉;雕塑诉诸于人的视觉和触觉;戏剧、影视诉诸于人的视觉和听觉。
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形象的,它与文字符号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必须凭借读者的理解、想象来感知文学形象。
2、从文学的的艺术地位和它的影响力来看,它是一切艺术的核心因素,对其他艺术具有重大的制约作用,甚至直接成为其他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例如“音乐”,有间接以文学为主题音诗、交响诗,有直接同文学结合的歌曲、歌剧。
3、从文学的社会效应看,各门艺术虽各有所长,不可一概而论,但从总体来看,无疑文学位居榜首。
如希腊神话、荷马史诗、莎士比亚戏剧等在西方的影响;唐诗、宋词、《西厢记》、《红楼梦》在中国的影响,任何其他艺术都是望尘莫及。
一、文艺理论的性质内容(一)文艺理论的性质文艺理论是一门研究文艺的本质性质和规律的学科。
文艺学就是研究文艺的科学。
▲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文艺史、文艺评论、文艺理论▲文艺史——按照文艺发展的脉络,从纵向的历时性角度,对各个历史时期重要的文艺家、文艺作品,以及相关的文艺状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力求寻绎出文艺发展的规律。
主要对象:文艺创作。
▲文艺评论——侧重于从横向的共时性角度,对当时具体的文艺创作和文艺现象,进行及时的分析、研究和评价,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批评意见,以便引导文艺创作的进程。
文艺理论
2002年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指导文艺理论部分88年一、填空1、中国古典戏曲四大悲剧是:《桃花扇》、《窦娥冤》、《牡丹亭》、《西厢记》;2、中国古代绘画的审美标准:在人物画方面是形神兼备,在山水画方面是气韵生动;3、艺术的社会作用在于以下三个方面:艺术的认识作用;艺术的教育作用;艺术的审美作用;4、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二、名词解释1、艺术形式~是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与形态,是语言的材料与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结合,在文学创作中,形式创造应遵循的规律与原则是:⑴从内容出发选择与创造形式;⑵发挥形式与艺术表现的能动作用;⑶重视形式自身的独立审美价值。
2、审美活动~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指人与世界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审美始终与艺术形态相交织、相渗透或相互融合、冲突。
三、问答1、建国后,我国传统文艺学的哲学基础是什么?它在理解艺术和生活关系上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⑴文艺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⑵文艺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⑶文艺是一种艺术生产。
89年一、填空1、宋词的两种风格:婉约派和豪放派;前者的代表是柳咏、李清照、秦欢、晏殊等;后者的代表是苏轼、辛弃疾;2、中国现代文学继鲁迅之后论国民性被公认为最深刻的作品是:(矛盾《子夜》、老舍《骆驼祥子》、钱钟书《围城》);3、《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5、鲁迅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二、选择司马迁《史记》吴承恩《西游记》刘勰《文心雕龙》旦丁《神曲》蒲松龄《聊斋志异》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吴敬梓《儒林外史》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李伯元《官场现行记》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夏洛蒂《简爱》司汤达《红与黑》中国古代辞最高成就:李煜俄罗斯文学中,对后世西方文学产生最为深刻影响的:陀斯妥耶夫斯基。
三、名词解释1、审美活动见88年2、环境气氛文学作品环境气氛指人物所处社会背景、生活场所,也包括自然景物,它是指围绕着人物、形成其性格的、驱使其行动的一系列外部条件的总和。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一、功能主义文艺理论
功能主义文艺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后期提出的一种重新审视艺术作品的
理论。
在这个理论中,人们开始重视艺术作品如何被使用、它为何被创作以及它在社会中
的价值和功能,而不是一味的看重艺术的艺术性或其他抽象的概念,如美感或意义。
它把
艺术作品看作是一种工具(“工具性视角”),用以满足特定的集体或个人需求和需要。
功能主义文艺理论也强调艺术作品在某些方面起到促进社会变革等重要作用。
二、文本分析理论
文本分析理论是一种以观察为前提的艺术理论,它尝试理解艺术作品是如何表达概念,将内容深入分析和理解以及改造。
它重视如何设计和构思艺术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如何媒
介表达离不开艺术作品的历史和文化语境。
它旨在找出隐藏在艺术作品中的具体信息,弄
清楚该艺术创作中的意义,如主题的解释、仪式效应以及它在社会文化中的角色和作用。
三、微结构理论
微结构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种比较新颖的理论,它强调理解艺术作品
时要重视文本分析理论中看不见的细节,使用文本分析理论的基础来对艺术作品进行更细
微的分析。
这一理论认为,艺术作品中的微观内容可以通过观察艺术和文学细节及它们之
间的关系得到更明确的理解。
除此之外,微结构理论还强调如何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判
断艺术作品的意义,使艺术更容易被一般大众理解。
文艺理论
文艺理论第一章文艺的本质一、重要名词解释:1、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所包含的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含蕴性质,二是具体的本文带有话语含蕴性质。
2、文学:是显现在话语含蕴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3、再现论:西方文艺史上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
它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生活是文艺描写的对象,而文艺家的人物就是用不同的媒介(语言、画布、色彩、线条、音符等)把它再现出来,突出的是“镜子说”,代表人物有巴尔扎克与车尔尼雪夫斯基。
4、表现论:把文艺归结为文艺家心灵情感的表现,认为文艺家内在的思想感情是文艺的表现对象,而文艺从文艺家的主观自我出发,以情感和想象为主要契机。
5、能动反映说:认为一切文艺作品都是文艺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是社会生活在文艺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在文艺作品中,既有对于社会生活的描摹,也渗透着文艺家的主观精神。
文艺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总是要比现实中的生活更集中、更理想、更典型,达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目的。
6、艺术真实:是艺术家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概括和创造性加工而形成,相对正确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的形象和情景,它是对生活真实的选择、提炼和集中。
7、文艺的倾向性:指文艺作品中所渗透的文艺家的立场观点、意志、愿望和理想追求,是文艺家对社会生活的爱憎态度,包括思想倾向、情感情感倾向和审美倾向三个方面。
二、重要问题:1、为什么社会生活是文艺的唯一来源: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意识。
文艺作为文艺家的“社会意识”,作为文艺家精神生活的外化,理所当然是由社会存在、物质生活所决定的。
在文艺创作实践中,有五种情况应注意:A、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件为指写对象的文艺作品,其内容一般直接来源于社会生活,它们往往是对社会生活生活真实、具体的反映。
B、以抒发艺术家个人情感为主的艺术品,其情感发生的根源仍存在于客观的社会生活,这类作品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曲折含蓄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原理,对文学和艺术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文学艺术作品的社会性和历史性,认为文学艺术是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人民利益、推动社会变革的强大武器。
首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重要性。
文学艺术作为社会
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必然受到社会阶级和生产关系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作品应该服务于劳动人民的利益,倡导批判现实主义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反对唯美主义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艺术的干扰。
其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注重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来源于它对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情感的深刻把握,而社会价值则表现在它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
因此,马克思主义强调文学艺术作品既要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又要具有批判现实的社会意义,这种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是艺术创作的根本要求。
此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倡导大众化和社会主义性的文艺创作。
马克思主义
认为,文学艺术应该服务于人民大众,贴近生活、贴近人民,反对庸俗化和唯美化的文艺作品。
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要求艺术家以公共利益为导向,为人民群众创作高品质的文学艺术作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文艺创作观念和评价标准,
强调文学艺术与社会现实的联系,注重审美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提倡大众化和社会主义性的文艺作品。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有助于引导文学艺术创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推动文化建设和社会进步。
文艺理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一章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3、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必须面对20 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随着科学的发展,20 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第三章1、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2、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3、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4、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
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
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
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
文艺理论
表现说:文艺归结为作家心灵或本能的表现,主张创作从主观自我出发。
忽视客观社会生活,不全面。
艺术直觉: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意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
艺术知觉:主体用艺术的眼光审视对象时产生的知觉形象。
艺术灵感: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
突发性、迷狂性、创造性。
艺术情感: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
自然情感: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体验,主体对他与客体之间利害关系的功利性评价的心理反应。
自然情感是艺术情感的基础,艺术情感是自然情感的升华。
政治情感:建立在一定的政治思想观念基础上,有强烈功利性,是某个社会集团与现实之间利害关系的心理反应。
道德情感:具有普遍性、强制性的,长期深入人心的,对道德规范、道德观念的心理反应。
给人压迫感、紧张感。
宗教情感:以信仰为依托,将人的心灵引向虚无缥缈的彼岸世界的情感。
艺术想象: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
科学想象:主体指向客观事物某种内在规律,通过创造性心理活动认识客体,得到正确结论的心理过程。
再造性想象:主体对他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进行回忆的过程。
艺术想象的一种。
创造性想象:在再现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对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熔铸,从而创造不同原型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相似性想象:由一物的触发而想到另一物的心理过程。
艺术理解: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的理性思维活动。
创作动机:作家、艺术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
艺术构思: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激起的创作冲动驱使下,对创作对象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最终形成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
艺术概括:主体从一定创作动机出发,对选定的材料进行提炼加工的过程。
艺术综合、艺术简化。
艺术综合:在艺术构思过程中对各种材料进重新组合,从而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
艺术简化:创作中对所写的事件和人物只寥寥几笔勾勒特征,对无关细节完全省略。
文艺理论研究
文艺理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是学术界对文学艺术现象进行系统研究和理论探讨的一门学科。
它以文学艺术为研究对象,以审美理论、文艺批评理论等为研究方法,旨在探寻文学艺术作品的内在规律和审美价值,进而拓展人类文化的边界。
文艺理论研究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
首先,它探讨了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和艺术表现形式。
通过对作品语言、结构、意象等的分析研究,揭示了作品的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点。
其次,文艺理论研究探讨了作品的审美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通过对读者或观众的情感反应和体验的研究,探讨了艺术作品对人们情感、理智以及道德观念的影响。
再次,文艺理论研究关注了文学艺术创作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对各个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的总结和梳理,寻求作品创新的内在原因和规律,并为当代文艺创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文艺理论研究如何把握好文学艺术的审美和人文价值是当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面对当代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和审美需求,文艺理论研究需要注重解读现实生活中的文艺现象,关注社会变革对文学艺术的影响,以及对个体心灵的震撼和激励。
在审美上,文艺理论研究应该关注作品的独特审美风格和表达方式,跳出传统审美准则的框架,以宏观的视角来审视艺术,为创新的艺术形式提供思想支持和理论支撑。
在人文上,文艺理论研究应该关注艺术作品对社会和个体生活的价值,探讨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文艺作品的写作和研究来促进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
在文艺理论研究的实践中,学者们需要潜心研究,探究文学艺术的内在规律和外在特征。
同时,要保持对时代的敏锐感知,关注当代文艺创作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观察和分析作品,了解其背后的思想、意向和艺术风格,以便给予合理的评价和理论解释,从而促进文学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总之,文艺理论研究对于深化人们对文学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认识,推动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学者和艺术家能够加入到文艺理论研究的行列中来,共同探讨文学艺术的美学和人文价值,为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多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编文学作品的外在形态(类型和体裁)、内在形态(文本层次和审美呈现方式)、外在形态和内在形态融合而成的经典形态(叙事和抒情)已计划与特色(风格)。
第九章1、诗的特点: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2、小说与剧本的异同?(用自己话概括,意思对即可)同:对现实生活再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异:小说的特点,(1)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
描写人物,是小说的显著特点。
“人物是小说的原动力”,它不像剧本那样受舞台时空的限制,主要以人物台词展现性格。
小说可以具体描写人物的音容笑貌,也可以展示人物的心理状态,还可以通过对话、行动以及环境气氛的烘托等多种手段来刻画人物。
(2)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
情节是与人物密切相关的,戏剧情节的完整性与小说相似,但远不及小说复杂丰富。
小说可以突破相对固定的时空限制,容纳更复杂丰富的情节,反应更广泛地生活内容,而喜剧确守舞台时空的限制,不能反映复杂的人物关系。
(3)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衬托人物性格、展示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
只有充分地描绘环境,才可能具体、真实地揭示出人物活动和矛盾冲突的现实根据。
小说是长于描写的文学样式,戏剧要受舞台时空的限制。
戏剧以人物对话为主,一般不注重环境的描写。
剧本的特点,(1)浓缩的反映现实生活。
受舞台表演时间、空间的限制,剧本对现实生活的反应具有高度的浓缩型,与小说的篇幅的随意性相比,戏剧的时空是狭小的、不自由的。
例: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只用屈原一天的思想、行为、遭遇就反映了屈原一生的生活命运。
(2)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较小说而言,剧本更要把矛盾冲突加以高度集中,使之尖锐、剧烈。
戏剧的发展情节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进行,不能像小说一样不慌不忙的展开。
(3)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在剧本中,剧中人物的言语是塑造形象、展示矛盾的基本手段。
在小说中,作者可以利用叙述人的话语直接叙述生活事件,而剧本只能靠人物自身的语言塑造形象。
第十章1、文学言语层面(这里只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特点(除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1)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
艺术世界的逻辑不同于现实世界,文学言语也不同于普通言语,它指向文本的艺术世界,有事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
例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明显违反客观事实,确属内指,即指向诗中特定的情境,所表达的重点不是客观事物,而是在人们内心世界引起的体验,所以是佳句。
(2)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涵性。
文学言语中蕴涵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言语更富于心理蕴涵性。
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花和鸟,已被伤感的、悲戚的心情所浸染,人们仿佛可以拧出情感的汁液来,因此更富于心理蕴涵性。
(3)文学具有阻拒性。
文学言语要力避语言的“自动化(过分熟悉不引人注目的语言)”现象。
作家们总是设法把普通言语,加工成陌生的、扭曲的、对人具有阻拒性的言语,虽不合语法,打破常规,却能引人注意,从而获得较强的审美效果。
如郭沫若的《凤凰涅槃》中:“我们新鲜,我们净朗……火便是他,火便是火……”这些句子看似不通,却更有力的表现出凤凰再生之后的新鲜感、自由感、喜悦感和那种狂欢的氛围。
但阻拒性言语不能滥用,要掌握“度”。
2、文学形象层面(1)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清代文论家章学诚把形象分为两种,即物象(客观存在)和作品中的形象(主观创造)。
“人心营构之象,亦出于天地自然之象也”。
这就说明形象既是主观的产物又有客观的根据,是二者的统一。
(2)文学形象又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文学形象,一方面是假定的,不是生活本身;另一方面又来源于生活,比现实更加真实。
作品的日月山川、草木虫鱼可以通人性,孙悟空可以大闹天宫。
读者并非觉得荒诞反而随之悲喜忧欢。
相反若作家写成流水账,人们反而责怪。
文学形象的假定性还必须与真实性结合起来,要“合情合理”。
“合理”,是文学形象真实性的客观规定性。
“合情”,之文学形象必须反映人们的真情实感,真诚的意向。
在形象创造中,客观真理与主观感情发生矛盾时,遵循“牵理就情”。
总之,文学在合情合理的尺度内,实现了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3)文学形象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
文学形象作为艺术概括的方式,则始终不摒弃个别,而且还要强化它、突出它、丰富它,使个别成为独特;这个“个别”又与“一般”相联系、相结合,个别与一般同步进行,最终达到二者统一。
马致远的《天净沙》首先表现为一种现象的、个别的、具体的形象画面,然而他却是那个时代落魄天涯、羁旅异乡,失意文人的真实写照。
(4)文学形象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一方面,文学形象必须具备一些确定的因素。
比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作者告诉我们它的特征::他是林姑妈的女儿,她美丽、纤弱多愁善感等。
这些都是确定的。
但它具有怎样的气质神韵,怎样的相貌作者的描写又是不确定的。
另一方面,文学形象的不确定性,会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余地,是文学形象更富于魅力。
3、文学典型(名)定义:作为为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他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特征:(1)文学典型的特征性。
(首要的基本的特点)(2)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4、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1)一方面典型性格实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让它的任务在环绕着他们的特殊环境中形成。
《红楼梦》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就是环绕着他的典型环境的产物。
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水浒传》中的林冲,作者通过“火烧草料场”、“风雪山神庙”等情节,让它与环境发生强烈地冲突而被一步步逼上梁山。
(2)另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典型人物也可对环境发生反作用。
如通过人物的努力可以把法庭变成讲台(高尔基《母亲》),把监狱变成战场(《红岩》)等。
(3)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还相互依存。
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言谈、行动甚至心理都失去了依据,反过来,典型环境是以典型人物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系统。
5、意境。
定义: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情境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文学意境的特征:(1)情景交融。
是已经创造的表现特征。
王国维《文学小言》“文学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
”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
情景交融有三种类型:A.景中藏情式。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都是对客观景物的描写,但实际上句句抒发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情感。
B.情中见景式。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诗中虽不见景物描写,但当你了解作者写诗时的险恶处境和痛苦心情后,面前便会出现一幅闪耀着血泪之光的图画。
C.情景并茂式。
抒情写景浑然一体。
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中处处情态毕现,情景并茂,自然天成。
(2)虚实相生。
这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
意境包括两个部分:“如在目前”较实的部分,“见于言外”较虚的部分。
实境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而虚境则是又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例《游园不值》中写一枝红杏不甘寂寞伸出墙外引发作者对满园春色的联想,这是由实境开拓的第一层审美想象的空间;由于红杏探头墙外,引发作者哲理思考,得出美好的东西总是关锁不住的结论,这是第二层审美想象空间,便是虚境。
但虚境要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加工,即“虚实相生”。
(3)韵味无穷。
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
“韵味”,就是由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体势等因素共同构成的美感效果。
它虽从属于整个文体层面,但在意境这种内蕴的领域表现得更为突出集中。
司空图认为意境的韵味是多层次的,不仅有韵内之韵,还有韵外韵等。
6、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1)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
卡夫卡的《变形记》中,通过商品推销员格里高尔·萨姆莎一觉醒来变成了大甲虫的意象,深刻表达了关于人性异化的哲理思考。
(2)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象征性。
象征是审美意象最基本的表手段。
象征一般由两种因素构成:第一是意义,其次是这意义的表现(3)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荒诞性。
“荒诞”有两层理解。
其一是指形象上的荒诞。
比如埃及狮身人面像,华沙美人鱼等都是现实中不可能有的事物。
其二指生活情理上的荒诞。
如《等待戈多》中流浪汉等待不明身份的人——戈多,表现人类对无望未来充满期待的荒谬。
(4)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
意象创造过程中,抽象思维对形象设计具有严格的引导和制约作用。
(5)审美意象的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
如李商隐的无题诗成了千古诗谜,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诗作玄秘莫测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7、审美意象的分类:寓言式意象和符号式意象第十一章1、文学叙事的基本特征(1)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
叙事文学是讲故事,即通过对外部事件的描述来把握社会现实本身。
社会是通过人们相互间的关系、行为而形成和发展的,对现实的把我必须是对现实生活的发展过程的把握。
(2)叙事是话语的虚构。
一般话语的所指对象实在话语之外的世界中,文学的叙述话语则不然。
(《西游记》的例子)2、叙事的构成。
(1)叙事内容,只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题的故事内容,即被讲述的故事,包括事件、人物、场景等。
(2)叙事话语,即叙述作品中讲述故事的语句。
(3)叙述动作,即产生出叙述话语的叙述活动本身。
3、叙述作品中人物自身的二重性特点:行动元与角色。
4、抒情内容和相应的抒情话语是抒情作品的两个基本要素。
5、抒情作品的结构要素:声音、画面和情感经验。
6、(名)抒情特色:是指抒情作家在抒情性作品中表现情感时所处的地位。
常见的抒情角色有三种类型:一是作者作为第一人称出现,作品中的“我”即作者自我;另一种是作者以代言的第一人称出现,或代人抒情,或托人抒情;还有一种是作者作为叙述者在讲述事件的过程中抒情。
第十三章1、(名)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2、十八世纪法国学者布封提出“风格即人”的观点。
3、风格的简分法和繁分法。
简分法:“刚”和“柔”。
繁分法:“八体”:“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
4、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
(1)文学生产为文学消费提供消费的对象,及文学产品。
文学消费作为一种对文学产品的阅读欣赏活动,必须有一定的文学产品为对象,没有消费对象的“消费”是不存在的。
(2)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方式。
消费不仅指文字阅读和纸质消费,而且包括视听阅读和电子网络文学的阅读,出现了所谓读书时代的文化消费方式。
(3)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需要。
扶持和生产优秀的严肃文学作品往往能“创造”出高品位高境界的文学读者,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