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北天然红松林保护现状与对策
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培育措施
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培育措施1. 引言1.1 大兴安岭林区现状大兴安岭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森林区之一,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目前,大兴安岭林区面积广阔,森林覆盖率高达70%,是中国林木资源的重要产地之一。
林区内的主要树种包括落叶松、云杉、樟子松等,这些树种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
由于长期的人为砍伐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大兴安岭林区的森林资源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部分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已经下降到40%以下,森林生长质量也不尽如人意。
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大兴安岭林区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改善大兴安岭林区的现状,采取有效的森林资源培育措施势在必行。
只有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才能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和探讨,能够引起社会对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的重视和关注,共同努力保护好这片珍贵的自然资源。
1.2 森林资源培育的重要性森林资源的培育对大兴安岭林区具有重要意义。
森林资源是大兴安岭林区的重要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森林资源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大兴安岭林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种类,通过科学的森林资源培育,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
森林资源的培育也可以提高森林的抗灾能力,减少自然灾害对当地环境和人口的影响,保障大兴安岭林区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对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的培育工作,不仅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增强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多赢局面。
【2000字】2. 正文2.1 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种类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种类。
主要包括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次生林等。
针叶林主要以落叶松、红松、云杉等为主要树种,这些树种对于大兴安岭林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东北红松栽培管理措施方案
东北红松栽培管理措施方案1. 引言东北红松是中国北方地区一种非常重要的树种,具有极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东北红松资源,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土壤改良、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灌溉管理和修剪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2. 土壤改良为了提高东北红松树木的生长和发育,首先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
具体措施如下:- 根据土壤性质,进行适量石灰调整土壤酸碱度。
- 施加有机肥和磷肥,提高土壤肥力。
- 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和通气性,不过度灌溉和严禁水渍。
3. 肥料施用适当施肥是保证东北红松健康生长的关键。
下面是具体的肥料施用措施:- 春季开花前早春追肥:每株基肥施入速效复合肥300克,追肥每株追入速效复合肥200克。
- 生长期肥:每株树梢追入速效复合肥200克,平均每年追施2~3次。
- 秋季追肥:每株追入速效复合肥150克,增加树木的抗寒能力。
4. 病虫害防治东北红松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常见的病虫害的侵袭。
为了有效防治这些病虫害,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定期巡视,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
- 使用环保、低毒的农药进行喷洒,严格按照说明进行药剂的稀释和使用。
- 树木生长季节栽培管理要做好,加强管理,提高东北红松树木的免疫力和抗病虫害能力。
5. 灌溉管理灌溉是东北红松栽培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一些灌溉管理的要点:- 根据土壤含水量和东北红松的生长状态,合理安排灌溉计划。
- 适时进行充分的灌溉,但要避免积水和过度灌溉,防止根部腐烂。
- 根据季节和气温的变化,灵活调整灌溉量。
6. 修剪管理修剪是东北红松栽培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树冠结构,保持株型美观,有利于阳光的照射和通风。
- 定期清除枯死和病虫害枝条,保持树冠的健康。
- 控制分枝生长,避免过于密集的分枝影响树冠通风。
结论通过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可以提高东北红松的存活率和生长质量,为提高地区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提供有力保障。
东北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
东北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1 东北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近百年大规模开发使得东北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问题突出。
建国以来,作为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老工业基地,大规模的工业开发与污染治理的滞后使得东北地区的资源消耗极大,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1.1 森林采育失调,可采森林资源枯竭,生态功能严重衰退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但长期的“重采轻育”和“重取轻予”,使得林区于1980年代中期全面进入可采森林资源枯竭的危难困境。
据统计,与建国初期相比,东北北部和东部山区、半山区天然林锐减,同时,大部分天然原始林变成了次生林,质量显著下降,生态功能严重衰退。
1.2 东北平原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人类活动对东北平原西部地区的强烈影响始于1930年代农业开发,尤其是1980年代初期的大?模农业开垦进一步改变了草原景观,使得植被破坏严重。
东北平原西部地区的土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和土地盐碱化。
1.3 黑土区水土流失严重,质量退化东北地区的黑土主要位于松嫩平原中部,面积约1100万公顷,占东北地区土地总面积的8.9%,其中,黑土耕地约815万公顷,占全区耕地面积的32.5%。
但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过度开垦,黑土地区大约2/3的耕地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肥力下降严重退化。
1.4 部分资源型城市矿山环境问题严重资源型城市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大多是以矿产资源为支撑的重工业城市。
在矿产资源开发中,由于不合理的开采方式、过度开发以及治理滞后等原因,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在相当长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土地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地面塌陷、滑坡和泥石流、海水入侵、地下水短缺等。
2 东北地区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在全球环境变化的大背景下,结合对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分析,表明近中期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
2.1 气温明显升高,降水略微减少,生态环境影响显著东北地区年降水量近百年来呈略微减少趋势。
红松坚果林培育现状与展望
红松坚果林培育现状与展望红松是我国珍贵的森林资源之一,其特有的松果和坚果备受人们青睐。
红松林培育作为保护和利用红松资源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红松林的品质和增加林产品产值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红松坚果林培育的现状和展望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红松坚果林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红松坚果林培育现状我国红松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华北地区。
红松林的面积较大,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人为开发,使得红松林的种质资源逐渐减少,红松坚果产量明显下降。
目前,红松坚果林的整体资源状况并不容乐观,急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培育和保护。
树种选择红松坚果林培育的首要任务是选优配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红松优良种源进行繁殖和培育。
目前,一些科研机构和种苗基地已经开始进行红松优良种源的选育和繁殖工作,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栽植技术红松坚果林的栽植技术对于整个林木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在红松坚果林的栽植技术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栽植密度过大或过小、施肥不当等。
1. 科技创新应用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红松坚果林培育也将更好地应用科技手段,比如通过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手段对红松进行优化改良,提高其抗病虫害能力和生长速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红松坚果林进行精细化管理,保证每一棵红松都能得到科学而精细的管理。
2. 政策扶持引导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红松坚果林培育的支持力度,通过出台更为有利于红松坚果林培育的政策法规,引导农民科学种植、合理经营,提高红松坚果林的种植面积和质量,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3. 产业联动合作红松坚果林培育涉及种苗繁育、栽植管理、采摘加工等多个环节,需要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配合和合作。
未来可通过建立产业联动机制,将种植户、种苗基地、收购加工企业等各方联合起来,形成整个红松坚果产业链,以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4. 市场需求导向红松坚果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未来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品种改良,推动红松坚果产业向着高品质、高效益的方向发展,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松树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松树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松树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面临以下一些挑战:
1. 森林管理和保护:松树作为重要的森林资源,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以避免过度采伐和破坏。
确保松树的种群数量、生态位和环境承载力,同时维护森林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2. 过度采伐和非法采伐:松树的过度采伐和非法采伐问题仍然存在,这会对松树的种群数量和分布造成威胁。
需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打击非法采伐行为,保护松树的资源和生态环境。
3. 气候变化影响:气候变化对松树生长和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极端天气事件、气温波动和降水变化可能会对松树的生长和繁殖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需要加强气候变化对松树生态影响的监测和研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4. 生物多样性保护:松树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生物物种之间存在密切的生态关系。
过度采伐和环境破坏可能会破坏松树与其他物种的生态平衡,进而影响生物多样性。
因此,需要加强松树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维护生物多样性。
为了实现松树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综合性的管理措施,包括科学规划、合理采伐、生态保护、监测和研究等。
同时,加强公众教育和社会参与,提高公众对松树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共同促进松树的可持续发展。
辽东地区退化次生林诱导恢复红松阔叶混交林技术
辽东地区退化次生林诱导恢复红松阔叶混交林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群数量的迅速增加,人类通过大量木材砍伐、开垦土地以及大量的土地开垦等举措使得许多原有的森林覆盖被破坏,从而产生了大量的荒漠化、沙化以及退化森林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学家和林业学家们开始考虑恢复森林生态环境的问题,同时也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红松阔叶混交林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种典型的天然林类型,通常由针阔混有两种主要的树种组成,即红松和几种搭配的阔叶树种。
红松阔叶混交林具有种类丰富、生态平衡、景观优美等特点,不仅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为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因此针对现存的退化次生林进行红松阔叶混交林诱导恢复是一种重要的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目前,几乎所有退化次生林都已经完全失去了自然生态系统复原的能力,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协助森林生态系统进行恢复。
采取渐进更新法,即人为干预退化森林,引导新的林分彻底替代旧的林分,逐步建立和恢复森林的自然生态系统,是一种较好的治理方式。
渐进更新法包括阔叶树种与红松混交、拔除造林等。
其中,阔叶树种与红松混交是目前普遍推崇的方法。
阔叶树种的介入可以增加森林的生态多样性,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提高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首先,在划定好的治理范围内,进行林下植被清除,清除的方法可以采用拔草和人工制止。
清理后,根据治理要求,在林地核心区和边缘区分别设置不同的区域,核心区域为引导红松阔叶混交林生长的主攻区,边缘区则为辅助换林区域。
在核心区域选取一些高达5-7米以上的阔叶树种作为引导树种,同时加速自然生态系统复原的速率,促进退化次生林逐渐递交至红松阔叶混交林。
在边缘区域则可以种植草本植物物种,并逐渐将阔叶树种逐渐移植入边缘区。
在引导树种阔叶树种的种植过程中,应避免随意移植非本地生态系统中的物种。
其次,在引导树种和阔叶树种的种植过程中,应加强对林地生态系统环境的监测工作,重点监测森林环境指标包括土壤 pH值、土壤水分、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介质的透水性、磷、氮、铵、钾等重要指标的动态变化趋势。
东北森林带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
东北森林带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东北森林带区域位于我国东北部,涉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等4个省(区),含大小兴安岭森林、长白山森林和三江平原湿地等3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本区域作为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东北森林带的重要载体,对调节东北亚地区水循环与局地气候、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保障国家木材资源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自然生态状况本区域地貌类型多样,分布着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地、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温带季风气候显著,自南向北地跨中温带和寒温带,四季分明,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量400—1000毫米,土壤分布有暗棕壤、白浆土和黑土。
本区域是我国重点国有林区和北方重要原始林区的主要分布地,是我国沼泽湿地最丰富、最集中的区域。
区域内野生植物近4000种,野生动物近2000种,是东北虎、东北豹种群数量最多、活动最频繁的区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最重要的栖息地之一。
二、主要生态问题本区长期高强度的森林资源采伐和农业开垦,导致森林、湿地等原生生态系统退化。
主要表现在,森林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中幼林面积占比大;湿地面积减少50%以上,其中三江平原湿地面积减少了70%以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多年冻土退缩,黑土区水土流失面积约1570万公顷,局部地区土地沙化。
三、主攻方向坚持以“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根本遵循,以推动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自然恢复为导向,立足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等3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面加强森林、草原、河湖、湿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和修复,连通重要生态廊道,切实强化重点区域沼泽湿地和珍稀候鸟迁徙地、繁殖地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稳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水土流失治理、矿山生态修复和土地综合整治等治理任务,提升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保障国家东北森林带生态安全。
四、重大工程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草原保护修复、湿地保护恢复、小流域水土流失防控与土地综合整治等工程。
关于东北森林的政策
关于东北森林的政策东北森林政策的重要性与保护措施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森林资源区域之一,拥有广袤的森林覆盖面积和高度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为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东北森林资源,针对东北森林,制定并执行科学的政策是至关重要的。
东北森林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政策的实施旨在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们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政策的制定需要多方参与,包括政府、科研机构、森林管理部门和相关利益相关方。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东北森林政策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森林资源保护:政策应制定保护东北森林的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砍伐非法伐木和滥伐,加强对非法伐木活动的监测和惩罚力度。
此外,应加大对森林火灾、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预防和控制力度,确保森林资源不受损害。
2. 森林生态修复:政策应鼓励森林生态修复项目,通过重新植树造林、湿地修复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措施,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此外,政策还应鼓励保护野生动植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
3. 森林经济发展:政策应促进东北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包括合理规划木材采伐、发展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推动林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
同时,政策也应鼓励研发和推广森林生物医药、生态农业等高附加值产品,提升森林经济的发展水平。
4. 社会参与与意识提升:政策应鼓励社会公众的参与和合作,加强对森林资源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森林保护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保护东北森林资源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利益的综合性问题,需要制定和执行科学的政策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目标。
通过政策的实施,东北森林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的利用将更加合理和可持续,也将促进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我国东北天然红松林保护现状与对策
我国东北天然红松林保护现状与对策摘要在分析了东北天然红松林资源的开发历史、资源保存现状和资源枯竭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天然红松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经营对策: 转变经营观念,走“生态林业”之路;增加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在保护好现有红松林的基础上,以原始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和动态作为模式,增加东北林区珍贵树种保护种类,扩大种群(如三大硬阔等) ,并采取相应的育林措施,逐步实现红松林生态系统的恢复。
关键词天然红松林; 资源现状; 保护对策;林业分类经营;森林可持续经营引言红松(Pinus koraie nsis是整个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分布面积最大的三大五针松(红松、西伯利亚红松和美国白松)之一,并以树干通直高大、材质优良、寿命长、生产力高、种子营养丰富等独特的用途与价值而闻名于世界,是目前世界上珍贵而稀有的多用途树种之一。
同时,红松林作为东北地区重要而珍贵的森林资源和东北大平原农业发展的重要屏障,对人类生存区域气候环境的维护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生态作用。
正文近一个世纪的研究表明,红松的分布区包括中国的东北东部山地、朝鲜半岛和俄罗斯远东南部的连续分布区和日本本州、四国的间断分布。
其分布区的北界在俄罗斯远东沿黑龙江下游的郭林河口(约52° N) ,最东界在俄罗斯远东沿海边区瓦尼诺附近的图姆尼河口(约140° 20' E),最南界在日本四国的爱媛县东赤石山(33° 50' N),西北界在中国黑龙江省黑河市的胜山林场(49° 28 ' N, 126° 40' E),西南界在中国辽宁省的抚顺、本溪一带(约41° 20' N, 124° E) ;其水平分布以中国的东北东部山地为中心,北到俄罗斯的共青城附近, 向南一直延伸到朝鲜半岛的平壤一带山地,南北跨纬度12° ,东西跨经度11° ,森林总面积约50万km2 (其中,中国约占总面积的60% ,俄罗斯约占总面积的30% ,朝鲜半岛最少只有总面积的10%左右[ 1 ] )。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红松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红松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林水杰【摘要】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ee.)是东北地区著名的木本粮油树种,其生产的松籽闻名于世。
通过对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红松资源的分布、起源、林龄结构、各种经营区面积的统计分析,认为天然林占18.61%,幼龄林占80.85%,表明用于生产松籽的面积较少;禁伐区与限伐区面积占82.04%,大部分应为公益林;现有红松林的中龄林内密度普遍偏大,个体间竞争激烈,分化严重;总体上经济效益普遍低下。
对此,我们认为:应该加强天然林保护;合理改建禁伐区与限伐区,向红松果林方向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开展红松果林培育,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经营水平。
【期刊名称】《林业勘查设计》【年(卷),期】2011(000)002【总页数】3页(P44-46)【关键词】森工林区;红松资源;发展;对策;黑龙江省【作者】林水杰【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东方红林业局资源科【正文语种】中文红松 (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ee.)别名果松、海松、朝鲜五叶,是东北地区著名的木本粮油树种,其生产的松籽闻名于世。
为常绿高大乔木,树干通直圆满,树高一般25~30m,胸径40~80cm。
在条件适宜的地方,树高可达40m,胸径达100cm,寿命500a。
红松大约形成于新生代的中新世(距今2300~2500万年)时期,随着地球的变迁尤其是气候的大幅度变化,红松的自然分布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随着近年来森林经营的改变,红松林的经营也在不断地变化。
有单一的木材生产为主,经过果材兼用林,再到果林的建设,是与生态建设息息相关的。
在人工林中,由用材林向果材兼用林的转变是漫长的,经过不断地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1-6]。
或者直接营建果林,或者建立以红松为主的榛子果林兼用园[7-8],以及促进红松果林结实技术[9]。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有着丰富的红松林储量,目前现状如何,今后怎样经营,都是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东北的红松林亲近大自然
东北的红松林亲近大自然东北地区是中国红松林的主要分布地之一,这片茂密的红松林为这个地区注入了大自然的独特魅力。
红松林是一种古老而珍贵的森林生态系统,它不仅拥有独特的植被组成,还为动植物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
在红松林中亲近大自然,人们可以领略到森林的宁静与神秘,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红松林景观步入东北的红松林,宏伟的红松树立即映入眼帘。
这些参天大树高耸入云,树干粗壮笔直,树冠浓密苍翠,给人以威严庄重之感。
红松林中的气候湿润、气温适宜,空气清新,与周围世俗喧嚣的都市形成强烈对比,令人心旷神怡。
竹叶青苔皆沾露,灌木藤萝隐远山。
这是红松林的另一个特点,树木的枝叶上常常生长着绿油油的青苔,使整个林区颇具诗意。
丛生的竹子会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现出翠绿的光芒,给人一种清新幽雅的感觉。
林中还有各种野花野草,绚丽多姿,给整个红松林增添了更多色彩。
亲近动植物红松林是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各种动植物在这里和谐地生长繁衍。
当你踏入红松林,会发现树木上常常有鸟类栖息,它们在枝杈间欢快歌唱,增添了森林的生机。
观察周围,你可能还会遇到松鼠、野兔等小动物,它们活泼可爱,是红松林中常见的居民。
如果你幸运的话,在红松林中还有机会遇见珍稀的野生动物。
例如,东北虎等猛兽在这片森林中隐藏着,它们是这里生态系统的守护者。
在以此,我们需要保护好这片红松林,为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让它们继续在这片自然的乐园中自由徜徉。
感受大自然的力量红松林中有着独特的森林生态系统,这里的大自然向人们展示了自己的力量与美丽。
在这片茂密的林区中,你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自然的力量。
阳光透过红松的树冠洒下来,一束束金黄色的光芒穿过树叶,在你身上投下斑驳的阴影。
微风拂过脸颊,带来的是红松林特有的清凉与芬芳。
在红松林中漫步,每一步都是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即使只是一小段路程,也能够让你的身心得到无比的放松与愉悦。
闭上眼睛,聆听松涛的声音,仿佛能够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这种亲近大自然的体验,让人忘却尘世纷扰,拥有精神上的宁静与平和。
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保护措施
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保护措施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林业资源集中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由于长期的人为破坏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北方林业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北方林业生态环境,必须对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
1. 林地面积减少北方地区的林地面积在长期的开发利用中面临严重的减少,主要原因包括森林砍伐、土地扩张、林地退化等。
特别是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很多林地被非法砍伐或者非法占用,导致北方林地面积急剧减少。
2. 森林生态系统破坏北方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面临着破坏和破坏的威胁,主要表现在生物多样性下降、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等方面。
特别是在环境恶化的情况下,某些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增加,影响了林木的生长和品质。
3. 林业资源浪费严重北方地区的林业资源浪费现象比较普遍,主要表现在砍伐后未及时进行合理的利用、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方面。
这些行为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林业资源,还导致了土地资源的退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二、北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 加强林地保护为了有效保护北方地区的林地资源,政府应该加强林地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的林地管理体系,加大对非法砍伐和占用的打击力度,确保林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提倡生态恢复,加大对林地退化的治理力度,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
2. 提倡可持续发展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鼓励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和绿色出行,减少对森林资源的依赖和消耗。
应该鼓励农民种植果树和竹子,开展经济林和旅游林的开发,增加农民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意识。
3. 保护生物多样性在保护北方地区的林业生态环境过程中,应该注重保护生物多样性,确保各类濒危物种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关注。
建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切实保护好各类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
4. 加强环境监测与宣传教育加强林业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工作,不断提高对林业生态环境的认识和掌握。
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培育措施
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培育措施大兴安岭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境内最大的森林区,被誉为“东北绿岭”。
大兴安岭地处寒温带,气候寒冷,但其生态环境优越,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由于长期的开发利用和人为破坏,大兴安岭林区的森林资源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和退化,急需进行资源的培育和保护。
为了改善大兴安岭林区的生态环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森林资源培育措施。
一、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大兴安岭林区的森林资源属于原始森林,种类繁多,植被丰富。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资源,首先要加强保护意识,建立健全的保护制度。
在保护工作中,要建立定期巡查制度,禁止乱砍滥伐和野火等破坏行为。
还要积极开展森林保护宣传教育,增强广大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共同参与保护森林资源的工作。
二、实施森林植被恢复工程由于长期的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大兴安岭林区部分地区的植被遭受了严重破坏,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环境恶化。
为了改善这种现状,需要实施森林植被恢复工程,促进植被的再生。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人工造林、植树补绿等方式,逐步恢复和扩大植被覆盖面积,提升森林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三、推行可持续林业经营模式在保护森林资源的还要实施可持续林业经营模式,促进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
这就需要进行林木资源调查和评估,科学制定林业经营规划,合理开展木材采伐和森林经营活动。
在经营过程中,要做到按需取材、因地制宜,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四、开展森林生态修复工程大兴安岭林区的一些地区遭受了严重的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生态环境恶化,急需进行生态修复工程。
在此方面,可以采取植树造林、林下植被修复、草本植物恢复等手段,重建和恢复受损地区的生态系统,提高土地的保育和复垦能力。
通过持续的生态修复工程,逐步恢复受损地区的生态平衡,保护和改善森林资源的生态环境。
五、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了更好地实施森林资源培育措施,需要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辽宁省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现状任务及其整治措施
辽宁省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现状任务及其整治措施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中国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之一。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林业生态环境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有效保护和改善辽宁省的林业生态环境,需要制定相关的现状任务和整治措施。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一、辽宁省林业生态环境现状任务1. 森林资源严重流失: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村人口外流,辽宁省部分地区的森林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砍伐和破坏,导致森林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
2. 森林生态系统退化:森林生态系统功能逐渐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环境稳定性下降,引发了洪涝灾害、干旱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人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质量。
3. 森林资源管理体制亟待完善:辽宁省的森林资源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导致一些不法分子滥伐滥伐林木,严重破坏了森林生态环境。
二、整治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公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媒体、网络、教育部门等,加大对公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生态环境,从而推动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2. 完善森林保护政策法规,严格管理森林资源。
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对林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加大对非法砍伐的力度,维护森林生态平衡。
3. 推进生态补偿制度建设,提高森林资源保护效益。
建立健全的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各地区积极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增加生态补偿力度,提高森林资源保护效益。
4.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整体监管体系。
通过加大对森林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力度,掌握森林资源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保护措施,维护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5. 加大生态环境投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政府要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用于改善生态环境的质量,推动森林资源的持续发展。
6. 加强森林资源精准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对森林资源进行精准的管理和监管,提高管理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红松调研报告
红松调研报告红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红松是我国重要的林木资源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和经济价值。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红松的分布情况、生长状况、保护现状以及潜在的挑战,为红松的合理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实地调查主要包括了红松分布区域的地理考察、红松林地的调查以及红松生态保护区的探访。
并参考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科技论文、政府报告和社会调查等。
三、调研结果1. 红松的分布状况:红松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省份。
在这些地区,红松是主要的林木资源之一,占据了一定的林地面积。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不合理的经济利用,红松的分布范围和数量呈现下降的趋势。
2. 红松的生长状况:红松是一种耐旱、耐寒的树种,适应性强。
它通常生长在海拔较高、气候寒冷的地区。
然而,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一些红松林地的生长状况出现了变化。
其中,一些红松林地遭受了砍伐和采伐的破坏,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碎和干扰。
3. 红松的保护现状:为了保护红松和其生态系统,我国已经设立了一些红松生态保护区。
这些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有助于减轻人类活动对红松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促进红松林地的恢复和发展。
然而,一些保护区目前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包括组织管理不到位、法律法规缺乏完善等,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工作。
四、调研建议基于以上的调研结果,我们对红松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红松分布区域的保护,并加强监测和管理工作,防止非法砍伐和采伐的发生。
2. 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红松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促进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3. 完善红松的保护法律法规,并加强对保护区的监管力度,确保其有效运行和管理。
4. 开展科学研究,深入了解红松的生长规律和生态功能,为红松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五、总结红松是我国重要的林木资源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和经济价值。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不合理的经济利用,红松的分布范围和数量呈现下降的趋势。
辽东地区退化次生林诱导恢复红松阔叶混交林技术
辽东地区退化次生林诱导恢复红松阔叶混交林技术辽东地区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个重要林区,但由于长期的过度伐木和人为破坏,导致辽东地区的森林资源逐渐退化,尤其是红松阔叶混交林。
为了恢复辽东地区的红松阔叶混交林,需要采取诱导恢复的技术。
要进行土壤改良。
由于退化的林地土壤贫瘠,对植物生长不利。
可以通过施加有机肥料、改善土壤酸碱度和肥力等方式来改良土壤,提供营养和水分,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要选择适宜的树种组合。
辽东地区的红松阔叶混交林原本包括红松、樟子松、黑松、榆树等多个树种。
在诱导恢复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树种的生态特性和适应能力,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树种组合,以提高林地的生态功能和抗逆能力。
种植高质量的苗木也是关键。
采用健康、生长良好的苗木,能够提高林地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促进林地快速恢复。
对苗木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包括保证苗木的水分供给、防治病虫害等。
在诱导恢复的过程中,还可以采取适当的间伐和抚育措施,使幼苗生长环境更加适宜,达到培育健康的林分的目的。
通过定期的修枝和修理枝干,可以促进红松树木的生长,增加林分的密度。
辽东地区的气候条件较为适宜红松阔叶混交林的生长。
在选择树种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耐寒、耐旱和耐湿的树种,提高林地的生态适应性。
针对林地退化的问题,还可以结合人工干预措施。
可以人工引种播种,并进行密植,加速林地的恢复进程。
还可以利用植物繁殖材料保存技术,保存珍稀或濒危植物的遗传资源,为恢复红松阔叶混交林提供可靠的种子来源。
辽东地区退化次生林诱导恢复红松阔叶混交林技术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土壤改良、树种选择、苗木的质量管理、适当的间伐和抚育措施、气候条件的适应性以及人工干预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可以逐步恢复辽东地区的红松阔叶混交林,提高林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
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保护措施
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保护措施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威胁日益严峻,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北方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集中区之一,其森林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保护措施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北方地区林业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入手,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保护措施,旨在为北方地区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北方地区林业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 森林资源丰富,但退化严重北方地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其中包括天然林、人工林和灌木林等。
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许多地区的森林资源已经出现严重退化的现象。
天然林的面积不断减少,人工林的品种单一、林龄老化、造林质量低下等问题日益突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逐渐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令人担忧。
2.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北方地区的森林生态环境中生活着丰富多样的动植物种类,这为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
由于人为因素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许多物种的数量和分布范围出现明显的变化,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威胁。
一些特有物种面临着灭绝的风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3. 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减弱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承载着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如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
由于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北方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功能逐渐减弱。
水土流失加剧、气候异常频发、自然灾害风险增大等问题日益突出,森林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不断增强。
4. 森林生态环境面临新的挑战除了传统的森林资源开发和利用问题外,北方地区的森林生态环境还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气候变化导致的生态系统适应能力降低,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受到了进一步的破坏;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导致的土地扰动和资源开发活动不断加剧,给森林生态环境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1.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恢复为了改善北方地区森林生态环境的现状,必须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工作。
东北林区措施
东北林区措施引言东北林区是中国重要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区域之一,也是重要的天然林保护和林业生产基地。
为了保护东北林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介绍东北林区的措施,并分析其效果。
1. 林业经济发展为了推动东北林区的经济发展,各级政府通过发展林业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其中一项主要措施是推动林木产业的发展,加大林木种植面积和林木资源的合理利用。
同时,政府还鼓励农民参与林业经济,提供技术培训和财政补贴。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北林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2. 生态环境保护东北林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资源,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加大对非法砍伐和盗伐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林业资源的违法行为。
其次,政府加强了对森林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控,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病虫害对森林的破坏。
此外,政府还鼓励植树造林,推动生态恢复工程,保护生物多样性。
通过这些措施,东北林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
3. 促进可持续发展东北林区的森林资源是宝贵的自然资本,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首先,政府鼓励推广可持续林业经营方式,提倡循环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
其次,政府加大对林业科技创新的支持,推动林业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
此外,政府还加强对林业企业的监管,确保企业的合法经营和环保措施的落实。
通过这些措施,东北林区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保护了林木资源。
4. 产业结构调整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东北林区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实施林下经济,发展林下资源产业。
政府鼓励农民发展葡萄、草莓、花卉等产业,在森林边缘地带提供农田和技术支持。
同时,政府加强林木资源的深加工和利用,推动木材加工业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这些措施,东北林区实现了从单一的林木产业向多元化林业产业的转变。
结论综上所述,东北林区通过一系列措施,包括林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保护了林木资源,促进了经济发展。
红松造林工程林技术措施
红松造林工程林技术措施红松是国家保护植物,其物种的价值珍贵,工业,农业,城市建筑和室内装饰。
因此,植树造林工程栽培受到重点关注。
松树造林工程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但也产生经济效益的,造林工程项目,对造林工程技术的高要求。
红松是产于我国东北部林区的乡土树种。
由于连续开挖园林中,其经济价值的食用、药用、工业、生态等领域,近年来,森林砍伐现象严重,使得野生红松资源更加紧缺,人工红松树龄结构偏离。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红松产量和人工工程林红松造林技术质量,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节点。
树种选择、时机选择、造林面积控制,造林土地处理、混合管理、造林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控制都是红松造林技术重点。
1红松林适宜条件的研究1.1生长习性。
红松的生长习性是由其原有的生态环境决定的。
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的红松对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对气候和土壤条件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苗期生长发育初期生长缓慢,年龄相对较小。
但随着树龄的增长,逐渐增强。
成年红松具有较强的抗寒性、耐低温性和适应性。
但即使是红松作为针叶树种,其主要根仍发育不全,侧根广泛扩展。
因此,对土壤环境的渗透性和排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适合于山坡生长,不适合在多年冻土或排水沟不好的地方生长。
此外,红松林的防守能力一般,应注意混合生态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培育人工林。
1.2红松人工林的自然环境需求。
人造林是一项造福人民的长期工程。
因此,造林地的自然条件对生存率有很大的影响,造林工程质量和产量。
红松人工林对自然环境的需求主要表现在气候、土壤和日照等方面。
作为生活在温带针叶树木和湿润区,是大气湿度变化敏感,而是潮湿的气候敏感。
因此,适宜的湿润气候条件将对的生长起关键作用。
对于自然气候的需求是温凉,和每年的最高和最低温度差异不显著。
它应该太大了。
红松人工林对人工林土壤有严格的要求。
不耐水湿,干旱和盐碱,对土壤水分条件的严格要求。
此外,微酸性土壤的山坡上,具有良好的防潮、肥力、排水和透气性也保证了良好的成长和发展的关键。
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保护措施
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保护措施一、现状分析北方地区的森林资源是我国林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还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影响,北方地区的林业生态环境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加强保护和治理。
1.森林资源减少由于过度开发、不合理利用和环境破坏,北方地区的森林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严重破坏。
一些地区的森林面积减少,森林质量下降,生长速度变慢,森林覆盖率降低,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2.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由于过度砍伐、滥伐和山地草场过度放牧等现象,导致了森林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
森林立地条件变差,土壤贫瘠化严重,植被退化,动植物栖息地受到了严重破坏,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
3.森林生态环境污染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北方地区的森林生态环境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严重影响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一些地区的森林资源因此发生了负面变化,严重影响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森林火灾频发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北方地区的森林火灾频发,给森林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损害。
森林火灾不仅破坏了植被,还影响了水土保持,导致了土壤侵蚀和生态平衡破坏,甚至给周边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生活安全隐患。
5.森林资源管理不力由于一些地区的森林资源管理水平较低,监管不力,导致了一些滥伐和违规开发的现象的盛行,对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也给相关政府部门带来了一定的管理压力。
以上种种问题,都凸显了当前北方地区林业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面临的严峻形势。
有必要加强对北方地区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二、保护措施为了加强对北方地区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以下几点措施有必要得到加强实施。
1.加强立法和政策保障加强森林资源的立法和政策保障,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森林资源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具体措施,以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提高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
2.强化监管和管理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监管和管理,制定严格的开发和利用制度,加强对滥伐和违规开发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的森林资源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制止森林资源的破坏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东北天然红松林保护现状与对策摘要在分析了东北天然红松林资源的开发历史、资源保存现状和资源枯竭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天然红松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经营对策: 转变经营观念,走“生态林业”之路;增加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在保护好现有红松林的基础上,以原始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和动态作为模式,增加东北林区珍贵树种保护种类,扩大种群(如三大硬阔等) ,并采取相应的育林措施,逐步实现红松林生态系统的恢复。
关键词天然红松林;资源现状;保护对策;林业分类经营;森林可持续经营引言红松(Pinus koraiensis)是整个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分布面积最大的三大五针松(红松、西伯利亚红松和美国白松)之一,并以树干通直高大、材质优良、寿命长、生产力高、种子营养丰富等独特的用途与价值而闻名于世界,是目前世界上珍贵而稀有的多用途树种之一。
同时,红松林作为东北地区重要而珍贵的森林资源和东北大平原农业发展的重要屏障,对人类生存区域气候环境的维护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生态作用。
正文近一个世纪的研究表明,红松的分布区包括中国的东北东部山地、朝鲜半岛和俄罗斯远东南部的连续分布区和日本本州、四国的间断分布。
其分布区的北界在俄罗斯远东沿黑龙江下游的郭林河口(约52°N) ,最东界在俄罗斯远东沿海边区瓦尼诺附近的图姆尼河口(约140°20′E) ,最南界在日本四国的爱媛县东赤石山(33°50′N) ,西北界在中国黑龙江省黑河市的胜山林场(49°28′N, 126°40′E) ,西南界在中国辽宁省的抚顺、本溪一带(约41°20′N, 124°E) ;其水平分布以中国的东北东部山地为中心,北到俄罗斯的共青城附近,向南一直延伸到朝鲜半岛的平壤一带山地,南北跨纬度12°,东西跨经度11°,森林总面积约50万km2 (其中,中国约占总面积的60% ,俄罗斯约占总面积的30% ,朝鲜半岛最少只有总面积的10%左右[ 1 ] ) 。
红松林在我国东北的天然分布区大致以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张广才岭、完达山脉所延伸的范围相一致。
阔叶红松林垂直分布的海拔高度随纬度的增加而下降,在长白山地,垂直分布高度为500~1 200m之间,单株红松可达1 500m;在张广才岭,垂直分布高度为500~900m之间,单株可达1 200m;在小兴安岭,垂直分布高度为300~700 m,单株红松可达800m左右[ 2 ]。
1东北天然红松林资源现状1. 1天然红松林资源的开发史从1949年起红松林就担负着沉重的商品木材生产任务,超负荷的过量采伐和林区人口增加的压力,加之森林保护措施不力、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等原因,导致每年森林资源消耗量为生长量的2. 0~2. 5倍。
50多年来,红松林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在天然红松林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森林是可更新的再生资源这一特点,也没有考虑我国森林资源贫乏的现实,更没有考虑到我国国情的实际情况,机械地模仿前苏联的采伐方式,实行一坡、一山和一沟的大面积皆伐。
如小兴安岭林区,自建国以来的58 a 中,共生产木材3. 28亿m3。
在伊春林区, 20世纪50年代红松林的面积和蓄积比例,分别占总经营面积和蓄积的53. 8%和74. 3%; 60年代分别下降到29. 9%和45. 3%;而到了80年代,分别下降到8. 4%和11. 7%; 90年代下降到5. 8%和6. 9%;到2004年,伊春林区停止采伐红松时止,分别下降到4. 51%和4. 5%。
1. 2天然红松林资源现状我国东北东部山地的大面积原始阔叶红松混交林,经过近一个世纪的破坏和集中开发,到目前为止,可采森林资源已接近枯竭。
辽宁省的红松林已全部演变成为次生林,仅在宽甸县境内的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7 405 hm2 )中有一部分保存比较完整的阔叶红松林;吉林省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190 781hm2 )的原始阔叶红松混交林也仅保存有4. 07万hm2 ;黑龙江省的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也遭到全面破坏,残存的温带北部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也仅存在于丰林( 18 400 hm2 ) 、凉水(6 394 hm2 )和镜泊湖的小北湖(4 721 hm2 )三处自然保护区内。
上述保护区内未经干扰的原始红松混交林的面积仅占原分布面积(3 000万hm2 )的0. 2%左右,是处于极端濒危的一种生态系统。
另外,在红松林天然分布区的偏远山区也还残存有一些原生的小片老龄红松混交林或散生的老龄红松古树,这将成为本地区原有植被的见证者和恢复红松混交林的希望,并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景点[3]。
目前,在东北东部林区还有不少的林业局都保存了小面积的天然红松母树林。
据黑龙省初步统计就有88块,总计有4万余hm2。
保存面积较大的林业局有黑龙江省的鹤北林业局(11000 hm2 ) 、东方红林业局(5 000余hm2 )和吉林省的露水河林业局(12 000余hm2 ) ;伊春林区现有天然红松母树林28 047 hm2 ,这些天然红松母树林均已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卫生伐或疏伐,但基本上还保持着原始混交林的特征。
2红松林资源枯竭的原因2. 1对林业和森林资源的价值认识不足林业既是合理经营和科学管理森林和林地的产业,同时又是一项重要的发挥森林公益效能的自然保护事业。
在过去的森林经营实践中,首先在理论上对林业的概念和森林资源的价值认识不足。
森林的价值观必须建立在森林整体观的基础之上,不能只将木材作为万古不变的主产品,其他产品不管其价值如何一律称之为林副产品。
森林中除木材以外,植物的叶、花、果、枝、树皮、根、树液、动物、微生物、森林环境、森林景观和森林旅游资源等均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
2. 2长期持续的过量采伐在过去的长期森林经营过程中,采用了对待非再生矿产资源的采掘方式开发森林资源,实行掠夺式的采伐,导致采育失衡和森林覆盖率下降。
在这样的机制下,红松由于其材质优良、伐木及生产效率高而被作为当时森林采伐的首选对象,不考虑其生长量与采伐量之间的关系,更谈不上采伐量小于生长量,长期超生长量采伐,以需求确定产量。
20世纪80年代以后,虽然实行了限额采伐,但是,超限额采伐的现象依然相当普遍和严重,这是红松林可采资源枯竭的重要原因之一[ 4 ]。
同时,由于森林破坏,导致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物种减少,东北虎、梅花鹿、黑熊、野猪已不多见,关东三宝的野山参也已罕见。
2. 3重取轻予,价格结构不合理长期对林业实行“重取轻予”的政策,造成投资大量欠帐。
木材价格背离价值,木材与其它产品之间的比价不合理,长期执行低价统购政策,林价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不能真正落实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森林资源消耗得不到合理补偿,仅按木材销售量提取少量的育林基金,用于营林生产,这既违背了森林资源增值的自然规律,又不符合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
2. 4企业经营产业与产品结构单一林业企业没有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管理体系,后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发展缓慢,新兴产业尚未形成。
长期以来,形成了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单一资源开发经营体系,产品结构单一,主要以出售原木和木材初加工产品为企业的经济支柱;并且当时红松籽只是食用,根本谈不上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这种产业和产品结构的单一化特点,使林业企业导致了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并且陷入困境。
3天然红松林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经营对策天然林的保护不同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保护天然林不是简单的一棵树不砍,也不是简单的封山育林。
因此,天然红松林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经营,应该在强调保护的同时更要注重森林资源的培育,科学合理的经营才是最好的保护。
3. 1转变经营观念,走“生态林业”之路依据林业的发展现状,我们必须把林业建设指导思想从过去的“以生产经营为中心”转向“以合理经营为重点”,切实实现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由采伐为主向以营林为主、由“大木头”经济向多元化的市场经济和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方向转变[ 5 ]。
面对现实和未来,红松林资源的恢复途径应走生态林业之路,把生态林业作为天然红松林分布区的林业发展方向[ 6 ]。
抓住“天保”工程机遇,实行林业可持续经营。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的,是我国林业的一次革命,也是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标志。
同时,它所采用的就是林业分类经营理念,把一部分森林进行纯经济目标的经营,对另一部分森林进行纯生态目标的经营,同时保留传统的大部分森林进行多功能目标的经营,划分为商品林、公益林和多功能林。
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于天然红松林分布区的林业,既是一次很好的机遇,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为保护好红松这一世界珍稀树种,要科学合理调整现有森林分类经营方案,尤其是在内容方面,应逐渐由单一经营木材的森林经营方案向多目的、多用途的经营方案发展,制定科学严谨经营的方案来替代固定的单一方案,确定今后的经营利用措施,并严格按照分类经营方案进行森林经营,充分发挥天然红松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7 ]。
同时,在科学合理调整森林分类经营方案的过程中,还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森林防灾减灾预防机制,以更好地保护好森林资源。
积极保护培育天然红松林,加快红松资源恢复。
全世界的红松, 60%在中国, 30%在俄罗斯, 10%在朝鲜,而中国的天然红松林尤其以伊春林区分布最为集中和典型。
要加快森林资源的恢复,更好的保护好红松,中国政府应该率先承担起保护红松的责任,发起建立国际保护红松组织,并开展定期研讨,从而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形成保护天然红松林的氛围。
以伊春林区为例,应该说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就全面调减木材产量,并采取了对远山区实施生态移民,建立生态“无人区”的保护措施。
特别是面对伊春境内的天然红松林,已经从开发初期的120万hm2 减少到不足5万hm2 ,“红松故乡”即将变为“红松故事”的严峻形势。
在每年减少直接地方财政收入1. 6亿元的情况下,于2004年果断作出了停止采伐天然红松林的决定。
2008年发行了中国第一张以“关注伊春、保护红松”为主题的红松龙卡,设立了红松保护基金,成立了保护红松联合会,开展了红松认领活动,使红松得到了有效保护,为加快红松资源恢复奠定了基础。
建立绿色GDP核算的考核体系。
在已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下, GDP被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唯一指标。
原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存在的问题,在于它没有反映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和生态资源的巨大经济价值;没有反映经济增长带来生态环境恶化引起的变化;更没有反映任期内的领导干部为保护生态所做出的贡献。
因此,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应该把生态建设质量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以此为中心建立绿色GDP的核算体系,并相应制定生态补偿机制,同时进一步推行小兴安岭珍贵树种的保护、森林资源消长与领导干部政绩挂钩的考核机制,在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上,将单位面积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的增长指标作为主要审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