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
历史人物上官婉儿简介
历史人物上官婉儿简介上官婉儿,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三门峡人,上官仪孙女,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
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
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
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
710年,临淄王即唐玄宗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
基本资料:中文名:上官婉儿别名:上官昭容,小婉出生地: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三门峡出生日期:公元664年逝世日期:公元710年7月21日职业:诗人,政治家,皇妃主要成就:谏言提高妇女的社会、政治地位、设立修文馆、增设学士、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代表作品:《彩书怨》、《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等等祖父:上官仪丈夫:唐中宗李显情人:崔湜、武三思谥号:惠文生平介绍:陕州陕县人,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孙女,曾祖父上官弘曾在隋朝时任江都宫福监。
麟德元年664,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廷。
在掖廷为奴期间,在其母的精心培养下,上官婉儿熟读诗书,不仅能吟诗着文,而且明达吏事,聪敏异常。
仪凤二年677,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让其依题着文。
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且文意通畅,词藻华丽,语言优美,真好像是夙构而成。
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让其掌管宫中诏命。
不久,上官婉儿又因违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则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处以黥面而已。
以后,上官婉儿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
从通天元年696出自《景龙文馆记》,《旧唐书》为圣历年开始,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
神龙元年705,唐中宗复位以后,又令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深被信任,又拜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
二年,武三思依靠韦后和安乐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继设计贬杀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权倾人主,不可一世。
上官婉儿成语故事
上官婉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她的故事和成语“上官婉儿”有着密切的关联。
故事是这样的:在唐朝时期,上官婉儿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她的祖父上官仪因忠诚和才华被朝廷重用,担任了高官。
然而,在一次政治风波中,上官仪被冤枉并被处死。
年幼的上官婉儿和她的母亲被发配到宫中为奴。
尽管身处困境,但上官婉儿并没有放弃对知识和才华的追求。
她努力学习,展现出了非凡的才智和文学造诣。
她的名声逐渐传遍了宫廷内外,成为了当时的才女。
有一天,皇帝唐高宗听说了上官婉儿的才学,便召见她。
在宫廷中,上官婉儿凭借着她的才华和机智,成功地化解了皇帝的难题,并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从此以后,上官婉儿在宫廷中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朝廷中的一位重要官员。
上官婉儿不仅有才华,还有着高尚的品德。
她公正无私,敢于直言不讳,为朝廷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她的聪明才智和正直品格,使她在朝廷中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赞誉。
然而,上官婉儿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政治斗争中,她曾经遭受过打击和挫折。
但是,她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最终,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她成为了唐朝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困境,只要我们保持对知识和才华的追求,努力提升自己,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
的目标。
同时,我们还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正直的品格,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高。
上官婉儿的描写
上官婉儿的描写
【实用版】
目录
一、上官婉儿的背景介绍
二、上官婉儿的才情与成就
三、上官婉儿的性格特点
四、上官婉儿的影响与评价
正文
上官婉儿,唐代著名女诗人、政治家,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她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祖父上官仪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文学家和官员,因参与政治斗争被武则天所杀,家族也因此受到牵连。
尽管出身于这样的家庭,上官婉儿却并未因此而气馁,反而在逆境中展现出了惊人的才情与成就。
上官婉儿是唐代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诗歌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她的诗歌风格优美清新,善于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她的作品不仅受到了当时文人的赞誉,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诗歌创作,上官婉儿还是一位才女,擅长书法和绘画,堪称“才子佳人”的典范。
上官婉儿的性格特点鲜明,她聪慧过人,机智灵敏,善于察言观色,这使得她在政治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她曾先后担任过武则天和唐中宗的秘书,负责起草诏书和处理政务,成为了唐朝第一位女性政治家。
在她的政治生涯中,她始终坚定立场,秉公办事,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尽管上官婉儿在政治和文学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她的命运却充满了坎坷。
在她担任秘书期间,因卷入政治斗争,曾多次被贬谪和流放。
然而,她并未因此而气馁,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着。
最终,上官婉儿在政治斗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唐朝的一位传奇女性。
总的来说,上官婉儿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的一生既有坎坷,也有辉煌。
上官婉儿
《彩书怨》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其一 三冬季月景龙年, 万乘观风出灞川。 遥看电跃龙为马, 回瞩霜原玉作田。
5.政变被杀
公元710年(景龙四年),太平公主势力日盛,上官婉儿 又依附太平公主。六月,李显突然驾崩,韦皇后将台阁政 职、内外兵马大权以及中央禁军等全部安排了自己的党羽 和族人,朝政大权尽落韦氏之手。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起 草了一份遗诏,立李重茂为皇太子,李旦辅政,韦皇后为 皇太后摄政,以平衡各方势力,然而宰相宗楚客、韦温更 改诏书,劝韦后效仿武则天。 得到消息的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商议,决定先下手为 强,7月21日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以禁军官兵攻入宫中 ,杀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 给刘幽求观看,以证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刘 幽求拿着遗诏求李隆基开恩,但李隆基不许,杀上官婉儿 于旗下。
“太平词藻盛”之句,恰是婉儿所处的初盛唐之 交的文坛实况。上官婉儿虽然现存诗歌不丰, 但依旧可以看出她以自然洒脱的山情水韵丰富 了宫廷诗歌的创作题材,以缠绵悠长的款款深 情克服了宫廷诗歌情感表达的贫乏,以壮大恢 宏的气度涤荡了宫廷诗歌柔媚局促的格调。其 创作实践从宫廷内部开启了代表大唐盛世一代 强音的诗国高峰的前奏,当为初唐近百年宫廷 诗歌的终结者。
历史贡献 1、兼任史官和尚书身份参与朝政。 张说《昭客文集序》记载:古代有女史官记载功过有女尚 书参与朝政而上官婉儿则两样都擅长日理万机断接见官员 应付自。
2、掌握定全力治国方略独特而经典。 上官婉儿才华出众还曾经度高高上手握大权提出治国方法 都非常经典其少好治国方案历代都少有听说。
3、经常向武则天进纳良言和忠告。 唐朝武周时期百姓生死、官员升贬都由武则天心情决定, 而武则天又猜疑有势力人,隔阂官低卑微人,亲近人都奉 承,够亲近而忠心人则让生气,只有上官婉儿能慢慢委婉 引导武则天做出公正载决,所人们都说块美玉公正公平光 明磊落辅佐武则天,用尽切方式让武则天做出公平决策。
写上官婉儿的诗词
写上官婉儿的诗词(最新版)目录一、上官婉儿的生平简介二、上官婉儿的诗词创作特点三、上官婉儿的代表作品及赏析四、上官婉儿诗词的历史地位及影响正文上官婉儿,字昭容,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女诗人、政治家。
她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曾祖父上官仪是唐太宗时期的名臣,因言论失宠被杀,家族衰落。
而上官婉儿在历经坎坷之后,凭借着才情与智慧,逐渐崛起成为武则天的重要谋士,后来又成为唐中宗的昭容,故有“女中丈夫”之称。
上官婉儿的诗词创作具有以下特点:1.才情横溢,诗词功底深厚。
她的作品既有婉约柔美的诗风,又有豪放奔放的气魄,对后世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主题丰富,关注社会民生。
上官婉儿的诗词作品关注国家政治、社会风俗、百姓生活等方面,表达了她的政治抱负和家国情怀。
3.善于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富有真情实感。
上官婉儿的诗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亲情、友情、爱情的真挚感情。
上官婉儿的代表作品有《如意娘》、《彩书怨》等。
这些作品语言优美,寓意深刻,堪称唐代诗词的佳作。
例如,《如意娘》中的“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表达了诗人对远行的思念之情;《彩书怨》中的“彩书怨,怨彩书,书彩难分,怨难申”,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上官婉儿的诗词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她的作品对后世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唐代女性诗人之冠”。
同时,上官婉儿还是唐代著名的宫廷诗人,她的诗词作品对唐代宫廷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之,上官婉儿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女性诗人,她的诗词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上官婉儿怎么死的
上官婉儿是在唐隆政变中被杀。
上官婉儿(公元664年-公元710年7月21日)即上官昭容,唐朝陕州陕县人(今河南三门峡)。
唐代女官、女诗人,唐中宗的妃嫔,唐高宗时期宰相上官仪的孙女。
上官仪获罪遭诛后,上官婉儿随母亲被发配入内庭为奴,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得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可谓才华绝代。
中宗年间,封为昭容,执掌朝纲,权势日盛,左右朝政,期间大设修文馆学士,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引领一代文风。
710年,临淄王(即唐玄宗)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
2013年9月,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咸阳机场附近发现了上官婉儿的墓葬。
据史料记载,上官婉儿在祖父上官仪被武则天诛杀后,凭借着文采获得了武则天的垂青,并逐步成为武则天最为信任的人。
武则天退后后,又嫁给唐中宗李显,并专掌起草诏令。
随着武则天侄子武三思权利日盛,上官婉儿又与其私通。
直到公元710年,李隆基发动政变,诛杀韦后,上官婉儿表忠不成而被诛杀。
“历史的上官婉儿非常‘八面玲珑’,但在那个时代,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不这样做根本无法存活。
”杜文玉说,在他看来,上官婉儿墓的发现,尤其是墓志的出土,对于研究唐代历史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唐代才女上官婉儿的生平简介
唐代才女上官婉儿的生平简介上官婉儿,复姓上官,小字婉儿,是唐代著名的女官、诗人与皇妃。
上官婉儿出身名门,其祖父是唐高宗时期的宰相上官仪。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唐代才女上官婉儿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上官婉儿的生平简介上官婉儿,祖籍陇西上邽,陕州陕人。
生于公元664年,卒于公元710年7月21日。
复姓上官,小字婉儿,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
在公元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政变时,和韦皇后一起被杀害。
上官婉儿原来的家世显赫,除了之前所说的祖父是上官仪以外,还是西汉上官桀,上官安,上官期祖孙三人的后裔。
唐玄宗时,她的祖父上官仪被任命为宰相。
上官仪获罪被斩杀后,上官婉儿随母亲被罚入内庭为婢。
在她十四岁时,因为为人聪慧,又擅长诗文,被武则天免罪招用,成为掌管制诰的女官。
在唐玄宗时,又被封为“昭容”,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庭和政令文告。
人称“巾帼宰相”。
同时主持风雅之事,负责品评天下的诗文。
她本身也是个文采超群的女诗人,在她逝世以后,《全唐诗》收录了她的32首作品。
她也是武则天的左膀右臂,武则天对她相当信任,曾经因为忤逆旨意而罪犯死罪,但武则天珍惜她的文采不愿杀她,特意赦免了她的死刑。
从侧面就可以看出,上官婉儿具有一定的水平和能力。
上官婉儿曾经劝说李显设置昭文馆学士,同时在她的影响之下,超重吟诗作赋已然成为风气。
她的才华诗文巾帼不让须眉,有人称赞她文采卓然,也有人说她媚乱后宫,功过颇具争议。
不过她的做法,对于当时唐朝的繁荣和诗文水平的提升起了一定的重要作用。
为何李隆基要杀死上官婉儿为何在唐隆政变中李隆基最后杀死了上官婉儿?发生于公元710年7月21日的唐隆政变,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手剿灭了以韦皇后为代表的韦氏集团,夺取了大唐政权,李旦复辟为唐睿宗,李隆基为皇太子。
根据史书记载,在唐隆政变的详细过程中,上官婉儿虽然作为韦氏集团中的一员,但并没有参与实际敌对李隆基的事件中。
唐隆政变发生之前,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就已经草拟了一份平衡各方势力的诏书,其中拥立皇太子李重茂为皇帝,李旦辅政,韦皇后为皇太后摄政,这样李氏与韦氏都有着落,关键是太平公主也支持这份诏书,但是唐隆政变结果证明,这份带有中立性质的诏书并没有得到李隆基的好感。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3篇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3篇(古代四大才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1上官婉儿(664~710年),唐朝女诗人。
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
上官仪孙女。
巾帼首相第一人,继承了祖父的全部才华,擅长诗文,天分极高。
上官仪获罪后被没入宫中,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廷。
母亲郑氏是太常少卿郑休远之姊,在郑氏培养下,上官婉儿熟读诗书,明达吏事。
仪凤二年(677年),以聪慧得幸于武则天,颇能诗,武后称帝时,诏敕多出其手者,时称“内舍人”。
上官婉儿是(今河南三门峡陕县)人,是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的孙女。
麟德元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家族籍没。
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庭。
她十四岁的时候,出落得妖冶艳丽,秀美轻盈,一颦一笑,自成风度,加上天生聪秀,过目成诵,文采过人,下笔千言。
仪凤二年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让其依题著文。
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珠圆玉润,调叶声和,尤其她的书法秀媚,格仿簪花。
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
此后,武则天所下制诰,多出上官婉儿的手笔。
女皇连连惊呼:“此女绝非凡!”。
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复位后,仍得中宗、韦后宠信,专掌起草诏令。
与太平公主亦多往来,与武三思私通。
曾建议中宗扩大书馆,增设学士,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
又与韦后、安乐公主等人操纵政治,树立私党,广纳贿赂。
景龙四年(710年),中宗崩,韦后欲效武后而称帝,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诛韦后、安乐公主,拥立其父唐睿宗。
上官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刘幽求拿着遗诏求李隆基开恩,但李隆基执意杀上官婉儿,年仅46岁。
开元初年,唐玄宗广征上官婉儿的作品,编成文集20卷,张说作序。
《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
婉儿在风雨飘摇的时代左冲右突,成为盛唐时期的“无冕女皇”。
智慧、肉体、灵气、才华。
婉儿凭借这些法宝,穿梭于朝中重臣之间,谱写了一篇美丽、凄婉的人生华章。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上官婉儿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上官婉儿上官婉儿(664年--710年),唐代女官、诗人,唐中宗的皇妃,有“巾帼宰相”之名。
婉儿是唐高宗时期宰相上官仪的孙女。
上官仪获罪被诛后,婉儿随母亲被发配入内庭为奴。
婉儿在母亲的教导下熟读诗书,不仅能吟诗著文,而且明达吏事,聪敏异常。
《旧唐书》曰:“婉儿时在襁褓,随母配入掖庭。
及长,有文词,明习吏事。
”婉儿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得武则天重用,《景龙文馆记》记载:“(婉儿)年十四,聪达敏识,才华无比。
天后闻而试之,援笔立成,皆如宿构。
”从此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时人谓之“巾帼宰相”。
唐中宗时,婉儿被封为昭容,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执掌朝纲,权势日盛。
期间大设修文馆学士,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
《全唐诗》收其遗诗32首。
710年,临淄王李隆基(即玄宗皇帝)起兵发动唐隆政变,婉儿与韦后同时被杀。
上官婉儿才华诗文不让须眉男子,其人品功过颇具争议。
有人赞其文才,有人批其淫媚。
而她与武则天长达二十七年的共处也让后人津津乐道。
《旧唐书》、《新唐书》等正史中都有上官婉儿的记载,但多抨击其淫乱和操控朝纲,《新唐书·卷七十六·列传第一·上官昭容》中说到:“婉儿与近嬖至皆营外宅,邪人秽夫争候门下,肆狎昵,因以求剧职要官。
”2013年8月在咸阳出土的《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铭并序》曰:“婕妤懿淑天资,贤明神助。
诗书为苑囿,捃拾得其菁华;翰墨为机杼,组织成其锦绣。
”可见,当时的人们对上官婉儿评价还是很高的。
上官婉儿墓志上官婉儿的诗《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剪彩花应制》:密叶因裁吐,新花逐剪舒。
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
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唐朝上官婉儿简介
唐朝上官婉儿简介唐朝上官婉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诗人,她的诗歌创作在唐朝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上官婉儿生于唐朝中期,她的诗歌表现了她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经历,具有深刻的人文主义思想和优美的艺术风格,是唐代女性文学的代表之一。
上官婉儿的生平上官婉儿的生平事迹不是很清楚,只能从她的诗歌中推测出一些信息。
据传,上官婉儿是唐朝中期的一位官员之女,她的父亲是著名的文学家上官昭容。
上官婉儿自幼聪慧好学,喜欢读书写诗,父亲十分宠爱她,给她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上官婉儿的一生充满了风波和坎坷。
据说,她曾经被贬到边疆,但她并没有放弃诗歌创作,她在那里继续写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后来,她又回到了中原地区,成为了唐玄宗的宫女。
在宫中,她仍然坚持写诗,但她的诗歌主题发生了转变,从个人感受转向了社会现实和政治抒发。
上官婉儿的诗歌创作上官婉儿的诗歌创作主要分为个人抒情和政治抒发两个方面。
个人抒情方面,上官婉儿的诗歌充满了深情和温柔,表现了她对生活和爱情的热爱和向往。
她的诗歌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富有音乐感和节奏感。
其中最著名的诗歌作品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歌表现了她对离别的思念和感伤,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政治抒发方面,上官婉儿的诗歌充满了思想性和社会性,表现了她对社会现实和政治风气的关注和批判。
她的诗歌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和煽动力,反映了唐朝中后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
其中最著名的诗歌作品是《长恨歌》,这首诗歌表现了她对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的描写和对唐朝衰落的反思,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巨作。
上官婉儿的影响上官婉儿的诗歌创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她的诗歌成为了唐代女性文学的代表之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诗歌表现了唐朝中期以来的思想和文化变革,反映了唐朝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唐朝上官婉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诗人,她的诗歌创作在唐朝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上官婉儿简介
上官婉儿简介上官婉儿,祖籍陇西上邽,陕州陕人。
生于公元664年,卒于公元710年7月21日。
复姓上官,小字婉儿,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
在公元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政变时,和韦皇后一起被杀害。
上官婉儿图上官婉儿原来的家世显赫,除了之前所说的祖父是上官仪以外,还是西汉上官桀,上官安,上官期祖孙三人的后裔。
唐玄宗时,她的祖父上官仪被任命为宰相。
上官仪获罪被斩杀后,上官婉儿随母亲被罚入内庭为婢。
在她十四岁时,因为为人聪慧,又擅长诗文,被武则天免罪招用,成为掌管制诰的女官。
在唐玄宗时,又被封为“昭容”,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庭和政令文告。
人称“巾帼宰相”。
同时主持风雅之事,负责品评天下的诗文。
她本身也是个文采超群的女诗人,在她逝世以后,《全唐诗》收录了她的32首作品。
她也是武则天的左膀右臂,武则天对她相当信任,曾经因为忤逆旨意而罪犯死罪,但武则天珍惜她的文采不愿杀她,特意赦免了她的死刑。
从侧面就可以看出,上官婉儿具有一定的水平和能力。
上官婉儿曾经劝说李显设置昭文馆学士,同时在她的影响之下,超重吟诗作赋已然成为风气。
她的才华诗文巾帼不让须眉,有人称赞她文采卓然,也有人说她媚乱后宫,功过颇具争议。
不过她的做法,对于当时唐朝的繁荣和诗文水平的提升起了一定的重要作用。
上官婉儿是怎样一个人上官婉儿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女政治家,原本应该出身名门的她,因祖父获罪,导致全家被累,刚出生她就成为掖庭奴仆中的一员,但是,在经过她母亲的教导之后,她成为了一个熟读诗书、头脑灵活、有自己的政治见地的女人,十四岁那年,因为才华出众,哪怕是罪人之身,依旧被武则天唤入宫中,因为喜爱她写的字,从那以后,武则天之后所下的诏书,大多数都是上官婉儿所写。
上官婉儿像凭借着武则天的喜爱,她成功登上朝堂,之后,她更是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头脑,开始参与政务,真正成为距离天子最近的朝臣,武则天身边最得力的助手,而她对朝廷的影响也是与日俱增,除此之外,她直接地影响了唐朝的文风,因其善于诗文、酷爱藏书,在她的引导下,唐后期的诗歌水平大幅度上升,而且在当时的文人里,她有着很高的评价。
上官婉儿简介
上官婉儿,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人,祖籍陇西上邽,唐代女官、诗人、皇妃。
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
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
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
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
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
上官婉儿
动荡的时代没有所谓的升平乐事,盛极一 时的红梅妆也有凋零的时候。自古佳人惜才 子,何况德才兼备的上官婉儿。性虽风流, 然红颜易老,不复往昔种种。 正因为如此, 婉儿虽为失败者却得到了不少同情,死去的 第二年就恢复了上官昭容的身份,而且被追 谥为“惠文”。李隆基即位后还念其文才广 征她的作品,编成文集二十卷,一代旷世才 女,不至于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上官婉儿 又称上官昭容,四大才女之一。唐 代女官、女诗人、唐中宗昭容,陕 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上官仪孙 女。 仪被杀,随母郑氏配入内庭。年十 四,即为武则天掌文诰。唐中宗时 ,封为昭容。曾建议扩大书馆,增 设学士。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 词臣多集其门。临淄王(即唐玄宗)
起兵,与韦后同时被杀。
叶下洞庭初, 思君万里余。 露浓香被冷, 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 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 惟怅久离居。
相传婉儿将生时,母亲郑氏梦见一个巨人,给她一 秤道:“持此称量天下士。”郑氏料想腹中,必是 一个男孩,将来必能称量天下人才,谁知生下地来, 却是一个女儿,郑氏心中甚是不乐。这婉儿面貌美 丽,却胜过她母亲,自幼儿长成聪明伶俐,出世才 满月,郑氏抱婉儿在怀中戏语道:“汝能称量天下 士么?”婉儿即呀呀地相应。待往后婉儿专秉内政, 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果然“称量天下士”。
上官婉儿自幼聪慧,《新唐书》本传载其年十四, 就因才华横溢而得到武后的重视。她才思敏捷, 常常代帝后、长宁、安乐两位公主同时赋诗,且 能做到“众篇并作而采丽益新”。她的诗歌创作,既 有对“上官体”形式技巧的继承,更在诗歌的题材 范围、抒情特征及格调气度等方面对此前的宫廷 诗有所超越,从而为诗歌从初唐宫廷诗的歌功颂德 、绮错婉媚迈向波澜壮阔、尽善尽美的盛唐之音, 跨出了重要一步。《龙城录》下《异人录》对上 官婉儿的诗歌有“绝丽”之评,这位才华绝代而创 作丰赡的诗人,唐玄宗曾下令汇集她的诗文,撰 成《唐昭容上官氏文集》二十卷,诏燕国公张说 题篇,惜已散轶。《全唐诗》中现存诗三十二首, 按内容可分为三类:抒情述怀、应制奉和、出游纪胜Fra bibliotek虽败犹荣
上官婉儿的故事
上官婉儿的故事上官婉儿,是一个古代美丽而又聪慧的女子,她出生在一个世家望族之中,从小就备受宠爱。
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以及一副聪慧的头脑。
她对诗词歌赋颇有天赋,常常能够写出动人心弦的佳作,深受家人和朋友们的喜爱。
然而,上官婉儿的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她年轻的时候,她的家族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家道中落,她被迫离开了家乡,独自一人漂泊在外。
面对困境,上官婉儿没有退缩,她以乐观的态度和坚定的意志,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提升自己,成为了一个独立自主、充满智慧和魅力的女性。
在她的漂泊生涯中,上官婉儿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彼此扶持,共同成长。
上官婉儿在这段经历中,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坚强,也学会了珍惜眼前人和事物。
她在与朋友们的交往中,收获了真挚的友情,也收获了成长和进步。
在她的人生中,上官婉儿也经历了一段感情的波折。
她爱上了一个有情有义的青年,两人情投意合,志趣相投。
然而,命运的捉弄让他们陷入了一场无法逾越的隔阂,最终他们只能黯然分手。
上官婉儿在这段感情中,学会了放下,学会了成熟,也学会了珍惜眼前的幸福。
在她的人生中,上官婉儿也历经了许多风雨,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她用自己的双手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人生赞歌,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上官婉儿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困难和挫折时常会出现。
但只要我们保持乐观的态度,坚定的信念,勇敢地面对困难,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愿我们都能像上官婉儿一样,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活出精彩的人生。
上官婉儿的故事
上官婉儿的故事上官婉儿是一个生活在古代的女子,她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家庭,父母双亡后,她被送到了一家富贵人家做丫鬟。
上官婉儿从小聪慧伶俐,又勤奋好学,很快就受到了主人的赏识,被提拔为侍女。
她在这个家庭里过着平静而安稳的生活,但她的命运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生了改变。
有一天,上官婉儿被派去送东西,途中遇到了一位风度翩翩的少年郎君。
少年郎君名叫李轩,是当地的一位大族公子,他英俊潇洒,举止得体,深得上官婉儿的喜爱。
两人在短暂的相遇中产生了微妙的情愫,但由于身份悬殊,他们的爱情注定是一段悲剧。
在那个年代,阶级观念极其严重,上官婉儿作为一个侍女,与李轩这样的大族公子之间是有着无法逾越的鸿沟。
然而,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上官婉儿决心不顾一切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她开始暗中学习诗书礼乐,努力提升自己的修养和教养,希望有一天能够配得上李轩。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上官婉儿终于成为了一个温文尔雅、娴静大方的女子。
她的美貌和才华吸引了李轩的目光,两人的感情也在悄然中加深。
然而,命运的捉弄让他们的爱情陷入了困境。
李轩的父母不允许他与一个侍女结合,他们开始施加各种压力,希望李轩能够放弃上官婉儿。
但李轩深爱着上官婉儿,他不顾一切地坚持自己的选择。
最终,他们决定私奔,不顾一切地逃离这个让他们无法在一起的世界。
他们在夜色中踏上了逃离的道路,但是逃亡的过程充满了危险和艰辛。
他们遭遇了追兵的追杀,面临着无法逾越的障碍。
然而,他们并没有放弃,他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困难,最终逃脱了追捕,来到了一个偏僻的小村庄。
在小村庄里,他们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李轩放下了家族的身份,与上官婉儿过着朴素而幸福的生活。
他们在一起耕种田地,捕鱼取乐,享受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
他们的爱情经历了千难万险,却依然坚不可摧。
上官婉儿的故事告诉我们,爱情是伟大的。
无论遭遇怎样的困难和阻碍,只要我们坚定地相爱,勇敢地面对一切,最终都能够走到一起。
上官婉儿和李轩的爱情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他们的坚贞不渝,让人们对爱情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上官婉儿
陕州古城 传说这是上官仪的祖居之地,也是上官 婉儿入宫前与母亲居住的地方
那年梅花,已不是遗落在谁的墙院 下,老了青砖,湿了瓦黛,千年的风雨 淡退了琉璃繁华,沉淀了你的泪光,柔 弱中带着忧伤。 眸若似水,唇若徐丹,你裙袂(mèi) 飘逸,浅吟清歌,羡煞了人间无数,折 尽了日月光华。 你穿梭于朝中重臣之间,谱写了一 曲美丽、凄婉的人生华章,然盛极一时 的红梅妆也有凋零的时候,纵使被时光 消散了容颜,亦能于点墨间,演绎绝世 惊鸿。 杏枝如画,轻烟似梦,花开一生, 无须言若不颓败;人行一世,何妨长啸 且徐行。
yú
《彩书怨》: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诗歌以景托情,借景抒情,天气之萧瑟,情怀之惆怅, 在短短40字中浑融一体,格外脱俗清雅! 一首《彩书怨》让我们记住了那位公主,权比宰相的初 唐才女——上官婉儿。纵千年过后,她那顾盼神飞、文采风 流的妩媚娇俏形象还在尘世中流传飞旋、不灭不息。
上官婉儿对唐代诗歌的影响最突出的表现 在协助朝廷大力开展文化建设。她有权有势, 奉劝武则天应重科举,兴诗社,鼓励文人志 士写作。 武则天同意了上官婉儿的建议。一时,骆 宾王、王勃、杨炯、杜审言一批诗坛奇才得 到保护和作品传世,引起后来的李白、杜甫、 白居易等诗坛明星人才辈出。
《彩书怨》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jì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女皇宠爱
公元677年,武则天召见了年 仅十四岁的上官婉儿,当场出题考 较。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 且文意通畅,词藻华丽,语言优美, 真好像是夙(sù )构而成。武则天 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 让其掌管宫中诏命。 后来武则天称帝,诏敕多出其 手者,时称“内舍人”。不久,上 官婉儿又因违忤旨意,罪犯死刑, 但武则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 是处以黥(qí nɡ)面而已。以后,上 官婉儿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 得武则天欢心“巾帼首相”上来自婉儿2014级9班 张星宇
上官婉儿简介
上官婉儿又称上官昭容,唐代女官、诗人、皇妃。
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三门峡)人,上官仪孙女,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
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
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
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
710年,临淄王(即唐玄宗)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
中文名:上官婉儿别名:上官昭容,小婉出生地: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三门峡)出生日期:公元664年逝世日期:公元710年7月21日职业:诗人,政治家,皇妃主要成就:谏言提高妇女的社会、政治地位、设立修文馆、增设学士、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代表作品:《彩书怨》、《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等等祖父:上官仪丈夫:唐中宗李显情人:崔湜、武三思谥号:惠文生平介绍:陕州陕县人,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孙女,曾祖父上官弘曾在隋朝时任江都宫福监。
麟德元年(664),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廷。
在掖廷为奴期间,在其母的精心培养下,上官婉儿熟读诗书,不仅能吟诗着文,而且明达吏事,聪敏异常。
仪凤二年(677),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让其依题着文。
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且文意通畅,词藻华丽,语言优美,真好像是夙构而成。
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让其掌管宫中诏命。
不久,上官婉儿又因违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则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处以黥面而已。
以后,上官婉儿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
从通天元年(696)(出自《景龙文馆记》,《旧唐书》为圣历年)开始,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
神龙元年(705),唐中宗复位以后,又令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深被信任,又拜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
上官婉儿经典诗词
上官婉儿经典诗词1. 介绍上官婉儿在中国古代的诗词世界中,上官婉儿是一位极富才华的女诗人。
她的诗作以清新脱俗、富有情感而闻名,流传至今。
本文将深入探讨上官婉儿的经典诗词作品,欣赏她在文学史上的独特贡献。
2. 上官婉儿的生平上官婉儿生活在唐代,她是一位出生在上流社会的女子。
据史书记载,她在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对诗词的天赋,而她的父母也很支持她的才华发展。
她的父亲是一位重视教育的人,经常亲自指导婉儿的学习。
这使得婉儿从小就接触到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并且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
3. 上官婉儿的诗词风格上官婉儿的诗词风格独特,富有个人情感和思考。
她的诗作多以写景和抒发情感为主题。
3.1 清新脱俗的描写上官婉儿的诗作常常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来描绘自然景物,给人以宁静、美好的感受。
她能够用简洁而准确的语言表达出大自然的魅力,使读者感觉仿佛置身其中。
例如她曾写道:“绿葱葱的竹林,拂过时微风吹起,散落的叶子如同一首美妙的音乐,引人陶醉其中。
”3.2 抒发真挚情感除了以描绘自然为主题,上官婉儿的诗作还常常表达她内心深处的情感。
她能够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感情的真挚和纯粹,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她的诗常常充满了对爱情、友情以及人生的思考,给读者带来思考和启示。
她曾写道:“思念如同一滴水,滴进心中,涟漪荡漾开去,永不停息。
”4. 上官婉儿的经典诗词赏析上官婉儿的经典诗词作品众多,在这里只能选取几首代表作品进行赏析。
4.1 雨巷寻梅我行进在雨巷中,寻找那片盛开的梅花。
雨水洗净了尘埃,恢复了世界的清新。
我感觉到梅花的魅力,那淡淡的花香,像是一束阳光穿透云层。
雨水和梅花的结合,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温馨和美好。
4.2 春风吹拂春天的风吹拂,让大地恢复生机。
花朵竞相绽放,青草绿得如茵。
我倚在柔软的草地上,看着云朵悠闲地飘过。
我感到一种宁静,一种与自然相通的感觉。
4.3 月下思念明月照亮了夜空,我仿佛看到你的身影。
思念如同潮水般涌动,淹没了我所有的思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官婉儿,一代才女,在香消玉殒千余年后,去年9月,其墓现身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备受关注。
而完好的墓志,982个字的志文,究竟给我们还原怎样一个真实的上官婉儿,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7日,上官婉儿墓志全文在最新一期的《考古与文物》期刊发表,披露或者颠覆了很多史书记载的内容,墓志记载的情节,堪比今天的古装剧。
记者采访多位唐史研究专家和考古专家,还原历史上真实的上官婉儿。
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李明说,上官婉儿墓志,青石质,正方形。
出土于甬道正中,出土时志盖覆于志石之上,上首皆朝北。
其中志石长宽均为74厘米,厚15.5厘米。
划细线棋格,阴刻正书32行,总共有982字。
记者发现,志文主要记载了其家族的来历,用了近一半的篇幅叙述上官昭容祖父三代,其祖父上官仪的官职就罗列有10多个。
而对上官婉儿的经历描述则颇为简略,主要记载了上官婉儿年十三为才人(唐朝嫔妃等级,相当五品官。
后提到的婕妤、昭容、昭仪均高于才人),神龙元年(705年)42岁册为昭容,之后请求皇帝贬自己为婕妤(jiy),唐隆政变(710年)被杀,死时47岁。
五大揭秘墓志内容远超此前考古专家所说“没有什么爆炸性内容”,虽然不足千字,多位专家却从中解读出诸多历史颠覆:揭秘一祖籍:家族从南方迁到甘肃后又有分支长期以来,由于婉儿祖父上官仪的墓志明确记载为唐朝陕县(今河南三门峡)人,上官婉儿也就是三门峡人。
但是在墓志上,则说上官婉儿是“陇西上邽(guī)人也(今甘肃天水一带)”。
该墓志追溯上官家族的祖先出自颛顼(zhuānxū)高阳氏(五帝之一),到了战国时代,因为楚怀王之子子兰被封为上官大夫,以官职为姓,这也是上官姓氏的来历。
而子兰也就是历史上谗言陷害屈原的人。
为何上官仪是河南三门峡人,而婉儿却是甘肃人呢?陕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百家讲坛》“狄仁杰真相”讲座主讲人于赓哲解释说,汉代,上官家族从南方的楚国迁徙到甘肃天水,之后上官家族又有了分支,其中有的到了河南三门峡,上官仪就是三门峡人,这与婉儿墓志所说的祖籍甘肃并不矛盾。
揭秘二先后嫁父子两皇帝经历堪比武则天上官仪在唐高宗(李治)时位居宰相,上官仪因“离间二圣、无人臣礼”的罪名被杀,且连累全族,婉儿刚出生就进入掖廷(y tng宫女居住和犯罪家属妇女宫中劳动之处。
)为奴。
《新唐书》记载,上官婉儿“年十四,武后召见,有所制作,若素构。
”婉儿是因文采被武则天所发现和起用的。
之后嫁给了武则天之子唐中宗(李显)。
在嫁给唐中宗期间,曾与武三思等人私通。
然而,墓志明确记载婉儿13岁时被封为唐高宗才人,42岁册封为唐中宗的昭容。
“这在史书上从来没有记载过,也颠覆了以往的记录。
也就是说,婉儿先后嫁给了唐高宗和唐中宗这两位父子皇帝。
”于庚哲说,其经历与武则天颇为相似,武则天十四岁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后,被太宗之子唐高宗李治接回宫中,册封为“昭仪”。
于庚哲说,上官婉儿虽然是高宗才人,但他推测可能是武则天指定的,为了给婉儿一个名份,摆脱官奴或宫人身份。
揭秘三拼死阻止安乐公主索要“皇太女”之位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陕师大教授杜文玉说,史书上记载,安乐公主是唐中宗和韦皇后最宠爱的女儿,恃宠而骄、飞扬跋扈。
曾在韦后的默许下,向唐中宗索要“皇太女”的地位,想当储君。
史书记载婉儿与韦后一党关系十分紧密。
而墓志则显示,婉儿并非与韦后一伙,而是拼死阻止“皇太女”一事。
墓志以详尽篇幅记载婉儿劝阻的过程,曾四次向唐中宗进谏,从检举揭发,到辞官不做,再到削发为尼,都没有得到唐中宗准许后,最终婉儿采取了“请饮鸩)而死,几至颠坠。
”以死相谏。
婉儿喝毒药后,太医紧急救治,才得以保命,之后婉儿多次请求降低身份,唐中宗不得不将其降为婕妤。
而安乐公主的“皇太女”之梦,最终也没能实现。
针对婉儿自杀一事,杜文玉说,此前历史上从来没有记载过。
由此也推翻了史书记载婉儿与韦后是一伙的说法。
揭秘四上官婉儿之死:亡身于仓卒之际史书记载,公元710年,唐中宗驾崩,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诛韦后,上官婉儿表忠不成而被杀。
李旦继位,即唐睿宗,睿宗之后就是儿子李隆基,也就是著名的唐玄宗。
陕师大历史专家、博导王双怀表示,墓志中记载,上官婉儿是在唐隆政变时,亡身于仓卒之际。
上官婉儿的政治立场唐中宗、唐睿宗应该是比较清楚的,不是韦后一伙,而李隆基则为了免除后患,在仓促之中将婉儿杀害,可见在当时并没有对婉儿进行审判或者详细调查。
揭秘五谁安葬谁毁墓?皆因太平公主在墓志中记载完唐睿宗下诏安葬后,还明确记载“太平公主哀伤,遣使吊祭,赙(f)赠五百匹,词旨绸缪”。
意思是说,太平公主非常哀伤,派人去吊祭,并出钱五百匹绢,相当于今天的份子钱。
五百匹绢在唐代是一大笔钱,相当于今天50万元左右的购买力。
李明推测说,上官婉儿死后,睿宗懦弱,太平公主权势极大,在太平公主的游说下,睿宗下诏按级别修建了上官婉儿墓。
墓志记载上官婉儿“懿淑天资、贤明神助”,并以唐睿宗的名义,为其篆刻墓志铭,还获得了“惠文”的谥号(唐代女性只有皇后和几位公主能够获得谥号)。
这与同时被杀的韦皇后、安乐公主贬为庶人、悖逆庶人则是无法比的。
而墓的被毁,李明认为也因为太平公主,延和元年(712年)八月睿宗传位太子李隆基,自己退为太上皇。
次年,李隆基突然起事,赐死太平公主,下令铲平太平公主丈夫武攸暨的坟墓。
上官婉儿被认为是太平公主一党,在铲平武攸暨坟墓时,上官婉儿墓也因此受到牵连而被毁。
他推测,应该是李隆基下令进行的官方毁墓。
>>墓志全文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铭并序夫道之妙者,乾坤得之而为形质;气之精者,造化取之而为识用。
挻埴(shān zh揉和黏土)陶铸,合散信息,不可备之于人,备之于人矣,则光前绝后,千载其一。
婕妤姓上官,陇西上邽人也。
其先高阳氏之后。
子为楚上官大夫,因生得姓之相继;女为汉昭帝皇后,富贵勋庸之不绝。
曾祖弘,隨〔隋〕藤〔滕〕王府记室参军、襄州总管府属、华州长史、会稽郡赞持、尚书比部郎中,与觳(h)城公吐万绪平江南,授通议大夫。
学备五车,文穷三变。
曳裾入侍,载清长坂之衣冠;杖剑出征,一扫平江之氛祲(jn不祥之气)。
祖仪,皇朝晋府参军、东阁祭酒、弘文馆学士、给事中、太子洗马、中书舍人、秘书少监、银青光禄大夫、行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赠中书令、秦州都督、上柱国、楚国公、食邑三千户,波涛海运,崖岸山高,为木则揉作良弓,为铁则砺成利剑。
采摭(zh搜集采用)殚于糟粕,一令典籍困穷;错综极于烟霞;载使文章全盛。
至于跨蹑簪笏(kunizānh做官),谋猷(yu谋略)庙堂,以石投水而高视,以梅和羹而独步,官寮府佐,问望相趋,麟阁龙楼,辉光递袭,富不期侈,贵不易交。
生有令名,天书满于华屋;没有遗爱,玺诰及于穷泉。
父庭芝,左千牛、周王府属,人物本源,士流冠冕。
宸极以侍奉为重,道在腹心;王庭以吐纳为先,事资喉舌。
落落万寻之树,方振国风;昂昂千里之驹,始光人望。
属楚国公数奇运否,解印褰裳(qiāncháng采自郑国的诗歌),近辞金阙之前,远窜石门之外,并从流迸,同以忧卒。
赠黄门侍郎、天水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
访以荒陬(zōu角落),无复藤城之榇(chn棺材);藏之秘府,空馀竹简之书。
婕妤懿淑天资,贤明神助。
诗书为苑囿,捃拾得其菁华;翰墨为机杼,组织成其锦绣。
年十三为才人,该通备于龙蛇,应卒逾于星火。
先皇拨乱返正,除旧布新,救人疾苦,绍天明命。
神龙元年,册为昭容。
以韦氏侮弄国权,摇动皇极。
贼臣递构,欲立爱女为储,爱女潜谋,欲以贼臣为党。
昭容泣血极谏,扣心竭诚,乞降纶言(lnyán帝王诏令的代称),将除蔓草。
先帝自存宽厚,为掩瑕疵,昭容觉事不行,计无所出。
上之,请擿伏(tīf指揭露隐秘的坏事)而理,言且莫从;中之,请辞位而退,制未之许;次之,请落发而出,卒刀挫衅;下之,请饮鸩而死,几至颠坠。
先帝惜其才用,慜(mǐn“愍”,哀怜)以坚贞,广求入腠之医,才救悬丝之命,屡移朏魄(fěip新月的月光),始就痊平。
表请彰为婕妤,再三方许。
暨宫车晏驾,土宇衔哀。
政出后宫,思屠害黎庶;事连外戚,欲倾覆宗社。
皇太子冲规参圣,上智伐谋,既先天不违,亦后天斯应,拯皇基于倾覆,安帝道于艰虞。
昭容居危以安,处险而泰。
且陪清禁,委运于乾坤之间;遽冒钴锋,亡身于仓卒之际。
时春秋四十七。
皇鉴昭临,圣慈轸悼(zhěn do痛切哀悼),爰适制命,礼葬赠官。
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
以大唐景云元年八月二十四日,窆(biǎn下葬)于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礼也。
龟龙八卦,与红颜而并销;金石五声,随白骨而俱葬。
其词曰:巨阀鸿勋,长源远系,冠冕交袭,公侯相继。
爰诞贤明,是光锋锐,宫闱以得,若合符契。
其一。
潇湘水断,宛委山倾,珠沉圆折,玉碎连城。
甫瞻松槚(jiǎ茶树),静听坟茔,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其二。
五大谜团仍待解谜团一墓志缘何未提武则天时期作为?上官婉儿的才华在武则天时期得到了充分发挥,史书对此记载颇多。
而记者发现,该墓志对武则天时期却只字未提。
王双怀推测,这应该是有意为之的。
唐朝经过武则天的武周时期后,恢复了李唐江山,墓志则刻意回避武则天时期,尽力消除武周时期的影响。
谜团二李隆基杀上官婉儿太平公主为何没有阻止?从墓志中可以看出,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的关系非同一般。
那么,在唐隆政变时,为何没有阻止李隆基对婉儿的杀害呢?于赓哲推测,在唐隆政变时,太平公主不在现场,李隆基杀上官婉儿估计也不在预案内,太平公主并不知情。
谜团三李隆基为何非要杀上官婉儿?上官婉儿以死来进谏,站在了韦后一党的对立面,为何李隆基非要致其于死地呢?于赓哲说,是因为他把上官婉儿视为武则天以来女人当政的符号人物,而他的志向在于消灭女人干政,杀上官婉儿主要是为了斩断太平公主的一个臂膀。
所以杀婉儿不久就和太平公主激烈斗争,得胜后宫中扶植宦官,同时压制女性,这是一场性别之战,影响深远。
谜团四墓志是谁写的?在唐代,不少墓志中都写有谁书写的墓志,而上官婉儿的墓志却只字未提,令人奇怪?有关专家推测,墓志可能是张说或者齐国公崔日用所撰写。
这二人都是婉儿生前重用的文人,他们背后都是太平公主一党。
留存至今的《昭容上官氏碑》150字,则是由张说所写,而该碑的序文则是由崔日用所写。
但考古人员在婉儿墓周围,却没有找到该碑。
谜团五缘何志盖是昭容,墓志写婕妤?记者发现,在墓志盖上写着“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而墓志却是“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铭并序”。
根据唐制,昭容为皇帝九嫔第二级,仅次于昭仪,正二品阶;婕妤为代世妇之一,正三品阶。
考古专家介绍,上官婉儿死时,已经申请被降为婕妤,而死后不久就恢复了昭容。
可见当时墓志及下葬之急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