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问与询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讯问与询问
作为事实发现 的重要途径,讯问 与询问历来都受到 侦查部门的高度重 视。通过这部分内 容的学习与实训, 提高学员综合调查 取证的能力。
第一节


一、讯问的概念及任务
(一)讯问的概念 讯问,是指侦 查人员用问答方式, 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 行正面审查的一项侦 查活动。讯问也是侦 查破案常用的重要措 施之一。
(2)主要简历 被讯问人的学历(在哪些学校读过书)、专 业、工作简历,包括历任和兼任的职务,有何特 长,以及是否立功奖励或受过刑事处分等。 (3)家庭情况 被讯问人家里有什么人,这些家庭成员的自 然情况和社会经历如来自百度文库,有无特别情况的家庭成 员;被讯问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如何,与家庭成员 的关系怎样,有无其特别惦记、关心的家庭成员, 家庭的经济收入、财产情况如何等。
警察审警察,有点难。然而,陈素青有信心 把尸体找到。因为审讯之前,他已经花了大量时 间研究郑思维,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点:郑思维 的女儿。女孩当时15岁,刚刚考完中考,郑思维 将她视若掌上明珠,为了女儿他愿意牺牲一切。 “你想知道女儿中考的成绩吗?”一个问题, 直接触动了郑思维的心,因为无法与外界联系, 郑思维一直挂念着女儿的中考成绩。 “考了学校第 二名。这个成绩,能进温州一中了。”陈素青说 ,“但现在王祥森是死不见尸。在县里,我们能 保护你女儿的安全,但开学后,你女儿去温州读 书,她能不去吗?” 郑思维听懂了第二个问题,他的心理防线崩 溃了。几分钟后,他交待了埋尸地点。
③被讯问人的人生挫折 有的被讯问人原本是一个奋发向上严格要求 自己或遵纪守法、安分守己的人,但由于在人生 的历程中受到了某种打击、挫折,不能正确对待, 因而改变了对生活的态度,以致走上了犯罪道路。 讯问人员如果能够了解掌握被讯问人在人生道路 上所受到的打击、挫折的情况,在讯问中对他所 受到的打击、挫折表示同情,并总结出做人的经 验教训和指出对待挫折应持的正确态度,就有可 能使被讯问人认为讯问人员很体谅他、关心他。 这样,就能拉近同被讯问人的距离,产生其对讯 问人员的信任感、亲切感,从而促使被讯问人向 讯问人员讲真话,如实交代问题。
在对章某的讯问中,讯问人员从章某年幼的 儿子没有母爱入手,斥责潘某和其妻子的不道德 行为以及这种不道德行为给其家庭带来的不幸, 并对其所受到的打击、挫折表示极大的同情,输 入顺应性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讯问人员再以理 解、同情的话语对章某实施杀人行为的原因进行 分析,减轻了他的罪责感,接着,又分析了章某 具有的从轻情节,并指出要为其儿子着想。讯问 人员通过入情入理地分析章某所受到的挫折,深 深地打动了章某,促使其坦白交代了杀人的全过 程。
(4)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情况 被讯问人有哪些主要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 系的自然情况和社会经历如何;被讯问人与他们 的关系如何,其最关心、最亲密、最尊敬或最痛 恨的是什么人; 被讯问人平时与哪些人来往密切,有哪些主 要关系网;有哪些人帮助过被讯问人,现在对被 讯问人最关心的是什么人;被讯问人与哪些人关 系紧张,是因为什么原因,等等。
拒供心理(原因)
1、逃避法律制裁。基本的拒供心理。 2、关注个人名誉。关心社会名誉的影响, 社会地位身份越好,这种影响越强烈。 3、不承认所作所为。犯罪后抑制“犯罪记 忆”,不能接受自己的所作所为,以维护心理健 康和自尊。因而,否认罪行。 4、不愿让亲友得知其犯罪。担心亲友遭受 伤害或打击、失望。 5、害怕报复。牵涉其他人时,由于害怕报 复而拒不供述。
2004年,已婚的王祥森认识了已婚妇女韩某 ,两人发展成为婚外情人。 2006年下半年,郑思维在停车时,不慎刮擦 了韩某的现代跑车。他留下了纸条,表示会赔偿 维修费用。郑韩两人由此认识,关系暧昧。 和郑思维关系暧昧的同时,韩某逐渐疏远了王 祥森。王祥森认为郑思维的插足破坏了两人的感 情。2007年4月18日下午,王祥森打电话给郑思维 ,提出解决他们三人之间的问题,还给郑思维发 去了短信。 之后,王祥森便失踪了。公安局领导 找郑思维谈话,郑思维矢口否认杀人,还拿出手 机,给领导看王祥森发来的短信:“你不来见我 ,我就自杀。”
(4)被讯问人有关的心理情况 被讯问人心理的有关情况包括被讯问人最关 心的人和最关心的事;最担心的人和最担心的事; 最放心的人和最放心的事。 被讯问人最关心的人一般有以下几种:其一, 最爱(感情最深)的人;其二,由被讯问人抚养 和赡养的人;其三,其子女中有出息的人。 被讯问人最关心的事一般有以下几种:其一, 自己的前途;其二,事业;其三,家庭。 最担心的人一般有以下几种:其一,被害人 ;其二,同伙;其三,知情人; 最担心的事一般有几下几种:其一,赃物;其 二,作案工具;其三,犯罪所留下的痕迹。
(2)被讯问人的人品情况 不能否认,许多被讯问人的人品极差,犯罪 手段十分恶劣,但也有一部分被讯问人,虽然犯 了罪(甚至是重罪),但他的人品仍有高尚之处 (如:梁小丹案件、李红军案件)。 在讯问中对其人品进行评价、赞扬,重新树 立起被讯问人的形象,使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被讯问人就有可能按照这种树立起来的形象去体 会、去行动,以维护被树立起来的高大形象,从 而顺应审讯的要求。
讯问中犯罪嫌疑人心理变化过程
一、估测案情,建立审讯前的防御体系阶段 这一阶段大致是从犯罪嫌疑人被拘捕,到审讯开 始阶段。 二、试探摸底阶段 试探摸底阶段又称为初审阶段。这是犯罪嫌疑人 为了进一步了解案情、加固心理防线的反应。犯罪嫌 疑人在此阶段一般有如下反应: 1.向侦查人员索要证据; 2.投石问路,试探虚实; 3.以假乱真,抛小瞒大。
②被讯问人的人生闪光点 被讯问人虽然犯了罪或实施了违法行为,但 并不是生来就是一个劣种,一无是处。被讯问人 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是因为他在人生的道路上 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或是一念之差所致 的。讯问人员如果能够比较详细地了解掌握被讯 问人的人生闪光点的情况,在讯问中伺机加以利 用,使被讯问人认为讯问人员对他很客观、很公 正,从而产生对讯问人员的信任感,有利于促使 其交代问题。
三、对抗相持阶段 1、拒供;2、谎供。 四、动摇反复阶段 1、态度由硬变软;2、极力表白、提出条件; 3、惶恐不安,不知所措;4、翻供。 五、供述认罪阶段 六、猜测刑罚,等待处理阶段 犯罪嫌疑人上述的心理变化过程,是审讯各 阶段任务和环境条件及犯罪嫌疑人各种因素相互 作用的结果。正确掌握犯罪嫌疑人在各阶段的心 理特点,对于制定审讯策略方案,提高办案质量 及效率有重要意义。
(3)被讯问人走上犯罪道路的客观原因 有的被讯问人犯罪,尽管是由于其主观因素 起决定的作用,但客观原因的诱发也起了一定的 作用,如果没有客观原因的作用,也许就不会有 犯罪行为的发生。如果讯问人员在讯问前能够了 解掌握被讯问人走上犯罪道路的客观原因,在讯 问中给以同情和理解,对于促使被讯问人交代问 题有着很好的效果。
二、讯问前的准备
(一)合理组织讯问力量; (二)全面了解、分析案情; (三)精心制定讯问计划。
(一)合理组织讯问力量
讯问人员的组成一般应有两名以上侦查 人员参加。选配讯问人员应考虑以下因素: (1)案件的性质和复杂程度; (2)犯罪嫌疑人的个性特点; (3)犯罪嫌疑人的语言、籍贯、年龄、职 业、受教育程度; (4)犯罪嫌疑人的性别; (5)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回避人员。 [案例]“11· 28”抢劫杀人案
刑警们在第二遍检查郑思维开的警车时,扒 开驾驶室的座垫,在海绵垫上发现了血迹,经 DNA鉴定,属于王祥森。郑思维却说,王祥森自 杀了,尸体在哪里他不知道。 王祥森的短信似乎也验证了这一说法,而刑 侦大队的副大队长有着丰富的反侦查经验,最能 说明事实的尸体又一直没找到,审讯一时陷入了 僵局。 温州市公安局专门从金华请来预审专家陈素青 出马。
(二)讯问的主要任务:
1.听取犯罪嫌疑人的有罪供述和无罪的辩解 ,查明案件事实; 2.印证、复核前期调查的证据和案情; 3.扩大战果,追查其他应负刑事责任者; 4.了解犯罪嫌疑人的思想状态和主观动机, 教育其认罪服法、改过自新; 5.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开展犯罪侦查工作 和治安防范工作。
讯问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
供述的原因
基本原理:降低犯罪嫌疑人对供述后果的感 知,同时提高犯罪嫌疑人的焦虑感知。 供述原因——三类有效因素: 1、供述的外部压力 警察讯问带来的强大压力,与讯问环境、警 察的讯问技巧、警察行为和害怕惩罚相关。害怕 警察惩罚或暴力威胁,害怕关押,警察的说服, 被逼供述等。对大约20%的案件有作用,但供述 有明显对警察不满。
3.被讯问人深层次的情况 讯问人员在了解了被讯问人基本情况的基础 上,还应当全面、客观、深入地了解被讯问人深 层次的有关情况。 (1)被讯问人人生轨迹的有关情况 ①被讯问人的人生历程 每一个被讯问人都有着自己不同于他人的人 生历程,有的简单、有的复杂;有的平庸、有的 传奇。讯问人员应当详细了解被讯问人的人生经 历,从事过哪些工作,经历了哪些主要的事情, 哪些事特别重大,哪些事特别有意义,具体经过 是怎样的,等等。
例如,温州平阳县原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 郑思维涉嫌故意杀人一案,主审员——金华市公 安局刑侦支队预审专家陈素青在审讯中充分了解 了郑思维的心理特点,终于找到了突破口。 2007年4月,平阳县国土资源局鳌江分局监 察中队副队长王祥森失踪。王祥森的家人报了警 ,并且明确指出:王祥森可能已经遇害,凶手就 是刑侦大队副大队长郑思维,起因是为了一个女 人。
(二)全面了解、分析案情
1.案件的基本情况 发生案件的时间、地点;发现案件的时间、方 式;报案人的情况;已有线索、证据情况;案件其 他情况。 2.被讯问人的基本情况 (1)被讯问人的自然情况 被讯问人的姓名(包括姓名的写法、有无别名、 曾用名、绰号)、年龄、身体状况、政治面貌、职 业、文化程度、工作单位、担任的职务、有何特长、 家庭住址等。
讯问是侦查人员同犯罪嫌疑人面对面的智力和 毅力的较量。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讯问力量、清晰的 讯问思路、周密的讯问部署、巧妙的讯问方法、出 奇的讯问谋略,想要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 讯问人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单凭法律的威慑 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正确的讯问策略与方法。 而做好充分的讯问准备工作是取得讯问成功的坚实 保证。 [案例]王军抢劫杀人案
原来,事发当晚8点多,郑思维与王祥森见了 面,两人边喝酒边聊,谁也不愿意放弃韩某,两 人决定一起去找她。郑思维开的是警车,他借口 酒后不能开车,将车子交给王祥森驾驶,自己坐 到副驾驶座上。当王祥森开车时,郑思维乘其不 备先用钝器打他头部,再用锐器朝他左右胸各刺 一刀,王祥森死在了警车里。接着,郑思维将王 祥森的衣服全部脱光,将裸尸埋在山路右侧的山 坡上。
例如,某县公安机关在侦查章某故意杀人案 中,在讯问故意杀人犯罪嫌疑人章某时,讯问人 员利用了解掌握的章某所受的挫折对其进行攻心, 促使章某交代了杀人的事实。 章某系某村农民。章某的妻子汤某因与乡卫 生院医生潘某勾搭成奸后,见异思迁,整天与章 某闹离婚。章某无可奈何,只得与汤某离婚。离 婚后,章某整天闷闷不乐。由于章某在长时间里 没能再娶到妻子,小孩又没人带,只得托其姐姐 照管,致使生活更加困难,遂对潘某怨恨在心。 某日晚,章某持菜刀躲在潘某的家门口,待潘某 走近时,举起菜刀将潘杀死。
2、供述的内部压力 犯罪嫌疑人体验到强大的罪恶感,因此需要 通过供述释放自己。自责感,倾诉的需要。42% 的犯罪嫌疑人称体验到供述后非常解脱,35%— 40%的人称因感觉到对犯罪有内疚感而供述。因 而,审讯人员首先告知犯罪嫌疑人有罪,非常重 要,这让犯罪嫌疑人感到痛苦并试图寻找解释的 借口和理由。 3、对证据的感知 犯罪嫌疑人相信否认罪行徒劳无益,因为警 方最终会证明犯罪。55%以上的犯罪嫌疑人是因 为坚信警察能够查明其犯罪而供述,这是瓦解犯 罪嫌疑人抵抗的最有效办法。
(5)性格特点 被讯问人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脾气是温和 还是暴躁;是“吃硬”还是“吃软”,抑或“软 硬都不吃”;是讲义气还是不讲义气;生活中有 什么好习惯或有什么不良的习惯;是节俭还是奢 侈;有无嗜好;有无什么信仰等。 (6)工作情况 被讯问人从事过何种职业,工作情况怎样。 (7)作案后的情况 被讯问人在作案后是“泰然处之”,还是自首或 是潜逃以及有无反常的表现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