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构造地质学实习报告

构造地质学实习报告

构造地质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任务本次构造地质学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实习生掌握地质填图技巧,巩固地质罗盘的运用,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实习点上的岩层进行分层,测量产状,岩性描述等。

此外,实习还旨在培养学生的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能力,提高野外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任务包括:1. 掌握地质填图技巧并完成实习地区的地质填图。

2. 巩固地质罗盘的运用。

3. 对实习点上的岩层进行分层,测量产状,岩性描述。

4. 初步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地质思维能力以及编写地质实习报告的方法。

5. 培养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能力。

6. 提高野外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练习定点及进行野外观察、记录作地质素描的方法。

二、实习地区概况实习地区位于某地,地理坐标为东经XX度XX分,北纬XX度XX分。

该地区属于典型的山区,地形复杂,地貌多样。

实习地区的主要地质构造现象包括褶皱和断层。

三、实习过程与成果1. 地质填图:在实习过程中,实习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工具等,对实习地区的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填图。

通过填图,实习生掌握了地层的分布规律、岩性变化等,为后续的地质分析奠定了基础。

2. 岩层分层与产状测量:实习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实习点上的岩层进行了详细分层,测量了产状,并记录了岩性的变化。

这些数据为分析地质构造现象提供了重要依据。

3. 地质构造分析:实习生结合地质填图和岩层数据,分析了实习地区的地质构造现象。

通过对褶皱和断层的识别,实习生了解了实习地区的地质演化历史。

4. 地质素描: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进行地质素描。

通过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实习生提高了野外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实习报告编写:在实习结束后,实习生根据实习过程中的观察和数据,编写了一份详细的实习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实习目的、实习地区概况、实习过程与成果、实习收获等。

构造地质学实习报告

构造地质学实习报告

构造地质学实习报告系别: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导师:日期:目录一、实习目的及内容二、地形地貌三、湖山区域地层简介四、测区地质构造概况五、湖山地区地质发展简史六、结束语实习目的及内容一、掌握地质填图技巧并完成湖山部分地区的地质填图二、进一步巩固地质罗盘的运用三、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实习点上的岩层进行分层,测量产状,岩性描述四、初步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地质思维能力以及编写地质实习报告的方法五、培养学生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能力六、提高野外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七、练习定点及进行野外观察、记录作地质素描的方法八、分析岩层剖面上看到地层的岩性变化地形地貌湖山地区位于南京城东28km, 整个湖山地区位于宁镇褶皱的南带,地区由三列山组成,走向为北-东-东。

北列山海拔120m~169m之间,包括轰隆山,排山,棒槌山。

中列山山势较高,海拔位于160m~250m之间,包括黄龙山、团山、纱帽山、土山、陡山(陡山位于宁镇褶皱带的南带)、狼山等。

主峰孔山高341.8米,南列山简称汤山,其主峰标高为292.3米。

三列山之间是两个谷地。

北侧湖山谷地是龙潭系地层径地表侵蚀形成,南侧谷地是志留纪高家边组页岩被剥蚀形成。

湖山次生谷地两侧的谷坡上,发育有二级阶地。

第一阶地海拔40-60m,即农田、煤矿所在地,二级阶地海波60-70m,主要为残积、坡积只碎石,夹有少量冲积成因的粉沙质黏土。

泉水有孔山寺泉和棒槌山泉出露,均为上升泉。

湖山地区地层简介地层岩性:自山顶往下,主要有这样几种岩层分布1、山顶主要为三叠系和石炭系岩层,其中分布较多的是石炭系的黄龙组灰岩C2h和船山组灰岩C2c,这两种岩石是制造水泥的很好原料,可以生产出高强度水泥,很具有利用价值,该地水泥厂也主要是以这两种岩石为原料。

灰岩在深海或者浅海环境中形成,其矿物成分以方解石为主,另外该处岩石含有一些硅质矿物,岩石呈浅灰色,致密状,一般称之为结晶灰岩。

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

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

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层构造样式、形成机制和演化历史的学科。

野外实习是构造地质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地观察和研究,使学生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

本次实习旨在达到以下目的:1. 熟悉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掌握野外地质观察的基本技能,如罗盘仪使用、地质剖面测量、地层划分等。

3. 认识各类地质构造现象,了解构造地质学的实际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科学求实的精神。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实习时间: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实习地点:xxxx构造地质实习基地三、实习内容和过程1. 实习前期准备:学习构造地质学基本理论,了解实习区地质背景,查阅相关资料,为实习做好充分准备。

2. 实习过程:(1)实地观察各类地质构造现象,如断层、褶皱、岩层接触关系等,并记录、描述。

(2)进行地质剖面测量,掌握地层划分和构造解析方法。

(3)学习罗盘仪的使用,进行方位和角度的测量。

(4)分析实习区地质构造的形成机制和演化历史。

四、实习成果和收获1. 掌握了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提高了野外地质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会了地质剖面测量和地层划分方法。

3. 认识了大量地质构造现象,了解了构造地质学的实际应用。

4.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科学求实的精神。

五、实习体会和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构造地质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密切结合的重要性。

同时,实习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艰苦奋斗的经历,使我更加珍惜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

总之,本次实习使我受益匪浅,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地质学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质专业大学生野外实习报告(二篇)

地质专业大学生野外实习报告(二篇)

地质专业大学生野外实习报告【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背景地质专业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涉及到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多个领域,在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野外实习是地质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实地观察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对地质学科的兴趣,并提升其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本次野外实习主要以研究地质构造、岩石学和矿床学为主题,旨在加深学生对地质学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和方法本次野外实习主要选择了一些典型的地质构造和岩石出露地作为实习点,包括断裂带、褶皱带、火山地区等。

实习内容主要包括地质构造的观察和描述、岩石样品的采集和分类、矿石的鉴定和分析等。

实习方法主要是通过实地考察和操作来进行,学生需要亲自体验和参与其中,从而增加实践经验。

三、实习过程和结果1. 实习地点:选择了山地和海滩两个不同的地理环境作为实习地点,以便学生们能够接触不同类型的岩石和构造。

2. 断裂带观察:我们在山地选取了一个断裂带作为观察点,通过测量断裂带的长度、宽度和位移量,学习了断层的形成和变形机制。

3. 褶皱带观察:我们在另一处山地选择了一个褶皱带作为观察点,通过观察不同类型的褶皱和测量褶皱的形态参数,学习了褶皱的形成和变形规律。

4. 岩石采集和分类: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们还进行了一些岩石的采集和分类工作,通过观察岩石的颜色、质地和成分等特征,学习了岩石的分类方法和岩石的成因。

5. 矿床鉴定和分析:在海滩实习地点,我们进行了一些矿床的鉴定和分析工作,通过观察矿石的外观和测量矿石的成分,学习了矿床的形成和矿石的资源评价方法。

四、实习收获和心得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对地质学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实地观察和实践操作使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地质构造的形态和变形规律,增加了对地壳演化过程的理解。

岩石采集和分类的工作使我对不同类型的岩石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我对细节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野外构造实习报告

野外构造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实习地点:XX地区实习单位:XX地质勘查院实习内容: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一、实习背景及目的构造地质学是地质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地球表层及地下深部的地质构造、地质发展史以及地质构造对矿产资源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构造相结合,提高我们地质勘查能力,学院组织我们前往XX地区进行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

实习的主要目的是:1. 掌握地质填图技巧,学会如何进行野外地质观察和记录。

2. 巩固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提高野外定位和测量能力。

3. 运用所学知识对实习点上的岩层进行分层,测量产状,描述岩性。

4. 培养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能力。

5. 提高野外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地区概况XX地区位于XX省XX市,地处XX山脉东麓,地势总体呈北高南低。

区域地层主要为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构造变形复杂,断裂发育。

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铁矿、铜矿等。

三、实习过程及成果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前,我们学习了《构造地质学》等相关课程,了解了实习地区的基础地质资料,掌握了地质填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地质罗盘的使用练习,熟悉了野外定位和测量技巧。

2. 实习过程实习过程中,我们按照预定的实习路线,依次参观了实习地区的各个地质景点。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守实习纪律,认真观察地质现象,积极向导师请教,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

(1)地质填图我们在实习地区选择了一块面积约为1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地质填图。

通过实地观察和测量,我们详细记录了实习区域的地层、断裂、岩脉等地质现象,完成了地质填图。

(2)断裂测量我们对实习区域内的断裂进行了详细测量,测量了断裂的产状、走向、倾向、断距等参数。

通过分析断裂的性质和形成机制,我们了解了实习地区构造变形的特点。

(3)岩层描述我们对实习区域内的岩层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描述,记录了岩层的岩性、层理、化石等特征。

构造地质学实习报告答案

构造地质学实习报告答案

一、绪言实习时间:2023年6月15日至2023年6月30日实习地点:XX省XX县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习,加深对构造地质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野外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地质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任务:1. 熟悉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流程;2. 识别和描述地质构造现象,如褶皱、断层等;3. 分析地质构造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4. 编写实习报告。

实习人员:共10人,分为两组,每组5人。

二、实习地区概况XX县位于XX省中部,属于山地丘陵地貌。

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齐全,是进行构造地质学实习的理想场所。

三、实习内容(一)地层实习期间,我们对实习地区的主要地层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描述,包括:1. 老第三系火山岩:主要分布在山区,岩性以安山岩、玄武岩为主,呈岩流状构造。

2. 中新统碎屑岩: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岩性以砂岩、泥岩为主,具有明显的河流相沉积特征。

3. 新近系红层:主要分布在河谷平原,岩性以泥岩、砂岩为主,具有明显的河湖相沉积特征。

(二)构造1. 褶皱:实习地区存在多条褶皱,其中以XX向斜和XX背斜最为典型。

XX向斜核部为老第三系火山岩,两翼为中新统碎屑岩;XX背斜核部为新近系红层,两翼为中新统碎屑岩。

2. 断层:实习地区存在多条断层,其中以XX断层最为典型。

该断层呈北东向展布,断层线长数十公里,宽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逆冲特征。

(三)地质构造演化根据地层和构造特征,我们认为该地区地质构造演化过程如下:1. 老第三纪,火山活动强烈,形成火山岩地层;2. 中新世,区域构造运动使地层发生褶皱,形成向斜和背斜;3. 新近纪,断层活动使地层发生逆冲,形成断层;4. 第四纪,河流冲刷、沉积,形成河湖相沉积地层。

四、实习成果1. 完成实习地区地质构造图的编制;2. 编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成果;3. 提高野外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地质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习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构造地质学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1.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质构造现象及其形成机制,对于理解地球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2. 野外实习是学习构造地质学的重要途径,通过实地观察和操作,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3. 地质构造现象复杂多样,需要我们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构造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构造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构造地质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路线:漫水河村——磁家务水泥厂——李各庄——角泥村二.实习内容:实习点一:漫水河村的节理及波痕。

本点主要观察的是节理和波痕,此处的岩性是中元古代长城大红峪组的石英砂岩,该店大规模的发育这张节理和剪节理;张节理的特点为产状不稳定,延伸不远,单条的张节理短而弯曲,节理面也很粗糙,无擦痕。

而剪节理就不一样了,其产状比较稳定,延伸的比较远较平直,而且常以成组的形式出现,该点就有这两种节理同时发育,如下图:节理是由于岩石受里而形成的,根据节理的延伸方向我们可以判断出其岩体的手里方向,这样图中的岩石受力为竖直方向的。

此外,该点还观察了波痕,波痕是由于水流而形成的,它能指示当时水流的方向,也能从波痕中判断岩石形成的相,陆相形成的波痕往往是不对称的,是一边陡以边缓,缓的方向所指示的便是水流的方向,而海相形成的波痕是两边对称的,不能说是完全对称,其对称程度要比陆相波痕要好的多。

该点的波痕是明显不对称,应该属于陆相沉积。

该波痕如下图所示:观察点二:磁家务水泥厂逆冲推覆构造。

该点是有两期构造运动而形成的大型逆冲推覆构造构成,其剖面图如下观察点中出露的是中元古代大红峪组的石英砂岩,然后便是奥陶系马家沟组的灰岩,是属于新地层覆盖在老地层之上,而在两者之间是以个破裂带,还有残留的石炭纪的煤层,说明在这两者之间有一个断层,上盘是大红峪组的石英砂岩逆冲到石炭纪的煤层之上,从而形成了逆断层。

在石炭纪与奥陶纪之间缺失了很多地层,但两者的产状几乎平行,可认为是平行不整合面,在奥陶纪马家沟组与石炭纪之间(奥陶纪地层盖于石炭纪之上),也是逆冲推覆构造,而且,马家沟组灰岩中也发育了很多小的断层,有的规模也比较大。

由此可猜想奥陶纪马家沟组灰岩与石炭纪板岩之间的断层厚度可能更大。

观察点三:李各庄的平卧褶皱在该点发育了一个大型的共轴叠加褶皱,我们分为三个部分来观察,首先观察的是褶皱的一个翼,由于观察尺度的原因我们可以将这个翼看成是以个平卧褶皱,该处的岩性为青白口纪的大理岩,折叠层往往发育在进叠加褶皱曾且厚度较小的地方。

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优秀3篇)

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优秀3篇)

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优秀3篇)地质学实习报告篇一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完成普通地质室内教学之后,将进行为期三周的野外认识实习。

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

提高学生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一)实习任务1、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2、认识实习区内常见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及矿产,分析它们形成的作用。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掌握地质罗盘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方法;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实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观察和分析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在实习中必须学习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

难点是有关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的因果分析。

具体内容及要求1、观察认识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1)xx市湖边石灰山地质观察路线通过石炭系地层剖面的参观,初步了解实习区内的主要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地层单位名称、地层厚度、主要岩性特征及构造变动。

初步掌握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的类型,沉积岩野外识别描述方法,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同时能初步辨认几种常见的古生物化石。

学习绘制信手剖面图。

通过参观煤矿、石灰岩矿,了解外生矿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泽的生物沉积与成矿作用。

普通地质实验室实习实习一、矿物(一)认识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学习肉眼识别矿物物理性质的方法。

实习二、矿物(二)观察认识常见矿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矿物的鉴定描述方法。

实习三、风化作用在校园后山观察、认识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观察风化壳剖面特征并画素描图;初步掌握野外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及地质素描的方法。

实习四、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录像,观察认识地面流水的种类及产生的地质现象;初步掌握冲沟、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滩的沉积物特征;观察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和类型。

地质学实习总结报告5篇

地质学实习总结报告5篇

地质学实习总结报告5篇篇1一、实习目的与背景本次实习旨在将课堂所学的地质学理论应用于实际,增强我们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地操作,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地质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为今后的工作与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本次实习于XXXX年XX月至XX月期间进行,地点位于某地质公园及附近地区。

三、实习内容1. 地质现象观察在实习期间,我们对实习地点的地质现象进行了全面观察。

包括地貌特征、岩石类型、构造形态、矿产资源等方面。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对地质现象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2. 岩石鉴定与分类通过专业指导,我们学习了岩石的鉴定方法,对常见的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进行了详细分类。

此外,我们还采集了部分岩石样本,进行了室内鉴定。

3. 地质剖面测量在导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地质剖面的测量方法,并对实习地点的地质剖面进行了实地测量。

通过测量数据,我们绘制了地质剖面图,为地质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4. 地质灾害调查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对实习地区的地质灾害情况进行了调查。

包括滑坡、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并对防治措施进行了初步了解。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对地质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实地操作使我们更加熟悉地质学研究方法。

2. 专业技能得到提升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与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3. 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五、存在问题与建议1. 实习时间较短本次实习时间较短,部分内容无法充分展开。

建议延长实习时间,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地质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实习地点单一本次实习地点较为单一,希望今后能够安排多个实习地点,以便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地质特点。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验室操作、野外实践等课程内容,以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关于野外地质实习报告四篇

关于野外地质实习报告四篇

关于野外地质实习报告四篇野外地质实习报告篇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实习正是理论知识与实地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从理论到实际,用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次飞跃。

我们有了理论知识,并不等于我们可以很高的分析实际眼前的问题,只有把学到的理论应验于实地,用理论来知道实践,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了解地貌学。

这种从理论上的认识到真正亲临现场去分析问题,就是一次飞跃。

因此,应该把实习看成是从理论到实际的过程,把自己对每一种地貌类型的认识看成是自己在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

通过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

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

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煤矿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应用学科分支,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必修的一门课程。

地质学不仅是一门科学理论知识,同时也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

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

无论是进行地质研究还是地质知识应用几乎都离不开野外地质观察。

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和取样,获取地质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和实物材料,经室内进一步研究,进而最终获得地质知识。

这次实习无疑巩固了地质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热诚,让同学们学以致用,能够用书本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上的一些问题,提高同学们的野外作业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

本次实习是以获得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野外地质工作基本能力,启发创新意识为目标的地质启蒙教学实践。

第二节实习安排和进度我们本次的地质认识实习工安排了两天的时间。

实习开始以20__/9/9号,8号晚上我们领来了实习所要的工具,9号早上开始了第一天的实习。

本次实习安排了两天时间,所以实习也分为两条实习路线。

野外构造实习报告体会

野外构造实习报告体会

野外构造实习报告体会野外构造实习是地质工程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门实践课程,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地质构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我在野外实地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收获。

首先,实习使我深刻认识到地质构造的重要性。

地质构造是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形成的重要原因,它直接影响着资源的分布和地质灾害的发生。

在实习中,我们通过实地观察不同类型的地质构造,如断层、褶皱等,了解了它们对地形地貌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到地质构造研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其次,实习提高了我的野外工作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在野外进行实地观察、测量和采样。

这些工作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持,还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实习,我学会了如何使用测量工具,如罗盘、水准仪等,掌握了野外数据采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

同时,我也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大家在实习过程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

再次,实习锻炼了我的解决问题能力。

在野外实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突发问题,如路线不明、数据异常等。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实际情况迅速解决。

在实习中,我学会了如何查阅资料、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这些经验对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此外,实习使我对地质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地质构造不仅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还关系到地质环境的保护。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学会了如何避免破坏地质构造,如在采样时尽量减少对地层的破坏,遵守相关规定,保护地质环境。

最后,实习增强了我对地质事业的热爱。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多个地质遗迹,了解了地质发展史,感受到了地质工作的魅力。

通过实习,我更加坚定了从事地质工作的信念,决心为我国的地质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野外构造实习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实践课程,它让我在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野外构造实习报告

野外构造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质构造学的基本原理和野外调查方法,我们地质专业的学生于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在我国著名的地质构造实习基地——云南大理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野外构造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观察、分析和记录,加深对地质构造现象的理解,提高野外实践能力。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大理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掌握区域构造演化过程;2. 学会识别和描述各种地质构造现象,如褶皱、断层、节理等;3. 掌握野外地质构造调查的方法和技巧;4. 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实习区域概况大理地处云南省西部,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质遗迹丰富,是开展地质构造实习的理想场所。

2. 实习过程(1)地质构造观测实习期间,我们先后参观了洱海、苍山、巍山等地质遗迹。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识别和描述各种地质构造现象,如褶皱、断层、节理等。

通过实地观测,我们对大理地区的地质构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地质剖面测量在苍山地质公园,我们进行了地质剖面测量。

通过测量剖面线上的岩性、层序、产状等参数,分析了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过程。

(3)地质构造填图在洱海周边,我们进行了地质构造填图。

通过实地观察和记录,绘制了地质构造图,了解了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格局。

(4)实习报告撰写实习结束后,我们根据实习过程中的观察、测量和填图结果,撰写了实习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实习成果及个人体会等。

四、实习成果1.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掌握了野外地质构造调查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野外实践能力;2. 对大理地区的地质构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地质工作奠定了基础;3. 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了良好的职业道德。

五、实习体会1. 野外实习是地质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能够加深对地质构造学的理解;2. 野外实习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遵守实习纪律,尊重当地风俗习惯;3. 学会与团队成员沟通合作,共同完成实习任务;4. 在实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2023年关于地质野外实习报告4篇

2023年关于地质野外实习报告4篇

2023年关于地质野外实习报告4篇地质野外实习报告篇1第一章:绪言(1)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少华山自然地理概况:少华山山势主体呈现为中细蜂腰形。

腰部为岩浆侵入的火成岩、变质岩构造,即属于太白、华阳岩基组成的秦岭主体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的东段。

该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

少华山区的岩石大部分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同时又有少数的沉积岩和变质岩。

其褶皱形态多样断层形式多样其中南坡严重北坡稍好。

其中的植被多为温带落叶及阔叶林。

(2)实习任务①掌握野外观察,描述岩石的一般方法,观察描述实习区域常见岩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特点。

②观察少华山地貌及地理现象:河流山体特征。

③观察岩层产状要素,褶皱和节理。

④使用地质罗盘测岩层产状。

(3)实习目的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使我们获得实习区基本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

另一方面,使我们在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训练,培养和提高我们观察分析野外地理现象的特点。

(4)实习工具:铁锤、地质罗盘、放大镜。

(5)实习要求认真观察地理现象,实习期间大胆细心。

合理使用测量仪器,要有科学严谨的实习精神。

野外注意安全,进入山区注意防火事宜。

(6)实习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境内少华山,第二章:岩石。

少华山由于是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所以那里的岩石多以火成岩为主,其中白色花岗最常见,也有肉红色的花岗岩, 少华山区的岩石主要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

其中玄武岩是典型的喷出岩多呈黑色风化面黄褐色或灰绿色。

细粒或隐晶结构呈斑状结构并长有气孔、杏仁等构造。

火成岩根据其化学成分及矿物成分排列,分为超基性岩. 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根据岩石产状,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

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也是酸性岩,主要由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

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也是酸性岩,主要由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

地质学实践教学报告(3篇)

地质学实践教学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组成、结构、演化以及地球内部和外部各种地质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自然科学。

为了更好地理解地质学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本次实践教学报告将围绕野外地质实习展开,详细记录实习过程中的观察、分析、总结以及心得体会。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15日实习地点:我国某地质公园三、实习目的1. 培养学生的野外地质观测和识别能力;2. 熟悉地质图件的制作和阅读;3. 提高学生的地质分析、推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实习内容1. 野外地质观测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对实习区域进行了全面的地形地貌观测。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了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岩性、构造运动、地貌形态等特征。

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对以下地质现象进行了详细观测:(1)地层:观察了不同地层的岩性、厚度、产状等特征,了解了地层的形成、沉积过程和演化历史。

(2)断层:观察了断层的类型、规模、性质等特征,分析了断层的成因和运动方式。

(3)褶皱:观察了褶皱的形态、规模、产状等特征,了解了褶皱的形成过程和地质意义。

(4)侵入岩和喷出岩:观察了侵入岩和喷出岩的岩性、产状、构造特征等,了解了岩浆活动的规律和地质意义。

2. 地质图件的制作和阅读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地质图件的制作和阅读方法。

通过实地测量和数据处理,我们制作了实习区域的地质图,并学会了如何从地质图上获取有用的地质信息。

3. 地质分析、推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运用所学的地质知识,对实习区域的地层、构造、岩性等进行了分析、推理和综合运用。

通过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我们提高了自己的地质分析、推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实习心得体会1. 实践出真知。

通过本次野外地质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才能真正掌握地质学的精髓。

2. 团队合作精神。

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通用6篇)

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通用6篇)

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通用6篇)地质学野外篇11.澄江帽天山之探索发现6月19日,我们踏上了本次野外实习的最后之旅,这一天我们来到了闻名世界的特异化石库——澄江帽天山。

在澄江动物化石博物馆,我们有幸见到了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时期的各种生物化石,这些来之不易的化石不仅保存完美,而且种类繁多。

他们生动的体现了当时生物的形态特征,使我们如实看到了地球海洋中最古老的动物原貌。

澄江动物化石博物馆的参观,使我们深刻了解了动物起源的奥秘,认识了动物演化的漫长历程,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人类占据地球的来之不易。

2.圆通山动物园之行参观了解了古生物霸主恐龙之后,6月25日我们又来到了圆通山动物园,虽然之前也曾来过,但是这次总感觉和以前的不同,因为这一次我们是带着专业的知识来学习参观的。

动物园里的动物很多,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或是水里游的,应有尽有。

我们的观察和普通的游客不同,我不仅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还要识别每种动物是哪个纲,哪个目,哪个科的动物,它与其他动物的区别等,并且详细了解它们的各种特征。

通过对动物园动物的观察,使同学们加深了对动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大大培养了同学们对动物学这门学科的兴趣。

圆通山动物园之行,让我们体会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水平的提高,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是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在笼子里面供人们观赏的动物中,有很多的种类野生型已经灭绝了,由于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和滥猎杀,很多动物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动物灭绝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所以学会养成保护动物的意识,宣传保护动物和提高生物多样性等的知识,也是我们本次参观动物园的最大收获之一。

3.昆明动物博物馆之参观学习时隔几日,6月26号这天我们来到了昆明动物博物馆来参观,在各位动物学专家的详细介绍下,我们又充实了不少。

看到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活灵活现的动物标本时,我们不由自主的惊叹动物学专家们那精湛高超的手艺,简直就是巧夺天工。

动物博物馆的参观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们收获良多,我们不仅了解了生物的起源与进化等知识,而且知道了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及其意义,也知道保护动物的困难性,同时明白了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道理。

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2)-图文

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2)-图文

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2)-图文实习一南望山野外实习实习概况:研究区位于武汉市东南部,行政区划属于武汉市洪山区(因其境内有洪山而得名),地理位置为E114°19’,N30°33’,区、乡、村各级公路在区内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

地层跨及秦岭、扬子两个一级地层区,第四纪堆积物分布最广,占总面积80%以上,基岩仅在南望山、喻家山、九峰山、狮子山等低山处有出露,主要为志留系粉砂岩、泥盆系石英砂岩、石炭系灰岩、白云质灰岩、二叠系硅质岩等。

志留系页岩常组成背斜核部,背斜两翼依次为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不同时代岩层。

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扬子板块北缘,襄樊-广济断裂南部,主要受控于燕山期构造运动,发育一系列走向EW至NWW向的线型褶皱,NW、NWW、NE和近EW向的正断层、逆断层及逆掩断层。

其中,褶皱在本区占主导地位,并对其它构造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主体构造线近东西向,在南北向主应力作用下,还发育有其它一些次一级的构造形迹。

区内现代构造运动呈缓慢下降趋势,新构造运动升降幅度不大,是一个相对稳定地区。

本次南望山山野外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认识观察褶皱和断层。

我们应该把自己对每一种构造类型的描述有一种直观的感性的接触和认识。

这次实习巩固了构造地质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热诚,让我们学以致用,能够在野外实地来运用书本的知识对构造想象进行描述观察测量并分析其成因,提高我们的野外作业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

路线一:南望山709公交汽车站——地大北区西南方向公路拐弯处时间:2022年4月29日目的:断层很褶皱的观察参与人员:曾佐勋、金巍、010091班全体同学目的与任务:观察和描述断裂构造、测量断裂构造的各项产状要素(断面、擦痕及分支断裂、岩层产状等);认识不同断裂的性质、规模及其运动学特征;分析与区域构造的关系;要求做素描图及照相。

点号:D0001点位:地大北门南望山709公交汽车站露头:人工露头良好点性:断层观察点描述:(1)点西南为中志留统坟头组(S2f)灰黄色厚——中厚层细砂岩、粉砂岩,产状S0:10°∠70°;(2)点北东为构造破碎带,表现为岩石的强烈破碎,总体出露宽度约15m,带内构造角砾岩发育,并发育不规则的构造透镜体及充填的断层泥、摩擦镜面、擦痕、阶步等,具有明显的分带性。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3篇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3篇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合同协议、演讲稿、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report book,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letter of agreement, contract agreement, speech draft, self-assessment,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ould like to know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how to write, stay tuned!地质野外实习报告3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地质野外实习报告3篇(地质地貌野外实践报告),供大家参阅。

构造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构造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一、绪言本次构造地质野外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地质构造理论的理解,提高野外实际操作能力。

实习地点选在我国某典型构造区域,该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出露齐全,是进行构造地质实习的理想场所。

实习时间为2023年X月X日至X月X 日,实习队伍由X名同学组成,指导教师为X教授。

二、实习目的与任务1. 目的- 深入理解地质构造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 学习识别和描述地质构造现象。

- 培养野外实际操作能力,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地质剖面图的绘制等。

-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任务- 观察实习区域的地层、岩性、构造等地质特征。

- 绘制地质剖面图,描述地质构造现象。

- 分析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

- 撰写实习报告。

三、实习内容1. 实习区域概况实习区域位于我国某省,地处中纬度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该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出露齐全,包括前寒武纪变质岩、古生界沉积岩、中生界火山岩和新生界沉积岩。

区域内存在多期构造运动,形成了丰富的地质构造现象。

2. 地层与岩性实习区域地层自老至新依次为:前寒武纪变质岩、古生界沉积岩、中生界火山岩和新生界沉积岩。

岩性包括:片麻岩、砂岩、页岩、火山岩等。

3. 构造现象实习区域存在多种构造现象,主要包括:- 褶皱:包括背斜、向斜、穹窿、鞍部等。

- 断裂:包括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等。

- 岩浆侵入体:包括岩床、岩株、岩墙等。

4. 野外操作- 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

- 绘制地质剖面图,描述地质构造现象。

- 采集岩石样品,进行室内分析。

四、实习成果1. 地质剖面图通过野外实地测量和观察,绘制了实习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详细描述了地质构造现象,包括地层、岩性、褶皱、断裂等。

2. 实习报告根据实习内容,撰写了实习报告,内容包括:- 实习区域概况- 地层与岩性- 构造现象- 野外操作- 实习心得与体会五、实习心得与体会1.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本次实习,将所学地质构造理论知识与野外实际相结合,加深了对地质构造理论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篇一:构造地质学实践报告构造地质教学实习实习报告班级学号姓名导师日期一.绪言1. 实习概况构造地质教学实习是一次旨在旨在培养我们观察、认识地质现象、掌握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方法、训练实际工作能力的现场教学活动,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通过野外地质教学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地质基本知识和内容,掌握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工作方法和技能,培养正确的地质思维方法,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为后续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及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通过为期两周的实习时间,我们掌握野外沉积岩分类的基本方法,熟悉野外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描述地质构造的基本方法和内容等专业技能。

2. 实习目的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是《构造地质学》课程结束后,进行的野外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本次野外实习,能直观地反映课堂所讲的内容,使我们直接观察和了解一些野外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将认识、掌握到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许多东西。

为我们以后在学习专业课方面奠定了基础:1).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实地的野外观察、认识、描述和分析,获得对构造地质学的进一步认知,加深对课堂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培养地质思维能力和时空观念。

学会观察并认识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

2).掌握并应用一些野外地质工作的技能。

练习野外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包括岩性点的观察和记录、构造点的观察和记录、路线地质观察和记录。

进行常见沉积岩、沉积现象的野外识别。

3).培养吃苦耐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生活作风和科学精神,锻炼意志,增强体质,努力适应野外地质工作环境。

4).了解人与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关系,增进人文和社会意识,增强地质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实习安排6月24日—6月26日:实习动员6月27日:漳州火山地质公园6月28日—7月4日:数据整理7月5日:青云山7月6日:长乐下沙海滩7月7日—7月10日:数据整理,撰写实习报告4. 实习区地质概况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部,濒临西太平洋,属华南褶皱系的一部分,是环太平洋成矿带中的重要成矿区之一。

区内地层发育较齐全,岩浆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较为丰富。

钨、钽和重晶石、叶腊石、萤石等矿产在国内有重要的地位。

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尤其是粒状碎斑熔岩,燕山花岗岩以及地质构造特征等基础地质问题,变为我国内外地质界所注目。

福建省的地层发育自上元古界至第四系多有出露,且各时代地层分区性较明显。

北部及西北部以晚元古代变质岩地层为主,属地槽型的巨厚沉积。

中部及西南部出露震旦纪至晚白垩世的浅变质岩、沉积岩及火山层地层,尤以晚古生代准地台型沉积发育,古生物较丰富,省内许多地方性地层名称皆渊源于此区。

东部地区则以大面积晚侏罗—早白垩世陆相火山岩地层占主导地位,岩石类型复杂,厚逾万米,是研究我国东南没海中生代火山岩地层的重要地区之一,上第三系及第四系零星分布,但在沿海地带较发育,由基性喷出岩及海陆相松散沉积物组成。

实习区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实习区内岩浆作用明显。

其中,实习区漳州火山地质公园,位于24oN,118oE的位置,地层出露的地层为第三系。

有玄武岩,砂砾岩、砂页岩等岩石。

实习区永泰青云山25.78oN 118.96oE,为白垩世的花岗岩为主。

实习区长乐下沙25°48'N 119°37'E,为白垩世的花岗岩为主。

二.地质构造分析漳州火山地质公园1.地质概况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是一处典型的第三纪火山地质地貌,位于漳浦县前亭镇。

区内保留了中心式火山喷发构造形迹和后期风化侵蚀的地形地貌景观,壮美秀丽,具有地质构造学、火山学、古地理学、地震学、大地构造学等多学科科研价值,是集地质遗迹保护、科学研穷与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区内火山玄武岩是在距今17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中岩浆由地球深处沿北东向断裂向上涌出喷发形成的,火山构造显现异常清楚,反映了西太平洋新生代惊心动魄的火山活动和地质构造历史进程,以林进屿为代表的火山喷气口群和南碇岛及鱼石坑为代表的玄武岩柱状节理群,是一处世界罕见的奇观,雄伟壮丽。

实习区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实习区内岩浆作用明显。

其中,1号点实习区漳州火山地质公园,位于24oN,118oE的位置,。

本区地层出露不全,仅有上三叠统、上侏罗统和第四系,第四季分布最广泛,出露有玄武岩,砂砾岩、砂页岩等岩石。

本区火山作用均为中心式喷发,区内仅发育晚侏罗世火山岩,岩类复杂,中性,中酸性和酸性火山岩均有出露。

总的来看,以流纹质熔岩和凝灰岩为主。

本区侵入岩划分为燕山早期第三阶段和燕山晚期第一阶段及喜马拉期。

2.观测点地质构造1.1号观测点实习区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实习区内岩浆作用明显。

其中,1号点实习区漳州火山地质公园,位于24oN,118oE的位置,地层出露的地层为第三系。

有玄武岩,砂砾岩、砂页岩等岩石。

本观测点在某小岛的西北332度方向的一片海滩上。

观测区发育良好的岩浆岩节理。

通过观测此岩浆岩的颜色较深,且周围的岩石具有波状和绳状特点,有类似碗状大小的孔状结构。

翻阅相关的地质资料,可以判断此岩浆岩为玄武岩。

主节理西北321度。

发育多组的X节理。

可划分为层节理。

仔细观察,节理产状稳定,延伸到出露岩层的地下,节理断裂无被其他的矿物填充,可以判断此节理可能是剪节理。

查阅龙海县幅G-50-128-D 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本去发育有龙海大帽山花岗岩和南靖草坂西南梨山组砂岩断层,走向约为北西310度,倾向北东等资料,加上该X节理为锐角,可能该节理为σ?为主的派生剪节理。

1.1号观测点海崖上有掏空区,应该是海蚀凹槽和海蚀洞。

节理附近有一个长直径大小为2m,短径为1.5米的凹坑,其周围的岩石有着一圈圈的线条痕迹构造。

可能是岩浆底辟和火山穹窿等穹窿构造。

它是岩浆侵入沉积岩中,沉积岩上拱而成。

在结构上外部为沉积岩,核部为岩浆岩。

当外部沉积岩层被剥蚀后,核部的岩浆岩就会暴露,发展成为山丛。

但是。

外围原有的河流仍然保持放射状,沉积岩层则出现多重的环形单面山或猪背山以及环状水系。

由于构造运动,使局部沉积岩层上拱而成。

海滩上有气孔构造,直径很小,呈圆球形或椭圆形的空洞。

熔岩喷出地表后逐渐冷却,赋存在熔岩中的气体逸散时留下的椭圆形或近圆形气孔构造,并部分为绿泥石、方解石等矿物充填形成杏仁体。

气孔多集中在熔岩层顶和层底构成气孔带。

层顶气孔带厚度较大,气孔含量较多,多呈圆形,部分呈椭圆形。

层底气孔带厚度相对较小,且气孔多呈扁椭圆形,气孔直径小,数量相对较少。

气孔的形态、大小及含量是划分岩层和判定喷发次数的依据之一。

气孔柱和管状气孔是火山活动晚期的排气构造,是气体聚集向上逸散而形成,一般垂直层面分布,多呈直立状。

由于熔岩在冷却过程中继续向前流动,导致柱体和管状气孔发生倾斜或弯曲(根据倾斜、弯曲的方向可判定熔岩流动方向)。

气孔柱由于富含玻璃质,质地坚硬耐风化,常突兀于岩石表面呈“梅花桩”状,在海浪侵蚀下,形成奇特的形态。

本观测点还发现一组岩石,其表面不平,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整合小裂缝。

颜色为绿黑色。

颗粒较粗。

其有可能是枕状构造收到地质力的作用抬深到海边,在海浪的侵蚀冲刷下,形成了现在的形状。

或者是围岩收到力的作用,而形成的次生断裂构造。

1.2号观测点“龙尾”龙尾实际是玄武岩石墙,长200米,宽30-50米。

此侵入岩呈深灰绿色,斑状结构。

结合龙海区内多次岩浆侵入,岩脉活动频繁。

此岩墙形成时期为喜马拉雅侵入岩。

1.3号观测点“八卦莲花盘”和“海誓山盟台”其由来是不断喷涌的玄武岩熔浆,成流体半流体状大面积缓缓漫流,犹如微波荡漾的湖水。

冷却后凝固成了平台状,熔岩湖的形成,很能反映玄武岩浆的特性。

地质学上成为熔岩湖。

1.4号观测点火山口古火山口形状似一个朝天的椭圆形喇口,开口处顶端直径50米,底部深3米,潮涨水淹,潮退口现。

此观测点看到发育良好,规模很大的节理柱。

柱状节理的形成与熔岩冷却速度、冷凝等温面形态、古地形以及接触面产状有关。

溢出地表或充填于火山颈中的玄武岩浆在缓慢冷却、结晶过程中,因受张力作用,使玄武岩体收缩、凝固和张裂,产生近五边形或六边形的龟裂,形成柱状节理。

柱状节理一般与熔岩冷却时的等温面相垂直,其形态排列方式受古地形及接触面产状控制。

牛头山火山口中扇形柱状节理排列及柱体产状即随火山颈产状的变化而变化节理柱是岩浆裂隙式喷发形成的。

玄武岩中发育柱状节理,习惯成为熔岩石柱。

若是原生构造的柱状玄武岩柱应都是垂直于地面的,此处的柱状玄武岩都是向一个方向倾斜,因此,我们可以据此推测此处的柱状玄武岩柱应该又经过了地质构造,因而发生了倾斜,所以造成了现在的状况。

结论:本区火山地质构造明显,火山地质遗迹类型多样,系统完整,火山活动历史频繁。

有中心式和裂隙式两种。

本区火山岩以玄武岩为主,有新第三纪佛昙组火山岩出露。

活动分为三期:第一期产状的变化记录了火山作用过程中的一次活动间歇。

第二期为三次较强喷发活动的产物,第三期火山活动可能更强烈,大面积分布的厚层玄武质熔岩无论从产状上还是在岩石学特征方面都有别于其他期.火山岩地层总体产状稳定,平缓地倾向海面。

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火山地质地貌。

玄武岩构成了典型的火山地质地貌景观。

喷发机理完整,层次清楚,保存完整而闻名国内外,历经15次喷发,总厚度为178.5米,是国内外火山地质遗迹的典型代表。

永泰青云山青云山火山地质遗迹景观区位于永泰县岭路乡,面积47平方米。

构造上处于早白垩系下统石貌山群,厚度1747.60m。

永泰火山构造洼地云山大型环状火山机构中心位置,由白垩系寨下组(中)酸性火山岩和潜火山岩组成的火山岩地貌风光旖旎.云天石廊、白马峡谷瀑布群、天池火山口、十八重溪石林、状元洞、红军洞和藤山草场、桫椤峡谷等景点。

山高林茂、雄伟壮观,为福州旅游的主要景区之一。

1.区内火山岩与火山作用区内主要出露晚侏罗世南园组和早白垩世石帽山群及燕山期侵入岩:①南园组发育第二、三两个岩性段,为一套陆相喷发的酸、中酸性火山岩系,总厚度大于1695.66m。

第二段岩性地层为灰白色流纹岩、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及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夹杂有凝灰岩、硅质岩和凝灰质砂岩、粉砂岩。

第三段岩性为灰、深灰色英安质晶屑凝灰熔岩、含角砾晶屑凝灰熔岩、晶屑溶结凝灰岩。

厚度964.54m。

喷发不整合在南园组第二段之上。

②石帽山群,为一套厚度巨大的紫红色陆相火山喷发岩系,由三个沉积喷发——旋回组成,自下而上分为黄坑组、塞下组、石牛山组。

i黄坑组为一套紫红色、紫灰、白灰色沉积岩,火山碎屑沉积岩系。

岩性有灰白色、紫灰色厚层状砾岩、砂砾岩、砂岩、凝灰质砂砾岩夹流纹质凝灰岩、安山质角砾晶屑凝灰岩、英安质晶屑凝灰岩等,局部夹玄武岩,厚度728.96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