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天然放射性与人工放射性

合集下载

放射性核素的毒理学效应

放射性核素的毒理学效应

放射性核素的毒理学效应放射性核素是具有放射性的核素。

分为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放射性核素。

天然放射性是指天然存在的放射性同位素,能自发地放射出射线的属性。

人工放射性核素是指利用反应堆的中子流和加速器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人为制备的放射性核素。

应用人工方法可得到所有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

天然放射性核素品种很多,性质与状态也各不相同,它们在环境中的分布十分广泛。

在岩石、土壤、空气、水、动植物、建筑材料、食品甚至人体内都有天然放射性核素的踪迹。

地壳是天然放射性核素的重要贮存库,尤其是原生放射性核素。

地壳中的放射性物质主要为铀、钍系和锕系。

其中,空气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主要由地表释入大气中的及其子体核素。

土壤放射性污染的人为来源包括核试验(分为大气层核试验和地下核试验两种。

大气层核试验产生的放射性落下灰是迄今土壤环境的主要放射性污染源。

)、核武器制造、核能生产和核事故、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和应用、矿物的开采、冶炼和应用。

土壤主要由岩石的浸蚀和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可见,其中的放射性是从岩石转移而来的。

由于岩石的种类很多,受到自然条件的作用程度也不尽一致,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浓度变化范围是很大的。

影响其在土壤环境中的积累和迁移的因素有气候与地形、放射性核素的形态和性质、土壤的性质、植物种类和肥料、化学添加剂和人类的耕种等。

土壤的地理位置、地质来源、水文条件、气候以及农业历史等都是影响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的重要因素。

放射性物质进入土壤后,随时闻的推移逐渐衰变而减少。

另外,植物和动物也从土壤中吸收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

存在于岩石和土壤中的放射性物质,由于地下水的浸滤作用而受损失,地下水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主要来源于此途径。

此外,粘附于地表颗粒土壤上的放射性核素,在风力的作用下,可转变成尘埃或气溶胶,进而转入到大气圈并进一步迁移到植物或动物体内。

土壤中的某些可溶性放射性核素被植物根吸收后,继而输送到可食部分,接着再被食草动物采食,然后转移到食肉动物,最终成为食品中和人体中放射性核素的重要来源之一。

G__新建文件夹(2)_辐射防护培训教材.

G__新建文件夹(2)_辐射防护培训教材.

中辐院培训教材辐射防护核清洁项目组2004-8-20引言秦山第二核电厂规定:凡是在核电厂控制区内工作的人员都必须把辐射防护培训列为基本安全授权必须的培训。

核清洁项目组针对自已的工作内容和特点设置了辐射防护培训教材。

培训对象是核清洁现场操作员,只有通过RP1培训和考核的人员才能获得授权上岗,RP1培训的目的是使员工:—了解辐射防护的基本知识;—了解工作现场的辐射风险;—掌握辐射个人防护的基本方法和实用措施;—在辐射防护安全方面具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同时保证其行为不得对其他人的安全产生不利的影响;第一章辐射防护的的基本概念1.1 辐射的基本概念1.1.1 原子的组成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

原子是进行化学反应的基本的单位。

原子是由质量相对较大、体积较小,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绕其高速运转的轨道电子组成的。

原子核由A个核子组成(A是质量数),其中有Z个带正电荷的质子(Z是原子序数)和N个不带电荷的中子(N=A-Z)。

在所有稳定原子中,轨道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原子作为一个整体是不带电的。

当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便会得到或失去负电荷。

呈负电性或正电性的原子称为离子。

同位素:所有的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不同质量数的核数。

1.1.2 放射性不稳定的原子核,总是自发地以释放出粒子(α、β、n)或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以逐步达到稳定状态,此过程叫衰变。

在衰变过程中放出粒子和光子的现象叫放射性。

具有放射性的核素叫放射性核素。

所有的由一各或多种放射性核素构成的物质叫放射源。

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

单位:衰变/秒(贝克—Bq)。

我们把某种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数目衰减到它初始值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之为该种核素的半衰期。

用符号T1/2表示。

1.1.3 天然放射性和人工放射性天然放射性:是指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的多种射线类型的总称。

包括:由外层空间到达地球的宇宙射线、地壳中的放射性物质、体内的放射性物质。

人工放射性:是指人们由于核试验、医疗、核动力生产所产生的放射性。

放射性种类

放射性种类

放射性种类放射性是指物质中存在放射性核素,这些核素能够通过放射衰变释放出射线或粒子的物理现象。

放射性物质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它们可以分为天然放射性和人工放射性两类。

天然放射性种类主要包括镭系、钍系和铀系核素,而人工放射性种类则主要包括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天然放射性种类中最常见的是镭系、钍系和铀系核素。

镭系核素主要由镭-226和镭-228组成,它们的衰变产物包括氡和氡的子体,这些放射性核素被认为是最危险的天然放射性物质。

钍系核素主要包括钍-232和其衰变产物,其中钍-232是比较常见的,具有较长的半衰期。

铀系核素主要包括铀-238和其衰变产物,铀是地壳中含量较高的元素之一,能够长期放射性衰变。

人工放射性种类主要由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同位素组成。

这些同位素在科研、工业、医疗和能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铯-137是一种常见的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它广泛用于医学诊断、癌症治疗和食品辐射灭菌等方面。

钴-60是另一种常见的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广泛应用于工业无损检测、医学放射治疗和照明等领域。

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害。

放射性同位素释放出的射线和粒子能够与人体细胞相互作用,导致细胞损伤和突变。

这可能会引发癌症、遗传突变和放射病等疾病。

不同的放射性核素具有不同的半衰期和生物学效应,因此对于不同的放射性物质需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为了保护人类和环境免受放射性物质的危害,国际社会制定了一系列放射性物质管理和控制措施。

例如,对于核电站和放射性物质运输等高风险活动,需要严格遵守国际核安全标准,确保安全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此外,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置也是一个重要环节,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和设施,确保废物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降低接触放射性物质的风险。

首先,避免长时间接触放射性源,减少辐射暴露的时间。

其次,保持距离,尽量远离放射性源,减少暴露剂量。

此外,通过加强室内通风、适当清洁等方式,减少人体内放射性物质的累积。

放射性的基础知识

放射性的基础知识

一、放射性1、放射性核衰变核衰变:有些原子核不稳定,能自发地改变核结构,这种现象称为核衰变;放射性:在核衰变过程中总是放射出具有一定动能的带电或不带电的粒子,即α、β、γ射线,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天然放射性:天然不稳定核素能自发放出射线的特性;人工放射性:通过核反应由人工制造出来的核素的放射性。

2、放射性衰变的类型①α衰变:不稳定重核(一般原子序数大于82)自发放出4He核(α粒子)的过程;α粒子的质量大,速度小,照射物质时易使其原子、分子发生电离或激发,但穿透能力小,只能穿过皮肤的角质层②β衰变:放射性核素放射β粒子(即快速电子)的过程,它是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发生互变的结果;负β衰变(β-衰变):核素中的中子转变为质子并放出一个β-粒子和中微子的过程。

β-粒子实际上是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电子。

β射线电子速度比α射线高10倍以上,其穿透能力较强,在空气中能穿透几米至几十米才被吸收;与物质作用时可使其原子电离,也能灼伤皮肤;正β衰变(β+衰变):核素中质子转变为中子并发射出正电子和中微子的过程;电子俘获:不稳定的原子核俘获一个核外电子,使核中的质子转变成中子并放出一个中微子的过程。

因靠近原子核的K层电子被俘获的几率大于其他壳层电子,故这种衰变又称为K 电子俘获;③γ衰变:原子核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或者基态时所发射的电磁辐射;γ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约为0.007~0.1nm),穿透能力极强,它与物质作用时产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生成效应等;3、放射性活度和半衰期①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发生核衰变的数目;A—放射性活度(s-1),活度单位贝可(Bq),其中1Bq=1s-1,1贝可表示1s内发生1次衰变;N—某时刻的核素数;t—时间(s);λ—衰变常数,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内的衰变几率;②半衰期(T1/2):放射性核素因衰变而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需时间;4、核反应:用快速粒子打击靶核而给出新核(核产物)和另一粒子的过程称为核反应;方法:用快速中子轰击发生核反应;吸收慢中子的核反应;用带电粒子轰击发生核反应;用高能光子照射发生核反应;二、照射量和剂量1、照射量dQ——γ或x射线在空气中完全被阻止时,引起质量为dm的某一体积元的空气电离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正或负)的总电量值(C,库仑);x——照射量,国际单位制单位:库仑/kg,即C/kg伦琴(R),1R=2.58×10-4C/kg伦琴单位定义:凡1伦琴γ或x射线照射1cm3标准状况下(0℃,101.325kPa)空气,能引起空气电离而产生1静电单位正电荷和1静电单位负电荷的带电粒子;2、吸收剂量:在电离辐射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时单位质量的物质吸收电离辐射能量的大小;D——吸收剂量;——电离辐射给予质量为dm的物质的平均能量;吸收剂量D的国际单位为J/kg,专门名称为戈瑞,简称戈,用符号Gy表示:1Gy=1J/kg拉德(rad) 1rad=10-2Gy吸收剂量率(P):单位时间内的吸收剂量,单位为Gy/s或rad/s3、剂量当量(H):在生物机体组织内所考虑的一个体积单元上吸收剂量、品质因数和所有修正因素的乘积,H=DQND——吸收剂量(Gy);Q——品质因数,其值决定于导致电离粒子的初始动能,种类及照射类型;N——所有其他修正因素的乘积,通常取为1;剂量当量(H)的国际单位J/kg,希沃特(Sv),1Sv=1J/kg雷姆(rem),1rem=10-2Sv剂量当量率:单位时间内的剂量当量,Sv/s或rem/s;4、第二节环境中的放射性本节要求:了解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放射性核素在土壤、水、大气等环境中的分布,了解放射性核素对人体的危害及内照射概念。

第三章天然放射性与人工放射性

第三章天然放射性与人工放射性
动导致公众接受的和公众本身家居生活、出
外旅行等所接受的辐射照射。
• 对核工业以外的人为活动引起的公众照射尚 缺乏系统的研究
2) 公众照射
从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看来,有两点是值得引起大家注意 的: • 人们普遍认为公众照射主要来自核工业,而实际上核工业
对公众产生的照射远低于人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某些
2) 公众照射
– 2)乘汽车引起公众照射集体剂量减小
– 由于水泥路面和柏油路面辐射剂量率是天然材
料路面的0.85,且汽车内辐射剂量率是 附近
田野的0.67,根据旅客周转量和汽车平均车速 推算,全国居民在1988 年乘汽车减 小的集体 剂量约1.6×102人· Sv。
2) 公众照射
– 3)乘船引起公众照射集体剂量减小
3
• 放射性气体在空气中的数量随本地区的铀和钍的含量而定。 • 在同一地区,气候条件将大大地影响这些气体的浓度。通常 室内的水平比室外高。室内水平由建筑材料和通风率决定。 在矿山和地下洞穴浓度都很高。氡和钍射气及其衰变产物的 放射性对人体将产生内、外照射。
• 从某些建筑材料中释放出来的氡气使有些地区室内氡气含量
6)
表 2 我国居民天然辐射造成的平均年有效剂量 射 线 源 电离 宇宙射线 中子 外照射 陆地 辐射 氡及其短寿命子体 钍射气及其短寿命子体 内照射
40
平均年有效剂量(Sv) 电离成分 中子 260 57 540 916 185 170 170 2298
K
其它核素 总 计
自从有人类以来一直受天然辐射源
过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4) 水中的放射性
• 水中的放射性产物随水源的类型而定。
– 例如,海水中含有大量的40K。
– 许多天然泉水中含有相当数量的铀、钍和镭等放射性 元素。由于雨天从空气中收集放射性物质,地面水收 集存在于岩石和土壤中的放射性,因此可以说几乎所

放射、射频防护安全技术规程(3篇)

放射、射频防护安全技术规程(3篇)

放射、射频防护安全技术规程放射和射频防护安全技术规程是为了保护人员免受放射和射频辐射的危害而制定的一系列安全措施和方法。

下面是一份大约2000字的放射和射频防护安全技术规程的示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人员不受放射和射频辐射的危害,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制定本技术规程。

第二条:本技术规程适用于所有可能产生放射和射频辐射的工作场所和设备。

第三条:本技术规程的内容包括放射和射频辐射的基本知识、评估和控制方法、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等方面。

第四条:本技术规程由有关部门制定,实施单位实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二章:放射辐射防护安全技术规程第一节:放射辐射的基本知识第五条:放射辐射是指由放射性物质、射线和放射性源所产生的辐射。

第六条:放射性物质是指具有放射性原子核的物质,包括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放射性核素。

第七条:射线是放射性物质发出的能够穿过物质并具有能量的辐射。

第八条:放射源是指产生放射性辐射的物质或装置。

第九条:辐射剂量是指人体受到的放射性辐射的能量或剂量。

第十条:辐射剂量评价是指对受射线辐射人员接受的辐射剂量进行测量和计算,评估其受到的辐射风险。

第十一条:对于职业性暴露于放射性辐射工作者,需要进行职业体检和定期监测。

第二节:放射辐射评估和控制方法第十二条:放射辐射评估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的辐射剂量进行测量和计算,评估工作人员受到的辐射风险。

第十三条:对于可能产生辐射的工作场所,应进行辐射环境监测,确保辐射剂量在允许的限值范围内。

第十四条:对于可能与放射性物质接触的工作人员,应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确保个人剂量在允许的限值范围内。

第十五条:对于高辐射场所或高剂量工作,应采取必要措施,包括使用防护屏蔽装置、限制工作时间和距离等。

第十六条:对于放射源的使用、储存和处置,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防护设施,确保安全。

第十七条:对于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并确保废物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放射、射频防护安全技术规程(4篇)

放射、射频防护安全技术规程(4篇)

放射、射频防护安全技术规程一、引言在放射与射频工作环境中,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必须遵守相关的防护安全技术规程。

本规程旨在规范放射与射频工作环境,提供详细的防护措施和操作指引,以确保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二、放射防护安全技术规程1. 辐射源辨识与评估(1) 对于放射源,工作人员应进行辨识和评估,包括确定辐射源的性质、辐射强度等参数。

(2) 制定辐射源管理措施,包括设置限制区域、标识报警等,以确保人员在规定区域内工作。

2. 个人防护措施(1) 工作人员应佩戴符合标准的防护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以减轻辐射对身体的伤害。

(2) 对于放射源可能产生的辐射,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铅制防护衣物等。

3. 工作环境监测(1) 对放射环境进行定期监测,确保辐射水平始终在安全范围内。

(2) 使用合适的监测设备,包括辐射计、剂量仪等,对辐射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4. 紧急救援措施(1) 制定应急预案,包括灾难发生时的人员疏散、紧急救护等措施。

(2) 对于放射源泄漏或事故,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环境的保护。

放射、射频防护安全技术规程(2)1. 射频辐射源评估与监测(1) 对于射频辐射源,进行评估和监测,确定辐射强度与频率等参数。

(2) 设置射频限制区域,确保人员不超过辐射安全标准,同时进行定期监测。

2. 工作人员培训与教育(1) 对从事射频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包括射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防护措施等。

(2) 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确保工作人员理解并掌握相关的防护知识和技能。

3. 射频辐射防护设施(1) 针对工作场所的射频辐射源,建立防护设施,如屏蔽房间和铅制隔离墙等。

(2) 对于射频源辐射可能超出安全标准的区域,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减弱辐射强度、设置警示标识等。

4. 健康监测与评估(1) 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包括体检和辐射剂量监测,了解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和辐射暴露情况。

(2) 对于辐射暴露可能导致的健康影响,进行评估和处理,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 选择性 必修第三册: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精品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 选择性 必修第三册: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精品课件】

子从核中释放出来。
(3)半衰期是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经过两个半衰期原子核就
全部发生衰变。(
)
答案 ×
解析 经过一个半衰期,未发生衰变的元素,将有一半衰变,所以经过两个半
3
4
衰期,有 的元素发生衰变。
(4)通过化学反应也不能改变物质的放射性。(
)
答案 √
(5)原子核衰变、核反应过程中,电荷数、质量数、能量和动量都守恒。
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怎样变化?
要点提示 (1)当原子核发生α衰变时,原子核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各减少2个。
因为α粒子是原子核内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在一起发射出来的。
(2)当原子核发生β衰变时,新核的核电荷数相对于原来增加了1个。新核在
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向后移动了1个位次。
知识归纳
1.衰变规律
原子核衰变时,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
(
)
答案 √
(6)利用γ射线照射种子,可以培育出优良品种。(
答案 √
)
2.放射性在技术上有很多应用,不同的放射源可用于不同目的。下表列出
了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和可供利用的射线。
元素
钋210
氡222
锶90
铀238
射线
α
β
β
α、β、γ
半衰期
138天
3.8天
28年
4.5×109年
某塑料公司生产聚乙烯薄膜,方法是让厚的聚乙烯膜通过轧辊把聚乙烯膜
粒子称为α衰变,放出β粒子称为β衰变,研究表明,碳14只放出β射线,钴60只
放出β、γ射线,镭226只放出α、γ射线。不同元素放出的射线相同吗?
要点提示 不同的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是不同的。

核安全综合知识04

核安全综合知识04

第四章流出物和环境放射性监测考试要求:1.熟悉环境放射性本底调查;2.了解环境天然放射性的来源;3.了解环境中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来源;4.熟悉控制流出物排放的基本原则;5.熟悉流出物监测的基本要求;6.了解环境中放射性核素的迁移和蓄积;7.熟悉人类核活动对环境辐射水平的潜在影响;8.掌握流出固体燃料和环境放射性监督的目的和范围。

思考题1.什么是流出物?流出物能不能做到零排放?2.为什么说流出排放是放射性废物的一种处臵方式;3.为什么对流出物排放要进行控制?4.控制流出物排放的原则是什么?5.对液体流出物排放有什么要求?6.环境放射性监测区分为针对一般环境质量和针对放射性排放源项两类,两者有什么异同?7.放射性本底调查的作用是什么?8.放射性本底调查是否仅仅调查环境中的天然放射性水平?9.简述天然放射性的来源及主要天然放射性核素种类?10.简述环境监测大纲的主要内容?11.环境辐射监测的质量保证起什么作用?12.气态流出物对公众照射的主要途径是什么?13.什么是关键人群组?它具备哪些主要特征?14.哪些人为活动会使环境中天然放射性水平升高?15.人为活动使态天然放射性水平升高是否应进行管理?16.什么是伴生矿?17.伴生矿开采与铀矿开采有什么异同?18.人们为什么对氡,特别是室内氡关心?19.在高空飞行,特别是10000m以上的飞行,为什么要关注机组人员的辐射安全?20.经UNSCEAR的统计,公众平时受的主要贡献是天然辐射源的贡献,你认为这是否意味着可以放松对人工辐射源的管理?为什么?21.在流出物中除了放射性物质之外,你认为还有什么因素应考虑纳入管理?22.在环境监督中除要求准确分析、测量放射性水平外,为什么还要求一并记录相关的环境参数?本章小结:●核与辐射设施在运行时或多或少总是向环境排放放射性物质。

●为确保核与辐射设施周围公众的安全,对流出物必须进行严格管理。

●考虑到流出物是一种废物,且流出物排放本身就是放射性废物处臵的一种方式,因此对流出物排放既要限制处排放总量,又要控制排放浓度,同时必须进行严密监测。

实验室安全正确处理放射性物质

实验室安全正确处理放射性物质

实验室安全正确处理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是一种具有辐射性质的物质,在实验室中使用时需要高度的安全意识和正确的处理方法。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中正确处理放射性物质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

1. 放射性物质的分类放射性物质可以分为天然放射性物质和人工放射性物质两类。

天然放射性物质指自然界中存在的放射性元素,如铀、钍等;人工放射性物质是人工合成或通过人工介入而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如放射性同位素。

2. 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为了正确处理放射性物质,实验室需要建设相应的安全设施。

首先,实验室应设置放射性物质专用操作区域,并配备安全柜、防护屏等设备,以有效隔离辐射;其次,应配备辐射检测设备,及时监测实验室中放射性物质的辐射水平;最后,为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实验室应定期进行辐射防护设施的维护和检测。

3. 放射性物质的储存与管理放射性物质的储存应遵循相应的规范和要求。

首先,放射性物质应存放在专用密闭容器中,以防止泄露和扩散;其次,应制定放射性物质的管理制度,明确存储和使用的责任人和流程;最后,放射性物质的储存室应远离办公区及其他人员活动区域,以减少辐射的危害。

4. 放射性物质的操作与使用在实验室中使用放射性物质时,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和使用规程。

首先,操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手套、护目镜等,以减少辐射的接触;其次,应限制和控制放射性物质的使用量和时间,尽量减少辐射的暴露;最后,在实验室中进行放射性物质的实验时,应严格按照实验方案进行,避免产生意外事故。

5.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排放放射性废物是实验室中产生的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废弃物。

为了安全处理放射性废物,实验室应建立相应的处理和排放制度。

首先,放射性废物应分类、密封包装,并按照规定的程序交由专业单位进行处理;其次,实验室应定期对废物储存区进行清理和维护,保证废物不会泄露或对环境造成危害;最后,放射性废物的排放应符合相关的环保法规,不得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第三章 天然放射性与人工放射性课件

第三章 天然放射性与人工放射性课件
– 1)乘火车引起公众照射集体剂量减少 – 我国进行调查测量结果表明,火车车厢中 辐射剂量率总平均值为
27×10-3μSv/h,而附近田野 辐射剂量率约为61×10-3μSv/h。由于
乘火车而导致乘客所受剂量率的减少约为 34×10-3Sv/h。根据旅客 周转量和火车平均车速推算,全国居民在1988年 乘 火 车 减 小 的 集 体 剂量约为2.8×102人·Sv。
• 8.2×10-10×3.7×1010×60×103×2×10-3 = 3640Bq = 3.64kBq
6) 天然辐射造成的平均年剂量值
• 人类的实践活动和自然界演变均可能使天然辐射本 底的水平发生变化。自然演变引起的变化通常是一 个缓慢的过程。人类的实践活动,特别是近代工业 的发展,有可能使天然辐射本底水平在较短时间内 发生变化。严格地说,不存在固定不变的天然辐射 水平。这里所说的天然辐射本底水平实际上是指某 一时间范围内天然辐射的水平。
第三章 天然放射性与人工放射性
1. 天然辐射源
1)宇宙射线(cosmic rays)
➢ 从宇宙空间发射而来的高能粒子流,由初级宇宙射线 和次级宇宙射线组成。
√宇宙射线是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辐射,它主要是由一些
质子、α粒子与原子序数Z>3的核组成的。
√宇宙射线有较强的贯穿能力,在射向地球时,与大气中与物 质原子相碰撞,发生多种类型的反应而产生次级宇宙射线。 由于大气层的屏蔽作用,大大减少了到达地球表面的宇宙辐 射的总量。
2) 公众照射
– 2)乘汽车引起公众照射集体剂量减小 – 由于水泥路面和柏油路面 辐射剂量率是天然
材料路面的0.85,且汽车内 辐射剂量率是 附近田野的0.67,根据旅客周转量和汽车平 均车速推算,全国居民在1988 年乘汽车减 小的集体剂量约1.6×102人·Sv。

第3章 第3节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第3章 第3节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第3节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学习目标知识脉络1.知道什么是放射性同位素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重点)2.理解放射性在消费和科学领域的应用.(重点)2.知道放射性污染及其对人类和自然产生的严重危害,理解防护放射性的措施,建立防范意识.(重点)[先填空]1.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利用射线的电离作用、穿透才能等性质;二是作为示踪原子.2.射线特性的利用(1)辐射育种、食品辐射保存、放射性治疗等.(2)放射性同位素电池:把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时释放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装置.(3)γ射线探伤:利用了γ射线穿透才能强的特点.3.作为示踪原子:用仪器探测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可以查明放射性元素的行踪,好似带有“标记〞一样.人们把具有这种用处的放射性同位素叫作示踪原子.[再判断]1.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γ射线可以给金属探伤.(√)2.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消除有害的静电积累.(√)3.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保存食物.(√)[后考虑]放射性元素为什么能做示踪原子?【提示】由于放射性同位素不断发出辐射,无论它运动到哪里,都很容易用探测器探知它的下落,因此可以用作示踪物来区分其他物质的运动情况和变化规律.这种放射性示踪物称为示踪原子或标记原子.[核心点击]1.分类:可分为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两种,天然放射性同位素不过40多种,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已达1 000多种,每种元素都有自己的放射性同位素.2.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优点(1)放射强度容易控制;(2)可以制成各种所需的形状;(3)半衰期比天然放射性物质短得多,放射性废料容易处理.因此,但凡用到射线时,用的都是人工放射性同位素.3.放射性同位素的主要应用(1)利用它的射线.①工业部门使用射线测厚度——利用γ射线的穿透特性;②农业应用——γ射线使种子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杀死使食物腐败的细菌,抑制蔬菜发芽,延长保存期等;③医疗上——利用γ射线的高能量治疗癌症.(2)作为示踪原子:放射性同位素与非放射性同位素有一样的化学性质,通过探测放射性同位素的射线确定其位置.1.(多项选择)以下关于放射性同位素的一些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利用放射性消除静电是利用射线的穿透作用B.利用射线探测机器部件内部的砂眼或裂纹是利用射线的穿透作用C.利用射线改进品种是因为射线可使DNA发生变异D.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是一样的【解析】消除静电是利用射线的电离作用使空气导电,A错误;探测机器部件内部的砂眼或裂纹和改进品种分别是利用它的穿透作用和射线可使DNA发生变异,B、C正确;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是不同的,D错误.【答案】BC2.(多项选择)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给农作物施肥时,在肥料里放一些放射性同位素,是因为农作物吸收放射性同位素后生长更好B.输油管道漏油时,可以在输的油中放一些放射性同位素探测其射线,确定漏油位置C.天然放射元素也可以作为示踪原子加以利用,只是含量较少,经济上不划算D.放射性元素被植物吸收,其放射性不会发生改变【解析】放射性元素与它的同位素的化学性质一样,但是利用放射性元素可以确定农作物在各季节吸收含有哪种元素的肥料.无论植物吸收含放射性元素的肥料,还是无放射性肥料,植物生长是一样的,A错误;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含量易控制,衰变周期短,不会对环境造成永久污染,而天然放射性元素,剂量不易控制、衰变周期长、会污染环境,所以不用天然放射元素,C错误;放射性是原子核的本身性质,与元素的状态、组成等无关,D正确;放射性同位素可作为示踪原子,是因为它不改变元素的化学性质,故B正确.【答案】BD3.γ刀已成为治疗脑肿瘤的最正确仪器,用γ刀治疗时不用麻醉,病人清醒,时间短,半小时完成手术,无需住院,因此γ刀被誉为“神刀〞.据报道,我国自己研制的旋式γ刀性能更好,即将进入各大医院为患者效劳.γ刀治疗脑肿瘤主要是利用γ射线很强的________才能和很________的能量.【解析】γ刀治疗脑肿瘤主要是利用γ射线很强的穿透才能和很高的能量.【答案】穿透高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技巧(1)用射线来测量厚度,一般不选取α射线是因为其穿透才能太差,更多的是选取γ射线,也有局部选取β射线的.(2)给病人治疗癌症、培育优良品种、延长食物保质期一般选取γ射线.(3)使用放射线时平安是第一位的.放射性污染和防护[先填空]1.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来源(1)核爆炸;(2)核泄漏;(3)医疗照射.2.为了防止放射线的破坏,人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密封防护;(2)间隔防护;(3)时间防护;(4)屏蔽防护.[再判断]1.核泄漏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2.医疗照射是利用放射性,对人和环境没有影响.(×)3.密封保存放射性物质是常用的防护方法.(√)[后考虑]放射性污染危害很大,放射性穿透力很强,是否无法防护?【提示】放射线危害很难防护,但是通过屏蔽、隔离等措施可以进展有效防护,但防护的有效手段是进步防范意识.[核心点击]) A.国际通用的辐射警示标志是毒性标志的骷髅B.国际通用的辐射警示标志是以黄色为背景的黑色的圆形中心和三个黑色叶瓣的图形C.有此项标志的地方是有辐射警示危险的地方D.没有特别的极其特殊的需要远离有国际通用的辐射警示标志的地方【解析】国际通用的辐射警示标志是以黄色为背景的黑色的圆形中心和三个黑色叶瓣的图形,A错,B正确;因为放射性的危险性和放射性的强穿透性,所以要远离有放射性的地方,C、D正确.【答案】BCD5.核能是一种高效的能源.(1)在核电站中,为了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核反响堆有三道防护屏障:燃料包壳、压力壳和平安壳.图3-3-1结合图3-3-1甲可知,平安壳应中选用的材料是________.(2)图乙是用来监测工作人员受到辐射情况的胸章,通过照相底片被射线感光的区域,可以判断工作人员受到何种辐射.当胸章上1 mm铝片和3 mm铝片下的照相底片被感光,而铅片下的照相底片未被感光时,结合图甲分析可知工作人员一定受到了________射线的辐射;当所有照相底片被感光时,工作人员一定受到了________射线的辐射.【解析】(1)核反响堆最外层是厚厚的水泥防护层,以防止射线外泄,所以平安壳应选用的材料是混凝土.(2)β射线可穿透几毫米厚的铝片,而γ射线可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答案】(1)混凝土(2)βγ射线具有一定的能量,对物体具有不同的穿透才能和电离才能,从而使物体或机体发生一些物理和化学变化.假如人体受到长时间大剂量的射线照射,就会使细胞器官组织受到损伤,破坏人体DNA分子构造,有时甚至会引发癌症,或者造成下一代遗传上的缺陷.学业分层测评(十)(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多项选择)关于放射性同位素,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放射性同位素与放射性元素一样,都具有一定的半衰期,衰变规律一样B.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可生成另一种新元素C.放射性同位素只能是天然衰变时产生的,不能用人工方法制得D.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培育良种【解析】放射性同位素也具有放射性,半衰期也不受物理和化学因素的影响,衰变后形成新的原子核,选项A、B正确;大局部放射性同位素都是人工转变后获得的,选项C错误;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照射种子,可使种子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从而培育出良种,D正确.【答案】ABD2.(多项选择)关于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通过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可以发现和制造新元素B.在人工核反响过程中,质量守恒C.利用示踪原子可以研究生物大分子的构造D.人类一直生活在放射性的环境中【解析】通过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可以发现和制造新元素,A项正确;在人工核反响过程中,质量数守恒,B项错;利用示踪原子可以研究生物大分子的构造,C项正确;人类一直生活在放射性的环境中,地球上的每个角落都有射线,D项正确.【答案】ACD3.(多项选择)放射性同位素钴60能放出较强的γ射线,其强度容易控制,这使得γ射线得到广泛应用.以下选项中,属于γ射线应用的是() 【导学号:64772045】A.医学上制成γ刀,无需开颅即可治疗脑肿瘤B.机器运转时常产生很多静电,用γ射线照射机器可将电荷导入大地C.铝加工厂将接收到的γ射线信号输入计算机,可对薄铝板的厚度进展自动控制D.用γ射线照射草莓、荔枝等水果,可延长保存期【解析】γ射线的电离作用很弱,不能使空气电离成为导体,B错误;γ射线的穿透才能很强,薄铝板的厚度变化时,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变化很小,不能控制铝板厚度,C错误;γ射线能量很大,可以杀菌,延长水果的保存期,对肿瘤细胞有很强的杀伤作用,故A、D正确.【答案】AD4.以下哪些应用是把放射性同位素不是作为示踪原子的()A.利用含有放射性碘131的油,检测地下输油管的漏油情况B.把含有放射性元素的肥料施给农作物,利用探测器的测量,找出合理的施肥规律C.利用射线探伤法检查金属中的砂眼和裂纹D.给疑心患有甲状腺病的病人注射碘131,以判断甲状腺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解析】利用射线探伤法检查金属中的砂眼和裂纹是利用γ射线穿透才能强的特点,医学上利用“放疗〞治疗恶性肿瘤,利用的是射线照射,而不是作为示踪原子.【答案】 C5.(多项选择)防止放射性污染的防护措施有()A.将废弃的放射性物质进展深埋B.将废弃的放射性物质倒在下水道里C.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人员穿上铅防护服D.严格和准确控制放射性物质的放射剂量【解析】因为放射性物质残存的时间太长,具有辐射性,故应将其深埋,A对、B错;铅具有一定的防止放射性的才能,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人员穿上铅防护服,并要控制一定的放射剂量.故C、D对.【答案】ACD6.(多项选择)关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放射线改变了布料的性质使其不再因摩擦而生电,从而到达消除有害静电的目的B.利用γ射线的贯穿性可以为金属探伤,也能进展人体透视C.用放射线照射作物种子使其DNA发生变异,其结果也不一定是更优良的品种D.用γ射线治疗肿瘤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剂量,以免对人体正常组织造成太大的伤害【解析】利用放射线消除有害静电是利用放射线的电离性,使空气分子电离成为导体,将静电导出,A错误;γ射线对人体细胞伤害太大,不能用来进展人体透视,用于人体透视的是X射线,故B错误;作物种子发生的DNA突变不一定都是有益的,还要经过挑选才能培育出优秀品种,C正确;用γ射线治疗肿瘤对人体肯定有副作用,因此要科学地控制剂量,D正确.【答案】CD7.放射性在技术上有很多应用,不同的放射源可用于不同目的.下表列出了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和可供利用的射线.薄,利用适当的放射线来测定通过轧辊后的薄膜厚度是否均匀,可利用的元素是________.【解析】要测定聚乙烯薄膜的厚度,那么要求射线可以穿透薄膜,因此α射线不适宜;另外,射线穿透作用还要受薄膜厚度影响,γ射线穿透作用最强,薄膜厚度不会影响γ射线穿透,所以只能选用β射线,而氡222半衰期太小,铀238半衰期太长,所以只有锶90较适宜.【答案】锶908.如图3-3-2所示是工厂利用放射线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装置示意图.图3-3-2(1)请简述自动控制的原理;(2)假如工厂消费的是厚度为2 mm的铝板,在α、β和γ三种射线中,哪一种对铝板的厚度控制起主要作用?为什么?【解析】(1)放射线具有穿透本领,假如向前挪动的铝板的厚度有变化,那么探测器接收到的放射线的强度就会随之变化,将这种变化转变为电信号输入到相应的装置,使之自动地控制图中右侧的两个轮间的间隔,到达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目的.(2)β射线起主要作用,因为α射线的贯穿本领很小,穿不过2毫米的铝板;γ射线的贯穿本领很强,能穿过几厘米的铅板,2毫米左右的铝板厚度发生变化时,透过铝板的γ射线强度几乎不发生变化;β射线的贯穿本领较强,能穿过几毫米厚的铝板,当铝板厚度发生变化时,透过铝板的β射线强度变化较大,探测器可明显地反映出这种变化,使自动化系统做出相应的反响.【答案】见解析[才能提升]9.我国科学家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的牛胰岛素与天然牛胰岛素是同一种物质,所使用的鉴别技术是() 【导学号:64772104】A.光谱分析B.同位素示踪原子C.微电子技术D.纳米技术【解析】人工合成的牛胰岛素中掺入14 6C作为示踪原子,跟天然牛胰岛素混合,屡次重新结晶,结果14 6C均匀分布,证明了人工合成的牛胰岛素与天然牛胰岛素是同一物质,应选B.【答案】 B10.(多项选择)贫铀炸弹是一种杀伤力很强的武器,贫铀是提炼铀235以后的副产品,其主要成分为铀238,贫铀炸弹不仅有很强的穿甲才能,而且铀238具有放射性,残留物可长期对环境起破坏作用而造成污染.人长期生活在该环境中会受到核辐射而患上皮肤癌和白血病.以下结论正确的选项是() A.铀238的衰变方程式为:238 92U→234 90Th+42HeB.235 92U和238 92U互为同位素C.人患皮肤癌和白血病是因为核辐射导致了基因突变D.癌症病人可以生活在遭受贫铀炸弹破坏的环境里,以到达放射性治疗的效果【解析】铀238具有放射性,放出一个α粒子,变成钍234,A正确.铀238和铀235质子数一样,故互为同位素,B正确.核辐射能导致基因突变,是皮肤癌和白血病的诱因之一,C正确.医学上利用放射线治疗癌症是有放射位置和放射剂量限制的,不能直接生活在被贫铀炸弹破坏的环境里,D错.【答案】ABC11.如图3-3-3甲是α、β、γ三种射线穿透才能的示意图,图乙是工业上利用射线的穿透性来检查金属内部的伤痕的示意图,请问图乙中的检查是利用了________射线.图3-3-3【解析】由题图甲可知,γ射线的穿透性最强,且能穿透钢板,其他两种射线不能穿透钢板.【答案】γ12.一个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核3015P,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成一个新原子核.(1)写出核反响方程;(2)求正电子和新核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解析】(1)3015P→3014Si+ 0+1e.(2)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即q v B=m v2r,所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m vqB.衰变时放出的正电子与反冲核Si的动量大小相等,因此在同一个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与它们的电荷量成反比,即r er Si =q Siq e=141.【答案】(1)略(2)141第 11 页。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SWSJ)教科版选修3-5教学案:第三章第2节放射性 衰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SWSJ)教科版选修3-5教学案:第三章第2节放射性 衰变含答案

第2节放射性__衰变(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34)一、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1.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铀和含铀矿物能够发出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可以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

物质放出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2.玛丽·居里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发现了两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命名为钋(Po)、镭(Ra)。

二、三种射线的本质1.α射线实际上就是氦原子核,速度可达到光速的错误!,其电离能力强,穿透能力较差.在空气中只能前进几厘米,用一张纸就能把它挡住。

2.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它的速度更大,可达光速的99%,它的穿透能力较强,电离能力较弱,很容易穿透黑纸,也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

3.γ射线呈电中性,是能量很高的电磁波,波长很短,在10-10m以下,它的电离作用更小,但穿透能力更强,甚至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和几十厘米厚的混凝土.三、原子核的衰变1.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某种粒子后变成新原子核的变化叫衰变。

2.能放出α粒子的衰变叫α衰变,产生的新核,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新核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向前移动两位,其衰变规律是错误!X―→错误!Y+错误!He。

3.能放出β粒子的衰变叫β衰变,产生的新核,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加1,新核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向后移动一位,其衰变规律A Z+1Y+__0-1e。

错误!X―→4.γ射线是伴随α衰变、β衰变同时产生的.β衰变是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化成一个电子,同时还生成一个质子留在核内,使核电荷数增加1.四、半衰期1.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2.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的.3.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没有关系.4.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衰变公式:N=N0(错误!)错误!,τ为半衰期,反映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

1.判断:(1)放射性元素发生α衰变时,新核的化学性质不变。

室内氡的来源、特性及对健康的影响

室内氡的来源、特性及对健康的影响
国际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的基本安全标准IAEA安全丛书 No.115(1996) :200~600 Bq/m3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200~400 Bq/m3
第四节 室内、外的氡浓度水平
UNASCEAR2000报告:世界范围内,室内氡浓度人口加 权平均值为:AM=39 Bq/m3,GM=30 Bq/m3,GSD=2.3 室内氡浓度AM超过100 Bq/m3的国家有:亚美尼亚、拉脱 维亚、芬兰、瑞典、卢森堡、捷克、匈牙利、阿尔巴尼亚 东亚地区各国的室内氡浓度值都不高。
第五节 实例——矿井空气中的氡暴露与矿 工肺癌关系的研究 高氡浓度暴露导致肺癌危险度的增加
第五节 实例——矿井空气中的氡暴露与矿 工肺癌关系的研究
第五节 实例——居室空气中的氡暴露与居 民肺癌关系研究
较低浓度的氡是否也可能增加肺癌发病率?为了回答 这个问题,著名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家王作元教授历 时9年,进行了涉及400万人口的流行病学调查,最终 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在美国,每天有约60人被氡杀死,超过了艾滋病每天 夺命的人数。而氡的主要藏身之所就是建筑材料和室 内装饰材料:矿渣砖、炉渣,花岗岩、瓷砖、洁具等。
二、放射性对健康的影响
确定性效应:乏力、脱发、牙龈出血、皮肤 红斑、白细胞数降低——死亡 随机性效应:癌症发病率增加,与初始量无 关,但效应概率与接收剂量成正比。
第一节 人类接受的辐射剂量及放射性对健 康的影响
三、氡的性质及危害 氡是由镭衰变产生的自然界唯一的天然放射性惰性气体,无色无 味,具有易扩散、溶于水,且极易溶于脂肪的特点。 由于氡对人体脂肪有很高的“亲和力”,如果人体长期吸入大量 的氡,它还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精神不振,昏昏欲睡。如 果人体长期吸入大量的氡,它在人体内部的辐射会使细胞发生异 变,进而导致肺癌。 镭经过衰变会产生氡,氡进入人体呼吸道后,在未衰变前,一部 分仍可随呼吸活动被呼出体外,另一部分即黏附在呼吸道上被人 体吸收,除主要从呼吸道吸入以外,少数也可在咽喉部随吞咽动 作进入消化道,在体内对人造成辐射,破坏人的呼吸系统。

天然放射性元素化学

天然放射性元素化学

的金属杂质的典型含量。
8 后处理
3.3 钍化学
(1)概述
1)钍的发现
1828年伯齐利厄斯在矿物中首发现了钍,钍广泛
分布于自然界中,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8ppm。
钍的矿物种类却比较少,主要矿物是独居石,其 主要成分是钍和稀土元素的混合磷酸盐; 其次是ThO2和UO2共生的方钍石和及以硅酸钍为 主要成分的钍石。
解: 238
U Th Th Ra
234 230 226



U NU Ra NRa
TRa N Ra NU 3.07 1020 个原子 0.115g 4.26109 Bq TU
10001000 0.4 3 238 99.72% 1602 20 3 238 8 16 6.021023 3 . 07 10 238 4.468109
238
U n, U Np 239 Pu
239

239

铀既是放射性毒物,又是化学毒物。天然铀在
放射性物质毒性分类中属中毒性元素,它作用于人
体的危害主要是化学毒性。各种铀化合物中毒后的
主要损伤器官是肾脏,随后出现神经系统和肝脏的
病变等。 我国规定,天然铀在露天水源中的限制浓度为 0.05mg/L,在放射性工作场所中的最大容许浓度为 0.02mg/L,在人尿中铀的控制指标为20μg/L。
硫酸铀酰:
UO2 SO4
2UO2 SO4 6NH3 H2O NH 4 2U2O7 2NH 4 2 SO4 3H2O
重铀酸盐:
NH 4 2U2O7 Na2U 2O7
K 2U 2O7
(5)铀的络合物
1)铀的无机络合物

第三节 食品的物理性污染及其预防

第三节 食品的物理性污染及其预防
β衰变:原子核自发的放射出电子或正电子或俘获一个 轨道电子的转变过程,包括β-衰变、β+衰变和轨道电 子俘获。β-衰变的射线是高速电子流,与α射线相比, 它带电量少,电离能力小,穿透力强。
γ衰变: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后的子核可能会处于激发态, 会放出射线,释放能量,跃迁到低能态或基态。γ射 线是高能光子,不带电荷,穿透物质的能力最强。
2.食品的放射防护
防止食品受到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即加强对放射 性污染源的卫生防护和经常性的卫生监督管理;
定期进行食品卫生监测:严格执行国家卫生标准, 加强对食品中放射性污染的监督,使食品中放射 性核素的量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二、食品的杂物染物: ①生产时的污染;②食品储存过程中的污染;③食品运输过 程的污染;④意外污染
放射性核素的核数目或活度衰减到一半所需的时间称 作核素的半衰期(half life)
物理半衰期(physical half life) 生物半衰期(biological half life) 有效半衰期(effective half life)
放射性衰变的类型
α衰变:原子核自发的放射出α粒子(氦原子核)的过 程称。α射线带正电荷,电离能力强,质量大,射程短, 穿透力差。
一、食品的放射性污染及其预防 (一)放射性核素 (二)食品中的电离辐射源 (三)环境中放射性核素向食品中的转移 (四)食品中放射性核素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 (五)食品的放射防护 二、食品的杂物污染及其预防 (一)食品的杂物污染 (二)食品杂物污染的预防
一、食品的放射性污染及其预防
(一)放射性核素 核素(nuclide)是指具有确定质子数和
人体辐射致癌最敏感的组织是甲状腺和骨髓,常见 的辐射癌症为白血病、甲状腺癌、乳腺癌和肺癌。

放射基本知识放射防护学

放射基本知识放射防护学

原子核结构
2020/12/29
编辑ppt
原子核结构:
X为元素符号 Z为质子数 N为中子数 A为质量数
6
几个概念
➢ 元素(element)——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化学
性质相同,但其中子数可以不同,因而物理性能不 同,如碘元素中的131I和127I;
➢ 核素(Nuclide)——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 且具有相同能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同一元素 可有多种核素,如131I、127I、3H、99mTc、99Tc分别 为3种元素的5种核素;
(T1/2: ①66.02d; ②6.02h)
131I → 131Xe + β- +γ
(T1/2:8.04d)
+ +
+
++
+
+
+ +
2020/12/29
光子

编辑ppt 中微子
22
137 Cs
➢ 放射药物
➢ 放射性测量
➢ 放射生物效应
➢ 辐射防护的原理与措施
➢ 放射卫生管理
➢ 放射线的监测
➢ X 射线、超声的防护
2020/12/29
编辑ppt
3
第一章
放射基础知识
2020/12/29
编辑ppt
4
第一节 原子核结构
2020/12/29
++ +
原子结构 编辑ppt
原子核 中子 质子 电子
5
β射线本质:高速运 动的电子流
2020/12/29
编辑ppt
16
-衰变:3H 3He+ -
2020/12/29

放射性物品的分类与特性

放射性物品的分类与特性

放射性物品的应用领域
医疗领域
放射性物品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非 常广泛,如核医学、放射治疗、
放射诊断等。
工业领域
工业上利用放射性物品的特性进行 无损检测、材料改性、防腐等处理 ,如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领域。
科研领域
科研领域利用放射性物品的特性进 行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研究,如 核物理、化学分析等领域。
02
放射性物品的分类与特性
• 放射性物品概述 • 放射性物品的分类 • 放射性物品的特性 • 放射性物品的安全使用与管理 • 放射性物品的风险与防护 • 放射性物品的应用前景与发展趋势
01
放射性物品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放射性物品是指能够产生电离辐 射的物质,包括天然放射性物质 和人工放射性物质。
特点
用价值。
放射性物品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技术创新
01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放射性物品的生产、储存和使
用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安全管理
02 由于放射性物品的特殊性质,其安全管理和防护措施
一直是关注的焦点,需要不断完善和加强。
法律法规
03
针对放射性物品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以确保其
安全、合法和有效地应用。
放射性物品的分类
按放射性强度分类
01
02
03
低放射性物品
放射性强度较低,通常用 于医疗、科研等领域,如 放射性药物、放射性器械 等。
中等放射性物品
放射性强度较高,通常用 于工业、农业等领域,如 放射性示踪剂、放射性农 药等。
高放射性物品
放射性强度很高,通常用 于核能、核武器等领域, 如核反应堆、核弹等。
用。
作业人员培训
02

新型污染物的检测和治理

新型污染物的检测和治理

新型污染物的检测和治理第一章:污染物的分类和特征污染物是指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资源造成破坏或危害的化学物质、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根据其来源和化学特性,污染物可以被分为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物等。

有机污染物是指由生物和化学合成产生的有机物质,包括石油、化学合成物、药品和农药等,这些化学物质在环境中释放并积聚,会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无机污染物则包括重金属和无机盐类等化合物,它们通常由工业活动、燃煤和采矿等过程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放射性污染物则是指放射性物质的排放,包括天然放射性物质和人工放射性物质两种,它们可能会导致基因突变、肿瘤等多种疾病。

第二章:新型污染物的检测技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污染形式的不断翻新,出现了许多新型污染物,例如微塑料、纳米粒子、挥发性有机物等。

这些污染物极其微小、难以检测,因此检测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由塑料制成的微小颗粒,在海洋、淡水、土壤和空气中广泛存在。

为了检测海水中的微塑料含量,科研人员通常会运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荧光显微镜等技术,目前也已经开发出了一些针对食品、土壤和人体等不同样本类型的微塑料检测方法。

2.纳米粒子的检测纳米粒子是一种维度小于100纳米的微粒子,它们能够穿过细胞膜进入人体内部,对人体和环境产生的风险不容忽视。

目前,常用的纳米粒子检测方法包括离子轨迹法、电动力学方法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等。

3.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挥发性有机物是指分子量较小的有机物质,这类物质通常会在室内、汽车排气、油漆和清洁剂等环境中释放,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现今,人们广泛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微型气相分析仪等技术对室内空气和水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检测和监测。

第三章:新型污染物的治理措施除了检测技术的应用外,污染治理措施的创新同样关乎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针对微塑料的治理措施主要集中于环保立法、改良生产工艺和再生利用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医疗照射 )
1.2 放射性治疗 利用放射性照射来治疗肿瘤等疾病已广泛地应用 在医疗界,尽管在某些治疗中患者可能受到大剂 量的照射,但实际上接受放射性治疗的还是少数 人。在大多数国家,放射性治疗对群体产生的平 均剂量远低于放射性诊断。
1)医疗照射 )
1.3 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中的应用 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中可用于跟踪人体内化学物 质的转移途径和部位。因为放射性同位素与同一 元素的稳定同位素,在化学性质上是相同的,所 以它们在人体内经过的途径和浓集的程度也是相 同的。
1)医疗照射 )
医疗照射 指接受治疗或诊断时患者或被检查者所受的照射
,包括放射性诊断、放射性治疗和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中的 包括放射性诊断、 包括放射性诊断 应用三个方面。 应用三个方面。 医学中所应用的辐射种类越来越多有:医用诊断X线 牙科X 医学中所应用的辐射种类越来越多有:医用诊断X线 ,牙科X 扫描, 线,核医学,放射治疗,介入放射,CT扫描,皮科敷贴等等 核医学,放射治疗,介入放射, 扫描 ,几乎医学各科都离不开辐射的诊治。 几乎医学各科都离不开辐射的诊治。
5)人体内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
体内放射源主要是人体内含有某些微量放射性元素, 体内放射源主要是人体内含有某些微量放射性元素,如14C和40K 某些微量放射性元素 和 等。 铀和钍系的放射性气体衰变产物,即氡气和钍射气, 铀和钍系的放射性气体衰变产物,即氡气和钍射气,对人体内放 射性也有显著的贡献。 射性也有显著的贡献。 由于地球上的土壤和水中都含有少量放射性物质, 由于地球上的土壤和水中都含有少量放射性物质,其中一部分通 过饮水和食物链的循环而转移到人体内, 过饮水和食物链的循环而转移到人体内,产生对人体的照射
6) 天然辐射造成的平均年剂量值 天然辐射造成的平均年剂量值
人类的实践活动和自然界演变均可能使天然辐射本底 的水平发生变化。自然演变引起的变化通常是一个缓 慢的过程。人类的实践活动,特别是近代工业的发展, 有可能使天然辐射本底水平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变化。 严格地说,不存在固定不变的天然辐射水平。这里所 说的天然辐射本底水平实际上是指某一时间范围内天 然辐射的水平。
1)医疗照射 )
1.1 放射性诊断 据估计,群体由于使用X射线进行放射性诊 断,而受到的照射占医疗照射的75~90%。 放射性诊断包括透视、拍片、萤光检查和CT 检查等诊断方法。
1)医疗照射 )
表 3.3 常见的放射性诊断方法所致剂量水平 诊 断 方 法 胸透 拍片 萤光检查 计算机断层照相 0.5~1mSv 头 3~5 mSv;胸 0.4~1.5 mSv;腰椎 10~40 mSv;胸椎 7~20 mSv 正常 25mSv/分;高水平 100mSv/分 腹 25mSv;腰椎 35mSv;头 50mSv 剂 量 水 平
3)空气中的放射性 )空气中的放射性
放射性气体在空气中的数量随本地区的铀和钍的含量而定。 在同一地区,气候条件将大大地影响这些气体的浓度。通常 室内的水平比室外高。室内水平由建筑材料和通风率决定。 在矿山和地下洞穴浓度都很高。氡和钍射气及其衰变产物的 放射性对人体将产生内、外照射。 从某些建筑材料中释放出来的氡气使有些地区室内氡气含量 过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地球上每个人受到来自宇宙射线照射的平均剂量 率约为:0.38mSv a -1
1)宇宙射线(cosmic rays) )宇宙射线( )
宇宙射线中的中子与大气层中的氮原子发 生作用时,产生一种非常重要的放射性核 素14C,其反应为14N (n,p) 14C。14C的半衰 期为5692年,它将扩散到低层大气中,并 在那里被生物吸收。
2) 陆地上的辐射源 陆地上的辐射源
世界上的某些地区放射性本底比较高,如印度的 喀拉拉邦为13mSv/年,法国的纽曼岛约为 2.65mSv/年,我国某地约为2.49mSv/年。当然 ,世界大部分地区都属低本底地区。
3)空气中的放射性 )空气中的放射性
空气中的本底放射性主要是由土壤中的铀和钍产生的。 同位素238U和232Th都是天然的放射性核素,在它们各自 的衰变链中将分别产生222Rn和220Rn,前者叫氡气,后 Rn Rn 者叫钍射气。它们都是稀有气体,常通过地球表面扩散 出来,悬浮在空气中。这些气体发生衰变时,它们的产 物又附着在空气中的灰尘中。
陆地上的辐射源 2) 陆地上的辐射源
地球上存在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有两大类: 一类是具有衰变系列的放射性核素,即铀系、钍系、锕系, 每一个系都可连续衰变十几次,才变为稳定性核素的子体,母 元素均为原子序数大于83的重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半衰期都在 1010年以上; 第二类是无衰变系列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如40K 、87Rb等。
我国1985年总人口为 年总人口为1.04×109人,X射线诊断所致年集体有效剂量为 我国 年总人口为 × 射线诊断所致年集体有效剂量为 9.16×104人Sv,核医学检查及治疗所致年集体有效剂量为 × ,核医学检查及治疗所致年集体有效剂量为2.32×104人Sv, × , 二者相加医疗照射总年集体有效剂量为1.15×105人Sv,因此,年人均有效 × 二者相加医疗照射总年集体有效剂量为 ,因此, 剂量当量约为0.11mSv。 。 剂量当量约为
第三章 天然放射性与人工放射性
1. 天然辐射源
1)宇宙射线(cosmic rays) )宇宙射线( )
从宇宙空间发射而来的高能粒子流,由初级宇宙射线 和次级宇宙射线组成。
宇宙射线是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辐射,它主要是由一些 质子、α粒子与原子序数Z>3的核组成的。 宇宙射线有较强的贯穿能力,在射向地球时,与大气中与物 质原子相碰撞,发生多种类型的反应而产生次级宇宙射线。 由于大气层的屏蔽作用,大大减少了到达地球表面的宇宙辐 射的总量。
40
K
宇 宙 射 线 人 体 中 的 铀 和 钍 核 素 总 计
6) 天然辐射造成的平均年剂量值 天然辐射造成的平均年剂量值
表 2 我国居民天然辐射造成的平均年有效剂量 射 线 源 电离成分 宇宙射线 外照射 陆地 γ 辐射 氡及其短寿命子体 钍射气及其短寿命子体 内照射
40
平均年有效剂量(Sv) 260 57 540 916 185 170 170 2298
1)宇宙射线(cosmic rays) )宇宙射线( )
人们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受到宇宙射线的照射剂量是不同的 在赤道海平面处测得的平均剂量率为0.23mSv/年,而在海拔 3050m 3050m处的剂量率则为0.56mSv/年。在中纬度不同高度剂量 0.56mSv/ 率的典型值是:在4km约为0.2Sv/h,在12km约为7Sv/h, 在16km约10~15Sv/h。在民年1mSv。
6) 天然辐射造成的平均年剂量值 天然辐射造成的平均年剂量值
表 3.1 英国 Isles 地区天然辐射源产生的平均年有效剂量
辐 射 源 平均年有效剂量(Sv) 400 10 800 200 300 170 1880
局 部 地 区 的 γ 辐 射
14
C
氡 和 钍 射 气 及 其 衰 变 产 物 人 体 中 的
4) 水中的放射性
水中的放射性产物随水源的类型而定。 – 例如,海水中含有大量的40K。 – 许多天然泉水中含有相当数量的铀、钍和镭等放射性 元素。由于雨天从空气中收集放射性物质,地面水收 集存在于岩石和土壤中的放射性,因此可以说几乎所 有的水多少都含有放射性。 通常饮水而造成人体内照射的剂量已包括在人体内放射性 造成的剂量之中。
2) 公众照射
A. 核工业产生的公众照射 核能工业的发展,导致了放射性废物量不断增加,连续地将低水平的放射性 废物排放到环境中,可能引起人类环境本底辐射水平的提高。 主要是排放放射性“三废”和由事故释放出的放射性核素所造成的局部污染。 据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 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报1956—1990年由核工业 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 产生的累积集体剂量也仅为世界居民一年内所受天然辐射产生的集体剂量的 1/10 。我国1985年前的三十年间核工业各系统对公众产生的年平均集体剂量 为2.31×10人Sv。放射性废物处置对公众所受总照射量的贡献还很小。 虽然给人类造成的附加剂量负担很小,但必须防止较大放射事故的发生。
人体内的放射性还有226Ra、228Ra和14C等,但其量甚微。 平均剂量约为1.52mSv a-1。
5)人体内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
在人体内,40K的含量最多。如根据人体平均含有 体重的0.2%的天然钾,而每克天然钾按含有 8.2×10-10居里40K计算,一个体重为60千克的人, 体内40K的放射性活度为: 8.2×10-10×3.7×1010×60×103×2×10-3 = 3640Bq = 3.64kBq
随着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接受医疗照射的人数愈来愈多。据统计,在发达 国家接受X射线检查的频率每年每1000居民约为300~900人次,而在发展中 国家,其频率则约为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
医疗照射给人类造成的剂量负担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4—1.0mSv,约为天然 , 医疗照射给人类造成的剂量负担人均年有效剂量为 辐射的1/5。随着人类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其应用频率呈增长趋势。 辐射的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其应用频率呈增长趋势。
2) 公众照射
B. 核试验沉降物产生的公众照射 核试验“沉降物”,有的又叫“落下灰”,这个 术语应用于核爆炸引起的沉降到地球表面上的放 射性灰状物。核试验沉降物是人工辐射源,它将 增加人类环境的本底辐射水平。
从1945年到1989年,全世界共进行了 1799 次核武 器实验,美国921次,前苏联624次,二者实验占总 数的89% 。其中大气层实验483次,爆炸的总能量 相当于42000个美国在广岛投的原子弹。
2) 公众照射
4 人类从食物中摄入 Sr 的量
90 90
食 物 种 类 牛奶 面粉和谷物 根菜类 叶菜类 水果 肉、鱼和蛋 水 总 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