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的中医辨证施治
眩晕如风,辨证治疗中医有方
2023.09您健康华 荣 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一科主任医师,广东省中医院名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
首届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入室弟子,国医大师张学文、首届全国名中医刘茂才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
兼任世界中联古代经典名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保健协会脑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擅长从脾胃思想论治中医脑髓病,强调肝脾胃三位一体同调,立足临床,形成华荣诊疗治法特色“健脾调升降,疏肝理气血,补肾益元气”,四诊合参,临床重视舌诊、脉诊的脑髓病诊疗特色,运用自拟益脾肾元气升阳法,解郁和中通灵法论治中医脑病与脾胃病,创立独特的偏头痛肝脾胃三位一体辨证论治防治体系。
专家简介时值九月金秋,天气忽冷忽热,受此影响,中老年人头晕或眩晕的患者也明显增多。
77岁的郑婆婆,近半年来反复出现头晕。
但郑婆婆并没有放在心上,认为可能是劳累导致,休息一下便可有所好转。
直到最近情况越来越糟,甚时头晕眼花,天旋地转不能睁眼,感觉像晕船,整日恶心欲吐,同时还出现了耳鸣的状况,这严重影响了郑婆婆的生活。
在家人的劝说和陪伴下,老人家方才前往当地中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悉心治疗下,郑婆婆的头晕症状明显缓解。
眩晕如风,辨证治疗中医有方◎ 华 荣 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一科 主任医师2023.09您健康肝肾精亏型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髓之生成始于先天之精,久病及肾,年老肾虚之脑髓病,出现头晕、恶心、健忘等症状,迁延难愈。
肝肾精亏之类眩晕表现为眩晕,耳鸣,健忘,腰痛,四肢麻木,舌震颤,潮热心悸,心烦失眠,舌红绛,苔少无津,脉细数。
如今,现代医学已认识到头晕和眩晕实际上是人体系统各个方面给我们敲响的警钟。
因此,当伴随有其他相关症状,如视物黑朦、心慌胸闷、恶心呕吐等表现时,需及时就医,做进一步检查,以免延误治疗。
对于有“三高”的中老年患者,眩晕更是脑血管出现意外的危险信号,需格外警惕。
眩晕病的中医辨证及治疗常识
眩晕病的中医辨证及治疗常识《伤寒论》是《内经》的重要篇章之一,其中提到一些关于眩晕病的辨证治疗方法,如通过调理肝气、补益脾胃等来治疗眩晕。
《金匮要略》是东汉张仲景所著的医学经典,其中收录很多医疗方剂,包括一些用于治疗眩晕病的方剂,如金匮肾气丸、参附汤等。
《千金方》是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医学经典,其中也有关于眩晕病的记录和治疗方法,如草药方剂桃仁承气汤等。
眩晕病的治疗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所以在进行治疗时,还需要寻求专业中医师的指导和诊断。
眩晕病的中医认知中医治疗眩晕病主要是通过调整脏腑功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等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调治、针灸、推拿按摩、气功锻炼等。
同时,中医通常会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病因等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的辨证施治。
眩晕病的中医辨证1. 肝阳上亢型:症状包括头晕目眩、眼花耳鸣、情绪烦躁等。
治疗方法通常是平肝降阳,调和肝气。
可采用草药如龙胆草、黄芩等,同时建议避免情绪过于激动、饮食过热等刺激。
2. 脾胃虚弱型:症状包括头晕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
治疗方法一般是益气健脾,调理脾胃功能。
草药方剂如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可以使用,饮食上应避免过饱过饥,注意消化。
3. 肾精不足型:症状包括头晕眼花、耳鸣、腰膝酸软等。
治疗方法主要是滋补肾精,强壮肾脏功能。
常用的中药有参附汤、金匮肾气丸等,同时养成规律的作息和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改善肾功能。
4. 血虚瘀阻型:症状包括头晕眼花、面色苍白、舌质淡红或有瘀斑等。
治疗方法是活血化瘀、补益气血。
常用的草药有桃仁、红花、当归等,同时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避免过度劳累也是有帮助的。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中医辨证类型,因人而异,具体的辨证还需要由中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并且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会更好。
同时,在接受中医治疗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中医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
眩晕病的中医多样治疗1.草药调治中医常用的草药对于眩晕病的治疗包括天麻、钩藤、杜仲、半夏、白术、茯苓、党参和葛根等。
2024年急诊眩晕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及施护
2024年急诊眩晕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及施护一、眩晕的中医分型眩晕,古称“眩冒”,是一种以头晕、眼花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在中医理论中,眩晕的成因多端,涉及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等多个方面。
中医对眩晕的辨证分型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肝阳上亢型: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郁怒而加重,甚则仆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气血亏虚型: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晄白,神疲乏力,倦怠懒言,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纳少腹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肾精不足型:眩晕日久不愈,精神萎靡,腰酸膝软,少寐多梦,健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遗精滑泄,耳鸣齿摇,或颧红咽干,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或面色晄白,形寒肢冷,舌淡嫩,苔白,脉弱尺甚。
痰浊中阻型: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
瘀血阻窍型:眩晕,头痛,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涩或细涩。
二、中医施护原则对于急诊眩晕患者的中医施护,应首先明确其分型,然后根据分型特点采取相应的施护措施。
整体护理原则为调和阴阳、扶正祛邪,以及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来达到治疗眩晕的目的。
针对不同分型,护理原则如下:肝阳上亢型:宜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患者情绪波动,饮食宜清淡,忌辛辣烟酒,可用菊花、决明子等清肝明目之品泡水饮用。
气血亏虚型:宜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保持病房温暖舒适,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宜营养丰富,易消化,可用黄芪、当归等益气养血之品炖汤饮用。
肾精不足型:宜滋养肝肾,益精填髓。
保持环境温馨安静,避免房事过度,饮食可多食用黑豆、黑芝麻、核桃等补肾之品,也可用枸杞、女贞子等泡水饮用。
痰浊中阻型:宜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保持病房通风透气,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味,可用陈皮、茯苓等化痰祛湿之品煎汤饮用。
瘀血阻窍型:宜活血化瘀,通络开窍。
保持环境安静舒适,避免长时间卧床,适当活动身体,饮食可加入山楂、红花等活血化瘀之品。
眩晕症中医治疗
【名医大师诊治验案】
1、裘沛然——清肝降浊治眩晕
魏某,男,81岁。
主诉:头晕欲仆半年。
初诊:患者曾因眩晕不能自制住院检查治疗,诊断为 “脑萎缩、慢性浅表性胃炎、抑郁症”口服黛安神、氯 硝西泮、铝碳酸镁、心脑舒通”等多种药物,疗效不显。 就诊时见:头晕目眩,活动欠利,行走须他人搀扶,反 应迟钝,神情淡漠,嗜睡懒言,口渴口粘,口淡乏味, 食纳不佳,嗳气频作,大便干结,数日一行。苔厚黄腻,
川芎、附子、白术、桂枝、炙甘草。
?汤
【各家学说】
2、无火(风)不作眩——以刘完素为代表
他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中解释 “ 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曰:“ 掉, 摇也;眩, 昏乱旋运也,风主动故也”, 即指眩晕由风而生, 与肝关系密切。他认为风为阳邪,与外火相兼, 再有内生相火,内外相合,风火相煽,上扰头 目,故为目眩。
【辨证论治】
2、辨虚实 虚:久病、体虚、体倦乏力、耳鸣 实:新病、体壮、呕恶头胀,面赤 虚多实少,虚实夹杂
3、辨标本 本:肝肾阴虚,气血两虚 标:风、火、痰、瘀。
【辨证论治】
(二)治疗要点
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补-----气、血、阴、阳 泻-----火、痰、瘀
【辨证论治】
(三)分型论治
赵某,男,45岁。 主诉:眩晕1年余。 初诊:患者1年前在西藏工作时,时觉头晕,血压
不高,以为高原反应未加重视。后发现颜面浮肿, 口周及舌发麻,症状逐日加重,检查发现血小板 增多,最高达1400×109/L,诊断为“特发性血 小板增多症”,中西药物治疗无效。 就诊时见:肤色黯滞,面颊虚浮,精神萎靡,自觉 口舌麻木,时感两胁不适,纳可,二便正常。舌 质暗淡,舌下有瘀点,脉象沉细。
吐去清痰而眩晕顿愈。——吐能升气,清阳 可复。
眩晕的中医诊疗
山东聊城刘伟伟 2024-02-28
目录
• 眩晕概述 • 中医对眩晕认识 • 常见证型分析与治疗策略 • 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选择与注意事项 • 预防措施与生活习惯调整建议
01
眩晕概述
定义与症状表现
定义
眩晕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 模糊,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 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 见,故统称为“眩晕”。
06
预防措施与生活习惯调整建议
定期体检,关注自身健康指标
01
02
03
重视常规体检
定期进行血压、血糖、血 脂等检测,及时发现并控 制潜在的健康问题。
关注颈部健康
定期进行颈部影像学检查 ,了解颈椎及周围软组织 状况,预防颈椎病引起的 眩晕。
倾听身体信号
注意自身是否出现头晕、 目眩、耳鸣等症状,及时 就医检查。
饮食起居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均衡饮食
保持饮食均衡,多摄入富 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 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菜 、水果、全谷类等。
规律作息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 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 熬夜和过度劳累。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有助于减少眩晕 的发作风险。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适量运动
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 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
气血亏虚型证治要点
症状表现
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胱白,神疲乏力,倦 怠懒言,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纳少腹胀,舌淡苔薄 白,脉细弱。
治疗策略
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加减。黄芪、人参、白 术、当归、甘草、茯苓、远志、酸枣仁、木香、龙眼 肉、生姜、大枣。若气虚卫阳不固,自汗时出,易于 感冒,重用黄芪,加防风、浮小麦益气固表敛汗;若 气虚湿盛,泄泻或便溏者,加薏苡仁、泽泻、炒扁豆 ,当归炒用健脾利水止泻;若气损及阳,兼见畏寒肢 冷,腹中冷痛等阳虚症状,加桂枝、干姜温中散寒。
乙肝头晕中医治疗方案
一、引言乙肝(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侵犯肝脏,导致肝功能异常。
头晕是乙肝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与肝脏功能受损、气血不足、肝阳上亢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乙肝头晕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辨证施治,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目的。
本文将从中医理论出发,探讨乙肝头晕的治疗方案。
二、中医理论分析1.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乙肝头晕主要病机为肝气郁结、气血两虚、肝阳上亢。
具体表现为:(1)肝气郁结:乙肝患者肝气郁结,导致气机不畅,进而影响气血运行,引起头晕。
(2)气血两虚:乙肝病毒侵袭肝脏,导致气血生化不足,使头部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引起头晕。
(3)肝阳上亢:肝脏功能受损,导致肝阳上亢,上扰清窍,引起头晕。
2. 辨证分型根据乙肝头晕的病因病机,可分为以下几种证型:(1)肝气郁结证:表现为头晕、胸闷、善叹息、脉弦。
(2)气血两虚证:表现为头晕、乏力、面色苍白、脉细弱。
(3)肝阳上亢证:表现为头晕、头痛、易怒、脉弦数。
三、中医治疗方案1. 肝气郁结证治法:疏肝解郁,调和气血。
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
组成:柴胡、白芍、当归、川芎、香附、甘草。
加减:若兼有肝郁化火者,可加栀子、丹皮;若兼有湿阻中焦者,可加茯苓、白术。
2. 气血两虚证治法:补气养血,调和脾胃。
方剂:八珍汤加减。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
加减:若兼有脾胃虚弱者,可加黄芪、山药;若兼有肝气郁结者,可加柴胡、香附。
3. 肝阳上亢证治法:平肝潜阳,滋阴降火。
方剂:天麻钩藤饮加减。
组成: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黄芩、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加减:若兼有肝火旺盛者,可加龙胆草、丹皮;若兼有肝阴不足者,可加枸杞子、菊花。
四、中医外治法1. 针灸治疗选取穴位:百会、风池、太冲、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方法:每次选用2-3个穴位,采用毫针针刺,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2. 拔罐治疗选取穴位:肝俞、胆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
中医辨证施治治疗眩晕疗效观察
晕 头痛 , 困 , 、 、 等部 位麻 木疼 痛无 力 , 鸣 , 腰 颈 肩 臂 耳 视
物模 糊 , 脉无 病 状 。证 型 : 肾 亏虚 。治 疗 : 肝 补 舌 肝 滋
肾 , 床予 以葛根 6 g 白芍 3 g 甘草 6 , 临 0, 0, g 加芍 药 3 , 0 桑
枝 2 g 枸杞 子 1g 杜 仲 1g 桑 寄生 1g 0, 5, 8, 8 。如果 我 们 在 临床 上 只见 到头晕 , 双 上 肢 麻 木疼 痛 余 无 不适 的病 伴 人, 即现 代 医学 的颈椎病 。可予 葛根 , 白芍 , 赤芍 , 草 甘
芍药 甘草 汤原 方 加 逍 遥散 当归 1 g 柴 胡 1g 茯苓 1 5, 5, 5
~
1g 效果 显著 。 0,
案例 4 陈某 , , 1岁 , 晕痛 , 部 伴 左 上肢 麻 : 女 4 头 颈 木疼 痛 , 疼痛剧 烈 , 无 不 适 , 余 曾诊 为 颈椎 病 , 引 、 牵 吃 药均 无 大效 。 当时考 虑病 人 经 济 困难 , 即予 葛 根 6 g 0, 白芍 3 g 赤 芍 3 g 甘 草 1g 付 , 煎服 。药后 症状 0・ 02
光 明 中医 20 08年 1 第 2 2月 3卷 第 1 2期
C G C D cm e 08 V l 3 1 JM M ee br 0 .o 2 .2 2
中医辨 证 施 治 治 疗 眩晕疗 效 观察
李 忠敏 濮 阳市 第五人 民 医院 (5 0 0 470 ) 关键词: 眩晕; 中医药疗法
明显 减 轻 , 嘱继 服 5付 , 者 痊 愈 。证 候 : 类 患者 头 患 此
3 g 白术 1g 薄 荷 1g 苍 术 2 g 川 厚 朴 1g 陈 皮 0, 5, 0, 0, 5,
眩晕的中医治疗
• 患者不适宜吃什么
• 眩晕之人应根据各自症情忌食下列食品。
• 禁忌生冷瓜果、甜食和油腻味重的食物, 以免生痰助湿。
• 蜂蜜
• 性平,味甘,虽有补中益气的作用,但有 黏腻壅滞之弊。因此,体虚眩晕者食之颇 宜,但痰浊中阻眩晕之人则忌食之。
• 大枣
• 性温、味甘,能补气益血,气血不足眩晕者相宜。 但大枣滋腻助痰。《医学入门》中认为“多食动 风”。对痰浊中阻眩晕者,食之则加重痰湿,故 当忌之。
• 5.鲜芹菜500克捣烂取汁,开水冲服,每日服一剂, 治高血压、头痛眩晕。
• 患者吃什么好 • 在饮食方面,宜多吃清淡利湿之品,如冬瓜、玉
米、小米、荷叶粥、萝卜、豆类及豆制品、黑木 耳、茄子、豌豆苗、西红柿、莴笋、橘子、柚子、 桃、豆油、茶、鲤鱼、海蜇等。其中,特别强调 多食金橘、橘饼和萝卜。金橘能理气、解郁、化 痰。橘饼能化痰、宽中、下气,痰浊中阻眩晕之 人宜食之。另外,橘皮、橘红、橘络皆有化痰利 气的作用,对痰湿偏重之人眩晕者,食之皆宜。 萝卜有化痰热,消积滞的作用。《本草经疏》还 说它“去痰癖,化痰消导”。痰浊中阻眩晕者, 食之则宜。
辨证施治
• 橘红理气化痰,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为佐; 甘草协合诸药为使。诸药相伍,共奏燥湿 化痰,平肝息风之功。若患者出现痰郁化 热的症状,如头目涨痛,口苦心烦,苔黄 腻,脉滑数时,应使用清热化痰的药物, 可选用温胆汤(半夏、陈皮、茯苓、枳实、 竹茹、生姜、大枣、甘草)加黄连、黄芩。
辨证施治
• 3.中气不足型 此种类型的眩晕足而发病。正如《灵枢·口问》 中所说的“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 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二、症状、体征和辨证治疗
眩晕的特点是眩晕为突然发作,患者感 到天旋地转,并兼有耳鸣、耳聋,恶心呕 吐,患者有自发性眼球震颤现象,不敢移 动体位,体位变动时,眩晕加重。除此之 外,发作时,患者经常有心慌不安,面色 苍白,汗出肢冷等症状。
头昏 中医辨证及治疗
头昏中医辨证及治疗头昏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中医常常根据不同的证候进行辨证施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辨证及治疗方法。
头昏的辨证中医认为头昏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辨证类型:1.虚证:头昏伴有头晕、乏力、神疲等症状,脉象弱缓。
可能是气血不足、脾胃虚弱等引起的。
治疗方法通常是补益气血、健脾益胃。
2.实证:头昏伴有头痛、目眩、发热等症状,脉象有力。
可能是风热、湿热等实质性病理因素引起的。
治疗方法通常是清热解毒、祛风散寒。
3.痰湿证:头昏伴有头沉重、目眩、口苦、胃脘不舒等症状,脉象滑数。
可能是痰湿阻滞引起的。
治疗方法通常是利湿化痰、健脾化湿。
4.血瘀证:头昏伴有头重、眩晕、记忆力下降等症状,脉象涩紧。
可能是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
治疗方法通常是活血化瘀、通络散结。
中医治疗方法根据具体的辨证类型,中医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治疗方法来缓解头昏症状:1.针灸: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调节气血的运行,改善头昏症状。
2.艾灸:使用艾叶熏热穴位,温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头昏症状。
3.中药内服:根据辨证类型,使用具有补益、清热、利湿、活血等功效的中药,调理身体,改善头昏症状。
4.饮食调理:根据个人的体质和辨证类型,合理搭配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
注意事项在寻求中医治疗头昏症状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正规的中医医院或医生,确保医生具有合法的执业证书。
遵循医生的建议和用药剂量,不随意更改或停止药物治疗。
如果头昏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或者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及时与医生沟通并寻求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请注意合理的生活调理,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结论头昏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中医可以通过辨证施治来缓解头昏症状。
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可以采取针灸、艾灸、中药内服和饮食调理等治疗方法。
寻求中医治疗时,应注意选择正规的中医医院或医生,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注意事项。
五种头晕 中医辨证施治
五种头晕中医辨证施治时间:2010-12-31 18:21来源:未知作者:中医中药秘主网 : admin眩晕是老年人常见的病症之一,俗称“头晕”。
目前对于眩晕,西医常靠输液扩张血管来缓解一时之急,但很容易反复;而经中医辨证施治,多疗效不错。
可导致眩晕的病因有很多,像高血压、贫血、颈椎病、腰椎病、美尼尔氏综合征、脑动脉硬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征、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前庭神经元炎、内听动脉阻塞、脑震荡及其后遗症、眼屈光不正、劳累过度、化学物品中毒,等等,皆可引起眩晕。
眩晕患者除单纯头晕外,常伴有心悸失眠、耳鸣耳聋、头脸麻木、潮热盗汗、胸闷恶心、神疲倦怠;面色苍白、烦躁易怒等,对此中医中药也能及时改善。
中医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多为风、火、痰、虚、瘀等。
病位虽在脑,却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其中尤以肝为主。
在眩晕的治疗上,根据其病因病机的不同,中医常将眩晕分为以下几种证型,辨证后用药。
肝阳上亢型患者常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痛而胀,每因烦劳或恼怒加重,面色潮红,少寐多梦,平素急躁易怒,口苦。
治疗宜养血平肝,活血通络。
可以选用中成药养血清脑颗粒,口服,每次1袋(约4克),每日3次。
可改善脑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缓解血管痉挛,止痛。
对于肝亢所致头痛、眩晕眼花、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等有效(糖尿病患者忌用,下同)。
气血亏虚型患者常表现为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苍白,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神疲懒言,纳少腹胀等。
治疗宜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可以选用中成药复方阿胶浆,每次20毫升,每日3次。
可补气养血。
肾精不足型患者常表现为眩晕久发不愈,精神委靡,少寐多梦,健忘,腰膝酸软,耳鸣等。
治疗宜滋肝养肾、益精填髓。
中成药选用锁阳固精丸,口服,每次1丸(大蜜丸),每日2次。
可温肾固精。
用于肾虚滑精,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四肢无力。
痰浊中阻型患者常表现为眩晕伴头重昏蒙,胸闷乏力,纳呆恶心,食少多寐,或时吐痰涎,苔白腻。
科普眩晕病的中医辨证及治疗
科普眩晕病的中医辨证及治疗在现代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中,人们长期伏案工作、嗜食肥甘厚味、情绪外放、易激动等,导致眩晕是比较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
通常情况下,因眩和晕同时发生,所以我们将眩晕作为整体统称,但其实眩和晕在临床有不同的症状。
眩的意思是患者看东西时模糊或有重影甚至是出现发黑情况;晕的意思是患者头昏脑涨,身边物体似在旋转同时患者有要摔倒的感觉。
眩晕症是指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患者出现空间定位障碍,从而产生一种运动性或者位置性错觉的病症,这种病症属于神经内科疾病的一种。
在神经内科中,眩晕是非常常见的症状之一,有1/5的人群曾经出现过眩晕症状。
对于老年人而言,眩晕症状出现的更加频繁。
由于导致眩晕的因素相对比较复杂。
有研究数据显示,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可以使得人体血流在循环过程中的动力学发生变化,出现局部血流降低的情况,也是导致眩晕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在发病时一般会出现恶心、呕吐、眩晕、视觉出现障碍等一系列的症状,发病一般比较急而且易反复,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有比较大的影响。
在古代医籍中,眩晕有多种名称。
《素问》有“头眩”、“掉眩”之称;《灵枢》称“眩冒”、“目眩”、“仆”等,《金匮要略》有“冒眩”、“癫眩”之说;《诸病源候论》称“风眩”;《圣惠方》称“头旋”;《三因方》称“眩晕”,清代以后多称“眩晕”或“头晕”。
眩晕的命名,将先眼花而致头晕者称“目眩”;先头晕而致眼花者称“巅眩”;头晕重而眼前发黑者称“眩冒”。
眩晕症多见于现代医学所说的高血压、动脉硬化、贫血、神经官能症、耳源性疾病、颈椎椎体疾病等等。
祖国医学认为,眩晕可由风、痰、虚所引起,故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说法。
虚证中又有阴虚阳亢、心脾血虚、中气不足及肾精亏虚之证。
因此临床上将眩晕分为6种证型,介绍如下。
一、风火上扰头晕此类患者多因平素阳盛火旺,虚阳上亢或常有恼怒郁懑,气郁化火,耗伤肝阴,以致风阳内动,风火上扰所致。
中医对眩晕的解释
中医对眩晕的解释
眩晕是指头昏、头晕、头重而无力,站立不稳,或是周围环境似乎在旋转或动荡的感觉。
中医认为,眩晕是由于人体脏腑气血失调,或是外界刺激导致经络阻塞,气血流通不畅所引起的。
眩晕症状的发生和脏腑的关系密切。
中医认为肝主筋,主司人体的运动功能,若是肝血不足或肝气郁结,就会导致眩晕。
同时,中医也把眩晕归为肝阳上亢或肝阴虚衰的表现,如肝阳上亢的患者多为头晕眼花、面赤口干、烦躁不安等症状;而肝阴虚衰的患者则多表现为头晕眼花、头痛口干、失眠健忘等症状。
此外,眩晕还与脾胃失调有关。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若是脾气虚弱或脾胃湿热,就会导致气血不通,从而引起头晕眼花、恶心,甚至出现晕厥的情况。
综上所述,中医认为眩晕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塞所致。
因此,不同的病因病机所导致的眩晕症状也有所不同,治疗时应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辨证施治。
眩晕中医护理方案
眩晕中医护理方案引言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患者感到头晕、眼花、站立不稳或有摔倒感等。
中医认为,眩晕是由于气血失调、阴阳失和、气机紊乱等原因引起的。
针对眩晕患者,中医提出了一系列护理方案,旨在调理身体、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
本文将详细介绍眩晕中医护理方案。
1. 中医辨证施护中医的治疗理念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护理。
根据患者的体质辨证,可以将眩晕分为虚证型和实证型,具体如下:1.1 虚证型虚证型眩晕多与气血不足、阳气亏虚等有关。
护理方案如下:•调理饮食:饮食应以易消化、易吸收、容易入口的食物为主,常食用补气益血的食物,如山药、红花、莲子等。
•加强运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改善气血循环。
•调节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睡眠质量要好。
•精神调节: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减轻精神压力。
1.2 实证型实证型眩晕常与肝阳上亢、痰火郁结等有关。
护理方案如下:•饮食调理:禁食辛辣、油腻、油炸食物,多食用清淡、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忌辟因多源:避免长时间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保持充足的休息和放松。
•调节情绪:保持愉悦的心情,避免情绪波动和过度劳累。
•中医按摩:可进行头部按摩,例如太阳穴按压、风池穴按摩等,有助于缓解眩晕症状。
2. 中药调理2.1 补气血药物常用于虚证型眩晕的中药有黄芪、当归、党参等。
具体用法如下:•黄芪:常用于气虚血亏的情况,可煎服或制成糖浆。
•当归:常用于血虚的情况,可与其他药物配伍煎服。
2.2 祛痰或解郁药物常用于实证型眩晕的中药有佩兰、半夏、枳实等。
具体用法如下:•佩兰:常用于痰火郁结的情况,可煎服或制成丸剂。
•半夏:常用于痰湿郁结的情况,可与其他药物配伍煎服。
3. 艾灸疗法中医认为,艾灸能温经通络、理气活血、调和阴阳,对眩晕有一定的疗效。
具体方法如下:•穴位选择:可选择风池、百会、耳尖等穴位进行艾灸。
•艾灸频率:每日艾灸1-2次,每次约15-30分钟,连续使用1-2周为一个疗程。
头晕常见的原因中医
头晕常见的原因中医头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它可以表现为头部的旋转感、眩晕感或头昏眼花等不适感觉。
中医对头晕的认识和治疗与西医有所不同。
下面将通过分析中医的观点,从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调以及外感风寒等不同方面解释头晕的常见原因。
首先,中医认为头晕与气血失调密切相关。
气血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当气血运行不畅,气血运输不足或营养不良时,容易导致头晕症状的出现。
例如,长期久坐不动、长时间用眼过度和饮食不规律等因素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头晕。
中医通常通过调理气血和运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来治疗头晕。
其次,脏腑功能失调也是导致头晕的常见原因之一。
中医将人体分为五脏六腑,每个脏腑都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
当五脏内脏功能出现失调,如肝火上升、脾虚湿浊等,都可能引起头晕症状的出现。
例如,肝火上升时,容易造成头晕、头痛、目眩等症状。
中医通常会通过平衡脏腑功能和调理脏腑之间的关系来治疗头晕。
此外,外感风寒也是导致头晕的常见原因之一。
中医认为,外感风寒是外界邪气侵入人体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当人体受到寒湿之邪的侵袭时,会导致气血凝滞,影响正常的气血运行,从而引发头晕症状的出现。
例如,感冒、风寒感冒等病症都会伴随头晕的出现。
中医通常会通过辛温发散、祛风散寒的方法来治疗头晕。
在中医的治疗上,首先要针对个体的具体病情做出综合辨证施治。
常用的常方包括四逆散、金匮肾气丸等,这些方剂都有祛风化痰、平衡脏腑功能等作用。
同时,中医还注重平衡饮食,调理作息,保持良好的心态等方面来预防和治疗头晕。
此外,中医还强调保养身体,改善体质,提升人体自愈能力,从根本上减少头晕的发生。
总之,中医对头晕的认识和治疗是基于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调和外感风寒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通过调理气血、平衡脏腑功能和祛风散寒等方法,中医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头晕,提高人体健康水平。
因此,在面对头晕症状时,可以考虑咨询中医医生,寻求中医治疗的建议。
头晕症 中医辨证及治疗
头晕症中医辨证及治疗
简介
头晕是指人们感到头部有旋转、摇晃、眩晕等不适感觉,是常见的症状之一。
中医认为,头晕症通常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畅等引起的。
中医辨证
中医将头晕症辨证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肝阳上亢导致的头晕:此类头晕多伴有面红目赤、头痛等症状,可通过调理肝阳来缓解。
2. 脾胃虚弱导致的头晕:此类头晕多伴有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可通过调理脾胃来恢复身体功能。
3. 血虚导致的头晕:此类头晕多伴有心悸、眩晕等症状,可通过补充血液营养来缓解。
4. 痰湿内蕴导致的头晕:此类头晕多伴有胸闷、嗓子有痰等症状,可通过清除痰湿来改善症状。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头晕症主要采用草药疗法和针灸疗法,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1. 草药疗法:常用的中药包括川芎、柴胡、黄芪等。
这些草药可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循环,从而缓解头晕症状。
2. 针灸疗法: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师可以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针灸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头晕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头晕症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因此建议患者在治疗前咨询专业的中医师。
结论
头晕症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中医认为它通常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畅等引起的。
中医辨证可以将头晕症分为不同的类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包括草药疗法和针灸疗法。
然而,中医治
疗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建议患者在治疗前咨询专业的中医师。
眩晕症 中医辨证及治疗
眩晕症中医辨证及治疗
眩晕症中医辨证及治疗
简介
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其主要特征是头晕、眼花、恶心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眩晕症可以通过辨证施治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眩晕症的中医辨证方法以及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案。
根据中医辨证的方法进行治疗
中医辨证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舌象等信息,来确定病症的性质和原因,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辨别眩晕症的类型
眩晕症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类型。
内源性眩晕症多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而外源性眩晕症则与外界刺激、情绪等因素有关。
辨证施治
- 内源性眩晕症治疗:中医常采用调整脏腑功能的方案,例如调理肝脾胃经络,舒肝解郁,健脾和胃等。
同时,草药中的某些成分也能起到疏肝解郁的作用,进一步缓解眩晕症状。
- 外源性眩晕症治疗:中医常通过改变环境、舒缓压力、调节情绪等方法进行治疗。
同时,也可以使用一些具有镇定作用的中草药来缓解症状。
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案
根据辨证的结果,中医常采用以下治疗方案来治疗眩晕症:
- 穴位按摩: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气血流通,缓解眩晕症状。
- 中药煎剂:根据辨证结果,中医可以开出适合患者的中药煎剂,以调理脏腑功能,缓解眩晕症状。
- 针灸疗法:利用针刺和刺激穴位的方法,来调节人体气血运行,缓解眩晕症状。
结论
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病症,中医辨证施治是治疗眩晕症的常用方法。
通过针对不同的眩晕症状,进行辨别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
然而,具体的治疗方案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建议患者在就医前咨询经验丰富的中医师。
李捷治疗眩晕风寒湿证临证经验
李捷治疗眩晕风寒湿证临证经验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身体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
眩晕有多种病因,其中包括风寒湿证。
李捷是一位中医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他在治疗眩晕风寒湿证方面有着丰富的临证经验,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李捷治疗眩晕风寒湿证的临证经验。
一、辩证施治1. 辩证分型在治疗眩晕风寒湿证时,李捷首先进行辨证分型。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脉象等临床表现,他将眩晕分为风寒湿证、痰浊中阻证、肝阳上亢证等不同的证型。
对于不同的证型,李捷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确保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施治原则针对风寒湿证的眩晕患者,李捷在治疗时坚持“疏风化湿”的原则。
他认为,风寒湿证眩晕的发生主要是受外邪侵袭和体内湿邪积聚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治疗时应当以祛风疏散、化湿理气为主。
二、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在中药治疗方面,李捷常用的方子有桂枝加附子汤、四逆散、白术附子汤等。
这些方子中的药物能够祛风散寒、温阳解毒、疏通经络、化湿排痰,对于风寒湿证眩晕具有良好的疗效。
李捷还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配伍,提高了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针灸治疗除了中药治疗之外,李捷还常常采用针灸疗法来治疗眩晕风寒湿证。
他经常选择穴位风池、太冲、合谷等来进行针灸,同时结合灸法和艾灸等综合疗法,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通过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温暖经脉等方式,达到了治疗风寒湿证眩晕的目的。
三、患者管理在治疗眩晕风寒湿证的过程中,李捷非常重视患者的管理工作。
他在患者的膳食、作息、情绪等方面进行综合调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保持良好的治疗状态。
他还加强了患者的宣教工作,帮助患者克服疾病,提高治疗的效果。
李捷治疗眩晕风寒湿证的临证经验包括辩证施治、治疗方法和患者管理三个方面。
他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希望他的临证经验能够对其他医生和患者有所启发,共同促进眩晕风寒湿证的治疗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晕的中医辨证施治
医学认为,眩晕可由风、痰、湿、虚等引起,故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说法。
眩晕,通常也叫头旋眼花,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症状。
轻者好像坐车乘船,发作的时间短暂,平卧闭目片刻即安;重者即觉天旋地转,不能站立,有时恶心,甚至晕倒。
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眩晕的类型可对其进行辨证施治:
1. 风火上扰型眩晕
此种类型的眩晕多因患者平素阳盛火旺或虚阳上亢,或因恼怒郁闷,气郁化火,耗伤肝阴,引起风阳内动、风火上扰而发病。
风火上扰型眩晕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涨痛,烦躁易怒,面赤耳鸣,多梦少寐,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此种类型的眩晕宜清火息风、平肝潜阳,可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其方药组成为:天麻、钩藤、栀子、黄芩、石决明、川牛膝、杜仲、夜交藤、夏枯草、龙胆草。
每日一剂,用水煎服。
中老年人若眩晕较重,应警惕是否为中风的前兆,并应对病情进行监测。
2. 痰浊中阻型眩晕
此种类型的眩晕多由于患者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使水谷运化失常,湿聚而生痰,痰阻中焦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发病。
痰浊中阻型眩晕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重,胸膈满闷,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肢体沉重,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疗此种类型的眩晕宜祛痰化湿,可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
其方药组成为:半夏、白术、天麻、橘红、茯苓、甘草、生姜、大枣。
每日一剂,用水煎服。
若患者出现痰郁化热的症状,如头目涨痛,口苦心烦,苔黄腻,脉滑数时,应使用清热化痰的药物,可选用温胆汤(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生姜、大枣、甘草)加黄连、黄芩。
每日一剂,用水煎服。
3. 阴虚阳亢型眩晕
此种类型的眩晕多因患者平素肾阴不足,或热病久病伤阴,导致
阴津不足,水不涵木,以至肝阳上亢而发病。
阴虚阳亢型眩晕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目涩,心烦失眠,多梦,面赤,耳鸣,盗汗,手足心热,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或细弦。
治疗此种类型的眩晕宜滋阴平肝,可选用杞菊地黄丸加减。
其方药组成为:熟
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枸杞子、菊花、白芍。
每日一剂,用水煎服。
4. 心脾血虚型眩晕
此类眩晕患者多因思虑太过,伤及心脾,耗损气血,或因大病、大失血之后,引起气血不足而发病。
心脾血虚型眩晕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劳累后加重,心悸神疲,气短乏力,失眠,纳少,面色无华,唇舌色淡,脉细弱。
治疗此种类型的眩晕宜补气血、益心脾,可选用归脾丸,每次服9克,每日服两次。
其方药组成为:白术、茯神、黄芪、人参、炙甘草、木香、当归、远志、龙眼肉、酸枣仁,生姜,大枣。
5. 中气不足型眩晕
此种类型的眩晕多由于患者过度劳累,元气受伤,或由于平素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而发病。
正如《灵枢・口问》中所说的“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
中气不足型眩晕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乏力,气短喜卧,劳累后加重,倦怠懒言,自汗,面色苍白无华,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疗此种类型的眩晕宜补中益气,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其方药组成为:黄芪、人参、甘草、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
每日一剂,用水煎服。
6. 肾精亏虚型眩晕
此种类型的眩晕多由于患者先天肾气不足或年老后肾气衰弱,或因房事过度,肾精亏耗而发病。
正如《灵枢・海论》中所说的“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
肾精亏虚型眩晕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耳鸣,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腰膝酸软,眼花,遗精,阳痿,舌瘦淡红,脉沉细。
治疗此种类型的眩晕宜补肾填精,可选用左归丸,每次服9克,每日服两次。
其方药组成为: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
若患者出现肾阳虚的症状,如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舌淡,脉沉微等,可用左归丸加附子、肉桂、当归、杜仲。
总之,眩晕一症,属虚症者多,实症者少,患者在治疗前应及时排除神经系统病变。
再者,头部外伤往往会有眩晕的后遗症,在对这样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应以活血化瘀为主。
另外,眩晕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饮食调理,宜食清淡、新鲜的食物,忌食肥甘辛辣之品;居室环境要安静、舒适,室内的光线要柔和,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保证充足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