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数与中位数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众数和中位数教案

初中众数和中位数教案

初中众数和中位数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及其意义。

2. 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3. 掌握众数和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及其求法。

2. 众数和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辨析。

2. 众数和中位数的求法。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一组数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

二、探究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15分钟)1. 介绍众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 介绍中位数的定义: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数。

三、学习求众数和中位数的方法(20分钟)1. 学习求一组数据的众数: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 学习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找出位于中间位置的数。

四、练习求众数和中位数(15分钟)1. 给出一组数据,让学生求出众数和中位数。

2.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过程,讨论众数和中位数的求法。

五、众数和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5分钟)1. 举例说明众数和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 让学生举例说明众数和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及其求法。

2. 强调众数和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实际应用,使学生掌握了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及其求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避免混淆。

同时,通过练习和实际应用,让学生体会众数和中位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实验教案:用数据实际计算众数与中位数

实验教案:用数据实际计算众数与中位数

实验教案:用数据实际计算众数与中位数教学目标:1. 理解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2. 学会如何从一组数据中计算出众数和中位数;3. 掌握众数和中位数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准备一组数据,包括数值和类别数据;2. 准备计算工具,如纸笔或计算器;3. 准备展示平台,如黑板或白板。

教学步骤:第一章:众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1 引入众数的概念,通过具体例子解释众数的含义;1.2 引导学生观察一组数据,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1.3 演示如何从一组数据中计算出众数,并解释计算方法;1.4 让学生尝试计算给定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进行解答。

第二章: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1 引入中位数的概念,通过具体例子解释中位数的含义;2.2 引导学生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2.3 演示如何从一组数据中计算出中位数,并解释计算方法;2.4 让学生尝试计算给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并进行解答。

第三章:众数和中位数的应用3.1 引导学生理解众数和中位数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3.2 给出具体例子,让学生应用众数和中位数分析数据,得出结论;3.3 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例子,并应用众数和中位数进行分析;3.4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和结论。

第四章:众数和中位数的比较4.1 引导学生思考众数和中位数之间的关系;4.2 给出具体例子,让学生比较众数和中位数的差异;4.3 让学生尝试解释众数和中位数在不同的数据集中的作用;4.4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第五章:综合练习5.1 给出一组数据,要求学生计算出众数和中位数;5.2 让学生解释众数和中位数在这组数据中的意义;5.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解答和观点;5.4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众数和中位数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计算众数和中位数时的准确性;2. 评估学生在应用众数和中位数分析数据时的理解程度;3. 收集学生的练习解答和观点分享,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中位数和众数的教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的教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的教学设计中位数和众数的教学设计3篇中位数和众数的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主要内容本节课“中位数和众数”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的第三课时。

2.教材编写特点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理解并会求平均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生活实例中体会中位数、众数这两个统计量的实际意义,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使学生认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特点,根据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不同特征。

3.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本节课的数学核心思想是学生通过生活中大量的实例,认识、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统计中的实际意义,根据实际需要,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不同特征。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2)数学思考:通过实际背景,初步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差别。

(3)解决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利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4)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深刻体会现实世界离不开数学,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求法。

教学难点:对统计数据需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三、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包括知识技能,也包括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理解并会求平均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理解平均数及其含义,能正确地求出平均数,对中位数、众数这两个统计量的实际意义,只有朦胧的认识,生活中有运用,但没有被明确提出过。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对中位数、众数这两个统计量的实际意义,只有朦胧的认识,生活中有运用,但学生明确运用较少,没有被明确提出过。

学生该部分知识缺少生活经验。

《中位数与众数》教案

《中位数与众数》教案

《中位数与众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掌握求一组数据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中位数的定义: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 众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3. 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一组数据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掌握求一组数据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3. 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组数据,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中位数和众数,引发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的思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3. 实例分析:分析一组数据,引导学生掌握求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中位数和众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求法。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使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生动实例和动画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6.2中位数与众数(教案)

6.2中位数与众数(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数学抽象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数据分析观念:通过探讨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两种统计量分析数据,培养数据敏感性和数据分析意识。
2.数学抽象思维:在探究中位数和众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概念,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培养逻辑推理和数学表达的能力。
2.在小组讨论环节,加强对学生问题分析的引导,帮助他们深入思考。
3.通过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众数的概念和应用。
4.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在课堂上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
我相信,通过以上措施,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中位数和众数这一知识点,并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
-理解中位数的定义;
-学会计算奇数个数据和偶数个数据的中位数;
-掌握中位数的性质和它在描述数据集中趋势中的作用。
2.众数的概念与应用:
-了解众数的定义;
-学会在一组数据中找出众数;
-讨论众数在数据集合中的代表性和应用场景。
3.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分析现实生活中使用中位数和众数的例子;
-练习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简单的统计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6.2中位数与众数”。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找出数据中的典型值的情况?”比如,我们在统计班级同学的身高时,想要知道一般同学的身高是多少。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中位数和众数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中位数和众数的奥秘。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需要学会将中位数和众数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统计问题,理解其应用场景。

教案:中位数和众数

教案:中位数和众数

教案:中位数和众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掌握求一组数据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中位数的含义和求法2. 众数的含义和求法3. 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掌握求一组数据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以及在中位数和众数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解决。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练习题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并通过PPT展示相关例题,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操作,掌握求一组数据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3. 练习与讨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拓展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 小结与作业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际应用能力:通过课后实践题目,考察学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演示求解方法。

2. 第3-4课时:练习与讨论,应用拓展。

3. 第5课时:小结与作业布置。

九、教学资源1. PPT课件2. 练习题及答案3. 实际问题案例十、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掌握众数与中位数的教案

掌握众数与中位数的教案

掌握众数与中位数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众数与中位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2.掌握众数与中位数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二、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讲义、课件、实例2.学生:预习教材,掌握初步概念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引入教师将常见的数据统计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去计算数据的中心趋势值。

2.概念讲解教师介绍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并解释这两个值对数据有何作用。

(1)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值称为众数(2)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的顺序排列,位于中间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3.计算方法教师介绍如何对一组数据进行众数和中位数的计算:(1)众数的计算方法:寻找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每一组数据必须进行排列。

(2)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的顺序排列,若数据的个数为奇数,则中位数为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若数据的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为排序后中间位置两个数的平均值。

4.应用实例教师通过实例进行应用练习,以帮助学生掌握众数和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一所学校的年级总人数为200人,各班级的人数如下:50,90,30,10,20,其中的众数是多少?(2)某班学生的数学分数如下:76,55,89,66,90,70,87,72,86,64。

请问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5.归纳总结教师让学生自行总结众数与中位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6.拓展延伸教师提供更多的问题和练习,让学生继续掌握和熟练运用众数与中位数。

四、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练习,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检测2.对学生针对性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的认知升华3.对教学过程中的实例和讲义进行定期评价,完善教材素材五、教学反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现学生的掌握程度及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同时,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听取他们的看法和建议,为下一次教学改进和提升提供充足的保障。

如何通过教案掌握众数与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如何通过教案掌握众数与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如何通过教案掌握众数与中位数的计算方法?教案章节一:引言与概念介绍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众数与中位数的定义及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众数与中位数的使用场景。

教学内容:1. 引入众数与中位数的概念。

2. 举例说明众数与中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解释众数与中位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生活中遇到过的众数与中位数的问题。

2. 老师讲解众数与中位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找出一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

教案章节二:众数的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众数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介绍众数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众数。

教学活动:1. 老师演示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众数。

2. 学生分组讨论并练习计算众数。

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计算给定一组数据的众数。

教案章节三:中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介绍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教学活动:1. 老师演示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2. 学生分组讨论并练习计算中位数。

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计算给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教案章节四:众数与中位数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运用众数与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众数与中位数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介绍众数与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运用众数与中位数分析数据。

教学活动:1. 老师讲解众数与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学生分组讨论并练习运用众数与中位数分析数据。

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运用众数与中位数分析给定一组数据。

教案章节五:总结与复习教学目标:1. 让学生巩固众数与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众数与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总结众数与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中位数与众数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中位数与众数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中位数与众数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2.能够根据一组数据求出它们的中位数和众数3.能够应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内容1.中位数的定义和求法2.众数的定义和求法3.中位数和众数的区别与联系4.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求法和应用2.教学难点:掌握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求法和应用2.案例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应用方法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练习和探究任务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如果一些人的薪水是 5000 元、8000 元、10000 元、12000 元、15000 元,那么这些人的薪水都是平均的吗?应该如何求这些数据的平均值?•如果一些人的身高是 140 厘米、150 厘米、160 厘米、170 厘米、180 厘米,那么这些人的身高都是一样的吗?应该如何求这些数据的中间位置?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统计数据时,平均值并不总是有意义的,还需要引入其他概念,如中位数、众数等。

2. 讲解中位数和众数(10分钟)1.中位数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即把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位数是中间两数的平均数。

例如,有一组数据 3、6、8、9、10、15,它们从小到大排列后,中间位置是8,因此 8 就是这个数据组的中位数。

又如,一组数据 2、4、5、9,它们从小到大排列后,中间位置是 4.5,因此4.5 就是这个数据组的中位数。

2.众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例如,有一组数据 2、3、4、4、4、6、7,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 4,因此4 就是这个数据组的众数。

3. 案例引导(10分钟)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应用方法。

初中中位数与众数教案

初中中位数与众数教案

初中中位数与众数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和意义。

2. 学会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3. 能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2. 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实际数据集,如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

2. 准备计算工具,如纸笔、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讨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2. 回顾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二、新课(20分钟)1. 介绍中位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a. 给出一个数据集,引导学生找出中间的数。

b. 解释中位数的意义和作用。

c. 演示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2. 介绍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a. 给出一个数据集,引导学生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b. 解释众数的意义和作用。

c. 演示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众数。

三、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计算给定的数据集的中位数和众数。

2. 让学生互相交换数据集,互相检查计算结果。

四、应用(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a. 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如班级学生的身高分布,让学生计算中位数和众数。

b. 让学生讨论中位数和众数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和意义。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重点。

2. 强调中位数和众数在统计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进一步学习其他统计量,如方差、标准差等。

2. 探索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数据集和计算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练习和应用环节,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避免混淆和误解。

此外,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介绍其他统计量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统计学素养。

初中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初中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初中中位数和众数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掌握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 能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及求法。

2. 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

2.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组数据,用于讲解和练习。

2. 学生准备笔记本,记录知识点和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数据,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中位数(15分钟)1. 教师讲解中位数的定义,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中位数的概念。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学生讨论并回答。

3. 教师总结中位数的求法,并进行示范。

4. 学生练习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教师指导。

三、众数(15分钟)1. 教师讲解众数的定义,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众数的概念。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学生讨论并回答。

3. 教师总结众数的求法,并进行示范。

4. 学生练习求一组数据的众数,教师指导。

四、实际问题(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

2.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解答。

3. 教师总结解题方法,并进行讲解。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回答。

2. 教师总结并强调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及求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效果。

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初中数学教案中位数与众数

初中数学教案中位数与众数

初中数学教案中位数与众数教学目标:1.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掌握求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 能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及其求解方法。

2. 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

2. 求解众数时遇到多个众数的情况。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些数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平均数的定义和求解方法。

2. 提问:平均数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是什么?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介绍中位数的定义: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那么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那么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 介绍众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3. 讲解求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三、实例讲解(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提供一些数据,要求学生计算出这些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2. 选取几组数据进行讲解,解释中位数和众数在数据分析中的意义。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求解给定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2.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分享解题方法和经验。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强调中位数和众数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

2. 提问:还有哪些统计量可以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特点?3. 拓展思维:如何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及其求解方法,让学生掌握了一种新的数据分析工具。

在实例讲解和练习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数据分析的能力。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避免混淆。

中位数和众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中位数和众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中位数和众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2.学生能够理解众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3.学生能够将中位数和众数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重难点1.中位数和众数的区别和联系。

2.中位数和众数的求解方法。

3.如何将中位数和众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教学内容1.什么是中位数。

2.如何求解中位数。

3.什么是众数。

4.如何求解众数。

5.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和区别。

6.将中位数和众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学方法1.探究法: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自行探究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2.案例法: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求解方法。

3.呈现法:通过教学PPT,让学生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和区别。

4.情境法: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进行解决。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1.导入问题:如果有10个人的薪水分别为:1000元、2000元、2500元、3000元、3500元、4000元、4500元、5000元、6000元、7500元,请问这10个人的中位数是多少?有哪些众数?2.让学生自行思考答案后,进行解释和讲解。

第二步:探究中位数1.讲解什么是中位数,以及它的求解方法。

2.通过教学PPT展示示例,进行分析解答。

第三步:探究众数1.讲解什么是众数,以及它的求解方法。

2.通过教学PPT展示示例,进行分析解答。

第四步:对比中位数和众数1.让学生认识到中位数和众数的求解方法的不同,但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2.通过教学PPT展示示例,进行分析解答。

第五步:将中位数和众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1.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如何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这个问题。

2.让学生自行思考和解答,然后进行分享和讲解。

第六步:课堂练习1.根据教师提供的题目,进行课堂练习和解答。

2.给出反馈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五、教学评价1.通过实例引入,学生积极思考,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基本概念。

2.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学PPT展示,在学生的参与下,掌握了中位数和众数的求解方法。

九年级数学上册《中位数与众数》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上册《中位数与众数》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数据,如某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引导学生观察数据,思考如何描述这些数据的集中趋势。
2.学生可能会提到平均数、数和众数,并提问:“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什么?它们在描述数据集中趋势方面有什么作用?”
(2)自主探索(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案例分析(15分钟)
展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进行分析,并解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同时,针对一些特殊情况,如数据量为偶数时的中位数计算,进行讲解和指导。
(4)知识巩固(10分钟)
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后,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的理解和运用。
(5)总结与反思(5分钟)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同时,鼓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2.数据分析过程中,如何正确找出中位数和众数,以及如何处理一些特殊情况(如数据量为偶数时中位数的计算)。
3.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通过展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数据,如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引发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索: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自主探究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无误;
3.遇到问题时,及时与同学或老师沟通交流,寻求帮助;
4.按时提交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位数与众数教案

中位数与众数教案

中位数与众数教案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把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2.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评判.(二)能力训练要求1.通过实际背景,区分刻画平均水平的三个数据代表,让学生猎取一定的评判能力.2.从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猎取数据,巩固学生对各种图表信息的识别与猎取能力,同时也力图增强学生对生活中所见到的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处理和评判的主动意识.(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统计作为处理现实世界数据信息的一个重要数学分支,必定要求素材本身的真实性,以培养学生求确实科学态度.2.将知识的学习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作为数据处理过程的一部分,使学生体会数字与现实的联系.3.通过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大伙儿的合作精神.二.教学重点众数和中位数的意义.三.教学难点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三者的差别.并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评判.四.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五.教具预备投影片两张: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确实是训练幼儿的观看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畴,让幼儿在观看事物、观看生活、观看自然的活动中,积存词汇、明白得词义、进展语言。

在运用观看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看于观看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看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第一张: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各自的特点(记作8.2 A);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专门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因此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样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现在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总1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中位数和众数教案中位数和众数教案篇一: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2.根据具体的问题,能正确选择运用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2.教学难点:能正确选择运用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

三、教学活动(一)基础训练1.口算下列各题128+9234+48800+750396÷12850÷457÷22.只列式不计算(二)创设情景,谈话引入1.师生谈话引入师:同学们这么小就充满爱心,要为祖国献爱心,那你们长大后想当什么呢?学生自主回答,说出自己的志愿,老师及时给与评价。

师:看来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了实现你们的理想,一定要从小做起加倍努力呀!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假如你现在刚刚大学毕业,在找工作时你应该关注什么?生:关注公司的实力。

生:关注公司的工作环境。

生:我比较关注我的工资是多少?师:是啊,工资的确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条件,很多人在找工作时都要考虑这个问题。

我的一位好朋友张明在求职的过程中就遇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出示招聘启示,指名读出。

招聘启示本商场由于扩大规模,现招聘工作人员若干,月平均工资1000元,有意者请到经理处面谈。

多又惠超市20xx年4月20日师:从招聘启事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生:月平均工资有1000元。

师:是啊!张明认为月平均工资1000元,待遇不错,于是来到这家公司。

一个月后他拿到了650元的工资,觉得十分不满,他的工资水平远远低于1000元,于是找到了经理。

经理拿出了该公司工作人员月工资表,并再三强调月平均工资没有错,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呢?3.师:大家认真观察这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生:员工的工资全都低于1000元。

中位数与众数 公开课获奖教案

中位数与众数  公开课获奖教案

中位数与众数公开课获奖教案第一章:中位数与众数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掌握求一组数据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1.2 教学内容引入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讲解求一组数据中位数和众数的步骤1.3 教学方法通过具体例子引入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利用数学软件或工具进行实际操作演示1.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和求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求一组数据中位数和众数的过程第二章: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2.1 教学目标掌握求一组数据中位数的方法能够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2.2 教学内容讲解求一组数据中位数的具体步骤分析中位数的性质和应用2.3 教学方法通过具体例子讲解求中位数的方法利用数学软件或工具进行实际操作演示2.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求中位数的方法和性质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求一组数据中位数的过程第三章:求一组数据的众数3.1 教学目标掌握求一组数据众数的方法能够运用众数解决实际问题3.2 教学内容讲解求一组数据众数的具体步骤分析众数的性质和应用3.3 教学方法通过具体例子讲解求众数的方法利用数学软件或工具进行实际操作演示3.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求众数的方法和性质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求一组数据众数的过程第四章:中位数与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能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据,确定中位数和众数讨论中位数和众数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4.3 教学方法提供实际问题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利用数学软件或工具进行实际操作演示4.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5.1 教学目标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拓展知识5.2 教学内容回顾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求法及应用介绍中位数和众数的拓展知识和相关问题5.3 教学方法提供相关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5.4 教学评估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解决拓展问题的过程第六章:中位数与众数在统计学中的应用6.1 教学目标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统计学中的作用学会利用中位数和众数进行数据描述和分析讲解中位数和众数在统计学中的重要性分析中位数和众数在数据描述和分析中的应用6.3 教学方法通过具体案例介绍中位数和众数在统计学中的应用利用数学软件或工具进行实际操作演示6.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中位数和众数在统计学中的应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第七章:中位数与众数在经济学中的应用7.1 教学目标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经济学中的作用学会利用中位数和众数进行经济数据分析7.2 教学内容讲解中位数和众数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分析中位数和众数在经济数据分析中的应用7.3 教学方法通过具体案例介绍中位数和众数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利用数学软件或工具进行实际操作演示7.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中位数和众数在经济学中的应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第八章:中位数与众数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8.1 教学目标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社会科学中的作用学会利用中位数和众数进行社会科学研究8.2 教学内容讲解中位数和众数在社会科学中的重要性分析中位数和众数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8.3 教学方法通过具体案例介绍中位数和众数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利用数学软件或工具进行实际操作演示8.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中位数和众数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第九章:中位数与众数的实际案例分析9.1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实际案例中的中位数和众数掌握中位数和众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方法9.2 教学内容分析具体实际案例中的中位数和众数讲解中位数和众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9.3 教学方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利用数学软件或工具进行实际操作演示9.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实际案例中中位数和众数的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10.1 教学目标反思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0.2 教学内容回顾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10.3 教学方法提供相关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思考10.4 教学评估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我反思的过程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引入需要重点关注的概念引入环节,因为这是学生首次接触中位数和众数,对于这两个概念的理解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学习。

《中位数和众数》新课标课教案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新课标课教案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新课标课教案设计第一章:中位数和众数的引入1.1 教学目标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和作用学会计算中位数和众数能够应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与计算方法难点: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3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实际数据集,如学生身高、考试成绩等准备幻灯片或教学课件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如班级学生的身高分布,引起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的兴趣1.4.2 讲解使用幻灯片或教学课件,详细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与计算方法举例说明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4.3 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计算给定数据集的中位数和众数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解析1.4.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中位数和众数的作用和应用第二章:中位数的性质和应用2.1 教学目标了解中位数的性质和特点学会利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位数的性质和特点难点:灵活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2.3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实际数据集,如考试成绩、人口年龄分布等2.4 教学过程2.4.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如一家公司的员工年龄分布,引起学生对中位数性质和应用的兴趣2.4.2 讲解使用幻灯片或教学课件,讲解中位数的性质和特点举例说明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4.3 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计算给定数据集的中位数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解析2.4.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中位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第三章:众数的定义和计算3.1 教学目标了解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学会寻找数据集中的众数3.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难点:如何找到一组数据中的众数3.3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实际数据集,如学生喜欢的科目、商品销售数据等3.4 教学过程3.4.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如学生喜欢的科目调查,引起学生对众数的兴趣3.4.2 讲解使用幻灯片或教学课件,讲解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举例说明如何找到一组数据中的众数3.4.3 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寻找给定数据集的众数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解析3.4.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众数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第四章: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1 教学目标了解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场景学会利用众数解决实际问题4.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场景难点:灵活运用众数解决实际问题4.3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如商品销售数据、学生喜欢的科目等4.4 教学过程4.4.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如一家餐厅最受欢迎的菜品,引起学生对众数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的兴趣4.4.2 讲解使用幻灯片或教学课件,讲解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场景举例说明如何利用众数解决实际问题4.4.3 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利用众数解决给定实际问题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解析4.4.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众数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第五章:中位数和众数的综合应用5.1 教学目标5.1 教学目标能够综合运用中位数和众数分析数据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决策中的作用学会使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复杂问题5.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综合应用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量5.3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综合性的实际问题,如班级成绩分析、市场调查数据等5.4 教学过程5.4.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综合性的实际问题,如一次考试的班级成绩分布,引起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综合应用的兴趣5.4.2 讲解使用幻灯片或教学课件,讲解如何综合运用中位数和众数分析数据举例说明中位数和众数在决策中的作用5.4.3 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给定实际问题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解析5.4.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中位数和众数在解决复杂问题中的重要性第六章:中位数和众数在决策中的应用6.1 教学目标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决策中的作用学会使用中位数和众数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6.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位数和众数在决策中的应用难点:如何根据中位数和众数做出合理的决策6.3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决策性的实际问题,如产品定价、招聘标准等6.4 教学过程6.4.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决策性的实际问题,如一家公司的产品定价,引起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在决策中应用的兴趣6.4.2 讲解使用幻灯片或教学课件,讲解中位数和众数在决策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如何根据中位数和众数做出合理的决策6.4.3 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给定决策问题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解析6.4.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中位数和众数在决策中的重要性第七章:案例分析与讨论7.1 教学目标能够分析实际案例,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进行数据解读学会通过案例讨论,深入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作用7.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实际案例分析难点:从案例中深入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作用7.3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案例,如新闻报道中的数据分析、社会调查等7.4 教学过程7.4.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案例,如一次选举的投票结果分析,引起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兴趣7.4.2 讲解使用幻灯片或教学课件,分析案例中的数据,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案例中的作用7.4.3 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给定案例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解析7.4.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从案例中深入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作用第八章:拓展与思考8.1 教学目标能够从生活中的现象中发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学会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8.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从生活中发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难点: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8.3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生活现象,如购物时的商品选择、社交媒体的使用等8.4 教学过程8.4.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生活现象,如购物时消费者的选择,引起学生对生活中中位数和众数概念的兴趣8.4.2 讲解使用幻灯片或教学课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8.4.3 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给定生活现象中的中位数和众数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重点解析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与计算方法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场景中位数和众数在决策中的作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量综合运用中位数和众数分析数据从生活中发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中位数与众数》教案

《中位数与众数》教案

《中位数与众数》教案第一章:中位数的基本概念1.1 导入:通过一组数据,让学生感受中位数的重要性。

1.2 讲解中位数的定义: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数称为中位数。

1.3 讲解中位数的性质:对于一组数据,中位数将数据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大于中位数,一部分小于中位数。

1.4 举例说明中位数的求法。

第二章:众数的基本概念2.1 导入:通过一组数据,让学生感受众数的重要性。

2.2 讲解众数的定义: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众数。

2.3 讲解众数的性质:众数能够反映出数据的出现频率。

2.4 举例说明众数的求法。

第三章:中位数和众数的关系3.1 导入:通过一组数据,让学生感受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

3.2 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关系:中位数是将数据分为两部分,而众数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数,两者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3.3 举例说明中位数和众数的关系。

第四章: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4.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4.2 讲解中位数和众数在统计学中的应用:中位数和众数可以用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第五章: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及应用5.1 导入:通过一组数据,让学生学会求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5.2 讲解中位数的求法:将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找到中间位置的数即为中位数。

5.3 讲解众数的求法:统计每个数出现的次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为众数。

5.4 举例说明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及应用。

第六章:中位数的性质与应用6.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中位数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2 讲解中位数的稳定性:无论数据如何变化,只要数据个数不变,中位数的位置不变。

6.3 讲解中位数的应用:中位数在评估数据集中趋势、解决争议数据等问题上的作用。

6.4 举例说明中位数的应用。

第七章:众数的性质与应用7.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众数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2 讲解众数的唯一性与非唯一性:一组数据中可能有一个众数,也可能有多个众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材分析
A、教材的地位与作用:①本节教材是初三代数第十四章统计初步第二节,它是上节平均数的延续。

平均数、众数及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但描述的角度和适用范围有所不同。

本节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方法,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应用问题的能力。

学好本节课,也将为本章后继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本节内容在中考命题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如:2003年河南中考选择题16题.2000年河南中考选择题19题,1997年河南中考选择题3题,1996年河南中考填空题9题。

“2000一高英才杯” 选择题3题。

B.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理解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

②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

3、德育目标:
①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②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C、重点·难点·疑点
1.教学重点:定义的理解及求一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

2.教学难点:
①平均数、众数、中位数这三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②偶数个数据的中位数的求法。

3.教学疑点:学生容易把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的次数当做众数。

二、教法设计
问题情景教学法
三、教学过程
【引导回顾搭建桥梁】
①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②平均数与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吗?
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另两个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众数和中位数。

14.2众数与中位数(课件)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问题情景一:一家童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童鞋30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鞋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
18
19
20
21
21.5
22
22.5
销售量(单位:双)
1
2
5
11
7
3
1
在这个问题里,如果你是鞋店老板,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问题情景二:某面包房,在一天内销售面包100个,各类面包销售量如下表:
面包种类
奶油
巧克力
豆沙
香稻
三色
椰茸
销售量(单位:个)
10
15
25
5
15
30
在这个问题中,如果你是店主,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定义: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同时要强调众数的功能,即“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常用众数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注意:①.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是一组数据中的原数据,而不是相应的次数。

例如:问题一中众数是(21厘米),不要把21厘米的鞋的销售量11当作所求的众数。

②一组数据中的众数有时不只一个,如数据2、3、-1、2、1、3中,2和3都出现了2次,它们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例1、在一次英语口试中,20名学生的得分如下:
708010060807090508070
807090 80908070906080
求这次英语口试中学生得分的众数.
请用观察法找出这组数据中哪些数据出现的频数较多,从而进一步找出它的众数;也可仿照问题一画表格找出众数。

强调一下这个结论反映了得80分的学生最多。

问题情景三:在初三数学竞赛中,我班其中5名学生的成绩从低分到高分排列名次是:
55 57 61 62 98,其中哪一个数据能用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观察在这5个数据中,前4个数据的大小比较接近,最后1个数据与它们的差异较大。

这时如果用其中最中间的数据61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不受个别数据较大变动的影响。

中位数定义: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注意:1.求中位数要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而不必计算,顾名思义,中位数就是位置处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排序时,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都可以。

2.在数据个数为奇数的情况下,中位数是这组数据中的一个数据;如情景三的中位数是61。

但在数据个数为偶数的情况下,其中位数是最中间两个数据
的平均数,它不一定与这组数据中的某个数据相等。

例2 10名工人某天生产同一零件,生产的件数是:
15171410151917161412
求这一天10名工人生产的零件的中位数.
请观察分析后,自解.
【诱向深入拓展思维】
例3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子跳高的17名运动员的成绩如下表所示:分别求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众数,中位数与平均数(平均数的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第2位)。

观察表格,分析回答下列问题:①表中共有多少个数据?其中哪个数据出现的次数最多?这组数据的众数是什么?说明什么?
②表里的17个数据可看成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其中第几个数是最中间的数据?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说明什么?
③可选用哪个公式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所求得的平均数能说明什么?这样分析例题,可使学生加深理解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会到这三个数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时的不同角度。

【展示应用评价自我】
补充练习1、已知一组数据10,10,x,8(由大到小排列)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相等,求x值及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解:∵10,10,x,8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相等
10+x)=(10+10+x+8)
∴x=8, (10+x)=9
∴这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9。

补充练习2、当5个整数从小到大排列,其中位数是4,如果这个数集的唯一众数是6,则这5个整数可能的最大的和是( )
A.21
B.22
C.23
D.24
分析:设这5个整数按从小到大排列为a1,a2,a3,a4,a5,由于中位数是4,所以a3=4,又6是唯一众数,所以a4=a5=6,此时,a2最大只能取3,a1最大取2,故a1+a2+a3+a4+a5=2+3+4+6+6=21
解:选(A)
3、教材P159中1、2、3
【链接知识归纳小结】
1.知识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众数、中位数的概念,了解了它们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时的不同角度和适用范围。

2.方法小结:①众数由所给数据可直接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最多的数据,而不是该数据出现的次数.如果有两个数据出现的次数相同,并且比其他数据出现次数都多,那么这两个数据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②求中位数时,首先要先排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然后计算中位数的序号,分数据为奇数个与偶数个两种来求.(既找出最中间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并算出它们的平均数)。

3.知识网络:平均数、众数及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但描述的角度和适用范围有所不同。

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众数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的频数的考察,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

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其众数往往是我们关心的
一种统计量;中位数则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它的中位数没有影响。

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它来描述其集中趋势。

【布置作业】教材P163A组1、2、3,B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